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论语》十二章 学案-【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无答案)

合集下载

《论语》十二章 实用教案-统编版(2019)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论语》十二章 实用教案-统编版(2019)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论语》十二章实用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孔子及其《论语》思想。

2. 积累重点文言字词,理解文章内容。

3.在理解仁、义、理等概念的基础上,分析孔子关于“君子”之德及修身养性的基本观点,并思考其现代意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中华民族有着数千年的文明历史,产生了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

它不仅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凝聚力,而且对今天在全民族弘扬爱国主义思想,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仍有巨大的现实意义。

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已成为世界文化宝藏的重要部分,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全人类的骄傲。

《论语》是我国古代文献中的一部巨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

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人们所效法。

二、写作背景春秋战国时期是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大变革时期。

面对这样的乱世,知识分子纷纷思考救国救民、解决社会矛盾的方针、路线。

他们各自的想法大不相同,于是形成了不同的学说流派。

除了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之外,还出现了道家、墨家、法家等不同的流派。

这些流派之间相互批评,展开了激动人心的学术争鸣,百家争鸣”的局面就此出现。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是“百家争鸣”中最重要的学术流派之一。

三、作者介绍《论语》是孔门弟子集体智慧的结晶。

其编纂者主要是仲弓、子游、子夏、子贡,他们忧虑师道失传,首先商量起草以纪念老师。

然后和少数留在鲁国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完成。

四、题目解说《论语》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集录整理,是研究孔子及儒家思想的重要资料。

本课节选的是《论语》中的经典篇目,一共十二章,称之为“《论语》十二章”。

五、层次结构全文可分为十二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章):孔子认为君子要善于抵制物欲,要尽可能地把精力放在对德行的追求上。

第二部分(第2章):孔子把礼、乐与仁紧紧联系起来,认为没有仁爱之心的人,根本谈不上礼、乐的问题。

第三部分(第3章):孔子认为人可以为“道”而死,强调了“道”的重要性。

《论语》十二章教案-统编版高中文学选择性必修上册

《论语》十二章教案-统编版高中文学选择性必修上册

《论语》十二章教案-统编版高中文学选择性必修上册论语十二章教案-统编版高中文学选择性必修上册一、教学目标- 了解《论语》十二章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掌握《论语》十二章的重点段落和经典语录;- 能够分析《论语》十二章的思想和价值观;-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论语》第一章:学而《论语》第一章:学而- 阅读《学而》章节,了解孔子对研究的理解和态度;- 分析《学而》中的经典语录,如“学而时之,不亦说乎”等;- 探讨孔子的教育思想和价值观。

2. 《论语》第四章:里仁《论语》第四章:里仁- 阅读《里仁》章节,理解孔子对仁爱的追求和内涵;- 分析《里仁》中的经典语录,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 探讨仁爱在现代社会的意义和实践。

3. 《论语》第七章:为政《论语》第七章:为政- 阅读《为政》章节,了解孔子对政治的看法和主张;- 分析《为政》中的经典语录,如“君子以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等;- 探讨孔子的政治思想和对治国理政的建议。

4. 《论语》第九章:道《论语》第九章:道- 阅读《道》章节,理解孔子对道德和行为的要求;- 分析《道》中的经典语录,如“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等;- 探讨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践行道德。

5. 《论语》第十章:公冶长《论语》第十章:公冶长- 阅读《公冶长》章节,了解孔子对修身养性的看法;- 分析《公冶长》中的经典语录,如“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等;- 探讨如何培养良好的品德和修养。

三、教学方法- 小组讨论:让学生就每章的内容进行小组互动,共同分析理解;- 阅读解析:引导学生紧密围绕经典语录,进行深度解析和思考;- 视听材料:利用多媒体手段,播放相关视频或音频,提升学生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课堂演讲:鼓励学生进行课堂演讲,展示对《论语》思想的理解和个人见解。

四、教学评价-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讨论质量和思维深度等;- 作业评定:布置相关作业,包括阅读笔记、写作或小组讨论报告等;- 测验考核:设置相关测验考题,检测学生对《论语》十二章的掌握程度。

