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与运作管理知识点整理
《生产与运作管理》复习重点整理
![《生产与运作管理》复习重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7e34a899240c844769eaee99.png)
1、生产运作:生产运作是一切社会组织将它的输入转化为输出的过程。
输出是社会组织对社会所做的贡献,也是一切社会组织赖以生存的前提,输入是由输出决定的,输入不同于输出,这就需要转化,转化是通过人的劳动实现的,转化的过程就是生产运作。
2、生产方式: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信息的不同组合与配置,构成了不同的组织生产的方式,简称生产方式。
3、工序:工件从到达一个工作地到离开该工作地,工人所从事的加工作业。
4、节拍:流水线上前后相邻两件制品投入或生产的时间间隔5、工序同期化根据流水线节拍的要求,采取各种技术的、组织的措施来调整各工作地的单件作业时间,使它们与节拍相等、相近或成整数倍的关系。
6、生产能力指企业的设施在一定时期(年、季、月)内,在先进合理的技术组织条件下所能生产一定种类产品的最大数量。
生产能力有设计能力、查定能力和现实能力之分。
7、ABC分类法20-80原则。
是指少量的因素带来了大量的结果。
它提示人们,不同的因素在同一活动中起着不同的作用,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注意力显然应该放在起着关键性作用的因素上。
ABC分类法正是在20-80原则的指导下,企图对物料进行分类。
8、库存由于物料转化过程中各个状态间时间差的存在,物料在不同状态间转化时必然存在中间状态——闲置状态。
系统内处于闲置状态的物料就是库存。
物料的库存可分为原材料库存、在制品库存和成品库10、单周期需求、多周期需求单周期需求即仅仅发生在较短的一段时间内的,或库存时间不可能太长的需求,也被称作一次性订货量问题。
例如圣诞树问题或报童问题。
多周期需求指在足够长的时间里对某种物品的重复的、连续的需求,其库存需要不断地补充。
11、期量标准又称作业计划标准,是为制造对象(产品、部件、零件等)在生产期限和生产数量方面所规定的标准数据12、生产间隔期生产间隔期(也称生产重复期)指前后相邻两批同一制品投入(或出产)的间隔时间。
13、生产提前期指产品(毛坯、零件、部件)在各车间投入或出产的时间比成品出产的日期应提前的天数,前者称投入提前期,用T投表示,后者称出产提前期,用T出表示。
生产运作管理重点_百度文库
![生产运作管理重点_百度文库](https://img.taocdn.com/s3/m/f2b5b9123968011ca30091a0.png)
生产与运作管理重点第一章:1:生产与运作管理的概念:对生产运作系统的设计、运行和维护过程的管理。
它包括对整个生产运作活动进行决策、设计、规划、组织和控制。
两大对象:生产运作过程和生产运作系统。
2:几种典型社会组织的投入,转出,产出:见书本:P53:生产运作的概念:生产是一切社会组织将对他的输入转化增值为输出的过程。
4:生产运作系统的三大职能:生产运作、财务、营销5:生产运作管理的定义:对生产运作系统的设计、运行和维护过程的管理。
它包括对整个生产运作活动进行决策、设计、规划、组织和控制。
两大对象:生产运作过程和生产运作系统。
6:生产运作管理的目标:高效、灵活、准时、清洁地生产合格产品或提供满意的服务 7:生产运作管理的分类:按工艺过程特点:连续性生产离散性生产按物流的特征: V型企业A型企业T型企业按产品使用性能分:通用产品专用产品按生产稳定性和重复性特点:大量生产成批生产单件生产按产品需求(或企业组织生产)特性:备货型生产(Make-to-Stock,MTS)订货型生产(Make-to-Order,MTO)8:服务性的分类:按是否提供有形产品分:纯劳务运作:不提供任何有形产品一般劳务运作:提供有形产品按顾客是否参与分:顾客参与的顾客不参与9:服务运作特点:1.服务运作的组织是以人为中心的2.服务运作与服务营销的不可分性3.顾客参与服务运作过程4.服务产出的衡量与评价比较复杂10:服务特征矩阵:可说明不同服务交付系统特点和需求。
按服务复杂程度和顾客化程度可分为四组:服务复杂程度,某种服务所需知识技能的复杂性,相对顾客而言的。
顾客化程度,11:服务性运作与制造性生产的差异:制造性生产服务性运作产出特征:有形, 耐久, 可储存, 一致性高无形, 不耐久, 不可储存, 多变与顾客的联系:生产与消费可以分离运作与消费结合是典型特征生产系统与顾客很少接触服务系统与顾客频繁接触响应周期:响应顾客需求周期较长响应顾客需求周期较短服务区域:地区、全国乃至国际市场服务区域范围有限设备规模:较大较小投入一致性:要求较高要求较低生产率测量:较容易较难质量的度量:标准易于建立、易于度量标准难以建立、不易度量第二章:1:生产运作战略是在企业战略指导下制定的职能性战略,是企业战略成功实施的保障。
生产与运营管理知识点
![生产与运营管理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ccaed157336c1eb91a375df7.png)
生产与运营管理知识点生产运营管理:是设计、运行和持续改进生产系统、作业系统及供应链,以创作具有竞争优势的产品和服务的管理过程。
工业企业的生产活动:指企业从接受订货,经过产品设计、制造等,直到交货为止的各项工作为止的总称,它是工业企业的一项重要职能。
生产系统的特点:1、生产系统是一个开放系统2、生产系统是一个动态系统3、生产系统是一个多目标系统生产过程的概念:(广义)指从生产技术准备开始,直到产品制造出来为止的全部过程。
(狭义)指从原材料投入生产开始,直到产品最后制造出来为止的全部过程。
影响生产过程构成的因素:1、产品特点:指产品品种、结构的复杂程度、精细等级、工艺要求以及原材料的种类等。
2、生产规模:在产品专业方向相同的条件下,生产规模越大,生产过程的构成越齐全,相互分工也越细,反之则相反。
3、专业化协作水平:社会专业化协作水平越高,企业内部的生产过程越趋于简化,经济效果越高。
4、生产技术和工艺水平:企业产品相同,但生产技术和工艺水平不同,生产过程的构成有很大的差别。
合理组织生产过程的基本要求:1、生产过程的连续性:指产品和他的零部件在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运动,自始至终处于连续状态,不生产或少生产不必要的中断、停顿和等待等现象。
为保证生产过程的连续性:①应当有一个企业和车间内部合理的符合工艺路线次序的总体布置,使生产流程经过的线路最短,没有迂回往返的现象。
②应做到车间之间和车间内部各工序之间在作业安排上紧密相连,减少非加工等待的时间。
③提高工艺过程和非工艺过程的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采用先进的组织形式,如流水线和自动线等。
④做好生产前的准备工作,如工具、材料、图纸准备等。
2、生产过程的平行性:指加工对象在生产过程的各工艺阶段和各工序上的生产应平行交叉地进行。
