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孔灌注桩施工的6种常见质量通病

合集下载

(完整)钻孔灌注桩质量通病

(完整)钻孔灌注桩质量通病

钻孔灌注桩(冲孔灌注桩)常见质量通病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一、常见通病钻孔灌注桩在施工过程中受工艺、地层等自然条件和工序安排、管理流程等管理条件的制约,经常会发生以下常见通病:1、钻孔偏斜-钻孔垂直度不符合设计要求;2、缩径-钻孔深度范围内局部孔径小于正常钻井孔径或桩径;3、塌孔-钻孔深度范围孔壁不稳形成坍塌;4、沉渣偏厚-桩底沉渣超出设计要求;5、钢筋笼上浮-钢筋笼在混凝土灌注过程中笼顶标高不断升高;6、浇短桩头-桩头低于设计标高;7、断桩、夹泥层-桩身混凝土明显断开或夹有泥土。

二、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1、钻孔偏斜的原因分析、防治措施(1)钻孔偏斜的原因分析由于钻机作业时安装不稳或钻杆弯曲,地面软弱或软硬不均匀,或由于土层软硬交界层面较陡或土层中夹有大的孤石或其他硬物等情形,常会导致钻孔偏斜。

(2)防治措施①施工前应先将场地夯实平整,轨道枕木宜均匀着地,安装钻机时要求转盘中心与钻架上起吊滑轮在同一轴线,钻杆位置偏差不大于20 cm。

②桩机部件要妥善保养、组装,开钻前要校正桩架的垂直度和水平度。

③钻孔过程中遇到的孤石如位置较浅,可将其挖出,如位置较深,可用岩芯钻机钻通石块爆破后再行施工.④在砂层和粉土层中钻孔时,钻进速度不宜过快。

⑤钻孔轻微倾斜可往复扫孔纠正。

若桩孔倾斜较严重,应向孔中填入石子和粘土至偏孔处0.5m以上,在消除了导致斜孔的因素后重新钻进,宜慢速提升、下降,反复扫孔矫正,直至桩孔符合要求。

2、缩径的原因分析、防治措施(1)缩径的原因分析①土层中的膨胀土遇水后膨胀导致钻孔缩径。

②钻头焊补不及时,越钻越小,致使下部缩径。

③混凝土拌和物质量不符合要求,致使混凝土拌和物的流动性差、坍落度小、骨料离析严重等从而使下落浇混凝土不能充分地置换出桩孔中的护壁泥浆,或是在骨料离析处被护壁泥浆充填了本应由水泥砂浆充填的空间或者中空根本得不到充填,于是形成部分长度缩径。

④施工措施不当。

经现场检测发现,缩颈、空洞主要出现在桩身上部。

钻孔灌注桩(冲孔灌注桩)常见质量通病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钻孔灌注桩(冲孔灌注桩)常见质量通病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一、常见通病钻孔灌注桩在施工过程中受工艺、地层等自然条件和工序安排、管理流程等管理条件的制约,经常会发生以下常见通病:1、钻孔偏斜-钻孔垂直度不符合设计要求;2、缩径-钻孔深度范围内局部孔径小于正常钻井孔径或桩径;3、塌孔-钻孔深度范围孔壁不稳形成坍塌;4、沉渣偏厚-桩底沉渣超出设计要求;5、钢筋笼上浮-钢筋笼在混凝土灌注过程中笼顶标高不断升高;6、浇短桩头-桩头低于设计标高;7、断桩、夹泥层-桩身混凝土明显断开或夹有泥土。

2、缩径的原因分析、防治措施(1)缩径的原因分析①土层中的膨胀土遇水后膨胀导致钻孔缩径。

②钻头焊补不及时,越钻越小,致使下部缩径。

③混凝土拌和物质量不符合要求,致使混凝土拌和物的流动性差、坍落度小、骨料离析严重等,从而使下落浇混凝土不能充分地置换出桩孔中的护壁泥浆,或是在骨料离析处被护壁泥浆充填了本应由水泥砂浆充填的空间或者中空根本得不到充填,于是形成部分长度缩径。

④施工措施不当。

经现场检测发现,缩颈、空洞主要出现在桩身上部。

这是因为冲孔灌注桩混凝土灌注施工到了桩身上部,混凝土自重力降低,自重密实困难,容易形成缩颈和空洞。

所以当混凝土浇筑到桩身上部时,应采取降低管外压力,提高混凝土的自重密实作用的有效措施,以免产生缩颈和空洞。

⑤施工人员素质差。

施工人员素质差(大多数为未经培训的工人),操作不规范,也是造成缩颈不可忽略的原因之一。

(2)防治措施①采用优质泥浆,降低失水量。

成孔时,加大泵量,加快成孔速度,在成孔一段时间内,孔壁形成泥皮,则孔壁不会渗水,亦不会引起膨胀。

或在导正器外侧焊接一定数量的合金刀片,在钻进或起钻时起到扫孔作用。

如出现缩径,采用上下反复扫孔的办法,以扩大孔径。

成孔后及时浇注砼,以防停放时间过长而缩径。

②经常检查钻头尺寸,发现磨损及时焊补。

③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准确称量材料,保证混凝土拌和物质量。

④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混凝土水下浇注质量。

灌注混凝土时,保证导管埋入混凝土中的长度不小于1 m;混凝土供应及时,确保混凝土的连续灌注;在孔口斜台处,按规定检测混凝土的坍落度(在正常情况下每15分钟测定一次)并做试块进行容重、抗压强度、抗渗标号、弹性模量等测定,发现异常立即查明原因并进行调整;当混凝土灌注到桩身上部(离孔口5 m左右)时,采用降低孔内浆面,减小管外压力,提高管内混凝土下落冲力利于混凝土的自重密实,甚至可以在管内混凝土无法下落时,拔出导管,掏尽孔内剩余泥浆,凿毛、冲洗已浇混凝土面,再用人工振捣浇注混凝土,确保混凝土浇注质量,避免产生缩颈和空洞。

