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科学进度表

合集下载

教科版 一二三上册科学实验进度表

教科版 一二三上册科学实验进度表
独山子第五小学2019-2020-1科学一年级上册教学实验计划
周次
第1周 第2周 第3周
日期
9.2-9.5 9.9-9.12 9.16-9.20
课 序
实验内容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 1、我们知道的植物
2 2、观察一棵植物
1 3、观察叶
第4周 9.23-9.27 2 4、这是谁的叶
第5周 9.29-9.30 2 5、植物是“活”的吗
橡皮(长条形)、回形针、小棒、40个小立方体、剪刀、透明胶带,和讲台 一样长的棉线或纸带
印有小方格的纸,10个小立方体、剪刀、透明胶带。记号笔、塑料桶
测量纸带、塑料尺、软尺、橡皮
实验 用 具
备注
塑料花、植物、种子、花盆、泥土、小铲子、小葱、大蒜、胡萝卜 植物 各种形状的落叶
各种形状的落叶(校园里能找到的) 学生自己种养的植物,塑料花,植物
校园里的植物(现场去看) 四只长短高矮胖瘦不同的恐龙模型(每组)
纸蛙、纸带、彩笔、胶水、剪刀
纸带、彩笔、胶水、剪刀
纸带、橡皮、回形针、小棒、小立方体
第6周 10.8-10.11 1 6、校园里的植物
第7周 10.14-10.18 3 7、在观察中比较
实验目的
识别植物,能简单描述植物的特征 植物具有根、茎、叶 通过观察比较各种各样的叶 根据叶的特征到校园中寻找它们是哪一种植 物的叶
知道植物是有生命的,并找到证据 通过实地观察,认识周围常见植物 的名称及其特征。 能从多种角度观察和比较物体
10.21-10.25 4 8、起点和终点 第8周 第9周 10.28-11.1 1 9、用手来测量
学习标记起点和终点的方法
能用手来测量桌子的高度,并标记 测量过程

小学科学教学进度表(一二三四五六)

小学科学教学进度表(一二三四五六)

小学科学教学进度表(一二三四五六)小学科学教学进度表一年级第一学期- 单元一:认识身体部位- 单元二:认识动物- 单元三:认识植物- 单元四:认识物体与材料- 单元五:认识季节和天气第二学期- 单元六:认识水和水的性质- 单元七:认识风和风的性质- 单元八:认识太阳和太阳的性质- 单元九:认识月亮和月亮的性质- 单元十:认识公园二年级第一学期- 单元一:认识自然界中的现象- 单元二:认识天体- 单元三:认识石头、沙子和泥土- 单元四:认识空气和气温- 单元五:认识生活中的科技第二学期- 单元六:认识动植物- 单元七:认识鸟类和鱼类- 单元八:认识昆虫和爬行动物- 单元九:认识物体的使用和保护- 单元十:认识科技对社会的贡献三年级第一学期- 单元一:认识天气变化- 单元二:认识水的循环- 单元三:认识光的传播- 单元四:认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单元五:认识环境保护第二学期- 单元六:认识生活中的力- 单元七:认识电的产生和使用- 单元八:认识磁的现象- 单元九:认识物体的重量和浮力- 单元十:认识科技的应用四年级第一学期- 单元一:认识物质的存在形态- 单元二:认识身体的呼吸和循环- 单元三:认识太阳能的利用- 单元四:认识声音的特性- 单元五:认识静电的产生和利用第二学期- 单元六:认识动植物的进化- 单元七:认识物体的沉浮性质- 单元八:认识地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单元九:认识环境的保护和改善- 单元十:认识科技的发展五年级第一学期- 单元一:认识原子和分子- 单元二:认识能量的转换和储存- 单元三:认识天体运动- 单元四:认识生物的多样性- 单元五:认识生命的起源第二学期- 单元六:认识恒星和它们的分布- 单元七:认识生物的分类- 单元八:认识生长和发育- 单元九:认识物质的纯净和杂质- 单元十:认识科技的创新和应用六年级第一学期- 单元一:认识细胞和组织- 单元二:认识生活中的酸碱性- 单元三:认识生殖和遗传- 单元四:认识地球的外部和内部结构- 单元五:认识化学反应第二学期- 单元六:认识植物的光合作用- 单元七:认识生物的适应环境- 单元八:认识化学能量的利用- 单元九:认识地质变化和地理灾害- 单元十:认识科技的伦理和安全以上是小学各年级科学教学的进度表。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教学计划及教学进度表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教学计划及教学进度表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教学计划及教学进度表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教学计划及教学进度表一、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的学习以观察和描述为主,如何运用感官进行观察并对自己观察到的结果进行描述是教学的一个重点。

