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2023届天津市南开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天津市南开区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用时6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注意事项: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本卷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诗经》中有“千耦其耘”“十千维耦”之类对大规模集体耕作状况的描述。
形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A.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B.生产工具简陋技术落后C.人口众多劳动力充足D.征收赋税征发徭役需要2.孟子所说的“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与荀子“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的比喻,在后世广为流传。
由此可见,两位思想家都A.崇尚天人合一B.主张尊重自然规律C.追求国家统一D.具有朴素民本思想3.据考证,南宋都城临安,与以往都城的方正格局截然不同。
南北长,东西窄,皇宫位于城市的南端。
从皇宫北面的和宁门往北通向城市中心的御街,是都城中最繁华的商业中心,在御街中段设立的金银盐钞引交易铺,生意兴隆。
这反映了南宋时期A.都城设计完全符合礼制要求B.“市”突破了时间上的限制C.都城布局出现革命性的变化D.纸币已成为全国流通的主币4.清朝著名学者赵翼在《檐曝杂记》中记录了他的见闻,其中记载:“自鸣钟、时辰表,皆来自西洋。
钟能按时自鸣,表则有针随晷刻指十二时,皆绝技也……西洋远在十万里外,乃其法更胜,可知天地之大,到处有开创之圣人,固不仅羲、轩、巢、燧已也。
”据此,可以看出作者的文化观念是A.开放的B.质朴的C.狭隘的D.世俗的5.鸦片战争后,西方近代科技大量传入中国。
数学中微积分的引入,使得数学研究从宏观走向微观;化学中的定性、定量分析法改变了过去满足于似是而非、模棱两可的描述。
这表明西方近代科技的传入A.有利于中国科技的转型B.改变了中国对世界的认识C.影响了中国社会的风气D.动摇了中国传统价值观念6.孙中山在1903年给朋友的一封信中写道:“所询社会主义,乃弟所极思不能须臾忘者。
黑龙江高三高中历史期末考试带答案解析
黑龙江高三高中历史期末考试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的作者马汉麟在该书中写道:“姓名、礼俗、宗法——这是‘社会’一系的内容。
明星固然耀眼,反映时代真实面貌的却是广大民众。
”据此可知作者强调研究A.物质文明B.精神文明C.政治文明D.社会文明2.秦人民歌:“七月流火,过我山陵。
女儿耕织,男儿做兵。
有功无赏,有田无耕。
有荒无救,有年无成。
悠悠上天,忘我苍生。
”这首民歌主要反映中国古代A.小农经济的封闭保守性B.小农经济受天灾的危害C.小农经济对自然的依赖D.小农经济的不稳定性3.据《史记·李斯列传》载:“秦王乃除逐客之令,复李斯官,卒用其计谋……使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功臣为诸侯者,使后无战功之患。
”以下各项是对这段话的理解,其中最准确的是A.肯定了秦统一的历史意义B.肯定了秦废分封制的作用C.指出了分封制的严重弊端D.指出了秦灭亡的根源所在4.《资治通鉴·唐纪》记载:“每议政之际,是非蜂起,上不能决也。
”这主要表明A.当时的政治决策出现民主化趋势B.当时皇帝大权已经旁落C.各部门分工明细、组织严密D.三省体制也存在着决策弊端5.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反复论辩“天下”,按我们今天的视角,“天下”可理解为A.王朝B.中国C.世界D.宇宙6.明清之际,江南出现了“妇女半边天”的说法,显示江南妇女的家庭地位日益重要。
导致这种现象发生的最可能的原因是A.通俗文化盛行,社会日益开放,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因而提高B.高产作物大量引进,生活水平的提高,改善了妇女地位C.棉纺织业兴起,家庭手工业成为家庭经济的重要收入D.经世致用思想的出现,推动了社会观念的根本变化7.伊懋可的“高水平陷阱”理论认为:由于中国人口众多,就必须全力发展农业技术,以至于欧洲工业革命时,中国农耕技术远远领先欧洲。
农业技术的改进所带来的收益完全被新一轮的人口增长所吞噬,而人口的增长又进一步带动农业技术的改进。
山东省威海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 Word版含答案
高三历史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考试结束时,将答题卡交回。
3.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
每小题3分,共计45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先秦时期有“削木为鐻”(鐻,支撑钟的木制结构)的故事,描述了匠人从“斋以静心”到选材再到完成的制鐻全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要达到去功利、去智巧、去我的地步,然后才能入山林、观天性,“鐻成,见者惊犹鬼神”。
该故事A.反映了佛家的心外无物B.映射了尊法敬天的社会理念C.体现了道家的天人合一D.蕴含着中华文化的人本精神2.东汉前期,经过八十年的休养生息,社会经济较西汉有了更大的发展,但官方统计的人口数字仍未恢复到西汉的水平。
其主要原因是A.自耕农经济衰退B.豪强地主势力的膨胀C.统治区域的缩小D.地方农民起义的频发3.《唐律疏议》确认了以下量刑原则。
这些原则A.彰显了皇权B.体现了唐律的严密C.践行了礼制D.维护了家族的利益4.辽太祖立国后“建孔子庙,诏皇太子春秋释奠”;金世宗令人译《五经》,“欲女真人知仁义道德所在耳”;西夏虽以佛教立国,但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从辽、宋、金输入汉文典籍以满足阅读需求。
上述现象反映了A.多元一体的格局B.儒学正统秩序的重建C.文化认同的理念D.崇文尚读风气的盛行5.1874年,王韬以“强中以攘外,诹远以师长,变法以自强”为宗旨创办《循环日报》,宣传“天下之治,以民为先”“与众民共政事,并治天下”等主张。
这表明王韬A.立足国际视角践行洋务新政B.已经认识到政治变革的重要性C.借助舆论宣传凝聚革命力量D.仍未突破传统民本思想的束缚6.图1为1887~1921年中国生产资料进口额在进出口贸易差额中的占比变化情况。
高三期末考试试题(历史)
