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恩师刘渡舟教授:赵软金博士 北中医轮值周作品
经方大师刘渡舟用四味药,治疗眼皮浮肿!
![经方大师刘渡舟用四味药,治疗眼皮浮肿!](https://img.taocdn.com/s3/m/7454ab7d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0c.png)
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当人肥胖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眼皮是浮肿的。
另外,减肥等是美容,是吧?你看减肥,眼眶往里一陷,眼睛立刻就变大,目光深邃,五官瞬 间就立体了。
这些都说明我们的眼眶、眼皮,是一张晴雨表。它可以提示我们,体内有多少水湿。肥胖者, 水湿大,所以眼皮浮肿。减肥水湿代谢出去了,所以目光深邃。
经方大师刘渡舟用四味药,治疗眼皮浮肿!
中医文化是我们五千年所累积的经验,现如今,名医名方逐渐失传,或是被国外盗取。小小医 方,作为一个中医文化传播者,要坚持把老前辈的宝贵经验分享出来。希望,中华儿女共同参 与进来,让中医五千年文化传承下去。
今天这篇文章,我想和大家聊聊,刘渡舟老师早年利用苓桂术甘汤的一张案例,十分经典,在 业界也是有名的医案。
苓桂术甘汤出自《金匮要略》,是一首经方。基本组成是茯苓12克,炙甘草6克,桂枝9克,白 术9克,。水煎服。 专门用于温阳化饮、健脾利水。脾虚有湿,用它治疗,似乎符合道理。其中的茯苓,健脾利 水。桂枝,温阳化气。水湿为阴邪。遇到阳气以后,就歇了。所以桂枝温阳化气,可以辅助化 解水湿。炙甘草,健脾益气。白术,健脾燥湿。整个方子体现的是温脾阳、健脾气、化解脾湿 的思路。张仲景说过,吃完这方子以后,“小便则利”,就是小便增多。这就是痰饮湿浊从小便排 出体外的表现。
当然,为了增强治疗效果,刘师还加了一个细辛。细辛,加强了全方温化水饮之功。这就是整 个的治疗思路。
本文理论依据:《金匮要略》、《素问》、《中医方剂学》文中所述配伍、!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眼皮的浮肿如果找不到其他明确原因,要考虑是不是脾虚湿盛,痰 湿之气太大所致。是不是湿气把我眼皮“憋肿”了。 这个说法理论依据是《素问》里说的:“诸有水气者,微肿先见于目下也”、“水在腹者,必使目 下肿也”。可见,眼皮浮肿和水湿之间的关系,古人早就看出来了。 正因如此,刘师医治用到了苓桂术甘汤加上细辛。
刘渡舟经络辨证篇
![刘渡舟经络辨证篇](https://img.taocdn.com/s3/m/0e23efe1524de518964b7df8.png)
经典医案故事之刘渡舟经络辩证篇刘渡舟教授,近代中医名家,着力于《伤寒论》的研究,强调六经的实质是经络,重视六经病提纲证的作用。
临床辨证善抓主证,并擅长用经方治病。
从事中医教育三十多年,为培养中医人才作出了贡献,郝万山就是他的学生之一。
刘渡舟教授曾在“谈《伤寒论》与经络”中讲述了几个关于经络辩证的例子,分别如下:有一年我去大同,正值暑假,住在宾馆里,他那儿管后勤的部长姓张,听说是北京中医学院来了老教授,就找我来看病了。
我一见他就觉得纳闷:这位张部长穿着老式的凉鞋,可前边一大条都被剪掉了,露出个大趾在外面,通红锃亮,又不敢碰,很疼。
他说:“您看我连凉鞋都不敢穿了,疼得厉害。
西医叫它丹毒,越到晚上疼得越厉害。
”我一看,大脚趾,正是大敦穴。
号号脉吧,脉弦而滑,弦为肝脉,滑是热象。
大、浮、数、滑主阳,阳主热。
大趾上有三根毛,是大敦穴的位置,“厥阴足脉肝所终,大趾之端毛际丛。
”那地方有毛,古人就看出来了,还看清了有三根,你说古人的眼睛是不是比咱们看得都清楚,咱们还天天戴着眼镜,看东西都看不清。
我就给他开了个方,“龙胆泻肝汤”加上十四克地丁、十四克公英。
“湿热毒火,首遇肝经”。
张部长问我:“刘老,这到底是什么病,是丹毒吗?”我说:“这叫‘大趾发’。
大趾,就是大脚趾,发呢,你看你这个又红又肿,发了。
”七副“龙胆泻肝汤”,他晚上就能睡觉了,不疼了。
你说这经络在临床是不是管用啊。
“龙胆泻肝汤”加公英、地丁,清热解毒,肝经的火毒一清,不就见好了吗?再说一个例子,是后背疼、脖子疼的。
在临床,现在这种病很多,尤其是妇女,脖子疼,来医院一看就是颈椎病,治又治不好。
这个病,我们用《伤寒论》太阳经病来辨证。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就指出了“头项强痛”了。
那么足太阳膀胱经它走在什么地方呢?脖子。
所以古人注解《伤寒论》说:“项,为太阳之专位;头,为三阳之通位。
”头痛有少阳病因、阳明病因、太阳病因,所以头是“通位”。
脖子痛,这个就是太阳经的病,所以是“专位”。
刘渡舟治疗股骨头医案
![刘渡舟治疗股骨头医案](https://img.taocdn.com/s3/m/0f8f7fe9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19.png)
刘渡舟治疗股骨头医案刘渡舟是一位中国著名的中医医生,他在治疗股骨头问题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治疗方法。
以下是一个他治疗股骨头的典型医案:病人信息:- 姓名:王先生- 年龄:50岁- 性别:男性- 主诉:右侧股骨头疼痛病情描述:王先生自两个月前开始感到右侧髋关节疼痛,疼痛逐渐加重,行走和上下楼梯时痛感尤为明显。
他曾去过多家医院就诊,但经过常规检查和治疗后无显著好转。
最后他听闻刘渡舟医生的名字,决定尝试中医治疗。
刘渡舟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诊断:右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治疗方案:刘医生采用中医综合疗法进行治疗,包括中药治疗、针灸和推拿。
1. 中药治疗:刘医生开具了一个根据病情特点调配的中药处方,主要包括补气活血、调理脾胃和促进骨组织修复的中药。
王先生每天煎煮中药饮用,饭前半小时服用。
2. 针灸:刘医生根据王先生的具体病情,在相关的穴位上进行针灸治疗。
主要针灸穴位包括足三里、气海、足太阳膀胱经等。
针灸治疗通常每周一次,连续进行十次为一个疗程。
3. 推拿:刘医生通过推拿手法按摩王先生的髋关节和周围的肌肉,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肌肉紧张等症状。
推拿治疗通常每周一次,疗程与针灸相同。
随访情况: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王先生的症状得到了明显的缓解。
他的疼痛感减轻,行走和上下楼梯也不再那么困难。
