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免疫学知识总结

合集下载

大学《医学免疫学》期末考试复习知识点、重点总结

大学《医学免疫学》期末考试复习知识点、重点总结

1、完全抗原:具备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性的物质,可由半抗原与蛋白载体交联而成。

2、抗原决定簇: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结构基础或化学基团,是抗原特异性的物质基础,又称抗原表位。

3、交叉反应:是指抗体不仅与其诱生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也可与某些非诱生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现象。

4、抗原的分类①根据抗原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是否需要T细胞的辅助分类T细胞依赖性抗原:是指需在APC及Th参与下才能激活B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

T细胞非依赖性抗原:是指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时不需要Th辅助的抗原。

②根据抗原与机体的亲缘关系分类异种抗原:指来自于另一物种的抗原性物种。

如病原微生物、细菌外毒素类毒素、动物血清。

同种异型抗原:指同一种属不同个体间所存在的抗原。

如人类血型抗原、人白细胞抗原(HLA)。

自身抗原:指能引起自身免疫应答的自身成分。

如胚胎期从未与自身淋巴细胞接触过的隔绝成分。

(△)异嗜性抗原:在不同种属动物、植物、微生物细胞表面上存在的共同抗原,又称Forssman抗原。

③根据抗原是否在APC内合成:内源性抗原、外源性抗原。

④根据抗原诱导免疫应答的作用:移植抗原、肿瘤抗原、变应原、过敏原、耐受原。

⑤根据产生的方式:天然抗原、人工合成抗原。

⑥根据物理性质:颗粒性抗原、可溶性抗原。

⑦根据化学性质:蛋白质抗原、多糖抗原。

5、免疫球蛋白(Ig)的基本结构:①2条相同的重链、②2条相同的轻链、③二硫键。

6、人类免疫球蛋白有5类:IgM、IgD、IgG、IgA、IgE。

7、Fab作用:Fab段能与抗原结合,不过它是单价的,在体外条件下不能形成肉眼可见的结合反应。

8、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活性与效应①Fab段可特异性结合相应抗原,有效阻断抗原本身危害,体现其保护作用,被称为中和作用。

②Fc段能够与相应细胞膜上的Fc受体发生选择性结合,并介导相应免疫效应的产生。

22、各类免疫球蛋白的特点①IgG:含量最多、半衰期最长、较强的抗感染中和毒素调理作用、唯一能通过胎盘的抗体、介导I II型超敏反应。

《医学免疫学》基本知识汇总及案例分析

《医学免疫学》基本知识汇总及案例分析

《医学免疫学》基本知识汇总及案例分析一、基本概念1、免疫:免除疾病,对某种疾病具有抵抗力,能识别清除抗原性物质,维持机体内环境稳态。

2、免疫系统:机体执行免疫应答与免疫功能的一个重要系统。

3、Cytokine (CK):细胞因子。

是由免疫细胞及组织细胞分泌的在细胞间发挥相互调控作用的一类小分子可溶性多肽蛋白,通过结合相应受体调节细胞生长分化和效应,调控免疫应答。

4、免疫球蛋白 (Ig):是血清中一类主要的蛋白,由α1,α2,β和r球蛋白等组成。

将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统一命名为免疫球蛋白。

5、黏附分子 (CAM):是介导细胞间或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相互结合的分子。

6、抗体:是免疫系统在抗原刺激下,由b淋巴细胞或记忆b 细胞增值分化成的浆细胞所产生的、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主要分布在血清中,也分布于组织液、外分泌液及某些细胞膜表面。

7、抗原:指所有能激活和诱导免疫应答的物质,通常指能被t,b淋巴细胞表面特异性抗原受体(tcr或bcr)识别及结合,激活t,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免疫应答效应产物(特异性淋巴细胞或抗体),并与效应产物结合,进而发挥适应性免疫应答效应的物质。

8、Incomplete antigen:不完全抗原,某些小分子物质,其单独不能诱导免疫应答,即不具备免疫原性,但当其与大分子蛋白质或非抗原性的多聚赖氨酸等载体交联或结合后可获得免疫原性,诱导免疫应答。

这些小分子物质可与应答效应产物结合,具备抗原性,称半抗原又称不完全抗原。

9、抗原决定基 (抗原表位):是存在于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

10、内源性抗原:指在抗原提呈细胞内新合成的抗原。

(如病毒感染细胞合成的病毒蛋白、肿瘤细胞内合成的肿瘤抗原等,)在胞质内被加工处理为抗原肽,与mhci类分子结合成复合物,提呈于apc表面,被cd8+t细胞的tcr所识别。

11、外源性抗原:指细菌蛋白等外来抗原,其通过胞吞胞饮和受体介导内吞等作用进入apc,在体内溶酶体中被降解为抗原肽并与mhc二类分子结合为复合物,提呈于apc表面,被cd4+t细胞的tcr所识别。

医学免疫学知识点总结

医学免疫学知识点总结

医学免疫学知识点总结
一、免疫系统组织结构
(1) 免疫系统主要组织包括淋巴结、脾脏和骨髓等。

(2) 淋巴结是淋巴细胞聚集和活化的主要场所。

(3) 脾脏是机体保护和防御的重要器官,可以血液和清除老旧红细胞。

(4) 骨髓是机体产生白细胞和红细胞的主要部位。

二、免疫细胞的类型和功能
(1) 淋巴细胞分为细胞毒细胞、辅助细胞和记忆细胞等,参与细胞免疫应答。

(2) 淋巴细胞又称为浆细胞,参与体液免疫应答,可分泌抗体。

(3) 钟型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等是机体天然免疫的执行细胞。

(4) 白细胞包括和单核细胞等,参与疫情的发生和控制。

三、重要的体液性免疫因子
(1) 补体分子系统参与吞噬作用和补体结合反应。

(2) 中和抗体可以捕获并清除病原体。

(3) 细胞因子可以调控细胞间的信号传导。

(4) 白细胞介素参与病原体清除过程。

以上总结了医学免疫学的一些常见知识点,如组织结构、细胞类型、体液因子等,希望对你有帮助!如果理解不全,请告诉我,我将补充说明。

医学免疫学知识点重点整理

医学免疫学知识点重点整理

医学免疫学知识点整理1.免疫的现代概念: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异物,维持机体生理平衡和稳定的功能。

2.固有免疫的特点(先天性~/天然~/非特异性~):先天具有无特异性无免疫记忆。

3.适应性免疫的特点(获得性~/特异性~):后天获得特异性有免疫记忆性4.免疫系统的功能:①免疫防御②免疫自稳③免疫监视5.人体中枢免疫器官、外周免疫器官的类型:中枢:骨髓(是B细胞分化、发育的最主要场所)和胸腺(是T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主要场所)。

;外周:淋巴结、脾脏(最大的淋巴器官)、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功能:是执行局部特异性免疫功能的主要场所)6.抗原的定义及双重属性:定义:能与BCR或TCR特异性结合,诱导免疫应答(产生抗体或效应t细胞),并能与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双重性:①免疫原性(免疫原性:指抗原能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的能力)②免疫反应性(抗原性:指抗原与其所诱导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的能力。

