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占位性病变的鉴别诊断

合集下载

肝占位病变的鉴别诊断

肝占位病变的鉴别诊断

一般情 早期好 况 中晚较 较差 好 良好

肝脓 肿
较差 贫血
肝硬 化
较差
肝棘球 蚴病
较好
其他
肝良性 肿瘤
良好
发热 可有


(癌热)
多无,
黄疸 晚期有 晚期有 无


无 滤泡型 无
可有
滤泡型
无 少数有 一般无 可有

可有 可有
球形,
肝肿大 进行性 缓慢长 大者有 囊性肿 肿大 肿大或 有囊性 多无
肿大 大

压痛 缩小

肝硬化征 常有 肝掌、 晚期有 无 蜘蛛痣、 腹水
脾大



无 晚期有 无
腹水
编辑ppt

13
6)各系统器官检查 原发癌灶? 同时癌? 合并疾病?
7)肺、脑、骨转移征—— 咯血、头痛、呕吐、 瘫痪、病理性骨折
8)直肠指检
作者对肝占位病人常规指检可有意外发现
如作者笈此发现一例直肠类癌肝转移患者, 从而否定了原来的HCC诊断。
何生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肝胆胰研究室
编辑ppt
1
一、何谓肝占位病变?
• 随着影像学诊断的问世,出现了“占位病变”一词 意指:人体的脏器(肝、胰、脾、肾、肺、脑等)存在 一个或数个占有一定体积病灶或称肿块(包块)
• 肝占位病变—肝脏肿块 肿块≠肿瘤
• 随着影像学诊断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 肝占位病变检出率逐渐增高
❖ 患过肝炎≠肝占位就是HCC
编辑ppt
16
❖ HCC患者AFP 70-80%阳性 但应注意
假阳性:妊娠,活动性肝病,生殖腺胚胎肿瘤,

肝占位性病变的鉴别诊断

肝占位性病变的鉴别诊断

其他治疗方法
其他治疗方法包括放疗、介入治疗、射频消融等,适用于不同病情和阶段的患者,可与药物 治疗和手术治疗配合使用。
放疗是通过放射线杀伤肿瘤细胞的方法,适用于某些特定类型的肿瘤。介入治疗是通过导管 等工具将药物或栓塞剂直接注入肿瘤血管或病变组织,以达到治疗目的。射频消融是通过高 频电磁波破坏肿瘤组织的方法,适用于较小的肿瘤。
定期进行肝脏超声、CT等影像学检查,以及肝功能、甲胎蛋白等 实验室检查,以便早期发现肝占位性病变。
康复指导
01
02
03
心理支持
提供心理支持,帮助患者 缓解焦虑、抑郁等情绪问 题,增强康复信心。
生活方式调整
指导患者调整饮食结构, 增加蔬菜水果摄入,减少 油腻食物,保持适当的体 重。
药物治疗
根据病情需要,给予必要 的药物治疗,如抗病毒药 物、保肝药物等。
定期复查与随访
定期复查
在康复期间,应定期进行肝脏影像学和 实验室检查,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VS
随访管理
建立随访管理制度,对患者的病情状况和 自身认知情况进行了解和评估,及时调整 治疗方案。
THANK YOU
原发性肝癌
通常由慢性肝炎、肝硬化发展而来,影像学表现为肝实质内的占位性病变,血清甲胎蛋白(AFP)升 高。
转移性肝癌
由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转移至肝脏形成,影像学表现为散在或多个占位性病变,血清AFP正常或轻度 升高。
肝血管瘤与其他血管病变的鉴别
肝血管瘤
是一种良性病变,由血管异常增生形成,影像学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的低密度影,增强扫描后病灶边缘强化。
分类
肝占位性病变可分为良性和恶性 两类,良性病变包括囊肿、血管 瘤、脓肿等,恶性病变主要为肝 癌。

肝脏占位性病变MR诊断及鉴别诊断

肝脏占位性病变MR诊断及鉴别诊断
血根据时间不同信号表现各异
肝囊肿
T1W I
T2WI
T2WI+SatFat
肝血管瘤
➢ 概述: 肝血管瘤是肝脏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一 般无临床症状,个别有发热、贫血、腹 痛等症状
➢ 病理:
1、大体病理:外观呈紫红色、质软无包膜、 切面为囊筛状似海绵而得名 2、镜下:由无数的大小不等的血管腔组成、 根据瘤壁的厚薄分为---
薄壁型(壁薄腔大)
厚壁型(壁厚腔小、个别呈裂隙状或完全闭塞)
MRI表现:是最好的检查方法 1.形态及边缘-类圆形、边缘清晰 2.信号-T1WI呈略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 信号强度随TE时间延长(≤120ms)而增 高,称为灯泡征,一般瘤灶信号均匀,大的 病灶因血栓或纤维瘢痕而信号不均
3.增强扫描
对于肝脏占位性病变,行平扫及LAVA增强 准确扫描进行定位和定性诊断。




