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并发症的分析

合集下载

心脏病的介入治疗技术

心脏病的介入治疗技术

定义
心脏病介入治疗技术是一种通过导管等器械,在影像设备引 导下对心脏血管和心脏结构进行诊断和治疗的技术。
发展历程
自20世纪60年代起,心脏病介入治疗技术经历了从单纯球囊 扩张到支架植入,再到药物涂层支架和生物可吸收支架的发 展历程。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心脏病介入治疗已经成为心 血管疾病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导管定位
通过影像引导,精确调整 导管位置,确保治疗器械 准确到达病变部位。
球囊扩张与支架植入术
球囊扩张
将带有球囊的导管送至狭 窄部位,通过充气球囊扩 张狭窄血管,改善血流。
支架植入
在球囊扩张后,将金属支 架植入狭窄部位,支撑血 管壁,保持血管通畅。
术后处理
撤出导管,压迫止血,观 察患者生命体征和穿刺部 位情况。
方法进行治疗。
心脏并发症处理
根据心律失常类型,选用抗心律 失常药物或电复律治疗;对于心 力衰竭,可采取强心、利尿等措
施改善心功能。
感染并发症处理
局部感染可加强换药、清创等治 疗;全身感染需选用敏感抗生素 进行抗感染治疗,同时加强支持
治疗,提高患者免疫力。
04
患者选择与术前评估策略
患者选择标准制定
心脏病类型
01
优先选择单一、局限且适合介入治疗的心脏病患者,如冠心病
、心脏瓣膜病等。
年龄与身体状况
02
通常选择中老年患者,但需评估患者的全身状况及合并症情况

意愿与配合度
03
患者需对介入治疗有充分了解,并具备较高的治疗意愿和配合
度。
术前检查项目清单
常规检查
包括心电图、超声心动图、X线胸片等,以评估心脏功能及结构 。
饮食调整
建议患者遵循低盐、低脂、低糖的饮食原则,增加蔬菜、 水果、全谷类等健康食品的摄入,减少高脂肪、高胆固醇 食品的摄入。

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进展cPPT课件

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进展cPPT课件

案例三: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微创、恢复快、治疗效果好
房间隔缺损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封堵 术是通过导管将封堵器送至房间隔缺损位置,封闭缺损, 恢复心脏正常功能。该手术具有微创、恢复快、治疗效果 好等优点,对于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THANKS
VS
手术步骤
包括建立体外循环、导管插入、瓣膜置换 或封堵等操作,需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
术后护理与康复
术后护理
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观察患者情况,及 时处理并发症,如出血、感染等。
康复指导
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和饮食调整,促进 术后恢复,同时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提高 其生活质量。
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研究
肺动脉瓣球囊扩张术
总结词
肺动脉瓣球囊扩张术是一种通过球囊扩张肺动脉瓣狭窄部位 的治疗方法。
详细描述
该技术适用于肺动脉瓣狭窄患者,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治 疗效果显著等优点。球囊扩张术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提高 生活质量。
03
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药物
抗凝药物
01
华法林
一种维生素K拮抗剂,通过抑制凝血因子的合成发 挥抗凝作用,常用于治疗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
02
肝素
一种天然抗凝物质,通过抑制凝血酶发挥抗凝作 用,常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和体外循环手术。
抗血小板药物
阿司匹林
抑制血小板聚集,通过抑制环氧 化酶和血栓烷A2的合成发挥抗血 小板作用,常用于预防心肌梗死 和中风。
氯吡格雷
抑制血小板聚集,通过阻断二磷 酸腺苷受体发挥抗血小板作用, 常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和支架植 入术后的治疗。

心脏介入术中有创血压监测及护理体会

心脏介入术中有创血压监测及护理体会

心脏介入术中有创血压监测及护理体会目的探讨心脏介入术中有创血压监测及护理措施。

方法收集实施心脏介入术治疗的患者370例,在心脏介入术过程中进行动脉测压管的护理、并发症观察和护理。

结果置管期间穿刺部位少量渗血9例,少量出血5例,肿胀2例;测压管受压扭曲12例,体位及感应器调整后波形正常;寒战、发热2例,抗生素治疗后好转。

其余患者均不明显并发症发生。

结论心脏介入术中,护理人员在置管期间要严密观察,采取正确护理措施,最大限度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有利于手术顺利完成。

标签:心脏介入术;有创血压监测;并发症心脏介入术中往往需要进行无创或有创血压监测,因有创血压监测可通过将动脉导管置入动脉内而直接获得血液内压强,目前已成为测量血压的主要方法,其在心脏介入术中可及时准确反映动脉的压力变化[1-2]。

因此,确保术中有创血压监测的及时准确性对成功完成手术显得尤为重要。

2013年10月~2014年2月我院结构性心脏病病区收治370例行心脏介入术的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有创血压监测,根据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并采取针对性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2013年10月~2014年2月于我院结构性心脏病病区实施心脏介入术治疗的患者370例,其中男218例,女152例;年龄38~80岁,平均(60.3±6.1)岁。

桡、股动脉分别为320例、50例;冠脉造影20例,冠脉腔内成形术67例,冠脉内支架置入术283例。

1.2 手术方法先对患者进行Allen实验,即同时压迫患者一侧上肢尺、桡动脉,手变苍白后放开压迫,若10s内手恢复血色为阴性,反之阳性。

阴性者采用桡动脉置管,外周动脉炎、血管严重病变及Allen阳性患者采用股动脉置管。

常规消毒穿刺部位后,注射1%利多卡因局部麻醉,穿刺针头与皮肤30°~40°斜下刺入尺动脉或桡动脉搏动最明显处,成功后置入导管,迅速将肝素盐水测压管连接起来,洗净管道里及针头内的回血,局部消毒后用无菌纱布覆盖固定,连接压力感应器。

