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合集下载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三角形的意义,掌握三角形的特征和特性,能按角的不同给三角形分类.2.培养学生观看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教学重点正确认识三角形及其分类.教学难点正确掌握画三角形高的方法.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课前调查.课前调查: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外形或外表是三角形?请收集和拍摄这类的图片.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让学生说说生活中见到的三角形.投影展示:学生展示收集到的有关三角形的图片.2.出示下列图:3.导入新课.教师导入:看来生活中的三角形无处不在.关于三角形你还想了解它什么?整理学生发言,并提出以下学习目标:(1)什么叫三角形?(2)三角形有哪些特征?(3)三角形具有什么特性?(4)三角形怎样分类?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三角形.(板书课题:三角形)三、师生互动,引导探究.1.教学三角形的意义.(1)教师:请同学们拿出三根小棒,假如把每根小棒看做是三角形的一条边,你们分组摆一摆,并互相交流一下,知道了什么?(2)继续演示课件“三角形”.教师:看一看哪组和你摆的一样,它们是三角形吗?(3)分组讨论:假如我们摆三角形用的三根小棒看作三条线段,那么什么样的图形叫做三角形呢?(4)教师演示三根小棒是怎样摆的,从而使学生知道一根接着一根连在一起的,随后明确这是围成的.(板书:围成)(5)揭示概念.教师启发同学互相补充,口述三角形的含义.(教师板书)(6)练一练:继续演示课件“三角形”.2.教学三角形的特征:(1)自学:①三角形各局部名称叫什么?②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几个顶点?(2)继续演示课件“三角形”出示三角形各局部名称.教师提问:什么叫三角形的边?三角形有几条边?同桌讨论:这些三角形都有哪此共同的特征?引导学生用一句话概括三角形的特征.(3)结合手里三角形学具、边摸边说出它的特征.3.三角形的特性.(1)用三角形木框实验.学生尝试:让学生用手拉一拉这个三角形,感觉怎么样?你发觉了什么?同桌互相拉一拉.引导学生得出结论:三角形的木框不易变形.提问:为什么这些部位要制成三角形呢?(2)实验:出示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用木条钉成的)教具,让学生试拉一拉它们.感觉怎样?你发觉了什么?提问:要使平行四边形不变形,应怎么办?(加一条边构成一个三角形)(3)揭示特性.(4)师小结:房架、自行车架等之所以制成三角形的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利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使其结实耐用.(5)你还能举例子说明吗?4.三角形的分类.(1)让学生任意画一个三角形(或剪一个三角形)(2)对三角形进行分类.①学生推测:三角形按角的特点可以分为哪几类?②教师揭示:通常我们依据三角形角的特点分成三类.分别是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③小组讨论:你画或剪的三角形属于哪一类?找同学代表把三角形贴在黑板相应的集合图中.④组织学生观看并分组讨论:这些角有什么特点,可以分成几类?⑤教师小结: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叫做锐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叫做钝角三角形.⑥认识三角形之间的关系.继续演示课件“三角形”.教师提问:假如我们把所有的三角形看作一个整体,这个整体是由哪几局部组成的呢?(3)三角形按边进行分类.全班同学共同测量课本137页上部的三角形.教师提问:通过测量你发觉这些三角形边、角各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得出:每个三角形的三条边长度都相等,每个三角形的三个角都相等.教师指出并板书: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又叫做正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都相等.引导学生比较等边三角形与等腰三角形,使学生明确:等边三角形是特别等腰三角形.5.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并画高.(1)画锐角三角形,教师边作图边说明.教师说明:我们已经学过从直线外一点向直线作垂线的方法.现在利用这个知识来认识三角形的高.教师提问:锐角三角形有几条高?假如从B点画高,它的底边是哪条线段?假如从C点画高,它的底边是哪条线段?引导学生明确:锐角三角形的底和高不止一个,从任何一个顶点都可以向它的对边作高.这样三角形就有3个底和3个高.(2)画直角三角形.讨论:直角三角形的高应该怎样画?使学生明确:因为直角三角形两条边成直角,所以夹直角的一条边是高,另一条边就是底.教师提问:再找一找另外一条高在哪儿?使学生明确:从直角的顶点向斜边作一条垂线,所以直角三角形的另一条高在斜边上.(3)教师演示怎样画钝角三角形的高.(4)教师强调说明:每画完一条高,要标上垂足.6.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演示动画“三角形内角和定理”】(1)量一量下面每个三角形中三个内角的度数.算一算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是多少度.教师:怎样能知道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的准确度数呢?(2)实验:指导学生拿一个直角三角形,按下列图的顺序,把∠1和∠2沿虚线折过来.观看一下,知道了什么?使学生明确:∠1+∠2=∠3=90°.指导学生拿一个锐角三角形,按下列图的顺序,把∠1、∠2、∠3沿虚线折过来.观看一下,知道了什么?使学生明确:∠1+∠2+∠3=180°.③指导学生用一个钝角三角形再试一试.(3)引导学生总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4)依据三角形内角的是180°,假如知道三角形是两个角的度数,就能求出第三个角的度数.出例如题,引导学生读题,分析题意.列式计算.(5)练习:“做一做”.在三角形中,已知∠1=140°,∠3=25°,求∠2.四、稳固练习.1.在信封中藏一个三角形,只露出一个锐角,请同学们猜一猜是什么三角形?提问:为什么不能确定?2.推断.①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②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③有两个角是锐角的三角形一定是锐角三角形.④直角三角形只有一个直角.3.操作题.在下面的图形中画出一个条线段.(1)把这个三角形分成两个锐角三角形?(2)把这个三角形分成两个钝角三角形?(3)把这个三角形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4.实践题.小红家的椅子用了许多年了,有点摇摇晃晃了.请同学们帮她想想方法,该怎样修理?5.说出下面每个三角形的名称,并画出每个三角形的高.五、教师小结.通过学习,你掌握或学会了什么?六、布置作业 .140页10题下列图是一块菜地,它外面的篱笆围成了一个等边三角形.这个篱笆的周长是多少?140页11题用七巧板拼三角形.用两块拼一个三角形,你想出几种拼法?用四块拼一个三角形,你想出几种拼法?用七块拼一个三角形,你想出几种拼法?141页14题已知∠1和∠2是直角三角形中的两个锐角.(1)∠1=50°,求∠2.(2)∠2=48°,求∠1.板书设计探究活动听指挥游戏地点操场游戏用具皮筋(封闭的)游戏方法1.将全班学生分成各小组.每组4人,其中三人按老师要求利用皮筋围成三角形,另外一人负责举旗,当本组完成时,该同学举起小旗,以示做好.2.老师可以说任意一种三角形.例如:当老师说“直角三角形”,三个同学就开始围(三个同学各在三个顶点位置),另一个同学认为围好了就举起小旗,先举起小旗者为胜.当说出其它三角形时,游戏方法同上.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一、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四则运算中各局部间的关系,对四则运算知识进行较系统的概括和总结。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将能够:1.了解四位数及其以上数字的读法和写法。

