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角的初步认识》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角的初步认识》教案一. 教材分析《角的初步认识》是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的一节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认识角,学会用直角、锐角、钝角来描述角的大小。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角的概念,并能够辨别各种角。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平面图形的认识,对图形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对角的概念可能还比较模糊,对各种角的大小认识还不够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直观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建立角的概念,并能够运用角来描述图形。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角,学会用直角、锐角、钝角来描述角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认识角,学会用直角、锐角、钝角来描述角的大小。
2.难点:让学生能够辨别各种角,并能够运用角来描述图形。
五. 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演示法、操作法、交流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动手、动脑、交流等活动,认识角的概念,学会描述角的大小。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三角板、直尺、量角器等。
2.学具准备:每个学生准备一套三角板。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图片,如剪刀、钟表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图片,让学生注意到这些物品上都有角。
然后提问:“你们知道这些角是什么吗?它们有什么特点?”通过这个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角的初步认识。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向学生介绍角的概念,让学生知道角是由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所围成的图形。
同时,教师要讲解直角、锐角、钝角的定义,让学生能够辨别各种角。
3. 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让学生用三角板上的角来拼组不同的角。
学生可以通过交换三角板上的角,尝试拼出不同的角。
这个环节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角的概念。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7单元《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7单元《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7单元《角的初步认识》是小学数学课程中一个重要的单元。
本单元主要让学生初步认识角,学会用直角、锐角、钝角等概念描述角的大小,并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角的定义:通过实物图片和几何图形,让学生初步认识角,了解角是由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所围成的图形。
2.角的分类:介绍锐角、直角、钝角的概念,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方式,认识各种角的大小特点。
3.角的测量:学习使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4.角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角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操作和交流能力,他们善于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并愿意主动参与数学学习。
但在角的认知方面,学生可能还存在以下问题:1.对角的定义理解不深,容易将角与其他图形混淆。
2.对各种角的大小特点认识不清晰,容易混淆直角、锐角、钝角。
3.操作能力有待提高,尤其在使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方面。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角的定义,学会用直角、锐角、钝角等概念描述角的大小,能使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角的定义,学会用直角、锐角、钝角等概念描述角的大小,能使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各种角的大小特点,能准确判断各种角。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演示法、操作实践法、分组合作法、引导发现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量角器等辅助教学。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 角的初步认识
第1课时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84-85页例1、“试一试”和“想想做做”第1-5题。
教学目标:1.学生经历从具体实物中抽象出角的过程,直观认识平面图形角,初步了解角的各部分名称,知道角有大小,能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角。
2.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角,初步积累认识图形的活动经验;在认识角的过程中感受角的特点,体会角的大小变化过程,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学生感受角来自实际生活里一些物体的表面,初步培养通过动手操作探索图形特点的意识。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角,形成角的表象,建立角的特征。
教学难点:知道角有大有小,并会比较角的大小。
教学具准备:视觉媒体:多媒体课件,用于呈现生动形象的活动。
直观媒体:教师准备三角板、活动角;学生准备三角尺、彩纸、材料袋(毛线、扣条、圆纸片、小棒)教学过程:数学小讲师:欢迎来到数学课堂。
有请今天的数学小讲师。
红星小学组织学生去公园游玩,低年级去了193人,中年级去了245人,高年级去了89人。
一共去了多少人?谢谢小讲师,掌声送给他。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谈话:今天老师带来一个图形(出示三角形的一个角)它调皮地躲起来了。
你能猜出来它是谁吗?交流:谁猜的正确呢?老师给你点提示。
(课件再露出一个角)现在知道是什么图形了?学生猜出是三角形。
提问:它为什么叫三角形?预设:因为它有三个角。
引出课题:那什么是角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角的初步认识。
(板书课题)二、多种方式,感知特征谈话:课前已经布置小朋友们预习了,那关于角,你都知道了什么?你们对角还有什么想问的问题吗?表扬刚才提出问题的同学,有问题说明我们思考的深刻,希望大家在接下来上课的过程中还能提出更多的问题。
我们先来把问题归归类。
角是尖尖的吗,角长什么样,其实都是在问角到底是什么样的图形,我们把它归为一类;而最大的角是什么角,最小的角是什么角,其实就是在问角的大小,可以放在一起。
咱们先来研究角长什么样。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教案:《角的初步认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二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教材,主要涵盖第85页至第页的相关知识点。
