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国六卿家族完整世系

合集下载

晋国世系

晋国世系

01唐叔虞—02晋侯燮—03晋武侯—04晋成侯—05晋厉侯—06晋靖侯—07晋僖侯—08晋献侯┬09晋穆侯┬11晋文侯┐└10晋殇叔└曲沃桓叔┐│┌————————————————————————————————————————————————┘││┌————————————————————————————————————————————————┘│└12晋昭侯—13晋孝侯—14晋鄂侯┬15晋哀侯—16晋小子侯│└17晋侯愍└曲沃庄伯—18晋武公—19晋献公┬20晋君奚齐├21晋君悼子├22晋惠公—23晋怀公└24晋文公┬25晋襄公┬26晋灵公│└捷(桓叔)—谈(惠伯)—30晋悼公—31晋平公—32晋昭公┐└27晋成公—28晋景公—29晋厉公│┌—————————————————————————————————————————————————┘├33晋顷公—34晋定公—35晋出公└雍(戴子)—忌—36晋哀公—37晋幽公—38晋烈公—39晋孝公—40晋静公晋唐叔虞姬虞 (前1042年--前???) 周武王之子,周成王之弟晋侯燮姬燮 (前???--前???)晋武侯姬宁族 (前???--前???)晋成侯姬服人 (前???--前???)晋厉侯姬福 (前???--前859年)晋靖侯姬宜臼 (前858年--前841年) 18年晋厘侯姬司徒 (前840年--前823年) 18年晋献侯姬籍 (前822年--前812年) 11年晋穆侯姬费王 (前811年--前785年) 27年晋殇叔姬殇 (前784年--前781年) 4年晋文侯姬仇 (前780年--前746年) 35年晋昭侯姬伯 (前745年--前740年) 6年晋孝侯姬平 (前739年--前724年) 16年晋鄂侯姬却 (前723年--前718年) 6年晋哀侯姬光 (前717年--前709年) 9年晋小子侯姬小子 (前708年--前705年) 4年晋缗侯姬缗 (前704年--前679年) 26年曲沃桓叔姬成师 (前744年--前731年) 14年曲沃庄公姬鳝 (前730年--前716年) 15年曲沃武公(晋武公) 姬称 (前715年--前677年) 39年晋献公姬诡诸 (前676年--前651年) 26年晋惠公姬夷吾 (前650年--前637年) 14年晋怀公姬圉 (前637年--前637年) 1年晋文公姬重耳 (前636年--前628年) 9年春秋霸主之中原霸主晋襄公姬欢 (前627年--前621年) 7年晋灵公姬夷皋 (前620年--前607年) 14年晋成公姬黑肩 (前606年--前600年) 7年晋景公姬据 (前599年--前581年) 19年晋厉公姬寿曼 (前580年--前573年) 8年晋悼公姬周 (前572年--前558年) 15年晋平公姬彪 (前557年--前532年) 26年晋昭公姬夷 (前531年--前526年) 6年晋顷公姬弃疾 (前525年--前512年) 14年晋定公姬午 (前511年--前475年) 37年晋出公姬凿 (前474年--前452年) 23年晋哀公姬骄 (前451年--前434年) 18年晋幽公姬柳 (前433年--前416年) 18年晋烈公姬止 (前415年--前389年) 27年晋孝公姬欣 (前388年--前357年) 32年晋静公姬俱酒 (前356年--前349年) 8年注:公元前745年,晋昭侯把曲沃封给晋文侯的弟弟桓叔,晋国开始处于分裂时期.公元前679年,曲沃武公统一晋国,周厘王封曲沃武公为晋国君主,并列为诸侯,封号公爵,曲沃武公改号为晋武公. 公元前453年,晋国大夫韩,赵,魏三家灭智氏家族.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封韩,赵,魏三家为诸侯,战国时代从此开始.公元前376年,韩,赵,魏三家正式瓜分晋国土地建立国家.公元前349年,韩,赵两国瓜分晋国都城,弑杀晋静公,晋国自此灭亡.。

0-百万公 树夫派下 一至十六世系 后《卿氏世系图》

0-百万公 树夫派下 一至十六世系 后《卿氏世系图》

树夫必珍百万公 树夫派下 一至十六世 《卿氏世系图》太用太俊天良天善天广用玫用瑾用㻩用瑜用㻇权本才伦存福霆福云福雷福霞福霹福霁福明福震福霖日冕仁尧仁舜仁珊仲元仲亨仲利文星文斗文辉学坤学诗正瑞正端添禄添桢添禧添彬魁世发富义夫大夫志夫百万一世二世三世四世五世六世七世八世九世永鑑永聪远明远正远赞远敬思瑛思琳三子迁蜀思其思槐思元思琼思显才鑑祖圣宗训才虎才贵才福四子 迁蜀学枱仁义礼学禄仁仰迁今四川省内江市隆昌市界市镇天华乡迁今四川省内江市资中县公民镇朝阳庵村踏水桥士道祖庆祖还宗议祖崧祖柏不详徒迁入蜀不详祖昭祖定祖礼祖智祖仁祖义祖信祖伦宗仪宗珊宗谱宗仁宗贤宗禄宗祥宗秀祖连祖钱祖道祖卫祖朅祖轸祖全宗信宗议宗理宗凤宗凰宗杨才科才显才逊才冲才举才合才富才宝才荣才华才实才松学细学轸学海学书学辉不详迁蜀学寿学康学福学才学奇不详徒迁入蜀正宽正宣学守学应学继仁高仁道仁仁焕子生二子生三仁美不详徒迁贵州仁亮义魁义明义光仁圣仁正仁宝义彬义河义海义恩义仁玉仁一仁二仁仕仁宝义重义衷义里义表义富义贵义魁义榜义学义华义荣义芳义文义丰义䘵义元义秀迁今四川省德阳市广汉市高坪铺古镇茶亭子十世十一世十二世十三世十四世十五世十六世绘制:添禄后裔第二十七世 卿雄伟义孝祖什祖继宗许宗杰宗信才有学楚学汉仁仁才湖才海学仁仁长仁瑞仁义润义集义会义才轩才舜才桢才燕学国学用仁章仁文仁生五子学斗学兴学旦仁失考失考失考失考失考仁奇仁章仁意学林仁信仁作学远学送学?才四才阻才三才二才一才玉才兵迁蜀不详从湖南外迁今四川不祥公元贰零贰肆年捌月全国百万公后裔卿氏宗亲家人们,希望能帮到大家寻到自己的根源。

