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产业缺乏核心技术的认识
自主品牌核心竞争力首先是核心技术
本刊记者 贾 翔 罗扬龙自主品牌核心竞争力首先是核心技术访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付于武核心技术究竟是什么付于武说:“目前,我国自主品牌面临多重压力。
今后两、三年可能是最严重的时期。
自主品牌能不能做得强,坚持得下去,未来两、三年是关键时期。
”因此,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问题,具有一定的紧迫性。
“谈核心竞争力首先是核心技术。
”所以说,提高核心竞争力也就是要在核心技术方面有所突破。
中国的自主品牌乘用车企业的核心技术缺失,与国际跨国公司差距巨2012年1月,全国乘用车单车销售前十名的车型,自主品牌仅剩下夏利。
销量排行前十位的轿车企业中,自主品牌只有吉利和奇瑞。
2011年,经历了宏观经济调控和诸多鼓励政策的退出,以及合资品牌下压等诸多因素影响,中国自主品牌轿车出现一定程度的下滑。
一时间,业界担心,企业呼吁,社会关注。
尽快提升自主品牌乘用车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声音广泛响起。
近日,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付于武接受本刊记者专访时说,核心竞争力首先是核心技术。
深度报道大,是不争的事实。
但核心技术究竟指得是什么技术?是不是只要这个技术突破了,自主品牌轿车就能实现提升?付于武秘书长认为,关于什么是核心技术,在国家层面要有一个定义,定义好了就能形成共识,便于全行业明确方向。
他说,核心技术应该包括六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整车的开发技术和数据库。
付于武告诉记者:“汽车是特殊的商品,产品是‘王道’,我们掌不掌握正向科学的、合理的整车设计技术是关键。
从创意设计开始,到工程设计,到制造出来,正向开发技术需要庞大数据库的支撑。
没有数据库,也就意味着没有很好的产品技术积淀,就不可能开发出好的产品。
”他进一步说,中国的轿车以前是很幼稚,真正谈自主品牌轿车的起步发展是近十年的事情,时间短,产品少,和国外那些有几十年,乃至百年发展历史的跨国汽车企业相比,产品开发技术和数据库的差距巨大。
第二个方面是底盘技术。
底盘技术包括发动机、变速器、车桥、悬挂等,而且要有机地匹配到一起。
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优劣势比较
关键词:汽车产业比较优势竞争战略发展模式柴油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模式的选择[摘要]加入WTO后,中国汽车产业成了人们讨论的焦点,一时之间,悲观论和乐观论充斥其中。
结合相对优势理论和国家竞争优势学说,笔者认为在这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刻,中国汽车产业如果能够抓住加入WTO的有利时机,培育和发展其比较优势,克服和转化其比较劣势,并使之转化为竞争优势,则中国汽车产业将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1理论综述亚当·斯密提出了“绝对优势”学说以解释国际间的贸易分工问题,认为如果各国都生产自己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并进行自由交换,那么都可获得绝对利益的好处。
李嘉图则将斯密的学说继续拓展,认为不仅取决于绝对优势,更重要的还取决于生产成本的相对比较优势。
20世纪30年代,赫克歇尔-俄林进一步发展,认为不同国家的不同要素禀赋是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即一国出口的是以本国丰富要素所生产的商品,进口的应是以本国稀缺要素所生产的商品。
上述理论虽然都是国际贸易方面的理论,但是对于指导一国产业的发展战略具有良好的借鉴意义。
迈克·波特提出了“国家竞争优势”学说,认为“比较优势理论不足以解释产业强国的大多数产业现象,运用政策来影响比较优势只会使得产业发展更无效率”。
由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的表现,企业的战略、结构和竞争对手4项关键要素形成的“钻石体系”的好坏关系到一个国家的产业或产业环节成功与否。
但是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波特的理论并没有否定比较优势理论,相反,其正是对比较优势理论的拓展。
2发展模式的演变纵观近几十年国际汽车产业的发展史,大体上后起国家和地区存在着两类典型的发展模式:一是以韩国、印度为代表的“自主发展模式”;二是以西班牙、巴西、墨西哥等国家为代表的“完全开放模式”。
“自主发展模式”是一种“政府主导型”的汽车产业发展模式。
国家的汽车产业由政府运用强制力,基本依靠国内资源,建立一个比较完整的汽车工业体系。
依托此模式,韩国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拥有一定的自主开发能力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
汽车行业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汽车行业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一、问题的背景及概述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产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然而,在这一过程中,汽车行业也暴露出一系列问题,包括环境污染、安全隐患、技术创新不足等。
本文将对汽车行业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
二、环境污染问题1. 尾气排放:汽车尾气所排放出的废气成分复杂且含有大量有害物质,如二氧化碳、氮氧化物和颗粒物等。
这些有害物质对空气质量和人体健康构成威胁。
2. 资源消耗:制造汽车需要耗费大量能源和原材料,尤其是非可再生能源,在供给链上可能产生各种环境问题。
为解决这些环境污染问题,应采取以下整改措施:1. 推动电动汽车技术创新:加大对电动汽车研发的资金投入,并建立健全相关政策支持体系,鼓励汽车企业加快电动汽车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2. 强化尾气排放标准:政府应当严格监督汽车厂商遵守尾气排放标准,并对不符合标准的车辆进行处罚。