内容包括:1. 角的定义;2. 直角、锐角、钝角的识别;3. 角的大小比较;4. 角的度量。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角的定义,识别直角、锐角、钝角,学会比较角的大小,并能够使用度量工具测量角的大小。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角的定义,直角、锐角、钝角的识别,角的大小比较方法。
难点:角的大小度量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直尺、量角器、三角形模型。
学具:学生尺子、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内的物品,找出具有角的部分,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角的存在。
2. 角的定义:通过模型展示,讲解角的定义,即由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所形成的图形。
3. 直角、锐角、钝角的识别:引导学生观察教具,找出直角、锐角、钝角,并讲解其特点。
4. 角的大小比较:教授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即使用量角器进行测量。
5. 角的度量:讲解如何使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并进行实际操作演示。
6. 随堂练习:让学生使用量角器测量练习本上的角,并填写答案。
7. 例题讲解:以教室的黑板角为例,讲解如何测量黑板角的大小。
8.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角的定义,直角、锐角、钝角的识别,以及角的大小比较和度量方法。
六、板书设计角的初步认识1. 角的定义:由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所形成的图形。
2. 直角、锐角、钝角的识别:直角:两条边互相垂直的角。
锐角:两条边都小于90度的角。
钝角:两条边都大于90度小于180度的角。
3. 角的大小比较:使用量角器进行测量。
4. 角的度量:使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
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用量角器测量练习本上的角,并填写答案。
答案:根据量角器的测量结果填写。
2. 题目:请找出教室内的直角、锐角、钝角,并说明其特点。
答案:根据课堂所学知识,找出教室内的直角、锐角、钝角,并描述其特点。
二年级下册数学《角的初步认识》教案苏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角的初步认识》教案苏教版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角的初步认识》一、教学内容今天我将带领同学们学习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中的《角的初步认识》这一章节。
我们将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来理解角的概念,认识锐角、直角和钝角。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活动,初步理解角的概念。
2. 使学生能够识别锐角、直角和钝角。
3. 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和思考生活中的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并识别锐角、直角和钝角。
2.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理解角的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角的模型、图片、直尺等。
2. 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张白纸、一支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向同学们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图片,如钟表、自行车等,让同学们找一找其中的角。
2. 观察与思考:我会向同学们介绍角的模型,让同学们观察并思考,角是由什么组成的?角有什么特点?3. 操作与实践:我会让同学们拿出自己的学具,尝试画一个角。
我会巡回指导,帮助同学们掌握画角的方法。
4. 分类与归纳:我会引导同学们对画出的角进行分类,讨论并归纳出锐角、直角和钝角的特征。
5. 例题讲解:我会用一些例题来帮助同学们理解和巩固角的概念。
如:判断一个角是锐角还是钝角?6. 随堂练习:我会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同学们独立完成,检验对角的概念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角的初步认识2. 板书内容:角的特点锐角、直角、钝角的特征角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判断下面的图形中,哪些是锐角,哪些是直角,哪些是钝角?答案:1. 锐角:②、④、⑥2. 直角:③、⑤3. 钝角:①、⑦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今天的学习,我觉得同学们对角的概念有了初步的理解,但在画角的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同学对画角的方法还不够熟练,需要在课后多加练习。
对于角的拓展延伸,我可以让同学们观察生活中的角,如家中的家具、学校的设施等,并尝试用今天学到的知识来解释。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角的含义,知道角的特点。
2. 培养学生运用角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角的概念:由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2. 角的特点:一个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3. 角的大小: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角的含义,掌握角的特点。
2. 教学难点: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三角板、量角器。
2. 学具:直尺、量角器、彩纸、剪刀。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角的存在,激发学生兴趣。
2. 新课:讲解角的概念、特点,让学生观察、操作,加深对角的理解。
3. 练习:设计丰富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角的知识。
5. 作业布置:布置适当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角的概念:由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2. 角的特点:一个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3. 角的大小: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让学生画角、识别角。
2. 提高题: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如测量角度、计算角度等。
3. 拓展题:让学生探讨角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八、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对角的概念的掌握情况,及时纠正错误。
2.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合作交流。
本节课通过讲解、观察、操作、练习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掌握了角的概念、特点,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纠正错误,提高教学效果。
课后作业的布置要注重层次性,既巩固基础知识,又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的设计与实施一、导入环节导入环节是激发学生兴趣,建立新旧知识联系的重要步骤。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角的初步认识》优秀说课稿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角的初步认识》优秀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角的初步认识》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节课程。