钻孔灌注桩质量通病与防治

钻孔灌注桩质量通病与防治

钻孔灌注桩质量通病与防治钻孔灌注桩是一种常见的基础工程施工技术,由于其具有承载能力高、适应性强等优点,在桥梁、高层建筑、港口码头等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然而,在钻孔灌注桩的施工过程中,由于受到地质条件、施工工艺、施工管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容易出现一些质量通病,如桩位偏差、桩身倾斜、桩身缩颈、桩底沉渣过厚、钢筋笼上浮等,这些质量通病不仅会影响灌注桩的承载能力和使用功能,还可能导致工程事故的发生。

因此,加强对钻孔灌注桩质量通病的研究,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桩位偏差桩位偏差是指灌注桩的实际桩位与设计桩位之间的偏差超出了规范允许的范围。

造成桩位偏差的主要原因有测量放线不准确、桩机就位偏差、施工过程中桩身受到碰撞或挤压等。

为了防治桩位偏差,在施工前应认真进行测量放线,确保测量精度符合要求。

桩机就位时,要对中调平,保证桩机的稳定性和垂直度。

在施工过程中,要加强对桩身的保护,避免受到碰撞或挤压。

同时,要定期对桩位进行复测,发现偏差及时纠正。

二、桩身倾斜桩身倾斜是指灌注桩的桩身中心线与铅垂线之间的夹角超出了规范允许的范围。

造成桩身倾斜的主要原因有地质条件不均匀、桩机安装不水平、钻进过程中遇到障碍物等。

为了防治桩身倾斜,在施工前应对地质条件进行详细勘察,了解地层的分布情况和变化规律。

桩机安装时,要确保水平度和垂直度符合要求。

钻进过程中,要密切关注钻进情况,遇到障碍物时应及时处理。

如果桩身倾斜已经发生,应根据倾斜的程度和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如纠偏、补桩等。

三、桩身缩颈桩身缩颈是指灌注桩在某一段桩径缩小,小于设计桩径。

造成桩身缩颈的主要原因有护壁泥浆性能差、拔管速度过快、混凝土灌注不连续等。

为了防治桩身缩颈,应选择合适的护壁泥浆,并严格控制泥浆的性能指标。

在拔管时,要控制好拔管速度,一般宜控制在 08 15m/min 之间。

混凝土灌注要连续进行,避免中断。

如果出现桩身缩颈,可采用复打法或局部开挖后进行修补等方法进行处理。

钻孔灌注桩质量通病与防治

钻孔灌注桩质量通病与防治
一、现场钻孔灌注桩钻孔施工时 的质量通病及防治 二、现场钻孔灌注桩吊放钢筋笼 入孔时的质量通病及防治 三、现场钻孔灌注桩灌注水下混 凝土时的质量通病及防治
四、基桩的质量检验标准
一、现场钻孔灌注桩钻孔施工时的质量通病及防治
(一)钻进中坍孔 1.现象:在钻孔过程中,出渣量显著增加而不见钻头进尺, 就显示坍孔。 2.危害:使钻孔无法正常进行。易造成掉钻、埋钻事故。 3.原因分析: 护筒埋置太浅,或孔口附近地面受水浸变软,孔口坍塌造 成护筒漏水形成坍孔。

(二)钻孔偏斜

1.现象:现场钻成的的桩孔,垂直桩不竖直,斜桩斜度不符要 求的标准。或桩位偏离设计桩等 2.危害 :使灌注桩施工时钢筋笼难吊入,或造成桩的承载力小 于设计要求,或使冠梁轴线难于与桩吻合相接。 3.原因分析: (1)钻孔中遇有较大孤石或探头石,地下有建筑垃圾层。

• •

(2)在有倾斜度的软硬地层交界处,岩面倾斜处钻进,或在 粒径大小悬殊的砂卵石层中钻进,钻头受力不均。
5、防治方法: (1)在偏斜处用钻头上下反复扫孔,使孔正直。
• • • •
(2)偏孔时,应回填砂砾石和黄土,待沉积密实后 再钻进。
(三)缩孔
• • •
1.现象:孔径小于设计孔径。 2.危害:产生钢筋笼的混凝土保护层过小及降低桩承载力的质量问题。 3.原因分析:

(1)钻具焊补不及时,严重磨损的钻头往往钻出比设计桩桩径稍 小的孔。
(2)钻进地层中有软塑土,遇水膨胀后使孔径缩小。


4、预防措施:应经常检查钻具尺寸,及时补焊或更换钻齿。有软 塑土时,注意施工区域内不得有水流入,保持干燥。
5、防治方法:采用钻具上、下反复扫孔的方法来扩大孔径。

钻孔灌注桩6种施工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钻孔灌注桩6种施工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钻孔灌注桩6种施工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一、钻孔灌注桩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1. 施工工艺不规范1.1 主孔位置偏离设计位置1.1.1 原因分析:施工前未进行标志和定位,或施工人员操作不准确。

1.1.2 防治措施:施工前对孔位进行标志和定位,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操作,并进行测量验收。

1.2 钻孔直径偏离设计值1.2.1 原因分析:施工设备选用不当,操作不准确。

1.2.2 防治措施:选用合适的设备进行施工,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操作,并进行测量验收。

1.3 灌注浆液配比不合理1.3.1 原因分析:施工人员不熟悉配比要求,操作不规范。

1.3.2 防治措施:进行灌注浆液配比前,要求施工人员熟悉配比要求并进行培训,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操作,并进行抽样检测。

1.4 施工进度过快或过慢1.4.1 原因分析:施工进度过快可能导致操作不准确,过慢可能导致浆液分层或堆积。

1.4.2 防治措施:合理制定施工进度,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确保操作准确且浆液均匀。

2. 基础土层破坏2.1 钻孔侧壁塌方2.1.1 原因分析:孔壁泥土固结能力不足,施工排土不及时。

2.1.2 防治措施:在进行钻孔前,根据孔壁土质选择合适的支护方式,施工过程中注意及时排土,保持孔壁稳定。

2.2 钻孔回灌浆液泥浆浑浊2.2.1 原因分析:基础土层破坏导致回灌浆液中含有较多的泥浆。

2.2.2 防治措施:加强基础土层勘察,选择稳定的土层进行施工,避免土层破坏。

3. 灌注浆液质量问题3.1 灌注浆液含气量过高3.1.1 原因分析:施工过程中未进行足够的排气处理,或灌注浆液配比不合理。

3.1.2 防治措施:在灌注浆液前进行充分排气处理,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合理的配比。

