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特殊句式讲解

合集下载

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

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

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一、宾语前置1、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要具备两个条件:一就是宾语必须就是代词;二就是必须就是否定句,由“不”、“未”、“毋”、“莫”等否定词表示。

在这种情况下,代词宾语要放在动词之前与否定词之后。

例如:《硕鼠》:“三岁贯汝,莫我肯顾。

”“莫我肯顾”应理解成“莫肯顾我”。

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文言文中用疑问代词“谁”、“何”、“奚”、“安”等做宾语时往往放在动词的前面。

例如:《鸿门宴》:“良问曰:‘大王来何操?’”“何操”应理解为“操何”。

2、介词宾语前置在现代汉语中,介词后面跟着宾语,组成介宾结构,用来修饰动词谓语。

在文言文中,介词宾语往往置与介词之前,形成一种倒置的现象。

例如:《岳阳楼记》:“臆!微斯人吾谁与归?”“谁与归”应理解为“与谁归”。

3、普通宾语前置在一般性的宾语前置中,大家要注意语感。

二、宾语后置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但在一定条件下,宾语会前置,其条件就是:第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这类句子,介词的宾语也就是前置的。

如:“沛公安在?”(《史记.项羽本记》)这种类型的句子关键就是作宾语的疑问代词(像:谁、何、奚、曷、胡、恶、安、焉等)。

值得注意的就是,介词“以”的宾语比较活跃,即使不就是疑问代词,也可以前置。

如:“余就是以记之,以俟观人风者得焉。

”(柳宗元《捕蛇者说》)其中的“就是”就是一般代词,但也前置了。

第二、文言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这类句子有两点要注意,一就是否定句(一般句中必须有“不”、“未”“毋”、“无”、“莫”等否定词);第二、就是代词作宾语。

如:“时人莫之许也。

”(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正常语序应该就是“时人莫许之也。

”第三、用“之”或“就是”把宾语提前取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

这时的“之”只就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

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韩愈《师说》)有时,还可以在前置的宾语前加上一个范围副词“唯”,构成“唯、、、、、、就是、、、、、、”的格式。

高中语文高考文言文特殊句式讲解(共四大类)

高中语文高考文言文特殊句式讲解(共四大类)

高考语文文言特殊句式1.判断句(1)主语后面用“者”表示停顿,在谓语后面用“也”表示判断,即“……者……也”式。

这种判断句式,是古汉语中表示判断的典型格式。

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2)主语后面用“者”表示停顿,而谓语后面不用“也”。

翻译时,这种判断句式中的“者”不译,只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加判断词“是”。

如: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游褒禅山记》)(3)主语后面不用“者”表示停顿,只在谓语后面用“也”表示判断。

翻译时,这种判断句式中的“也”同样不译,只在主、谓语之间加“是”。

如: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4)前面不用“者”停顿,谓语后面“者也”连用,表示判断,即“……者也”式。

翻译时,这种判断句中的“者也”不用译,在主谓语之间加“是”。

如: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鸿门宴》)(5)“者”“也”都不用。

译成现代汉语时,只需在主、谓语之间加“是”。

如:刘备,天下枭雄。

(《赤壁之战》)(6)用动词“为”表示判断,即“……为……”式。

如: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7)用“是”做判断动词。

如: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赤壁之战》)(8)用“乃、即、则、皆、必、本”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用副词“非”表示否定判断。

a.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信陵君窃符救赵》)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岳阳楼记》)c.臣本布衣。

(《出师表》)2.被动句(1)用介词“于”引进行为的施动者,表示被动,即“谓语+……”的形式。

如: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廉颇蔺相如列传》)(2)在动词前边用“见”表示被动,构成“见+谓语”的形式。

如: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廉颇蔺相如列传》)如果需要把动作行为的施动者介绍出来,可在动词后加介词“于”,构成“见+谓语+于”的形式。

如: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3)在动词前用“受”字来表示被动,构成“受+谓语”的形式。