这部分内容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初步理解角的概念,认识角的种类,学会用尺子和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培养学生观察、操作、交流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他们在生活中也积累了一些关于角的经验。
但是,学生对角的概念和种类还不够清晰,角的测量方法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实践。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角的概念,了解角的种类,知道钝角、直角、锐角的含义。
2.培养学生用尺子和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角的概念,了解角的种类,学会用尺子和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钝角、直角、锐角的含义,以及角的测量方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中,我将采用讲授法、示范法、实践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课件、教具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思考,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角,引发学生对角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新课导入:介绍角的概念,引导学生认识角的种类,如钝角、直角、锐角。
3.实践操作:让学生用尺子和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巩固学生对角的认识。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角的测量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5.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角的概念、种类和测量方法的理解。
6.课后作业:布置有关角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用尺子量2.用量角器量八. 说教学评价本节课的评价主要从学生的学习态度、操作能力、交流能力等方面进行。
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角的概念、种类和测量方法的掌握程度。
九. 说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学生的观察、操作和交流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了学生的操作能力。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精选3篇)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精选3篇)《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
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帮大家整理的《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1一、关于教材1、教材分析:本节课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认识角》的第一课时。
本单元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初步认识角。
角是一种最基本的几何图形,认识角是进一步认识其他几何图形的基础。
教材结合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观察生活中的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平面图形的过程,体会平面图形与简单几何体的关系,初步体会:“角在图形上”。
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加深他们对角的认识。
2、学生分析:在生活中,由于学生已经具备了有关角的感性经验,所以联系生活实际开展教学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学习。
教学时,我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从常见的物体出发,组织学生进行一些活动,丰富学生对角的认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教学目标:为了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依据课程标准及三维目标要求,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①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联系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物体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地指出物体表面的角,能在平面图形中辨认出角。
②过程与方法在“找一找”、“摸一摸”、“画一画”、“指一指”、“做一做”等活动过程中,通过动手操作,探索角的特点、认识角,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a、让学生在认识角的活动的过程中,体会与同伴合作交流的价值,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培养尊重事实的理性精神。
b、让学生在感兴趣的情景中,增强动手操作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c、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实际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4、教学重点难点:依据教学目标我确定的教学重点是:结合生活情景,使学生在头脑中抽象出角,形成角的正确表象。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角的初步认识》教案一. 教材分析《角的初步认识》是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的一章内容,主要让学生认识角,了解角的特征,以及学会用直角、锐角、钝角来分类角。
这一章节的内容为学生今后的几何学习打下基础,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操作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但是对于角的特征和分类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大量的实物和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操作,从而让学生理解角的概念,学会分类角。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角的概念,认识直角、锐角、钝角。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操作的能力。
3.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
四. 教学重难点1.角的概念的建立。
2.直角、锐角、钝角的分类。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操作教学法、分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观察、操作,从而让学生理解角的概念,学会分类角。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
2.实物和图片。
3.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生活中的一些图片,如钟表、剪刀、三角板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图片,让学生找出其中的角。