刘医生建议他继续完成两个疗程的治疗,以巩固疗效和预防复发。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医案仅为个案描述,具体治疗方法还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如有类似症状,建议尽早就医并遵循医生的专业指导。
刘渡舟治脾肾阳虚医案
![刘渡舟治脾肾阳虚医案](https://img.taocdn.com/s3/m/b2c66e3b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1a.png)
刘渡舟治脾肾阳虚医案
刘渡舟治脾肾阳虚医案
近年来,由于生活方式的改变,脾肾阳虚的病症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中老年人中。
而对于这样的病症,刘渡舟医师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且成功治愈了许多患者。
下面为大家分享他治疗脾肾阳虚的医案。
一、患者情况介绍
患者女,52岁,身体虚弱,脸色苍白,四肢乏力,感觉自己的手脚透不过气来,精神不振。
其出现这些症状的原因是由于长期熬夜、饮食不规律导致的脾肾阳虚。
二、诊断分析与治疗方案
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质,刘医师得出了以下诊断:脾肾阳虚、气虚血弱、气血俱亏。
因此,他制定了以下治疗方案:
1. 主要方:补脾益气,益肾壮阳,调节气血。
2. 方剂选用:四君子汤加带蒲、淮山、山药,加味黄精、枸杞子、肉苁蓉,促进养血益气,加强药物的治疗效果。
3. 食疗保健:以防湿食物为主,如山药、莲子、山楂、茯苓、红豆等。
三、治疗效果与分析
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后,患者的身体状况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她的面
色恢复红润,手脚也不再透不过气来,精神也有所恢复。
经过三个疗
程的治疗,患者的病情得到了完全的控制。
四、总结
脾肾阳虚在中老年人中较为常见,主要表现为乏力、食欲不振、面色
苍白等症状。
刘渡舟医师治疗该病主要采取补脾益气、益肾壮阳、调
节气血的方案,通过药食并用的方式,取得了显著的治疗效果。
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平时的饮食习惯,合理搭配食物,避免过度熬夜,保持充足的睡眠,可以预防脾肾阳虚的发生。
希望本文对大家有所启示。
我的老师(刘渡舟、胡希恕、许振寰)~单志华
![我的老师(刘渡舟、胡希恕、许振寰)~单志华](https://img.taocdn.com/s3/m/394cea5a77232f60ddcca135.png)
我的老师(刘渡舟、胡希恕、许振寰)早有心思写这个题目,除了缅怀,亦有感于中医界的现状。
然而几次提笔又放下,总觉得这题目太过沉重。
较之于老师的盛名,较之这个社会功利化的标准,较之一个个如今已经成为“博导”的他的学生们,我觉得我没有给老师争光添彩,也无缘什么显赫的社会兼职、学术头衔。
我所做的,只是按照传统的家传、师承,加上为拿文凭而系统接受的学院派教育;按照传统的读书——临证——再读书——再临证,这样的模式走了三十余年。
一我是1980年春节正式拜刘渡舟老为师的。
记得大年初三那天,我拿着父亲的亲笔信和一篮盖着过年红纸的水果,来到中医学院宿舍的筒子楼二楼(不久刘老一家便迁进学院新建的教授楼四室一厅的新居)。
表明来意后,刘老先考查了我的中医基本功(这之前我已随父亲学医二年),然后点点头说:嗯,不愧是将门虎子。
还说:放在过去,这一拜师,这辈子饭碗是不愁了。
不过学医不能使人富,如果以发家致富为目的,就不要学医。
我点点头。
后来老师告诉我,我是他“私人带徒的第四位弟子”。
就这样,从1980年2月到1983年10月,整整三年零八个月,跟随老先生攻读中医经典,尤其以《伤寒杂病论》着力最勤。
为了阅读上的方便,这里有必要先简单解释一下中医“伤寒”的概念:伤寒有广狭之分。
广义的伤寒是一切外感疾病的统称;狭义的伤寒即外感风寒感而即发的疾病。
《伤寒杂病论》这部书是从狭义的外感风寒入手,引出广义的外感疾病及其合并症,进而以原发或继发的疾病形态涉及到许多内伤杂病的辨证论治、理法方药,所有这些内容,张仲景天才地以“六经”的理论框架辨析之、统括之。
因而在中医学术史上,它是继《黄帝内经》之后的第二个里程碑,标志着中医治疗学体系的建立。
先生对我要求严格,“背功”是最基本的,用先生的话讲:我的学生就得讲究“背”,什么叫学问?肚子里得有几本书。
汉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是中医经典著作中最难啃的一块硬骨头,文辞古奥,文意隽永,含蓄吐纳,非常耐人寻味。
刘渡舟乌头汤医案
![刘渡舟乌头汤医案](https://img.taocdn.com/s3/m/8ea5df37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0a.png)
刘渡舟乌头汤医案刘渡舟乌头汤,是一种古老而神奇的中药方剂,其疗效在历史上多有记载。
以下将通过一个真实的医案来介绍刘渡舟乌头汤的医疗作用和临床应用。
患者王某,男性,45岁,近期出现频繁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
他曾到多家医院就诊,但症状一直没有得到缓解。
最终,他咨询到了一位经验丰富的中医师刘渡舟,希望能够找到解决之道。
刘渡舟经过详细的询问和仔细的观察后,初步判断王某的症状可能与肝阳上亢、肝火炽盛有关。
为了进一步明确诊断,他为王某进行了脉诊和舌诊。
根据脉象和舌苔颜色等观察结果,刘渡舟的诊断得到了进一步的确认。
他认为王某的症状属于肝阳上亢,肝火炽盛的范畴。
为了治疗这一病症,刘渡舟决定采用传统的乌头汤进行治疗。
乌头汤是一种中药方剂,由乌头、生姜、大枣、甘草等药材组成。
乌头具有降肝阳、平肝火的功效,能够有效缓解头痛、头晕等症状。
生姜和大枣能够调和脾胃,增强体内的阳气,而甘草则有益气和中的作用。
刘渡舟根据王某的具体情况,进行了乌头汤的个体化调配。
他选择了适量的乌头,搭配生姜、大枣和甘草,制成了一剂乌头汤。
王某按照医嘱,每日服用一剂乌头汤,连续服用了十天。
经过十天的治疗,王某的症状有了显著的改善。
他的头痛、头晕等症状明显减轻,恶心和呕吐的频率也明显降低。
王某感到非常庆幸,他终于找到了解决自己病症的方法。
刘渡舟乌头汤医案是一例典型的中医治疗案例。
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脉诊和舌诊等诊断手段,刘渡舟能够准确判断疾病的病因和病机,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乌头汤作为一种传统的中药方剂,具有较好的疗效。