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现状戴汝平

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现状戴汝平
(Data from 15 Medical Center 2007)
Complication Number % III°AVB 63(8) 0.72% TI 60 0.60% Residual shunt (6 month) 36(8980) 0.40% Hemolysis 25 0.27% Device migration 16 0.17% Outlet stenosis of RV 14 0.15% AI 9 0.10% Cardiomegaly 6 0.07% Tamponade 5 0.05% Stroke 2 0.02% MI 1 0.01% Death 5 0.05% Total 242 2.60%
Laser valvotomy with balloon valvoplasty for pulmonary atresia


评 价
1, PH with right cardiac failure. 2, Arrhythmia (LBBB, II-III°AV-B; Pacemaker-6m) 3, Cardiomegaly with heart failure. 4, Device migration . 5, Tamponade ( Occluder Erosion ). 6, Right ventricular outlet stenosis . 7, Valvular damage (AI ,TI, MI )
结构性心脏病现状
先天性心脏病 年患病率:7-15‰(15万/年). 至目前全国累计200万。 瓣膜病 年患病率:2-3 ‰. 至目前全国累计250万 肥厚型心肌病 年患病率:1- 2‰ . 总数约:100万.
几种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现状
镶嵌治疗(Hybrid Procedure)

一起来认识结构性心脏病

一起来认识结构性心脏病

一起来认识结构性心脏病结构性心脏疾病是一种使心脏内部结构出现异常或缺陷的疾病。

它是由于在心脏发育过程中出现问题而导致的,可能涉及心脏的瓣膜、间隔、心室或动脉等部分。

这些异常或缺陷会对心脏的正常功能产生严重影响。

想象一下,就好像是一座复杂的建筑物中的一部分出现了结构问题,导致整个建筑的稳定性受到威胁。

心脏同样也是一个复杂的“建筑”,如果内部结构出现问题,就会影响到心脏的泵血功能和供血供氧能力。

结构性心脏疾病的生动表达就是,心脏内部的构造被“扭曲”或“损坏”,就像一件精密的机器出现故障一样。

这会导致心脏无法正常泵血,给身体各个部分提供足够的氧气和营养物质,进而影响整个身体的健康和功能。

因此,及早发现和治疗结构性心脏疾病非常重要,以确保心脏能够正常工作并保持人体的正常运行,今天让我们一起跟着文章了解了解吧!心脏的重要性心脏是人体生命的重要支持者。

它的正常运作对身体的健康和正常功能至关重要。

因此,保持心脏健康非常重要,包括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适度的运动、控制风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等,并定期进行心脏健康检查。

心脏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是维持生命运转的关键。

它是一个强大而复杂的肌肉器官,负责泵血和循环氧气和营养物质到全身。

心脏的重要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1. 泵血功能:心脏通过每分钟收缩和舒张的动作,将氧气和富含营养物质的血液从肺部经过左心房和左心室,然后将血液推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

这个过程被称为心脏的泵血功能。

血液携带氧气和养分,供应给身体各部位,维持其正常功能。

2. 氧气供应:心脏通过肺部获取氧气,将氧气通过血液输送到全身组织和器官。

氧气是维持细胞功能正常运作的必需物质。

心脏的功能异常或疾病可能导致氧气供应不足,影响全身器官和组织的工作。

3. 应对需求变化:心脏能够根据身体的需要来调整泵血量。

当身体活动增加或者体内氧气需求增加时,心脏会增加泵血的强度和频率,以满足全身组织的需求。

4. 循环系统的中枢:心脏是循环系统的中枢,连接着身体的各个部位。

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护理措施

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护理措施

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护理措施作者:黄少毅来源:《中国医学创新》2012年第28期【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护理措施。

方法:收集笔者所在科2011年9月-2012年1月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术,PTCA及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共120例,对发生并发症的情况进行汇总分析,根据并发症情况进行护理。

结果:120例患者经过及时迅速处理,均好转,住院期间未再发生不良反应,康复出院。

本组常见并发症情况:局部血肿或出血18例,发生率为15.0%,尿潴留14例,发生率为11.7%,术后低血压8例,发生率为6.7%,腰痛及全身不适28例,发生率为23.3%。

结论:冠心病介入术后加强护理观察,及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护士系统掌握各种并发症的临床特征,及早发现,及时处理,提高预警能力是减少并发症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冠心病;介入治疗;并发症;原因;护理措施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28.024冠心病介入治疗主要包括冠状动脉造影术,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及支架植入术[1],具有手术简便,创伤小,疗效可靠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但是术后并发症时有发生,医护人员能及时观察及处理,病情能迅速好转。

为提高护理质量,本文将冠状动脉造影术,PTCA及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后护理中常见的几种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相应处理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笔者所在科2011年9月-2012年1月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术,PTCA及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共120例患者的资料,其中冠状动脉造影术80例,男49例,女31例,年龄41~71岁,平均62.8岁。

