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A考试管理学辅导集——决策篇(上)-MPA考试.doc
管理学考试重点课件第3章:决策
固定成本 F
销售多少产品才能达到 损益平衡?若欲利润30
Q*
产量
万元,则产量需达多少? 解:总收入=总成本
PQ=F+VQ Q*=F/(P-V)=600000/(125-75)=12000
PQ=F+VQ+R Q=(F+R)/(P-V)=18000
风险型决策:方案的结果不确 定但能估算各种自然状态出现 的概率和不同状态下的损益值 的决策
20
1、决策的过程
Steps in the decision – making process
辨 识 和 确 定 问 题
确 定 决 策 目 标
拟 定 备 选 方 案
评
选
价
择
反
备
实
馈
选
施
修
方
方
正
案
案
▪ 一位农民和他的儿子及一头骡到几里外的城镇 去赶集。开始时,农民骑骡,儿子走路;没走 多远,碰到一位年轻的母亲,她指责农夫虐待 他的儿子,于是农民走路,儿子骑骡;走了一 里路,遇到一位老和尚,他骂年轻人不孝顺, 于是两人都不骑,牵着骡走了四里地;又碰到 一位学者,学者笑话他们放着骡不骑,累得气 喘吁吁是自找苦吃,于是两人一起骑骡又走了 三里路;碰到一位外国人,这位外国人见他们 俩骑一头骡,就指责他们虐待牲口。
表1:各方案在不同需求状况下的损益值
概率
增加技术 开发投入
新建车间 更新现有 投入设备 设备
高需求 0.3
80
中需求 0.5
40
低需求 0.2
-20
60
40
30
20
0
10
2、某企业拟试制一种新产品投放市场,由于缺乏历史资料
MPA公共管理基础笔记第3章:公共决策
第三章公共决策第一节决策的基本问题一、决策的定义与特征1、决策的定义理查德·施耐德将决策界定为:“决策是一个过程,它是指决策者为了达到想象中未来事务的状态,从社会所限制的各种途径中,选择一个行动计划的过程”。
▲伊斯顿、拉斯韦尔——将决策概念带到互动、正式和非正式关系层面上;▲西蒙——从理性、非理性的心理层面考察决策;▲林德布罗姆——又加上了渐进主义的解释,在批判传统理性决策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渐进模型,主张新政策是对旧政策的补充和修正。
▲阿利森——则将决策附着于官僚体系及其政治运作的模式。
2、决策的特征①预见性。
决策是一项立足现实却由面向未来的活动。
决策要根据现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科学的预测。
②主观性。
决策是由人的主观意志对客观存在的多种可能性进行选择,是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一项活动。
所以决策更多地体现出主观性特征,是一种主观性选择。
③选择性。
决策过程实质上就是选择的过程,选择性是决策的重要特性之一,选择性是决策的灵魂。
人们习惯上把只的一种方案可供选择,没有其他选择余地的选择称为“霍布森选择”,如韩信的“背水一战”就是一种霍布森选择。
二、决策的内容选择性是决策的灵魂。
从某种意义上讲,决策过程就是选择的过程。
无论是目标的确定还是行动方案的确定,二者都离不开选择,一般而言,决策的内容完全可以简化为这两个方面的选择:1、目标选择。
决策目标就是决策者对未来一段时期内所能取得的结果的判断。
①目标的确定首先要具体,不能含混不清。
一般来说,越是近期的目标,越要求明确具体,远期目标则允许带有一定的模糊性。
②目标的确定要力求恰当,防止目标偏高或偏低。
③目标的确定应有可检验性,为实现总目标,应建立分段目标,并规定相应的具体指标,通过不断的检验,一步步向总目标迈进。
2、方案选择。
在目标确定之后,就要为实现目标寻求有效的途径,即提出各种备选的行动方案。
决策是一个选择的过程,要力争寻求更多的方案,摆脱惟一选择的困境,在多种方案中择优。
MPA指导:MPA管理学第4页-MPA考试.doc
第五章控制第一节控制的含义与类型一、控制的含义控制是要确保组织的所有活动与组织的目标和计划相一致,从而使得活动更加有效的管理活动。
控制的目的。
控制与计划的关系。
经典控制模型。
控制的三项功能。
二、控制的类型事前控制、现场(过程)控制和事后控制。
直接控制和间接控制。
任务控制、管理控制和战略控制。
三、有效控制的要求适时控制。
