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发展-卢
人际关系发展

人际关系发展1. 积极沟通积极沟通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石。
通过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以及倾听和理解对方的观点,可以促进相互之间的沟通和理解。
在与他人交流时,要保持开放心态,避免过于主观或偏见。
2. 建立共同兴趣寻找和培养共同的兴趣爱好可以加深人际关系。
参加一些共同感兴趣的活动或组织,可以与他人建立更紧密的联系,并有更多的交流机会。
共同的兴趣可以成为交流的话题,加强彼此之间的关系。
3. 提供帮助和支持与他人建立真正的关系需要互相支持和关心。
通过主动提供帮助和支持,可以增进互相之间的信任和理解。
在他人面临困难或需要帮助时,积极伸出援手,这样的行为会在人际关系中起到积极的作用。
4. 尊重他人差异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背景、观点和意见。
尊重他人的差异是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关键。
要学会包容和接纳他人的不同之处,避免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
理解并尊重他人的差异,可以建立更加健康和平衡的人际关系。
5. 解决冲突在人际关系中经常会出现冲突和分歧。
要学会有效地解决冲突,避免将问题积压下来或者用攻击性的方式表达不满。
通过积极的沟通和妥协,寻求解决冲突的方式,可以促进人际关系的健康发展。
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使我们在个人生活中更加幸福,也为我们在工作和社交环境中创造更多机遇和成功。
通过积极沟通、寻找共同兴趣、提供帮助和支持、尊重他人差异以及解决冲突,我们可以促进人际关系的发展和改善。
加强人际关系,将在我们的生活中带来积极的影响。
简述人际关系发展的五个阶段过程

人际关系发展的五个阶段过程引言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彼此之间互动的一种社会关系,它对我们的生活起着重要的作用。
人际关系的发展可以分为五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和相应的策略。
本文将详细探讨这五个阶段的过程,并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
一、接触阶段接触阶段是人际关系发展的第一个阶段。
这个阶段通常在我们刚刚认识新朋友或与陌生人接触时发生。
在接触阶段,我们对对方几乎一无所知,这也是发展人际关系的起点。
1. 目的性接触在接触阶段,人们往往是出于特定目的而接触对方,如交换名片、商务洽谈或共同参加活动等。
这种接触下的初步交流通常比较表面,重点在于建立初步的联系。
2. 非目的性接触非目的性接触是没有明确目的的接触,它更多地发生在日常生活中,例如在公共场所遇到陌生人、在朋友的介绍下认识新人等。
这种接触下的交流通常是自然而流畅的,有更多的机会去了解对方。
二、相互了解阶段相互了解阶段是人际关系发展的第二个阶段。
在这个阶段,双方开始努力了解对方并逐渐建立起更深入的联系。
1. 社交礼仪在相互了解阶段,人们通常会学习和运用一些社交礼仪。
这些礼仪包括问候、交换基本信息、尊重对方的个人空间等。
通过遵守这些礼仪,双方可以更好地相互了解。
2. 交流深入相互了解阶段的重点是加深交流。
人们可以通过互相分享生活经历、兴趣爱好、家庭背景等来加深对彼此的了解。
通过交流,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对方的个性特点,并逐渐建立起更稳固的人际关系。
3. 共同兴趣在相互了解阶段,人们也开始寻找共同的兴趣爱好。
共同的兴趣可以成为双方建立亲密关系的桥梁,因为它们为双方提供了更多的交流话题和共同的活动。
三、互相依赖阶段互相依赖阶段是人际关系发展的第三个阶段。
在这个阶段,双方对彼此的关系产生了依赖,并开始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地支持和帮助对方。
1. 信任建立在互相依赖阶段,信任的建立是至关重要的。
信任是人际关系的基石,它使双方能够在彼此之间分享更多的信息和情感。