同时,让学生说说他们对角的理解。
2. 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展示角的概念,让学生了解角的特征。
同时,呈现直角、锐角、钝角的定义,让学生初步认识这些类型的角。
3. 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每组选取一些实物,如三角形、圆形等,将这些实物摆放在桌面上,形成各种不同的角。
然后,让学生互相观察,判断彼此形成的角是什么类型的角。
4. 巩固(10分钟)通过练习题,让学生判断一些生活中的角是什么类型的角。
如:钟表上的角、剪刀的角等。
5. 拓展(10分钟)让学生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用到角的分类?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
6. 小结(5分钟)让学生总结今天学到了什么,自己对角的理解是什么。
7. 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些有关角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角的初步认识》组内教研课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角的初步认识》组内教研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角的初步认识》是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的一章内容,主要让学生认识角,学会用直角、锐角、钝角来描述角的大小。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理解角的概念,能用语言描述生活中常见的角,并能够用直角、锐角、钝角来分类角。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对角有了一定的认识,他们能够看到角,但是可能说不清楚角的概念。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丰富的实例和直观的教具,帮助学生理解角的概念,并用正确的语言来描述角。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角的概念,学会用直角、锐角、钝角来描述角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角的概念,学会用直角、锐角、钝角来描述角的大小。
2.难点:学生能够用语言准确地描述角的大小。
五. 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演示法、操作活动法、交流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理解角的概念,学会描述角的大小。
六. 教学准备1.教具:三角板、直尺、量角器、PPT等。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套三角板,一张白纸,一支笔。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角,如钟表上的时钟、墙角、剪刀的角等,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这些角的名称。
呈现(10分钟)教师拿出准备好的三角板,让学生观察并指出三角板上的各个角。
教师解释角的概念,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直角、锐角、钝角的特点。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活动,用三角板和直尺,在白纸上画出各种不同大小的角,并用直角、锐角、钝角来描述所画的角。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并给予表扬和鼓励。
巩固(5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图片,让学生判断图片上的角是直角、锐角还是钝角。
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给出判断结果。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7单元《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7单元《角的初步认识》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7单元《角的初步认识》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活动,认识角,学会用尺子和量角器量角,并解决一些与角相关的问题。
教材内容安排由浅入深,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角的概念及应用。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操作和探究能力,但对于角的概念和应用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来理解角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角,学会用尺子和量角器量角,解决一些与角相关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认识角,学会用尺子和量角器量角。
2.难点:理解角的概念,学会正确使用尺子和量角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入角的概念,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角。
2.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演示和模型展示,让学生直观地认识角。
3.操作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4.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进行团队协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尺子、量角器、实物图片、模型等。
2.学具:每人一把尺子、一个量角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情境引入角的概念,如:太阳升起时的光芒、剪刀张开时的形状等。
引导学生观察这些情境中的共同特征,引出角的概念。
2.呈现(5分钟)展示一些实物图片和模型,让学生直观地认识角。
同时,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所看到的角。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亲自用尺子和量角器量一量身边的事物,如:书本、桌面、文具等。
引导学生学会正确使用尺子和量角器,并记录所量的角的大小。
4.巩固(10分钟)根据学生记录的角的大小,进行小组交流讨论,比较不同角的特征。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角的初步认识》苏教版(2023秋)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角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角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们探讨了《角的初步认识》,我发现孩子们对角的概念接受得还不错,他们能够通过观察和生活实例来理解角的含义。在导入环节,通过提问日常生活中的角,孩子们的兴趣很快被调动起来,这为后续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课堂上,我注意到在讲解角的画法时,有一部分孩子对如何正确使用量角器还不太熟练。这让我意识到,在接下来的课程中,需要多设计一些实践活动,让孩子们有更多的机会动手操作,以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在新课讲授部分,通过案例分析,孩子们能将角的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这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角的性质和应用。但同时,我也发现直角的识别和角的大小比较这两个难点,对于一些孩子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针对这些难点进行更深入的讲解和更多的练习。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角的初步认识》苏教版(2023秋)