2.认识千、万、亿及其以上的大数概念。

3.能够通过练习运用四则运算法则,计算四位数及其以上的数字的加减法。

4.运用所学知识完成相关的问题解决。

教学重点1.读写四位数及其以上的数字。

2.认知千、万、亿及其以上的大数概念。

教学难点1.运用四则运算法则,计算四位数及其以上的数字的加减法。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一:数的读写1. 数的读法四位数及其以上的数字,我们应该重点掌握它们的数位和位值。

例如:7896,7是千位,8是百位,9是十位,6是个位。

我们可以用读法将其读出来,“七千八百九十六”。

2. 数的写法四位数及其以上的数字,我们应该准确地写出它们的数位和数值。

例如:八千五百二十三,我们应该将它写成8523。

教学内容二:大数概念1. 千、万、亿的概念我们平常接触的数字范围较小,但现实中我们能够遇到的数字范围十分广泛,也需要了解更大数值的概念。

千、万、亿是常用的数字单位,其中:•千:相当于1000,是1的千倍,用K表示;•万:相当于10000,是1的万倍,用W表示;•亿:相当于100000000,是1的亿倍,用Y表示。

2. 大数的组成方式再介绍完上述概念之后,我们来看下怎么组成一亿及以上的数值。

以一百亿为例:•先将1打一个K,表示1000,然后再打两个Y,表示10000的2次方,即1亿。

教学内容三:四则运算法则在数学中,四则运算包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

其中,加法和减法是最为基础和常用的运算法则。

下面是通过例题来演示如何进行四则运算:1. 加法例题:4235 + 2084 = ?解法:将加数按数位对齐,从低位向高位逐位相加。

若相加结果超过9,则进1,向高位加1。

4235+ 2084------63192. 减法例题:6921 - 1870 = ?解法:将减数按数位对齐,从低位向高位逐位相减。

一个数位减法结果为负数时,要向高位借1。

冀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冀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材分析一、全册教材分析本册教科书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1、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促进数学知识的学习。

2、设计日常生活中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学习数学、理解数学。

(二)、在数学活动中发展数感1、在数概念的教学中重视数感的培养。

2、在用数表示事物的过程中,发展学生数感。

3、在数的运算中加强数感的培养。

(三)在解决问题中培养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1、在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计算。

2、在“解决问题”中体验解答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3、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实践能力。

(四)、在操作和体验中学习数学1、在动手做的过程中,体验、感悟数学,学习数学。

2、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动手做的过程中掌握测量、作图等技能。

(五)、把读统计图、统计表贯穿在统计学习的全过程如第89页,读统计表了解三(2)班五名同学收集废旧电池的数量,同时认识统计图表示数据的特点,并计算平均数;第91页,读统计图,了解光明小学阅览室每天读书的人数,发现统计图的特征。

这样进行的数学活动,把过去“讲统计图”和“教作图”变为学生的自主读书、观察和感悟,使学生既掌握了统计知识,又培养了自主学习、获取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

(六)、在“探索规律”中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本册教材结合学习内容设计探索规律活动,如探索2、3、5的倍数的特征,用计算器探索特殊运算程序下的数学规律;单独安排“探索乐园“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二、全册教学目标本册教材共安排了九个单元,“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活动”等四个领域的单元安排和主要内容如下:(一)数与代数●数的认识1、在具体的情景中,认识万以上的数,了解十进制计数法,会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

2、结合现实情景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

3、会用数描述事物的某些特征,进一步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知道2、3、5的倍数的特征,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出10以内自然数的所有倍数。

冀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自然数》教学教案

冀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自然数》教学教案

冀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自然数》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自然数的概念;2.掌握自然数的基本性质及应用。

二、教学重点1.自然数的定义;2.自然数的基本性质。

三、教学难点1.自然数的应用。

四、教学内容与方法1.教学内容(1)概念教学1.自然数的定义;2.零与自然数的关系;3.自然数的分类。

(2)性质教学1.自然数的顺序性;2.正整数的四则运算;3.自然数的约数与倍数。

2.教学方法(1)概念教学1.通过多媒体进行讲解;2.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实物演示、幻灯片展示、师生互动等方式启发学生思考。