人际关系发展状态学说

人际关系发展状态学说
《人际关系发展状态学说》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鲍勃·罗斯(Bob Ross)提出的。
它指的是,人际关系是一个从信任的早期阶段发展到成功的晚期阶段的过程。
罗斯把这个发展过程分为六个阶段:
1)初始和谐阶段:在这一阶段,双方仅仅了解彼此的某些基本信息,例如姓名、兴趣爱好等。
他们还会进行一系列的寻求确认,以了解对方的真实性质。
2)互动阶段:在这一阶段,双方会有一定的交流活动,并尝试去理解对方的想法、意见和情感。
他们还会互相尊重,尝试按照对方的意愿来建立一种和谐关系。
3)实践阶段:在这一阶段,双方会尝试并练习不同的方式,以建立一种可以双方信任和依赖的交往。
他们也会共同参加一些社会活动,以此来增强交往关系的深度。
4)情感阶段:在这一阶段,双方的关系会转变为一种更深的人际关系,他们会交流更多有关彼此看法和情感的信息。
5)支持阶段:在这一阶段,双方会尽量去帮助对方,不仅包括帮助对方在生活上的处事应付,还包括在情感上的支持。
6)成功阶段:在这一阶段,双方可以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看法,以及尊重对方的观点,这将有助于双方之间形成一种真正的友谊。
- 1 -。
第四章 人际关系

3、爱护性拒绝:站在对方立场谈理由。
人际交往的技巧
• 二、化解矛盾、避免冲突的交往技巧
• (四)适度运用幽默
风波一:生活习惯难相容
• 案例一:小黄晚上早晨都喜欢打开窗换换新鲜空气,而其 他室友却觉得小黄存心让他们生病,一起指责他;而小黄 却认为,室友们不注意时间的掌握,很晚才归宿,严重影 响自己的休息和生活习惯。 • 案例二:有的同事习惯早睡早起,有的则相反。晚睡的同 事不愿关灯,或是煲“电话粥”、看电视不注意控制音量, 或是用电脑时还用音箱,或是键盘声很大,惹得早睡的同 事甚是恼怒。第二天,早起的同事有意无意的提高洗漱声 音,吵醒还在睡梦中的室友。
人际交往的技巧
• 二、化解矛盾、避免冲突的交往技巧
(二)批评的艺术 1、先表扬后批评:良药不再苦口。 2、批评别人之前先做自我检讨:消除对立情绪。 3、点到为止,给人台阶。
人际交往的技巧
• 二、化解矛盾、避免冲突的交往技巧
(三)拒绝的艺术
1、补偿式拒绝:提出另一建议,以示诚意。
2、先肯定后拒绝:以示其情非得已。
• 表层接触:
– – – – 始于直接谈话时 开始真正的情感关联 但无情感卷入 是双方情感关系发展的起始点,标志着一种新的人际 关系的诞生。
人际关系的建立与发展过程
• 轻度卷入、中度卷入和深度卷入
– 共同的心理领域越多,情感的融合的程度就越高 – 在深度卷入的情况下,共同心理领域有可能大于相异 的心理领域 – 但需要注意的是人与人之间都不可能在心理上完全取 得一致。
• 人际交往也称人际关系,人们在进行物质交往 和精神交往的过程中发生、发展和建立起来的人与人 之间的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的关系
人际关系的分类
● 从性质上划分 ——积极人际关系(1+1≥2)
人际关系与人际交往PPT课件

❖ 于个体的社会经历、经验的丰富程度有关。
利用首因效应创造条件,促进交往活动。
启 防备首因效应,避免受骗上当。 示 掌握建立良好的第一印. 象的方法
12
人际认知理论
认知形成的心理效应 2.近因效应
❖ (1)认知因素:相互的认知是人际关系的前提条 件,人际关系是在人与人的交往过程中,通过彼此 相互感知、识别、理解而建立的心理关系。如果彼 此之间毫无任何关系,对对方一无所知,就不可能 建立人际关系。
.
4
人际关系的组成要素
(2)情感因素:情感的互动是人际关系的重要特
征,人际关系以彼此满意或不满意、喜爱或厌恶
.
24
❖ 对才华的敬仰: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知识渊博和 具有某些方面才华的人往往受到人们的重视和欢迎, 人们对于教授、主治医生等的仰慕就是来自于知识 的渊博。
❖ 仪表的吸引性:一个人的体形外貌、穿着打扮能在 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文化修养、道德水准和精神面貌, 因此在人际吸引中也有重要对对方的期望正好 成为互补关系时,就会产生强烈的吸引力。
❖ 局限性:把人与人的关系看成是赤裸裸的交换关系
,忽视人们间的相互帮助、支援、无私贡献献身的
行为。
.
