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哲学试题及答案
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考试卷含答案

高二政治 第1页,共6页高二政治 第2页,共6页高二(下)中期考试政治试题本试卷分第I 卷(选择题)和第II 卷(材料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用时50分钟。
注意: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写在答题卷上。
2.答案答在答题卡规定的答卷上,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第I 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部分共12题,每题4分,共48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它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
”下列选项中与这句话所蕴含的哲理相一致的是( ) A.理生万物,理主动静;天地之变,阴阳之化 B.物是观念的集合;存在就是被感知C.气者理之依也;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D.天者,万物之祖,万物非天不生;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2、日前,新闻出版总署等八部委正式宣布推行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并制定实名认证方案制配套使用。
未成年人自控能力较差,新闻出版总署等八部委采取防沉迷系统这一措施( ) ①尊重了客观规律 ②说明人们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 ③是按规律办事的具体表现 ④做到了想问题、办事情一切从实际出发 A .①② B.①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3、荀子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
”下列名言中与这句话蕴含的哲学道理相一致的是 ( )A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B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C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D .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到达4、以前,人们往往认为一切生物的生长都依赖阳光。
现在科学家发现,在水深超过4000米的可见光不能到达的海底,在高温、高压、剧毒、缺氧的环境里,仍然存在大量海底热液生物,它们靠海底热液带出的能量进行化合作用合成有机质而生产。
这从一个侧面表明( ) ①对真理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循环过程 ②真理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 ④认识只有不断超越历史条件才能成为真理A .①②B .②③C .①④D .③④5、2014年7月30日,国务院正式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为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明确了路径和要求。
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测试题命题人:李正试卷说明:1.考试范围:《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2.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3.本试题由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组成第I卷(选择题)一、每道题的四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道题2分,共60分。
1. 在现实生活中,鸡生蛋,蛋生鸡.但若是要追问究竟是先有蛋还是先有鸡这一问题时,有人认为先有鸡,有人认为先有蛋,还有人认为鸡和蛋具有同样的遗传物质基础,二者在地球上的出现无所谓先后.当人们对世界“打破沙锅问到底”时,就会形成他对世界一定的总的看法和观点,这种看法和观点 ( )①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②属于世界观范畴③可以指导人们正确的认识和改造世界④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③④2. 有人认为,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也有人认为,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这两者 ( ) A.是矛盾的,因为实践是一切认识的源头B.是矛盾的,因为对实践的追问未必都是哲学C.不矛盾,前者是从本源来说的,后者是从获取方式来说的D.不矛盾,说哲学源于对实践的追问,是因为认识在不断发展3.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陈云说:“学好哲学,终身受益”。
这说明( )①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②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③哲学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生活之中④哲学能够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A.①④B.①② C.②③D.③④4.“哲学不是在世界之外,就如同人脑虽然不在胃里,但也不在人体之外一样.”“人们远在知道什么是辩证法以前,就已经辩证地思考了.”这两句话共同说明了哲学的()A.内涵 B。
起源 C。
任务 D。
性质5. “人人有贵于己者,弗思耳矣.”(每个人皆有他自己的尊贵之处,只是不去思考罢了)只要养成思考的习惯,生活的质量自然会随之提高,生命的内涵也将更为丰富。
哲学是我们品味人生的开始。
这从哲学上启示我们要( )A.正确认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B.坚持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C.正确对待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的关系D.发挥哲学指导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作用6。
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综合测试题及答案

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综合测试题及答案练习是我们掌握并且熟悉知识点的一个重要方式,今天小编要和大家分享的是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综合测试题及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好好学习并掌握这部分知识,赶快学习起来吧。
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综合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哲学的智慧产生于A.人们会思考的大脑B.哲学家的思考C.人类的实践活动D.对世界的思考2.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哲学要是不同科学接触,就会变成一个空架子;科学要是没有哲学,就是原始的混乱的东西。
”这段话表明①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是相互区别的②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③哲学以各种具体科学为基础,又对具体科学研究起指导作用④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A.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B.旧哲学的基本问题C.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D.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4.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认为,现实世界是一种从来就存在的理念产生的,世界不过是理念的影子。
这一观点A.否认了物质是世界的本原B.肯定了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C.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D.否认世界是由神创造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5.哲学作为一定社会和时代精神生活、观念形态的重要内容A.源于哲学家的主观想象B.是对客观现实的真实反映C.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D.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6.“天行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体现的哲学道理是A.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B.一切从实际出发C.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D.矛盾具有普遍性7.水从高处向低处流,但现在水利设施却可以把水从低处引到高处。