它可以通过降肝阳、平肝火的作用,缓解肝阳上亢、肝火炽盛引起的头痛、头晕等症状。
同时,乌头汤还能够调和脾胃,增强体内的阳气,对身体的恢复和康复有着积极的作用。
然而,乌头汤作为一种中药方剂,使用时需要注意适量和禁忌。
乌头具有一定的毒性,过量使用或不当使用可能会导致中毒等严重后果。
因此,在使用乌头汤时,一定要遵循医生的建议,严格控制剂量和使用方法。
刘渡舟治婵鸣耳鸣医案
![刘渡舟治婵鸣耳鸣医案](https://img.taocdn.com/s3/m/d66f9de7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bf.png)
刘渡舟治婵鸣耳鸣医案刘渡舟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他在治疗婵鸣耳鸣方面有着卓越的成就。
婵鸣耳鸣是一种常见的耳部疾病,患者常常感到耳朵发出婵婵作响的声音,给日常生活带来很大的困扰。
刘渡舟治疗婵鸣耳鸣的医案中,他首先会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全面的身体检查,以了解患者的病情和病因。
他认为婵鸣耳鸣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如肝肾不足、脾胃虚弱、情志不畅等。
因此,在治疗过程中,他注重调理患者的整体身体状况,以达到根治的效果。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刘渡舟会采用中医药的方法进行治疗。
他常常会开具一些具有滋补肝肾、健脾胃、舒肝理气等功效的中药方剂,以调理患者的内脏功能。
同时,他还会结合针灸疗法,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节患者的气血运行,改善耳部的血液循环,从而缓解耳鸣的症状。
除了药物治疗和针灸疗法,刘渡舟还会给患者一些建议和注意事项,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控制病情。
他会建议患者避免过度疲劳和情绪波动,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
此外,他还会推荐一些适当的运动和放松技巧,如太极拳、瑜伽等,以帮助患者舒缓压力,改善身体状况。
刘渡舟治疗婵鸣耳鸣的医案中,他的治疗方法得到了广大患者的认可和赞誉。
他的治疗理念注重整体调理,既注重病因治疗,又注重症状缓解,使患者能够从根本上解决耳鸣问题。
他的医案不仅在当时取得了显著的疗效,而且对于现代医学的研究和临床实践也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总之,刘渡舟治疗婵鸣耳鸣的医案是中医学宝贵的瑰宝,他的治疗方法和理念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通过综合运用中药、针灸和生活调理等多种手段,他能够有效地缓解患者的耳鸣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他的医案不仅对于治疗婵鸣耳鸣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也为中医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刘渡舟筋痿医案
![刘渡舟筋痿医案](https://img.taocdn.com/s3/m/dfaa1b1a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ef.png)
刘渡舟筋痿医案刘渡舟筋痿医案是一篇经典的中医治疗筋痿的医案,记录了刘渡舟医生通过中药汤剂和针灸治疗筋痿患者的经历和心得。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医案背景介绍刘渡舟筋痿医案记录了清朝时期一位名叫刘某的患者,他因为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导致身体虚弱,加之遭受风寒袭击,导致双腿筋痿无力,不能行走。
在多次求医无果之后,他来到了刘渡舟的诊所寻求帮助。
经过仔细观察和诊断,刘渡舟认为该患者属于“气血虚弱”、“风寒湿邪侵袭”所致的“阳虚不足”、“气滞血淤”等证候,并采用中药汤剂和针灸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
二、中药汤剂治疗1. 方剂组成根据患者的情况,刘渡舟开出了一味名为“桂枝加芍药汤”的方剂,其组成为:桂枝10克、白芍10克、甘草5克、生姜3片、大枣5枚。
该方剂具有温阳散寒、活血化瘀的功效,可以缓解患者的筋痿症状。
2. 服用方法刘渡舟让患者每天早晚各服用一次该方剂,每次服用后要保持半小时左右的安静休息。
同时,他还建议患者多喝温水,并注意保暖。
3. 治疗效果经过三天的服用,患者的筋痿症状有所缓解,能够稍微行动了一些。
而在七天后,患者已经可以自己行走了,并且感觉到身体逐渐恢复了力量。
三、针灸治疗1. 针灸方法除了中药汤剂外,刘渡舟还采用针灸治疗来加速患者恢复。
他选择了“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手太阳小肠经”等穴位进行针灸。
具体方法为:先用三针刺入穴位,然后加热灸烧,每次五分钟左右。
2. 治疗效果针灸治疗的效果非常显著,患者不仅感觉到身体的温暖和舒适,而且筋痿症状也得到了更加明显的缓解。
经过两个月的治疗,患者已经可以自己行走了,并且身体逐渐恢复了力量。
四、医案启示和总结1. 中药汤剂和针灸相结合可以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2. 中药汤剂可以通过温阳散寒、活血化瘀等功效缓解筋痿等疾病。
3. 针灸可以通过刺激穴位来调节气血运行,改善身体机能。
4. 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保暖、休息和饮食等方面。
5. 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个性化治疗,不能一刀切。
名老中医经验集卷三
![名老中医经验集卷三](https://img.taocdn.com/s3/m/77c7a4350b4c2e3f572763de.png)
名老中医经验集卷三博古通今的经方大家刘渡舟付延龄整理编者按:刘渡舟教授,辽宁营口市人。
幼承家学,后拜辽东名士为师,尽得其传。
青年时期,在营口悬壶济世,每起沉疴。
