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培优:求平均数

合集下载

小学五年级数学《求平均数》教案范文五篇:基础知识讲解+应用练习,助力孩子提升数学成绩

小学五年级数学《求平均数》教案范文五篇:基础知识讲解+应用练习,助力孩子提升数学成绩

第一篇:求平均数的基础知识讲解一、平均数的定义平均数是指若干个数的算术平均数,用于表示一组数据的代表值。

它是将所有数据相加后除以数据个数得到的数值。

二、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当我们需要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时,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计算:1.将所有数据相加,得到总和;2.将总和除以数据的个数,得到平均数。

例如,求出以下数据的平均数:2,4,6,8,10将这五个数据相加,得到总和为30。

将总和30除以5个数据的个数,得到平均数为6。

因此,这五个数据的平均数为6。

三、平均数的作用平均数在我们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有着广泛的应用:1.平均值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数据的整体情况,更好地把握数据的趋势和规律。

2.平均值可以用于比较不同数据的大小。

例如,两个班的平均成绩就可以用来比较两个班的学生学习情况。

3.平均数还可以用于对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以便于简化数据的分析和处理。

四、小学生如何计算平均数在小学五年级,学生已经开始学习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为了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平均数的计算方法,我们可以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1.通过图表的形式呈现数据,让孩子更好地理解数据的意义和价值。

2.通过实际的例子进行讲解,让孩子更好地理解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和应用场景。

3.让孩子通过小组合作或个人练习的方式进行计算,以强化孩子的学习成果。

以上是有关平均数的基础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掌握这个重要的数学概念。

第二篇:求平均数的应用练习一、练习1小明做了一次数学测试,他的得分分别是80分,85分,90分,95分和100分。

请计算小明的平均分数。

解答:根据求平均数的公式,可以得到小明的分数总和为450分。

因此,小明的平均分数为450÷5=90分。

二、练习2某班级有50名学生,其中20名学生的成绩为90分,20名学生的成绩为80分,10名学生的成绩为70分。

请计算这个班级学生的平均成绩。

解答:根据求平均数的公式,可以得到班级学生的总成绩为:20×90+20×80+10×70=3600+1600+700=5900班级学生的人数为50名,因此这个班级的平均成绩为:5900÷50=118分三、练习3某商场在圣诞节期间推出一项促销活动,购买满100元送20元的代金券。

五年级奥数培优教程之平均数问题

五年级奥数培优教程之平均数问题

平均数问题(1)班级姓名专题解析:把几个不相等的数,在总数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移多补少,使它们完全相等,求得的相等的数就是平均数。

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总数量=平均数×总份数总份数=总数量÷平均数【例1】:有4箱水果,已知苹果、梨、橘子平均每箱42个,梨、橘子、桃平均每箱36个,苹果和桃平均每箱37个。

一箱苹果多少个?【练习与思考】1、一次考试,甲、乙、丙三人平均分91分,乙、丙、丁三人平均分89分,甲、丁二人平均分95分。

问:甲、丁各得多少分?2、甲、乙、丙、丁四人称体重,乙、丙、丁三人共重120千克,甲、丙、丁三人共重126千克,丙、丁二人的平均体重是40千克。

求四人的平均体重是多少千克?3、甲、乙、丙三个小组的同学去植树,甲、乙两组平均每组植树18棵,甲、丙两组平均每组植树17棵,乙、丙两组平均每组植树19棵。

三个小组各植树多少棵?【例2】一次数学测验,全班平均分是91.2分,已知女生有21人,平均每人92分;男生平均每人90.5分。

求这个班男生有多少人?【练习与思考】1、两组学生进行跳绳比赛,平均每人跳152下。

甲组有6人,平均每人跳140下,乙组平均每人跳160下。

乙组有多少人?2、有两块棉田,平均每亩产量是92.5千克,已知一块地是5亩,平均每亩产量是101.5千克;另一块田平均每亩产量是85千克。

这块田是多少亩?3、把甲级和乙级糖混在一起,平均每千克卖7元,乙知甲级糖有4千克,平均每千克8元;乙级糖有2千克,平均每千克多少元?【课后练习】:1、期中考试后,李林的语文、数学平均分是91分,语文、英语平均分是88分,数学、英语平均分是93分,李林三门功课各得多少分?2、5位同学身高由高到低从左到右排成一行,左起3位同学的平均身高是150厘米,右起3位同学的平均身高是147厘米,5位同学的平均身高是148.5厘米。

小明在中间,小明的身高是多少厘米?3、8个数从小到大排成一列,它们的平均数是32,前5个数的平均数是24,后5个数的和是210,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是多少?4、把奶糖和水果糖混在一起,成为什锦糖,平均每千克售价9.13元。

五年级数学培优.平均数问题

五年级数学培优.平均数问题

五年级数学培优-------平均数问题愚昧将使你达不到任何成果,并在失望和忧郁之中自暴自弃。

---------- 达 . 芬奇【例1】某班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一半,男生的平均体重是41千克,女生的平均体重是35千克,全班同学的平均体重是多少千克?思路点拨:如何表示女生人数是此题的突破口,它涉及到总数量,也涉及到总份数。

【例2】一条山路长15千米,一辆汽车上山每小时行30千米,从原路下山每小时行50千米,求这辆汽车上山和下山的平均速度?思路点拨:假若“山路长15千米”改成“山路长150千米”,其他条件不变,看看结果是多少?假若去掉“山路长15千米” 这个条件,题目应该怎样做,这些实验说明了什么结论?【例3】小明看着自己的数学成绩表预测,如果下次数学考100分,那么数学总平均分是91分;如果下次考80分,那么数学总平均分就只有86分,小明数学统计表上已有几次成绩?思路点拨:两次不同的平均分的总次数是一样多的,那么两次总分的差与平均分的差之间有什么关系呢?【例4】有5个数的平均数为30,如果把其中一个数按60计算,则平均数变为40.这个数原来是多少? 思路点拨:看看先后两次总数的差值与60有何关系。

【例5】小红、小华、小明、小军、小强五位同学参加“创新杯”数学邀请赛初赛,已知他们五人的平均成绩是89分,小红、小明两人的平均成绩是91.5分,小华、小军两人的平均成绩是84分,小红、小军两人的平均成绩是86分,小军比小华高10分,那么这五位同学初赛的成绩各是多少?思路点拨:小华和小军的分数直接涉及小红、小明,用和差求出小华和小军的分数,一切便迎刃而解了。