3. 鼓励绿色供应链管理:推动汽车制造企业建立环保生产理念,从设计、生产到回收利用环节,降低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三、安全隐患问题1. 主动安全技术滞后:现有主动安全技术在许多汽车中并没有得到广泛应用,如碰撞警示系统、盲点检测等。
这导致高速公路上的交通事故频发。
2. 产品质量监管不到位:一些企业为了追求市场份额和利润最大化,在产品研发过程中存在创新不足、质量控制欠缺等问题。
这可能导致产品质量不可靠,存在潜在的安全隐患。
为解决这些安全隐患问题,应采取以下整改措施:1.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和修改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车辆主动安全技术的强制配备标准,并加强对产品质量的监管和检查。
2. 强化企业责任:企业应当增加投入,提升研发创新能力,加强产品质量控制,确保每一辆汽车都具备必要的主动安全技术。
3. 提高消费者意识:通过公众宣传教育,引导消费者注重汽车主动安全技术的选择和使用。
四、技术创新不足问题1. 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目前中国汽车行业仍然依赖于进口关键核心技术。
国内汽车制造技术与先进国家差距分析
国内汽车制造技术与先进国家差距分析随着世界科技的迅猛发展,汽车制造业也在不断创新与进步。
然而,对比先进国家的汽车制造技术,不难发现国内汽车制造技术与其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
本文将分析国内汽车制造技术与先进国家之间的差距,并探讨产生差距的原因。
一、先进国家的汽车制造技术特点先进国家的汽车制造技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高度智能化:先进国家的汽车制造技术更加智能化,采用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
通过连接车辆与互联网,实现车辆之间的信息交互,提高驾驶安全性和乘坐舒适度。
2. 绿色环保:先进国家的汽车制造技术注重环保,使用新能源技术,如电动汽车、混合动力车等。
同时,减少尾气排放,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3. 高性能与高质量:先进国家的汽车制造技术注重车辆性能与品质。
采用一流的材料和零部件,通过先进的设计和制造工艺,确保汽车的性能、耐用性和品质。
二、国内汽车制造技术差距的原因1. 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国内汽车制造技术在技术研发和创新方面存在一定局限。
与先进国家相比,国内汽车制造企业在科研投入、人才培养等方面还有一定的差距。
2. 落后的材料和零部件供应链:国内汽车制造业的材料和零部件供应链相对薄弱,存在着依赖进口和质量不稳定等问题。
这影响了汽车制造技术的提升和发展。
3. 缺乏核心技术自主创新:国内汽车制造技术的核心技术主要依赖于引进和合作,缺乏自主创新能力。
而先进国家则注重自主研发和创新,掌握了核心关键技术。
三、缩小差距的对策为了缩小国内汽车制造技术与先进国家之间的差距,可采取以下对策:1. 提高技术研发和创新投入:加大对汽车制造技术的科研投入,推动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
加强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共同推动汽车制造技术的进步。
2. 建立完善的材料和零部件供应链:加强国内材料和零部件工业的发展,提高其质量和供应能力。
鼓励企业投入更多资源和技术,提升国产材料和零部件的水平。
3. 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加大对汽车制造技术领域的人才培养力度,培养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人才队伍。
中国汽车出口贸易问题和对策
中国汽车出口贸易问题和对策近年来,中国汽车工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其中出口市场也得到了不断扩大。
然而,中国汽车在出口贸易中面临的问题也是十分棘手的。
本文将从中国汽车出口贸易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对策进行探讨与分析。
一、中国汽车出口面临的问题1.技术不成熟,产品质量不高中国汽车工业发展较晚,技术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在出口市场中,中国汽车产品质量尚未达到国际水平的平均值,给产品形象、质量信誉以及国际市场的竞争力等带来了影响。
此外,中国汽车的制造工艺还需进一步改进,提高产品质量。
2.品牌认知度低,国际市场竞争力偏低中国汽车企业对国际市场的了解和认识再次高于国内市场,导致缺乏了解目标市场规律和市场要求。
品牌认知度对于出口贸易至关重要,然而中国汽车品牌在国际市场上的知名度仍然不足,造成国际市场方面的竞争力偏低。
3.全球市场布局不成熟,销售网络缺乏中国汽车出口较为分散,国际市场布局不够成熟。
现有出口市场大量分散在一些中小国家和地区。
另外,中国汽车企业的国际市场终端销售网络还需要进一步拓展和完善,全球销售网络不成熟,无法实现持续的出口贸易市场。
4.国际贸易壁垒和政策障碍在国际贸易中,汽车行业是被保护最紧的关键行业之一,各国政府推出的污染限制政策、技术标准、关税制度等均对进口汽车产生影响。
特别是一些国家还制定了技术标准,附加了车辆的环保、碳排放等要求,给中国汽车企业的出口带来更大的阻力。
5.风险管理问题中国汽车企业的出口策略过于依赖于价格优势,市场波动大,价格战随时出现。
中国汽车企业尚未拥有较为完善的风险应对体系,在全球化战略和财务风险管理方面也存在一些不成熟和不足之处。
二、中国汽车出口贸易的对策1.提高技术水平,加强核心技术研发通过提高技术水平,加强核心技术研发,中国汽车企业可以提高产品质量,树立品牌形象,提高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目前,国家已经出台了大力支持技术创新,推动汽车行业向高端技术产业转型升级的政策,增强了企业的技术实力。
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近年来,我国汽车产业发展迅速,成为世界汽车行业的重要玩家。
然而,随着国内经济发展和市场竞争加剧,汽车产业也面临着不少机遇和挑战。
机遇之一:政策支持随着国家“中国制造2025”、“五年规划”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也得到了政策支持。
