实验题目练习(一)
二年级下册科学实验达标测试题
![二年级下册科学实验达标测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acb18707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df.png)
二年级下册科学实验达标测试题
第一题:材料准备
1. 所需材料:一个塑料瓶,几颗果冻糖,一杯开水。
2. 操作步骤:
- 将几颗果冻糖放入塑料瓶中。
- 倒入一杯开水。
- 等待片刻,观察果冻糖的变化。
第二题:生活现象
某天早上,小明在早餐桌上放了一杯牛奶。
过了一段时间,他发现牛奶变酸了。
请回答以下问题:
1. 牛奶为什么会变酸?
2. 你能告诉小明怎样避免牛奶变酸的方法吗?
第三题:观察实验
小明在暑假时进行了一次观察实验。
他在花园里放了几根不同颜色的绸带,然后每天记录了它们的颜色变化。
请回答以下问题:
1. 为什么绸带的颜色会变化?
2. 你能猜测绸带的颜色变化和什么因素有关吗?
第四题:制作实验
请你设计一个实验,用来观察植物生长的影响因素。
你可以选择植物、土壤、光线等因素进行研究。
请给出实验的步骤和预期的结果。
第五题:总结归纳
请你简要总结一下科学实验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 回答问题时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观察和想法进行回答。
- 文档长度应不少于800字。
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实验题专项练习(附参考答案)
![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实验题专项练习(附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bf09731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7327558.png)
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题专项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实验题1.请依据《摩擦力》的探究学习,完成下列实验。
(1)实验题目:探究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实验假设: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改变的因素是:____________。
实验材料:小木块、木板面、砂纸面、弹簧测力计。
实验过程:(如图)①首先,把弹簧测力计指针( )。
②把木块平放在水平的( )用( )沿水平方向拉动木块,使木块做( )运动,读出此时拉力的大小记入表格,重复做三次,取平均值。
③把砂纸平铺在桌子上,把木块放在水平的( )上,用( )沿水平方向拉动木块,使木块做( )运动,读出此时的拉力,记入表格,重复做三次,取平均值。
实验记录:(请计算出两种接触面的平均摩擦力)接触面摩擦力/N平均摩擦力/N 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木板面 3 4 5 ________砂纸面 6 8 7 ________(2)通过实验,我能得出结论:________。
(3)摩擦力在生活中很常见,既有好处,也有坏处,请分别举一个例子: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坏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问题: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假设:与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
接触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保持不变的是:物体本身和接触面的大小。
改变的是:___________。
实验记录:接触面摩擦力/N第1次第2次第3次桌面毛巾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摩擦力的大小还与什么因素有关?答:_________________。
测量摩擦力。
为了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小亮和同学做了如下图的实验,实验记录如下:接触面摩擦力/N平均值/N 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在课桌上拖动 1.6 1.8 1.7 1.7在细砂纸上拖动 1.9 2.0 2.1 2.0在粗砂纸上拖动 2.2 2.4 2.3 2.33.这个实验是探究什么因素影响摩擦力的大小()。
三年级下期末科学实验探究题练习(一)
![三年级下期末科学实验探究题练习(一)](https://img.taocdn.com/s3/m/738f6ff3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21.png)
三年级下期末科学实验探究题练习(一)100分班级: [单选题] *○31○32○33○34姓名: [填空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骑自行车时会出现哪些运动方式?看图回答。
1、把手的运动方式是 [单选题] *A摆动(正确答案)B转动C平动2、车轮的运动方式是 [单选题] *A摆动B转动(正确答案)C平动3、脚踏板的运动方式是 [单选题] *A摆动B转动(正确答案)C平动4、小猫的运动方式是 [单选题] *A摆动B转动C平动(正确答案)二、这是某组同学设计的轨道图,请你完成后面题目。
1.起点和终点分别是 [单选题] *A.C, D(正确答案)B.B, CC.A. C2、在测试搭建的过山车时,小球停滞在A 处(如图所示),你该如何修改设计图? *A.AB 段坡度降低(正确答案)B.整条轨道同时提高高度C.CA 段坡度加大(正确答案)3、设计图是否合格,判断的标准是() [单选题] *A.美观B.简单C.测试过程中,小球滚动流畅(正确答案)三、观察蚕卵。
1.我们可以先用______观察蚕卵的形状、大小和颜色,然后借助______细致观察。
[单选题] *A.眼睛、放大镜(正确答案)B.放大镜、眼睛C.放大镜、显微镜2、在观察中发现有白色的蚕卵,且上面有小孔,这是是已经孵化出_____的卵壳。
[单选题] *A.蚕蛾B.蚁蚕(正确答案)C.幼虫3、蚕卵仔细观察很像______,宽约 1 毫米,厚约 0.5 毫米。
[单选题] *A.绿豆B.芝麻(正确答案)C.蚕豆4、蚕卵颜色的变化顺序是:__________。
[单选题] *A.淡黄色,红褐色,紫黑色(正确答案)B.黄,深黄,黑C.绿,黄,黑四、如图,真实的太阳比月球要大很多,但我们看起来觉得差不多大,原因是是什么,让我们通过模拟实验来得出答案吧。
1、圆纸筒 [单选题] *A.模拟太阳B.模拟地球视角(正确答案)C.模拟月亮2.小圆纸片 [单选题] *A.模拟太阳B.模拟地球视角C.模拟月亮(正确答案)3.大圆纸片 [单选题] *A.模拟太阳(正确答案)B.模拟地球视角C.模拟月亮2、实验过程(1)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模拟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心理学练习题一
![实验心理学练习题一](https://img.taocdn.com/s3/m/30c48704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4087a41.png)