后迁居北京,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从教38年,为该校教授、终身教授,历任该校教研室主任,《学报》主编、名誉主编,硕士和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仲景学说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议组(中医)成员、特邀成员,北京中医药促进会名誉会长;是第五、六、七届全国人大代表;1993年入选英国剑桥国际名人传记中心《国际名人传记词典》(第23版)。
刘氏潜心研究中医学术,治学严谨,造诣精深,学验俱丰,对《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伤寒论》、《金匮要略》以及后世诸名家的著作均有研究,尤其对《伤寒论》、《金匮要略》钻研尤深。
数十年来,他在深研的基础上编著出版了《伤寒论诠释》、《伤寒论十四讲》等学术专著20多部,同时发表了近百篇学术论文,对仲景学说有诸多阐发,是我国当代研究仲景学说的著名专家。
本文着重介绍刘氏对气机论、攻邪论、火热论、主症论、脾胃论、水证论等主要学术论点的渊源和分析论述,对于指导临床医疗很有实践意义。
刘氏临证善于运用经方,同时又重视运用时方;善于抓主症以辨证论治,同时又重视合理借鉴现代医学知识。
文中介绍他治疗慢性肝炎、肝硬化、心脏病、眩晕、失眠、咳嗽、肢体痛、水肿等病症的医疗经验和4个验案,如用乌梅丸治疗尿崩症、用丹栀逍遥散治疗失眠等,充分体现了他的医疗思想和临证特色,值得学习和借鉴。
在学习和研究中医的方法方面,他提出“经典要精读、好书要熟读、杂书要泛读”的方法,可说是研究中医的一生经验总结,对后学者甚为重要。
总之,刘氏的学识和经验无愧为博古通今的经方大家。
屡用屡验而心有所得,不纂集以补报天地,公于人人者,亦欺也。
欺则天良日以蔽塞,而医道终失;不欺则良知日以发扬,而医道愈昌。
———李梴《医学入门》第三卷37刘渡舟,辽宁营口人,1917年9月10日出生。
34名国宝级名老中医秘方集锦_来源 2
![34名国宝级名老中医秘方集锦_来源 2](https://img.taocdn.com/s3/m/7a638c63af1ffc4ffe47ac61.png)
34名国宝级名老中医秘方集锦来源:张洋的日志1、刘渡舟(1917年9月生,北京中医学院著名教授)1-1、〔柴胡解毒汤〕〔组成〕1.柴胡10克 2.黄芩10克 3.茵陈蒿12克 4.土茯苓12克 5.凤尾草12克 6.草河车6克〔主治〕急性肝炎或慢性肝炎活动期,表现为谷丙转氨酶升高,证见口苦、心烦胁痛、厌油食少、身倦乏力、小便短赤、大便不爽、苔白腻、脉弦者。
〔用法〕水煎服,日一剂。
〔备注〕1、1钱=3.75g2、〔草河车〕即〔蚤休〕,乃常用草药。
2、俞慎初(1915年10月生,福建中医学院教授、主任中医师)2-1(加味五金汤)〔组成〕1.金钱草30克 2.海金砂15克 3.鸡内金10克 4.金铃子10克5.川郁金10克 6.玉米须15克。
〔主治〕肝胆结石,尿路结石,以及肝炎、胆囊炎、肾炎、肾盂肾炎、膀胱炎等。
〔用法〕日一剂,水煎分服。
〔加减〕1.肝胆结石,加枳壳6克、朴硝6克2.大便不通,加元明粉12克3.尿路结石,加石苇12克、猫须草12克4.有绞痛者,加元胡10克、生甘草3克,以缓解疼痛。
〔典型病例〕林某,男,60余岁,1984年8月就诊,患者侨居印度尼西亚40余年,4年来患胆囊结石症,经常右胁部胀痛,多在清晨四、五点左右。
小便经常色黄如茶。
因年老不愿手术,此次以家乡甲子年灯会,特返国观光,前来求治。
俞氏鉴于以往多服西药,目前症状为胁痛,小便黄,乃处以〔加味五金汤〕治之。
嘱其连服30 剂,以观后效。
未服药前,曾作B超检查,服药后又作检查。
处方:金钱草30克、海金砂15克、鸡内金10克、金铃子10克、川郁金10克、京丹参12克、绵茵陈15克、山栀子6克、川黄柏6克、制大黄10克(便通停用)。
水煎服,连服30剂,每天1剂,日以金钱草、玉米须各20克,水煎代茶。
3、祝谌予(1914年生,北京市名中医,北京协和医院教授,师承京城名医施今墨)3-1〔降糖方〕〔组成〕1.生黄耆30克 2.生地30克 3.苍朮15克 4.元参30克5.葛根15克6.丹参30克〔主治〕气阴两虚型糖尿病。
刘渡舟治疗股骨头医案
![刘渡舟治疗股骨头医案](https://img.taocdn.com/s3/m/d2a7f9a9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df.png)
刘渡舟治疗股骨头医案引言:股骨头坏死是一种严重的骨科疾病,常见于年轻人,其症状包括髋关节疼痛、活动受限等。
传统的治疗方法大多为手术干预,但手术风险较高且康复时间漫长。
刘渡舟,一位国内知名的中医师,据称掌握了治疗股骨头坏死的独到方法。
以下为刘渡舟治疗股骨头医案的详细介绍。
正文:第一部分:患者基本情况和症状分析刘先生,30岁,是一名办公室职员,突然出现右髋关节疼痛、行走困难等症状。
经医生诊断,判断为右侧股骨头坏死。
经过详细询问和体格检查,刘渡舟发现了患者的病情特点。
第二部分:刘渡舟治疗方法介绍刘渡舟采用“渡舟船”法治疗股骨头坏死。
该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中医辨证施治:刘渡舟通过仔细辨证,发现刘先生的股骨头坏死主要是由于气血运行不畅导致的。
因此,他采用了活血化瘀的中药治疗方案。
2. 按摩疗法:刘渡舟运用特殊的按摩手法,通过刺激相应的穴位和经络,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股骨头供血不足的问题。
3. 草药治疗:刘渡舟为刘先生配制了一剂特殊的中药方剂。
该方剂主要由当归、赤芍、川芎、丹参等中草药组成,具有活血化瘀、调理气血的功效。
刘先生每天服用该草药方剂,以加速康复进程。
4. 饮食调理:刘渡舟还为刘先生制定了合理的饮食调理方案。
他建议刘先生多吃富含维生素C和钙的食物,如新鲜水果、蔬菜、奶制品等,以促进骨骼健康。
第三部分:刘先生的治疗效果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刘先生的症状明显减轻。
他的右髋关节疼痛明显减少,行走变得轻松许多。
经过进一步检查,判断刘先生的股骨头坏死情况有所好转。
第四部分:刘渡舟治疗方法的优势与传统手术治疗相比,刘渡舟的治疗方法具有以下几个优势:1. 无手术风险:刘渡舟的治疗方法完全通过中医草药和按摩手法进行,避免了手术风险,减少了患者的痛苦。
2. 短康复时间:由于刘渡舟的治疗方法不需要切口和术后康复,患者可以更快地恢复正常生活。
3. 个性化治疗:刘渡舟的治疗方法是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制定的,因此具有个性化特点。
[笔记]刘渡舟谈学医体会