实现生产过程平行性的程度:①一方面与企业生产组织和管理水平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必须在生产组织形式和日常作业安排以及制品流动等问题上充分考虑这一要求。
生产与运作管理知识点整理
![生产与运作管理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554892de55270722182ef712.png)
操作分析是通过对以操作者为主体的工序的详细研究,使操作者、操作对象、操作工具三者科学地组合、合理地布置和安排,达到工序结构合理,减轻劳动强度,减少操作的工时消耗,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为目的而进行的分析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操作分析可分为双手操作分析、人机操作分析、联合操作分析人机操作分析是记录机器与操作者在同一操作生产循环内的工作情况,分析两者时间配合关系,寻求合理地操作方法的一种分析技术目的:使操作者的操作和机器的运转协调配合,以充分发挥人和机器的效率进行人机操作分析需要详细观察操作者和机器在一个操作循环内各自的操作步骤和内容;绘制图表,以清晰地表示机器运转与操作者操作的时间配合关系;运用“四大技巧”及其它原则研究改进的可能性,提出可行的改进方案;绘制新的人机操作图。
其改进的目标是实施多机床看管人机操作图人机操作图由以下部分构成。
1.以适当的线段的长短代表时间比例。
如1 cm代表10min。
2.在纸上用适当的间隔分开人与机,作出垂线。
最左方为一工人操作时的动作单元;当工人操作时用实线表示,空闲用虚线表示,机器同样;3.待人与机器的操作时间均已记录之后,在此图的下端将工人与机器的操作时间、空闲时间及每周期人工时数予以统计,供分析时参考。
作业时间作方式,分别绘图:计算节拍假定制造某产品分解为5道工序,所需时间分别是0.1分钟,0.7分钟,1.0分钟,0.5分钟,0.2分钟,这些时间决定了节拍的可能范围,节拍的下界等于最长的那个作业时间,即1.0分钟,节拍的上界等于各作业时间之和2.5分钟。
假定生产线每天运转480分钟,如果节拍是1.0分钟,则某产品产量为480单位;如果节拍是2.5分钟,则产量为192单位;所以生产线的产量介于192和480之间。
生产线速率平衡:1节减一个人手(维持生产节拍不变)可行性:有足够时间接受额外工作2节减两个人手(需加长生产节拍)先计算后排序(注意瓶颈资源,计算瓶颈资源的有效产出)产品3#最赚钱,应生产9个(用掉9天B的时间);产品1#与4#较不赚钱,各生产4个满足需求即可(1#用掉4天B的时间,4#用掉8天B的时间);还剩15天B的时间,可生产7个产品2#,还剩1天可多生产1个1#。
生产运作管理知识点整理
![生产运作管理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aeb4de5d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ef94e5a.png)
生产运作管理知识点整理第一章生产运作管理综述生产和服务的区别有哪些?请举例说明。
特征;制造业;服务业产出;看得见;看不见产出一致性;高低劳动含量低;高生产率测量易难顾客联系少多交付顾客前解决质量问题的机会多少评估较易较难取得专利经常偶尔生产运作管理的内容有哪些?(质量时间价格三要素)生产运作战略的制定。
生产运作系统的设计。
①企业选址与布局②产品和服务设计③工作设计生产运作系统的运行。
①物料采购与库存控制②不同层次的生产运作计划编制③作业排序生产运作系统的完善。
①丰田生产方式。
②约束理论简述现代生产运作管理面临的形势。
市场需求多样化新技术不断出现竞争越来越激烈经济日趋全球化环保问题日益显现现代生产运作管理的特征(发展趋势)有哪些?生产运作管理的范围在扩大①由制造业扩大至非制造业②内容延伸信息技术成为主要手段大规模定制、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成为主流跨企业的集成管理引起重视“全球生产运作”模式成为热点“绿色生产”成为新的重要课题服务型制造——制造业未来发展的新方向关注的两大问题: 如何满足tq的需求, 减少s的消耗第四章企业选址企业选址主要考虑哪些因素?选择国家的影响因素①政局的稳定性②政府政策与鼓励措施③经济与文化、宗教信仰④汇率选择地区或城市的影响因素①地区政策②目标市场③原材料供应地④运输条件⑤与协作厂家的相对位置⑥劳动力资源⑦气候条件⑧基础设施条件定址的影响因素①场所大小和成本②周边环境③地质条件④可扩展的条件服务业选址和制造业选址最主要的差异是什么?举例说明。
制造业关注成本, 运输模式与成本, 能源的可得性与成本, 劳动力成本及可得性、技能水平, 硬件建设成本服务业关注收入, 服务对象的同居数据, 人口区域规划, 交通的便利性与方式, 接近顾客的程度。
肯德基选址的过程和方法对我国餐饮业选址有何借鉴?商圈的划分和选择①划分商圈②选择商圈聚客点的选择①要确定这个商圈内, 最主要的聚客点在哪里。
②选址时一定要考虑人流的主要动线会不会被竞争对手截住。
生产与运作管理知识点汇总
![生产与运作管理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e07a7cd1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fa.png)
⽣产与运作管理知识点汇总第⼀章1、⽣产与运作的过程为:投⼊→变换→产出2、⽣产与运作管理的对象:第⼀对象:⽣产运作过程——劳动、价值增值过程;第⼆对象:⽣产运作系统——实现的⼿段。
3、服务的本质特点:服务的⽆形性,不可触性(不可触性越强,⽣产和消费会同时发⽣)(在⼯⼚中⽣产的是化妆品,在商店⾥出售的是希望);⽣产与消费的不可分性;不可储存性;顾客在服务过程中的参与。
4、⽣产与运作管理的基本问题:产出要素管理、资源要素管理、环境要素管理5、现代⽣产运作管理的新特征:1.⽣产运作管理涵盖的范围越来越⼤;2.市场需求的多样化、多变化、个性化——⽣产管理⾯临新的挑战;3.信息技术已成为⽣产运作管理的重要⼿段;4.全球化——“全球⽣产运作管理”;5.跨⾏业的集成管理——供应链管理、虚拟企业、战略联盟;6.绿⾊⽣产成为重要的新课题。
6、产出要素管理包括:质量(Quality)—保证和提⾼质量;时间(Delivery time)—适时适量⽣产成本(Cost)—使产品价格既为顾客接受,⼜为企业带来⼀定利润服务(Service)—提供附加和周边服务7、资源要素管理:设施设备管理:保持⾜够、完好和灵活的⽣产运作能⼒物料管理:以最经济的⽅法保证及时充⾜的物料供应⼈⼒资源管理:有效、⾼效地配置和使⽤⼈⼒资源信息管理:及时准确地收集、传递和处理必要的信息第⼆章1、⽣产运作战略制定的影响因素:市场需求与变化;技术进步;供应市场;企业整体经营⽬标与各部门职能战略;其他,过剩⽣产能⼒的利⽤,专利保护等问题。
2、产品组合决策:指根据产品投产后其成本、赢利、市场占有率、竞争能⼒等的变化,对⼀个企业的⽣产品种、⽣产量所做的组合和调整,其中包括新产品的引进、现有产品的改良以及对不同品种的产量的调整的问题。