文言文特殊句式(判断省略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宾语前置)讲解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

文言文特殊句式(判断省略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宾语前置)讲解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

文言文特殊句式讲解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一、判断句对客观事物表示肯定或否定,构成判断与被判断关系的句子,叫判断句。

(一)用“…….者,……也”来表示。

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诸葛孔明者,卧龙也--《隆中对》吾之妻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二)用“……者……也”来表示,即主语后面不用“,”号。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马说》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醉翁亭记》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醉翁亭记》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知殊遇,欲报之于殿下也--《出师表》(三)用“……者也”表示判断,翻译时“者也”不译。

二者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者也--《鱼我所欲也》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爱莲说》莲,花之君子者也--《爱莲说》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四)、用“…….也”来表示。

这有两种情况:(1)主语后有“,”号,翻译时便去掉“,”号,再加“是”。

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十则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桃花源记》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观潮》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隆中对》(2)主语后无“,”号,只在主语后加“是”,“也”字不译。

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环滁皆山也--《醉翁亭记》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五柳先生传》此庸夫之怒也--《唐雎不辱使命》(五)用动词“为”作判断,把“为”直接翻译成“是”,语序不变。

此为何若人--《公输》为与此同类--《公输》天下为公--《大道之行也》号为张楚--《陈涉世家》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两小儿辩日》(六)用副词表示判断,这个副词不代替判断词,所以翻译时副词照样译,只在其后加判断词“是”。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此乃信所以去也。

中考语文复习课件:文言文 特殊句式 (34张ppt)

中考语文复习课件:文言文 特殊句式 (34张ppt)
记录茅屋被秋风吹破的诗歌。
被动句二
2.用“为+动词”表示被动关系。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吴广向来爱护别人,士兵们大多愿意被他 所用。
被动句三
3.用“于”“被”“见”表示被动关系。 卒见使于一鼠。
(人)最终却被一只老鼠所役使。
被动句三
3.用“于”“被”“见”表示被动关系。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廉颇蔺相如列传》)
反问句二
不亦......乎:相当于“不是......吗”。 吾射不亦精乎? 我的射箭技术不也是很精湛的吗?
反问句三
得无......乎:相当于“恐怕......吧”。 览物之情,得无亦乎? 欣赏景物的情感,恐怕会不同吧?
练习
练习 此画斗牛也!《书戴嵩画牛》
“……担也中“肉尽表,判止有断剩骨。止”通“担子里面的肉卖完了,只有剩下的骨头。 这画上画的是斗牛啊!
例1:臣本布衣(《出师表》)
(《马说》)
我本来是一个平民百姓。
判断句二
1.用“即”“乃”“则”“皆”“本”“亦” 等词表示肯定判断。
例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马说》)
这就是岳阳楼的宏伟景观啊。
判断句三
三.用动词“为”“是”表示判断。 例1:橘生淮南则为橘。《晏子春秋》 橘生长在淮南就是橘。
天下是高祖的天下。
一、判断句
3.借助“……,……者也”表示判断。 例3:晏婴,齐之习辞者也。(《晏子春秋》)
晏婴是齐国善于辞令的人。
一、判断句
4.借助“……,……也”表示判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例4: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
打仗靠的是勇气啊。
判断句二
1.用“即”“乃”“则”“皆”“本”“亦” 等词表示肯定判断。

