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安全性可靠性性能评价
可靠性分析技术(评估)
1 可靠性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可靠性数据的来源及特点 试验数据和现场数据 故障数据的判定
可靠性数据的来源
寿命分布检验
分布参数的估计
可靠性参数计算
故障率
根据规定可接受的 故障率计算使用寿命
平均寿命
可靠度
给定可靠度计算 可靠寿命
经典可靠性评估流程
内厂可靠性试验
数据收集、整理
外场数据
经验分布函数或可靠度观测值计算 寿命分布检验
分布参数的估计
可靠性参数计算
故障率
平均寿命
根据规定可接受的 故障率计算使用寿命
可靠度
给定可靠度计算 可靠寿命
分布参数点估计
极大似然法 图估法 最小二乘法
分布参数估计-(供参考)
极大似然估计(Maximum Likelihood Estimation--MLE)
设总体的分布密度函数为f(t,θ),其中θ为待估参数,
从总体中得到一组样本,其次序统计量的观测值为
t(1) , t(2) ,, t(n)
失效率函数
(t)
f (t) R(t )
(t )/
1 (t )
确定电子管的寿命分布
20个电子管在某次试验中共发生5次故障,记录如下表
序号
1
2
3
4
5
故障时间
26
64
119
145
182
经验假设电子管寿命服从指数分布
经典可靠性评估流程
安全性、可靠性和性能评价
安全性、可靠性和性能评价在计算机科学中,安全性、可靠性和性能评价是评估系统或软件在这些方面表现的重要因素。
这三个方面的评价对于各种应用和系统来说都至关重要,无论是在个人电脑、企业网络还是云计算环境中。
首先,安全性是衡量系统或软件保护用户数据和资源免受未经授权访问、破坏或泄露的能力。
在评估安全性时,需要考虑系统的身份验证和访问控制机制、数据的加密和存储方式以及系统的漏洞和弱点。
此外,系统需要有足够的防御措施来应对各种网络攻击,如拒绝服务攻击、恶意软件和网络钓鱼等。
其次,可靠性是指系统或软件在长时间运行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可靠性评价关注系统的容错能力、错误检测和修复机制以及故障处理能力。
一个可靠的系统应该能够处理异常情况并及时进行修复,不会因为单点故障而导致系统崩溃或数据丢失。
最后,性能评价是指系统或软件在操作和处理任务时的效率和响应速度。
性能评价关注系统的处理速度、资源利用率、并发处理能力以及吞吐量等指标。
一个高性能的系统应该具有快速的响应时间和高效的资源利用,以满足用户对于即时性和高并发的需求。
综上所述,安全性、可靠性和性能评价是评估系统或软件质量的重要指标。
它们互相关联,一个优秀的系统应该在这三个方面都得到合理的评价和处理。
通过充分的安全性保护、可靠性设计和优化的性能,能够为用户提供一个安全、可靠和高效的计算环境。
这些评价依赖于详尽的测试和分析,以确保系统在各种情况下的稳定性和使用体验。
安全性、可靠性和性能评价在计算机科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无论是个人用户、企业还是政府机构,都需要确保其使用的系统和软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性能。
首先,安全性评价是确保系统或软件能够保护用户数据和资源免受未经授权访问、破坏或泄露的能力。
在评估安全性时,需要考虑系统的身份验证和访问控制机制。
例如,密码、生物识别或双因素认证等方法可以用来验证用户的身份。
此外,系统还需要确保数据的加密和安全存储,以防止敏感信息被未经授权的人员访问。
系统可靠性和安全性区别和计算公式完整
系统可靠性和安全性区别和计算公式(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实用优秀文档,欢迎下载)2.1 概述2.1.1 安全性和可靠性概念[10]安全性是指不发生事故的能力,是判断、评价系统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
它表明系统在规定的条件下,在规定的时间内不发生事故的情况下,完成规定功能的性能。
其中事故指的是使一项正常进行的活动中断,并造成人员伤亡、职业病、财产损失或损害环境的意外事件。
可靠性是指无故障工作的能力,也是判断、评价系统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
它表明系统在规定的条件下,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性能。
系统或系统中的一部分不能完成预定功能的事件或状态称为故障或失效。
系统的可靠性越高,发生故障的可能性越小,完成规定功能的可能性越大。
当系统很容易发生故障时,则系统很不可靠。
2.1.2 安全性和可靠性的联系与区别[10]在许多情况下,系统不可靠会导致系统不安全。
当系统发生故障时,不仅影响系统功能的实现,而且有时会导致事故,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
例如,飞机的发动机发生故障时,不仅影响飞机正常飞行,而且可能使飞机失去动力而坠落,造成机毁人亡的后果。
故障是可靠性和安全性的联结点,在防止故障发生这一点上,可靠性和安全性是一致的。
因此,采取提高系统可靠性的措施,既可以保证实现系统的功能,又可以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但是,可靠性还不完全等同于安全性。
它们的着眼点不同:可靠性着眼于维持系统功能的发挥,实现系统目标;安全性着眼于防止事故发生,避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可靠性研究故障发生以前直到故障发生为止的系统状态;安全性则侧重于故障发生后故障对系统的影响。
由于系统可靠性与系统安全性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所以在系统安全性研究中广泛利用、借鉴了可靠性研究中的一些理论和方法。
系统安全性分析就是以系统可靠性分析为基础的。
2.1.3 系统安全性评估系统安全性评估是一种从系统研制初期的论证阶段开始进行,并贯穿工程研制、生产阶段的系统性检查、研究和分析危险的技术方法。
建筑结构可靠性鉴定与评估
/Css 体使用功能
应采取措施
注:表中关于“不必采取措施”和“可不采取措施“的规定,仅对正常使用性鉴定而 言,不包括安全性鉴定所要求采取的措施。
可靠性鉴定分级标准(表3.3.3)
层次 鉴定对象 等级
分级标准
处理要求
a 可靠性符合本标准对 不必/可能有极少数一般构件
/A
a/A/Ⅰ级的要求,具有 应/可能有少数一般构件应在 正常的/不影响整体承载 使用性或安全性方面采取措
随着现代检测技术的发展,实用鉴定法