这表明A.人可以创造或改变规律B.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C.事物的运动是没有固定规律的D.人们可以利用规律,造福人类8.恩格斯说:“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一样,是不可想像的。
”这句话说明了A.物质是运动的主体B.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C.一切事物都是运动的D.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9.2006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综合考虑各种因素,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4%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水平涨幅控制在3%;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测试题与答案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测试题与答案1.哲学上的物质概念是指()A.具体的物质形态B.无法被人感知的客观存在C.人们能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D.在意识之外独立存在的客观实在2.近年来,由于天体物理学的发展,天文学家发现的许多宇宙间的物质新形态,比如像暗物质,暗能量,黑洞等等,在地球上有的已经有局部的发现,有的并没有普遍的存在。
这些发现表明()A.现象世界并没有统一的本质 B.物理学的发展推动了人们认识水平的进步C.物质的客观实在性不断得到自然科学的证明D.那些未经证实的新发现往往成为科学进步的干扰因素3.随着人类改造自然的范围扩大和程度的加深,一些原来只在动物中传播的疾病威胁到人类的健康。
这提醒我们A.人类改造自然的同时也改变了自然界的客观规律B.利用和改造自然必须以认识和保护自然为前提C.受人类活动影响的自然失去了客观性D.改造自然必然以牺牲自然为代价4.必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这要作为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方针在全社会认真贯彻。
要尊重和保护一切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劳动。
不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不论是简单劳动还是复杂劳动。
之所以强调要尊重劳动,从唯物论角度看,是因为A.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B.生产力发展是客观的C.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D.劳动创造了人本身5.近代思想家龚自珍说:“自古及今,法无不改,势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风气无不移易。
”这说明()A.世界上存在无物质的运动 B.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固有属性C.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D.物质是运动的内在动力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几百年来,虽然从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但其社会制度的性质始终是资本主义。
据此回答7—8题。
6.资本主义社会产生以后,已经从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
这一事实蕴涵的哲理是A.社会是客观世界发展的必然结果B.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C物质的运动具有绝对性D.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7.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几百年来,虽然不断发展,但其社会制度的性质始终是资本主义。
《生活与哲学》第一课测试题(附答案)

《生活与哲学》第一课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人生在平淡中寻找幸福,在细微中品味幸福.在孤独中守望幸福.在遗忘中怀念幸福:幸福的生活需要哲学的指引.这是因为()A哲学是使人聪明、给人智慧的一门科学B哲学是哲学家对自已实践活动的科学总结C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D真正的哲学就是生活本身2、现实生活中,哲学往往被一些人忽视,“哲学不能带来钱’成了他们的思维定势。
一位著名哲学家揶揄地说:“当年马克思撰写《析学的贫闲》如今则出现了“贫困的哲学’。
”但事实证明,一个轻视理论思维的民族是不会有光明未来的。
这是因为 ( )A哲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其任务就是揭示具体事物发展的规律B哲学只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C哲学是对人们实践活动的概括和总结D哲学能够为人们的实践活动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3 、1 9世纪.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和:自然科学的其他进步,使人们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待周同的世界成为可能。
可见( )-A、哲学就是人们对自然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B、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C、科学家只有学哲学.才能取得辉煌成就D、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4、一个艺术家,如果没有哲学思想,便只是一个供人玩乐的艺人。
这句话从一定程度上正确地指出了 ( )①哲学可以代替艺术②艺术受到哲学的影响③哲学对艺术具有指导作用④哲学是万能的,没有哲学就没有艺术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5、人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观,但并非人人都是哲学家.哲学和一般人的世界观的区别是 ( ):A、前者是科学的,后者不一定科学B、前者是自觉形成的系统的理论体系,后者是自发形成的缺乏理论论证的零散的观点C、前者能指导实践,后者对实践不起作用:D、前者是人人都有的,后者要经过学习才能掌握6、下列能够正确说明世界观和方法论之间的关系的有( )①二者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②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世界观就是方法论,方法论就是世界观③世界观决定方法论,④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④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A、①B、①②③C、③④D、②③④7、历史上很多著名的科学家同时也是哲学家,例如伽利略、笛尔、爱闻斯坦等也有很多著名的哲学家同时也卡是科学家,例如培根、莱布尼茨、康德等。
高中《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中学《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哲学”一词在西方语言中出自古希腊。
它是由“爱”和“才智”组成的,意思是爱才智。
下列对哲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人人都有B.哲学是现世的才智,是“文化的活的灵魂”C.真正的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真正统一D.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学问的科学概括和总结被称为美国之父的富兰克林,年轻时曾去探望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前辈。
那时他年轻气盛,挺胸抬头迈着大步,一进门,他的头就狠狠地撞在门框上。
出来迎接他的前辈笑笑说,“很痛吧!可是,这将是你今日访问我的最大收获。
一个人要想安然无恙地活在世上,就必需时刻记住:该低头时就低头。
这也是我要教你的事情。
”回答2-3题2、富兰克林撞上门框,获得了人生才智。
这一事例说明的道理是A.懂哲学的人不会犯错误B.哲学才智是在人们相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形成的C.相识世界、办好事情,都须要哲学才智D.哲学的任务是指导人们正确地相识世界和改造世界3、富兰克林的经验告知我们,低姿态是一种哲学才智,可以更好地发展自己,成就自己。
这启示我们A.哲学是系统化的世界观B.任何哲学都给人以才智,使人更聪慧C.不懂哲学的人,就无法生存D.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4、“人们远在知道什么是辩证法以前,就已经辩证地思索了”。
这说明A、辩证法是原来就客观存在的B、哲学思想与人们的生活亲密相关C、思索的力气是巨大的D、哲学就是辩证法5、马克思说:“哲学不在世界之外,就犹如人脑虽然不在胃里,但也不在人体之外一样。
