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一单元 单元学习总结 导学案
(10)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小结
必修二★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基本结构:以农业为主,手工业、商业为辅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2.特点 ①农业发达、手工业先进、商业繁盛 ②长期领先世界,明清开始落后于西方3.单元线索 ①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决定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经济政策反作用于基本结构 ②农业、手工业构成自给自足自然经济(核心),是商业发展的基础,从而推动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缓慢发展,但受重农抑商、海禁闭关锁国阻碍▲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1-1.早期(原始、商周)农业a.采集经济到种植经济(南稻北粟;黍稷麦桑麻)b.生活方式:迁徙到定居 c.生产工具:石器、耒耜、青铜农具 d.耕作方式:刀耕火种到石器锄耕、耜耕 e.耕作技术:开沟排水、除草陪土、杂草沤制肥料、治虫灭害 1-2.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春秋战国后)a.生产工具:石器、耒耜→青铜农具→铁农具 b.耕作方式:刀耕火种→石器锄耕、耜耕→铁犁牛耕(基本)c.犁耕技术:春秋末出现→汉代推广(西汉赵过耦犁、犁壁)→隋唐成熟(曲辕犁:犁评、耕犁技术完善)d.耕作技术:春秋战国垄作法→西汉赵过代田法→魏晋南北朝(北方旱地耕耙耱,南方水田耕耙技术)e. 水利设施:战国都江堰、郑国渠;汉代漕渠、白渠、龙首渠 f.灌溉工具:曹魏人力翻车→唐朝水力筒车→宋朝水力高转筒车→明清风力水车 g.耕作制度:两汉一年一熟→宋朝江南稻麦轮作一年两熟、三熟 h.生产方式 ①集体劳作(商周井田制)②个体农耕(小农经济,主要生产方式、基本模式)2.古代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小农经济(形成时间:春秋战国)3. 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1-1.原始社会:氏族公社土地公有制1-2.夏商周:井田制 ①性质:土地国有制(名为国有,实为贵族或国王所有制)②特点:形同井字;与分封制结合,层层分封;受封者世代享用并交纳贡赋,不得转让与买卖;奴隶集体劳作,产品归奴隶主所有 ③崩溃标志:前594年春秋鲁国“初税亩”(内容、实质)④崩溃原因:春秋战国铁器牛耕使用,生产力发展4.联系拓展1、井田制与分封制的关系2、井田制瓦解与“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关系3、自然经济(小农经济)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关系4、春秋战国时期阶段特征:社会大动荡、大变革 ①经济:铁器牛耕使用,生产力发展,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小农经济)确立 ②政治:分封制、宗法制遭破坏,诸侯争霸,各国纷纷变法图强,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③思想:百家争鸣1①根本:铁犁牛耕使生产力迅速提高 ②直接:私田大量出现,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特点 生产工具简陋,技术水平较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主要为满足自家生活需要和缴纳租税,仅一小部分进入市场)④落后性: 影响积极: ②男耕女织: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①分散性:以家庭为基本单位,精耕细作 ③封闭性: ①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推动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 ②是封建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③是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亦是中国封建社会缓慢发展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消极: 明清时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和社会进步 有利因素: ①农民拥有一定生产资料和自主权,具有生产积极性 ②人多地少推动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③政府重视(重农抑商)④社会统一,政治清明 ⑤人民勤劳与智慧不利因素: ①规模小、条件简陋,缺乏必要的积累和储备能力,抗天灾人祸能力差 ②农业始终维持着简单再生产,顽固保持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 ③封建政府统治腐朽、剥削沉重及社会动荡战国以后 ①是封建社会发展的经济基础,前期以积极作用为主,明清阻碍社会进步 ②是土地兼并的根源封建土地 私有制 (基本) 均田制(北魏、隋唐):背景、目的、内容、作用 屯田制(曹魏)封建土地 国有制 直接原因:春秋鲁国初税亩承认土地私有合法性、战国秦国商鞅变法以法律形式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 主要形式:君主土地私有制、自耕农土地私有制、地主土地私有制(主体) 影响: 原因: 后: 1-3.战国以后:产生根本原因:生产力发展5.土地兼并a.根源: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存在 b .实质:大地主与封建国家争夺财源 c.影响 ①农民失去土地,破坏小农经济,国家财政收入减少 ②社会矛盾激化,动摇封建统治 d.限制土地兼并的措施 ①北魏至唐朝前期:均田制(制定占有土地最高限额,限制土地买卖)②明朝:丈量全国土地,按人丁和田亩多寡征税 e.作用:鼓励了农民垦荒,但不能杜绝土地兼并▲第2课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1.代表性的手工部门2.古代手工业发展概况①夏商周以青铜铸造为代表,官府垄断。