(2)性质教学1.运用实物演示、幻灯片展示等方式,让学生理解自然数的基本性质和规律;2.通过练习题让学生熟练掌握自然数的运算和应用。

五、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新课教师向学生提问:大家知道自然数是什么吗?它们有哪些性质?为什么它们这样排列?请大家踊跃发言。

2.概念教学(1)自然数的定义•意义:自然数是指人们自然数数时所用到的数字,即1、2、3、4、5、6、7、8、9……•让学生背诵自然数的前30个数。

(2)零与自然数的关系•意义:零是自然数的起点,不属于自然数集合。

•给出零的定义和性质。

(3)自然数的分类•意义:大自然中的一切物体都可以按照所拥有的数量进行分类,所以我们可以把自然数按照数量进行分类。

•给出自然数的分类,如一位数、两位数、三位数等。

3.性质教学(1)自然数的顺序性•阅读并思考“比较大小”。

(2)正整数的四则运算•加法、减法、乘法、除法。

(3)自然数的约数与倍数•定义和性质。

4.教学总结•概念理解:自然数的定义、零与自然数的关系、自然数的分类;•性质掌握:自然数的顺序性、四则运算、约数与倍数。

六、教学评价1.自我评价本课教学环节安排合理,学生理解自然数的定义并掌握了正整数的基本性质及应用。

2.学生评价大部分学生能够明确自然数的定义,并且掌握正整数的基本算法和性质。

七、教学后记自然数是小学数学的重点,是后续数学学习的基础。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作为一名教职工,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1、口算乘法教学内容:课标实验教材第七册46页例1及相应练习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用一位数乘两位数(积在100以内)或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方法。

2、通过问题情境自主掌握整数乘法的一般口算方法。

教学过程:一、自主探索口算方法。

1、课件分别出示45页六种交通工具的时速,引导学生理解用复合名数表示的数学术语速度的含义。

2、根据图里的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3、人骑自行车3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让学生独立口算。

163=(师巡视,注意统计不同口算方法的种类)4、汇报交流。

二、引导学生对比不同算法的特点。

1、出示题目:特快列车3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1603= ,独立计算后小组交流。

2、引导学生对比163= 和1603= ,让学生从16和160的关系中,总结出几百几十与一位数相乘的口算方法。

3、将第1题增加1个条件30小时行多少千米?1630=4、让学生在与163的对比中归纳出简便算法。

三、巩固练习。

1、练习六第1题。

让每位学生独立口算,将得数写在该题(树叶)的旁边,然后让部分学生说一说计算的过程,及时反馈学生口算情况。

2、练习六第2题。

可向学生展示两种花卉的部分品种,引发学生的生活美感。

3、练习六第3题。

(开放题)在反馈时,引导学生学会有序思考的方法。

还可利用本题资源,扩大解题视野。

四、课堂小结。

(略)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学习内容:人口普查-写多位数学习目标:1、掌握亿以内数的写数方法,能正确写出亿以内的数。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培养获取信息的能力。

3、进一步培养数感,结合相关数据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及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学习重点:掌握亿以内数的写数方法,能正确写出亿以内的数。

冀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冀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冀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冀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1教学目标:1.通过解决姐、弟二人的邮票的张数问题,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意义。

2.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解形如2x-x=3这样的方程。

3.在列方程的过程中,发展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解形如2x-x=3这样的方程。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策略:根据情境图让学生得到信息,在前面画线段图的铺垫下让学生根据题意画线段图有助于理解ax+bx或(ax-bx)可合为一项(a+b)x或(a-b)x之后能运用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图片。

教学设计:教学环节主导活动主体活动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激趣明标昨天我们已经学习了列方程解答简单的应用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进入新课学习状态。

比较直接的引入新知。

二、扶放结合探究新知下面请同学们看图上的信息:教师:谁能说一说图上告诉我们哪些信息?谁能根据这些信息找出等量关系?教师强调方程的格式可以这样写:引导学生一起板书x+3x=180想:一个x与3个x合起来就4x=180是4个xx=453x=45×3=135答:弟弟有45张邮票,姐姐有135张邮票。

二、拓展延伸: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如果利用姐姐比弟弟多90张的条件,可以怎样列方程呢?谁能说一说你是根据哪个等量关系列的方程。

教师引导小结:在列方程的过程中,由于有两个未知数,需要选择设一个未知数为x,在根据两个未知数之间的关系,用字母表示另一个未知数。

看图上的信息分组讨论。

小组汇报。

1.先画线段图。

2.根据“姐姐的张数+弟弟的张数=180”这个等量关系,列方程。

边听边板书解:设弟弟有x张邮票,则姐姐有3x张邮票。

x+3x=1804x=180x=453x=45×3=135答:弟弟有45张邮票,姐姐有135张邮票。

一生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全班交流。

举例:在解方程的过程中,比如:需要用到“一个x与3个x合起来就是4个x”。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作为一名老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9—100页的例1。

教学目标:1、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

2、使学生初步了解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学会整理简单的数据,会看简单的统计表和统计图,会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使学生体验解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4、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绘制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根据统计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你们知道全球有多少人?中国有多少人吗?那你们知道自己所在的区有多少人吗?下面我们一起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

