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ppt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优秀课件(共59张PPT)
根据材料请思考,北方民族大交融有怎样 的影响?
课堂小结
淝水之战 迁都洛阳
孝文帝 前秦衰败 改革
汉化 措施
促进民 族交融
北魏统一
1 2
4
5 3
1
439年统一黄河流域的是 A、三国中的魏国 B、氐族建立的前秦政权 C、鲜卑族建立的北魏政权
2
北魏孝文帝将都城从平城迁都到 A、长安 C、许 B、洛阳 D、殷
历史七年级上册( RJ )教学课件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 交融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导入新课 新课探究 课堂小结 随堂训练
导入新课
淝水古战场遗址
学习目标
了解淝水之战、北魏孝文帝改革、北方地区的
民族交融等基本史实,思考认识历史发展的必
然性。
新课探究
目标导学一:淝水之战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学习目标
(1) 掌握淝水之战的基本史实,了解东晋取 胜的原因 (2) 知道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及作用 (3) 认识民族和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潮流
前情回顾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迭示意图 魏 蜀 吴
西晋
十六国 东晋
前秦
3
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改革是 A、商鞅变法 B、管仲改革 C、李悝变法 D、北魏孝文帝改革
4
孝文帝改革主要是向哪个民族 学习? A、氐 B、鲜卑 C、汉族 D、匈奴
5
下列内容,属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 用的是: ①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 ②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③增强了国家军事力量 ④使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相对稳定,北方的 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课堂小结
淝水之战 迁都洛阳
孝文帝 前秦衰败 改革
汉化 措施
促进民 族交融
北魏统一
1 2
4
5 3
1
439年统一黄河流域的是 A、三国中的魏国 B、氐族建立的前秦政权 C、鲜卑族建立的北魏政权
2
北魏孝文帝将都城从平城迁都到 A、长安 C、许 B、洛阳 D、殷
历史七年级上册( RJ )教学课件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 交融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导入新课 新课探究 课堂小结 随堂训练
导入新课
淝水古战场遗址
学习目标
了解淝水之战、北魏孝文帝改革、北方地区的
民族交融等基本史实,思考认识历史发展的必
然性。
新课探究
目标导学一:淝水之战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学习目标
(1) 掌握淝水之战的基本史实,了解东晋取 胜的原因 (2) 知道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及作用 (3) 认识民族和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潮流
前情回顾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迭示意图 魏 蜀 吴
西晋
十六国 东晋
前秦
3
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改革是 A、商鞅变法 B、管仲改革 C、李悝变法 D、北魏孝文帝改革
4
孝文帝改革主要是向哪个民族 学习? A、氐 B、鲜卑 C、汉族 D、匈奴
5
下列内容,属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 用的是: ①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 ②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③增强了国家军事力量 ④使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相对稳定,北方的 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共20张PPT)
导入新课
新课探究
课堂小结
随堂训练
导入新课
淝水古战场遗址
学习目标
了解淝水之战、北魏孝文帝改革、北方地区的 民族交融等基本史实,思考认识历史发展的必 然性。
新课探究
目标导学一:淝水之战
强大后的前秦,疆域辽阔。东濒大海,南抵汉水,西至龟兹,北达 沙漠,与南方的东晋形成对峙的局面。
八公山
苻坚拥有八十多万兵力,却不能统一江南,这究竟是为什
D
B
3、“创新是民族发展的灵魂,改革是推动社会 发展 的动力。”下列改革中,使少数民族逐渐与汉 族趋同,促进民族融合的是 ( ) A.商鞅变法 B.北魏孝文帝改革 C.管仲改革 D.吴起变法
B
历史七年级上册( RJ )教学课件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 交融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边境汉人《二牛抬杠图》
魏晋时期受汉族欢迎的胡床、椅子
课堂练习
对南北朝时期黄河流域出现的“胡人汉服”“汉人胡
c ①北方少数民族和汉族在生活习俗上的相互影响
食”现象的解释,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②说明民族融合成为一种历史趋势 ③北魏孝文帝改革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 A . ①② B . ①②④
)
④那里的人们行为怪异,喜穿异族服装,吃异族食物
措施②: 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
孝文帝改革措施—— 2.汉化措施 材料三 孝文帝下令改鲜卑的复姓为近似的单音汉姓, 共改变了118个复姓。
鲜卑姓 拓跋 贺楼 邱穆陵 步六孤 贺赖 独孤 汉姓 元 楼 穆 陆 贺 刘
措施③: 改鲜卑姓为汉姓
孝文帝改革措施—— 2.汉化措施
孝文帝选择中原汉族贵族女子为妃,并 分别为五个皇弟聘中原大姓女子为王妃 很多鲜卑公主也嫁给汉族高门。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教学课件 (共15张PPT)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1.改革内容——迁都 朕要迁都洛阳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悲平城,驱马入云中,
(柔然)主发30万骑南
阴山常晦雪,荒松无罢风。 侵,魏拒守不敢战。 ——王肃《悲平城》 ——萧子显《南齐书》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1.改革内容—文帝汉化措施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促进了北方民族大交融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三、北方民族交融
(苻坚、王猛)整顿吏治,厉
行法治。加强集权……还大力兴办
学校,提倡儒学。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耕种图》
生产方式
政治制度 思想文化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魏晋时期汉族士大夫的生活
三、北方民族交融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说汉语
(北魏孝文帝)诏不得以北俗之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穿汉服
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魏收《魏书》
北魏孝文帝迁都前后鲜卑族服饰的变化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改汉姓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结汉亲
(北魏孝文帝)为六弟娉室。长
弟咸阳王禧可聘故颍川太守陇西李辅 女,……季弟北海王详可聘吏部郎中 荥阳郑懿女。 ——魏收《魏书》
2.战争过程 淝 水 之 战 形 势 图 投鞭断流 风声鹤唳
一、淝水之战
从容应对
草木皆兵
团结一致 从容应对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北方再度 陷入分裂
公 元 世 纪 前 期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实现局部统一
3
公元383年 淝水之战
公元439年 北魏统一北方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课件(24张PPT)
战后分析:为什么前秦拥兵87万,东晋仅8万却兵 败呢?(请从民心、战术、领导人等多方面分析) 对此你有什么感悟?
前秦
东晋
民族矛盾严重,军心不齐。 团结一致,坚决抵抗、士气高昂。 苻坚骄傲轻敌,指挥失误。 将领足智多谋,指挥得当。
战线过长,长途跋涉…… 以逸待劳……
感悟: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并不在于兵力的 多寡,应团结一致, 凝心聚力,才能 一统天下。
民族服装 汉族服装
穿汉族服装的少数民族贵族
生活
烙饼砖画
汉人胡食图
生活
东北汉方壁少画数宴民饮族图的胡床椅子和方凳受到汉唐族代人桌民椅喜分爱餐图
音乐和舞蹈
文学
阿爷无大儿, 木兰无长兄. 愿为市鞍马, 从此替爷征.