3.2 灌注浆液浆液性能不达标3.2.1 原因分析:浆液中添加剂质量不过关,配比比例不准确。

3.2.2 防治措施:严格按照要求选用高质量的添加剂,确保配比比例准确。

4. 锚固效果不理想4.1 灌注浆液回缩量大4.1.1 原因分析:施工过程中的浆液配比不合理,或浆液中添加剂质量不过关。

钻孔灌注桩质量通病与防治

钻孔灌注桩质量通病与防治

05
预防措施建议
提高地质勘察精度
总结词
准确掌握地质情况
VS
详细描述
在施工前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了解地层 结构、岩土性质、地下水位等信息,为制 定合理的施工方案提供依据。
优化施工工艺
总结词
改进施工方法和技术
详细描述
研究并采用先进的施工工艺和技术,提高成 孔质量和混凝土灌注效果,减少质量问题的 发生。
沉渣过厚防治措施
要点一
总结词
采用二次清孔工艺、控制泥浆比重和粘度、适当提高清渣 次数等。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在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中,应采用二次清孔工艺,即在第 一次清孔后,再次进行清孔,以确保孔底沉渣厚度符合要 求。同时,应控制泥浆比重和粘度,使泥浆具有良好的悬 浮和携带沉渣的能力。此外,应适当提高清渣次数,及时 清理孔底沉渣,防止因沉渣过厚而影响成桩质量。在清孔 过程中,应注意保持孔内水位,防止因水位过低而引起塌 孔。
施工组织问题
总结词
施工组织不严密,可能导致各道工序衔接不 当,影响施工质量。
详细描述
钻孔灌注桩施工涉及多个专业和工种,需要 严密的组织协调。如果各道工序衔接不当, 可能导致施工质量问题。例如,钢筋笼安装 与混凝土灌注之间的时间控制不当,可能影 响混凝土的初、终凝时间,进而影响桩身质 量。
施工机械问题
缩颈防治措施
总结词
保持泥浆护壁性能、控制钻头转速和进尺速度、及时 处理缩颈问题等。
详细描述
在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中,应保持泥浆护壁性能良好 ,使泥浆能够形成稳定的护壁层,防止因孔壁失稳而 引起缩颈。同时,应控制钻头转速和进尺速度,避免 因钻进过快或转速过高而破坏孔壁。如发现缩颈迹象 ,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如提高泥浆比重、 增加泥浆粘度、使用加长钻头等。如缩颈问题严重, 应及时回填重新钻孔或采用其他补救措施。

钻孔灌注桩质量通病与防治

钻孔灌注桩质量通病与防治

钻孔灌注桩质量通病与防治钻孔灌注桩作为一种基础承载结构,在各类建筑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然而,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容易出现一些质量通病。

了解这些通病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对于保证工程质量至关重要。

一、钻孔灌注桩常见质量通病1、孔壁坍塌孔壁坍塌是钻孔灌注桩施工中较为常见的问题之一。

其主要原因包括:地质条件不佳,如土层松散、地下水位过高;护壁泥浆性能差,未能形成有效的护壁;钻进速度过快或空钻时间过长;施工操作不当,如提钻时碰撞孔壁等。

2、桩孔偏斜桩孔偏斜会导致桩身倾斜,影响桩的承载能力。

造成桩孔偏斜的原因可能有:钻机安装不平或钻进过程中发生不均匀沉降;钻孔中遇到较大的孤石或探头石;在有倾斜度的软硬地层交界处钻进时,钻头受力不均等。

3、缩径缩径是指桩孔直径小于设计桩径。

这通常是由于在塑性土或软土层中钻进时,钻进速度过快,泥浆护壁未能及时形成,导致土层向孔内挤压;或者在成孔后,放置时间过长,孔壁土体发生蠕变而引起。

4、钢筋笼上浮在灌注混凝土过程中,钢筋笼可能会上浮。

主要原因有:混凝土灌注速度过快,导致混凝土对钢筋笼的上浮力大于钢筋笼自重;钢筋笼固定不牢固;混凝土初凝时间短,流动性差等。

5、断桩断桩是钻孔灌注桩施工中最严重的质量问题之一。

其产生的原因较为复杂,如混凝土灌注过程中发生导管堵塞、导管拔出混凝土面、混凝土供应中断等,导致桩身混凝土不连续。

6、桩底沉渣过厚桩底沉渣过厚会降低桩端承载力。

造成桩底沉渣过厚的原因可能是清孔不彻底,泥浆比重过小或清孔时间不足;或者在灌注混凝土前,孔底又有新的沉渣产生。

二、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1、孔壁坍塌的防治(1)在施工前,详细了解地质情况,对于不良地质条件,采取相应的预处理措施,如加固地层、降低地下水位等。

(2)根据地层情况,合理配制护壁泥浆,控制泥浆的比重、粘度和含砂率等指标,确保泥浆具有良好的护壁性能。

(3)控制钻进速度,尤其是在松散土层和易坍塌地层中,应适当减慢钻进速度;避免空钻时间过长。

钻孔灌注桩质量通病防治措施_钻孔灌注桩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钻孔灌注桩质量通病防治措施_钻孔灌注桩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钻孔灌注桩常见质量通病防治措施钻孔灌注桩由于对各种地质条件的适应性、施工简单易操作且设备投入一般不是很大,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钻孔灌注桩的施工大部分是在水下进行的,其施工过程无法观察,成桩后也不能进行开挖验收。

施工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将直接影响整个工程的质量和进度,甚至给投资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不良社会影响。