高三期末考试历史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1至4页,第Ⅱ卷5至8页。
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
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一些夺取政权的卿大夫,以史为鉴,逐渐摆脱宗法制的束缚,任用自己信任的人掌握要职,减少世袭官员,出现非世袭的职业官吏群体,君主权力逐渐集中,君主专制的倾向也日见显著。
”这反映了A.宗法制度崩溃B.分封制度受到冲击C.官僚政治确立D.君主专制制度形成2.《管子·八观》中说:“国侈则用费,用费则民贫,民贫则奸智生,奸智生则邪巧作。
故奸邪之所生,生于匮不足;匮不足之所生,生于侈;侈之所生,生于毋度。
故曰:审度量,节衣服,俭财用,禁侈泰,为国之急也。
”这一主张意在强调A.以民为本B.厉行节俭C.轻徭薄赋D.重农抑商3.秦始皇虽以法家手段统治中国,焚书坑儒、禁绝百家,但是正如李斯撰稿的碑文的陈述,秦王朝高举的意识形态,其实与儒家价值相当符合,也是着重于儒家提倡的孝、悌、忠、贞。
这反映了秦朝A.统治思想发生变化B.儒法价值趋向融合C.注重规范伦理秩序D.始终坚持外儒内法4.魏晋玄学在自然与名教(纲常礼教)的关系上,以自然为本,名教为末,自然为治之道,名教为治之具,自然为文化理想,名教为此理想的载体,故名教本于自然。
这反映了玄学A.是儒家思想的继承与发展B.尊崇个性自由反对等级秩序C.为理学兴起奠定理论基础D.是儒道思想相互融合的产物5.韩愈《原道》中说:“是故君者,出令者也;臣者,行君之令而致之民者也;民者,出粟米麻丝、作器皿、通货财,以事其上者也。
君不出令,则失其所以为君;臣不行君之令而致之民,则失其所以为臣;民不出粟米麻丝、作器皿、通货财,以事其上,则诛。
”作者旨在A.倡导工商皆本B.维护等级秩序C.主张民本主义D.抨击君主专制6.北宋嘉祐二年(1057年),欧阳修主持贡举考试,他极力排斥当时流行的险怪奇涩的文体,崇尚言之有物、论之成理的“古文”,录取了苏轼、苏辙、张载、程颢、程颐、曾巩等。
高三历史学科期末试卷及答案优选份
高三历史学科期末试卷及答案优选份高三历史学科期末试卷及答案 1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5小题,50分)秦朝统一后,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__封建国家,首先进行制度创新,实施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措施,对后世影响深远。
回答1——2题:1、秦始皇在咸阳宫举行的一次庆功宴上对群臣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诸侯。
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秦始皇为解决上述问题,“求其宁息”的措施是:A、__; B、推行郡县制; C、设立刺史制度; D、推行郡国并行制;2、秦朝之所以能够“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其主要原因是:A、生产力的大力发展;B、国家实现统一;C、秦始皇的雄才大略;D、秦朝推行法制;3、到汉武帝时期,中国思想界逐渐由“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其所反映的根本性问题是:A、中国思想文化出现倒退;B、封建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C、商品经济发展受到限制;D、__主义中央__制度加强;两汉基本上沿袭秦朝的制度,史称“汉承秦制”。
但是,汉朝在除秦苛法的前提下,对这些制度又有所损益变化。
回答4——7题:4、汉武帝分天下为13州,每一州设刺史一名。
刺史的主要职责是:A、监察诸侯王和地方__;B、征收赋税,征发徭役和兵役;C、推荐和选拔地方人才;D、加强对地方官的控制和管理;5、有关封国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汉初就开始长期存在;B、王国严格受朝廷节制,权利弱小;C、封国分王国和候国两级;D、候国直属朝廷,不受所在郡管辖;6、汉武帝颁行“推恩令”的直接目的是:A、加强诸侯王的势力;B、剥夺王国的封地;C、分割王国的封地;D、收回王国官吏任免权; 7、汉代实行编户制度的主要目的是:A、控制人口增长; B、组织人民进行训练; C、控制剥削平民;D、维持地方治安;两汉时期,边疆地区各民族发展较快,他们与中原有着不同形式的`交往和联系,既有刀光剑影,也有和亲与友爱。
回答8——11题:8、两汉与匈奴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汉武帝第三次用兵匈奴后,在新疆设置了西域都护;B、汉元帝时__,密切了汉匈关系;C、东汉初年南匈奴向汉称臣,与__杂居,人口增殖;D、东汉派窦固、窦宪__匈奴,最终解除了北匈奴的威胁;9、张骞“凿空”西域的重要意义有:①新疆地区第一次与内地联成一体②促进了西域同中原的经济文化联系③有利于西域社会的进步④丰富了中原的物质生活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0、公元前60年,归属汉朝中央政权的地区有:A、__地区; B、黑龙江地区; C、__地区; D、新疆地区; 11、汉朝在南越设九郡始于:A、汉武帝; B、汉光武帝; C、汉献帝;D、汉元帝;汉朝空前强大,开展了积极的对外交往,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日益扩展,其影响突破了东亚的范围,远及欧洲和非洲。
广东省东莞市2023-2024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广东省东莞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考古资料表明,距今约8000—5000年的中国各地聚落遗址外围一般有壕沟围绕,里面的房子排列整齐,中央一般为大房屋;古城遗址往往以规模宏大的宫城为中心,方正规矩;墓葬遗址也普遍排列规整。
据此可知,早期中国文化的特征是A.有容乃大,和谐共存 B.追求秩序,稳定执中C.祖先崇拜,以人为本 D.整体思维,天人合一2.战国至西汉时期,民间曾广泛流行“驰逐”的飞速驰车竞技项目,高速驰车亦成为许多皇室贵族的嗜好,甚至以温良谨慎著称的汉文帝也想尝试飞车疾驰的乐趣。
这反映了当时A.勇进精神影响社会风气 B.皇帝好恶决定竞技兴衰C.耕战结合思想深入人心 D.民族交融带来文化重构3.西晋创立了直诉制度,即在京师朝堂外设置登闻鼓,有重大冤屈者可以击鼓鸣冤,直诉中央。
这一制度被南北朝所沿用,北魏太武帝及南朝梁武帝时,都曾发生过击鼓鸣冤的事件。
直诉制度的建立A.推动了律令儒家化进程 B.打击了世家大族的特权C.加强了对司法活动监督 D.改善了基层治理的成效4.表1开元至天宝时期(713—756年)户口数(部分)据表1可推知,这一时期A.户籍管理的水平显著提高 B.政局动荡带来人口南迁C.江南地区得到进一步开发 D.赋税制度实现根本变革5.元代许多儒生或在民间以私塾的方式教学,编撰一些后世儒家用以启蒙的教科书;或悬壶济世,将复杂的医学转化为可行的方剂之学;或将数学理论转变为可行的算学口诀,甚至发展出珠算类的简易计算工具。
