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探究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
九年级物理上册《阿基米德原理》教案、教学设计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采用以下过程与方法:
1.采用探究式教学,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环节,自主发现阿基米德原理。
2.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
3.运用比较法、归纳法等物理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内涵和适用范围。
(3)巩固:设计练习题,让学生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如判断物体的浮沉条件、计算浮力等。
(4)拓展:介绍阿基米德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船舶、潜水艇等,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3.教学评价:
(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实验探究、小组讨论、问题解决等环节的表现,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2)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堂测试、课后作业等方式,了解学生对阿基米德原理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该原理解释生活中浮力现象的能力。
4.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的热爱,激发他们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2.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养成勇于质疑、善于思考的习惯。
3.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1.学生对浮力现象有直观的认识,但对其中的科学原理尚不完全清楚,需要通过教学引导他们深入探究。
2.学生在数学知识方面,已经掌握了正比例关系,这为理解阿基米德原理中的公式奠定了基础。
3.学生在实验操作方面,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但实验数据分析、归纳总结能力有待提高。
4.学生在团队合作方面,具有一定的沟通能力,但还需加强在科学探究中的分工合作与协调。
《阿基米德原理》教案(精选7篇)
《阿基米德原理》教案(精选7篇)《阿基米德原理》篇1一、教学目标(1)通过对物体在什么情况下受浮力的探究,认识浮力。
(2)经历探究浮力大小以及“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过程。
(3)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4)在探究浮力的过程中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教具容器、乒乓球(或木块)、金属块、大烧杯、弹簧测力计、细线、鸡蛋、食盐、溢水杯、小烧杯等。
二、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播放巨轮远航、气球腾空的视频或展示巨轮远航、气球腾空的图片引入课题。
(板书)四、阿基米德原理(二)新课教学(1)板书:1.认识浮力,演示图1提出问题:在生活中你遇到的哪些物体受到了浮力的作用?你是怎样知道它受到了浮力的作用?请举例说明。
[学生开始可能会以在水中上浮或漂浮的物体为主举例,逐步地会有学生意识到在水中下沉的物体也会受到浮力。
](注:在这里,第2问的提出一是增加学生对第1问的思考深度,二是为后面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做好铺垫;对学生举出的不恰当的例子要及时进行处理)在水中下沉的物体是否也会受到浮力?怎样知道它是否受到了浮力?(注:要引导学生学会比较判断物体是否受浮力的各种方法的特点,认识到用弹簧测力计判断物体是否受浮力有独到的好处)浮力是一种什么样的力?你认为物体在什么情况下会受到浮力?(注:在学生充分讨论、感受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总结、概括)通过前面的讨论我们知道,物体在浸入液体或气体时,会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它向上托的力,这个力在物理上就叫做浮力。
在实验室里,我们可以用弹簧测力计两次测量求出浮力的大小。
在我们举过的事例中,物体都受到了浮力的作用。
它们受到的浮力大小是否相同?为什么?[学生一般会想到在各种不同情况下,物体受到的浮力不相同。
](注:这一问题的解决要引向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浮力进行比较,使学生养成通过实验研究问题的习惯)那么,是什么因素影响了浮力的大小?(2)板书:2.探究浮力请你对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提出猜想,并说出猜想的依据。
阿基米德原理教案设计
阿基米德原理教案设计教案:阿基米德原理的探索一、教学目标:1.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应用;2.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背后原理和推导过程;3.学会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阿基米德原理概述;2.阿基米德原理的背后原理和推导过程;3.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
三、教学步骤:1.导入引入:通过引入一个生活实例,如“为什么我们在游泳时能浮在水上”,引起学生对阿基米德原理的兴趣和思考。
2.知识讲解:简要介绍阿基米德原理的概念和内容,引导学生思考“阿基米德原理是什么”、“为什么会产生这个原理”等问题。
3.实验展示: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将一个规定形状的物体放入水中,观察其在水中的浮沉情况,并解释实验现象。
4.知识讲解:根据实验现象,讲解阿基米德原理的背后原理和推导过程,引导学生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具体内容。
5.举例应用:通过举例解释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如船只浮沉、气球升降等,增强学生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
6.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分别讨论一个与阿基米德原理相关的问题,并就问题进行讨论和分享。
鼓励学生锻炼合作与交流能力。
7.活动设计:设计一个小活动,要求学生设计并制作一个能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浮沉的装置。
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实践能力。
8.总结回顾: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回顾,引导学生思考应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性和意义。
四、教学评估:1.参与度评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态度。
2.实验报告评估:要求学生撰写一份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过程、结论和思考等内容,评估学生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小组讨论评估:对学生的小组讨论内容进行评估,包括讨论问题的深入程度、思考的创新性和表达的清晰程度等。
五、教学资源:1.实验器材:水桶、水、各种规定形状的物体;2.课件:包括阿基米德原理的概述、背后原理和推导过程的展示;3.实验报告模板。
六、教学延伸:2.实践应用:引导学生思考阿基米德原理的其他实际应用,并鼓励他们自行设计实验或研究项目进行探索。
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
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通用5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店铺收集整理的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通用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1一、教材分析阿基米德原理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在力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好这部分内容既有利于深入理解液体压强、压力、二力平衡和二力合成等知识,又为进一步学习机械效率打好了基础。