必须防治在钻孔过程中及水下砼灌注过程中经常出现的施工质量问题,保质、保量地完成桩基施工任务。

一、钻孔过程中出现的施工质量问题及防治措施(1)、钻孔过程中护筒冒水护筒外壁冒水,严重的会引起地基下沉,护筒倾斜和移位,造成钻孔偏斜,甚至无法施工。

造成原因:埋设护筒的周围不密实,或护筒水位差太大,或钻头起落时碰撞。

防止措施:在埋筒时,坑地与四周应选用最佳含水量的粘土分层夯实。

在护筒的适当高度开孔,使护筒内保持1.0-1.5m的水头高度。

钻头起落时,应防止碰撞护筒。

发现护筒冒水时,应立即停止钻孔,用粘土在周围填实加固,若护筒严重下沉或移位时,则应重新安装护筒。

(2)、钻孔过程中孔壁坍陷钻孔过程中,如发现排出的泥浆中不断出现气泡,或者泥浆突然漏失,则表示有孔壁坍陷迹象。

造成原因:孔壁坍陷的主要原因是土质松散,泥浆护壁不好,护筒周围未用粘土紧密填封以及护筒内水位不高。

钻孔速度过快、空钻时间过长、成孔后待灌时间过长和灌注时间过长也会引起孔壁坍陷。

防治措施:在松散易坍的土层中,适当埋深护筒,用粘土密实填封护筒四周,使用优质的泥浆,提高泥浆的比重和粘度,保持护筒内泥浆水位高于地下水位。

搬运和吊装钢筋笼时,应防止变形,安放要对准孔位,避免碰撞孔壁,钢筋笼接长时要加快焊接时间,尽可能缩短沉放时间。

成孔后,待灌时间一般不应该大于3小时,并控制混凝土的灌注时间,在保证施工质量的情况下,尽量缩短灌注时间。

(3)钻孔过程中缩颈缩颈即孔径小于设计孔径。

造成原因:塑性土膨胀。

防治措施:采用优质泥浆,降低失水量。

成孔时,应加大泵量,加快成孔速度,在成孔一段时间内,孔壁形成泥皮,则孔壁不会渗水,亦不会引起膨胀。

灌注桩质量通病及防治

灌注桩质量通病及防治

灌注桩质量通病及防治一、钻孔灌注桩1、由于停电或其他原因浇灌混凝土不连续,间断一段时间后,隔水层混凝土凝固形成硬壳,后续的混凝土下不去,只好拔出导管,一旦导管下口离开混凝土面,泥浆就会进入管内形成断桩。

如果采用加大管内混凝土压力的方法冲破隔水层,形成新隔水层,老隔水层的低质量混凝土残留在桩身中,形成桩身局部低质混凝土;2、对于有泥浆护壁的钻(冲)孔灌注桩,桩底沉渣及孔壁泥皮过厚是导致承载力大幅降低的主要原因;3、水下浇注混凝土时,施工不当如导管下口离开混凝土面、混凝土浇注不连续时,桩身会出现断桩的现象,而混凝土搅拌不均、水灰比过大或导管漏水均会产生混凝土离析;4、当泥浆比重配置不当,地层松散或呈流塑状,导致孔壁不能直立而出现塌孔时,或承压水层对桩周混凝土有侵蚀时,桩身就会不同程度的出现扩径、缩径或断桩现象;5、桩径小于600mm的桩,由于导管和钢筋笼占据一定的空间,加上孔壁和钢筋的摩擦力作用,混凝土上升困难,容易堵管,形成断桩或钢筋笼上浮;6、对于干作业钻孔灌注桩,桩底虚土过多是导致承载力下降的主要原因,而当地层稳定性差出现塌孔时,桩身也会出现夹泥或断桩现象;7、导管连接处漏水将形成断桩。

二、预防措施1、钻孔灌注桩施工前必须进行试成孔,以便了解地质情况、检验所用设备的性能、施工工艺等。

如测得孔径易缩或塌孔,沉渣过厚等,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或采用重新考虑成孔工艺,修改工艺操作方法;2、桩位复测防止桩位放错或漏桩现象的出现;3、钻杆的垂直度:钻头中心与桩位中心、护筒中心应在同一垂直线上,在开钻前必须满负荷调试运转,钻孔灌注桩应采用跳打方式,防止相邻桩穿孔;4、清孔质量控制:采用二次换浆清孔的方法、。

在一次清孔后,提出钻杆,测量孔深,抓紧时间安放钢筋笼和混凝土导管,通过混凝土导管压入清浆,进行二次清孔。

其目的是清除在安放钢筋笼及混凝土导管时产生的沉渣,清孔后的检查泥浆比重在1、15~1、25、清孔后,再检查沉渣厚度(摩擦桩沉渣厚度≤150㎜;端承桩沉渣厚≤50㎜);5、下钢筋笼:保持与孔垂直,不能与孔壁相碰,钢筋笼接长焊接保证钢筋搭接倍数,焊缝连续保满。

钻孔灌注桩质量通病

钻孔灌注桩质量通病

钻孔灌注桩质量通病钻孔灌注桩作为一种基础工程中的常见桩型,具有承载能力高、适应性强等优点,在建筑、桥梁、港口等工程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然而,由于施工工艺复杂、施工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因素较多,钻孔灌注桩在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一些质量通病,影响桩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

本文将对钻孔灌注桩常见的质量通病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一、孔壁坍塌孔壁坍塌是钻孔灌注桩施工中较为常见的质量问题之一。

其主要表现为在钻进过程中,孔壁突然坍塌,导致钻孔内泥浆水位急剧下降,钻进困难甚至无法继续钻进。

造成孔壁坍塌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地质条件不良如地层中存在流沙、淤泥、松散砂层等,这些地层的稳定性较差,容易在钻孔过程中发生坍塌。