在传统经验法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 该方法就是利用现代检测手段和计算工 具,运用数理统计方法获得结构的各种 技术参数,由此评定结构的可靠性。其 特点是重视个人和集体的双重作用,强 调严格的鉴定程序。缺点是工作量大, 费用多。在实际工程中,往往与传统经 研法相结合,以弥补经验法的不足,提 高鉴定的可靠性。
分级标准
处理要求
au 安全性符合本标准对 不必/可能有个别一般构
/Au au/Au/Asu级的要求,具 件/可能有极少数一般构
/Asu 有足够的承载能力
件应采取措施
一 /二 /三
构件(或 其检查项 目)
/子单元
bu /Bu
安全性略低于本标准对
au/Au/Asu级的要求,尚 可不/可能有极少数构件
不显著影响承载能力/
已严重影响承载/整体
即采取措施
/Dsu
承载
•注:表中关于“不必采取措施”和“可不采取措施“的规定,仅对安全性鉴定而言,不包括正常使用性鉴定所要求采取的 措施。
使用性鉴定分级标准(表3.3.2)
层次 鉴定对象 等级
分级标准
处理要求
构件(或 其检查项
as /As /Ass
信息系统的评价指标(2024)
引言概述:信息系统评价是确定信息系统有效性和可用性的过程,而评价指标则是用来衡量信息系统在不同指标下的表现。
本文将会进一步讨论信息系统的评价指标,着重介绍五个大点的内容,包括系统可靠性、用户满意度、性能效能、安全保密性和成本效益。
正文内容:一、系统可靠性1.故障率:评估系统在连续运行中出现故障的频率。
2.可恢复性:评估系统在出现故障时的恢复能力。
3.可用性:评估系统在需要时是否可用,评估指标可以是系统的工作时间与停机时间之比。
二、用户满意度1.界面友好性:评估系统界面是否易于使用和理解。
2.响应速度:评估系统对用户请求的响应速度。
3.功能完整性:评估系统是否满足用户需求,并是否提供了额外的价值。
三、性能效能1.处理能力:评估系统在处理多样化任务和数据时的能力。
2.可伸缩性:评估系统在面对不断增长的用户或数据量时的扩展性。
3.效率:评估系统在处理任务时所需的时间和资源。
四、安全保密性1.访问控制:评估系统对用户和管理员身份的认证和授权控制。
2.数据保护:评估系统在存储和传输敏感数据时的安全性。
3.恢复能力:评估系统在遭受攻击或数据丢失后的恢复能力。
五、成本效益1.投资回报率:评估系统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与投资成本之间的关系。
2.维护成本:评估系统所需的维护和支持所产生的成本。
3.长期可持续性:评估系统在长期运行中的效益和可延续性。
总结:信息系统评价指标是评估信息系统性能的重要依据,本文详细介绍了五个主要方面的评价指标,包括系统可靠性、用户满意度、性能效能、安全保密性和成本效益。
了解和掌握这些指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评估信息系统的表现,进一步提升系统的可用性、安全性和经济性,为组织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决策依据。
引言概述:信息系统的评价指标是指对一个信息系统进行综合评估的标准和指导原则。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系统在各个领域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因此,对于信息系统的评价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的角度对信息系统的评价指标进行详细阐述。
医疗器械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
医疗器械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医疗器械的注册技术审查是确保医疗器械的安全有效性以及其符合法规要求的重要环节。
为了保障公众的健康和安全,各国的医疗器械注册机构都制定了一系列的技术审查指导原则。
以下是医疗器械注册技术审查的指导原则的一些主要内容。
1.法规要求:注册机构需根据国家或地区的法规要求,对医疗器械的技术文件进行审查。
这些法规通常包括医疗器械注册流程、法定文件要求和技术评价要求等。
2.设计原则:医疗器械的设计应符合工程原则和医学原则,并能够满足其预期的临床应用需求。
注册机构会对设备的设计合理性进行评估,包括结构、功能、材料、可靠性和人机工程学等方面。
3.安全性评价:注册机构需对医疗器械的安全性进行评估。
这包括对设备在正常或异常使用情况下的风险评估,包括电气安全、机械安全、辐射安全等各个方面。
4.有效性评价:注册机构需要对医疗器械的有效性进行评价。
这包括对其预期应用的有效性、疗效和性能评估等方面。
5.性能评价:注册机构需要对医疗器械的性能进行评估。
这包括对设备性能的测试、验证和验证等方面。
6.质量管理体系:注册机构通常会要求申请人提供设备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以确保设备的生产和质量控制过程符合相关的国际标准和法规要求。
7.临床评价:对于需要在人体上使用的医疗器械,注册机构通常需要进行相应的临床评价。
这包括对试验方案和临床数据的审查,并对其数据的可靠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估。
9.重要性评估:对于具有潜在重大风险的医疗器械,注册机构通常会进行重大风险评估,以确保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10.文献评估:注册机构在评估医疗器械时,通常会参考相关的科学文献和临床研究结果,以确保其评估结果的客观和科学性。
总之,医疗器械注册技术审查的指导原则是确保医疗器械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符合法规要求。
这些原则涵盖了医疗器械的设计、安全性评价、有效性评价、性能评价、临床评价等多个方面,以确保医疗器械的质量和可靠性。
这些原则的执行将有助于保障公众的健康和安全,并促进医疗器械市场的健康发展。
可靠性维修性测试性保障性安全性环境适应性评估报告(1)
可靠性维修性测试性保障性安全性环境适应性评估报告(1)可靠性维修性测试性保障性安全性环境适应性分析评估报告1概述1.1产品概述1.1.1产品⽤途XXX产品名称主要⽤于XXXXXXX,其主要功能性能如下:(略)1.1.2产品组成XXX产品名称采⽤XXX结构,采⽤XXXXX总线架构,贯彻标准化、模块化、系列化设计原则。
主要由主板、显卡、……、电源模块和机箱等组成。
1.2⼯作概述1.2.1研制过程概述XXX产品名称从20XX年XX⽉开始研制,经历了⽅案阶段、⼯程研制阶段和设计鉴定阶段,并于20XX年XX⽉完成了设计鉴定试验。