政策的落实将促进整个产业链的升级和改造,有利于国内企业的发展和产品的质量提升。
同时,政策还鼓励创新和科技领域的投入,将推动汽车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带来更多的机会和前景。
机遇之二:市场扩张我国汽车市场规模已经达到世界最大,而且逐年增速仍在持续加快。
汽车消费群体受众广泛,同时消费质量也逐渐提升。
这促进了国内汽车市场的快速扩张,也为整个产业链的升级提供了机会。
我们也可以看到,随着合资车企逐渐减少,国内品牌的市场份额不断增加,这说明我们国内汽车品牌开始受到消费者的认可和支持。
挑战之一:缺乏核心技术尽管我国汽车产业得到了政策支持和市场扩张带来的机遇,但汽车产业发展的技术基础仍显不足。
在传统燃油汽车技术领域,我国企业还存在着诸多短板。
更为重要的是,国际市场上核心技术和专利同行业国家相比还存在着较大差距,如零件设计、发动机技术、电子控制等方面。
如何加快技术能力的提升,是当前我国汽车产业发展必须要面临和解决的挑战。
挑战之二:环保监管加强汽车排放已经成为全球环保关注的热点问题。
随着环保要求的日益加强,汽车行业面临的环保监管压力也不断上升。
另外,在全球范围内,对新能源汽车及相关技术的发展也形成了潮流。
虽然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态势良好,但要实现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和大规模普及,我们还需要加大技术研发和市场培育力度。
结论总的来说,我国汽车产业面临机遇和挑战并存。
从机遇看,政策支持和市场扩张是实现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和提升领先地位的重要机遇;从挑战看,缺乏核心技术和环保要求加强是发展汽车产业需要解决的关键挑战。
因此,我们需要制定相应的发展策略,注重技术创新和环保监管,以实现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汽车行业市场换技术得失分析
我国汽车业市场换技术的得失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为弥补市场资金、技术不足的局面,在招商引资政策中提出了“市场换技术”战略,在这一战略指引下,国内无数企业与外资开始了“我给你市场,你提供技术”式的合作,中钢设备公司与卢森堡一家公司的合作就是这种模式。
几十年合作下来,双方都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但在最近,卢方却要“甩掉”中钢设备公司,他们认为中钢设备公司的技术依赖性太强了,已经成了卢方的负担……那么,交出市场却未换来技术的中国企业以后的路该怎么走?可用交换的市场没了,我们还拿什么换技术?换来的技术能让国内企业一劳永逸吗?“市场换技术”的一个典型败例由于涉嫌违约,中钢集团旗下中钢设备公司的卢森堡合作方,近日已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商会仲裁院提出申请,要求终止与中钢设备公司的所有合作合同及协议。
下个月,斯德哥尔摩商会仲裁法庭将对该合同纠纷进行仲裁。
这家卢方公司即全球著名钢铁冶炼设备提供商卢森堡保尔沃夫公司(以下简称“保尔沃夫”)。
上世纪80年代,保尔沃夫开始把眼光投向庞大的中国市场,与冶金部旗下的西安冶金机械有限公司签下合作协议,双方在高炉无钟炉顶装料设备专有技术及专利许可转让方面进行合作,首次合同期限为10年,合作方式即当时热门的“市场换技术”模式:中方从卢方授权输入高炉无料钟炉顶技术进行制造加工,双方共同在中国市场开展业务。
第一个10年,双方合作还比较愉快,并在1996年续签了10年合同。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保尔沃夫逐渐有了自己单独在华开展业务的想法,但因时机尚未成熟,保尔沃夫并未动作。
随后,冶金部消失,西安冶金机械有限公司被划为中钢集团旗下,后改名中钢集团西安重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安重机”)。
2006年,西安重机携母公司中钢设备公司与保尔沃夫再次续签12年合同。
“其实双方2006年前的合同早有规定,若2006年终止合同,中方将免费得到包括高炉无料钟炉顶技术在内的约30项保尔沃夫的专利技术使用权,但中方却莫名其妙地选择了续签,这一续签不要紧,不仅技术不给中方了,还直接把中方送上了仲裁法庭。
中国汽车行业自主研发能力不足的原因(1)
底盘 底盘好不好,直接决定着汽车的安全 性、操控性、舒适性和经济性。而底 盘好的车,起步轻盈,制动干净利索, 过弯游刃有余,即使碰上烂路,也不 损舒适性。
电控系统 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作为汽车电 子领域最复杂、最核心的部分,被 誉为汽车行业“皇冠顶上的明珠”, 技术难度大,进入门槛高。目前大 家熟悉国外专门生产研发有 BOSCH
03
Part Three
总结
提高我国汽车自主研发能力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汽车行业 自身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而且政府的体制创新与机制创新同等重要。但 目前我国还没有系统地出台实质性支持鼓励汽车产业自主创新的政策,特别 是尚未深入调查研究并制定明确的汽车产业发展战略和统一的发展思路,以 及行之有效的相关配套措施更是凤毛麟角。我国汽车自主研发能力的提高还 需我们共同努力。
发达国家
15% 35.0%
高级工程师 中级技工
高级技工 初级技工 高级工程师
50% 中级技工 初级技工
4
自主开发实践经验少,数据资源积累不够
产品开发活动缺少数据库的支持,设计、工 艺、制造数据库集成度不够,将导致设计过 程中依赖经验成分多,最终严重影响了产品 开发的进度和质量。虽然我国一些微型车和 商用车企业集团已经开始建立企业数据库, 但彼此封闭、缺乏交流,无法建立企业间共 享的基础数据库,不利于共同发展和提高。
(博世)、WABCO(威伯科)? ,。
02
Part Two
我国汽车自主研发能力不足的原因分析
1
缺乏关键核心技术,过分依赖
我国汽车企业集团自主研发能力依旧比较薄弱,缺乏具 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自主品牌汽车企业集团在 车身开发能力、整车集成能力建设方面相对较好,但在 新技术开发和应用方面相对较差,在变速器、发动机总 成开发技术和汽车电子控制技术方面一直处于借鉴和模 仿阶段,缺少自主原创并 “领跑”世界汽车发展的关键 技术,前瞻性的基础技术研发尤为薄弱。
中国汽车产业研发国际化分析
