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二单元第7课启蒙运动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第7课启蒙运动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第7课启蒙运动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f5b3a7f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b5.png)
设想:组织课堂辩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评价启蒙运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辩证思考能力。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1)采用讲授法、讨论法、自主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播放相关视频、展示图片等,增强学生对启蒙运动时期的直观感受。
4.教师点评:在各小组讨论结束后,教师进行点评,总结优点,指出不足,并提供改进建议。
(四)课堂练习,500字
课堂练习环节,我将设计以下题目:
1.列举启蒙运动时期的代表人物,并简要介绍他们的主要思想。
2.分析启蒙运动对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及现代社会的影响。
3.评价启蒙运动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练习,了解启蒙运动在我国近现代史上的影响,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撰写一篇不少于1000字的文章,探讨启蒙运动对我国的启示。
4.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设计一份历史知识竞赛试卷,包括选择题、简答题和论述题等题型,要求试卷难度适中,能够全面考查学生对启蒙运动知识的掌握。
5.组织一次课堂分享活动,邀请同学们分享自己在课后深入研究启蒙运动的心得体会,形式不限,可以是PPT展示、演讲、小论文等。
4.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使其了解世界各国历史发展的联系与差异,尊重不同文化,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二、学情分析
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对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脉络有初步了解。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启蒙运动这一历史事件充满好奇,渴望深入探索其内涵。然而,由于年龄和认知水平的限制,学生在理解抽象的思想观念、分析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等方面,仍存在一定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以下几点:
最新人教版必修3高中历史第2单元第7课启蒙运动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版必修3高中历史第2单元第7课启蒙运动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3dc77ac84868762caaed5cf.png)
第7课《启蒙运动》【教案】【三维目】1、知识与能力(1)了解欧洲启蒙运动的背景和特点,掌握启蒙运动思想家的主要观点。
(2)通过阅读启蒙运动思想家的言论材料,提高对历史资料的解能力和分析、评价问题的能力,通过比较启蒙运动和文艺复兴的异同,提高归纳和比较的能力。
(3)通过对启蒙运动兴起的历史条件和重大影响的探究,认识到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基本观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和教材内容有紧密联系的图片资料,激发生的兴趣。
教师还要精心设计案,引起生的思考,发挥生的积极性,真正解重点和难点,从而内为自己的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启蒙思想是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产物,是人类文明精华积淀之所在,更是近代资产阶级为之奋斗的成果,这些成果不仅仅属于其个人和那个时代,更属于世界、属于全人类。
所以,通过本节的习,生可以:(1)培养人文意识,强法治观念。
(2)关注社会进步,培养坚强的意志,树立精神,敢于怀疑,勇于创新,不断追求真。
(3)领悟先进思想对人类社会进步的巨大推动作用,积极汲取启蒙思想精华,为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提供借鉴。
【教材分析】1、本节特点之一是:内容抽象、论性强,生不易解,是生习的弱点和盲点。
因此,教中要明确重点,突破难点。
2、本节特点之二是:具有承上启下的地位和作用。
承文艺复兴,启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到。
启蒙运动是第二次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其重大贡献即确立了民主政治的论基础,具有前瞻性。
【重点难点】1、重点:启蒙运动思想家的主要观点及启蒙运动的影响2、难点: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的区别与联系【教过程】导入新课:“听话”、“乖”大家都耳熟能详了。
孩子刚出生就可以听到“听话”和“乖”的声音。
无论父亲母亲、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还是亲戚朋友、老师长辈对孩子说得最多的话是“听话”和“乖”。