适度控制。
客观控制。
弹性控制。
第二节控制的标准及制定方法一、标准及其形式制定标准是进行控制的基础。
标准的表现形式很多,大致分为定性标准和定量标准两大类。
定量标准又可细分为:实物量标准,货币标准,时间标准,综合标准等。
二、制定控制标准依据的原则反映计划要求的原则,控制关键点原则,体现控制趋势的原则,组织适宜性原则,控制的例外原则。
三、控制标准的制定方法确定控制对象,选择控制重点,制定标准的方法。
常用的制定标准的方法有三种:统计方法,经验评估法,工程标准法。
第三节衡量实际工作一、对照与衡量标准是衡量业绩的工具,衡量绩效的关键是及时获取有关工作成果的真实信息。
有效衡量的基本要求。
二、衡量的方法一般是通过口头汇报、书面汇报、直接观察三种方法取得信息,以此衡量实际工作业绩。
三、建立管理信息系统管理信息按照组织运营的不同层次可分为计划信息、控制信息、作业信息。
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
第四节鉴定偏差与矫正原因一、偏差的性质与原因偏差可以分为有利偏差和不利偏差。
产生实际与标准的偏差一般有四类原因。
二、控制偏差的手段与方法控制手段主要有:人员配备控制,实施评价控制,正式组织结构控制,政策与法规控制,财务控制,自适应控制。
三、控制偏差的方法控制偏差的方法有三种:财务、人员、综合控制。
四、纠偏措施选择和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优选方案,充分考虑原先计划实施的影响,进行纠偏时要努力争取多数人的支持。
MP工厂店退换货管理制度标准1 MP工厂店退换货管理制度标准为了维护公司形象和声誉,保护顾客的合法权益,并进一步规范管理,做好商品退换货工作,正确处理顾客投诉,保证一切正常有序。
3 MPA 公共决策
MPA联考辅导公共管理基础3.0★公共决策□决策的基本问题□行政决策体制□行政决策程序提示:投票/表决/拍板(修机场/一招不慎满盘皆输)重点掌握:知识点/多选题■决策的基本问题一、决策的含义★理查德·施奈德:“决策是一个过程,它是指决策者为达到想象中未来事务的状态,从社会所限制的各种途径中,选择一个行动计划的过程。
”说明了决策的特征:(P40,末段)(交通拥堵,控制车还是多修路)特征(1)预见性(2)选择性(3)主观性(因此要求增加科学性,可靠性)★决策的内容可以简化为目标选择和方案选择两个方面。
(1)选择目标;(2)选择方案;★人们习惯上把只有一个方案可供选择、没有其他选择余地的选择称为“霍布森选择”。
如韩信的“背水一战”。
管理上有一条格言:“当看上去只有一条路可走时,这条路往往是错误的。
”说明:决策是选择方案即择优的过程。
★模拟题(单项选择)(07试题)1、在下列选择行为中,符合“霍布森选择”原理的是()A·赵高的“指鹿为马”B·韩信的“背水之战”c·刘邦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D.诸葛亮的“草船借箭”答案:B★二、决策类型1程序性决策与非程序性决策(把非程序性转换为程序性)√根据决策问题的重复程度不同,决策可以分为程序性决策和非程序性决策。
程序性决策亦称例行决策、常规决策、定型化决策或重复性决策。
它是为了解决经常重复出现、性质非常相近的例行性问题,可按固定步骤和常规方法处理。
√非程序性决策要处理偶然发生的、无先例可循的、非常规性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决策者难以照章行事,需要有创造性思维。
2单目标决策与多目标决策根据决策目标的多寡,决策可以分为单目标决策与多目标决策。
目标之间往往存在着冲突。
★3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与非确定型决策根据决策条件(或称自然状态)的可控程度,决策可以分为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与非确定型决策。
自然状态指决策的未来环境。
确定型决策(范例:受灾人数与需要的粮食数量)面临的是一种比较确定的自然状态,可选方案的预期结果是相对明确的,因而方案之间的比较和择优不难做到。
公共管理硕士考前辅导第三章公共决策
