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专题初三语文第二次阶段性测试试卷 04

合集下载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次阶段测试试题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次阶段测试试题

一、基础知识与积累:(1-5题各3分,共40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急湍(tuǎn)飞漱(sù)竹柏(bó)藻荇交横(xìng)B.京尹(yī)一舸(gě)痕(hén)迹属引凄异(shǔ)C.孕育(yùn)连翘(qiáo)销声匿迹(nì)风雪载途(zài)D.遐思(xiá)绮丽(qǐ)殷红(yīn)气息奄奄(yǎn)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字帖碑帖请帖俯首帖耳B. 和蔼和煦和解和衷共济C. 绚烂炫耀渲染顾弄玄虚D. 精湛辗转栈桥崭露头角3、下列加点的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便要还加(通“邀”,邀请)B.遂迷(终于)调素琴(调弄,指弹琴)C.可爱者甚番(多)濯清涟而不妖(洗涤)D.罔不因势象形(因此)老翁逾墙走(越过)4、下面没有语病,语意明确的一句是()。

A、日本某工厂一机器人举起一个工人当作加工件,塞进工作机、以至死亡。

B、这台晚会集思想性,趣味性、娱乐性于一身,既蕴涵厚重,又色彩斑澜。

C、鲁迅曾说过:“时间就是生命,无端的空耗时间,其实无异于谋财害命。

”这句话说得尽管严重了一点,但还是恰如其分的。

D、传达室李老爹说:“李老师工作认真,还认真修改学生的作业,是个好老师。

6、填空:(10分)(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谶语怙恃癫痫媲美斗胆栉风沐雨不容置喙钟灵毓秀否极泰来拾级而上(2)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恶不悛坦荡如鸠占巢辛苦恣首以待若寒蝉层染叠刚自用安然无耳目染7、默写:(12分)①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

②,天与云与山与水,。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③《归园田居》中写诗人耕种辛劳的句子是,。