”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A.哲学在物质世界之内 B.生活到处有哲学C.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D.哲学可以给人们带来才智6、哲学是A、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B、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科学C、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D、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7、对于哲学和详细科学的关系,下列观点正确的有A.哲学与详细科学是一般与个别.共性与特性的关系B.哲学是详细科学的基础,详细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C.哲学为详细科学供应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D.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8、在实际生活中,学生要面对和处理自己的学习安排与学习实际之间的关系,老师要面对和处理自己的教学安排和教学实际之间的关系。
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试题

答案 D 解析 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表明了“头等智慧”的重要性,即真正的 哲学的作用,②当选;“驾驭一切的思想”表明人能够在哲学思想 的指导下能动地认识世界,③当选,答案为D;材料未涉及哲学的 产生,舍去①④。
17.下列关于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关系的论述, 正确的是( ) 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哲学上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并列的两大独 立的基本派别 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总是从属于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 C.辩证法属于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属于唯心主义 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要么与唯物主义结合,要么与唯心主义结合
15.17世纪法国哲学家伽森狄认为:宇宙由原子和虚空构成,原子 是永恒运动的,虚空是原子运动的场所;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物 质是按一定次序结合的,不可分、不可灭的原子的总和”。在世界 观上,这一观点( ) ①归属于唯物主义阵营 ②归属于唯心主义阵营 ③具有机械性、 形而上学性 ④运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A.①为马”体现了( ) A.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C.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 D.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
答案 A 解析 信口雌黄,比喻不顾事实,随口乱说;指鹿为马,比喻故 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这两个成语都夸大了主观精神的作用, 所以都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故应选A。
答案 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的认识和理解。题干 中的“思想”指世界观,“行为”指方法论。要改变行为,就要先 解放思想,即强调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故应选 C。
7.“与柏拉图为友,与亚里士多德为友,更与真理为友”,也正因 为此,哈佛大学除了培养了无数杰出的哲学家,在哲学点亮的这盏 精神火炬的引导下,这片盛产影响美国乃至世界发展的重要人物的 园地,还培养出大量杰出的科学家和作家。由此可见( ) A.哲学必然推动科学向前发展 B.科学是推动哲学发展的基础 C.哲学对具体科学研究具有指导作用 D.科学家取得的成就都是学习哲学的结果
《生活与哲学》第一、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高二《生活与哲学》(一、二单元)测试卷(111020)一.单项选择题1.党的十七大鼓励哲学社会科学界要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发挥思想库作用,这是因为A.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对社会变革起先导作用B.哲学是对自然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C.哲学能为党和人民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D.哲学是人民生活幸福的物质保证2.生活需要智慧,需要哲学。
这是因为A.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B.哲学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C.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基础 D.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3.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过分强调“人定胜天”,造成资源、环境问题日益严峻。
近年来,根据这种现状,我国提出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这一过程表明:A.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发展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C.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活动D.对真理的不懈追求是认识的根本目的4.在电脑的控制下,机器能够自动调节,导弹能够自动命中目标,宇宙飞船能够自动导航。
因此,有人认为,电脑是有意识的。
上述观点①认为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②否认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③否认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④否认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5.“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
”此论断说明的哲学道理是A.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 B.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C.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D.哲学是科学之科学6.下列有关哲学的说法正确的是①哲学既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又是关于方法论的科学②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③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并为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一般方法④任何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7.爱因斯坦说:“科学要是没有认识论——要是这真是可以设想的——就是原始的、混乱的东西。
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试题及参考答案测试是高二思想政治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试题及参考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只选出正确答案。
)1.(09江苏30)2009年京沪高铁投资600亿元,这将带动200万吨钢材和1200万吨水泥的需求,提供近60万个就业岗位,同时还可以带动沿线地方的建材、农副产品和日用品的消费等。
这表明①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②自在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③事物的联系是人为的④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2.(09北京24)“蝴蝶效应”由气象学家洛伦兹于1963年提出,其大意是: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一只蝴蝶,偶尔煽动几下翅膀,可能在两周后引起美国德克萨斯的一场龙卷风。
“蝴蝶效应”不仅体现惊人的想象力和迷人的美学魅力,更蕴涵着深刻的哲学内涵。