见课本99页的例1某地区的城乡人口统计表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根据统计表,分别完成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见课本99页的统计图2、根据两个条形统计图你能发现哪些信息?如果要在一个统计图中描述这些信息怎么办?在学习复式统计表时是怎么把两个单式统计表合并的?3、投影展示学生绘制的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板书课题: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4、讨论交流: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区别?5、全班汇报交流。

分析:(1)那年城市人口数最多?那年最少?(2)那年乡村人口数最多?那年最少?(3)那年城乡人口总数最多?那年最少?(4)你还能得到哪些信息?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1、完成102页的做一做2、完成练习十九的第1题和第2题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教学内容:教材P39-41教学目标:结合生活情境,让学生感知生活中两条直线互相平行的现象。

冀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两位数)

冀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两位数)

第二单元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第6课时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两位数)教学内容:教材第16~17页。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自主尝试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掌握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3、在把已有的经验和计算方法迁移到新知识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商是两位数的除法计算。

教学难点:明确商的书写位置。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启发谈话师:同学们,你们喜欢什么样的运动?生1:我喜欢跑步。

生2:我喜欢跳绳。

生3::我喜欢打篮球。

生4、我喜欢踢足球。

师:我想问问这位喜欢踢足球的同学,关于足球,你最大的梦想是什么?生:我最大的梦想是代表中国队,踢进世界杯,为国争光。

师:真不错,小小年纪就很有志气,提到世界杯,我们一起去看看第19届世界杯足球赛的有关情况。

二、学习新知1、课件出示例题:2010年第19届世界杯足球赛在南非举办,共有736名运动员参加。

平均每队有多少名运动员?2、说说你了解到哪些信息,遇到了什么样的数学问题?3、列出算式,自己试着算一算。

生:736÷32师:在计算之前,我们先来估计一下商是几位数,为什么?生:商是两位数,因为736的前两位大于32、所以商是两位数。

师:说得非常不错,你能不能试着计算出736÷32的得数呢?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在小组内交流讨论。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样做的,教师演示。

生:写好竖式后,我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32除73够除,所以我在十位上试着商2、32乘2等于64、73减64等于9,再把个位上的6落下来,在商的个位上商3、32乘3等于96,96减96等于0,所以最后得数是23。

如果学生说不出以上步骤,教师可板书演示竖式计算过程,边演示边讨论。

①把32看作多少来试商。

②商2应该写在哪一位上,为什么:③73减64的余数为9,接着该怎么办?三、巩固练习师:同学们掌握得不错,我们一起来做下面的练习,先估计商是几位数,再计算。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统计冀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统计冀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统计冀教版教学目标1.了解调查和统计的基本概念。

2.掌握数据的整理、分类和展示方法。

3.学会运用统计方法分析问题,拓展思维。

教学重点1.数据的整理、分类和展示方法。

2.统计方法的应用。

教学难点1.在实际问题中应用调查和统计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导入环节(5分钟)1.引入本节课的主题,让学生了解今天要讲的内容。

2.预测本节课的目标,并明确学习重点和难点。

概念讲解(15分钟)1.介绍调查和统计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它们的含义和作用。

2.讲解数据的整理、分类和展示方法,帮助学生熟悉这些方法的应用场景。

具体操作(30分钟)1.给学生举例讲解调查和统计的运用,并引导学生掌握它们的实际应用方法。

2.把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亲自进行一次调查,并根据结果进行数据整理、分类和展示。

3.对小组调查的结果进行比较与分析,引导学生总结数据分析的方法,提升统计能力。

练习巩固(20分钟)1.给学生布置练习题或习题课,让他们再次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精练实践。

2.强化学生的应用能力,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意识。

总结回顾(10分钟)1.概括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让学生回忆所学知识,加深印象。

2.引导学生总结调查和统计方法的应用场景和方法,重点强调实际应用的重要性。

教学评价1.老师观察学生在具体操作中的表现,评价他们的数据整理、分类和展示能力。

2.对学生的练习、作业进行批评和指导,检查学生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拓展延伸1.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调查和数据的应用场景,发现并总结问题。

2.结合数学教学,提升学生对实际问题的敏感度和思维能力。

冀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如何让学生喜欢数学

冀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如何让学生喜欢数学

数学一直是学生们感到比较困难的科目之一,但是如果老师能够带动学生情感上的热爱,学生们就会主动地愿意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数学。

今天,我们将分享一些如何让学生喜欢数学的教学技巧和方法。

1.通过游戏来学习数学
很多学生并不是懒惰,而是对于枯燥的数学知识感到无趣。

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有趣的游戏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例如:用卡片或罐子中的数码来计算加减乘除,可以让学生开心地处理数学知识,同时他们还能在不知不觉间提高数学水平。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许多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很焦虑,一旦遇到一些看起来很难的问题就会恐慌和失望。

我们需要着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创造一个安全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可以放心地尝试去解决问题,即使答案是错误的,他们也不会感到失望。

同时,老师应该经常鼓励学生,使得他们更加坚定地相信自己的能力。

3.相关的数学实际运用
让学生知道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用途,也能够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例如,我们可以运用到购物、看电影、旅游等方面,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力量和应用价值。

4.从不同的角度来教数学
以不同的方式来教授数学,可以让学生更轻松地理解、接受和应用数学知识。

例如,通过社交媒体分享数学的趣味和实用性,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以动画、电影、歌曲等方式来教数学,这可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结论
数学是一个有趣、多样的学科,教学者应该注重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从而定制教学计划,让学生更容易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我们相信,如果教学者能够运用以上这些有益的教学技巧和方法,学生们一定会喜欢上数学。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平均数》教案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平均数》教案