由于这部分内容涉及到的计算公式比较多,内容又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学起来总有种望而生畏的感觉。
因此,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通过实验、推理等方法,努力激发使这一部分教学不枯燥,争取调动全体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成绩。
二、学生情况分析我所教的班级,学生学习意识比较淡漠,学习基础比较差,在学习过程中体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学习很被动、计算能力比较差。
在前面的教学过程中,已经重点强调了相关内容,为进一步学习《阿基米德原理》做好了准备。
如何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是一个关键问题。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经历从提出猜想和假设到进行实验探究的过程,发现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及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理解阿基米德原理,学会一种计算浮力的方法。
(2)进一步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测力。
2、过程与方法:(1)经历科学探究,培养探究意识,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发展学生收集、处理、交流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增加对物理学的亲近感,保持对物理和生活的兴趣。
增进交流与合作的意识。
(2)通过阿基米德原理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规律是可以被认识的,并可利用规律去解释自然现象。
(3)保持对科学的求知欲望,勇于、乐于参与科学探究。
四、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浮力概念,阿基米德原理。
《阿基米德原理》教案
阿基米德原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掌握阿基米德原理的计算公式和应用方法;3.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阿基米德原理的定义和公式;2.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方法和步骤;3.阿基米德原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和小组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浮力的概念和特点,引出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
2. 讲解阿基米德原理(15分钟)通过多媒体演示的方式,讲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以及相关公式的推导过程。
重点强调阿基米德原理在描述物体浮沉问题中的应用。
3. 进行实验(30分钟)安排实验课时,让学生进行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
具体步骤如下: 1. 准备实验器材:一个容器、一块测量板、几个试验块、水; 2. 将容器盛满水,并将测量板放入容器中,记录下测量板的浸没深度; 3. 依次将试验块放入容器中,观察浸没深度的变化,并记录下每个试验块的质量; 4. 根据浸没深度和试验块的质量数据,计算出试验块受到的浮力和重力; 5. 分析实验结果,并让学生总结出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规律。
4. 拓展应用(25分钟)通过生活实际例子的讲解,引导学生理解阿基米德原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例如: - 气球的漂浮:气球内部充满了轻气体,气球整体的密度小于周围的空气密度,所以气球可以漂浮在空中; - 船的浮力:船的体积很大,所以受到的浮力相对较大,可以支撑船身及其上面的货物和乘客; - 游泳时的浮力:游泳时,身体漂浮在水中是因为身体受到了水的浮力。
5. 归纳总结(10分钟)通过提问和学生回答的方式,归纳总结阿基米德原理的核心内容和应用方法。
四、教学反思阿基米德原理作为物理学中的重要原理,对学生的物理学习和科学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阿基米德原理的概念和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实验环节,学生通过亲自进行实验,培养了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阿基米德原理”教案设计参考
阿基米德原理教案设计参考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定义和内容。
2. 使学生掌握阿基米德原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4. 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二、教学内容:1. 阿基米德原理的定义和表达式。
2. 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验证。
3. 阿基米德原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实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阿基米德原理的定义、表达式和实验验证。
2. 教学难点:阿基米德原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导入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利用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阿基米德原理。
3. 运用实例分析,引导学生将原理应用于实际问题。
4.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阿基米德原理的定义和内容。
2. 讲解阿基米德原理:讲解原理的定义、表达式和实验验证。
3. 实验演示:进行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原理。
4. 实例分析:分析阿基米德原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实例。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将阿基米德原理应用于实际问题。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8. 板书设计:阿基米德原理定义:表达式:实验验证:应用实例: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程度。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技能和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
3. 应用练习:检查学生是否能将阿基米德原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4.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合作能力。
七、教学拓展:1.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讲座,加深学生对阿基米德原理在工程和技术领域应用的了解。
2. 组织学生参观实验室或相关设施,直观感受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际应用。
3. 开展课后科技活动,鼓励学生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进行创新设计。
八、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是否需要调整。
关于阿基米德原理的教学教案
关于阿基米德原理的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定义和内容。
2. 让学生掌握阿基米德原理的计算方法。
3. 培养学生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阿基米德原理的定义2. 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3. 阿基米德原理的计算方法4. 阿基米德原理在实际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阿基米德原理的定义、计算方法和实际应用。
2. 教学难点:阿基米德原理的计算方法和实际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定义、内容和计算方法。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阿基米德原理在实际中的应用。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际应用。
五、教学准备1. 教案、PPT、教学素材。
2. 实验器材:浮力计、物体、水槽等。