PTCA及支架植入术共40例,男29例,女11例,年龄40~78岁,平均61.2岁。

1.2方法对术后发生血管并发症者进行分析,总结护理要点。

并发症及预防护理措施:术后交代患者术侧肢体制动,严密观察穿刺口敷料是否清洁干燥,与对侧肢体比较足背动脉搏动、末梢感觉、皮肤温度等,穿刺口周围有血肿的患者,要在护理记录单上注明血肿的大小,并用不易褪色笔在患者大腿部作标记,每0.5~1小时观察1次,注意局部血肿有无继续向大腿内下侧增大的趋势,每次巡视时不仅要测血压,还要询问患者的感觉,教会其利用健侧下肢适度整体性移动,以缓解疲劳不适,解除制动后,鼓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以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更换敷料后,告知患者3 d内保持穿刺部位干燥清洁,避免污染以及用力蹲起等动作,以防止出血。

心血管病介入治疗相关知识及围手术期护理

心血管病介入治疗相关知识及围手术期护理

心血管病介入治疗相关知识及围手术期护理一、概括心血管病介入治疗是一种先进的治疗手段,对于改善心血管疾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介入治疗在心血管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本文将详细介绍心血管病介入治疗的相关知识,包括其定义、发展历程、技术特点以及应用范围。

同时本文将重点阐述围手术期护理的重要性,包括术前准备、术中护理和术后观察与护理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本文的阅读,读者将全面了解心血管病介入治疗的相关知识以及围手术期护理的关键要点,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指导,帮助患者顺利度过手术期,提高治疗效果和康复率。

1. 心血管病介入治疗的重要性心血管病介入治疗是一种现代化的治疗方法,在心血管病领域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活习惯的改变,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而心血管病介入治疗的应用正是解决这一难题的重要手段之一。

与传统的手术治疗相比,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其通过先进的医疗技术和设备,对狭窄或堵塞的血管进行扩张、疏通,达到恢复血液流通的目的,对于急性心肌梗塞、冠心病等严重心血管疾病的抢救和治疗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心血管病介入治疗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其在现代医学领域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而在此背景下,围手术期护理的合理性、科学性和高效性更是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康复效果和生命质量,对此进行深入研究与探讨是十分必要的。

2. 心血管疾病对全球健康的影响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健康问题,其高发率及死亡率给全球社会经济带来巨大负担,严重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质量。

在全球范围内,心血管疾病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尤其在工业化国家和发达城市,其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生活方式的改变(如饮食结构的改变、缺乏运动等),以及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高发,心血管疾病的威胁愈发严重。

这不仅给患者带来巨大的身心痛苦,而且给医疗系统带来巨大压力,增加了医疗成本和社会经济负担。

介入心脏病学

介入心脏病学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
原理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是将 金属支架永久性地置放于 冠状动脉病变处,支撑血 管壁,保持血流畅通。
应用
适用于冠状动脉严重狭窄 或闭塞的患者,可有效改 善心肌供血,缓解心绞痛 等症状。
注意事项
术后需长期服用抗血小板 药物,防止血栓形成,并 定期进行复查。
心脏瓣膜介入治疗
原理
心脏瓣膜介入治疗是通过导管技 术将人工瓣膜或修复器械送入心 脏瓣膜处,对病变的瓣膜进行修 复或替换,从而恢复瓣膜功能。
手术中配合与观察
体位与消毒
协助患者摆放合适体位,暴露手术部位并严格消 毒。
术中配合
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及时传递器械、药 品等,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并发症观察
注意观察有无心律失常、心脏压塞、气胸等并发 症发生,一旦发现及时处理。
手术后护理与康复
术后监测
持续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包括心率、 心律、血压、呼吸等,发现异常及时 处理。
03
常见介入心脏病学手术
冠状动脉造影术
原理
冠状动脉造影术是通过特制的心导管经股动脉、桡动脉或肱动脉送到主动脉根部,分别插 入左、右冠状动脉口,注入少量含碘对比剂,在不同的投射方位下摄影可使左、右冠状动 脉及其主要分支得到清楚的显影。
应用
冠状动脉造影术是诊断冠心病的一种常用且有效的方法,是一种较为安全可靠的有创诊断 技术,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被认为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
新型导管与材料
研发更灵活、更耐用的导管和材料,提高手术效果和安全性。
影像技术进展
利用先进的影像技术,如三维超声、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等,实现更 精准的手术导航和评估。
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
应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优化手术策略,提高手术成功率和 患者预后。

国家结构性心脏病介入质控中心2021年中国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技术质控报告(上)——瓣膜病篇

国家结构性心脏病介入质控中心2021年中国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技术质控报告(上)——瓣膜病篇

国家结构性心脏病介入质控中心2021年中国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技术质控报告(上)——瓣膜病篇转自: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公众号结构性心脏病是近年来心血管疾病领域提出的一个新概念,泛指一大类先天性或获得性以心脏和大血管结构异常为主要表现的心血管疾病,主要包括先天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病和心肌病等。

我国心脏瓣膜病介入治疗技术开展较晚但发展迅速,10余年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随着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为顺应技术发展变化,及时调整质控策略,将原有的先心病介入质控中心和心外介入质控中心合并,成立了国家结构性心脏病介入质控中心,以加强对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技术的规范及管理。

现对近年来心脏瓣膜病介入技术质控工作进行回顾:经导管主动脉瓣介入技术自2002年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I,TAVR)应用于临床之后,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

TAVI的适应症从最初应用于高危和不能外科手术的患者,逐步放宽到中危、低危的患者。

2020年底发表的AHA/ACC指南以及2021年发表的ESC/EACTS指南,都已将适应症调整为不根据危险度评估、而根据患者的年龄及病变特点进行选择,使得TAVI有了更广的适用人群。

