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_第一章_旅游资源概述【课件】
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PPT
![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PPT](https://img.taocdn.com/s3/m/30a2915ad0d233d4b04e690d.png)
1
一、基本内容
综合评价旅游业发展的资源条件和基础条件 全面分析市场需求,科学测定市场规模,合
理确定旅游业的发展目标 确定旅游业发展战略,明确旅游区域与旅游
产品重点开发的时间序列与空间布局 综合平衡旅游产业要素结构的功能组合,统
筹安排资源开发与设施建设的关系
2
确定环境保护的原则,提出科学保护利用人 文景观、自然景观的措施
2、从规划阶段和内容分
旅游战略规划 旅游总体规划 项目开发规划 详细规划和工程设计
5
3、旅游战略规划
概念:对某个国家或地区的大范围的较长期的规划 时期:10---20年 范围:国家或区域 主要内容:
旅游经济在该国家或地区的地位 旅游发展的方向、客源市场和总体布局
突出重点、发挥优势 旅游业内部及其与各有关行业、部门的综合配置 规划期限、项目开发顺序和投资及效益 相关保障措施(政策、法规)
6
4、旅游总体规划
概念:为某一特定空间或项目制定的全面规划 时间:10年左右 范围:区域、旅游地、旅游景区、旅游项目 内容:
当地自然社会状况及相邻地区旅游业发展状况 规划范围、规划依据和原则 旅游资源调查和评价 客源市场分析 旅游开发方向和项目创意
7
旅游形象策划 功能分区 资源和环境保护 基础设施和旅游接待设施规划
根据旅游业的投入产出关系和市场开发力度, 确定旅游业发展规模和速度
提出实施规划的政策和措施
3
二、内涵
从无到有,创造新的 旅游项目 开发潜在旅游资源,并产生效益 深入开发已利用资源,增加开发深度和广度,
提高效益4三、分类源自1、从范围和规模分国际协调规划 国家全面规划 区域综合规划 旅游地(点)开发规划
《旅游资源概论》课件
![《旅游资源概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e90bf07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86.png)
旅游资源的效益评估与可持续利用
经济效益评估
通过旅游收入、就业机会和产业贡献 等指标评估旅游业的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评估
分析旅游业对当地社会文化、教育和 卫生的影响,评估其社会效益。
环境效益评估
评估旅游业对当地生态环境的保护和 影响,关注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利用策略
制定合理的旅游发展规划,控制游客 数量和行为,保护旅游资源,实现可 持续发展。
《旅游资源概论》 ppt课件
目录
• 旅游资源概述 • 自然旅游资源 • 人文旅游资源 • 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 旅游资源的利用与管理
01
CATALOGUE
旅游资源概述
旅游资源的定义
旅游资源
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凡能对游客产 生吸引力,可以为发展旅游业所开发 利用,并能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
THANKS
感谢观看
04
CATALOGUE
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旅游资源开发的概念与原则
概念
旅游资源开发是对潜在的旅游资源进 行调查、评价、规划和建设的过程, 旨在将其转化为具有吸引力和市场价 值的旅游产品。
突出特色
挖掘和突出地方文化和自然资源特色 。
可持续性
确保资源的长期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 护。
市场导向
以满足市场需求为前提,进行产品设 计和定位。
旅游资源的利用与管理
旅游资源的利用方式
生态旅游
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通过旅游活动促进 当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
乡村旅游
利用乡村自然风光和农业资源,提供休闲度 假和观光体验。
文化旅游
依托当地文化遗产和民俗风情,吸引游客体 验当地文化特色。
1第一章 旅游资源概述