期门平源自静衡脉 期

动脉成像
门静脉成像
Reformat重建
MIP重建
肝静脉成像
门脉期及平衡期重建肝静脉,判断有无变异,尤其注意 有无右下肝静脉
肝脏常见疾病
恶性肿瘤
1、原发性肝癌(肝细胞癌、胆管细胞癌) 2、转移性肝癌 3、淋巴瘤 4、肝肉瘤 5、胆管细胞囊腺癌
周边结节样或棉絮样强化,逐渐向中心 扩展,延迟为高信号或等信号充填
MRI正常肝段划分1 MRI正常肝段划分1
MRI正常肝段划分2
1.尾状叶 Ⅰ段 Ⅰ 经肝圆韧带和肝 左静脉连线 2.左外叶上段 Ⅱ段 Ⅱ
经肝中静脉、下腔静脉和胆囊窝连 线 7.右后叶上段 Ⅶ段 Ⅶ 经肝中静
脉标志线 8.右前叶上段 Ⅷ段
3.左外叶下段 Ⅲ段 Ⅲ 经肝右静脉标 志线 5.右前叶下段 Ⅴ段 Ⅴ 经肝右叶 横裂标志线 6.右后叶下段 Ⅵ段 Ⅵ 经

肝占位≠肝癌,超声检查可分辨

肝占位≠肝癌,超声检查可分辨

健康域影像超声检查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检查手段,近些年随着影像学诊断持续发展和应用,肝占位病变的检出率显著增加。

肝占位通俗来讲就是肝脏上长了一个东西,占据了一部分正常肝脏。

一些人认为肝占位就是肝癌,这也导致很多患者出现消极情绪。

其实从临床检查来说,肝占位并不是肝癌的代名词,肝癌会有肝占位表现,但并不代表检查结果出现肝占位就是得了肝癌。

若是超声检查中提示肝占位不需要过于紧张,应及时就医并进行肝脏增强磁共振或增强CT,以及抽血化验肝功能、乙肝丙肝病毒、AFP(甲胎蛋白)、CEA(癌胚抗原)等项目检查,用以确定具体疾病性质。

肝脏超声检查之“肝占位”肝脏超声检查是临床最常用的检查肝占位的方法,方便快捷,可以观察肝脏的形态、大小、结构和血流情况,寻找有无肝脏占位性病变。

在超声检查过程中,肝占位通常表现为肝内清晰可见的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等不同形状的结构,根据其内部的回声特征、回声均匀程度、边界是否清晰以及病变内血供情况,可以大致判断出占位的性质。

但是,极少数情况下肝脏超声难以确定病变的良恶性,这时就需要通过其他影像学检查如增强CT或MRI等检查方式来判断,经皮超声引导下肝组织活检是判断的金标准,可以确定占位的性质。

肝癌的超声影像表现人们常说的肝癌通常指原发性肝癌,即来源于肝脏细胞的癌症,大部分患者有病毒性肝炎的病史。

肝癌在肝脏超声检查中一般有以下几种:1.巨块型肝癌表现为边界清晰,形态规则,外周常有声晕存在,因体积较大,内部回声通常表现为混合回声。

若该型肝癌是由多结节融合状而来的,表现为形态不规则。

该类型肝癌容易发生破裂出血。

2.结节型肝癌该类型肝癌的超声影像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晰,质地坚硬,表现为高回声或不均匀低回声的结节,少数内部有出血、坏死或液化。

此时表现为混合回声型,与周围肝组织分界清晰。

3.弥漫型肝癌此类型肝癌癌肿数目众多,弥漫分布于整个肝脏,肝脏体积增大,以不均匀低回声多见,少数可以表现为高回声,边缘不清晰,无声晕或包膜样回声。

MSCT对肝脏占位性病变鉴别诊断论文

MSCT对肝脏占位性病变鉴别诊断论文

MSCT对肝脏占位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摘要] 目的探讨肝内占位性病变的msct鉴别要点。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9-2011.9年期间129例肝脏占位性病变的msct影像表现。