本项⽬依据XXX产品名称可靠性、维护性、测试性、安全性、保障性和环境适应性(以下简称“六性”)⼯作计划的要求,在研制过程中开展并完成了规定的⼯作项⽬。
经分析评估、试验考核,XXX产品名称的可靠性、维修性、测试性、保障性、安全性和环境适应性满⾜技术协议书的要求。
1.2.2“六性”⼯作组织及运⾏管理情况XXX产品名称设计总师对产品可靠性管理和技术全⾯负责,从计划、组织、协调和资源等⽅⾯保证了产品“六性”⼯作计划的实施。
在设计师系统中建⽴“六性”⼯作组,由设计总师组织,设计、⼯艺、质量等⼈员参加。
具体负责编制“六性”⼯作计划,落实⼯作计划中规定的相关⼯作项⽬;监督指导各专业设计师开展设计⼯作,协调及分配各部组件的“六性”指标;收集有关的“六性”信息,并对相关“六性”⼯作进⾏培训。
质量管理部具体负责监督“六性”⼯作计划落实。
建⽴了故障审查组织,负责对XXX产品名称研制过程中出现的故障和问题进⾏审查。
严格按照归零要求,针对暴露的XX起较⼤质量问题,开展了技术攻关,查清并验证了故障机理,制定了改进措施并全部落实(详见《研制总结》)。
2可靠性分析2.1可靠性要求2.1.1定性要求按照GJB450A-2004《装备可靠性⼯作通⽤要求》编制可靠性⼯作计划,并开展产品的可靠性设计、分析、试验和管理⼯作。
666安全性可靠性性能评价
3.3 安全性、可靠性和性能评价3.3.1主要知识点了解计算机数据安全和保密、计算机故障诊断与容错技术、系统性能评价方面的知识,掌握数据加密的有关算法、系统可靠性指标和可靠性模型以及相关的计算方示。
3.3.1.1数据的安全与保密(1)数据的安全与保密数据加密是对明文(未经加密的数据)按照某种加密算法(数据的变换算法)进行处理,而形成难以理解的密文(经加密后的数据)。
即使是密文被截获,截获方也无法或难以解码,从而阴谋诡计止泄露信息。
数据加密和数据解密是一对可逆的过程。
数据加密技术的关键在于密角的管理和加密/解密算法。
加密和解密算法的设计通常需要满足3个条件:可逆性、密钥安全和数据安全。
(2)密钥体制按照加密密钥K1和解密密钥K2的异同,有两种密钥体制。
①秘密密钥加密体制(K1=K2)加密和解密采用相同的密钥,因而又称为密码体制。
因为其加密速度快,通常用来加密大批量的数据。
典型的方法有日本的快速数据加密标准(FEAL)、瑞士的国际数据加密算法(IDEA)和美国的数据加密标准(DES)。
②公开密钥加密体制(K1≠K2)又称不对称密码体制,加密和解密使用不同的密钥,其中一个密钥是公开的,另一个密钥是保密的。
由于加密速度较慢,所以往往用在少量数据的通信中,典型的公开密钥加密方法有RSA和ESIGN。
一般DES算法的密钥长度为56位,RSA算法的密钥长度为512位。
(3)数据完整性数据完整性保护是在数据中加入一定的冗余信息,从而能发现对数据的修改、增加或删除。
数字签名利用密码技术进行,其安全性取决于密码体制的安全程度。
现在已经出现很多使用RSA和ESIGN算法实现的数字签名系统。
数字签名的目的是保证在真实的发送方与真实的接收方之间传送真实的信息。
(4)密钥管理数据加密的安全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密钥的安全性。
密钥的管理包括密钥体制的选择、密钥的分发、现场密钥保护以及密钥的销毁。
(5)磁介质上的数据加密常用的方法有:硬加密的防复制技术、软加密的防解读技术和防跟踪技术。
国军标产品“六性”(产品通用特性)要求的最全解析
国军标产品“六性”(产品通用特性)要求的最全解析前言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测试性、安全性、环境适应性统称“六性”,这是GJB9001中明确提出做为产品实现策划必须要考虑和满足的要求,是武器装备产品开发中除功能特性外要满足的质量特性。
现在搜集整理了这份资料,为大家详细的解读“六性”的基本概念和相互关联。
一、产品全特性质量特性1、六性基础知识1 可靠性1.1 可靠性的由来飞机上的电子管故障1.2 可靠性的发展1.3 产品质量与可靠性的关系质量管理与可靠性的关系1.4 可靠性的定义与内涵a.规定条件、规定时间、规定功能、能力;b.固有可靠性和使用可靠性;c.基本可靠性和任务可靠性。
1.5 关联故障与非关联故障责任故障与非责任故障1.6 产品故障浴盆曲线a.早期故障期b.偶然故障期c.耗损故障期2 维修性2.1 基本概念a.维修性和时间相关的概念b.规定的条件、规定的程序和方法c.现场可更换单元(LRU)d.车间可更换单元(SRU)2.2 维修的分类a.预防性维修b.修复性维修2.3 维修级别a.基层级维修b.中继级维修c.基地级维修2.4 维修性要求a.维修性定量要求b.维修性定性要求3 保障性3.1 基本概念a.设计特性、保障资源b.平时战备需求、战时使用需求c.战备完好性d.保障系统3.2 保障性参数可用度3.2 保障性与可靠性、维修性的关系产品全特性质量特性4 测试性4.1 测试性定义测试性是产品(系统、子系统、设备或组建)能够及时而准确地确定其状态(可工作、不可工作或性能降低),并隔离其内部故障的一种设计特性。
设计特性:测试性是一种设计特性,它既包括了对主装备(任务系统)自身的要求,又包含了对测试设备的性能要求。
4.2 测试性参数a.故障检测率b.关键故障检测率c.故障隔离率d.虚警率e.不能复现率f.平均故障检测时间g.平均故障隔离时间h.平均虚警间隔时间i.平均诊断时间j.诊断有效性等等……现对其中重要参数进行详细讲解:5 安全性5.1 基本概念安全性是产品所具有的不导致人员伤亡、系统毁坏、重大财产损失或不危及人员健康和环境的能力。
可靠性,可用性,可维护性,安全性(RAMS)定义解释
可靠性,可用性,可维护性,安全性(RAMS)定义解释张屹2015年3月1日1引言“RAMS是可靠性(Reliability)、可用性(Availability)、可维修性(Maintainability)和安全性(Safety)这四个英文字母的首字母的缩写。
可靠性:产品在规定的条件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可用性:产品在任意随机时刻需要和开始执行任务时,处于可工作或可使用状态的程度。
可维修性:产品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按规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维修时,保持或恢复到规定状态的能力。
安全性:产品所具有的不导致人员伤亡、系统损坏、重大财产损失、不危害员工健康与环境的能力。
”以上是用自然语言描述的RAMS概念。
为了使概念理解简单并且清晰一致,本文用公式和图形方式,从产品功能出发给出RAMS概念的形式化解释,给出相应的评价指标。
2产品功能人们对产品的需求,根本上是对产品功能的需求。