面对父母的教导,我们是听还是不听?一、背景1、经济:17、18世纪,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日益要求摆脱封建束缚;2、政治:封建专制制度打击资本主义的发展;3、思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反封建愿望更强烈,且思想体系日益成熟;4、:自然的进步提供了思想武器二、基本概况1、抨击对象:天主教会、君主专制、贵族特权想蓝图:、自由、平等的想社会2、核心(指导思想):性3、性质:资产阶级的第三场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三、主要思想家及主张四、影响1、(对欧洲)(现代史观)它冲击着 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 ,进一步解放人们的思想2、(对世界)(文明史观、现代史观、全球史观)对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法国、欧洲、北美、殖民地半殖民地)3、(对全人类)(文明史观)启蒙运动成为人们追求解放的精神武器,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4、局限性:【教材P33】《习延伸》启蒙运动是为资产阶级服务,也带有时代的局限性。
第7课 启蒙运动(教案)
![第7课 启蒙运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560c36f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0c.png)
简述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的观点,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 义思想的发展。
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的主要观点;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 的发展;启蒙运动的社会影响。
进一步发展(根本原因);新兴阶级力量壮大科学的发展,教会的不少说教不攻自破;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影响。
:英国(兴起) →(高潮) →世界(进一步发展)(含义: )和天主教会主要思想①猛烈抨击②反对君主专制,倡导 制; ③提倡“ ”,认为人生来就是平等和自由的;④法律应以 为出发点,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①反对君主专制,主张 制 ②提出 学说,权力彼此制衡; ③法律不能违背人的 ,法律是理性的体现。
①“天赋人权” 、“②认为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是①启蒙运动的核心是人的 和理性判断; ②强调人的重要性,人不是达到任何目的的工具; ③主权在民,自由平等④自由也要自律, 自由平等只能在 之内。
代表作《哲学通信》《路易十四时代》》》《纯粹理性批评》影响是法国启蒙运 动的领袖,其 思想对 18 世纪 的欧洲产生巨 大影响。
奠定了资产阶 级有关国家和 法的理论基础是最激进的民主主义者是近代西方著名的哲学家, 其理性批评哲 学最终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
人物伏尔泰 法国孟德斯鸠 法国卢梭 法国康德 德国”和社会契约思想;;(不反私有) 《《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①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冲击着欧洲的;②推动了法国大革命的爆发,传播了思想;①极大了鼓励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争取的斗争; (如美国独立战争、拉美独立运动,中国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②启蒙思想成为人们的精神武器,在人类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发展:①核心:由提倡人性到崇尚理性;②斗争矛头:集中批评封建专制制度;③提出了对未来社会的政治构想,主张建立资产阶级“理性王国”、按照资产阶级利益建构政治制度明末清初的思想批评政治封建专制统治空前强化,封建统治仍十分稳条件固,还未形成资产阶级力量经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缓慢,受到封建制度束条件缚。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第7课启蒙运动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第7课启蒙运动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https://img.taocdn.com/s3/m/32b0874f561252d380eb6e7b.png)
第7课启蒙运动课标要求简述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的观点,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教学目标1.阅读教材,识记启蒙运动兴起的背景、理性主义、启蒙运动的发展历程、伏尔泰等启蒙思想家的主要思想主张、启蒙运动的影响。
2.在识记上述基本史实的基础上,通过生生共议、师生互议、学生质疑,引导学生全面分析启蒙运动各主要思想家的思想主张,准确理解“理性主义”,明确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内涵的发展;全面理解启蒙运动所产生的历史影响;通过对西方人文主义思想发展历程的梳理,准确把握不同历史时期人文主义精神的阶段特征。
学法指导1.学习思想文化史时,必须遵循的客观规律: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因此,不同历史时期的人文主义精神具有不同的时代特征。
2.注意关注历史史实之间的差异和比较分析,如启蒙运动的高潮出现在法国而不是英国,这是由于资本主义发展受到阻碍在思想上的反映;中西方同一时期思想的差异等。
重点难点1.重点:启蒙思想家的主张及启蒙运动的影响。
