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生物七下第10章第6节《人体能量的供给》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节人体能量的供给
【设计依据与构想】
本节教学主要内容是通过前面几节课的学习,进一步理解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和能量的供给。学生学习了人体内能量代谢的过程,才能深刻地理解前面学习过的人体的营养供给,人体内物质的运输,人体的呼吸等内容。针对此年龄阶段学生思维活跃,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究欲望,喜欢动手、善于发现的特点,设计了两个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活动中让学生感知科学知识和客观规律的存在。以多媒体视频和课件做补充,联系同学们已有的生活经验,把“人体能量供给”和“测量体温”两个探究实验牢牢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教师把重点放在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上,目的是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人体内能量的供给过程,为以后的课程打下基础。还有望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体现新课标关注学生发展的理念。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明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能量来自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2.说出体温变化对人体的影响及维持体温恒定的重要性。
能力目标
学会测量自己和他人的体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关注身体健康。
2.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说明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能量来自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教学难点
说明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能量来自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
口腔用体温计或腋窝用体温计。
教师准备
1.“测量体温”用的脱脂棉,体积分数为75%的酒精等。
2.Flash:(1)人体能量供给的过程;
(2)人体体温保持相对稳定。
3.视频:(1)人体的热量分布;
(2)人体体温保持恒定的过程。
【教学流程及分析】
一、情景引入
首先提出问题:当你经过剧烈运动后,有怎样的感觉?
(学生回答:饿,口渴,感觉到没有力气……)
这是因为在剧烈运动时,你消耗了大量的能量,在疲劳和饥饿的情况下会感到没有力气,那么怎样来恢复体力呢?
(学生回答:食物中含有能量,可以从食物当中获取能量)。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人体能量的供给。
设计思想:以学生的生活经历引入,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提出问题,环环相扣,降低了知识的起点,缩短了科学与生活的距离。
二、探究过程
教师提出问题:哪位同学愿意告诉我们,今天早餐吃了什么?(学生回答:面包、牛奶、火腿肠……)那么请大家说说看,是不是这两位同学的身上就要长出面包、鸡蛋、火腿了呢?(学生回答:不能。)
教师引导:大家都笑了,因为我们知道这是不可能的。可是为什么不可能呢?我们吃进去的食物在我们的体内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回答:食物在我们的消化系统中被消化为营养物质被人体吸收,最终被血液送到全身的每个细胞里去了。)
教师小结:这些营养物质到达细胞后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设计思想: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迫切地想知道,在营养物质到达细胞后又是如何变化的呢?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在疑问和好奇中主动走进探究学习的乐园。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思考另一个问题:为什么人活着就要不断地呼吸?(学生回答:为了得到氧气),那么人体是怎样得到氧气的呢?(外界的氧通过肺的通气、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进入血液,由血液运输到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通过组织里的气体交换进入组织细胞里)
教师提问:现在我们看到了,营养物质和氧都到达了组织细胞里,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学生大胆想象,提出假设)
观看Flash课件:人体能量供给的过程
理解人体获得食物中储存的能量的过程。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通过各组抢答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教师进行指导。
(在细胞里,蛋白质、糖类、脂肪等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水等,同时,这些物质中含有的能量也被释放出来了。释放出的能量一部分用于维持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一部分以热量的形式释放出来以维持体温。)设计思想:人体能量供给的过程是本节课的难点。通过师生互动,同学间互相评价等活动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驱动学生积极主动地构建知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将学生的已有知识归纳、整理,逐渐在黑板上建立了一张知识的图表,构建了一个知识联系的网络,形象、直观,便于学生将知识之间的联系系统化。
活动一:人体能量的供给
学生4人一组,讨论和交流课本上的表10-5。
思考:
(1)什么是热价?(1g食物在体内氧化时释放出来的能量)
(2)这张表上所列的食物中哪个的热价最高?哪个最低?为什么?(花生含脂肪较多,大白菜主要含维生素,含蛋白质、糖类或脂肪较少。)教师引导:由此我们知道不同的食物由于所含营养物质不同,以及营养物质的量不同,所以热价不同。
思考:人从食物中获得能量,我们每天大约需要多少能量呢?请大家看看P69的表10-6,由这张表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回答:不同的人每天需要的能量不同。)
计算自己每日能量供给情况,设计“一日食谱”:
提问:怎样的食谱才算是科学的符合能量需求的食谱,哪位同学能简单说说该怎样判断?
(学生回答:一种食物的量乘以该食物的热价得到这种食物能提供的能量,将所有食物的能量加起来,再与表10-6对比就可知道了。)
思考:从事重体力劳动或参加剧烈运动的人,为什么食量比较大?
(学生回答:这些人消耗的能量多,这些能量又必须从食物中获得。)
设计思想:以学生的生物学探究活动为主线,以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为核心,引导学生以自主探究、交流合作、讨论分析的学习方法完成学习。使学生了解计算食物能量的一种方法,在设计“一日食谱”的基础上,提醒同学课后对更多的食谱进行评价,实现课堂的延伸。通过思考题进一步把知识深化。
活动二:测量体温
人体内营养物质分解释放出来的能量,其中50%以上以热能的形式用于维持体温。(展示人体内热量分布图)
通过图进行分析:同学们知道什么是体温吗?(体温是人体内部的温度)提出问题:大家都去过医院,想一想我们是用什么来测量体温的?
(此处学生可能分不清温度计和体温计的测量范围,强调应该选用体温计)讨论:
1.当你为亲人或邻居量体温时,如何确认他们是否发烧?
(请有过“发烧”经历的同学讲述“发烧”时的感觉,分析不正常体温对人体的危害。)
2.为什么SARS流行期间,机场、车站等场所通过体温探测仪检查旅客的体温。
教师讲述:腋窝、口腔和直肠的温度平均数值分别为36.8℃,37.2℃,37.5℃。直肠的温度最接近人体的体温。人的体温与年龄、性别和身体状况有关。
提出问题:人体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有什么意义?
小结: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基础。体温过高或过低会影响体内酶的催化作用,从而影响人体的生命活动,严重时可能导致死亡。
提出问题:人是如何保持恒定的体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