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古诗词专项复习
古诗文默写及诗歌鉴赏2023年人教版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册知识梳理与检测(含答案)

2023年人教版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册专项梳理08 古诗词默写及诗歌鉴赏古诗词默写:一、《野望》王绩(唐)1.东皋薄暮望,。
2. ,山山唯落晖。
3.牧人驱犊返,。
4.相顾无相识,。
5.《野望》中点明时间地点和事件,并表现诗人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的句子:“,。
”6.《野望》中运用对偶手法描写傍晚时分,遥望山野,满目浓浓秋意的对偶句(写景句):“,。
”7.以动写静,衬托出秋日晚景的安详与宁静,也写出了放牧和打猎的人各自随愿而归的句子是:“,。
”8.王绩在《野望》中引用典故,追古怀伤,在萧瑟恬静的景色描写中表现诗人身处乱世,前途无望,孤独抑郁心情的句子是:“,。
”二、《黄鹤楼》崔颢(唐)1.崔颢在《黄鹤楼》中记述神话传说,抒发诗人对于岁月流逝,世事沧桑的感慨的句子4.崔颢在《黄鹤楼》中直抒胸臆,表现乡愁的诗句是:“?。
”与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意境相仿。
三、《使至塞上》王维(唐)3.《使至塞上》叙述此行目的和到达地点,诗缘何而作的诗句是:4.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描绘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的诗句5.《使至塞上》表现了边塞将士紧张的战斗生活,也暗示出战事频繁的句子是:四、《渡荆门送别》李白(唐)1.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一诗中,点明出发地、目的地的诗句是:2.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一诗中,化静为动,表现雄浑开阔的意境的诗句是:3.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一诗中,表达了奇特大胆的想象这一特点的诗句是:4.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中,借故乡之水的深情厚谊,表达对故乡思念之情的语句是:5.《渡荆门送别》中反衬江水平静,展现江岸辽阔,天空高远,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句五、《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唐)2.《钱塘湖春行》中表达诗人为早春胜景所吸引流连忘返的一句:3.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借莺燕的活动来传达春天来临的信息并表达自己喜悦之4.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描绘春花初绽,春草吐绿的诗句是:六、《龟虽寿》曹操(东汉)1.人们常引用曹操《龟虽寿》中的诗句:“”来比喻人虽老了却仍有雄心壮志。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古诗词专项复习

八年级诗歌赏析(一)望岳 [唐] 杜甫1.“齐鲁青未了”一句表现了泰山的高大;“造化钟神秀”一句表现了泰山的神奇秀丽;“决眦入归鸟”一句蕴含了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2.展开联想与想象,请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一句所展现的画面。
其中“钟”“割”两字用得很好,体现了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风格,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两字好在哪里。
大自然也对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致情有独钟,山是如此巍峨,山前山后仿佛被从中割断一般,云霞明灭一昏一暗,形成截然不同的景象。
一个“钟”字将大自然拟人化,赋予人的情感,大自然的情有独钟更能生动形象地突出泰山的神奇秀丽;“割”字是分割、判割的意思,用在这里,确是“奇险”,更能表现出泰山的高大巍峨。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已成为流传千古的名句,试分析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蕴含了怎样深刻的哲理?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气概和远大抱负。
蕴含了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哲理。
春望[唐] 杜甫1.诗的前四句都统领在一个“望”字中,诗人的视野由远到近,又大到小,由山河到草木花鸟。
2.展开联想与想象,请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一句所展现的画面。
其中“破”“深”两字用得很好,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两字好在哪里。
国都沦陷,城池残破,残垣断壁;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
一个“破”字,使人触目惊心,仿佛目睹国家的残破;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
作者寄情于物,春城败象似在眼前,作者悲叹似在耳边。
3.作者触景生情,借“花溅泪”“鸟惊心”表达了自己怎样的思想感情?伤时、忧国、思家的感情。
4.颈联妙用数词,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写出了作者与家人音信隔绝,久盼不至的迫切心情。
思亲念亲之情油然而生。
5.展开联想与想象,请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一句所展现的场面。
