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国民俗旅游复习题教学文稿
民俗文化考试教学重点

1. 节日俗成的具有群体性、模式化活动的日子。
2 家土楼主要留在福建永定、龙岩的客家人民间中,是数百人聚族而居的堡垒式住宅。
3. 天然民俗村寨于20世纪80年代,属于一种原地保护的民俗旅游资源开发,这样既可以给地方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促进经济发展,又可能给遭受外来风习的冲击,使本地的古朴民俗气氛淡化。
4. 游艺民俗是民间文艺活动、民间游戏、竞技等文化娱乐活动的模式化与传承行为的总称。
5. 民俗旅游资源是指民俗旅游中能为旅游业所利用,能激发人们产生旅游动机,吸引人们进行旅游活动的民俗因素、民俗事象和载体。
6农业民俗是人们在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中形成的,反映农业生产的基本过程、生产经验等内容的模式化行为。
7. 民俗旅游是指旅游者被异域或异族独具个性的民俗文化所吸引,以一定的旅游设施为条件,离开自己的居所,前往旅游地进行民俗文化消费的一个动态过程的复合体,是人类文明进步所形成的一种文化生活方式。
二、 1. 影响服饰民俗的主要因素有哪些?A经济条件 b历史传统 c地理环境 d宗教信仰 e社会风尚 f文化交流2. 闽浙惠安女的主要服饰及特色?“封建头、民主肚、解放脚、经济衫与浪费裤”,头首、上身、下身、足部。
大包头巾与低戴斗笠;上衣以短、窄、贴身为特点;下身多穿裤管宽大、裤裆很浅的深蓝色、深黑色的裤子,腰系银裤链。
3. 交通民俗旅游资源的特点?实用性和审美性的有机结合;自然存在的属性;丰厚的文化内涵。
4. 粤菜的主要特色及代表菜肴?原料:天上飞的,地上走的,水里游的皆可以入味;做法中西合璧,软炒等;调料多:复合味料、卤水、五香盐等。
代表菜肴:龙虎斗、菊花龙虎凤等5. 影响服饰民俗的主要因素有哪些?A经济条件 b历史传统 c地理环境 d宗教信仰 e社会风尚 f文化交流6. 农业民俗的特征?自然环境的约束性、功利性质、技艺性、稳定性、经验性。
7. 民俗旅游的特征有?(1)神秘性、审美性;(2乡土性、社会性;(3)参与性、原则性;(4)苦乐性、发展性。
中国民俗旅游期末考试

中国民俗旅游一、名词解释1、民俗:民俗是世代传袭下来的、同时继续在现实生活中有影响的事象,是形成了许多类型的事象,是有比较相对稳定形式的事象,是表现在人们的行为上、口头上、心理上的事象,是反复出现的深层文化事象。
2、民俗旅游:是指人们离开常住地到异地去,以地域民俗事象为主要观赏内容而进行的文化旅游活动的总和,是人类文明进步所形成的一种文化生活方式。
3、饮食结构:是指日常生活中一日三餐的食物搭配,中国传统的饮食结构包括主食、菜肴和饮料三部分。
4、居住民俗:顾名思义,就是平民百姓在居住行为上的民俗习惯。
5、蒙古包:主要流行于我国以畜牧业为主要经济的游牧民族居住区,蒙古族的蒙古包呈圆形尖顶,包身用若干个称作“哈那”的木条围成,通常用羊毛毯一层或两层覆盖,样似草原上洒落的莲花。
6、交通民俗:就是在交通设施和交通工具的创造与使用过程中产生的与交通有关的民间习俗与惯制。
7、节日:是一种具有民俗意义或者纪念意义的进行社会活动的日子,一般有固定的日期,有特定的主题,有群众的广泛参与。
8、蒙古的“那达慕”大会:“那达慕”,蒙古语“娱乐或游戏”的意思,起源于13世纪,在蒙古族人民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一般在每年七八月牲畜肥壮的季节,进行5~7天,主要活动项目是进行射箭、摔跤、赛马的比赛。
9、游艺民俗:它是民间文艺活动、民间游戏、竞技等文化娱乐活动的模式化与传承行为的总称,有较强的娱乐性和群众性。
二、选择或填空题1、民俗的种类:(1)物质民俗(2)社会民俗:人生礼仪,岁时节日民俗,社会结构民俗,游艺民俗。
(3)意识民俗2、(1)腊八要喝八宝粥(2)春节吃饺子(3)正月十五吃元宵(4)二月初二煮猪头(5)立春吃春饼(6)五月端午吃粽子(7)八月十五吃月饼(8)重阳节吃花糕3、(1)山东菜“一菜一味,百菜不重”。
清蒸加吉鱼、九转大肠(2)四川菜系“一菜一格,百菜百味”。
灯影牛肉、毛肚火锅、水煮肉片、清蒸江团。
(3)福建菜,佛跳墙。
《中国旅游文化》期末复习试题6含答案

