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生物七下第10章第6节《人体能量的供给》教学设计
人体能量的供给-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
人体能量的供给-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食物对人体的重要性和人体能量需求;2.理解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作用和差异;3.意识到良好的饮食结构对健康的作用;4.了解运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1.食物对人体的重要性;2.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作用和差异;3.饮食结构对健康的作用。
三、教学内容1.食物对人体的重要性–食物是人体获取能量、物质和生命活动所必需的重要来源;–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分为口腔、食道、胃和小肠等不同的消化器官,其中小肠吸收最多的养分物质;–食物中的营养素包括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这些营养素是人体所需的重要物质。
2.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作用和差异–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组织和脏器的主要物质之一,还参与了许多生化反应和免疫反应;–碳水化合物是人体的主要能量来源,也是构成细胞、组织和脏器的重要物质;–脂肪是人体的高效能量储存物,同时也保护内脏器官、维持身体温度和维持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差异在于其化学结构以及功能作用。
3.饮食结构对健康的影响–饮食结构应包括五大类食物:谷类、蔬菜、水果、动物性食品和奶制品,合理搭配和食用能够提供人体所需的各类营养素;–不良的饮食习惯会导致肥胖、慢性疾病和营养缺乏等健康问题;–良好的饮食习惯包括:多吃蔬菜、少吃油腻食品、适量摄取动物性蛋白质、减少糖分和盐的摄入等。
4.运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运动可以增强身体的各项机能、加强免疫力和预防慢性疾病;–适量的运动时间和强度对人体健康有益,但过度运动可能会造成身体的损伤。
四、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模拟不同情境中的饮食和运动选择;2.探究式学习法:引导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和探究了解食物的成分和作用;3.讨论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并在班级内交流,提高学生的思维交流和问题解决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约15分钟)•利用海报、图片等形式展示各种食物,引发学生对食物的兴趣和好奇心;•师生对话,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吃了什么食物?食物对我们有什么作用?2. 授课和讨论(约30分钟)1.食物对人体的重要性–通过讲解和图示让学生了解食物在人体中的作用和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应该如何合理摄取食物;–利用教学视频等多媒体展示不同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和吸收过程,让学生深入了解人体对食物的需求和摄入方式。
【新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10.5《人体能量的供给》教案(1)
第五节人体能量的供给
一、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
1、说明人体内能量的供给。
(重点)
2、说出体温的概念及其变化对人体的影响。
(难点)
技能目标:
学会测量自己和他人的体温。
情感目标:
关注人体的身体健康。
二、教学难点:
说出人体内能量供给的过程。
三、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口腔用体温计或腋窝用体温计。
2、教师准备:实习“测量体温”用的脱脂棉,体积分数为75%的酒精等。
3、FLASH:
(1)人体能量供给的过程;
(2)人体体温保持相对稳定。
4、视频文件:
(1)人体的热量分布;
(2)人体体温保持恒定的过程。
四、教学过程:。
10.5人体能量的供给优秀教学案例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苏教版)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对生物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热情;
2.培养学生关爱身体、关注健康的意识,提高学生自我保健的能力;
3.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态度,养成勇于实践、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于探索的习;
4.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情感,提高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10.5人体能量的供给优秀教学案例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苏教版)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的主题是“10.5人体能量的供给”,这是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苏教版)的一节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人体能量的来源以及能量供给的途径,从而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能量需求,比如运动员需要大量的能量来支持他们的训练和比赛,而普通人则需要适量的能量来维持日常生活。那么,这些能量是从哪里来的呢?这就是本节课要探讨的问题。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划分学习小组,分配讨论任务,如探讨运动员能量供给的特殊性、分析食物中的能量成分等;
2.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如人体能量的来源、供给途径等;
2.强调人体能量供给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关爱健康、关注能量供给的必要性;
3.学会使用实验仪器和工具,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实验操作能力;
4.能够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方式,获取更多的知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探究人体能量供给的途径和机制;
2.运用比较、分析、综合等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处理和解释;
初中生物初一生物下册《人体的能量供应》教案、教学设计
2.讲解知识点:讲解人体呼吸作用的基本过程,通过动态图解、模型展示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氧气在细胞内的运输和利用。
3.实验操作:进行呼吸作用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第三课时:科学饮食与能量平衡
1.复习导入:回顾前两节课的内容,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2.讲解知识点:讲解如何科学合理地搭配饮食,以实现人体能量需求与消耗的平衡。
2.结合动态图解和实物模型,讲解人体呼吸作用的基本过程,引导学生理解氧气在细胞内的运输和利用。
3.讲解科学饮食的重要性,教育学生如何合理搭配饮食,实现人体能量需求与消耗的平衡。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如何为一位参加篮球赛的运动员设计合理的饮食方案?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注意饮食搭配,保证能量供应?