并说说其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面对河山的沦陷,家人的离别,满头白发的作者因此而焦虑忧愁。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文专题复习资料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文专题复习资料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文专题复习资料第一部分古诗、词、文背诵默写一、课内古诗、词、文背诵默写(一)填空式默写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陶渊明《桃花源记》2、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刘禹锡《陋室铭》3、于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周敦颐《爱莲说》4、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核舟记》5、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大道之行也》6、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杜甫《望岳》7、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杜甫《春望》8、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杜甫《石壕吏》9、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三峡》10、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1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12、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张岱《湖心亭看雪》13、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陶渊明《归园田居》14、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王维《使至塞上》15、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李白《渡荆门送别》16、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陆游《游山西村》17、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恨悲。
——陈与义《登岳阳楼》(其一)(二)理解性默写第21课《桃花源记》 P168陶渊明1、描绘桃花林中草美花繁的句子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描写桃花源美好自然环境的句子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必背古诗词(上册)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必背古诗词(上册)八年级语文语文古诗词汇总(人教版)(一)课内古诗【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石壕吏】(杜甫)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小编推荐:人教版初中语文必背古诗词大全【归园田居 (其三)】(陶渊明·东晋)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使至塞上】(王维·唐)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游山西村】(陆游·南宋)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二)课外古诗词【长歌行】(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野望】(王绩·唐)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早寒江上有怀】(孟浩然·唐)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复习测试

八年级上册古诗文积累复习一1、造化钟神秀,,。
(杜甫《春望》)2、白头搔更短,,。
(杜甫《春望》)3 ,死者长已矣。
(杜甫《石壕吏》)4 常恐秋节至,。
(汉乐府《长歌行》)5 相顾无相识,。
(王绩《野望》)6 ,北风江上寒。
(孟浩然《造寒江上有怀》)7 坐观垂钓者,。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8 ,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黄鹤楼》)9 挥手自兹去。
(李白《送友人》)10 ,我言秋日胜春朝。
(刘禹锡《秋词》)11 ,林空鹿饮溪。
(梅尧臣《鲁山山行》)12 林间沙路净无泥,。
(苏轼《浣溪沙》)14 ,轻罗小扇扑流萤。
(杜牧《秋夕》)15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陶渊明《桃花源记》)16 斯是陋室,。
苔痕上阶绿,。
(刘禹锡《陋室铭》)17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周敦颐《爱莲说》)18 是故谋闭而不兴,,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礼记》)19 重岩叠嶂,,自非亭午夜分,。
(郦道元《三峡》)20 ,猿鸟乱鸣;夕日欲颓,。
(陶弘景《答谢》)21 庭下如积水空明,,盖竹柏影也。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22 ,天与云与山与水,(张岱《湖心看雪》)23 晨兴理荒秽,。
(陶渊明《归园田居》)24 ,归雁入胡天。
(王维《使至塞上》)25 月下飞天镜,。
(李白《渡荆门送别》)26、《长歌行》晓喻青少年珍惜青春,奋发努力的两句是:。
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有苏轼的“谁道人生无再少?!。
”27、《野望》中表现秋意颇浓的山野景色的一句是:。
28、《望洞庭湖赠张丞相》:①诗中写出洞庭湖浩大气势的名句是:②作者委婉地表达出求仕之心的诗句是:29、《黄鹤楼》①以写景出名的诗句是:②表现诗人浓浓乡愁的句子是30、①古代与季节有关的诗词多悲秋喜春。
然而也有例外,例如在刘禹锡的《秋词》中,秋高气爽、鹤冲云天的景象是那样的富有诗情画意(表达豪迈乐观之情):“,。
”而杜甫《春望》中春天的花开、鸟鸣引发的是诗人的忧国和思亲之情:“,。
”②直接表达秋日春朝的看法的诗句是:31、《送友人)的颈联:借马鸣来表达悠悠的别离之情的两句是32、《早寒江上有怀》中作者看到孤帆从天边驶过,勾起乘船返乡的心绪的两句是。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古诗文复习资料(全册)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古诗文复习资料(全册)自:从,阙:缺陷,自非:除非,亭午:中午XXX:清澈的急流,回清:倒映清澈,绝巘:险峻的山峰,XXX:水流飞溅,清荣峻茂:清新、繁茂,良:很多XXX:早晨,肃:肃穆,属引:引起,响:回声,绝:消失襄陵:地名,沿溯:顺着江河流域,虽:即使,奔:奔驰,不以疾也:不算快俱:一起,共色:同样的颜色,任意东西:随意,许:大约,独绝:独一无二XXX:淡蓝色,甚箭:像箭一样快XXX:高耸,直指:直指云霄,XXX:数千次,反:停止2.改写下列句子,使其表达更清晰。
(6分)原句: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改写:三峡七百里长,两岸山峰连绵,几乎没有空隙。
原句: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改写:这里景色清新、繁茂,有很多有趣的地方。
原句:XXX,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改写:在寒冷的林间和峡谷里,常常可以听到高猿的长啸,引起凄凉的回声在空谷回响,悲伤的声音久久不绝。