![1第一章 旅游资源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7f87c6093968011ca30091f7.png)
2、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旅游资源相关课题研究内容分布
三、旅游资源研究态势
学术论文
核心领域——旅游资源开发的理论与应用 重要领域——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
旅游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新兴领域——旅游资源整合理论与应用
旅游资源综合管理
基础领域——旅游资源概念特点与分类
旅游资源形成机制与条件 旅游资源开发规划理论与应用
国内学者对旅游资源概念诠释
核心要义 学者年份
吸引 可开
效益性
对象化描述
性 发性 经济 社会 环境 景观 劳务 商品 客体 现象 条件 因素 事物
唐学斌,1982
郭来喜,1984
黄辉实,1985
陈 钢,1987
张凌云,1988
孙文昌,1989
《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
第一章 旅游资源概述
吴国清 张乐
本章目录
第一节 旅游资源概念及其内涵 第二节 旅游资源基本属性 第三节 旅游资源研究进展
第一节 旅游资源概念及其内涵
一、旅游资源概念 二、旅游资源内涵 三、旅游资源认识误区
一、旅游资源概念
国外学者的诠释 国外学者或旅游组织倾向于从人(旅游者)的
三、旅游资源研究态势
专业书籍
我国旅游资源专业书籍数量情况
四、旅游资源研究展望
研究领域不断拓展深化
旅游资源经济价值评估 旅游资源的开发模式 旅游资源的整合开发 旅游资源的管理模式与手段
研究技术方法不断创新融合
3S高新技术(RS、GIS、GPS) 虚拟现实技术
(1)在旅游资源开发规划中应用 (2)在旅游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中应用 (3)在旅游营销与推广中应用
旅游规划与开发课件旅游资源的概念与特征
![旅游规划与开发课件旅游资源的概念与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471463fced630b1c58eeb5d4.png)
旅游资源开发的实质:
有组织、有计划的经济技术系统工程: ➢ 开发内容方面:
➢ 在开发效益方面:
➢ 在开发进程上: ➢ 举例: 华侨城旅游开发
1989,9; 锦绣中华; 1991,10; 民俗文化村; 1994,6; 世界之窗 1998,10; 欢乐谷一期 2002,5; 欢乐谷二期
第三节
旅游规划的概念与内容
一、旅游规划的概念 二、旅游规划的层次和类型 三、旅游规划的步骤 四、旅游规划的内容 五、旅游规划的要求
第一章
旅 游 规 划 与 开 发 的 概 念 体 系
第一节
第三节
旅游规划的概念与内容
一、旅游规划的概念 二、旅游规划的层次和类型 三、旅游规划的步骤 四、旅游规划的内容 五、旅游规划的要求
一、旅游资源开发的定义
概念要点:
旅游资源开发的主要目的:
旅游资源开发的实质:
有组织、有计划的经济技术系统工程: ➢ 开发内容方面: ➢ 在开发效益方面:
考虑旅游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 态效益。 ➢ 在开发进程上: ➢ 举例:
第一章
第二节
旅 游 资 源 开 发 的 内 容 与 原 则
一、旅游资源开发的定义
第一章第一章划划与与开开划划与与开开第一节第一节第一章第一章划划与与开开划划与与开开第二节第二节第一章第一章划划与与开开划划与与开开第三节第三节第一章第一章划划与与开开划划与与开开一相关概念阐述相关概念阐述二旅游资源的内涵旅游资源的内涵三旅游资源的特征旅游资源的特征第一节第一节第一章第一章划划与与开开划划与与开开一相关概念阐述相关概念阐述二旅游资源的内涵旅游资源的内涵三旅游资源的特征旅游资源的特征第一节第一节第二节第二节第一章第一章划划与与开开划划与与开开一相关概念阐述相关概念阐述二旅游资源的内涵旅游资源的内涵三旅游资源的特征旅游资源的特征第一节第一节第三节第三节第一章第一章划划与与开开划划与与开开一旅游资源开发的定义旅游资源开发的定义二旅游资源开发的内容旅游资源开发的内容三旅游资源开发的原则旅游资源开发的原则四旅游资源开发的步骤旅游资源开发的步骤第二节第二节第一章第一章划划与与开开划划与与开开一旅游资源开发的定义旅游资源开发的定义二旅游资源开发的内容旅游资源开发的内容三旅游资源开发的原则旅游资源开发的原则四旅游资源开发的步骤旅游资源开发的步骤第二节第二节第一节第一节第一章第一章划划与与开开划划与与开开一旅游资源开发的定义旅游资源开发的定义二旅游资源开发的内容旅游资源开发的内容三旅游资源开发的原则旅游资源开发的原则四旅游资源开发的步骤旅游资源开发的步骤第二节第二节第三节第三节第一章第一章划划与