2.难点: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的区别与联系。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设备多媒体教学设备;自制本课课件;相关图文资料。
教学方法以“四导一评”教学模式为主,辅以其它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设计【有机引入】众所周知:巴黎,乃是一座闻名于世的繁华大都市,也是世界著名的旅游城市,而去巴黎的游客无不被一座纪念法国历史名人的圣殿——先贤祠所震撼。
古朴的建筑,浓厚的文化氛围,非凡的事迹,涤荡着来这里参观的每一个人。
至2002年11月,共有70位对法兰西作出非凡贡献的人享有这一殊荣。
而伟大的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卢梭就位列其中。
17、18世纪他们高举着理性主义的大旗,在专制主义、教权主义、特权主义盛行的西欧,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呐喊:天赋人权、自由平等、主权在民,给尚处在黑暗中的人们带来光明和希望,这就是欧洲伟大的启蒙运动。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聆听那些反封建斗士的呐喊吧。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教学设计第7课启蒙运动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教学设计第7课启蒙运动](https://img.taocdn.com/s3/m/8e6178de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37.png)
通过总结归纳,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的知识点,提高学生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能力。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启蒙运动对人类文明发展的贡献。
五、作业布置
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巩固学生对启蒙运动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分析、评价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学生结合教材,总结启蒙运动的背景、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主张,并分析这些主张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3)理解启蒙运动的核心观念,如理性、自由、平等、民主等。
2.技能方面:培养学生以下能力:
(1)通过阅读、分析史料,提高学生对历史事件、人物、思想的概括和归纳能力。
(2)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二)过程与方法
1.过程方面: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1)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案例分析:分析启蒙运动中的典型事件、人物,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能力。
(3)小组合作: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2.方法方面:教授以下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1)比较法:比较不同历史时期的启蒙思想,了重人类文明成果的情感。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二、学情分析
针对高中历史必修三第7课启蒙运动,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具备以下基础知识和能力:
1.知识层面:学生已学习过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等历史事件,对欧洲历史背景有一定了解,为学习启蒙运动奠定了基础。
2.教学内容:
(1)伏尔泰:强调理性、批判教会、主张言论自由、宗教宽容等。
(2)卢梭:提倡社会契约论、主张人民主权、强调教育的作用等。
人教版必修三第二单元第七课《启蒙运动》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必修三第二单元第七课《启蒙运动》优秀教学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d26d11bb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83.png)
针对我国高中生的知识背景和认知特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应以人性化的语言呈现,注重历史与现实的联系,突出启蒙运动对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的启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情感教育的融入,让学生在感受历史人物的精神风貌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启蒙运动的定义、背景及其历史意义,能够准确地描述启蒙运动的主要思想和代表人物。
2.掌握启蒙运动对现代社会的影响,能够分析启蒙运动在政治、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具体表现。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提高他们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使其能够从多个角度审视启蒙运动的价值。
4.提升学生的文献检索和资料整合能力,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提高他们的学术素养。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以情境教学为核心,通过多媒体展示、历史故事讲解等方式,生动形象地呈现启蒙运动的历史背景和时代氛围,引导学生置身于那个充满思想碰撞的时代。