第三章 公共决策第一节决策的基本问题一、决策的含义二、决策类型三、决策的前提一、决策的含义•决策是公共管理的重要环节•先秦时期,《韩非子·孤愤》中出现了决策•20世纪中叶,美国形成决策理论•决策是人们就需要解决的问题所作出的行为设计和抉择过程,即人们为实现一定的目标所作的行为设计及抉择。
•公共组织的决策:是指公共组织在管理活动中,为实现一定的目标或解决面临的问题制定行动方案并加以优化选择的过程。
决策的含义•亚里士多德——决策往往被视为国家政府的重要职能•伊斯顿和拉斯韦尔——带到互动、正式和非正式关系的层面上•西蒙——理性、非理性的心理层面考察决策•林德布罗姆——渐进主义解释•罗森布鲁姆——《公正行政:管理、政治和法律的途径》对公共管理理论的不同理解(等同于公共行政)•阿利森——将决策附着于官僚体系及其政治运作的模式。
•理查德·施奈德——“决策是一个过程,它是指决策者达到想象中未来事务的状态,从社会所限制的各种途径中,选择一个行动计划的过程”。
决策的含义•决策的一般特征(属性):预见性,选择性(重要特性,灵魂),主观性•管理的特性:自然属性,社会属性•行政的特性:执行性,政治性,权威性•决策的内容:目标选择(目标的确定要具体,恰当,有可检验性)•方案选择(拟定方案要考虑各种资源条件的限制,同时还要通过综合的比较和评估,在被选方案中比较孰优孰劣)“霍布森选择”(没有选择的选择)二、决策类型联想公共组织的类型•决策问题的重复程度——程序性决策(又称:例行决策,常规决策,定型化决策,重复性),非程序性决策•决策目标的多寡——单目标决策和多目标决策•决策条件的可控程度——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非确定型决策•决策权限的制度安排——个人决策,群体决策•决策所要解决的问题性质——原始决策(初始选择),追踪决策(修正后的二次决策)•根据决策影响时间长短———长期决策,中期决策,短期决策。
•决策者在管理系统的层级——高层决策,中层决策,基层决策。
MPA考前辅导公共管理基础讲义第三1
MPA考前辅导公共管理基础讲义第三章第三章公共决策第一节决策的基本问题第二节行政决策体制第三节行政决策程序第四节公共决策中的群体决策第一节决策的基本问题一、决策的含义1、现代管理学意义上的“决策”一词及其理论的形成,发韧于20世纪中叶的美国。
2、公共组织的决策,是指公共组织在管理活动中,为实现一定的目标或解决面临的问题制定行政方案并加以优化选择的过程。
3、决策的特性:预见性、选择性、主观性一般而言,决策的内容可以简化为目标选择和方案选择两个方面。
进行决策时,确定目标是首要的。
目标要具体、恰当、具有可检验性。
决策过程实质上就是选择的过程,选择性是决策的重要特性之一,选择性是决策的灵魂。
人们习惯上把只的一种方案可供选择,没有其他选择余地的选择称为“霍布森选择”,如韩信的“背水一战”就是一种霍布森选择。
二、决策类型1、程序性决策与非程序性决策,这是按决策问题的重复程度进行的区分。
2、单目标决策与多目标决策,这是根据决策目标的多寡进行的区分。
3、确定性决策、风险型决策与非确定型决策,这是根据决策条件的可控程度进行的区分。
4、个人决策与群体决策,这是根据决策的权限安排来区分的。
5、原始决策与追踪决策,这是根据决策所要解决的问题性质进行的划分。
原始决策的实施会带来很大的沉积成本。
追踪决策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为回溯分析、非零起点、双重优化、心理障碍。
三、决策的前提决策的前提主要涉及两个方面的因素,即价值因素和事实因素。
价值判断被认为是决策的首要前提。
价值前提的本质含义,是指在决策前人们往往对问题及其处理会有先入为主的意见与想法。
每个人都不可能没有自己的想法与思考,这些东西在遇到问题之前都先天存在着,影响着问题的判断和方案选择。
价值判断常常表现为价值目标的选择,价值目标是对实践结果的意义评价,因此它与决策目标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决策目标称为“事”,价值目标称为“愿”。
事实前提是指问题客观所处的环境,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就如同人不能选择自己的父母一样。
MPA管理学复习:管理学复习要点2-MPA考试.doc
1、价值前提与事实前提的区别:1)价值前提就是决策者的个人好恶,价值判断是决策的首要前提;事实前提就是决策中所依据的客观事实,特点客观性、可检验性和变动性。