原句: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XXX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改写:到了夏天,水位上涨到了襄陵,顺着江河流域前行,有时紧急接到XXX,白天出发到白帝城,傍晚到达江陵,这段路程有1200多里,即使风驰电掣也走不快。
XXX相是逆境成才的典型,本文从理论上阐述了逆境对个人成才的重要性,并从反面论述了不经历逆境的人难以成才。
最后,作者将个人成才规律推及到国家的兴亡,得出全文的中心论点。
即担当大任的人必须经过艰苦生活的磨炼。
实例验证这个观点,可以举出马云的经历。
XXX曾多次失败,但他并没有放弃,而是在失败中吸取教训,不断改进自己,最终创立了XXX,成为了一位成功的企业家。
这充分说明了逆境对于个人成才的重要性。
⑴北山愚公者,年已九十,住在山前。
⑵于是他带着三个儿子和一些人,开始用箕斗运土石,投入渤海之尾。
XXX的妻子和智叟都在质疑愚公的移山计划,但他们表达的意思和情感上有所不同。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古诗文复习

《陋室铭》 1.文中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文章中写室外的环境幽静的句子是: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1.写出作者尽管年老体衰,还想为国家效力 的句子 是: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 。 2.作者借助梦境希望报效国家,收复失地的 句子: , 。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归园田居》 (1)表明隐居之地和劳动结果的诗句是:
(2)表现作者早出晚归,不辞劳苦的句子是 (3)在回家的路上,夕露沾湿了衣裳,而他毫不 在意的诗句是: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4)从表面上看,这首诗写的是田园劳作之乐, 实际上有它特殊的内涵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3)经过长途跋涉,诗人仍没有见到将官,行程 似乎还要延续下去,但诗歌却与此戛然而止,给 人留下回味余地的句子是: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4)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 光,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是: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渡荆门送别》 (1)用游动的视角来描写景物变化的句子是: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2)通过两幅美丽的画面来形容江上的美景的 句子是: , 。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3)由欣赏美景转入深沉的乡情之叹,含蓄地 抒发作者思乡之情的句子是:
《石壕吏》 1.表明捕吏凶暴,老妇凄苦的语句: 2.表明老妇家遇不幸,亲子战死,揭露战争罪恶的 语句: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 3.老妇口述生死,暗含凄苦无奈的语句: , 。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4.表明家无壮男,凄婉可怜的语句: 5.表明战争给家庭带来的不幸与困苦的语句: ,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 6.写老妇为保家庭,自请应役的语句: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 7.暗示老妇人被抓走的语句: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古诗词四首》复习知识清单及精讲精练(含答案解析)

古诗词四首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诗歌回顾跟踪训练(2018泰安,22—25)阅读《钱塘湖春行》,完成问题。
(8分)钱塘湖春行①白居易孤山②寺北贾亭③西,水面初平④云脚低⑤。
几处早莺争暖树⑥,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⑦,绿杨阴里白沙堤⑧。
[注] ①选自《白氏长庆集》。
钱塘湖,即杭州西湖。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又叫香山居士。
太原(现在属山西)人。
唐代大诗人。
著有《白氏长庆集》。
②孤山:在西湖的后湖与外湖之间,山上有孤山寺。
③贾亭:贾公亭。
唐代贞元中,贾全在杭州做官的时候在西湖造了这个亭。
④水面初平:湖水才同堤平,即春水初涨。
⑤云脚低: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所以说“云脚低”。
⑥暖树:向阳的树。
⑦不足:不够。
⑧白沙堤:西湖的白堤,又称沙堤或断桥堤。
1.对颔联内容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2分)( )A.具有画面感。
构图的背景是“暖树”和“春泥”,主体是“早莺”和“新燕”。
B.具有动态感。
一个“争”字,一个“啄”字,把飞鸟的灵动与欢快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出来。
C.给人丰富的想象空间。
“几处”?“谁家”?妙在说不清,让读者放飞想象。
D.给人丰富的生活知识。
拓展了读者的视野,了解了“早莺”和“新燕”的生活习性。
2.对尾联中“最爱”一词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春行钱塘湖的喜悦之情。
B.画龙点睛,突出了诗人喜爱钱塘湖的原因。
C.巧用白描,突出了钱塘湖畔绿色醉人的景象。
D.刻意渲染,表达了诗人对钱塘湖美景的依恋之情。
3.对这首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 )A.这首诗的兴趣不在于集中介绍某一景物,而是从总体着眼,描绘湖上的春意。
B.“渐欲”“才能”两个词语,动态地表现着“乱花”和“浅草”的勃勃生机。
C.这首诗观察点不在某一处,而是边行走,边观察,多角度描写钱塘湖春景。
D.这首诗处处紧扣季节特征,把春天的钱塘湖描绘得生机盎然,十分迷人。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专题复习

桃花源记基础知识文学常识本文选自。
作者,又名,字,世称。
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人,著名诗人。
不满当时现实,弃官归隐。
《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都是传世名篇。
我们还学过他的。
文言词语【一般词语】[缘][夹岸][数][芳][落英]。
英,[缤纷][复][仿佛]。
[才][平旷][俨然]。
[属]。
[阡陌]。
[悉、咸] [黄发][垂髫][怡然][乃][具][问讯][云] [叹惋] 惋,[延] [语(yù)] [扶] [向] [及][诣][遣][欣然][规][果]【一词多义】[中] ①(晋太元中.)②(中.无杂树) [志] ①(寻向所志.)②(处处志.之) [为] ①(wãi) (武陵人捕鱼为.业)②(wâi) (不足为.外人道也) [寻] ①(寻.向所志)②(寻.病终) [闻]①(村中闻.有此人)②(具言所闻.) [舍]①(shě)(便舍.船)②(shâ)(屋舍.俨然) [作] ①(其中往来种作.)②(设酒杀鸡作.食)【古今异义】[鲜美]古:。