2.突破重点,化解难点:通过课堂讲解、实验演示、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过程。对于呼吸作用的过程,采用动态图解、模型展示等方法,使学生形象地理解氧气在细胞内的运输和利用。
3.实践应用,提高能力:设计实际案例,如为班级篮球赛设计运动员饮食方案,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人体的能量供应知识。
2.强调科学饮食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3.鼓励学生保持对生物学科的兴趣,继续探索生命奥秘。
4.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人体能量的供给-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
人体能量的供给-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道人体需要能量的来源。
2.了解不同食物中能量含量的大小。
3.知道如何合理饮食,保持身体健康。
二、教学重点1.人体需要能量的来源。
2.不同食物中能量含量的大小。
三、教学难点1.如何合理饮食,保持身体健康。
四、教学内容1. 人体能量的需求•人体生命活动需要能量。
•能量来源于食物。
2. 食物中的能量•不同食物中的能量含量有所不同。
–高能量食物:脂肪、糖类。
–中等能量食物:蛋白质、淀粉质。
–低能量食物:蔬菜、水果。
3. 如何保持身体健康•合理饮食:根据身体需要,摄入适当的热量。
•运动:增强身体代谢能力。
1. 导入(5分钟)•老师介绍人体需要能量的原因,并与学生讨论人体需要哪些营养物质。
2. 讲解(10分钟)•老师介绍食物中的能量含量及不同食物中营养物质的比例。
•老师示意不同食物的能量含量比较,让学生了解高、中、低能量食物的概念。
3. 操作(25分钟)•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食物信息,完成饮食计划设计。
•学生将饮食计划拟定好后,和同桌的同学分享,讨论是否合理,给出调整意见。
4. 总结(10分钟)•老师与学生讲解如何保持身体健康的方法,为学生解答相关问题。
六、教学方法1.讲授教学法2.小组讨论法3.经验分享法4.互动问答法七、教学评价方式1.圈点式评价法2.常规测试法3.课堂表现评价法八、教学资源•《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教材》•合理设计饮食计划需要结合学生的身体情况和需求,需要更多的沟通和交流。
苏教版生物七下10.5《人体能量的供给》 教案设计实录
人体能量的供给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说明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要能量来自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教学重点)2、说出体温变化对人体的影响及维持体温恒定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技能目标:学会测量自己或他人的体温。
情感目标:关注人体内能量供给的过程。
教学用具:口腔用体温计或腋窝用体温计及相关视频等。
教学内容本课是苏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第4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10章“人体内的物质运输和能量供给”之第五节的内容。
教学过程实录与课堂点评师:哪位同学愿意告诉我们:今天早餐吃了什么?生1:面包、牛奶、火腿肠生2:面条、鸡蛋师:好,那么请大家说说看,是不是这两位同学的身上就要长出面包、鸡蛋、火腿了呢?生:(笑)课堂点评:以学生的生活实例引入,话题轻松恬淡,学生的会心笑声,说明引入成功地将课堂带入了一个和谐平等的空间。
师:大家都笑了,因为我们知道这是不可能的。
可是为什么不可能呢?我们吃进去的食物在我们的体内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生1:因为食物在我们的消化系统中被消化、吸收了。
师:说得好,然后呢?生1:被血液送到全身的每个细胞里去了。
师:说得对。
当这些营养物质到达细胞后,一部分成为了细胞的结构,一部分贮藏在细胞内。
这些物质还会发生变化吗?当然会。
可会发生什么变化呢?不急,先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人活着就要不断地呼吸?生:为了得到氧。
师:说得好。
人是怎么得到氧的?生1:通过呼吸。
师:对,你能回忆一下,氧是通过哪些途径到达人体的各个细胞里的吗?生1:外界的氧通过肺的通气、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进入血液,由血液运输到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通过组织里的气体交换进入组织细胞里。
师:说得太好了。
好了,现在我们看到了,营养物质和氧都到达了组织细胞里,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在细胞里,蛋白质、糖类、脂肪等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水等,同时,这些物质中含有的能量也被释放出来了。
释放出的能量一部分用于维持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释放出来以维持体温。
七年级生物下册10.5《人体能量的供给》教案(新版)苏教版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
1. 生命观念:使学生理解人体需要的基本营养物质,以及这些营养物质对人体各项生命活动的作用,形成对人体生命活动的整体认识。
2. 科学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食物中营养物质的能力,学会从科学的角度看待食物对人体的重要性。
七年级生物下册 10.5《人体能量的供给》教案 (新版)苏教版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来自于七年级生物下册10.5《人体能量的供给》教案(新版)苏教版。具体内容包括:
1. 食物中的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其中蛋白质、糖类、脂肪能提供能量;
(2)人体生长发育、组织更新和修复等需要的主要原料是____(A.糖类 B.脂肪 C.蛋白质 D.无机盐)。
(3)人体储存能量的物质是____(A.蛋白质 B.糖类 C.脂肪 D.无机盐)。
(4)对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的维生素是____(A.维生素C B.维生素D C.维生素E D.维生素K)。
具体知识点梳理如下:
1. 蛋白质:蛋白质是人体生长发育、组织更新和修复等的重要原料。肉类、鱼类、豆类、奶制品等食物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
2. 糖类:糖类是人体主要的供能物质,能为人体提供活动和学习所需的能量。米、面、面包、水果等食物中含有丰富的糖类。