它揭示了①世界上万事万物无不处于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之中②世界上所有重大事件的发生都是偶然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③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普遍联系都是大胆想象和合理推论的结果④某个微小因素的变化在一定条件下会对系统产生决定性影响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3.(09上海13)上海世博会的吉祥物“海宝”以汉字的“人”作为核心创意,既反映了中国文化的特色又呼应了上海世博会会徽的设计理念。
海宝的设计运用到了综合的方法,这种方法的基本特征是A.从整体到部分B.从部分到整体C.从个别到一般D.从一般到个别2006年以来全球有数十亿蜂群死亡,严重威胁到农作物的收成。
研究发现,导致蜂群大量死亡的原因很多,其中为增产而滥用杀虫剂是主要原因。
据此回答20~21题。
4.(2010海南文综20)从联系的观点看,上述事例表明:①事物的联系随条件的改变而改变②人的实践活动不能改变事物原有的联系③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④建立人为事物的联系,要以尊重自在事物的联系为前提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5.(2010海南文综22)某公司以传统工艺为基础,对绣花鞋的面料、款式、花色进行大胆创新,凸显龙凤、鸳鸯、梅、兰、竹、菊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产品大受欢迎,远销10多个国家,把小小的绣花鞋做成了大产业。
生活与哲学试题及答案.doc

淄博六中生活与哲学综合试题(一)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每小题2分)1.今天科学技术不仅仅是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还是认识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整个知识体系,而这个体系的最高概括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钱学森关于哲学与科学关系的论断的合理性在于①认为哲学是科学之科学,是最高概括的科学②主张科学是哲学的知识前提,哲学是科学的最高概括③强调离开了哲学世界观的指导,科学研究就不能取得进展④指出哲学与科学具有一致性,哲学对科学具有方法论的指导作用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2.王安石提出“形者,有生之本”,与之相对立的观点是A.“心外无物” B.“天地为万物之本”C.“夫形于天地之间者,物也” D.“舍天地则无以为道”3.有一首英语儿歌这样唱道“告诉我为什么星辰闪耀,告诉我为什么常春藤缠绕……因为上帝创造星辰闪耀,因为上帝创造常春藤缠绕……”美国一位著名科普作家这样改动了歌词:“核聚变让星辰闪耀,向性运动让常春藤缠绕……”这一改动反映了①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别②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的区别③科学精神与宗教精神的区别④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区别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4.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就在于它坚持了A.实践的观点B.革命的观点C.阶级的观点D.历史的观点5.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史上的两个基本派别,唯心主义者都主张A.事物是感觉的集合B.事物是理念的影子C.意识是世界的本原D.世界是不可认识的6.图7既可以看成正在对视的两个人,也可以看成一个酒杯。
这表明A.运动是客观事物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B.人们的认识结果是由认识的主题决定的C.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而有选择的D.人们的认识活动可以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7.徐悲鸿偏爱画马,听马蹄得得,看马迎风奔驰,他觉得是一种精神享受,心仿佛在和马一同驰骋。
这表明,作为对世界的一种反映形式的艺术作品A.受到艺术家生活环境的深刻影响B.源自于艺术家的技艺和艺术天分C.离不开艺术家的生活感悟和情感D.取决于艺术家的执着努力和勤奋8.木星是太阳系中体积最大的行星,人们对它充满无限遐想。
《生活与哲学》期末测试题含答案

《生活与哲学》综合测试卷一、在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就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每小题2分,共48分。
1.“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
”恩格斯的这句话意思就是( )A.具体科学就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B.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与方法论的指导C.哲学揭示一般规律,具体科学揭示个别规律D.哲学就是对具体知识的概括与总结2.之所以说哲学能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就是因为真正的哲学( )①可以使人们正确地瞧待自然、社会中的一切事物②可以用睿智的眼光瞧待生活与实践③能够增长我们的知识与开启人的智慧④可以为生活与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A.①②B.②④C.③④D.②③3.英国哲学家休谟认为:“一切外部的事物都不过就是人们的一些主观感觉与印象。
因此,人们在认识中只能与感觉发生关系,不能超出感觉之外。
在感觉之外有什么东西,人们无法知道。
我们之外的外部世界就是否存在,也就是不知道的。
”休谟的上述观点属于( )①客观唯心主义②主观唯心主义③可知论④不可知论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4.“正像在18世纪的法国一样,在19世纪的德国,哲学革命也作了政治崩溃的前导。
”恩格斯就是要告诉我们,哲学对社会变革可以发挥下列作用( )①制定与促进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②改变与控制社会发展的方向③预见与指明社会前进的方向④动员与掌握群众,转化为变革社会的物质力量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5.中国古代有许多充满哲学智慧的寓言故事,如“揠苗助长”“郑人买履”“刻舟求剑”“塞翁失马”等。
这些寓言故事说明哲学智慧( )A.源自于古典文献的流传B.源自于哲学家充满智慧的头脑C.来自于人们对真理的追求D.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6.李载仁就是唐朝皇族的后裔,她生性迂腐,从不吃猪肉。
有一次,家里的仆人打架了,李载仁大怒,叫人立即从厨房里拿来大饼与猪肉,让打架的人当着她的面吃下去。
《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详解

《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测试题第一卷(选择题共60分)一、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把所选答案填答案卡上。
每小题2分,共60分。
1、谚语:当一扇门对你关闭时,另一扇窗也为你开启。
这一谚语符合 ( ) A.二元论B.重点论C.实践论D.两点论2、2009年京沪高铁投资600亿元,这将带动200万吨钢材和1200万吨水泥的需求,提供近60万个就业岗位,同时还可以带动沿线地方的建材、农副产品和日用品的消费等。
这表明 ( )①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②自在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③事物的联系是人为的④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3、画家通过对水、墨等物质材料的加工、组合,创作美术作品,表现个人内心世界。
这表明,美术作品的创作是( )①创造物质材料新的必然联系来表现人的内心世界②建立系统和要素之间的有机联系,赋予作品以精神内涵③建立物质材料之间的具体联系,以表现内心世界的主观联系④依据物质材料的固有联系,建立作品与内心世界的具体联系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4、下列关于发展的理解,不确切的一项是 ( )A.任何事物都经历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B.发展是事物运动过程中状态和性质的改变C.发展是事物运动变化的总体性质和趋势D.发展标志着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5、“寒江雪柳日新晴,玉树琼花满目春。
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
”该诗蕴涵的主要哲理是( )A.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B.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C.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相互结合 D.严冬过去就是春天的到来6、当今,各地城市建设除了追求“人文、生态、宜居”的目标,还注重展现个性魅力、地方特色和时代气息。
这种城建思路体现的哲理是( )A.思维与存在的关系 B.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C.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D.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7、“太极图”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是由黑白两个鱼形纹组成的圆形图案,俗称“阴阳图”(如右图),该图看似简单,却包含着丰富的哲学意蕴。