实验⼼理学练习题⼀实验⼼理学练习题⼀……………………………………………………………………………………………………⼀、单项选择题:给出正确选项并做详细答案解析1、⼀项实验拟考查图⽚材料是否⽐⽂字材料更容易识记,则材料是AA. ⾃变量B. 因变量C. 控制变量D. ⽆关变量2、通过双盲法来控制额外变量的⽅法属于CA. 匹配法B. 平衡法C. 排除法D. 恒定法3、在感觉阈限测定中,标准刺激由主试呈现,随后由被试调整⽐较刺激,使其与标准刺激相等,这种⽅法是BA. 恒定刺激法B. 平均差误法C. 最⼩变化法D. 系列探索法4、在信号检测实验中,如果击中率的纵轴值为0.1虚报率的纵轴值为0.33,则该实验中的β值为:CA. -0.22B. 0.22C. 0.33D. 3.005、在2×3实验设计中,研究的因素有AA. 2个B. 3个C. 5个D. 6个6、通过搜集和分析某⼈过去和现在有关⽅⾯的资料,以推知其⾏为原因的⽅法是:BA. 调查法B. 个案法7、在“超常与常态⼉童的兴趣、动机与创造性思维的⽐较研究”⼀⽂中,因变量显然是指:DA. 超常⼉童B. 常态⼉童C. 超常与常态⼉童D. 兴趣、动机与创造性思维8、等距量表的特点是BA. ⽆绝对零点,⽆相同单位B. ⽆绝对零点,有相同单位C. 有绝对零点,⽆相同单位D. 有绝对零点,有相同单位9、被试接受所有⾃变量处理,即所有的被试者接受全部的⾃变量处理,这类设计便属于:AA. 被试内实验设计B. 被试间实验设计C. 抵消实验条件的设计D. 混合设计10、根据唐德斯A.B.C.法,辨别反应时间应是:AA. 辨别反应时减去简单反应时B. 选择反应时减去简单反应时C. 辨别反应时减去选择反应时D. 选择反应时减去辨别反应时11、某研究表明,当场景中的⼲扰物减少和照明度降低时,与年轻⼈相⽐,⽼年⼈搜索场景中交通标志的准确性更低、反应速度更慢。
该研究中⾃变量的数量是:BA. 2B. 3C. 4D. 512、⼀个2×3×2的多因素实验设计,理论上可以得到多少个交互效应:CA. 三个两因素交互相应和三个三因素交互相应B. 两个两因素交互相应和⼀个三因素交互相应C. 三个两因素交互相应和⼀个三因素交互相应D. 两个两因素交互相应和三个三因素交互相应A. 6B. 12C.18D. 2414、在⽤最⼩变化法测量重量差别阈限的实验中,平均上限的重量为205,平均下限的重量为196克,则差别阈限为:BA. 4.0克B. 4.5克C. 5.0克D. 9.0克15、在⽤最⼩变化法测量阈限时,被试因过早期望将要来临的刺激⽽产⽣的误差是:BA. 习惯误差B. 期望误差C. 练习误差D. 疲劳误差16、与单因素实验设计相⽐,多因素实验设计最重要的优点是:BA. 可以看到因素的主效应B. 可以看到因素的交互作⽤C. 被试量减少D. 不受被试个体差异的影响17、如果被试接受多个⾃变量情况中的⼀个,即不同的被试者接受不同的⾃变量处理,这类设计便属于:BA. 被试内实验设计B. 被试间实验设计C. 抵消实验条件的设计D. 混合设计18、唐德斯B反应时⼜叫:BA. 辨别反应时B. 选择反应时C. 基础反应时D. 简单反应时19、刺激的增减应尽可能地⼩,⽬的是系统地探求被试由⼀类反应到另⼀类反应的转C. 平均差误法D. 加因素法20、要求特征的典型例⼦是:AA. 实验者效应B. 地板效应C. 霍桑效应D. 天花板效应21、在“摔跤、柔道运动员减重期能量平衡内分泌机制及⼒量变化的研究”⼀⽂中,因变量是指:D:A. 摔跤、柔道运动员 B. 能量平衡内分泌机制C. ⼒量变化D. 能量平衡内分泌机制及⼒量变化22、下列陈述中哪个是操作定义:AA. 智⼒是在智⼒测验中获得的分数B. 攻击是对另⼀个体的失控的敌意C. 测验法是⽤标准化量表测量个体的个性特征的⽅法D. 抑郁是⼀种情绪低落的状态23、⼼理学实验类研究设计中条件控制最严格的是(B)A. 准实验设计B. 真实验设计C. ⾮实验设计D. 被试内设计24、认为⼼理量和物理量之间呈幂函数关系的⼼理学家是(A)A. 史蒂⽂森B. 费希纳C. 韦伯D. 冯特25、下⾯会引起天花板效应的是(C)A. 被试不具备代表性B. 让四年级的学⽣做10以内的加减法C. 题⽬过难D. 被试不了解实验⽬的C. 三个主效应D. 6个主效应27、因变量的可靠性,即⼀致性,是指同⼀被试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得到的结果是相近的,它测量的是因变量的:AA. 信度B. 效度C. 敏感性D. ⾼限效应28、斯蒂⽂斯在制定⽐例量表时应⽤的⽅法是:BA. 差别阈限法B. 数量估计法C. 最⼩变化法D. 恒定刺激法29、唐德斯C反应时⼜叫:DA. 基础反应时B. 简单反应时C. 选择反应时D. 辨别反应时30、在做选择反应时的实验时,选择反应的数⽬要和辨别的刺激的数⽬的关系是:CA. 选择反应时数⽬⼀定要⽐辨别刺激的数⽬多B. 选择反应时数⽬⼀定要少于辨别刺激的数⽬C. 选择反应时数⽬⼀定要等于辨别刺激的数⽬D. 选择反应时数⽬要和辨别刺激的数⽬每次实验时都不⼀样31、在记忆实验中时间作为⾃变量,是属于:BA. 刺激特点⾃变量B. 环境特点⾃变量C. 被试特点⾃变量D. 暂时造成的被试差别32、⽤平均差误法测量感觉阈限容易产⽣:BA. 时间误差和空间误差B. 空间误差和动作误差C. 定势的作⽤A. 50%感觉弱于标准刺激的⽐较刺激 s'tB. 25%感觉重于标准刺激的⽐较刺激C. 50%感觉等于标准刺激的⽐较刺激D. 25%感觉等于标准刺激的⽐较刺激34、卡特尔制作天⽂学家声望顺序的顺序量表⽤的是:DA. 对偶⽐较法B. 数量估计法C. 差别阈限法D. 等级排列法35、当⽤对偶⽐较法制作⼀个对5种⼉童服装喜爱程度的顺序量表时,让被试⽐较的样品对数有多少?(包括为了消除可能产⽣的空间误差需要增加的对数):CA. 10对B. 15对C. 20对D. 30对36、反应时与刺激强度之间的关系表现为:DA. 反应时不受刺激强度变化的影响B. 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加反应时逐渐缩短C. 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加反应时逐渐延长D. 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加反应时逐渐缩短,达到极限时反应时就不再发⽣变化了37、反应速度与准确性之间是:CA. 先后关系B. 因果关系C. 互换关系D. 正相关关系38、通常由主试者给予不同的指⽰语造成的⾃变量属于:DA. 刺激特点⾃变量B. 环境特点⾃变量C. 被试特点⾃变量D. 暂时造成的被试差别39、当⾃变量的确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不是其他的因素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我们就说这种因变量是:C. 敏感的D. 有信度的40、费希纳在指定等距量表时应⽤的⽅法是:DA. 最⼩变化法B. 恒定刺激法C. 平均差误法D. 差别阈限法41、S= bIa 表⽰的是:CA. 韦伯定律B. 费希纳定律C. 斯蒂⽂斯定律D. 格拉斯曼定律42、⽤AEst (E I X -S1 I / n ) 或AEM (E I X -M I / n ) 来计算差别阈限,是⼼理物理学⽅法中的:DA. 最⼩变化法B. 恒定刺激法C. 数量估计法D. 平均差误法43、⼼理物理学的先驱是:BA. 冯特B. 费希纳C. 艾宾浩斯D. 斯蒂⽂斯44、运动员百⽶赛跑中听到枪声就起跑,起跑时间属于:BA.视觉反应时B. 听觉反应时C.触觉反应时D.视听联合反应时45、“时距信息的加⼯机制及其通道效应的实验研究”⼀⽂标题显⽰,作为⾃变量的是:AA. 时距信息B. 加⼯机制C. 通道A. 保障被试的知情同意权B. 保障被试的退出⾃由C. 保密原则D. 给被试⼀定的被试费⽤47、冯特(W.Wundt)对⼼理学的最深远贡献是:BA. 对感觉元素的描述B. 建⽴了作为实验科学的⼼理学C. 对神经传导速度的测量D. 发展了最⼩可觉差的⽅法48、下列各领域中,被看作⼼理学的应⽤领域的是:BA. 实验⼼理学B. 组织⼼理学C. ⽐较⼼理学D. 认知⼼理学49、下列问题中,临床⼼理学家最可能研究的是:AA. 调适问题B. ⽼⿏⾛迷津C. ⼉童数学问题解决D. 种属⾏为50、关于感觉的差别阈限,费希纳(Fechner)定律对韦伯(Weber )定律的发展是基于____的假设BA. 韦伯分数是⼀个常数B. 每个最⼩可觉差主观相等C. 仅在中等刺激强度范围有效D. 不同感觉系统韦伯分数差异很⼤51、使⽤直线内插法计算阈限的⽅法是,BA. 极限法B. 恒定刺激法C. 阶梯法D. 平均差误法52、信度之于效度正如:BA. 准确性之于⼀致性B. ⼀致性之于准确性53、两点阈是哪⼀种阈限:AA. 绝对阈限B. 差别阈限C. 绝对差别阈限D. 相对差别阈限54、实验中出现低限效应的原因是:BA. 任务中等困难B. 任务过于困难C. 练习次数不够D. 任务过于容易55、司机在⼗字路⼝遇到红灯或绿灯时的反应属于:AA. 