结果 57例肝脏血管瘤中55例平扫为低密度,2例为等密度;其中52例于动脉期边缘呈结节样强化,5例病变呈均匀轻度强化。

21例肝细胞癌中平扫19例为低密度,2例为等密度;增强显示动脉期21例病灶明显不均匀强化,门脉期呈明显低密度,低于周围正常肝实质。

6例肝内胆管细胞癌,平扫:均表现为肝脏低密度影,边界不清;增强扫描:5例动脉期无明显增强,呈延迟增强;1例早期呈网格状增强,延迟期呈片状增强。

30例肝脏转移癌,平扫显示为肝内多发低密度灶,增强扫描显示为不均匀强化。

结论通过控制增强扫描的时间,观察肝脏病变的血供情况,再结合患者各自的临床表现,对肝脏占位性病变做出准确诊断是不难的。

[关键词] 肝脏;占位性病变;计算机体层摄影;鉴别诊断[中图分类号] r333.4[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8-017-02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msct for the liverspace-occupying lesions[abstract] objective explore the identify points of liver space-occupying lesions.methods image performance of 129 patients during 2009.9-2011.9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results in 57 cases of liver hemangioma 55 cases is low densityin plain ct scan,and the other two cases are equal density.of which 52 cases are nodular enhanced, and 5 cases are mild enhanced.19 cases of 21 patients with liver cell carcinoma arelow density in plain scan,and the other two cases are equal density;enhance scan showed that 21 cases are obviously uneven enhanced, in portal phase is significantly lower density,lower than normal surrounding liver parenchyma.6 cases are intrahepatics, plain scan show that is low density,boundary is not clear,enhance scan showed that 5 cases are not obviously enhanced in artery phase,and is delayed enhanced.one case isperiphery enhance in artery phase,and is patchy enhanced in delay phase.30 cases of liver metastatic carcinoma, plain scan show that multiple low density in liver, enhancement show that focal for not even strengthened.conclusion through the control of enhanced time, observation of blood to the liver lesions, combine with the different clinical menifestations of liver space-occupying lesions, to make an accurate diagnosis is not difficult.[keywords] liver; space-occupying lesions; computer tomography; differential diagnosis肝脏占位性病变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多数病变可以依据其典型的影像学特征作出诊断,然而有的病变缺乏典型特征,所以要求影像科医生必须深入了解不同肝脏占位性疾病的病理特征、临床表现,这样才能做出准确诊断。

研究肝肾间隙占位病变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

研究肝肾间隙占位病变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第7卷 第1期 143参考文献[1]贾国庆,王志东,高建梅. 钡剂灌肠与动态排粪造影对功能性便秘的影像诊断价值[J]. 内蒙古医学杂志,2012,44(9): 1116-1117.[2] 施付强,袁冠芳,许宜选. 排粪造影结合钡灌肠检查在便秘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19): 60-63.[3] 郭振民. 结肠运输实验联合动态排粪造影对便秘的诊断价值[J]. 现代医用影像学,2012,21(4): 234-235.研究肝肾间隙占位病变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常桂萍作者单位:123100 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人民医院CT 室【摘要】 目的 研究肝肾间隙占位病变的CT 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方法 选取来我院进行CT 诊断并最终经病理证实的肝肾间隙占位病变患者22例,22例患者均采取CT 扫描的方式进行临床诊断,CT 扫描的层厚为8 mm,CT 扫描的层距为8 mm,CT 扫描的范围从患者的膈顶到肿块结束平面。

对22例患者的CT 扫描资料进行分析,以此来研究CT 诊断在肝肾间隙占位病变临床诊断中的价值。

结果 22例患者经CT 诊断发现,其肿瘤平均大小为5.0 cm×7.0 cm×6.0 cm,CT 扫描横断面上肝肾间隙均消失。

结论 CT 扫描对肝肾间隙占位病变能够做出定位诊断,病变中心位置及病变周围脏器受压方向有助于CT 定位。

【关键词】肝肾间隙占位病变;CT 诊断;鉴别;价值【中图分类号】R81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9308(2015)01-0143-02doi :10.3969/j.issn.1674-9308.2015.01.119CT Diagnosis and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Placeholder Lesions of Liver and Kidney ClearanceCHANG Guiping (Fuxin Mongolian autonomous county people's hospital of CT exam room, Fuxin 123100,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liver and kidney clearance placeholder lesions in the value of CT diagnosis and differential diagnosis. Methods chose 22 patients with liver and kidney clearance placeholder lesions in our CT and finally confirmed by pathological diagnosis, adopt the method of CT scan in all 22 cases for clinical diagnosis, CT scan was 8 mm, with a thick layer of the layer from the CT scan was 8 mm, CT scan range from patients with diaphragmatic dome to lump end plane. The CT scan data of 22 patients were analyzed, in order to study the CT diagnosis of placeholder lesions in the liver and kidney clearance value in clinical diagnosis. Results 22 cases by CT, found that the average tumor size of 5.0 cm x 7.0 cm x 6.0 cm, a CT scan on the cross-sectional hepatorenal clearance all disappear. Conclusion CT scan of liver and kidney clearance placeholder lesions can make localization diagnosis of the lesion center position and direction of compression of adjacent organs lesion help CT positioning.[Key words] Kidney clearance placeholder lesions, CT diagnosis, Identification, Value遍使用的一种影像诊断方法,在对机体排便程序进行全程监控的基础上,可有效探明便秘病因,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1]。