中国汽车产业研发国际化分析中国汽车产业在过去的20年中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和发展,成为了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和生产国之一。
然而,中国汽车产业的研发国际化程度相对较低,仍有进一步的提升的空间。
一、目前中国汽车产业研发国际化程度存在的问题1.本土技术创新能力较弱。
目前国内汽车产业企业大多只处于“跟随者”地位,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
这使得中国汽车企业在新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方面进展缓慢,产品研发周期较长。
2.缺乏高素质的研发人才。
我国对汽车领域人才培养不够重视,研发人才流失严重。
另外,国内大部分高校和机构的科研项目存在缺乏国际视野和合作的问题。
3.研发投入较低。
虽然中国汽车产业经济规模巨大,但是其研发投入占整个行业收入比重相对较低,限制了研发能力的提升。
二、如何提升中国汽车产业研发国际化程度1.加强技术创新和自主品牌建设。
政府可以加大支持力度,培育国内的知名品牌,推动本土技术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2.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提高行业吸引力,鼓励高端人才向汽车领域转型或者回国发展;同时大力培育国内汽车产业研发人才,开展国际化人才交流和学术合作。
3.加大研发投入力度。
政府需要提高中国汽车产业的研发投入,使其能够更好地参与到全球汽车科技革命中来。
同时鼓励企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扶持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企业。
4.积极开展国际科技合作。
中国汽车产业可以与国际知名企业建立技术合作与创新联盟,共同推进汽车产业的技术进步。
在此基础上,吸纳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弥补自身研发薄弱之处。
总之,中国汽车产业要实现国际化,需要在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和研发投入等方面作出积极的努力和改进。
这是中国汽车产业未来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关键要素之一。
中国在汽车产业发展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中国在汽车产业发展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中国在汽车产业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包括:
1. 技术创新不足:中国汽车产业在技术创新方面相对滞后,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
这使得中国汽车企业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相对较弱。
2. 燃油消耗和排放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中国汽车机动性需求增长迅速,给资源和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
汽车排放和燃油消耗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焦点。
3. 市场竞争激烈:中国汽车市场竞争激烈,国内外品牌争相进入市场,导致行业竞争加剧。
中国汽车企业需要提升产品品质和服务水平,不断创新,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
4. 产业链短板:中国汽车产业链短板问题明显,包括零部件制造、材料研发等方面。
缺乏高质量的供应链支持,限制了汽车企业的发展和竞争力。
5. 人才短缺:中国汽车产业需要大量的高素质人才,包括工程师、技术人员、设计师等。
然而,目前中国的汽车人才培养体系尚不完善,人才短缺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
为了应对这些困难和挑战,中国汽车产业需要加强技术创新,加强与国际合作,提升产品品质和技术水平,推动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汽车的发展,并加强与供应链企业的合作,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人才。
中国汽车产业出口存在的问题解析
中国汽车产业出口存在的问题解析引言中国汽车产业是我国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随着国内市场饱和,中国汽车企业开始将目光转向海外市场,希望通过汽车出口来实现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
然而,中国汽车产业在出口中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对中国汽车产业出口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析。
1. 技术水平不足中国汽车产业在技术水平方面相较于发达国家仍然有差距。
尽管中国汽车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与全球领先汽车企业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
这导致中国汽车在国际市场上难以与其它品牌竞争,尤其是高端品牌。
同时,中国汽车企业在核心技术领域的自主研发能力也有待提升。
2. 品牌知名度和声誉不足与国际知名汽车品牌相比,中国汽车品牌在全球市场上的知名度和声誉相对较低。
这主要是由于缺乏长期积累的品牌历史和品牌故事,以及在品质和可靠性方面的不足。
在国际市场上,汽车品牌的知名度和声誉对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起着重要作用,而中国汽车品牌在这方面存在挑战。
3. 缺乏全球化战略中国汽车产业在全球市场上缺乏全球化战略和布局。
虽然国内市场规模庞大,但仍然无法满足中国汽车企业的发展需求。
与此同时,中国汽车企业在国际市场上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如何在全球市场上树立自己的优势和竞争力成为一个重要问题。