选择反应B. 简单反应C. 辨别反应D. 延缓反应56、恒定刺激法实验中,三类回答的实验易受被试哪些⽅⾯的影响:AA. 态度B. ⾎压C. 性别D. 智⼒57、因变量的效度是指:BA. ⼀致性B. 有效性C. 敏感性D. 可测量性58、对⼀种⽓味适应后对另⼀种⽓味的阈限将:DA. 不影响B. 提⾼C. 降低D. 先提⾼后降低59、在⼼理学研究报告中,阐明研究所使⽤的被试、仪器设备和实验程序等情况的部分属于:BA.引⾔D.讨论60、在探讨性别与被试年龄(青年、中年、⽼年)对某品牌⼿机偏好影响的研究中,其实验设计为:AA. 2×3设计B. 1×3设计C. 2×2设计D. 3×3设计61、提出制作⼼理量表的数量估计法的⼼理学家是:DA. 费希纳B. 韦伯C. 艾宾浩斯D. 斯蒂⽂斯62、在时间估计准确性实验中,⼀只绿⾊⼩灯泡与电钟相连,主试按键让灯亮10秒,然后让被试按键复制10秒时间,其中被试复制的时间长度是:CA. ⾃变量B. 控制变量C. 因变量D. 潜在变量⼆、多项选择题:给出正确选项并做详细答案解析1、为了消除组间设计的缺点可以采⽤的⽅法有:ABA. 匹配被试B. 随机分配被试C. 完全平衡的⽅法D. 拉丁⽅的⽅法2、在⽤恒定刺激法测量绝对阈限时,计算实验结果的⽅法有:ABCA. 直线内插法B. 平均Z分数法C. 最⼩⼆乘法D. AE st(∑∣X-St ∣/n)3、在⽤对偶⽐较法制作顺序量表时可能产⽣的误差是:CDA. 习惯误差B. 期望误差C. 空间误差B. 随机分配被试C. 完全平衡的⽅法D. 拉丁⽅的⽅法5、在⼼理学的研究中常⽤的⾮实验的研究⽅法有:CDA. ⾃然观察法B.调查法C. 相关法D. 个案法6、如果同⼀被试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有时得分很⾼,有时得分很低的变量是:ABCD A.不可靠的 B. 不敏感的 C. ⽆效的 D. ⽆信度的7、影响反应时间的因素有受刺激的感觉器官,还有:ABA. 刺激的时间特性B. 刺激的空间特性C. 有机体的状态D. 刺激器官8、在实验中应该保持恒定的变量就是:CDA. ⾃变量B. 因变量C. 控制变量D. 潜在的变量9、在做反应时的实验时常⽤的防⽌出现假反应的⽅法有:ABCA. 让选择反应的数⽬和要辨别的刺激的数⽬相等B. 安插侦察试验C. 改变每次刺激呈现与预备信号之间的距离D. 控制被试10、不敏感的因变量有两类典型的例⼦,即:BDA. ⾼限效应B. 低限效应C. 天花板效应D. 地板效应11、感觉直接测量法主要有:ABCA. 数量估计B. 数量⽣产C. 绝对数量估计12、计算恒定刺激法实验结果的⽅法有:ABDA. 直线内插法B. 最⼩⼆乘法C. 差别阈限法D. 平均Z分数法13、额外变量是使实验结果发⽣混淆的主要根源。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实验,观察,推理每日练习(可直接打印)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实验,观察,推理每日练习(可直接打印)](https://img.taocdn.com/s3/m/ff076732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20.png)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实验,观察,推理每
日练习(可直接打印)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实验、观察、推理每日练(可直接打印)
实验一:浮沉
材料:一段绳子、一张纸、一颗石子、一杯水
步骤:
1. 将绳子系在纸的一角上。
2. 在纸的另一角上放上石子。
3. 将纸的两角分别握住,使纸处于水平状态,绳子保持松紧度。
4. 将纸轻轻放入杯中,并观察现象。
结果:纸会沉入杯中,石子会浮起。
原理:石子比纸的密度大,所以会浮在水面上,而纸比水的密
度小,所以会沉入水中。
观察一:植物的生长
材料:小花盆、土壤、种子
步骤:
1. 将土壤填满小花盆,并平整表面。
2. 在土壤上撒上一颗种子。
3. 给种子适量的水。
4. 按照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
结果:种子会发芽,并逐渐长成植物。
原理:种子吸收水分和养分后,通过根系生长,向上开花长叶,最终形成完整的植物。
推理一:冰的融化
材料:冰块、盘子
步骤:
1. 将冰块放在盘子中。
2. 等待一段时间,并观察冰块的变化。
3. 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和时间。
结果:随着时间的推移,冰块会慢慢融化成水。
原理:冰是固态的水,当接触到更高温度的环境时,会吸收热量,导致分子运动加剧,最终转化为液态的水。
每日练资料(请打印)
请按照上述步骤进行实验、观察和推理,并将每日练习的资料打印出来进行练习。
祝学习顺利!。
初三化学实验操作练习题及答案
![初三化学实验操作练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f45ee94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37.png)
初三化学实验操作练习题及答案实验操作题一:化学试剂的使用和分装题目:现有固体试剂氯化钠、氧化铁和硫酸铜,试室内有10 mL的稀硫酸、氯化钠溶液和氧化铁溶液,请根据以下要求,进行试剂的使用和分装操作。
要求:1. 用氯化钠溶液制备100 mL浓度为0.1 mol/L的氯化钠溶液。
2. 用硫酸铜溶液制备10 mL浓度为0.2 mol/L的硫酸铜溶液。
3. 用氯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制备1 L的反应混合液,其中氯化钠和硫酸铜的摩尔比为2:1。
4. 用氯化钠溶液和氧化铁溶液制备100 mL浓度为0.01 mol/L的胆汁模拟液。
操作步骤及答案:1. 用氯化钠溶液制备100 mL浓度为0.1 mol/L的氯化钠溶液。
- 准备一个100 mL容量瓶。
- 用滴管或移液管分别取100 mL稀硫酸和氯化钠溶液,加入容量瓶中。
- 摇匀,得到浓度为0.1 mol/L的氯化钠溶液。
2. 用硫酸铜溶液制备10 mL浓度为0.2 mol/L的硫酸铜溶液。
- 准备一个10 mL容量瓶。
- 用滴管或移液管取10 mL硫酸铜溶液,加入容量瓶中。
- 摇匀,得到浓度为0.2 mol/L的硫酸铜溶液。
3. 用氯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制备1 L的反应混合液。
- 准备一个1 L容量瓶。
- 用滴管或移液管分别取2 mol氯化钠溶液和1 mol硫酸铜溶液,加入容量瓶中。
- 加入适量的去离子水,使总体积达到1 L。
- 摇匀,得到氯化钠和硫酸铜摩尔比为2:1的反应混合液。
4. 用氯化钠溶液和氧化铁溶液制备100 mL浓度为0.01 mol/L的胆汁模拟液。
- 准备一个100 mL容量瓶。
- 用滴管或移液管分别取1 mL氯化钠溶液和1 mL氧化铁溶液,加入容量瓶中。
- 加入适量的去离子水,使总体积达到100 mL。
- 摇匀,得到浓度为0.01 mol/L的胆汁模拟液。
以上为初三化学实验操作题及答案,通过正确的实验操作步骤,我们可以准确地制备所需的化学试剂溶液。
完整版)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练习题
![完整版)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2593fffd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2f.png)
完整版)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练习
题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练题
本文档将提供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的练题。
以下是一些实验题目和相关问题,供学生练和思考:
实验一:水的凝固和融化
1.实验目的:观察水的凝固和融化过程。
2.实验材料:冰块、盐、温水。
3.实验步骤:将冰块放在盐中,观察冰的变化。
问题:
冰在加入盐后会发生什么变化?