2)联系:价值是事实的升华,是更高的认知层次,是目标与手段的关系。
3)区别:一是提出问题角度不同。
价值是从需不需要和值不值得去做作出决策角度,侧重决策主体的要求;事实是从能不能和可不可以做的角度,侧重客观实际条件;因此,常因有价值而缺少事实或相反情况,使决策活动难以进行。
二是认识形成的依据不同。
事实依赖于明显的客观标准,易达成一致共识;价值依赖于人们价值体系,经常引起冲突和矛盾。
三是影响决策的作用不同。
价值主要表现决策目标的确定上;事实表现在决策方案的选择上。
2、计划功能:1)、保证决策目标的实现。
2)、有利于各种资源的合理配置。
3)、预防以外情况对行动造成的干扰。
4)、为实施控制提供依据。
原则:创新与可行;长期与短期;稳定与灵活相结合。
3、从众效应的利弊分析:1)、从众效应是指人们自觉不自觉地以多数人的意见为准则,作出判断、形成印象的心理变化过程。
2)产生于多种心理和行为上原因,寻求一致是一种人共有、极为普遍的行为心态。
一是自信心差;二是情况不明,不愿冒险;三是不原树敌,怕受伤害权宜从众;四是性格中习惯性模仿被迫从众;五是个人目标与群众一致利益从众。
3)结果积极一致性;消极一致性;无异议一致性,支持积极,消除转化消极,服从和遵守无。
4)个人因素:智力,情绪,自信度,性格5)群体环境:人际关系;竞争性;凝聚力;成员共同性。
6)、从众行为带有一定盲目性行为倾向,更多表现人际关系的依赖性和决定选择方面的被动性,它给决策过程造成极大障碍。
如果总因环境压力放弃个人独立性,因他人意志放弃个人主见,不胜任角色。
4、群体决策的利弊分析:1`群体决策指领导群体决策和参与决策。
2`利:集思广益,群策群力,集中更多更全面的知识、技能和信息,为解决问题提供更多处理意见和可供选择的方案满意度增加,使决策易于执行;是组织中重要沟通方式,可以增加组织中不同水平沟通,促进人际关系的发展,增强组织凝聚力。
MPA考试管理学辅导集——决策篇(上)-MPA考试.doc
第一节决策概述一、决策的含义和特征所谓决策,从广义上讲,就是作出决定,即人们为实现一定的目标,所作的行为设计及其抉择。
伊斯顿和拉斯维尔将决策概念带到互动、正式和非正式关系的层面上:2、西蒙从理性、非理性的心理层面考察决策;3、林德布罗姆又加上了渐进主义的解释;4、阿利森则将决策附着于官僚体系及其政治运作的模式。
理查德·施奈德将决策界定为:决策是一个过程,它是指决策者为了达到想像中未来事务的状态,从社会所限制的各种途径中,选择一个行动计划的过程。
特征或属性:⑴预见性⑵选择性⑶主观性决策的概念所谓决策是指组织或个人为了实现某种目标而对未来一定时期内有关活动的方向、内容及方式的选择或调整过程。
主体:可以是组织,也可以是组织中的个人;2、要解决问题:活动的选择,也可是这种活动的调整;3、选择调整的对象:方向、内容和方式;4、时限:可为未来较长时期,也可为某较短时段。
简述决策的构成要素。
答:决策的构成要素有:决策者;决策目标;自然状态;备选方案;决策后果;决策准则。
决策基本要素:决策者,决策对象,决策信息,决策方法,决策后果决策的特点理解记忆下列六大特性:目标性2、可行性3、选择性4、满意性(重点理解)5、过程性(重点理解)6、动态性组织决策的特点是什么?目标性:目标是未来完成任务的标志;2、可行性:要注意实施条件的限制;3、选择性:从多种方案中选择,既有可能性,也有必要性;4、满意性:选择方案的原则:满意原则,非最优原则;5、过程性:
组织决策不是一项决策,而是一系列决策的综合;这一系列决策本身就是过程。
6、动态性: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
1234567。
mpa06领导决策[1]
mpa06领导决策[1]
mpa06领导决策[1]
3、决策需要智囊
一个好汉三个帮,领导者也应该有若干或 一群谋士帮助他出主意。这就是智囊问题。
mpa06领导决策[1]
决策含有抉择谋划之意。 决策,抉择谋划,是兵法必
议之题。没有一个打仗不用谋的, 没有一本优秀兵法不讲这个问题 的。庙算、运筹等问题,就是决 策类属的问题。
《孙子·谋攻篇》有一个重要思 想——全胜思想。全胜思想就有 内涵抉择谋划之意。