3. 脂肪:脂肪是人体储存能量的物质,同时也能维持体温和保护内脏。动物脂肪、植物油等食物中含有丰富的脂肪。
(2)维生素对人体的作用及食物来源包括维生素C有助于增强免疫力,主要存在于蔬菜、水果等食物中;维生素D有助于钙的吸收,主要存在于肉类、奶制品等食物中。
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_《人体能量的供给》名师教案
第五节人体能量的供给教材分析:本节教学主要内容是进一步理解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和能量的供给。
学生学习了人体内能量代谢的过程,才能深刻地理解前面学习过的人体的营养供给,人体内物质的运输,人体的呼吸等内容。
针对此年龄阶段学生思维活跃,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究欲望,喜欢动手、善于发现的特点,设计了游戏抢答的形式和三个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活动中让学生感知科学知识和客观规律生活常识的融会贯通。
通过游戏抢答的方式,同学们已有的生活经验,把“人体能量供给”和“测量体温”两个探究实验牢牢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
教师把重点放在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上,目的是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人体内能量的供给过程,为以后的课程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说明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能量来自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2.说出体温变化对人体的影响及维持体温恒定的重要性。
3.学会测量自己的体温。
4.关注身体健康。
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分析实验结果说明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能量来自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关注自身和他人的健康,说出体温变化对人体的影响。
2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说明人体内能量供给的过程教学难点:说明人体内能量供给的过程课时安排:课时1课时教学设计:作业布置1完成课本后练习题课后反思:本节课没有按照传统的讲授《人体能量的供给》,采用做游戏的方式完成整个教学过程,更加吸引学生将注意力和兴趣集中到课堂之上,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把握好和更好的学习。
这样的教学方式,刺激了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会提前预习,他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
在整个游戏过程中,穿插了实验,激发学生兴趣培养,提高学生语言表达实验能力,计算能力,综合分析等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发挥较好,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平等、融洽,学生敢说、敢问。
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我注重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建立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让每个同学都体验到探究的快乐与学习的喜悦。
七年级生物下册《人体能量的供给》优秀教学案例
本案例将生物学科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同时,结合地理、数学等学科知识,让学生在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的过程中,提升综合素养。
5.反思与评价相结合,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反思与评价。通过自我反思,学生可以总结自己的学习收获和不足;同伴评价则有助于他们相互学习、共同进步。此外,教师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有助于学生建立自信,不断成长。
4.讲解我国居民膳食指南,让学生了解如何科学搭配食物,以满足人体对能量的需求。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会给出以下讨论主题:
1.分析自己日常饮食中的能量摄入,讨论如何改进饮食结构,使营养更加均衡。
2.探讨如何避免营养过剩和不足的问题,分享健康饮食的小技巧。
3.讨论食物浪费现象,思考如何从自身做起,节约粮食资源。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学生的反思与评价。在每个环节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总结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同时,开展同伴评价,让学生相互指出对方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此外,我还将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实验操作、课后作业等方面,给予他们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在评价中,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鼓励他们不断进步。
1.列举三种富含糖类、蛋白质、脂肪的食物,并说明它们在人体内的作用。
2.结合自己的饮食习惯,制定一份合理膳食计划。
3.撰写一篇关于节约粮食的倡议书,提高同学们的节约意识。
五、案例亮点
1.生活化情境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本教学案例以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导入,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使他们对新课产生浓厚的兴趣。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感受到生物学科的魅力,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备课综合】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10章 第六节 人体能量的供给
越好吗?