3. 计算机、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利用PPT展示阿基米德原理的定义和内容。
2. 提问:什么是阿基米德原理?它有什么作用?二、讲解阿基米德原理1. 讲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定义和内容。
2. 讲解阿基米德原理的计算方法。
三、案例分析1. 利用PPT展示阿基米德原理在实际中的应用案例。
2. 分析案例中阿基米德原理的运用。
四、小组讨论1. 让学生分组讨论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际应用。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
五、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阿基米德原理的定义、计算方法和实际应用。
2. 提问: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吗?六、课后作业1. 请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一个物体的浮力。
2. 思考:阿基米德原理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了阿基米德原理的定义、计算方法和实际应用。
在教学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解答和指导。
结合实验和实践,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阿基米德原理。
六、教学拓展1. 阿基米德原理的发现历程2. 阿基米德对物理学和工程学的贡献3. 阿基米德原理在其他领域的应用七、课堂练习1. 利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
物理课阿基米德原理的教案设计
物理课阿基米德原理的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定义和意义。
2. 让学生掌握阿基米德原理的计算方法。
3. 培养学生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阿基米德原理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 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阿基米德原理的计算方法。
2. 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
2. 实验器材:浮力计、物体、水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课件介绍阿基米德原理的发现背景。
2. 提问:什么是阿基米德原理?二、探究阿基米德原理(15分钟)1. 实验1:将物体放入浮力计中,记录浮力计的示数。
2. 实验2:改变物体的位置,观察浮力计示数的变化。
3. 讨论: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三、讲解阿基米德原理(15分钟)1. 讲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 示例:如何计算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四、练习与应用(15分钟)1. 练习题:计算不同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
2. 实际问题:如何计算一个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2. 反思:如何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
2. 练习题:检查学生对阿基米德原理的计算方法掌握情况。
3. 实际问题解决:检查学生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案例分析:浮力与阿基米德原理(15分钟)1. 展示案例:轮船如何利用阿基米德原理漂浮在水面?2. 分析:轮船的浮力是如何产生的?3. 讨论:阿基米德原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七、实验拓展:阿基米德原理在气体中的运用(15分钟)1. 实验3:将物体放入气球中,观察气球的浮力变化。
2. 讨论:阿基米德原理在气体中的表现。
3. 分析:气体浮力与液体浮力的异同。
八、课堂小结(5分钟)2. 强调阿基米德原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九、作业布置(5分钟)1. 练习题:计算不同物体在液体和气体中的浮力。
2. 研究性作业:调查阿基米德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编写调查报告。
阿基米德原理的数学教案设计
教案设计:“阿基米德原理”1.课程背景阿基米德原理是描述浮力的原理,它是基于水的浮力而得出的,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非常广泛,包括船的造型和设计、水灾的防范、城市水利等等,深入学习阿基米德原理的概念和具体应用非常重要。
2.教学目标2.1学生能够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概念和原理。
2.2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实验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2.3学生能够应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3.教学重点3.1 阿基米德原理的概念和原理。
3.2 阿基米德实验的展示和解释。
3.3 阿基米德原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教学难点4.1 阿基米德原理的深层次理解。
4.2 阿基米德实验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
4.3 阿基米德原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5.教学方法5.1 观察法:通过实验和观察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5.2 实践法:鼓励学生进行实践操作,亲身感受阿基米德原理。
5.3 比较法:通过比较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浮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阿基米德原理。
6.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6.1 阿基米德原理的概念和原理(1)师生互动,让学生讲解水中物体的浮力。
(2)通过实验让学生感受阿基米德原理,并进行科学解释。
(3)通过比较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浮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阿基米德原理。
(4)让学生根据自己所理解的阿基米德原理,给出具体的例子进行讲解。
6.2 阿基米德实验的展示和解释(1)师生互动,让学生观看阿基米德实验的视频,并进行讨论。
(2)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自己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并记录数据进行分析。
(3)让学生根据实验结果,结合阿基米德原理进行科学解释。
6.3 阿基米德原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1)师生互动,让学生讲解阿基米德原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比较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浮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阿基米德原理。
(3)让学生根据自己所了解的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进行小组讨论,并给出具体案例进行展示。
7.教学评价7.1 通过手工制作模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阿基米德原理。
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5篇
1.引言:我们已经学习了浮力产生的原因。下面来研究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系?下面我们用实验来研究这一问题。
2.阿基米德原理。
学生实验:实验1。
②按本节课文实验1的说明,参照图12-6进行实验。用溢水杯替代“作溢水杯用的烧杯”。教师简介实验步骤。说明注意事项:用细线把石块拴牢。石块浸没在溢水杯中,不要使石块触及杯底或杯壁。接水的小桶要干净,不要有水。
例2:本节课本中的例题。
提醒学生注意:
(1)认真审题、弄清已知条件和所求的物理量。
(2)确定使用的物理公式,理解公式中每个符号所代表的物理量。在相同的物理量符号右下角写清角标,以示区分:
(3)解题过程要规范。
球,在空气中受到的浮力等于这个气球排开的空气受到的重力。
(教师演示书上124业实验7-20)
师:在刚才这个实验中,我们可以看到当把气球的气针插入篮球后,气球膨胀,而此时的杠杆为什么不平衡呢?