具备两种特性的物质称为完全抗原;仅有免疫反应性的物质称为半抗原。

)7.完全抗原:具有免疫原性和抗原性的物质。

8.半抗原:又称不完全抗原,无免疫原性仅有抗原性的物质。

9.表位:又称抗原决定簇,是抗原分子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区域或基团,它是抗原受体及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基本结构单位。

10.异嗜性抗原:在不同种类属动物、植物、微生物细胞表面上存在的共同抗原,又称Forssman抗原11.抗体:B细胞识别抗原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所产生的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并发挥免疫功能的球蛋白。

12.可变区:H链和L链近N段的约110个氨基酸序列的变化较大,称为V区,H链和L 链的V 区分别称为VH 和VL 。

13.超变区:VH 和VL 中各有3个区域的氨基酸序列的变化更大,这些区域被称为高变区。

14.互补决定区:HVR (高变区)与抗原表位在空间结构上互补,故又称为互补决定区。

15.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活性:(一)Fab 段/Igv 区的功能:特异性识别和结合相应抗原,发挥中和作用,清除病原体等免疫防御功能。

医学免疫学重点知识归纳

医学免疫学重点知识归纳

医学免疫学重点知识归纳摘要:一、医学免疫学基本概念1.免疫系统的组成2.免疫应答的类型二、免疫细胞的分类与功能1.吞噬细胞2.T 细胞3.B 细胞4.NK 细胞三、免疫应答的过程1.抗原识别2.免疫细胞激活3.免疫效应四、免疫失调与疾病1.免疫缺陷病2.自身免疫病3.过敏反应4.移植排斥反应五、免疫学在临床应用中的重要性1.疫苗研究2.免疫治疗3.免疫诊断正文:医学免疫学是一门研究人体免疫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学科,它对我们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医学免疫学的重点知识进行归纳。

一、医学免疫学基本概念免疫系统是人体抵御外来病原体入侵的重要防线,由多种免疫细胞、组织和分子组成。

免疫应答是免疫系统识别并清除外来抗原的过程,分为天然免疫(非特异性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特异性免疫)。

二、免疫细胞的分类与功能免疫细胞是免疫系统的主要成分,包括吞噬细胞、T 细胞、B 细胞和NK 细胞等。

它们各自承担着不同的免疫功能,共同维护机体的免疫平衡。

1.吞噬细胞:通过吞噬和消化病原体来清除抗原。

2.T 细胞:分为辅助性T 细胞和细胞毒性T 细胞,分别参与免疫应答的调控和细胞杀伤。

3.B 细胞:产生抗体,结合病原体抗原,中和毒素,促进病原体清除。

4.NK 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对病毒感染细胞和肿瘤细胞具有杀伤作用。

三、免疫应答的过程免疫应答是免疫系统对外来抗原的识别和清除过程,包括抗原识别、免疫细胞激活和免疫效应三个阶段。

1.抗原识别:抗原递呈细胞(如吞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等)捕获并处理抗原,然后将抗原信息递呈给T 细胞和B 细胞。

2.免疫细胞激活:T 细胞和B 细胞识别抗原后,被激活并增殖分化为效应细胞。

3.免疫效应:效应细胞发挥免疫作用,清除病原体,维持机体免疫平衡。

四、免疫失调与疾病免疫失调可能导致多种疾病,如免疫缺陷病、自身免疫病、过敏反应和移植排斥反应等。

1.免疫缺陷病:免疫系统功能不足,易发生感染。

(完整版)医学免疫学重点知识总结

(完整版)医学免疫学重点知识总结

第一章免疫学概论一、免疫系统的基本功能免疫(immunity):是免疫系统抵御抗原异物的侵入,识别“自己”和“非己”的抗原,对“自己”的抗原形成天然免疫耐受,对"非己”抗原进行排除,维持机体内环境平衡和稳定的生理功能。

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机体的免疫功能概括为:①免疫防御②免疫监视③免疫自身稳定、免疫应答的种类及其特点免疫应答(immune response ):是指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抗原的整个过程。

分为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1•固有免疫(inn ate immu nity ):也称先天性免疫或非特异性免疫,是生物长期进化中逐步形成的,是机体抵御病原体入侵的第一道防线特点:先天具有,无免疫记忆,无特异性。

2.适应性免疫(adaptive immunity) :亦称获得性免疫或特异性免疫。

由T、B淋巴细胞介导,通过其表面的抗原受体特异性识别抗原后,T、B淋巴细胞活化、增殖并发挥免疫效应、清除抗原;须经历克隆增殖;分为三个阶段:①识别阶段②活化增殖阶段③效应阶段三个主要特点①特异性②耐受性③记忆性第二章免疫组织与器官中枢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和成熟的场所一、骨髓是各种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及成熟的场所㈠骨髓的功能1. 各类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的场所2. 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3•体液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再次体液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二、胸腺是T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㈠胸腺的结构胸腺分为皮质和髓质。

皮质又分为浅皮质区和深皮质区;㈡胸腺微环境:由胸腺基质细胞、细胞外基质及局部活性物质(如激素、细胞因子等)组成,其在胸腺细胞分化发育过程的不同环节均发挥作用。

㈢胸腺的功能1 T 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2免疫调节•自身耐受的建立与维持第二节外周免疫器官和组织外周免疫器官是成熟淋巴细胞定居的场所,也是这些淋巴细胞针对外来抗原刺激启动初次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1. T、B细胞定居的场所2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一、淋巴结4•过滤作用(过滤淋巴液)二、脾人体最大的外周免疫器官1.T、B细胞定居的场所2•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3•合成某些生物活性物质•过滤作用(过滤血液)三、粘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主要指呼吸道、胃肠道及泌尿生殖道粘膜固有层和上皮细胞下散在的无被膜淋巴组织,以及某些带有生发中心的器官化的淋巴组织1参与黏膜局部免疫应答2(B细胞)产生分泌型IgA四、免疫细胞免疫细胞(immunocyte ):是指所有参与免疫应答或与之有关的细胞。

医学免疫学笔记汇总(1~15章)

医学免疫学笔记汇总(1~15章)

第一章 免疫学概论医学免疫学(medical immunology ):是研究人体免疫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科学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机体的免疫功能可以概括为:①免疫防御(immune defense ):能力过弱可发生免疫缺陷;过强可导致超敏反应 ②免疫监视(immune surveillance ):监视功能低下可导致肿瘤和持续性病毒感染 ③免疫自身稳定(immune homeostasis ):通过免疫耐受和免疫调节实现免疫应答(immune response ):是指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非己”物质的整个过程。