④《渡荆门送别》中传达作者对故乡依恋的句子是:,。

⑤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徙倚湖山欲暮时。

⑥浮云游子意。

8、写出下面一则小故事中医生答话的言外之意。

中考专题初三语文第二次阶段性测试答案 04

中考专题初三语文第二次阶段性测试答案   04

初三第二次适应性练习语文试卷1.【答案】A【解析】挑剔.(tī)重峦叠嶂.(zhàng)2.【答案】B惟妙惟肖:形容描绘或仿造得简直和真的一模一样,非常逼真。

栩栩如生: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

不形容个性鲜明。

而且,“配角”是人,活人,怎么能说“活人像活的一样”呢?)殊途同归:解释为通过不同的途径,到达同一个目的地。

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

异曲同工:比喻不同人的辞章具有同样高的造诣。

主语应该指不同的人,而不能是一个人。

不谋而合:谋:商量,计议;合:相符,一致。

事先没有商量过,意见或行动却完全一致。

多指主张、见解、意见、做法、计划等的相合。

不约而同:没有预先约定过,而彼此的看法或行动却一致。

多指具体的行动。

3.【答案】C【解析】生:使……活下去4.【答案】D【解析】A 形容词动词 B 名词形容词 C 量词动词 D 动词动词5.【答案】D【解析】学生比市民更加强烈。

6.【答案】C 来,表目的【解析】A:因为;B:以致;C:来;D:按照7.【答案】B【解析】应该是齐宣王愿意拜颜斶为师,请求颜斶收他为弟子。

8.【答案】①说:通“悦”,高兴,愉快②病:辱③禄:享有禄位④辱:受辱【解析】说:通“悦”,高兴,愉快。

课文迁移“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论语八则》)病:辱。

课文迁移,“寡人反取病乎”(《晏子使楚》)禄:享有禄位。

根据语境推断,应该是词性活用,名词活用作动词。

辱:受辱。

根据语境推断,应该是被动用法。

9.【答案】①我上前是趋炎附势,大王上前是礼贤下士。

(2分)【解析】得分点:夫,前,慕势,趋士。

【答案】②由此看来,活王的头,还不如死士的墓。

(2分)【解析】得分点:由是观之,生,曾不若。

【译文】齐宣王召见颜斶,说:“颜斶,上前来!”颜斶也说:“大王,上前来!”宣王很不高兴。

左右近臣说:“大王是人君,你是人臣;大王说‘颜斶,上前来!’,你也说‘大王,上前来!’,可以吗?”颜斶回答说:“我上前是趋炎附势,大王上前是礼贤下士;与其让我趋炎附势,不如让大王礼贤天下士。

陕西省西安市地区2024年中考二模语文试卷附答案

陕西省西安市地区2024年中考二模语文试卷附答案

中考二模语文试卷一、积累和运用(共6小题,计17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濒.临(pín) 谛.听(dì) 皈.依(guī) 锋芒毕.露(bì)B.悄.然( qiǎo) 勾.当(gōu) 锃.亮(zèng) 怏怏..不乐( yàng)C.窒.息(zhì) 伴侣.(lǚ) 惆怅.( zhàng) 强.词夺理(qiǎng)D.荤.菜(hūn) 徘徊.(huái) 农谚.(yàn) 深恶.痛疾(wù)2.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簇拥斑斓摩肩接踵入目三分B.云宵闲瑕眼花缭乱如坐针毡C.健壮练达三顾茅庐耐人寻味D.隔膜隐匿不功自破行将就木3.请从所给的三个词语中,选出一个最符合语境的填写在横线上。

(1)一份份暖意融融、各界瞩目的发展答卷,蕴含着广大群众对平凡英雄的致敬、对美好生活的期待,更(凝聚凝练聚合)着闯关夺隘、接续奋斗的自信与意志。

(2)中学生要让自己走出“舒适圈”,走向运动场,向自己的惰性、体力、运动技能发起一次次挑战,挥洒汗水,磨炼意志,最终养成(坚苦卓绝坚忍不拔坚持不懈)的意志和乐观向上的品格。

4.经典诗文默写。

[在(1)~(7)题中,任选五题;在(8)~(10)题中,任选一题](1)海日生残夜,。

(王湾《次北固山下》)(2)脱我战时袍,。

(《木兰诗》)(3),决眦人归鸟。

(杜甫《望岳》)(4),学诗谩有惊人句。

(李清照《渔家傲》)(5)瀚海阑干百丈冰,。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6)无丝竹之乱耳,。

(刘禹锡《陋室铭》)(7)入则无法家拂士,,国恒亡。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8)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茅盾《白杨礼赞》)(9)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

(郭沫若《天上的街市》)(10),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2024年河南省九年级中考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4年河南省九年级中考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4年河南省九年级中考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卷注意事项:1. 本试卷共8页,五个大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本试卷上不要答题,请按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与运用(1~5题,共22分)为进一步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的意识,你班打算开展“探寻汉字文化”的主题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下面是此次活动前期准备的宣传材料。

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1)~(2)题。

(4分)黄河不仅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还是世界众多民族孕育生长、融合发展的象征。

从黄河出发,她书写的不仅是一部中华史,更是一部世界史!世界上没有第二条河流,能够如黄河一样,将梯次分明形态众多的高原、草原、平原连接起来;将异彩纷(chéng)的农耕文明、游牧文明、海洋文明沟通起来:将上百万年至今的人类活动历史完整地、不间断地贯通起来……她的存在本身是一种证明,人类终将(shū)途同归,百虑一致:她的奔流更是一种宣告,中华文明的伟大实践,就是人类走向共生的实践。

(1)根据拼音,书写汉字。

(2分)异彩纷(chéng) (shū) 途同归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参考方框内句子中“虑”的含义,解释加点词“百虑一致”在文段中的意思。

(2分)百虑一致:2.小豫还想探寻一下古诗词曲中关于黄河的描写,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帮他补全空缺处的诗文内容。