这些活动A.改变了中国的社会结构 B.消除了士庶之间的界线C.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D.推动了儒学世俗化进程6.有学者研究发现,元代以后农业技术进步并不明显,几乎没有什么重要的创造,但清代全国范围内粮食亩产普遍得到提高,农业发展达到顶峰。
湖南省衡阳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湖南省衡阳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研究显示,甲骨文已采用以声符注音,配以偏旁的造字法,可能已具备一字一音,句子由一个个单字组合而成的特征。
由此可知,甲骨文( )A.是成熟完备的文字B.得名于其具体用途C.因频繁使用而简化D.是汉字的重要渊源2.秦朝的贵族等级体制沿袭自商鞅变法,分二十级,最高等级的彻侯以一县为食邑,可以在封地内置吏;第十九级的关内侯虽有食邑、封户,却只能“衣租食税”;更低等级的爵位仅享受岁俸,不领有封地和人口。
汉初除增加王爵外,与秦朝大体相同。
秦汉贵族等级体制( )A.束缚了社会阶层的流动B.迎合了中央集权的潮流C.弥补了官僚体系的不足D.增进了统治阶级的团结3.隋唐时期的390名宰相中,籍贯可考的有348名,其中304人为北方人,约占87%;仅籍贯位于今陕西省内的就有86人,约占宰相总人数的22%。
有助于解释该现象的是,隋唐时期( )A.宰相数量大为增加B.文化中心位于关中C.门阀士族仍有影响D.南北经济水平悬殊4.朱熹曾令弟子半日读书,半日静坐,并将静坐视为求学必备的基本功夫。
王阳明的弟子及再传弟子们更是将其转向心学的过程,演绎为一个“龙场开悟”的故事。
这表明,宋明理学( )A.注重道德修养B.吸纳佛教观念C.强调反躬自省D.崇尚格物致知5.现存的绝大多数祠堂类建筑都是明清两代建成的,其分布特征被人戏称为“南方祠堂遍地,北方所剩无几”。
乾隆时,有大臣上奏称,造祠之风“闽中、江西、湖南”尤盛。
明清时期的祠堂建设( )A.证明了宗法制度的存续B.可研究农村的经济形态C.深刻改变基层治理模式D.受到了建筑材料的束缚6.图1、图2分别为清军入关前流传的《蒙古游牧图》(局部)和清末编绘的《蒙古游牧图》(局部)。
前者大体以蒙古包(毡房)的朝向定位上下左右,后者则严格按照经纬度定向。
高三历史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高三历史期末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唐朝的开国皇帝是:A. 李渊B. 李世民C. 李治D. 李隆基答案:A2. 清朝的最后一个皇帝是:A. 康熙B. 乾隆C. 光绪D. 溥仪答案:D3. 以下哪项不是中国四大发明:A. 造纸术B. 指南针C. 火药D. 望远镜答案:D4. 以下哪个历史事件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的终结:A. 辛亥革命B. 戊戌变法C. 太平天国运动D. 义和团运动答案:A5. 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A. 巴黎和会的不公正决议B. 辛亥革命的失败C. 清朝的灭亡D. 八国联军侵华答案:A...(此处省略其他选择题)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6. 我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之一是______。
答案:都江堰7.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船队共进行了______次远航。
答案:七次8. 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的法典是______。
答案:《法经》...(此处省略其他填空题)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简述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历史意义。
答案:秦始皇统一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分裂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为后世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12. 请简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答案: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推动了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
13. 请简述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答案: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洗雪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增强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中国的独立和解放奠定了基础。
四、论述题(每题10分,共10分)14. 论述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成就。
答案: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
经济上,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实现了从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
政治上,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山东省潍坊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
试卷类型:A高三历史2024.1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座号、考号填涂在相应位置。
2.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按填涂样例)正确填涂;非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绘图时,可用2B铅笔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周代统治者称颂尧舜禹的统治,启用出身微贱者,提倡国人议政,保留地方自治的乡治、众议的乡校。