3、简述企业竞争重点企业根据⾃⼰所处的环境和所提供产品、⽣产运作组织⽅式等⾃⾝条件的特点,可以将竞争重点放在不同⽅⾯,常见的竞争重点有成本——低成本;质量——⾼设计质量、恒定的质量;时间——快速交货、按时交货、产品开发速度;柔性——顾客化产品与服务、产量柔性。
生产与运作管理知识点整理
![生产与运作管理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1e5d64b5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21.png)
生产与运作管理知识点整理1.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基本概念和职能:-生产与运作管理是指企业为了实现预定目标,在一定的资源限制下,通过对生产与运作活动进行规划、组织、实施和控制的过程。
-生产与运作管理的职能包括战略规划、产品设计、流程设计、质量控制、供应链管理、库存管理、生产调度等。
2.生产与运作的战略决策:-生产与运作管理的战略决策包括产品和服务设计、生产技术选择、产能规划、设施布局等,以确保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具有竞争优势。
3.生产与运作的流程设计和管理:-流程设计是指对生产与运作活动进行合理划分、安排和组织,以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流程管理包括流程改进、流程控制和流程创新,以确保流程的稳定和优化。
4.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管理是指企业与供应商、生产商和分销商之间的协作和协调,以满足客户需求的供应链活动。
-供应链管理包括供应商选择、供应商评估、供应商绩效管理、订单管理、物流管理等。
5.质量管理:-质量管理是指通过质量控制、质量改进和质量保证等手段,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水平,以满足客户需求。
-质量管理包括质量计划、质量控制、质量改进和质量保证等。
6.库存管理:-库存管理是指对物料和产品的库存水平进行合理控制和调配,以满足生产和销售的需求。
-库存管理涉及库存量的确定、订货量的计算、安全库存的设置等。
7.生产调度:-生产调度是指对生产活动进行合理排程和调度,以保证生产计划的顺利实施。
-生产调度包括生产计划的制定、生产资源的安排、生产进度的控制等。
8.持续改进:-持续改进是生产与运作管理的核心理念之一,强调不断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水平,降低成本和浪费,以追求卓越。
-持续改进包括流程改进、技术改进、管理创新等。
生产与运作管理是企业的核心职能之一,对企业的效益和竞争力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合理的生产与运作管理,企业可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水平,降低成本和风险,实现持续改进和可持续发展。
因此,掌握生产与运作管理的知识点对于企业管理者和从业人员具有重要意义。
生产与运作管理(知识点整理)
![生产与运作管理(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3bc0c844336c1eb91a375dbc.png)
第一章基本概念生产运作概念:生产动作运作是一切社会组织将对它的输入转化、增值为输出的过程。
生产动作运作类型:根据产品或服务的专业化程度来划分生产动作运作类型1、大量生产运作(福特汽车生产的T型车种)2、单件生产运作(汽车模具、法庭上律师的辩护)3、成批生产运作(大量大批生产运作<学生体检、中小学教育>、中批生产运作<大学本科生的教育>、单件小批生产运作<医生看病>)生产运作管理内容:生产运作管理是对生产动运作系统的设计、运行、维护过程的管理,它包括生产运作活动进行计划、组织与控制。
1、计划方面解决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和何时出产的问题,包括预测对本企业产品和服务的需求,确定产品和服务的品种与产量,设置产品交货期和服务提供方式,编制生产运作作计划,做好人员班次安排,统计生产进展情况等。
2、组织方面解决如何合理组织生产要素,使有限的资源得到充分而合理和利用的问题。
生产要素包括劳动者(工人、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劳动资料(设施、机器、装备、工具、能源)、劳动对象(原材料、毛坯、在制品、零部件和产品)和信息(技术资料、图纸、技术文件、市场信息、计划、统计资料、工作指令)等。
3、控制方面解决如何保证按计划完成任务的问题,主要包括接受订货控制、投料控制、生产进度控制、库存控制和成本控制等。
生产运作管理的目标:高效、灵活、准时、清洁地生产合格产品和提供满意服务。
第二章企业战略和运作策略企业战略含义:是企业为求得生存和发展,在较长时期内生产经营活动的发展方向和关系全局问题的重大谋划。
这种谋划包括企业的使命或宗旨、战略目标、总体战略、经营战略和职能策略。
企业战略选择类型:公司战略、经营战略、职能策略。
(一)公司战略1、专业化2、纵向一体化3、水平一体化4、多元化(二)经营战略1、波特的三种战略(1)成本领先战略(2)差异化战略(3)集中一点战略2、快速响应战略(三)、职能策略生产运作策略含义:是在企业战备指导下制定的,它是企业总体战略成功的保证。
生产与运作管理期末各章要点汇总
![生产与运作管理期末各章要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8cfa23d0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1d.png)
生产与运作管理期末各章要点汇总
1.工艺设计与布局:
-工艺设计是制定产品的工艺路线,确定加工顺序和加工方法的过程。
常用的工艺设计方法有作业过程图、工艺路线图等。
-布局设计是将设备、工序、工位等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以便实现高
效率、高品质和低成本的生产。
常用的布局设计方法有定性分析法、定量
分析法等。
2.生产计划与调度:
-生产计划是根据市场需求和资源情况,制定生产任务的时间和数量。
主要方法有零库存计划、MRP计划、ERP计划等。
-生产调度是根据生产计划,合理安排生产工序和生产工位的过程。
常用的调度方法有先来先服务、最短处理时间、最早截止时间等。
3.库存管理:
-库存是生产与运作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合理的库存管理能够平衡生
产和需求,降低成本。
常用的库存管理方法有经济订货批量、安全库存、ABC分析法等。
4.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是指在产品或服务的整个生命周期中,保证其满足用户需