全国多个地区均已建立了卿氏宗亲交流群,欢迎各位卿氏家人们加入交流寻亲根源!目前,后世繁衍最块的地方已到二十九世。

晋国六卿家族完整世系

晋国六卿家族完整世系

晋国六卿家族完整世系【赵氏、邯郸氏、梁氏】赵与秦、梁为一宗,同出于赵城。

造父擅御,幸于周穆王,封于赵城,立赵氏。

造父侄孙赵非子封于犬丘,其后建立秦国,裔孙赵叔带去周侍晋,其后建立赵国。

梁国亡,后裔入晋为大夫。

第一代:赵衰(赵夙之弟)、梁益耳(梁康伯之后)第二代:赵盾(赵衰嫡子)、赵同(赵衰子,别为原氏)、赵括(赵衰子,别为屏氏)、赵婴齐(赵衰子,别为楼氏)、赵穿(别为邯郸氏)、梁弘(梁益耳之侄)第三代:赵朔(赵盾子)、赵旃(赵穿子)第四代:赵武(赵朔子)、赵胜(赵旃子)第五代:赵成(赵武子)、赵获、邯郸午(赵胜子)第六代:赵鞅(赵成子)、赵稷(赵午子)、梁婴父第七代:赵无恤(赵鞅庶子)、赵伯鲁(赵鞅嫡子)、赵罗第八代:赵周(赵伯鲁子)、赵嘉(赵无恤子)第九代:赵浣(赵周子)第十代:赵籍(赵浣子)(【注】:显示粗体字之人为前633年后担任卿之人)【狐氏、贾氏、续氏】狐氏出于戎族。

晋初治国:启以夏政,疆以戎索。

晋献公娶二女于戎,大戎生文公重耳,小戎生晋惠公夷吾,故为晋舅氏,及“文襄之世”狐氏极盛。

第一代:狐突第二代:狐毛(狐突长子)、狐偃(狐突次子,别为贾氏)第三代:狐溱(狐毛子)、贾季(狐偃子)第四代:狐鞫居【毕氏、魏氏、吕氏、令狐氏】魏氏之先为周公族,毕公高立毕国。

后毕国灭,公族子弟称毕氏,散落各地。

有一人曰毕万侍奉晋献公诡诸,因功封于魏城,为魏氏,其后建立魏国。

第一代:魏犨、魏寿余第二代:魏颗(魏犨子、别为令狐氏)、魏悼子(魏犨嫡子)、吕锜(魏寿余子,别为吕氏)、毕阳第三代:魏绛(魏悼子子)、令狐颉(魏颗子)、吕相(吕锜子)第四代:魏舒(魏绛嫡子)、魏戊(魏绛子)第五代:魏取(魏舒子)、毕游第六代:魏曼多(魏取子)第七代:魏驹(魏曼多子)、豫让(毕游孙)第八代:魏斯(魏驹子)【荀氏、中行氏、智氏、辅氏、程氏】荀氏之先为晋公族。

晋武公灭荀国,以此地赐大夫原氏黯,别为荀氏。

后逝敖生荀林父,其后为中行氏,荀林父弟曰荀首,其后为智氏,故中行氏、智氏实出于一宗第一代:荀息第二代:逝敖(荀息子)第三代:荀林父(逝敖子,别为中行氏)、荀首(逝敖幼子,别为智氏)、荀骓、程驩(别为程氏)第四代:荀庚(荀林父子)、智罃(荀首子)、程滑、程季(程驩子)第五代:中行偃(荀庚子)、智朔(智罃子)、程郑(程季子)、荀家、荀会、中行喜、智起第六代:中行吴(中行偃子)、智盈(智朔子)第七代:中行寅(中行吴子)、荀跞(荀盈子)第八代:智申(荀跞子)、智果(别为辅氏)、智徐吾第九代:智瑶(荀申子)、智宵【韩氏、蔺氏、箕氏】韩氏之先为晋公族。

12晋国君主世系(资料丰富,内容详尽;已仔细校对,无错误)

12晋国君主世系(资料丰富,内容详尽;已仔细校对,无错误)

晋国君主世系简介晋国君主世系图晋国,周代的姬姓诸侯国,原名唐,在今山西省,始封君为周武王之子、周成王同母弟——唐叔虞。

晋是重要的封国,是春秋五霸之一,也是称霸时间最长的一个。

晋国国都最初为唐(今山西翼城),晋献公迁都绛(今翼城东南),别都为曲沃(今山西曲沃)。

晋景公时迁都新田,称之为新绛。

因为两周之交内部出现过晋与曲沃的长期分裂,以及晋献公时的骊姬之乱,使晋国有别于春秋其他国家,其国内没有公族。

晋灵公时,晋的卿大夫势力开始壮大,成公即位后,封异姓卿大夫为公族大夫,令卿族逐渐成为晋国政权的主导力量。

晋平公以后,六卿的实力凌驾于国君之上,形成了六卿执政。

晋定公时,六卿中的范氏和中行氏被灭,卿族的平衡被打破。

到晋出公时,魏氏、韩氏反戈一击联合赵氏灭掉最强大的知氏,晋国名存实亡。

终于到前403年,周威烈王正式承认晋国大夫韩虔、赵籍、魏斯为韩侯、赵侯、魏侯,晋国被分裂为韩、赵、魏三个诸侯国家。

三家分晋被视为战国时期的开始,宋司马光编纂的《资治通鉴》将此事作为开篇。

晋国君主1.唐叔虞唐叔虞,姬姓,名虞,字子于,又称晋唐叔虞。

周武王第三子,周成王之弟。

周成王少年时对他的弟弟叔虞有过封国的承诺,日后太史和周公都要求成王履行承诺,遂封唐叔于唐国,为“桐叶封弟”的典故。

前1106年,周成王时,唐人作乱,周公灭唐。

成王封叔虞于唐,其子燮继位后改其国号曰晋。

2.晋侯燮晋侯燮,姬姓,名燮,一作燮父,唐叔虞之子,西周诸侯国晋国第二任君主。

晋侯燮在父亲唐叔虞去世后继位,在位期间改国号唐为晋。

晋侯燮去世后,其子晋武侯宁族继位。

晋侯燮和齐国第二代君主齐丁公、卫国第二代君主卫康伯以及周公旦之子鲁公伯禽共事周康王。

周康王分此三位诸侯以珍宝之器,而同事周康王的楚君熊绎却无分。

春秋时的前530年,楚灵王仍忿然提起此事。

3.晋武侯晋武侯,姬姓,名宁族,晋侯燮之子,西周诸侯国晋国第三任君主。

晋武侯继承其父晋侯燮之位,武侯去世后,其子晋成侯服人继位。

晋国六卿世系表

晋国六卿世系表
前588年
郤克
韩厥赵括
巩朔韩穿
荀骓
赵旃
前588年作六军,共十二位卿.
前587年
栾书
荀首
荀庚
士燮
赵同
郤锜
韩厥
赵括
巩朔
韩穿
荀骓
赵旃
前583年族灭赵氏
晋厉公(前580-前574)
前578年
栾书
荀庚
士燮
郤锜
韩厥
智罃
赵旃
郤至
前578年改为四军八卿,晋以诸侯之师伐秦
前575年
栾书
士燮
欲锜
荀偃
韩厥
智罃
郤犨
郤至
晋伐郑,与救郑的楚师战于鄢陵.前574年胥童杀三欲.栾书,荀偃杀晋厉公
前475年
智瑶执政
赵襄子
韩康子
魏桓子
前493智跞死,前491赵鞅攻陷朝歌
前476年赵鞅死
前453年智瑶灭亡
赵襄子
韩康子
魏桓子
前455年智瑶向三家索地,赵襄子抵抗.后联合韩,魏两家瓜分了智氏.
前446魏桓子死
前425赵襄子死
晋公
,中军
上军
下军
新中军
新上军
新下军
备注
晋文公
(前636-前628)
前633年郤縠
郤溱
狐毛
狐偃
栾枝
先轸
前632年
先轸
郤溱
狐毛
先且居
栾枝
胥臣
前632年爆发城濮之战
狐偃
先且居
狐偃
栾枝
胥臣
赵衰
箕郑
胥婴
先都
前629年,作五军十卿
晋襄公
(前627-前621