生:是因为左边篮球受到的浮力增大的原因。
师:通过刚才的这个实验,同学们又能够得到怎样的一个实验结论呢?
生:气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也有竖直向上的托力。
师:这两个实验都做完了,通过这两个实验同学们又能够得到怎样一个实验结论呢?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⑤总结:
由几个实验小组汇报实验记录和结果。
总结得出:浸没在水中的石块受到的浮力跟它排开的水重相等。
3.学生实验本节课文中的实验2。
①明确实验目的:浮在水上的木块受到的浮力跟它排开的水重有什么关系?
②实验步骤按课本图12-7进行
生:我的猜想结果是: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
[最新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5则]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
[最新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5则]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探究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2、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
3、会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简单的浮力问题。
二、课前准备水槽、水、细线、烧杯(200ml)、小桶、熟鸡蛋、橡皮泥小球、垫木、小木块、玻璃棒、凡士林膏。
三、教学设计思想对本节课的设计,重视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得出阿基米德原理的过程,整堂课在实验观察、分析猜测、归纳猜测、设计实验方案、实验、分析数据、归纳结论的学生活动中展开来。
1、本节课教学以实验为突破口,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相结合,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自己动手实验,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在教师的点拨引导下,观察现象、分析数据、探究规律、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
2、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研究物理规律的一般方法和过程,在自己科学猜想基础上通过实验进行验证,即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实验数据、运用数学方法处理实验结果,得出物理规律,充分体现“猜想——验证”的物理思维模式。
3、重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新理念,突出物理规律与生产、生活实践的结合。
四、教学手段:实验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相结合五、教学过程1、复习回顾:如何用测力计测出浸没在水中的石块的密度?物体漂浮在水中的条件是什么?2、猜想:师:不同的物体一般受到的浮力不同,那么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引导学生做鸡蛋浮起实验:将鸡蛋放入盛有清水的烧杯中,观察鸡蛋的浮沉状态,慢慢向水中加盐,用玻璃棒搅拌,观察鸡蛋的浮沉状态)师:生活中也有这种现象(讲述死海漂浮故事)师:由以上实验和讲述,你能否猜测一下,浮力的大小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呢?生:(讨论后)可能与物体所浸入的这种液体密度有关。
师:把烧杯底朝下用手慢慢竖直压入槽中,体会烧杯受到水向上托的力如何变化?并同时观察水槽中水面的变化?生:下按过程中,手感到烧杯受到向上托的力逐渐增大,同时水槽中的水面逐渐上升。
师:向上托的力增大说明什么?生:浮力增大了。
《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优秀4篇)
《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优秀4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教案要怎么写呢?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该页是可爱的编辑帮大伙儿整编的《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优秀4篇),欢迎参考阅读,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阿基米德原理教案篇一训练主题:本单元以“科学家”为主题。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速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体会阿基米德爱动脑筋、热爱科学的精神,激发学生对科学家的敬仰和对科学的热爱。
3体会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事件,表现人物特点的。
4认识5个生字,正确书写8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体会阿基米德热爱科学的精神,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知识链接:阿基米德(公元前287年—公元前212年),古希腊哲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
出生于西西里岛的叙拉古。
阿基米德到过亚历山大里亚,据说他住在亚历山大里亚时期发明了阿基米德式螺旋抽水机。
后来阿基米德成为兼数学家与力学家的伟大学者,并且享有“力学之父”的美称。
阿基米德流传于世的数学著作有10余种,多为希腊文手稿。
一课时【预习案】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默读课文,边读边把课文中的生词画出来读。
3.通读全文后,弄清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4.说说课文主要讲了阿基米德的几件事。
5.自由地朗读课文,圈画本课的生字新词,多读几遍,对不理解的词语结合语句可通过反复读、联系上下文理解,或借助工具书弄懂意义。
把喜欢的词语抄在积累本中。
【探究案】1、从阿基米德的言行中看出他遇事怎样?2、怎样才能读出他的沉着、冷静、果断?怎样读才能体会到人们战胜罗马军队的喜悦?3、通读全文,画出文章的中心句。
【检测案】一读拼音,写词语yě mán chuài kāifān péng wéi gǎn ( ) ( )( ) ()jiū zhùdāo jiàn wēn dù xiào mī mī() ( ) ( )()二选词填空平静安静镇静冷静宁静1、我们应当()地对待别人的批评2、阿基米德推开罗马士兵,指着地上的图形,十分()地说3、夜,()得想一池春水,灯光朦胧,树影婆娑。
阿基米德原理教案
阿基米德原理教案阿基米德原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概念和基本原理;2. 掌握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4. 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准备1. 教学工具:实验装置、测量设备、实验材料;2. 教学资源:PPT、视频;3. 实验材料:瓶子、水、浮子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通过展示图片和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对于阿基米德原理的好奇心,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船能漂浮在水面上?为什么气球能漂浮在空中?2. 概念讲解(10分钟)使用PPT展示阿基米德原理的概念和基本原理,简单介绍阿基米德原理是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等于所排除液体的重量,并且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所处液体的密度和物体的体积有关。