要从一年级开始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正确认识、理解和必要的科学素养,为六年的科学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材分析2017年9月,国家恢复在1-2年级开设科学课程。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基础课程、实践性课程与综合性课程。

本教材依据教育部2017年最新颁布的《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

修订后的教科书采用了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双螺旋(科学态度和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为辅线)协同发展的编写理念模型,表现为“大单元”的组织形式和“四个板块”的呈现方式。

一年级科学设置两大单元,分别是“植物”和“比较与测量”。

“植物”单元下设:1.我们知道的植物2.观察一课植物|3.观察叶4.这是谁的叶5.植物是“活”的吗6.校园里的植物7.科学阅读——我们离不开植物植物是孩子们的亲密伙伴,他们对植物具有天然的好奇心。

让孩子把植物作为一个生命体来思考,运用各种感官进行观察,是生命科学概念体系构建和技能目标达成的基础和需要。

“比较与测量”单元下设:1.在观察中比较2.起点和终点>3.用手来测量4.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5.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6.做一个测量纸袋7.比较测量纸袋和尺子8.科学阅读——生活中的测量工具比较与测量是科学探究的重要能力,也是孩子们理解周围事物的重要途径,这一作为科学学习的基础当之无愧。

“四个板块”分别是聚焦、探索、研讨、拓展。

在充分体现科学特质的同时,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的需要。

三、教学目标小学科学总目标: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

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进度表

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进度表
序 号
实验名称
分组实验
演示实验
|
所需器材
1
种植一棵植物
√各种容器、植物种子@ Nhomakorabea2
观察植物

各种植物、放大镜
3
观察植物叶

/
各种植物的叶子、放大镜
4
这是谁的叶

各种植物、各种植物的叶子、放大镜
5

植物是“活”的吗

自己种植的植物
6
校园里的植物


放大镜
7
在观察中比较

恐龙模型
8
起点和终点
/

粉笔、纸带、剪刀、纸蛙
9
用手来测量

记号笔

10
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

纸带、回形针或其他物品、剪刀、笔
11
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
]

橡皮或其他物品、剪刀、笔
12
做一个测量带

笔、胶带、纸、剪刀
13
比较测量

纸带、软尺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教学计划及教学进度表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教学计划及教学进度表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教学计划及教学进度表一、学情分析:在一年级学生的研究中,观察和描述是主要的,因此教学应重点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正确认识、理解和必要的科学素养,为六年的科学研究打下基础。

二、教材分析: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基础课程、实践性课程与综合性课程。

本教材依据教育部2017年最新颁布的《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

修订后的教科书采用了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双螺旋协同发展的编写理念模型,表现为“大单元”的组织形式和“四个板块”的呈现方式。

一年级科学设置两大单元,分别是“植物”和“比较与测量”。

三、教学目标:通过科学课程的研究,学生能够了解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惯和生活惯;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

四、教学措施:在科学课上,引导学生学会有条理地进行观察,学会对观察对象的描述与记录,要懂得运用证据形成个人看法,懂得展示证据的重要,懂得与同伴合作和交流,让他们养成注意倾听和深入思考的惯。

同时,教师应该注重科学课程的实践性和综合性,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方式和案例分析,让学生感受到科学的魅力和实用性。

1.注重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养成良好的研究惯,如好奇心、求知欲、观察有序性、及时记录的惯、尊重事实和证据的意识、科学方法的渗透等。