2.设计相关的情景剧,让学生扮演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等角色,亲身体验并感受启蒙运动的精神内涵。
3.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带领学生走进启蒙运动时期的社会环境,使其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那个时代的历史变迁。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启蒙运动的历史背景、核心思想和代表人物。
2.采用案例分析、比较研究等方法,使学生能够准确把握启蒙运动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3.运用讨论、辩论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提升他们的历史素养。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7课《启蒙运动》实用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7课《启蒙运动》实用优秀教学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35308b7c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82e594c.png)
1.讲解启蒙运动的背景,如欧洲封建势力的束缚、科技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等,让学生了解启蒙运动的历史根源。
2.详细阐述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想,如理性、自由、平等等,并通过举例、讲解等方法,让学生对这些思想有深入的理解。
3.介绍启蒙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如伏尔泰、卢梭、洛克等,分析他们的思想主张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国家发展做贡献的爱国主义情操。
3.通过对启蒙运动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思想解放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增强学生的人文关怀。
4.培养学生尊重不同文化、包容多元价值的全球观念,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生动形象的语言、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同时,注重因材施教,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使他们在历史学习中获得成功体验,培养自信心。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在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形成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学习品质,为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问题导向
1.引导学生关注启蒙运动产生的历史背景,如封建势力的束缚、科技发展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等,让学生思考这些因素如何促进了启蒙运动的产生。
2.通过对启蒙运动核心思想的探讨,让学生思考这些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如理性、自由、平等等。
3.引导学生关注启蒙运动对后世的影响,如推动了法国大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的爆发,让学生思考启蒙运动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运用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结合多媒体展示、课外实践活动等,丰富学生的感官体验,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4.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引导学生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析历史问题,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7《启蒙运动》教学设计(共1课时)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7《启蒙运动》教学设计(共1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5aa70038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b7.png)
3.培养学生客观、公正评价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能力,避免主观情感和片面观念的干扰;
4.加强对学生的历史思维方法训练,提高其分析问题的系统性和逻辑性。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启蒙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主张及其影响;启蒙运动对法国大革命及世界历史发展的贡献。
5.请学生收集有关启蒙运动的图片、资料等,制作一份手抄报,要求内容丰富、设计美观。通过此项作业,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动手能力,同时巩固所学知识。
1.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后独立完成,不得抄袭他人作品;