3. 实验演示(20分钟)将一个玻璃瓶装满水,将浮子放入瓶中,观察瓶子和浮子的位置变化,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提出相关问题,带领学生进行讨论并得出结论。
4. 学生实验(30分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给予实验材料和设计实验方案,让学生自行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和结果,引导学生思考实验结果背后的原因,并解答他们的疑问。
5. 分组讨论(10分钟)学生展示实验结果和分析,引导学生回答以下问题:为什么浮子位置会发生变化?浮子位置变化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物体在液体中会受到浮力?6. 拓展应用(10分钟)使用PPT展示阿基米德原理的一些拓展应用,如潜水艇的原理、气球的原理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应用与阿基米德原理的关系,并鼓励学生提出更多的应用示例。
7. 总结(10分钟)通过学生实验和讨论,总结阿基米德原理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场景,巩固学生的理解。
四、教学反思阿基米德原理是物理学中的重要概念,通过实验与讨论的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并开拓学生的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引导学生动手实验,并通过实验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阿基米德原理教案设计参考
阿基米德原理教案设计参考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背景和重要性。
激发学生对阿基米德原理的兴趣和好奇心。
1.2 教学内容介绍阿基米德原理的发现者和时代背景。
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际应用。
1.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观看相关图片和视频,引发学生对阿基米德原理的思考。
提问学生对阿基米德原理的了解和疑问。
1.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程度。
记录学生的提问和回答。
第二章:原理讲解2.1 教学目标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公式。
掌握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方法。
2.2 教学内容解释阿基米德原理的定义和公式。
通过示例展示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
2.3 教学活动使用图示和实物演示阿基米德原理。
分组讨论示例,让学生尝试应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问题。
2.4 教学评估检查学生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程度。
观察学生的讨论和问题解决能力。
第三章:实验演示3.1 教学目标观察和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际效果。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
3.2 教学内容设计实验来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3.3 教学活动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阿基米德原理。
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中的现象。
3.4 教学评估检查学生的实验报告和观察记录。
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第四章:应用拓展4.1 教学目标应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4.2 教学内容提供实际问题情境,让学生应用阿基米德原理进行解决。
引导学生思考阿基米德原理在工程和技术领域的应用。
4.3 教学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和解决实际问题。
分享学生的问题解决方法和结果。
4.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讨论和问题解决过程。
评估学生对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能力。
5.1 教学目标回顾和巩固阿基米德原理的知识。
评估学生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5.2 教学内容回顾阿基米德原理的主要概念和公式。
学生自我评价和反思学习过程。
5.3 教学活动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
阿基米德原理初中物理教案
阿基米德原理初中物理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及其实验现象。
2. 学会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进行有关计算。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探究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实验探究浮力与排开液体重力的关系,正确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
教学准备:易拉罐、水桶、弹簧测力计、石块、细线、大烧杯、小烧杯、溢水杯、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1. 播放阿基米德鉴定王冠是否是用纯金制成的故事多媒体展示。
2. 教师提问:通过故事你得到怎样的启示?3. 学生回答: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越大、液体的密度越大,它受到的浮力就越大。
二、新课讲授1. 教师讲解:我们用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取代浸在液体中物体的体积”来陈述这个结论,就是: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液体的密度越大,它所受的浮力就越大。
2. 教师引导:那么浮力和排开的液体具有怎样的关系呢?引入本节课《阿基米德原理》。
三、实验探究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四、总结阿基米德原理1.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总结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
2. 学生理解并掌握阿基米德原理。
五、应用阿基米德原理1. 学生进行有关计算,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问题。
2. 学生交流分享解题过程和心得。
六、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阿基米德原理的重要性和应用。