2、泥浆性能不符合要求泥浆的比重、黏度、含砂率等指标不合理,无法有效地形成护壁,导致孔壁失稳。

3、钻进速度过快钻进速度过快会使钻头对孔壁的扰动过大,破坏孔壁的稳定性。

4、护筒埋设不当护筒的长度不足、埋设不牢固或周围填土不密实,都可能导致护筒底部孔壁坍塌。

为了预防孔壁坍塌的发生,应采取以下措施:1、在施工前,认真研究地质勘察报告,对不良地质地段采取相应的预处理措施。

2、配置符合要求的泥浆,根据地层情况及时调整泥浆的性能指标。

3、控制钻进速度,尤其是在穿过松散地层时,应适当放慢钻进速度。

4、确保护筒的埋设质量,护筒长度应满足要求,埋设要牢固,周围填土要密实。

二、桩孔偏斜桩孔偏斜是指钻孔灌注桩的桩孔中心线偏离了设计中心线,超过了规范允许的偏差范围。

桩孔偏斜会影响桩的承载能力和桩身的完整性。

造成桩孔偏斜的原因主要有:1、钻机安装不稳定钻机在钻进过程中发生晃动或移位,导致钻杆倾斜。

2、地质条件不均匀地层中存在软硬不均的情况,钻头在钻进过程中容易偏向较软的地层。

3、钻杆弯曲或接头不直钻杆本身存在弯曲或接头不直,会导致钻孔偏斜。

预防桩孔偏斜的措施主要有:1、安装钻机时,要确保其底座水平、牢固,钻杆要垂直。

2、在钻进过程中,要经常检查钻机的稳定性和钻杆的垂直度。

钻孔灌注桩质量通病与防治

钻孔灌注桩质量通病与防治

钻孔灌注桩质量通病与防治一、协议方信息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引言钻孔灌注桩作为一种基础工程中的常见施工技术,具有承载能力高、适应性强等优点。

然而,在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一些质量通病,影响工程质量和安全。

为了确保钻孔灌注桩的施工质量,减少质量问题的发生,特制定本协议,对钻孔灌注桩常见的质量通病及其防治措施进行明确和规范。

三、钻孔灌注桩质量通病11 孔壁坍塌111 表现:在钻孔过程中,孔壁突然坍塌,泥浆水位急剧下降,孔内出现大量塌落的泥土和石块。

112 原因:泥浆比重不够或性能指标不符合要求,无法有效护壁。

护筒埋置深度不够,护筒周围未用黏土填实。

钻进速度过快,护壁形成时间不足。

在松散砂层中钻进时,进尺速度过快或停在一处空转时间过长。

12 桩孔偏斜121 表现:成孔后,桩孔中心线偏离设计桩位中心线。

122 原因:钻孔中遇到较大的孤石或探头石。

在有倾斜度的软硬地层交界处钻进,钻头受力不均。

钻机底座未安置水平或产生不均匀沉陷。

13 缩颈131 表现:桩身局部直径小于设计直径。

132 原因:塑性土膨胀。

在含水量大的黏性土中钻进速度过快。

14 钢筋笼上浮141 表现:在混凝土灌注过程中,钢筋笼向上移动。

142 原因:混凝土灌注速度过快,向上的冲击力使钢筋笼上浮。

钢筋笼未固定牢固。

15 断桩151 表现:桩身混凝土在某一部位出现不连续或断开的现象。

152 原因:灌注过程中发生导管堵塞,未能及时处理。

混凝土灌注时间过长,首批混凝土已初凝。

灌注过程中发生坍孔,未及时处理。

四、钻孔灌注桩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21 孔壁坍塌的防治211 选用优质泥浆,控制泥浆比重和性能指标。

212 增加护筒埋置深度,护筒周围用黏土填实。

213 控制钻进速度,尤其是在松散砂层中应适当减慢钻进速度。

22 桩孔偏斜的防治221 遇到孤石或探头石时,应采用低冲程冲击或回填片石、卵石等,将其挤入孔壁。

钻孔灌注桩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钻孔灌注桩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钻孔灌注桩质量通病防治措施一、成孔质量不合格1.现象(1)坍孔:孔壁坍塌。

(2)斜孔:桩孔垂直度偏差大于1%。

(3)弯孔:孔道弯曲,钻具升降困难,钻进时机架或钻杆晃动,成孔后安放钢筋定或导管困难。

(4)缩孔:成孔后钢筋笼安放不下去。

(5)孔底沉渣厚度超过允许值。

(6)成孔深度达不到设计要求。

2.原因分析(1)坍孔原因有:①孔口护筒埋置不当;②孔内静水压力不足;③护壁泥浆指标选用不当;④钻进过快或停留一处空钻时间过长;⑤清孔时间太长或成孔后未及时浇注;⑥施工过程中对孔壁扰动太大。

(2)造成斜孔、弯孔事故的原因主要有:①钻杆垂直度偏差大;②钻头结构偏心;③开孔时,进尺太快,孔形不直;④孔内障碍物或地层软硬不均,钻进时产生偏斜。

(3)造成缩孔的原因主要有:塑性土膨胀;钻头直径偏小。

(4)造成孔底沉渣厚度超允许值的原因主要有:①孔内泥浆的比重、粘度不够,携带钻渣的能力差;②清孔方法不当,孔底有流沙或孔壁坍塌;③停歇时间太长。

3.防治措施(1)机具安装或钻机移位时,都要进行水平、垂直度校正。

钻杆的导向装置应符合下列规定:①潜水钻的钻头上应配有一定长度的导向扶正装置,成孔钻具(导向器。

扶正器、钻杆、钻头)组合后对中垂直度偏差应小;②利用钻杆加压的正循环回转钻机,在钻具中应加设扶正器,在钻架上增设导向装置,以控制提引水龙头不产生大的晃动;③钻杆本身垂直度偏差应控制在0.2%以内。

(2)选用合适型式的钻头,检查钻头是否偏心。

(3)正确埋置护筒:①预先探明浅层地下障碍物,清除后埋置护筒。

②依据现场土质和地下水位情况,决定护筒埋置深度,一般粘性土≮1m,砂土及松软填土≮1.5m;保证下端口埋置在较密实土层,护筒外围用粘土等渗漏小的材料封填压实;护筒上口高出地面100mm;护筒内径比设计桩径大100mm且有一定刚度。

③做好现场排水工作,如水位变化引起孔内外水压差变化大,可加高护筒,增大水压差调节能力。

(4)制备合格的泥浆:①重视对泥浆性能指标的控制;②当在淤泥质土或流沙中钻进时,宜加大泥浆的比重(1.2~1.3),且钻进采用低转速慢进尺;③在处理弯孔、缩孔时,如果需提钻进行上下扫孔作业时,应先适当加大泥浆比重(通常是投入适量浸泡过的粘土)。