1.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部和西部少数民族不 断内迁。其中建立前秦政权的是( ) A.羌族 B. 匈奴 C.氐族 D.羯族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前秦统一黄河流域,与东晋 形成对峙局面
382年10月,苻坚召集群臣,提出亲率 百万大军一举灭晋。臣僚多不赞成,有的还 极力谏阻,但他执意不从,甚至吹嘘自己有 百万大军,只要把马鞭投入江中就足以阻断 江水,这就是“投鞭于江,足断其流”的由来。383年苻坚下诏进攻,打算一 举消灭东晋,10月,两军会战于淝水。
2.淝水之战的交战双方分别是( ) A.东晋——前秦 B.西晋——东晋 C.前秦——西晋 D.前秦——北魏
3.许多的成语故事都有它的历史渊源。下列与淝 水之战这一历史事件有渊源关系的成语典故是 ①破釜沉舟 ②四面楚歌 ③草木皆兵 ④ 风声鹤唳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4.一位西域商人到北魏都城洛阳后,不可能看到的现 象是( ) A.宫殿巍峨屋宇华丽 B.佛教寺院数以千计 C.市场汇集四方商人 D.满街都是说鲜卑语的汉族人 5.移风易俗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特点,下列措施符合 这一特点的是( ) ①用汉姓②穿汉服③学习少数民族语言 ④同汉人通婚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6.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表述正确的是 A.实现黄河流域的统一 B.为统一全国作好准备 C.促进民族融合 D.抑制佛教发展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优质课件(共25张PPT)
自学指导2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用5分钟时间阅
读课文P115,找出下列问题的答案并记忆。)
气候干燥;平城出产的粮食不足。 ⑴原因: 位置偏北,不利于对中原地区的 统治和学习汉族先进文化。
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⑵目的: 加强对中原的控制
⑶迁都: 从平城迁都洛阳 ⑷作用:
平城
洛阳
洛阳地理位置优越,农业经济发达,交通 便利,且为数朝之都(东周、东汉、曹魏、西 晋曾定都于此),素来是中原的政治、经济、 文化中心。迁都洛阳还便于举兵南下,实现孝 文帝南北统一的愿望。
2、北魏孝文帝将都城从平城迁都到(
A、长安
B、洛阳
C、许
B、管仲改革
D、殷
3、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改革是( A、商鞅变法 C、李悝变法
D、北魏孝文帝改革 )
4、孝文帝改革主要是向哪个民族学习?(
A、氐
B、鲜卑
C、汉族
D、匈奴
5、北魏是下列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A.羯 B.鲜卑 C.氐 D.匈奴 6 、下列内容,属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的是: ( ) ①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 ②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③增强了国家军事力量 ④使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相对稳定,北方的经济得到恢复和发 展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穿汉服
《孝文帝出行图》。画面中所有的人都 是峨冠博带,宽衣大袖,反映了孝文帝 汉化改革以后北魏的衣冠制度。
北魏供养人服饰
龙门石窟
位于今河 南洛阳市南 的龙门山。
中国三大石窟艺术宝库之一,从北魏 孝文帝迁都洛阳前后开始动工开凿
——改汉姓
鲜 卑
拓跋 拔拔
姓
汉
姓
元
丘穆陵
步六孤 贺赖 独孤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课件: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融合(共24张PPT)
4世纪后期,鲜卑族拓跋部建立北魏 439年,统一北方,结束十六国
重大 改革:
背景 根本目的
魏晋以来民族交融大大加强;439 年北魏统一北方,鲜卑习俗治理国 家困难重重。 巩固统治
孝文帝
改革
汉化措施
意义
孝文帝,名拓跋宏(元 宏),北魏第六位皇帝, 庙号高祖 5岁即位,冯太后(汉 族)辅政。 在冯太后的辅佐下,进 行了改革,史称"孝文帝 改革"。
说汉语 穿汉服
民族
大交往
大交融
改汉姓 与汉婚
鲜卑族这个古老民族,早就已经不存在了。有人 历史启示: 认为:孝文帝的改革使一个有近千年历史的纯粹的鲜 改革是强国之路! 卑族及其文化和语言很快消亡,所以他是千古罪人。 你是否同意上述观点?为什么? 改革应顺应时代潮流。
答:不同意!
孝文帝改革顺应了民族交融的历史趋 势,又进一步促进民族交融,促进中华民 族发展进步,所以孝文帝是一位伟大的改 革家!
第19课 北魏政治 和 北方民族大交融
北魏的发展
公元386年,鲜卑人拓跋珪建立北魏。 公元439年,拓跋焘统一黄河流域,结束了十六国 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
魏晋以来民族交融大大加强
北 魏 落 后 的 文 化 和 统 治 方 式 中 原 先 进 的 文 化 和 生 活 方 式
改 革 迫 在 眉 睫
北魏的发展
• 少数民族:从事农业,并定居 生产生活 • 汉族:学习畜牧业经验,接受 少数民族的食物、服装、用具 魏晋南北 朝时期北 政治制度 少数民族政权实行君主专制制度 方民族大 多使用汉语 交融表现 文化交流 • 少数民族: • 汉族:喜爱少数民族的乐器歌舞
民族心理
民族 隔阂与偏见逐渐减少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课件(共20张PPT)
温故知新
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政局如何?
——政权分立、南北对峙 南方相对安定
2、南方相对北方稳定,带来哪些影响?
——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南方经济开发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一、北方政局
政权分立、 民族斗争、 民族融合 (主流)
北魏
宋、齐、梁 (鲜卑族拓跋部)
西魏
东魏 梁
北周
北齐
隋 陈
梁、陈
坐具:汉族席地而坐,现在胡床(交椅)流行。
《本兰辞》的歌词中“昨夜见军帖,可 汗大点兵”,可知,木兰不是汉族女子,而 是一位出自落籍中原的鲜卑族家庭的姑娘。 从《本兰辞》歌词:“唧唧复唧唧,木兰 当户织”中可以看出,木兰的家庭已经汉化 很深,她像其他汉族姑娘一样,常常坐在织 机旁织布劳动。 《本兰辞》的最后,借“两兔傍地走,安 能辨我是雄雌” ,来表现鲜卑女子敢与男子 一争高低的豪迈气概。
地方实行 三长制
政治上: 冯太后改革 (仿照汉制) 经济上: 均田制
官员实行 俸禄制
①把都城从平城迁至 洛阳 ②采用 汉族 的官制 汉服 胡族 ③穿 ,禁 孝文帝改革 ④必须使用 汉 语 ⑤鼓励鲜卑贵族与 汉族贵族 联姻 ⑥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 汉族 姓氏
促 进 了 胡 汉 融 合
有人说:孝文帝改革使鲜 卑族最终汇入中华民族 大家庭,推动了整个民族 的融合和进步。
三、民族大融合
1、特点: (1)生产、生活方式变化; (2)南北互使、南北互市;
(3)北方融合、南方开发 ——“大一统”思想
2、意义: (1)为重新统一创造条件; (2)为大唐盛世奠定基础。
看 图 学 史
服装:“胡人汉服”——宽大飘逸的汉服成为一 种风尚,同时,胡人的窄袖紧身、圆领、开衩也 被汉族吸收。 食品:汉人胡食——蒸馍、烙饼 床榻:原来汉族床较矮,上面铺一层席子。
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政局如何?