2. 学生整理实验器材,清理课堂。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故事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
实验探究环节,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在总结阿基米德原理环节,学生通过计算应用,加深对原理的理解。
整节课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体会到物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但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操作,避免液体溢出造成不便。
《阿基米德原理》教学案
《阿基米德原理》教学案一、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会求浮力的大小。
2、尝试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浮力有关的物理现象。
过程与方法目标:1、经历科学探究浮力大小的过程,培养探究意识,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能力,发展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3、经历探究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过程,进一步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协作精神。
2.通过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实际的问题,意识到物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探究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实验探究浮力与排开液体重力的关系,正确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
三、教学方法:观察、讨论、实验探究。
四、学习过程:(一)、复习1、什么叫做浮力?方向怎样?2、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二)、阿基米德的灵感1、创设情景:用手把空易拉罐瓶向下慢慢压入水桶中。
问题:(1)你的手有什么感觉?(2)易拉罐瓶受到的重力变化了吗?受到的浮力变化了吗?(3)水面高度有什么变化?为什么?(4)这些都说明了什么问题?2、讨论:(1)液体的密度、排开液体的体积是不是和排开液体的质量有一定的联系吗?(2)排开液体的质量是不是和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有一定的联系吗?1 / 5(三)、浮力的大小1、猜想与假设:【教师点拨学生猜想】由前面实验我们知道,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越大(即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液体的密度越大,物体所受的浮力越大。
也就是说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是有关的,它们之间有什么数量关系呢?2、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学生阅读实验报告册38页“设计实验”内容,经过讨论设计出实验的方案。
3、实验探究:(1)实验器材(2)问题讨论:如何测出物体排开的水所受的重力呢?a.溢水杯中的水应为多少?b.先测空桶的重力呢,还是先测桶和排开水的总重力呢?2 / 5(3)进行实验:参考实验报告册38页“探究步骤”进行. (4)实验数据记录表格:(5)分析与论证:运用比较的方法,通过比较F浮和G排得出结论。
阿基米德原理教案设计
《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复述阿基米德原理并书写出其数学表达式。
2.能利用公式F浮=G排和F浮=ρ液gV排计算简单的浮力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的实验过程,做到会操作、会记录、会分析、会论证。
2.通过实验过程,初步进行信息的收集和处理,尝试从物理实验中归纳科学规律,解释简单物理现象,进行简单的计算。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保持对物理和生活的兴趣,增强对物理学的亲近感,乐于探究科学奥秘。
2.通过参与实验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
二、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通过生活实际我们知道,铁块放在水中会下沉。
辽宁号航母却能漂浮在水面上,我们还能用上节所学知识来测浮力吗?今天,我们来学新的浮力的计算方法,阿基米德原理。
(二)新课教学讲阿基米德的故事。
体验一:体验阿基米德的灵感让学生将空易拉罐慢慢按入水中,学生在实验时观察易拉罐浸入水的多少与排开水的多少的关系,同时感受浮力的大小。
易拉罐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排开水的体积就越大,所受的浮力越大。
即: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物体排开水的体积。
教师引导:因为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就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所以我们就把决定浮力的两个因素就改成: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
请思考: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跟液体的质量有什么关系?跟液体的重力有什么关系?进一步思考浮力和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力可能是什么关系呢?学生回答: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的乘积就是物体排开液体的质量。
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跟物体所受的浮力相等。
(三)探究实验浮力的大小跟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
引导学生思考设计实验方案需要解决的两方面的问题:1.怎样测浮力?2。
怎样收集排开的液体?3.怎样测量被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力?学生思考讨论并回答:可以用“称重法”测量浮;要收集被物体排开的液体,;测量被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力,方法是让排开的液体流进小桶,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小桶和液体的总重力,减去空桶的重力就是排开液体的重力。
探究物体浮力的阿基米德原理教案设计
【教案设计】一、教案背景本课程是关于探究物体浮力的阿基米德原理的教案设计,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物体浮力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掌握阿基米德原理的基本概念、公式及应用。
二、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公式。
2.学生能够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3.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探究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情况。
4.学生能够明白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与密度、位于液体中的深度等因素有关。