钻孔灌注桩质量通病及其预防措施

钻孔灌注桩质量通病及其预防措施

钻孔灌注桩质量通病及其预防措施第一篇模板:一、引言:钻孔灌注桩是一种常用的基础工程施工技术,其质量问题直接影响到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钻孔灌注桩常见的质量通病及其预防措施。

二、桩身质量问题:1. 桩身强度不足:可能原因包括材料质量不合格、施工工艺控制不当等。

防范措施: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材料选择和验收,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监督。

2. 桩身变形:可能原因包括施工过程中的振动、连续施工带来的渗水等。

防范措施:合理控制振动力度,加强施工过程中的水位控制和渗水防治。

三、桩顶质量问题:1. 桩顶沉降:可能原因包括桩底土层强度不足、施工过程中的沉降控制不当等。

防范措施:采取合适的桩基加固措施,严格控制施工过程中的沉降。

2. 桩顶开裂:可能原因包括混凝土配合比不合理、施工工艺不当等。

防范措施:合理控制混凝土配合比,加强施工过程中的搅拌、浇筑等环节的质量控制。

四、桩侧质量问题:1. 桩侧强度不足:可能原因包括灌注浆液配比不合理、施工工艺控制不当等。

防范措施:严格控制灌注浆液的配比,加强灌注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监督。

2. 桩侧漏浆:可能原因包括施工过程中的浆液渗漏、灌注过程中振动导致的浆液流失等。

防范措施:加强施工过程中的浆液密封和灌注操作,防止浆液的渗漏和流失。

五、文档涉及附件:本文档所涉及的附件包括施工图纸、材料检验报告和施工工艺文件等。

六、法律名词及注释:1. 钻孔灌注桩:指通过钻孔到达设计孔底地层,将混凝土灌注至孔中形成的桩基。

该技术广泛应用于建筑和土木工程中,以增加地基承载能力和改良地基。

2. 桩身强度:指钻孔灌注桩的抗压能力。

强度不足会导致桩身弯曲和破坏,进而影响整个工程的稳定性。

3. 桩顶沉降:指钻孔灌注桩在施工过程中,桩顶与地表之间产生的相对沉降现象。

沉降过大会导致结构不平衡和破坏,危及工程的安全性。

第二篇模板:一、前言:钻孔灌注桩是一种常用的基础工程施工技术,然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质量问题。

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通病与预防措施

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通病与预防措施

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通病与预防措施根据我们多年的工程实践及观察,钻孔灌注桩在施工中的质量通病主要有:塌孔、斜孔、缩颈、断桩、桩身离析、钢筋笼错位、孔壁泥皮过厚孔底沉渣过厚、桩基偏位等。

1、钻孔灌注桩施工中的质量通病产生的原因:1.1 塌孔塌孔是在成孔过程中孔壁出现局部坍落的现象。

造成塌孔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在有砂卵石、卵石或流塑淤泥质土夹层成孔,这些土层不能直立而塌落。

(2)局部有上层滞水渗漏作用,孔口周围排水不良,土质松散使该层土坍塌。

(3)成孔后没有及时浇筑混凝土,待灌时间过长或者下钢筋笼时挂破孔壁而造成桩孔坍塌.1。

2 斜孔桩孔垂直偏差大于桩深度的1/100。

桩基倾斜使桩基在竖直方向上的承载力下降,为基础工程的隐患。

斜孔产生的原因:(1)钻架不稳,钻杆导架不垂直,钻机部件松动。

(2)地层地质不均匀,孔内横向地层软硬不均。

(3)钻进中遇到有大的坚硬孤石或者其它硬物等。

1.3 缩颈钻进成孔时,地层在应力释放过程中发生缓慢变形,导致孔径变小而造成缩颈现象。

桩孔缩颈将导致桩的截面变小,桩基承载力降低,混凝土钢筋保护层变薄、钢筋裸露、钢筋锈蚀严重,桩孔产生缩颈的主要原因:由于钻头磨损过甚、焊接不及时或地层中有遇水膨胀的软土、黏土泥岩造成的。

1。

4 断桩断桩是指灌注不连续,混凝土产生中断,桩基整体性受到破坏。

断桩产生的主要原因:(1)在混凝土浇筑中,由于混凝土供应不足,无法连续浇筑,孔内混凝土已达到初凝,导致后续混凝土无法下灌,从而形成断桩。

(2)如果较大的杂物混入混凝土,或者有部分粗集料粒径过大导管被卡住,导致灌注中断。

(3)混凝土质量不符合要求.当混凝土发生离析或者坍落度太小时,其流动性比较差,在灌注混凝土过程中,发生卡料现象。

(4)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导管不小心拔出混凝土面或者导管发生漏水,在混凝土中混入泥浆,也会形成断桩。

(5)由于孔壁坍塌或者泥浆含砂量过高,因为沉淀,浮浆稠度过大,混凝土上返困难,造成灌注中断,形成断桩。

钻孔灌注桩6种施工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钻孔灌注桩6种施工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钻孔灌注桩6种施工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钻孔灌注桩质量施工质量通病及控制预防措施如下。