这反映了周代统治者A.推崇儒家民本思想B.受原始民主传统影响C.突破宗法血缘束缚D.以复古作为政治目标2.秦汉时期,政府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实行部族自治,按照户口多少划分部族首领的封邑大小。
同时,将这些部族安置在边郡,对其人民进行授田、征兵等编户化管理。
上述措施旨在A.践行因俗而治理念B.推进民族间交流交融C.完善户籍管理制度D.加强对边疆地区治理3.元代思想家许衡称“宋文章近理者多,然得实理者亦少”,提出将“理”“道”施之于日用平常;主张设立学校,“使皇子以下至于庶人之子弟,皆入于学,以明父子君臣之大伦”。
这表明许衡A.提倡格物致知的治学方法B.注重发挥儒学教化作用C.否定程朱理学的正统地位D.开启了经世致用的思潮4.图1为清初安徽《霍山县志》对当地经济的相关记载。
据此可认定该地A.高产作物得以推广B.农产品商品化程度较高C.农作物种植多样化D.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迅速5.表1为晚清学者梁廷枏在1844—1846年间著述的简介。
据此可知该学者表1著述简介《合省国说》《兰仑偶说》记述美国和英国的历史、地理、政治等方面的情况《粤道贡国说》收录清初至道光年间,从海道到广州贸易和向清廷“入贡”的暹罗、荷兰、英国、葡萄牙等国与清廷来往国书、藩属入贡条例,以及清朝有关谕旨和地方官奏章A.摒弃了天朝上国观念B.借助西学推动政治变革C.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D.具有开眼看世界的意识6.表2为1906—1931年中国机器进口种类分类表。
江西省吉安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A.列强侵略冲击地方基层治理B.晚清政府试图重建中央集权
C.晚清近代化徘徊中艰难起步D.战争推动地方权力结构改变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52年至1854年(中国)。根据材料“从1852年至1854年,清廷总计向湖南、江西、安徽等14省委任了289位以编练、团练为任务的在籍绅士为‘团练大臣’,和地方官员一起分掌地方行政权力”并结合所学可知,在太平天国运动的冲击下,地方绅士的政治势力崛起,D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太平天国运动冲击地方基层治理,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晚清政府试图维护地方统治,并非重建中央集权,排除B项;材料未能体现“晚清的近代化”,排除C项。故选D项。
A.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初步形成B.交通近代化推进较缓慢
C.城乡区域经济联系不断加强D.城市功能分区日益完善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近代中国虽然出现了新式交通,但行人和人力车仍然比较多,说明交通近代化推进较缓慢,B项正确。材料中公共汽车和有轨电车数量较少,无法说明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初步形成,排除A项;材料中的交通方式主要在城市,而不是城乡之间,排除C项;材料统计的是过往车辆人马情况,与城市功能分区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古代中国)。根据材料“吾统承大业垂二十载,芟夷逋秽,四方略定,惟东南一隅未宾王化。吾每思天下不一、未尝不临食辍鋪”可知,前秦苻坚主张南下灭东晋以实现国家统一,反映了苻坚深受大一统思想的影响,体现了南北统一的文化驱动力增加,B项正确;前秦苻坚追求国家大一统,并不是华夏认同增强,排除A项;春秋战国时期,华夷关系基本格局就已出现,排除C项;材料体现了大一统观念的文化驱动力增加,未涉及以儒家思想治理国家,排除D项。故选B项。
北京市西城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word版,含答案)
北京市西城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 史2024.1本试卷共7页,100分。
考试时长9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本部分共20题,每题2.5分,共50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2023年10月17日,中国邮政发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特种邮票一套4枚。
图案名称分别为“良渚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陶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石峁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二里头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该组邮票对应的研究主题是 A .古人类的起源 B .中华文明探源 C .青铜文明灿烂 D .农耕技术成熟2.战国时期《商君书》中“四境之内,丈夫女子皆有名于上,生者著,死者削”的记载可以直接佐证秦国A .户籍制度的实施B .百姓赋税负担沉重C .井田制逐步瓦解D .民间实行什伍连坐3.史料记载“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
”与该段史料发生在同一时期的是 A .废除苛法异姓封王 B .七国叛乱同姓操戈 C .裁并郡县清查田户D .盐铁官营均输平准4.2023年(第十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公布,始建于西汉的安徽七门堰调蓄灌溉系统、东汉的江苏洪泽古灌区、唐代的山西霍泉灌溉工程、五代时期的湖北崇阳县白霓古堰等4个工程成功入选。
目前,中国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已达34处。
以下表述正确的是①它们见证了中国古代农业技术的发展 ②我国灌溉工程遗产分布广泛类型丰富 ③入遗推动了灌溉工程遗产的保护传承 ④应该全力挖掘其经济价值与经济效益 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5.宋人吴自牧在《梦粱录》中所记载“烧香点茶,挂画插花,四般闲事。
盖人家每日不可缺者,柴米油盐酱醋茶。