为什么我们在冬天的时候会撒盐在路上?
实验二:物体的沉浮
1.实验目的:观察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2.实验材料:塑料球、铁块、木块、水。
3.实验步骤:将不同物体依次放入水中,观察是否浮起来。
问题:
为什么有些物体会浮在水上,而有些物体会沉下去?
为什么船能浮在水上?
实验三:光的传播
1.实验目的:观察光的传播过程。
2.实验材料:手电筒、纸片。
3.实验步骤:在一个黑暗的房间里,点亮手电筒并将纸片放在光线前方,观察纸片上的光斑。
问题:
光是如何传播的?
为什么纸片上会出现光斑?
请根据以上题目和问题进行练,并记录你的实验结果和思考。
有助于思考和讨论的问题可以进一步提供。
祝你成功!
以上是完整版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练题,共计800字以上)。
小学科学实验题目与参考答案
![小学科学实验题目与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827898f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4e92444.png)
小学科学实验题目与参考答案实验一:魔法饮料材料:透明杯、水、溶液A(酸性溶液)、溶液B(碱性溶液)、红、蓝、黄三种食用色素实验步骤:1. 在透明杯中倒入一杯水。
2. 将红色食用色素滴入水中,搅拌均匀,观察颜色变化。
3. 将蓝色食用色素滴入水中,搅拌均匀,观察颜色变化。
4. 将黄色食用色素滴入水中,搅拌均匀,观察颜色变化。
5. 分别将溶液A和溶液B滴入不同的杯中,观察颜色变化。
参考答案:1. 当加入红色食用色素时,水的颜色变为红色。
2. 当加入蓝色食用色素时,水的颜色变为蓝色。
3. 当加入黄色食用色素时,水的颜色变为黄色。
4. 当将溶液A滴入杯中时,若溶液A为酸性溶液,则水的颜色不变;若溶液A为碱性溶液,则水的颜色会发生变化。
5. 当将溶液B滴入杯中时,若溶液B为碱性溶液,则水的颜色不变;若溶液B为酸性溶液,则水的颜色会发生变化。
实验二:水的沸点材料:温度计、烧杯、火源、水实验步骤:1. 将烧杯中注入适量的水。
2. 将温度计插入水中。
3. 将烧杯放置在火源上,用火加热水。
4. 在水受热的过程中,观察温度计上的温度变化。
参考答案:1. 当水开始受热时,温度会逐渐上升。
2. 当水温达到100摄氏度时,水开始沸腾。
3. 沸腾时水的温度保持不变,直到水完全蒸发。
4. 实验结果表明,水的沸点为100摄氏度。
实验三:电流的传导材料:电池、导线、小灯泡、图钉、纸夹实验步骤:1. 将电池的正极和负极用导线连接起来。
2. 在导线的末端连接小灯泡。
3. 用图钉将另一端的导线固定在纸夹上。
4. 等待片刻,观察小灯泡是否亮起。
参考答案:1. 当电池的正极和负极被导线连接后,电流开始传导。
2. 如果小灯泡亮起,则说明电流成功通过导线传导到小灯泡,小灯泡发出光亮。
3. 如果小灯泡不亮或闪烁,说明电流无法正常传导,可能是导线接触不良或电池电量不足所致。
通过以上的实验题目与参考答案,我们可以帮助小学生们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培养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和探索精神。
实验试题练习1-电学
![实验试题练习1-电学](https://img.taocdn.com/s3/m/f9f9992848d7c1c708a145ee.png)
实验试题练习1-电学(上)题目 1 平衡电桥测电阻.电桥法测量是重要测试技术之一,不但用于电工测试技术,而且在非电量测量中也广泛采用,如电阻、电流、电感、电容、频率、压力、温度等。
由于它的灵敏度、精确度相对较高,又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等特点,在现代自动化控制,仪器仪表中许多都利用电桥这些特点进行设计、调试、控制。
测电阻有多种方法,如伏安法,欧姆表法等,它们多数都不同程度地受到电表精度和接入误差的影响。
但使用电桥法测电阻是一种比较法,上述影响比较小,只要标准电阻很精确,检流计足够灵敏,那么被测电阻的结果就有较高的准确度。
但电桥法测电阻也受到一定限制。
如对高电阻(106)测量就不适用,必须选择其它测量方法。
如冲击电流计法、兆欧表法、伏安法等。
本实验主要介绍用单臂电桥(惠斯通电桥)法测量中值电阻(1 ~106)。
[学习重点]1. 掌握用惠斯通电桥测量电阻的原理和方法。
2. 学习用交换法减小和削除系统误差。
3. 初步研究电桥的灵敏度。
[实验原理]1. 惠斯通电桥的线路原理惠斯通电桥的基本线路如图4-13-1所示。
它是由四个电阻R 1、R 2、R S 、R x 联成一个四边形ABCD ,在对角线AB 上接上电源E ,在对角线CD 上接上检流计G 组成。
接入检流计(平衡指示)的对角线称“桥”,检流计的作用就是将“桥”两端的电位U C 和U D 直接进行比较。
而四边形的每一条边称为电桥的一个“桥臂”。
在一般情况下, 桥路上检流计中有电流通过,因而检流计的指针有偏转。
若适当调节电阻值,例如改变R S 的大小,可以使C 、D 两点的电位相等,即U C = U D ,此时流过检流计G 的电流I g = 0 ,这称为电桥平衡。
即有 U C = U DI R1 = I R x = I 1 I R2 = I RS = I 2由欧姆定律知道 U AC = I 1R 1 = U AD = I 2R 2U CB = I 1R x = U DB = I 2R S 由以上两式可得(4-13-1)此式即为电桥的平衡条件。
初三化学实验练习题及答案
![初三化学实验练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1120b41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d4.png)
初三化学实验练习题及答案【实验题一】酸碱中和反应题目:利用中和反应制备盐的实验操作步骤是什么?解释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
实验操作步骤:1. 准备实验器材和试剂:酸、碱、酸碱指示剂、玻璃棒、蒸馏水、酒精灯等;2. 采用滴定法进行中和反应实验:a. 取一定量的酸溶液倒入滴定瓶中;b. 加入几滴酸碱指示剂,颜色变化;c. 使用碱溶液进行滴定,每滴加入时充分搅拌;d. 当指示剂颜色发生变化时,记录滴定液用量;3. 重复实验步骤2,以求结果的准确性。
酸碱中和反应原理:酸碱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化学反应。
其中,酸溶液中产生的H+离子与碱溶液中产生的OH-离子相遇形成水,同时生成一种化合物,即盐。
当酸溶液中的H+离子的数量与碱溶液中OH-离子的数量相等时,溶液中的酸碱浓度即中和,此时pH值为7,溶液为中性。
【实验题二】酸碱中和反应的应用题目:酸碱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应用?举例说明。
酸碱中和反应的应用:1. 除垢剂:酸碱中和反应可以用于除去水垢。
例如,在清洗厕所时,可以使用醋酸(酸性)和小苏打(碱性)进行中和反应,将水中的钙、镁离子与酸反应生成水溶性的盐,起到除垢的作用。
2. 药物中和:在药物制备和使用过程中,常常需要进行酸碱中和反应。
例如,在胃药中,含有碱性的成分来中和胃酸,以减轻胃部不适。
3. 净化水质:酸碱中和反应可用于净化水质。
例如,在自来水处理中,常用液氯(酸性)与水中的重金属离子(碱性)进行中和反应,使其沉淀成无害物质,从而提升水质。
【实验题三】氧化还原反应题目:什么是氧化还原反应?解释氧化与还原的含义,并给出一个氧化还原反应的示例。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中电子的转移过程,即电子的失去和获得。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会有一种物质失去电子,被氧化,称为氧化剂;同时,另一种物质获得电子,被还原,称为还原剂。