mpa06领导决策[1]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 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 军为上,破军孙子曰:凡 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 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 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 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 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 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 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 者也。
mpa06领导决策[1]
2、决策有术
《孙子·计篇》:“夫未战而庙算胜者, 得算多也。”决策要靠庙算。
如何庙算,《孙子》提供给我们的启 发有以下三条:
第一,多算胜。“多算胜,少算不胜,
而况于无算乎!” 算,算计,多算胜,就是
要多多算计。
mpa06领导决策[1]
第二,适算胜。适算,适当地算。说多算胜, 又说适算胜,这里有辩证法。多算胜,是说想问题 时尽量周到些,力求有一个善之善的考虑;适算是 说,考虑问题不要过分了,过分会走向事物反面, 要适可而止。
mpa06领导决策[1]
决策分为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 程序化决策,就是那些带有常规性、反复性 的例行决策,可以制定出一套例行程序来处理的 决策。 非程序化决策,是指对那些过去尚未发生过, 或其确切的性质和结构尚捉摸不定或很复杂,或 其作用十分重要而需要用现裁现做的方式加以处 理的决策。
MPA辅导:管理学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二)-MPA考试.doc
第1页:模拟试题第2页: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将决策概念带到互动、正式关系层面的是()。
A.拉斯维尔B.西蒙c.阿利森D.赫威茨2.林德布罗姆对决策的贡献在于()。
A.从心理、非理性的角度考查决策B.将决策依附丁官僚体系反其政治达作的模式c.对决策加i:渐进主义的解释D.从系统的角度考查决策3.开关式决策相旋钮式决策是根据()而言的A.方案的种类B.方案的性质c.方案的数量D.方案的规则4.根据决策权限的制度安排,决策可以分为(A.程序性决策与非程序性决策B战术决策与战略决策C激进型决策与保守型决策D.个人决策勺群体决策5.根据决策所要解决的问题性质A.原始决策与追踪决策B.确定型决策与非确定型决策c.淖H标决策与多目标决策D.程序性决策与非程序仕决策6.根据决策活动的阶段件特征.决策可以分为(A直觉决策、经验决策与推理决策B.初始决策与反馈决策c权/J型决策、妥协型决策与博弃型决策D.长期决策、巾期决策与短期决策7.“凡事顶则立,不顶则皮”,说明了决策的(A日标原则B.预测原则c可行原则D.效益原则8.成功企业都非常注重每一项措施出台后所取得的实际效果据各种反馈信息做出新的决策,这说明了决策的()。
A.动态原则B.客观原则c.反馈原则D.可行原则9.某大型国有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发现严重的安全隐患,为解决这问题,厂长亲自出马,成立专门小组,准备提出解决方案,下列对这一决策步骤描述正确的是(A.发现问题——确立目标方案一选样方案B.发现问题——一建立议程方案一—选样方案C.发现问题—一—拟订方案方案一—选择方案D.发现问题—一—拟订方案方案一—选择方案10.20世纪60年代的中国顶住国际反华望武器,21世纪初,美国不顾国际舆论的反对,系”建设。
下列对这两种现象正确的说法是()A.二者的决策目标与价值日标一致B.二者的决策目标‘致,价值日标不同c.二者的价值日标‘致,决策日标不同D.二者决策目标与价值日标都不同11.某医院一名护士对病人态度不好,医院领导为了教育这名护士,也让其在医院充当两天病人,不久护士在工作中改变F3十病人的态度,这一做法属于()。
MPA复习辅导:管理学自学笔记连载(三)