(8分)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这条奔腾不息的河流在不同文人笔下也蕴含着不同的含义。

在王维《使至塞上》中“①,② ”展现出奇美壮丽的塞外风光;在李白《行路难(其一)》中“③ ,④ ”蕴含着人生道路艰难的道理;在《木兰诗》中“暮宿黄河边,⑤ ,⑥ 寄寓着木兰对家人的思念;在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中“⑦ ,⑧ ,山河表里潼关路”激荡着作者的无限悲愤。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次阶段性检测试题(带答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次阶段性检测试题(带答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次阶段性检测试题(带答案)重庆市万州区岩口复兴学校2012届九年级第二次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温馨提示:亲爱的同学,认真面对这张试卷,将你的知识和思考化作书写干净整洁、表达清晰完整的文字,做到你能做到的最好!一、语言积累及运用(30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忐忑tè 骈进bìng 凌驾líng 僧侣lǔ B佝偻gōu 庸碌lù 扶掖yè 旁骛wù C枘凿bǐng 繁衍yǎn 覆辙chè 睿智ruì D灵柩jiàu 亵渎dú 陨落sǔn 谀词yú 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组是()(3分)A一言九鼎恪尽职守涕泗横流怒不可遏 B黎民百姓无与仑比略输文彩强聒不舍 C气吞斗牛恼羞成怒弥流之际全神贯注 D廓然无累舐牍之情一怀黄土谈笑风声 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3分) A.他有才华而又谦逊,在一群夸夸其谈却无真才实学的人中鹤立鸡群,格外引人注目。

B.他登上山顶,感觉视野开阔,目空一切,心胸似乎也变得博大了。

C.原来的老病号这次一马当先夺得了长跑第一名。

奥秘何在?大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D.望着这个可怜的孩子,一种不可名状的怜惜之情涌上心头。

4.下面语段划线处都有语病,请根据提示加以改正。

(4分)①近日,由《人民文学》主办的首届全国高校文学作品评奖、征集和出版活动结束,②重庆理工大学学生杨康创造的诗歌《我不喜欢有风的日子》获一等奖,获得万元奖金。

③杨康的家乡是来自陕西汉中西乡县沙河镇,他从高中开始进行课余写作,父爱是他诗歌中最常见的主题。

④他的诗歌充满真挚、恳切,有一种令人热泪盈眶的力量。

(1)第①处语序不当,应调整为。

(2)第②处搭配不当,应将改为。

(3)第③处句式杂糅,应改为。

(4)第④处成分残缺,应该在后面补充。

5.请补出下面语段中老人和青年对话的省略部分,注意切合语境和人物性格。

中考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4)

中考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4)

………………………………………………装…………订…………线……………………………………………… 九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卷 试卷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第一部分 (1~6题 24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4分) 生命中总有些难以跨过的沟沟坎坎,有人澳恼,有人沮丧。

但如果不跨过去,你的一生也许就平庸下去。

要问怎样跨过去呢?身处决境的时候,不妨舍得一点我们的矜持和所谓的自尊,因为当你成功时,这些舍得的东西会加倍地回来。

(1)给下面词语中加着重号的字注音。

(2分) ①沮.( )丧 ②平庸.( ) (2)这段文字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2分) ① 应改为 ② 应改为 2.改正下列病句,每句只改动一处。

(2分) (1)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发挥同学们充分的主体作用。

改正: (2)在这次活动中我们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但也存在着几个缺点需要我们努力。

改正: 3.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2分) ( ) A .三十年来,社会沧桑巨变....,《读者》做精神家园守望者的宗旨却始终未变。

B .炮轰食品犯罪行为,维护百姓餐桌安全,是时代赋予新闻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C .为保障游客权益,使游客在参差不齐....的旅游信息中不受骗,国家大力整顿了旅游市场。

D .网络交友已是许多人玩腻了的游戏,可有些年轻人依然乐此不疲....,一个个前赴后继地扎进去。

4.把下面的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只填序号)(2分) ①在南坡,带状分布的原始云杉林海连绵不断,棵棵巨杉像一把把利剑,直插云天。