氧化剂和还原剂之间的电子转移构成了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与还原的含义:氧化指的是物质失去电子或氢原子,或者获得氧元素的过程。
初三比热容实验练习题
![初三比热容实验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ff3f7d58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e60e45c.png)
初三比热容实验练习题实验一:测定水的比热容实验目的:通过加热和测温的方式,测定水的比热容。
实验器材:计量筒、热水浴、温度计、容量瓶、托盘等。
实验步骤:1. 将计量筒用清水彻底洗净,并充分排空水。
使用容量瓶向计量筒注水至刻度线处。
2. 将注满水的计量筒放入预先加热的热水浴中,保持一段时间直至水温稳定。
3. 在水温稳定后,用温度计测量并记录水的初始温度。
4. 使用电热器或其他加热设备对热水浴进行加热,为了保证温度升高的均匀性,需定时搅拌。
5. 每隔一段时间用温度计测量并记录水的温度,直到水温升至一定值(如80℃)。
6. 停止加热,继续用温度计测量并记录水的温度,直到水温降至与初始温度相近。
实验数据处理:1. 计算水的质量:根据容量瓶的刻度,可以计算出注入计量筒的水的质量。
2. 计算水的比热容:根据加热过程中温度的变化,可以得到水的升温量。
利用以下公式计算水的比热容:q = m × c × ΔT式中,q为热量(单位:焦耳),m为水的质量(单位:千克),c为水的比热容(单位:焦耳/千克·摄氏度),ΔT为水的升温量(单位:摄氏度)。
实验注意事项:1. 手持温度计尽可能避免插入过深。
2. 热水浴中不要加入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物质。
3. 搅拌热水浴时,要轻柔均匀,避免接触到温度计。
4. 在加热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烫伤或其他事故发生。
实验题:1. 若初始水的温度为20℃,经过加热后,水温升高到90℃,过程中水的质量为0.5kg,计算水的比热容。
解答:根据公式q = m × c × ΔT,将已知条件代入可得:q = 0.5 × c × (90 - 20)由实验数据得到 q = 0.5 × c × 70假设 c = x (待求)则有 35x = q根据给定的 q = 35 × c,可得 x = c所以比热容为 x = c = q / 35 = (0.5 × 70) / 35 = 1 J/g·℃2. 为了提高实验准确性,小明在进行实验时分别测量了水的初始温度和终止温度,结果为20℃和85℃,水的质量为0.4kg。
高中物理电学实验练习题-(含详解答案)
![高中物理电学实验练习题-(含详解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734f72984254b35effd3437.png)
图10-5 电学实验练习题例1、用伏安法测量一个定值电阻的器材规格如下:待测电阻R x (约100 Ω);直流电流表(量程0~10 mA 、内阻50 Ω);直流电压表(量程0~3 V 、内阻5 kΩ);直流电源(输出电压4 V 、内阻不计);滑动变阻器(0~15 Ω、允许最大电流1 A );开关1个,导线若干.根据器材的规格和实验要求画出实验电路图.【解析】用伏安法测量电阻有两种连接方式,即电流表的内接法和外接法,由于R x <v A R R ,故电流表应采用外接法.在控制电路中,若采用变阻器的限流接法,当滑动变阻器阻值调至最大,通过负载的电流最小,I min =xA R R R E ++. 例2、在某校开展的科技活动中,为了要测出一个未知电阻的阻值R x ,现有如下器材:读数不准的电流表A 、定值电阻R 0、电阻箱R 1、滑动变阻器R 2、单刀单掷开关S 1、单刀双掷开关S 2、电源和导线。
⑴画出实验电路图,并在图上标出你所选用器材的代码。
⑵写出主要的实验操作步骤。
【解析】⑴实验电路如右图所示(此法俗称”替代法”)。
⑵①将S 2与R x 相接,记下电流表指针所指位置。
②将S 2与R 1相接,保持R 2不变,调节R 1的阻值,使电流表的指针指在原位置上,记下R 1的值,则R x =R 1。
例3、用以下器材测量一待测电阻R x 的阻值(900~1000Ω):电源E ,具有一定内阻,电动势约为;电压表V 1,量程为,内阻r 1=750Ω;电压表V 2,量程为5V ,内阻r 2=2500Ω;滑动变阻器R ,最大阻值约为100Ω;)单刀单掷开关K ,导线若干。
测量中要求电压表的读数不小于其量程的1/3,试画出测量电阻R x 的一种实验电路原理图。
【解析】如图所示(用已知内阻的电压表代替电流表)例4用以下器材测量一待测电阻的阻值。
器材(代号)与规格如下:电流表A 1(量程250mA ,内阻r 1为5Ω);标准电流表A 2(量程300mA ,内阻r 2约为5Ω); 待测电阻R 1(阻值约为100Ω);滑动变阻器R 2(最大阻值10Ω);电源E (电动势约为10V ,内阻r 约为1Ω);单刀单掷开关S ,导线若干。
化学基础实验练习题(含答案)
![化学基础实验练习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bfcb768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dd.png)
化学基础实验练习题(含答案)1、某合作学习小组进行以下实验探究。
(1)实验任务。
通过测定溶液电导率,探究温度对AgCl 溶解度的影响。
(2)查阅资料。
电导率是表征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的物理量。
温度一定时,强电解质稀溶液的电导率随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增大而增大;离子浓度一定时,稀溶液电导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25 ℃时,K sp ()AgCl =1.8×10-10。
(3)提出猜想。
猜想a :较高温度的AgCl 饱和溶液的电导率较大。
猜想b :AgCl 在水中的溶解度S ()45 ℃>S ()35 ℃>S ()25 ℃。
(4)设计实验、验证猜想。
取试样Ⅰ、Ⅱ、Ⅲ(不同温度下配制的AgCl(5)数据分析、交流讨论。
25 ℃的AgCl 饱和溶液中,c Cl -=________mol ·L -1。
实验结果为A 3>A 2>A 1。
小组同学认为,此结果可以证明(3)中的猜想a 成立,但不足以证明猜想b 成立。
结合信息,猜想b 不足以成立的理由有________。
(6)优化实验。
小组同学为进一步验证猜想b ,在实验1~3的基础上321(7)实验总结。
根据实验1~5的结果,并结合信息,小组同学认为猜想b 也成立。
猜想b 成立的判断依据是________。
答案:(5)1.34×10-5 测试温度不同,根据电导率结果无法判断不同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解度 (6)45 ℃Ⅱ45 ℃(7)A3>B2>B1AgCl=c(Ag+)×c(Cl-),根据沉淀溶解平解析:(5)25 ℃时,K sp()Cl-=衡可知,饱和的AgCl溶液中c(Ag+)=c(Cl-),所以有c() AgCl= 1.8×10-10=1.34×10-5mol·L-1。
实验1~3中,不K sp()同的饱和溶液浓度不同且测试温度不同,根据资料显示离子浓度一定时,稀溶液电导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根据实验1~3无法判断温度较高的饱和溶液离子浓度大,进而不能得出溶解度关系。
高一化学必修一化学实验练习题
![高一化学必修一化学实验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79fcc3a4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96.png)
高一化学必修一化学实验练习题实验题目一:酸碱指示剂的鉴别实验目的:通过酸碱指示剂的颜色变化来对不同酸碱溶液进行鉴别。