分为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两大类。

适应性免疫具有三大特点:特异性、耐受性、记忆性。

免疫学发展时期可分为:经验免疫学时期、科学免疫学时期、现代免疫学时期。

第二章 免疫器官和组织2.1 中枢免疫器官一、骨髓(bone marrow ){ 血窦造血组织{ 造血细胞 基质细胞:提供造血诱导微环境(HIM )造血诱导微环境(HIM ):由基质细胞产生的造血生长因子(GM-CSF, SCF, IL-3、4、6、7)与细胞外基质共同构成了造血细胞赖以生长发育和成熟的环境,称为造血诱导微环境。

HSC {髓样SC →RBC 、PLT 、粒细胞、单核细胞 淋巴样SC →B 细胞、T 细胞、NK 细胞人HSC 表面标志:CD34、CD117【骨髓的功能:】①产生各类免疫细胞和血细胞②B 细胞、NK 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③再次体液免疫应答和抗体产生的主要部位二、胸腺(thymus ){ 胸腺细胞:处于不同分化阶段的T 细胞胸腺基质细胞(TSC ):TEC 、DC 、M∅皮质内多为胸腺细胞(85~90%);髓质内多为上皮细胞,常见胸腺小体。

胸腺微环境——决定T 细胞增殖、分化和选择性发育的重要条件【胸腺的功能:】①T 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②自身免疫耐受的建立和维持③免疫调节作用(胸腺基质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等可调节外周免疫器官)2.2 外周免疫器官和组织一、淋巴结(lymph node ){ 浅皮质区(B 细胞区)副皮质区(T 细胞区)髓质:髓索+髓窦:有DC 、HEV淋巴结的功能:①T 、B 细胞的定居场所(T :75% B :25%)②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接受抗原刺激、发生适应性免疫应答主要部位之一③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④过滤作用(滤淋巴液)二、脾(spleen ){ 白髓:中央动脉+(PALS 、脾小结、边缘区)红髓:脾索+脾血窦脾的功能:①T 、B 细胞的定居场所(T :40% B :60%)②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主要对血源性抗原产生应答③合成生物活性物质(如补体成分和细胞因子等)④过滤作用(滤血)三、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 ):主要指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黏膜固有层和上皮细胞下散在的淋巴组织,以及含有生发中心的淋巴组织,如扁桃体、阑尾等,是发生黏膜免疫的主要部位。

医学免疫学重点知识归纳

医学免疫学重点知识归纳

医学免疫学重点知识归纳【原创实用版】目录1.免疫学的基本概念2.免疫系统的组成3.免疫反应的类型4.免疫疾病的分类和举例5.免疫学的应用正文免疫学是研究机体如何识别和排除非己物质,以维持体内环境平衡和稳定的学科。

医学免疫学重点知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免疫学的基本概念免疫学主要研究机体对抗原的识别和排除。

抗原是指那些能够引起机体免疫反应并产生抗体的物质,它们可以是外来的细菌、病毒、肿瘤细胞等,也可以是机体内部的损伤细胞或病变组织。

机体的免疫系统能够识别自己和非己的抗原,并对非己抗原产生免疫应答,以保护机体的健康。

2.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组成。

免疫器官包括胸腺、脾脏、淋巴结等,它们是免疫细胞的生成和成熟的场所。

免疫细胞主要包括 T 细胞、B 细胞和巨噬细胞等,它们是机体对抗原的识别和排除的主要执行者。

免疫分子包括抗体、细胞因子和补体等,它们在免疫应答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3.免疫反应的类型免疫反应分为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

固有免疫是机体天生具有的抵御病原体入侵的第一道防线,主要由皮肤、黏膜和巨噬细胞等组成。

适应性免疫是机体对抗原的特异性应答,主要由 T 细胞和 B 细胞发挥作用。

4.免疫疾病的分类和举例免疫疾病主要包括自身免疫性疾病、移植排斥反应、肿瘤免疫逃逸等。

自身免疫性疾病是由于机体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自己的组织或细胞,导致炎症和损伤。

移植排斥反应是由于受体和供体之间存在不同的组织类型,导致免疫系统攻击供体的组织。

肿瘤免疫逃逸是由于肿瘤细胞通过多种方式逃避机体免疫系统的监视和攻击,导致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5.免疫学的应用免疫学在临床医学、生物技术和疫苗研究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在临床医学中,免疫学技术可以用于诊断和治疗疾病,如免疫组化技术可以用于检测肿瘤标志物,免疫球蛋白治疗可以用于治疗免疫缺陷病等。

在生物技术中,免疫学技术可以用于制备单克隆抗体和筛选克隆细胞等。

医学免疫学重点知识总结

医学免疫学重点知识总结

医学免疫学重点知识免疫学是一门研究生物体对抗外部感染、疾病的防御及免疫机制的科学,对于医学研究和应用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在医学免疫学中,有一些重点知识需要掌握。

以下是医学免疫学的重点知识。

免疫系统的组成人体免疫系统包括两个组成部分,即先天免疫系统和适应性免疫系统。

先天免疫系统先天免疫系统是指用来应对病原体和损伤的原始免疫系统。

这个系统在出生时就已经存在,不需要刺激或记忆来启动。

先天免疫系统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皮肤和黏膜屏障•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自然杀伤细胞•补体系统适应性免疫系统适应性免疫系统则是在接触病原体或其他新的抗原后产生的针对性免疫系统。

这个系统可以通过抗原刺激来发展和改变,并可以产生长期的免疫应答。

适应性免疫系统包括以下几个方面:•B细胞•T细胞•抗体•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免疫反应的类型免疫反应有两类,即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和抗体介导的免疫反应。

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发生在体内,依赖于T细胞、巨噬细胞以及自然杀伤细胞等免疫细胞。

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细胞毒性T细胞(CTL)•T辅助细胞(Th1和Th2)•调节性T细胞(Treg)•巨噬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的杀伤抗体介导的免疫反应抗体介导的免疫反应发生在体外,主要是抗体与病原体或其他外来物质进行结合,最终形成免疫复合物,被巨噬细胞吞噬,也可激活经典途径的补体系统进行杀伤。

抗体介导的免疫反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抗体的产生和分类•抗体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免疫复合物的清除免疫耐受与免疫病理学免疫系统的一些弊端会导致免疫病理学,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免疫系统具有免疫耐受机制。

免疫耐受免疫耐受是指免疫系统对某种抗原或组织的特定免疫反应被抑制或者消除的状态。

免疫耐受的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自我耐受•中枢耐受•周围耐受•免疫压制剂介导的耐受免疫病理学免疫病理学是研究免疫系统对疾病的发展和作用的分支学科。

免疫病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免疫病原体•免疫性疾病和过敏反应•免疫缺陷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常用的免疫检查方法免疫检查方法是诊断和监测许多疾病的常用方法。

医学免疫学复习总结(详细)

医学免疫学复习总结(详细)

医学免疫学复习总结(详细)第一章免疫学概念1、免疫学(Immunology)是研究免疫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并通过对其在免疫应答过程中所产生的免疫保护与免疫损伤机制的研究,探讨有效的免疫措施,实现以防病、治病为目的的一门现代医学学科。