今:。
[开朗]古:今:。
[交通]古:。
今:[妻子]古:。
今:。
[绝境]古:。
今:。
[无论]古:。
今:[如此]古:。
今:。
[不足]古。
今:。
【词类活用】[异] 。
[穷] 。
[尽] 。
【通假字】[要] 。
【成语】[豁然开朗] 。
豁然,。
[无人问津] 。
津,。
[怡然自乐] 。
[世外桃源] 。
理解探究(一)用原文语句回答:1.描写桃花林美丽景色的语句是:2.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平和的语句是:3.描写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语句是:4.表现桃花源中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5.表现人民生活恬适的句子:6.表明渔人总体感受的句子:7.表明桃花源中人来桃花源原因的句子:8.表明渔人背信弃义的句子:(二)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1.第一段描写桃花林又什么作用?2.“忽逢桃花林”中的“忽”字表现了渔人怎样的心情?3. “欲穷其林”中的“穷”字表现了渔人怎样的心理?4. “豁然开朗”照应前文什么内容?5. 为什么村人“见渔人,乃大惊”?6.“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表明先世生活年代的社会环境是怎样的?7.桃花源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以及人民的生活状况、精神状态怎样?8.“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从文中可推断渔人向桃花源中人说了什么?9.桃花源中人为什么叹惋?作者为什么不一一写出渔人的话?10.桃花源中人“不复出焉”的原因是什么?11.为什么村人说“不足为外人道也”?12.作者为什么要写“寻向所志,不复得路”?13.作者为什么要写刘子骥寻访桃花源“未果”?14.作者笔下的桃花源具有怎样的特点?(作者追求的是怎样的生活?)15.作者为什么要虚构一个与现实对立的美好世界?16.写出文章的整体思路:迁移拓展1.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境相似的成语是什么?2.你怎样看待陶渊明笔下的理想社会?3.渔人是个怎样的人?写渔人有怎样的作用?4.针对第二段语句作简要评注。
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复习

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复习(一)第28课《观潮》 P202周密一、词语解释1、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既望:农历十六。
2、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
方:当……时。
3、倏而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
倏而:突然、略:一点点。
4、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逝:去,往。
5、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
文:画着文采。
6、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盛万仞中。
溯迎:逆流迎着潮水。
7、吞天沃日。
沃:因水淋洗。
8、如履平地。
履:踩。
9、江干上下十余里间。
干:岸。
二、理解背诵1、写参演舰之多的句子是艨艟数百分列两岸。
2、写阵势变化多端的句子是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3、写水兵在船上演练技艺之高的句子是如履平地。
4、写双方习战之激烈的句子是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
5、写声势之大的句子是水爆轰震,声如崩山。
6、作者对潮水的描写由远而近,对潮水从形、色、声、势四个方面进行描绘,请用原文回答。
答:(1)写“形“的句子是“仅如银线。
”(2)写“色”的句子是“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3)写“声”的句子是“如雷霆,震撼激射。
”(4)写“势”的句子是“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三、简答作者引用杨诚斋的诗句有什么作用?答:这两句诗从侧面对潮水的形象做了补充。
同时,也与段首“天下之伟观”照应,以此加强了读者对海潮之雄伟壮观的强烈印象,并为下文作铺势。
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复习(二)第29课《湖心亭看雪》 P206张岱一、词语解释1、是日更定。
是:这。
定:完了,结束。
2、余拿一小船,用毳衣炉火。
拿:撑,划。
毳:鸟的细毛。
3、雾淞沆砀。
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
4、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焉:哪里。
更:还。
5、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强:痛快。
白:指酒杯。
二、句子翻译1、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翻译:(我看见)有两个人已铺好了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
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翻译:我痛饮了三大杯,然后(和他们)道别。
3、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八年级上语文古诗词高频考点

八年级上语文古诗词高频考点给大家整理了一下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文言文理解默写必背高频考点。
(一)《野望》王绩1、诗中点名时间、地点和事件,并表现诗人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的句子是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2、诗中运用对偶手法描写傍晚时分,遥望山野,满目浓浓秋意的对偶句(写景句)是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3、诗中以动写静,衬托出秋日晚景的安详与静谧,也写出了放牧和打猎的人各自遂愿而归的句子是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4、诗中引用典故,追古怀伤,在萧瑟恬静的景色描写中表现诗人身处乱世,前途无望,孤独抑郁心情的句子是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二)《黄鹤楼》崔颢1、诗中记述神话传说,抒发诗人对于岁月流逝、世事沧桑的感慨的句子是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2、崔颢用对偶手法描写在黄鹤楼上所见之景的句子是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3、诗中情景交融,抒发了游子悲苦的思乡之情的句子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4、诗中直抒胸臆,表现乡愁的句子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与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意境相仿。