缺乏全球化战略的中国汽车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容易迷失方向,难以快速适应市场需求和变化。
4. 保护主义措施和贸易壁垒在国际贸易中,保护主义措施和贸易壁垒对中国汽车出口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一些国家采取了限制汽车进口的政策措施,包括高额关税、技术壁垒和非关税壁垒。
这些举措使中国汽车在国际市场上面临更高的成本和更大的竞争压力,限制了中国汽车产业的出口发展空间。
5. 品质和安全问题中国汽车产业在产品品质和安全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
尽管中国汽车企业在近年来取得了一些改进,但在与国际市场上的领先品牌相比较时,依然存在一定差距。
中国汽车品质和安全问题的存在,影响了消费者对中国汽车的信任和认可度,也制约了中国汽车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我国汽车行业SWOT分析
我国汽车行业SWOT分析关于我国汽车行业的SWOT分析我国的第一辆汽车于1929年5月在沈阳问世,由张学良将军掌管的辽宁迫击炮厂制造。
张学良让民生工厂厂长李宜春从美国购进“瑞雪”号整车一辆,作为样车。
李宜春将整车拆卸,然后除发动机后轴、电器装着和轮胎用原车零件外,对其它零件重新设计制造,到1931年5月历时两年,终于试制成功我国第一辆汽车,命名民生牌75型汽车,开辟了中国自制汽车的先河。
S —优势1、1978年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发展迅速,GDP增长率长期保持在8%—14%上升期内。
人民收入增速明显,生活水平提高,居民汽车消费量增加,带动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
2、我国人口众多,市场广阔。
3、良好的政策鼓励,汽车投资额增长。
202X年全国公办理汽车以旧换新补贴车辆万辆,发放补贴资金亿元,拉动汽车新车消费496亿元。
4、中国制造业惯有劳动力成本优势。
中国制造业国外而言,除税收等方面的优势措施外,另外显著优势便是工人工资水平低,我国依靠该优势,吸引了国外许多知名制造商来华建厂。
5、由劳动力成本低带来的产品低价的竞争优势,利于增长我国汽车出口贸易量。
202X年3月汽车企业出口万辆,比上月增长49%,比上年同期增长78%。
W —劣势1、中国汽车制造业多为中外合资企业,发展能力弱。
核心技术主要集中表现在发动机缺乏核心技术。
2、中国汽车产品缺乏质量保证,汽车安全性能差,零部件供应商缺乏竞争力。
3、国内汽车企业分散零乱,企业市场竞争力不强,行业整合不足。
O —机会1、十一五期间我国道路交通建设速度快,高速公路增长迅速,十一五期间公路里程总数已高达万公里。
2、金融危机后,国内拉动内需政策刺激。
3、严峻的环境、能源条件下,全球市场对节能电动汽车的需求日益增长,中国汽车应及时做好战略转移。
4、金融危机后,美国、日本等汽车制造企业蒙受损失,部分企业濒临破产。
T —威胁1、国际石油价格上涨导致我国汽柴油价格升高,汽车使用成本上升。
中国汽车产业现状及前景
中国汽车产业现状及前景一、世界汽车产业现状1、集中化程度提高在新时期,各大跨国集团为获得更高利益,强强联合推动了汽车产业的集中化,提高了各大企业的竞争力,同时,面对市场冲击力,世界汽车产业的承受能力明显增强,所获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但是,产业高度集中也带来了一定难题,各个汽车集团对市场控制能力增强,市场秩序性难以保障,新企业的发展壮大越发困难。
2、国际化新时代下,跨国集团明显增多,汽车产业逐渐向国际化产业发展。
在这一过程中,汽车产业主要经历了以下三步,国际贸易发展,直接对外投资,不同国家的汽车企业相互融资。
当前,汽车产业已经部分国别,跨国集团成为诸多国家的主要追求。
而国际化的到来,成为发展中国家汽车行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3.零部件模块化,改变了传统产业组织结构零部件模块化使得与整车企业进行直接交易的企业数量大为削减。
模块化生产活动的空间集中,可节约运输成本和交易成本,改变了以往整车企业和大大小小的零部件企业构成的汽车企业群关系,出现了整车企业、模块集成供应商、模块构件生产企业,以及非模块零部件生产企业共生、层次更为清晰的企业群关系。
二、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现状我国汽车行业的产量在迅速提升,出口量也在不断增长,推动了我国汽车行业在世界上的地位。
但是,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汽车行业仍存在产品结构混乱,汽车产量大而不强,自主品牌有待提升,节能减排存在问题等,影响了我国汽车行业的发展。
1、中国汽车产量与销量位于世界第一但技术上仍然不足近年来,我国工业迅猛发展,带动了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
据统计,自2008年世界经济危机之后,我国汽车产销量迅速占据市场,成为世界第一位,并且,我国汽车行业整体呈稳定增长态势,全年产销量不断提升,至2017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已经连续九年位居第一,据统计,2017年,我国汽车产量达2901.5万量,同比增长3.2%,汽车销量达2887.7万辆,同比增长3%。
由此可见,在世界上,我国汽车行业占据极大优势。
汽车零部件产业转型存在的问题
汽车零部件产业转型存在的问题汽车零部件产业是汽车产业链中的重要环节,其发展水平和转型能力直接影响整个汽车产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
然而,随着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变化,汽车零部件产业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以下为汽车零部件产业转型存在的问题,总结如下:1.低端产能过剩和竞争激烈:中国的汽车零部件产能普遍较为分散,且以低端产品为主,导致市场竞争激烈,行业盈利能力较低。
很多企业靠低价竞争来争夺市场份额,降低了产品的附加值和研发投入,难以实现升级和转型。
2.技术创新能力相对较弱:相比国外发达国家,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相对较弱,很多核心技术仍然依赖进口。