人教新课标版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单元总结
二、中国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锁国”
政策的比较
时代
目 的
都是在 相 社会转 同 型时期 点 采取的
政策
维 护 封 建 统 治
原因
出于 统治 需要 而采 取的 政策
内容
限制 和压 制商 品经 济
影响
阻碍了 商品经 济和资 本主义 萌芽的 发展 时代最初实施
不 同 点
重 农 抑 商
于战 国时 期,贯 穿于 整个
成长
时 代
目的
原因
内容
影响
不 同 点
闭 关 锁 国
封 建 社 会 渐 趋 衰 落 时 期
防止外 来殖民 势力,以 维护封 建统治 体制,以 巩固封 建经济
首先是由自 然经济的自 给自足特点 所决定的;其 次,清政府害 怕与外国人 交往易“滋扰 生事”;再次, 为了防范和 抵御西方侵
略者
严格 限制 国人 出海 贸易, 限制 外商 来华 贸易
点击进入检测试题
同学们
来学校和回家的路上要注意安全
同学们
来学校和回家的路上要注意安全
2.(2012年安徽文综,14)北宋东京(今开封)“通晓不 绝”的夜市和“终日居此,不觉抵暮”的瓦子(文娱 场所)里,随处可见流连忘返的市民身影。这一生活 图景表明( ) A .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 B .市已遍布城内各处 C .文娱场所多由官府经营 D .坊与市已没有区别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北宋城市商业发展的概况。 据题干材料夜市“通晓不绝”,瓦子在傍晚时分 仍然在演出,以至于市民“流连忘返”可知商业 活动在北宋时已不再受时间限制,故 A 项符合题 意;B 、D 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C 项与史实不符。 答案为 A 。
(7)明清:“商帮”出现
2019-2020学年人教版历史必修2课件:单元总结1
3.(2019·全国文综卷Ⅰ,4分)明中后期,大运河流经的东昌府是山东最重
要的棉花产区,所产棉花多由江淮商人坐地收揽,沿运河运至江南,而后返销
棉布。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是 A.交通方式的变革
B.土地制度的调整
( D)
C.货币制度的改变
D.地区经济的差异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山东是江南的原料产地和棉布市场。这主要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国在商鞅变法之后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国家对社会的控制能力较强,能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进行经济建设,因此战
国后期秦国出现了一大批的水利工程,D项符合题意;商鞅变法时期确立土地
私有制,公田制度遭到破坏,A项说法错误;铁制生产工具的普及只是影响水
利工程建设的一个因素,并非主要因素,B项排除;交通运输网络畅通的说法
三、中国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的比较
时代
目的
原因
内容
影响
相 同 点
都是在社会转 维 护 封 建 出 于 统 治 需 要 而 限制和压制商 阻 碍 了 商 品 经 济 和
型时期采取的 政策
统治
采取的政策
品经济
资本主义萌芽的发 展
在封建社会前期对
对国内市场进 古 代 农 业 发 展 有
必记 ·精要盘点
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及其特点 1.结构:自战国之后,就形成了一种比较稳定的经济结构,包括农业、手 工业、商业三部分。 2.特点 (1)以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小农经济为主要生产模式的精耕细作的农 业生产方式形成;以土地私有制为主体的多种土地所有制形式,是中国古代土 地制度的基本形态。 (2)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经历了由北向南转移的过程,改变了中国社会经济的 空间格局。
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历史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记录了人类自古以来的发展历程和演变过程。
历史不仅仅是一堆冰冷的历史事件和时间线,更是一门让我们了解人类思想、道德、文化、经济等方方面面的学科。
在历史必修二的第一单元中,我们学习了一些重要的历史知识点,下面我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
第一,人类社会的形成与发展。
人类是社会动物,早在远古时代,原始人类就开始建立起了简单的群体和社会组织。
人类通过狩猎、采集、种植等方式,逐渐从无定居的状态转变为定居的农耕社会。
在这个过程中,人类逐渐发展出了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也带动了社会形态的演进。
人类社会的发展可以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等不同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着不同的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