2、医学免疫学Medical Immunology ——研究人体免疫系统结构和功能的一门学科阐明免疫系统识别抗原和危险信号后发生免疫应答及其清除抗原异物的规律;探讨免疫功能异常所致病理过程和疾病发生发展的机制;并为诊断、预防和治疗某些免疫相关疾病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方法。

3、免疫学的形成与发展:经验免疫学时期f 科学免疫学时期—现代免疫学时期4、科学免疫学时期:19 世纪中叶开始,病原体的发现,微生物学的发展,推动了抗感染免疫的发展。

(一)科学免疫学的兴起(二)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学派的形成细胞免疫的发现,抗体的发现及应用,补体的发现及应用,过敏反应的发现抗体是Y球蛋白,抗体是四肽链结构(三)免疫学重大学说和理论1897年Paul Ehrlich 提出了抗体产生的侧链学说,创立体液免疫学说克隆选择学说(Burnet,1957)Clone selection theory 体内存在识别各种抗原的免疫细胞克隆。

抗原通过细胞受体选择相应的克隆细胞并使之活化和增殖,变成抗体产生细胞和免疫记忆细胞。

胚胎时期与抗原接触的免疫细胞可被破坏或抑制-禁忌细胞株,部分免疫细胞可因突变而与自身抗原起反应。

1945 免疫耐受的发现1975 年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建立免疫网络学说(四)对免疫系统的全面认识抗体多样性的遗传基础:Ig 基因编码的重排T细胞抗原识别受体的编码基因MHC的发现f免疫遗传学细胞因子及其受体信号转导的研究5、免疫( immunity )是机体识别和排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生理功能。

1. 免疫应答主要分为哪几个阶段?免疫应答反应( immune response )是指机体免疫系统接受抗原刺激发生一系列反应,并以排出或分解该抗原为目的的反应过程。

医学免疫学重点知识总结

医学免疫学重点知识总结

第一章免疫学概论❖名词解释免疫(immunity):机体免疫系统识别“自己”和“非己”,对自身成分产生天然免疫耐受,对非己异物产生排除作用的一种生理反应。

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防御:防止外界病原体的入侵及清除已入侵病原体及其他有害物质。

免疫监视:随时发现和清除体内出现的“非己”成分,如肿瘤细胞、衰老凋亡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

免疫自身稳定:通过自身免疫耐受和免疫调节两种主要的机制来达到免疫系统内环境的稳定。

❖免疫应答的种类及其特点固有免疫(先天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分类适应性免疫(获得性免疫/特异性免疫)固有免疫(innate immunity):概念:又称天然免疫或非特异性免疫,是个体出生时已具有的免疫,经遗传获得,是机体在长期种系发育和进化过程逐渐形成的一种天然防御功能,是机体抵御病原体入侵的第一道防线组成:组织屏障:皮肤粘膜屏障、血脑屏障、血胎屏障固有免疫细胞:吞噬细胞、DC、NK细胞、NKT细胞、B1细胞、δγT细胞固有免疫效应分子:补体系统、细胞因子、溶菌酶、抗菌肽、乙型溶素作用特点:♦先天性(无需抗原激发)♦作用在先(0~96小时)♦非特异性(模式识别受体)♦无记忆性适应性免疫(acquired immunity):概念:又称获得性免疫或特异性免疫,指个体出生后,生活中不断接触到病原微生物等多种抗原刺激后逐渐建立起来的后天获得的免疫功能。

组成成分: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抗原提呈细胞(APC)作用特点:♦获得性(需抗原激发)♦作用在后(96小时后启动)♦特异性(TCR/BCR)♦记忆性♦耐受性第二章免疫器官和组织❖名词解释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mucosal-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概念:亦称黏膜免疫系统,主要指呼吸道、胃肠道及泌尿生殖道黏膜固有层和上皮细胞下散在的淋巴组织,以及含有生发中心的淋巴组织,如扁桃体、小肠派尔集合淋巴结及阑尾等,是发生黏膜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

免疫学重点整理

免疫学重点整理

免疫学重点整理第一章绪论(P14)1、名词解释:①自然免疫:又称为先天免疫性,是机体先天就有的而且始终存在的防御机制。

②获得免疫:是机体通过抗原诱导获得免疫应答而产生的对非自身物质(包括病原物)的抵抗性。

③体液免疫:指B淋巴细胞分化产生的浆细胞产生抗体作用于病原体的特异性免疫④细胞免疫:指T淋巴细胞直接作用于被病原体侵染的靶细胞的特异性免疫第二章抗原(P33)1、名词解释①抗原(antigen):能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应答的物质就是抗原。

②半抗原与载体:本身没有免疫原性(不能诱发抗体的形成),但能与相应抗体结合的物质。

③抗原表位:结构已经明确了的抗原决定簇成为抗原表位,它是位于抗原物质分子表面或者其他部位的具有一定组成和特殊结构的化学基团。

④超抗原:一类可直接结合抗原受体,激活大量(2%~20%)T细胞或B细胞克隆,并诱导强烈免疫应答的物质,主要包括细菌和病毒的成分及其产物等。

⑤抗原组学:是建立在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基础上的新兴领域,它正在成长为继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后的科学热点。

利用基因组学可以预测疫苗的候选抗原,利用蛋白质组学可以筛选疫苗的候选抗原,利用抗原组学可以鉴定疫苗的候选抗原。

2、思考题①作为抗原要具备哪些基本特征?答:应具备两种特性:其一:免疫原性,即抗原刺激特定的免疫细胞,使之活化、增殖、分化和产生免疫效应物质的特性。

其二:免疫反应性,即抗原能与相应的免疫效应物质特异性结合,产生免疫反应的特性。

具有这两种特性的物质称为完全抗原或免疫原,各种微生物和大多数蛋白质属于此。

有些小分子物质能与相应的抗体结合而具有免疫反应性,但不能诱导免疫应答,即无免疫原性,称为半抗原。

②超抗原与普通抗原的区别是什么?答:1)常规抗原仅能激活极少数具有抗原特异性受体的T细胞或B细胞克隆;超抗原只需极低浓度即可激活多个克隆的T细胞或B细胞。

2)常规抗原与TCR超变区的抗原结合槽结合;超抗原的一段能与TCRVβ的外侧结合,另一端与MHC-Ⅱ类分子结合。

医学免疫学知识点总结

医学免疫学知识点总结

医学免疫学知识点总结免疫学是研究机体对外来抗原的应答机制以及涉及到免疫系统的疾病的科学学科。

免疫学知识点非常广泛,涉及到免疫系统的结构、功能、机制以及与疾病相关的免疫反应等内容。

以下是医学免疫学的主要知识点总结。

1.免疫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免疫系统包括脾脏、淋巴结、扁桃体、骨髓等组织,并且分布在整个机体中。