”这反映出宋代①日常生活的丰富 ②饮茶之风的盛行 ③商帮群体的壮大 ④门第观念的淡化陶寺陶器良渚玉器石峁石雕二里头铜饰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6.下列史料和结论对应正确的是7.以下为一位同学绘制的中国古代部分时期中枢机构演变示意图,按时间排序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①③②④D.②③①④8.严复在《救亡决论》中对一场战争痛感道:“以寥寥数舰之舟师,区区数万人之众,一战而翦我最亲之藩属,再战而陪京戒严,三战而夺我最坚之海口,四战而覆我海军。
高三历史期末测试卷及参考答案
高三历史期末测试卷及参考答案好书有不朽的能力,它是人类活动最丰硕长久的果实。
下面是本文库为您推荐高三历史期末测试卷及参考答案。
高三历史期末测试卷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合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中国人总是作为他家庭中忠诚的成员生活着,非常关心亲族关系,对于辈分、男女性别和身份的区别很是敏感,从古代起,女儿都是嫁到别家去,儿子则将媳妇娶进自己家里。
"材料所述文化传统,其根源可以远溯到A.夏商周时期开创的宗法制度B.周朝开启的"家天下"时代C.春秋战国时期小农经济的形成D.汉朝儒家倡导的"纲常名教"2.下图是有关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方式示意图,推断空缺方框中最可能填写的是A.原始农业B.个体农耕C.千耦其耘D.自然经济3.随着佛教在我国的盛行,魏晋时期出现了一批以抄写经籍为生的"经生",而且形成了一种新的书体--"写经体"。
这说明A.魏晋时期我国文学艺术达到峰B.魏晋时期的书法成就是"写经体"C.书法艺术发展离不开社会生活需要D.书法艺术的产生源于宗教艺术的发展4.《新唐书》记载:"唐制……日暮鼓八百声而门闭。
五更二点鼓自内发,诸街鼓承振,坊市门皆起。
"陆游《老学庵笔记》载:"京都街鼓今尚废,后生读唐诗文及街鼓者,往往茫然不能知。
"唐宋街鼓这一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 A.社会治安明显好转B.坊市制度已经崩溃C.科举制让人埋首功名利禄D.城市管理更加严格5.钱穆先生认为:"朱子之所为理,同时即兼包有*与科学两方面。
"下列朱熹的观点中最有可能体现"理"有"科学"之含义的是A."仁"是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B.通过"格物"获得知识C."三纲五常"是道德的价值内涵D."正君心"才能天下平6.1894年9月,发生于黄海海战时期的邓世昌与其"义犬"的故事一直令国人感动并深信不疑。
但亲历黄海之战的美籍军官马吉芬在回忆录中指出,"义犬救人"的故事并不存在,邓世昌和狗是一起沉下去,双双落水而死的。
北京市西城区2025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北京市西城区2025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第I卷(选择题共40分)本卷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先秦时期是古代中国民族精神构建的时代,“天下一家”的观念已经出现。
周朝统治者将各地区、各部族的人们广泛地联络起来,使人们有了统一的“网络系统”进行沟通。
这个“网络系统”包括①禅让制②分封制③宗法制④郡县制A. ①②B. ②③C. ②④D. ③④【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信息” 周朝统治者将各地区、各部族的人们广泛地联络起来”可以推知本题所涉及的”网络系统”应当包括了网络地方和网络部族两个方面。
①禅让制早在夏朝时候就已经被世袭制所取代,且与材料主旨干脆联系,故错误解除A选项;分封制度是西周用来联系地方的制度而宗法制度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用来维系统治集团内部的制度,符合材料主旨,故②③正确,B选项正确;郡县制度是春秋战国时期渐渐形成的地方管理制度,渐渐被封建王朝所运用,并未被周朝统治者推崇,故④错误,因此C选项和D选项含有④,故分别错误。
2.下列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在经济方面沉重打击了旧贵族的是A. “燔诗书而明法令”B. “并诸小乡聚,集为大县”C. “为田开阡陌封疆,平赋税”D. “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涉及的学问主要是商鞅变法的内容,依据材料的问题设问主要针对的是经济方面对于旧贵族的打击。
A选项的内容主要涉及的文化和法律方面与设问方向不符合,故错误;B选项的内容主要是地方政治举措——郡县制的推广,不符合材料设问方向,故错误;C选项涉及内容是废井田承认土地私有制和推行新赋税制度,是经济的举措,同时承认新兴地主的利益打击传统贵族的利益,符合题意故正确;D选项的内容虽然也和经济有关,但是主要是为了维护国家统一而非打击贵族,故D选项错误。
3.有学者写道:“并一海内,废封建为郡县,书同文,车同轨,把法度衡石丈尺都划一,又治天下驰道。
山东省滨州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试卷类型:A高 三 历 史 试 题 2024.1本试卷共 10页,满分 100分,考试时间 9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座号填写在相应位置,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考生号和座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指定位置上。
2.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2B 铅笔(按填涂样例)正确填涂;非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第Ⅰ卷(选择题 共 44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河南新郑和密县两地的墓葬考古发现:大多数随葬石磨盘、石磨棒类工具的单人墓中,不见石铲、石镰、石斧类工具,反之亦然;在随葬这两类石器的一例合葬墓中,从陈放位置来看,两类工具也是“分属两个个体”。
这说明当时A.出现了劳动分工B.产生了贫富分化C.确立了私有制度D.形成了阶级对立2.魏国李悝变法中,要求百姓种田时“必杂五谷”“力耕数耘”,收获时“如寇盗之至”进行抢收,还要求农户“环庐树桑,菜茹有畦”。
李悝此举A.体现了儒家政在得民的思想B.顺应了时局发展需求C.意在强调劳动生产的重要性D.源于劳作方.式的转变3.战国时期,墨子主张对守城有功的男子“爵二级”,荀子主张“虽庶人之子孙也,积文学,正身形,能属于礼义,则归之卿相士大夫”。
这些主张A.体现了学术自由的社会价值B.旨在鼓励平民改变地位C.有助于社会等级关系的活化D.试图扩大社会统治基础高三历史试题 第1页(共10页)奖补4.汉代重视发展私学,表1为汉代私学学习内容的简要情况。