2.作业提交时间:下次上课前;
3.教师将根据作业完成情况,给予评价和反馈,鼓励学生持续进步。
2.难点:理解启蒙运动时期的社会背景和思想观念;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评价历史人物和事件。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1)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启蒙运动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运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实例分析启Biblioteka 运动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
(3)运用比较教学法,将启蒙运动与其他历史事件进行比较,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其历史地位;
(2)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阶段测试等形式,检测学生对本章节知识的掌握程度;
(3)增值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鼓励学生发挥潜能,提高自身能力。
4.教学策略:
(1)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采用分层教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
(2)注重情感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历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1.认识到启蒙运动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增强对历史发展的敬畏之心;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二单元第7课 启蒙运动教案-文档资料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二单元第7课 启蒙运动教案-文档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6c1539bb0975f46527d3e1dd.png)
《启蒙运动》教学设计教学思路的分析《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对本课的要求是“简述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的观点,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关于本课,人教版教科书设置了三目:“理性时代的到来”“法国启蒙思想家”“启蒙运动的扩展”。
常规的教学思路是按教科书编排顺序按部就班各目内容,这样学生只能粗浅地了解启蒙运动的主要内容,形成一些基本的认识。
这样的课堂抽象枯燥,缺乏主线和核心灵魂,很难引起学生对启蒙运动的认同,难以给学生心灵带来巨大的冲击窦桂梅老师说:“主题教学是从生命的层次,用动态生成的观念,重新全面认识并整体构建课堂教学。
”简单地说,他是围绕一定的主题,充分重视个体经验,通过多个文本的交流碰撞,在强调课程生成性理解中,实现课程主题意义建构的一种开放性教学。
基于以上认识,我在查阅大量史料的基础上,整合课程内容,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从历史细节入手,设置针对性、系列化的问题,通过运动的自然发生过程来分析启蒙运动的前前后后,向学生展现一幅更加广阔的启蒙运动的画卷。
教学过程设计导入:视频2019年伦敦残奥会主题“启蒙运动”引入本课,展现残奥会运动员的人文追求。
[设计意图]“启蒙运动”既是历史问题,也是现实问题,还是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
通过视频2019年伦敦残奥会主题“启蒙运动”,让学生懂得启蒙运动的文化传承。
一、启蒙运动之“名”问题探究:什么是“启蒙”?什么是启蒙运动?罗素:“启蒙:英文enlighten:开导、启发;法文原意:光明从字义上看,它旨在传播光明,消除普遍的黑暗教材观点:“是指17、18世纪欧洲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思想束缚的思想解放运动。
它是继文艺复兴后,在欧洲历史上出现的第二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设计意图]通过对“启蒙”“启蒙运动”问题的提出,让学生从概念入手,从整体上悟出启蒙运动的实质,加深学生对启蒙运动的理解。
二、启蒙运动之“源”展示材料和图片:材料1:英国和法国资本主义经济增长指数1615年1691年1700年1774年英国100 320 182 230法国100 210 220 247——布罗代尔:《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材料2:路易十四认为,宗教分歧将威胁国家统一。
第7课 启蒙运动 教案-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7课 启蒙运动 教案-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https://img.taocdn.com/s3/m/4297000fa58da0116d174988.png)
【材料四】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将要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同立法权合而为一,则将对公民的生命和自由施行专断的权力,因为法官就是立法者。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而为一,法官便将握有压迫者的力量。如果同一个人或是由重要人物、贵族或平民组成的同一个机关行使这三种权力,即制定法律权、执行公共决议权和裁判私人犯罪或争讼权,则一切便都完了。---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探究】:在19世纪末中国出现了维新思想,然而在促进社会变革的作用方面远不及18世纪法国的启蒙思想,为什么?康有为和孙中山各选泽的社会学说结果如何,原因是什么?