一、教学内容
《角的初步认识》选自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四章第一小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理解角的概念,知道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
2.学会正确画角,并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如顶点和边。
3.初步认识直角,能分辨直角与其他类型的角。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角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苏教版数学二下第七单元《角的初步认识》单元教案
在拓展环节,我采用了启发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角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还注重了学生的合作交流,鼓励学生互相讨论,共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课堂反思
在本次教学中,我注重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同时,我也注重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也遇到了一些问题。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已经学习了平面图形的知识,对一些基本的图形有了一定的认识,同时也掌握了基本的观察、操作和思考的方法。但是,对于角的概念,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对于如何用角的符号表示角,以及如何区分各种角,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理解。
三.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活动,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特征,能用角的符号表示角。
2.呈现(10分钟)
教师向学生介绍角的概念,让学生知道角是由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所围成的图形。同时,教师展示角的符号,让学生学会用角的符号表示角。
3.操练(10分钟)
教师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角模型,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进一步理解角的概念。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角模型的特点,让学生学会区分各种角,如锐角、直角、钝角等。
12.部分学生在区分各种角时,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对于如何判断锐角、直角、钝角,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理解。
13.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部分学生对于如何运用角的概念,还存在一定的困惑。
针对以上问题,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角的特征和各种角的区分的学习,通过实际操作和问题解决,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角的概念,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我还将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给予适当的指导和支持,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角的初步认识》教案(终稿)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角的初步认识》教案(终稿)一. 教材分析《角的初步认识》是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的一单元,主要让学生认识角,了解角的特点,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操作的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连,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认识角,探究角的特点,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目的。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他们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喜欢探究。
但是,他们对角的概念和特点还不够了解,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进一步感知和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认识角,了解角的特点。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操作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空间观念。
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积极参与、合作探究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认识角,了解角的特点。
2.难点: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操作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空间观念。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图片,引导学生认识角,感知角的特点。
2.操作教学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际测量和观察角,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具:角的模型、图片、实物、量角器等。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角模型,用于操作和观察。
七. 教学过程教师通过展示图片和生活实例,如钟表、自行车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些物体都有一个共同的部分,那就是角。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角的初步认识。
”呈现(10分钟)1.教师介绍角的概念,引导学生知道角是由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所围成的图形。
2.教师通过示范和讲解,让学生了解角的度量方法,即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度数。
3.教师展示各种不同的角,如锐角、直角、钝角等,引导学生认识和区分它们。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课件-7.1《角的初步认识》 (共16张PPT)
角的初步认识
活动一: 摸摸角。 请小朋友们闭上眼睛摸一摸身边的角。
活动二:画角
小小角,真简单, 一个顶点两条边。 画角时,要牢记,
先画顶点后画边。
练一练 指出下列各角的顶点和边。
活动二三: 制作活动角。 请大家用学具制作一个活动角
角的两边越长角越大,对吗?
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 14、Thank you very much for taking me with you on that splendid outing to London. It was the first time that I had seen the Tower or any of the other famous sights. If I'd gone alone, I couldn't have seen nearly as much, because I wouldn't have known my way about.
放大镜能放大角吗?