【例6】A 、B 、C 、D 四个数,每次去掉一个数,得其余三个数求平均数,这样计算了4次得到下面四个数:23、26、30、33.问A 、B 、C 、D 四个数的平均数是多少?思路点拨:将题按题目信息,先以每三个数分组考察,发现得到的四个平均数之和恰好等于A 、B 、C 、D 之和,再求四个数的平均数。

五年级数学《求平均数》教案

五年级数学《求平均数》教案

五年级数学《求平均数》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概念,知道求平均数的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课堂参与度。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平均数的概念,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难点: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1.课件、教具2.学生练习题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创设情境:展示一组数据,让学生观察并说出这组数据的特征。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才能知道这组数据的平均水平呢?(二)探究新知1.讲解平均数的概念:平均数是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数据的个数。

2.演示求平均数的方法:以一组数据为例,讲解求平均数的过程。

3.学生尝试:让学生分组讨论,尝试用所学方法求出这组数据的平均数。

(三)巩固练习1.基本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求平均数的方法。

2.提高练习:展示一道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平均数解决问题。

(四)课堂小结2.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共同解决。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我们班最近举行了一次数学竞赛,下面是我收集到的部分同学的成绩,请大家观察一下这组数据。

(展示数据:85,90,78,92,88,85,87)师:大家觉得这组数据的特征是什么?生:数据有高有低,分布不均匀。

师:那我们如何才能知道这组数据的平均水平呢?2.探究新知,讲解平均数师:我们就来学习如何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

(1)讲解平均数的概念师:平均数是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数据的个数。

比如这组数据,我们先把它们加起来,然后除以数据的个数,就可以得到平均数。

(2)演示求平均数的方法师:现在,我来给大家演示一下如何求这组数据的平均数。

(演示过程:85+90+78+92+88+85+87=515,515÷7=73.57)师:所以,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73.57。

(3)学生尝试师:下面,请大家分组讨论,尝试用所学方法求出这组数据的平均数。

(学生分组讨论,尝试求平均数)3.巩固练习,提高能力(1)基本练习(展示练习题)(2)提高练习师:下面,我们来看一道实际问题,请大家运用平均数解决这个问题。

小学五年级数学《求平均数》教案范文五篇:教你如何快速计算平均值

小学五年级数学《求平均数》教案范文五篇:教你如何快速计算平均值

第一篇:求平均数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一、学习目标1.1 了解平均数的概念和确定方法。

1.2 掌握不同数量的数求平均数的方法。

1.3 训练学生灵活运用平均数概念和求法。

1.4 加深学生对数学平均值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二、知识点项目2.1 平均数的概念平均数是一组有限数据的总和除以数据的个数。

2.2 确定平均数的方法求平均数的方法有多种,如算术平均数、加权平均数、几何平均数等,其中算术平均数是最常用的。

2.3 算术平均数的求法一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为:这组数据的和除以数据个数。

三、教学过程3.1 例一:给定一组数据1,5,9,13,17,求平均数。

分析:这里面共有5个数据,所以可以使用平均数的定义公式求解。

平均数=数据的和/数据的个数=1+5+9+13+17/5=9。

3.2 例二:某班级数学期末成绩如下表,求平均数。

学生姓名陈刚王丽张三李四数学成绩 90 89 93 91分析:可以使用算术平均数的求法来计算这个班级的数学期末成绩的平均数:平均数=(90+89+93+91)/4=90.75。

3.3 练习(1)给定一组数据3,7,11,15,19,求平均数。

(2)某市民工月工资如下:2000元、2400元、2200元、1900元、2100元、2600元、2300元,求平均数。

(3)某小学英语教师的月薪为6000元,班主任津贴800元,院系津贴1200元,办公室津贴600元,其他津贴800元,求他的月平均薪水。

四、教学总结求平均数是数学中最基本的数学计算了,平均数的求法有多种,其中算术平均数是最常用的。

在平均数的求解过程中需要注意数值的精度,各数据之间的大小关系等。

建议在数学教学中多加强平均数的教学,让学生学会快速求解平均数,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五年级下册数学试题培优专题讲练:第2讲巧解平均数问题人教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试题培优专题讲练:第2讲巧解平均数问题人教版

第2讲巧解平均数问题(一)I 基础平均数问题方法和技巧(1)直接求法:利用公式求出平均数,这是由“均分”思想产生的方法。

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2)基数求法:利用公式求平均数。

这里要先设各数中最小者为基数,它是由“补差”思想产生的方法。

基数+各数与基数的差÷总份数=平均数例题精讲A级基础点睛一、“直接求”与“补差法”【例1】李师傅前4天平均每天生产30个零件,改进技术后,第5天生产零件55个。

问:李师傅5天中平均每天生产多少个零件?解法1 先算出5天的总零件数30×4+55=175(个),再求在5天内平均每天生产零件的个数为(30×4+55)÷5=35(个)数小于第5天的生产数量,所以可把第5天多生产的零件数(55-30)分成“5份”,用4份补进到前4天的平均数中去,从而得到5天的平均数(如右图),即30+(55-30)÷5=35(个)答:李师傅5天中平均每天生产35个零件。

做一做1 五(1)班有学生40人,数学期末考试有三位同学因病缺考,全班平均成绩是80分。

后来这三位同学补考,成绩分别为88分、87分和85分,问:这时全班同学的平均成绩是多少?二、“补差法”解题【例2】 王师傅前4天平均每天生产26个零件,第5天生产零件数比5天的平均数还多4.8个。

问:王师傅第5天生产多少个零件?解法1(算术解法) 关键是求出5天的平均数。

由于前4天的平均数小于5天的平均数,因此,要把前4天的平均数提高到5天的平均数,必须用多余的4.8个去“补足”(如下图),平均每天补4.8÷4=1.2(个),因而,5天的平均数是26+4.8÷4=27.2(个)。