6
人际关系的动机理论
❖ 自我呈现理论:欧文·戈夫曼
❖ 任何参加人际交往的人,在于借助自己的言语、行 动向对方叙说自己的事,这就是自我呈现。强调自 我呈现是社会影响的一种手段。
❖ 局限性:过于强调在交往中树立自我形象,以达到 对他人行为的控制。
❖
❖ 一个人的成功,只有15%是由于他的专业 技术,而85%是要靠人际关系和他做人处 世能力。——卡耐基
人际关系的发展轨迹

人际关系的发展轨迹一、人际关系的定义及重要性人际关系是指个体与他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关系。
人际关系是人类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个体的成长、发展和幸福感都具有重要影响。
二、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过程1. 初识阶段初识阶段是人际关系发展的起点,包括相互认识、交流和建立初步联系的过程。
在这个阶段,双方通过交流了解对方的基本背景、兴趣爱好等,建立起初步的信任和好感。
2. 建立阶段建立阶段是人际关系发展的关键阶段,双方开始建立更深入的联系和互动。
这个阶段需要双方共同努力,通过更多的交流和接触,逐渐加深彼此的了解和信任。
3. 维持阶段维持阶段是人际关系稳定的阶段,双方之间已经建立了一定的信任和互动模式。
在这个阶段,需要双方共同维护和经营人际关系,通过持续的交流和关心,保持关系的稳定和良好。
4. 深化阶段深化阶段是人际关系进一步发展的阶段,双方开始建立更深入的情感和互信。
在这个阶段,双方可能会更加开放地分享彼此的内心世界,建立更深厚的情感纽带。
三、人际关系的影响因素1. 个人因素个人因素包括个体的性格、价值观、兴趣爱好等,这些因素会影响个体与他人之间的互动和关系发展。
2. 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包括社会文化背景、家庭环境、工作环境等,这些因素会影响个体与他人的接触和交流机会,从而影响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
3. 互动因素互动因素主要指个体与他人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方式。
积极、友善、真诚的互动方式有助于人际关系的发展,而消极、冷漠、不信任的互动方式则会破坏人际关系。
四、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和影响1. 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人际关系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影响。
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提供情感支持、增强自尊、减轻压力,有助于个体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
2. 对职业发展的影响人际关系对个体的职业发展也具有重要影响。
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帮助个体获取更多的资源和机会,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有助于个体在职场上取得成功。
3. 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人际关系对个体的生活满意度也有重要影响。
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ppt课件

6
精选ppt课件
7
精选ppt课件
8
人际交往的原则.障碍
精选ppt课件
9
一.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
没有完全的 平等,就没有爱。
-屠格涅夫-
精选ppt课件
10
第一.自尊 第二.尊重他人
精选ppt课件
11
3.宽容的原则
精选ppt课件
12
精选ppt课件
13
4.诚实守信的原则
诚实就是指 忠诚老实,言行 一致,表里如一,
精选ppt课件
1
精选ppt课件
2
一.人际关系与人际交往
1.人际交往 指人与人之间通过各种不同 的手段或方式的接触,在心理或 行为上产生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相互适应的过程。
精选ppt课件
3
精选ppt课件
4
3.人际关系与人际交往的关系
a.人际交往是建立人b际.人际关系的发展与变化 关系的前提和基础;是人交往的结果,交往的程 际关系是人际交往的度起与关系成正比;人际关 点和依据。人际关系系通影响与制约着交往的深 过交往表现与实现。度与广度、内容与性质。
25
2.友谊的特点
精选ppt课件
26
3.友谊的获得和发展
第一.与人为善,以心换心
第二.学会宽容,善于原谅
第三.严于律己,谨慎交友
精选ppt课件
27
二.异性间的友谊
精选ppt课件
28
精选ppt课件
29
1.友情与爱情的区别 第一. 支柱不同
精选ppt课件
30
第二. 地位不同