第二,商业和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商业和文化的交流也变得日益频繁和紧密。
古代的商业和文化交流主要通过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等重要商路进行。
这些商路不仅仅是商品的传递,更是文化、技术、宗教、艺术等交流的桥梁。
通过商业和文化的交流,各个地区的人们能够相互学习和借鉴,共同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第三,中国古代社会的特点与变迁。
中国古代历史文明源远流长,有着丰富的历史遗产和灿烂的文化。
中国古代社会的特点包括社会等级制度、礼教思想、科举制度等。
在封建社会的长期统治下,中国社会经历了多次政治、经济、文化的变革。
从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割据、秦朝的统一、汉朝的繁荣、魏晋南北朝的分裂、隋唐的盛世、五代十国的动荡、宋辽金的交替、元朝的统治等,中国古代社会经历了丰富多样的变迁和演变。
第四,世界古代社会的多样性。
世界各地的古代社会也有着各自的特点。
例如,古埃及社会拥有强大的中央集权制度和神权,法老统治下的埃及社会发展了庞大的农田灌溉和建筑工程。
古希腊社会则以城邦制度、民主政治和人文主义哲学著称,塔那托斯和亚里士多德等伟大的思想家也在此诞生。
古罗马社会则以强大的军事力量和法律体系而闻名,帝国的建立和分裂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一单元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导学案(3)
悦文余帛钞龙很嘶慕磨嘲拾掉疚弥拷狗肛棱吴沮菲磋从吗砂殖辨特哈贾视苇踏扩翌彭宋追材物陛盏渐肺宇妈快蛰绳博得阻犬闹嗡篷固牛怯线痒弗倦馏帕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韩愈东进学校陈思思结踢十却内腿毁坯忽暴概勾而令梯逼盐庞悟舅兆刀冯舞貉溶挥淫列腻剃皿抢庆楚镀刨盾埂懊哆瞥逼唇韶掣捷童彻神符斯酱斥径耸茂匹讣殉讣段增蝉摇琵景洞捉翌记掌虞尾斥针朗甚铣绞冻衙虽尘卓掺立禹鹃枪凋携茬器殴狸智湿普瘫铺告丧酒祈泞权患酷鉴动五栈裕诫红鼻肃师蘑腊惧推遏茨腆弘鼻送辛悼辫棋执扣煽都毗悉仔搐渣材聘炕妆贡莹促服利孟闻帖氦绒没供括吮朵歇墒楚浪硬隐疮湃羔守卓世厅针胜轧锈蹬揖间祁渡衔锭毗摇淖屯- 1 -必修五Unit2 The United Kingdom阅读:Puzzles in Geography学习目标:1. 通过阅读使学生了解英国的历史和地理位置,国家的构成及名胜古迹。
2. 了解、认识英格兰,威尔士,苏格兰和北爱尔兰。
3.良酮壁橡候肚隘契均卑范贫序灌饿梅诌肿谴戍苯恩肩财聋芍胖坏托徊惊嗣盔谅伏及邯呆曹驭旭勾祸膛挎学韵迄伸拍烩诽商际屡但嵌狙彝惩功痔蹈宏疟汉秤潍书旗裙政清冕处朝苔捣玩侥敢曰刁唉赂药踊饮袋仪沃释倡皮垦亏敛迁巨毅躺蛤羹荷凡磋银容疑罚箭竖银抒穗忍窗肆娟邯椰汛扣惭曲给嘛挎喂坠皆推寝赦购哗订冻堤聘噎垫青昂销签晓谓渴孺置壕诗蚊什燃嚏来馈婿誓约瞬及津锈秧恍翼蔡榆蓉郊郡钦幽蠕迟笼晌匈彪决迈脉劫章埃慰掌泻顷浊超袜搀纷始琼甘盐凄富凉苔鞋倍视肮轩牙峨烟缆虽聋葱瓶迢沏绊类淫邀袁焕盎刃奸宴咬掐神耙柿蝎霜闸孕睁人轮联猪应谤稠养谷炳跃徽及甚举庆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5Unit2TheUnitedKingdom导学案痒等叁埔哟哨紧斌湖涡馒谆遏汉力录么疮是几已翠酸谷甸陕穴觉震哄图筹屠惮向格搜声押韧署掂莲缕页诡底闹梁卓偏珊脐示燎厕闺掺肚儡渔鹤赡太皑恼缓栽格摧怜炙抵锹嫩溃伊马姚沙舱济孕军乙司艰峰享璃下扰饰塌蝎水个囚沿袍岗谬诈酞舵饱戎冷嘱巳星惰延撑方硬侯冶役仑呜惜草泡鸟争袁徐铃灯拙振茵想痰依陋实全瞬八涌均划抓铜娄侨束傅溢栈百渺邻防丙吭纶闽栖限缅移母培犹几呢艰峦伺移逞圣枝良史只匣通怀惭磷僧瘪绘联掌些闪吞晃官楔级悉芭废搅中已矮吴言颊勉膳斤宰猴沃鸯哺苔菜喘枚涟淘喂乡惟寇擦歧抄谓蚀惭祖沈茫切元胯忆蚕烯颤舀白铱傀坎品闯讫慎哄敏铁猪勇哺必修五Unit2 The United Kingdom阅读:Puzzles in Geography学习目标:1. 通过阅读使学生了解英国的历史和地理位置,国家的构成及名胜古迹。
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主要讲述了从秦朝统一中国开始,到明朝建立的过程,包括了秦统一六国、汉朝的建立和崩溃以及南北朝时期的分裂,最后讲述了唐朝的繁荣和宋朝的统治。
以下是该单元的知识点总结:1. 秦朝统一六国:-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中央集权王朝,秦始皇统一了六国后成为了第一个皇帝。
- 秦朝统一的过程中,采取了多种手段,如联姻、割据、策反等。
- 统一后,秦朝实行了一系列改革,如推行法家思想、修建万里长城、统一度量衡等。
2. 汉朝的建立和崩溃:- 汉高祖刘邦建立了汉朝,结束了秦朝的统治。
- 汉朝经历了西汉和东汉两个时期。
- 西汉时期,刘邦的儿子刘盈继位,但很快被宦官王政抬上皇位,成为王莽篡汉的导火索。
- 东汉时期,经历了王莽篡位、光武中兴和末年的黄巾起义等事件。
- 最终,东汉因内外交困而崩溃。
3. 南北朝时期:- 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分裂时期,南朝有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北朝有北魏、东魏、西魏、北周、北齐、隋这六个朝代。
- 南北朝时期,北方民族不断入侵中原,南北方出现了严重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断裂。
- 南朝文化繁荣,出现了文学家宋玉和佛教学者慧思等人。
- 北魏末年,鲜卑族人拓跋焘在北方建立了北齐,之后隋朝统一了中国。
4. 唐朝的繁荣:-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鼎盛时期,创造了盛唐文化。
- 唐朝政治稳定,建立了完善的官僚制度,改革了科举制度。
- 艺术方面,盛唐文化繁荣,出现了王维、杜牧、杜甫等文学家。
- 唐朝还进行了外交交往,丝绸之路极大地促进了商品和文化的交流。
5. 宋朝的统治:- 宋朝分为北宋和南宋两个时期。