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试题及答案

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试题及答案哲学的概念都比较抽象,通过适当的练习可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以下是店铺为您整理的关于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试题及答案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试题一、选择题:1.恩格斯说“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
”这主要体现了A.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B.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C.哲学揭示一般规律,具体科学揭示个别规律D.哲学是对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2.自有人类以来,思想领域内的斗争就一棵也没有停止过,而哲学上的斗争是最高形式的斗争。
这里说的哲学上的斗争,最根本的是指A.物质和意识的斗争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斗争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D.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3.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之后,开始出现了A.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B.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C.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D.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4.我们要埋头拉车,更要抬头看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从而真正找到适合自己国情的发展道路。
这体现了A.机不可失,时不再来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C.筚路蓝缕,以启山林D.独自自主,自力更生5.一个民族的进步,不能没有哲学社会科学;一个民族的兴盛,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
我们要促进哲学的繁荣发展,是因为①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②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③哲学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功能④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6.哲学家康德曾说:“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
”这一观点是:A.唯物主义观点,认为人可以认识并改造世界B.唯心主义观点,把人们发现规律等同于制造规律C.唯心主义观点,认为规律是由上帝创造的D.唯物主义观点,认为人能认识和利用规律7.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哲学派别。
其根本区别在于 ( )A.是否承认世界具有可知性B.是否承认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C.是否承认物质决定意识D.是否承认意识能够直接作用于质8.在古代欧洲,有过这样一首诗:那时候,上面的青天还没有称呼,下面的大地也没有名字,其阿玛诗(即海洋)是大家的生母,万物都和水连在一起。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测试题与答案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测试题与答案1.哲学上的物质概念是指()A.具体的物质形态B.无法被人感知的客观存在C.人们能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D.在意识之外独立存在的客观实在2.近年来,由于天体物理学的发展,天文学家发现的许多宇宙间的物质新形态,比如像暗物质,暗能量,黑洞等等,在地球上有的已经有局部的发现,有的并没有普遍的存在。
这些发现表明()A.现象世界并没有统一的本质 B.物理学的发展推动了人们认识水平的进步C.物质的客观实在性不断得到自然科学的证明D.那些未经证实的新发现往往成为科学进步的干扰因素3.随着人类改造自然的范围扩大和程度的加深,一些原来只在动物中传播的疾病威胁到人类的健康。
这提醒我们A.人类改造自然的同时也改变了自然界的客观规律B.利用和改造自然必须以认识和保护自然为前提C.受人类活动影响的自然失去了客观性D.改造自然必然以牺牲自然为代价4.必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这要作为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方针在全社会认真贯彻。
要尊重和保护一切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劳动。
不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不论是简单劳动还是复杂劳动。
之所以强调要尊重劳动,从唯物论角度看,是因为A.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B.生产力发展是客观的C.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D.劳动创造了人本身5.近代思想家龚自珍说:“自古及今,法无不改,势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风气无不移易。
”这说明()A.世界上存在无物质的运动 B.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固有属性C.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D.物质是运动的内在动力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几百年来,虽然从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但其社会制度的性质始终是资本主义。
据此回答7—8题。
6.资本主义社会产生以后,已经从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
这一事实蕴涵的哲理是A.社会是客观世界发展的必然结果B.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C物质的运动具有绝对性D.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7.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几百年来,虽然不断发展,但其社会制度的性质始终是资本主义。
《生活与哲学》总练习主观题参考答案

意识的能动性
意识具有能动性,能够能 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正确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改造世界,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 志。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对于实践的指导意义
个人是社会的基本单位
个人是构成社会的基本元素,没有个人就没有社会。
个人在社会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承担着不同的责任和义务。
个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也需要个人的努力和 贡献。
社会对个人具有制约作用
社会价值观和道德标准对个人的思想和行为产生影响 ,制约个人的行为和选择。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一一二三四五 六七八九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文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最 终呈现发布的良好效果单击此4*25}
05
主观题五:论述真理的客 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真理的客观性
总结词
真理的客观性是指真理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 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
详细描述
真理的客观性表现在它所反映的对象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主观意识为转移。 同时,真理的标准也是客观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经过实践检 验符合客观实际的观点才能被认为是真理。
《生活与哲学》总练 习主观题参考答案
目录