——政权分立、南北对峙 南方相对安定
2、南方相对北方稳定,带来哪些影响?
——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南方经济开发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一、北方政局
政权分立、 民族斗争、 民族融合 (主流)
北魏
宋、齐、梁 (鲜卑族拓跋部)
西魏
东魏 梁
北周
北齐
隋 陈
梁、陈
坐具:汉族席地而坐,现在胡床(交椅)流行。
《本兰辞》的歌词中“昨夜见军帖,可 汗大点兵”,可知,木兰不是汉族女子,而 是一位出自落籍中原的鲜卑族家庭的姑娘。 从《本兰辞》歌词:“唧唧复唧唧,木兰 当户织”中可以看出,木兰的家庭已经汉化 很深,她像其他汉族姑娘一样,常常坐在织 机旁织布劳动。 《本兰辞》的最后,借“两兔傍地走,安 能辨我是雄雌” ,来表现鲜卑女子敢与男子 一争高低的豪迈气概。
地方实行 三长制
政治上: 冯太后改革 (仿照汉制) 经济上: 均田制
官员实行 俸禄制
①把都城从平城迁至 洛阳 ②采用 汉族 的官制 汉服 胡族 ③穿 ,禁 孝文帝改革 ④必须使用 汉 语 ⑤鼓励鲜卑贵族与 汉族贵族 联姻 ⑥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 汉族 姓氏
促 进 了 胡 汉 融 合
有人说:孝文帝改革使鲜 卑族最终汇入中华民族 大家庭,推动了整个民族 的融合和进步。
三、民族大融合
1、特点: (1)生产、生活方式变化; (2)南北互使、南北互市;
(3)北方融合、南方开发 ——“大一统”思想
2、意义: (1)为重新统一创造条件; (2)为大唐盛世奠定基础。
看 图 学 史
服装:“胡人汉服”——宽大飘逸的汉服成为一 种风尚,同时,胡人的窄袖紧身、圆领、开衩也 被汉族吸收。 食品:汉人胡食——蒸馍、烙饼 床榻:原来汉族床较矮,上面铺一层席子。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课件(33张PPT)
5.在古代史上提倡使用汉语,穿汉服,用汉姓等措施的一次 著名改革是:
A.商汤改革 B.管仲改革
C.商鞅变法 D.孝文帝改革
C 6.孝文帝叫拓拔宏,又叫元宏,你知道为什么吗?
A.皇帝赐姓元 B.他喜欢银元 C.改用汉姓 D.讨厌自己的复姓
C 7.中国古代史上曾有过多次迁都,其中以接受先进文化而
进行的迁都是:
C
10.商鞅和北魏孝文帝都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改革家。他 们变法和改革的共同作用是
A.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B.学习了汉族先进文化
C.都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D.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在民族心理上,随着经济、文化的交流与融汇, 思想感情日益沟通,以往的“胡”“汉”观念 逐渐淡薄,民族之间的隔阂与偏见逐渐减少。
北方地区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为 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进一步 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化, 并为以后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 展奠定了基础。
思考:
洛阳
孝文帝为什么 要迁都,迁都 后产生了什么 影响?
北魏都城平城,那里出产的粮食不能满
孝
原因 足都城众多人口的需要
文
平城位置偏北不利于对中原地区的统治
帝
和学习汉族先进文化
迁
都
洛阳获得发展和繁荣 影响
为孝文帝进一步实行改革创造了条件
小组讨论:假如你是孝文帝,在 迁都后你会采取哪些措施来学 习汉族的先进文化呢?
B.珠江流域
C.黄河流域
D.淮河流域
11 . 都 城 能 反 映 一 个 朝 代 政 治 、 经 济 、 文 化 的 发 展 , 其 中 为
C 接受
先进文化而迁都的是
A.周平王迁都
B.盘庚迁殷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课件ppt(23张PPT)
蒸馍与烙饼原是少数民族的食物,魏晋时在 中原却很风行
北方少数民族墓室壁画《采桑图》
在生产方式上,少数民族学习汉族的先进生 产经验,成为农业居民
北方地区的民族融合
政 治 制 度 的
十六国北朝政 权的统治者,与 汉族士人合作, 沿袭中原地区原 有的统治方式,
交 实行君主专制制
融 度。
北方地区的民族融合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四世纪后期,氐族苻氏建立的前秦逐渐强盛起来,并统一了北 方的黄河流域。氐族贵族深受汉族文明影响,皇帝苻坚汉文化修养 很高,任用王猛为相,锐意改革,前秦逐渐强大起来。
强大后的前秦疆域,东濒大海,南抵 汉水,西至龟兹,北达沙漠, 与南方 的东晋形成对峙的局面。
淝水之战
都城平城,地处偏远,气候干旱,气温偏低,不利于对广大中原地 区的统治和吸收汉文化制度。洛阳卧居中原,山川纵横、气候宜人、 交通便利。迁都洛阳,一方面加强了同汉族地主之间的联系,有利 于更好地吸收汉族文化,另一方面加强了对整个黄河流域的控制。
北 魏 孝 文 帝 迁 都 洛 阳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
论从史出
“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30岁以上的 鲜卑官员要逐步改说汉语,30岁以下的要立即 改说汉语,故意说鲜卑语的,要罢官降爵。
——《资治通鉴》
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
孝文帝选择中原大姓(汉族贵族)女子作后宫,并分 别为五个皇弟聘中原大姓女子为王妃,很多鲜卑公 主也嫁给汉族高门。
鼓励鲜卑贵族和汉族贵族联姻 联汉姻
促进了洛阳的繁荣
汉化措施
减少了民族隔阂 促进了鲜卑人对汉族文 化的认同 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494年,孝文帝迁都洛阳,把百余万包括鲜卑族在内 的北方各族人民迁到中原。
北方少数民族墓室壁画《采桑图》
在生产方式上,少数民族学习汉族的先进生 产经验,成为农业居民
北方地区的民族融合
政 治 制 度 的
十六国北朝政 权的统治者,与 汉族士人合作, 沿袭中原地区原 有的统治方式,
交 实行君主专制制
融 度。
北方地区的民族融合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四世纪后期,氐族苻氏建立的前秦逐渐强盛起来,并统一了北 方的黄河流域。氐族贵族深受汉族文明影响,皇帝苻坚汉文化修养 很高,任用王猛为相,锐意改革,前秦逐渐强大起来。
强大后的前秦疆域,东濒大海,南抵 汉水,西至龟兹,北达沙漠, 与南方 的东晋形成对峙的局面。
淝水之战
都城平城,地处偏远,气候干旱,气温偏低,不利于对广大中原地 区的统治和吸收汉文化制度。洛阳卧居中原,山川纵横、气候宜人、 交通便利。迁都洛阳,一方面加强了同汉族地主之间的联系,有利 于更好地吸收汉族文化,另一方面加强了对整个黄河流域的控制。
北 魏 孝 文 帝 迁 都 洛 阳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