王师傅第5天生产的零件数为(26+4.8÷4)+4.8=32(个)解法2 (列方程解法) 设王师傅第5天生产x (个)零件。

由5天平均数这个“量”可列方程x -4.8=(26×4+x)÷5x=32(个)答:王师傅第5天生产32个零件。

小学五年级数学《求平均数》教案范文五篇:有效提升孩子计算平均数的能力

小学五年级数学《求平均数》教案范文五篇:有效提升孩子计算平均数的能力

教育是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进步的重要保障。

小学数学作为基础学科,在学生的学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中求平均数是小学五年级数学的一个重要内容。

那么如何有效提升孩子计算平均数的能力呢?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五篇关于小学五年级数学《求平均数》教案范文,希望对您有所启示。

一、《求平均数》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了解平均数的概念;(2)能够熟练计算平均数;(3)通过练习提升孩子计算平均数的能力。

2.教学重点:掌握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3.教学难点:数学算式的运用。

4.教学方法:板书法、实例法、讨论法。

5.教学步骤:(1)引入:通过一段有趣的小故事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求平均数。

(2)授课主体:首先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平均数,以及平均数的作用是什么。

然后通过实例演练,让学生掌握计算平均数的方法。

让学生进行分类讨论,加深对平均数概念的理解,并进一步提升计算能力。

(3)总结:本节课通过实例演练,让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掌握了计算平均数的方法。

通过分类讨论,让学生深入理解平均数的概念,并有效提升了计算平均数的能力。

二、《求平均数》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了解平均数的概念;(2)熟练掌握计算平均数的方法;(3)通过数学游戏提升孩子计算平均数的能力。

2.教学重点:掌握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3.教学难点:数学游戏中数学知识的运用。

4.教学方法:游戏法、竞赛法、小组互动法。

5.教学步骤:(1)引入:通过一款趣味数学游戏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求平均数。

(2)授课主体:首先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平均数,以及平均数的作用是什么。

然后通过数学游戏,让学生在竞赛中掌握计算平均数的方法。

让学生进行小组互动,加深对平均数概念的理解,并进一步提升计算能力。

(3)总结:本节课通过数学游戏的方式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在竞赛中掌握了计算平均数的方法。

通过小组互动,让学生产生交流思想、互帮互学、共同进步的良好氛围,有效提升了计算平均数的能力。

【精品】五年级下册数学试题:培优专题讲练:第3讲 巧解平均数问题(二)人教版

【精品】五年级下册数学试题:培优专题讲练:第3讲 巧解平均数问题(二)人教版

第3讲巧解平均数问题(二)I 多个部分平均与全体平均方法和技巧(1)用“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直接求平均数。

(2)借助“整体思考法”巧解题。

(3)用“移多补少法”巧解题。

(4)借助“整数化”巧解题。

例题精讲A级基础点睛一、运用平均数的概念解题【例1】小张、小李两人的平均身高是1.70米,小李、小王两人的平均身高是1.74米,小王、小张两人的平均身高是1.60米。

问:小张、小李、小王三人的平均身高是多少米?分析与解小张+小李=1.70×2,小李+小王=1.74×2,小王+小张=1.60×2 上面三式相加得2×(小张+小李+小王)=1.70×2+1.74×2+1.60×2 即小张+小李+小王=(1.70×2+1.74×2+1.60×2)÷2故小张、小李、小王的平均身高为[(1.70×2+1.74×2+1.60×2)÷2] ÷3=1.68(米)答:小张、小李、小王三人的平均身高是1.68米。

做一做1 A,B,C,D四位小朋友在一次测验中,A,B,C三人的平均成绩是80分;B,C,D三人的平均成绩是85分;C,D,A三人的平均成绩是83分;D,A,B三人的平均成绩是82分。

问:A,B,C,D四人的平均成绩是多少分?二、“整体思考”巧解题【例2】赵、钱、孙、李四个小朋友,每两人合称一次体重,一共称了6次,其平均体重分别是34.5、33.5、36.0、35.0、37.5、36.5(单位:千克)。

问:这四位小朋友的平均体重是多少千克?分析与解1 依照例1的解法,每一个人与其他三个人都可以配对合称。

因此,在上面6个平均数中,每个人的体重都被计算了3次,详细地说,有(赵+钱)的体重=34.5×2………………………………………①(赵+孙)的体重=33.5×2………………………………………②(赵+李)的体重=36.0×2………………………………………③(钱+孙)的体重=35.0×2………………………………………④(钱+李)的体重=37.5×2………………………………………⑤(孙+李)的体重=36.5×2………………………………………⑥将上面6个式子相加,得(赵+钱+孙+李)的体重×3=6次平均体重分别乘2的和即(赵+钱+孙+李)的体重×3为34.5×2+33.5×2+36.0×2+35.0×2+37.5×2+36.5×2(赵+钱+孙+李)的体重为(34.5×2+33.5×2+36.0×2+35.0×2+37.5×2+36.5×2)÷3 故赵、钱、孙、李四人的平均体重为[ (34.5×2+33.5×2+36.0×2+35.0×2+37.5×2+36.5×2)÷3]÷4=35.5(千克)分析与解 2 求四个小朋友的平均体重,根据“总量÷总份数=平均数”,若能找到四个小朋友的总重量,问题即迎刃而解。

小学五年级数学《求平均数》教案范文五篇

小学五年级数学《求平均数》教案范文五篇

小学五年级数学《求平均数》教案范文五篇平均数是表示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量数,是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

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五年级数学《求平均数》教案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小学五年级数学《求平均数》教案范文一一、教学目标:1、初步建立平均数的基本思想(即移多补少的统计思想),理解平均数的概念。

2、掌握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并能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用方法进行解答。

3、培养学生估算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灵活选用求平均数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平均数的意义。

四、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课件出示;一个老猴子在森林中摘了12个桃子,回到家后叫来了三只小猴分桃子给他们,猴一7个、猴二4个、猴三1个。

师:对老猴分桃这件事,你有什么话想说吗?生:三只猴分的桃子不一样多。

生:应该三只猴分的一样多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不一样多一样多(二)探究新知:1、用磁性小圆片代替桃子(老师将磁性小圆片按照7、4、1、分别排列在黑板上)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四人小组讨论一下,你们能用哪些方法可以使每组的个数一样多。