晋世系

晋世系

司马防,生八子:朗、懿、孚、馗、恂、进、通、敏司马朗,无子,以孚子望过继。

司马孚,封安平献王,生九子:邕、望、辅、翼、晃、瓖、珪、衡、景司马邕,追辅国将军。

生崇、隆、承司马崇,早夭。

司马隆,以平阳亭侯继安平王,无子,国除。

司马望,过继给伯父朗,封义阳成王,生四子:弈、洪、整、楙司马弈,早亡,生奇。

司马奇,继义阳王,后贬三纵亭侯,再封棘阳王。

司马洪,过继给叔父司马遗,封河间平王,生威、混。

司马威,继河间王,后改封章武王,后因司马奇被贬,改继义阳王。

后被杀。

司马混,历任散骑常侍,后继河间王。

生滔。

司马滔继承新蔡王司马确,后继章武王。

生休、珍。

司马休继章武王,后战死。

司马珍继章武王。

无子,河间王钦之子范继珍嗣。

司马范继章武王,生秀。

司马秀继章武王,后谋反被杀,国除。

司马整,兄弈死后,为世子,封清泉侯,早亡于其父,追赠随县王,生迈。

司马迈,继随县王,后益为随郡王。

司马楙,封东平王,改封竟陵王。

后死于乱兵。

司马辅,封渤海王,后迁太原王,生弘。

司马弘继太原王,后改封中丘王,生铄。

司马铄继中丘王。

司马翼,早亡,以邕子承过继。

司马承,封南宫县王,生祐司马祐,继南宫县王。

司马晃,封下邳献王,生裒、绰司马裒,早亡。

司马绰,另封良城县王。

以司马辅之子韡继嗣。

司马韡,继良城县王,早亡,生韶。

司马韶,继良城县王。

司马瓖,封太原王,生颙。

司马颙,继太原王,后迁封河间王。

司马珪,封高阳元王,无子,以司马辅之子司马缉继嗣。

司马缉,继高阳王,无子,以司马颙之子司马讼继嗣。

司马讼,封真定县侯。

司马衡,封常山孝王,无子,以司马邕之子司马殷继嗣。

司马景,封沛王,生韬。

司马韬,继沛王。

司马馗,魏东武城侯,生权、泰司马权,封彭城王,生植。

司马植继嗣,后为元王,生释。

司马释继嗣,后为康王,后坐奔苏峻伏诛。

生紘。

司马紘继嗣。

生玄、俊司马玄继嗣,生弘之司马弘之继嗣,生邵之司马邵之继嗣。

司马俊,过继高密王司马略,封恭王,生纯之司马纯之继嗣,生恢之司马恢之继嗣。

晋国六卿世系表

晋国六卿世系表

晋国六卿世系表晋国六卿家族完整世系【赵氏、邯郸氏、梁氏】赵与秦、梁为一宗,同出于赵城。

造父擅御,幸于周穆王,封于赵城,立赵氏。

造父侄孙赵非子封于犬丘,其后建立秦国,裔孙赵叔带去周侍晋,其后建立赵国。

梁国亡,后裔入晋为大夫。

第一代:赵衰(赵夙之弟)、梁益耳(梁康伯之后)第二代:赵盾(赵衰嫡子)、赵同(赵衰子,别为原氏)、赵括(赵衰子,别为屏氏)、赵婴齐(赵衰子,别为楼氏)、赵穿(别为邯郸氏)、梁弘(梁益耳之侄)第三代:赵朔(赵盾子)、赵旃(赵穿子)第四代:赵武(赵朔子)、赵胜(赵旃子)第五代:赵成(赵武子)、赵获、邯郸午(赵胜子)第六代:赵鞅(赵成子)、赵稷(赵午子)、梁婴父第七代:赵无恤(赵鞅庶子)、赵伯鲁(赵鞅嫡子)、赵罗第八代:赵周(赵伯鲁子)、赵嘉(赵无恤子)第九代:赵浣(赵周子)第十代:赵籍(赵浣子)(【注】:显示粗体字之人为前633年后担任卿之人)【狐氏、贾氏、续氏】狐氏出于戎族。

晋初治国:启以夏政,疆以戎索。

晋献公娶二女于戎,大戎生文公重耳,小戎生晋惠公夷吾,故为晋舅氏,及“文襄之世”狐氏极盛。

第一代:狐突第二代:狐毛(狐突长子)、狐偃(狐突次子,别为贾氏)第三代:狐溱(狐毛子)、贾季(狐偃子)第四代:狐鞫居【毕氏、魏氏、吕氏、令狐氏】魏氏之先为周公族,毕公高立毕国。

后毕国灭,公族子弟称毕氏,散落各地。

有一人曰毕万侍奉晋献公诡诸,因功封于魏城,为魏氏,其后建立魏国。

第一代:魏犨、魏寿余第二代:魏颗(魏犨子、别为令狐氏)、魏悼子(魏犨嫡子)、吕锜(魏寿余子,别为吕氏)、毕阳第三代:魏绛(魏悼子子)、令狐颉(魏颗子)、吕相(吕锜子)第四代:魏舒(魏绛嫡子)、魏戊(魏绛子)第五代:魏取(魏舒子)、毕游第六代:魏曼多(魏取子)第七代:魏驹(魏曼多子)、豫让(毕游孙)第八代:魏斯(魏驹子)【荀氏、中行氏、智氏、辅氏、程氏】荀氏之先为晋公族。

晋武公灭荀国,以此地赐大夫原氏黯,别为荀氏。

后逝敖生荀林父,其后为中行氏,荀林父弟曰荀首,其后为智氏,故中行氏、智氏实出于一宗第一代:荀息第二代:逝敖(荀息子)第三代:荀林父(逝敖子,别为中行氏)、荀首(逝敖幼子,别为智氏)、荀骓、程驩(别为程氏)第四代:荀庚(荀林父子)、智罃(荀首子)、程滑、程季(程驩子)第五代:中行偃(荀庚子)、智朔(智罃子)、程郑(程季子)、荀家、荀会、中行喜、智起第六代:中行吴(中行偃子)、智盈(智朔子)第七代:中行寅(中行吴子)、荀跞(荀盈子)第八代:智申(荀跞子)、智果(别为辅氏)、智徐吾第九代:智瑶(荀申子)、智宵【韩氏、蔺氏、箕氏】韩氏之先为晋公族。