论从史出
“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30岁以上的 鲜卑官员要逐步改说汉语,30岁以下的要立即 改说汉语,故意说鲜卑语的,要罢官降爵。
——《资治通鉴》
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
孝文帝选择中原大姓(汉族贵族)女子作后宫,并分 别为五个皇弟聘中原大姓女子为王妃,很多鲜卑公 主也嫁给汉族高门。
鼓励鲜卑贵族和汉族贵族联姻 联汉姻
促进了洛阳的繁荣
汉化措施
减少了民族隔阂 促进了鲜卑人对汉族文 化的认同 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494年,孝文帝迁都洛阳,把百余万包括鲜卑族在内 的北方各族人民迁到中原。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共21张PPT)
北方少数民族内迁
请你根据书本P78,图4—4 ,和所学知识分析北方少数 民族内迁的原因?
北方少数民族内迁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流动趋向
匈奴 鲜卑 羯 氐 羌 北方少数民族迁往中原 中原汉族迁往江南
结合书本80页资料并根据图片,说说民族杂居带来的 影响。
各民族在生产技术和生活习俗等方面相 互学习,相互影响,联系日益密切,逐渐 融合在一起,是“胡人汉服”、“汉人胡 洛阳东汉时期的墓室壁画。 穿裤褶服的南朝乐队 食”,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了,北 方呈现出民族融合的趋势。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1、措施
2、影响
三、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1、表现 2、意义
根据图片和文字材料,分析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原因。 (可从地理位置、自然条件、民族融合等方面分析)
促进了洛阳的繁荣与发展;为孝文帝进一步改革创 造了条件
“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30岁以上的鲜卑官 员要逐步改说汉语,30岁以下的要立即改说汉语, 故意说鲜卑语的,要罢官降爵。 ——《资治通鉴》
说汉语
“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 先帝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拓跋氏。夫土者,黄 中之色,万物元也,宜改姓元氏。谓功臣旧族代( 代郡)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 ——《资治通鉴》
北方少 民族融合是指各民族在长期杂居相处中, 数民族 墓室壁 彼此学习、互相影响、民族差异日益缩小, 画《采 汉族妇女制作蒸馍与烙饼砖画 民族界限逐步模糊的过程。 桑图》
北魏孝文帝改革
时间 人物 494年 孝文帝
背景 ①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②黄河流域民族融合成为趋势。 孝文帝原名拓拔宏,改姓氏后 为元宏,生于467年,卒于499年,他 ③魏孝文帝深受汉文化的影响 四岁即皇帝位。即位19年时,冯太后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融合 (共34张PPT)
北魏孝文帝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放弃鲜卑族的旧俗,毅然
进行改革,对于加强中央集权、促进北方各民族交融、发展 社会经济和文化起了重要作用。
(2)启示:一个民族要想进步和发展,就必须与先 进的民族相互交流,取长补短。中华民族要想获得更大
政治上
沿袭中原地区原有的统治方式,实行君主专制
制度 (1)西晋时期,内迁各族大多使用汉语 (2)北魏孝文帝改革后,汉语更成为北方主要 的通用语言
文化上
(3)西北民族的乐器、歌舞等也受到汉族人民
的喜爱
随着经济、文化的交流与融汇,思想感情日益 民族心理上 沟通,以往的“胡”“汉”观念逐渐淡薄,民 族之间的隔阂与偏见逐渐减少
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1.表现
地域上
魏晋以来,内迁的各族人民与当地汉人错居杂处,
开始过着定居的生活 (1)内迁的各族人民向汉族人民学习农业技艺,逐
经济上 渐将原来从事畜牧业生产转变为从事农业生产 (2)汉族人民向北方各族人民学习畜牧经验 生活上 汉族人民学习和接受内迁各族人民的食物、服装、 用具等
十六国北朝政权的统治者,与汉族士人合作,
能满足需要;平城地理位置偏北,不利于北魏对黄河流域
的控制。洛阳的自然条件优越;洛阳地理位置优越,迁都 洛阳,能使北魏更好地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中原的 统治。
(2)影响:
①一方面加强了同汉族地主之间的联系,有利于更
好地学习汉族文化;另一方面也加强了北魏对黄河流 域的控制。②北魏孝文帝迁都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都城 迁移,而是具有重大文化转型意义的行动。迁都洛阳 在当时遇到重重阻力,可以说,迁都成功是孝文帝同 保守势力斗争的一次胜利。
回北方
淝水之战后,前秦很快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 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共21张PPT)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淝水之战
目的:苻坚企图消灭东晋,统一中国。 过程:383年,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 影响:前秦很快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 态。 与之相关的成语典故: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投鞭断流、 东山再起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北魏建立:4世纪后期,鲜 卑族(拓跋部)建立北魏。 北魏统一北方:北魏统一北 方,结束十六国以来分裂割 据的局面。
文化方面:
汉语的使用;西北乐器受欢迎。
民族心理方面:
“胡”“汉”观念逐渐淡薄, 隔阂与偏见逐渐减少。
北魏统一
内容小结
迁都洛阳
孝文帝改革
促进民 族融合
民族融合趋势
汉化 措施
1、北魏孝文帝将都城从平城迁到: A、长安 B、许 C、洛阳
D、殷
2、北魏是下列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A、羯 B、鲜卑 C、氐 D、匈奴
食 汉族妇女制作蒸馍与烙饼砖画
蒸馍与烙饼原是少数民族食物,魏晋时在中原很风行。
用
汉人最初是席地而坐。在床、席上跪坐,是很 不舒服的坐姿;两席屈折,膝向前,上身体重 全部挤压在腿上,下肢极易酸麻,久还可能变 形。高坐具的胡床传入,很快受到欢迎。
东汉时壁画
胡床
方凳