2、交流反馈(1)引出移多补少、(2)(7+4+1)÷3师:观察移动后的小圆片,思考:移动后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板书:总数不变一样多不一样多3、小结,并揭示课题师:刚才我们通过移一移,算一算的方法,得出了一个同样的数4,这个数就叫平均数(板书课题)4、刚才有同学用(7+4+1)÷3=4的方法算出了他们的平均数,现在老师再摆一组为8个,这时平均数又是多少呢?会吗?生:会。

(生自己完成)反馈(7+4+1+8)÷4=5比较归纳得出:总数÷份数=平均数(三)应用数学教师课件出示列举生活中的平均数问题,学生自己阅读这些信息1、国家旅游局关于2004年“十一”黄金旅游周旅游信息的公告(1)上海东方明珠平均每天的门票收入为130万元,北京故宫平均每天门票收入为200万元(2)南京中山陵平均每天接待游客70000人,北京故宫平均每天接待游客50000人。

五年级数学技巧如何准确计算平均数

五年级数学技巧如何准确计算平均数

五年级数学技巧如何准确计算平均数平均数是数学中常见的一个概念,用来表示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

在五年级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准确计算平均数是一项基础而重要的技巧。

本文将介绍几种准确计算平均数的方法,帮助五年级学生们掌握这一技巧。

一、算术平均数的概念算术平均数是一组数据中所有数值的总和除以数据的个数所得到的值。

以一组数据 {2, 4, 6, 8, 10} 为例,计算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方法是将所有数值相加得到 30,再除以数据的个数,即 5,得到算术平均数为 6。

二、计算平均数的方法1. 总和除以个数法这是最常用的计算平均数的方法。

先将一组数据的数值相加,得到总和,然后再除以数据的个数,即可得到平均数。

例如,计算一组数据 {10, 15, 20, 25} 的平均数:10 + 15 + 20 + 25 = 7070 ÷ 4 = 17.5所以,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为 17.5。

2. 以分数形式计算平均数当一组数据的和无法整除数据的个数时,我们可以将总和写成分数形式,然后再约简得到平均数。

例如,计算一组数据 {5, 7, 9} 的平均数:5 + 7 + 9 = 2121 ÷ 3 = 7所以,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为 7。

三、解决实际问题的平均数计算平均数不仅仅是一组数据的计算结果,还可以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以下是一个实际问题的例子:小明连续三天每天花费的时间分别是 2 小时,3 小时和 4 小时,请计算平均每天花费的时间。

解决这个问题的步骤如下:1. 将小明这三天的花费时间相加:2 + 3 + 4 = 9。

2. 再将总和除以天数:9 ÷ 3 = 3。

所以,小明平均每天花费的时间为 3 小时。

四、注意事项和技巧在计算平均数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和技巧:1. 注意数值的单位:如果一组数据具有相同的单位,那么计算平均数时可以直接相加。

如果不同数据的单位不同,则需要先统一单位,再进行计算。

2. 处理小数:当计算结果为小数时,需要判断题目是否要求精确到小数点后几位。

小学五年级数学《求平均数》教案范文五篇:帮助孩子轻松掌握平均数计算

小学五年级数学《求平均数》教案范文五篇:帮助孩子轻松掌握平均数计算

文章一:小学五年级数学《求平均数》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平均数的含义及计算方法;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计算能力。

二、教学重点:如何求平均数以及平均数的含义。

三、教学难点:如何将一组数求平均数。

四、教学方法:讲解、练习、互动五、教具、材料:黑板、彩板笔、教学PPT、作业纸六、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引入平均数的定义和作用,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平均数,为何要求平均数。

2、讲解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利用举例讲解求平均数的具体计算方法。

3、练习环节让学生在黑板上计算几组数的平均数,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

4、巩固学习成果通过教学PPT上的互动小测验测试学生对平均数的掌握程度。

5、作业安排出口算题和概念题,巩固学生对平均数的掌握。

七、教学效果:学生能够掌握平均数的含义和计算方法,并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

文章二:让孩子轻松掌握平均数计算的关键点一、培养孩子的数学观念平均数的计算离不开数字,要让孩子明白数字的概念和数值的大小关系,这是培养孩子数学观念的第一步。

二、把问题具象化让孩子接触更多实物,从生活、游戏、故事等多角度,让孩子慢慢理解“平均数”的含义。

例如,将苹果分给三个小朋友,让他们平分一下,计算他们每个人应该拿到多少苹果,就是最基本的平均数。

三、掌握具体的平均数计算方法让孩子学会将一组数据求平均数的方法,逐渐提高孩子的计算能力。

可以设计多种有趣的游戏、活动帮助孩子从实践中掌握平均数计算方法,如通过抛色子来计算平均数等。

四、寓教于乐学习数学需要把知识点转化为生动有趣的游戏和活动,让孩子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掌握平均数的求取方法和应用场景,从而让孩子在学习中拥有更多的快乐感受。

五、高效的家庭辅导家庭是孩子主要的学习场所,家长可以通过与孩子的交流互动及时发现问题和鼓励孩子,更好地培养孩子求平均数的能力。

文章三:小学五年级数学《求平均数》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掌握平均数的含义及计算方法;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计算能力。

【精品】五年级下册数学试题:培优专题讲练:第2讲 巧解平均数问题 人教版

【精品】五年级下册数学试题:培优专题讲练:第2讲 巧解平均数问题 人教版

第2讲巧解平均数问题(一)I 基础平均数问题方法和技巧(1)直接求法:利用公式求出平均数,这是由“均分”思想产生的方法。

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2)基数求法:利用公式求平均数。

这里要先设各数中最小者为基数,它是由“补差”思想产生的方法。

基数+各数与基数的差÷总份数=平均数例题精讲A级基础点睛一、“直接求”与“补差法”【例1】李师傅前4天平均每天生产30个零件,改进技术后,第5天生产零件55个。

问:李师傅5天中平均每天生产多少个零件?解法1 先算出5天的总零件数30×4+55=175(个),再求在5天内平均每天生产零件的个数为(30×4+55)÷5=35(个)数小于第5天的生产数量,所以可把第5天多生产的零件数(55-30)分成“5份”,用4份补进到前4天的平均数中去,从而得到5天的平均数(如右图),即30+(55-30)÷5=35(个)答:李师傅5天中平均每天生产35个零件。