《论语》十二章 较全教案-统编版(2019)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论语》十二章 较全教案-统编版(2019)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论语》十二章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孔子及《论语》全面了解孔子的思想主张。

2、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并背诵课文。

3、体会孔子所倡导的“为学之道”,提高为人处世的思想修养。

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论语》是一部涉及人类生活诸多方面的儒家经典著作。

孔子的言行涉及孝道、治学、治国、为政等诸多方面,为历代所推崇,他的思想言论不一定与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相吻合,但我们可以辩证学习,学习其中的精华。

二、作者作品1.作者简介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

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

他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三年,晚年修订《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

《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孔子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

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

孔子在世时就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更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

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其人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一度成为和中国祖先神祭祀同等级别的“大祀”。

孔子一生大体可分为五个阶段:30岁前,位卑而能“鄙事”,有志于学。

30—50岁,欲仕不能。

50—55岁,在鲁从政。

55—68岁,周游列国,历尽艰辛。

65—73岁,安居鲁国,办教育,理六经。

孔子,是一个志在报国又无人重用的闲人,又是一个周游列国、苦寻门路的忙人,更是一个到处碰壁、从不回头的强人。

2.作品简介《论语》是孔子与其弟子的语录结集,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结集工作是由孔子门人及再传弟子完成的。

现在通行的《论语》20篇,内容以伦理、教育为主。

《论语》十二章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论语》十二章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论语》十二章一、课时:3课时二、教学目标:1.掌握有关《论语》和孔子的基本文学常识;2.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3.体味《论语》的语言风格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三、重点难点:1.重点:积累文言词语,疏通文意,把握全文梗概,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能力;2.难点:文言实词、虚词,课文翻译,对每章要点的把握。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启发法五、教学过程:第1课时1、导入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有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

“半部《论语》治天下”,它形象地概括了这部儒家经典对后世的卓越贡献。

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孔子,随着这位“万世师表”一起去探讨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以及如何修身做人。

2、孔子简介(1)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

(2)孔子一生大体可分为五个阶段:①30岁前,位卑而能“鄙事”,有志于学。

②30—50岁,欲仕不能。

③50—55岁,在鲁从政。

④55—68岁,周游列国,历尽艰辛。

⑤65—73岁,安居鲁国,办教育,理六经。

(3)孔子思想:①、政治思想孔子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学说,政治上主张“仁者爱人”、“克己复礼”。

他自己也是一个很善良的人,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待人真诚、宽厚。

“己所不欲,毋施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都是他的做人准则。

②教育思想重视教育的作用;提倡“有教无类”;诲人不倦;因材施教。

(4)后世这样评价孔子:德配天地,道冠古今;删述六经,垂宪万世。

3、《论语》简介《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

《论语》十二章优秀导学案(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上)

《论语》十二章优秀导学案(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上)

《论语》十二章优秀导学案(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上)【学习目标】1、翻译《论语》在本课选取的每一章;2、探究每一章所包含的儒家关于立身处世的规范性原则;3、联系与之有关的内容,拓展所学范围。

4、背诵《论语》十二章。

【重点】1、翻译《论语》十二章的每一章,并达到字字落实。

2、探究每一章所包含的儒家关于立身处世、修心养性的规范性原则;难点】1、拓展与每一章相关的内容,并挖掘孔子关于“君子之德”和“修身养性”的基本观点。

2、背诵《论语》十二章。

【课时安排】两课时(每六章为一课时)【过程】【学习方法】1、结合注释或者查找资料翻译每一章,并抓住重点实词和虚词,积累文言常识。

2、每一章要有延伸和拓展,不拘泥于课文选取的内容,学会融汇贯通。

第一章【原文】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①,可谓好学也已。

”【注释】①有道:。

正:。

【翻译】【赏析】第二章【原文】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①?人而不仁,如乐何?”【注释】①如礼何:【翻译】【解读】第二章【拓展】【原文】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注释】①季氏:②八佾(yì):③忍:。

【翻译】【解读】第三章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本章为《论语》:里仁篇【原文】子曰:“朝闻道①,夕死可矣。