文言文七大特殊句式

文言文七大特殊句式

文言文七大特殊句式文言文是历史悠久的汉语写作体裁,使用的句式和表达方法则有其独特之处。

在文言文中,有一些特殊的句式,它们不仅有着独特的结构和语法,而且在表达上也有很强的文学效果。

本文将介绍文言文中的七种特殊句式。

一、倒装句倒装句是指在正常的语序中,将主语和谓语的位置颠倒,从而形成的一种独特的句式。

倒装句常见的有两种形式:主谓倒装和完全倒装。

在文言文中,倒装句常常用于强调某个成分,增强句子的语气。

二、对偶句对偶句的结构是将两个相同或相似的句子并列起来,构成一句对称的句子。

对偶句在文言文中被广泛使用,可以加强修辞效果,使文章更有感染力。

三、长句和并列句文言文中的长句和并列句往往可以把多个子句或分句组合成一个巨大的句子。

长句和并列句的使用,可使文章有很强的连贯性和条理性,表达思想更为紧密和深刻。

四、破句破句是指将一个完整的句子分为若干个部分,分别排列在不同的位置上,行文有点断断续续的效果。

这种句式在文言文中经常使用,可以使文章的表达更为生动有力,增强语气。

五、比喻句比喻句是指用一个与所描写事物相近的事物来描写另一个事物。

比喻句的使用可以使文章更具有形象感和生动性,使读者对所表达的意思更容易理解和领会。

六、排比句排比句是指将几个意思相近的词语或句子并列在一起。

排比句可以增强表达的深度,使文章更具有震撼力和感染力。

七、反问句反问句是指以问句的形式来表达肯定或否定的语气。

反问句在文言文中很常见,常常用于表达复杂的情感和思想,让读者更好地体会到作者的心情和思考过程。

总之,文言文中的这七种特殊句式,虽然各有不同,但是它们都有着独特的表达效果。

在阅读和写作中,如果能够熟练掌握这些句式的用法,将会有助于写出更为优美、精炼的文言文。

文言文特殊句式概念和理解技巧

文言文特殊句式概念和理解技巧

2.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疑问句中,当疑问代词做动词或介词的宾语
时,该宾语往往要放在动词或介词的前面。例如:
①良问曰:“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②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这样的疑问代词一般有:“谁”、“何”、 “奚”、“曷”、“胡”、“恶”、“安”、 “焉”等。
3.用“之”“是”作标志的宾语前置。比如:
六、定语后置
定语在句中一般起修饰限定名词性中心词的作用。文言 文中的定语经常会后置到中心词后边,成为定语后置现象。 1.中心词(+“之”)+短语 ①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苏轼《石钟山记》) ②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中心词+数量词 ①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②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②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赤壁 之战》)
三、省略句
(一)依所省成分划分 1.省略主语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 2.省略谓语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 战》)
3.省略动词宾语 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廉颇蔺相如列传》)
4.省略介词宾语──介词“与”“以”“为”的宾语常省略。 ①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 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③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花源记》)
二、被动句
所谓被动,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 也就是说,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事 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这样的句子,称为被动句。
在文言文中,被动句往往用“为……所……”和 “见……于……”及其相应的变式结构来表示。
(一)“为……所……” 1.“为……所……”
(吴巨)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赤壁之战》) *“为所……”──“为……所……”的省略形式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及翻译讲解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及翻译讲解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及翻译(一)文言句式包括:判断句、被动句、疑问句、否定句、倒装句、省略句和固定结构(习惯句式)(二) 1.语言方面:简洁、准确。

2.内容方面:尽量结合语境,整体把握。

3.翻译原则: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4.古文翻译的原则:信、达、雅信:要求译文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遗漏、不随意增减意思达:要求译文明白通顺,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雅,即文言语句的翻译要富有文采,要译出原作的意蕴美质。

一、如何达到'信'的要求:要达到古文翻译'信'的要求,首先要忠实原文,不凭主观好恶随意增减意思,其次还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注意古今词义、色彩的变化:⑴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曲,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色彩变化)译:先帝不因为我低贱鄙陋,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到草房中来看望我。

⑵璧有瑕,请指示王(单、双音节词的变化)译:璧上有斑点,请让我指出来给大王看。

2、注意词类活用现象⑴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名做状)译:一只狼径直地离开了,其中的(另一只)象狗一样坐在屠者的面前。