预计目前全球的TAVI手术量已超过80万例,而且仍在以每年20万例以上的速度增长。

我国的TAVI技术开展较晚,2010年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开始引进国外器械,进行早期临床应用。

2012年阜外医院完成了第一例国产瓣膜Venus A-valve的临床应用。

此后近5年时间,TAVI技术主要应用于各临床试验,手术例数较少,为TAVI发展的初期阶段。

2017年,启明医疗Venus A-valve瓣膜以及杰成医疗J-Valve瓣膜获准在国内上市,标志着国内TAVI大规模临床应用的开始,国内的经导管主动脉瓣治疗进入了快速发展期。

截止2021年底,国内累计完成TAVI手术超1.3万例,仅2021年就完成TAVI手术7173例,超过了之前所有年份手术量的总和,发展趋势迅猛。

心脏介入术后并发症有哪些

心脏介入术后并发症有哪些

心脏介入术后并发症有哪些冠心病的确诊和治疗都会用到冠脉介入,冠心病介入治疗虽然对于冠心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但是他的危害我们也必须要考虑在内,只有双方面的结合,患者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才能够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否则一但手术失败带给自己一些不可逆的变化。

冠心病介入治疗是对冠心病的一种治疗手法,但是相对来说这种方式作为一种手术的方法,那么危害也是必然存在的,所以说我们必须要对这种方法有一个具体的了解,其中包括她的一些并发症各方面,只有这样多加的了解,那么对于我们的病情及检查可以把握好,选择最适合我们的治疗方法,那么关于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危害有哪些呢?1、冠状动脉穿孔冠状动脉穿孔可以说发生的概率比较小但是危害非常的大,常常由于我们在做冠心病造影的时候一些造影剂的外渗的情况下出现,甚至严重的可能会引起心肌梗塞等一些严重的心脏疾病发生,所以说针对这个情况我们也是要多加注意的,后期治疗起来也比较的麻烦,所以我们一定要考虑好这方面的危害。

此并发症的发生率为0.1%~0.3%。

发生的原因可能是由于球囊的型号过大,或者是球囊破裂;旋磨头偏大;在置入支架时,应用了过高的压力;导丝的头端穿出了血管床的远端等。

冠脉穿孔之后,可以引发心包出血和心脏压榨。

2、支架内血栓形成另外会出现的一种危害性就是支架内血栓的形成,这种情况的危害也是非常大的,甚至有严重者可能会直接引起死亡,这个对于医者的水平以及支架的选择都是会有一定的联系的,所以说我们在选择的时候尽量的要依自己的身体健康为主,选择自己信得过的医生同时支架的选择方面尽量的要以优良的材料优先考虑。

3、冠状动脉夹层如果是轻微的夹层不需要进行特殊的处理,术后进行严密的观察就可以了。

但如果是严重的冠状动脉夹层,可能会引发急性血管闭塞,甚至说是发生急性心肌梗死。

4、急性心肌梗死引发原因主要是由于冠脉介入治疗时出现了冠脉夹层或者是远端血管发生了栓塞,所以要强调在冠脉介入之前一定要充分抗血小板治疗。

介入治疗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介入治疗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介入治疗常见并发症及处理介入治疗常见并发症及处理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定义: 造影导管选择性插入冠状动脉开口 , 注射造影剂显示冠状动脉解剖走行及病变, 属于介入性心脏病学的诊断技术。

CAG:心梗急性期准备行冠脉内溶栓者;心梗急性期:准备行急症 PTCA 及支架置入术者; AMI 继发机械性并发症准备急诊手术者;指导治疗性CAG 重大手术前行 CAG:(1) 年龄45 岁行瓣膜置换术者 (2) 不明原因,年龄45 岁乳头肌功能失调,准备手术治疗者 (3)先心病疑有冠脉异常准备手术者 (4) 中老年人 ECG 异常准备行较大手术者。

适应症:明确诊断须根据结果选择治疗方式,急性心肌梗塞, 须急诊介入治疗或外科手术治疗,血管重建术后疗效随访,心脏外科手术前, 了解冠状动脉情况,特殊职业 PTCA 是经皮穿刺股动脉或桡动脉递入球囊导管:扩张狭窄的冠状动脉的一种血管重建术。

作用机制:用球囊扩张导致斑块撕裂破碎、压缩,使内腔扩大,拔除球囊导管后,血压对扩张部的血管壁起到支撑作用,维持内腔通畅,以达到显著缓解心绞痛的症状和改善左心室功能,从而有效地增加冠心病及心肌梗死病人的远期生存率。

冠脉支架植入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与 PTCA 的操作相似,是通过植入一个特别的特定型号的金属支架于冠状动脉狭窄处,使冠状动脉持续扩张,从而使冠状动脉内血流通畅,保证病变部位心肌的血液供应,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心血管治疗技术,是 PTCA 的后盾。

适应症:PTCA 并发冠状动脉夹层、严重冠状动脉内膜撕裂、急性冠状动脉闭塞或濒临闭塞。

冠状动脉血管直径3mm 的冠状动脉狭窄。

冠状动脉分支-开口病变。

冠状动脉再狭窄病变。

慢性闭塞性病变。

心脏介入治疗及护理:心脏介入治疗是集医学影像学和临床治疗学的交叉学科,对疾病诊疗具有微创化,闭合化和教学化,逐渐成为与内科学,外科学并驾齐驱的三大医学技术之一,是经皮穿刺途径进入血管或心腔内进行的诊疗技术。