政府重视发展私学主要是为了表 1A.凸显儒学独尊地位B.培养人才综合素质C.加强基层民众教化D.创新教育实施路径5.宋太宗曾下令两浙、岭南、福建各州官员鼓励百姓种植粟、麦、豆、黍等杂粮,江北诸州鼓励农民广种粳稻,种子由中央政府统一调配供应。
高三历史期末试卷带答案
高三历史期末试卷带答案考试范围:xxx ;考试时间:xxx 分钟;出题人:xxx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1.钱穆认为:“讲到中国的地方行政,只能说是汉代好,唐代比较还好,宋代就太差了。
”他评判三代地方行政好坏的依据是 A .中央集权程度的大小 B .地方行政效率的高低 C .能否抵御外族的入侵 D .能否镇压地方的叛乱2.下面两图是前苏联和新中国国民生产总值变化示意图,如果图中C=G ,那么,下列式子成立的是A .B="F"B .A="E"C .D="H"D .B=H3.根据人民币发行简表(见下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判断下列相关解读正确的是A .经济繁荣、商品经济活跃使第一套人民币面额较大B .第二、三套反映了五六十年代中国国民经济困难C .3种分币退出市场说明中国出现了严重的通货膨胀D .几套人民币的发行演变见证了我国经济体制的转变4.西方某个国家的政府“没有专职政府工作人员,没有职业士兵和水兵,没有最高法官,也没有专门的立法人员。
政府职责由普通公民履行。
”这种现象发生在 A .古代雅典 B .罗马共和国 C .罗马帝国 D .大革命时期的法国5.法国历史学家布罗代尔说:“一种文明的历史,就是对古代材料中那些对今天仍然行之有效的东西的探索。
它有待解决的问题不在于要告诉人们关于希腊文明或中世纪中国我们所知的一切——而是要告诉人们在西欧或现代中国以前的时代与今天仍旧相关的东西。
”在这里,布罗代尔强调的是()A.史学是当代人的历史认识B.以探索的精神研究历史C.从文明传承的角度阐释历史D.史学无需穷尽人类文明的历史6.《南京条约》中的“五口”,是英国人基于“广州市传统的外贸口岸;福州靠近盛产红茶的武夷山;海地处长江入海口附近,且临近富饶的江浙”等理由选择的结果。
高三期末考历史试卷及答案
高三期末考历史试卷及答案高三上学期的期末考试就要到了,历史试卷大家都做了吗?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提供关于高三期末考历史试卷及答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高三期末考历史试卷选择题一、单选(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1、雅典城邦任何公职人员,无论地位多高,皆不能离开公民大会而擅自决定政务大事。
他们都处于公民大会和五百人会议的经常督察监视之下,若公民大会认为他有失职守,皆依法惩处。
这反映了古代雅典( )A.最高权力机关由直接选举产生B.公民大会负责审理大部分案件C.各权力机构之间相互制约平衡D.从制度上防止专制以维护民主2.古代雅典曾经出现“无论贵贱、无论财富的多寡,在政治上,雅典公民一律平等的奴隶制社会中的最高民主阶段。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克利斯提尼改革使公民参政权空前扩大,“最高民主阶段”到来B.在雅典“最高民主阶段”期间,各级官职向全体成年居民开放C.“最高民主阶段”时期,公民参政有一定的物质保证D.在“最高民主阶段”,陪审法庭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构3、柏拉图说:“人是一种文明的动物,然而他需要适当的教育,若教育的不好,他就是最野蛮的动物”“每个人必须在国家里执行一种最适合他天性的职务”。
据此你认为柏拉图( )①肯定、重视人的价值②赞同雅典直接民主制度③鼓励人们独立理性思考④重视教育,以挽救颓废的城邦制度A.①③B.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4、公元前8世纪,希腊城邦逐渐发展起来,成为孕育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的摇篮。
希腊城邦民主政治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是( )A.城邦面积小,公民有更多机会直接参政B.独立自治使城邦民主发展具有连续性C.商品经济发达,开阔了人们的眼界D.希腊较早地受到平等、民主观念的影响5、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曾说:“我们所应当悲伤的不是房屋或土地的丧失,而是人民生命的损失。
人是第一重要的,其他一切都是人的劳动成果。
”“使我们城邦光明灿烂的是这些人和类似他们的人的勇敢和英雄气概。
”他的这一思想( )A.否定了神学世界观B.使人们树立了正确的历史观C.蕴含着人文主义精神本质D.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主流观念6.法国历史学家布立赛在《圆明园大劫难》一书的前言中这样写道:“假如英法联军的‘远征’根本没有发生,从而使本书失去存在的理由,那该多好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历史期末考试试卷第一卷(选择题共69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3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9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它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世界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此回答第1~3题:1.儒家思想体系所包含的优秀思想不包括A、以德治国B、依法治国C、轻徭薄赋D、和谐社会【解析】B。
结合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孟子等儒家代表的思想主张进行分析,B属于法家思想。
2.汉武帝时期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所产生的影响不包括A、开始改变战国以来百家争鸣的局面B、封建政治开始与儒家思想密切结合C、从思想上巩固了西汉王朝的统一D、儒家思想渗透到社会生活和各个方面【解析】A。
战国以来百家争鸣的局面,早在秦朝“焚书坑儒”时期开始得到改变。
3.下列历史人物,将自己的思想活动与儒家思想相结合的有①葛洪②李贽③洪秀全④康有为A、①②B、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C。