第四编总汇试卷一、名词解释1、民俗文化2、生产民俗3、服饰:4、礼仪风俗5、冬至二、填空题1、对民俗的内容分类,一般的民俗志、风俗志书里大致分了()类2、陈勤建在()中把民俗分为四大类。
其中包括()、人生社会民俗、心意信仰民俗和()3、民俗起源于劳动,一定民俗的形成是由一定时期()所决定4、民俗的历史性表现为它的可变性、()特征5、我国先秦的(),既是一部古代地理,而且还采录了100多个国家百来个瑰玮绮丽的古代神话、帝王传记、并记有大量原始宗教等诸多方面的古代习俗。
6、经济生产的民俗事象看,生产民俗大体上有四种形态:山村狩猎民俗、渔村捕捞民俗、()、()7、汉族生产风俗具有()的尚农特点8、种植民俗大体有()和北方旱地农作风俗9、养殖民俗主要指()10、中国南方以种植()为主11、中国食品史上的四大发明是()、豆浆、豆芽、()12、从口味上来说,我国的口味主要是()13、酒有三大类,主要是白酒、()、()14、汉族在夏商以来就形成了()的特点15、俗称“文房四宝”的分别是()是古代汉族的生活日用品16、人类生活中普遍遵循的人生礼仪有诞生礼、成年礼、()、葬礼17、汉族人生礼仪反映出来的传统观念可以由四个字来概括:()18、民间俗称怀孕为“有喜”,但生男为(),生女为“小喜”19、诞生礼主要表现为()20、在少数民族中,成年礼中瑶族有()的成年礼三、选择题1、下列不属于《中国民俗》划分的一类是()A、有形的物质民俗B、人生社会民俗C、人生礼仪民俗D、游艺竞技民俗2、下列风俗中属于和地理有关系的是()A、端午吃粽子B、汉族赛龙舟C、南方人的纹身D、妇女缠足3、司马迁的《史记》中,他通过()研究各地经济物产、风俗民情和社会阶层生活习俗A、“观”B、“探”C、“访”D、“问”4、在下列文学作品中,()是一部游记与民俗相糅合的优秀著述A、《山海经》B、《史记》C、《水经注》D、《马可。
波罗游记》5、被民间称为“夜游节”的是()A、中秋节B、元宵节C、春节D、重阳节6、从经济生产的民俗事象看,生产民俗大体上有四种形态,下列不属于这四种的是()A、山村狩猎民俗B、渔村捕捞民俗C、牧村狩猎民俗D、农村农耕民俗7、我国的稻作文化习俗是从()开始的A、龙山文化B、河姆渡文化C、良渚文化D、红山文化8、我国从先秦开始,就有()“出土牛”的习俗A、立春B、谷雨C、清明D、立夏9、春节后头一天耕田叫()A、开犁B、开耕C、出土牛D、打春10、民间传统的工匠好称72行,其中铁匠的祖师爷是()A、鲁班B、李老君C、鲁班妻D、蒙恬11、服饰有四种习俗惯制,下列不属于其中四类的是()A、实用性B、御寒性C、观赏性D、信仰性12、《大红灯笼高高挂》中的“乔家大院”是属于中国住宅的()A、四合院B、五间堂C、深宅大院D、围楼13、下列对中国的四大名砚叙述错误的是()A、广东端州的“端砚”B、安徽惠州的“歙砚”C、甘肃洮州的“洮砚”D、安徽徽州的“歙砚14、我国各地的主食不一,其中,西北地区的人们主要是以()为主食的A、麦面B、大米C、玉米D、小米15、京菜高峰的代表作“满汉全席”,共有()道菜肴A、110B、100C、150D、12016、节日风俗演变的特点正确的是()A、单纯型向复合型的转变B、单纯型向复合型、综合型发展C、祈求型向科学型发展D、普遍型向小众型发展17、我国历史上最长的灯节是在()A、唐代B、宋代C、元代D、明代18、清明节的时间大约是()A、每年公历四月五日前后B、每年农历四月五日前后C、每年公历四月十日前后D、每年农历四月十日前后19、每年陈瓜果于庭以祭拜牛女双星的习俗是()A、端午节B、清明节C、乞巧节D、中秋节20、中秋节吃月饼约始于()A、唐代B、宋代C、元代D、明代四、判断题1、苗族人有“三月三”这一节日2、云南白族有“龙般节”3、在湖北部分地区流传的水稻生产民俗有:正月初头的“送春牛”4、在湖南的少数民族地区侗乡还有原始的抢婚遗风5、杭州的“西湖香市”,自南宋以来就已盛行6、海渔民出海日逢单不逢双7、在渔民的习俗中,“筷子只能放在碗口上,不能放在桌上”8、海上的守护神被人们称为“妈祖”9、被称为“百草之王”的是灵芝10、采参时,梦见死人、出殡时不祥的征兆11、家族人有吃“街心酒”的习俗12、哈尼族人有吃“转转酒”的习俗13、广东人喜坐楼,品“一盅两件”,一日三市,以喝早茶尤盛14、建房在江苏被称为是“竖屋”15、在笔纸中,以宣笔和湖笔享誉世界16、在汉族传统中,男子三十“冠而字”,女子十五即可嫁人17、汉族风行祝寿的礼仪,40岁前叫贺生,40岁后叫做寿18、少数民俗的祝寿方式各有特色,侗族流行添粮祝寿的习俗19、定亲是“六礼”的一种仪式20、新娘上轿前要辞别祖宗并向父母行跪礼。
中国民俗旅游期末试题10套含答案(大学期末复习资料)

五、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饮食民俗
2.服饰民俗
3.居住民俗
4.节日民俗
5.游艺民俗
六、简述题(每题5分,共25分)
1.简述饮食民俗与旅游的关系。
2.简述服饰民俗的旅游文化内涵。
3..简述居住民俗的影响因素。
4.简述交通民俗的特征。
5.我国游艺民俗的特色是什么?
七、能力题(每题10分,共20分)
第二套题
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
1.茶,又名茗,是茶树、茶叶的总称。日常生活中,人们喜欢按茶叶的颜色来划分,如绿茶、红茶、白茶、黄茶、黑茶、( )等。
2.酒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有不同的类型。如按生产工艺或酿酒的方法,酒可分为( )、发酵酒和配制酒。
3.我国历史上长期发展形成的八大菜系是指( )、鲁菜、粤菜、闽菜、湘菜、皖菜、浙菜、苏菜。
将各大菜系及其代表名菜连线。
鲁菜 麻婆豆腐
川菜佛跳墙
粤菜 九转大肠
闽菜霸王别姬
湘菜西湖醋鱼
徽菜三蛇龙虎会
浙菜君山银针鸡片
淮阳菜符离集烧鸡
五、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9分)
1.信仰民俗
2.服饰民俗
3.居住民俗
六、简述题(每题5分,共25分)
1.列举与酒有关的名胜古迹。
2.简述居住民俗旅游开发的方式。
3.交通民俗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3.下列属于藏族传统节日的有:( )
A.“藏历新年” B.“沐浴节” C.“蝴蝶会” D.“望果节”
4.民间口头文学包括:( )
A. 歌谣 B. 故事与笑话 C. 谚语与谜语 D. 说唱与小戏
5.著名的四大年画有:( )
A.天津的杨柳青 B.山东潍坊的杨家埠 C.苏州的桃花坞 D.四川的绵竹
《中国旅游文化》期末复习试题2含答案

中国旅游文化试题一、填空题(30分,每空1分)1.我国第一个封建制国家是___________建立的___________王朝。
2.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年号是___________ 即位后使用的“建元”。
3.四书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合称,是封建社会知识分子科举考试的必读书。
4.李春设计建造的___________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
5.“天人合一”和追求自然,正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一个有着鲜明的个性的艺术风格,它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造园艺术,___________;二、分隔空间,___________、;三、园林建筑,__________;四、树木花卉,表现自然。
6.中国古典园林理水之法一般有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三种。
7.中国佛教包容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大体系,佛教诞生在___________,发扬光大却在中国。
8.“五斗米”道奉____________为教主,以____________为其主要经典。
9.我国的四大名绣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蜀绣。
10.中国茶道有“四谛”,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福建的___________、江西的___________、湖南的___________并称为中国三大瓷都。
二、单选题(20分,每小题1分)1.从旅游的三大基本要素出发,将旅游文化划分为旅游主体文化、旅游()文化和旅游介体文化。
A、媒体B、资源C、客体D、企业2.“建安”是属于帝王的什么号()。
A、庙号B、年号C、谥号D、尊号3.名与字在意义上往往是相关联的,下列哪个是表示反义的关系()。
A、屈原名平字原B、诸葛亮字孔明C、韩愈字退之D、关羽字云长4.中国古代五行论中,下列匹配正确的是()。
中国民俗旅游试题