做一做1 五(1)班有学生40人,数学期末考试有三位同学因病缺考,全班平均成绩是80分。

后来这三位同学补考,成绩分别为88分、87分和85分,问:这时全班同学的平均成绩是多少?二、“补差法”解题【例2】 王师傅前4天平均每天生产26个零件,第5天生产零件数比5天的平均数还多4.8个。

问:王师傅第5天生产多少个零件?解法1(算术解法) 关键是求出5天的平均数。

由于前4天的平均数小于5天的平均数,因此,要把前4天的平均数提高到5天的平均数,必须用多余的4.8个去“补足”(如下图),平均每天补4.8÷4=1.2(个),因而,5天的平均数是26+4.8÷4=27.2(个)。

王师傅第5天生产的零件数为(26+4.8÷4)+4.8=32(个)解法2 (列方程解法) 设王师傅第5天生产x (个)零件。

由5天平均数这个“量”可列方程x -4.8=(26×4+x)÷5x=32(个)答:王师傅第5天生产32个零件。

小学五年级数学《求平均数》教案范文五篇:让孩子更快解决平均数计算题

小学五年级数学《求平均数》教案范文五篇:让孩子更快解决平均数计算题

文章一:小学五年级数学《求平均数》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会求一组数的平均数。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产生积极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求一组数的平均数。

2.教学难点:对学生进行概念的解释和实例的演示,并引导学生运用平均数的概念解决问题。

三、教学过程1.引导学生了解平均数的概念:请学生想象他们班级里有20个同学,在期末考试中每个同学的成绩分别为60、70、80、90、100分,那么这20个同学的平均分是多少呢?将所有成绩相加,得到2200分,再将总分除以20,即可得出平均分为110分。

2.实例演示:将一组数以表格形式展现给学生,要求学生计算平均数,引导学生运用上述概念求出平均数,并解释平均数的意义。

例子:10、20、30、40、50解答:将5个数相加,得到150,将总和除以5(数的个数),即可得到平均数30。

3.花絮剪辑:导入到新知识的探究,介绍使用求平均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例如计算班级的平均成绩,或者求取平均温度等。

4.巩固练习:提供多组数据,要求学生计算平均数,并在课堂上向同学汇报结果。

例子:78、85、90、92、95解答:将这5个数相加,得到440,将总和除以5,即可得到平均数88。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中,老师可以将一些实际生活中常见的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设计不同形式的练习,帮助学生更快速理解这个概念,例如:“如果小明每天跑3圈的时间分别是10分钟、8分钟、6分钟,请问他平均每圈用时多少时间?”等等。

这些实际的生活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平均数的概念,也能够点燃孩子们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

小学五年级数学《求平均数》教案范文五篇

小学五年级数学《求平均数》教案范文五篇

小学五年级数学《求平均数》教案范文五篇平均数是表示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量数,是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

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五年级数学《求平均数》教案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小学五年级数学《求平均数》教案范文一一、教学目标:|1、初步建立平均数的基本思想(即移多补少的统计思想),理解平均数的概念。

2、掌握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并能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用方法进行解答。

3、培养学生估算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灵活选用求平均数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平均数的意义。

四、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课件出示;一个老猴子在森林中摘了12个桃子,回到家后叫来了三只小猴分桃子给他们,猴一7个、猴二4个、猴三1个。

-师:对老猴分桃这件事,你有什么话想说吗生:三只猴分的桃子不一样多。

生:应该三只猴分的一样多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不一样多一样多(二)探究新知:&1、用磁性小圆片代替桃子(老师将磁性小圆片按照7、4、1、分别排列在黑板上)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四人小组讨论一下,你们能用哪些方法可以使每组的个数一样多。

2、交流反馈(1)引出移多补少、(2)(7+4+1)3师:观察移动后的小圆片,思考:移动后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板书:总数不变一样多不一样多3、小结,并揭示课题师:刚才我们通过移一移,算一算的方法,得出了一个同样的数4,这个数就叫平均数(板书课题).4、刚才有同学用(7+4+1)3=4的方法算出了他们的平均数,现在老师再摆一组为8个,这时平均数又是多少呢会吗生:会。

(生自己完成)反馈(7+4+1+8)4=5比较归纳得出:总数份数= 平均数(三)应用数学@教师课件出示列举生活中的平均数问题,学生自己阅读这些信息1、国家旅游局关于2004年“十一”黄金旅游周旅游信息的公告(1) 上海东方明珠平均每天的门票收入为130万元,北京故宫平均每天门票收入为200万元(2) 南京中山陵平均每天接待游客70000人,北京故宫平均每天接待游客50000人。