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限制了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发展和竞争力。
需要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投入和支持,提升企业的研发能力。
3.供应链管理不完善: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存在着供应链管理不完善的问题,包括供货周期长、库存过高、成本控制不力等。
这导致了企业面临较大的市场风险和资金压力,难以应对市场变化和订单需求的波动。
4.环保要求和标准提高: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和政府对环保要求的提高,汽车零部件产业需要符合更加严格的环保标准和要求。
这对企业的生产工艺、材料选择和排放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加大投入,改造生产线和技术。
5.国际市场竞争压力增加: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在国际市场上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压力。
随着国外汽车零部件企业加大在中国市场的布局,中国企业需要在技术质量、成本控制和服务等方面提高自身竞争力,增强在国际市场上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6.企业独立品牌建设缺失:相比于整车企业,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的独立品牌建设还比较薄弱,缺乏知名度和市场认可度。
这限制了企业的市场拓展和发展空间,需要加强品牌建设,提升企业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
7.金融支持不足:汽车零部件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部分企业面临着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等问题。
缺乏有效的金融支持,限制了企业的技术创新和发展能力。
中国汽车技术发展的现状与未来
中国汽车技术发展的现状与未来【摘要】中国汽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缩小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超越了其他新兴市场国家。
在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节能减排等方面不断取得进展。
未来,中国汽车技术将重点关注于新能源、自动驾驶和数字化化等领域。
【关键词】中国汽车技术;新能源;自动驾驶;数字化化【正文】一、中国汽车技术发展的现状中国汽车产业已经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技术进步是其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自2003年起,中国汽车总产量就一直排名全球第一,其在研发、制造、销售和服务方面的整体技术水平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1. 电动化在电动化方面,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
截至202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销售额占全球70%。
同时,国务院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更是将新能源汽车产业列为国家发展的优先领域,提出到2035年比重达到50%以上。
2. 智能化在智能化方面,中国手握着强大的数字技术和5G通信技术,为汽车行业的智能化升级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底座。
中国智能汽车的产量占全球的一半,成为了智能汽车技术的“领头羊”。
3. 网联化在网联化方面,车联网技术在中国的普及以及政策的推动下,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车联网将汽车与互联网相连接,实现安全、便捷、高效的出行服务。
4. 节能减排在节能减排方面,中国以制订更高标准、推广更高效产业结构、发展清洁能源等方式,深入推进清洁能源汽车和传统化石燃料汽车的能效化。
二、中国汽车技术发展的未来1. 新能源中国汽车技术未来的发展重点将继续聚焦于新能源领域。
提升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缩短充电时间、增加充电设施,以及推广燃料电池等新技术,将成为未来发展的方向。
2. 自动驾驶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发展,中国将加快推进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此外,中国政府还在推动自动驾驶汽车的法规制定与标准统一。
3. 数字化未来,产业数字化将像一股大潮,席卷整个产业,智能制造、智慧物流、智能保障、智慧用车等将成为主流趋势。
对中国汽车业现状的几点思考
一
.
。
嘲
_一_ 一
蛾甄 强 §
豳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一 ■ 踊 . ● 一一 ! ■ 鼎 ■ ■ 聃 ■ 霞
= f -
叠 麓
对 中国汽 车业现 状 的几点 思考
入世 1年 ,中国汽车业发展速 度之快 ,为 0
世 界 汽 车 发 展 史 所 罕 见 ;但 与 此 同 时 ,许 多 积 聚 的 问题 和 深 层 次 矛 盾逐 渐 凸 现 来 ,再 次拷 问 中 国汽 车 产 业 。
为 中 国 车市 是一 个 永 远 挖 不 完 的 金 矿 。 近 几 年 发生 的事 实 开 始 慢 慢模 糊 了笔 者 的判 断 ,在 豪 迈 地 登 10 万辆 、跃 居 全 球 第 一 大 汽 车 市场 之 后 ,我 们 有 幸 0 8
从品牌 到市场 、从技术到人才 、从 整车 到全产业链 ,尽 管中国汽车 已经有 了巨大的进 步 ,但依然没有摆脱对跨 国公
展无 疑有 着 自身 的现 实 压 力 。一 方 面 是 能 源 压 力 。 随