实验材料:酸碱溶液、酸碱指示剂、试管、滴管等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1. 准备酸碱溶液:分别准备强酸溶液、强碱溶液和中性溶液。
2. 取三个试管,分别加入强酸溶液、强碱溶液和中性溶液。
3. 滴加酸碱指示剂:在每个试管中滴加酸碱指示剂,并观察颜色的变化。
4. 记录观察结果:根据颜色变化记录每个试管中酸碱指示剂的颜色。
5. 鉴别酸碱溶液:根据酸碱指示剂的颜色变化,对酸碱溶液进行鉴别。
实验结果:结论:通过观察酸碱指示剂的颜色变化,我们可以鉴别不同酸碱溶液。
实验题目二:金属腐蚀实验实验目的:观察不同金属在不同条件下的腐蚀情况,并探究其原因。
实验材料:不同金属片、酸性溶液、碱性溶液、盐水溶液等实验材料。
实验步骤:1. 准备不同金属片:准备铁片、铜片、铝片等不同金属片。
2. 准备不同溶液:准备酸性溶液、碱性溶液和盐水溶液。
3. 将金属片放入溶液中:将不同金属片依次放入酸性溶液、碱性溶液和盐水溶液中。
4. 观察腐蚀情况:观察不同金属片在不同溶液中的腐蚀情况,并记录下来。
5. 分析结果:根据观察结果分析不同金属片在不同溶液中的腐蚀情况。
实验结果:结论:不同金属在不同溶液中的腐蚀情况不同,铁片在酸性溶液中腐蚀最为剧烈,而铜片和铝片的腐蚀情况较轻微。
实验题目三:气体收集实验实验目的:了解气体的性质,学会正确收集气体。
实验材料:氢气发生装置、气体收集装置、水槽等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1. 准备气体发生装置:准备氢气发生装置,如酸和金属反应装置。
2. 连接气体收集装置:将氢气发生装置与气体收集装置连接起来。
3. 准备水槽:准备水槽,并将气体收集装置完全浸入水中。
4. 收集气体:打开氢气发生装置,观察气体从气体收集装置中排出,并记录收集时间。
5. 观察气体性质:观察收集到的气体的性质,如颜色、气味等。
实验结果:收集到的气体应该是氢气,具有无色、无味的性质。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练习题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126c644b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91.png)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练习题实验一:发现磁性实验步骤:1. 准备一根针和一块磁铁。
2. 将针靠近磁铁的一端。
3. 观察针的变化。
实验结果与结论:当针靠近磁铁时,针会被吸引住,证明针具有磁性。
这是因为磁铁产生的磁场会影响针的磁性。
实验二:观察水的沸腾过程实验步骤:1. 取一杯水,倒入锅中。
2. 将锅放在火上加热。
3. 观察水的变化。
实验结果与结论:当水受热时,温度逐渐升高,水开始发生沸腾。
沸腾是指水中的液体变成气体并产生大量气泡的过程。
实验三:观察冰的融化速度实验步骤:1. 准备一块冰和一小碗。
2. 将冰放入小碗中。
3. 放置在室温下观察冰的融化速度。
实验结果与结论:当冰受到室温的影响时,温度逐渐升高,冰开始融化。
融化是指固体变成液体的过程。
实验四:观察种子发芽实验步骤:1. 准备一些种子和一小盆土壤。
2. 将种子撒在土壤上。
3. 保持土壤湿润,观察种子的发芽情况。
实验结果与结论:当种子在适宜的环境中得到水分和养分时,会开始发芽生长。
这是种子进行繁殖的一种方式。
实验五:观察鸟嘴形状与食物的关系实验步骤:1. 观察几种不同的鸟嘴形状。
2. 根据鸟嘴的形状推测其食物种类。
实验结果与结论:不同形状的鸟嘴适合吃不同类型的食物。
例如,细长的鸟嘴适合吃昆虫,粗壮的鸟嘴适合吃种子或果实。
实验六:观察物体的重量实验步骤:1. 准备一些不同重量的物体。
2. 使用天平将物体的重量进行测量。
实验结果与结论:不同物体的重量可以通过天平进行测量。
重量是物体所受到的地球引力的表现。
以上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练习题》的内容,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针对初一学生的科学实验训练 (附答案)
![针对初一学生的科学实验训练 (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e3f845b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fe.png)
针对初一学生的科学实验训练 (附答案)本文档旨在为初一学生提供一些科学实验训练,帮助他们在科学领域培养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能力。
以下是几个简单且适合初一学生的实验项目,附有相应的实验步骤和答案。
实验一:酸碱中和反应实验材料:- 醋、小苏打、红、蓝色花色试纸、盐、碗、勺子实验步骤:1. 取一小碗,倒入一些醋。
2. 用红色花色试纸蘸取少量醋。
3. 将红色花色试纸放入碗中,观察颜色变化。
4. 重复步骤2和3,使用蓝色花色试纸。
结果分析:- 红色花色试纸变为橙色或黄色:醋呈酸性。
- 蓝色花色试纸变为绿色:醋呈碱性。
实验二:空气中的氧气实验材料:- 蜡烛、竹签、盘子、玻璃杯实验步骤:1. 在盘子边缘插上一个竹签。
2. 点燃蜡烛,并将其放在盘子中心。
3. 将一个玻璃杯倒扣在竹签上,盖住蜡烛。
4. 观察玻璃杯内部的变化。
结果分析:- 玻璃杯内蜡烛熄灭:表示燃烧需要氧气。
- 玻璃杯内有水蒸气凝结:表示燃烧产生水蒸气。
实验三:水的沸点实验材料:- 水、锅、火源、温度计实验步骤:1. 在锅中倒入适量的水。
2. 将锅置于火源上加热。
3. 使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4. 观察水沸腾时的温度。
结果分析:- 水开始沸腾的温度是100℃。
---该文档提供了三个针对初一学生的科学实验训练项目,并附有相应的实验步骤和答案。
这些实验可以帮助学生了解酸碱中和反应、空气中的氧气以及水的沸点等基本科学概念。
通过实验训练,学生可以培养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能力,进一步提升对科学的兴趣和理解。
初中化学实验题
![初中化学实验题](https://img.taocdn.com/s3/m/c5ebfa64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1b.png)
初中化学实验题实验一:酸碱中和反应的观察实验目的通过观察酸碱中和反应,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特征和规律。
实验器材•直口瓶•盐酸•碳酸钠•过滤纸•蓝色石蕊试剂•滴管•针筒实验步骤1.取一个直口瓶,将100毫升盐酸倒入瓶中。
2.使用滴管,向盐酸中滴加少量的蓝色石蕊试剂。
3.观察并记录观察到的变化。
实验结果与分析当蓝色石蕊试剂滴加到盐酸中时,我们可以观察到以下变化:•盐酸的颜色逐渐变浅,最终变为无色。
•盐酸溶液发生了变化,在试管中产生了一股刺鼻的味道。
这是因为盐酸是一种强酸,蓝色石蕊试剂是一种酸碱指示剂,它可以用来检测溶液的酸碱性。
当酸碱中和反应发生时,酸中和碱的质子(H+)和氢氧根离子(OH-)结合,形成水分子。
这个过程中,酸碱溶液的特征颜色会发生改变,同时产生的气体也可以通过刺激我们的嗅觉来观察。
实验二:金属与酸反应的实验实验目的观察不同金属与酸反应的特征和规律。
实验器材•直口瓶•盐酸•纯铜片•锌片•铁片•铅片实验步骤1.取一个直口瓶,向瓶中加入100毫升盐酸。
2.将纯铜片放入盛有盐酸的瓶中,并观察变化。
3.反复进行相同步骤,用锌片、铁片和铅片分别与盐酸反应,并观察变化。
4.记录每次反应的结果。
实验结果与分析当不同金属与盐酸反应时,我们可以观察到以下变化:•纯铜片:反应发生后,铜片表面出现了气泡,并有颜色变化。
•锌片:反应发生后,锌片表面出现气泡,并有颜色变化。
•铁片:反应发生后,铁片表面出现气泡,并有颜色变化。