晋国世卿家族兴亡史

晋国世卿家族兴亡史

晋国世卿家族兴亡史说明:晋定公以后的国君世系存在两种说法,一为《史记》,二为《竹书纪年》,本文采用《竹书纪年》的记载。

晋国诸家族列表1,先氏家族历代宗主先轸→先且居→先克→先榖2,狐氏家族历代宗主狐突→狐偃→狐射姑3,胥氏家族历代宗主胥臣→胥甲→胥克→胥童4,郤氏家族历代宗主郤芮→郤成子郤缺→郤献子郤克→郤昭子郤至5,栾氏家族历代宗主栾贞子栾枝→栾盾→栾武子栾书→栾桓子栾黡→栾怀子栾盈6,范氏家族历代宗主士蒍→士缺范武子士会→范文子士燮→范宣子士匄→范献子士鞅→范昭子士吉射7,中行氏家族历代宗主中行桓子荀林父→中行宣子荀庚→中行献子荀偃→中行穆子荀吴→中行文子荀寅8,祁氏历代宗主祁奚→祁午→祁盈9,羊舌氏历代宗主羊舌职→羊舌赤→羊舌我10,智氏家族历代宗主智庄子荀首→智武子荀罃→智悼子荀盈→智文子荀跞→智宣子荀申→智襄子荀瑶11,赵氏家族历代宗主(止于受封为诸侯)赵成子赵衰→赵宣子赵盾→赵庄子赵朔→赵文子赵武→赵景子赵成→赵简子赵鞅→赵襄子赵无恤→赵献子赵浣→赵烈侯赵籍12,韩氏家族历代宗主(止于受封为诸侯)韩献子韩厥→韩宣子韩起→韩贞子→韩简子韩不信→韩庄子韩庚→韩康子韩虎→韩武子韩启章→韩景侯韩虔13,魏氏家族历代宗主(止于受封为诸侯)魏武子魏犨→魏悼子→魏昭子魏绛→魏献子魏舒→魏简子魏取→魏襄子魏曼多→魏桓子魏驹→魏文侯魏斯晋国诸家族兴亡录晋文公(在位九年)四年(前633年)冬,蒐于被庐,作三军。

使郤縠将中军,郤溱佐之;狐毛将上军,狐偃佐之;栾枝将下军,先轸佐之。

五年(前632年)二月,郤縠卒,使先轸将中军,胥臣佐下军。

四月,晋败楚于城濮。

冬,作三行以御狄,荀林父将中行,屠击将右行,先蔑将左行。

九年(前628年),文公卒,太子襄公立。

晋襄公(在位七年)元年(前627年)四月,纳先轸言,伐秦,败秦于崤。

八月,伐狄,败狄于箕,先轸赴死。

使先且居将中军。

纳胥臣言,命郤缺为卿,复与之冀,未有军行。

晋国六卿:中行、知、范、韩、赵、魏,为何是韩、赵、魏最后胜出

晋国六卿:中行、知、范、韩、赵、魏,为何是韩、赵、魏最后胜出

晋国六卿:中行、知、范、韩、赵、魏,为何是韩、赵、魏最后胜出在晋国政坛上风云过的家族不只六家,还有郤氏,晋文公时郤榖为中军将,郤臻为中军佐;狐氏,狐毛曾为上军将,狐偃佐之;栾氏,栾枝在晋文公时为下军将,后栾书在晋悼公和晋厉公时为中军将;先氏,晋文公时,先轸代郤榖为中军将;胥氏,胥臣在晋文公时为下军佐,胥婴为新下军将。

这些家族后来都被灭族:郤氏,在公元前574年,被栾书和荀偃借晋厉公之手灭族;狐氏,狐偃之子狐射姑在与赵盾的政治斗争中失败,公元前621年狐射姑逃亡北狄和潞国,最后死在潞国,狐家在晋国失势;栾氏,公元前550年栾盈在士匄的逼迫之下发动叛乱,最后被镇压,栾氏被灭族;先氏,先轸之孙、先克之子先榖于前596年不仅不反思邲之战中自己犯下的错误,反而逃亡狄族,并率领鲜虞、戎狄军队进攻晋国,晋景公大怒,杀先谷,并灭其家族;胥氏,公元前574年,胥童在为晋厉公灭三郤之后,又逮捕了栾书和荀偃,但晋厉公没有杀二人,还将二人恢复原职,后来栾书和荀偃联合,逮捕了晋厉公,并灭胥氏。

其他被灭族的还有羊舌氏和祁氏:公元前514年,赵氏、知氏、韩氏、魏氏、范氏、中行氏联合消灭了公族祁氏、羊舌氏,并将二家土地分为十县,六家分之。

晋国军队在晋景时,于公元前588年扩为六军十二卿;在晋悼公时,于公元前560年,恢复三军六卿。

公元前560年的三军六卿为:中军将荀偃(中行氏)、中军佐士匄(范氏)、上军将赵武、上军佐韩起、下军将栾黡、下军佐魏绛。

后来栾黡之子栾盈发动叛乱,于公元前550年栾氏被灭族,公元前548年,知罃之孙知盈复入卿列,成为六卿之一。

此后,六卿固定在韩、赵、魏、中行、知、范六家之中,当一家被灭,卿位即被除,土地被其余几家瓜分,不会再有家族进入卿列。

这就使晋国卿族越来越强,公室越来越弱,公元前403年,韩、赵、魏终于完成三家分晋。

在六卿之中,原来最强的不是韩、赵、魏三家,而是中行氏、范氏、知氏三家。

这从六家的发展史和领地可以看出来。

晋国六卿范氏研究

晋国六卿范氏研究

晋国六卿范氏研究这是一个古老而煊赫的家族。

相传尧帝先后以陶、唐为封地,其子孙遂称为陶唐氏;陶唐氏繁衍至夏代已有些衰微,但家里出了个叫刘累的,能为太甲帝御龙,太甲赐其为“御龙氏”,家族又复兴盛;刘累的后裔在商代称为豕韦氏;入周以后,周王分封诸侯,豕韦氏建立唐杜国(杜国),其家族遂又称为唐杜氏;后杜伯被周宣王处死,杜伯之子隰叔奔晋国,担任士师(司法官),家族称为士氏;隰叔之子士蒍在晋献公时期任大司空,士蒍之孙士会因采邑于范,别立家族为范氏。