⑵君子死知已,提剑出燕京(为动)译:君子为知已而死,提着剑离开燕京。

3、注意有修辞的语句的翻译⑴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比喻)译:于是派蒙恬在北边修筑长城并守住边防⑵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借代)译:我认为老百姓之间的交往,尚且不相互欺骗,更何况大的国家呢?4、注意有委婉说法的语句的翻译⑴若有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将拜君赐如果仰赖贵国国君的恩惠,我们国君赦免了我们,三年后我们将要兴师报仇。

⑵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陈情表》)。

译:我生下来六个月,慈爱的父亲就离开我去世了;到了四岁,舅父强迫母亲改变守节的志愿,把她嫁给了别人。

5、注意并提句的翻译,要分开表述⑴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二、如何做到“达”的要求古文翻译除了要忠实原文,准确翻译外,还在语言表达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我们做到意明白易懂,不含糊不费解;语句通顺流利,衔接紧密,过流自然。

文言文特殊句式讲解

文言文特殊句式讲解
• ①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列子《愚公移山》) • ②王之蔽甚矣。《战国策》
• 三、省略句
• 古今汉语都有成分省略,但在古汉语中,省略现象更为普遍,而且按照现代 汉语习惯,一些不能省略的成分也都省略了。
• 1.省略主语 • 2.省略谓语 • 3.省略宾语 • 4.修饰语和中心词的省略 • 5.省略介词 • 6.省略量词
• ⑷用"受""被""受……于"表示被动关系。
• ①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见"也表被动)(司马迁 《屈原列传》)
• ②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张溥《五人墓碑记》) • ③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司马光《赤壁之
战》)
• (5)古代汉语中无标志的被动句
• 指句子不含有被动词的被动句,也叫做是意念被动句,这种被动句没有 明显的标志,但翻译时需要翻译成被动句。例如:
7.下列句子不属于省略句的一项是(

A.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B.口技人坐屏障中
C.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D.林尽水源
5.选出和其它三项句式不同的一项(

A.微斯人,吾谁与归?
B.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C.时人莫之许也
D.陈涉乃立为王
5.选出和其它三项句式不同的一项(

A.微斯人,吾谁与归?
B.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C.时人莫之许也
D.陈涉乃立为王
解析:前三句为倒装句,D项为被动句,故选D。
6.不是判断句的一项是 (
“与谁”
“有何罪” “以何”
疑问代词(作宾语)+ 动词(或介词)
动词(或介词)+ 疑问代词(作宾语)

文言文特殊句式

文言文特殊句式

无标志的被动句 这种情况是指没有被动词的 被动句。 被动句。可以根据上下文的意思补 被兵势所逼 出。
文言文特殊句式
判断句 被动句 倒装句 省略句
1、判断句。 、判断句。 例、(2004年全国卷四考题)此金者,圣主所以惠养老臣也。 解析:本句中“者、也”是判断句的标志,所以考生必须将本 句译成“……是……”的格式,而且“者”前面的内容应在判 断动词“是”之前,“者”后面的内容应在“是”之后。 译文:这些金钱,是圣明的君主赐给我养老的。 2、被动句。 、被动句。 例、(2004年江苏卷考题)尤为帝所礼重,而不至大用,时议 惜之。 解析:本句能否得分的关键就在于“为……所”表示的被动与 “惜”字的为动用法能否译出。 译文:特别受皇帝礼遇器重,但没有得到重用,当时的议论为 此感到惋惜。
1、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鸿 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一双 一双 。( 门宴》 门宴》)
我持一双白璧 我持一双白璧 一双
2、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五人墓碑记》张溥 五人墓碑记》
例:“甚矣,汝之不惠!”
2.定语后置 2.定语后置 文言文中, 文言文中,定语的位置一般也在 中心词前边, 中心词前边,但有时为了突出中心词 的地位,强调定语所表现的内容, 的地位,强调定语所表现的内容,往 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往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并用“ 往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并用“者” 结句,形成“中心词+后置定语+ 结句,形成“中心词+后置定语+者” 中心词+ 后置定语+ 或“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的 形式。 形式。 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例:“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