据统计,成年男子每天所需能量约为12 500kJ。如
果一名成年男子每天从食物中吸收100g蛋白质、600g糖
和200g脂肪。1个月后,这名男子的体重可能发生什么 变化?原因是什么? 100×17.15+600×17.15+200×38.91=19 787(kJ) 由于吸收的能量远大于消耗的能量,所以剩余的 能量将贮存在体内,导致体重增加。
一、人体能量的供给 1.人体能量产生的方式。 2.人体内能量的作用。 3.实验:测量食物的热价。
二、体温
1.概念:人体内部的温度。 2.测量体温的部位:口腔、腋窝、直肠。 3.实习:测量体温。
达标训练
1、食物中能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营养物质是( B ) A、水、脂肪、糖类
B、糖类、脂肪、蛋白质 C、水、无机盐、维生素 D、糖类、脂肪、维生素
A、糖类 B、能量 C、二氧化碳 D、葡萄糖 6、细胞通过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一部分用于_________ 维持体温 , 另一部分用于进行各种
生命活动
,因此呼吸的意义
在于为生命活动提供 能量 。
7、影响能量消耗的因素: 年龄 、 性别
、 体质 、
活动强度 等。 __________
人体能量的供给
1.人体能量产生的方式 食物 消化系统 呼吸系统 循环系统 细胞
氧气
有机物+氧气
二氧化碳+水+能量
能量
细胞能量的释放
2.人体内能量的作用 ⑴学习思维等生命活动 ⑵人体外在的生命活动 ⑶保持体温 ⑷细胞分裂等基本生命活动
3.实验:测量食物的热价 ⑴食物的热价:食物的热价是指1克食物氧化 (或在体外燃烧)时所释放的热量。
2、我们吃的下列食物中哪种含蛋白质最多( D )
苏教版生物人体能量的供给教案(一)
苏教版生物人体能量的供给教案(一)苏教版生物人体能量的供给课程目标•了解人体能量的来源和供给途径•掌握能量产生与消耗的基本原理•培养科学的饮食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课程内容1. 能量的概念•介绍能量的定义和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人体为什么需要能量2. 能量供给的途径•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功能和特点•通过生活实例说明主要食物的能量供给途径3. 能量产生的过程•介绍细胞呼吸的基本过程•引导学生了解葡萄糖的分解和氧气的利用4. 能量消耗与调节•分析人体能量消耗的主要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运动和生长发育对能量消耗的影响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和动画,增加学生的参与度•运用案例分析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开展小组讨论和问题解答,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和思辨能力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副能量供给相关的图片,引起学生对话题的兴趣。
2.知识讲解:–分组分享: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食物,通过讨论说明这种食物的能量供给途径。
–多媒体展示:利用动画或图片,讲解细胞呼吸的过程和能量产生的原理。
3.案例分析:–提供一组人体运动的数据,让学生根据数据分析运动对能量消耗的影响。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有些孩子比同龄人更容易发胖,如何合理调节能量摄入和消耗。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并总结饮食和生活方式对能量供给和消耗的影响。
–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进行交流和讨论。
5.总结归纳:–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能量的来源和供给途径。
–强调科学的饮食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对维持人体健康所起的重要作用。
课堂作业•要求学生以“我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为题,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并分析对能量供给和消耗的影响。
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参与。
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作业旨在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学生的思维转换和能力差异,灵活调整教学方法,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苏教版生物人体能量的供给教案