”【注释】①道.【翻译】【解读】【拓展】【原文】子曰:“里仁为美。

择不处仁,焉得知?”【注释】①里:。

②知:。

【翻译】【解读】这是关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道理。

第四章【原文】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注释】①喻:【翻译】第五章【原文】子曰:“见贤思齐焉①,见不贤而内自省也②。

”【注释】①贤:。

齐:。

②省.。

【翻译】【解读】第六章【原文】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本章为《论语》:雍也篇【注释】①文质彬彬(bīn):【翻译】【解读】【拓展】子曰:“雍也可使南面①。

”【注释】①南面:【翻译】【解读】孔子“曲线从政”第七章【原文】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论语》十二章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论语》十二章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论语》十二章试讲稿—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一、导入新课孔子是儒家的创始人,影响了中国的文化和中华民族的历史。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孔子被尊为“至圣先师”,然而他也曾周游列国,被人讥笑,“惶惶如丧家之犬”。

伟大的思想在诞生之初都倍经磨难,斯人已逝,思想永存。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先秦儒家思想,回顾经典,与伟大的灵魂和思想再度相遇。

二、知人论世老师: 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被尊为圣人。

他通晓六艺,弟子众多,著有《论语》等经典著作。

我们来以师生问答的形式讨论一下孔子的生平和他的著作。

学生1: 孔子是哪个国家的人?他在哪个时期活动?老师: 很好的问题!孔子是鲁国人,活动在春秋时期。

学生2: 孔子是什么身份?他有哪些职务和成就?老师: 孔子是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

他通晓六艺,如礼、乐、射、御、书、数。

孔子有许多弟子,其中贤者七十二。

他还在晚年修订了六经,包括《诗》、《书》、《礼》、《乐》、《易》和《春秋》。

学生3: 孔子的教育理念是什么?老师: 孔子倡导有教无类,收徒讲学,打破了学在官府的惯例,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

他强调仁义礼智信,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道德规范。

学生4: 《论语》是什么?老师: 《论语》是一部记录了孔子及他的弟子言行的经典著作。

它共有20篇,以语录体和对话体为主,也包含一些叙事内容。

学生5: 《论语》的作者是谁?老师: 《论语》的作者是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他们根据孔子的讲述和记忆编写了这部著作。

学生6: 《论语》的重要性是什么?老师: 《论语》是儒家思想的重要代表之一,它记录了孔子及他的弟子的言行和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阅读《论语》,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和价值观。

老师:大家都提出了很好的问题和回答。

你们对孔子的生平和著作有了清晰的认识。

同时,你们也能够理解孔子的教育理念和思想对后世的重要性。

继续保持好奇心和积极思考,这对你们的学习非常重要。

三、小组合作,研讨思想内容老师:课前在导学案上,我们已经完成了这课文言字词的相关学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论语十二章》教案(含教学反思)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论语十二章》教案(含教学反思)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有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

“半部《论语》治天下”,它形象的概括了这部儒家经典对后世的卓越贡献。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孔子,随着这位“万世师表”一起去探讨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以及如何修身做人。

【教学目标】1.掌握文中的文言知识。

2.理解选文的思想观点并思考其现实意义。

【核心素养】1.语言建构与运用:能流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知大意,体验人物。

2.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朗读揣摩,感受孔子的教育思想和人格魅力。

3.审美鉴赏与创造:培养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态度,学会修身做人。

4.文化传承与理解:积累文言词语,疏通课文。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验孔子的教育思想和人格魅力【教学难点】初步学会运用各种方法,疏通课文,理解大。

【教学方法】直观演示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过程】1.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学而)翻译:孔子说:“品德高尚的人吃东西不追求饱足,居住不追求安适,行事勤勉,言语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思考1:孔子认为君子“好学”的标准是什么?“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克制物欲)“敏于事而慎于言”(谨言慎行)“就有道而正焉”(虚心请教)2.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翻译:孔子说:“一个人如果没有仁德,他怎样对待礼呢?一个人如果没有仁德,他怎样对待乐呢?”礼与乐——制度文明仁——内心的道德规范,人文的基础所以,乐反映人们的仁德。

乐是表达人们思想情感的一种形式,在古代,它也是礼的一部分。

礼与乐——外在表现仁——礼乐的核心3、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里仁》)翻译:孔子说:“早晨得知真理,即使当晚死去,也可以了。