葛洪结合儒家思想改造道教;李贽指责儒家经典,否定孔子权威;洪秀全把西方基督教义、儒家大同思想和农民平均主义结合起来;康有为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结合起来宣传维新变法理论。
4.下列对秦汉时期匈奴族社会发展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A、呼韩邪单于统一了北方草原B 、在西汉时期内部出现过混战与分裂C 、经过西汉的三次重大打击之后,再也不对汉朝构成威胁D 、西汉时期威胁西域,东汉时期不构成对西域的威胁【解析】B 。
A 错误:统一北方草原的是冒顿单于;C 错误:此后,双方争夺的重点转移到西部,东汉时期仍然威胁东汉的中原、河西以及西域;D 错误:东汉初年汉朝无力顾及西域,西域各国重新被匈奴控制。
5.2006年6月10日我国迎来了第一个“文化遗产日”,我国现存的石窟艺术就是古代劳动人民创造并留下的文化瑰宝,下列说法符合史实的是A 、秦汉时期开始修造B 、云冈石窟佛像具有中原文化的特征C 、敦煌莫高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D 、最精美的作品大多是佛教特别盛行的魏晋南北朝时期作品【解析】C 。
A 错误:魏晋以后,随着佛教广泛传播开始建造;B 错误:是典型的胡人形象,洛阳的龙门石窟佛像才具有中原文化特征;D 错误:大多是隋唐时期作品。
6.王安石变法规定,进士科专考A 、明经诸科B 、诗赋C 、经义和时务策D 、律令和断案【解析】C 。
基础知识再认再现的考查。
王安石变法废除了明经诸科,进士科不再考诗赋;设明法科,专考律令和断案等7.下图反映了明清时期农业生产的发展趋势是A 、引进的高产农作物逐渐取代传统的农作物B 、棉花的种植区域在明朝中后期进一步扩大C 、农产品日益商品化D 、农业的进步促进了具有专门职能城市的发展【解析】C 。
A 不符合实际情况;B 项不对,该图反映的是贸易场景,而不是生产场景;该图与D 项中城市的发展无关,所以答案应该体现出农业生产与贸易的关系。
8.明清时期,促进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的主要因素有①加强了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管辖②政局相对比较稳定,社会经济继续发展③抗击的都是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④粉碎了各种分裂势力的活动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③④【解析】C 。
根据明清时期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措施、条件及其作用进行分析。
③错误:其间抗击的日本倭寇、沙皇俄国等不是资本主义列强。
9.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美国的特命全权公使委派到世界的那一边(中国),站在树底下,手里拿着筐子,等着接他在树上的伙伴所摇撼下来的果子……”。
下列属于从树上“摇撼下来的果子”有A.美国公使进驻北京B.江苏的南京、苏州和镇江开辟为通商口岸C.允许美国天主教在通商口岸自由传教D.美国兵船可以任意到中国通商口岸“巡查贸易”【解析】A。
从树上“摇撼下来的果子”指通过第二次鸦片战争,美国从中渔利或通过片面棉花图·收贩最惠国待遇所取得的特权。
只有A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签订的《天津条约》的规定;B中的苏州是日本根据1895年《马关条约》取得的特权;C中,1844年法国根据《黄埔条约》取得了该特权,后来美国根据片面最惠国待遇同样取得;D是美国根据《望厦条约》取得。
BCD都不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的。
近代以来,面对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为了强国御侮,爱国知识分子、广大人民群众和资产阶级进行了艰苦的探索和斗争。
据此回答第10~12题:10.魏源在《海国图志》中介绍的西方先进科技成果是A、蒸汽机B、电气设备C、内燃机D、航空设备【解析】A。
根据魏源所处的历史时期,他介绍的应该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B、C、D 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11.近代史上,台湾人民为了维护祖国的领土完整进行了英勇的斗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台湾人民曾经抗击英军的侵略B、英国是近代最早侵略台湾的国家C、通过第一次鸦片战争,台湾开始成为列强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掠夺地D、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充分表现了维护祖国领土完整的坚强意志和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解析】C。
第二次鸦片战争,通过《天津条约》,台湾的淡水和台湾(后定为台南)被开辟为通商口岸。
12.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经济措施规定:“奖励和保护工商业,鼓励人民兴办实业,鼓励华侨在国内投资,设实业部,各省成立实业公司,废除清朝苛捐杂税。
”这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领导革命的根本目的是A、推翻清政府统治B、实行资产阶级土地所有制C、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D、开辟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解析】D。
该材料反映的是经济上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措施,它反映了资产阶级要求扫除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上的障碍,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根本目的,而其它三项都是为发展资本主义服务的。
13.“一人称帝,天下骚然,志士仁人汗喘相告,而吾同志愈益奋大励,冒死以进。
滇黔独立,文意豁然。
”材料中的“滇黔独立”反映的是下列哪一历史事件A、辛亥革命B、二次革命C、护国运动D、北伐战争【解析】C。
材料中的“一人称帝”主要指袁世凯复辟称帝,“滇黔独立”则是指蔡锷等人在云南(滇)发动护国运动,进军贵州(黔)等地。
14.中共民主革命纲领与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A、推翻清朝反动统治B、推翻帝国主义压迫C、实现共产主义D、建立民主共和国【解析】B。