教师应避免在科学知识的难度和广度上过分强调。

2.在教学方法上,应采用适合幼儿园大班的教学方式,注重实践性和趣味性,利用一些游戏等方式,让学生获得更多感性经验和直接感受。

3.在科学课堂上,应加强观察和实验活动,开展探究式教学。

同时,不仅局限于科学学科的教学,要以科学为主线,综合语文、数学、艺术、技术等各学科的元素,体现学科的综合性。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教学计划及教学进度表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教学计划及教学进度表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教学计划及教学进度表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教学计划及教学进度表一、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的学习以观察和描述为主,如何运用感官进行观察并对自己观察到的结果进行描述是教学的一个重点。

要从一年级开始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正确认识、理解和必要的科学素养,为六年的科学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材分析2017年9月,国家恢复在1-2年级开设科学课程。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基础课程、实践性课程与综合性课程。

本教材依据教育部2017年最新颁布的《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

修订后的教科书采用了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双螺旋(科学态度和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为辅线)协同发展的编写理念模型,表现为“大单元”的组织形式和“四个板块”的呈现方式。

一年级科学设置两大单元,分别是“植物”和“比较与测量”。

“植物”单元下设:1.我们知道的植物2.观察一课植物3.观察叶4.这是谁的叶5.植物是“活”的吗6.校园里的植物7.科学阅读——我们离不开植物植物是孩子们的亲密伙伴,他们对植物具有天然的好奇心。

让孩子把植物作为一个生命体来思考,运用各种感官进行观察,是生命科学概念体系构建和技能目标达成的基础和需要。

“比较与测量”单元下设:1.在观察中比较2.起点和终点3.用手来测量4.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5.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6.做一个测量纸袋7.比较测量纸袋和尺子8.科学阅读——生活中的测量工具比较与测量是科学探究的重要能力,也是孩子们理解周围事物的重要途径,这一作为科学学习的基础当之无愧。

“四个板块”分别是聚焦、探索、研讨、拓展。

在充分体现科学特质的同时,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的需要。

三、教学目标小学科学总目标: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

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及进度表(6篇)

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及进度表(6篇)

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及进度表(6篇)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我们又将迎来新的喜悦、新的收获,一起对今后的学习做个计划吧。

写计划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较新的计划书范文,方便大家学习。

作者分享了6篇较新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及进度表,希望对于您更好的写作一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及教学进度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及进度表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湖北教育出版社篇一一、班级概况分析:本班学生76人。

学生刚入校,对学校的常规不了解。

年纪小,自律性差。

但都比较懂礼貌,见到老师能主动问好。

有部分学生有说普通话的意识,能用简短的普通话与老师和同学做简单的交流。

个别学生不懂得执笔方法,需要老师不断纠正、督促。

学生在学前对数学中的加减、简单的图形等已经有了初步的接触和了解,但这种了解是不深刻的,还需进一步系统学习,学生能借助手指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但能运用数的组成来计算的几乎没有,计算的速度还很慢,等等。

总之,刚入学的孩子不是一张白纸,也不是已经写满文章的纸。

二、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

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

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较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除了认数和计算以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

虽然每一单元的内容都不多,但是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科学学科教学进度表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科学学科教学进度表
秋季星空 冬季星空
9
10.28-11.1
木材
10
11.4-11.8
纸 陶瓷
11
11.11-11.15
金属
12
11.18-11.22
玻璃与塑料 材料的分类
13
11.25-11.29
蒸发 沸腾
14
12.3-12.6
凝结
15
12.9-12.13
水的三态变化
16
12.16-12.20
小水滴的旅行
17
12.23-12.27
13
11.25-11.29
蚯蚓找家 变色龙
14
12.3-12.6
植物向哪里生长 密切联系的生物界
15
12.9-12.13
珍惜动植物
16
12.16-12.20
生物的启示
17
12.23-12.27
复习
18
12.30-1.3
复习
19
1.6-1.10
期末检测
20
1.13-1.17
9.16-9.20
冬眠与迁徙
4
9.23-9.27
植物的“身体”植物的根
5
9.30-10.4
植物的茎叶的蒸腾作用
6
10.8-10.11
土壤的成分
7
10.14-10.18
保护土壤
8
10.21-10.25
认识岩石 矿物和矿产
9
10.28-11.1
固体、液体和气体
10
11.4-11.8
固体、液体的体积和质量
11
11.11-11.15
空气占据空间吗
12
11.18-11.22