-免疫系统的主要功能是防御机体免受感染,通过免疫应答来清除病原体。

2.免疫系统中的免疫细胞-免疫细胞包括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细胞等。

-淋巴细胞分为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它们分别负责抗体介导的免疫应答和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

-巨噬细胞主要负责吞噬和消化病原体。

3.免疫系统的免疫应答-免疫应答分为先天免疫和获得性免疫两个阶段。

-先天免疫是由于基因决定的,对所有的病原体都有一定的防御作用。

-获得性免疫是由于病毒或细菌感染后形成的,并且具有记忆功能。

4.免疫应答中的关键分子和信号传导-抗原是免疫应答的触发物,可以是病原体的组分或是药物等。

-抗原被处理并展示给免疫细胞后,触发协调的信号传导,促使免疫细胞激活。

-免疫细胞通过细胞因子进行相互间的通信,并通过MHC分子介导抗原的展示。

5.免疫系统的调节-为了防止过度的免疫应答,免疫系统受到复杂的调节机制的控制。

-免疫调节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其中包括抑制性T细胞和免疫抑制因子等。

6.免疫系统与疾病-免疫系统的功能障碍会导致免疫缺陷病和自身免疫病等疾病。

-免疫过度应答会导致变态反应和过敏症等疾病。

7.免疫疫苗和免疫治疗-疫苗是通过引入抗原来激活免疫应答,以提高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免疫治疗是利用免疫系统的功能来预防和治疗疾病,包括使用细胞因子、免疫抑制剂等。

《医学免疫学》基本知识汇总及案例分析

《医学免疫学》基本知识汇总及案例分析

《医学免疫学》基本知识汇总及案例分析一、基本概念1、免疫:免除疾病,对某种疾病具有抵抗力,能识别清除抗原性物质,维持机体内环境稳态。

2、免疫系统:机体执行免疫应答与免疫功能的一个重要系统。

3、Cytokine (CK):细胞因子。

是由免疫细胞及组织细胞分泌的在细胞间发挥相互调控作用的一类小分子可溶性多肽蛋白,通过结合相应受体调节细胞生长分化和效应,调控免疫应答。

4、免疫球蛋白 (Ig):是血清中一类主要的蛋白,由α1,α2,β和r球蛋白等组成。

将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统一命名为免疫球蛋白。

5、黏附分子 (CAM):是介导细胞间或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相互结合的分子。

6、抗体:是免疫系统在抗原刺激下,由b淋巴细胞或记忆b 细胞增值分化成的浆细胞所产生的、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主要分布在血清中,也分布于组织液、外分泌液及某些细胞膜表面。

7、抗原:指所有能激活和诱导免疫应答的物质,通常指能被t,b淋巴细胞表面特异性抗原受体(tcr或bcr)识别及结合,激活t,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免疫应答效应产物(特异性淋巴细胞或抗体),并与效应产物结合,进而发挥适应性免疫应答效应的物质。

8、Incomplete antigen:不完全抗原,某些小分子物质,其单独不能诱导免疫应答,即不具备免疫原性,但当其与大分子蛋白质或非抗原性的多聚赖氨酸等载体交联或结合后可获得免疫原性,诱导免疫应答。

这些小分子物质可与应答效应产物结合,具备抗原性,称半抗原又称不完全抗原。

9、抗原决定基 (抗原表位):是存在于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

10、内源性抗原:指在抗原提呈细胞内新合成的抗原。

(如病毒感染细胞合成的病毒蛋白、肿瘤细胞内合成的肿瘤抗原等,)在胞质内被加工处理为抗原肽,与mhci类分子结合成复合物,提呈于apc表面,被cd8+t细胞的tcr所识别。

11、外源性抗原:指细菌蛋白等外来抗原,其通过胞吞胞饮和受体介导内吞等作用进入apc,在体内溶酶体中被降解为抗原肽并与mhc二类分子结合为复合物,提呈于apc表面,被cd4+t细胞的tcr所识别。

医学免疫学重点整理

医学免疫学重点整理

第一章现代免疫:机体识别“自己”和“非己”,对其产生免疫应答(清除抗原性异物,或维持免疫耐受),从而维持内环境的稳定的生理性防御机制。

三大免疫功能的表现:功能生理表现病理表现免疫防御抗感染免疫,防御病原微生物超敏反应或免疫缺陷免疫稳定对自身组织成分的耐受自身免疫病免疫监视防止细胞癌变或持续性感染癌症或持续性感染免疫的类型及特征:1、非特异性免疫(自然免疫):【第一道防线:皮肤、粘膜、皮肤及粘膜分泌物;第二道防线:单核/巨噬细胞、NK细胞、粒细胞】特征:反应迅速,并非针对特定Ag2、特异性免疫(获得性免疫):包括细胞免疫(T淋巴细胞)和体液免疫(B淋巴细胞)两个分支【第三道防线:淋巴细胞、抗体】特征:特异性、多样性、记忆性、耐受性、自限性免疫学分类:1、基础免疫学、临床免疫学2、免疫学检验3、免疫药理学4、分子免疫学琴纳(Jenner)——牛痘疫苗 Behring与Kitasato北里——抗毒素(被动免疫)巴斯德(Pasteur)——疫苗(主动免疫) Metchnikoff——细胞学说Ehrlich(欧立希)——体液学说 Burnet——克隆选择学说第二章抗原:指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免疫产物(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反应的物质。

抗原的特性:1、免疫原性 2、免疫反应性全抗原:具有两种特性的物质半抗原:能与抗体结合产生免疫反应性无免疫原性的物质耐受原(变应原):可能引起病理性免疫应答即超敏反应的抗原影响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构成抗原的条件):1、异物性2、理化条件(分子大小、化学组成和结构、立体构象、物理性状等)3、其它条件(宿主因素、免疫方法)【异物性:与自身成分相异或免疫系统发育成熟前未接触过的物质。

】抗原决定簇(表位):是Ag分子表面有一定空间构象的特殊的化学基团,(其性质、数目、空间构型)决定抗原特异性。

T细胞决定簇与B细胞决定簇主要特点:共同抗原:含有相同或相似的抗原决定簇的不同抗原交叉反应:某些抗原不仅可与其特异性应答产物发生反应,还可与其他抗原诱生的应答产物发生反应抗原的分类:根据诱生抗体对T细胞的依赖关系:TD-Ag(胸腺依赖性抗原),TI-Ag (胸腺非依赖性抗原)异嗜性抗原:一类与种属无关,存在于人、动物及微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同种异型抗原:在同一种属的不同个体之间,由于遗传基因的不同而表现的不同抗原。

免疫学重点知识总结

免疫学重点知识总结

1.免疫的现代概念:免疫是指机体通过识别“自己”与“非己”成分,对非己物质进行识别、应答和予以清除的过程。

2.固有免疫与适应性免疫的特点:固有免疫的特点是先天具有、无特异性、无免疫记忆性。

适应性免疫的特点是后天获得、有特异性、有免疫记忆性。

3.免疫系统的功能:免疫防御、免疫监视、免疫自稳。

4.人体中枢免疫器官、外周免疫器官的类型:中枢免疫器官是T、B淋巴细胞发生、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包括骨髓和胸腺。