车是一场汽车产业 变革 。它的变革之大 ,可能远远超 过乔 布斯 的 “ 苹果” 。因此包括政府和企业 ,切不可 浮躁 与急于求成。 对于 《 规划》 提 出 的极 具针对 性 的多项重 点工 作 ,许多业界人士认为 ,节能与新能源汽 车产业要想 跨 越式发展 ,在产业 化未 到来前 ,国家必须 强力扶 持 ,因此 紧随 舰 戈 之后 ,应该就是内容的细化 实 施。并出台配套的实施 细则 ,防止低水平盲 目投 资和 重复建设 。此外 ,发展节能与新 能源汽车 ,不能光靠 政策支持 ,关键要靠企业 自身能 力 ,努力突破核心技 术 ,解决新能源汽车发展中亟待解决 的问题 。
我国汽车产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我 国汽车 产业 发 展 面 临 机遇 与 挑 战并 存 的形 势 ,机 遇主 要 来 自 3个 方 面 ,一 是 我 国正 处在 汽 车普及 发 展 阶 段 ,汽 车 消 费 仍 有 巨 大 的 市
场空 间 ;二是 新 兴 产 业 发展 为 我 国创 造 了与 汽 车 强 国平等 竞 争 的机 会 ;三是 节 能 与新 能 源 汽 车 被 定 为战 略性 新 兴 产 业 之 一 ,为 我 国 汽 车 产 业 转 型 升级 指 明 了方 向。
1 汽 车 产 业大 而不 强
就我 国汽 车 产 业 发 展 的 现 状 而 言 ,在 拉 动 就 业 、贡献税 收 、保 证 GDP增 长 等方 面都 发挥 了显 著 作用 。近 10年 来 ,自主 品 牌 汽 车 得 到 长 足 发 展 。 汽 车工业 自主 发 展 能 力 已经 从 一 般 的 整 车 开 发 , 发展 到核 心 部 件 的 升 级 、综 合 性 质 的 提 高 和 品牌 的持 续建设 ;汽车产 品升 级换 代 提 速 ,产 品 线 日益 丰 富 ,并 已开始 向中高 档 产 品延 伸 ;节 能 与新 能源 汽 车也在 稳 步 推进 。通 过 近 1O年 的 自主 研 发 和 示 范运行 ,我 国在动 力 电池 、驱 动 电机 等 关键 技 术 领域 取得 了明 显 进 步 ;通 过 实 施 严 格 的 乘 用 车 燃 料 消耗量 限值 标准 和鼓 励 小 排 量 汽 车消 费 的 财政 政策 ,汽 车的 油耗 明显 降 低 ;企业 兼 并 重 组 的 力度 加 大 ,前 3家 汽 车 企 业 的生 产 集 中度 已经 达 到 了 近 50% ,行业 组 织结构 进 一步优 化 。
汽车制造心得体会
汽车制造心得体会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汽车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汽车制造过程却是一个复杂且需要高度技术的工程。
我有幸参与了这个过程,我想分享一些我在这个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首先,我深深地被汽车制造的每一个环节所吸引。
从设计到生产,从硬件到软件,每一个细节都需要精细的规划和执行。
汽车制造不仅需要深厚的工程知识,还需要对市场、客户需求有深入的理解。
这让我对汽车制造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其次,我体验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汽车制造需要各个部门的高度协同,从研发到生产,从销售到售后,每个环节都密切相关。
只有所有团队成员齐心协力,才能制造出高质量的汽车。
这使我意识到,团队合作是任何项目中都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
再者,我也看到了汽车制造的挑战和压力。
对于每个汽车制造商来说,质量、成本、交付时间都是必须面对的挑战。
同时,还要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不断变化的消费者需求。
这使我更加欣赏那些在压力下依然能保持专业和专注的工程师和工人。
最后,我意识到了持续学习和创新的重要性。
汽车制造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行业,新的技术和材料不断出现。
只有保持学习和创新,才能跟上这个行业的步伐,制造出更先进、更环保的汽车。
总的来说,参与汽车制造过程让我收获颇丰。
我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还体验到了团队合作、应对挑战和持续学习的价值。
我相信这些经历和体验将对我未来的职业生涯产生深远的影响。
随着全球市场竞争的不断升级,汽车制造业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汽车制造商必须积极寻求创新,特别是在管理领域。
本文将探讨汽车制造管理创新的重要性,介绍主要的方法和策略,并通过案例分析提出启示和建议。
汽车制造业的现状显示,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消费者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与此同时,全球供应链、技术进步和环保要求等因素也给汽车制造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在这种背景下,汽车制造管理创新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创新,企业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优化资源配置、提升产品质量,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
核心技术缺乏成掣肘
机器人的产业园区,开始有过剩的趋势。
“从目前来看,国内的机器人研发、生产、制造还主要集中于‘机器换人’的替代的第一代机器人的维度。
但我们从日本、美国来看,这些国家已经开始着眼下一代机器人的研发,利用云计算、利用人工智能,向更侧重互联、侧重服务等的机器人方向来推进。
如果我们还不调整发展方向,有可能与国外的距离会越拉越大。
”左世全强调。
核心技术缺乏成掣肘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数据统计中心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购买并组装了近37000台工业机器人,其中外资机器人普遍以6轴或以上高端工业机器人为主,几乎垄断了汽车制造、焊接等高端行业领域,占比96%。
而国产机器人主要应用还是以搬运和上下料机器人为主,处于行业的低端领域。
工业机器人传统强国在抢占中国等新兴市场时,均非常重视借助核心技术提高竞争力,实现市场和技术的双重垄断。
从机器人的价值来看,其关键器件——控制器系统、伺服电机、减速机等就占据了机器人成本的60%甚至是70%,而这恰恰是我国产业的弱项,成为制约我国机器人产业高端突破的瓶颈。