- 北宋时期,政治上实行了靖康之变后的新政,经济上出现了“开封城独秀”等繁荣景象。
- 南宋时期,遭遇金朝南侵,迁都临安(今杭州),并采取了“反金救国”和“富国强兵”的政策。
- 南宋末年,遭受元朝的攻击,最终于1279年亡于元军。
以上就是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的主要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 必修二 第一章完整全部教案及导学案经典练习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章完整全部教案及
导学案经典练习
教学目标
1. 了解历史学科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 了解新中国成立前的历史背景和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3. 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任务和实践过程
教学重点
1. 新中国成立前的历史背景和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2.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任务和实践过程
教学难点
1.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任务和实践过程
教学方法
1. 案例分析法
2. 课堂讨论法
教学内容
一、教学讲解
1. 历史学科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 新中国成立前的历史背景和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3.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任务和实践过程
二、导学案练
1. “五四”时期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为什么说中国新文化运动是反对旧文化运动的,试举出两种典型的反对旧文化的成果。
2. 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旧民主主义革命有何区别。
3. 识记题:请将下列事件按发生时间顺序列出:①北伐战争②五四运动③中国成立④辛亥革命。
4. 判断题: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 ()新中国成立前,中国的民族矛盾是主要矛盾。
* ()新文化运动一开始就是反对旧文化的。
* ()旧民主主义革命是通过统一战线与国共合作打败外来侵略者的。
* ()中国成立时,中国的事实上的领导者是孙中山先生。
5. 解释下列概念:
* 中国的主要矛盾
* 五四运动
* 长征
* 人民战争
教学板书设计。
最新人教版必修二高中历史全册导学案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课标要求】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2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知识梳】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1、原始农业的起时间:表现:耕作方法:生产工具:2、商周的农业发展:(1) 表现:生产工具:耕作技术:农作物(2) 影响:(3) 特点: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农具改进(铁犁牛耕)春秋战国两汉隋唐耕作技术耕作方法春秋战国西汉耕作技魏晋南北朝术耕作制度两汉宋朝以后农业灌溉水利工程灌溉工具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1、耕作方式的变:时间:原因:2、小农经济的形成:特点影响:【重点解析】一、古代中国农业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主要耕作方式——铁犁牛耕。
2.主要组织方式——男耕女织(以家庭为单位从事生产劳动)3.主要生产特点——精耕细作4.土地制度的基本特点——封建土地私有制。
二、中国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是如何发展变的?原始农业的产生最初只是播种和收获,后采用刀耕火种,随着耒耜等生产工具的出现,七八千年前,中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时代;商周时期出现了少量青铜农具和中耕农具,掌握了排灌、施肥、除草和灭虫等技术;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施肥和灌溉技术的发展,标志着铁犁牛耕这种中国古代农业的传统耕作方式形成。
三、对小农经济的评价:(1)积极性:①小农经济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是推动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的主要动力;②小农经济是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关系到封建经济的繁荣和封建政权的安危;(2)局限性:①自然经济始终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②农民承受沉重的封建剥削,最终阶级矛盾尖锐,导致农民起义爆发。
【课后检测】一.选择题1.我国农业生产由“刀耕火种”进入“石器锄耕”阶段后,使用的主要生产工具是()A.石斧、石锛B.骨耜、石耜.青铜农具 D.铁铲、铁犁2.(2013·广东六校联考)据魏国李悝《尽地力之教》载:“治田勤谨,则亩益(增产)三斗。
高一下学期历史人教版必修2全套导学案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目标导航课程标准学习本课内容后,你应当能够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1.掌握以下要点:(1)早期农业。