五年级数学培优-平均数问题

五年级数学培优-平均数问题

五年级数学培优-平均数问题【专题分析】我们经常用各科成绩的平均数来比较班级之间,同学之间成绩的高低,求出各科成绩的平均分就是平均数.平均数在日常生活中和工作中应用很广泛,例如,平均身高问题,求某天的平均气温等.求平均数为题的基本数量关系式是: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解答平均数问题的关键是确定“总数量”以及与“总数量”相对应的“总份数”,然后用总数量除以总份数求出平均数.也可用移多补少的方法,或找一个基准数,用基准数+各数与基准数的差之和÷份数=平均数.【名题精讲】例1、六(1)班学生分三组植树,第一组有8人,共植树80棵,第二组有6人,共植树66棵,第三组有6人,共植树54棵,平均每人植树多少棵?分析:因为六(1)班学生分三组植树,要求平均每人植树多少棵,就要知道植树的总棵树和总人数.总棵树为:80+66+54=200棵,总人数为:8+6+6=20人.所以六(1)班平均每人植树200÷20=10棵.(80+66+54)÷(8+6+6)=10(棵)答:六(1)班平均每人植树10棵.六(1)班学生分三组植树,第一组有8人,平均每人植树10棵,第二组有6人,平均每人植树11棵,第三组有6人,平均每人植树9棵,六(1)班平均每人植树多少棵?例2、王老师为校田径队的同学测身高,其中2个同学身高153厘米,1个同学身高152厘米,有2个同学身高149厘米,还有2个身高147厘米,求校田径队同学的平均身高?分析:这道题可以按照一般求平均数的方法用身高总和÷总人数计算.也可采用假设平均数的方法求解.观察发现,这几个同学的身高都在150厘米左右.可以假设平均身高为150厘米,把它当做基准数用基数+各数与基数的差之和÷份数=平均数.(153×2+152+149×2+147×2)÷(2+1+2+2)=150(厘米)或:150+(3×2+2-1×2-3×2)÷(2+1+2+2)=150(厘米)答:校田径队同学的平均身高是150厘米.气象小组每天早上8点测得的一周气温如下:13℃、13℃、13℃、14℃、15℃、14℃、16℃,求一周的平均气温.例3、从山顶到山脚的路长36千米,一辆汽车上山需要4小时到达山顶,下山沿原路返回,只要2小时到达山脚.求这辆汽车往返的平均速度.分析:求往返的平均速度,要用往返的总路程÷往返的总时间,往返的总路程是36×2=72千米,往返的总时间是4+2=6小时,所以求这辆汽车往返的平均速度是72÷6=12千米.(36×2)÷(4+2)=12(千米)答:求这辆汽车往返的平均速度是12千米/小时.李大伯上山采药,上山时他每分钟走50米,18分钟到达山顶,下山时,他沿原路返回,每分钟走75米,求李大伯上下山的平均速度.例4、小明参加体育达标测试,五项平均成绩是85分,如果投掷成绩不算在内,平均成绩是83分,小明投掷得了多少分?分析:先求出五项成绩的总分数:85×5=425分,再算出四项成绩的总分:83×4=332分,最后用五项成绩的总分减去四项成绩的总分,即是投掷成绩.85×5-83×4=425-332=93(分)答:小明投掷得了93分.小丽在期末考试时数学成绩改变前四门功课的平均分数是92分,数学成绩公布后,它的平均成绩下降了1分,小丽的数学考了多少分?例5、如果四个人的平均年龄是23岁,四个人中没有小于18岁的,那么年龄最大的人可能是多少岁?分析:四人年龄总和为23×4=92岁,又知四个人中没有小于18岁的,如果四人中三人的年龄都是18岁,就可以求出第四个人的年龄最大为四人年龄总和减去三人年龄总和.23×4-18×3=92-54=38(岁)如果四个人的平均年龄是28岁,且没有大于30岁的,那么年龄最小的人可能是多少岁?例6、甲乙两块棉田,平均亩产籽棉185斤.甲棉田有5亩,平均亩产籽棉203斤;乙棉田平均亩产籽棉170斤,乙棉田有多少亩?分析:甲棉田平均亩产籽棉203斤,比甲乙棉田平均亩产多18斤,5亩地共多出90斤.乙棉田平均亩产比甲乙棉田平均亩产少15斤,乙少的部分用甲多的部分补足,也就是90斤里面包含几个15斤,从而求出的是乙棉田的亩数.(203-185)×5=90(斤)90÷(185-170)=90÷15=6(亩)答:乙棉田有6亩.某运动队中男女运动员平均身高185厘米,男运动员有5人,平均身高203厘米,女运动员平均身高170厘米,女运动员有多少人?【实战演练】练习七1、小明这学期得5次数学考试,前两次的平均分是85分,后三次的总分是270分,小明这五次考试的平均成绩是多少?2、敬老院有8为位老人,他们的年龄分别是78岁、76岁、77岁、81岁、78岁、78岁、76岁、80岁.求这8位老人的平均年龄.3、小丽上山的速度是每小时走2千米,下山的速度是每小时走6千米,那么她上下山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千米?(提示:可以假设上山的总路程为6千米.)4、甲种糖每千克15元,乙种糖每千克11元,丙种糖每千克20元,甲种糖3千克,乙种糖5千克和丙种糖4千克混合成什锦糖,问什锦糖每千克多少元?5、如果三个人的平均年龄是22岁,且没有小于18岁的,那么最大的人的年龄是多少岁?6、已知九个连续偶数的和是216,求这九个连续偶数的和是多少?。

小学五年级上学期数学培优奥数讲义(全国通用)-第2讲 平均数问题(含答案)

小学五年级上学期数学培优奥数讲义(全国通用)-第2讲 平均数问题(含答案)

第2讲平均数问题3知识装备平均数问题是把几个不相等的数移多补少,使它们完全相等,但这几个数的总和不变,求出相等的数是它们的平均数。

解答平均数问题的关键是找准总数量及对应的总份数。

解答平均数问题一定要牢记以下数量关系: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总数量=平均数×总份数;总份数=总数量÷平均数。

初级挑战1希望小学三年(2)班有30名学生,期末数学考试,有3名同学因故缺考,这时班级平均分为89分,缺考的同学补考各得99分,这个班期末考试数学平均分数是多少?思路引领:要求这个班期末考试平均分,必须先求这个班考试的总分。

答案: 89×(30-3)=2403(分),2403+99×3=2700(分),2700÷30=90(分)。

能力探索1下表是张亮的各科考试分数,其中数学分数空着。

已知数学的分数比四科的平均分多10答案:(83+74+71+64)÷4=73(分)73+10=83(分)(83+74+71+64+83)÷5=75(分)初级挑战2同学们进行爬山运动,从山脚下到山顶路长54千米,上山速度每小时9千米,爬到山顶后,沿原路下山,下山速度每小时18千米,求同学们上山、下山的平均速度。

思维点拨上山、下山的平均速度=上、下山的总路程÷()。

答案:上山时间为54÷9=6(小时),下山时间为54÷18=3(小时),上、下山的平均速度:54×2÷(6+3)=108÷9=12(千米/时)。

能力探索2在一次登山比赛中,李明上山时每分钟走50米,18分钟到达山顶,然后按原路下山,每分钟走75米。

李明上、下山平均每分钟走多少米?答案:下山的时间:50×18÷75=12(分),上、下山的平均速度:50×18×2÷(18+12)=60(米/分)。

五年级下册数学试题培优专题讲练:第3讲巧解平均数问题(二)人教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试题培优专题讲练:第3讲巧解平均数问题(二)人教版

第3讲巧解平均数问题(二)I 多个部分平均与全体平均方法和技巧(1)用“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直接求平均数。

(2)借助“整体思考法”巧解题。

(3)用“移多补少法”巧解题。

(4)借助“整数化”巧解题。

例题精讲A级基础点睛一、运用平均数的概念解题【例1】小张、小李两人的平均身高是1.70米,小李、小王两人的平均身高是1.74米,小王、小张两人的平均身高是1.60米。