MPA复习辅导:管理学自学笔记连载(三)第二章、决策第一节、决策概述一、决策的含义和特征含义:广义:就是作出决定,即人们为实现一定的目标而作的行为设计及其抉择。
狭义:决策是指社会组织在管理活动中所作出的决定,是社会组织为实现一定的目标或解决面临的问题制定行动方案并加以优化选择的过程。
里查德·施奈德:决策是一个过程,它是指决策者为了达到想像中来事务的状态,从社会所限制的各种途径中,选择一个行动计划的过程。
重点:决策是管理的核心,决策是一个动态的行为过程。
特征:预见性2、选择性:选择是决策的灵魂,决策过程就是选择过程3、主观性:决策是人的主观意志对客观存在的多种可能性进行选择决策的内容:目标选择:目标的确定要具体、恰当、应有可检验性。
2、方案选择:只有一个方案可供选择、没有其他选择余地的选择称为“霍布森选择”二、决策的分类与基本原则决策的分类 2、概念解释自然状态:决策面临的未来环境和条件。
确定型决策:面临的是一种比较确定的自然状态,可选方案的预期结果是相对明确的。
风险型决策:面临的是多种可能的自然状态,可选方案在不同自然状态下的结果不同,未来会出现哪一种自然状态,事前虽难以肯定,但却可以预测其出现的概率。
决策虽然带有一定的风险,但决策者对风险程度有基本的预知。
非确定型决策:面临的决策条件与风险型相似,不同的只是不能预测未来自然状态出现的概率,因而不定因素,决策风险更大。
激进型决策:对先前决策的目标、手段有突破性改变和创新性作为的决策。
保守型决策:对先前决策或维护保持或进行微调的决策。
原始决策:根据决策目标对行动方案进行初始选择的决策。
追踪决策:当原始决策的实施结果严重威胁决策目标的实现时,对原始决策目标及其执行方案进行根本性修正的二次决策。
追踪决策基本特。
MPA指导:MPA管理学第2页-MPA考试.doc
第二章决策第一节决策概述一、决策的含义和特征对决策的多种解释。
理查德施奈德的决策定义。
决策的特征:预见性,选择性。
主观性。
二、决策的内容决策内容可简化为两个方面的选择:目标选择和方案选择。
三、决策的分类与基本原则开关式决策与旋钮式决策,程序性决策与非程序性决策,战略决策与战术决策,单目标决策与多目标决策,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与非确定型决策,个人决策与群体决策,激进型决策与保守型决策,原始决策与追踪决策。
决策的基本原则包括:信息原则,目标原则,预测原则,客观原则,系统原则,智囊原则,优化原则,动态原则,效益原则,可行原则。
四、决策的一般步骤即决策过程或决策程序:问题发现,问题确认,建立议程,确立目标,拟定备选方案,备选方案的评估,行动方案的选择。
五、决策的价值前提与事实前提价值判断在决策中的作用。
价值目标与决策目标的关系。
事实前提的特点:客观性、可检验性、变动性。
事实前提与价值前提的区别。
六、决策方法组合排列法,方面排除法,对演法,“决策树”法,非确定型决策的原则性方法。
第二节预测与决策一、预测的含义预测就是立足过去与现在,预料和推测事物发展的未来。
预测与决策的关系。
预测的三种重要类型。
预测的程序包括准备、实施、评价、提交四个阶段。
二、预测方法专家会议法,德尔菲法,时间序列法,回归分析法,趋势外推论、马尔可夫模型。
第三节计划与决策一、计划的含义计划就是对行动的预先设计,它是在决策目标的指导下,以预测工作为基础,对实现目标的途径作出具体安排的一项活动。
计划与决策的关系。
计划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可以概括为5W1H法。
二、计划的功能保证决策目标的实现,有利于各种资源的合理配置,预防意外情况对行动造成的干扰,为实施控制提供依据。
与计划的功能相联系的是计划的部门职能,具体有四项。
第四节决策与心理一、心理效应及其对决策质量的影响光环效应,首因效应,近因效应,从众效应,定型效应,反衬效应,乐队效应,黄灯效应,新闻效应,颂歌效应,当局者迷,旁观者迷等12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决策概述一、决策的含义和特征所谓决策,从广义上讲,就是作出决定,即人们为实现一定的目标,所作的行为设计及其抉择。
伊斯顿和拉斯维尔将决策概念带到互动、正式和非正式关系的层面上:2、西蒙从理性、非理性的心理层面考察决策;3、林德布罗姆又加上了渐进主义的解释;4、阿利森则将决策附着于官僚体系及其政治运作的模式。