②在北坡,五花甸草原上,你可以看见新疆细毛羊群和奔驰的伊犁马群。

③在连天蔽日的杉木下,马鹿、狍鹿、棕熊、雪豹等野生动物出没其间。

④吃完早饭后,继续南下,就进入喀什河和巩乃斯河的草原和森林带。

⑤各种森林鸟类,鸣声不断。

答:5.名著阅读填空。

(4分)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老布尔什维克、后成为省委委员的 是主人公保尔走上革命得 分,并与之结婚。

2022年中考语文真题专题04 综合考查(语言表达综合性学习) (通用版)(2)

2022年中考语文真题专题04 综合考查(语言表达综合性学习) (通用版)(2)

专题04 综合考查(语言表达+综合性学习)(2022·山东威海·中考真题)1. 请在下面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中华传统节日蕴含着丰厚的文化内涵,赓续绵延,代代流传。

端午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秋节,食月饼,赏月亮,寄托着团圆幸福的美好心愿;重阳节,赏菊花,登高处,寄寓着感恩敬老的传统美德。

【答案】示例:吃粽子,赛龙舟,蕴含着祈求平安的美好愿望。

【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仿写。

认真研究被仿写句子的结构特点,不要雷同,修辞要恰当,用词不能重复。

由“中秋节,食月饼,赏月亮,寄托着团圆幸福的美好心愿”“重阳节,赏菊花,登高处,寄寓着感恩敬老的传统美德”可知,仿写内容为端午节的节日习俗以及节日蕴含的文化意蕴。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五节、天中节等,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

端午节的习俗主要有扒龙船、放纸鸢、端午食粽、洗草药水、拴五色丝线、打午时水、铸阳燧、浸龙舟水、佩豆娘、贴午时符、拜神祭祖、画额、薰苍术、躲端午、避五毒、采药、制凉茶、挂艾草与菖蒲、饮雄黄酒等。

示例:争旗鼓,赛龙舟,寄予着力争上游的竞赛精神。

(2022·内蒙古包头·中考真题)2. 根据下联写出上联。

长城——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长达一万余里,是我国古代伟大的防御工程。

上下两千余年,以万里长城为代表的中华伟绩,是我们民族的骄傲。

有对联赞长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下两千年,中华伟迹,风流人物看今朝。

【答案】①. 东西一万里①. 世界奇观①. 巍峨屏障连古塞【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拟写对联。

对联写作上要做到词性相同、结构一致;平仄对应、音韵协调;内容相关、意境完美。

本题给了材料,所以尽量根据材料填写。

根据“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长达一万余里”“上下两千年”可知,此处方位+数量;根据“中华伟迹”可知,此处为评价;根据“是我国古代伟大的防御工程”可知,此处为作用。

九年级语文第二次阶段检测题

九年级语文第二次阶段检测题

松源中学九年级语文第二次阶段检测题(2019.11.11)班级_______姓名_______座号_______成绩______一、基础(26分)1.(12分)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①俱往矣,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1分)②__________________,后天下之乐而乐乎!(1分)③乘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________!(2分)④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__。

(2分)⑤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4分)⑥我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故乡》)(2分)2. 拼音注汉字。

(4分)(1)我和母亲也都有些wǎngrán(),于是又提起闰土来。

(2)我母亲对我们的jiéjū()生活感到非常痛苦。

(3)但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bùèrfǎmén()。

(4)。

那儿不仅仅有艺术珍品,还有大堆的金银制品。

Fēnggōngwěijì()!收获巨大!3.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老侃这个人真逗,整天神聊海吹....的,人们还都愿意听。

B.一个人要求得进步,就必须下苦功夫,郑重其事....地进行自我修养。

C.这桩十拿九稳....的比赛,他却做得一塌糊涂,难怪爸爸会生气呢。

D.贫穷拮据..的生活使他不得不放弃了对人生理想的追求。

4.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建设港珠澳跨海大桥时,如果工人们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他们就能披荆斩棘,一往无前。