”“道”在此处特指儒家的“仁义之道”。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 4 1《论语》十二章(学案)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 4 1《论语》十二章(学案)

《<论语>十二章》学案【学习引导】《<论语>十二章》是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第四课的第一篇文章。

本单元选择了先秦诸子的一些经典论说,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感受先秦时期百家争鸣的盛况。

而这篇节选自《论语》的课文,焦点就在于立身处世的规范性原则,深入浅出,要言不烦,精辟隽永。

学习这篇文章时,要在理解仁、义、礼等儒家思想核心概念的基础上,重点分析孔子关于“君子”之德及修身养性的基本观点。

也要再研习中,注意把握这些经典篇章在论述道理方面的巧妙之处。

【素养目标】1.了解作者孔子及《论语》,全面了解孔子的思想主张。

2.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并背诵课文。

3.提升思想品德修养水平,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提高为人处世的思想修养。

【学习重难点】领悟《论语》十二章的深刻含义,体会孔子所倡导的“为学之道”。

【学习方法】合作探究法: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探讨课文的深刻内涵。

【学习过程】一、文化常识1.了解孔子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字,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

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创始人。

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14年。

孔子还是一位古文献整理家,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

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2.孔子轶事圣人也会犯错孔子有许许多多弟子,其中有一个名叫宰予的,能说会道,利口善辩。

他开始给孔子的印象不错,但后来渐渐地露出了真相:既无仁德又十分懒惰;大白天不读书听讲,躺在床上睡大觉。

为此,孔子骂他是“朽木不可雕”。

孔子的另一个弟子,叫澹台灭明,字子羽,是鲁国人,比孔子小三十九岁.子羽的体态和相貌很丑陋,想要事奉孔子。

孔子开始认为他资质低下,不会成才。

但他从师学习后,回去就致力于修身实践,处事光明正大,不走邪路;不是为了公事,从不去会见公卿大夫。

〈论语〉十二章(第1课时)教学设计-部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上册

〈论语〉十二章(第1课时)教学设计-部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上册

《论语》十二章(第1课时)【学习目标】1.积累“敏、喻、质、史”等文言词语含义。

2.辨析君子、小人的区别。

3.理解“仁”“道”“义”等核心概念的含义。

4.学习“持身以仁、以道、以义”的修身方法。

【重点难点】1.理解“仁”“道”“义”等核心概念的含义。

2.解读“持身以仁、以道、以义”的修身方法。

【教学过程】一、学习导入《论语》十二章,记载了我国古代先贤的思想,讲述了我国古代优秀的文化。

本节课,我们一起走近孔子,学习《论语》十二章的前六章。

二、学习任务分析(一)知识要点:1.《论语》简介《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2.文化常识:八佾:读音yì,古代舞蹈奏乐的行列,八个人为一行叫做一佾。

八佾是八行共六十四人,按周礼天子才能用,诸侯用六佾,大夫用四佾,士用二佾。

因鲁国国君是周公后代,周公曾有功于周王室,为报答周公之德,周成王赐给鲁国国君用天子之礼乐祭祀的特殊待遇。

(二)承担的单元任务:35页学习提示:本课所选《论语》十二章,焦点在立身处世的规范性原则,深入浅出,要言不烦、精辟隽永。

学习时要在理解仁、义、礼等儒家思想核心概念的基础上,重点分析孔子关于“君子”之德及修身养性的基本观点。

三、学习活动(一)朗读文本,疏通文意第一章: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学而》)注解:1.安:安适、安逸。

2.敏:勤勉。

3.有道,指有才艺或有道德的人。

4. “君子”一词的理解孔子生活在礼坏乐崩的社会,贵族传统正在崩溃。

孔子为君子重新下定义,将君子分为身份君子和道德君子。

身份君子是指:贵族社会的成员,按照血统关系组成。

处于社会高端,大富大贵,有身份,有地位。

道德君子是指:从社会底层走出来的一种新兴的力量。

他们不但比当时的贵族更有知识,还有他们更不具备的底层经历。

第5.1课《〈论语〉十二章》学案-高二语文教学练“四案”大课堂(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第5.1课《〈论语〉十二章》学案-高二语文教学练“四案”大课堂(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论语》十二章学案【整体感知】●第一章研读: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