士会与其孙士匄、重孙士鞅先后担任晋国执政,家族极其煊赫。

前490年,士鞅之子士吉射在晋国内斗中被赵氏击败,出奔齐国,范氏退出晋国政治核心层。

第一代A士蒍(子舆、士舆):超级无间士蒍,隰叔之子,晋献公的重要谋臣。

士家来到晋国,在短短数十年内站稳脚跟,并发达为晋国一大望族,与士蒍在献公时期的杰出铺垫是密不可分的。

(一)安内前678年,晋国终于结束了长达67年的内乱,曲沃桓叔的子孙战胜晋文侯的子孙而成为晋国的主人,桓叔的孙子曲沃武公被周天子正式任命为晋君。

次年,武公死,晋献公即位。

而晋国也正在酝酿着下一场君位之争。

原来,除了晋武公、晋献公父子外,曲沃桓叔、曲沃庄伯的子孙(桓、庄之族)繁茂,所谓的桓、庄之族现在已经成为晋国重要的政治势力。

前车后辙,文侯与桓叔兄弟的争斗大家依然记忆深刻,桓、庄之族对君位的幻想自然日渐膨胀。

到了前671年,晋献公已经感到对方的咄咄逼人已经到了让自己难以忍受的地步,他在考虑彻底解决国家君位争斗问题的办法,他的结论是——要想坐稳晋国,只有将这些个同族斩尽杀绝!而献公此时在晋国的统治权依然脆弱,立刻出手根本没有必胜的把握,反有让人“拿下”的迹象。

如何解决君位稳固问题,成为献公没有实力解决而又不得不马上面对的难题。

幸亏能臣士蒍站在了他这一边。

前671年冬,士蒍向国君献策,眼下的形式,桓、庄之族不仅实力雄厚,且有足智多谋的富子为其谋主,组成一个战斗力极强的实体。

晋国六卿和三家分晋

晋国六卿和三家分晋

晋国六卿和三家分晋在昭公之子顷公在位期间,六卿借顷公之手消灭了祁氏和羊舌氏这两家公室最后的支脉和拥护者,将其封地尽数瓜分,从此公室便再没有可倚仗的势力了。

[67]当公室已不复成为重要力量之时,六卿之间争权夺利的斗争便更加激烈。

定公十五年(前497年),齐、卫于郹氏(今山东巨野附近)相会,攻晋的河内,第二次弭兵之盟至此完全破裂。

从此出现了以齐为主的东方联盟与晋之间的对峙,晋的盟主地位已只是个摆设。

[68]也就是宋卫攻晋的当年,晋国六卿中的范氏和中行氏同其余四家不和,两国联合鲁国支持两家意图借机获利。

这次内乱最终被晋国平乱,范氏和中行氏被驱逐,其封地被另外四卿瓜分,至此晋卿还剩下知、韩、魏、赵四家。

[69]在定公之子出公时期,卿族之间的斗争更加剧烈,晋的土地持续向北扩展着。

知氏灭仇由(今山西盂县东北)后,又于定公十六年(前459年)取中山国的穷鱼之邱,势力发展到河北定州一带。

赵襄子于出公十七年(前458年)成了赵氏首领后,诱杀其姐夫代王,尽取代地。

四年后,四卿首领赵襄子、魏桓子、韩虎和知伯瑶将直属公室的原范氏和中行氏剩余领土全数瓜分,出公不满,想借齐鲁两国军队逐四卿,反被四卿赶跑。

[70]出公二十二年(前453年),知氏联合韩、魏两家围赵氏的晋阳,但在关键时刻,韩、魏反过来同赵氏合力灭掉了最强大的知氏,并三分其地,至此晋国实际上已被三家瓜分[71][72]。

此后名义上的晋国还继续存在很久。

哀公十八年(前434年),晋哀公卒,晋幽公即位。

韩、赵、魏瓜分晋国剩余土地,只有绛与曲沃两地留给晋幽公。

从此韩、赵、魏称为三晋。

十八年后,幽公为“盗”所杀,其子烈公继任。

烈公十三年(前403年),周威烈王正式承认韩、赵、魏三家为诸侯。

烈公后又传孝公、静公两代。

静公二年(前349年),韩、赵两国杀晋公,分其地,建立近七百年的晋国彻底灭亡。

晋国六卿之中行氏,晋室股肱之臣,可怜宗亡族散

晋国六卿之中行氏,晋室股肱之臣,可怜宗亡族散

晋国六卿之中行氏,晋室股肱之臣,可怜宗亡族散自晋文公作三军,晋国最高军政长官正卿=元帅=执政大臣=中军将。

晋国正卿:赵氏3人;智氏3人;范氏3人;郤氏3人;韩氏2人;魏氏1人;先氏2人;中行氏2人;栾氏1人;狐氏1人,总计21人。

这其中智氏、中行氏皆出于荀氏,可见荀氏人数最多。

以晋国卿士各世族传承看,狐氏3人;先氏6人;郤氏7人;胥氏4人;栾氏5人;韩氏7人,魏氏有7人;范氏7人;赵氏10人;但荀氏分三支:中行氏5人;智氏6人;程氏2人;共计13人,也是最强大的存在。

如果不是智瑤嚣张跋扈逼的韩赵魏三家灭智氏,最终承继晋国的可能就是荀氏了,没有三晋什么事了。

晋国六卿72将荀氏的始祖是荀息,荀息原名原黯,晋武公灭荀国,以荀国旧地赐于原黯,故以荀为氏,史称荀息。

是春秋晋国有史记录的第一位相国。

晋武公逝世后,其子诡诸继位,即为晋献公。

荀息足智多谋,为晋献公献假途灭虢的计策,前后用了约5年时间,晋国灭掉了虢国和虞国。

后又以危如累卵的比喻规劝晋献公放弃建造九层高台。

公元前651年,晋国发生宫廷内乱。

晋献公听信宠妃骊姬的谗言,逼死太子申生,逼走了重耳和夷吾。

立骊姬所生的儿子奚齐为太子。

并任命荀息为太傅,辅佐年幼的奚齐。

晋献公临死前拜荀息为相国,主持国政。

太子申生的坚决拥护者,卿大夫里克给晋献公举行治丧仪式之机,刺杀了奚齐。

荀息欲将赴死践行诺言,时人则劝慰他“不如立卓子而辅之”。

荀息从之,立公子卓为君并安葬了晋献公。

然而,当年十一月,里克又公然在朝廷上刺杀公子卓。

于是荀息为之赴死。

荀息受晋献公重托,忠于职守,最终不惜以死殉之,表现了绝大多数晋国士大夫所具有的公忠品格。

荀息生子荀逝敖,荀逝敖生三子,荀林父、荀骓、荀首。

次子荀骓[zhuī]在晋景公时为新下军将,史称程文子。

成为程姓始祖。

长子荀林父在晋景公时为中军将,史称中行桓子,成为中行氏的始祖。

幼子荀首在晋景公时为中军佐,史称智庄子,成为智氏的始祖。

晋献公与荀息荀氏传承荀林父在晋文公建立霸业的事业中即崭露头角,晋文公三年(公元前633年),城濮之战前,担任晋文公的御戎(驾驶国君戎车的别名)。

晋国六卿之争

晋国六卿之争

晋国六卿之争一、六卿沉浮·晋景公十二年(前588年,左传成公三年),夏,以楚公子谷臣及连尹襄老尸与楚易智罃,冬十二月甲戌,设六军,韩厥、赵括、巩朔、韩穿、荀骓、赵旃皆为卿,是以晋卿至此为极盛,于同朝者十二卿矣。