理查德·施奈德将决策界定为:决策是一个过程,它是指决策者为了达到想像中未来事务的状态,从社会所限制的各种途径中,选择一个行动计划的过程。
特征或属性:⑴预见性⑵选择性⑶主观性决策的概念所谓决策是指组织或个人为了实现某种目标而对未来一定时期内有关活动的方向、内容及方式的选择或调整过程。
主体:可以是组织,也可以是组织中的个人;2、要解决问题:活动的选择,也可是这种活动的调整;3、选择调整的对象:方向、内容和方式;4、时限:可为未来较长时期,也可为某较短时段。
简述决策的构成要素。
答:决策的构成要素有:决策者;决策目标;自然状态;备选方案;决策后果;决策准则。
决策基本要素:决策者,决策对象,决策信息,决策方法,决策后果决策的特点理解记忆下列六大特性:目标性2、可行性3、选择性4、满意性(重点理解)5、过程性(重点理解)6、动态性组织决策的特点是什么?目标性:目标是未来完成任务的标志;2、可行性:要注意实施条件的限制;3、选择性:从多种方案中选择,既有可能性,也有必要性;4、满意性:选择方案的原则:满意原则,非最优原则;5、过程性:
组织决策不是一项决策,而是一系列决策的综合;这一系列决策本身就是过程。
6、动态性: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
1234567
样题4.我国五年发展计划属于()。
A.非程序性决策B.战略决策C.战术决策D.确定型决策B样题16.决策树适合下列哪种类型的决策()。
A确定型决策B.非确定型决策C.风险型决策D.A、B和CC样题23.”变陌生为熟悉”和”变熟悉为陌生”这两个基本观点属于()。
A.头脑风暴法B,哥顿法C.”零起点”法D.挑错法B样题34.理性优化模型的前提是()。
A.政治人假设
B.行政人假设C.经济人假设D.道德人假设C35.提出渐进模型的是()。
A.林布隆B.西蒙C.詹尼斯D.施奈德A预测的一般程序包括()A:发现问题-确立目标-拟定备选方案-方案选择B:准备-确立目标-实施-提交方案C:准备-实施-评价-提交D:发现目标-进行分析-提出结论-公布结论C2、根据事物历史和现实的资料,探索事物发展和变化的规律,从而推测出事物未来发展状况的预测方法是()A:马尔可夫模型B:时间序列法C:回归分析法D:趋势外推法D3、用德尔菲法进行预测,首先要设计()A:问卷调查表B:意见征询表C:结果评价表D:专家类别表B4、20世纪70年代后期,农村兴起”磷肥热”,某县领导一看利可图,便要求各乡镇都办磷肥厂。
结果钱花了不少,厂办起来了,但因技术不过关,又纷纷关、停。
这个案例反映了决策中的()A:乐队效应B:近因效应C:从众效应D:反衬效应C5、赞成投票法是由谁提出的一种表决方法?()A:孔多塞和博尔达B:布拉姆和孔多塞C:布拉姆和菲什伯恩D:博尔达和菲什伯恩C6、我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议案表决采取的择案规则是什么?()A:一票否决B:多数原则C:正负表决法D:淘汰投票制B7、1984年中央打破原有的”集体大包干”制度,确立”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的”双包”政策,受到了广大农村群众的积极支持。
这一制度的转变,体现了决策中的()A:创新思维B:双趋冲突C:预见性D:主观随意性A8、创新思维最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它的()A:跳跃性B:随机性C:非常规性D:非逻辑性C9、系统论原则是由谁创立的?()A:贝塔朗菲B:哥顿C:迈克尔D:詹尼斯A10、满意模型是由谁提出来的?()A:林德布罗姆B:西蒙C:詹尼斯D:安德森B11、理性主义源于传统经济学的理论,它以什么假设为前提?()A:行政人B:道德人C:经济人D:政治人C12、渐进模型是美国学者林布隆在批判什么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决策理论?()A:满意理论B:传统经济学C:小组意识理论D:传统理性模型D13、渐进模型着重说明了政策渐进与变化的动态过程,它的这一特性有利于避免因决策严重失误所产生的()A:持久性结果B:破坏性结果C:突发性结果D:异化结果A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