(三)《使至塞上》王维1、诗中叙述此行目的和到达地点,诗缘何而作的句子是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2、诗中不仅显示了大漠景象奇特,而且巧妙的把自己孤寂、惆怅、抑郁情绪融化在自然之中的句子是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3、诗中通过写景来交代行踪,暗示诗人因为受到排挤而内心激愤、抑郁之情的句子是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4、诗中以传神之笔勾画出一幅塞外奇特雄浑壮美景象,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5、诗中表现了边塞将士紧张的战斗生活,也暗示出战事频繁的句子是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四)《渡荆门送别》李白1、诗中点名出发地、目的地的句子是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2、诗中化静为动,表现雄浑开阔的意境的句子是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唐诗五首》知识梳理及练习题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唐诗五首》知识梳理及练习题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三课《唐诗五首》复习(一)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诗意: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
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猎人带着打猎到的猎物驰过我的身旁。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赏析:1、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这四句运用对偶的手法,写薄暮中所见景物:举目四望,满山遍野,树叶枯黄,到处是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
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与猎马的特写,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
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间晚秋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表达了作者孤独落寞的情怀,流露出避世退隐的愿望。
2、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运用典故,写出了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像伯夷、叔齐那样的古代隐士交朋友了,表达了作者孤独落寞的情怀,流露出避世退隐的愿望。
主题:这首诗写的是山野秋景。
全诗于萧瑟怡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
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诗意:传说中的仙人已乘黄鹤离去,这里只剩下(一座巍峨的)黄鹤楼。
黄鹤离去不会再回来了,千百年来(只剩下)白云在此飘荡。
晴天从黄鹤楼遥望对岸的原野,汉阳的树木看得清清楚楚,鹦鹉洲上草长得极茂盛。
太阳将要落山,故乡在何处?眼前只见雾霭笼罩江面,令人发愁。
赏析:1、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描绘了作者晴日在黄鹤楼所见之景:天气晴好,汉阳一带的树木历历在目,鹦鹉洲上的芳草一片繁茂,展示了一派生机勃勃的自然美景。
表达了作者吊古伤今,无限怅惘的思乡之情。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之古诗文默写题精选及专题默写复习卷(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古诗文默写题精选(含答案)(一)、《桃花源记》 1、写出桃花林自然景色的语句: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写出描写桃花源中人和平劳动,幸福生活的语句: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间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3、写出出自本文的四个成语:豁然开朗;世外桃源;怡然自乐;无人问津。
4、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渔人甚异之。
5、文中描写桃花源老人小孩生活的句子是: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6、描写桃花源生活环境的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7、表现“村人”热情待客的句子有: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8、表现“村人”都来关心渔人的句子: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二)《陋室铭》 1、文中的名句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2、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写居室环境的句子:台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4、写作者交往对象的句子: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5、写室中生活的句子: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6、互文见义的句子: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7、画龙点睛的句子是:何陋之有? 8、表明作者对世俗生活鄙弃的句子: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三)《爱莲说》1、作者描绘的莲花的形象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溢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全文的纲领句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3、表明作者对追名逐利的世风的鄙弃的句子是: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四)《核舟记》 1、全文围绕着“奇巧”一词选择材料。