《中国民俗旅游》试卷(闭卷)使用班级: ;考试时间: 90 分钟; 总分:100分; 命题人一、名词解释。
(每题3分,共12分)1、民族:2、民俗:3、行歌坐月:4、民俗旅游:二、填空题。
(每空1分,共15分)1、藏族古代建筑以()为代表,有众多的藏传佛教寺庙。
2、()是清真寺主持教务的人,极受穆斯林及回族人的尊敬。
当他们在祈祷时,千万不要打扰他们。
3、()是蒙古族的传统乐器。
4、中国新疆维吾尔()艺术已被列入《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5、()是满族传统风味糕点。
它是满语,汉语叫金丝糕、蛋条糕,它是用精粉、鸡蛋、糖、芝麻、瓜子仁、青红丝等做成。
6、朝鲜族主要居住在(),而当地三宝是指()、()和()。
7、苗族的音乐舞蹈历史悠久,群众喜爱的()舞,技艺很高。
8、傣族多信仰(),常吃的主食是()。
9、()族待客时最常用的佳肴是坨坨肉和酸菜汤,本族男子头上都蓄有一蓬头发,称为(),这是每个人最高贵的地方,忌旁人用手触摸,否则被认为是极大的侮辱。
10、土家族最有特色的习俗是()。
三、单选题。
(每小题1分,共20分)1.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A.回族B.苗族C.壮族D.汉族2.我国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是()A.高山族B.珞巴族C.哈尼族D.纳西族3.少数民族聚居最多的省份是()A.福建省B.云南省C.广东省D.贵州省4.属于晋陕黄土高原的汉族民居特色的是()A,四合院式 B.围龙屋 C.马头墙 D.窑洞5.陕北农民标志性的标志是()A.腰带B.小花帽C.白羊肚手巾D.大筒裤6.春节中以()为高潮。
A.除夕和正月十五B.正月十五和正月初一C.除夕和正月初一D.除夕和正月初二7. 满族信仰()A.萨满教B.佛教C.基督教D.道教8.“万字坑”属于下列哪个民族的住房特点()A.朝鲜族B.满族C.维吾尔族D.回族9.马头琴是()最有名的乐器。
A,满族 B.朝鲜族 C.回族D土家族10.自古有“白衣民族”之称的民族是()A.回族B.朝鲜族C.满族D.维吾尔族11.中国三大史诗为()A.《蒙古秘史》,《江格尔》,《玛纳斯》B.《江格尔》,《玛纳斯》,《格萨尔王传》C.《格萨尔王传》,《江格尔》,《十二木卡姆》D.《蒙古秘史》,《十二木卡姆》,《江格尔》12.“坎儿井”是()的一大发明创造。
中国民俗旅游复习题 整理完成

1.民俗:民俗一词在中国古文献中主要是指百姓习尚,民间习俗,严格地讲,这与今天的“民俗”概念存在一定的差别。
2.服饰:指人们穿戴在身上的服装与饰物的全部,包括服装本身及与服装并存的有关饰物。
3.交通民俗:就是在交通设施和工具的创造与使用过程中产生的与交通有关的民间习俗与惯制。
4.村落:村落是一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结合得比较好的建筑群。
5.茶道: 茶道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也被认为是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
它通过沏茶、赏茶、饮茶、增进友谊,美心修德,学习礼法,是很有益的一种和美仪式。
6.习俗:指地域性很强、阶层明显、相沿积久的一种群体性的习惯和非强制性的行为规范。
7.蒸馏酒: 是乙醇浓度高于原发酵产物的各种酒精饮料。
8.人生礼仪民俗:人生成长发育的不同阶段都有与之相适应的礼仪。
这种标志人生不同阶段、反映人的社会属性的礼仪就是人生礼仪民俗。
它既是社会物质生活状况的反映,又表现为一个民族的心理状态。
9.四合院:四合院是以正房、东西厢房围绕中间庭院形成平面布局的传统住宅的统称。
10.民俗节日:是指约定俗成的具有群体性、模式化活动的日子,包括民俗意义较强的节日(传统民间节日、外来民俗节日和部分新兴地方节日)以及纪念意义较强的节日(我国政府及国际组织规定的节日、活动日、伟人的诞辰、忌日)。
民俗旅游的特征有: (1)神秘性、审美性;(2乡土性、社会性;(3)参与性、原则性;(4)苦乐性、发展性。
汉族服饰的原料主要有哪些?服饰的原料,主要有麻布、丝绸、棉布、毛呢、皮革等。
我国传统的人生礼仪主要有哪些?诞生礼、成年礼、婚礼、寿礼、葬礼。
民俗节日按节日的族属分类有哪些?有单一民族的民俗节日及跨民族的民俗节日居住民俗的制约因子有哪些?(1)地域因素(2)民族因素(3)历史因素(4)社会因素交通民俗产生的原因有哪些(1)自然环境(2)人类需要(3)发现与发明(4)文化传播:民俗旅游按民俗生活空间分有哪些?市井、水乡、山村和渔村四种民俗旅游;影响服饰民俗的主要因素有哪些?(1)经济条件;(2)历史文化传统;(3)地理环境;(4)宗教信仰;(5)社会风尚;(6)文化交流(7)个人因素;(8)民族因素。
民俗复习题答案-推荐下载

2013-2014(1)本部中国民俗旅游复习题一、名词解释(5*2=10分)1.民俗民俗是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一定的群体为适应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而逐渐形成的,并以民族的群体为载体的,以群体的心理结构为依据的,表现在广泛而富有情趣的社会生产与生活领域的一种程式化的行为模式和生活惯制,是一种集体性的文化积淀,是人类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一个最基本的组成部分。
2.服饰服饰,指人们穿戴在身上的服装与饰物的全部,包括服装本身及与服装并存的有关饰物。
服饰民俗是指人们有关穿戴衣服、鞋帽、佩戴、装饰的风俗习惯。
3.交通民俗交通民俗就是在交通设施和工具的创造与使用过程中产生的与交通有关的民间习俗与惯制。
4.村落村落是一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结合得比较好的建筑群。
和城镇不同,村落更加贴近自然,处于自然环境的怀抱之中。
现存我国各地的古村落大多数是明清两代与民国初年建造的。
5.茶道茶道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也被认为是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它通过沏茶、赏茶、饮茶、增进友谊,美心修德,学习礼法,是很有益的一种和美仪式。
6.习俗习俗:指地域性很强、阶层明显、相沿积久的一种群体性的习惯和非强制性的行为规范。
7.蒸馏酒蒸馏酒是乙醇浓度高于原发酵产物的各种酒精饮料。
白兰地、威士忌、朗姆酒和中国的白酒都属于蒸馏酒,大多是度数较高的烈性酒。
8.人生礼仪民俗人生成长发育的不同阶段都有与之相适应的礼仪。
这种标志人生不同阶段、反映人的社会属性的礼仪就是人生礼仪民俗。
9.稻作生产民俗包括稻种的选留与储藏、稻禾的栽种与田间管理、稻作生产工具和稻作的民俗信仰。
其中在生产力低下的条件下稻作生产的艰苦、时刻面临的自然灾害考验、对丰收的渴望以及对虫灾、旱灾、涝灾、瘟灾、雹灾、风灾等的恐惧导致产生了一系列有关稻作的信仰民俗(包括牛的信仰、田间信仰和水稻神信仰)。
10.民俗节日民俗节日是指约定俗成的具有群体性、模式化活动的日子,包括民俗意义较强的节日(传统民间节日、外来民俗节日和部分新兴地方节日)以及纪念意义较强的节日(我国政府及国际组织规定的节日、活动日、伟人的诞辰、忌日)。
《民俗资源与旅游》考试