可谓好学也已。

”(《学而》食:动词,吃饭敏:勤勉有道:有才艺或者有道德的人译文:概括主题:●第二章研读:原文: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而:表假设,如果如礼何:怎样对待礼呢?(其如土石何?)译文:概括主题:1.如何理解孔子所说的“礼”和“乐”?根据孔子的观点,“仁”与“礼”“乐”是什么关系?●第三章研读:原文: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里仁》)朝、夕:名词作状语,在早上、在晚上闻道:知道、懂得真理译文:概括主题:2.如何理解孔子所追求的“道”?“朝闻道,夕死可矣”这句话体现了孔子什么观点?●●●第四章研读:原文: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里仁》)喻:明白,通晓,这里也可译为“懂得”。

译文:概括主题:●第五章研读原文: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贤:形容词用作名词,贤者,有贤德、有才华的人。

齐:与……看齐。

内:方位名词作状语,在心里。

译文:概括主题:3.“见贤思齐”与第一则提及的“就有道而正”有何异同?如何理解孔子在后半句表达的意思?●第六章研读原文: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雍也》)质:质朴、朴实文:华美、文采野:粗野、鄙俗史:虚饰,浮夸为质彬彬:文质兼备、配合适当的样子。

译文:概括主题:4.孔子所说的“质”与“文”的关系是什么?为什么君子要“文质彬彬”呢?●第七章研读原文: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士:读书人。

弘毅:志向远大,意志坚强。

已:停止。

译文:概括主题:4.你从此章中感受到曾子怎样的思想感情?●第八章研读原文: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

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子罕》)譬:比喻,比方篑:盛土的竹筐。

《论语》十二章导学案(两课时)-统编版(2019)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论语》十二章导学案(两课时)-统编版(2019)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论语》十二章教学目标1、掌握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文言基础知识。

2、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3、理解本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培养把所学知识、道理付诸实践的意识。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人们常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论语》中到底讲了哪些内容,人们为什么会对它有如此高的评价?我们今天学《论语》又有什么意义呢?下面咱们走进课文中的《<论语>十二章》,从中窥知一二。

二、阅读自读课文,说说《论语》十二章主要涉及了哪些方面的内容?学习提升;修身立德。

三、反馈四、讨论1.结合课下注释,翻译文章内容。

2.梳理课文中出现的文言基础知识。

五、展示六、精讲1.学生翻译时存在的问题及翻译不准确的地方。

2.“而”的用法及常见的状语后置的三种情况。

七、检测翻译句子1.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2.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3.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

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4.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5.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八、作业根据提示默写相关句子。

1.孔子在《论语·雍也》中探讨文与质的关系的句子是:,。

2.孔子在《论语·学而》中谈到君子不要求吃足,不要求居住舒适的句子是:,。

3.孔子在《论语·里仁》中谈到早晨得知道理,当晚死去也甘心的句子是:,。

4.孔子在《论语·里仁》中谈到君子和小人不同的义利观的句子是:,。

5.<《论语·卫灵公》中,子贡询问孔子有没有可以拿终身去实践的一个字,孔子告诉他是“恕”。

部编版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学案:4《论语》十二章大学之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Word版含解析

部编版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学案:4《论语》十二章大学之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Word版含解析

4《论语》十二章大学之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初读强基·自主学习一、走近作者智者,仁者——孔子生平: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

春秋时期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曲阜市南辛镇)人。

孔子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诗》《书》《礼》《乐》《易传》《春秋》六经。

成就: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

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

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其人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代表作品:孔子去世后,后人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孔子还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

亚圣——孟子生平: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

战国时期鲁国人,鲁国庆父后裔。

孟子的出生距孔子之死(前479)大约百年左右。

关于他的身世,流传下来的已很少,《韩诗外传》载有他母亲“断织”等故事,《列女传》载有他母亲“三迁”和“去齐”等故事,可见他得力于母亲的教育不少。

据《列女传》和赵岐《孟子题辞》说,孟子曾受教于孔子的孙子子思。

但从年代推算,似乎不可信。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说他“受业子思之门人”,这倒是有可能的。