外周免疫器官是成熟T、B细胞定居和发生免疫应答的场所,包括淋巴结、脾和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5.淋巴细胞再循环:淋巴细胞在血液、淋巴液、淋巴组织或器官反复循环的过程称为淋巴细胞再循环。

6.淋巴细胞妇巢:成熟的淋巴细胞趋向性迁移并定居于外周免疫器官的特定区域,称为淋巴归巢。

7.抗原的定义及双重属性:抗原是指能够与T、B细胞受体(TCR、BCR)特异性结合,启动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的免疫应答产物(抗体或效应细胞)产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抗原的双重属性指的是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性。

免疫原性是指抗原能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或效应细胞的能力,免疫反应性是指抗原与其所诱导的抗体或效应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的能力。

8.半抗原:半抗原是指只有免疫反应性而无免疫原性的抗原。

9.表位(AD):又称抗原决定簇,是指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区域或基团,它是TCR、BCR及抗体与其特异性结合的基本结构单位。

10.异嗜性抗原:在不同种属的动物、植物、微生物细胞表面存在着的共同抗原,最初由ForSSn1.an发现,又称为Forssman抗原。

11.影响免疫原性的主要因素:1.抗原的结构与生物学特性:异物性;分子量;复杂性;易接近性;可提呈性2.免疫系统的识别能力3.抗原与免疫系统的接触方式。

12.T细胞依赖性抗原(TD-Ag):指需要在APC和Th的参与下才能激活B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

绝大多数的天然抗原属于TD-Ag。

其特点是均为蛋白质抗原,分子量大,结构复杂,表位种类多,含有B细胞表位和T细胞表位,但每种表位的数量不多且分布不均。

医学免疫学重点知识归纳

医学免疫学重点知识归纳

医学免疫学重点知识归纳免疫学是研究人体免疫系统及其功能的学科,它涉及到人体对抗病原体和其他外来物质的防御机制。

在医学领域中,免疫学是一个重要的学科,对于了解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以及疫苗的研发和治疗方法的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医学免疫学的重点知识进行归纳,包括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应答的类型和调节机制等内容。

1. 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是由多个器官、细胞和分子组成的复杂网络。

它包括以下几个主要部分:1.1 免疫器官免疫器官是指那些主要参与免疫反应的组织和器官,主要包括:•胸腺:胸腺是免疫系统的重要器官之一,主要负责T细胞的生成和分化。

•脾脏:脾脏是体内最大的淋巴器官,主要参与体液免疫反应和储存血液中的淋巴细胞。

•淋巴结:淋巴结是分布在全身的小型器官,主要起到过滤淋巴液和激活免疫细胞的作用。

1.2 免疫细胞免疫细胞是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包括:•T细胞:T细胞是一类重要的免疫细胞,主要负责细胞免疫应答,包括杀伤感染细胞和调节其他免疫细胞的功能。

•B细胞:B细胞是另一类重要的免疫细胞,主要负责体液免疫应答,包括产生抗体和参与抗原的递呈和识别。

•标记细胞:标记细胞主要包括巨噬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它们能够直接杀伤感染细胞和病原体。

1.3 免疫分子免疫分子是免疫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抗体:抗体是一类由B细胞分泌的免疫分子,它们能够与病原体结合并协助其他免疫细胞消灭病原体。

•细胞因子:细胞因子是一类由免疫细胞分泌的信号分子,它们能够调节免疫细胞的活化和功能。

•补体系统:补体系统是一组血清蛋白,能够通过一系列酶促反应杀伤病原体和激活免疫细胞。

2. 免疫应答的类型免疫应答是免疫系统对抗病原体和其他外来物质的反应,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2.1 先天性免疫应答先天性免疫应答是指对病原体的非特异性防御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物理屏障:包括皮肤和黏膜等,能够阻止病原体的侵入。

•炎症反应:炎症反应是先天性免疫应答的一种重要方式,它能够引起局部组织的充血、渗出和炎症介质的释放,从而吸引和激活免疫细胞,杀伤病原体。

医学免疫学重点知识归纳

医学免疫学重点知识归纳

医学免疫学重点知识归纳摘要:1.免疫学的基本概念2.免疫系统的组成3.免疫应答的类型及功能4.免疫疾病的分类和举例5.免疫学的应用正文:一、免疫学的基本概念免疫学是研究机体如何识别自己和非己物质,从而维护体内环境平衡和稳定的学科。

免疫学主要研究免疫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免疫应答的机制。

免疫系统抵御抗原异物的侵入,识别自己和非己的抗原,对自己形成天然免疫耐受,对非己抗原进行排除,维持机体内环境平衡和稳定的生理功能。

抗原是指机体认为不是自己的,外界来的大分子物质,如输血时血型不同的血液。

二、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包括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

固有免疫是生物在长期进化中逐渐形成的,是机体抵御病原体入侵的第一道防线。

适应性免疫则是指体内T、B 淋巴细胞接受非己的物质(主要指抗原)刺激后,自身活化、增殖、分化为效应细胞,产生一系列生物学效应(包括清除抗原等)的全过程。

三、免疫应答的类型及功能免疫应答分为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

固有免疫是机体天生具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

适应性免疫则是针对特定抗原产生的免疫应答,具有特异性和记忆性。

免疫应答的功能包括:防止外界病原体的入侵,清除体内异常细胞,如肿瘤细胞和衰老细胞,以及参与炎症反应和组织修复等。

四、免疫疾病的分类和举例免疫疾病主要包括自身免疫病、移植排斥反应、免疫缺陷病和肿瘤免疫病等。

自身免疫病是由于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自身组织导致的,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移植排斥反应是由于供体和受体之间存在组织相容性差异,导致免疫系统攻击移植物。

免疫缺陷病是由于免疫系统功能缺陷导致的,如艾滋病、先天性免疫缺陷病等。

肿瘤免疫病是由于免疫系统对肿瘤细胞识别和清除能力不足导致的,如肺癌、乳腺癌等。

五、免疫学的应用免疫学在医学、生物学和兽医学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

在医学领域,免疫学研究用于诊断和治疗免疫性疾病,如利用免疫抑制剂治疗自身免疫病,利用免疫增强剂提高机体抵抗力等。

医学免疫学重点知识总结

医学免疫学重点知识总结

免疫学第一章免疫学概论及发展史1.免疫:指机体能够识别“自己”和“异己”,并最终排除“异己”,保护“自己”,维持机体生理功能的稳定2.固有免疫:固有免疫是生物在长期进化中逐渐形成的,是机体抵御病原体入侵的第一道防线3.适应性免疫:适应性免疫应答是指体内T、B淋巴细胞接受“非己”的物质(主要指抗原)刺激后,自身活化、增殖、分化为效应细胞,产生一系列生物学效应(包括清除抗原等)的全过程4.免疫防御:防止外界病原体的入侵及清除已入侵病原体及其他有害物质。