冀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平均数》第一课时教案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初步建立平均数的基本思想(即移多补少的统计思想),理解平均数的概念和掌握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2.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一组数据平均数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数。

【过程与方法】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学会用数学的思想方法解决生活中的有关平均数的问题,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培养创新精神和探究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掌握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计算数据的平均数。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切实掌握平均数的实际意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发争论1.师:圣诞节到了,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不倒翁可是你们觉得老师分的公平吗,为什么呢?2.(出示事物:5个同学分不倒翁)因为第一个同学分到了3个,第二同学分到了4个,第三个同学分到了5个,对于老师这样分,有什么想说的吗?生:不公平师:同学们也觉得不公平,那么同学们说说,怎样分就一样多了?生:从多的里面拿出一些补给少的。

3.小结:同学们真聪明,想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刚才我们通过移一移的方法得出了一个同样的数3,这个数就叫平均数。

(板书课题:平均数)你们刚才运用的就是咱们数学上用来研究平均数时经常使用的一种方法,叫“移多补少”法。

(板书:移多补少。

)4.引入新课: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平均数,研究它的意义。

二、寻求方法,探索新知(一)出示例题2:男生组和女生组比赛情况。

1.说到平均数,通过观察,四(1)班同学们进行的篮球比赛,你们知道了哪些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学生自由发言,只要合理即可。

2.提问:哪一组的成绩好些?可以怎样进行比较?说说看,多指名几个学生回答。

(可以比较总数,可以比较平均数,也可以用移多补少法)他们的说法你们赞同吗?谁的方法比较合理?3.小结:由于人数不同,不能比总投中个数,应该求两个组平均投球的个数,也就是它们各自投中的平均数比较合理。

冀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 教案《解决问题》

冀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 教案《解决问题》

冀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解决问题》教学建议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并与他人交流自己算法的过程。

2、能用自己的方法解答乘除两步计算的简单问题,体会解决问题方法和策略的多样化。

3、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能较好地理解他人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教学建议:◆生产电视机问题1、教师口述问题背景以及“3天生产108台电视机”的信息,板书在黑板上。

提出问题(1),并强调“半月按15天算”。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计算。

2、交流学生个性化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重点关注丫丫的方法,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讨论一下“15÷3=5”算出的是什么。

使学生了解,算出的“59表示15天中有5个“3天”,也就是说15天可以生产5个108台电视机。

如果学生想不到这种算法,教师要给予介绍。

4、提出兔博士的问题,鼓励学生把丫丫的算法列成一个算式并计算。

交流时,重点说一说运算顺序,以及小括号里求的是什么。

5、提出问题(2),让学生讨论一下“照上面的生产情况”是什么意思,然后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解答。

6、交流学生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如果学生列出综合算式,教师要给予鼓励,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如果学生没有列出综合算式,鼓励学生把分步算式改写成一个算式。

◆练一练第1题,提示学生认真读题,理解题意后再自己解答问题。

交流时,关注学生不同的解题思路。

答案:(1)225套(2)8天第2题,学生自主解答。

交流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怎样算的。

答案:(1)425箱(2)8次第3题,学生自主解答,再交流。

答案:110平方米第4题,交流时,要特别关注第(2)题计算的结果。

答案:(1)154÷7×4=88(千克)(2)800÷88=9(天)……8(千克)第5题,供学有余力的学生选做。

先让学生讨论一下这个问题可以怎样解答,可能得出以下算法:(1)按月估算:用8月份节约用水吨数乘3。

(2)按天计算:先算出7、8、9三个月一共有多少天,再算出平均每天节约用水多少吨,然后相乘。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1 解决问题 ︳冀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1 解决问题 ︳冀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1 解决问题︳冀教版教学目标1.了解问题的四要素:已知条件、问题、所求、答案。

2.学会通过画图、列式等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1.理解问题的四要素。

2.掌握通过画图、列式等方法解决问题的步骤。

教学难点1.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

2.合作学习法。

3.课堂讲解法。

教学环节及时间分配时间(分钟)教学内容5自主学习5课前导入10课堂讲解:问题的四要素25合作探究:利用画图、列式等方法解决问题5课后作业布置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让学生回顾上一节课所学知识,教师可提问:“你们上节课学了哪些内容?你们还能说出来吗?”•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今天我们将学习如何解决数学问题。

”二、知识讲解(10分钟)•介绍问题的四要素:已知条件、问题、所求、答案。

•分别解释四个要素的含义,让学生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三、合作探究(25分钟)•提供1-2道适合学生年龄段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解题探究。

•学生可依据已知条件列式计算,也可以通过画图等方式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师在此过程中扮演引导者的角色,指导学生找到问题的本质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后作业(5分钟)•布置适合学生年级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再次进行解题训练。

•教师可在课后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情境教学和合作学习等方式,让学生在小组内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后作业的使用,加强了学生的练习和应用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养。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的教案7篇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的教案7篇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的教案7篇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的教案篇1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角的分类,掌握直角、平角、周角和锐角、钝角的特征,能判断一个角是什么角;帮助学生建立不同的角的空间观念。

2、使学生能掌握用量角器画角的方法,能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量出下面各角的度数。

(投影出示)提问:谁来说说量角的方法是哪几步?上面哪个角是90?哪个角小于90?哪个角大于90?2、引入新课。

我们看到,角是有大有小的。

那么,根据角的大小能不能把它们分成几类呢?可以不可以根据角的大小把它画出来呢?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角的分类和画法。