• 9、春去春又回,新桃换旧符。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在这醉人芬芳的季节,愿你生活像春天一样阳光,心情像桃花一样美丽,日子像桃子一样甜蜜。 2021/3/202021/3/20Saturday, March 20, 2021
• 10、人的志向通常和他们的能力成正比例。2021/3/202021/3/202021/3/203/20/2021 10:51:55 AM • 11、夫学须志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2021/3/202021/3/202021/3/20Mar-2120-Mar-21 •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2021/3/202021/3/202021/3/20Saturday, March 20, 2021 • 13、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2021/3/202021/3/202021/3/202021/3/203/20/2021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角的初步认识》是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的一章内容,主要让学生初步理解角的概念,认识直角、锐角、钝角,并能用语言描述它们的特点。
本章内容为学生以后学习几何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动手能力,但对角的概念和特点还不够了解。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需要建立起对角的基本认识,能够分辨和描述不同类型的角。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角的概念,认识直角、锐角、钝角,并能用语言描述它们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观察和动手能力,提高几何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认识直角、锐角、钝角,并能用语言描述它们的特点。
2.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角的概念,培养观察和动手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角的特点。
2.操作教学法:学生动手操作,亲身体验角的概念。
3.交流讨论法: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共同探讨角的特点。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三角板、直尺、量角器等。
2.学具准备:学生每人准备一套三角板、直尺、量角器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角,如钟表、自行车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角的特点。
让学生初步感受到角的存在和作用。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角的概念,讲解直角、锐角、钝角的定义和特点。
通过示例和讲解,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角的概念。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操作,使用三角板、直尺、量角器等工具,实际测量和画出不同类型的角。
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角的认识。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运用角的概念进行解答。
如:“哪个角是直角?哪个角是锐角?哪个角是钝角?”学生相互讨论,巩固对角的认识。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还有哪些生活中的物体具有角?学生举例说明,拓展对角的应用。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角的初步认识》教案(市级公开课详案)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角的初步认识》教案(市级公开课详案)一. 教材分析《角的初步认识》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的一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认识角,学会用直角、锐角、钝角描述角的大小,并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生活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角的初步知识。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对生活中的事物有了一定的认知。
但他们在描述角的大小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观察、操作,让学生在实际活动中感受角的大小,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角,学会用直角、锐角、钝角描述角的大小。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提高他们的团队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认识角,学会用直角、锐角、钝角描述角的大小。
2.难点: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角的大小,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图片,引导学生认识角,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操作教学法:让学生实际操作,观察角的大小,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三角板、图片、实物等。
2.学具:三角板、量角器、彩纸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图片和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认识角,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展示钟表、剪刀、三角板等物品,让学生观察它们之间的共同特征。
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角的概念,引导学生学会用直角、锐角、钝角描述角的大小。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角的大小。
如,用三角板演示直角、锐角、钝角,让学生触摸、比较。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用三角板和量角器测量实物中的角,并用直角、锐角、钝角进行描述。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角的初步认识》教案一. 教材分析《角的初步认识》是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的一单元,主要让学生认识角,了解角的特点,培养学生对角的感知和理解。
此单元的内容包括:角的定义、角的分类、角的大小比较、角的度量等。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活动,初步认识角,感知角的特点。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操作和语言表达能力,但对于角的概念和特点还不够了解。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需要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逐步建立起对角的概念和认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角,了解角的特征。
2.培养学生对角的感知和理解,提高观察和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角的概念和特点。
2.角的分类和度量。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观察操作法、小组合作法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和观察中,感知角的特点,理解角的概念。