精选ppt课件
31
第三. 体系不同
精选ppt课件
32
第四. 基础不同
人际关系中的人际交往与人际发展

人际关系中的人际交往与人际发展人际交往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相互沟通、交流和互动的过程,而人际发展则是指基于人际交往所建立的持久、稳定且互利的关系。
如何进行有效的人际交往以及如何培养和发展积极健康的人际关系,已成为当代社会日益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人际关系中的人际交往与人际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现代社会中实践和提升这些技能。
1. 人际交往的重要性人际交往是人类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与他人交往,人们可以分享信息、理念和情感,增进彼此之间的理解和认同。
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够帮助人们建立和维持健康的人际关系,促进个人的成长和发展。
在工作场所,人际交往也是获取和传递核心信息、构建合作关系的关键因素。
因此,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对个人和团队的成功至关重要。
2. 提升人际交往技巧的方法要提升人际交往技巧,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积极倾听:倾听对方是建立有效沟通和信任的重要前提。
要通过积极倾听来表达对他人的尊重和关注,理解他们的需求和意见。
(2)表达清晰:在交流过程中,清晰明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是非常重要的。
避免使用模糊的词汇和句子,尽可能准确地传达自己的思想。
(3)尊重他人差异: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各种差异,包括文化、背景和价值观等。
在交往中要学会尊重他人的差异,并且以包容和开放的心态面对不同的观点和观念。
(4)积极反馈:在人际关系中,互相给予积极的反馈对于促进关系的发展至关重要。
及时表达对他人的赞赏和认可,鼓励他们取得更好的成果。
3. 人际发展的重要性人际发展是建立在良好人际交往基础上的持久、稳定和互利的关系。
良好的人际发展可以为个人和团队带来以下好处:(1)支持和帮助:在良好的人际关系中,我们能够获得他人的支持和帮助,共同应对困难和挑战。
这有助于改善个人的心理状态和情绪,增强个人抗压能力。
(2)资源共享:通过良好的人际发展,我们可以与他人分享资源和信息,互相促进和助力。
这有助于提高个人的工作效率和创造力,实现共同的价值和目标。
人际关系的发展及如何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的发展及如何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一个问题,它关系到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和成长等方面。
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我们的成长和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如何以一种良好的方式与他人相处,如何建立和完善我们的人际关系呢?本文将从发展的角度和构建的角度阐述这一问题。
第一部分:人际关系的发展人际关系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不同的年龄和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在幼儿期,孩子们与同伴的互动主要是通过游戏、玩耍和模仿等方式来交往,这时候主要是通过分享玩具等方式来建立联系。
在青少年期,人际关系的发展被理论家称为是特别重要的。
这一时期青少年逐渐形成自我认知和自我理解能力,学会通过言语和身体语言等方式与人沟通。
大学和职场是另外两个重要的阶段,这个时候人际关系的发展更多的是通过合作和协作关系来处理人际关系。
第二部分: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一个很复杂的系统,它涉及到很多方面的因素。
这里提出了三个主要的方面。
1、交流良好的沟通和交流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
在交流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表达出自己的需要和想法。
其次,关注对方的感受和需要。
最后,尊重对方的意见和看法。
2、建立信任不少人认为信任需要时间去培养,但是在现实中,构建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需要我们在很短的时间内建立起良好的信任关系。
这就需要我们要大力去降低疑虑,以诚信获得他人的信任,并创造一个安全和和谐的环境。