智罃(读英),即智武子,姬姓智氏,源出于荀氏,名罃,字子羽,智庄子荀首之子。

韩厥,即韩献子,姬姓韩氏,名厥,韩万之孙,韩子舆之子。

赵括,嬴姓赵氏,名括,赵衰之子,赵盾异母弟,封邑于屏,故又称屏括。

巩朔,即士穆子、士庄伯,祁姓巩氏,源出于士氏,士缺长子,士会之兄,封邑于巩,以巩为氏。

韩穿,姬姓韩氏,名穿,韩厥族弟。

荀骓,即荀文子,姬姓荀氏,名骓,荀氏宗主,后封邑于程,故又称程骓。

赵旃,嬴姓邯郸氏,源出于赵氏,名旃,赵夙之孙,赵穿之子,故多称赵旃。

是时晋六军将佐为:中军将:卻克中军佐:荀首上军将:荀庚上军佐:士燮下军将:栾书下军佐:赵同?新中军将:韩厥新中军佐:赵括新上军将:巩朔新上军佐:韩穿新下军将:荀骓新下军佐:赵旃晋景公十三年(前587年,左传成公四年),卻克卒,冬十一月,栾书将中军,荀首佐之,士燮佐上军,救许伐郑。

赵婴通于赵庄姬。

晋景公十四年(前586年,左传成公五年),赵同、赵括放逐赵婴于齐。

赵婴曰“我在,故栾氏不作。

我亡,吾二昆其忧哉!且人各有能有不能,(言己虽淫,而能合庄姬护赵氏。

)舍我何害?”赵同、赵括弗听。

晋景公十五年(前585年,左传成公六年),夏四月丁丑,晋景公以韩厥说迁都新田。

冬,栾书帅师救郑。

卻克,即卻献子,姬姓卻氏,名克,卻缺之子。

栾书,即栾武子,姬姓栾氏,名书,栾枝之孙,栾盾之子。

荀首,即智庄子,姬姓智氏,源出荀氏,名首,故称荀首,荀逝敖之子,荀林父幼弟,别出智氏,为智氏始祖。

士燮,即范文子,祁姓范氏,源出士氏,名燮,故称士燮,士会之子。

赵婴,嬴姓赵氏,名婴,封邑于楼,故又称楼婴,赵衰幼子,赵盾异母弟。

赵庄姬,姬姓晋氏,晋成公女,景公姊,赵朔之妻,赵朔谥庄,赵氏孤儿赵武之母。

晋国国君世系表

晋国国君世系表

晋国国君世系表周成王封其弟叔虞于唐。

叔虞之⼦燮始称为晋,是为晋侯。

晋侯之⼦宁族⽴,是为武侯。

武侯之⼦服⼈⽴,是为成侯。

成侯之⼦福⽴,是为厉侯。

厉侯之⼦宜⾅⽴,是为靖侯。

靖侯以后,纪年可推;靖侯以前,⽆其年数。

公元前840年,靖侯卒。

公元前841年,靖侯⼦司徒⽴,是为釐侯。

公元前822年,釐侯⼦籍⽴,是为献侯。

公元前811年,献侯⼦费王⽴,是为穆侯。

公元前784年,穆侯弟殇叔⾃⽴,穆侯⼦仇出奔。

公元前780年,穆侯⼦仇⽴,是为⽂侯。

公元前745年,⽂侯⼦伯⽴,是为昭侯。

公元前739年,昭侯⼦平⽴,是为孝侯。

公元前723年,孝侯⼦郄⽴,是为鄂侯。

公元前717年,鄂侯⼦光⽴,是为哀侯。

公元前710年,哀侯⼦⼩⼦⽴,是为⼩⼦侯。

公元前706年,哀侯弟缗⽴,是为晋侯。

公元前678年,曲沃武公⽴,是为武公。

公元前676年,武公⼦诡诸⽴,是为献公。

公元前650年,献公幼⼦奚齐⽴,时仅两⽉。

同年,献公幼⼦卓⼦⽴,时仅⽉余。

同年,献公次⼦夷吾⽴,是为惠公。

公元前637年,惠公⼦圉⽴,是为怀公。

公元前636年,献公长⼦重⽿⽴,是为⽂公。

公元前627年,⽂公⼦驩⽴,是为襄公。

公元前620年,襄公⼦夷皋⽴,是为灵公。

公元前607年,襄公弟臂⽴,是为成公。

公元前599年,成公⼦据⽴,是为景公。

公元前580年,景公⼦寿曼⽴,是为厉公。

公元前572年,厉公⼦周⽴,是为悼公。

公元前557年,悼公⼦彪⽴,是为平公。

公元前531年,平公⼦夷⽴,是为昭公。

公元前525年,昭公⼦去疾⽴,是为顷公。

公元前511年,顷公⼦午⽴,是为定公。

公元前477年,定公⼦凿⽴,是为出公。

公元前460年,昭公曾孙骄⽴,是为哀公。

公元前442年,哀公⼦柳⽴,是为幽公。

公元前427年,幽公⼦⽌⽴,是为烈公。

公元前400年,烈公⼦颀⽴,是为孝公。

公元前383年,孝公⼦俱酒⽴,是为静公。

公元前381年,韩、赵、魏三家分晋,静公迁为家⼈,晋绝不祀!。

晋国六卿的人物风云录,无不显露出成王败寇的势利观念

晋国六卿的人物风云录,无不显露出成王败寇的势利观念

晋国六卿的人物风云录,无不显露出成王败寇的势利观念晋国六卿制度,采用世袭制,主要由狐氏、先氏、郤氏、胥氏、栾氏、范氏、中行氏、智氏、韩氏、赵氏、魏氏等十一个世族所把持,他们按照'长逝次补'的原则,轮流执政,六卿出将入相,连续10代人在晋国大旗之下,'尊王攘夷',捍卫着华夏文明,是华夏文明的正源,正所谓'华夏文明看春秋,春秋大义看晋国。

'六卿人才辈出,上演了几个世纪的风云际会,下面主要是介绍六卿相对有名在外的人物风云录!狐偃狐偃出于戎族,姬姓,狐氏,狐突次子,狐毛之弟,晋文公之舅,略有贪欲的政治家。