![[笔记]刘渡舟谈学医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f216874e10a6f524cdbf8556.png)
[笔记]刘渡舟谈学医体会刘渡舟谈《学习中医的点滴体会》 [复制链接]天天布衣,高级用户#1发表于 2008/10/24 12:4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打印刘渡舟谈《学习中医的点滴体会》(上)在旧社会,师带徒的方法因人而异,大致有两种形式:第一种,老师采用浅显的读物,如《汤头歌》、《药性赋》、《濒湖脉学》、《医学三字经》等教材,向学生进行讲授,并要求记诵。
据我了解,凡是用这种教材的老师们,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偏重传授自己的经验为主,而对《内经》、《伤寒论》等经典著作的讲授,则重视不够。
因此,他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是侧重于临床,而忽于理论方面的研究。
第二种,与以上正好相反,老师在启蒙教学阶段,就以四部经典著作开始。
他们的主张,和《千金方•大医习业一》的精神遥相呼应。
所以,他们培养出来的学生,一般地讲,理论水平较高,而且基础也打得牢固,有发展的潜力,故被历代医家所拥护。
清代的医学大师徐灵胎,在《慎疾刍言》一文中指出:"一切道术,必有本源,未有目不睹汉唐以前之书,徒记时尚之药数种,而可为医者。
"他说的汉唐以前之书,指的是《内》、《难》等经典著作。
可见,徐氏也主张先学经典著作为学医的根本。
我是怎样学起中医来的呢?因为我体弱多病,经常延医服药,而接近了中医,并以此因缘加入了中医队伍。
我的学医老师,在营口行医为主,他收了三个徒弟,我的年纪为最小。
当时我学的中医课程,现在回忆起来,大体上分为中医基础理论和临床治疗两个阶段,共花费了六年的时间。
在理论基础阶段,学了张、马合著的《黄帝内经》、《本草三家注》以及《注解伤寒论》和《金匮心典》等著作。
由于我曾读过几年私垫,古文有点基础,所以,文字方面的困难不大。
但对老师所讲的医理方面,就存在很大的难题。
记得有一次老师讲《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的"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的内容时,尽管老师讲得眉飞色舞,而我却象腾云驾雾一样了。
金匮要略刘渡舟讲
![金匮要略刘渡舟讲](https://img.taocdn.com/s3/m/903d882c7375a417866f8f09.png)
7、師曰:寸口脈動者,因其王時而動,假令肝王色青,四時各隨其色。肝色青而反色白,非其時色脈,皆當病。
? ?[詮解]
? ?本條是論述色、脈合於四時,而有當時和非時的不同。四時氣候的變化,可以影響人體五臟的生理變化,從而面部的氣色和寸口的脈象也有變化。如在春季,氣候溫和,一陽之氣上升,為木氣當令之時,故脈弦而面色青;盛夏氣候炎熱,火氣當令之時,故脈來洪而面色赤;秋季氣候涼燥,金氣當令之時,故脈浮而面色白;冬季氣候寒冷,水氣當令之時,故脈沉而面色黑,此為應時五臟之正常色脈。假如春令而面色反白,脈反浮澀而短,是春以見秋之色脈,而為異常表現,這是屬於異常的病理反映,故曰:“非其時色脈皆當病。”
? ?[選注]
? ?《金匱要略心典》:“息兼呼吸而言,吸則專言入氣也。中焦實,則氣之入者不得下行,故吸微數。數,猶促也。下之則實去氣通而愈。若不系實而系虛,則為無根失守之氣,頃將自散,故曰不治。或雲:中焦實而元氣虛者,既不任受攻下,而又不能自和,故不治,亦通。其實在上焦者,氣不得入而輒還,則吸促,促猶短也;實在下焦者,氣欲歸而驟及,則吸遠,遠,猶長也,上下二病,並關髒氣,非若中焦之實,可從下而去者,故曰難治,呼吸動搖振振者,氣盛而形衰,不能居矣,故亦不治。”
刘渡舟、任继学、顾伯华、魏长春等8位名中医治疗胆囊炎、胆结石经验
![刘渡舟、任继学、顾伯华、魏长春等8位名中医治疗胆囊炎、胆结石经验](https://img.taocdn.com/s3/m/44be9251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f7.png)
刘渡舟、任继学、顾伯华、魏长春等8位名中医治疗胆囊炎、胆结石经验胆囊炎、胆囊结石变通大柴胡汤(刘渡舟)[组成]柴胡18g,大黄(后下)9g,白芍9g,枳实9g,黄芩9g,半夏9g,郁金9g,生姜12g。
[功能]疏肝利胆。
[主治]急性胆囊炎证属肝胆湿热者。
临床以胁痛、发热、厌油、恶心、便干、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为特征。
[用法]日1~2剂,水煎分服。
[方解]柴胡味苦微辛,气平微寒,具轻清上升、宣透疏达之性,长于疏泄肝胆之邪热,与黄芩相伍能和解表里、清热利湿,与白芍同用,能柔肝疏肝止痛;半夏、生姜化湿和中,降逆止呕;大黄、枳实泻腑清热、利胆消炎;郁金辛开苦降,性寒泄热,入气分行气解郁,入血分凉血化瘀,为血中之气药,并有利胆之功。
诸药合用,共奏疏肝理气、清热利湿、通腑利胆之效。
按语:现代研究表明,柴胡有解热、抗菌、抗炎、利胆、护肝、镇痛等作用;大黄亦有很强的解热、抗菌、抗炎、利胆等作用;白芍有很好的镇痛、抗炎等作用;郁金、黄芩均有利胆、抗菌作用,故本方既能治“本”(抗菌、消炎),又能治“标”(止痛、退热),诚为一首治疗急性胆囊炎的有效方剂。
由于本方多苦寒之品,故于脾胃虚弱、正气不足之急性胆囊炎不相宜。
临证当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不可套用照搬,方能取得好的疗效。
变通一贯煎(顾伯华)[组成]生地12g,首乌9g,枸杞9g,茵陈12g,虎杖12g,生大黄(后下)6~9g,生山楂12g,鸡内金(研粉分吞)3g,麦芽12g,玫瑰花3g,佛手6g,绿萼梅6g。
[功能]养肝柔肝,疏肝利胆。
[主治]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症属肝阴不足者。
临床以胁痛隐隐、体倦乏力,口干咽燥,头晕目涩,舌质红、体瘦小,苔薄黄或少苔,脉弦细为特征。
[用法]日1剂,水煎分服。
[方解]生地、首乌、枸杞甘寒补肾,滋水涵木,养肝柔肝;茵陈、虎杖、大黄清热利胆,消炎化石;山楂、麦芽、内金开胃消食化滞,内金尚有化石之能;玫瑰花疏肝和血;佛手、绿萼梅疏肝理气。
诸药合用,共为滋水涵木、疏肝利胆之剂。
《金匮要略诠解》刘渡舟
![《金匮要略诠解》刘渡舟](https://img.taocdn.com/s3/m/eefab065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ed.png)