(把“如果……就……”改为“无论…..都……”)B.杭州良渚古城外围发现了水利系统是迄今所知中国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比传说中的“大禹治水”还要早1000年。

2024年吉林九年级中考语文第二次模拟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4年吉林九年级中考语文第二次模拟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4年吉林九年级中考语文第二次模拟试卷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15分)请在答题卡横线上或田字格中端正地书写正确答案或填写相应选项。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

(8分)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自古沙场征战,英雄多出少年。

从,到。

少年英雄,策马扬鞭,锐不可当①。

自古文章盛事,俊杰亦多出少年。

从,到。

少年俊杰,妙笔生花,经lún②天下.可以说,少年是一种精神、一种风采,更是一种情怀、一种境界。

它是“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自信;它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胸怀;它是“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的豪迈;它是“天地转,光阴迫。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使命情怀。

奋斗吧,我中国少年!前进吧,我少年中国!1、在语段①②处填写正确的拼音和汉字。

(2分)①锐不可当()②经lún()天下2、下面汉字书写,属于楷体字的一项是()(2分)3、将下面语句填入原文横线处,以下选项中恰当的一项是()(2分)①“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的苏东坡②“弯弓辞汉月,插羽破天骄”的霍去病③“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的辛弃疾④“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王勃A.③②①④B.②③④①C.①④③②D.②④①③4、下面选项与文中画线句的复句类型相同的一项是()(2分)A.即使你不能像太阳一样伟大,也可以像月亮一样发光。

B.既然我们已经错过了太阳,就不如坐下来静赏月亮。

C.乌鸦尚且知道反哺,何况我们人类呢?D.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就一定能登临山巅。

5、根据语境,填写古诗文名句。

(7分)主题古诗文名句出处《钱塘湖春行》亲近自然诗人借群鸟欢跃表明春天已至,以此传达喜悦之情的诗句是:几处早莺争暖树,①□□□□□□□。

蕴含哲思“②□□□□□□□,□□□□□□□”这两句诗激励我们要坚定信心,乐观《游山西村》面对人生中的困境与迷茫。

《天净沙·秋思》羁旅思乡人们常用“③□□□□,□□□□□□”来表达人在异乡、远离亲人的孤独与忧伤之情。

2024年赣州市九年级语文中考第二次模拟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4年赣州市九年级语文中考第二次模拟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4年赣州市九年级语文中考第二次模拟试卷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语言文字运用(本大题共6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庐山自古以奇、秀、雄、险闻名于世。

她北倚滔滔奔腾的万里长江,东临烟波浩淼的鄱阳湖,西连历史文化名城九江,南望千年古郡省会南昌。

一山独秀于繁华之地,却又闹中取静,别有洞天。

庐山,是一①天然山水的绝胜画卷,又是一本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巨著。

陶渊明、李白、苏东坡、朱熹等文人雅士都曾登临庐山,留下浩如烟海的著作和书画题刻作品。

使庐山成为②的历史文化名山。

1、文中加点字注音和填入横线①处的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yùn幅B.wēn副C.yūn张D.yīn卷2、填入文中横线②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2分)A.鲜为人知B.不言而喻C.附庸风雅D.家喻户晓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暖风带来初夏,又是一年小满时节。

每年这个时候,夏熟的农作物未完全成熟,却渐渐饱满,故称为“小满”的原因。

满,盈溢也()水满则溢,月盈则亏。

“小满”不仅是节气,也是中国人世代传承的人生智慧。

知足常乐,小得盈满,大概也是生活最好的状态吧。

3、文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1分)A.称为“小满”的原因是夏熟的农作物已完全成熟,却渐渐饱满B.夏熟的农作物完全成熟,渐渐饱满,故称为“小满”C.夏熟的农作物未完全成熟,却渐渐饱满,故称为“小满”D.夏熟的农作物已完全成熟,又渐渐饱满,故称为“小满”4、在文中括号内填入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1分)A.;B.,C.!D.——5、下列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语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是()(2分)A.圆圆满满,人生亦如此B.满载而归,人生亦如此C.永不知足,人生亦如此D.满而不溢,人生亦如此6、班级组织某个主题活动得到各学科老师的大力支持,活动结束后,同学们纷纷表达感谢。