成就: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

著有《孟子》一书。

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代表作品:孟子及其门人著有《孟子》一书。

晏子与孔子晏子是与孔子同时代的政治家,为孔子所敬重。

一天,晏子的车夫回家后,他的妻子要求和离,车夫不解,其妻说,我今天在门缝中看到你驾车经过门口,晏子那么矮,做了宰相,名震诸侯,还是那么朴实无华、自居人下,而你身高八尺,只是他的仆役,却意气扬扬、傲气冲天,你这样没有出息,所以我要和离。

车夫听了这番话,就谦虚谨慎、发愤图强。

晏子知道后,也努力培养他,后来车夫官拜大夫。

【新教材】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论语》十二章教案

【新教材】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论语》十二章教案

【新教材】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论语》十二章教案2020-2021学年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论语》十二章教案教学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理解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背诵相关内容.思维发展与提升理解《论语》中出现的“信、君子、义、仁、礼、恕”等核心概念,认识人物观点的价值与意义;了解《大学》的有关知识;了解孟子及《孟子》,孟子的仁心与仁政思想,理解并把握本文的主旨。

审美鉴赏与创造在细读文本的过程中体验、欣赏文中“仁、义、礼、信、恕"等观点的内涵美及人物精神品质之美;通过诵读和讲解,体会“修身养性"的重要性,明白每个人都应拥有光明正大的品德,都应让自己的道德达到最完善的境界,这样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感受孟子长于雄辩的语言特色和严密的逻辑。

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在文本研习的过程中,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培养自己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学习古人一些优秀的精神品质及为人处世的原则;认识“修身立德"的重要性,并探讨其现代价值;认识道德培养的关键。

教学重点积累文言知识;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仁、义、礼、信、恕”等儒家思想的内涵;体会“修身养性”的重要性,了解孟子的仁心与仁政思想,理解并把握主旨.教学难点理解文中观点的内涵及价值意义;认识“修身养性”的重要性以及道德培养的关键。

教学方法探究法、讨论法、演读法。

第一部分示范精读教学要点师生合作示范探究《论语十二则》.教学过程一识经典,知概貌1。

导入:有一本书能穿越千年历史给人以温暖和光亮,给人以心灵的指引,人们常说“半部论语治天下”,“天不生仲尼,万古终长夜”,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论语》.2.知人论世《论语》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

当时是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时代.春秋末期,周朝的礼制日渐崩溃,名存实亡的现象十分普遍,社会处于一种大的动荡组合阶段,人们本性中最原始的欲望如脱缰之马,肆意践踏礼制下的人伦理念。

在社会呈现“礼崩乐坏”的局面下,孔子建立了以“仁”为核心的儒家思想体系,旨在建立和恢复正常的社会秩序,其重要观点记录在《论语》之中。

〈论语〉十二章(第2课时)教学设计-高中语文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上册

〈论语〉十二章(第2课时)教学设计-高中语文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上册

《论语》十二章(第2课时)【学习目标】1.积累“弘毅、兴、观、群、怨”等词语含义。

2.理解儒家思想核心概念“礼”“恕”的内涵。

3.学习“持身以礼、以恕”的道理,思考它们在当今社会生活中的现实意义。

【重点难点】1.重点解读“持身以礼、以恕”的观点,思考它们在立身处世中的作用。

2.难点是“恕”字的解读和“持身以恕”的观点的分析。

【教学过程】一、学习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论语》十二章中的前六章,解读了“持身以仁、以道、以义”的观点,也明白了孔子对“学习”的追求方向,本节课我们继续以“修身”为主题,解读孔子的思想。

二、学习任务分析承担的单元任务本单元课文大都是谈论立身处世之道的,比如《﹤论语〉十二章》,或阐述持身以道、以礼、以仁、以恕、以义的道理,或辨析君子、小人的区别,或论述经典在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价值,都富于启发性。

梳理本课所讲的立身处世的道理,并思考和讨论他们于当今社会生活中的现实意义。

三、学习活动(一)朗读文本,翻译句子第七章: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注解:1.弘毅:志向远大,意志坚强。