肝占位性病变影像诊断策略

肝占位性病变影像诊断策略
压 、移位或受侵犯时,称为肝 占位 。 肝 占位在超 声上表现为低 回声、高回声或混杂
性发育异常,如单纯性肝囊肿、多囊性肝囊肿、胆 管错构瘤 ( 错构瘤 的一种 )、先天性胆道囊肿 ( 包 括纤毛上皮性肝前肠囊肿、先天性肝纤维化、先天
性胆管扩张 ) 、C a r o l i 病、淋 巴管瘤等; ( 2 ) 肿瘤 性囊性病 变,如胆管囊腺瘤或癌、海绵状血管瘤 、 间叶性错构瘤 ( 错构瘤的一种 )、囊性肝转移 ( 黏 液型腺癌 )、囊性肝细胞癌、未分化胚胎性肉瘤; ( 3 )感染性病变,如肝脓肿、肝包 虫、肝吸虫等;
中华 临床 医 师杂 志f 电子 版) 2 0 1 4年 1月第 8卷第 1期
C h i n J C l i n i c i a n s f E l e c t r o n i c E d i t i o n ' ) . J a n u a r y 1 . 2 0 1 4 . V 0 1 . 8 . N
2 . 肿瘤性囊性病变: 肝肿瘤性囊性病变是 一类 包含 良恶性肿瘤的类型, 其 良恶性 的鉴别诊断尤为 重要。这一类病变包括两类疾病,一类是肿瘤细胞 具有分泌囊液的功 能,另一类为肿瘤组织大面积 出 血 、液化坏死。大多数 良性病 变表现为囊壁及分 隔 厚薄均匀,内壁光滑整齐。大多数恶性病变表现为 囊壁及分 隔厚薄不均匀,边缘不规则,内壁不整 , 可见结节状或乳头状增厚。 胆 管囊腺瘤或囊腺癌是 起源于胆管上皮 的肝 脏少见肿瘤 , 以囊肿形 式为特征。 好发于 中年女性 , 肝左叶多见。无肝硬 化病史, A F P值正常。影像学 表现为单房或伴有分 隔的多房性囊性病变, 边缘清 楚锐利 ,各房之间回声、密度、信号不一 ( 囊液可 为胆汁、浆液、黏液 、血液等 ),囊壁 、分 隔呈稍 长T 1 稍长 T 2 信 号, 结节呈等或稍高 T l 、等 T 2 信 号,信号均匀。可发生钙化,瘤周胆管可扩张。增 强扫描间隔及实质部分呈动脉期 轻度 强化,略低于 周 围肝脏 ,门脉期和延迟期持续强化,接近于周 围 肝脏 ,二者影像 学表现接近 ,均可有结节或乳头状 凸起L 3 , 只是后者更多见。 一般认为胆管囊腺瘤是 囊腺癌的癌前病变,手术是其最佳的治疗方案,术 前二者的鉴别 意义不大[ 3 4 】 。 囊状海绵状血管瘤是海 绵状血管瘤的特殊表现,但它仍具备海绵状血管瘤 的强化特点,即动脉期病灶边缘的斑 点状 显著强化 ( 与腹 主动脉程度相仿 ),且逐 渐向中心填充 ,平 衡期实性部分呈均匀等密度 ,病变表现典型一般无

肝脏常见实质性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及鉴别

肝脏常见实质性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及鉴别
• 表现:肿瘤血管、肿瘤染色、造影剂湖、动脉扭曲移位 • 分辨率最高:<1(2病灶90%) • 侵入性,不作常规 • 疑肝癌、常规检查不能明确 • 肝内有无微小播散结节 • 拟行肝动脉栓塞化疗
肝癌诊断要点
• 病史:肝炎、肝硬化 • 实验室: (+)、 (+) • 影像学: • 超声:低回声不均、晕圈、动脉血流、高阻力
(一)临床表现
1.病史 (1)肝炎、肝硬化史:58% (2)(+)90%,(+)10-30% (3)肝癌家族史:12%
2. 症状
早期无,中晚期出现,乏特异性 肝区疼痛:首发症状,间歇/持续,放射痛 消化道症状:纳差、恶心、腹胀、腹泻 全身症状:乏力、发热、出血倾向、 转移灶症状:肺、骨、脑等
3. 体征
35/1037 20/1037
9/1037 5/1037 2/1037 2/1037 9/1037
97.4% 2.6%
一、原发性肝癌
• 世界肿瘤发病第5、死因第3 • 年发病56.4万、死亡54.9万 • 中国第2肿瘤死因(占世界54%) • 恶性度高,预后差(5年率
5%)
2001
• 根治术后5年率40-50% • 早期发现、早诊、早治
早期无,中晚期表现 肝区肿块 黄疸:胆管受压、肝功障碍 腹水:肝功障碍,门V主干、肝V、下腔V
癌栓 癌旁综合症:自发性低血糖、红细胞增多
症、高钙血症、男性乳房发育等 其他:肝掌、蜘蛛痣、腹壁静脉曲张
(二)实验室检查
• (甲胎蛋白):特异指标 • 60-70%肝癌阳性( >20 ) • 除外肝病活动、妊娠、生殖腺肿瘤、消化道
• 具特殊地位:切除率、安全性、彻底性的保证

(外科医师的慧眼、术前必备)

《肝脏良性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要点

《肝脏良性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要点

《肝脏良性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要点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肝脏良性占位性病变(benign occupation of the liver,BOL)的检出率不断提高,但在其诊断与治疗方面却尚无规范可循。