产品功能的模型如下图所示,x y图1 功能的数学模型人们当然期望产品功能——这个y=f(x)是恒定的,不随外部环境和时间等条件变化,但这在现实世界是不可能的,因此有了对产品性能的要求。
下文的RAMS即属于产品性能的范畴。
3 RAMS 概念解释 3.1 R AM图2 RAM 状态图由图2可见产品使用中只能处于两个状态:1. y =f (x )的状态,这是人们所期望的,称为正常状态,2. y ≠f (x )的状态,这是人们所不期望的,称为故障状态。
处于正常状态时,如果产品发生失效,则会进入故障状态; 处于故障状态时,如果产品得到恢复,则会进入正常状态。
产品的RAM (可靠性、可用性和可维护性)即与这两个状态有关。
假设外部条件一致并恒定的情况下: 可靠性即是产品处于正常状态的能力;可用性即是产品处于正常状态占产品整个使用周期的比例; 可维护性即是产品从回到正常状态的能力;其中“能力”是一个宽泛的概念,使用“持续时间”把它指标化,即“持续时间”就是“能力”。
可靠性、有效性 、可维护性和安全性(RAMS)
1 目的为确保产品在使用寿命周期内的可靠性、有效性、可维护性和安全性(以下简称RAMS),建立执行可靠性分析的典型方法,更好地满足顾客要求,保证顾客满意,特制定本程序。
2 适用范围适用于本集团产品的设计、开发、试验、使用全过程RAMS的策划和控制.3 定义RAMS:可靠性、有效性、可维护性和安全性。
R—-Reliability可靠性: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可靠性的概率度量亦称可靠度。
A——Availability有效性:是指产品在特定条件下能够令人满意地发挥功能的概率。
M--Maintainability可维护性:是指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按规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维修时,保持或恢复到规定状态的能力。
维修性的概率度量亦称维修度。
S—-Safety安全性:是指保证产品能够可靠地完成其规定功能,同时保证操作和维护人员的人身安全。
FME(C)A:Failure Mode and Effect(Criticality)Analysis 故障模式和影响(危险)分析。
MTBF平均故障间隔时间:指可修复产品(部件)的连续发生故障的平均时间。
MTTR平均修复时间:指检修员修理和测试机组,使之恢复到正常服务中的平均故障维修时间。
数据库:为解决特定的任务,以一定的组织方式存储在一起的相关的数据的集合。
4 职责4。
1 销售公司负责获取顾客RAMS要求并传递至相关部门;组织对顾客进行产品正确使用和维护的培训;负责产品交付后RAMS数据的收集和反馈。
4。
2 技术研究院各技术职能部门负责确定RAMS目标,确定对所用元器件、材料、工艺的可靠性要求,进行可靠性分配和预测,负责建立RAMS数据库。
4。
3 工程技术部负责确定能保证实现设计可靠性的工艺方法。
4.4 采购部负责将相关资料和外包(外协)配件的RAMS要求传递给供方,并督促供方实现这些要求。
4。
5制造部负责严格按产品图样、工艺文件组织生产.4。
安全性评价工作管理规定(3篇)
安全性评价工作管理规定一、总则为了加强对安全性评价工作的管理,确保评价工作的质量和效果,促进安全生产工作的开展,制定本管理规定。
本规定适用于所有进行安全性评价工作的单位和人员。
安全性评价工作是指对某一安全事项或者安全工程进行评价,评价其安全性能、风险程度、应急能力等方面的工作。
二、安全性评价工作的组织与实施1. 安全性评价工作由所在单位的安全管理部门负责组织与实施。
2. 安全性评价工作根据具体情况,可以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进行。
3. 安全性评价工作应当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进行,确保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4. 安全性评价工作应当与安全管理工作相结合,相互促进,确保安全措施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5. 安全性评价工作应当充分听取相关人员的意见,并及时提供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相关人员。
三、安全性评价工作的程序与内容1. 安全性评价工作应当按照以下程序进行:(1)确定评价对象:明确要评价的安全事项或者安全工程。
(2)收集基础资料:收集与评价对象相关的基础资料,包括现场观察、文献资料、历史数据等。
(3)确定评价方法:根据评价对象的特点和要求,确定评价方法和技术路线。
(4)开展评价工作:按照评价方法和技术路线进行评价工作,做好安全性能、风险程度、应急能力等方面的评价。
(5)整理评价结果:将评价结果进行整理,并形成评价报告。
(6)反馈评价结果:将评价报告及时反馈给相关人员,并进行沟通与讨论。
2. 安全性评价工作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安全性能的评价:评价对象的安全性能,包括物理性能、机械性能、化学性能等。
(2)风险程度的评价:评价评价对象的风险程度,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3)应急能力的评价:评价评价对象的应急能力,包括应急预案、应急物资等。
(4)社会影响评价:评价评价对象对社会的影响,包括环境影响、经济影响、社会影响等。
(5)其他相关评价:针对评价对象的具体情况,进行其他相关评价。
四、安全性评价工作的质量控制1. 安全性评价工作应当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确保评价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软件设计师 考点分析 第 9 章:安全性、可靠性与系统性能评测
您现在的位置:希赛网 > 云阅读 > 软件设计师考试考点分析与真题详解(第4版) > 数据安全与保密第 9 章:安全性、可靠性与系统性能评测作者:希赛教育软考学院 来源:希赛网 2014年01月27日数据安全与保密上一节本书简介下一节第 9 章:安全性、可靠性与系统性能评测作者:希赛教育软考学院 来源:希赛网 2014年03月13日数据加密算法 第9章 安全性、可靠性与系统性能评测 根据考试大纲,本章要求考生掌握以下知识点: 安全性基本概念; 防治计算机病毒、防范计算机犯罪; 加密与解密机制; 存取控制、防闯入、安全管理措施; 诊断与容错; 系统可靠性分析评价; 计算机系统性能评测方式; 风险分析、风险类型、抗风险措施和内部控制。
有关风险分析的内容,请读者参考本书有关软件工程的章节。