弘,广、大,这里指志向远大。

译文:曾子说:“读书人不可以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责任重大而道路遥远。

把实行仁道作为自己的责任,不是很重大吗?直到死去才停止,不是很遥远吗”在这句话的翻译中,我们将“仁以为己任”这句话的语序做了调整,按照“以仁为己任”的顺序进行的翻译。

请大家注意一下。

第八章: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

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子罕》)注解:1.篑:盛土的竹筐。

未成一篑:只差一筐土没有成功。

2.止,吾止也:停下来,是我自己停下来的。

3.平地:填平洼地。

这里的“平”是动词,填平之意。

译文:孔子说:“好比堆土成山,只要再加一筐土变/成山了,如果懒得做下去,这是我自己停止的。

又好比填平洼地,纵是刚刚倒下一筐土,如果决心努力前进,还是要自己坚持啊!”第九章: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第4课导学案
《论语》十二章
大学之道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班级:小组:姓名:小组评价:教师评价:
预习案
【预习指导】
独立研读文本,依据导学案要求,做好标记和勾画。

【学习目标】
1、理解《论语》中出现的“信、君子、义、礼、恕”等核心概念,认识人物观点的价值与意义;
2、了解《大学》的有关知识。

3、了解孟子及《孟子》,孟子的仁心与仁政思想,理解并把握本文的主旨。

【重点难点】
1、积累文言知识,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仁、义、礼信、恕”等儒家思想的内涵;体会“修身养性”的重要性,了解孟子的仁心与仁政思想,理解并把握主旨。

2、理解文中观点的内涵及价值意义;认识“修身养性”的重要性以及道德培养的关键。

【情景导学】
班级要举行读书会,交流对儒家思想的认识,思考其在当代社会的价值。

请你好好准备一下吧!
一、孔子
孔子(公元前552或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鲁国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建者,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以“仁”的学说、“因材施教”和“有教无类”的教学理念来教育学生。

他后来被称为“圣人”,与孟子并称“孔孟”,孔子被尊为“至圣”,孟子为“亚圣”。

孔子是世界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追记孔子言行思想的著作,大约成书于战国初期。

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

今本《论语》共二十篇。

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礼”、“义”。

二、《大学》
《大学》原是《礼记》里的一篇,一般认为是曾子所作,也有人认为是秦汉时的儒家作品。

南宋朱熹把它与《中庸》《论语》《孟子》合编成一书,这就是《四书集注》。

三、孟子
孟子(约前372年-前289年),姬姓,孟氏,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今山东邹城市)人。

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

他受业于孔子的孙子(子思)的门人,一生周游列国,游说诸侯,宣扬“仁政”,但是始终不受重用,然而他傲视诸侯,决不苟同,晚年返回家乡讲学著书。

韩愈《原道》将孟子列为先秦儒家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元朝追封孟子为“亚圣公”,尊称为“亚圣”。

《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完成。

孟子的思想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仁政思想——亲民、用贤良、尊人权、同情心、保民而王
2、民本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3、性本善——凡人皆可成尧舜
4、进退两自如的个人修行——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二、通读全文,完成文言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1、《论语》十二章:
2、《大学》:
3、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探究案
【学习目标】
1、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理解儒家思想的内涵。

2、完成每课思维导图。

3、欣赏这些经典篇章在论述道理方面的巧妙之处,以及它们对自己有哪些启示。

【重点难点】
完成每一课的思维导图。

【情景导学】
有一本书能穿越千年历史给人以温暖和光亮,给人以心灵的指引,人们常说“半部论语治天下”,“天不生仲尼,万古终长夜”,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一下儒家经典思想。

【学习活动】
活动一:怎样理解“礼、乐、仁”三者之间的关系?
活动二:怎样理解孔子的“忠恕”思想?
活动三:请分别从“个人修养”和“社会文化”等角度理解“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活动四:儒家提倡的终极目标是什么?如何评价儒家的这种治学主张?
活动五:试表述八条目之间的关系。

活动六:“由是观之······犹其有四体也”这几句话是怎样表达孟子的观点的?
训练案
【学习目标】
1、完成一篇读后感
2、在评点中明确读后感的写法
【学习活动】
1、完成一篇关于儒家经典的读后感(不少于300字)。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