1 循证医学证据级别与推荐强度2 BOL的分类BOL的分类参照2010版WHO提出的消化系统肿瘤组织学分类进行命名。

值得注意的是,肝脏不典型增生结节、肝脏胆管细胞乳头状瘤、肝脏胆管细胞囊腺瘤(BCA)、肝腺瘤、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HAML)等属癌前病变。

3 BOL的诊断要点BOL的诊断应重视肝病背景和流行病学背景。

我国>80%的原发性肝癌合并肝炎或肝硬化病史,而除肝脏不典型增生结节以外的BOL极少合并肝硬化。

腹部超声检查通常用于BOL筛查和随访。

多排螺旋CT (MDCT)或MRI平扫加增强扫描则用于确诊BOL,且两者可为互补。

MRI检查鉴别肝硬化增生、不典型增生结节及小肝癌方面更具优势,尤其是新型对比剂钆塞酸二钠的应用可明显提高小肝癌的诊断准确性。

PET/CT 检查鉴别诊断良恶性肝脏肿瘤有一定价值,可选择性应用。

实验室检查对大多数BOL诊断无帮助,但肝包虫病血清学试验对诊断有决定性意义,AFP、CA19-9、CEA等肿瘤标志物有助于良恶性占位性病变的鉴别诊断。

当临床治疗决策必要而影像学检查无法确诊时,可行肝穿刺活组织病理学检查以明确诊断。

对于特定类型的BOL,肝穿刺活组织还可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以获取组织学分型并指导治疗。

4 BOL的鉴别诊断BOL的诊断须建立在排除肝脏恶性肿瘤基础上。

因此,诊断BOL的过程也是与恶性肿瘤相鉴别的过程。

实性BOL需与原发性肝癌、转移性肝癌、肝胆管细胞癌等鉴别;囊性BOL需与肝脏胆管囊腺癌(BCAC)等相鉴别。

肿瘤影像学特征,生长速度,肝炎及肝硬化病史,AFP、CEA、CA19-9等肿瘤标志物是鉴别诊断的主要依据。

5 BOL的处理原则推荐1:BOL的诊断必须结合病史,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进行综合分析,并在排除肝脏恶性肿瘤的基础上作出诊断(证据级别Ⅰ,推荐等级强)。

肝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治分析

肝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治分析

肝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治分析摘要】目的探讨肝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和治疗方式。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7月~2008年6月250例肝脏占位性病变,其中170例施行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肝脓肿切开引流术,腹腔镜下肝囊肿开窗引流术,肝脏包块切除术,肝叶切除术,肝包虫内囊摘除术,胃癌、结肠癌、直肠癌根治同期行肝脏包块切除术,术中行肝脏占位无水酒精注射,肝动脉置化疗泵。

结果手术死亡1人,术后并发症发生10%,术后随访半年至5年,死亡20人。

结论肝脏占位性病变应遵循诊治流程,充分应用各种检查,明确诊断及有无手术指征,手术可采用多种方式,对肝脏良性占位性病变,应切除病灶,对肝脏恶性占位性病变,应采取以手术切除为中心的综合性治疗。

【关键词】肝脏占位性病变诊断治疗方式肝脏占位性病变是肝脏常见病变,包括肝脏良性及恶性占位性病变,需明确诊断及有无手术指征,并决定手术方式。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男140例,女110例,年龄5~70岁,平均年龄49岁,>60岁40例,曾行手术20例,包括胆囊切除术12例,胃癌根治术2例,结肠癌根治术4例,直肠癌根治术2例。

乙肝小三阳慢性肝炎50例,其中肝硬化12例。

其中肝功A级4例,B级7例,C级1例。

1.2 临床表现与诊断本组病人40%表现为右上腹隐痛不适。

15%表现为腹胀,食欲下降。

10%表现为畏寒,高热,肝区疼痛。

40%无任何临床表现,B超发现肝脏占位性病变就诊,以上病人经CT,MRI,查肿瘤标志物AFP,CEA,CA19-9等,考虑转移性肝癌并行胃肠镜检查,对诊断困难病人在B超定位下肝穿刺活检,诊断原发性肝癌80例,转移性肝癌20例,其中伴胃癌3例,结肠癌7例,直肠癌2例。

肝囊肿65例,肝血管瘤36例,肝脓肿10例,肝包虫3例,肝细胞腺瘤5例,肝平滑肌瘤2例,肝血管平滑肌瘤1例,硬化性结节2例,炎性肉芽肿2例,局限性脂肪增生2例,结核1例,胆囊癌肝转移1例,肝脏占位性病变性质待定20例,均行腹探查术。

螺旋CT扫描对肝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螺旋CT扫描对肝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螺旋CT扫描对肝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王兆彬王晓辉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射科【摘要】目的探讨螺旋CT扫描对肝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方法对56例患者螺旋CT平扫和增强扫描。