下列表达得体的一项是()(2分)A.活动真是太棒了,老师们的大力支持真是出乎意料,太感谢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号 顺序号 班级 姓名密 封 线 内 禁 止 答 题初中语文试卷灿若寒星 整理制作无锡市羊尖中学初三三模语文试卷本试卷分试题和答题卡两部分,所有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卡上。

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试卷满分为130分。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是否与本人的相符合。

2.答选择题必须用2B 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正确选项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

3.答主观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水笔作答,答案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

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

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共15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读音和书写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 ) A. 挑剔.(t ì) 重峦叠障.(zh àng ) B. 呜咽.(y è) 驰.(ch í)名中外 C. 杀戮.(l ù) 骇.(h ài )人听闻 D. 矜.(j īn )持 脍.(ku ài )炙人口 2.下列句中横线上所填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1)角色的个性鲜明,是电视剧《康熙王朝》最值得欣赏的地方。

甚至连配角都 ,令人难忘。

(2)中国古代文化是一座巍峨的高峰,不管我们在儒、释、道哪一条道路上行走, ,最终都必然会在山顶上相逢。

(3)他们的确有共同语言,的确有对于我国文学的 的一整套看法。

A .(1)栩栩如生 (2)异曲同工 (3)不谋而合 B .(1)惟妙惟肖 (2)殊途同归 (3)不谋而合 C .(1)惟妙惟肖 (2)异曲同工 (3)不约而同 D .(1)栩栩如生 (2)殊途同归 (3)不约而同3.对下面文段中加点字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 A .戚:忧伤 B. 涕:眼泪 C. 生:活下去 D. 向:从前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词性一致的一项是(3分) ( ) A .穿上妈妈送来的大衣,她感到十分温暖..。

他的义举温暖..了人们日渐冷漠的心灵。

B.但我不能放歌,悄悄..离开了教室。

..是别离的笙箫。

趁老师不注意,他悄悄C.为了生火,他抱进来一捆.干草。

出发前,他将行李捆.好了。

D.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了。

感人的场景朦胧..了观众的眼睛。

5.对下面有关礼仪教育的两张问卷调查统计表,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1)您希望开设礼仪教育的课程吗?学生市民非常希望19.08% 11.90%希望68.79% 59.52%不希望 5.20% 5.95%无所谓 6.94% 22.62%(2)您认为礼仪教育的承担者应该是谁?学生市民家庭20.23% 22.62%学校9.83% 15.48%社会8.67% 13.10%以上都是65.32% 58.33%A.学生与市民中多数希望开设礼仪教育课程。