一、钢筋笼上浮已经沉放到设计深度位置的钢筋骨架,在浇混凝土过程中,骨架位置比原设计位置高出,俗成“浮笼“。

1.原因分析(1)钢筋笼骨架内径与导管间距小,粗骨料粒径太大,主筋搭接焊头未焊平,在导管提升与下沉回来过程中,法兰盘挂带钢筋笼。

(2)钢筋在安装过程中,骨架扭曲、箍筋变形、脱焊脱落或者导管倾斜,使得钢筋与导管外壁紧密接触。

(3)有时因机具故障,浇混凝土时停歇,导管与钢筋间混凝土已凝结,提升导管时将钢筋带出。

(4)浇混凝土速度过快,混凝土面升至钢筋笼底,产生向上“浮力”,导致钢筋笼浮上来。

2.处理办法(1)刚开始浇混凝土就出现“浮笼”,主要是导管与笼之间有挂带现象;应立即中止浇混凝土,反复上下摇动导管或单向旋转。

(2)在浇混凝土过程中,随着导管拔出,笼上浮,但混凝土面不动,亦是因导管与笼间有挂带现象,应反复摇动导管,重复使之上下移动,以切断二者联系。

(3)在浇混凝土过程中,随着混凝土面上升,笼上浮,即应控制混凝土浇量及速度。

二、沉笼已经沉放到设计深度位置钢筋,在浇混凝土过程中,钢筋笼坠落,钢筋骨架比原设计位置低,俗称“沉笼”。

1.原因分析(1)吊筋与主筋之间或分段钢筋之间焊接不牢固或吊环脱落。

(2)上下振动导管时,导管挂带钢筋,对钢筋施加一很大外力,吊环松脱,而一旦导管与钢筋笼脱离时,笼沉入孔中。

2.处理办法(1)如笼沉入混凝土深度不深(小于2米时),可暂不处理,继续浇混凝土,待基坑开挖后,在原桩位上人工或机械挖土,凿出桩头钢筋接高上来,桩头混凝土须凿毛,再浇灌高出原标号一个强度等级的混凝土。

(2)在开挖基坑后凿除桩头浮浆时发现沉笼,但不知沉入深度,此时须重新补桩或请设计人员核定在基础结构上采取加固措施。

三、导管拔空在浇混凝土过程中,导管脱离混凝土面,泥水进入导管中,造成桩身变小或断桩。

1.原因分析施工人员操作失误,过快上拔导管。

钻孔灌注桩质量通病

钻孔灌注桩质量通病

钻孔灌注桩(冲孔灌注桩)常见质量通病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一、常见通病钻孔灌注桩在施工过程中受工艺、地层等自然条件和工序安排、管理流程等管理条件的制约,经常会发生以下常见通病:1、钻孔偏斜-钻孔垂直度不符合设计要求;2、缩径-钻孔深度范围内局部孔径小于正常钻井孔径或桩径;3、塌孔-钻孔深度范围孔壁不稳形成坍塌;4、沉渣偏厚-桩底沉渣超出设计要求;5、钢筋笼上浮-钢筋笼在混凝土灌注过程中笼顶标高不断升高;6、浇短桩头-桩头低于设计标高;7、断桩、夹泥层-桩身混凝土明显断开或夹有泥土。

二、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1、钻孔偏斜的原因分析、防治措施(1)钻孔偏斜的原因分析由于钻机作业时安装不稳或钻杆弯曲,地面软弱或软硬不均匀,或由于土层软硬交界层面较陡或土层中夹有大的孤石或其他硬物等情形,常会导致钻孔偏斜。

(2)防治措施①施工前应先将场地夯实平整,轨道枕木宜均匀着地,安装钻机时要求转盘中心与钻架上起吊滑轮在同一轴线,钻杆位置偏差不大于20 cm。

②桩机部件要妥善保养、组装,开钻前要校正桩架的垂直度和水平度。

③钻孔过程中遇到的孤石如位置较浅,可将其挖出,如位置较深,可用岩芯钻机钻通石块爆破后再行施工。

④在砂层和粉土层中钻孔时,钻进速度不宜过快。

⑤钻孔轻微倾斜可往复扫孔纠正。

若桩孔倾斜较严重,应向孔中填入石子和粘土至偏孔处0.5m以上,在消除了导致斜孔的因素后重新钻进,宜慢速提升、下降,反复扫孔矫正,直至桩孔符合要求。

2、缩径的原因分析、防治措施(1)缩径的原因分析①土层中的膨胀土遇水后膨胀导致钻孔缩径。

②钻头焊补不及时,越钻越小,致使下部缩径。

③混凝土拌和物质量不符合要求,致使混凝土拌和物的流动性差、坍落度小、骨料离析严重等从而使下落浇混凝土不能充分地置换出桩孔中的护壁泥浆,或是在骨料离析处被护壁泥浆充填了本应由水泥砂浆充填的空间或者中空根本得不到充填,于是形成部分长度缩径。

④施工措施不当。

经现场检测发现,缩颈、空洞主要出现在桩身上部。

钻孔灌注桩质量通病

钻孔灌注桩质量通病

施工中预防措施
钻孔质量控制
严格控制孔位、孔深、孔径等参数,确保符合设 计要求。
加强钻孔过程中的泥浆循环,及时清理钻屑,保 持孔内清洁。
施工中预防措施
01
混凝土灌注
02
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确保满足设计强度要求。
保证混凝土灌注连续、均匀,防止断桩、夹泥等质量问题的发
03
生。
施工中预防措施
施工记录与监控
漏浆问题
总结词
漏浆是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中常见的质量通病,它会导致泥浆流失、孔内液面下降,影响成桩质量。
详细描述
漏浆的原因主要包括地层裂隙发育、泥浆比重过小、护筒连接不严密等。为预防漏浆问题,应合理选择泥浆比重 和粘度,确保护筒连接严密,同时在地层变化处控制钻进速度和钻压。一旦发生漏浆,应及时补充泥浆并查找漏 浆原因。
根据工程特点选择合适的桩型和施工方法,确保设计满足承载力和变形要求。
施工前预防措施
01
材料选择
02
选用质量合格的水泥、骨料等原材料,确保混凝土 质量。
03
对进场材料进行质量检验,防止不合格材料进入施 工现场。
施工前预防措施
设备检查 对施工设备进行全面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状态。
特别是钻机、泥浆泵等关键设备,应保证其性能稳定可靠。
详细描述
混凝土等材料的配合比不正确, 影响其性能和强度。
总结词
材料配合比不当
详细描述
施工材料在存放、使用过程中管 理不善,导致材料性能受损。
施工机械问题
总结词
机械性能不足
01
详细描述
02 钻孔灌注桩施工所使用的机械
性能不足,无法满足施工要求 。
总结词
机械操作不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钻孔灌注桩施工的6种常见质量通病
钻孔灌注桩的施工工艺,在我国60年代初得以推广。