《金匮要略诠解》刘渡舟《金匮要略》是我国古代医书中的重要经典之一,对于了解中医药学的发展历程、理论体系以及临床应用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金匮要略》进行解读和分析,带领读者深入了解这本经典著作的内涵和价值。
一、《金匮要略》的作者及背景《金匮要略》的作者是刘渡舟,他是中国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医学家。
刘渡舟在经历了长期的实践研究基础上,撰写了这本集中反映了他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的经典医书。
在《金匮要略》中,刘渡舟提出了许多与诊断、治疗相关的重要观点,对中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金匮要略》的内容概述《金匮要略》是一本内容丰富、条理清晰的医学著作。
它主要包括了病证的分类、治则的阐述以及具体的处方药物等方面的内容。
其中,刘渡舟特别注重对病因病机的分析和辨证施治的方法讲解,力求揭示疾病发生的本质及治疗的关键所在。
三、《金匮要略》的病证分类在《金匮要略》中,刘渡舟将疾病按照其病理性质和发病规律进行了详细分类。
他将病证分为寒热、表里、虚实、气血、痰湿等不同的类型,这些类型既有自身的特点,又具有相互联系的关系。
通过对病证的分类,刘渡舟帮助医生们更好地判断疾病的性质,从而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四、《金匮要略》的治则阐述在《金匮要略》中,刘渡舟对于疾病的治疗原则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阐述。
他提出了“下达则上宣,下无则上补”的治疗要点,强调了舒标清邪和调节阴阳平衡的重要性。
此外,刘渡舟还强调了注意病程阶段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并且提出了许多独到的治疗经验和方法。
五、《金匮要略》的处方药物作为一本医学著作,《金匮要略》中也涉及了丰富的处方药物的使用。
刘渡舟根据病证的不同,提出了相应的治疗方案,并配以具体的草药、方剂等。
这些药物方剂既符合中医的药物学原理,又具有一定的实用性,为后世医者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结语《金匮要略》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经典之一,对于中医学的发展和应用具有重要的影响。
通过对《金匮要略》的解读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和临床实践,并且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和启示。
刘渡舟治病小故事
![刘渡舟治病小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03e5d05a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d1.png)
刘渡舟治病小故事
刘渡舟是中国古代医学的重要人物之一,他以擅长针灸和治病救人而闻名。
以下是一个关于刘渡舟治病的小故事:
在古代的某个寒冷冬日,一个小村庄里的居民突然感染了一种不明疾病。
村民们纷纷感到头晕、发热和乏力。
他们陷入了恐慌,不知道该如何治疗。
村民们决定去找刘渡舟求助。
刘渡舟是这个村庄的名医,他以精湛的针灸技术和深厚的医学知识而著名。
当刘渡舟听闻村民们的情况后,他马上前往村庄。
他仔细观察每个患者,并询问他们的症状和病史。
刘渡舟深思熟虑后,决定采用针灸疗法来治疗这种疾病。
他给每个患者施以精准的针灸,根据他们的不同症状和体质,选择了特定的穴位来刺激和调理体内的气血。
在治疗过程中,刘渡舟还给患者开了一些中药,以加强治疗效果。
经过连续几天的治疗,患者们逐渐恢复了健康。
他们的头晕、发热和乏力症状消失了,精神焕发,重新恢复了正常生活。
村民们对刘渡舟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他们将刘渡舟视为救星,感叹他的医术高超和对患者的关怀。
这个小故事展示了刘渡舟作为一名卓越医者的才能和对病人的无私奉献精神。
刘渡舟通过针灸和中药的综合治疗,成功地治愈了村庄的患者,给大家带来了温暖和希望。
我的恩师刘渡舟教授:赵软金博士北中医轮值周作品
![我的恩师刘渡舟教授:赵软金博士北中医轮值周作品](https://img.taocdn.com/s3/m/eeb32e06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f7.png)
我的恩师刘渡舟教授:赵软金博士北中医轮值周作品我的硕士、博士导师是一代医学大家,伤寒论泰斗和宗师刘渡舟教授。
医学大家、泰斗和宗师都是一个称谓而已,我在此专门罗列一起,不是为了吹捧自己老师,而是想要大家知道,什么人才能用得起这样的称谓。
我列出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讲述我的恩师。
仁爱敦厚随导师侍诊时,老师已七十四岁,每周两个上午,每上午80个号。
看到外地来的病人久等掛不上号,要求加号时,老师从没拒过,总想着病人早一天吃上药,早点返家,可以节省在外住宿费用。
老师身体有些胖,肚子较大,人称刘渡老,可能有些玩笑之意,老师应着,大家这么叫着,确是真真切切的充满了敬意和爱戴!不解之缘师生缘是一种天生缘,不解之缘。
老师到河南中医给78级毕业生讲座,我抢到头排座。
老人不拿讲稿,声音洪亮,老师会讲课,天生慈眉善目,坐在那里象一个活佛说法事,娓娓道来。
两个小时下来后,同学们都围着老师要签名,我却坐在那里象被点穴,同窗拿到老师签名后,高兴地让我看,催我快去!我说我不去让老师签名,我要考这个老人的研究生。
翌年,我竟如愿赴京。
复试时是差额复试,三个人取俩。
按照顺序,我是最后一个复试者,应该很紧张的,等我坐到老师对面,看着老师慈祥的面容,我彻底放松,非常流利的回答所有问题。
复试结束后,我直接问老师我中不中?老师更直接地说"中,报道时把胡子刮了"!搞得在场的研究生办公室崔洪博主任莫明其妙,冲着刘老直摇头。
博大胸襟师兄们都有点怕老师,我爱吾师,吾敬吾师,但一点不怕。
老师出去开会或讲课,总要我们师兄弟们代门诊,多是两个学生一起。
有时我与姜师兄一块去。
姜师兄是至性忠厚之人,我很佩服。
一般我们就是将老师的方再操一遍,开上三天药,等老师回来。
我不行,忍不住想改老师的方,老师的方真疗效很好,我的意思是不是能够更好!记得当时有一例马尾神经瘤术后,下背部疼痛,双腿无力的女病人,她是林业部的一个在职高官,有两个护卫随侍,三诊过后(两个星期时间)病人情况有好转,但仍有疼痛和双腿无力,需要双拐行走。
双下肢水肿,按之凹陷烂如泥,刘渡舟先生说这张方子效果惊人!