• 主观题一: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征 • 主观题二:论述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 主观题三:分析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目录
• 主观题四:论述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 主观题五:论述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试题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试题一、选择题(单选)1.“哲学是智慧的源泉”是说①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②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③真正的哲学可以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④一切智慧都源于对哲学的学习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2.哲学作为一定社会和时代精神生活、观念形态的重要内容()A、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是对客观现实的真实反映源C、源于哲学家的主观想象D、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3.哲学的基本问题为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问题C、物质和意识哪个是世界的本原问题D、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4.下列属于唯物主义观点的是( )A、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B、生死有命,富贵在天C、我思故我在D、物是观念的集合5.马克思主义哲学最主要的特征是A、阶级性B、革命性C、实践性D、科学性6.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A、物质B、意识C、客观事物D、客观存在7.“揠苗助长”的典故给我们的启示是A、办事情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B、办事情必须遵循观规律C、人可以认识规律,利用规律D、要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8.哲学上讲的运动就是指()A、自然界和社会的显著变化和发展B、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它包括宇宙间的一切变化和过程C、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D、物体空间位置的移动9.道德力量始终是国家发展、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
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社会道德建设,这是因为A、以意识为指导可以改造客观事物B、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积极作用C、只有正确的意识才能反作用于客观事物D、意识的能动作用使事物向正确方向发展10.对意识的认识是多角度的,下列属于从意识的本质角度看的是( )A、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B、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C、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D、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11.在深山能很好生长的大树因为不能适应城市的生存环境而死亡,说明:()A、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死亡的过程B、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C、人们对事物的联系无法认识和改变D、运动是事物的根本属性12.唯物辩证法所说的矛盾是指事物自身包含的()A、既相互依赖又相互贯通的关系B、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关系C、既相互渗透又相互包含的关系D、既相互排斥又相互对立的关系13.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A、事物的运动和变化B、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C、促进事物的质变D、一种事物取代另一种事物14.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全局。
生活与哲学测试题2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其中“客观实在”是从()A.自然界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共同属性B.社会事物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共同属性C.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的共同属性D.万事万物的总和2.对意识的认识是多角度的,下列属于从意识的本质角度看的是一()A.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B.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C.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D.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3.人们对未来的预测,应该这样认识一()①它也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②它是根源于现阶段的客观事物③它有正确和错误的区别④它属于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形式.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4.就其根源讲,意识是.()A人脑的机能,来源于人脑B.物质的反映,来源于物质C自然界的产物,来源于自然界D.社会的产物,来源于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几百年来,虽然从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但其社会制度的性质始终是资本主义。
据此回答5八-7题。
5.资本主义社会产生以后,已经从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
这一事实蕴涵的哲理是()A.社会是客观世界发展的必然结果B.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C.物质的运动具有绝对性D.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6.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几百年来,虽然不断发展,但其社会制度的性质始终是资本主义。
这说明()A.物质是运动的主体B 一成不变的事物是存在的C.静止是永恒的、无条件的D.事物在变化发展的过程中有存在着相对静止7.上述事实说明()A.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B.因果联系是普遍存在的C.任何运动都有自己的物质承担者D.任何整体都是由部分组成的我国著名科学家严济慈在回答发展科学、做学问的主要经验时,经常讲:“敢于好高鹜远,善于实事求是。
据此回答题。
8.从哲学上看,敢于“好高鹜远”是指()A.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B.不切实际的幻想C.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主观因素的制约D.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的制约9.上述两句话结合起来就是要求我们()A.坚持从实际出发和实事求是的统一B.坚持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统一C.必须不断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D.办事情必须尊重客观条件古往今来,人们一直嘲笑“杞人”是“天上本无事,庸人自忧之”。
高中哲学生活试题及答案

高中哲学生活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B.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C.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D. 实践和认识的关系问题2.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
A. 物质B. 意识C. 精神D. 理念3.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A. 外因B. 内因C. 外因和内因的统一D. 偶然性4. 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A. 矛盾的普遍性B. 联系的普遍性C. 发展的普遍性D. 矛盾的普遍性和联系的普遍性5. 辩证否定观认为,否定是事物自身的()。