结果对肝脏占位性病变基本能做定性诊断和鉴别诊断。

结论螺旋CT扫描对肝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螺旋CT 扫描肝脏占位性病变The value of helical CT in the diagnosis and distinctivediagnosis of hepatic lesions.WANG Zhaobin WANG Xiaohui(Department of Radiology, The Affiliated Tumor Hospital of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Harbin 150010,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helical CT in the diagnosis and distinctive diagnosis of hepatic lesions. Methods Dual phase scanning of the liver in 56 patients with lesions was carried out with a helical CT scanner. Results Basic qualitative and distinctive diagnosis of hepatic lesions can be made. Conclusion Helical CT has important value in the diagnosis and distinctive diagnosis of hepatic lesions.Key words: helical CT; scanning; hepatic lesion肝脏占位性病变在肝脏的所有疾病中所占比例非常大,本组资料(56)例仅对典型病例进行讨论,具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共收集我院2008年3月——2009年8月经临床及手术病理证实(手术病灶切除,穿刺取病理)的肝内占位性病灶56例,男46例,女10例,年龄20-70岁,平均45岁,其中肝细胞癌12例,血管瘤10例。

肝占位性病变的鉴别诊断PPT课件

肝占位性病变的鉴别诊断PPT课件
• 检出率高:1cm肝囊肿与肝血管瘤
17
磁共振成像(二)
• 原发性肝癌:
– T1权重像为低信号、高信号、混杂信号 – T2权重像为不同程度的增强,信号强度不均
匀,假包膜环 – 病灶内的血管结构:动脉、静脉主要分支分
散、短少、缺如,血管轮廓模糊、不规则
18
磁共振成像(三)
• 区别肝硬化再生结节与肝癌病灶 • 鉴别原发性肝癌和转移性肝癌:高信号
5
肝功能试验
• 常用:ALT、胆红素、碱性磷酸酶(AKP)、 转肽酶(γ-GT)、甲胎蛋白(AFP)
• AKP、γ-GT明显增高:65%~70%的原发性 肝癌
• AKP同功酶Ⅰ、γ-GT同功酶Ⅱ在原发性肝 癌特异性较高
6
AFP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
• 对原发性肝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仍属最 高
• 与肝癌细胞的分化程度有关 • 与肝癌的大小有关 • 具有动态变化性:持续低浓度、 先低后
检查目的与要求不明确 片面强调经济效益 多不做Topo片 扫描层距过大 口服或静脉注射造影剂时机把握不当 忽略肝脏和肝脏以外的情况 检查者和阅片者技术水平有限
13
肝核素显像
• 肝胶体显像 • 肝血流血池显像 • 肝癌阳性显像及 • 肝癌放射性免疫显像 • 检出率较低,直径2cm
14
B超、CT和肝核素显像检出率 的比较(直径3cm)
高、马鞍型 • 应警惕肝病活动的同时存在早期肝癌
7
AFP用于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标准
•AFP500g/l,持续4周; •AFP由低浓度逐渐升高; •AFP在200g/l以上中等水平,持续8周。
8
超声检查(一)
• 最常用的方法 • 检出病变:1cm;3~5cm检出率达10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肝功能试验
• 常用:ALT、胆红素、碱性磷酸酶 常用: 、胆红素、碱性磷酸酶(AKP)、 、 转肽酶(γ-GT)、甲胎蛋白 转肽酶 、甲胎蛋白(AFP) • AKP、γ-GT明显增高:65%~70%的原发性 明显增高: 、 明显增高 的原发性 肝癌 • AKP同功酶Ⅰ、γ-GT同功酶Ⅱ在原发性肝 同功酶Ⅰ 同功酶Ⅱ 同功酶 同功酶 癌特异性较高
肝核素显像
• • • • • 肝胶体显像 肝血流血池显像 肝癌阳性显像及 肝癌放射性免疫显像 检出率较低, 直径2cm 检出率较低,≥直径
B超、CT和肝核素显像检出率 超 和肝核素显像检出率 的比较(直径≤ 的比较(直径≤3cm) )
• B超 超 • CT • 肝核素显像 97% % 77% % 50% %
其它有关检查
• 腹水检查、腹平片、胃肠道造影、消化 腹水检查、腹平片、胃肠道造影、 内镜检查以及对腹、 内镜检查以及对腹、盆腔内其他器官的 检查
影像学检查对原发性肝癌的诊 断和鉴别诊断