9.1 数据安全与保密 国际标准化委员会对计算机安全的定义提出如下建议:"为数据处理系统建立和采取的技术的、管理的安全保护措施,用来保护计算机硬件、软件、数据不因偶然的、恶意的原因而遭破坏、更改和泄露".计算机系统的安全主要包括网络安全、操作系统安全和数据库安全三个方面。
各级网络安全技术如图9-1所示,包括各种安全技术和安全协议,分别对应于OSI七层网络协议的某一层或某几层,其中数据加密是计算机安全中最重要的技术措施之一。
图9-1 网络安全技术层次结构图版权方授权希赛网发布,侵权必究 9.1.1 数据加密算法 数据加密是对明文(未经加密的数据)按照某种加密算法(数据的变换算法)进行处理,形成密文(经加密后的数据)。
这样一来,密文即使被截获,截获方也无法或难以解码,从而防止泄露信息。
数据加密和数据解密是一对可逆的过程,数据加密是用加密算法E和加密密钥K1将明文P变换成密文C,表示为: 数据解密是数据加密的逆过程,用解密算法D和解密密钥K2,将密文C转换成明文P,表示为: 按照加密密钥K1和解密密钥K2的异同,有两种密钥体制。
可靠性,可用性,可维护性,安全性(RAMS)定义解释
可靠性,可用性,可维护性,安全性(RAMS)定义解释张屹2015年3月1日1引言“RAMS是可靠性(Reliability)、可用性(Availability)、可维修性(Maintainability)和安全性(Safety)这四个英文字母的首字母的缩写。
可靠性:产品在规定的条件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可用性:产品在任意随机时刻需要和开始执行任务时,处于可工作或可使用状态的程度。
可维修性:产品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按规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维修时,保持或恢复到规定状态的能力。
安全性:产品所具有的不导致人员伤亡、系统损坏、重大财产损失、不危害员工健康与环境的能力。
”以上是用自然语言描述的RAMS概念。
为了使概念理解简单并且清晰一致,本文用公式和图形方式,从产品功能出发给出RAMS概念的形式化解释,给出相应的评价指标。
2产品功能人们对产品的需求,根本上是对产品功能的需求。
产品功能的模型如下图所示,x y图1 功能的数学模型人们当然期望产品功能——这个y=f(x)是恒定的,不随外部环境和时间等条件变化,但这在现实世界是不可能的,因此有了对产品性能的要求。
下文的RAMS即属于产品性能的范畴。
3 RAMS 概念解释 3.1 R AM图2 RAM 状态图由图2可见产品使用中只能处于两个状态:1. y =f (x )的状态,这是人们所期望的,称为正常状态,2. y ≠f (x )的状态,这是人们所不期望的,称为故障状态。
处于正常状态时,如果产品发生失效,则会进入故障状态; 处于故障状态时,如果产品得到恢复,则会进入正常状态。
产品的RAM (可靠性、可用性和可维护性)即与这两个状态有关。
假设外部条件一致并恒定的情况下: 可靠性即是产品处于正常状态的能力;可用性即是产品处于正常状态占产品整个使用周期的比例; 可维护性即是产品从回到正常状态的能力;其中“能力”是一个宽泛的概念,使用“持续时间”把它指标化,即“持续时间”就是“能力”。
医疗器械的性能和安全性评价方法
01
评估医疗器械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通过临床试验收集数据,评估医疗器械在正常使用条件下的安全性和有
效性,以及可能存在的风险和副作用。
02
确定适用人群和使用范围
通过临床试验确定医疗器械适用的患者人群和使用范围,为医生提供明
确的指导。
03
设计试验方案
根据医疗器械的特点和临床试验的目的,设计合理的试验方案,包括试
可靠性
医疗器械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 定功能的能力。
性能测试方法
实验室测试
在受控的实验室环境下,对医疗器械进行标准化的 性能测试。
临床测试
在实际医疗环境中,对医疗器械进行实际应用的性 能测试。
模拟测试
通过模拟实际使用场景,对医疗器械进行性能测试 。
性能评价标准
01
02
03
04
国家标准
05
进行综合评价
利用评价模型对医疗器械的性能和安全性进行综合评 价,得出评价结果。
综合评价的结果和结论
评价结果
根据综合评价模型,得出医疗器械的性能和安全性评 价结果,通常以分数、等级或评语等形式表示。
结果分析
对评价结果进行深入分析,找出医疗器械在性能和安 全性方面的优点和不足。
结论
基于评价结果和分析,得出医疗器械是否满足使用要 求的结论,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机械安全
评估医疗器械的机械部件和结构,以 防止对患者或使用者造成伤害。
热安全
确保医疗器械在使用过程中不会产生 过高的温度,以避免对患者或使用者 造成热伤害。
化学安全
评估医疗器械所使用的材料和化学物 质,以确保其不会对患者或使用者产 生毒性或过敏反应。
安全性测试方法
试列出信息系统性能评价的五个指标
试列出信息系统性能评价的五个指标以《试列出信息系统性能评价的五个指标》为标题,写一篇3000字的中文文章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信息系统被推广使用,如何全面准确地评价信息系统的性能,已经成为了重要的课题。
在这里,我们将就试列出信息系统性能评价的五个指标进行讨论。
首先,信息系统性能评价的指标之一是可靠性。
可靠性指的是系统的可靠指标,一个可靠性高的系统应当具备切实可行的可靠性形式,系统中的流程应当可以顺利完成,并且可以准确的满足用户的需求,而这种可靠性的评估通常需要经过多次长时间的测试才能完成。
其次,安全性也是一个重要的指标。
信息系统具有很高的安全性,应当能够保护用户的传输、存储和处理数据的安全,并且系统中不会出现任何安全漏洞。
对于系统安全性的评估,需要进行系统的安全分析和安全测试,而且需要定期更新安全策略以保护系统。
第三,可用性是另外一个重要的指标。
可用性指的是信息系统的可用性指标,系统要能够支持用户的请求,并且以一种高效的方式完成这些请求,而且在整个系统的运行过程中,要能够按照预定的要求随时提供服务。
对于系统的可用性的评估,需要对系统的可用性进行详细的测试,以保证系统服务的可用性。
第四,可扩展性也是一个重要的性能指标。
可扩展性指的是信息系统的扩展性指标,即系统能够支持用户在某一特定时间对系统进行拓展,并且具有良好的性能,以满足未来不断变化的用户需求。
因此,对于可扩展性的评价,需要结合系统可用性,功能和性能等多种指标来进行计算。
最后,弹性也是一个重要的性能指标。
弹性指的是信息系统的弹性指标,即系统在受到外部环境变化的变化时,能够灵活地适应这种变化,从而避免出现系统性能问题。
这种弹性性能指标的评估通常需要结合系统的可扩展性、系统的可用性以及其他一些重要因素来进行计算。