生产方式上,少数民族 学汉族先进生产经验, 成农业居民。
孝文帝改革影响:
促进北方民族大融合 加速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 有利于北方经济发展
背景
①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②黄河流域民族融合成为趋势。 ③魏孝文帝深受汉文化影响
北
①迁都洛阳
魏 孝 内容
穿汉服说汉语、改汉姓、通汉婚
文 帝
②汉化措施 用汉制
改
习汉礼
革
淝水之战
目的:苻坚企图消灭东晋,统一中国。 过程:383年,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 影响:前秦很快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 态。 与之相关的成语典故: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投鞭断流、 东山再起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北魏建立:4世纪后期,鲜 卑族(拓跋部)建立北魏。 北魏统一北方:北魏统一北 方,结束十六国以来分裂割 据的局面。
文化方面:
汉语的使用;西北乐器受欢迎。
民族心理方面:
“胡”“汉”观念逐渐淡薄, 隔阂与偏见逐渐减少。
北魏统一
内容小结
迁都洛阳
孝文帝改革
促进民 族融合
民族融合趋势
汉化 措施
1、北魏孝文帝将都城从平城迁到: A、长安 B、许 C、洛阳
D、殷
2、北魏是下列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A、羯 B、鲜卑 C、氐 D、匈奴
食 汉族妇女制作蒸馍与烙饼砖画
蒸馍与烙饼原是少数民族食物,魏晋时在中原很风行。
用
汉人最初是席地而坐。在床、席上跪坐,是很 不舒服的坐姿;两席屈折,膝向前,上身体重 全部挤压在腿上,下肢极易酸麻,久还可能变 形。高坐具的胡床传入,很快受到欢迎。
东汉时壁画
胡床
方凳
生产方式上,少数民族 学汉族先进生产经验, 成农业居民。
孝文帝改革影响:
促进北方民族大融合 加速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 有利于北方经济发展
背景
①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②黄河流域民族融合成为趋势。 ③魏孝文帝深受汉文化影响
北
①迁都洛阳
魏 孝 内容
穿汉服说汉语、改汉姓、通汉婚
文 帝
②汉化措施 用汉制
改
习汉礼
革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优质课件(共21张PPT)
迁都洛阳
交流中的融合——北魏孝文帝改革
2.孝文帝改革措施:
①迁 都:494年从平城迁都洛阳; ②说汉语: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 禁用鲜卑语; ③穿汉服:以汉服代替鲜卑服; ④改汉姓:改鲜卑族姓为汉姓; ⑤联汉姻: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
交流中的融合——北魏孝文帝改革
——说汉语
(孝文帝)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 居官。 ——《魏书》 “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30岁以上的鲜卑官员要逐步 改说汉语,30岁以下的要立即改说汉语,故意说鲜卑语的, 要罢官降爵。 ——《资治通鉴》
交往中的冲突——淝水之战
317年,司马睿建 立东晋,定都建康。
交往中的冲突——淝水之战
前秦统一北方
前秦是哪 个民族建 立的? 谁领导前 秦走向富 强,并统 一了北方?
淝水之战
交往中的冲突——淝水之战
1.时间:公元383年。
2.交战双方:东晋vs前秦。
3.结果:东晋以少胜多打败前秦。 4.影响:前秦土崩瓦解,北方再
生产方式的交融
边 境 汉 人 《 放 牧 图 》
边境汉人《二牛抬杠图》
交融中的发展——北方民族大融合
生 活 习 俗 的 交 融
生活习俗上汉族和少数民族之 间相互学习和交融
汉族妇女制作蒸馍与烙饼 穿裤褶服的南朝汉族乐队 穿汉族服装的少数民族贵族 汉族士大夫在烧烤
课堂小结
一、淝水之战 时间:公元383年; 交战双方:前秦与东晋; 结果: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 影响:前秦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目的: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中原的统治。 措施:(1)迁都洛阳;(2) 改说汉语;(3)改穿汉服; (4)改用汉姓;(5)鼓励与汉族联姻。 作用: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三、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优秀课件(共64张PPT)
中原地区的统治和吸收汉文化制度。
阅读课本87页,总结孝文帝改革 的措施有哪些?
一、迁都洛阳 二、推行汉化措施
穿越历史
联系教材内容,解读下面的历史故事
北魏的公主要出嫁,整个洛阳吹吹打打,大家都在路 边观看公主风光出嫁。此时两位官员垂头丧气站在路边。
元丞相:“刘太守,你怎么不高兴啊!”
刘太守:“别提了,我因为没有在朝廷上说汉语,被罚 三个月俸禄。元丞相,你看起来也很郁闷啊。” 元丞相:“哎,我夫人没有穿汉服,被皇上知道了,我 被罚了半年俸禄啊!”
一、交往中的冲突 ——淝水之战
时间 作战 双方 383年 前秦─东晋
兵力 对比
结果 影响
80万对8万
东晋大败前秦 前秦很快土崩瓦 解,北方再度陷 入分裂混战状态。
前情回顾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迭示意图
魏 蜀 吴 十六国 东晋 前秦 东晋 北朝 南朝
西晋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一、交往中的冲突 ——淝水之战
鲜卑族
鲜卑是我国北方古老的少数民族,拓跋部是鲜卑族 的一支,它发源于大鲜卑山(黑龙江流域大兴安岭的 北段)为黄帝后裔。
材料1:孝文帝改革后15年间,只发生6次暴动事件。 许春宏《一位历史改革者的启示》
缓和了矛盾
材料2: “自晋宋以来。视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 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 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 [北魏]杨衔之《洛阳伽蓝记》
促进了民族交融,增强了实力
第一问:公主最有可能嫁给哪个民族的人?
鼓励鲜卑贵族和汉族贵族联姻 汉多姓五作姓孝 族鲜女个后 文 汉 高卑子皇宫 帝 族 门公为弟, 选 贵 。主王聘并 择 族 也妃中分 中 嫁,原别女原 给很大为子大 ( ) 联汉姻
阅读课本87页,总结孝文帝改革 的措施有哪些?
一、迁都洛阳 二、推行汉化措施
穿越历史
联系教材内容,解读下面的历史故事
北魏的公主要出嫁,整个洛阳吹吹打打,大家都在路 边观看公主风光出嫁。此时两位官员垂头丧气站在路边。
元丞相:“刘太守,你怎么不高兴啊!”