A. 消灭B. 肯定C. 否定D. 否定之否定6.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A. 人与自然的矛盾B. 人与社会的矛盾C. 人与自我的矛盾D.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7.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A.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B. 社会制度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C. 社会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D. 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问题8.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
A. 创造者B. 旁观者C. 被动者D. 被领导者9.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
A. 认识的基础B. 认识的来源C. 认识的目的D. 认识的动力10.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真理是()。
A. 主观的B. 客观的C. 主观与客观的统一D. 绝对不变的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什么?2. 什么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3. 马克思主义哲学如何理解人的自由?4. 简述实践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
三、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 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及其意义。
2. 论述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四、案例分析题(每题15分,共15分)1. 根据所学哲学原理,分析以下案例:某企业在面临市场变化时,通过创新管理方式和产品,成功转型并取得了市场竞争优势。
必修4《生活与哲学》参考样卷(附答案)

北京市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模块考试思想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参考样卷本试卷共6页,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
请把答案填在答案格内。
(每小题《列子〃天瑞》记载:“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因为害怕天地崩坠而不吃不睡固然可笑,但是每一个正常的人从童年时代起,往往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着类似的追问和思考。
追问和思考这样的问题,实际上已经不自觉地与哲学发生了联系。
回答1、2题。
1.之所以得出上述的结论,原因在于①哲学并不神秘,人人都有哲学②哲学研究的对象是广阔的自然界③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和追求智慧④哲学源于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下列关于哲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①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②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③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④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在人类追索智慧的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哲学派别。
它们在相互辩难中发展,在湍急的思想河流中曲折前进。
回答3~5题。
3.有人说哲学应该研究宇宙中的大问题,有人说哲学应该研究人生问题,也有人说哲学应该研究人类的认识问题。
哲学研究的问题有许多,但______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A.世界观和方法论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C.思维和存在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4. 我们的思想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地反映现实?用哲学的语言来说,这个问题叫做A.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B.思维和存在何为本原的问题C.物质是否依赖意识的问题D.物质和意识是否均是本原的问题5.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上的两大阵营。
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B.重视物质生活还是重视精神生活C.对物质和意识哪个是世界本原的不同回答D.承认物质的决定作用,又承认意识的能动作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诞生,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标志着哲学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时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淄博六中生活与哲学综合试题(一)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每小题2分)1.今天科学技术不仅仅是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还是认识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整个知识体系,而这个体系的最高概括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钱学森关于哲学与科学关系的论断的合理性在于①认为哲学是科学之科学,是最高概括的科学②主张科学是哲学的知识前提,哲学是科学的最高概括③强调离开了哲学世界观的指导,科学研究就不能取得进展④指出哲学与科学具有一致性,哲学对科学具有方法论的指导作用A .①②B .②③C.②④ D .③④2•王安石提出形者,有生之本”,与之相对立的观点是A .心外无物”B .天地为万物之本”C .夫形于天地之间者,物也”D .舍天地则无以为道”3•有一首英语儿歌这样唱道“告诉我为什么星辰闪耀,告诉我为什么常春藤缠绕……因为上帝创造星辰闪耀,因为上帝创造常春藤缠绕……”美国一位著名科普作家这样改动了歌词:“核聚变让星辰闪耀,向性运动让常春藤缠绕……”这一改动反映了①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别②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的区别③科学精神与宗教精神的区别④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区别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4•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就在于它坚持了A.实践的观点B.革命的观点C.阶级的观点D.历史的观点5•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史上的两个基本派别,唯心主义者都主张A.事物是感觉的集合B.事物是理念的影子C.意识是世界的本原D.世界是不可认识的6•图7既可以看成正在对视的两个人,也可以看成一个酒杯。
这表明A.运动是客观事物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B.人们的认识结果是由认识的主题决定的C.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而有选择的D.人们的认识活动可以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7•徐悲鸿偏爱画马,听马蹄得得,看马迎风奔驰,他觉得是一种精神享受,心仿佛在和马一同驰骋。
这表明,作为对世界的一种反映形式的艺术作品qgnA.受到艺术家生活环境的深刻影响B.源自于艺术家的技艺和艺术天分C.离不开艺术家的生活感悟和情感D.取决于艺术家的执着努力和勤奋8•木星是太阳系中体积最大的行星,人们对它充满无限遐想。
为了解木星的形成、进化和结构等,在最新航天科技的支持下,美国预计于2011年8月发射新的木星探测器朱诺”。
对木星的科学探测活动将进一步佐证①人类的好奇、兴趣和遐想是推进有关木星认识的直接动力②现代科技和探测手段的发展推动有关木星认识的深化发展③实践发展提出的客观需要是推进有关木星认识的根本动力④ 严密的逻辑和精心的准备能确保木星探测实践的如期成功A .①②B・②③C.②④ D .③④9・关于“学习”有两种观点:其一,“人之岁月精神有限,诵说中度一日,习行中错一日;纸墨上多一分,身世上少一分。
”其二,“教人必欲使其读尽天下书,将道全看在书上,将学 全看在读上。
”这两种观点没有处理好A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B •实践与认识的关系C .真理与价值的关系D .量变与质变的关系10•为了推动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中宣部、中组部等11个部门联合组织了 “双百”人物的评选活动。