问:小张、小李、小王三人的平均身高是多少米?分析与解小张+小李=1.70×2,小李+小王=1.74×2,小王+小张=1.60×2 上面三式相加得2×(小张+小李+小王)=1.70×2+1.74×2+1.60×2 即小张+小李+小王=(1.70×2+1.74×2+1.60×2)÷2故小张、小李、小王的平均身高为[(1.70×2+1.74×2+1.60×2)÷2] ÷3=1.68(米)答:小张、小李、小王三人的平均身高是1.68米。

做一做1 A,B,C,D四位小朋友在一次测验中,A,B,C三人的平均成绩是80分;B,C,D三人的平均成绩是85分;C,D,A三人的平均成绩是83分;D,A,B三人的平均成绩是82分。

问:A,B,C,D四人的平均成绩是多少分?二、“整体思考”巧解题【例2】赵、钱、孙、李四个小朋友,每两人合称一次体重,一共称了6次,其平均体重分别是34.5、33.5、36.0、35.0、37.5、36.5(单位:千克)。

问:这四位小朋友的平均体重是多少千克?分析与解1 依照例1的解法,每一个人与其他三个人都可以配对合称。

因此,在上面6个平均数中,每个人的体重都被计算了3次,详细地说,有(赵+钱)的体重=34.5×2………………………………………①(赵+孙)的体重=33.5×2………………………………………②(赵+李)的体重=36.0×2………………………………………③(钱+孙)的体重=35.0×2………………………………………④(钱+李)的体重=37.5×2………………………………………⑤(孙+李)的体重=36.5×2………………………………………⑥将上面6个式子相加,得(赵+钱+孙+李)的体重×3=6次平均体重分别乘2的和即(赵+钱+孙+李)的体重×3为34.5×2+33.5×2+36.0×2+35.0×2+37.5×2+36.5×2(赵+钱+孙+李)的体重为(34.5×2+33.5×2+36.0×2+35.0×2+37.5×2+36.5×2)÷3 故赵、钱、孙、李四人的平均体重为[ (34.5×2+33.5×2+36.0×2+35.0×2+37.5×2+36.5×2)÷3]÷4=35.5(千克)分析与解 2 求四个小朋友的平均体重,根据“总量÷总份数=平均数”,若能找到四个小朋友的总重量,问题即迎刃而解。

小学数学5年级培优奥数讲义 第01讲-平均数(含解析)

小学数学5年级培优奥数讲义 第01讲-平均数(含解析)

第一讲平均数一、学习目标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平均数应用题的意义和数量关系进一步学会以多补少的方法解决平均数问题,并进一步学习解答稍为复杂的求平均数应用题二、知识梳理(一)基本公式平均数×总份数=总数量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总数量÷平均数=总份数(二)平均数问题日常生活中我们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几个杯子中的水有多有少,为了使每个杯子中的水一样多,就将水多的杯子里的水倒进水少的杯子里,反复几次,直到几个杯子里的水一样多。

这就是我们所讲的“移多补少”,通常称之为平均数问题。

求平均数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是: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

解答平均数问题的关键是要求出总数量和总份数的,然后根据基本总量关系式来解答。

也可采用假设平均数的方法,即找一个基数,用“基数+各数与基数的差之和÷份数=平均数”公式求平均数。

三、典例分析考点一:用基本关系式求平均数例1、用4个同样的杯子装水,水面的高度分别是8厘米、5厘米、4厘米、3厘米。

这4个杯子里水面的平均高度是多少厘米?例2、数学测试中,一组学生中的最高分为98分,最低分为86分,其余5名学生的平均分为92分。

这一组学生的平均分是多少分?例3、明明期中考试语文、数学、科学的平均分数是91分,英语成绩公布后,他的平均分提高了2分。

明明英语考了多少分?考点二:利用基数法求平均数例1、求下列20个数的平均数:401,398,400,403,399,396,402,402,404,403,399,396,398,398,405,401,400,402,403,400。

例2、王老师为四年级羽毛球队的同学测量身高。

其中两个同学身高153厘米,一个同学身高152厘米,有两个同学身高149厘米,还有两个同学身高147厘米。

求四年级羽毛球队同学的平均身高。

考点三:航行中的平均数问题例1、两地相距360千米,一艘汽艇顺水行驶完全程需要10小时,已知这条河的水流速度为每小时6千米。

2023最新-五年级数学求平均数优秀教案【优秀4篇】

2023最新-五年级数学求平均数优秀教案【优秀4篇】

五年级数学求平均数优秀教案【优秀4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这次帅气的为您整理了4篇《五年级数学求平均数优秀教案》,在大家参考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的好友哦。

平均数教学设计篇一教学内容:本课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90页的内容。

学习目标分析:1、认知目标:在具体问题情境中,感受求平均数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需要,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2、能力目标:能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的生活现象,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情感目标:增强与同伴交流的意识与能力,体会平均数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积累学习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和简单求平均数的方法。

根据教材内容特点并结合四年级学生的认知基础,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定为: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李明和王小飞两位同学要进行篮球的定点投篮比赛。

(课件出示)比赛规则:每人各进行3次1分钟的定点投篮,以每次投中个数为成绩。

(课件出示)比赛成绩统计图:观察,你从统计图中知道了什么?问题:谁赢了?为什么?2、王小飞再投一次,(课件出示成绩统计图)问题:现在谁赢了?为什么?发现问题:次数不同,比总数不公平。

从而引出新课二、新知探究(一)、认识平均数1、合作讨论讨论问题:次数不同,比总数不公平时,该怎样比才公平?2、探索求平均数的方法想一想:(以李明三次投球为例)能计算出李明三次投球成绩的平均数吗?教师适时板书:(7+3+8)÷3=18÷3=6(个)问题:(1)、“6”是哪几个数的。

平均数?(2)、我们是怎样求出7、3、8这三个数的平均数的?小结方法:先求和再平分。

3、理解平均数的意义(1)、引导:不计算,有办法找到李明三次投球成绩的平均数吗?小组讨论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出示移动变化的过程和结果。

求平均数(五年级)(人教版五年级教案设计)

求平均数(五年级)(人教版五年级教案设计)