文公集团骨干成员,其父狐突为晋国大夫,狐偃与公子重耳交厚,重耳'有士五人',狐偃其一。

晋献公21年,骊姬之乱,太子申生自杀,公子重耳与夷吾皆在外将兵。

狐偃保重耳受蒲城,后与重耳谋,奔狄国,终伴重耳左右。

重耳居狄12年,又力主重耳奔齐以避难,开始了漫长的流亡之旅。

7年间,狐偃不辞劳苦,忍辱负重,兢兢业业为重耳出谋划策,艰难的推动着重耳的复国大业。

文公回国即位,委国政于狐偃,为执政大夫。

晋文公初设三军六卿,狐毛、狐偃将上军。

时晋国政治革新之措多出于狐偃。

其执政8年,使晋国国力得到了狂飙式的发展。

并为文公作'勤王退楚'的战略规划,将晋国推向霸主的圣坛。

先轸姬姓,先氏,名轸,因采邑于原,又称原轸,先丹木之子。

晋国杰出的军事家,优秀的军事统帅。

前660年,晋献公见惑于骊姬,欲废太子申生,其父先丹木说申生避祸,申生不从,先丹木知其必亡,乃附公子重耳。

重耳'有士五人',先轸其一。

献公崩,晋乱,至惠公夷吾,先氏为公子重耳之内应。

(《史记》称先轸亦随重耳出亡)文公即位,委先轸以重任。

前633年,晋始作三军,以先轸佐下军。

一年后,中军将郤毂卒,先轸跃为中军元帅。

狐偃是文公称霸的战略制定者,那先轸就是文公称霸的战略执行者。

城濮之战,先轸巧妙的利用文公退避三舍之势,大败楚军,一战定霸。

历史的尘埃——晋文公“五贤士”与“六卿”

历史的尘埃——晋文公“五贤士”与“六卿”

历史的尘埃——晋文公“五贤士”与“六卿”赵衰(?—前622年),即赵成子。

嬴姓,赵氏,字子余,一曰子馀,谥号曰“成季”。

亦称孟子余。

谋士、战略家、政治家、赵国君主的祖先。

是辅佐晋文公称霸的五贤士之一。

春秋时期的晋国晋文公大夫,造父的后代。

从晋献公二十一年(前656年)起跟随晋文公重耳19年流亡生涯,在流亡途中多次献计协助晋文公脱险。

晋惠公十四年(前637年),晋文公回国,赵衰任上卿,封原地。

晋文公四年(前632年),赵衰随晋文公参与践土之盟。

奠定晋国盟主地位。

晋襄公六年(前622年),赵衰去世,儿子赵盾(即赵宣子)继位。

狐偃,姬姓,狐氏,字子犯。

是晋文公的舅舅,又称舅犯、咎犯、臼犯。

狐偃出身戎狄部落。

其父狐突,在晋武公时出仕晋国。

其兄狐毛。

武公之子晋献公娶狐突的女儿生重耳和夷吾,狐偃和兄长狐毛辅助重耳。

骊姬之乱使晋国混乱,狐偃劝重耳流亡外国。

重耳开始了19年国外流亡。

开始住在北狄,后来继位为晋惠公的夷吾密谋行刺重耳,重耳与属下大夫们流亡中原。

前636年,在赵衰、狐偃、胥臣、先轸的辅佐下重耳成为国君晋文公,狐偃帮助晋文公成为霸主,狐偃为上军将,是晋文公的首席谋士。

之后,其子狐射姑继承了他的爵位。

贾佗,姬姓,贾氏,名佗,中国春秋时代晋国大夫,是跟随公子重耳流亡的五贤士之一。

贾佗是晋国公族,见多识广而谦恭有礼,是公子重耳的股肱,重耳像对待兄长一样事奉他。

返回晋国后,贾佗在晋灵公时期担任太师,曾接受中军将赵盾制定的刑法,行使于晋国。

贾佗此支系是贾国被灭后进入晋国高层的。

先轸(?—前627年),曲沃(今山西闻喜)人,春秋时期晋国名将、军事家。

因采邑在原(今河南济源西北),故又称原轸。

先轸曾辅佐晋文公、晋襄公两位霸主,屡出奇策,并以中军主将的身份指挥城濮之战、崤之战,打败强大的楚国和秦国,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同时拥有元帅头衔和元帅战绩的军事统帅。

前596年,也即先轸死后不到三十年,先氏子孙先榖因惧罪而逃奔狄国,并且阴谋伐晋,最终被灭族。

春秋晋国六卿世系图,四者是周文王姬昌后裔,另有刘邦先祖

春秋晋国六卿世系图,四者是周文王姬昌后裔,另有刘邦先祖

春秋晋国六卿世系图,四者是周文王姬昌后裔,另有刘邦先祖春秋晋国六卿源自晋文公,前633年晋伐楚国必救的曹卫两国(此为城濮之战前哨战),于是始设上中下三军。

每军将佐各一,地位最高者是中军将,即正卿;次者中军佐,即亚卿;余者皆属下卿。

各卿根据“长逝次补”原则,轮流执政。

这就是维持晋室稳定的三军六卿制。

鼎盛时期晋国曾设置过六军十二卿,这已是王的军队编制啦。

《周礼》载:“凡制军……,王六军,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

”后六卿被韩、赵、魏、智、范、中行六家把持,故六卿逐渐特指这六大家族。

六卿中有四卿是周室公族后裔。

魏氏源自周文王姬昌15子毕公;智氏和中行氏源自姬昌16子原叔;而韩氏则同晋国君主同属姬昌次子姬发后裔。

1.韩氏2.魏氏3.赵氏赵氏和秦国君主本同属一脉。

话说颛顼帝后裔一个叫女修的,吞食玄鸟之卵而生子大业,此即秦赵始祖。

造父时,因功受封赵城(山西洪洞)而以地名为氏(造父曾驾驭王车日驰千里,助周穆王迅速归京而戡平叛乱)。

随后其侄孙非子亦被受封秦地以保西垂,其后即为秦。

4.范氏晋国范氏始自xí隰叔,隰叔因父杜伯被周宣王冤杀而逃奔晋国,任士师之职(掌刑罚),其后世子孙遂以官职为氏。

其曾孙士会受封范邑,以地名为氏(范武子),乃晋国范氏始祖;而士会次子士雃jiān,在士会流亡秦国七载归晋后仍居秦地,自为刘氏,汉高祖刘邦乃其后。

5.中行háng氏、智氏晋国中行氏、智氏同出荀息。

荀息原称原黯àn,因受封荀邑而以地名为氏,曾献计假道伐虢,乃晋献公肱骨重臣。

其子荀逝敖生子三:长子荀林父,文公作三行(三支步兵部队)以御戎时担任中行将,故以官职为氏(中行桓子);次子荀骓史称程文子,是晋国程氏始祖;幼子荀首受封智邑(山西永济西北),以地名为氏,晋国智氏宗族由此发端。

6.灭范氏、中行氏范氏、中行氏覆灭的导火索是赵氏的内讧。

时赵氏领主为赵鞅,赵氏另有一旁支在邯郸,主政者为赵午。

始封邯郸的为赵穿,其应为随重耳流亡19载的赵衰的侄子。

猖狂的春秋贵族-郑国七穆,鲁国三桓,晋国六卿,齐国六贵

猖狂的春秋贵族-郑国七穆,鲁国三桓,晋国六卿,齐国六贵

猖狂的春秋贵族-郑国七穆,鲁国三桓,晋国六卿,齐国六贵郑国七穆,是春秋时期郑国七家卿大夫家族的合称,包括驷氏、罕氏、国氏、良氏、印氏、游氏、丰氏,他们都是郑穆公的后代。