求的活动。
常用的质量管理方法有质量控制图、质量函数展开、质量成本
分析等。
-六西格玛是一种通过数据分析和管理方法,达到以缩小生产过程的变异性,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的目标。
5.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管理是指整合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和零售商等环节,形成一个协调有序的供应链网络,以提高生产效率和客户满意度。
常用的供应链管理方法有供应商选择、物流管理、信息共享等。
(完整版)生产与运作管理知识点汇总
![(完整版)生产与运作管理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20a02aba3169a4517623a395.png)
生产运作管理浓缩课件!第一章生产运作管理概述第一节生产运作管理的内容一、基本概念1、生产与运作管理(production and operation management):是指对生产与运作活动的计划、组织和控制。
2、生产与运作活动:是指“投入——变换——产出”的过程,即投入一定的资源,经过一系列多种形式的变换,使其价值增值,最后以某种形式产出供给给社会的过程,也可以说,是一个社会组织通过获取和利用各种资源向社会提供有用产品的过程。
二、生产运作管理的地位企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企业管理就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它是有许多子系统组成的。
生产管理作为一个子系统,在企业管理系统中处于什么地位,主要从它和其它子系统之间的关系上来考察。
生产管理与企业竞争优势关系新产品开发、成本、质量、交货期四大竞争优势都与生产管理状况密切相关。
这四个基本要素无不取决于生产管理的方式和效率。
企业管理工作的内容很多,基本上可分为:经营管理和生产管理两大部分。
经营管理是对企业经营活动的管理,主要解决企业的生产技术经济活动问题,使企业同外部环境取得动态平衡;而生产管理是对企业生产系统的管理,主要解决企业内部人、财、物等各种资源的最优组合问题。
所以二者的联系表现为:经营管理是生产管理的先导,生产管理是经营管理的基础。
三、生产与运作管理学的发展自从泰罗的科学管理诞生以来,人们对企业管理的研究逐步由经验走向科学化。
第一阶段:生产管理学人们最初对上述变换过过程的研究主要限于有形产品变换过程的研究,即对生产制造过程的研究。
从研究方法上来说,也没有把它看作上述的“投入——变换——产出”的过程来研究,而主要是研究有形产品生产制造过程的组织、计划与控制。
所以当时该学科被称为“生产管理学”。
第二阶段:生产与运作概念的形成(1)随着经济发展、技术进步以及社会工业化、信息化的发展,人们除了对各种有形产品的需求之外,对有形产品之后的相关服务的需求也逐渐提高。
(2)随着社会分工的出现,原来附属于生产过程的一些业务,服务过程相继分离并独立出来,形成后来的流通、零售、金融、房地产等服务行业,使社会第三产业比重越来越大。
生产与运作管理知识点汇总
![生产与运作管理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2733a099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21.png)
生产与运作管理知识点汇总1.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管理是指对企业供应链中的各个环节进行规划和协调,以实现供应链的高效运作。
它包括供应商管理、物流管理、库存管理等,旨在提高供应链的运作效率和产品质量。
2.生产计划与控制:生产计划与控制是指根据市场需求和资源状况,制定合理的生产计划,并通过控制手段实施计划,确保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
它包括生产调度、生产计划编制、产能规划等内容。
3.产能管理:产能管理是指根据企业的生产能力和市场需求,对企业的产能进行规划和管理,以实现最优的产能利用和资源配置。
它包括产能规划、产能评估、产能平衡等内容。
4.质量管理:质量管理是指对产品和服务质量进行管理,以满足客户需求并提高企业竞争力。
它包括质量控制、质量改进、质量保证等内容,涉及到产品设计、生产工艺、供应商管理等方面。
5.运营战略:运营战略是指对企业运营过程进行规划和决策,以实现企业长期目标的战略。
它包括定位战略、竞争战略、成本战略等内容,旨在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6.库存管理:库存管理是指对企业的库存进行计划和控制,以实现库存的最优化。
它包括库存规模的确定、库存等级的划分、库存周转率的控制等内容,旨在降低库存成本和提高供应链的响应速度。
7.生产线设计与布局:生产线设计与布局是指对生产线的物理结构和工作流程进行设计和优化,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它包括生产工艺流程的设计、设备的布局、工作站的优化等内容。
8.作业调度:作业调度是指对企业生产作业进行调度和安排,以实现生产计划的顺利执行。
它包括作业分派、作业优先级的确定、作业进度的掌控等内容,旨在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
9.投资决策:投资决策是指对企业投资项目进行评估和决策,以实现最优的投资效益。
它包括项目筛选、投资评估、资金调配等内容,涉及到投资回报率、风险评估、资金成本等方面。
10.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是指在企业运营过程中考虑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完整版)生产与运作管理知识点汇总
![(完整版)生产与运作管理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88142632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98.png)
(完整版)⽣产与运作管理知识点汇总⽣产运作管理浓缩课件!第⼀章⽣产运作管理概述第⼀节⽣产运作管理的内容⼀、基本概念1、⽣产与运作管理(production and operation management):是指对⽣产与运作活动的计划、组织和控制。
2、⽣产与运作活动:是指“投⼊——变换——产出”的过程,即投⼊⼀定的资源,经过⼀系列多种形式的变换,使其价值增值,最后以某种形式产出供给给社会的过程,也可以说,是⼀个社会组织通过获取和利⽤各种资源向社会提供有⽤产品的过程。
⼆、⽣产运作管理的地位企业是⼀个有机的整体,企业管理就是⼀个完整的系统,它是有许多⼦系统组成的。
⽣产管理作为⼀个⼦系统,在企业管理系统中处于什么地位,主要从它和其它⼦系统之间的关系上来考察。