三、教学内容1.什么是阿基米德原理?2.阿基米德原理的公式及应用3.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4.实验探究: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与密度、位于液体中的深度等因素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方式1.讲授方式2.实验探究3.讨论交流五、教学流程1.引入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可以从一个具体的例子入手,比如让学生观察一个浸泡在水中的物体是会浮在水中还是沉入水底,让学生猜想这与什么有关?2.知识点的讲解老师可以通过一些材料或图片对什么是阿基米德原理进行讲解。
可以简单地解释说“当一个物体浸入液体中时受到的向上的浮力等于液体中排出的重量”、“一个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与物体的体积有关,而不是与物体的重量有关”等等。
3.理论掌握介绍完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论知识后,可以让学生共同探讨当物体在不同密度的液体中浮力的情况,并让学生运用阿基米德原理的公式计算。
4.实验探究邀请学生参加以下浮力实验,以进一步巩固他们对浮力原理的理解。
a)实验材料:一碗水、一个袋子,一枚铅球。
b)实验步骤:① 将一些水倒入碗中,将袋子装满水。
② 将钢球放入袋子内,让学生观察背包的情况。
③ 让学生把球从袋子里拿出来。
拿着铅球,让学生观察袋子内的水位上升。
④ 让学生用阿基米德原理的公式计算一下铅球的体积、重量和袋子中的水位变化,以进一步巩固对原理的理解。
5.总结经过课堂讲解和实验探究,让学生回顾、总结学习成果,并提出问题,以便让老师进行指导。
六、教学评估1.教学后,测试学生在掌握该主题方面的水平。
阿基米德原理教案
阿基米德原理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练当堂练习:1.某物体重0.5N,把它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溢出重为0.3N的水,则它受到的浮力为( )A.一定为0.3N.B.可能为0.2N.C.一定为0.5N.D.可能为0.4N.2.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取决于( )。
A. 物体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B. 物体的密度和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C. 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D.物体的质量、体积、浸入液体的深度及形状等因素3.如图所示,体积相同,密度不同的铅球、铁球、铝球浸没在水中不同深度的地方,则( )A.铝球受到的浮力最大,因为它浸入液体的深度最大 B.铅球受到的浮力最大,因为它的密度最大C.铅球、铁球、铝球受的浮力一样大D.因素太多,无法判断4.重量为1N的水能不能产生大于 1N的浮力?1题考查学生对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的理解,是基础题2题也是基础题考查学生浮力影响因素。
3题是为了让学生明白,F浮=ρ液gV排是浮力法决定式。
4题旨在让学生明白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重力相等而不是排出液体重力馈小测试的形式让学生在学案上完成小结部分。
内容:1,物体____液体的体积越大,液体的_____越大,它所受浮力越大。
2.阿基米德原理:3.阿基米德原理的公式:4.利用阿基米德原理分析与计算物体所受浮力。
这样的小测试,可以直接了解到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本节内容的核心知识,可以第一时间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
七、教学评价设计过程性评价成绩=课堂学习表现(10分)+预习、练习检测(10分)注:A等:8-10分;B等5-7分;C等3-4分;D等0-2分评价项目评价依据评价等级评价方式课堂学习表现针对检测做题速度、听讲、发言及小组合作讨论和实验过程中参与情况,小组竞赛中的得分情况进行综合评价,以组长汇总,同学认可程度为主。
做题速度快、听讲认真,积极讨论、发言,积极参与小组活动为A做题速度较快、听讲较认真,较积极讨论、发言,较积极参与小组活动为B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参与做题、听讲,讨论、发言,参与小组活动为C不做题、听讲不认真,不能积极讨论、发言,不参与小组活动为D预习、练习检测参照检测评分标准:85分以上为 A;75-84分为B;60-74分为C;60分以下为D 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八、板书设计设计意图:突出重点,使学生一目了然,了解这节课的收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课例的教学设计】
实验探究:阿基米德原理
一、课程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阿基米德原理,会求浮力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科学探究浮力大小的过程,培养探究意识,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经历探究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过程,进一步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阿基米德原理的探究活动,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
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探究。
三、教学难点
实验探究浮力与排开液体重力的关系,正确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
四、教学方法
观察、讨论、实验探究。
五、课时安排
45分钟
六、教学准备
学生用的实验器材包括:铁架台(1个,包括1个铁圈)、弹簧测力计(1把)、物块(1块)或石块(3块)、细线、、自制溢水杯(1个)、自制小桶(1个)、水或盐水、毛巾(每组1条)。
教师演示用器材:大弹簧测力计(1个)、圆柱型容器(1个)、空饮料瓶(1个)、水槽(1个)、物块(1块)、水、铁架台(1个,包括1个铁圈)、毛巾。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我带来一物块,准备浸入水里,不知物块受到的浮力有多大?哪位同学上来仅用一把测力计帮我测算一下。
请一位学生演示用测力计测出物块所受浮力多大。
师:轮船受多大的浮力,用测力计是解决不了的。
有没有求浮力的其他方法呢?
学生体验:将一空矿泉水瓶逐渐压人水中,体验浮力大小的变化,并观察溢出水的多少。
学生介绍体验:随着矿泉水瓶逐渐压人水中,浮力增大,溢出的水也增多。
教师引导学生大胆猜测:物体排开的水越多,它所受的浮力越大。
浮力的大小与被排开的液体之间是否存在定量的关系呢?(步步引导、层层过渡。
)
(二)新课教学
第一部分:确定实验探究课题,进行猜想
引导学生讨论确定实验探究的课题:可能学生会想探究比较浮力大小与被排开的液体重力或体积的关系。
老师启发学生发现比较浮力与被排开的液体重力更直接、简便。
板书:§9.2
一、实验探究:浮力的大小与被排开的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
1、猜想: F浮=G排
第二部分:学生讨论实验计划
学生交流实验预习情况:
板书:2、实验计划:
师:本实验主要是测得F浮与G排,请一位同学先介绍如何测得F浮。
学生1介绍:先测物块的重,再将其浸入水中,读测力计的示数F’,用F浮=G-F’算。
师:那排开的水怎么收集?
老师展示前面学生体验实验的结果,问:水槽里的水是否是全部被排出的水?
学生:有部分排出的水沾在容器外壁和容器底。
师:如何集中收集到全部被排开的水?