苏教版生物人体能量的供给教案生物人体能量的供给教案一、教学目标•了解人体能量的来源和供给方式•掌握能量的转化过程•理解不同营养物质在能量供给中的作用二、教学内容1.能量的概念和重要性–定义能量–说明能量在人体中的重要性2.能量的来源–运动能和食物能的区别–食物是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不同营养物质的能量含量3.能量的供给方式–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区别–解释葡萄糖、脂肪和蛋白质在能量供给中的作用–说明运动中不同能量来源的变化4.能量的转化过程–介绍食物消化的过程–解释葡萄糖、脂肪和蛋白质在能量转化过程中的角色–讲解三大营养物质的消化产物和进一步代谢三、教学过程1.导入–引发学生对能量的思考,提出问题:“人体能量从哪里来?为什么人们需要摄取食物?”2.讲解能量的概念和重要性–通过例子和图片,让学生了解能量的定义和人体内能量的作用3.探究能量的来源–分小组让学生讨论和总结运动能和食物能的不同点–介绍食物是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并列举不同营养物质的能量含量表4.讲解能量的供给方式–讲解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区别,解释能量的供给主要依靠有氧呼吸–详细讲解葡萄糖、脂肪和蛋白质在能量供给中的作用–分析运动时不同能量来源的变化情况5.探究能量的转化过程–讲解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过程,包括口腔、胃和小肠中的作用–详细解释葡萄糖、脂肪和蛋白质在能量转化过程中的角色和代谢产物6.拓展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进行个人或小组练习–检查和讲解练习题的答案7.总结和评价–学生讨论能量的来源和供给方式的重要性–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总结四、教学资源•教科书•PPT•讲义•练习题五、教学评价•学生的参与度和讨论贡献度•练习题的完成情况和答案理解正确率•总结和回答问题的能力六、教学延伸•邀请营养师或专家讲解更深入的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或观察,探究食物能量的测量方法七、教学延伸(续)•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探究不同运动对能量供给的影响•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了解食物生产和能量消耗之间的关系•启发学生思考现代生活中能量摄取过剩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八、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清晰的讲解和示范:对于抽象的概念和过程,要进行清晰的讲解,并通过实例和图片帮助学生理解。
苏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教案-4.10.5 人体能量的供给6
难忘的一天今天,太阳照着大地,就像闪闪发光的金子一样,到处都是暖洋洋的,我的心里也是暖洋洋的。
我早早就起了床,不是因为天气热,也不是因为我想出去玩,而是我们得回学校了。
我来到学校的时候已经是7时35分了。
进入校门的时候,有一位老师摸了摸我的头,微笑着说:“跳跳,你真厉害,考了个全班第一!”我腼腆的笑了笑。
“老师,同学们,早上好!”一个声音从广播里传出来,“现作文在公布全级期末考试成绩排名前二十名同学的名单……”顿时,大家都安静了下来,心里既紧张又充满了期待。
“第四名,202,王跳跳。
第五名……”这时全班同学都尖叫了起来,纷纷看着我,眼里充满了羡慕。
我也开心得差点就跳起来了。
这次期末,我得了好多好多奖:年级第四名、文明生、三好学生……放学后,我跟着思颐去她家。
她家很好看,很精致。
我们一起当老师,很好玩,很开心。
难忘的一天今天,太阳照着大地,就像闪闪发光的金子一样,到处都是暖洋洋的,我的心里也是暖洋洋的。
我早早就起了床,不是因为天气热,也不是因为我想出去玩,而是我们得回学校了。
我来到学校的时候已经是7时35分了。
进入校门的时候,有一位老师摸了摸我的头,微笑着说:“跳跳,你真厉害,考了个全班第一!”我腼腆的笑了笑。
“老师,同学们,早上好!”一个声音从广播里传出来,“现作文在公布全级期末考试成绩排名前二十名同学的名单……”顿时,大家都安静了下来,心里既紧张又充满了期待。
“第四名,202,王跳跳。
第五名……”这时全班同学都尖叫了起来,纷纷看着我,眼里充满了羡慕。
我也开心得差点就跳起来了。
这次期末,我得了好多好多奖:年级第四名、文明生、三好学生……放学后,我跟着思颐去她家。
她家很好看,很精致。
我们一起当老师,很好玩,很开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节人体能量的供给
【设计依据与构想】
本节教学主要内容是通过前面几节课的学习,进一步理解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和能量的供给。
学生学习了人体内能量代谢的过程,才能深刻地理解前面学习过的人体的营养供给,人体内物质的运输,人体的呼吸等内容。
针对此年龄阶段学生思维活跃,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究欲望,喜欢动手、善于发现的特点,设计了两个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活动中让学生感知科学知识和客观规律的存在。
以多媒体视频和课件做补充,联系同学们已有的生活经验,把“人体能量供给”和“测量体温”两个探究实验牢牢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
教师把重点放在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上,目的是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人体内能量的供给过程,为以后的课程打下基础。