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

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1. 倒装句:把谓语动词放在主语之前的句子结构,例如:"子曰,知者不惑也。

"(孔子说,知道的人不会迷惑。

)2. 比拟句:用"如同","犹如"等词语表示比较,例如:"贪婪之心犹如风中之火。

"3. 并列句:用"与","或"等词语连接两个或多个并列的词、短语、从句,例如:"辛勤劳动,与知识相结合,方能获得成功。

"4. 定语从句:用"之","者","所"等代词引导的修饰性从句,例如:"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5. 状语从句:用"因","所以","然则"等引导的修饰性从句,例如:"因为努力学习,所以取得了好成绩。

"6. 反问句:用反问的方式表达疑问、反问的句子,例如:"人生何以为快乐?岂止于富有与权势乎?"7. 折叠句:通过重复的方式表达强调,例如:"文武之道,一张一弛也。

"8. 直接引语:直接引用别人的话语,常用于引述他人的观点或对话,例如:"他说道:“无论经历多少挫折,我都不会放弃。

”"9. 比喻句:用一个物体或事物来比喻另一个物体或事物,例如:"人的一生就像一本书,每一页都记录着不同的经历。

"10. 排比句:通过重复相同结构的句子或短语,形成一种韵律感,例如:"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

2024文言文特殊句式讲解ppt课件

2024文言文特殊句式讲解ppt课件

课件contents •文言文特殊句式概述•判断句式深入剖析•被动句式详解及实例分析•省略句式还原技巧与训练•倒装句式调整方法及实例演示•固定结构掌握与运用能力提升•总结回顾与拓展延伸目录文言文特殊句式概述定义与特点定义特点常见类型及作用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010204识别方法与技巧熟悉文言文特殊句式的类型和特点,掌握各类句式的标志性词语和语法结构。

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理解,注意分析句子成分之间的关系和语义逻辑。

善于运用对比、归纳等方法,总结文言文特殊句式的规律和识别技巧。

多读多练,通过大量阅读和练习提高文言文特殊句式的识别和运用能力。

03判断句式深入剖析判断句基本结构主语+谓语+也这种结构是判断句最基本的形式,其中“也”是判断句的标志,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是”。

例如,“陈胜者,阳城人也。

”主语+为+谓语在这种结构中,“为”是判断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是”。

例如,“余为伯儺,余而祖也。

”主语+乃+谓语这种结构中的“乃”也是判断词,表示肯定判断。

例如,“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主语+即+谓语这种结构中的“即”同样表示肯定判断。

例如,“梁父即楚将项燕。

”判断句语义关系分析等同关系01类属关系02比喻关系03判断句语气词运用“也”字的运用“矣”字的运用“耳”字的运用被动句式详解及实例分析“为”字句用介词“为”引进行为的主动者,表被动,即“为+施事者+谓语”的形式。

例如,“身死人手,为天下笑。

”“于”字句用介词“于”引进行为的主动者,表被动,即“谓语+于+施事者”的形式。

例如,“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见”字句在动词前用“见”或又在动词后加“于”引进主动者,表被动,即“见+谓语”或“见+谓语+于+施事者”的形式。

例如,“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被动句基本形式介绍被动句语义色彩探讨不幸色彩中性色彩有些被动句并不带有明显的感情色彩,只是客观地陈述一个事实。

例如,“屈原既放,游于江潭。

”典型被动句实例剖析“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重点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的归纳和讲解

重点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的归纳和讲解

重点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的归纳和讲解作者: 日期: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的归纳和讲解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的归纳和讲解下面针对古汉语中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较特殊的几种句式,作举例翻译与讲解。

一、主谓倒置为了强调谓语,有时将谓语置于主语之前。

这仅仅是因为语言表达的需要。

①甚矣,汝之不惠(慧)!(《愚公移山》)译文:你太不聪明了”②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