《民俗资源与旅游》期末考试(20)姓名:匿名班级:默认班级成绩:100.0分一、单选题(题数:50,共50.0 分)1对城市文化资源的保护可通过()进行。
A、研究性保护B、组织性保护C、租借性保护D、以上答案都正确我的答案:D2江南古镇建筑物的特色是()。
A、高大雄伟B、土楼居多C、外表破旧D、粉墙黛瓦我的答案:D3巫术是指企图用()来控制事情。
A、超自然的力量B、假想的力量C、迷信的力量D、现实的力量我的答案:A4中国学术界认为当今中国神话的现状是()。
A、神话具有浓厚的迷信色彩B、神话具有不可替代性C、神话过于琐碎零散D、神话过于久远我的答案:C5()以后“松江”成为府名。
A、元代B、唐代C、宋代D、明代我的答案:A6新中国成立以前中国的文化中心是()。
A、上海B、北京C、南京D、西安我的答案:A7摇船舞属于()的传统舞蹈。
A、侗族B、京族C、瑶族D、苗族我的答案:B8非物态都市民俗旅游资源不包含()。
A、传统节日B、传统娱乐C、传统民俗文化技艺D、传统建筑我的答案:D9对于某种旅游业或者餐饮业,人们喜欢凑热闹是因为这种资源具有某种()。
A、地域性B、独特性C、新鲜性D、时效性我的答案:C10市镇个性化的重要的因素不包括()。
A、历史B、民俗C、建筑D、文化我的答案:C11有“全国收藏的半边江山”之称的城市是()。
A、天津B、台北C、北京D、我的答案:D12在某个地域开发餐饮业的资源时一定要适应()。
A、当地人民的起居习惯B、当地人民的饮食习惯C、当地游客的起居习惯D、当地游客的饮食习惯我的答案:B13全球唯一的“植被类型天然博物馆”和“生物基因宝库”位于我国的()。
A、云南B、新疆C、西藏D、青海我的答案:C14随着经济社会科技的发展,旅游资源具有()。
A、被淘汰性B、地域性C、时效性D、发展变化性我的答案:D15主导性的资源驱动力是()。
A、人力资源B、C、社会D、选项A和选项B我的答案:D16在响应保护民俗的号召时,对江南水乡进行保护的基础是()。
民俗旅游文化考试

公选课《民俗旅游文化趣谈》考查综合练习一、写出24个节气的名称,并逐一介绍其意义和特征?答: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惊蛰:蛰是藏的意思。
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
春分表示昼夜平分。
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谷雨:雨生百谷。
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立夏:夏季的开始。
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
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
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
大暑: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立秋:秋季的开始。
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
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
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
秋分:昼夜平分。
寒露:露水以寒,将要结冰。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立冬:冬季的开始。
小雪:开始下雪。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
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
小寒: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二、中秋节的文化内涵?答:1、“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
根据我国古代历法,农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称“中秋”。
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因为秋中第二月叫仲秋,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
《新唐书·卷十五志第五·礼乐五》载“其中春、中秋释奠于文宣王、武成王”,及“开元十九年,始置太公尚父庙,以留侯张良配。
中春、中秋上戊祭之,牲、乐之制如文”。
中秋节也称为仲秋节,团圆节,八月节等,也是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2、(1)有强烈的民俗性。
节日是人民情感的寄托,主要民俗事象(如吃月饼)具有不怕重复、发自内心、公众行为的特点。
月饼形如圆月,是汉族与维吾尔、藏族、满族、蒙古族等制饼方法的融合,古代制饼业尊汉宣帝为饼师神,正是这一融合过程的写照。
民俗文化与旅游复习资料

民俗文化与旅游复习资料民俗文化与旅游复习资料民俗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独特文化遗产,它包括了民间传统、节日庆典、习俗礼仪等方面的内容。
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研究民俗文化。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来探讨民俗文化与旅游之间的关系,并提供一些相关的复习资料。
一、民俗文化的定义和特点民俗文化是人们在长期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形成的一种传统文化形式。
它包括了民间传说、民间艺术、民间习俗等多个方面。
民俗文化的特点是鲜活、生动、具有地域性和民族特色。
它不仅反映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还承载着历史记忆和文化认同。
二、民俗文化与旅游的关系1. 旅游促进了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旅游作为一种文化交流和体验的方式,为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机会。
通过旅游,人们可以亲身参与到民俗活动中,了解和感受当地的传统文化。
同时,旅游业的发展也为民俗文化的传承提供了经济支持和保护机制。
2. 民俗文化为旅游增添了独特的魅力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民俗文化,这些文化元素成为了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之一。
游客们可以通过参观民俗表演、品尝当地美食、参与传统节日等方式,感受到不同地方的文化魅力。
同时,民俗文化也成为了旅游目的地的品牌形象,为旅游业带来了经济效益。
三、民俗文化与旅游的案例分析1. 中国的春节与旅游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中国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每年春节期间,中国各地都会举办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
例如,北京的庙会、广州的花市、重庆的洞穴灯会等,都成为了旅游的热门目的地。
2. 印度的哈里日与旅游哈里日是印度最重要的宗教节日之一,也是印度民俗文化的重要体现。
在哈里日期间,印度各地都会举办盛大的庆祝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
例如,德里的印度门灯光秀、瓦拉纳西的浴火节等,都成为了旅游的热门目的地。
四、民俗文化与旅游的复习资料1. 了解不同地区的传统节日和习俗复习时可以查阅各地的传统节日和习俗,了解其起源、庆祝方式和相关活动。
4.4《民俗与旅游》习题1