还有望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体现新课标关注学生发展的理念。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明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能量来自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2.说出体温变化对人体的影响及维持体温恒定的重要性。
能力目标
学会测量自己和他人的体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关注身体健康。
2.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说明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能量来自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教学难点
说明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能量来自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
口腔用体温计或腋窝用体温计。
教师准备
1.“测量体温”用的脱脂棉,体积分数为75%的酒精等。
2.Flash:(1)人体能量供给的过程;
(2)人体体温保持相对稳定。
3.视频:(1)人体的热量分布;
(2)人体体温保持恒定的过程。
【教学流程及分析】
一、情景引入
首先提出问题:当你经过剧烈运动后,有怎样的感觉?
(学生回答:饿,口渴,感觉到没有力气……)
这是因为在剧烈运动时,你消耗了大量的能量,在疲劳和饥饿的情况下会感到没有力气,那么怎样来恢复体力呢?
(学生回答:食物中含有能量,可以从食物当中获取能量)。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人体能量的供给。
设计思想:以学生的生活经历引入,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提出问题,环环相扣,降低了知识的起点,缩短了科学与生活的距离。
二、探究过程
教师提出问题:哪位同学愿意告诉我们,今天早餐吃了什么?(学生回答:面包、牛奶、火腿肠……)那么请大家说说看,是不是这两位同学的身上就要长出面包、鸡蛋、火腿了呢?(学生回答:不能。
)
教师引导:大家都笑了,因为我们知道这是不可能的。
可是为什么不可能呢?我们吃进去的食物在我们的体内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回答:食物在我们的消化系统中被消化为营养物质被人体吸收,最终被血液送到全身的每个细胞里去了。
)
教师小结:这些营养物质到达细胞后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设计思想: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迫切地想知道,在营养物质到达细胞后又是如何变化的呢?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在疑问和好奇中主动走进探究学习的乐园。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思考另一个问题:为什么人活着就要不断地呼吸?(学生回答:为了得到氧气),那么人体是怎样得到氧气的呢?(外界的氧通过肺的通气、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进入血液,由血液运输到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通过组织里的气体交换进入组织细胞里)
教师提问:现在我们看到了,营养物质和氧都到达了组织细胞里,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学生大胆想象,提出假设)
观看Flash课件:人体能量供给的过程
理解人体获得食物中储存的能量的过程。
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通过各组抢答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教师进行指导。
(在细胞里,蛋白质、糖类、脂肪等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水等,同时,这些物质中含有的能量也被释放出来了。
释放出的能量一部分用于维持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一部分以热量的形式释放出来以维持体温。
)设计思想:人体能量供给的过程是本节课的难点。
通过师生互动,同学间互相评价等活动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驱动学生积极主动地构建知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将学生的已有知识归纳、整理,逐渐在黑板上建立了一张知识的图表,构建了一个知识联系的网络,形象、直观,便于学生将知识之间的联系系统化。
活动一:人体能量的供给
学生4人一组,讨论和交流课本上的表10-5。
思考:
(1)什么是热价?(1g食物在体内氧化时释放出来的能量)
(2)这张表上所列的食物中哪个的热价最高?哪个最低?为什么?(花生含脂肪较多,大白菜主要含维生素,含蛋白质、糖类或脂肪较少。
)教师引导:由此我们知道不同的食物由于所含营养物质不同,以及营养物质的量不同,所以热价不同。
思考:人从食物中获得能量,我们每天大约需要多少能量呢?请大家看看P69的表10-6,由这张表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回答:不同的人每天需要的能量不同。
)
计算自己每日能量供给情况,设计“一日食谱”:
提问:怎样的食谱才算是科学的符合能量需求的食谱,哪位同学能简单说说该怎样判断?