2009年9月10日,评选出了 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任务和 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双百”人物都具有崇高的社会理想、坚定的道德信念、忠诚的爱国之心和忘我的奉献精 神。
这表明A.理想信念对“双百”人物的成长起决定作用B •世界观是人们自觉形成的哲学理论体系C. 世界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D. 培养道德模范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11.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这句话蕴含的道理是A.运动时无条件的、绝对的B •世界万物是永恒发展的 C.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D.运动是离不开物质的 12. 有图漫画《你的心境》所体现的哲理是 A. 人们在意识指导下自发改造客观世界B. 意识是脱离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C. 意识在特定条件下决定和控制客观对象D. 意识对于人体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13•下列与“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哲理相同的是A.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B.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C •欲知山中事,需问打樵人D.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14•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和实践性,实践性是指A •正确阐明整个世界发展最普遍的规律C .有效提供改造客观世界的观点和方法 活化石”。
2009年10月4日,我国某研究所在世 这是人类在保护这一濒危物种过程中取得的重大 技术突破,具有里程碑意义。
从联系的观点看,人工繁殖中华鲟的成功说明①离开了人为事物的联系, 自然事物的联系就不能实现②认识事物的本质联系, 能引导事物 朝有利的方向转化③发挥主观能动性,人可以创造有利于实践的具体联系 ④离开了事物的 真实联系,主观能动性就不能发挥作用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16•北极熊变瘦了!科学家说,由于污染增多,污染物进入北极熊体内使其体型缩小;全球 气候变暖,海洋冰面减少,北极熊要花费更多的能量猎食,这样就限制了它的生长。
下列选 项中与 北极熊减肥”现象所蕴含哲理相一致的是①水集鱼聚,木茂鸟集②对症下药,量体裁衣 ③上律天时,下袭水土 ④物我一体,心物一体A .①③B .②③C .②④D .①④17•历史学家可以记录和重述已经发生的事情也可以预测未来。
他们预测未来的客观基础有①未来世界多变,但并非杂乱无章②过去发生过的事, 未来必定也会发生③未来会发生的事,过去或现在必有端倪④距离过去或现在不远的事,变化一定不会太大A .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B •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 D •以认识客观世界为目的 15.生活在我国长江流域的中华鲟被誉为 界上第一次成功实现了中华鲟全人工繁殖。
18•某同学在学校感到自卑,影响了生活和学习。
老师开导他,如果只看到自己的缺陷和不足,就会产生消极情绪, 我们要善于挖掘自身优势与潜力,积极体验成功。
该同学根据老师的指导,经过不断努力,逐渐找回了自信。
这告诉我们 A .转变思考问题的角度决定着自卑向自信的转化B •人们能够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C .调动意识的自觉选择性是解决矛盾的首要条件D .世界观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心理体验19•年来,党和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在我国,抗虫棉的推广不仅使农民累计增收了 760亿元,而且节约了 1亿公斤农药,减少了 环境污染。
抗虫棉的推广还完善了农业科技服务和农民技能教育培训等体系。
这表明农业科技创新 A •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农业劳动对象B •带来了理论创新和生产实践的深化C •促进了人们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的转变D •推动了人类社会生产方式的进一步发展20•孔子对不同问“孝”的人回答不同。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子夏问孝,子曰: “色难。
” 上述问答表明①“孝”的内涵不具有共性②“不孝”的表现大体相同 ③“孝”的要求要体现个性 ④“孝”的方式应因人而异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1.在创建美好城市的过程中,人们以前对老旧基础设施一律拆除,今天却有了新的处理方 式。
如上海江南造船厂的老厂房被改造成世博会展馆,英国的电话亭被改造成微型图书馆、 美术馆,美国芝加哥的空中铁路被改造成空中花园,荷兰的旧水塔被改造成舒适方便的别墅。
人们这种处理方式变化的哲学依据在于①观念创新可以促进事物价值的转换与创造②观念创新为事物价值转换提供了根本途径③ 事物价值的转换取决于认识的发展性④事物价值的转换依赖于事物属性的多样性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22.2004年以来,中国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取得了一系列重大 技术创新成果,形成了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高速铁路技术体系。
并正在成为高铁技术输出国。
中国高铁的发展历程表明①创新就是对既往的否定和对现实的肯定②创新的过程必定是技进步和社会生产力发展④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人类思维的变革 A ①② B ②③ C ④① D ③④23.与漫画《路向何方》哲学寓意相一致的是A. 旁观者清B. 失之东隅C. 差之毫厘D. 祸兮福倚24.亚洲有一种毛竹,最初5年里在地下生根长达几千米, 几乎看不到它的生长。
第6年雨季到来时,它钻出地面,以每天 米高。
这种现象反映了 A.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B.只要发生量变,就有质的飞跃C.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D.认识事物要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 25.2009年6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了 《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这对于加快江苏沿 海地区的发展,促进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优化升级和整体实力的提升, 完善全国沿海地区的 生产力布今天,中国已步入高铁时代,“扬弃”的过程③创新推动科 当局者迷 收之桑榆 谬以千里福兮祸伏人们 60厘米的速度迅速长到 30局具有重要意义。
这表明①搞好局部有利于推动整体的发展②政府运用行政手段对经济实行调控③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④政府努力推进区域协调发展A.①④B.①②C.②③D.③④二、非选择题26.我国西南地区自古就与内地联系密切。
如今,这一地区经济发展迅速,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做出了重要贡献。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青年学生素有光荣的爱国传统,历来以爱国报国为己任。
而在爱国情感的表达上,当代青年具有新的时代热点,他们正用新的方式表达对祖国的无限爱意。
结合材料,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相关知识,分析当代青年在爱国情感的表达上具有新的时代特点的哲学依据。
27.在中西文化交流中,“咖啡”、“芭蕾”、“沙发”等一些外来语已被汉语成功吸纳。
近些年来,“ OK 拜拜”、“雷人”、“粉丝”、“介素虾米东东”等用语渐趋流行。
对于外来语、网络语、中英文混用语,有人认为这是使用者个人的自由,不会对社会造成危害,无须干涉;有人则认为这是语言使用的游戏化、粗鄙化.是对汉语规范性、纯洁性的侵蚀和亵渎.必须取缔;也有人认为需要具体分析它们是否符合汉语发展的内在规律,再决定取舍。
结合材料,阐述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28.世博会自诞生以来,一直讲述并预言着世界的改变,推动人类文明不断走向成熟。
世博会是展示台:上海世博会吸引了246 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集中展示了最新的科技成果、多元的世界文化以及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
世博会是大课堂:上海世博会拓展了人们的知识视野,激励了全社会的创新热情,眺望了世界文明的未来。
世博会是助推器:1933 年荧加哥世博会使美国汽车业大放异彩;1933 年大田世博会推动了韩国从出口加工型经济向自言创新型经济的转变;2010 年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深化了人类对人与环境关系的思考和探索,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驿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