《第四节民俗与旅游》习题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保护地方文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正确的是()A.地方文化太古板,不利于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B.保护和传承地方文化有利于旅游业的健康发展C.各地可以大规模的开发地方文化,拆掉现代建筑恢复古建筑D.傣族泼水节浪费水资源,应该取消2.下列少数民族与其主要民族文化组合,正确的是()A.朝鲜族—窑洞B.傣族—泼水节C.蒙古族—藏袍D.彝族—竹竿舞3.下面不能反映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文化传统等方面的一句话是()A.靠山吃山,靠水吃水B.一方水土养一方人C.早穿皮袄晚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D.要想富先修路4.下列旅游资源中,全属自然风光的有()A.长江三峡、北京故宫、杭州西湖B.桂林山水、黄山、日月潭C.秦陵兵马俑、北京故宫、避暑山庄D.八达岭长城、台湾日月潭、黄山5.被列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的有()A.万里长城和北京故宫B.西双版纳和昆明滇池C.秦陵兵马俑和山东黄海D.布达拉宫和长江6、青藏高原上的藏族同胞穿的“不对称”的藏袍,是为了适应()A.青藏高原上稀薄的空气,防止缺氧B.青藏高原气温日较差大C.藏族人民宗教信仰的要求D.青藏高原上饮食习惯7、“衣、食、住、行”中的“行”也是一种文化,下列哪项是对我国南方与北方传统的出行方式差异的概括()A.南船北马B.南甜北咸C.南米北面D.南湿北干8、区分各民族最明显的标志是()A.民居B.饮食C.服饰D.文化艺术9、最有价值、最有吸引力的旅游资源是()A.地质地貌景观B.城市面貌景观C.地方文化特色D.各地风味小吃10、四川特有的传统文化艺术是()A.变脸B.黄梅戏C.京剧D.庙会二、综合题11.请你写出湖北省的两项世界遗产。
答:(1)(2)12.请你列举恩施自治州的地方特色文化有那些(至少三种,)?答:13.恩施是湖北省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州,以土家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百分之五十六,土家族的特色建筑——吊脚楼,是各少数民族杆栏式建筑中最具特色的,依山傍水、因势利导而建,具有防毒蛇猛兽侵袭、干燥通风、利用率高等特点,是土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西南大学《中国民族民俗》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0337)《中国民俗》复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1、社会民俗2、天菩萨3,披星戴月4,酥油茶5,三坊一照壁6,仙人柱7,土楼8,十月历9,中秋节10,端午节11,火把节12,泼水节13,度戒14,送庚15,方望神16,洞天福地17,杖头木偶18,四方拔河19,款会舞20,滦州影,二、简答题1、简述民俗的特征。
2、简述唐代服饰的特点。
3,简述粤菜的特点。
4,简述干栏型民居。
5,简述中国传统婚姻“六礼”。
6,简述佛教俗家弟子应守的戒律。
7,简述伊斯兰教穆斯林的“五功”。
8,简述汉族的祖先崇拜。
9,中国木偶戏分为哪几类?10,简述北方秧歌。
三、论述题1,试论述影响民俗因素。
2,试述南北主食的异同。
3,试述中国副食的特点。
4,试述帐篷型居室。
5,试述汉族民居的居室分配。
6.试述汉族的传统历法。
7,试述藏传佛教的影响。
8,试述汉族的诸神崇拜。
9,试述中国境内的龙舟竞渡。
10,试述中国传统傀儡戏。
……(0037)《中国民俗》复习思考题答案一、1,社会民俗:社会生活中人类的社会结构和社会活动的总和。
它包括家庭,家族,村落,民间社会组织,以及岁时民俗和人生礼仪等。
2,天菩萨:彝族男子发式。
彝族男子一般把头顶四周的头发剃光或者剪短,只留头顶正中一绺,人们把这称为天菩萨,表示对天的尊敬。
其他人不得触摸。
3,披星戴月:纳西族服饰的典型代表。
纳西族妇女一般披坎肩,她们在坎肩上绣月亮和北斗七星,即作为装饰,也代表了纳西族妇女的勤劳勇敢。
4,酥油茶:著名的藏族饮料。
它是把酥油和茶水充分搅拌而使之交融,然后加盐再熬制而成。
喝酥油茶可以补充肉食为主的各民族体内所需要的维生素。
5,三坊一照壁:白族民居的典型代表。
白族民居由一正两厢组成,正房前建一高大的照壁以挡风,从院落格局看就是三房一照壁。
白族人还喜欢用照壁装饰院落,故于上画各种花鸟。
这种格局还可以有效地起到防风防火的作用。
6,仙人柱:俄伦春族的典型居室。
俄伦春人以狩猎为主,必须时常迁徙,因此他们的居室很简单,用几根木柱搭建一个棚架,外面围裹兽皮则行。
《民俗与旅游》教学设计

《民俗与旅游》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文化的概念与分类;(2)简单说出衣、食、住、行与地形、气候、资源等自然环境的关系;(3)了解我国的世界遗产;(4)理解文化遗产的保护。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读图、阅读、小组讨论等活动方式,培养学生分析与归纳的地理思维能力,从而理解我国衣、食、住、行与地形、气候、资源等自然环境的关系;(2)通过读图、阅读、小组讨论等活动方式,使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思考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感及民族自豪感;(2)使学生懂得尊重与理解不同地域文化传统,懂得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分析1.教材内容在本章节中的地位、作用、意义从宏观上看,本课不是全册书的重点也不是难点。
但是在前面的章节中学过了中国的地理概况之后,学生对中国的河流山川、农业工业、自然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都有一定的基础了。
本节课正好位于全册书的最后一课,各种民俗非常的新奇有趣,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另外体现了人和自然的关系,体现了学科理念“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锻炼地理学科思维、读图能力。
2.教学重点我国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衣、食、住、行)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教学难点认识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4.教学设计思路这节课的设计本着“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育理念和“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思想,同时结合学情和教情,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为目在设计上利用多种图片、案例,引导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在合作互动中学习,并尽可能从江门的特色建筑、特色美食等具体实例入手,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培养学习的能力。
(三)教学对象分析1.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学生虽然初中以来第一次接触地理这门学科,但是学生具有生活常识,另外本学期前三章也让学生具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
本着学生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的知识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初二学生的理解能力有希望可以从表面认识上升到规律认识。
民俗旅游复习提纲【范本模板】