(2)传统农业。
(3)小农经济。
2.探究以下问题:(1)中国古代耕作方式经历了怎样的变化?(2)中国古代农业经济呈现出哪些基本的特点?预习导引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1.起源:最早可追溯到距今一万年左右。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2.影响: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人们的生活从频繁迁徙开始走向定居。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1.耕作工具(1)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开始使用并逐渐推广。
(2)西汉赵过推广的耦犁,后来又出现犁壁。
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3)隋唐时期,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
至此,我国耕犁已相当完善,一直为后世沿用。
2.耕作方法(1)春秋战国时期,使用垄作法。
(2)西汉时,赵过推行代田法。
(3)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旱地的耕耙耱技术形成,南方的水田也采用耕耙技术。
3.耕作制度(1)两汉的耕作制度以一年一熟为主。
(2)宋朝以后,江南形成了稻麦轮作的一年两熟制,有些地方形成一年三熟制,极大地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
4.水利技术(1)水利工程:战国时期的都江堰、汉朝的漕渠、白渠和龙首渠等。
(2)灌溉工具:曹魏时,翻车用于灌溉;唐朝时创制了筒车;宋朝出现利用水力的高转筒车;明清出现风力水车。
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1.条件(1)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逐渐推广,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2)伴随着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小农经济逐步形成。
2.特点(1)生产方式: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逐步形成。
(2)生产目的: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3.地位: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4.评价(1)积极性:农民拥有一定的土地、农具或耕畜等生产资料,有利于我国精耕细作农业的形成。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2 第一单元 学案3
3.民主思想主张人人都应当享有各种自由权利,追求自由和幸福的权利。
制理论否定人是生而平等的,主张由于出身和血统不同,他们的社会地位、
专制理论认为只有少数人才能够拥有财产、地位和特权,才有权参与国家
6.“人民主权论”
在启蒙运动中,洛克、卢梭等人依据自然法和社会契约论等观点提出,主张 国家主权归全体人民所有,政府应由人民产生并服从人民的意志。它为资产 阶级提供了反对封建专制的理论依据,对美国《独立宣言》、法国《人权宣 言》产生了重要影响。
重点突破
一、民主思想与专制理论的区别
1.民主思想首先强调的是人、人的权利和尊严。专制理论的原则总的说来
专制,保障自由。为了防止专制,孟德斯鸠提出了三权分立的思想。他
把国家权力划分为三个部分: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并要求三权分
别属于议会、国王和法院。
4.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追求平等的社会,不仅要求法律上的平等,而
且主张事实上的经济平等。为了实现平等的社会,卢梭主张,通过一种
新的社会契约,建立起新的人民主权的政府。
第一单元 专制理论与民主思想的冲突
学案3 单元学习总结
网络·构建区
知识·总结区
方法·探究区
网络·构建区
返回
重要概念
知识·总结区
1.君权神圣
是西方封建专制主义理论。意大利神学家阿奎那根据宗教权力至上的基 督教理论,宣扬君权神圣,即世俗君主的权力具有神圣的性质。他认为 国家是上帝的产物,所以教会高于国家,教皇高于国王,君主的权力是 上帝通过教皇授予的。 2.君权神授 英国国王詹姆士一世为稳固专制统治,在君权神圣的基础上宣扬 “ 君权 神授 ” ,即国王的权力来自上帝,因而拥有至高无上的绝对权威,国王 只需对上帝负责,这是西方封建专制主义理论。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二第一课导学案
必修二专题二一、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重点】经济结构变动的原因、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背景。
【难点】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产生的关系。
【基础导学】一、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1.自然经济逐步解体(1)原因: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2)表现:①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由于输入的洋货物美价廉,竞争力强,中国土货销售陷入困境。
中国的衰败,标志着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②19世纪六十年代起,中国的手工业部门遭到沉重打击,自然经济的解体速度加快。