⽣产管理与企业竞争优势关系新产品开发、成本、质量、交货期四⼤竞争优势都与⽣产管理状况密切相关。
这四个基本要素⽆不取决于⽣产管理的⽅式和效率。
企业管理⼯作的内容很多,基本上可分为:经营管理和⽣产管理两⼤部分。
经营管理是对企业经营活动的管理,主要解决企业的⽣产技术经济活动问题,使企业同外部环境取得动态平衡;⽽⽣产管理是对企业⽣产系统的管理,主要解决企业内部⼈、财、物等各种资源的最优组合问题。
所以⼆者的联系表现为:经营管理是⽣产管理的先导,⽣产管理是经营管理的基础。
三、⽣产与运作管理学的发展⾃从泰罗的科学管理诞⽣以来,⼈们对企业管理的研究逐步由经验⾛向科学化。
第⼀阶段:⽣产管理学⼈们最初对上述变换过过程的研究主要限于有形产品变换过程的研究,即对⽣产制造过程的研究。
从研究⽅法上来说,也没有把它看作上述的“投⼊——变换——产出”的过程来研究,⽽主要是研究有形产品⽣产制造过程的组织、计划与控制。
所以当时该学科被称为“⽣产管理学”。
第⼆阶段:⽣产与运作概念的形成(1)随着经济发展、技术进步以及社会⼯业化、信息化的发展,⼈们除了对各种有形产品的需求之外,对有形产品之后的相关服务的需求也逐渐提⾼。
生产运作与管理知识点整理
![生产运作与管理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26e9b22731126edb6f1a10f3.png)
生产运作管理研究内容(1)、预测;(2)、服务、产品设计;(3)、生产能力设计; (4)、选址; (5)、设施布置;(6)、运作计划;(7)、库存管理与MRP、ERP;(8)、供应链管理;(9)、质量管理(10)、准时制JIT与大规模定制等生产运作的总体策略(1)、自制或购买;(2)、低成本和大批量市场要求;(3)、多品种和小批量(4)、高质量;(5)、混合策略如大规模定制制造业生产运作获得竞争力的要素(1)低成本:选择低成本为核心竞争力-成本领先战略大批量生产无差异产品;(2)高质量:注重产品质量、工艺质量;(3)快速响应:快速交货、准时交货、新产品引入迅速;(4)高柔性:系统柔性-顾客化产品和服务;品种和产量的柔韧性;(5)优良的顾客服务;(6)对竞争重点的选择:(权衡的观点:将力量集中在有优势的地方;环境决定的观点:随市场和环境的变化,不断变化竞争重点)流程绩效的三个主要指标:库存/在制品--流程时间--生产率律特法则(计算)揭示出流程中的库存、单位时间产出和流程时间三者之间联系的规则:平均库存=平均单位时间产出⨯平均流程时间流程分析的6步法及其应用(计算):(1)、画流程图;(2)、确定每道工序的特征;(3)、确定工序间的特征(4)、确定瓶颈;(5)、分析流程的产能及每道工序的效率(6)、流程改善的措施及建议:为瓶颈工序增加设备或者为瓶颈工序增加人员;培训多能工;提高设备的效率通过生产班次的调整或者通过某些关键工序的加班来平衡各道工序的流程能力创建多工位共享的流水线布局(U形流水线)如何改善?季节因子的概念:时间序列中随各季节变化所作的调整系数产品设计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哪些(1)法规、道德和环境问题: eg.汽车、药品原则:与该企业目标相一致的产品;顾客期望的价值;健康和安全;环境保护(电动)(2)生命周期:不同阶段考虑不同问题(3)标准化程度:标准化的主要优缺点(4)大规模定制策略:延迟差异化;模块化设计(5)可靠性:产品是否能够像产品的说明书中表明的执行预期的功能限制因素:载荷量、温度、湿度范围等(6)其他产品设计与开发的四个基本阶段四个阶段之一:概念开发-识别客户需求,产生并评估“概念产品”1、产品概念:外观、功能和特性描述2、可行性分析:市场、财务件、生产运作等条件四个阶段之二:产品设计-对概念产品进行全面的定义,初步确定产品的性能指标、总体结构和布局,并确定产品设计的基本原则(原型设计之麦当劳)基本原则:1、顾客满意原则; 2、可制造性原则; 3、可靠性原则; 4、绿色产品原则四个阶段之三:工艺设计与过程选择(如何生产产品以及如何提供服务)四个阶段之四:市场导入—营销方案的合理设计产品制造设计的四种主要方法(1)、正向工程:从概念开发、产品设计、工艺设计与过程选择到市场导入,其各阶段是由企业内不同职能部门的不同人员依次进行的。
《生产与运作管理》章节笔记
![《生产与运作管理》章节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6fe9a02b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a6.png)
《生产与运作管理》章节笔记第一章生产与运作管理概述一、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基本概念1. 定义:生产与运作管理(Production and Operations Management, POM)是指对企业生产与运作活动进行系统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以有效地利用资源,实现产品和服务的高效、低成本、高质量生产,满足市场需求,提升企业竞争力的管理活动。
2. 范围:生产与运作管理涵盖了从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产品装配、质量控制、库存管理、物流配送直至产品售后服务的一系列过程。
具体包括以下方面:- 设计管理:包括产品设计和工艺设计的管理。
- 生产规划:确定生产规模、工厂布局、生产能力等。
- 生产控制:监控生产进度,调整生产计划,确保生产目标的实现。
- 设备管理:设备的选购、使用、维护和更新。
- 物料管理:原材料的采购、储存、配送和使用。
- 质量管理:确保产品和服务满足既定的质量标准。
- 人力资源管理:生产员工的招聘、培训、绩效评估等。
- 成本管理:控制生产成本,提高成本效益。
- 环境与安全管理:确保生产活动符合环保法规,预防安全事故。
3. 重要性:生产与运作管理是企业运营的核心环节,其重要性体现在:- 效率提升:通过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缩短生产周期。
- 成本控制: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价格竞争力。
- 质量保障:确保产品和服务质量,增强客户满意度。
- 市场响应:快速响应市场变化,满足客户需求。
- 竞争优势:通过有效的生产与运作管理,建立企业的竞争优势。
二、生产与运作管理的任务和目标1. 任务:- 确保生产资源的有效配置:包括人力、物料、设备、资金等。
- 制定和实施生产计划:根据市场需求,制定生产计划并确保执行。
- 优化生产流程:通过精益生产、持续改进等方法,提高生产效率。
- 控制生产成本:通过成本分析和成本控制,降低不必要的开支。
- 管理生产质量: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实施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
- 管理生产安全:确保生产过程中的员工安全和环境保护。
生产与运作管理知识点更改最终版!