正确的选择是:早检查、早诊断,选择最好的治疗方案!病人准备:术前知识宣教:根据病人不同的文化程度,采用不同的宣教形式,简要讲解支架植入手术的目的、意义及大致过程,术中术后的注意事项及术中配合,术中可能出现的不适,如注射局麻药时出现的疼痛,球囊扩张时由于冠状动脉堵塞出现的短暂性心绞痛等,同时介绍导管室环境,使病人心中有数,必要时术前晚适当应用镇静剂,使病人得到充分的休息,以保证良好的体力及心理状态,向病人及家属讲明支架植入术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并让家属在手术同意书上签字。

冠脉介入的三大困惑——再狭窄,血栓和出血并发症 Part1

冠脉介入的三大困惑——再狭窄,血栓和出血并发症 Part1

冠脉介入的三大困惑——再狭窄,血栓和出血并发症 Part1介入心脏病学领域已经发展了40多年,克服了很多挑战。

第一代药物洗脱支架的引入显著降低了再狭窄率,但以晚期支架血栓形成的增加为代价。

长期的抗血栓治疗可降低支架血栓形成的速度,但增加了出血并发症。

尽管第二代药物洗脱支架的出现降低了晚期支架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但其永久性阻止了血管结构和功能的完全恢复,同时也相应地降低了晚期支架失效的风险。

在当前的介入心脏病学时代,支架血栓形成,再狭窄和出血之间的权衡是一个特别复杂的挑战。

在这篇综述中主要强调了支架再狭窄的晚期/极晚期支架血栓形成的主要因素,讨论了支架技术和抗血小板治疗的进展,以进一步改善冠心病患者的治疗。

尽管裸金属支架(BMS)显著减少了球囊血管成形术相关的并发症,减少了急诊冠状动脉搭桥术和再狭窄,但BMS引起了一种严重的现象即支架内血栓形成。

支架内血栓形成(ST)构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最具灾难性的并发症之一,通常表现为较大范围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或心脏性猝死,需要紧急重复PCI。

双重抗血小板治疗(DAPT)以及支架植入技术的改进使这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减低,特别是减少了早期ST事件(<30天)。

BMS的大量使用揭示了另一个局限性:在PCI术后数月内,支架内的动脉管腔逐渐丢失。

随着病程的延长,支架内再狭窄(ISR)降低了该技术的整体疗效,并需要进行额外的靶病变血运重建(TLR)。

新生内膜增生(NIH)被证明是造成ISR的主要机制,这一发现促进了第一代药物洗脱支架(1G-DES)的出现。

第一代药物洗脱支架在降低ISR方面效果显著,但观察到ST晚期和极晚期血栓形成(分别为> 30天至1年和> 1年)增加,需要提高双重抗血小板治疗(DAPT)的强度和持续时间。

长时间的抗血小板治疗会导致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增加。

随着当前第二代DES(2G-DES)的问世,整合了更多生物相容性方向的考量或可生物降解聚合物的应用,不同的药物释放方式,支架梁和设计,同时减少ISR,ST, DAPT时间和出血。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后超反应并放射性皮肤损伤1例报道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后超反应并放射性皮肤损伤1例报道

中国现代医生2020年12月第58卷第34期CHINA MODERN DOCTOR Vol.58No.34December 2020·病例报告·研究资料显示,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能显著改善中至重度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2]。

在有反应的患者中,部分患者接受CRT 治疗后的随访期间心脏结构与功能恢复到接近正常,该部分患者称为超反应者(Super-responders,SR)。

现介绍四平市中心人民医院心血管内二科1例CRT 术后超反应并放射性皮肤损伤的患者,经过3年随访,患者临床症状显著改善,心功能恢复,左室结构和功能恢复基本正常,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患者女,62岁,因“心悸、气短20d,加重伴不能平卧1周”于2016年5月17日收治于四平市中心人民医院心血管内二科。

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史,无吸烟、饮酒史。

入院时血压120/76mmHg。

自主体位,心界明显向左扩大,心率98次/min,律齐,未闻及杂音及心包摩擦音,右肺底部少许湿性啰音。

肝脾未触及。

心电图:窦性心律,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QRS 时限165ms(图1A)。

心脏超声:左心增大,室壁运动幅度弥漫性减低,左心房内径(LAD)47mm,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66mm,左室射血分数(LVEF)14%。

诊断: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后超反应并放射性皮肤损伤1例报道李明哲1左铁成1李阳2▲1.吉林省四平市中心人民医院心血管内二科,吉林四平136000;2.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辽宁沈阳110001[摘要]1例诊断为心功能Ⅳ级纽约心脏病协会(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NYHA)分级、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的女性患者,在强心、利尿、扩管、改善心室重构等药物治疗基础上,接受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