2、文中引用《赤壁赋》的句子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3、文中引用《后赤壁赋》的句子是: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4、文中直接描写鲁直的句子是: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经典诗五首知识点整理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经典诗五首知识点整理总结一、《登鹳雀楼》——王之涣1. 诗的背景与作者- 该诗描写了登上长城鹳雀楼时的壮丽景色。
- 作者王之涣是唐代著名的诗人。
2. 诗的主题与意境- 主题:通过描写壮丽的自然景色,表达人们对自然的景仰之情。
- 意境:通过细腻的描写,诗句中处处流露出的景色变化,给人以一种宏伟、壮丽的感觉。
3. 诗的艺术特点- 借用大量的意象和比喻手法,使诗句具有很强的美感。
- 发挥了自然景色的威严与壮美,形象生动。
二、《江雪》——柳宗元1. 诗的背景与作者- 该诗描写了江雪中的美丽景色。
- 作者柳宗元是唐代著名的诗人。
2. 诗的主题与意境- 主题:通过描写江雪的美丽景色,表达作者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之情。
- 意境:通过描写雪花的飘落,江水的冰冻,展现出冰天雪地中的清寒、肃杀之感。
3. 诗的艺术特点- 运用了对比手法,通过对冰雪与江水的对比,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用意象手法描绘了江边村舍的寂静与孤独感。
三、《静夜思》——李白1. 诗的背景与作者- 该诗描写了夜晚一个人思念远方的情景。
- 作者李白是唐代著名的诗人。
2. 诗的主题与意境- 主题:通过描写夜晚的静谧安宁,表达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 意境:通过描写寂静的夜晚和孤独的月光,给人以沉静、思索之感。
3. 诗的艺术特点- 采用了简练明了的句式,使诗句更加凝练。
- 运用了象征手法,将作者的思念之情寄托于月光。
四、《将进酒》——李白1. 诗的背景与作者- 该诗是李白反映自己的人生观和饮酒情结的作品。
2. 诗的主题与意境- 主题:表达对豪情壮志、人生短暂的感慨。
- 意境:通过描写饮酒的场景与感受,表现出豪情壮志的写作风格。
3. 诗的艺术特点- 运用了对仗手法,将诗句与韵律相统一。
- 采用了夸张、诙谐的手法,增强了大气的效果。
五、《边城》——阿尔艾斯1. 诗的背景与作者- 该诗是蒙古族民歌的文学改编。
2. 诗的主题与意境- 主题: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文专题复习提纲

语文古诗、词、文专题复习提纲(2018.11.13第一次修订)——制作第一部分古诗、词、文背诵默写一、课内古诗、词、文背诵默写——古文名句默写(一)《三峡》1.《三峡》中极尽夸张、从侧面烘托山势雄浑高耸,给人以壮丽绚美........................之感..的句子是: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三峡》中从正面写出山的高峻.........的句子是: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从侧面烘托山的高峻.........的句子(从侧面烘托山峰陡峭幽邃的句子)是: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三峡》中与李白的诗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描.写意境相似(或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4.《三峡》中与李白的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描.写意境相似........).的句子是: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虽乘奔.....(.或有异曲同工之妙御风,不以疾也)。
5.《三峡》中“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两句将自然景物.....和人的思想感情融为一体,侧面表现了三峡渔民的悲惨生活..........................。
6.引用渔歌反衬三峡深秋清幽寂静..............的句子是: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7.写山连绵不断......的句子是: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8.写水流湍急.....的句子是: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9.写春冬三峡水的特点.........句子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10.《三峡》中形象地表现江水迅疾.........的句子是: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11.《三峡》中用猿啼来衬托三峡凄凉秋景............的句子是: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12.写水势凶险.....的句子是: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13.表现秋季凄清萧瑟........的句子是: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完整版)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十四课诗词五首复习要点

24 诗词五首复习要点(一)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一、注释结:构建、建筑。
庐:简陋的房屋。
尔:这样。
悠然:悠闲自得的样子。
气:气象、景致。
日夕:傍晚。
相与:相伴。
辨:分辨、辨识。
二、文学常识1、创作背景这首诗选自组诗《饮酒》,共20首,是陶渊明弃官归田后饮酒的即兴之作。
选自《陶渊明集》。
2、作者简介陶渊明(约365-427),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又自号“五柳先生”,江西人。
东晋诗人、辞赋家,田园诗的开宗和代表者。
三、主要内容及中心思想本诗通过对田园生活中自然景色的悠闲欣赏,表现了诗人厌倦官场腐败,决心归隐自洁、超脱世俗的人生追求。
四、赏析(1)情景交融,意境深远诗中描写的田园景物表现了生活的恬淡宁静,句中“悠然”一次,不仅写人闲适自在,也意在写山静穆而高远。
人的情感与自然景物交织在一起,情感共鸣,体现了全诗的宗旨:复归自然。
(2)语言朴素隽永,结构严谨开头四句质朴平实,第一句平平道出,第二句转折,第三句承上发问,第四句回答作结,思路清晰而流畅,结构严谨。