• 肝占位性病变 • ↓ • B超 超 • ┌──────┐ • 囊性病变 实性病变 • ┌────┐ │ • 肝囊肿 其他囊性病变 │ • ↓ ↓ ↓ • CT 扫 描 确诊 • (平扫 增强 平扫→增强 平扫 增强) • ┌────────┬──────────┐ • 局限性脂肪肝 非均匀增强/不增强 均匀增强 不伴其 非均匀增强 不增强 均匀增强,不伴其 他征像∗ • │ │ │ 肝脓肿等 • ↓ │ │ │
肝占位性病变的分类
• ┌ 非寄生虫性肝囊肿 肝囊肿 、多囊肝 非寄生虫性肝囊肿(肝囊肿 肝囊肿)、 ┌囊性病变 肝脓肿:细菌性、阿米巴性、结核性 囊性病变│ 囊性病变 肝脓肿:细菌性、阿米巴性、 │ └ 寄生虫性肝囊肿 肝包虫病等 寄生虫性肝囊肿: ┌良性局灶性病变:局灶性脂肪肝、局灶性增生结节、 良性局灶性病变: 良性局灶性病变 局灶性脂肪肝、局灶性增生结节、 │ │ 结节型肝结核 良性肿瘤: 肝血管瘤)及其他良性肿瘤 肝占位性病变 └良性肿瘤 肝海绵状血管瘤 肝血管瘤 及其他良性肿瘤 良性肿瘤 肝海绵状血管瘤(肝血管瘤 │ │ ┌ 原发性肝癌 肝细胞性、胆管细胞性、混合细胞性 原发性肝癌: 肝细胞性、胆管细胞性、 └ 恶性 转移性肝癌 恶性│ └ 原发于肝脏的其他肿瘤 腺癌、鳞癌、恶性淋巴瘤等 原发于肝脏的其他肿瘤: 腺癌、鳞癌、
磁共振成像(MRI) 磁共振成像
• 多方位成像、改变软组织的信号强度: 多方位成像、改变软组织的信号强度: 清淅地显示肝脏的内部解剖结构、 清淅地显示肝脏的内部解剖结构、肝占 位性病变以及肝占位性病变与肝血管的 关系。 关系。 • 检出率高:≥1cm肝囊肿与肝血管瘤 检出率高: 肝囊肿与肝血管瘤
磁共振成像(二 磁共振成像 二)
选择性肝动脉造影( 选择性肝动脉造影(四)
• 肝细胞肝癌:供血动脉明显增粗、扭曲, 肝细胞肝癌:供血动脉明显增粗、扭曲, 新生血管,血管包绕征, 静脉瘘 静脉瘘, 新生血管,血管包绕征,动-静脉瘘,实 质期肿瘤染色呈不规则状, 质期肿瘤染色呈不规则状,门静脉受侵 犯而狭窄、 犯而狭窄、中断或门静脉内血栓形成 • 胆管细胞型肝癌:少血管型肿瘤 胆管细胞型肝癌: • 转移性肝癌:单个或多个团块状肿瘤染 转移性肝癌: 色或染色缺损区
• 原发性肝癌: 原发性肝癌:
– T1权重像为低信号、高信号、混杂信号 权重像为低信号、 权重像为低信号 高信号、 – T2权重像为不同程度的增强,信号强度不均 权重像为不同程度的增强, 权重像为不同程度的增强 匀,假包膜环 – 病灶内的血管结构:动脉、静脉主要分支分 病灶内的血管结构:动脉、 短少、缺如,血管轮廓模糊、 散、短少、缺如,血管轮廓模糊、不规则
CT 扫描(三) 扫描(
• 优点:CT受影响因素较少,快速照相技术的出现 优点: 受影响因素较少 受影响因素较少, • 缺点:口服胃肠对比剂、注射增强剂的不良反应 缺点:口服胃肠对比剂、 • 误诊漏诊原因:所用仪器性能较差 误诊漏诊原因: 检查目的与要求不明确 片面强调经济效益 多不做Topo片 多不做 片 扫描层距过大 口服或静脉注射造影剂时机把握不当 忽略肝脏和肝脏以外的情况 检查者和阅片者技术水平有限
超声检查( 超声检查(二)
• 优点:价廉,简便 优点:价廉, 能同时了解腹腔和盆腔其他器官的情况, 能同时了解腹腔和盆腔其他器官的情况, 治疗后有效的随诊手段 • 缺点:直径<1cm的病变、 缺点:直径< 的病变、 的病变 肝左叶/尾叶 尾叶/肝门部的病变 肝左叶 尾叶 肝门部的病变 发生在慢性肝病基础上的肝占位性病变 :不易检出 局灶性脂肪肝 影响因素较多:肥胖、胃肠胀气、大量腹水、 影响因素较多:肥胖、胃肠胀气、大量腹水、肋骨 • 和呼吸运动、 和呼吸运动、操作者技术 5%~25%的结果不满意 的结果不满意
选择性肝动脉造影( 选择性肝动脉造影(二)
• 适用: 适用: – 少数经过上述方法仍未能确诊者 – 明确病变的血液供应情况 – 明确肝占位性病变侵犯周围血管情况 – 为选择治疗(介入和手术)提供依据 为选择治疗(介入和手术) – 同时进行介入性治疗
选择性肝动脉造影( 选择性肝动脉造影(三)
• 肝血管瘤:供血动脉正常/增粗变处潴留形成环状或 中晚期 造影剂在病变处潴留形成环状或 C形肿瘤染色区,持续 秒钟以上,肿瘤 形肿瘤染色区, 秒钟以上, 形肿瘤染色区 持续30秒钟以上 周围的血管可以受压、 周围的血管可以受压、移位
CT 扫描(一) 扫描(
• 平扫、增强扫描(包括门脉造影 扫描) 平扫、增强扫描(包括门脉造影CT扫描 扫描) • 高分辨率CT机结合增强扫描检出病变直 高分辨率 机结合增强扫描检出病变直 径:5~10mm ~ • 确诊率>B超(79%:57.5%) 确诊率> 超 :
CT 扫描(二) 扫描(