(《信陵君窃符救赵》)译文:公子能为别人困难而急的地方在哪里呢?”(安:< 疑问代词> 表处所,哪里;什么地方)二、宾语前置【1】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格式:主+否定词【不、未、无、莫、毋、弗】+宾【余、吾、尔、自、之、是】+动①时人莫之许(《隆中对》)译文:可当时的人并不赞许他(这么看)”②秦人不暇自哀(《过秦论》)译文:秦人来不及哀叹自己”。

③我无尔诈,尔无我虞(译:我不欺骗你,你不欺骗我”)从上面的例句中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否定句中宾语代词前置,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宾语必须是代词,第二,全句必须是否定句,即必须有否定副词不、未、毋(无)”等或表示否定的不定代词莫”。

代词宾语要放在动词之前否定词之后。

【2】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1 )宾语在动词前面格式:主+宾【谁、奚、胡、何、曷、安、恶、焉】+动?①良问曰:大王来何操?"《鸿门宴》译文:张良问公道:大王来的时候拿了什么?②问女何所思?(《木兰辞》)译文:问女儿在思考什么?”③吾谁敢怨?(《捕蛇者说》)译文:我敢埋怨谁呢?”④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译文:况且把土石放置在哪里?”(焉:< 代> 表示疑问,相当于何”,可译作怎么”、哪里”)(2 )宾语在介词前面格式:主+宾【谁、奚、胡、何、曷、安、恶、焉】+介+动?①不然,籍何以至此?(《鸿门宴》)译文:不这样,我(项羽)凭什么到这个地步呢?”②谁为哀者?(《五人墓碑记》)译文:“(你们在)替谁哀哭呢?”③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译文:除了这样的人,我能同谁在一起呢?”④虽生,何面目以归汉?(《苏武传》)译文:即使活着,(我)凭什么脸面回汉朝去呢?”【3】陈述句中介词宾语前置。

文言文复习之特殊句式

文言文复习之特殊句式

文言文复习之文言句式一、特殊句式1、判断句式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廉颇,是赵国优秀的将领。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我没能早些重用您,现在危急了来求您,这是我的过错。

】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这也像是砍伐树木的根却要求树木茂盛,阻塞水的源头却希望水流得长远。

】()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蔺相如)是赵国宦官头目缪贤的门客。

】失其所与,不知。

【失掉自己的同盟国,是不明智的。

】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我私下认为这个人是勇士,有智谋,适合差遣。

】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为什么呢?是因为尊重大国的威望而表示敬意。

】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和氏璧,是天下公认的宝贝。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我们之所以离开父母兄弟而来侍奉您,只是因为仰慕您的高尚品德。

】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不过我考虑到,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对赵国用兵,只是因为有我们两个人存在啊。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我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把国家之急难放在前面而把个人的仇怨放在后面啊。

】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特意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的出入和意外的变故。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现在人家正好是菜刀和砧板,我们是鱼肉,告辞什么呢?】2、倒装句式:(1)宾语前置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

古之人不余欺也!【发出窾坎镗鞳响声的,那是魏庄子的歌钟。

古人没有欺骗我们啊!】夫晋,何厌之有?【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

【想到(自己的君位)高而险,就要谦虚谨慎,约束自己。

】王问:“何以知之?”【赵王问:“根据什么知道他可以出使呢?”】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我的门客蔺相如阻拦我说:“您凭什么知道燕王(会收留您)?”】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俗语有这样的话说,“听到的道理很多,认为没有谁比得上自己”,说的就是我。

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详解

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详解

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详解在初中阶段,文言文特殊句式主要有六种: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以及倒装句中的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介宾短语)后置。