•铅片:反应发生后,铅片表面出现气泡,并有颜色变化。
这是因为金属与酸发生了反应,产生了对应的金属盐和氢气。
较活泼的金属(如铜、锌、铁)会更容易与酸反应,产生更多的气泡和颜色变化。
而容易与酸反应的金属(如铅)则产生较少的气泡和颜色变化。
小结本实验通过观察酸碱中和反应以及金属与酸反应,我们可以了解到酸碱反应和金属与酸反应的特征和规律。
这些实验对于初中化学知识的学习和理解都是非常重要的。
部编教材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暑假每日一练(实验+观察+探究)
![部编教材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暑假每日一练(实验+观察+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f03f2b83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a1c9864.png)
部编教材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暑假每日一练(实验+观察+探究)引言本文档是针对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材的暑假研究计划。
计划包含每日一练的实验、观察和探究内容,旨在帮助孩子们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培养科学思维和探索精神。
实验部分1. 实验一:测量温度实验一:测量温度- 目标:了解温度的测量方法和单位- 材料:温度计,水杯,冰块- 过程:用温度计分别测量室内温度和水杯中的水温,并记录结果。
然后将冰块放入水杯中,观察温度的变化,并记录结果。
2. 实验二:水的凝固实验二:水的凝固- 目标:观察水在不同条件下的凝固现象- 材料:水,冰盒,冰箱- 过程:将一小杯水倒入冰盒中,放入冰箱冷冻室,观察水的变化。
同时,将另一小杯水放在室温下观察,并比较两者的差异。
3. 实验三:种子发芽实验三:种子发芽- 目标:观察种子在不同条件下的发芽情况- 材料:小花盆,土壤,水,种子- 过程:将土壤均匀填入小花盆中,分别放入不同的条件:室内、室外、阳光下和阴暗处。
每天给种子适量的水,并观察发芽情况。
观察部分1. 观察一:昆虫的生活性观察一:昆虫的生活习性- 目标:观察不同昆虫的生活性和行为特点- 过程:选择几种常见的昆虫,如蚂蚁、蜜蜂、蝴蝶等,观察它们的生活性和行为特点。
可以观察它们的食性、活动规律、飞行方式等。
2. 观察二:植物的生长观察二:植物的生长- 目标: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和变化- 过程:种植一些常见的植物,如豆芽、小麦等,通过观察它们的生长过程和变化来了解植物的生长规律。
可以观察它们的发芽、生长速度、叶子的形态等。
探究部分1. 探究一:水的传导探究一:水的传导- 目标:探究水在不同材料中的传导特点- 过程:准备几种不同的材料,如木板、铁板、塑料板等,将它们放在斜坡上,将水从顶部倒入,观察水在不同材料中的传导情况,比较不同材料的传导速度。
2. 探究二:气体的膨胀探究二:气体的膨胀- 目标:观察气体在不同条件下的膨胀现象- 过程:准备一个空的塑料瓶子,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如放在阳光下、放在冷水中),观察瓶子的变化,特别是底部的膨胀情况。
二年级下册科学实验设计专项练习
![二年级下册科学实验设计专项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e4690e6a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de.png)
二年级下册科学实验设计专项练习实验一:水的状态变化实验目的:观察和记录水的状态变化。
实验材料:- 锅- 水- 火源实验步骤:1. 将适量的水倒入锅中。
2. 将锅放在火源上加热。
3. 观察水的变化。
实验结果:当水加热到一定温度时,水开始沸腾,形成水蒸气。
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可以观察到水在受热后从液体状态变为气体状态。
这个过程称为沸腾。
实验二:水的溶解性实验实验目的:观察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
实验材料:- 透明玻璃杯- 水- 盐- 糖- 搅拌棒实验步骤:1. 在透明玻璃杯中加入适量的水。
2. 分别加入少量盐和糖,并用搅拌棒搅拌均匀。
3. 观察和记录溶解情况。
实验结果:盐能够完全溶解在水中,形成透明溶液。
糖也能够溶解在水中,但溶液呈现轻微的颜色。
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不同物质具有不同的溶解性。
盐的溶解性比糖更好,可以完全溶解在水中,而糖只能溶解一部分。
实验三:简单电路实验实验目的:了解电路的基本结构和使用电流的实际应用。
实验材料:- 电池- 电线- 电灯泡实验步骤:1. 连接一个电线的一端到电池的正极,另一端连接到电灯泡的底座。
2. 将另一个电线的一端连接到电灯泡的金属底部,另一端连接到电池的负极。
3. 打开电池开关,观察电灯泡是否亮起。
实验结果:当电池开关打开时,电灯泡会亮起。
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在一个简单电路中,当电路中流动的电流通过电灯泡时,电灯泡会发出光。
这种现象说明了电流的实际应用。
实验一 基本指令练习
![实验一 基本指令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6093e6f5770bf78a652954c3.png)
实验一基本指令练习一实验目的(1)掌握基本指令的功能。
(2)更好地理解自锁与互锁,逻辑关系以便使用。
(3)掌握编程软件环境的基本操作,检查、修改和调试方法。
二实验器材(1)PC机一台(2)PLC实验箱一台(3)导线若干三实验原理该系列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常用基本指令有10条。
先简要介绍如下:(1)线圈(Coils)线圈(输出)也是梯形图的重要组成元件,它代表着输出或内部变量。
一个线圈代表一个动作。
它的左边必须有布尔元件或一个指令块的布尔输出。
线圈又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直接输出(Direct Coil)直接输出元件如图2-1-1所示:图2-1-1 直接输出元件左连接件的状态直接传送到右连接件上,右连接件必须连接到垂直电源轨上,除非是平行线圈。
2.反向输出(Reverse Coil)反接输出元件如图2-1-2所示:图2-1-2 反接输出元件左连接件的反状态直接传送到右连接件上,右连接件必须连接到垂直电源轨上,除非是平行线圈。
3.上升沿输出(Pulse Rising Edge Coil)上升沿输出元件如图2-1-3所示:图2-1-3 . 上升沿输出元件当左连接件的布尔状态由假变真时,右连接输出变量将被置1,其他情况下输出变量将被复位。
4.下降沿输出(Pulse Falling Edge Coil)下降沿输出元件如图2-1-4所示:图2-1-4 . 下降沿输出元件当左连接件的布尔状态由真变假时,右连接输出变量将被置1,其他情况下输出变量将被复位。
5.置位输出(Set Coil)与复位输出(Reset Coil)置位和复位输出元件如图2-1-5所示:图2-1-5 置位和复位元件置位:让线圈处于导通状态。
其功能:驱动线圈,使其具有自锁功能,维持接通状态。
复位:让线圈处于导通状态。
(2)接触器(Contacts)接触器在梯形图中代表一个输入的值或是一个内部变量,通常相当于一个开关或按钮的作用。
1.直接连接(Dirtect Contact)直接连接如图2-1-6所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题目练习(一)