3、处理冲突人际关系中难免会出现一些矛盾和矛盾,良好的人际关系需要我们处理这些冲突,不是忽视它们,而是要创造一个解决冲突的良好平台。
在处理冲突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倾听对方的意见和看法;其次,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看法;最后,找到解决问题的共同点。
结语人际关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议题,在现今社会更是如此。
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社会发展,一个个人要具备多方面的素质和能力,包括良好的交流能力、信任和关爱意识等。
以上我对于人际关系的发展和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做了一些简单的介绍,希望能够给广大读者一些启示并获得一些指导。
第四章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发展

14
15
四、人际交往中的心理效应
1、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 首因效应是指首次交往时彼此产生
的第一印象对后继交往行为和关系 的心理影响。 近因效应是指最近交往过程中所形 成的印象对双方关系的重要影响。
16
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的实验材料
陆钦斯(A.S.Luchins,1957)“吉姆印象形成” E
26
互不认识 开始注意 表面接触 建立友谊 亲密关系
图:人际关系的发展过程
27
人际关系状态及其相互作用水平
阶段
个人 他人
零接触
物理近距性
单向注意
社会和个人背
双向注意
景的接近
表面性接触
外表吸引力
轻度卷入
态度相似性
中度卷入
需要互补性
深度卷入
自我表露
(D.O.Sears等(1985),“Social Psychology,第5版,230页)
49
案例
▪ 一位母亲,与女儿关系日益紧张,她感觉和女儿越来越无法沟通。女 儿高三,很聪明,只要努力就会考出很好的成绩,但是,她平时经常 看电视、上网,我看着很着急,我说她,她却说“我有打算,你该说 话的时候不说,不该说时偏要说”。
在孩子上初三时,发生过一件事:数学老师要她去老师家补课,因为 女儿的数学成绩不错,而且住的又比较远,就没有去,可从这以后, 老师总是挑她的毛病,于是她向妈妈述说,希望妈妈能找老师评理, 可妈妈没有去,并告诉她:“你各方面努力做好,老师就不会再批评 你了”。至此,女儿认为妈妈软弱,不关心她。结果,女儿数学成绩 下降,中考没能考上重点高中。高中时,女儿得知同桌的母亲对孩子 关怀备至,心里更是不平衡,回家后经常找碴和妈妈争吵。有时候她 明明考了80分,却偏偏告诉妈妈自己不及格,并说”你不用把我想的 太好,也不用把我想的太坏” 。
【培训课件】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共42页文档

谢谢!
51、 天 下 之 事 常成 于困约 ,而败 于奢靡 。——陆 游 52、 生 命 不 等 于是呼 吸,生 命是活 动。——卢 梭
53、 伟 大 的 事 业,需 要决心 ,能力 ,组织 和责任 感。 ——易 卜 生 54、 唯 书 籍 不 朽。——乔 特
55、 为 中 华 之 崛起而 读书。社会可以制订一部永远 适用的 宪法, 甚至一 条永远 适用的 法律。 ——杰 斐逊 52、法律源于人的自卫本能。——英 格索尔
53、人们通常会发现,法律就是这样 一种的 网,触 犯法律 的人, 小的可 以穿网 而过, 大的可 以破网 而出, 只有中 等的才 会坠入 网中。 ——申 斯通 54、法律就是法律它是一座雄伟的大 夏,庇 护着我 们大家 ;它的 每一块 砖石都 垒在另 一块砖 石上。 ——高 尔斯华 绥 55、今天的法律未必明天仍是法律。 ——罗·伯顿
第四章__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发展-卢

为什么会有首因效应?
一是最先接受的信息形成的 原始印象,构成核心知识或 记忆图式,后来的信息被整 合到已有的记忆图式,新信 息就具有先前信息的色彩; 二是最先接受的信息受到更 多的注意,而后来的信息容 易受到忽视。
(三)人际交往的效应
2、晕轮效应
晕轮效应是交往时 对人的某些品质、特 征形成了较深刻的印 象后,掩盖了对人的 其余品质和特征的知 觉。 这是一种以点概面、 以偏概全的倾向。
刻板效应
原因: 刻板印象常常是人们的一种错误知觉。 它的产生是由于人们在知觉过程中,尚未全面 掌握感性材料就做出了概括,因而就形成了对 某一类人的错误形象。它的缺点是容易形成社 会偏见。如果根据偏见去处理人和事,也就容 易做出错误的判断。
晕轮效应和刻板效应的区别
晕轮效应:个体性。 刻板印象:群体性。以对群体的大概评价,去 认识其中的个体,造成认识上的偏差,造成对 个体的伤害。