与开开划划与与开开一旅游规划的概念旅游规划的概念二旅游规划的层次和类型旅游规划的层次和类型三旅游规划的步骤旅游规划的步骤四旅旅游规划的内容游规划的内容五旅游规划的要求旅游规划的要求第三节第三节第一章第一章划划与与开开划划与与开开一旅游规划的概念旅游规划的概念二旅游规划的层次和类型旅游规划的层次和类型三旅游规划的步骤旅游规划的步骤四旅旅游规划的内容游规划的内容五旅游规划的要求旅游规划的要求第三节第三节第一节第一节第一章第一章划划与与开开划划与与开开一旅游规划的概念旅游规划的概念二旅游规划的层次和类型旅游规划的层次和类型三旅游规划的步骤旅游规划的步骤四旅旅游规划的内容游规划的内容五旅游规划的要求旅游规划的要求第三节第三节第二节第二节第一章第一章划划与与开开划划与与开开33孙文昌孙文昌
旅游规划与开发.ppt
![旅游规划与开发.ppt](https://img.taocdn.com/s3/m/9bce18b4c8d376eeafaa3140.png)
三、旅游规划的内容和成果形式
1. 确定规划范围、依据和原则 2. 分析规划区的自然社会状况 3.分析行业竞争状况 4. 旅游资源调查评价 5. 客源市场分析预测及营销策划 6. 确定区域旅游发展战略
26
7. 确定旅游主题形象 8. 旅游项目创意和空间布局 9.旅游服务设施与基础设施规划 10. 支撑与保障体系规划 11. 旅游开发投资效益分析
38
三、旅游开发的原则
(五)系统开发原则
旅游产业或旅游区的发展具有系统性特征,旅
游开发必须能够保证旅游系统各个组成部分之间
能够协同发展。同时,对于已经出现的不平衡问
题,还应采取去产能、补短板等途径以优化旅游
系统结构。
东部地区豪华酒店、豪华娱乐设施过剩, 中西部地区旅游娱乐、旅游购物发展滞后。
39
谢谢各位!
求家。、游社客会容学量家评、估人类学家、旅游设施建筑专家、
旅 游
旅编制游立签订法和规组建 章制制 定度专室 内家。室 外
编 制
编编 制制
专 家
规 划
规 旅 规 规 工资实 规 规规 评 实
划 游 划 划 作料地 划 划划 审 施
的 规 合 编 计准考 初 中终 和 与
可 划 同 制 划备察 稿 稿稿 鉴 修
14
一、旅游规划的概念
(二)旅游规划的概念
旅游规划是指以调查评价为基础、以预测和管理 为手段、以优化和持续发展为目的,在旅游系统发展 现状调查评价的基础上,结合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 展趋势以及旅游系统的发展规律,以优化总体布局、 完善功能结构以及推进旅游系统与社会持续发展为目 标的战略设计和实施的过程。
(三)按规划的内容和深度要求分类
《 旅游规划通则》中,将旅游规划划分为:旅游 发展规划和旅游区规划。
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旅游资源概述
![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旅游资源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5be35facfc4ffe473268ab39.png)
第一节 旅游资源的基本概念
• 一、旅游资源的定义 •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将“旅游资源”定义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
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这一定义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对旅 游资源的定义基本一致,即“所谓旅游资源是指一定时间、地点的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当前和未来福 利的自然环境和条件”。 • 旅游资源是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条件,是旅游业产生的物质基础,是旅游的客体,构成旅游资源的基本条 件是一样的。 • 首先,它对旅游者来说应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能激发人们的旅游动机,能使旅游者得到一定的物质享受和精神满足。 “旅游资源的理论核心是吸引力因素”,同时,吸引力也是评判旅游资源质量高低的关键性指标。 • 其次,旅游源应具有可利用性,对旅游业具有一定的经济、社会和文化价值,即旅游资源的开发能产生不同的经济 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 最后,旅游资源(现代的某些人造景观除外)是客观存在的一种实在物,有的表现为具体的实物形态,如自然风景、 历史文物等,有的则为不具有物质形态的文化因素,如地区民俗风情等。绝大多数旅游资源都是先旅游业而存在, 并不以人们的开发利用为转移,即使是现代形成的旅游资源,如城市风貌等,也是在其形成之后,被人们所认识, 并为旅游业开发利用的。随着旅游者爱好和习惯的改变,旅游资源所包容的范畴会不断扩大。