(3)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根本原因)
实质:17C-18C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问题一】启蒙运动的核心:“理性”如何理解?
【材料一】所谓理性精神,是指人运用思维才智,借助于清晰的概念和正确的逻辑推理,并依靠观察、实 验、分析、比较、综合、检验等规范、系统的方法,去认识、理解和把握宇宙自然、人类社会以及人自身的思维能力与思维活动的过程。---马世力主编《世界史纲》
教学过程:
环 节
内 容
梳理教材
抛出问题材料阅读
梳理教材
材料阅读理解
探究讨论
阅读材料并讨论
归纳总结
课后作业探究
17-18世纪的欧洲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却愈加受到封建专制的阻碍,这一时期的资产阶级提出了反封建的、完整的思想体系。
人教版必修三第二单元第7课启蒙运动教案
![人教版必修三第二单元第7课启蒙运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9ef6c8f5022aaea998f0fb7.png)
启蒙运动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教材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①17~18世纪,随着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但是封建制度严重阻碍着资本主义发展;同时自然科学的发展使得人们认识到人类是可以征服自然的,于是反对封建专制和反对教权主义的斗争成为了时代的要求,一场思想上的资产阶级启蒙运动首先在英国兴起。
②18世纪的法国成为启蒙运动的中心,出现了如伏尔泰、孟德斯鸠等一大批启蒙思想家,他们崇尚理性,号召人们追求政治民主、权利平等和个人自由;③在法国的影响下,欧洲大陆很多国家都兴起了启蒙运动。
启蒙运动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为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动员;并成为世界各国各地区人民追求自由、平等的精神武器,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识记:理性、启蒙运动;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及其主张;康德及启蒙运动的影响;(2)理解启蒙运动兴起的背景,分析启蒙思想的巨大影响;(3)认识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的巨大反作用。
2、过程与方法:(1)指导学生用表格法掌握启蒙运动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2)运用比较法加深对启蒙思想家观点共性和个性的认识。
(3)运用比较法对比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异同,说明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上和形态上的反映”;(2)通过法国启蒙思想产生的巨大影响的分析,使学生认识意识形态对社会发展所起的重大作用,从而提高学习理论的自觉性。
★课标要求:简述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的观点,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教学过程及要点:贯穿第三单元的一线索:西方人文主义产生、发展与完善的历程。
根据时间轴回顾前面所学:公元前7世纪,古希腊出现了自然哲学,人们思考的范围从宗教神话回到了现实。
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出现了智者运动,人们从研究自然开始研究人和社会。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第7课 启蒙运动教学设计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第7课 启蒙运动教学设计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https://img.taocdn.com/s3/m/04760e22240c844768eaee00.png)
2019-2020年高中历史第7课启蒙运动教学设计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教材分析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深入理解欧洲启蒙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性质、思想体系和历史作用;了解卢梭和康德的思想主张及其所体现的人文内涵;了解18、19世纪欧洲的浪漫主义的创始人,及其中所包含的人文精神。
(2)、过程与方法:根据教科书和教师印发的相关资料,围绕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的异同这一问题,通过老师讲述和学生讨论相结合的方式,掌握两者在性质上的差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伴随着启蒙运动的高涨,浪漫主义思潮应运而生。
这一思潮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对启蒙运动的反叛,因为正当理性高昂之时,它指出了人类理性的有限性。
通过了解这些,使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凡事都不可走极端,否则定会出现与其不三、重点和重点重点:欧洲的启蒙运动的兴起背景、性质、思想体系、作用;卢梭、康德的思想主张及其中所包含的人文精神;18、19世纪欧洲的浪漫主义及其所包含的人文思想、作用。
难点:欧洲的启蒙运动的兴起背景、性质、思想体系、作用。