![生产与运作管理知识点更改最终版!](https://img.taocdn.com/s3/m/edfeff31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6f.png)
生产与运作管理知识点更改最终版!生产与运作管理(重点)一、生产运作的组织形式1、工艺对象专业化形式(工艺专业化原则)定义:是指生产与运作组织方式按照相同的工艺性质、不同的加工对象建立生产单位。
优点:(1)适应力强;(2)设备利用率高;(3)生产系统的可靠性较高;(4)便于技术管理和技术交流。
缺点:(1)运输路线长、运输工作量大、运输费用高;(2)生产周期长,资金占用大(3)生产率低;(4)管理工作复杂。
特点:三“同”一“不同”铸造车间、机加工车间、装配车间。
同类设备、同工种的工人、相同的工艺方法,只是加工对象不同。
适应场合:铸造厂、锻压车间、焊接车间等。
▲加工路线杂乱,适合于多品种小批量生产。
2、产品对象专业化形式(对象专业化原则)定义:把加工对象的全部或大部分工艺过程集中在一个生产单位中,组成以产品或零件、部件、零件组为对象的专业化生产单位。
优点:(1)缩短运输路线;(2)提高连续性,缩短周期,减少在制品;(3)专业化水平高;(4)有利于按期、按量、按质、成套的完成生产;(5)便于生产管理。
缺点:(1)对产品变化适应性差;(2)工艺设备管理复杂特点:三“不同”一“全”。
齿轮车间、标准件车间、发动机车间。
适应场合:汽车制造厂、齿轮制造厂、飞机制造厂、发动机车间、底盘车间、齿轮工段等。
形式:(1)以产品或零部件为对象—发动机等;(2)以同类零件为对象—轴承、齿轮等▲加工路线确定,适合于品种少批量大的生产。
3、混合组织形式(混合原则)定义:又称综合原则,是综合运用工艺专业化原则与对象专业化原则,来建立生产单位的原则。
按混合原则建立的生产单位兼有前两种专业化的优点,是一种较为灵活的专业化形式。
两种形式:(1)在对象专业化基础上,采用工艺专业化原则建立生产单位。
如齿轮车间又分车工工段、磨工工段等。
(2)在工艺专业化基础上,采用对象专业化原则建立生产单位。
如装配车间又分变速箱工段和总装工段等。
特点:介于工艺对象专业化和产品对象专业化之间的形式。
生产与运作重点
![生产与运作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ef090523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1d.png)
生产与运作管理考点1、生产与运作:是人们创造产品或效劳的有组织的活动过程。
从一般意义上说,生产与运作是把投入的资源〔生产要素〕按照特定要求转换为产出〔产品和效劳〕的过程。
2、企业战略:企业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谋求并开展其竞争优势,必然制定相应的根本方针,并对其重要资源配置做出谋划。
3、定置管理是对生产现场物品的定置进展设计、组织实施、调整、协调与控制的全部过程的管理,是工作研究方法的具体应用。
4、企业流程再造,是对企业的业务流程作根本性的思考和重新设计,其目的是在本钱、质量、效劳和速度等方面取得显著的改善,使得企业能最大限度地适应以"顾客、竞争、改变〞为特征的现代企业经营环境。
5、工序同期化,是指调整各工序时间定额,使之等于流水线节拍或与节拍成整数倍关系的过程。
6、网络方案技术,是指在工程网络模型根底上,利用有关信息进展分析计算,通过对时间、费用、资源等要素的不断调整,寻求能实现工程目标的最优方案方法。
7、员工的心态变化经历的四个阶段:〔1〕积极支持阶段〔2〕抵触阶段〔3〕抱怨和磨合阶段〔4〕形成团队阶段8、制定方案应遵循的主要原则(一)承诺原则(二)弹性原则(三)滚动原则以上三个原则在生产与运作方案确实定和实施过程中,尤为明显和重要。
此外,统一性、持续性、灵活性与准确性,也都是一个好方案的一般特征。
9、实施流程再造应遵循的主要原则〔1〕始终着眼于企业流程。
〔2〕关键是改变现有流程,而不是固定和加强它。
〔3〕设计再造方案时,要系统地考虑与流程相关的各种因素。
〔4〕高层管理人员必须建立和培育新的价值观念,并自上而下推行。
〔5〕协调好流程再造工程与企业其他经营改善工程之间的关系。
〔6〕重视流程再造工程的后续管理。
10、在实际工作中,一般对工业企业的生产与运作有以下几种划分方式:(一)以技术特性为标志划分装配式生产:指先分别通过固有的各种加工作业制造出图纸规定的零件,然后通过一定的手段,把它们组合起来,制造成具有特定功能的产品的过程。
生产与运作管理知识点
![生产与运作管理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9e64388b10661ed9ac51f30d.png)
第一篇绪论第一章1、生产的概念(掌握)2、社会组织的三大基本职能的关系(掌握)3、生产运作管理的内容(了解)4、连续性生产与离散性生产的概念、优缺点(理解、掌握)5、备货型生产与订货型生产的概念、优缺点(理解、掌握)6、服务性运作与制造生产的区别(掌握)第二章1、影响企业竞争力的因素?(详见课件)(理解)2、内部分析:确认资源与竞争优势提高V 依靠差异化策略(了解)P503、企业战略选择(了解)4、生产运作的总体策略包含哪些内容?(掌握)5、产品选择需要考虑哪些因素?(了解)第三章1、产品生命周期(掌握)2、定性与定量预测方法有哪些(了解)3、结合例题及课后练习,掌握简单移动平均、加权移动平均P81 和一次指数平滑法P83、时间序列分解模型(乘法模型)P88 第二篇生产系统的设计第四章1、新产品开发的重要性(掌握)2、设计阶段对成本的影响(了解)P1103、“哑铃型”企业(了解)P1114、分析三种生产流程形式的特征,说明其适用条件(理解)5、串行设计的弊端(掌握)6、什么是并行设计?其主要思想是什么(掌握)第五章1、影响选址的因素有哪些(理解)主要是经济因素。
2、服务业的选址与制造设施的选址有哪些不同?(理解)3、结合例题及课后练习,掌握盈亏平衡分析法、因素评分法及线性规划运输模型(掌握)第六章1、工艺原则和对象化原则的概念及各自的优缺点(掌握)2、影响生产和服务设施布置决策的因素(了解)3、四种布置类型P162 (了解)4、结合例题及课后练习,掌握作业相关图法、从——至表法(掌握)5、为什么要进行装配线平衡,结合例题和课后练习掌握装配线平衡的方法(掌握)6、什么是节拍?(掌握)第三篇生产系统的运行第七章。
生产与运作管理整理笔记
![生产与运作管理整理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2ed4ad24a8114431b80dd813.png)