5.免疫监视:随时发现和清除体内出现的“非己”成分,如肿瘤细胞、衰老凋亡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6.免疫调节:指机体的免疫系统参与整体调节,与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构成网络调节系统,既调节免疫系统本身,又调节机体整体功能7.免疫系统的基本功能生理意义病理意义免疫防御防御病原微生物微生物感染免疫监视清除突变细胞肿瘤发生免疫耐受自身免疫耐受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调节维持机体平衡疾病发生8.免疫应答的种类、特点及成分固有免疫适应性免疫获得方式固有获得刺激物模式识别分子抗原识别受体模式识别分子识别受体抗原识别受体特异性无高免疫记忆无有发挥效应时间早期、快速相对较缓举例中性粒细胞等 T细胞、B细胞9.爱德华-琴纳:接种牛痘巴斯德:曲颈瓶实验;免疫学之父;巴氏消毒法10.单克隆抗体11.T细胞双识别模式:即细胞毒性T细胞发挥作用的前提在于其识别病毒感染的细胞上的两种标志,一种来自病毒,另一种来自被感染细胞表面正常的MHC分子第二章免疫器官和组织1.免疫术语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mucosal-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概念:亦称黏膜免疫系统,主要指呼吸道、胃肠道及泌尿生殖道黏膜固有层和上皮细胞下散在的淋巴组织,以及含有生发中心的淋巴组织,如扁桃体、小肠派尔集合淋巴结及阑尾等,是发生黏膜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

MALT的组成:肠相关淋巴组织、鼻相关淋巴组织、支气管相关淋巴组织MALT的功能及特点:♦行使黏膜局部免疫应答♦产生分泌型IgA2.免疫器官的组成和功能中枢免疫器官(初级淋巴器官)♦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和成熟的场所♦包括骨髓和胸腺外周免疫器官(次级淋巴器官)3.重点概念:归巢成熟的免疫细胞离开中枢免疫器官后,经血液趋向性定居于外周免疫器官或者组织的特定区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抗原(Antigen,Ag)一. 基本概念1.抗原(Antigen,Ag):是一类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使之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诱导产生抗体及效应T淋巴细胞;并能与之在体内体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又称免疫原。

2 .免疫原性: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使之增殖、分化,产生抗体及效应淋巴细胞的特性。

3 .抗原性:能与抗体及效应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特性。

4 .完全抗原:既有免疫原性又有抗原性的物质。

5. 半抗原:只有抗原性没有免疫原性的物质。

二. 决定免疫原性的因素(一)抗原方面的因素1 .异物性:是免疫原的核心。

抗原与机体亲缘关系越远,组织结构差异越大,免疫原性越强。

免疫系统识别自身与非己的本质:胚胎期或未成熟免疫细胞发育期遇到的所有抗原,包括胚系及非胚系基因编码的产物为自身物质。

免疫细胞未成熟期未遇到的物质为非己物质。

2 . 抗原分子的理化特性:(1)化学组成及异质性:要求一定的化学复杂性。

蛋白质是良好的抗原。

(2)分子量:10kD以上具有抗原性,100kD以上为强抗原。

分子量大,抗原决定基越多。

(3)结构的复杂性:直链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稳定性差,加入苯环氨基酸后,免疫原性加大。

分子构象、物理状态等对免疫原性都有影响。

3. 可递呈性:诱导细胞免疫反应所要求。

(二)生物学方面的因素1 .宿主的遗传背景:相同的抗原在不同动物所诱导的免疫应答有明显的差异,这与动物的MHC背景有关。

2 .年龄、性别与健康状态的影响。

3. 引入抗原的剂量、途径与次数:剂量应适中;途径依次为皮内--皮下--腹腔、静脉--口服;间隔适当。

三. 抗原表位(抗原决定簇)抗原决定簇(Antigen Determinant):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

是被免疫细胞识别的靶结构或基本单位,又称表位(Epitope)也是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基础。

表位的性质、数目、空间结构决定了抗原的特异性。

T、B细胞识别抗原上的不同抗原表位,故有T细胞表位及B细胞表位之称。

1 . B细胞表位的特性:能识别天然抗原分子的表位,一般为不连续的、经三维折叠后空间构象上聚集形成的基团(构象表位),或抗原分子表面连续的氨基酸片段(长链弯曲折叠处,顺序表位)。

2 .T细胞表位的特性:只能识别经APC处理过的,经MHC传递的小分子多肽(镶嵌在MHC分子的凹槽中)。

它由序列上相连的氨基酸(顺序表位)组成,在天然分子中是位于抗原分子内部的疏水基团。

四. 抗原的种类1. 根据抗原是否显示免疫原性区分:完全抗原、半抗原2. 根据B细胞产生抗体是否需要T细胞参与而区分:胸腺依赖抗原(TD-Ag)非胸腺依赖抗原(TI-Ag)3. 根据抗原与机体的亲缘关系而区分:异种抗原、同种异体抗原、自身抗原、异嗜性抗原五. 淋巴细胞激活剂指一类能使高比例活化淋巴细胞的物质,但它们不属于抗原,因为它们对细胞克隆的刺激不涉及抗原特异性。

1. 丝裂原:包括多种成分。

如植物凝集素(ConA、PHA、PWM),是一类含蔗糖的蛋白质,可以和各种细胞表面的糖蛋白结合,通过信号传递引起细胞活化、增殖。

常见的淋巴细胞激活剂种类英文缩写来源类别靶细胞刀豆素A ConA Jack豆凝集素T细胞植物血凝素PHA 菜豆凝集素T细胞美洲商陆PWM 美洲商陆凝集素T细胞脂多糖LPS G-菌内毒素B细胞2. 佐剂:与抗原一起用于机体,可增强免疫应答或改变应答类型,但不影响特异性。

其机制有:1)增强抗原的滞留时间。

2)增强APC细胞对抗原处理、提呈能力。

3)刺激淋巴细胞增殖、分化等。

包括卡介苗(BCG)、脂多糖(LPS)、细胞因子(如GM-CSF)、聚肌胞(Poly I:C)、寡核苷酸CpG、福氏佐剂(CFA、IFA)等。

3. 超抗原(SAg):某些抗原物质,只需很低的浓度即可激活2%-20%T细胞克隆活化,产生极强的免疫应答,但有不同于丝裂原的作用,称为超抗原(Superantigen,SAg )。

超抗原有两类:外源性超抗原---如一些细菌的外毒素;内源性超抗原---如一些病毒感染后表达在细胞上的病毒蛋白。

还有活化T细胞超抗原及活化B细胞超抗原之分。

超抗原活化T细胞的机制:与T细胞表位一样,形成MHC-SAg - TCR结构,所不同的是,它无需APC的处理,只是附着在MHC凹槽的外侧;与TCR的结合也不涉及特异性,而是和TCR链的V区结合第五章补体系统(complement system)一. 基本概念1、补体:是存在人和动物血清中的一组(30余种)具有酶活性的、不耐热的蛋白质,它可协助抗体完成对病原体的裂解清除。