四、学情分析五、教学方法:材料分析法、对比法等六、课前准备七、课时安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导入:引导学生浏览图画,配合阅读文字内容,解决两个问题:1.从图画中可以提取哪些信息?2.说明什么问题?由此进入新课的学习。
一、“理性时代的到来” ——启蒙运动兴起的背景从政治、经济、自然科学的发展、法国社会的现状四个方面分析了启蒙运动兴起的背景。
1.理性时代的到来不是偶然的。
从17世纪的欧洲发生的政治、经济、科学等方面的变化来分析理性时代到来的条件。
2.启蒙运动的核心、主要内容、性质。
(1)核心:理性主义。
(阐释理性主义的含义)(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概括启蒙运动的内容。
3.性质: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
4.启蒙运动的概况。
补充说明:启蒙运动于17世纪兴起于英国,18世纪在法国达到高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7课启蒙运动课标要求简述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的观点,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教学目标1.阅读教材,识记启蒙运动兴起的背景、理性主义、启蒙运动的发展历程、伏尔泰等启蒙思想家的主要思想主张、启蒙运动的影响。
2.在识记上述基本史实的基础上,通过生生共议、师生互议、学生质疑,引导学生全面分析启蒙运动各主要思想家的思想主张,准确理解“理性主义”,明确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内涵的发展;全面理解启蒙运动所产生的历史影响;通过对西方人文主义思想发展历程的梳理,准确把握不同历史时期人文主义精神的阶段特征。
学法指导1.学习思想文化史时,必须遵循的客观规律: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因此,不同历史时期的人文主义精神具有不同的时代特征。
2.注意关注历史史实之间的差异和比较分析,如启蒙运动的高潮出现在法国而不是英国,这是由于资本主义发展受到阻碍在思想上的反映;中西方同一时期思想的差异等。
重点难点1.重点:启蒙思想家的主张及启蒙运动的影响。
2.难点: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的区别与联系。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设备多媒体教学设备;自制本课课件;相关图文资料。
教学方法以“四导一评”教学模式为主,辅以其它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设计【有机引入】众所周知:巴黎,乃是一座闻名于世的繁华大都市,也是世界著名的旅游城市,而去巴黎的游客无不被一座纪念法国历史名人的圣殿——先贤祠所震撼。
古朴的建筑,浓厚的文化氛围,非凡的事迹,涤荡着来这里参观的每一个人。
至2002年11月,共有70位对法兰西作出非凡贡献的人享有这一殊荣。
而伟大的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卢梭就位列其中。
17、18世纪他们高举着理性主义的大旗,在专制主义、教权主义、特权主义盛行的西欧,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呐喊:天赋人权、自由平等、主权在民,给尚处在黑暗中的人们带来光明和希望,这就是欧洲伟大的启蒙运动。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聆听那些反封建斗士的呐喊吧。
【自主学习】带着下列问题,阅读教材P30-33,在书上进行圈、点、勾、划,并对知识点进行记忆与思考。
1.阅读教材第一目“理性时代的到来”A:17世纪末18世纪初,“理性时代”到来的历史条件有哪些(请注意阅读“前言”、图片资料及解读综合思考;请注意分析原因的基本模式:内因+外因;政治+经济+思想;必要性+可能性等)?【1组学生板演预测】经济:西欧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政治:资产阶级力量进一步壮大(阶级);封建专制制度成为其发展的障碍(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思想: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冲击了天主教的权威;自然科学的突飞猛进;受中国儒家思想的影响。
点评:视学生回答情况进行知识讲解与思维方法指导。
2.阅读教材第二目“法国的启蒙思想家”A:请以表格的形式梳理启蒙运动的发展历程、主要思想家及思想主张、代表作品等(请注意阅读“历史纵横”、“资料回放”、图片资料及解读、第三目的第一、二自然段综合思考)。
【2-4组学生板演预测】之窗”综合思考)。
【5组学生板演预测】核心:理性主义;发展:倡导遵循自然和人性的原则,独立思考,运用智力认识、判断和理解事物;它主张否定一切如专制王权、宗教神权、贵族特权、愚昧和迷信等的权威,追求民B:结合材料思考,启蒙运动的兴起与发展有何影响(请注意阅读“资料回放”、“学习延伸”综合思考)。
材料一司法独立原则是美国司法制度建构的核心。
美国严格实行“三权分立”,即司法独立不仅强调司法机关独立于行政机关,同时也强调司法机关独立于立法机关。
――《中外司法体制比较研究》王公义许兵材料二(启蒙运动)在经济领域中的主要口号是自由放任——让人民做他们愿意做的事,让自然界自然地发展。
……在宗教方面,主要口号是“砸烂可耻的东西”,即消灭宗教的狂热和不容异说。
……在政治方面,哲人们也有一个关键性的用语——“社会契约”。
……“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它(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
” ……这些口号破坏了传统的制度和习俗。
——《全球通史》材料三受文艺复兴的影响,16~17世纪欧洲发生科学革命,现代科学诞生。
17世纪英国成为世界科学中心。
18世纪下半叶英国发生第一次工业革命,工业现代化启动。
继英国以后,18世纪法国成为世界科学中心,启蒙运动的中心从英国转移到法国,并达到高潮,引发法国大革命,“自由、平等、博爱”的民主精神传遍欧洲。
……19世纪德国成为世界科学中心,德国是19世纪末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中心之一,她仅用40多年时间(1871~1913年)就成为欧洲头号工业强国。