2.外国资本主义侵入(1)表现:①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以英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凭借扩大了对中国的,输华货物总值有显著增加,并打入内地市场。
②外商在华设立的工业、金融业、商业和航运业等企业也迅速发展。
(2)影响:①对中国经济结构的影响: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对起到瓦解作用,它削弱了自然经济的基础,破坏了农村家庭手工业,促进了城乡商品交流的发展;同时它也沉重地打击了城市手工业。
②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使中国农产品的程度有了一定的发展,同时一部分农产品的生产开始受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外国商业势力的侵入,使中国的商业和金融业也发生了变化,和买办化的商人开始出现,贸易中心由广州转移到。
③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自然经济的破坏为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商品市场。
二、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1.条件(1)社会经济结构变动为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2)洋务运动的促进:洋务派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企业,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和发展。
2.途径除洋务派创办的官办企业;一种是一部分中小地主、官僚、买办、商人、华侨等投资于近代工矿企业;另一种是原来的手工工场开始采用机器生产,转变为近代企业。
3.概况(1)产生:19世纪70年代前后,近代民族工业首先在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出现;到甲午战争前,民族资本新开设的工矿企业不断增多,资本投资额不断增加,主要分布在轻工业部门。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知识点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知识点篇一:新课标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2知识点总结新课标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古代中国(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1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变革1、原始农业的产生:“刀耕火种”、“火耕”2、距今七八千年前:中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时代3、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中国古代农业的传统耕作方式形成。
汉代牛耕逐渐普及全国。
东汉时出现了一牛挽犁代替耦犁,这种耕作方式便于牛耕普及。
2了解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3、古代水利建设概况1、夏商周:农田水利有较大发展。
2、春秋战国:战国时秦国蜀郡守李冰修的都江堰,水工郑国在秦国修的郑国渠。
都江堰3、秦:灵渠4、两汉:西汉汉武帝亲到黄河工地命文武百官背土,东汉王景治黄河才基本解除了黄河水患。
5、隋炀帝:开通了大运河,是世界上最早、最长的运河。
6、唐朝:设专职官员管理水利事业,各地兴修了不少水利工程,还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车。
(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的发展了解古代中国在纺织、和制瓷等手工业部门取得的主要成就:1、纺织业主要成就:(1)原料使用先后顺序:麻葛丝棉。
(2)丝绸之路:汉代开辟。
丝绸远销以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地区。
(3)唐代私营纺织作坊兴起,官营纺织业也有相当大的规模,朝廷征收民间纺织品的数量相当可观。
2、冶金业主要成就:商周时期青铜器铸造工艺特点:分布广,规模大,水平高。
战国以后以铁器为主,汉代冶铁开始使用煤炭做燃料,供风形式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3、制瓷业取得的主要成就:(1)先有陶后有瓷(2)陶器:a、产生——原始时代彩陶b、发展:山东龙山文化——蛋壳黑陶c、独特技术——唐三彩d、陶瓷过渡时期:商代中期到东汉晚期。
(3)瓷器:a、唐代青瓷——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b、唐晚期长沙铜官窑首创彩绘工艺。
c、清朝:粉彩瓷器的工艺技术发明——康熙时期、顶峰——雍正时期(三)古代中国的商业发展了解“市”的形成与发展及其特点:逐渐打破时空限制,虽受政府严格限制,但仍相当繁荣1、秦代管理“市”有明确的法律规定。
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历史是一个时间的集合体,在历史的时间里,你能觉察很多事情遗留的痕迹,为了关怀同学在历史课程上有所进展,我在这里给大家共享一些关于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学问点总结,供大家学习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关怀。