综上所述,信息系统性能评价的指标包括可靠性、安全性、可用性、可扩展性和弹性等五个指标。
对于每个指标,我们都需要对其进行详细的测试,以保证信息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可用性、可扩展性和弹性等方面的良好性能。
安全评价的原则与依据范文(三篇)
安全评价的原则与依据范文安全评价是指对某一特定项目、工程、设施或活动的安全性进行全面、科学、客观评价的过程。
在进行安全评价时,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依据,以确保评价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下面是一个关于安全评价原则和依据的范文,供参考。
一、评价的原则1.科学性原则。
评价过程必须基于科学的方法和理论,采用科学的手段和工具,以保证评价结果能够客观和准确地反映事物的实际情况。
2.综合性原则。
评价应该是全面的、系统的,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对安全性的影响,包括技术、经济、环境、社会等方面因素。
3.客观性原则。
评价的过程和结果必须客观、公正,不受主观因素的干扰和影响。
评价者应该保持中立和客观的立场,不带有个人偏见和利益。
4.可比性原则。
评价结果应该具有可比性,能够与其他评价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为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5.预防性原则。
评价应该具有预防性和警示性,能够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和风险,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和建议。
6.参与性原则。
评价应该充分考虑各方的意见和建议,形成多方参与、多元化的评价结果。
7.透明性原则。
评价的过程和结果应该对外公开和透明,各方可以了解评价的方法、过程和结果,并提出质疑和建议。
二、评价的依据1.法律法规依据。
评价过程必须遵循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法律法规,包括有关安全管理、环境保护、建设规划等方面的法律法规。
2.标准规范依据。
评价应参考相关的标准和规范,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国际标准等,以确保评价过程和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3.技术依据。
评价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技术因素对安全性的影响,包括各种技术规范、技术标准、技术指标等。
4.经验依据。
评价过程中可以参考过往的经验,包括类似项目的评价结果、国内外的实践经验等,以提高评价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5.专家意见依据。
评价过程中可以听取相关领域的专家意见,包括技术专家、法律专家、环境专家等,以提高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专业性。
6.参与方意见依据。
评价过程中需要充分听取各方的意见和建议,包括项目开发方、相关部门、利益相关方等,以确保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产品技术评价报告范文
产品技术评价报告范文
产品技术评价报告是对某一产品的技术性能、质量、可靠性、
安全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的报告。
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来介绍产
品技术评价报告的范文。
首先,产品技术评价报告的范文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引言、产品概况、技术性能评价、质量评价、可靠性评价、安全性评价、
总结和建议等。
在引言部分,报告会简要介绍评价的目的和意义,以及评价所
涉及的产品的背景信息,为后续的评价工作打下基础。
产品概况部分会对产品的基本信息进行描述,包括产品的型号、规格、用途、生产厂家等,为读者提供对产品的整体认识。
技术性能评价部分会对产品的技术指标进行详细分析,包括产
品的性能参数、测试方法、测试结果等,客观地评价产品在技术上
的优劣势。
质量评价部分会对产品的质量状况进行评估,包括产品的制造
工艺、材料选用、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分析,评价产品的质量优劣。
可靠性评价部分会对产品的可靠性进行分析,包括产品的寿命、故障率、维修保养等方面的评价,为用户提供产品可靠性方面的参考。
安全性评价部分会对产品的安全性能进行评估,包括产品的安
全设计、使用安全、防护措施等方面的分析,为用户提供安全使用
产品的建议。
在总结和建议部分,报告会对产品的整体表现进行总结,并提
出针对产品改进的建议和意见,为生产厂家和用户提供参考。
以上是产品技术评价报告的典型范文结构,具体的报告内容会
根据评价的产品类型和要求而有所不同。
希望这些信息能够帮助你
了解产品技术评价报告的范文。
软件可靠性与安全性测试评价
建立客户剖面
➢ CP = {(c1, pc1),(c2, pc2),……,(cn, pcn)} ➢ 为客户剖面中的用户构建用户剖面
vUPc1={(u1,pc1_u1),(u2,pc1_u2),……,(um,pc1_um)} vUPc2={(u1,pc2_u1),(u2,pc2_u2),……,(um,pc2_um)} v…… vUpcn={(u1,pcn_u1),(u2,pcn_u2),……,(um,pcn_um)}
失效率
软件失效的统计特性
硬件 软件(理论) 软件(实际)
时间
模型的应用
使用时机 使用目的 失效数据 输入数据 输出数据 模型性质 推断方法 实时性 精确度
预计模型
估计模型
开发早期
测试运行期
初始可靠性和失效率 连续可靠性评价
不依赖
依赖
过程或产品数据
失效数据
缺陷密度,总缺陷数 全部可靠性相关度量
静态
出现率 (每小时操作数)
10000 50 50
18000 17000 17000 12000 10000 15000
900 0.1
操作出现概率
操作 电话号码输入 增加订户 删除订户 处理语音呼叫,无寻呼,有应答 处理语音呼叫,无寻呼,无应答 处理语音呼叫,有寻呼,有应答 处理语音呼叫,有寻呼,有对寻呼的应答 处理语音呼叫,有寻呼,无对寻呼的应答 处理传真呼叫 审计电话号码数据库 恢复硬件失效