1民俗文化是一种重要的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民俗文化旅游是顺应当今世界旅游的发展趋势。
我国有着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请以你的家乡或你所了解的某个民俗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状况为例,写一篇关于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的论文,要求结合实例,观点明确,要有个人的思考,题目自拟,字数3000以上。
2民间信仰成为旅游资源的原因答:作为旅游资源的民间信仰是大量存在于中国社会的民间信仰,形式多样,内容庞杂,其之所以成为旅游资源,有着众多的原因。
1)历史原因,从历史上说,民间信仰大多源于人们将现实生活中种种无法实现的梦想和希望寄托于各种原始信仰对象,如日月星辰、.。
...。
2)现实原因,改革开放以来,民间信仰发展成为旅游资源,有历史因素,也有文化和社会的因素。
首先是经济制度的转轨引起的思想多元化,客观上促进了民间信仰发展成为旅游资源;其次是人们可以自由选择包括民间信仰在内的各种信仰,.。
.3.民俗商品答:1。
开发形式多样.。
.。
..2。
以纪念性为开发侧重点..。
...3。
以创新为主流。
.....。
4、民俗与旅游答:1)民俗充实了旅游内容。
2)民俗能为旅游景点的开发提供第一手资料。
3)旅游为民俗资料的传承做出了贡献。
4)旅游丰富了民俗内容。
5)察风观俗是推动旅游发展的重要动力。
5、中国饮食文化的内涵答:1)中国人讲吃,不仅是解渴充饥,还往往蕴含着中国人认识事物、理解事物的哲理。
使吃的文化已经超越了“吃”本身,获得了更为深刻的社会意义。
中华民族善于在极普通的饮食生活中咀嚼人生的美好与意义。
2)中华饮食文化就其深层内涵来讲,可以概括成“精、美、情、礼”这四个字,它反映了饮食活动过程中饮食品质、审美体验、情感活动、社会功能等所包含的独特文化意蕴,也反映饮食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密切联系。
精与美侧重于饮食的形象和品质,而情与礼,则侧重于饮食的心态、习俗和社会功能,它们是相互依存、互为因果的。
只有“精",才能有完整的“美”;唯其“美”才能激发“情”;唯有“情”,才能有符合时代风尚的“礼”.四者环环相生、完美统一,便形成了中华饮食文化的最高境界。
民俗风情旅游复习资料[1]
![民俗风情旅游复习资料[1]](https://img.taocdn.com/s3/m/6d4b50fa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09.png)
民俗风情旅游复习资料[1]第一章民俗风情旅游概述(1)第一节民俗风情的涵义、特征和价值(1)一、民俗风情涵义(1)民俗风情,也称风俗民情、风土人情,指一个民族或地区的人们,在文艺、语言、信仰、服饰、饮食、居住、娱乐、节庆、礼仪、婚恋、生丧、交通以及生产方面,民间所特有并广泛流行的喜好、风尚、传统、和禁忌。
1846年,英国考古学家汤姆斯用folk和lore组成folklore,意为民众旧传、民众的知识。
20世纪20年代,在北京大学《歌谣周刊》上,东渡学者开始使用民俗、风俗此词。
二、民俗风情的特征(3)1、民族性、地方性2、丰富性、多样性3、大众性、传播性4、时代性、稳定性三、民俗风情的价值(6)1、文化方面(一)民俗土,纯朴、宝贵、稀少、具有特色;(二)内容涉及广泛,涵容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三)民俗风情能够直接参与、体验;2、经济方面第一、直接产生经济效益第二、间接产生经济效益第二节现代旅游的定义、特点和类型(7)一、现代旅游的定义(7)1、我国“旅游”一词最早出现于我国南北朝时期,如齐梁沈约的《悲哉行》中有记载,“旅游媚年春,年春媚游人”的诗句。
2、在国外,旅游一词直到1811年才录入牛津词典,这个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被广泛使用。
3、旅游是指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产生的一种经济文化现象,是人们出于和平目的所进行的非定居旅行和暂时逗留而引起的一切关系的总和。
二、现代旅游的特点(9)1、暂时性、异地性2、消费性、享受性3、综合性、多样性4、大众性、持久性三、现代旅游类型(重点了解——按主要目的、资源特征、旅游者活动区域、组织方式划分) (15)第三节民俗风情旅游的概念、特征和影响一、民俗风情旅游的概念民俗风情旅游——人们以观赏、了解、领略、参与风土人情为主要目的的旅行和暂时逗留中所进行的物质与精神活动的总和。
从性质上来说,它属于文化旅游;内容上十分广泛;从类型上来说包括参观观赏型、了解领略型、参与体验型。
旅游民俗复习资料.doc

1.夜游是黎族青年谈恋爱的方式。
正确2.油炸的烹饪方式最不健康。
错误3.窑洞分为“靠崖洞”和“地坑窑”两种。
正确4.居住是人类生存的四大方式之一。
正确5.青龙偃月刀是张飞所将武器。
钳误6.汉族是个多神崇拜的民族。
正确7.洞穴式是人类最古老的居住习俗。
正确8.秦汉时期,汉族民众己习惯于把茶作为饮料。
正确9.服饰由质、形、色、饰四个方面要素构成。
正确10.结婚之日,礼堂以红黄为主色布景。
正确11.旅游民俗民俗旅游是指人们离开惯常住地,到异地去体验当地民俗的文化旅游行程。
目前民俗旅游的内容主要包括生活文化、婚姻家庭和人生礼仪文化、口头传承文化、民间歌舞娱乐文化、节日文化、信仰文化等。
12信仰民俗信仰民俗是人类生活中基于一定的信仰心态所形成的社会风俗。
它包括人们的信仰观念,崇拜心理,以及有关信仰的操作仪式和社会习俗。
信仰民俗的信仰归根到底是-•种宗教信仰。
13.那达慕那达慕是中国蒙古族人民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传统活动,也是蒙占族人民喜爱的一种传统体育活动形式。
那达慕没有确切的日期,一般是在天高气爽,牛肥马壮的七八月举行。
主要活动内容有竞技比赛:摔跤,射箭和赛马;文艺演出:歌舞表演;商品贸易。
"那达慕”是蒙古语的译音,不但洋为”娱乐、游戏",还可以以表示丰收的喜悦之情。
14.战略婚姻男女双方基于一定的家族或自身的政治经济等利益而结为夫妻,以维系家族间的利益往来。
在战略婚姻里,多数男女双方并无感情,利益是维系他们婚姻关系的纽带。
15.合誉合髻是唐、宋后的--种婚俗,以新婚男女的头发作为婚姻结合的信物。
即新婚夫妇在饮交杯酒前各剪下一籍头发, 那在一起表示同心。
16.洗三“洗三"是中国古代诞生礼中非常重要的一个仪式。
婴儿出生后第三日,要举行沐浴仪式,会集亲友为婴儿祝吉, 这就是“洗三”。
洗完后可以给其穿上褂子,但不能穿裤子,否则长大后腿脚不灵便。
“洗三”的用意,一是洗涤污秽,消灾免难:二是祈祥求福,图个吉利。
《民俗旅游学》教案——第七章 交通民俗与旅游