![双下肢水肿,按之凹陷烂如泥,刘渡舟先生说这张方子效果惊人!](https://img.taocdn.com/s3/m/b1323d08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63.png)
杏林明医传播中医,弘扬经方,守护健康!94篇原创内容公众号■01足胻消肿汤作者︱焦树德“胻”字读“衡”音,“足胻”指小腿及足踝部位。
焦槟榔12~18克、茯苓20~30克、木瓜10克、苍术6克、紫苏梗、叶各9克、生薏米30克、防己10克、桔梗4.5克、吴茱萸6克、黄柏10克、牛膝12~15克。
功能:降气行水,祛湿消肿,散寒温经,舒筋活络。
主治:风寒湿邪流注于小腿、足踝而致两足及胻踝浮肿胀痛、沉重、麻木,筋脉挛急,行走障碍等。
包括西医诊断的下肢淋巴或静脉回流障碍等引起的足、踝、小腿下部(胻)肿胀疼痛。
组方医理: 本方据《证治准绳》鸡鸣散加减而成。
方中以槟榔辛温降气,质事达下,破滞行水为主药;辅以茯苓、紫苏散寒行气,辟秽祛湿;佐以生薏米、木瓜理脾行湿,舒筋活络,苍 术 、黄柏、防己益肾祛水,吴茱萸温肝肾,燥湿浊,桔梗宣肺气而利水;牛膝引药下行直达病所为使药。
全方共奏降气行水、祛湿消肿、舒筋活络,散寒温经之功效。
加减运用:(1)湿郁化热,症见足胻肿胀灼热,口干口渴,舌质红,苔黄,脉滑数者,可去吴茱萸、苍 术 ,加重黄柏为12克,另加木通、泽泻、连翘、滑石等。
(2)兼有肾虚而腰酸腿软,足跟疼痛,尺脉弱者,可去桔梗、黄柏,加桑寄生、川断、杜仲等,或兼服济生肾气丸。
(3)若足胻浮肿,并见青筋怒张或皮下青色脉络缕缕,舌质暗或有瘀斑者,可加红花、赤芍、泽兰、瞿麦、白茅根等。
验案举隅:党某某,男,55岁,工人,1980年5月23日初诊。
病史及现症:1966年始,左下肢浮肿10余年,以后渐至双足及下肢均浮肿胀痛,麻木筋挛,步履艰难,双足浮肿而至夏天不能穿单鞋而穿棉鞋。
近4年来加重,每到夏季即复发,逢雨天更加重。
西医诊断为“下肢静脉回流受阻”。
曾服多种中西药物均不效,西医建议手术治疗。
今又发作如上述,且有头晕。
观其舌苔薄白, 切其六脉皆弦。
约其每年夏季来治,连治3年。
辨证:湿邪下注,络脉郁阻,气机不畅而致足胻肿痛。
属中医脚气病范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的恩师刘渡舟教授:赵软金博士北中医轮值周作品
我的硕士、博士导师是一代医学大家,伤寒论泰斗和宗师刘渡舟教授。
医学大家、泰斗和宗师都是一个称谓而已,
我在此专门罗列一起,不是为了吹捧自己老师,而是想要大家知道,什么人才能用得起这样的称谓。
我列出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讲述我的恩师。
仁爱敦厚
随导师侍诊时,老师已七十四岁,每周两个上午,每上午80个号。
看到外地来的病人久等掛不上号,要求加号时,老师从没拒过,总想着病人早一天吃上药,早点返家,可以节省在外住宿费用。
老师身体有些胖,肚子较大,人称刘渡老,可能有些玩笑之意,老师应着,大家这么叫着,确是真真切切的充满了敬意和爱戴!
不解之缘
师生缘是一种天生缘,不解之缘。
老师到河南中医给78级毕业生讲座,我抢到头排座。
老人不拿讲稿,声音洪亮,老师会讲课,天生慈眉善目,坐在那里象一个活佛说法事,娓娓道来。
两个小时下来后,同学们都围着老师要签名,我却坐在那里象被点穴,同窗拿到老师签名后,高兴地让我看,催我快去!我说我不去让老师签名,我要考这个老人的研究生。
翌年,我竟如愿赴京。
复试时是差额复试,三个人取俩。
按照顺序,我是最后一个复试者,应该很紧张的,等我坐到老师对面,看着老师慈祥的面容,我彻底放松,非常流利的回答所有问题。
复试结束后,我直接问老师我中不中?老师更直接地说"中,报道时把胡子刮了"!搞得在场的研究生办公室崔洪博主任莫明其妙,冲着刘老直摇头。
博大胸襟
师兄们都有点怕老师,我爱吾师,吾敬吾师,但一点不怕。
老师出去开会或讲课,总要我们师兄弟们代门诊,多是两个学生一起。
有时我与姜师兄一块去。
姜师兄是至性忠厚之人,我很佩服。
一般我们就是将老师的方再操一遍,开上三天药,等老师回来。
我不行,忍不住想改老师的方,老师的方真疗效很好,我的意思是不是能够更好!记得当时有一例马尾神经瘤术后,下背部疼痛,双腿无力的女病人,她是林业部的一个在职高官,有两个护卫随侍,三诊过后(两个星期时间)病人情况有好转,但仍有疼痛和双腿无力,需要双拐行走。
老师原处方是当归拈痛汤加了杜仲、川断、乳香和没药。
读汪昂巜本草备要》里对麝香的描述,麝睡觉时头尾相顾,麝香最善通督脉。
代师门诊,实在忍不住想加入麝香!我便问侍卫,用点贵药可以吗?侍卫大包大揽说,别管多贵,只要好用尽管开!于是乎,每付药加四克麝香!给她开了三付药。
再诊时,病人步履稳健地走进诊室,老师在座,看到后非常高兴,只是病人特没礼貌,对老师说是你的这个学生给我加
了一味药,一付药下来就不痛了!我忙解释那是老师的原方,我只加一味药,怕惹老师不高兴。
一边偷偷地看着老师,只见老师仍是面带微笑,问明情况后就说,好!咱们原方不变,继续三付,然后再瞧!等到病人走后,老师问我你是怎样嘱他们用麝香的?我如实相告,在药煎好过滤后,将麝香4克混合入药,一起喝掉。
老师大笑,难怪效果这么好!这是暴殄天物呀。
接下来老师讲传统用法是将麝香装入纱布袋,系上细线,在煎好的药上转上几圈,然后收起来用油纸包好,可以重复使用。
老师没有当病人面去改正我的使用方法,用心良苦。
爱徒如子!每念及此恩师博大的胸襟,让我感动、泪奔。
谦和恭让
任应秋教授过逝后,老师非常难过。
他们两位老人住在教授楼的同一单元,任老住二楼,刘老住三楼,他们关系很好。
任老有病期间,刘老常下楼探望,帮着出方子和换药方。
一次门诊看完病后,谈及任老,老师很是激动,说没有任老,我们都只是看病的郎中,哪里会写文章、著书立说!都是任老教的!我们几个学生十分惊讶,刘老当时名声与任老、董建华老、赵绍琴老和王绵之老几乎都是齐名,听如此之说自然讶异!接下来老师提到在第一次日本代表团访问中国时发生的事情,日本代表团中有研究中国文化的中国通,会谈时提出几个非常刁钻的问题,在场的十几位教授面面相嘘,只有任老镇定自若,逐条解释,引经据典,让日本学者彻底折
服,大赞中国竟有这等神人!而老师虚怀若谷,尊师重道的精神真让学生们感动。
能做到这样世上有几人!