语言上没有夸张的修饰,平淡自然,但却意境隽永。
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一、文学常识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十一月,诗人赴奉先探家,不久,安禄山发动叛乱。
唐肃宗至德元年六月,安史叛军攻下唐都长安。
八月,杜甫听到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便把小家安顿在羌村,去投奔肃宗。
途中为叛军所俘,后困居长安。
因他官职卑微,未被囚禁。
这首诗写于次年三年。
二、注释国:国都,指京城,这里指长安。
城:指长安城,当时被叛军占领。
感时:感叹时局。
恨别:悲恨亲人离散。
惊:使……惊动。
烽火:战火。
家书:家信。
抵:值,相当。
搔:用手指轻抓。
短:稀疏。
浑:简直。
不胜:禁不住。
三、翻译京城已经沦陷,山河依旧存在,春天草木丛生(闹市已成荒苑)。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复习

八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复习长歌行选自宋·郭茂倩收编的《乐府歌词》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解题】《长歌行》是南朝宋代文人郭茂倩编纂的《乐府诗集》中的一首五言古诗,是劝诫世人惜时奋进的名篇。
此诗选自汉乐府。
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朝廷音乐机关,汉武帝时得到大规模的扩建,从民间搜集了大量的诗歌作品,内容丰富,题材广泛。
本诗是其中的一首。
长歌:长声歌咏,也指写诗;行(xíng):古代歌曲的一种体裁,歌行体的简称,诗歌的字数,和句子的长度不受限制。
长歌行是指“长声歌咏”为曲调的自由式歌行体。
衰:,读cuī.古时候人们读的没有shuaī这个音。
这首诗选自《乐府诗集》卷三十,属相和歌辞中的平调曲。
《乐府解题》说这首古辞“言芳华不久,当努力为乐,无至老大乃伤悲也。
”把“努力”理解为“努力为乐”,显然是一种曲解。
汉代的五言古诗,许多是慨叹年命短促、鼓吹及时行乐的。
这首诗从整体构思看,主要意思是说时节变换得很快,光阴一去不返,因而劝人要珍惜青年时代,发奋努力,使自己有所作为。
其情感基调是积极向上的。
《乐府诗集》是宋代郭茂倩编的一部乐府诗总集,全书一百卷,分十二类。
上起汉魏,下迄五代,兼有秦以前歌谣十余首。
除收入封建朝廷的乐章外,还保存了大量民间入乐的歌词和文人创造的新乐府诗。
全书各类有总序,每曲有题解,对各种歌辞、曲词的起源和发展,均有考订。
【作品简介】汉乐府“乐府”原是古代掌管音乐的官署。
秦及西汉辉帝时都设有“乐府令”。
汉武帝时的乐府规模较大,其职能是掌管宫廷所用音乐,兼采民间歌谣和乐曲。
魏晋以后,将汉代乐府机关所搜集演唱的诗歌,统统称为乐府诗。
乐府诗是最能代表汉代诗歌成就的一种体裁。
汉乐府创作的基本原则是“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汉书·艺文志》)。
它继承《诗经》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广阔而深刻地反映了汉代的社会现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诗歌赏析
(一)望岳 [唐] 杜甫
1.“齐鲁青未了”一句表现了泰山的高大;“造化钟神秀”一句表现了泰山的神奇秀丽;“决眦入归鸟”一句蕴含了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2.展开联想与想象,请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一句所展现的画面。
其中“钟”“割”两字用得很好,体现了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风格,历来被人称道,
请简要分析两字好在哪里。
大自然也对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致情有独钟,山是如此巍峨,山前山后仿佛被从中割断一般,
云霞明灭一昏一暗,形成截然不同的景象。
一个“钟”字将大自然拟人化,赋予人的情感,大自
然的情有独钟更能生动形象地突出泰山的神奇秀丽;“割”字是分割、判割的意思,用在这里,
确是“奇险”,更能表现出泰山的高大巍峨。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已成为流传千古的名句,试分析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
想感情?蕴含了怎样深刻的哲理?
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气概和远大抱负。
蕴含了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哲理。
春望[唐] 杜甫
1.诗的前四句都统领在一个“望”字中,诗人的视野由远到近,又大到小,由山河到草木花鸟。
2.展开联想与想象,请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一句所展现的画面。
其中“破”“深”两字用得很好,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两字好在哪里。
国都沦陷,城池残破,残垣断壁;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
一个“破”字,使人触目惊心,仿佛目睹国家的残破;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
作者寄情于物,春城败象
似在眼前,作者悲叹似在耳边。
3.作者触景生情,借“花溅泪”“鸟惊心”表达了自己怎样的思想感情?
伤时、忧国、思家的感情。
4.颈联妙用数词,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写出了作者与家人音信隔绝,久盼不至的迫切心情。
思亲念亲之情油然而生。
5.展开联想与想象,请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一句所展现的场面。
并说说其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面对河山的沦陷,家人的离别,满头白发的作者因此而焦虑忧愁。
百无聊赖之际,搔首踌躇,
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已纷纷断落,如今稀疏的短发,几乎无法梳髻插簪。
诗句描绘的这一细节,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忧国和思家的情怀。
归园田居 [晋] 陶渊明
1.“草盛豆苗稀”中“盛”和“稀”的对比说明了什么?
作者辞官归田,虽然耕作不佳却乐在其中,可见其本意在享受田园生活的宁静和安适。
2.展开联想与想象,请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一句所展现的情景。
清晨我下地松土除草,晚上披星戴月,我扛着锄头回家歇息。
3、展开联想与想象,请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一句所展现的画面。
狭窄的田间小路边草木丛生,皎洁的月光照在草叶的露水上,亮晶晶的,诗人走在小路上,衣
服都被露水打湿了。
4、请具体解释“但使愿无违”中作者“愿”的具体内涵。
这首诗表明了作者怎样的生活志趣和
理想?