➢ 软件可靠性增长测试(Software Reliability Growth Testing)
v在软件交付前进行,通过可靠性测试暴露 软件缺陷,采取有效地措施排除失效率较 大的缺陷,以提高交付软件的可靠性
软件可靠性验证测试方案
iv rating 评价标准
iv rating 评价标准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于产品的质量和性能要求越来越高。
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IV Rating 评价标准应运而生。
本文将介绍 IV Rating 评价标准的背景、作用以及其具体评价要素。
1. 背景在过去,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往往只能依靠广告宣传、朋友推荐或者自己的个人喜好进行选择。
然而,这些方式无法提供客观准确的评估。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IV Rating 评价标准应运而生。
2. 作用IV Rating 评价标准的主要作用是帮助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作出明智的决策。
通过对产品进行综合、客观的评估,消费者可以更好地了解产品的性能、质量和可靠性,从而更好地满足自己的需求。
3. 评价要素(1)性能:性能是评价一个产品的重要指标。
对于不同类型的产品,性能要素可能有所不同。
例如,对于电子产品而言,性能要素可能包括处理能力、电池寿命以及功能丰富程度等;而对于汽车而言,性能要素可能包括动力、燃油效率以及舒适性等。
(2)质量:质量是衡量一个产品好坏的关键要素。
消费者往往关注产品的可靠性、耐久性以及使用寿命等。
通过评估产品的质量,消费者可以预测产品的寿命和使用效果。
(3)可靠性:可靠性是一个产品能够按照预期功能运行的程度。
评估产品的可靠性可以帮助消费者预测产品的可靠程度、故障率以及售后服务质量。
(4)安全性:安全性是评价产品是否符合相关安全标准和规定的重要要素。
对于一些特殊产品,如食品、药品等,安全性尤为重要。
消费者需要根据评价标准来选择安全性良好的产品,以保障自己的健康和权益。
(5)环保性:环保性是一个产品对环境的影响程度的评价。
随着人们对环境问题的关注日益增加,环保性成为产品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
消费者需要选择符合环保标准的产品,以为环境保护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4. 应用范围IV Rating 评价标准可适用于各种产品类型,如电子产品、汽车、家电、食品等。
不同类型的产品有不同的评价标准和要素,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适合的评价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3 安全性、可靠性和性能评价3.3.1主要知识点了解计算机数据安全和保密、计算机故障诊断与容错技术、系统性能评价方面的知识,掌握数据加密的有关算法、系统可靠性指标和可靠性模型以及相关的计算方示。
3.3.1.1数据的安全与保密(1)数据的安全与保密数据加密是对明文(未经加密的数据)按照某种加密算法(数据的变换算法)进行处理,而形成难以理解的密文(经加密后的数据)。
即使是密文被截获,截获方也无法或难以解码,从而阴谋诡计止泄露信息。
数据加密和数据解密是一对可逆的过程。
数据加密技术的关键在于密角的管理和加密/解密算法。
加密和解密算法的设计通常需要满足3个条件:可逆性、密钥安全和数据安全。
(2)密钥体制按照加密密钥K1和解密密钥K2的异同,有两种密钥体制。
①秘密密钥加密体制(K1=K2)加密和解密采用相同的密钥,因而又称为密码体制。
因为其加密速度快,通常用来加密大批量的数据。
典型的方法有日本的快速数据加密标准(FEAL)、瑞士的国际数据加密算法(IDEA)和美国的数据加密标准(DES)。
②公开密钥加密体制(K1≠K2)又称不对称密码体制,加密和解密使用不同的密钥,其中一个密钥是公开的,另一个密钥是保密的。
由于加密速度较慢,所以往往用在少量数据的通信中,典型的公开密钥加密方法有RSA和ESIGN。
一般DES算法的密钥长度为56位,RSA算法的密钥长度为512位。
(3)数据完整性数据完整性保护是在数据中加入一定的冗余信息,从而能发现对数据的修改、增加或删除。
数字签名利用密码技术进行,其安全性取决于密码体制的安全程度。
现在已经出现很多使用RSA和ESIGN算法实现的数字签名系统。
数字签名的目的是保证在真实的发送方与真实的接收方之间传送真实的信息。
(4)密钥管理数据加密的安全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密钥的安全性。
密钥的管理包括密钥体制的选择、密钥的分发、现场密钥保护以及密钥的销毁。
(5)磁介质上的数据加密常用的方法有:硬加密的防复制技术、软加密的防解读技术和防跟踪技术。
硬加密技术常用的3种方式是:①利用非标准格式的磁介质记录方式;②激光加密技术;③利用专用的硬件。
3.3.1.2计算机系统可靠性计算机系统的可靠性是指从它开始运行(t=0)到某时刻t这段时间内能正常运行的概率,用R(t)表示。
所谓失效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失效的元件数与元件总数的比例,以表示,当为常数时,可靠性与失效率的关系为:R(t)=e-λt两次故障之间系统能正常工作的时间的平均值称为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MTBF=1/λ通常用平均修复时间(MTRF)来表示计算机的可维修性,即计算机的维修效率,平均修复时间指从故障发生到机器修复平均所需要的时间。
计算机的可用性是指计算机的使用效率,它以系统在执行任务的任意时刻能正常工作的概率A来表示。
A=MTBF/(MTBF+MTRF)计算机的RAS技术,就是指用可靠性R、可用性A和可维修性S这3个指标衡量一个计算机系统。
但实际应用中,引起计算机故障的原因除了元器件以外还与组装工艺、逻计算机可靠性模型有关。
常见的系统可靠性数学模型有以下3种:①串联系统。
假设一个系统由N个子系统组成,当且仅当所有的子系统都能正常工作时,系统才能正常工作,这种系统称为串联系统。
设各子系统的可靠性为R1、R2、…Rn,则整个串联系统的可靠性为:R=2-(1-R1)(1-R2)…(1-Rn)设各子系统的失效率为,则整个串联系统的失效率为:λ=λ1+λ2+…+λn②并联系统。
假如一个系统由N个子系统组成,只要有一个子系统正常工作,系统就能正常工作,这样的系统称为并联系统。