(2015朝阳一模)40.实验台上有如下实验器材:一个带支架且有刻度的杠杆如图18所示,一个量程为0~5N 的弹簧测力计、十个质量均为100g 的钩码和两段细绳。
请利用上述实验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当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如果阻力和
阻力臂保持不变,则动力与动力臂成反比”。
(1)本实验需要控制的不变量是;
(2)本实验中的自变量是,改变自变量的方法是;
(3)画出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
(2015通州一模)39.在学习摩擦力时,小丽猜想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可能有: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接
触面间的压力、接触面的面积。
为了验证“物体所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的 面积大小有关”这一猜想,她找来一个大木板,把
其中一个面涂成红色,又请爸爸把木 板做成两个带挂钩的边长不同的正方体,还准备了已调零的弹簧测力计、一端带定滑轮 的长木板、细线。
小丽根据自己的猜想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按图19组装实验器材,将小正方体木块红色
面朝下放在木板上,竖直向上缓慢匀速拉
动弹簧测力计,待测力计示数稳定时读出
拉力F 的数值并记录。
②用大正方体木块换下小正方体木块,并使
木块红色面朝下放在木板上,仿照步骤①再做一次。
③滑动摩擦力f =F ,比较两次滑动摩擦力的大小验证自己猜想的对错。
分析小丽的实验操作请回答:
(1)两个正方体木块红色面朝下放置的目的是:。
(2)实验时“缓慢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的原因是:。
(3)小丽的实验探究过程存在的问题是:。
(2014中考)35.实验桌上有如图17所示的实验装置(其中的透明玻璃为平面镜),还提供了一把刻度尺和相同大小的中国象棋棋子18个,9个为红色, 9个为绿色。
小军计划用这些器材探究“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大小的关系”。
图19
小军的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① 将两个叠放的红棋子作为物体放在平面镜前面的白纸
上,在平面镜后面改变两个叠放的绿棋子的位置,使
得从不同角度观察,两个绿棋子与物体的像均完全重
合,并记录实验数据。
②改变物体(两个叠放的红棋子)到平面镜的距离,在平
面镜后面改变两个叠放的绿棋子的位置,使得从不同角
度观察,两个绿棋子与物体的像均完全重合,并记录实
验数据。
③再改变四次物体(两个叠放的红棋子)到平面镜的距离,仿照步骤②,做四次实验。
请根据以上叙述回答下列问题:
(1)小军计划探究的问题中的自变量是;
(2)根据以上实验步骤可知,小军实际探究的是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与的关系;
(3)针对小军计划探究的问题,在实验步骤②中,应改变。
(2015海淀一模)42.实验桌上有如图27所示的实验
装置,其中E 板和F 板关于ON 对称,F 板能以ON 为
轴自由旋转,还提供了一支激光笔。
小明计划用这些器
材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他首先探究了反射光线跟入射
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的问题。
小明的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1)将平面镜平放在水平桌面上,E 、F 板以ON 为轴立在平面镜上。
(2)将F 板与E 板旋转到同一平面,用激光笔发出一束沿E 板AO 方向射向平面镜O 点的光,观察在右侧F 板上能否看到反射光OB ,并将现象记录在表格中。
(3)将F 板向后旋转一定的角度,观察在F 板上能否看到反射光,并将现象记录在表格中。
(4)将F 板与E 板再次旋转到同一平面,改变激光笔的位置,用激光笔发出一束沿E 板A ′O 方向射向平面镜O 点的光,观察在右侧F 板上能否看到反射光OB ′,并将现象记录在表格中。
(5)将F 板向后折转一定的角度,观察在右侧F 板上能否看到反射光OB ′,并将现象记录在表格中。
实验记录表
(1)请你根据实验现象对该实验操作进行评估,你觉得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 。
(2)请利用上述实验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请写出实验步骤,画出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2015年中考)40.实验桌上有带横杆的铁架台、刻度尺、弹簧测力计、细绳,另外还有钩码一盒,质量不等的滑轮2个,滑轮的轮与轴之间的摩擦很小,可忽略不计。
请选用上述实验器材证明: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与动滑轮所受重力有关。
(1)写出实验步骤;
(2)画出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2016年中考)34.实验桌上有高度不同的发光物体A和B,焦距分别为5cm、10cm的凸透镜两个,刻度尺、光具座和光屏各一个。
小华选用这些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实像时,像的高度与物体的高度是否有关”。
小华的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中央,将发光物体A、光屏分别放在凸透镜两侧。
调节发光物体A、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他们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②用刻度尺测出发光物体A的高度,并记录在表格中。
③将发光物体A放在光具座上距凸透镜30cm处,移动光屏,再光屏上得到发光物体A 清晰的像,用刻度尺测量像的高度,并记录在表格中。
④将发光物体A放在光具座上距凸透镜20cm处,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发光物体A 清晰的像,用刻度尺测量像的高度,并记录在表格中。
根据以上叙述,回答下面问题:
(1)小华的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请你针对小华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写出改正措施:。
(2016年中考)37.水平实验桌面上有微小压强计、刻度尺和装有适量水的A、B两个烧杯。
小亮学习了液体内部压强跟哪些因素有关的知识后,又提出了新的猜想,为此他利用提供的实验器材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①将微小压强计的探头放入A烧杯的水中,探头到烧杯底的距离L为6cm。
如图28甲所示,记录微小压强计U形管两侧的液面高度差h1;
②将微小压强计的探头放入B烧杯的水中,探头到烧杯底的距离L为10cm,如图28乙所示,记录微小压强计U形管两侧的液面高度差h2;
图28
小亮发现h1大于h2,于是小亮得出结论“液体内部任意一点的压强跟该点到容器底的距离L有关”。
请你利用这些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小亮的结论是错误的。
写出实验步骤和实验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