归隐田园,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在污浊官场中失去自我。
表达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志
愿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使至塞上 [唐] 王维
1.王维,字摩诘,唐代杰出诗人、画家。
苏轼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
颔联作者以“征蓬”“归雁”自比,意在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展开联想与想象,请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句所展现的画面。
4.近代学者王国维盛赞“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为“千古壮观”之句,仔细品味这句诗,
谈谈王国维评价的理由?句中哪些字用得特别有表现力?
2.因受排挤流露出孤寂、激愤、抑郁之情。
3.广阔无垠的大漠黄沙漫漫,远处一缕白色的烽烟直上云霄。
大漠无边,黄河如带,从天边汹
涌而来,那一轮圆圆的落日静静地悬挂在天边。
4.这句以传神的笔墨描写了奇丽壮美的塞外风光,笔力苍劲,视野开阔,意境雄浑。
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色。
这句话还精于炼字,“直”“圆”两字用得极好,广阔无垠的大漠黄沙漫漫,远处一缕白色的烽烟直上云霄,黄河如带,从
天边汹涌而来,那一轮圆圆的落日静静地悬挂在天边,诗歌以烽烟之直和落日之圆突出了大漠的
辽阔壮美。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
1. 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请指明“悟诗情”的方法)
2.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诗中的望洞庭湖所见的画面。
(请圈出句中物象)
3.颔联中“蒸”“撼”二字用得妙,请加以分析。
4.“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一句有何深意?1.不甘于仕途的失意和寂寞,一心想施展自己的抱负,希望张丞相能给予引荐,表现了诗人积
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方法:抓重点句“端居耻圣明”等)
2.秋水盛涨,八月的洞庭湖,湖水满满,和岸上几乎平接。
远远望去,水天一色,洞庭湖和天
空接合成了完完整整的一块。
湖面上水汽蒸腾,如烟似雾,仿佛广大的沼泽地带,都受到湖的滋养哺育,才显得那样草木繁茂,郁郁苍苍。
湖水澎湃动荡,稳固如山的岳阳城好像也瑟缩不安地
匍匐在它的脚下。
3.“蒸”字写出了水汽蒸腾,如烟似雾,孕大含深,蒸蒸日上的动感;“撼”字犹如雷霆万钧,
极显湖水的喧闹动荡,桀骜不驯的自然伟力。
突出了洞庭湖汹涌澎湃,磅礴的气势。
动静结合,
诗人笔下的洞庭湖不仅广大,而且还充满活力。
4.闲坐观看别人辛勤临河垂钓,只能白白羡慕别人得鱼成功。
委婉地表达了作者渴望出仕和希
望得到对方引荐的心情。
送友人李白
1. 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请指明“悟诗情”的方法)
2. 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诗中首联的画面。
(请圈出句中物象)并说说首联描绘出怎样的送别场景。
3.诗人运用怎样的艺术手法表达出怎样的思想感情?4.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诗中尾联的场面。
1. 表达了对友人深切的关心和依依惜别之情。
(关键词“游子意”“故人情”)2.一抹青翠的山峦横亘在外城的北面,一湾清澄的流水绕城东潺潺而过。
“青”“白”相映,使整个画面色彩清丽。
“横”字写青山的静,“绕”字写白水的动,首联描摹出一幅山清水秀的送别场景。
3. 诗人借孤蓬来比喻友人的漂泊生涯,巧妙地用“浮云”来比喻友人,行踪不定,任意东西,无限关切之意
自然溢出。
而那一轮西沉的红日落得那么徐缓,恋恋不舍地把最后的光线投向青山白水,真切地表达出诗人对友人依依不舍的深情。
4.诗人和友人马上挥手告别,频频致意。
那两匹儿马仿佛
懂得主人心情,也不愿脱离同伴,临别时禁不住萧萧长鸣,似有无限深情。
《浣溪沙》苏轼
1.展开联想与想象,描述词上阕的“溪边风光图”的情景。
2.“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山下兰芽儿,短短的,浸在溪水里,松林里沙子路上好干净,没有污泥。
傍晚的雨潇潇下,子规鸟正在鸣啼。
(山下小溪潺潺,岸边的兰草刚刚萌生娇嫩的幼芽。
松林间的沙路,仿佛经过
清泉冲刷,一尘不染,异常洁净。
傍晚细雨潇潇,传来了杜鹃的啼声。
)
2.不必为光阴流逝、人生衰老而叹息;作者虽政治失意,但却表达了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和豁达的胸襟。
《早寒江上有怀》孟浩然
1、本诗表答了作者怎样的情怀?思想家乡想念亲人。
2、赏析“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作者捕捉了当时带有典型性的事物,点名季节。
树叶渐落,北雁南飞,这是最具代表性的秋季景象。
但是单说秋,还不能表现出“寒”,作者又以“北风呼啸”来渲染,自然使人觉得寒冷,这就点出了题目中的“早寒”。
作者活画出一幅深秋景象,渲染了悲凉的气氛。
《石壕吏》《渡荆门送别》看课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