术后心电图QRS 波群时限由165ms 缩短至130ms。

介入治疗并发症-心血管课件

介入治疗并发症-心血管课件
搏动性包块。
动静脉瘘
动脉与静脉之间形成异常通道 ,导致动脉血液直接流入静脉

血管迷走神经反射
由于疼痛刺激或精神紧张引发 ,表现为血压下降、心率减慢
等症状。
血管并发症
血栓形成
血管夹层
血管痉挛
血管破裂
血管内形成血栓,阻塞 血管腔,导致远端组织
缺血。
血管内膜撕裂,血液进 入血管壁中层形成夹层。
血管平滑肌强烈收缩, 导致管腔狭窄或闭塞。
其他系统并发症
造影剂肾病
使用造影剂后引发的肾脏损害,表现 为肾功能异常。
过敏反应
对造影剂或药物产生过敏反应,轻者 出现皮疹、瘙痒,重者可能导致休克。
感染
手术部位或全身性感染,与消毒不严、 免疫力低下等因素有关。
辐射损伤
长时间接受X线辐射可能引发皮肤损 伤、白细胞减少等辐射相关疾病。
03 并发症发生原因及危险因 素分析
加强团队协作
建立多学科协作团队,包括心血管内科、外科、影像科等专家共同 参与介入治疗过程,提高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培养创新精神
鼓励医生关注新技术、新方法的发展动态,积极尝试和探索新的治 疗手段和策略,推动介入治疗领域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处理方法与技巧
1 2
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在介入治疗过程中,医生应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 化,一旦发现并发症迹象,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 进行处理。
合理用药
对于介入治疗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医生应根据 患者具体情况合理选用药物进行治疗。
3
必要时采取手术治疗
对于一些严重的并发症,如心脏破裂、大出血等, 医生应及时采取手术治疗,以挽救患者生命。

心血管介入术后血管并发症的临床诊治及疗效分析

心血管介入术后血管并发症的临床诊治及疗效分析

心血管介入术后血管并发症的临床诊治及疗效分析心血管介入术是一种常见的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方法,如冠心病,心肌梗死等。

尽管介入手术操作技术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得到了极大的改进,但是血管并发症仍然是最常见的副作用之一。

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与多种因素有关,如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血管病变的严重度、手术操作时间、手术方式等。

血管并发症可以分为两类:血管机械性并发症和非血管机械性并发症。

血管机械性并发症包括血管狭窄或闭塞、血管破裂或穿孔、血管搏动不等或血流淤滞等。

非血管机械性并发症包括血管神经性反应、血肿、血栓形成等。

血管并发症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包括心绞痛加重、胸痛、呼吸困难、恶心、呕吐、皮肤苍白等。

一旦发现有这些症状出现,患者应及时接受治疗。

治疗的方法包括打开梗死的肌肉组织、给予支持性疗法、保持患者平卧位休息等。

在治疗血管并发症的过程中,关键的一步是正确诊断。

最常见的诊断方法是超声心动图。

超声心动图可以检测出血管是否狭窄、闭塞、破裂以及其他异常情况。

此外,还可以通过CT、MRI等影像学检查方法进行诊断。

一旦诊断确定,应制定相应的治疗计划。

治疗血管并发症的方法种类繁多,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在药物治疗方面,通过输液给予血管扩张剂和抗凝药等。

这些药物可以扩张血管,减轻血栓形成和抑制炎症反应。

手术治疗包括介入手术、心脏外科手术等。

介入手术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快速恢复等优点。

介入手术包括支架置入、气囊扩张、射频消融等。

其中,支架置入是常见的方法。

这种方法是通过将支架放置在受损的血管内,以扩张并加强血管结构的力量。

手术治疗的效果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患者的年龄、病情、手术后的休息时间等。

在所有的治疗方法中,支架置入具有较高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由于该手术在操作过程中具有较高的成本和风险,因此患者在进行介入手术前应该仔细考虑治疗方案,以确保风险最小化。

总之,心血管介入手术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但是也伴随着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1、房间隔缺损介入治疗适应症及并发症

1、房间隔缺损介入治疗适应症及并发症

房间隔缺损介入治疗适应证及并发证房间隔缺损简称房缺(atrial septal defect,ASD),是先天性心脏病中最常见的类型之一,仅次于室间隔缺损,系胚胎发育期心房间隔上残留未闭的缺损形成。

小儿房间隔缺损已经影响到了小孩的生命健康,因此要特别注意,做到早发现、及时治疗。

房间隔缺损的介入治疗的基本原理是经导管在房间隔缺损的部位送入一个双盘结构的堵闭器,双盘中的一个盘在左心房而另一个在右心房,两个盘由一腰相连,而该腰正好通过房间隔缺口,双盘夹住房间隔,一方面关闭房间隔缺损,一方面固定住堵闭器。

动物实验研究证实,房间隔缺损关闭手术后1天就开始有血小板和纤维素聚集在堵闭器内,3~10天可以填满整个堵闭器,并可以见到胶原组织的沉积,7~10天后内皮细胞开始覆盖在堵闭器的表面并形成肉芽组织,逐渐将堵闭器覆盖。

3个月后内皮细胞和肉芽组织完全包埋堵闭器,其内的血小板和纤维素也逐渐机化,最后形成致密的组织结构,从解剖上完全关闭房间隔缺损。

决定堵闭器堵闭疗效的两个因素:堵闭器植入到房间隔缺损部位后能否快速的在堵闭器内部形成血栓,但在堵闭器表面不能形成血栓;能否快速内皮化,在堵闭器表面形成类似心脏内膜层。

一、房间隔缺损介入治疗适应证:(一)年龄大于3岁,小于60岁,体重大于5kg。

(二)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其局部解剖结构必须满足以下条件:1.最大伸展直径<40mm;2.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边缘,特别是离上腔静脉、下腔静脉、冠状静脉窦和肺静脉开口至少4mm;3.房间隔直径大于房间隔缺损14~16mm。

(三)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功能矫治术后遗留的房间隔缺损。

(四)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经外科手术修补后残余分流或再通。

(五)二尖瓣球囊扩张术后的明显心房水平左向右分流。

(六)临床有右心室容量负荷过重的表现。

二、随着介入技术的发展,介入治疗房间隔缺损(ASD)已成为成熟的治疗方法,但治疗巨大型ASD(一般指缺损直径大于30mm以上者,小儿按公斤体重计算,12kg者缺损直径大于24mm,17kg者大于28mm)仍有可能发生严重并发症。