1 .判断句现代汉语的判断句,一般要在主语的谓语之间加判断动词”是古代通常不用“是〃来联系,而是采用以下方式表示。

⑴ 用语气助词来表示判断。

采用“……者,……也”"……,……也”"……,……者也”"……者……〃”……者……者也〃等词语用在谓语后面帮助判断。

A产......者,......也〃这是文言判断句最常见的形式。

主语后用“者”,表示停顿,有舒缓语气的作用,谓语后用“也”结句,对主语加以肯定的判断或解说。

如:“陈涉者,阳城人也。

”(《史记.陈涉世家》,“夫战,勇气也”。

(《左传・曹判论战》)“莲,花之君子者也。

周敦颐《爱莲说》)B:"......,......也。

〃其常见方式为:主语+谓语+也,在这种判断句中,有时“者”和"也〃不一定同时出现,一般省略"者只用"也”表判断。

如:“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陶渊明《桃花源记》)“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资治通鉴》)c:"……者也。

〃在句末连用语气词“者也〃,表示加强肯定语气,这时的“者”不表示提顿,只起称代作用。

这种判断句,在文言文中也比较常见。

“菊,花之君子者也"(周敦颐《爱莲说》)者也用在句尾加强语气。

D:“……者,……。

〃有的判断句,只在主语后用“者〃表示停顿,但这种情况不常见。

如:“方柯者,中国之人。

"(方柯,是中国人)E:省略"者〃、"也〃的句子,有时也有者也均不用的句子如:刘备天下枭雄。

可译为:刘备是天下勇猛的人。

(2)用副词加强判断或构成否定判断。

用副词“乃〃”则〃”即〃”皆〃”耳〃等副词加强判断的语气。

这种形式也较为多见。

例如:“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司马迁《陈涉世家》)“乃〃可以解释为“就是〃,用来判断当立者是谁的。

文言文特殊句式讲解

文言文特殊句式讲解

三、宾语前置
01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尽量言简意赅地阐述观点。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02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尽量言简意赅地阐述观点。
古之人不余欺也。
03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尽量言简意赅地阐述观点。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04
否定词:不、未、非、否、弗、毋、无、莫
小结:
3、用否定副词“非”、“莫”、“无”等表示否定的判断。
等表判断。
2、用副词“乃”“则”“即”“皆”“为””是“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言简意赅地阐述您的观点。
1、用“者”或“也”表判断
判断句
二、被动句: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
1、“为、为…所…、 … 为所…”
01.
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添加标题
02.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添加标题
03.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添加标题
2、用“被”表被动。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3、“于”表被动
不拘于时,学于余。
添加标题
、 “见”“见…于…”表被动
添加标题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
小结: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言简意赅地阐述您的观点。
4、直接判断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言简意赅地阐述您的观点。
3、用否定副词“非”、“莫”、“无”等表示否定的判断。
等表判断。
2、用副词“乃”“则”“即”“皆”“为””是“