——《中国现代化报告2002·知识经济与现代化》【6组学生板演预测】(1)政治角度——启蒙思想从各个方面向封建势力发起猛烈攻击,传播进步思想,从根本上动摇封建统治基础,为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提供理论依据,也为资本主义国家提供了系统的政治构想。
(2)经济角度——基于人的自由发展的权利,提出了经济自由竞争的思想,为自由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并影响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自由化发展,进一步从君主(政府)的控制下解放出来,为工业革命提供自由的环境。
(3)思想文化——打破宗教的束缚,宣扬自由与平等,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4)综合概括——启蒙思想引领欧美进入资本主义的全面发展时代。
点评:视学生回答情况进行知识讲解与思维方法指导。
【知识梳理】【师生互动小结】一、历史背景:经济上,资本主义的发展;阶级关系上:资产阶级的壮大;思想上: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推动;科学上:自然科学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教会的很多说教不攻自破;根本原因就是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二、核心(指导)思想:理性——人自己思考,运用自己的智力去认识、判断和理解事物的能力。
三、主要思想家及其思想主张1.法国的伏尔泰,提倡天赋人权,自由平等;抨击天主教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反专制,倡导君主立宪制。
2.法国的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提出三权分立原则,法律应当是理性的体现。
3.法国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①“主权在民”;②“人生而自由”;③“社会契约论”,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是财产的私有。
4.德国康德,启蒙运动的核心是人的理性判断。
强调人的重要性,人不是工具。
主权在民,自由平等是天赋的人权。
自由平等只能在法律范围之内。
四、启蒙运动的内容1.反对:专制王权;宗教神权;贵族特权;愚昧和迷信2.批判:专制主义、教权主义3.追求:理性、民主、科学、自由、平等。
五、启蒙运动的性质:一场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是欧洲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
六、过程:兴起于17世纪起源于英国;18世纪中期在法国达到高潮,指导了法国大革命;18世纪中后期扩展到德国等国家。
七、启蒙运动意义: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就是用理性把人们从宗教神学和封建主义的蒙昧无知中唤醒,使他们能够挣脱宗教神学的精神枷锁(束缚),从黑暗的“旧制度”(封建制度)下解放出来,追求政治民主、权利平等、个人自由,努力构建一个民主和科学的美好时代。
它为法国大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鼓舞了世界各国资产阶级革命。
【检测反馈】【学生口头展示】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相比较有何异同?点评:视学生回答情况进行知识讲解与思维方法指导。
教学反思在引导学生运用“表格法”比较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异同时发现,学生在宏观上求同存异,问题似乎不大。
但一是涉及人文主义与启蒙思想的具体差异时,学生还存在不少问题。
第一,在对待宗教问题上:人文主义者反对封建教会,反对中世纪神学抬高神、贬低人的观点,但不是无神论者,并不反对宗教和上帝,也从未否定过基督教教义,他们的思想、观点及作品往往借助于宗教题材,通过世俗化来表达人的思想、感情、智慧,突出以人为中心,突出个性自由,反对以神为中心,大胆地揭穿宗教的神秘色彩,否定岁教皇和教会的绝对服从;而启蒙思想家以理性为武器,引导人们通过对世间事物的思考分析去判断是非曲直,完全剥去了封建制度身上的神圣外衣,宣传唯物主义无神论思想,公开向宗教神学挑战。
启蒙思想家在对待宗教的问题上,比人文主义者更为彻底,抛开了宗教外衣,更鲜明地高举资产阶级的思想大旗。
第二,在对待封建王权问题上: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在经济上还不够强大,政治上也很软弱,不可能提出政权方面的要求,主张消灭封建割据,建立强大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君主应拥有无限权力实行君主立宪,并希望强大王权能成为他们扩大对外贸易、进行殖民掠夺的坚强后盾,因而积极支持世俗的封建王权;而启蒙思想家进一步提出了天赋人权、公众意志、社会契约与法治等观念,否定神授特权,反对封建君主专制,甚至还提出了防止或避免出现暴君政体的办法,以此捍卫自由、平等、民主等原则的实施,总之,启蒙思想家为资产阶级与封建专制制度作斗争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武器。
第四,在对待自由的界定问题上:人文主义者为了打破中世纪神学的束缚,提倡个人自由以及反对中世纪的封建等级制度,反对禁欲主义与来世观念,认为个人主义是人文主义世界观的基础,从而过分强调了人的自然属性,极易导致极端个人主义的泛滥,因而存在着严重的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个人自由发展和公众社会意志的矛盾;启蒙思想家把人文主义的人性论提高到理性这个中心,主张人应该依据理性受到法治、公众意志、社会契约等约束,从而在理论上解决了个人自由与社会的关系问题。
第四,在对未来政体的设想问题上:人文主义者缺乏对未来政体的较成熟设想;启蒙思想家为将要取消封建制度的新社会提出了种种设想,虽然对未来的政体设计上有所差异,但都主张实行宪政民主、三权分立、人权自由、公民平等、法律至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