六. 教学准备1.教具:角模型、图片、卡片等。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套角模型,颜色不同的三角形卡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例如,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角,如钟表、自行车等,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展示,向学生介绍角的概念和特点。
引导学生观察角模型,让学生自己发现角的特点,如尖尖的、锐角、钝角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角的大小比较和分类。
每组学生用不同的颜色三角形卡片,制作出各种不同的角,然后进行比较和分类。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如:判断哪些图形是角,哪些不是角;比较大小不同的角等。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角在生活中的应用。
让学生举例说明角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自行车的转弯、钟表的指针等。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明确角的概念和特点。
7.家庭作业(5分钟)教师布置一些有关角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精选3篇)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精选3篇)《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1 一、关于教材1、教材分析:本节课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认识角》的第一课时。
本单元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初步认识角。
角是一种最基本的几何图形,认识角是进一步认识其他几何图形的基础。
教材结合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观察生活中的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平面图形的过程,体会平面图形与简单几何体的关系,初步体会:“角在图形上”。
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加深他们对角的认识。
2、学生分析:在生活中,由于学生已经具备了有关角的感性经验,所以联系生活实际开展教学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学习。
教学时,我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从常见的物体出发,组织学生进行一些活动,丰富学生对角的认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教学目标:为了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依据课程标准及三维目标要求,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①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联系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物体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地指出物体表面的角,能在平面图形中辨认出角。
②过程与方法在“找一找”、“摸一摸”、“画一画”、“指一指”、“做一做”等活动过程中,通过动手操作,探索角的特点、认识角,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a、让学生在认识角的活动的过程中,体会与同伴合作交流的价值,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培养尊重事实的理性精神。
b、让学生在感兴趣的情景中,增强动手操作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c、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实际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4、教学重点难点:依据教学目标我确定的教学重点是:结合生活情景,使学生在头脑中抽象出角,形成角的正确表象。
掌握角各部分的名称以及读、记的方法,感受角的大小。
教学难点:感受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程度有关。
5、教学准备教具:视频和课件、3个实物闹钟。
学具:剪刀三角尺小棒硬纸条纸扇课前作业题方格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使学生联系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物体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指出物体表面的角,能在平面图形中辨认出角。
2.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到角是有大小的,能够直观区分角的大小。
3.使学生在认识角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思考
在认识角的活动中,培养学生与相关的比较,分析和简单的推理能力;增强学生的空间观念。
问题解决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能根据有关情境主动提出相关问题和他人讨论。
情感态度
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观察与交流,增强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角的各部分名称及特征。
教学难点:直观区分角的大小。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放满各种图形的不透明布袋(三角形、正方形、五边形、圆形、六边形)、小棒、两根硬纸条、教学方法
教师借助教具的直观感知,通过触摸体验角的存在,获得角的初步认识。
学生在感知过程中,进一步抽象概括在操作中体验角的存在和大小。
教学过程:
一、游戏入手,激活促思
1、“摸一摸,猜一猜”
(1)介绍一下游戏规则。
谈话:今天老师和同学们玩一个游戏,看谁最聪明,能不能不用眼睛用手摸,说出老师的布袋子里放了什么图形,比一比谁最厉害。
(2)每组派一位同学摸一次,说出摸得是什么图形。
并运用已学的平面图形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2、揭示课题
之前我们已经认识了边,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角”,并与“角”交朋友,好吗?
[教学设想:这一环节创设了学生喜爱的游戏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学习,同时帮助学生找到旧知与新知的链接点,即图形中都藏着角。
]
二、操作实践感知,自主建构
1.抽象角,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
(1)从实物中感知角
(出示多媒体画面)调皮的“角”就藏在这些物体中,你能把它们找出来吗?比比,谁的眼睛最亮。
谁来说说,你从哪里找到了角?引导学生在物体表面找到角并指一指。
(2)抽象角(多媒体演示)
老师也从这些物体上找到了一些角,并把它们画了下来。
指出:象这样的图形都是角。
(在角上画弧线)
提问:这些图形都是什么?
说明:这些图形都是角。
[教学设想: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生活实际出发,通过示范,让学生在实物上找角,在学生直观认识的基础上,抽象出角的图形]
2.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
(1)请小朋友用尖尖的地方戳一下手心,有什么感觉?(尖尖的)再用手摸一摸它的两条线,有什么感觉?(直直的)
(2)那你知道这个尖尖的地方和直直的线叫什么吗?它们就藏在数学书的第84页里面,赶快去找一找吧。
(3)小结: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看老师来画一个角。
先点一个点,(板书画点)在从这点画两条直的线,(板书画两条射线)这个图形就是——(角)
(4)你能指出这几个角的顶点和边吗?