文言文特殊句式

文言文特殊句式

4、下列句子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忌不自信 B、时人莫之许也 C、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D、后世无传,臣未之闻也
2、定语后置
(一)中心语+定语+者
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计未定,求可使报秦人者。 客有吹洞箫者。
(二)中心语+之+定语+者 +
(三)中心语+之+定语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铿然有声之石者,所在皆是也。 马之千里者。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 《诗三百》,以一言蔽之,曰:“思无邪。”
秋以为期。 → 以秋为期。 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 → 楚战士无不以一当十,……
练习: 1、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宾语前置的句子:
A 马之千里者. B尔何知? C 唯才是举。 D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E 城中皆不之觉。 F 唯余马首是瞻。 G 惟利是图。
1、动词前有否定副词的否定句
古之人不余欺也。 (《石钟山记》) 古代的人 没有 欺骗 我啊! →古之人 不 欺 余也。 不学自知,不问自晓,古今行事,未之有也。 →不学自知,不问自晓,古今行事,未有之也。 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我无诈尔,尔无虞我。 子曰:“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如人也。” →子曰:“不患人之不知已,患不如人也。”
4、 “何(曷、奚)以(用)为” 、 “何以为” 、 “何… …为 可译为“哪里用得着… …呢?”、“还要… …干什么呢? 世方乱,安以富为? 吾英王,奚跪为? 5、 “何… …之为” ?译为“还算得上… …”、“还谈得 上什么… …”、“还说什么… …” 国仇未报,何以家为?
6、 “得无” 、 “无乃”译为“该不是”“莫不是”、“恐怕 求,无乃尔是过与?
被动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无标识,用定义判断。 • 荀卿,赵人。 • 刘备天下枭雄。 • 秦,虎狼之国。
7、用 “非”“未”“弗”“无”“莫” “毋”等否定词表示判断。
• 予本非文人画士。 •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 •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 革非不坚利也。
在判断句子是否为判断句时,应 该用定义判断,不能只从形式上 判断。
• 沛公安在? • 彼且奚适也?
3、疑问句中代词作介词宾语, 宾语前臵。 • 微斯人,吾谁与归? • 不然,籍何以至此? 疑问代词:何、谁、奚、胡、安、 孰、恶、焉
4、“之”或“是”作为标志的宾语 前臵。 •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 夫晋,何厌之有?/何陋之有? • 唯利是图 唯才是举(唯:只, 只是,专门,一定)
2、省谓语 •一鼓作气,再( 三( )而竭。 )而衰, )其不
择其善者而从之,( 善者而改之。
3.省宾语
•竖子不足与( )谋。 •与( )坐谈,问之客曰
4.省介词 •项王则受璧,臵之( )坐上 •后数日驿至,果地震( )句
2.省略谓语。
3.省略宾语。 4.省略介词。
一、判断句:
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表判断 的句子。
1、……者……也 •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2、……者也
•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 也。
3、……者,…… 。 • 兵者凶器。
4、…… , ……也
• 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5、“为、乃、则、是、即、皆”表判断
•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 不知木兰是女郎。/斯是陋室。 • 梁父即楚将项燕。 • 环滁皆山也。
判 断 句
2、用副词 “乃”“则”“即”“皆”“为””是 “
等表判断。
3、用否定副词“非”、“莫”、“无” 等表示否定的判断。
二、被动句:主语是动作 的承受者。
1、“为、为…所…、 … 为 所…” • 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 所劫。 •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2、用“被”表被动。
•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3、“于”表被动 • 不拘于时,学于余。
4 、 “见”“见…于…”表被 动 •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 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
5. “受…于…”表被动。
• 受制于人
6.意念被动句(无标志)
•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 • 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 弓藏。 •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 鱼盐之中 。
小结:
被动句

在古汉语中,被动句主要有两大类型:
一是有标志的被动句 见 /于/见…于


为/所/为…所
被 受 受…于
二是无标志的被动句。
三、宾语前臵
1、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臵。 • 古之人不余欺也。 •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 秦人不暇自哀。 否定词:不、未、非、否、弗、毋、 无、莫
2、疑问句中代词作动词宾 语,宾语前臵。
• 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 •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 也。 • 翻译形式:**是/不是**。
小结:
1、用“者”或“也”表判断
判 断 句
2、用副词 “乃”“则”“即”“皆”“为””是“
等表判断。
3、用否定副词“非”、“莫”、“无”等 表示否定的判断。 4、直接判断
小结:
1、用“者”或“也”表判断
四、定语后臵
1、中心词+“之”+定语+“者” •马之千里者 •石之铿然有声者
2、中心词+定语+“者”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求人可使报秦者 •群臣侍殿上者 •客有吹洞箫者
3、中心词+“之”+定语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
4、中心词+数量词
•金千斤,邑万家。 •军书十二卷 •铸以为金人十二
五、状语后臵
1、动词+“以”+宾语 •具告以事 •申之以孝悌之义
2、动词+“于/乎”+宾语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不拘于时,学于余。 •君子博学而日参醒乎己
3、形容词+“于/乎”+宾语
•长于臣
六、主谓倒装
•甚矣,汝之不惠! •渺渺兮予怀!
七、省略句
1、省主语: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 而白章,()触草木,() 尽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