心内科常见介入治疗

心内科常见介入治疗
稳定性心绞痛等
方法:经皮冠状动脉介 入治疗(PCI),包括 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
优点:微创、恢复快、 疗效显著
心脏瓣膜介入治疗
01
经导管主动脉瓣 置换术 ( TAV R ) : 通 过导管将人工瓣 膜植入主动脉瓣, 无需开胸手术
02
经导管二尖瓣修


(MitraClip):
通过导管将夹子
植入二尖瓣,修
创伤小:无需开刀, 仅通过血管穿刺即 可完成治疗
恢复快:术后恢复 时间短,患者可快
速恢复正常生活
适应症广:适用于多 种心血管疾病,如冠
心病、心律失常等
并发症少:与传统手 术相比,介入治疗的
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心内科常见介入治 疗方法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目的:治疗冠状动脉狭 窄或阻塞,改善心肌供
血 适应症:急性心肌梗死、 不稳定型心绞痛、慢性
04
感染:介入治疗可能导 致局部或全身感染,需 要出 血、血栓形成等
A
神经系统损伤:可能导 致脑卒中、偏瘫等
C
造影剂肾病:可能导致 肾功能损害
E
B
心脏损伤:可能导致心 律失常、心肌梗死等
D
感染:可能导致败血症、 心内膜炎等
F
其他:如过敏反应、胃 肠道反应等
预防措施
心内科常见介入治疗
演讲人
目录
01
介入治疗的概念
02
心内科常见介入 治疗方法
03
介入治疗的适应 症和禁忌症
04
介入治疗的风险 和并发症
介入治疗的概念
介入治疗的定义
01 介入治疗是一种微创手术, 通过血管或皮肤穿刺进入人 体,对病变部位进行治疗。
02 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 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介入心脏病学-精品医学课件