(板书课题)二、教学角的分类1、认识直角的度数。

(1)提问:你还能说一说见过的哪些角是直角吗?(板书:直(2)请你指一指三角尺上的直角。

直角是多少度呢?请大家用量角器量一量三角尺上的直角,然后告诉老师,你量出直角是多少度。

直角是多少度?(板书:直角是90)提问:数学书封面的一个角是多少度?课桌面的一个角是多少度?黑板面的一个角是多少度?为什么这些角都是90?你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每一个角都是多少度吗?为什么?(3)画出下列图形。

提问:这个角多少度?为什么?你是怎样知道它是直角的?指出:我们已经学过,凡是标有这个符号“司”的角就是直角。

2、认识平角。

(1)再请同学们想一想,怎样的图形叫做角?请看老师来画一个角。

先点一个点,再用直尺,从这点出发向相反的方向画两条射线。

提问:这个图形是角吗?为什么?(边提问边在上面表示出)(2)谁来指一指,这个角的顶点在哪里,两条边在哪里?这个角与以前看到过的角比较,你能看出它的两条边有什么特点?现在请大家看一看,这个小木条组成的角,(把两条小木条旋转成一个平角)它的两条边也有什么特点?像这样,两条边在一条直线上的角,就叫做平角。

(板书:平(3)一个子角是多少度可以怎样知道呢?请大家一起来量黑板上的平角,看看是多少度。

请大家在练习本上画一个平角,再量一量自己画的平角是多少度。

冀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冀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冀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升和毫升升和毫升是《数学课程标准》“空间与图形”领域中测量的内容,主要包括认识“升”和“毫升”以及二者之间的换算关系。

本单元的教育目标:1、结合具体事例,了解容积的意义,认识“升”和“毫升”,知道1升=1000毫升,会用字母表示升和毫升。

2、通过实验操作等数学活动,感受“升”和“毫升”的实际意义,能表达实验的过程和结果。

3、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在实验操作的过程中,感受数学问题的探索性,挑战性,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本单元重难点:认识“升”和“毫升”,知道1升=1000毫升,会用字母表示升和毫升。

本单元共安排了2课时。

第1课时,认识“升”和“毫升”。

第2课,了解升和毫升之间的关系。

第一课时升和毫升教学目标:1、在实际操作活动中,经历了解容量概念和认识测量工具,以及认识“升”和“毫升”的过程。

2、了解容量的含义,认识“升”和“毫升”,知道“升”和“毫升”怎样用字母表示;会读量杯和量筒中液体的多少。

3、积极参与“玩水”的实验活动,获得愉快的学习和数学活动经验。

教学重点:升和毫升的认识教学难点:容量概念的形成和正确读取量杯量筒液体的多少。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喝饮料吗?生:喜欢。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两瓶饮料(出示饮料),你们知道哪个瓶子里的饮料多吗?你是怎样知道的?生:左手拿的瓶子里饮料多,用眼直接看出来的。

师:今天我们要一起来认识容量单位:“升和毫升”。

学了今天的知识,你就可以用数来表示饮料的多少了。

(板书课题)二、教学新知。

1、实验,容量。

⑴出示两杯不同颜色的水(高度不一样)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哪一杯水多呢?生:红色(蓝色)⑵再出示两个杯子。

(大小不同)师:哪一杯装水多?有什么好办法?同桌互相讨论一下。

⑶提出小组合作实验,在实验中考虑有什么好的方法,让学生积极配合,共同解决问题。

师:你们都想到了哪些方法?生1:可以把一个杯子装满水,再倒入另一个杯子里。

冀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冀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冀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升和毫升教学设计教学内容:理解能力与提高。

学术状况分析这部分内容在以往教材中是安排在认识体积之后学习的,但在学生的生活中已被广泛运用,学生具有一定的感知。

教学要求知识目标:使学生知道“容量”的概念,认识容量单位“升”,了解“一升”的实际意义,体会“容量”的含义,通过操作让学生体会采用统一的容量单位的必要性。

能力目标:增强空间大小的量化概念,提高学生动手操作和实际应用能力。

情感目标:在操作活动中感受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使学生认识“升”这个容量单位的大小,加深对“升”的认识。

主要教学方法讲授法,操作法教学组织形式4人小组教学准备电脑课件教学过程一、认识容量:1.出示两个茶杯:2.请仔细观察这两个杯子。

谁能说出哪个杯子里的水更多?3.说明:哪一个杯子盛的水多,我们就说它的容量大一些,盛水少的,我们就说它的容量更小。

(黑板书写:容量)4.出示两个水壶:5.你知道哪个水壶的容量更大吗?(如果学生通过观察得到结果,可以提示他们如何确认)6.你说举举例子来比较容量的大小吗?(如家中的热水壶跟水瓶比较)7.请同学们观察在这个水壶中盛了多少水?8.想一想,你能说出这个水壶的容量吗?你怎么认为?9.我们可以把这壶水倒进杯子里,看看能装多少杯子。

10.在小组活动中,将一壶水倒入他们准备好的杯子中。

11.谁能说出这个壶里有多少杯水?12.同学们说的都不太一样,大家觉得这样说科学吗?如果别人这样告诉你,你能知道这壶水的容量吗?13.人们设定了统一的容量。

2、提高认识:1.请同学们拿出从家中带来的各种容器。

2.请分组交流您带来的集装箱上显示的容量?使用什么单位?3.指名两小组回答最大的容量和最小的容量。

(板书:升或l)如果有毫升则向学生说明下面再来学习。

(板书完整课题)4.从学生的答案中,我们可以知道升是容量单位之一。

那么,你认为一公升有多少?小组讨论。

5.要想科学的认识升这个单位,我们先来认识这个量杯(出示量杯),量杯是用来测量液体的容量的工具,在量杯上有一些刻度,标着1的地方就表示容量是1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冀教版第七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升和毫升升和毫升是《数学课程标准》“空间与图形”领域中测量的内容,主要包括认识“升”和“毫升”以及二者之间的换算关系。