刘太守:“别提了,我因为没有在朝廷上说汉语,被罚 三个月俸禄。元丞相,你看起来也很郁闷啊。” 元丞相:“哎,我夫人没有穿汉服,被皇上知道了,我 被罚了半年俸禄啊!”
一、交往中的冲突 ——淝水之战
时间 作战 双方 383年 前秦─东晋
兵力 对比
结果 影响
80万对8万
东晋大败前秦 前秦很快土崩瓦 解,北方再度陷 入分裂混战状态。
前情回顾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迭示意图
魏 蜀 吴 十六国 东晋 前秦 东晋 北朝 南朝
西晋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一、交往中的冲突 ——淝水之战
鲜卑族
鲜卑是我国北方古老的少数民族,拓跋部是鲜卑族 的一支,它发源于大鲜卑山(黑龙江流域大兴安岭的 北段)为黄帝后裔。
材料1:孝文帝改革后15年间,只发生6次暴动事件。 许春宏《一位历史改革者的启示》
缓和了矛盾
材料2: “自晋宋以来。视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 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 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 [北魏]杨衔之《洛阳伽蓝记》
促进了民族交融,增强了实力
第一问:公主最有可能嫁给哪个民族的人?
鼓励鲜卑贵族和汉族贵族联姻 汉多姓五作姓孝 族鲜女个后 文 汉 高卑子皇宫 帝 族 门公为弟, 选 贵 。主王聘并 择 族 也妃中分 中 嫁,原别女原 给很大为子大 ( ) 联汉姻
人教部编版七上历史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融合》课件(共24张PPT)
回答问题: 鲜卑族的崛起
鲜卑族的发展: 4世纪后期,鲜卑族拓跋 部建立 北魏 , 439 年统一黄河流域
鲜卑族的统治:
孝文 帝立志用 文治 移 风易俗
北魏初年,有个姓拓跋的鲜卑人曾担任 “白鹭官”,没有俸禄,但战争中掠夺到的 财物可以归己。若干年后,他的后人已改用 汉人的“元”姓,担任的官职是太尉,有规 定的俸禄可以领取,穿汉人的衣服,说汉话 ,还与朝中的一个汉人官员结成了亲家。 思考:北魏孝文帝改革背景、内容、影响?
它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种进步的历 史现象。
这时期民族交融的特点:民族关系有 时矛盾激化,甚至发生战争,但在总 体上,民族隔阂趋于消解,民族关系 趋于缓和。
第三次先学后教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阅读课本95-96 页,回答:
北方地区民族交融的表现
生产方式 互相学习农业生产经验和畜牧业经验
生活方式 汉族接受北方民族的食物、服装、用具等
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 倡尊老养老的风气。
北方少数民族学习汉族经济政治制度 和文化的一场封建化的过程。
一个民族要想进步和发展,就必须与 先进民族相互交流,取长补短;中华 民族要想获得发展,就必须坚持改革 开放等。
“民族交融”
民族交融是指各民族间共同生活、 彼此学习、共同发展、逐渐交融的过程, 包括经济生活、文化语言、风俗习惯等 互相影响,趋向一致。
P96课后活动2 顺应民族大交融的趋势,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缓解胡汉矛盾,加强北魏的统治。
1、对南北朝时期黄河流域出现的“胡人汉服”“汉人
胡食”现象的解释,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c ( )
①北方少数民族和汉族在生活习俗上的相互影响
②说明民族融合成为一种历史趋势
③北魏孝文帝改革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鲜卑族的发展: 4世纪后期,鲜卑族拓跋 部建立 北魏 , 439 年统一黄河流域
鲜卑族的统治:
孝文 帝立志用 文治 移 风易俗
北魏初年,有个姓拓跋的鲜卑人曾担任 “白鹭官”,没有俸禄,但战争中掠夺到的 财物可以归己。若干年后,他的后人已改用 汉人的“元”姓,担任的官职是太尉,有规 定的俸禄可以领取,穿汉人的衣服,说汉话 ,还与朝中的一个汉人官员结成了亲家。 思考:北魏孝文帝改革背景、内容、影响?
它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种进步的历 史现象。
这时期民族交融的特点:民族关系有 时矛盾激化,甚至发生战争,但在总 体上,民族隔阂趋于消解,民族关系 趋于缓和。
第三次先学后教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阅读课本95-96 页,回答:
北方地区民族交融的表现
生产方式 互相学习农业生产经验和畜牧业经验
生活方式 汉族接受北方民族的食物、服装、用具等
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 倡尊老养老的风气。
北方少数民族学习汉族经济政治制度 和文化的一场封建化的过程。
一个民族要想进步和发展,就必须与 先进民族相互交流,取长补短;中华 民族要想获得发展,就必须坚持改革 开放等。
“民族交融”
民族交融是指各民族间共同生活、 彼此学习、共同发展、逐渐交融的过程, 包括经济生活、文化语言、风俗习惯等 互相影响,趋向一致。
P96课后活动2 顺应民族大交融的趋势,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缓解胡汉矛盾,加强北魏的统治。
1、对南北朝时期黄河流域出现的“胡人汉服”“汉人
胡食”现象的解释,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c ( )
①北方少数民族和汉族在生活习俗上的相互影响
②说明民族融合成为一种历史趋势
③北魏孝文帝改革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七年级上册历史 课件 -第19课 北魏政治与北方民族大融合(新人教版) (共44张PPT)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民族融合趋势加强
北魏崛起和统一黄河流域
西汉:发源于大兴安岭北部
魏晋:游牧至山西和内蒙古
386年:拓拔珪建立北魏
439年:拓拔焘统一 黄河流域
结束了西晋以来北方的分裂割据
畜牧迂徙,射猎为业, 淳朴为俗,简易为化, 不为文字,刻木纪契。
——《魏书·序记》 北魏骑马武士陶俑
北魏孝文帝改革
前期(471---490)主要由冯太后主持
1、整顿吏治,严格考核制度,官吏有固定 俸禄制,贪污受贿者一律严惩——巩固统治 2、实行均田制,农民按人口多少分给土地, 鼓励发展农业生产,按规定纳税——为了缓和 社会矛盾,发展农业生产,增加国家收入 3、建立农村基层组织以稳定社会秩序
383年苻坚 踌躇满志,拥 兵80万 谢安 临危受命 统兵8万 镇定自若
十一月,谢玄遣刘牢之以5千精兵奇袭,取得洛涧大捷,秦军折损10名大将,5万主力。 十二月,双方决战淝水,谢玄、谢琰和桓伊率领晋军7万战胜了苻坚和苻融所统率的前秦 15万大军,并阵斩苻融。淝水之战以晋军的全面胜利告终。
时间: 383年 前秦─东晋 交战双方: 地点: 淝水沿岸 特点: 以少胜多 巨鹿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 结果: 东晋大败前秦 相关成语: 草木皆兵
风声鹤唳 投鞭断流
淝水之战前,苻坚踌躇满志,拥兵80 万,而东晋仅8万,但前秦却兵败如山倒, 这究竟是为什么?