的旅游动机”。 • “资源”的概念本身即包含着“有用”的含义,即“能为旅游业所利用,并由此产生经济价值(乃至社会效益和环境
效益等)”,包括已被开发利用的和尚未被开发利用的、原生的和人造的内容。 • 旅游资源应该是能直接用于欣赏、消遣等的因素,而不包括为了达到这些目的而必须使用的纯粹接待因素。 • 旅游资源是客观存在的旅游活动的客体,包括物质的、有形的内容以及形态的、行为的内容,可以是物质的,也可
《旅游规划与开发》PPT课件
![《旅游规划与开发》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05788b801f69e314232941c.png)
h
2
第一章 旅游规划与开发的概念体系 第二节旅游规划与开发的概念
由旅游客源市场子系统、旅游目的地吸引力子系统、旅游企业子系统以及旅 游支撑和保障子系统四大构成要素组成,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体
旅游交通、旅游餐饮、旅游饭店 旅游娱乐、旅游景点、旅游商业
旅游企业子系统
旅游吸引物 旅游设施 旅游服务
旅游目的地 吸引力子系统
3、旅游规划与开发观念转变阶 • 3、提升发展阶段( 20世纪 段( 20世纪70年代~80年代) 90年代后期至今)
4、旅游规划与开发快速发展阶 段(20世纪80年代~90年代)
5、旅游规划与开发深入发展阶 段(20世纪90年代至今)
h
1
第二节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发展趋势
• 1、全球化趋势 • 2、市场化趋势 • 3、产业化趋势 • 4、生态化趋势 • 5、战略化趋势 • 6、创新化趋势 • 7、多元化趋势 • 8、系统化趋势
二、旅游开发的目标和内容 1、重点旅游景点的建设 2、旅游地的交通安排 3、旅游地旅游辅助设施的建设 4、旅游市场的开拓
三、旅游资源开发的原则 1、个性原则 2、市场原则 3、效益原则 4、保护原则 5、综合原则
h
11
第一章 旅游规划与开发概念体系
第三节 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原则和步骤
一、旅游规划的特征:
• 二、特征
• 组团规模大;消费档次 高;停留时间长;季节 性弱;利润丰厚
• 三、功能
• 整合功能;效益功能; 纽带功能;展示功能; 连带功能
h
17
• 四会展旅游发展的规划体系
资金
技术
人才
基础 设施
专业 会馆
经贸活动
人员 流动
旅游资源与开发课件
![旅游资源与开发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3ee6f02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788be79.png)
ppt课件
52
我国的十大名花
牡丹 (万花之王) 月季 (花中皇后) 梅花 (群花之冠) 菊花 (寒秋之魂) 杜鹃 (花中西施) 兰花 (花中君子) 山茶 (花中珍品) 荷花 (水中芙蓉) 桂花 (金秋娇子) 君子兰(黄金花卉)
ppt课件
65
§3 植物景观旅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资源
一、树木 1.森林景观
在地球的陆地生态系统中,森林总面积为50亿hm2,占 陆地面积的32.6%。过去和现在,森林都是陆地上最大、最 复杂的生态系统。同时,森林具有净化空气、涵养水源、 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等多种功能,是保护环境、维护陆地 生态平衡的关键因素。森林景观以其复杂的生态系统、丰 富多样的生物资源、千姿百态的自然景观和浩大繁茂、神 秘幽深的特点,吸引着人们进行科学考察、探险揭秘、医 疗健身、森林旅游和生态旅游等多种活动。主要的森林景 观有以下几种。
我国草原以温带、暖温带草原和高山草 甸、草原为主。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新疆天 山南北坡、青藏高原等地。
ppt课件
43
一望无际的草原
ppt课件
44
天山草原
ppt课件
45
美丽的温带草原
ppt课件
46
暮归的羊群
ppt课件
47
雪山草原
ppt课件
48
(三)古树名木
历史上或因名人手植,或因故事传说,
❖ ② 态:主要指动物的行为动作和动态。一 些动物幼稚而滑稽的动作和表情,富有情趣, 常成为吸引旅游者的一大特色。
旅游规划与旅游资源开发概述