一是遮掩性,片面性 二是表面性:晕轮效应往往产生于自己对某个人的了解还不 深入,也就是还处于感、知觉的阶段,因而容易受感觉的表 面性、局部性和知觉的选择性的影响,从而对于某人的认识 仅仅专注于一些外在特征上。有些个性品质或外貌特征之间 并无内在联系,可我们却容易把它们联系在一起,断言有这 种特征就必有另一特征,也会以外在形式掩盖内部实质。 三是弥散性:对一个人的整体态度,还会连带影响到跟这个人 的具体特征有关的事物上。
成语中的“爱屋及乌”、“厌恶和尚,恨及袈裟”就是晕轮效 应弥散的体现。
晕轮效应-举例
《韩非子· 说难篇》中讲过一个故事。卫灵公非常宠幸弄臣弥子瑕。 有一次弥子瑕的母亲病了,他得知后就连夜偷乘卫灵公的车子赶 回家去。按照卫国的法律,偷乘国君的车子是要处以刖刑(把脚 砍掉)的。但卫灵公却夸奖弥子瑕孝顺母亲。又有一次,弥子瑕 与卫灵公同游桃园,他摘了个桃子吃,觉得很甜,就把咬过的桃 子献给卫灵公尝,卫灵公又夸他爱君之心。后来,弥子瑕年老色 衰,不受宠幸了。卫灵公由不喜爱他的外貌而不喜爱他的其他品 质丁,甚至以前被他夸奖过的两件事,现在也成了弥子瑕的“欺 君之罪”。
人际关系发展

人际关系发展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人际关系的发展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它影响着我们的个人成长和社交能力的培养。
本文将探讨人际关系的发展,包括建立亲密关系、发展友谊以及处理人际冲突等方面的内容。
1. 建立亲密关系亲密关系是人际关系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
它是基于信任、共享和理解的关系。
建立亲密关系需要付出努力和时间,下面是一些建立亲密关系的方法:1.1 相互尊重和支持在建立亲密关系的过程中,相互尊重和支持是非常关键的。
我们需要尊重他人的个人空间和意见,同时在他们需要帮助时提供支持。
1.2 坦诚和诚信坦诚和诚信是建立亲密关系的基石。
我们需要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同时诚实地对待他人的话语和行为。
1.3 共同兴趣和活动共同的兴趣和活动有助于加强人际关系,建立更深入的亲密关系。
通过参与共同感兴趣的活动,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对方,并发展出更多的共享点。
2. 发展友谊友谊是人际关系中另一个重要的方面。
它是建立在互相理解、支持和分享的基础上的。
2.1 建立初步联系发展友谊的第一步是建立初步联系。
我们可以通过社交活动、共同的朋友或共同的兴趣来寻找新的朋友,然后进行初步的交流和了解。
2.2 建立共同的价值观建立友谊还需要共同的价值观。
我们可以通过与他人讨论一些关键问题,如人生观、道德观等,来了解他们的价值观,并寻找共同的点。
2.3 培养关心和关爱发展友谊需要关心和关爱他人。
我们需要倾听他人的问题和困难,给予支持和安慰,并在他们需要帮助时伸出援手。
3. 处理人际冲突人际冲突是人际关系中难免会遇到的问题。
处理冲突的能力对于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至关重要。
3.1 善于沟通沟通是解决人际冲突的关键。
我们需要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和观点,并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通过有效的沟通,我们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3.2 寻求妥协和解决方案在处理冲突时,我们需要寻求妥协和共同的解决方案。
这意味着我们需要放下个人的利益和固执,而是着眼于整体的利益和长远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沟通的方式-语言-有声
信息沟通的方式-语言-无声
信 息 沟 通 的 方 式 非 语 言
(一)人际交往的定义、要素与特征
(一)人际交往的定义、要素与特征 2、人际交往的基本要素
人际交往的过程由信息发出者 、信息、信息通 道、信息接收者等四个要素构成。
信息发出者信息来自信息通道信息接收者
恰当利用晕轮效应
在应聘时,你就更应该巧妙地运用晕轮效率, 把自身的优势充分地展现出来,给招聘者留下 一个深刻的印象,从而得到对方的赏识。
警惕晕轮效应
不要把自己的某些心理特点附加给对方:这种人际知觉的投射 倾向,往往是不自觉的。一旦你自己不加注意,没有清醒地、理 智地经常进行自我反思,就很可能产生各种偏见。 冷静、客观地对待第一印象,思想上具有改造甚至否定第一印 象的准备:先入为主的第一印象总是会影响你对于以后信息的 判断。第一印象一旦形成。以后的信息常常只扮演补充和解释的 角色。 不要按照预想的类型将人分为不同种类:这是一种类化作用, 我们常常会对某一类人普遍特征的进行归类,比方说:教师便是 “文质彬彬”,商人则是“唯利是图”等等。 不要以貌取人:我们要在认识他人的问题上应该不满足于表象, 而是注重了解对方心理、行为等深层结构。
首因效应是指首次交往时 彼此产生的第一印象对后 继交往行为和关系的心理 影响。 第一印象 近因效应是指最近交往过 程中所形成的印象对双方 关系的重要影响。
近因效应
屡战屡败 VS 屡败屡战 第一句:“你总能考上一个学校吧?虽然录取 率那么低。”第二句:“虽然录取率那么低, 你总能考上一个学校吧?”