1、从前秦方面看,民族矛盾严重,军心离散——前秦军队的民族成 分复杂,当时民族融合的程度不深,其他民族不满于建立前秦的氐 族的统治,希望前秦战败。前秦中的汉人更是希望东晋的汉族军队 能够打胜仗。 2、苻坚骄傲轻敌,指挥失误,战线过长。 3、从东晋方面看,将相意见一致,广大战士在保卫江南、恢复中 原思想的激励下,士气高昂,将领足智多谋,指挥得当,以逸待劳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共30张PPT)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氐族
苻坚重 用汉人 王猛, 统一了 黄河流 域 前秦和东晋的对峙
淝水之战
时间:公元383年
淝 水 之 战
时间 公元383年
交战双方 战争特点
结果
前秦和东晋
以少胜多 东晋胜利
对南方:使江南地区免遭战争摧残,为江南经 济持续发展提供了相对安定的环境。 对北方:前秦的统治土崩瓦解,北方地区重新 陷入割据混战的状态。
北魏文官俑
以汉服代替鲜卑服
“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帝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拓跋氏。 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元也,宜改姓元氏。谓功臣旧族代(代郡)来者,姓或重复,皆 改之。”——《资治通鉴》
鲜卑姓 拓跋 贺楼 邱穆陵
汉姓 元 楼 穆
步六孤 贺赖
独孤
陆 贺
刘
改鲜卑族的姓氏为汉族姓氏
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 倡尊老养老的风气
小组讨论:为什么要进行汉化改革?
1、孝文帝从小受汉文化熏陶; 2、孝文帝吸取苻坚弄武而败的教训,为稳定北魏政权 要适应占主流的汉族文化; 3、汉族文化比游牧文化更先进,孝文帝推行汉化政策 是顺应时势。
孝文帝是古代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改革家。
想一想 南朝官员陈庆之出使北方,目睹了 洛阳的风貌,感慨地说:以前以为长江以 北都是落后的“异族”风气,现在才知道 中原地区礼仪兴盛,人才济济,难以言传。
2民族交融的表现
政治方面
十六国北朝政权的统治者,与汉族士人合作,沿 袭中原地区原有的统治方式,实行君主专制制度。
文化方面 民族心理方面
汉语的使用;西北乐器受欢迎。 “胡”“汉”观念逐渐淡薄,隔阂与偏见逐 渐减少。
氐族
苻坚重 用汉人 王猛, 统一了 黄河流 域 前秦和东晋的对峙
淝水之战
时间:公元383年
淝 水 之 战
时间 公元383年
交战双方 战争特点
结果
前秦和东晋
以少胜多 东晋胜利
对南方:使江南地区免遭战争摧残,为江南经 济持续发展提供了相对安定的环境。 对北方:前秦的统治土崩瓦解,北方地区重新 陷入割据混战的状态。
北魏文官俑
以汉服代替鲜卑服
“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帝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拓跋氏。 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元也,宜改姓元氏。谓功臣旧族代(代郡)来者,姓或重复,皆 改之。”——《资治通鉴》
鲜卑姓 拓跋 贺楼 邱穆陵
汉姓 元 楼 穆
步六孤 贺赖
独孤
陆 贺
刘
改鲜卑族的姓氏为汉族姓氏
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 倡尊老养老的风气
小组讨论:为什么要进行汉化改革?
1、孝文帝从小受汉文化熏陶; 2、孝文帝吸取苻坚弄武而败的教训,为稳定北魏政权 要适应占主流的汉族文化; 3、汉族文化比游牧文化更先进,孝文帝推行汉化政策 是顺应时势。
孝文帝是古代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改革家。
想一想 南朝官员陈庆之出使北方,目睹了 洛阳的风貌,感慨地说:以前以为长江以 北都是落后的“异族”风气,现在才知道 中原地区礼仪兴盛,人才济济,难以言传。
2民族交融的表现
政治方面
十六国北朝政权的统治者,与汉族士人合作,沿 袭中原地区原有的统治方式,实行君主专制制度。
文化方面 民族心理方面
汉语的使用;西北乐器受欢迎。 “胡”“汉”观念逐渐淡薄,隔阂与偏见逐 渐减少。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PPT优秀课件
(1)根据材料一,指出魏晋时期北方民族交融的表现及其原因。
表现:少数民族学习汉族农业技艺,从事农业生产。原因:北方游牧 民族内迁,与当地汉人错居杂处。
材料二 考古发掘——北魏元邵墓
墓址
墓志
墓中陶俑
墓址
墓志
墓中陶俑
陶俑头戴胡式风帽, 该墓位于洛阳老城东 墓志记载,元邵,字
上身着汉式宽袖大衣, 北4公里,盘龙冢村南 子开,是北魏孝文帝
下身则为北方少数民 0.25公里的邙山半坡 拓跋宏之孙
族盛行的裤褶
(2)根据材料二,分析其反映的孝文帝改革措施。结合所学知识,概括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作用。
措施:迁都洛阳;改汉姓;穿汉服。作用: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 强了北魏的实力。
材料三
(3)有人说我国古代民族之间的交往仅仅是汉族先进文化影响少数民 族,你同意这种说法吗?根据材料三并结合相关史实加以说明。(新考 法·史实说明) 不同意。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西北民族的乐器、歌舞等受到汉族 人民的喜爱,一些汉族乐器吸收了少数民族乐器的特点;汉族人民改 变了席地而坐的习惯,将少数民族的坐具引入内地,并沿用至今。
融
(3)文化:北魏孝文帝改革后,__汉__语____成为北方主要的
北 魏 政 治 和 北 方 民 族 大 交
北 方 地 区 的 民 族 交 融
表 现
通用语言;西北民族的乐器、歌舞等也受到汉族人民的 喜爱。 (4)民族心理:“胡”“汉”观念逐渐淡薄,民族之间的隔阂 与偏见逐渐减少。 (5)民族关系:在总体上,民族隔阂趋于消解,民族关系 趋于__和__缓____。(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特点)北朝后
裂和混战的状态
2.课堂上讨论淝水之战前秦失败的原因时,一位同学出示了如下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治通鉴》
淝水之战为什么失败?