![旅游规划与旅游资源开发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b48726c47e21af45b207a869.png)
一、旅游规划概述 (二)旅游规划的对象
➢ 旅游资源:规划的主要(核心)对象 ➢ 旅游区(点):它是由旅游资源、设施以及社会文化要素组成的综合体,
是规划的主要领域 ➢ 旅游目的地:相对旅游出发地而言的。由旅游资源、区(点)以及各种设
施和环境组成的自成体系的旅游区域。 ➢ 旅游产业:也称旅游业 ,三大要素:旅游资源、旅游设施和旅游服务。是
➢ 此环节是根据旅游资源调查的结果,对该 地旅游资源的质量、品位、等级、价值、 开发等方面内容作出全面的综合评价,然 后提出评价报告,为后期的旅游规划完成 提供依据。
旅游开发可行性研究
➢ 在一个项目开发之前,必须进行可行性研 究,论证项目是否能取得较好的效益(经 济、社会、生态 ),包括以下三点:
可以有效促进整个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一、旅游规划概述 (四)旅游规划的原则 旅游规划需要重点考虑两方面:一方面,是旅游者的需求;另一方面是
旅游资源本身的特点及其所处的环境条件。规划应遵循以下原则:
形象 原则
市场 原则
美学 原则
效益 原则
保护 原则
形象原则
➢ 塑造鲜明的旅游形象是旅游规划的基本要 求。旅游形象要突出个性,切忌模仿。比 如在规划中尽可能的保持自然和历史形成 的原始风貌;注重反映当地的文化特点, 突出民族化和地方传统格调,并通过各项 旅游资源的有机结合,形成一个主题,以 此来树立当地的旅游形象。
对评价结果进行全方位再研究 对客源市场、发展趋势、经济状况等作出
科学预测与调查分析
对三大效益做出综合评价
旅游规划的制订
➢ 可行性确定之后,开始制订规划。规划可 单方承担也可多方承担,从中选优。最终 的承担者须与投资方或主管部门常沟通, 不断修改完善规划,最后提出规划文本和 图件资料。
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1章)
![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1章)](https://img.taocdn.com/s3/m/0036841e763231126fdb110b.png)
圆明园简介
• 圆明园位于北京市西郊,海淀区东部。原为清代一座大型皇家御苑,占地约 5200亩,平面布局呈倒置的品字形,圆明园由圆明、长春、绮春三园组 成,总面积达350公顷。 它的陆上建筑面积和故宫一样大, 水域面积又等于一个颐和园。圆明园 汇集了当时江南若干名园胜景的特点,融中国古代造园艺术之精华,以园中 之园的艺术手法,将诗情画意融化于千变万化的景象之中。 圆明园的南部为朝廷区,是皇帝处理公务之所。其余地区则分布着40 个景区,其中有50多处景点直接模仿外地的名园胜景,如杭州西湖十景, 不仅模仿建筑,连名字也照搬过来。更有趣的是,圆明园中还建有西式园林 景区。最有名的“观水法”,是一座西洋喷泉,还有万花阵迷宫以及西洋楼 等,都具有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风格。在湖水中还有一个威尼斯城模型, 皇帝坐在岸边山上便可欣赏万里之外的“水城风光”。 圆明园是一座珍宝馆,里面藏有名人字画、秘府典籍、钟鼎宝器、金银 珠宝等稀世文物,集中了古代文化的精华。圆明园也是一座异木奇花之园, 名贵花木多达数百万株。完整目睹过圆明园的西方人把她称为“万园之园”。 的确,如果今天还和140年前一样,这座超巨型园林就是当之无愧的 “世界园林之王”了。遗憾的是,1860年英法联军和1900年八国联 军两次洗劫圆明园,园中的建筑被烧毁,文物被劫掠,奇迹和神话般的圆明 园变成一片废墟,只剩断垣残壁,供人凭吊。
1气候2天然风光3温泉疗疾4特殊的动植物5狩猎和垂钓6体育运动7文物古迹8革命文物9文化设施10节日庆典活动11民族文化民间传说民俗12游乐设施13文艺活动14经济景观15都市16乡村文化和历史17宗教?1对旅游者有吸引力能够激发人们的旅游动机?2具有可利用性?3不同的3效益日出日出北极光牡丹四旅游资源的地位与作用一旅游资源是现代旅游活动的客体1旅游资源是旅游活动的三大组成要素之一离开任何一个环节旅游活动都难以进行
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
![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912632ed67ec102de3bd8957.png)