设各子系统的可靠性为R1、R2、…、Rn,则整个并联系统的可靠性为:R=R1×R2×…×Rn设各子系统的失效率为,则整个并联系统的失效率为:③ N模冗余系统。
N模冗余系统由N个(N=2n+)相同的子系统和一个表决器组成,表决器把N个子系统中占多数的相同结果的输出作为系统的输出。
设各子系统的可靠性均为R。
,则整个N模冗余系统的可靠性为:(其中表示从N个元素中取i个元素的组合数)3.3.1.3计算机系统的性能评价性能评测的常用方法:①时钟频率;②指令执行速度;③等效指令速度法;④数据处理速率PDR法;⑤核心程序法。
基准程序法(Benchmark)是目前一致承认的测试性能的较好方法,有多种多样的基准程序,如主要测试整数性能的基准程序、测试浮点性能的基准程序等。
3.3.1.4计算机故障诊断和容错计算机的故障根据其表现出的特点,可以分为永久性故障、间歇性故障及瞬时性故障3类。
故障诊断包括故障检测定位两个方面。
容错是采用冗余方法来消除故障影响。
针对硬件,有时间冗余两种方法。
主要容错技术有简单的双机备份和操作系统支持的双机容错。
3.3.2试题解析从历年安全性和可靠性方面的试题统计(见表3-7)来看,主要考查系统可靠性,涉及计算机可靠性模型及相关的计算,有时与其他硬件知识类试题结合起来考查,此类试题看似复杂,其实只要复习一下相关内容,解答起来比较简单。
试题1(2000年试题12)从供选择的答案中选出应填入下面叙述中的{ }内的正确答案,把编号写在答卷的对应栏内.为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可采用"冗余校验"的方法,海明码是常用方法之一。
在此方法中,若要求能校检测出所有双位错觉,并能校正单位错,则合法码字集中的码距至少为 A 。
若原始数据的字长为5位,则采用海明码对其样验位至少为 B 位。
对下面图3-2(a)所示系统,仅当部件1、部件2和部件3全部正常时系统才能政党工作,图中数字为各部分的可靠性,整个系统的可靠性近似为 C 。
如果将部件2和部件3改成由两个器件构成,如图3-2(b)所示,只要器件a和b中有一个正常就能使部件2正常工人,只要器件c和d中有一个正常就能使部件3正常工作。
图中数字是各器件可靠性,则部件2的可靠性是 D ,整个系统的可靠性近似为 E 。
供选择的答案A:①1 ②2 ③3 ④4B:①1 ②2 ③3 ④4C:①0.68 ②0.72 ③0.80 ④0.92D:①0.64 ②0.88 ③0.96 ④0.99E:①0.82 ②0.90 ③0.94 ④0.96[解析]这是一道考查可靠性的综合题,除了可靠性计算之外,还涉及用于检错校验的海明码。
关于海明码问题的解答请参见3。
1。
1。
2节的试题9(1999年试题8)图3-2( a)所示系统符合串联、系统可靠性模型,根据系统可靠性公式,求得其可靠性为:R=R1×R2×R3=0.95×0.8×0.9≈0.68图3-2(b)所示系统是一个由串联和并联组合成的可靠性模型,其中部件2由两个并联的器件a和b构成,其可靠性为:R2=1-(1-Ra)×(1-Rb)=1-(1-0.8)×(1-0.8)=0.96最后与部件1一起计算整个系统(串联模型)的可靠性为:R=R1×R2×R3=0.95×0.96×0.99≈0.90[答案]A:③ B:④ C:① D:③ E:②试题2(1996年试题9)从供选择的答案中选出应填入下面叙述中的{ }内的正确答案,把编号写在答卷的对应栏内.设在图3-3和图3-4系统中,R1、R2、R3为3个加工部件,每个加工部件的失效率均为λ,可靠性均为R。
则图3-3系统的失效率为 A ,可靠性为B 。
图3-4中系统的失效率为 C ,可靠性为 D 。
若每个加工部件的平均无故障时间为5000小时,则图3-4中系统的平均无故障时间为 E 小时。
供选择答案A:①λ/3 ②λ3③3λ④1-λ3B:①R/3 ②R3③3R ④1-R3C:①(3/2)λ②(2/3)λ③(6/11)λ④2λD:①(1-R2)3②3(1-R2)③R3(2-R)3④1-3(1-R2)E:①2500 ②5000 ③7500 ④3333[解析]在任意控制系统中,已知每个部件的失效率为λ,可靠性为Ri,对串联系统而言,系统的失效率为λ1+λ2+λ3=3λ,问题A选③;系统的可靠性为R1·R2·R3=R3,问题B选②。
对并联系统(有n个部件,每个部件的失效率均为λ)而言:系统的失效率=λ/(1+1/2…+1/n); 系统的可靠性为=1-(1-R)n。
图3-4所示乃串并联系统的总失效率为:λ系=λ并1+λ并2+λ并3=λ/(1+1/2)+λ/(1+1/2)+λ/(1+1/2)=2λ,所以问题C选择④。
一个并联部分的可靠性=1-(1-R)2=(2-R)R;整个系统可靠性=[(2-R)R][(2-R)R]=[(2-R)R]3=(2-R)3R3,所以问题D的答案为③。
由于系统的总失效率λ系为2λ,且每个部件的平均无故障时间=1/λ=5000h,所以系统的平均无故障时间=1/λ系=1/2λ=1/2·1/λ=2500h,问题E 的正确答案为①。
[答案]A:③ B:② C:④ D:③ E:①试题3(1996年试题11)从供选择的答案中选出应填入下面叙述中的{ }内的正确答案,把编号写在答卷的对应栏内.数据加密是一种保证数据安全性的方法,数据解密则是逆变换,即 A 。
密码体制可分为 B 和 C 两大类,例如常用的DES属于 B ,而RSA则属于 C 。
DES的密钥长度为 D 位。
破密都面临多种不同的问题,其从易到难排列依次为 E 。
供选择的答案A:①由加密密钥求出解密密钥②由密文求出明文③由明文求出密文④由解密密钥求出加密密钥B、C:①公开密钥②替代密码③换位密码④对称密钥D:①32 ②48 ③64 ④128E:①选择明文、已知明文、仅知密文②已知明文、仅知密文、选择明文③已知明文、选择明文、仅知密文④仅知密文、已知密文、选择明文[解析]数据加密是利用加密密钥加密算法将明文(数据)转换成密文,而数据解密是利用解密密钥将密文变换成明文。
所以问题A的答案为②。
密码体制按其对称性可分为对称密钥体制与非对称密钥体制两大类。
在对称密钥体制中,加密算法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依的关系,加密和解密往往使用相联系的密钥,或由加密密钥很容易推同的密钥,或由加密密钥很容易推出解密密钥;在非对称密钥体制中,有两个密钥,其中一个公开密钥,另一个为秘密密钥,因此加密密钥和解密密钥是不同的,而且很难从加密密钥导了解密密钥。
DES(Data Encyrption Standard)算法采用对称密钥,DES的密钥长度为64位,RSA算法采用非对称密钥,其中包含公开密钥,所以B的答案为④问题C的答案为①,问题D的答案为③。
破密者,也即解密者,指的是截取到密文,而且也知道相应的明文,由此推算出用来加密的密钥或加密算法,从而解密密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