结合两者的内容分析:前者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主张,而后者没有提出反对帝国主义要求;C项是中共最高革命纲领;D项是两者的共同点。
15.北伐战争期间,帝国主义国家先后制造“万县惨案”、“一三惨案”和“南京惨案”,其直接目的是A、维护其在华利益B、破坏中国革命C、支持蒋介石D、屠杀中国军民【解析】B。
A是根本目的;B为正确答案:公开干涉破坏中国革命是其直接目的;C错:支持蒋介石发生在“三大惨案”以后;D不是目的而是表现。
16.“九一八”事变的影响不包括A、华盛顿体系开始受到破坏B、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最主要矛盾C、日本法西斯势力进一步扩大D、抗日民主运动兴起【解析】B。
中日民族矛盾上升至最主要矛盾是在1935年华北事变后。
17.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农村革命根据地主要集中在江南地区,而抗日战争时期的抗日根据地主要集中在华北地区,造成这种明显不同的直接原因是A、共产国际指示转移B、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C、日本侵略中国地区的转移D、中国工农红军主力的战略转移【解析】D。
A明显错误;B是根本原因;C错误:农村革命根据地建立之时日本还没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造成根据地由南方转移到北方的直接原因是由于中国工农红军主力实行战略转移,导致革命中心地区的转移,D正确。
18.提出“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运动战为主要作战方法”,是针对A、日军残酷的“扫荡”B、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浪潮C、国民党反动派向我解放区的全面进攻D、国共主力大决战【解析】C。
A、B、D项我军的方针分别是:基本的游击战,不放松有利条件的运动战;坚决予以回击;阵地战和攻坚战。
19.下列关于建国初期合理调整工商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主要是调整公私关系和劳资关系B、在国营经济的领导之下转变为社会主义经济C、目的是恢复和发展经济D、有利于调动私营工商业者的积极性【解析】B。
建国初期合理调整工商业,使之在国营经济的领导之下得到恢复和发展,这对于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的根本好转将起重要作用,当时并没有将其转变为社会主义经济。
20.建国后,我国实行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措施,不包括A、土地改革运动B、农业合作化运动C、人民公社化运动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析】C。
根据以上各项措施的影响进行分析。
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挫伤了农民的利益,影响了他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不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国家工业化建设。
ABD都变革了农村的生产关系,使其适应了当时农村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国家工业化建设。
21.下列关于1957年整风运动与1942年整风运动的相同点是A、在整风运动中都对形势作出过分的估计,造成一些冤假错案B、都反对主观主义和官僚主义C、都从思想上清算了党存在的“左”和“右”的错误D、目的都是使全党同志学会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解析】A。
1942年整风运动中,对敌情作了过分的估计,在对全党干部组织审查阶段造成一些冤假错案;1957年整风运动后期,反右派斗争扩大化,许多人被错划为“右派”而长期遭受打击和迫害。
B错:1942年整风运动没有反对官僚主义;C只符合1942年整风运动;D项只符合1957年整风运动。
22.与内地相比,我国沿海地区近20多年来经济发展特别迅速的原因不包括A、自然环境、交通、科技、政策等占优势B、率先实行经济体制改革C、近代以来这里外国资本、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比较集中,工业基础较好D、最早对外开放且开放的程度较高【解析】B。
非沿海地区的安徽、四川在全国率先实行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跨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第一步。
23.关于下列两幅图片内容的叙述,错误的是(出席六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云南代表在讨论民族区域自治法)(青藏铁路通车示意图)A、党和政府重视和加强民族工作B、体现了国家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管理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力C、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D、体现了国家实行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解析】C。
治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第二卷(非选择题共81分)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4题14分,第25题14分,第26题11分,共计3 9分。
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4.(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图一:唐朝对外交通路线图)(图二:1757年后,清朝只允许外国人在广州一地进行贸易,图为当时的贸易场景。
)(图三:近代通商口岸开放)(图四:《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图五:毛泽东会见尼克松)(图六:新时期的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回答:(1)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上述六幅图片所体现的外交政策或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