4.1 人际交往概 述
4.2 人际关系概述
4.3 青少年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特点
第四章
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发展
4.1 人际交往概 述
4.2 人际关系概述
4.3 青少年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特点
(一)人际交往的定义、要素与特征
1、定义:人际交往也称社会交往,是指人与人之间通过一 定的方式进行接触,从而在心理和行为上发生相互影响的过 程。 即人与人之间传递信息、沟通思想和交流情感的过程,涉及 个体与个体之间,个体与群体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的相互 交往。 一定的方式:语言符号系统或非语言符号系统
人际关系概述
青少年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特点
(一)什么是人际关系
1、人际关系的含义
人际关系是人际交往的结果,在交往过程中,人们运用语言 符号、非语言符号来达到信息、思想与情感共享,并最终在 双方之间建立了某种有意义的联系,也就是人际关系。 朋友关系、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同学关系、师生关系、同 事关系等 。
(三)人际交往中的心理效应
4、归因效应 归因,就是指个体为了预测和评价人们 的行为并对环境和行为加以控制而对他 人或自己的行为过程所进行的因果解释 和推论。
归因效应
认为容易发脾气的人,一定是很顽固的,而不 好发脾气的人,多半是没有主见的等等。 看到一个很胖的人,就断定他是一个“舒舒服 服”的人,因为 “心宽”才会体胖等等。 乌鸦现象 “眼跳 ”现象 红衣服现象
(三)人际交往的效应
3、刻板效应
刻板印象,又称定型效应,指的是人们对某一 类人或事物产生的比较固定、概括而笼统的 看法。
性别刻板思想:“男主外、女主内”、“男强女弱”、 “男主女从”、“男尊女卑”等 “青年人单纯幼稚、容易冲动,老年人经验丰富、保守、 稳重。”
刻板效应具有如下特点:
一是遮掩性,片面性 二是表面性:晕轮效应往往产生于自己对某个人的了解还不 深入,也就是还处于感、知觉的阶段,因而容易受感觉的表 面性、局部性和知觉的选择性的影响,从而对于某人的认识 仅仅专注于一些外在特征上。有些个性品质或外貌特征之间 并无内在联系,可我们却容易把它们联系在一起,断言有这 种特征就必有另一特征,也会以外在形式掩盖内部实质。 三是弥散性:对一个人的整体态度,还会连带影响到跟这个人 的具体特征有关的事物上。
(1)良好形态的人际关系: 互补形态的人际关系; 稳定形态的人际关系。 (2)一般形态的人际关系: 互利形态的人际关系; 强制形态的人际关系。 (3)消极形态的人际关系: 障碍形态的人际关系; 冲突形态的人际关系; 封闭形态的人际关系。
(二)人际关系发展
1、人际关系发展的理论解释
2、人际关系发展阶段
①定向阶段 ②情感探索阶段 ③感情交流阶段 ④稳定交往阶段
人际关系发展阶段
(一)人际交往的定义、要素与 特征
3、人际交往的特征
(1)信息交流(或叫沟通)。
这些信息既包括知识、经验,也包括需要、欲望、态度、 情绪。
(2)交往必须有交往双方心理上的接触和相互作 用,并且交往双方都是交往活动的主体。
(二)人际交往的功能
不同学者对交往的理解 本能说 亚里士多德就认为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本能 地欲与他人接近。 麦独孤也认为人类具有天生的合群本能,以促使人 们相互亲近。 保存个体生存 • 柏拉图 获得社会酬赏以及进行社会交换 马斯洛:马斯洛认为人类为了满足高层次的需要 霍曼斯:人类为满足其需要,必须借助于与他人进 行交换。
(二)人际交往的功能
1、信息沟通功能
(二)人际交往的功能
2、情绪互动功能
(二)人际交往的功能
3、人际协调功能
(二)人际交往的功能
4、自我调节功能
(三)人际交往的效应
问题:以下现象属于什么效应?