第七章交通民俗(第8次课2学时)一、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讲的教学,认识交通民俗的产生及其重要作用,了解中外各民族的独特交通方式及习俗,学习交通民俗的特点、主要类型和影响这种民俗产生发展的因素,以此一握交通民俗的一些基本知识,为旅游活动的开展创造条件。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交通民俗的含义、特征及类型;交通民俗的影响因素及开发利用模式。
三、教学方法讲授、启发、讨论、案例、课堂提问、PPT演示四、教学过程:1、教学内容:交通民俗概述;中国交通民俗;交通民俗旅游开发。
2、教学设计。
【背景分析】国绕"走向世界的中国交通”"交通工程中的工程伦理"''彰显大国风范的古代丝绸之路""邮轮产业的前世今生""中国高铁崛起之路""中国大飞机战略"等主题,为学生上大课、讲大势、传大道,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理念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切实将铸魂育人、立德树人落到实处。
【舞程思政内容】1."交通中国"课程以丝刑之路与"一带一路"为纵线、技术与文化交流为横线的交互呈现,既展现了中国现代交通发展的历程,也展示了交通在民族认同、经济发展、文化交流、国乐合作的作用。
树立爱国的信念,为中国丰富多彩的服饰文化而骄傲II2.以中国"青藏铁路"重大交通工程为例,介绍交通民俗发展中展现出的国家意识,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
要求学生学习"工匠精神",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
3.通过近些年我国在交通领域中取得的伟大成就去引导学生价值现、文化观的正确建立,建立民族自豪感,树立文化自信,促成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感知和认识。
4.引导学生文明交通出行,遵守交通规则、绿色低碳出行。
第一节交通民俗概述一、交通民俗概述交通民俗是指在交通设施和交通工具的创造及使用过程中产生的与交通有关的民间习俗与惯制如道路或航线的开辟,桥梁的建筑,车船的制造和使用,交通管理的规约,交通信仰,送别与欢迎的仪式,交通动力的使用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5*2=10分)1.物质民俗。
是人类在与自然界发生关系并进行斗争的过程中, 在物质生产、消费和流通中所形成的文化传承,系民俗结构中的基础层面。
包括农耕民俗、畜牧民俗、渔猎民俗、手工业民俗、商业民俗、服饰民俗、饮食民俗、居住民俗、交通民俗等。
2.交通。
指借助一定的交通设施、工具,实现人员和物质的空间位移。
其中交通设施和工具是构成交通的基本要素。
3.年画。
年画就是中华民族祈福迎新的一种民间工艺品,是一种承载着人民大众对未来美好憧憬的民间艺术表现形式。
4.成年礼仪。
是表示一个人由少年成长为成人的标志,此后就享有成人的权利,受社会的约束,并且承担一定的社会义务。
其礼仪为邀请亲朋好友参加为该人个别举行的成年仪式,而外在的表现是为该人更换服装、改变发型,预祝他将来事业有成、光宗耀祖。
5.节日。
就是一种具有民俗意义或者纪念意义的社会性活动的日子,一般有固定的日期,有特定的主题,有群众的广泛参与。
6.社会民俗。
是人与人之间通过生产、生活形成的群体在结合与交往过程中产生的。
包括人生礼仪民俗、岁时节令民俗、社会结构民俗、游艺民俗等。
7.酿造酒。
是在发酵终了稍加处理即可饮用的低度酒。
8.游艺民俗。
是民间文艺活动、民间游戏、竞技等文化娱乐活动的模式化与传承行为的总称。
它包括口头文学、民间音乐和舞蹈、民间游戏与竞技以及民间的工艺美术等内容。
9.丧葬礼俗。
指人死后,亲属、友人、邻里为之举行报丧、敛殡、祭奠、哀悼、出殡的习俗惯制。
10.交通工具。
载人载物用于运输的工具。
11.饮食民俗。
饮食民俗是指有关食物和饮料在加工、制作和食用过程中形成的俗尚,它是民俗中最活跃、最持久、最有特色的事象之一。
12.礼俗。
泛指我国维护统治阶级专制统治的礼节仪式,是一种制度化了的道德规范与行为规范,具有导向性和强制性的特征。
13.饮食结构。
饮食结构是指日常生活中一日三餐的食物搭配。
14.人居环境。
是人类聚居生活的地方,是与人类生存活动密切相关的空间,它是人类在大自然中赖以生存的基地,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主要场所。
人居环境的核心是“人”,人居环境的研究以满足“人类居住”需要为目的。
15.交通民俗。
就是在交通设施和交通工具的创造与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和交通有关的民间习俗与惯制。
16.村落。
村落是一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结合得比较好的建筑群。
和城镇不同,村落更加贴近自然,处于自然环境的怀抱之中。
17. 买卖婚。
指通过买卖方式或财物交换方式而缔结的婚姻。
18.蒸馏酒。
是乙醇浓度高于原发酵产物的各种酒精饮料。
19.四合院。
是以正房、东西厢房围绕中间庭院形成平面布局的传统住宅的统称。
20.民俗节日。
指约定俗成的具有群体性、模式化活动的日子,包括民俗意义较强的节日,以及纪念意义较强的节日。
二、填空(20*1=20分)1.民俗旅游的特征有哪些?1文化性;2禁忌性;3交往性;4立体性;5高效益性2.汉族服饰的原料主要有哪些?主要有1麻布、2丝绸、3棉布、4毛呢、5皮革等3.汉族传统的婚礼分为哪六礼?1纳彩、2问名、3纳吉、4纳征、5请期、6亲迎4.我国传统的人生礼仪主要有哪些?1诞生礼、2成年礼、3婚礼、4寿礼、5葬礼5.按照民间建房程序建房礼仪大体可分为哪五类?1开工、2立中柱、3上梁、4立门、5落成6.民俗节日按节日的族属分类有哪些?1单一民族的民俗节日2跨民族的民俗节日7.居住民俗的制约因子有哪些?1地域因素2民族因素3历史因素4社会因素8.交通民俗产生的原因有哪些?1自然环境:包括地形、物产和气候等都对交通民俗有直接而深刻的影响。
2人类需要:正是人类交通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导致了交通民俗的存在与发展。
3人们的发现、发明与运用:新的发现与发明一旦被社会所接受并且有规律地加以运用,交通民俗便会产生或变迁。
4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即通过直接接触、媒介接触或刺激传播接受其他社会不同的交通民俗。
9.民俗旅游按民俗生活空间分有哪些?1市井、2水乡、3山村、4渔村10.影响服饰民俗的主要因素有哪些?(1)经济生产(包括经济实力、服装材料、服装制作技术与工艺);(2)地理环境;(3)历史(文化)传统;(4)社会风尚;(5)统治意志;(6)上层喜好;(7)身份地位等个人因素;(8)宗教信仰;(9)文化交流。