这种桩具有施工噪音低、振动小、桩长、直径可按设计要求变换自如,桩尖能可靠进入持力层,单桩承载力大等优点。

但是,从钻孔开始至成桩结束,因受到多种因素影响,极易引发质量问题甚至质量事故,因此质量控制成为施工中的难点。

通病一
钢筋笼上浮
已经沉放到设计深度位置的钢筋骨架,在浇砼过程中,骨架位置比原设计位置高出,俗成“浮笼“。

➤原因分析
1)钢筋笼骨架内径与导管间距小,粗骨料粒径太大,主筋搭接焊头未焊平,在导管提升与下沉回来过程中,法兰盘挂带钢筋笼。

2)钢筋在安装过程中,骨架扭曲,箍筋变形、脱焊脱落或者导管倾斜,使得钢筋与导管外壁紧密接触。

3)有时因机具故障,浇砼时停歇,导管与钢筋间砼已凝结,提升导管时将钢筋带出。

4)浇砼速度过快,砼面升至钢筋笼底,产生向上“浮力”,导致钢筋笼浮上来。

➤处理办法
1)刚开始浇砼就出现“浮笼”,主要是导管与笼之间有挂带现象;应立即中止浇砼,反复上下摇动导管或单向旋转。

2)在浇砼过程中,随着导管拔出,笼上浮,但砼面不动,亦是因导管与笼间有挂带现象,应反复摇动导管,重复使之上下移动,以切断二者联系。

3)在浇砼过程中,随着砼面上升,笼上浮,即应控制砼浇量及速度。

通病二
沉笼
已经沉放到设计深度位置钢筋,在浇砼过程中,钢筋笼坠落,钢筋骨架比原设计位置低,俗称“沉笼”。

1)吊筋与主筋之间或分段钢筋之间焊接不牢固或吊环脱落。

2)上下振动导管时,导管挂带钢筋,对钢筋施加一很大外力,吊环松脱,而一旦导管与钢筋笼脱离时,笼沉入孔中。

➤处理办法
1)如笼沉入砼深度不深(小于2米时),可暂不处理,继续浇砼,待基坑开挖后,在原桩位上人工或机械挖土,凿出桩头钢筋接高上来,桩头砼须凿毛,再浇灌高出原标号一个强度等级的砼。

2)在开挖基坑后凿除桩头浮浆时发现沉笼,但不知沉入深度,此时须重新补桩或请设计人员核定在基础结构上采取加固措施。

通病三
导管拔空
在浇砼过程中,导管脱离砼面,泥水进入导管中,造成桩身变小或断桩。

施工人员操作失误,过快上拔导管。

➤预防措施
严格控制导管提升速度,在提升前应测量砼面高度,计算导管埋入砼长度及本次可提升高度。

➤处理办法
1)当导管拔空时,应迅速将导管插入砼中,利用小型水泵或小口径抽水设备,将导管中水抽出,继续浇砼。

2)迅速提出导管,重新设隔水球冲出导管后,应将导管继续下降,直到导管不能插入时在少许提升导管,继续灌注砼。

通病四
埋管
在浇砼过程中,导管买在砼中,没有及时拔出,砼硬化后,形成废桩。

1)砼初凝时间短,或施工机具、电力供应等原因所致间歇时间长,重新浇注砼时下部砼已硬化,导管拔不出来。

2)导管被钢筋挂住。

3)浇砼过程中孔壁坍方,大量泥砂将导管埋没。

➤预防措施
1)砼初凝时间一定要保证正常浇注时间的2倍,夏季施工时应加缓凝剂,保证砼的连续供应、浇捣。

2)避免导管挂带钢筋笼。

3)防止孔壁坍方措施:护筒原土深度至少1m。

根据现场土质特征,正确选用护壁泥浆。

泥浆浓度不宜过低,严禁放清水入孔。

在相邻刚浇灌完毕的邻桩旁成孔施工,距离不得小于4倍桩径,或最少间隔时间大于36h。

➤处理办法
1)当导管挂带钢筋笼,如果发现钢筋笼埋入砼不深,可提起钢筋笼转动导管,使导管与钢筋笼脱离,否则只好放弃导管。

2)导管埋入砼中拔不出,一般作废处理,同设计人员核定后重新补桩。

通病五
桩位偏位偏差较大
基坑开挖后,对照轴线检查桩位,桩位偏差超出规范允许范围。

➤原因分析
1)施工人员放样有偏差或机械钻孔定位不准确。

2)开挖基坑时,一次性挖土深度过大,土侧压力造成桩位错动。

➤预防措施
1)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水平,增强现任心,钻孔定位准确。

2)开挖土方应分层开挖,每次挖土深度控制在4m左右。

➤处理办法
如桩位超出规范允许偏差范围较大,应请设计人员核定,采取必要的加固措施;如果是单桩基础,一般应重新补桩。

通病六
桩头冒水
在基坑垫层砼浇灌完毕,桩头部位出现渗水现象。

➤原因分析
1)砼浇注不密实,桩身(尤其是桩头部位)有裂隙或夹泥,砼中石子粒径太大,级配不均匀。

2)浇砼时,泥浆相对密度过大,砼与主筋之间有夹泥,地下水沿着夹泥冒出。

3)在基坑开挖时,挖土机械碰撞桩身,造成桩头部位有裂隙。

4)截桩时风镐等机械过度冲击桩头部砼,致使桩头砼产生裂缝而渗水。

➤预防措施
1)严格控制砼质量,粗骨料粒径以5~25mm为宜,浇捣过程中经常上下振动导管。

2)严格控制泥浆相对密度和稠度,使其保持在规范允许范围之内。

3)土方开挖时,严禁挖土机械碰撞桩身。

4)截桩时,一般控制截桩部位距设计桩头距离在1m左右,此1m段长度砼须人工凿除,严禁用风镐等机械修凿。

➤处理办法
1)如发现有桩头冒水现象,应请检测单位测桩身砼强度、桩身有无缺陷,对仅限于桩头一段长度范围内出现裂隙的,应凿除桩头砼,直至露出坚实砼后再灌高出原等级一个强度等级的砼。

2)如桩身质量有严重缺陷,应请设计及检测中心核定是否须重新补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