本单元的教育目标:1、结合具体事例,了解容积的意义,认识“升”和“毫升”,知道1升=1000毫升,会用字母表示升和毫升。

2、通过实验操作等数学活动,感受“升”和“毫升”的实际意义,能表达实验的过程和结果。

3、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在实验操作的过程中,感受数学问题的探索性,挑战性,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本单元重难点:认识“升”和“毫升”,知道1升=1000毫升,会用字母表示升和毫升。

本单元共安排了2课时。

第1课时,认识“升”和“毫升”。

第2课,了解升和毫升之间的关系。

第一课时升和毫升教学目标:1、在实际操作活动中,经历了解容量概念和认识测量工具,以及认识“升”和“毫升”的过程。

2、了解容量的含义,认识“升”和“毫升”,知道“升”和“毫升”怎样用字母表示;会读量杯和量筒中液体的多少。

3、积极参与“玩水”的实验活动,获得愉快的学习和数学活动经验。

教学重点:升和毫升的认识教学难点:容量概念的形成和正确读取量杯量筒液体的多少。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喝饮料吗?生:喜欢。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两瓶饮料(出示饮料),你们知道哪个瓶子里的饮料多吗?你是怎样知道的?生:左手拿的瓶子里饮料多,用眼直接看出来的。

师:今天我们要一起来认识容量单位:“升和毫升”。

学了今天的知识,你就可以用数来表示饮料的多少了。

(板书课题)二、教学新知。

1、实验,容量。

⑴出示两杯不同颜色的水(高度不一样)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哪一杯水多呢?生:红色(蓝色)⑵再出示两个杯子。

(大小不同)师:哪一杯装水多?有什么好办法?同桌互相讨论一下。

⑶提出小组合作实验,在实验中考虑有什么好的方法,让学生积极配合,共同解决问题。

师:你们都想到了哪些方法?生1:可以把一个杯子装满水,再倒入另一个杯子里。

生2:还可以把两个杯子都倒满水,然后再分别倒进两个一样大的杯子里。

师:同学们真聪明,你们想出了这么多好办法!(鼓励的语气)小结:哪个杯子装水多,我们就说哪个杯子的容量大。

(出示课件)2、实验,认识升和毫升。

⑴出示两个高度一样、装着水的高度也一样、但粗细不同的两个瓶子。

(用不同颜色区分)师:老师这里还有两个瓶子。

比一比,哪个瓶子装的水多?你是怎么比较的?现在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讨论。

师生交流。

生1:用一个大杯子,先把一个瓶子的水倒进去,做一个记号,然后倒出来。

再把另一个瓶子的水倒进去,和刚才做的记号比较。

生2:分别倒进两个一样大的杯子里,再比一比哪个多。

生3:用量杯也可以测量出哪个瓶里的水多。

师:同学们,你们真了不起,想出了许多好方法。

那现在,我们就来按刚才的方法试一试吧。

⑵师:如果要精确的知道液体的容量,就要用到计量液体的工具(认识量筒和量杯),计量液体,如汽油、饮料、药水、等,用升或毫升做单位。

师:升用字母“L”表示,毫升用字母“mL”表示。

(出示课件并板书,学生读一读)师:生活中还有哪些液体用升或毫升来计量?生:油,牛奶,可乐,啤酒。

⑶用量杯测量两个瓶子中液体的多少。

师生一起进行实际操作。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读出两个量杯中红色液面和蓝色液面所在的刻度。

(学生汇报,老师在黑板上记录)三、巩固练习。

第1题,让学生独立观察并填空。

然后全班交流。

第2题,分小组进行实验,完成后汇报结果。

第3题,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方法,然后全班交流。

生1:用量杯或者量筒,准确量出同样多的水。

生2:用两个同样大小的杯子,然后分别倒进水,使两个杯子液面高度相同。

四、课堂小结:同学们,这节课你学得愉快吗?谁能说说你的收获是什么?(学生可能会说:知道了容量的概念和认识了测量工具,还知道了升和毫升分别是用字母“L”和“mL”表示。

并学会了怎样读量杯和量筒的液体。

)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第二课时了解升和毫升之间的关系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经历小组合作探索“升”和“毫升”之间换算关系的过程。

2、知道1升=1000毫升,或1L=1000 mL,能解决生活中有关的实际问题。

3、体验“升”和“毫升”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

教学重点:知道1升=1000毫升,或1L=1000 mL,能解决生活中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解决生活中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00 mL的量筒和1000 mL的量杯以及水槽。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

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毫升和升分别用用字母“mL”和“L”表示,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用到他们。