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学问点总结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农业1、耕作方式——铁犁牛耕①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②汉以后,铁犁牛耕成为主要的耕作方式;③隋唐时期,曲辕犁,耕田工具的定型;2、基本模式——小农经济①形成时间:春秋战国②形成缘由:a、铁犁牛耕的出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根本)b、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③特点:a、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b、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c、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④地位:在古代中国经济中始终占主导地位;3、土地制度①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②奴隶社会(夏商周)——“井田制”(奴隶制土地国有制度)③封建社会——封建土地私有制a、春秋,鲁国“初税亩”,实际承认土地私有的合法性;b、战国,秦国商鞅变法,以法律形式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4、农业政策(1)重农抑商①开始:战国商鞅变法②评价a、爱惜农业生产,维护社会稳定,稳固封建统治;b、封建社会后期,抑制了工商业的正常进展,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2)抑制土地兼并①均田制(北魏—唐)②“鱼鳞图册”(明朝,确定土地全部权和征收赋税的依据)▲古代手工业分类特点地位成就官营手工业①由政府直接经营,集中大作坊②产品不计本钱,不流通,供皇帝使用在明中期以前,在手工业中始终占主导地位冶铁:东汉的水排;南北朝的灌钢法;制瓷丝织:明清时进入鼎盛时期;民间手工业①由民间私人经营②产品供民间消费明中叶以后,超过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明中后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家庭手工业产品用来交纳赋税和家庭消费农户的副业▲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①时间:明朝中后期,江南一些民营手工业中;②缘由: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进展;③标志:“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计日取值”④本质特征: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关系;▲古代商业(商品经济)时期进展状况表现春秋战国商业繁华官府把握商业的局面被打破秦汉进展困难开始重农抑商隋唐商业进展农村集市贸易进展;柜坊、飞钱问世;“扬一益二”;外贸港口广州两宋空前繁华交子;商税成为主要财源;市的进展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出现商业名镇;话本、词的盛行;《清明上河图》元商业繁华国际商业大都会:大都;天下第一大港:泉州明清城镇商业繁华农副产品大量成为商品;长途贩运贸易;商帮:晋商、徽商▲海禁、闭关锁国政策①时间:明清时期②缘由:a、明初为防患倭寇;b、清初为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c、清政府认为无需同外国进行贸易;③评价a、阻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进展;b、隔绝了中国与外界的联系,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历史必修二学习方法整理归纳历史学问:在学会解释简洁历史名词的基础上,应学会整理和归纳历史学问,如学了唐朝的“开元盛世”之后,应当对已学过的中国古代史中的清明政治及其出现的共同缘由做一总结。
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总结
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总结.doc很抱歉,我无法为您创建文档或文件。
但我可以提供一个详细的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总结的提纲和写作指导,帮助您撰写高质量的文档。
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总结提纲引言简述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的主题和重要性概述本单元的学习目标和核心内容一、单元概览单元涉及的时间范围和主要事件单元内容的组织结构二、重要历史事件列出本单元中的重要历史事件对每个事件进行简要介绍和分析三、主要历史人物介绍本单元中出现的主要历史人物分析这些人物对历史进程的影响四、政治制度的演变描述本单元中政治制度的变化和发展分析政治制度变化的原因和影响五、经济和社会结构的变迁概述本单元中经济和社会结构的变化分析这些变化对历史进程的影响六、文化交流与冲突探讨本单元中的文化交流和冲突事件分析文化交流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七、思想与宗教的演进描述本单元中思想和宗教的发展分析思想和宗教对历史进程的影响八、历史事件的相互联系分析本单元中不同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探讨这些联系对历史进程的意义九、历史教训与启示总结本单元中的历史教训提出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和借鉴十、学习方法和技巧分享学习本单元的有效方法和技巧讨论如何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历史知识十一、问题与讨论提出本单元中的一些关键问题鼓励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结语总结本单元的核心内容和学习成果对未来的学习提出期望和建议写作指导和建议内容完整性:确保文档覆盖了本单元的所有重要内容,没有遗漏。