求平均数(五年级)(人教版五年级教案设计)教学目标(一)进一步理解求平均数的意义,掌握较复杂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二)通过题目设计,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三)培养学生灵活计算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求平均数的意义及较复杂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较复杂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用具教具:电脑软件、投影片。

学具:判断卡。

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准备1.口算。

①小明有12本书,小军有20本书,小明和小军平均每人有几本书?②五(3)班做好事28件,五(4)班做好事36件,平均每个班做好事多少件?③五年级一班分成3组投篮球,第一组投中28个,第二组投中33个,第三组投中23个,平均每组投中多少个?由学生自己解答(列式计算)针对第③题提问:①说出这道题的问题是什么?②求平均数必须知道什么条件?③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板书:投中总个数÷组数。

(二)学习新课1.出示例1:五年级一班分成3组投篮球,第一组10人,共投中28个;第二组11人,共投中33个;第三组9人,共投中23个。

全班平均每人投中多少个?读题后,学生分组讨论思考题。

(投影片)①例1和准备题③比较,题目有什么异同?(从条件和问题两方面考虑。

)②要求全班平均每人投中多少个,必须先知道什么条件?在学生回答基础上,板书:投中总个数÷全班总人数。

教师:投中总个数和全班总人数题目中给了吗?怎么办?②投中总个数和全班总人数知道之后,怎样求全班平均每人投中多少个?尝试自己列式,然后讨论订正。

板书:(1)全班一共投中多少个?28+33+23=84(个)(2)全班一共有多少人?10+11+9=30(人)(3)全班平均每人投中多少个?84÷30=2.8(个)教师:综合算式怎样列?(学生试列式,再讨论订正。

)板书:(28+33+23)÷(10+11+9)=2.8(个)答:全班平均每人投中2.8个。

教师:对比例1和准备题③你能发现解答方法有什么异同吗?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不同的情况?2.出示例2:(投影片)下表是五年级二班3个组投中篮球情况统计表。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数学培优:求平均数
1、一辆汽车6小时行了396千米路,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2、王师傅做了168个零件,李师傅做了172个,平均每人做多少个零件?
1、⑴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前2小时共行了82千米,后3小时共行了165千米,这辆汽车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⑵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前2小时平均每小时行41千米,后3小时平均每小时行55
千米,这辆汽车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⑶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前2小时共行82千米,后3小时平均每小时行55千米,
这辆汽车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⑷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共行90千米,用了2小时,从乙地返回甲地,用了2.5小时,
这辆汽车往返一次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2、一艘轮船往返于甲、乙两港之间,去时速度是每小时20千米,回来时每小时行30千米,则往返一次的平均速度是每小时多少千米?
3、王小明本学期共参加了五次英语测试,前两次的平均分数是93分,后三次的平均分数是88分,王小明这五次英语测试的平均分是多少?
4、劳动课上,男生和女生分别组队进行了折五角星比赛,下面是他们折五角星情况的统计表.
男生折五角星情况统计表
2001年12月
女生折五角星情况统计表
2001年12月
你认为可以评为优胜队的是男生还是女生?
通过本次学习,我的收获有
.
第一部分必做题
1、选择题.
⑴(☆)小红身高140厘米,小英身高150厘米,小方身高160厘米,三个同学的平均身高应该
().
①大于140厘米②小于160厘米
③大于140厘米而小于160厘米
⑵(☆)五年级两个班参加植树活动,一班去了37人,共植树132棵,二班去了35人,共植树
120棵,五年级平均每班植树多少棵?正确的算式是().
①(132+120)÷2 ②(132+120)÷(37+35)
⑶(☆☆)气象小组在一天的2时、8时、14时、20时测到的温度分别是13℃、16℃、25℃、
18℃,算出这一天的平均温度,正确的算式是().
①(13+16+25+18)÷(2+8+14+20)
②(13+16+25+18)÷4
2、(☆)先估算,再解答.
下表是开发区学生年龄分布情况的数据,算一算,开发区学生的平均年龄是多少岁?(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年龄(岁)8 9 10 11
人数10 21 35 13
3、(☆)某班有58名学生.期末数学考试,有2名同学因故缺考(不参加计算平均分),这样全班平均分92.5分.这个班的平均成绩是多少?(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4、(☆☆)用每千克15.6元的奶糖12千克,每千克10.2元的水果糖8千克,每千克12元的酥糖4千克,混合成什锦糖,这种什锦糖每千克的售价是多少元?
5、(☆☆)甲、乙两地相距84千米,小明骑自行车从甲地到乙地用了2.5小时,回来时用了
3.5小时,求小明往返的平均速度.
第二部分选做题
6、(☆☆)甲、乙两人的平均年龄是12岁,乙、丙两人的平均年龄是15岁,甲、丙两人的平均年龄是13岁,甲、乙、丙三人各是多少岁?
7、(☆☆)实验小学举行“十佳歌手”大赛,有七个评委,他们给9号选手打的分数分别是:评委 1 2 3 4 5 6 7
得分9.65 9.25 8.75 10.00 7.70 8.95 8.35
算出9号选手的最后得分.
8、(☆☆☆)某班学生平均身高141.4厘米,其中男生22人,平均身高140.5厘米,女生18人,平均身高多少厘米?
具有代表性的数——中位数
在日常生活中,有时为了说明一个问题,就需要对有关这个问题的一些数据进行统计.当数据较多时,为了能说明问题,就需要确定一个有代表性的数.中位数就是一种“具有代表性”的数.
一个航模组有15个同学.期末时,老师统计学生缺席的次数,按从少到多的顺序排列如下:0,0,0,0,0,0,0,1,1,1,1,1,3,18,19.
这里用平均数作为代表性的数合适吗?显然,有两个学生因生病经常缺席(分别缺席18次、19次),把它统计进去,缺席次数的平均数很高,达到平均每人缺席3次.实际上大多数人
并不如此,小组活动开展应该说是正常的.
缺席次数的众数是多少?从这一组数中可得出众数是0,这似乎也不能说明问题.因而也不能用众数作为这组数据的代表数.
我们可以将这一组数从小到大排列起来,取它正中间的数(即从左往右数,第8个数),作为代表性的数,这个数叫中位数.在这个问题中,中位数1比众数或平均数更具有代表性.
思考:
1、读完这篇小短文,你有什么收获?
2、能举例谈谈你所理解的中数、众数与平均数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