生产与运作管理整理笔记第一章基本概念第一节社会组织的基本职能一、社会组织的含义P1社会组织是具有特定目标和功能的、社会化的生产要素的集合体。
社会组织是通过它的输出为其他社会组织和居民服务。
输出是社会组织对社会做出的贡献,也是它赖以生存的基础。
生存的根本条件是使顾客满意。
环境约束(经济、政治、社会、法律、市场)输入输出(原材料、能源、信息) 社会组织(产品、服务)资源支撑(人、财、物、技术)2.概念①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生产是以一定生产关系联系起来的人们利用劳动资料,改变劳动对象,以适合人们需要的过程。
这里所说的生产,主要是指物质资料的生产。
通过物质资料生产,使一-定的原材料转化为特定的有形产品。
②西方学者:西方学者把与工厂联系在一起的有形产品的制造称为“Product ion”,而把提供劳务的活动称作"Operations”。
现在,他们将两者均称为富”"operations"西方学者将有形产品和劳务都称作“财,把生产定义为创造财富的过程。
③一般意义:生产运作是一切社会组织将对它的输入转化、增值为输出的过程。
四、生产运作系统1、概念P8生产运作系统是由人和机器构成的、能将一定输入转化为特定输出的有机整体。
2.核心系统进行产品加工和实现劳务的过程在生产运作系统中完成,它直接决定着产品的数量、质量和生产费用。
五、生产运作管理1.概念生产运作管理是对生产运作系统的设计、运行与维护过程的管理,它包括对生产运作活动进行计划、组织与控制。
2.目标高效、灵活、准时、清洁地生产合格产品和(或)提供满意服务。
3.生产运作管理人员所需技能:技术技能、行为技能《生产管理学》与《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区别1.研究的范围不同制造业,制造业、服务业2.从管理制度来说由于制造业和服务业两种生产的转换过程有许多不同点,因此同时使用“生产”与“运作”两个概念,以强调两者之间是有区别的。
第二节生产运作类型一、管理1.制造业(1)按生产的连续程度划分①连续性生产(流程式生产)连续性生产是指物料均匀、连续地按一定工艺顺序运动,在运动中不断改变形态和性能,最后形成产品的生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生产过程组织过程、流程是企业把资源转变为产品或服务的方法。
流程战略的目的是寻找在一定的成本及管理约束下,生产满足客户要求和符合产品规格的产品的方法。
第一节生产过程与生产类型一、生产过程产品生产过程(某种产品):从原材料投入生产开始,到产品制造出来的全过程。
这个过程要消耗人的劳动,故可按人的劳动消耗的不同情况进一步分解为劳动过程、自然过程、等候过程。
(1)劳动过程:劳动者直接参加的那部分生产过程包括:工艺过程、检验过程、运输过程①工艺过程:直接使劳动对象在形状、尺寸、性质、相互位置发生预定变化的过程。
(加工制造过程)·工艺过程是生产过程的最基本的部分,任何产品的生产过程都必需包括工艺过程。
·机械制造的工艺过程:毛坯加工-零件加工-产品装配三个工艺阶段·工序:就是在一个工作地上,由一个或一组工人,对一个或一组劳动对象连续进行的那部分工艺过程,它是组成工艺过程的最基本的单位。
②检验过程。
③运输过程。
(2)自然过程:借助自然力完成的生产过程。
酿酒——发酵、香肠——风干(3)等候过程:实际生产中,对劳动对象的加工并不总是不断地进行的,常常由于生产技术、生产管理上的原因,需要停下来等候下一步加工、检验、运输。
·有弊:等候时占用空间(库房或生产用地),难免发生损耗,增加生产费用。
二、企业生产过程(广义)企业的生产过程是在企业范围内各种产品的生产过程和与其直接相连的准备、服务过程的总和。
包括:(1)生产技术准备过程:产品正式生产之前,技术准备,生产准备。
产品设计、工艺选择、设施布置等(2)基本生产过程:企业生产基本产品的过程。
基本产品:代表企业生产发展方向的产品(主要产品)。
汽车厂——汽车;机床厂——机床;家具厂——家具。
(3)辅助生产过程:为基本生产过程提供辅助产品与劳务的过程。
家具厂;油漆、钉子(4)附属生产过程(副业生产过程):利用生产基本产品剩下的边角余料、废渣、废液,生产副产品的过程。
如机床厂——饭盒(5)生产服务过程:为基本生产和辅助生产提供各种服务性活动的过程。
如生产物资的供应、保管和运输。
♦按生产过程的主要特征把各种生产过程划分为少数几种典型形式。
这些典型形式就是生产类型。
•按工艺过程划分的生产类型(1)流程式生产(2)装配式生产•按确定生产任务的方式划分的生产类型(按产品通用性)(1)备货生产(2)订货生产•按生产数量划分的生产类型(按生产过程的稳定性与通用性)(1)大量生产(2)单件生产(3)成批生产♦为什么要划分生产类型*类型不同,方法各异*总结经验,掌握规律*便于推广,指导生产♦按工艺过程划分的生产类型(1) 装配式生产(离散式)这类生产过程是从零件制造开始,经过部件组装,到整台(套)产品总装完成。
如机电产品(汽车、电脑)。
这种生产类型的特点:①工序有间断。
②零部件的生产可以平行进行。
(2)流程式生产(连续式)被加工的材料不停顿地按同样的顺序流过一系列固定的生产设备,直到变为成品为止。
如化肥、汽油等。
产品特点:①成品不可拆卸。
②产量不能用件、台等单位度量,只能用体积、质量、长度单位来度量。
这类生产过程的特点:①工序没有间断。
②工艺过程封闭。
♦按确定生产任务的方式划分的生产类型(1)备货生产(估需生产)企业根据对市场需求的预测确定生产任务,产品是面向广大用户的共同需要设计的,多是标准化产品,如电视机、电冰箱、自行车等,其生产数量是估计的。
·特点: 生产效率比较高,先生产后销售,易造成库存积压。
·管理重点: 提高预测的准确性和增强产品的竞争力。
对服务行业而言,这个概念可称为预备待用,即企业根据对服务的市场需求预测,按顾客期望的服务水平,设定合理的服务能力,如餐馆座位、宾馆床位、超市出口等。
由于服务这种产品是无形的,不能储存,管理难度更大。
(2)订货生产这类生产的生产任务是企业根据顾客订单确定的。
顾客订多少,就生产多少。
产品和服务按用户的特殊要求设计,有明确的交货期。
如火车、大型轮船、飞机等。
产品一般是非标准化的,在市场无共同的需求。
·特点: 先订货后生产,无需大量储存成品,没有销售风险,生产效率较低。
·管理重点: 缩短生产周期,保证交货期。
大量生产方式的缺点• 市场对某种产品需求大,为提高产量,可采用专用高效设备组织流水生产。
如专门生产汽车的汽车流水线。
• 生产设备专门针对某一、某几种产品的生产,一般不能生产其他的产品。
• 但如果此时市场需求变化,难以适应市场变化。
例子:福特汽车公司与通用汽车公司20世纪30年代以前,市场需求旺盛,福特公司渡过一段“风调雨顺”的美好时光。