“一俊遮百丑” “情人眼里出西施“
(三)人际交往的效应
1、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
社会交换理论 : 人们努力在社会关系中追求最具报偿的成果, 因而在人们与他人互动时,会希望获得高的 报偿并减少成本付出。 当他人以满足我们需求的方式对待我们的时 候,我们便觉得获得报偿,而当关系中有任 何使自己不愉快的层面(包括拒绝、丧失尊 严、无聊等),我们认为这就是在付出成本。
(二)人际关系发展
晕轮效应和刻板效应的区别
晕轮效应:个体性。 刻板印象:群体性。以对群体的大概评价,去 认识其中的个体,造成认识上的偏差,造成对 个体的伤害。
思 考
问题:以下材料反映人际交往中人们什么样的 心理效应?
对一位早晨上班面带愁容的人,有的人会认为: “他可能工作不顺心”或是“受到别人的责难和批 评”, 有的人会认为他是因为“早晨家里出了事”等 等。
日常生活中的晕轮效应
例如:大学入学时,你们是不是对某些人的第 一印象不好,然后在以后的几年内一直对(她) 抱有成见?但是其实,这个同学在很多方面非 常好? 如一位平时成绩很好的学生,忽然因流氓罪被 抓判刑了,这使周围的人大惑不解,“成绩这 么好,还会去犯罪吗?”似乎犯罪只能与成绩 差有缘。这是晕轮――光环效应造成的以点概 全的认识误差的结果。
(三)人际交往的效应
2、晕轮效应
晕轮效应是交往时 对人的某些品质、特 征形成了较深刻的印 象后,掩盖了对人的 其余品质和特征的知 觉。 这是一种以点概面、 以偏概全的倾向。
晕轮效应的心理学实验
晕轮效应最早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爱德华· 桑戴克于 20世纪20年代提出的。
他认为,人们对人的认知和判断往往只从局部出发,扩散而 得出整体印象,也即常常以偏概全。一个人如果被标明是好 的,他就会被一种积极肯定的光环笼罩,并被赋予一切都好 的品质;如果一个人被标明是坏的,他就被一种消极否定的 光环所笼罩,并被认为具有各种坏品质。 桑戴克为这一心理现象起了一个恰如其分的名称“晕轮效 应”,也称作“光环作用”。
社会促进效应-降低效率
心理学家孟斯特伯和莫德的实验,认为社会促 进作用下活动效率有时也会降低。 他们的实验发现,背诵诗歌,写作文,做数学 题的时候,还是单独一个人效果好一些。如果 和别人一起做,或者做的时候旁人盯着看,反 而会感到心慌意乱,从而降低活动效率。
第四章
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发展
人际交往概 述
(一)什么是人际关系
3、人际关系的分类 心理学家雷维奇对1000对夫妇进行的调 查,基于合作与竞争之间关系的分类:
1.主从型 2.合作型 3.竞争型 4.主从—竞争型 5.主从-合作型 6.合作-竞争型 7.主从—合作—竞争型 8.不规则型
人际关系的分类
依据人际关系的交往功能与形态,人际关系可分为三 大类七小类:
(三)人际交往中的心理效应
5、社会促进效应 又称观众效应,指他人在场对个人行为的心理 影响作用。
即人们在共同工作或有人在旁边观察的时候,活动 效率会比单独进行时升高或降低。它是一种集体效 应。
“人来疯” “男女搭配,干活不累”
社会促进效应-提高效率
最早进行研究的是一位社会心理学家。他有一 次偶然发现,自行车运动员训练的时候,单独 训练时骑车的速度要比和多个运动员共同训练 时慢百分之二十。 后来,他又找来一些小孩,让他们干一种活: 绕鱼线。干的时候分成两组,一组是一个人单 独绕,另一组是集合起来一起绕。结果发现, 一起绕线比单独绕线的效率要高百分之十。他 据此得出结论;个人在集体中活动的效率要比 单独活动的效率高。
晕轮效应的心理学实验
心理学家戴恩做过一个这样的实验。
他让被试看一些照片,照片上的人有的很有魅力, 有的无魅力,有的中等。然后让被试在与魅力无关 的特点方面评定这些人。 结果表明,被试对有魅力的人比对无魅力的赋予更 多理想的人格特征,如和蔼、沉着,好交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