我国机器人技术、产业起步较晚,在关键技术、核心零部件等方面与国外还有较大的差距,要跟上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步伐,必须加快推进,力争在若干关键领域实现重大突破。
《关于推进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将围绕市场需求,突破核心技术。
选择汽车、船舶、电子、民爆、国防军工等重点领域,根据用户需求,开展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设计、制造、试验检测等核心技术研究,攻克伺服电机、精密减速器、伺服驱动器、末端执行器、传感器等关键零部件技术并形成生产力。
下一步,工业和信息化部将组织制订中国机器人技术路线图及机器人产业“十三五”规划,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引导行业发展,着力突破关键技术和重要环节,促进机器人产业健康发展。
核心技术缺乏成掣肘■文/ 徐恒工业机器人是集机械、电子、控制、计算机、传感器、人工智能等多学科先进技术于一体的自动化装备,代表着未来智能装备的发展方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汽车产业缺乏核心技术。
普遍观点有四个方面:
1:汽车认识与预测(汽车工业与汽车经济、太多的争论,如轿车、自主创新、预测与能力过剩说)。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一直在搞汽车经济,搞汽车工业和汽车大的产业、汽车市场你都没有考虑这个政策,你根本不可以,所以我们的认知是有问题的,另外发展汽车工业这些年,我们争论得太多,无谓的争论,浪费了很多实施,90年代争论了接近15年的时间,当然,后来我们要不要自主品牌,没有意义的争论,你必须发展自主品牌,不发展自主品牌,不可能发展。
日本在很多汽车发展过程中,跟我们有很多相象的地方,日本在1949年到1950年两年的时间推出了政策,要发展汽车工业,同时日本政府提出了重要的方向,就是发展小型轿车,这就是我们国家争论了15年发展什么轿车,政府没有给出一个战略定位。
一个国家一种创新的话,还有三个创新,如果没有后三个创新,自主创新实现不了,这就是创新的多维性,自主技术创新、自主管理创新、自主文化创新等。
国家政府预测能力和感知市场能力非常重要,我们的能源负荷,国家能源危机到什么程度,环境的承载能力是很重要的。
2、竞争质量与政府管理(充分竞争资本歧视、成本,社会成本、需求政策、创新的战术考核)。
哈佛大学(英)研究竞争战略,他提出一国的产业要具有战略优势,必须在本国具有战略优势。
日本的电视停车,曾经有20多家彩电企业,内部充分竞争,这是日本产业发展最典型的事件。
中国家电,大家知道,为什么今天进入国际竞争力,民营企业民营资本一起来,跟国有企业竞争,汽车产业为什么没有发展?直到97年才逐步放开民营资本,如果在1987年放开民营资本,今天我们的格局不是这样的,只有在竞争中才能互相提高。
大家知道1987年在北戴河制定了非常错误的政策,“三大三小”,建立了竞争壁垒,其他资本不能进入。
去年工信部又提出了“十大十小、六大六小”,这是资本歧视。
后发国家要想打败先进国家,成本必须降低,日本靠什么?成本低,韩国靠什么?也是这样,中国也是这样。
中国的汽车价格高还是美国的汽车价格高?几乎每个人多知道,我们高档车要比美国贵一倍,基本是贵50%,为什么这样?美国人不理解,说你的劳动力成本非常低,你汽车价格比我们美国要高那么多,构造汽车成本劳动力成本占多少?其中有两点,我们的第一国的产业产品成本由制造成本、社会成本构造的,一个国家社会成本不合理,最后这个国家的产品不会有竞争力,所以我们所有的社会成本,包括各种不合理的收费,都要打入到汽车成本里面去。
另外,我们核心技术不行,高定价。
一个国家的产业要有竞争力,这个国家的需求结构、质量影响这个国家的产品质量,我们知道,陶瓷哪个国家做得是最好?不是中国,是英国,因为英国是贵族社会,日本为什么没有创新产品?日本求异思维。
为什么我们这些年轿车没有发展起来?应该在1995年之前,我们原来国家政策,轿车是什么?什么是轿车?轿车是生产资料,不是消费资料,就是说你个人不能购买,都是集团购买,集团购买不能够把质量、成本的价格传输到企业,形成压力。
只有个人是消费者,我们汽车才能产生压力。
3、战略定位与创新路径(传统大企业定位、Imitation-Innovation)。
在生产轿车这一块是高定位,丰田公司是从小中端开始启动,我们看我们新型企业,比亚迪,包括吉利公司,还有奇瑞公司都是从低端到高端做起来的,能力是积累的。
回顾后发达国家企业成长历程,从模仿到创新,我们看丰田,大家知道,丰田公司实质上1937年成立,它模仿28年,模仿包括复制性模仿和创造性模仿。
小皇冠模仿从分解摩托车开始。
为什么奇瑞、比亚迪有可能成为国际化,我们在分析这样一个战略定位、创新路径的问题。
4、吸收能力与整合能力(In-house efferts,Business model、中国的输出资本模式)。
我们中国的吸收能力、整合能力不行,引进这么多年,为什么不行?吸收能力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已有的技术基础和知识基础,后发达国家企业都不行,但是另一个一定要非常强,就是内部研发一定要上来,韩国现代,包括丰田公司原来作为后发达国家发展,都是在内部努力上非常重要。
很重要的一点是整合能力,大家都知道内部知识和外部知识要整合,整合能力非常重要的一点是经营模式,经营模式包括几个方面呢?包括管理模式、业务模式、文化模式
三大模式,其中应用模式包括研发模式、生产模式、采购模式。
我们仅仅靠资本模式管理,缺乏文化模式、研发模式、采购模式,没有形成模式,这就是我们要理解,为什么全球进行合资、兼并都没有问题,因为它有好的模式,这就是丰田有的东西,我们没有。
如何实现“既大又强”?1、复合型创新。
创新四个维度/创新系统。
2、竞争质量。
汽车行业是竞争性行业,应该去国有化。
3、创新轨道。
中国汽车产业一定在传统汽车轨道上,从低端到高端老老实实的做好,另外从模仿到创新,大型的传统资源都比民营的要好,就是没有老老实实的完成模仿所规定的任务,我们中国的一些创新领域的专家,把模仿和创新混为一谈,西方认为模仿就是模仿,创新就是创新。
4、平衡能力。
新能源汽车和传统汽车我们如何去平衡发展的问题,现在油价煤是120美元,如果每桶达到500美元的时候,新能源汽车肯定不行。
引进和内部研发如何建立平衡的问题,内生性创新和合资如何处理好关系。
5、整合能力。
作为集团总部如何整合旗下的内部资源,另外如何整合外部资源也很重要,一是吸收能力;二是要建立一个开放式的经营模式;三是集团总部如何去管理旗下企业,就是因为没有建立三大核心平台、三大核心模式,这就是未来中国汽车企业要建立的研发平台、管理平台、文化平台,研发模式是什么,管理模式是什么,文化模式是什么,当然还有采购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