幻灯片演示,指名读一读。

二、学习新知。

1、师:升和毫升之间是什么关系呢?下面我们分组作个小实验。

在实验之前先让学生讨论、猜想。

2、在讨论、猜想的基础上,提出实验要求。

⑴看清楚量筒的刻度。

⑵每次装入量筒的是100毫升而不是装满量筒,从水槽中取水。

⑶记录倒入的次数和每次倒后量杯中的毫升数。

⑷小心不要打碎仪器,也不要伤到自己。

3、分组实验。

教师要指导学生记录实验过程中的数据。

4、汇报交流。

交流各组实验的过程和结果。

(如果出现了情况,说明可能是倒的时候出现了失误,实验要认真严密。

)在得出10次正好倒够1000毫升水的基础上,师介绍1000毫升也叫1升,并板书:1升=1000毫升或1L=1000mL三、巩固练习。

出示练习题。

5升=()毫升3升=()毫升4000毫升=()升8000毫升=()升指名说答案并说思路。

四、综合应用。

做练一练。

第1题,看图,先让学生了解“净含量”的含义,再读出各种容器中液体的净含量。

还可以举出其他例子,丰富课程资源。

第2题,先让学生看清题意,了解两种包装的酱油容量及价钱,再回答这两个问题。

也可以让学生讨论一下单价不同的原因,以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

第二问学生可连加得出:4袋250毫升的酱油是1000毫升酱油,然后用不同的方法比较便宜多少。

第3题,让学生认真读题,清楚题中有那些数学信息,需要解决什么数学问题。

订正时指名说一说思路。

第二单元除法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三年级学习了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及连乘的基础上安排的。

是本套教材最后一次安排整数除法的单元。

主要内容是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和乘除混合运算及解决简单应用问题。

本单元教育目标:1、会口算几百几十除以整十的除法,会笔算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

2、结合现实素材理解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乘除混合运算,并能解决生活中的现实问题。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说明结果的合理性。

4、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能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尝试解释所得的结果。

5、对周围环境中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情有好奇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于数学方法来解决。

本单元共安排了12课时,其中除法安排了7课时,乘除混合安排了3课时,探索乐园安排1课时,综合应用1课时。

第一课时几百几十除以整十数的除法教学目标:1、经历自主探索几百几十除以整十数的口算方法的过程。

2、了解列表法,会计算简单的几百几十除以整十数的除法。

3、在自主探索、交流个性化算法的过程中,体验算法多样化。

教学重点:简单的几百几十除以整十数的除法。

教学难点:算法多样化。

教学准备:情景图教学过程:一、问题情景。

师:同学们,今天夏天我国的四川遭受了近百年来的大旱,田地的禾苗都旱死了,许多的农民都颗粒无收。

得知这个情况后,许多人都自发的往灾区送去粮食。

出示情景图,让学生了解图中的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

二、自主探索。

1、让学生根据问题情景自主探索。

师:请同学们列出算式,自己试着算一算,然后同桌相互说说自己的想法。

2、交流个性化的算法。

学生自由发表不同的意见,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有代表性的想法。

生1:因为5×50=250所以250÷50=5师:这种算法非常好,又快又准确,你是怎么想到这样算的?生:根据乘法口诀想到的。

师:像这种除数是整十数的,我们可以利用口诀直接计算得数,还有别的计算方法吗?生2:想25÷5=5所以250÷50=5师:你真棒,巧妙地利用了商不变的性质求商。

师:同学们想法都很正确。

我们的好朋友聪聪是这样想的。

(如果学生提到类似聪聪的列法时,师要加以肯定,并板书。

)出示列表法。

1辆2辆3辆4辆5辆50袋100袋150袋200袋250袋想1辆车运50袋,2辆车运150袋……5辆车运250袋。

师:像聪聪这样的方法,叫做列表法。

三、巩固练习。

师:同学们都学会了这样的口算方法,老师这还有6道口算题,你们试着做一做吧!出示试一试。

由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

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口算方法。

四、解决问题。

做练一练的第1、2题。

让学生先读题,弄清题意,然后独立完成。

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做练一练的第3题。

让学生计时比赛。

做练一练的第4题。

首先帮助学生弄明白题目要求,然后再做题。

可以让学生在图上连线,也可以组织学生口答。

五、小结。

指名说说这节课的收获。

第二课时三位数除以整十数教学目标:1、经历估算和自主尝试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笔算方法的过程。

2、掌握用整十数除三位数和商一位数的笔算方法,能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用整十数除三位数和商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去年我国成功的发射了“神舟六号”飞船,这标志着我国航天技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为了让同学们了解航天飞船,学校决定组织全校师生去参观航天博物馆。

出示文字和表格。

二、探索新知。

⑴明确题意。

师:你从这段话和表格上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需要我们解决哪些数学问题?谁愿意给大家说说。

指名回答。

师:你是怎样理解“每批参观的人数不得超过60人”和“至少要分几批参观”的意思?⑵独立探究。

请同学们估计一下,至少要分几批参观呢?师:刚才同学们估计全校师生至少要分9批参观。

那你们能用竖式计算吗?⑶小组讨论。

商8为什么写在个位上?⑷全班交流,写出算式和答语。

通过集体交流使学生明白:523里面有8个60,还余43,所以8要写在商的个位上。

师:谁愿意给大家说说你的算法。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师:我们估算的要分9批,为什么计算的结果是8批呢?(指名1人回答)师:对,就像这位学生说得剩下的43人还要再组一批。

那你就说说怎样写答吧。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答:全校师生至少要分9批参观。

)三、尝试应用。

出示试一试。

师:如果全校师生每70人分成一个组,那么最多够分成几个组呢?学生独立思考,用竖式计算,然后再交流。

通过交流,使学生明白:剩下的33人不够分成一个组,所以最多分成7组。

四、巩固练习。

第1、2题,引导学生观察情景图,弄清题意后,让学生先估计一下,然后在计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