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旅行规划概述一、旅行规划的概念旅行是人们出于主观审美、娱乐和社会交往等非就业性目的,临时离开自己的常住地到目的地作短暂停留所引起的一切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旅行不是一门(独立)学科,而是一个跨学科的领域·旅行涉及地理、经济、环境、社会和政治等各方面的因素·旅行产生的动机——需求和供给·旅行不是一个行业,它是由许许多多的机构组织和企业组成的规划是一个多角度的综合工作,并力求实现一体化。
规划涵盖社会、经济、政治、心理、人类学和技术等因素,并涉及规划对象的过去、现状和以后。
旅行规划是区域总体进展规划的一种部门规划,是旅行以后状态的设想,或是进展旅行事业的长远的、全面的打算。
指在旅行资源调查评判的基础上,针对旅行资源的属性、特色和旅行地的进展规律,依照社会、经济和文化进展趋势,对旅行资源进行总体布局、项目技术方案设计和具体实施。
二、旅行规划的进展1.中国旅行规划进展历程与研究进展(1)进展历程我国国家级旅行进展规划编制始于1979年,其后每隔五年(对应国民经济进展五年打算)相应制定了各时期的进展打算。
1985年年底,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把旅行业纳入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进展打算,确定了旅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产业地位。
2001年4月,国家旅行局编制完成了《中国旅行业进展“十五”打算和2019年、2020年远景目标纲要》,并先后正式出版了中、英文版。
(2)研究进展前期探究时期(1979~1986年)1979年,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组建旅行地理学科组,由郭来喜先生主持旅行地理研究。
80年代初有关旅行资源评判和开发思想逐步形成,为与吉林省旅行局汇编论文《旅行资源与规划》,对我国旅行资其后的旅行资源开发规划奠定了基础。
其中郭来喜的《旅行规划问题初探》、《中国旅行业进展的十个问题及其解决途径》是我国对旅行规划理论基础研究的最早成果。
1986年,东北师大源开发与规划初期实践进行总结,并初步阐明旅行资源调查评判和开发的一些规律性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利用价值(UV) 非利用价值(NUV)
亚类 直接利用价值(DUV) 间接利用价值(IUV) 选择价值(OV) 存在价值(EV) 遗赠价值(BV)
旅游资源是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条件,是旅游业产生的物质基础,是旅游的 客体,构成旅游资源的基本条件是一样的。
首先,它对旅游者来说应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能激发人们的旅游动机,能使旅游者得 到一定的物质享受和精神满足。“旅游资源的理论核心是吸引力因素”,同时,吸引 力也是评判旅游资源质量高低的关键性指标。
四、旅游资源的经济特性
(一)价值不确定性 1.增值性 导致旅游资源经济价值增值的原因如下。 供求关系的变化。 旅游资源的开发经营的特殊性。 2.潜在价值的不易衡量性 (二)重复使用性和不可再生性
表1-2 旅游资源经济价值体系(引自李丰生,2005)
总价值
类
旅游 资料 经济 价值
(TR V)
【关键词】 旅游资源
第一节 旅游资源的基本概念
一、旅游资源的定义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将“旅游资源”定义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 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 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这一定义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对旅游资源的定义基本一致, 即“所谓旅游资源是指一定时间、地点的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当前和未 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和条件”。
在不同的地方,旅游资源的构成不一样,一个地方纯粹属于接待的因素,在另一个地 方可能就是旅游资源。
(二)旅游资源的外延
旅游资源的范围问题,即旅游资源外延的界定,在旅游学 术界存在两种观点。