B.学生与市民多数认为礼仪教育的责任应由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承担。

C.学生与市民都认为家庭、学校、社会三者之间,家庭是最重要的礼仪教育承担者,然后依次为学校和社会。

D.学生与市民的认识也存在差异,例如对礼仪教育的需求,市民比学生更加强烈。

二、阅读与分析(共49分)(一)颜斶说齐王(12分)齐宣王见颜斶①,曰:“斶前!”斶亦曰:“王前!”宣王不说.。

左右曰:“王,人君也;斶,人臣也。

王曰‘斶前’,斶亦曰‘王前’,可乎?”斶对曰:“夫斶前为慕势,王前为趋士;与使斶为慕势,不如使王为趋士。

”王忿然作色,曰:“王者贵乎?士贵乎?”对曰:“士贵耳,王者不贵!”王曰:“有说乎?”斶曰:“有。

昔者秦攻齐,令曰:‘有敢去柳下季②垄③五十步而樵采④者,死不赦!’令曰:‘有能得齐王头者,封万户侯,赐金千镒⑤!’由是观之,生王之头,曾不若死士之垄也。

”宣王曰:“嗟乎!君子焉可侮哉?寡人自取病.耳!愿请受为弟子。

且颜先生与寡人游,食必太牢⑥,出必乘车,妻子衣服丽都。

”颜斶辞去曰:“夫玉生于山,制⑦则破焉,非弗宝贵矣,然太璞不完。

士生乎鄙野,推选则禄.焉,非不得尊遂也,然而形神不全。

斶愿得归,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静贞正以自娱。

”则再拜而辞去也。

君子曰:“斶知足矣,归真返璞,则终身不辱.也。

”(有删改,选自《古文观止》)【注释】①颜斶(chù):战国时齐国高士。

②柳下季:鲁孝公的儿子。

③垄:坟墓。

④樵采:打柴。

⑤镒:古代重量单位。

⑥太牢:牛、羊、豕。

⑦制:裁断。

6.下列句中的“以”与“安步以.当车”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以.其境过清B.以.塞忠谏之路也C.以.激怒其众D.策之不以.其道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齐宣王召见颜斶,颜斶却让齐宣王到他跟前,让齐宣王很不高兴。

B.齐宣王要颜斶拜他为师,并许诺“食太牢”、“出乘车”、“妻子衣服丽都”,但颜斶还是告辞离开了C.颜斶以璞玉自比,说璞玉生在深山中,经过加工制作就受到了破坏,就不再是宝物值得珍爱,也就不完好了。

表明其不愿出仕、洁身自好、渴望过淡泊宁静的隐士生活的愿望。

D.本文通过颜斶与齐宣王的对话,表现了颜斶卑视王侯,不畏权势,不慕利禄的高尚气节。

8.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4分)①宣王不说.说:②寡人自取病.耳病:③推选则禄.焉禄:④则终身不辱.也辱:9.翻译下列句子。

(4分)①夫斶前为慕势,王前为趋士。

(2分)译:②由是观之,生王之头,曾不若死士之垄也。

(2分)译:(二)(4分)小松【唐】杜荀鹤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①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注释】①时人:指普通的人。

10.阅读上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4分)(1)诗中一、二两句写出了小松怎样的形象特点?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2分)(2)诗中“时人不识凌云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三)(5分)①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地球三大生态系统,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功能,与人类生存发展休戚相关。

湿地是许多野生动植物(包括许多濒危物种)的“家园”,是全球生态系统中的巨大基因库。

湿地也是蓄水防洪的天然“海绵”,能保持大于其土壤自身质量3至9倍甚至更高的蓄水量,能在短时间内蓄积洪水,然后慢慢将水排出。

湿地还是有毒物质的降解容器。

当人类活动造成的各种有毒物质进入湿地时,许多湿地植物和湿地中的微生物群落,能对其进行降解和转化,净化环境。

这是湿地享有“地球之肾”美誉的重要原因。

②湿地资源丰富,是人类的“衣食父母”。

湿地提供的动物产品,如鱼虾等,是人类重要的蛋白质来源。

产自湿地的谷物养活了全球50%的人口。

取自湿地的芦苇是重要的造纸原料。

湿地的水资源不仅为人类提供用水保障,也提供了“舟楫便利”。

湿地资源还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转换能量,如水力或泥炭发电。

另外,湿地景观独特,是人们理想的旅游、休闲场所。

③但长期以来,人类对湿地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多功能性认识不足,为了眼前或局部利益而透支湿地资源。

例如,将大量湿地排水后改作他用,导致湿地面积锐减;过度..捕捞、采挖湿地动植物,破坏了湿地生态平衡;上游湿地的林木砍伐造成水土保持功能退化,使中下游泥沙淤积,湿地蓄洪功能下降;工农业和生活污水随意排放,严重污染湿地水体。