现在你脑子里有角的图形了吗?请闭上眼睛,用你的小手指在脑袋里画一个角吧!
3、判断比较,深化表象
谈话:听说我们在认识角,课堂上来了一些小客人,都争着说自己是角,谁能来判断一下。
(出示课件想想做做第1题)(1)你能指出这些图形中哪些是角?那些不是角吗?
(2)角藏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找一找,在我们的周围还有哪些物体的表面也有角?
[教学设想:在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这一环节,由教师的讲解到学生标出再到根据实物掌握的角的组成要素,要求逐步提高,使学生的认识更加准确,到位。
]
4、制作角,感悟角有大小
(1)尝试操作,实践体验
谈话:角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可见,想不想做个角呢?赶快动手试一试吧!
(2)成果展示——以小组为单位,谁来介绍一下你做的角?(将所做的角用实物投影展示出来。
(3)感知角有大小
师:小朋友们都有一双巧巧手做出了各种各样的角,老师有个问题了,小朋友们谁画的角最大呢?同桌互相比较下,看看都用什么方法比角大小的?
(4)从这里我们可以发现,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要使角变大些,只要怎样?要使角变小些,只要怎样?
小结:角的大小与边的长度无关,与两条边的张开度有关,张的越大角越大。
[教学设想:做活动角的过程帮助学生巩固对角的特征的认识通过操作角的大小变化,使学生初步感受到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
5.比较角的大小
问:现在你能比较角的大小了吗?
(1)直接比较,引导观察
这里有三个钟面,时针和分针形成了大小不同的角,你能看出哪个角最大?哪个角最小吗?(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3题))(2)看书上85页第4题,自主探究,诱发思考
问:你能想办法比较出它们的大小吗?
(3)和同桌的小朋友互相讨论,你有什么发现?
师:小朋友,真了不起,想出了这么多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
三、综合应用,巩固深化
师:角娃娃真调皮,现在它都躲到小朋友的课本里去了,你能把它们找出来吗?
1.“想想做做”第2题
(1)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2)引导思考,根据你看到的图形和填出的答案,想一想,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根据自己的发现推想出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吗?
2.出示五角星,你知道这颗星星上有几个角吗?是不是只有五个角?请同学找一找、指一指。
四、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看到小朋友这么聪明,角朋友非常高兴,要送给大家一把金剪子,请你回家试着把一张长方形的纸剪掉一个角,看还剩几个角,比一比,谁的剪法多,好吗?
教学设计意图
1.注意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创设情境,让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
在教学开始,用低年级儿童感兴趣的游戏导入新课,把问题隐藏在情境中,使学生感到生动有趣,产生探究的欲望。
通过情境的创设,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了知识,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气氛,使整个课堂也充满了活力。
2.注重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
在本节课中,教师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活动经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经历知识的形成和探究过程。
首先,注重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学生通过摸一摸、看一看、找一找、做一做,在各种感官协调合作下初步认识角。
其次,注重倡导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学生通过分组合作讨论,全班展示交流,体会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既保护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又在交流中深化了对角的认识。
教学反思
角在日常生活的交流中经常会见到,如桌角,墙角,牛角等,它与数学中角的概念是有区别的。
本节课从学生熟悉的平面图形出发,让学生通过摸认出图形来感知角的存在。
找角是通过先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物体角初步感知角,再让学生找找日常生活中的角,感知各式各样的角,由直观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摸角是通过让学生动手摸一摸,感知角的顶点和角的两条边,为认识角的特点做铺垫;认角是通过练习辩一辩怎样才是一个角,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角的认识;做角是让学生根据角的特征动手做角,让学生认识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比角是用活动的角来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既巩固了角的组成,又渗透了角的大小与它两边叉开的程度有关,为后面学习直角,锐角和钝角做准备。
比角是用活动的角来比较两个角的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