传统的观点是把旅游资源的范围界定为地球上的自然环境 和人文环境的总和,但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 断进步,旅游资源内容的不断扩展和旅游媒介在旅游业中 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许多学者对传统的旅游资源的观点 提出了异议,并从“能被人类利用的所有事与物都可以称 作为资源”这个资源的内涵出发,把旅游资源的范围从自 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总和扩展到包括旅游服务(即劳务)、 旅游设施,甚至客源市场在内的范围。但不管是哪个范围 的旅游资源,都必须符合旅游资源的基本属性。
6~9月最佳 5~9月最佳 春、秋两季为最佳 冬季1~3月最佳 7、8、9月最佳 9、10月最佳 6、7、8、9、10月最佳
夏季避暑最佳
返回上一层
三、旅游资源的文化特性
(一)美学观赏性 (二)民族文化性 (三)旅游资源文化内涵的挖掘
1.自然旅游资源文化内涵的挖掘 第一,是其科学性。 第二,是其审美性。 第三,是其生物资源的研究。 2.人文旅游资源文化内涵的挖掘 第一,是其历史性。 第二,是其艺术性。 第三,是其文化精神及社会影响力。
其次,旅游源应具有可利用性,对旅游业具有一定的经济、社会和文化价值,即旅游 资源的开发能产生不同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最后,旅游资源(现代的某些人造景观除外)是客观存在的一种实在物,有的表现为具体 的实物形态,如自然风景、历史文物等,有的则为不具有物质形态的文化因素,如地 区民俗风情等。绝大多数旅游资源都是先旅游业而存在,并不以人们的开发利用为转 移,即使是现代形成的旅游资源,如城市风貌等,也是在其形成之后,被人们所认识, 并为旅游业开发利用的。随着旅游者爱好和习惯的改变,旅游资源所包容的范畴会不 断扩大。
地区/景区
泰山
华山 嵩山、恒山 衡山 哈尔滨、吉林 丝绸之路 四川九寨沟、黄龙 西藏、青海 青岛、大连、秦皇岛、庐山、肇庆
最佳旅游季节 春季4、5月,秋季9、10月最佳 春秋两季均宜,秋季更佳 春、秋、冬皆宜 春、秋两季较为适宜 四季如春,全年均可游 3~11月最佳 春、秋两季为最佳时节 秋季9~11月为旅游最佳时节,冬季11月至翌年3月(一)旅游资源是旅游活动的客体 (二)旅游资源是旅游产品的物质基础 (三)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创收的凭借物 (四)旅游资源决定着旅游业发展的规模 (五)旅游资源的开发可以促进旅游地区的经济发展 (六)旅游资源的生命周期关系到旅游业发展的可持续性
第二节 旅游资源的基本特性
“资源”的概念本身即包含着“有用”的含义,即“能为旅游业所利用,并由此产生 经济价值(乃至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等)”,包括已被开发利用的和尚未被开发利用的、 原生的和人造的内容。
旅游资源应该是能直接用于欣赏、消遣等的因素,而不包括为了达到这些目的而必须 使用的纯粹接待因素。
旅游资源是客观存在的旅游活动的客体,包括物质的、有形的内容以及形态的、行为 的内容,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的、非物质的。
一、旅游资源的空间特性
(一)广泛多样性 (二)区域独特性
1.区域性 2.不可移动性
(三)群体组合性
二、旅游资源的时间特性 (一)季节性
表1-1 我国一些旅游地区(景区)的最佳旅游季节
(二)时代变异性
下一层
表1-1 我国一些旅游地区(景区)的最佳旅游季节
北京 西安 成都 桂林 海南、昆明 苏州 杭州
二、旅游资源的内涵和外延
(一)旅游资源的内涵 1.旅游资源必须具有吸引游客的功能和旅游价值 2.旅游资源包括未开发的和已开发的内容 3.旅游资源包括物质的和非物质的内容 4.旅游资源包括原生的和人造的内容
总体来看,旅游资源的内涵应包括如下一些内容:
旅游资源存在于旅游目的地,必须具有吸引游客的功能和旅游价值,即“对旅游者具 有吸引力”或“能激发旅游者的旅游动机”。
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
高峻 主编 清华大学出版社
第一章 旅游资源概述
【本章导读】
旅游资源是旅游活动的前提和核心,是旅游业可持续 发展的基础和旅游生产力增长的潜力之所在。旅游资 源的开发与利用是旅游研究的基本问题。对旅游资源 概念界定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旅游学科理论的构 建以及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管理和保护等问题。 因此有必要科学地定义旅游资源,准确地诠释旅游资 源的内涵和外延以及基本特性,探究旅游资源形成的 基本条件,以促进旅游资源更好地开发和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