从前秦方面看 (1)民族交融程度不深 (2)前秦军队指挥不当 从东晋方面看 (1)晋军英勇善战,战术正确 (2)为了保卫家园,士气高昂
敕勒川, 阴山下, 天似穹庐, 笼盖四野。 天苍苍。 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北朝民歌
北魏的建立和黄河流域的统一
胡汉矛盾的存在
PPT素材:/sucai/ PPT图表:/tubiao/ PPT教程: /powerpoint/ 范文下载:/fanwen/ 教案下载:/jiaoan/ PPT课件:/kejian/ 数学课件:/kejian/shu xue/ 美术课件:/kejian/me ishu/ 物理课件:/kejian/wul i/ 生物课件:/kejian/she ngwu/ 历史课件:/kejian/lish i/
北方少数民族墓室壁画《采桑图》
在生产方式上,少数民族学习汉族的先进生 产经验,成为农业居民
胡床
椅子
方凳
魏晋南北朝时期大交融的高潮
民族隔阂与偏见逐渐减少 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为以后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基础
这节课你学了什么? 最大收获是什么?
总结收获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迭示意图
魏 蜀吴
西晋
十六国 东晋
北朝 南朝
前秦和东晋的对峙
氐族 鲜卑、 羌、羯
4世纪后期 氐族苻坚重用汉人 王猛统一了黄河流域
淝水之战
PPT模板:/moban/ PPT背景:/beijing/ PPT下载:/xiazai/ 资料下载:/ziliao/ 试卷下载:/shiti/ PPT论坛: 语文课件:/kejian/yuw en/ 英语课件:/kejian/ying yu/ 科学课件:/kejian/kexu e/ 化学课件:/kejian/huaxue/ 地理课件:/kejian/dili/
北魏的社会状况
自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土,此谓长江以 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 中原,礼仪富胜,人物殷阜,目所不识,口不能 传。……北人安可不重?
——《洛阳伽蓝记》
穿裤褶服的南朝乐队
穿汉族服装的 少数民族贵族
汉族妇女制作蒸馍与烙饼砖画
蒸馍与烙饼原是少数民族的食物,魏晋时在 中原却很风行
汉族: 文化优越感 被胡族压抑的屈辱和恐惧
胡族: 军事优越感 对汉文化的复杂心态
抵制汉人?任用汉人?
北 魏 孝 文 帝 迁 都 洛 阳
北魏孝文帝为什么要迁都洛阳?
今日之行,诚知不易,但国家兴自北土,徙 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 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 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魏书》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孝文帝)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
违者,免所居官。
——《魏书》
北魏文官俑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பைடு நூலகம்
鲜卑姓 拓跋 贺楼 邱穆陵 步六孤 贺赖 独孤
改为汉姓 元 楼 穆 陆 贺 刘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孝文帝选择中原大姓(汉族贵族)女子 作后宫,并分别为五个皇弟聘中原大姓 女子为王妃,很多鲜卑公主也嫁给汉族 高门。
前秦军队 步兵60余万 骑兵27万人 东晋军队 精兵8万人
淝水之战
东晋以少胜多 前秦土崩瓦解 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
淝水之战为什么失败?
“鲜卑、羌虏,我之仇雠,常思风尘之变以逞 其志,所陈策画,何可从也!良家少年皆富饶子 弟,不闲军旅,苟为谄谀之言以会陛下之意耳。 今陛下信而用之,轻举大事,臣恐功既不成,仍 有后患,悔无及也!”
淝水之战为什么失败?
从前秦方面看 (1)民族交融程度不深 (2)前秦军队指挥不当 从东晋方面看 (1)晋军英勇善战,战术正确 (2)为了保卫家园,士气高昂
敕勒川, 阴山下, 天似穹庐, 笼盖四野。 天苍苍。 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北朝民歌
北魏的建立和黄河流域的统一
胡汉矛盾的存在
PPT素材:/sucai/ PPT图表:/tubiao/ PPT教程: /powerpoint/ 范文下载:/fanwen/ 教案下载:/jiaoan/ PPT课件:/kejian/ 数学课件:/kejian/shu xue/ 美术课件:/kejian/me ishu/ 物理课件:/kejian/wul i/ 生物课件:/kejian/she ngwu/ 历史课件:/kejian/lish i/
北方少数民族墓室壁画《采桑图》
在生产方式上,少数民族学习汉族的先进生 产经验,成为农业居民
胡床
椅子
方凳
魏晋南北朝时期大交融的高潮
民族隔阂与偏见逐渐减少 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为以后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基础
这节课你学了什么? 最大收获是什么?
总结收获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迭示意图
魏 蜀吴
西晋
十六国 东晋
北朝 南朝
前秦和东晋的对峙
氐族 鲜卑、 羌、羯
4世纪后期 氐族苻坚重用汉人 王猛统一了黄河流域
淝水之战
PPT模板:/moban/ PPT背景:/beijing/ PPT下载:/xiazai/ 资料下载:/ziliao/ 试卷下载:/shiti/ PPT论坛: 语文课件:/kejian/yuw en/ 英语课件:/kejian/ying yu/ 科学课件:/kejian/kexu e/ 化学课件:/kejian/huaxue/ 地理课件:/kejian/dili/
北魏的社会状况
自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土,此谓长江以 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 中原,礼仪富胜,人物殷阜,目所不识,口不能 传。……北人安可不重?
——《洛阳伽蓝记》
穿裤褶服的南朝乐队
穿汉族服装的 少数民族贵族
汉族妇女制作蒸馍与烙饼砖画
蒸馍与烙饼原是少数民族的食物,魏晋时在 中原却很风行
汉族: 文化优越感 被胡族压抑的屈辱和恐惧
胡族: 军事优越感 对汉文化的复杂心态
抵制汉人?任用汉人?
北 魏 孝 文 帝 迁 都 洛 阳
北魏孝文帝为什么要迁都洛阳?
今日之行,诚知不易,但国家兴自北土,徙 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 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 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魏书》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孝文帝)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
违者,免所居官。
——《魏书》
北魏文官俑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பைடு நூலகம்
鲜卑姓 拓跋 贺楼 邱穆陵 步六孤 贺赖 独孤
改为汉姓 元 楼 穆 陆 贺 刘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孝文帝选择中原大姓(汉族贵族)女子 作后宫,并分别为五个皇弟聘中原大姓 女子为王妃,很多鲜卑公主也嫁给汉族 高门。
前秦军队 步兵60余万 骑兵27万人 东晋军队 精兵8万人
淝水之战
东晋以少胜多 前秦土崩瓦解 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
淝水之战为什么失败?
“鲜卑、羌虏,我之仇雠,常思风尘之变以逞 其志,所陈策画,何可从也!良家少年皆富饶子 弟,不闲军旅,苟为谄谀之言以会陛下之意耳。 今陛下信而用之,轻举大事,臣恐功既不成,仍 有后患,悔无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