(学生回答:一种食物的量乘以该食物的热价得到这种食物能提供的能量,将所有食物的能量加起来,再与表10-6对比就可知道了。
)
思考:从事重体力劳动或参加剧烈运动的人,为什么食量比较大?
(学生回答:这些人消耗的能量多,这些能量又必须从食物中获得。
)
设计思想:以学生的生物学探究活动为主线,以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为核心,引导学生以自主探究、交流合作、讨论分析的学习方法完成学习。
使学生了解计算食物能量的一种方法,在设计“一日食谱”的基础上,提醒同学课后对更多的食谱进行评价,实现课堂的延伸。
通过思考题进一步把知识深化。
活动二:测量体温
人体内营养物质分解释放出来的能量,其中50%以上以热能的形式用于维持体温。
(展示人体内热量分布图)
通过图进行分析:同学们知道什么是体温吗?(体温是人体内部的温度)提出问题:大家都去过医院,想一想我们是用什么来测量体温的?
(此处学生可能分不清温度计和体温计的测量范围,强调应该选用体温计)讨论:
1.当你为亲人或邻居量体温时,如何确认他们是否发烧?
(请有过“发烧”经历的同学讲述“发烧”时的感觉,分析不正常体温对人体的危害。
)
2.为什么SARS流行期间,机场、车站等场所通过体温探测仪检查旅客的体温。
教师讲述:腋窝、口腔和直肠的温度平均数值分别为36.8℃,37.2℃,37.5℃。
直肠的温度最接近人体的体温。
人的体温与年龄、性别和身体状况有关。
提出问题:人体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有什么意义?
小结: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基础。
体温过高或过低会影响体内酶的催化作用,从而影响人体的生命活动,严重时可能导致死亡。
提出问题:人是如何保持恒定的体温的?
播放视频:请同学们在观看“人体保持体温恒定”视频后总结出人体保持恒定体温的办法。
辨析题:一个人生病发烧是一种病理反应,对人体有百弊而无一利。
总结:正常的体温,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基础。
发热对人体既有利又有害。
一定限度内的发热是身体抵抗疾病的生理性防御反应。
但当体温过高或长期发热,人体的生理功能紊乱,甚至会危及生命。
当体温达到43℃时,人就会有生命危险。
设计思想:联系生活实际,学生已有测量体温的生活经验,通过播放短片,唤起了学生的回忆,再让学生仿照完成,能节省课堂时间。
在“实验中学习”中实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在自由、平等的气氛中感悟科学技术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
三、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实验、探究、观察与学习,请同学们谈谈感受和收获。
教师进行必要的补充。
四、自我评价
教师活动:利用课件展示反馈习题。
学生活动:依据教师提供的习题进行自我评估检测。
设计思想:在学生做交互性习题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闪光点及时鼓励。
通过习题使学生得到了肯定,才华得到了展示。
同时检测教师对课程目标的落实情况。
【教学感悟】
依托实验激发兴趣,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设计理念基本实现。
在潜移默化中渗透了语言表达能力、实验能力、计算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学生的主体性发挥较好,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平等、融洽,学生敢说、敢问。
在总结的过程当中,我注重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建立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让每个同学都体验到探究的快乐与学习的喜悦。
在探究实验上,我注重学生设计实验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品质。
同时不忘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培养学生关注自身和他人的身体健康,充分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意义。
更多资源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