2、补体的激活:自然条件下,补体在血浆中以无活性的酶原形式存在,多种特异性及非特异性免疫学机制可以使之分解,产生有活性的分子,补体成分的激活是一个连锁反应,最终结局导致其所附着的细胞的溶解。

二. 补体的激活途径:包括经典途径、BML(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途径及C3旁路途径。

三条途径的起始阶段不同,但具有共同的末端通路---攻膜复合体的形成及细胞溶解效应。

1. 经典激活途径2. MBL激活途径发生在微生物感染的早期,一些细胞因子使肝细胞产生急性期蛋白,其中包括MBL,可与甘露糖残基结合。

细菌细胞表面有甘露糖残基暴露,而脊椎动物细胞表面则是被其他糖基覆盖。

3 .旁路激活途径4. 三条激活途径的共同末端效应三. 补体活化的调控1. 补体的自身调控:激活过程中生成的某些中间产物极不稳定,成为级联反应的重要自限因素。

如C4b2b、C3bBb等。

2.调节因子的作用:有十余种,按作用可以分为三种:1)防止或限制补体在液相中自我激活。

2)抑制或增强补体对底物正常作用。

3)保护机体组织细胞免遭补体破坏。

几种补体调节因子的作用:1)C1抑制物(C1INH):与C1r、C1s结合,使它们失去酶解正常底物的能力。

2)C3转化酶抑制剂:C4结合蛋白与CR1--与C4b结合;I因子--裂解C4b;膜辅蛋白(MCP)--促进I因子的作用;衰变加速因子(DAF)--同C2竞争地与C4b结合;H因子--同Bb竞争性地与C3b结合3)保护细胞膜:C8结合蛋白--干扰C8、C9的结合;膜反应性溶解抑制物(MIRL)--阻止C7、C8与C5b6的结合。

S蛋白--阻止C5b67插入胞膜。

几种补体调节因子作用模式图四补体受体1. 补体裂解片段受体:1)补体受体1(CR1,C3b/C4bR)--表达在许多细胞表面。

有抑制补体激活、调理、清除免疫复合物、免疫调节的作用。

2)补体受体2(CR2,C3dR,CD21):存在于B、DC表面,有免疫调节作用。

3)补体受体3(CR3)、补体受体4(CR4)2. 可溶性C3a/C4a/C5a受体:表达在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等细胞表面,C3a/C4a/C5a与其结合后可介导炎症反应,以C5a作用最强。

3. 调节补体级联反应的受体:如H因子\MCP\DAF等分子的受体。

五、补体的生物学活性1. 补体介导的细胞溶解(CDC)2. 调理作用3. 参与炎症反应4. 清除免疫复合物5. 免疫调节作用6. 与其他酶系统相互作用第六章细胞因子(Cytokine,CK)第一节细胞因子的概述一、细胞因子的概念是各种细胞分泌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小分子蛋白物质的统称。

主要作用为介导各类免疫细胞间的相互作用。

在非特异性免疫及特异性免疫应答,细胞生长分化、调节免疫功能、炎症发生和创伤愈合中发挥重要功能。

可以产生细胞因子的细胞有:免疫细胞---单核巨噬细胞,T、B淋巴细胞,NK细胞非免疫细胞---血管内皮细胞、表皮细胞、成纤维细胞等。

二、细胞因子的共同特性1、低分子量(15--30kD,多为25kD以下)的糖蛋白。

多以单体存在。

2、以配体--受体的方式发挥作用,有较强的亲和力,微量的细胞因子即可产生很强的生物学效应(pM)。

作用的方式为非特异性,即对靶细胞作用无抗原特异性,也不受MHC限制。

3、在抗原、丝裂原和其他活性物作用下而分泌,过程短暂、呈自限性。

半衰期也很短。

4、作用的方式有三种---自分泌:靶细胞与分泌细胞为同一细胞。

旁分泌:靶细胞与分泌细胞非同一细胞,但二者邻近。

内分泌:靶细胞与分泌细胞非同一细胞,二者相距较远。

5、作用的特点---多效性:一种因子作用在不同的靶细胞可以产生不同的生物学作用。

重叠性:不同的细胞因子可对同一靶细胞发挥相同的生物学效应。

拮抗效应:两种细胞因子相互作用时,其中一种削弱另一种的作用。

协同效应:两种细胞因子同时存在时,彼此的作用得到加强。

双向性:适量时具有生理调节作用,过量则产生对机体的损伤。

6、细胞因子的网络性:无论是产生、发挥作用、受体表达、相互调节等均存在网络特点。

三、细胞因子的分类(按结构及受体结构)1、造血因子家族(Hematopoietin):参与造血细胞的生长及分化。

结构上、氨基酸组成差异很大,但立体结构上相似---都含有4个螺旋的基本结构。

成员:多种白介素(IL-2、3、4、5、6、7、9、11、12、15)集落刺激因子(GM-CSF、G-CSF、M-CSF 、EPO )2、干扰素家族(Interferon,IFN):干扰病毒感染及复制的作用。

有IFNα、IFNβ、IFNγ。

I型干扰素:IFNα、β,由白细胞、成纤维细胞及病毒感染的组织细胞产生。

II型干扰素:IFNγ,由活化的T细胞和NK细胞产生,也称免疫干扰素。

3、肿瘤坏死因子家族(Tumor necrosis factor,TNF):分TNF α、TNFβ两类。

前者由单核巨噬细胞、活化的T细胞、NK细胞产生;后者由活化的T细胞产生,又称淋巴毒素。

4、趋化性细胞因子家族(Chemokine):由十余种在结构上有较大同源性、分子量多为8-10kD的蛋白组成。

根据在氨基端半胱氨酸的排列及含量,又可区分为四个亚家族:α亚家族---CXC,如IL-8,趋化中性粒细胞;β亚家族---CC,如MCP-1,趋化单核细胞;eotaxin趋化嗜酸性粒细胞。

γ亚家族---C,如淋巴细胞趋化蛋白,对淋巴细胞有趋化作用。

δ亚家族---CX3C,如神经趋化素,介导单核细胞/淋巴细胞与产生它的细胞间的粘附。

5、生长因子家族(Growth Factor,GF):具有刺激细胞生长作用的因子的总称。

包括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成纤维生长因子(FGF)、神经生长因子(NGF)、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等。

第二节细胞因子的生物学活性一、介导和调节天然免疫单核巨噬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

作用---1、抗病毒的细胞因子:I型干扰素、IL-12、IL-15。

2、前炎症细胞因子:TNF、IL-1、IL-6和趋化性细胞因子。

活跃在天然免疫中的几种细胞因子---1、IFN-I型:A、刺激细胞合成多种酶,干扰病毒RNA或DNA的复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