【最新】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最新】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一、指导思想: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好动、好奇心强,对科学这门课充满兴趣,但他们缺乏生活经验和常识,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教师耐心引导和启发。

三、教材分析: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材包括“植物”“比较与测量”两个单元。

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注重通过观察、比较、实验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植物的特征。

2.指导学生正确进行比较和测量。

难点:1.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2.让学生理解测量的准确性和误差。

五、教学目标:(一). 科学知识目标:1.认识常见的植物,了解其特征和生长环境。

2.掌握比较和测量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二). 科学探究目标:1. 能够运用多种感官观察事物,提出问题。

2.学会简单的实验设计和操作,培养探究精神。

(三). 科学态度目标:1.对科学课产生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2.培养认真观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四).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了解科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初步形成爱护植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六、教学措施:1. 利用多媒体、实物等多种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兴趣。

2. 设计简单易懂、富有趣味性的实验和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3.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及时给予肯定和指导。

七、教学进度表:。

一年级上册科学进度表

一年级上册科学进度表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及进度表一、本学期学生现状分析:大部分学生性格开朗,学习兴趣浓厚,乐于参加各项活动。

一年级学生的学习以观察和描述为主,如何运用感官进行观察并对自己观察到的结果进行描述是教学的一个重点。

要从一年级开始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正确认识、理解和必要的科学素养,为六年的科学学习打下基础。

重点抓好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教学。

同时辅导好优生。

二、教材分析: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基础课程、实践性课程与综合性课程。

本教材依据教育部2017年最新颁布的《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

修订后的教科书采用了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双螺旋(科学态度和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为辅线)协同发展的编写理念模型,表现为“大单元”的组织形式和“四个板块”的呈现方式。

一年级科学设置两大单元,分别是“植物”和“比较与测量”。

“植物”单元下设: 1.我们知道的植物 2.观察一课植物 3.观察叶 4.这是谁的叶 5.植物是“活”的吗 6.校园里的植物 7.科学阅读——我们离不开植物植物是孩子们的亲密伙伴,他们对植物具有天然的好奇心。

让孩子把植物作为一个生命体来思考,运用各种感官进行观察,是生命科学概念体系构建和技能目标达成的基础和需要。

“比较与测量”单元下设:1.在观察中比较2.起点和终点3.用手来测量4.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5.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6.做一个测量纸袋7.比较测量纸袋和尺子8.科学阅读——生活中的测量工具比较与测量是科学探究的重要能力,也是孩子们理解周围事物的重要途径,这一作为科学学习的基础当之无愧。

“四个板块”分别是聚焦、探索、研讨、拓展。

在充分体现科学特质的同时,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的需要。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知道身边常见植物的名称,了解它们的简单分类以及用途。

让学生在观察中感知不同植物的叶子的大小、形状及颜色的不同。

2.引导学生在动手实践中认识生活中常用的尺子、体温计、温度计、卷尺、卡尺等不同的测量工具,初步了解它们的测量方法。

苏教版科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进度表版

苏教版科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进度表版
2、选择能够研究的问题
重点:学会如何选择可研究的问题。
难点:把暂时不能研究的问题转化为目前可研究的问题。
21
1.15-----1.19
2、选择能够研究的问题
22
1.22----1.26
复习、考试
23
1.29---2.1
难点:体会轮子的作用
2
16
12.11-12.15
3、轮子的故事2
重点:了解生活中轮子的应用
难点:体会轮子的作用
2
17
12.18-12.22
2
18
12.25-12.29
5、专项学习
重点:了解一些伟大的发明家。
难点:让学生对发明创造产生兴趣
2
19
1.1--------1.5
1、尽可能多地提出问题
20
1.8-------1.12
2
6
10.2-10.6
2
7
10.19-10.13
3、借助工具观察
重点:了解工具的用途
难点:选择和使用工具
2
8
10.16-10.20
3、单元:《用大脑思考》1、做个小侦探
重点:了解自然界的科学现象
难点:学会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
2
9
10.23-10.27
2、暗箱里的秘密
重点:学会观察和思考一些简单的科学现象
苏教版科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进度表版学年第一学期科学学科教学进度计划
年级:一年级
周次
日期
教学内容
(单元或章节、
课题或篇名等)
重、难点
课时
1
8.28-9.1
1、单元:《走进科学》1、小小科学家
重点:初步了解科学家的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一、本学期学生现状分析:
大部分学生性格开朗,学习兴趣浓厚,乐于参加各项活动。