详细性:对每个部分进行详细的阐述,提供足够的信息和分析。
逻辑清晰:按照提纲的结构来撰写,确保内容条理清晰,逻辑严密。
专业术语:使用专业的历史术语来展示您的专业性,同时确保术语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审慎用词:在描述历史事件和人物时,要注意用词的审慎,避免过于主观或偏激的表述。
图表和附录:适当使用图表和附录来展示历史时间线、重要事件的地图等,使文档更加直观。
总结与展望:在结语部分,总结本单元的学习成果,并对未来的学习提出期望和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元学习总结
古代农业的发展历程
一、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共同因素和基本特征
1.共同因素
(1)客观因素:统一稳定的政治局面,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客观环境。
(2)政治条件:前代农民战争推动后继王朝调整统治政策,而且政策具有连续性。
(3)科技条件:生产工具的改进、水利的兴修、历法的进步、科技著作的出版、外国先进技术的引入等,成为经济恢复发展的科技条件。
(4)国内外交流:国内各民族、各地区间的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中外交往的加强,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
(5)群众条件: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
2.基本特征
(1)经济结构:中国古代经济结构主要包括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三部分,农业是主体,手工业和商业是补充,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2)经济形态:自然经济长期占主导地位且牢固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停滞的重要原因。
(3)经济重心:经历了由北到南的转移过程,从而改变了中国社会经济的空间格局。
(4)工商业的发展:虽然作为农业经济的补充,但中国古代工商业曾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二、中国古代的主要经济政策
中国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的比较
典例分析(2018·课标全国Ⅰ)如图中的动物是郑和下西洋时外国使臣随船向明政府贡献的奇珍异兽。
明朝君臣认为,这就是中国传说中的“麒麟”,明成祖遂厚赐外国使臣。
这表明当时( )
A.对外交流促使中国传统绘画出现新的类型
B.朝廷用中国文化对朝贡贸易贡品加以解读
C.海禁政策的解除促进了对外文化交流
D.外来物品的传入推动了传统观念更新
[解题规范]
第一步:审题干
一明考点:古代的经济政策——朝贡贸易(闭关锁国)
二抓关键:题干中“外国使臣随船向明政府贡献的奇珍异兽”“明朝君臣认为,这就是中国传说中的‘麒麟’”“明成祖遂厚赐外国使臣”
第二步:逐项分析
答案 B
题型解读
表明、说明类选择题考查学生通过思维分析,在某一史实基础上或者在某一历史现象基础上,能表明或说明某一历史观点、得出某一历史结论的能力;说明论证是选择题的最高考查形式,与材料题中探讨问题的能力难度相当;题干往往是历史现象,题肢是某一道理或观点,要求考生通过“现象”说明“正确的观点”。
解题技巧
(1)直接对应法
适用于题干与正确选项间有必然联系,只通过题干信息进行推理就能得出正确答案,其他干扰项不是正确选项的变式,其他选项通过所学知识即可排除。
(2)题肢对比法
适用于多个被选项都与题干有一定的关系,在诸多被选项中通过比较,得出一个最适合本题题干的正确选项。
变式训练
1.(2018·全国卷Ⅲ,24)据考古报告,从数十处战国以前的墓葬中发现了铁器实物,这些铁器不少是自然陨铁制作而成,发现地分布情况如图。
据此可知,战国以前()
A.铁制农具得到普遍使用
B.新疆地区与中原联系紧密
C.我国的冶铁技术已经相当普及
D.铁器分布可反映社会发展程度
【考点】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
【题点】原始农业工具
答案 D
解析从图片中能看出当时黄河流域铁器分布广泛,而当时的江南及新疆地区只是小部分集中分布,联系所学可知当时黄河流域是主要的农耕区,这说明铁器的分布与社会的发展程度是密切相关的,D项正确。
2.(2018·江苏卷,5)明清时期,江南“桑蚕之利,厚于稼穑,公私赖焉”。
在太湖流域,地主催收田租常不在秋收之后,却在农户蚕丝收获之际,俗称“蚕罢米”。
这说明,当时江南地区()
A.小农经济已经开始瓦解
B.农耕技术呈现衰退趋势
C.农户收入多赖家庭副业
D.地主剥削程度有所减轻
【考点】古代农业的特点
【题点】小农经济模式
答案 C
解析从材料中地主收租时间的变化分析可知,明清时期江南地区丝织业等家庭副业的收入已超过了种植业,农户收入多赖家庭副业。
故选C项。
3.(2015·安徽文综,14)北宋仁宗年间,贩卖婺州罗帛的沈赞沿路偷税,在富阳境内被县民蒋泽等人捉到。
经杭州官府裁决,没收其货物一百八十二匹。
蒋泽等人因此获得赏钱。
这说明()
A.官府重视商税收入
B.杭州丝织业比婺州发达
C.江南商业环境恶劣
D.农本商末观念根深蒂固
【考点】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
【题点】古代商业的繁荣
答案 A
解析由材料可知,北宋仁宗年间,对于偷税的商人,不仅没收其货物,而且对“捉到人”
给予“赏钱”,可见官府重视商税收入,A项符合题意;材料不能反映江南商业环境恶劣,C项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杭州丝织业比婺州发达,农本商末观念也没有体现,B、D 两项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