20世纪30年代以后,市场需求变化,需求日趋多样化、个性化。
福特公司仍墨守成规,对市场变化不够重视。
如颜色:黑色。
通用汽车公司则根据市场变化来调整产品。
生产出多样化的产品:Cadillac、Buick、Chevrolet。
结果:通用汽车公司夺取了汽车市场的领导地位。
大批生产大量大批生产成批生产中批生产按生产批量大小小批生产单间小批生产♦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现代企业生产方式的主流·缺点:产品品种多,产量小,生产重复程度低,成本高,生产率低,生产周期长,产品质量不易保证。
新课题:1、满足消费者日益多变的需求2、克服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方式的缺点目前解决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方式问题的主要途径一、减少零件变化(扩大批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难度)•产品三化:系列化、标准化、通用化二、提高生产系统的柔性•柔性(flexibility):1)是能适应加工不同种类产品或零件的要求。
2)是转换时间,加工不同产品、零件的转换时间越短,柔性越好。
•提高生产系统柔性的两种方法:1)提高机床柔性(硬件设备):数控机床(NC)、加工中心2)采用成组技术(软件技术):将相似零件(形状、结构、加工过程等)构成零件组,同组零件成组加工,相对扩大批量,减少设备调整时间。
♦产品的三化•系列化:以基本产品为基础,从尺寸、系数等方面展开,形成系列产品。
如自行车、牙膏。
•标准化:根据国家标准(GB)、部颁标准设计零部件,使之在尺寸、结构等方面标准化、规范化。
如螺丝。
•通用化:对不同产品,使用同样的零部件,增强其互换性。
虽产品不同,但零部件相同。
如dell第二节生产过程的组织一、几种生产过程组织方式(组建生产单位的原则)1、工艺专业化(工艺导向)2、对象专业化(产品导向)3、混合形式(综合原则)♦工艺专业化原则(工艺导向)就是由工艺相同的工序或工艺阶段组成一个生产单位如机械加工车间:车床组铣床组磨床组三同一不同:生产设备、工人工种、工艺方法相同,加工对象(产品)不相同。
♦产品专业化原则(产品导向)就是把某种产品的全部或大部分工艺过程集中起来,组成一个生产单位。
如齿轮车间。
一同三不同:加工对象(产品)相同,但生产设备、工人工种、工艺方法不相同。
两种原则的特点比较工艺专业化原则①产品的工艺路线有一定弹性,能较好地适应产品品种的变化;②同类设备集中,不易造成生产中断,提高了设备利用率;③同种工人集中,有利于技术交流和提高技术水平;④工艺和设备管理较方便。
(生产单位内部) ①运输路线较长,往返、交叉运输增多,运输费用增加;②产品在加工过程中停放、等待的时间增多,延长了生产周期,增加了在制品,多占用了流动资金;③各生产单位之间的协作关系复杂,生产管理工作难度增大。
适用:品种少,批量大产品专业化原则①缩短产品运输距离,节省运输费用,减少仓库面积的占用;②便于使用专用高效设备和工艺装备;③减少停放、等候时间,减少了在制品,流动资金占用少;④生产单位之间的生产联系简化,便于管理;①很难适应产品品种的变化;②易造成生产过程中断;③工艺和设备管理较复杂。
适用:品种多,批量小混合形式两种情况:①在对象专业化车间,按工艺专业化原则组建工段或班组。
如齿轮车间,车床组、铣床组,热处理班组。
②在工艺专业化车间,按对象专业化原则组建工段或班组。
如(汽车厂)装配车间,发动机装配班组、车身装配班组等。
二、组织生产流程的基本要求(先进与合理性)1.连续性要求。
时间上的连续性是指物料在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的运动,自始至终处于连续状态,没有或很少有不必要的停顿与等待现象(设备等待工件、工件在设备前等待加工)。
空间上的连续性要求生产过程各个环节在空间布置上合理紧凑,使物料的流程尽可能短,没有迂回往返现象。
2.平行性要求。
指不同产品(或其组成部分)的生产过程或不同生产阶段在时间上的重叠程度。
(加工对象在生产过程中应平行作业)3.比例性要求。
指生产过程各环节在生产能力方面相互协调的程度。
4.均衡性要求(节奏性)。
指在生产过程各环节生产速度的稳定程度。
若生产速度不变或均匀增减,均衡性就高。
另一层含义:相同时间,完成大体相同的生产工作量。
5.适应性要求。
指市场需求发生改变时,企业能够由生产一种产品转到生产另一种产品或改变生产数量的应变能力。
生产过程的经济性要求:• 组织生产过程的基本要求:连续性要求、平行性要求、比例性要求、均衡性要求、适应性要求• 为实现同一重要目标:• 生产过程的经济性要求:• 任何生产过程都必需争取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 产出/投入=生产率• 为了满足经济性要求,设计生产运作系统应从两方面着手:(1)空间组织:争取使生产过程的物流路线最短,合理安排各生产单位、各设施的相互位置。
(2)时间组织:合理组织零件的移动方式,减少、缩短零件在加工过程中的停滞、等待时间。
第三章生产运作系统的规划与设计(设施选址与设施布置)设施选择:确定工厂的地理位置设施布置:在已选定的厂址范围内,对厂房、车间、设备、办公楼、仓库等组成企业的各个部分,各种物质要素进行合理配置,以最经济的方式满足生产要求第一节设施选址重要性:①厂址一旦选定,就要投入大量资金进行设施建设,许多资金就会沉淀为企业的固定成本,很难加以改变②厂址选择对于工厂建成后的生产经营、产品质量、服务质量、成本等都会产生极大影响一、选址的一般步骤• 明确目标。
• 收集有关数据,分析各种影响因素,拟定出初步的候选方案。
• 对初步拟定的候选方案进行详细的分析。
定性、定量。
• 综合分析,选定最终方案。
选址的目标制造企业:成本最小化盈利性服务企业:成本最小化:快餐连锁店的配送中心、中间仓库销售最大化:零售商店、电影院等需顾客亲临的服务生产点公共服务组织:社会效益最大化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门诊点二、厂址选择的影响因素两个层次的问题第一:选位,即选择地区,沿海还是内地,南方还是北方,国内还是国外等等。
第二:定位(定址),地区选定以后,具体选择在该地区的什么位置建厂。
选址的主要影响因素:(1)市场条件:接近市场,产品能迅速投放市场,降低产品运输费用,提供快捷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