一年级学生的学习以观察和描述为主,如何运用感官进行观察并对自己观察到的结果进行描述是教学的一个重点。

要从一年级开始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正确认识、理解和必要的科学素养,为六年的科学学习打下基础。

重点抓好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教学。

同时辅导好优生。

二、教材分析: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基础课程、实践性课程与综合性课程。

本教材依据教育部2017年最新颁布的《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

修订后的教科书采用了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双螺旋(科学态度和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为辅线)协同发展的编写理念模型,表现为“大单元”的组织形式和“四个板块”的呈现方式。

一年级科学设置两大单元,分别是“植物”和“比较与测量”。

“植物”单元下设: 1.我们知道的植物 2.观察一课植物 3.观察叶 4.这是谁的叶 5.植物是“活”的吗 6.校园里的植物 7.科学阅读——我们离不开植物植物是孩子们的亲密伙伴,他们对植物具有天然的好奇心。

让孩子把植物作为一个生命体来思考,运用各种感官进行观察,是生命科学概念体系构建和技能目标达成的基础和需要。

“比较与测量”单元下设:
1.在观察中比较
2.起点和终点
3.用手来测量
4.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
5.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
6.做一个测量纸袋
7.比较测量纸袋和尺子
8.科学阅读——生活中的测量工具比较与测量是科学探究的重要能力,也是孩子们理解周围事物的重要途径,这一作为科学学习的基础当之无愧。

“四个板块”分别是聚焦、探索、研讨、拓展。

在充分体现科学特质的同时,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的需要。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知道身边常见植物的名称,了解它们的简单分类以及用途。


学生在观察中感知不同植物的叶子的大小、形状及颜色的不同。

2.引导学生在动手实践中认识生活中常用的尺子、体温计、温度计、卷尺、卡尺等不同的测量工具,初步了解它们的测量方法。

教学难点:
1.学习制作测量纸袋,学习用测量纸带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2.培养学生在科学实践活动中能通过对身边自然事物的观察,发现和提出问题。

3.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以及和同学合作交流的习惯。

三:本学期学生能力要求:
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

在科学课上,引导学生学会有条理地进行观察,学会对观察对象的描述与记录,要懂得运用证据形成个人看法,懂得展示证据的重要,懂得与同伴合作和交流,让他们养成注意倾听和深入思考的习惯。

四、本学期改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突出兴趣的激发和培养,注重学习习惯的养成。

如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观察的有序性,及时记录的习惯,尊重事实和证据的意识,科学方法的渗透等。

教师不要在科学知识的难度和广度上多做文章。

2.教学方法上按照衔接幼儿园大班的教学方式,适当利用一些游戏,增加趣味性,注重实践性,让学生积累更多的感性经验和直接感受。

3.在科学课堂上,加强观察、实验活动,开展在教师指导下的探究式教学。

同时,不只局限于科学学科的教学,要以科学为主线,综合语文、数学、艺术、技术等各学科的元素,为我所用,体现学科的综合性。

德育渗透:
注重学习习惯的养成保持与发展想知道,爱提问、大胆想象、乐于探究的愿望。

关心新事物与生活的联系。

正确的理解科学,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

互助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学习中尊重事实、注重环境保护和与自然和谐相处。

培养学生意志品质,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

在点滴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五、本学期工作目标:
本册教材内容生动活泼,有很大的弹性和开放性。

注重突出科学、植物、比较、测量的联系,加强了和其它学科的联系。

包括二个单元:植物、比较与测量。

根据新科学课程标准,本册重在培养学生以下几种科学素养:
科技探究:知道科技探究涉及的主要活动,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特征。

能进行观察、实验、制作等探究活动。

对动植物、环境等科学内容进行探究。

科技知识:使学生了解生命世界、地球与宇宙世界的一些基础知识。

以及运用知识进行科学探究活动。

通过本册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科技课的兴趣,使学生在探究、科学价值观、科技知识二各方面得到发展。

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学科教学进度表任教年级:一年级科目:科学任课教师:高雪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