11.根据民间文化娱乐活动的内容与方式,游艺民俗可以分为哪四类?1口碑民俗类、2歌舞活动类、3游戏竞技类、4民间工艺类12.民俗旅游按旅游者行为动机分有哪5种?1消遣观光型民俗旅游、2参与型民俗旅游、3考察型民俗旅游、4娱乐型民俗旅游、5购物型民俗旅游13.物质民俗包括哪九个方面?1农耕民俗、2畜牧民俗、3渔猎民俗、4手工业民俗、5商业民俗、6服饰民俗、7饮食民俗、8居住民俗、9交通民俗14.开发利用交通民俗的方法主要有哪些?1博物馆方法、2旅游目的地方法、3单项旅游方法、4竞技旅游方法、5旅游工艺品方法15.民俗节日按节日的主题分类有哪7种?1农事类节日、2宗教祭祀类节日、3纪念类节日、4文化游乐类节日、5庆贺类节日、6商贸类节日、7生活社交类节日。
16.导致传统民居被破坏的人为因素有哪5种?1社会生活发展对民居的影响、2建设性破坏、3管理不当、4修缮困难、5开发过度三、简答题(30分)1. 在传统的中国社会中服饰民俗体现着人们的哪些社会观念?(1)中国人崇宗敬祖和强调礼仪伦常的思想人生四次重大礼仪(生日、成年礼、婚礼、丧礼)装束的变化体现了不同的礼仪伦理和敬祖观念。
(2)人们的求吉心理在婚礼、节日等喜庆场面喜欢用红色服饰。
(3)民族自我意识的表现每一种民族服饰都有本民族的各自特点和民族意识。
(4)可成为某种政治观念的载体朝代的更替往往伴随着服饰的改制。
例如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之后,剪辫子、放小脚成了“咸与维新”的符号。
(5)显示一定的历史特色不同时代崇尚不同的流行服装。
(6)服饰的时代服色如夏尚黑,商尚白,周尚赤,秦复夏尚黑,汉复周尚赤,到了唐代服色尚黄等。
2. 中国民间饮食的特点有哪些?(1)在食品加工上,以热食、熟食为主;(2)在饮食方式上,讲究聚食制,在火上做炊,就食者围火聚食;(3)在食具方面使用筷子。
在民间,筷子被视为吉祥之物,其缺一不可、齐头并进、相互协助的使用方法成为中国传统爱情天长地久、矢志不渝的体现。
3. 如何理解交通民俗产生的原因?(1)自然环境:包括地形、物产和气候等都对交通民俗有直接而深刻的影响。
(2)人类需要:正是人类交通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导致了交通民俗的存在与发展。
(3)人们的发现、发明与运用:新的发现与发明一旦被社会所接受并且有规律地加以运用,交通民俗便会产生或变迁。
(4)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即通过直接接触、媒介接触或刺激传播接受其他社会不同的交通民俗。
4.为什么说游艺民俗推动了旅游活动的内涵发展?游艺民俗推动了旅游活动的内涵发展。
在游艺民俗中,作为各民族创造和和传承的民间艺术,其流传延续的风格样式和活动形式,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价值取向和精神风貌,表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社会认识、道德观念、实践经验、人生理想和审美情趣。
5. 饮食民俗与旅游的关系体现在什么地方?(1)饮食是旅游业存在、发展的基础之一;(2)风味饮食是重要的旅游吸引物;(3)必须尊重游客与旅游地各自的饮食习惯;(4)以旅游促进饮食民俗的发展。
6. 什么是成年礼?其外在的表现体现在什么地方?是表示一个人由少年成长为成人的标志,此后就享有成人的权利,受社会的约束,并且承担一定的社会义务。
其礼仪为邀请亲朋好友参加为该人个别举行的成年仪式,而外在的表现是为该人更换服装、改变发型,预祝他将来事业有成、光宗耀祖。
7. 开发服饰民俗景观的注意事项有哪些?(1)与其他旅游资源组合开发;(2)与环境相互协调;(3)把握民族服饰的本质特点,注意多样性与独特性的统一,不能张冠李戴;(4)开发方式既可采取单一方式,也可以多种方式组合开发;( 5)要充分利用节庆,集中展示民俗服饰。
8.居住民俗的旅游价值体现在什么地方?如何保护传统民居?成为民俗旅游吸引力的基础,供旅游者观光的旅游资源,可作为旅游者体验生活的源泉,使旅游者到当地居民的民居中按照当地人的惯例居住生活,体验异地异族的生活情趣,满足自己的好奇心。
科学地认识传统民居的人文价值、科学价值和旅游价值,采取把传统民居保护纳入城市、村镇建设规划中,新老城区分开发展,实现发展旅游和传统民居保护的良性互动。
9.游艺民俗的特色有哪些?(1)季节性(如春游、赏梅)与无季节性(如搓麻将、下象棋)相结合;(2)竞技性与自娱性相融合;(3)以传统节日为高潮;(4)浓郁的乡土特色;(5)传统游艺民俗与该民族的地域分布大致相同。
10. 什么是节日食俗?中国不同的节日各有哪些不同的食俗特色?节日食俗是饮食民俗中最具民族特色、区域特色的部分。
不同的节日有各自不同的食俗特色,各种食物也被赋予不同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如腊八要喝腊八粥,春节吃饺子,正月十五吃元宵,二月初二煮猪头,立春吃春饼,清明吃冷饭,端午吃粽子饮雄黄酒,中秋吃月饼,重阳节吃花糕。
11. 我国节日民俗的特征具体体现在什么地方?(1)事象特别丰富(时代跨度大、数量多、内容丰富)。
(2)体现儒家主体文化精神(重亲情,重人伦;注重人际交往;群体意识较强)。
(3)起到调节社会生活的作用(改善和调剂人们的物质生活;改善和调节人们的精神活动)。
四、分析题(1*20=20分)第7章五、论述题(1*20=20分)第6章以第一人称写的作文(一):小鸟的自述我是一只小鸟。
从前,我生活在一个和睦的大家庭里,由于我最小,所以长辈们都护着我。
他们让我吃最好的东西,让我住最好的房间。
他们还经常给我讲故事,有些动听的故事伴着我进入了甜美的梦乡。
我们经常飞到田间地头或森林里帮着人类捉虫子,让秧苗或树苗长得旺盛。
人们经常夸我们,我们听了心里美滋滋的,像吃了蜜一样。
我就在这样一个大家庭里茁壮成长。
但是,现在不同了。
人类在不断的修建工厂,这些工厂排出的废气让大树无法正常呼吸,都一个个脸色腊黄,不久就死掉了。
我们也没有了栖息的地方,心里都很沉重,因为背井离乡确实不容易,但是毫无办法,也只好搬家了,来到另一片森林。
一开始,这里环境很好,鸟类众多,我还和那些鸟儿结为了好朋友。
我经常去他们的家里做客。
在交谈中,我才知道,原来他们也是逃荒,来到了这个地方。
我听着听着,对人类产生了憎恨,并为人类这些可耻的行为而感到生气。
时光在悄悄的溜走,人类又发现了我们居住的这片森林,搞来了大型的铲土机,开始大面积砍伐森林,在这里建造了工厂,我们的家园被破坏了,光这样还不够,他们还把我们逮起来,做成了昂贵的百鸟宴。
由于我身体小,而且行动敏捷,没有被人逮着。
但是,我的同伴和长辈都已被人类逮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