介入心脏病学-精品医学课件

二尖瓣成形术主要用于治疗二 尖瓣狭窄等疾病,其并发症包 括瓣膜狭窄、瓣膜关闭不全等 。预防措施包括选择合适的手 术方式、规范使用抗凝药物等 。
04
主动脉瓣置换术
主动脉瓣置换术主要用于治疗 主动脉瓣狭窄等疾病,其并发 症包括人工瓣膜功能障碍、血 栓形成等。预防措施包括选择 合适的人工瓣膜、规范使用抗 凝药物等。
血栓形成
血栓形成是经皮冠状动脉介 入治疗最常见的并发症,包 括急性血栓形成和晚期血栓 形成。预防措施包括规范使 用抗凝药物和抗血小板药物 、保持患者良好的生活习惯 等。
再狭窄
再狭窄是指冠状动脉介入治 疗后,血管再次狭窄的现象 。预防措施包括规范使用药 物洗脱支架、定期复查冠状 动脉造影等。
其他介入诊疗技术的并发症及防治
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
总结词
先天性心脏病是指在胎儿时期心脏发育异常所导致的疾病,介入治疗是治疗先天 性心脏病的常见方法之一。
详细描述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是通过导管将封堵器或弹簧圈等特殊材料放置在缺损的部 位,以封闭缺损或狭窄的血管,改善心脏循环状况,缓解症状。
大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
总结词
大血管疾病是指主动脉、肺动脉等大血管发生病变的疾病, 介入治疗是常用且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
免疫调节作用
心脏可以分泌多种生物活性物质, 参与免疫调节和抗炎反应。
心脏的病理生理机制
心肌缺血
由于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 引起心肌损伤和坏死。
心力衰竭
由于心脏功能受损或过度负荷,导致心脏无法有 效泵血,引起全身代谢和器官功能障碍。
心律失常
由于心脏电生理异常,导致心脏搏动频率或节律 异常,引起血液循环障碍。
人工智统
要点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处理:尽量采用小的鞘管和导管,操作时要 轻柔。可采用静脉溶栓治疗,股动脉局部推 注尿激酶,再静脉维持12 ~24小时。
2021/1/8
17
4. 穿刺口局部血肿
主要原因是拔管后局部压迫止血方法不当、力量不 足及时间过短;术后患肢过早活动等均可引起穿刺 口局部血肿。
处理:立即进行有效压迫止血,并重新进行加压包 扎;对局部出血明显或血肿过大者,可考虑行外科 手术修补或清除。
2021/1/8
22
2021/1/8
23
2021/1/8
24
1. 封堵器脱落
主要是封堵器过小,缺损边缘不理想,操作不正确或 释放过早均可引起封堵器脱落,堵塞房室瓣和肺动脉。
处理:再术前评估是否符合适应症,选择适当的封堵 器, ASD缺损<10mm, 封堵器型号加0~2mm;
缺损10~20mm,封堵器型号加2~4mm;
2021/1/8
15
2. 器械性溶血
主要原因是封堵器过小或移位形成残余分流, 高速血流通过封堵器引起红细胞机械性破坏 所致。
处理:轻度溶血可先采取内科保守治疗;重
度溶血可植入弹簧圈封堵残余分流;如保守 治疗一周无效,或再次介入有困难者,应采 取外科手术治疗。
2021/1/8
16
3. 股动脉栓塞
主要原因是多次穿刺及导管器械损伤血管内 膜而引起血栓形成,导致股动脉栓塞。
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并发症的分析
背景
近年来,随着结构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 迅速发展,介入器材的不断完善,技术方法 日臻成熟,各大医院蓬勃开展起来,已成为 治疗先心病的重要手段之一。而先心结构病 介入治疗的并发症与安全性越来越引起关注。
2021/1/8
2
2021/1/8
5
1. 三尖瓣腱索断裂
主要原因是引导钢丝穿 过三尖瓣腱索,导致球 囊在充胀时撕裂或损伤 了三尖瓣腱索。
处理:在送球囊导管时, 有阻力时停下,借助超 声心动图来确定,球囊 导管有没有从三尖瓣腱 索中穿过。
2021/1/8
6
2. 三尖瓣关闭不全
球囊在充胀时,球囊导管滑落到三尖瓣,扩 张了三尖瓣瓣环引起返流。
处理:在充胀球囊时,将球囊导管固定好, 不让它往上冲和往下滑。
2021/1/8
7
2021/1/8
缺损20~30mm,封堵器型号加4~6mm;
缺损>30mm,封堵器型号加6~8mm。
打开封堵器时,应在超声心动图监视下,观察左右伞 是否分别在左右心房,封堵器位置满意后才可释放。 如发生封堵器脱落,应立即用圈套器取出或马上送外 科手术。
2021/1/8
25
2. 空气栓塞
主要是导管或输送鞘管内排气不彻底,或 输送封堵器时带入气体,引起冠状动脉空气 栓塞。
2021/1/8
12
动脉导管未闭
共1012例,男386例,女626例,成功1010例,成功 率为99.8%。2例因PDA太大,年龄小,封堵失败。 并发症有1例轻度溶血,7例发生股动脉栓塞(0.7 %),均经治疗后恢复;11例降主动脉血流速度稍 增快(1.1%),12个月后恢复正常;术后24小时 超声心动图检查残余分流有36例(3.6%);2例选 用肌部VSD封堵器产生左肺动脉轻度梗阻,在随访 中。
2021/1/8
27
4. 心律失常
常见有房性早搏,房性心动过速,房室传导 阻滞。 处理:规范操作,出现心律失常时立即撤管; 封堵器选择不宜过大,如出现Ⅲ度房室传导 阻滞,要立即收回封堵器,或内科药物治疗, 如一周内不能恢复,则需外科手术治疗。
2021/1/8
28
5. 残余分流
多发生在双孔型缺损或椭圆形缺损,封堵器 未能完全覆盖,分流多从封堵器外周出现, <5mm残余分流可不做处理, >5mm残余分流可再植入另一个封堵器。 残余分流是从封堵器中部通过,则不需处理, 多在术后3~6个月消失。
处理:以预防为主,在体外将导管特别是输 送鞘管内的气体排干净,封堵器应充分浸泡, 在收进短鞘后要彻底排气。如出现空气栓塞, 应立即吸氧和对症治疗,改善冠状动脉灌注 等。
2021/1/8
26
3. 心包填塞
较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多因缺乏临床 经验或操作粗暴导致导管或输送鞘管穿破心 房耳或肺静脉而产生 处理:以预防为主,主术者应按治疗常规规 范操作,操作导管或鞘管是动作轻柔,遇阻 力时应立即停下,确定安全时再进行,必要 时借助X光透视和超声心动图。如出现心包 填塞,应马上进行心包穿刺引流,并同时对 症治疗,严重者应立即外科手术治疗。
20
2021/1/8
21
房间隔缺损
共679例,男292例,女387例,成功663例。 12例因缺损太大或边缘条件不好,不适合封 堵,技术成功率为97.6%。 并发症有2例出现Ⅲ房室传导阻滞(0.3%), 1例左房耳穿破,1例封堵器脱落(0.2%), 均送外后恢复。
较少见。主要原因是球囊导管选择过大。
处理:应选择适当的球囊导管,<1岁病例,球囊导 管大小是肺动脉瓣环直径的90~100%;>1岁病例, 球囊导管大小是肺动脉瓣环直径的120 ~130%。
2021/1/8
11
5. 空气栓塞
较少见。主要原因是球囊充胀时破裂,气体 溢出所致。
处理:在准备球囊导管内的气体完全排干净。
2021/1/8
13
2021/1/8
14
1. 封堵器脱落
主要原因是封堵器没到位,或封堵器选择不合适。 处理:在释放前做主动脉造影,显示封堵器的腰部在 PDA的最窄处呈凹征;封堵器选择非常重要: PDA最窄处直径2~4mm, 封堵器的型号应大2~3mm; PDA最窄处直径5~8mm,封堵器型号应大4~6mm; PDA最窄处直径>8mm, 封堵器型号应大6~8mm。 如发生封堵器脱落,应立即用圈套器取出。
8
3. 右心室流出道痉挛
主要是漏斗部反应性增高,右心室流出道继 发性肥 厚,球囊导管偏大或反复刺激右心 室流出道所致。
处理:选择适当的球囊导管,将球囊中央定 位在肺动脉瓣水平,尽量充胀球囊1~2次完 成扩张术,减少右心室流出道的刺激。
2021/1/8
9
2021/1/8
10
4. 肺动脉、右心室流出道撕裂
2021/1/8
18
5. 降主动脉或左肺动脉梗阻
主要原因是封堵器过大或采用肌部VSD封堵器,造 成降主动脉或左肺动脉血流受阻。
处理:选择适当的封堵器,如非要采用较大的封堵 器或肌部VSD封堵器,而引起上述并发症时,说明 此病例不适合做介入治疗,应转外科手术治疗。
2021/1/8
19
2021/1/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