现在人们已经意识到保护湿地的紧迫性,并积极探索科学的方法。

美国密西西比河沿岸农业带产生的大量硝酸盐和其他化学物质,不仅导致流域水质恶化,刺激藻类泛滥,还在入海处的墨西哥湾形成一个面积20000平方千米的无氧区。

专家们认为,流域内湿地的大量丧失导致入海径流氮负荷过重,是造成无氧区的主要原因。

有专家提出,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是在全流域进行大规模湿地生态重建,全面恢复湿地生态系统功能。

这个建议已得到认可。

11.第①段画线句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答:12.第③段中加点的“过度”能否去掉?为什么?请结合全文说说你的理解。

(3分)答:(四)(4分)谈读书朱光潜①中学课程很多,你自然没有许多的时间去读课外书。

但是你试着抚心自问:你每天真抽不出一点钟或半点钟的功夫吗?如果你每天能抽出半点钟,你每天至少可以读三四页,每月可以读一百页,到了一年也就可以读四五本书了。

何况你在假期中每天断不会只能读三四页呢。

你能否在课外读书,不是你有没有时间的问题,是你有没有决心的问题。

②世间有许多人比你忙得多。

许多人的学问都是在忙中做成的。

美国有一位文学家、科学家和革命家富兰克林,幼时在印刷局里做小工,他的书都是在做工时抽暇读的。

不必远说,你应该还记得孙中山先生,难道你比那一位奔走革命席不暇暖的老人家还要忙些吗?他生平无论到什么地步,没有一天不偷暇读几页书。

你只要看他的《建国方略》和《孙文学说》,你便知道他不仅是一个政治家,而且还是一个学者。

不读书而讲革命,不知道“光”的所在只是窜头乱撞,终难成功。

这个道理,孙先生懂得最清楚的,所以他的学说特别重“知”。

③人类学问逐天进步不止,你不努力跟着跑,便落伍退后,这固不消说。

尤其要紧的是养成读书的习惯,是在学问中寻出一种兴趣。

你如果没有一种正当嗜好,没有一种在闲暇时可以寄托你的心神的东西,将来离开学校去做事,说不定要被恶习惯引诱。

你不看见现在许多打麻将抽鸦片的官僚们、绅商们乃至教员们,不大半由学生出身吗?你慢些鄙视他们,临到你来,再看看你的成就吧!但是你如果在读书中寻出一种趣味,你将来抵抗引诱的能力比别人定要大些。

这种兴趣你现在不能寻出,将来永不会寻出的。

凡人都越老越麻木,你现在已比不上三五岁的小孩子们那样好奇,那样兴味淋漓了。

你长大一岁,你感觉兴味的锐敏力便迟钝一分。

达尔文在《自传》里曾经说过,他幼时颇好文学和音乐,壮时因为研究生物学,把文学和音乐都丢开了,到老来他再想拿诗歌来消遣,便寻不出趣味来了。

兴味要在青年时设法培养,过了正当时节,便会萎谢。

比方打网球,你在中学时喜欢打,你到老都喜欢打。

假如你在中学时代错过机会,后来要发愿去学,比登天还要难十倍。

养成读书习惯,也是这样。

(选自朱光潜写给青年的信,有删改)13.根据全文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2分)14.第③段画线句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五)(14分)蝉声郭枫考试号 顺序号 班级 姓名密 封 线 内 禁 止 答 题⑴我爱听蝉,打从很小的时候起。

⑵夏来了,蝉声呼唤着绿阴,绿阴涨满了黄河两岸。

⑶夏,丰富着哪!在黄河两岸,那大平原,可真是正正式式的大平原,那么平整!那么辽阔!让你张大了眼睛看也看不到边。

平原没有边,翻滚在平原上的麦浪也没有边。

麦浪,像浩瀚的海洋,摇荡啊摇荡,摇荡着那些庄稼汉的欢笑,摇荡着那些青布包头的大姑娘们的希望,摇荡着那些像石头一样的孩子们傻傻的梦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