治学严谨
一上午看了80多个病人,在最后一个病人离开时,老师仍然兴致勃勃,给我们讲道,这个病人是从顺义来的,跟我二十多年了,当初下乡医疗队时看的病人,因为效果好,就跟过来了。
在座的就是师兄弟,我便轻声地告诉或者是提醒老师的意思道,老师以后这些话不能再说了!老师问为啥?我说这要是让外人知道,二十几年您都没给病人看好,那多不好听!老师一时语塞,没转过弯来,便自语道,小赵说得有些道理。
然后我帮老师提着包,送老师回家。
姜师兄在门口等我,有点慎怪我,也担心我会被批评。
他说,这下你惹祸了,告诉你不要乱说话你不听。
晚饭后老师让人通知我去他家里,这下师兄弟们认定我会被训。
我也开始忐忑,诚惶诚恐地到老师家里,师母开门后,面色平和喜气,我便知道没事!一般情况下,老师不高兴时,师母总会事先告诉我们的。
到老师书房,老师看着很高兴,我便又放开了。
老师宽大的书桌上,摊开着几本笔记本。
他说小赵坐下,来看看今天咱们这个病人的原始资料,那是老师门诊笔记,至今我还记得那病人姓常,二十年前病人已经患有尿毒症,经常住院,基本上判死刑,吃了老师开的药后一天天好转,并且开始正常劳作!后辗转找到老师,继续跟进,做进一步治疗。
这近二十年就没有住过院,每两月或三月来看老师一次。
等看完这些记录,想到今天这位很健康的56岁男病人,方理解老师的这种预防疗法!老师很自豪地问我,“服不服?”我说,要知道是这个样子的话,我当然服气。
老师这种严谨治学作风,病案日志记录,为后世留下珍贵详实的临床资料这张是老师在日本讲课时照的!他身上放着一种光,神养的光芒.这张照片我最喜欢,他真真实实反映出老人的精气神儿!一张照片,两个活佛!上面是三个伤寒大家在一起刘渡舟教授与北京部分著名中医学家关幼波,董德懋,赵炳南和王鸿士在一起。
刘渡舟教授与赵绍琴教授,董建华教授在一起这张照片,大家猜一猜?刘渡舟教授的学术成就:
1. 重新校注《伤寒论》、《金匮要略》,是近百年来最大规模、最为详尽的校注。
获得国家级奖励!大家知道伤寒论版本繁多、年代和战乱令这本医学圣经不少错讹。
流传的有金皇统四年即南宋绍兴十四年(1144)成无己《注解伤寒论》刊行,有详注,逐渐取代白文本《伤寒论》,有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江苏常熟藏书赵开美的偶然得到北宋刻本《伤寒论》十卷,请优秀刻工将此书收刻于《仲景全书》中。
北宋原刻本旋即丢失。
除此之外,其他还有《唐本伤寒论》(唐孙思邈)、《宋本伤寒论》(宋高继冲)、《金本注解伤寒论》(金成无已)、《宋本伤寒论》(明赵开美)、《康治本伤寒论》(日本)、《康平本伤寒论》(日本)、《桂林本伤寒论》、《敦煌本
伤寒论》(残卷)等版本。
老师在耄耋之年,老骥伏栃,一本本,逐字逐句地,领军完成此重量级国家课题,惠泽苍生!出版了《伤寒论诠解》和《金匮要略诠解》。
2. 老师医术高超,曾以小柴胡汤救治众多生命垂危人员。
他们因工厂爆炸而遭受致命化学中毒。
3. 医学理论方面,强调广开思路,以临床实效、能够真正治病为本!建立了很多独创的医学理论。
如其著名的:方证相对论;火证论;古今接轨论;水证论;肝病论;都能够很好地指导临床。
4. 第一批研究生导师,著名中医教育家,桃李满天下。
这只是老师诸多贡献中的冰山一角,以资纪念而作的小结。
赵软金博士简介
赵软金博士行医逾三十年,其中二十多年在美国行医,有自己诊所和AnFaLa药物公司。
1984年毕业于河南中医学院,于同年考入北京中医药大学随医学大家、伤寒泰斗刘渡舟教授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
在读博士学位期间有幸接受著名的组织胚胎学家贲长恩教授的严格实验医学训练。
以及肝胆病专家苏盛教授的临床教导。
1990年完成博士学位并留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任教和作科研。
一年后来到美国。
行医、科研和教学,是H. Lee Moffitt Cancer Center 的合作伙伴,是East and West College 创始人之一。
发表过多篇学术论文。
著有《From Legend to Science》。
对于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
病毒性疾病有较深入的研究。
研制和开发出几种极为高效的中药制剂,如Bing De Ling,Ai Kang和Stomach Peace等。
市场销售业绩很好。
在针具和医疗器械方面,拥有多项发明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