• 肝血管瘤:平扫为低密度病变,均匀增强 肝血管瘤:平扫为低密度病变, 巨大肝血管瘤: 巨大肝血管瘤:不规则或周边增强 • 肝 为低密度病变,不规则、 癌:为低密度病变,不规则、不均匀增 强或无明显变化 5%仅能通过增强扫描显示 仅能通过增强扫描显示 间接征象:肝硬化、 间接征象:肝硬化、肝内外肿瘤转 移、门静脉受侵 局限性脂肪肝:非球形、扇形或区域性低密度 局限性脂肪肝:非球形、 病变, 值低 病变,CT值低
•AFP>500µg/l,持续 周; > µ ,持续4周
由低浓度逐渐升高; •AFP由低浓度逐渐升高; 由低浓度逐渐升高 以上中等水平, • AFP在 200µg/l以上中等水平 , 持续 周 。 在 µ 以上中等水平 持续8周
超声检查( 超声检查(一)
• 最常用的方法 • 检出病变:1cm;3~5cm检出率达 检出率达100% 检出病变: ; 检出率达 肝囊肿: 无回声病变,确诊率98% 肝囊肿: 无回声病变,确诊率 肝血管瘤:< :<3cm,强回声, 肝血管瘤:<3cm,强回声,内 部呈网状回声 3~5cm,强回声、低回声 ,强回声、 肝癌: 肝癌: <3cm,低回声、等回声多见 ,低回声、 完整晕环、卫星灶、 完整晕环、卫星灶、 门静脉瘤栓 • 彩色多普勒超声 彩色多普勒超声(Doppler ultrasound)
AFP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 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
• 对原发性肝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仍属最 高 • 与肝癌细胞的分化程度有关 • 与肝癌的大小有关 • 具有动态变化性:持续低浓度、 先低后 具有动态变化性:持续低浓度、 高、马鞍型 • 应警惕肝病活动的同时存在早期肝癌
AFP用于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标准 用于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标准
肝占位性病变的鉴别诊断
方秀才
肝占位性病变 (Space-occupying lesions in liver)
• 肝内产生局灶性病变的所有疾病的总称 • 随着医疗检查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检出 随着医疗检查技术的发展和普及, 率越来越高 • 不同性质的肝占位性病变,治疗与预后 不同性质的肝占位性病变, 截然不同
选择性肝动脉造影( 选择性肝动脉造影(五)
• 缺点:造影剂的不良反应、插管本身的 缺点:造影剂的不良反应、 创伤性及并发症
临床诊断和病理诊断
•病理诊断才是真正的确诊
•对AFP阴性、影像学表现不典型者 阴性、 阴性 ——力争取得病理诊断 力争取得病理诊断
腹腔镜
• • • • 直接观察肝占位性病变 同时观察有无合并肝硬化、 同时观察有无合并肝硬化、腹膜转移 直视活检 适用: 适用: – 对左肝和右肝左半部分肝占位性病变 的检查 – 对位于肝脏内部、后部以及膈面的病 对位于肝脏内部、 变不能窥见
236例肝占位性病变 例肝占位性病变
• 北京协和医院黄夷伍、何轮 北京协和医院黄夷伍、 (1986-3∼1988-6) ∼ – 原发性肝癌 47.3% – 肝血管瘤 25.4% – 肝囊肿 18.2% – 转移性肝癌 3.8%
详细的病史询问和 全面的体格检查
• • •
为肝占位性病变鉴别诊断提供第一手材料 为正确选择辅助检查提供依据 肝占位性病变的症状和体征不具有特异性
磁共振成像(三 磁共振成像 三)
• 区别肝硬化再生结节与肝癌病灶 • 鉴别原发性肝癌和转移性肝癌:高信号 鉴别原发性肝癌和转移性肝癌: 晕环,注射Gd-DTPA后信 号不增强, 晕环,注射 后信 号不增强, 不侵犯肝血管 • 能清楚显示左肝病变
选择性肝动脉造影
• 是实性肝占位性病变鉴别诊断最敏感、 是实性肝占位性病变鉴别诊断最敏感、 最可靠的手段 不作为常规检查手段 • 检出病变直径 ∼1.0cm 检出病变直径5∼
肝活检
• • • • 盲目性经皮肝穿 B超或 引导下的肝穿 超或CT引导下的肝穿 超或 腹腔镜下直视活检 剖腹探查肝活检
剖腹探查
• 经过上述诸多检查仍不能确诊、病变又 经过上述诸多检查仍不能确诊、 不能排除恶性肿瘤的可能性、 不能排除恶性肿瘤的可能性、且无手术 禁忌症者可以考虑剖腹探查 明确诊 禁忌症者可以考虑剖腹探查明确诊 同时争取手术治疗。 断,同时争取手术治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