老师展示学生课前自制收集排开液体用的溢水杯的照片
学生1演示介绍操作方法(自制实验室那款的溢水杯,如下左图):将空饮料瓶剪掉上面一部分,在上方位置的侧壁挖个孔,将一截吸管粘在小孔处,溢出的水就可以从吸管集中流出。
浸入物体前应将水装满,即水面到达溢水口。
老师请学生演示说明未装满和装满,效果是不同的。
老师补充:由于水具有表面张力,所以眼睛看水面到溢水口,如何再上升一些,水也还不会从溢水口流下来。
所以,同学们应装到水刚好流出来。
学生2介绍(自制溢水杯,如下右图):将大饮料瓶的底部剪掉一部分(剪掉的部分可做接水的小桶),瓶盖挖孔(大小与吸管相近),穿过一根吸管,将瓶子倒置固定在铁圈上。
水先加到与吸管上端相平,当浸入物块,水面上升,就会从吸管流下来。
老师表扬:同学们真是心灵手巧,能利用生活废弃的材料,制作操作简便,效果显著的实验器材,既改进了实验方法,又节约了能源。
师:多次进行实验的目的是什么吗?
寻找的规律应具有普遍性,所以应进行多次实验。
请学生介绍不同的方法。
学生1:用一物块,改变浸入的体积。
学生2::使用大小不同的石块先后实验
老师补充:用不同的液体实验。
第三部分:确定实验方案
师:解决了以上关键问题,那你们确定的实验方案如何?请一位同学介绍本组设计的实验方案。
(老师结合学生的介绍放映幻灯片,必要时加以补充或解释)
方案1:①在溢水杯中装满水,空小桶放在溢水口下方。
②用测力计分别测出物块、空小桶的重G物、、G桶(老师问:能否最后才测物块的重?))
③将物块浸入液体中(部分浸入),读出测力计示数F’
④用测力计测出小桶和被排开的水的总重G总,G排=G总-G杯
⑤增大物块浸入的体积,重复以上步骤重做两次,记录实验数据
第四部分:各实验小组(前后桌共4人)根据本组设计的方案进行探究实验,记录数据
板书:3、进行实验、记录数据
第五部分:分析与论证:
请两个组的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本组的实验数据,分析得出结论。
板书:4、实验结论:浸入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重力的大小。
F浮=G排
解答如何测轮船所受的浮力大小。
幻灯片:阿基米德原理
板书:阿基米德原理(补在标题处)
幻灯片:信息窗:阿基米德简介
(三)课堂总结
本节大家通过实验探究物体所受浮力大小与排开的液体重力的大小关系,发现F浮=G排,也就是经历了探究“阿基米德原理”的过程。
该公式可作为分析或计算液体或气体的浮力大小的方法。
实验探究中,同学利用矿泉水瓶等废弃材料制作实验仪器,不仅操作简便,效果明显,而且也推崇了低成本实验开发与应用的理念,值得表扬。
八、板书设计:
§9.2实验探究:阿基米德原理
1、提出问题:浮力大小与排开的液体重力是否有定量关系
2、猜想:F浮=G排
3、实验计划:
4、进行实验、记录数据
5、分析与论证:阿基米德原理 F浮=G排
九、布置作业
十、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了解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的体积、液体密度有关的基础上,进一步定量探究,所以我先创设问题、实验情境,引导学生认识到浮力大小与排开的液体所受重力的大小有关,使学生有目的进行实验设计。
然后层层展现、步步深入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交流、解决问题,从而设计实验方案。
其中激发学生自制溢水杯,这不仅让学生动手动脑自主解决问题,达到对知识的理解,也倡导低成本实验的开发与实践的理念,学生参加的积极性很高,不仅对学物理的兴趣大增,而且也培养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创新精神与合作能力。
在其他环节,如实验方法、数据分析等,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老师只是引导并作必要的补充等。
附:实验报告单
实验探究:阿基米德原理
【课题】探究阿基米德原理
实验合作者:时间:
【目的】
1、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浮力的大小。
2、经历用实验探究浮力大小的过程,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实验课题的提出】
如图,将一个空饮料瓶逐渐压入装满水的容器中,可以看到容器的水同时手感觉到饮料瓶受到的浮力。
那么,浮力的大小与有什么样的定量关系呢?
【制定探究计划】
1、如何测浮力的大小?
2、如何收集被排开的液体?(可用图或文字表示)
3、如何测量被排开的液体的?
4、如何多次测量?
【实验器材】
根据你所制定的探究计划,实验所需要的器材有:
【实验探究步骤】
①用测力计分别测出物块的和空小桶的。
②将物块浸入液面到达的溢水杯中,用空杯承接从溢水杯里被排开的液体,读出此时,算出物块受到的浮力F浮。
③用测力计测出小桶和被排开的液体的,算出物块浸入液体中时排开的液体的。
④,重复以上②③步骤重做两次,记录实验数据。
【实验数据的记录】
【分析与论证】
比较测得的浮力与,两者的关系是。
由此可得的结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