郑穆公有十三个儿子,其中公子夷(姬夷)和公子坚(姬坚)先后嗣位为郑灵公和郑襄公,子孔死于内乱,子然和士子孔的儿子受子孔的牵连出奔国外,子羽的后代不为卿,剩下的子罕(公子喜)、子驷、子丰、子游(公子偃)、子印、子国、子良(公子去疾)及后代被人统称七穆。

在政治斗争中,郑七穆首先占据三卿,然后六卿,逐步渗透,直至全面掌握郑国政权,七穆中又以罕氏最强。

七穆当权历经郑襄公至郑声公八个君主,前后长达一百五十年。

鲁国三桓,即指鲁国卿大夫孟孙氏、叔孙氏和季孙氏。

鲁国的三桓起于鲁庄公时代(前693年─前662年)。

鲁庄公父亲鲁桓公有四子,嫡长子鲁庄公继承鲁国国君;庶长子庆父(谥共,又称共仲,其后代称仲孙氏。

庶子之长又称“孟”,故又称孟氏、孟孙氏)、庶次子叔牙(谥僖,其后代称叔孙氏)、嫡次子季友(谥成,其后代称季氏)皆按封建制度被鲁庄公封官为卿,后代皆形成了大家族,由于三家皆出自鲁桓公之后,所以被人们称为“三桓”。

鲁国公室自宣公起,日益衰弱,而国政被操纵在以季氏为首的三桓手中。

孔子曾经试图改变卿大于公的局面,但是在三桓强大的实力面前,无法成功,最终被赶出鲁国。

鲁国末年,三桓强盛而公室微弱如同小侯,卑于三桓之家。

晋国六卿,统指春秋时期晋国的三军将佐,后特指中行氏、范氏、智氏、韩氏、魏氏、赵氏六大家族。

晋文公回国后建立三军,每军各设一名将、一名佐,按地位高低分别是中军将、中军佐、上军将、上军佐、下军将、下军佐,称为三军六卿。

晋平公以后,六卿被智氏、范氏、中行氏、赵氏、韩氏、魏氏、六家把持,之后六卿特指这六个卿家。

他们按照“长逝次补”的原则,轮流执政,对内协助晋公管理国家军事、政治,对外“尊王攘夷”,抵御戎狄、南蛮的入侵,捍卫华夏文明。

晋定公时,范氏、中行氏衰落后,取消中军,六卿变为四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六xx家族完整世系
【xx、xx氏、xx】
赵与秦、梁为一宗,同出于赵城。

造父擅御,幸于周穆王,封于赵城,立赵氏。

造父侄孙赵非子封于犬丘,其后建立秦国,裔孙赵叔带去周侍晋,其后建立赵国。

梁国亡,后裔入晋为大夫。

第一代:
xx(xx夙之弟)、xx(xx之后)
第二代:
赵盾(赵衰嫡子)、赵同(赵衰子,别为原氏)、赵括(赵衰子,别为屏氏)、赵婴齐(赵衰子,别为楼氏)、赵穿(别为邯郸氏)、梁弘(梁益耳之侄)
第三代:
xx朔(xx盾子)、xx旃(xx穿子)
第四代:
xx(xx)、xx(xx旃子)
第五代:
赵成(xx)、xx、xx午(xx)
第六代:
xx(xx)、xx(xx)、xx父
第七代:
赵无恤(赵鞅庶子)、赵伯鲁(赵鞅嫡子)、赵罗
第八代:
xx周(xx伯鲁子)、xx嘉(xx无恤子)
第九代:
xx浣(xx)
第十代:
xx(xx)(【注】:
显示粗体字之人为前633年后担任卿之人)
【xx氏、xx、xx】
xx氏出于xx。

晋初xx:
启以夏政,疆以戎索。

晋献公娶二女于戎,大戎生文公重耳,小戎生晋惠公夷吾,故为晋舅氏,及“文襄之世”狐氏极盛。

第一代:
xx突
第二代:
狐毛(狐突长子)、狐偃(狐突次子,别为贾氏)
第三代:
xx溱(xx毛子)、xx(xx偃子)第四代:
xx鞫居
【xx、xx、xx、xx氏】
魏氏之先为周公族,毕公高立毕国。

后毕国灭,公族子弟称毕氏,散落各地。

有一人曰毕万侍奉晋献公诡诸,因功封于魏城,为魏氏,其后建立魏国。

第一代:
xx犨、xx
魏颗(魏犨子、别为令狐氏)、魏悼子(魏犨嫡子)、吕锜(魏寿余子,别为吕氏)、毕阳
第三代:
魏绛(魏悼子子)、令狐颉(魏颗子)、吕相(吕锜子)
第四代:
xx(xx嫡子)、xx(xx)
第五代:
xx(xx)、毕游
第六代:
xx多(xx)
第七代:
xx(xx多子)、豫让(xxxx)
第八代:
xxxx(xx驹子)
【xx、中行氏、xx、辅氏、xx】
荀氏之先为晋公族。

晋武公灭荀国,以此地赐大夫原氏黯,别为荀氏。

后逝敖生荀林父,其后为中行氏,荀林父弟曰荀首,其后为智氏,故中行氏、智氏实出于一宗
第一代:
xx
第二代:
第三代:
荀林父(逝敖子,别为中行氏)、荀首(逝敖幼子,别为智氏)、荀骓、程驩(别为程氏)
第四代:
荀庚(荀林父子)、智罃(荀首子)、程滑、程季(程驩子)
第五代:
中行偃(荀庚子)、智朔(智罃子)、程郑(程季子)、荀家、荀会、中行喜、智起第六代:
中行xx(中行偃子)、智盈(xx)
第七代:
中行寅(中行xx)、xx跞(xx盈子)
第八代:
智申(荀跞子)、智果(别为辅氏)、智徐吾
第九代:
xx(xx)、智宵
【xx、xx、箕氏】
韩氏之先为晋公族。

曲沃桓叔生子万,封于韩原,为韩氏。

文公即位,韩氏不旺,为赵氏家臣。

至悼公即位,任韩厥为正卿,韩氏复兴,其后建立韩国。

第一代:
xx
第二代:
xx舆(xx)
第三代:
xx(xx舆子)、韩穿
第四代:
xx(xx幼子)、xx(xx长子)
第五代:
韩须(韩起子)、箕襄(韩无忌子,别为箕氏)
第六代:
韩不信(韩须子)、韩固、韩康(别为蔺氏)
第七代:
xx(韩不信子)
第八代:
xx(韩庚子)
第九代:
xx(韩虎子)
第十代:
韩虔(xxxx)
【杜氏、士氏、范氏、随氏、刘氏、巩氏、彘氏】
范氏之先为祁姓,杜隰叔侍晋,为士师(法官),以之为氏。

后士会封于随邑,部分为随氏;又封于范邑,部分为范氏。

士雃仕秦,立刘氏,汉高祖乃其后也。

第一代:
士蒍(杜隰叔子,别为士氏)、杜原款(杜隰叔子)
第二代:
士缺(士蒍长子)、士榖(士蒍幼子)
第三代、随会(士缺子,别为随氏、范氏)、士穆子(士缺嫡子)、巩朔(别为巩氏)第四代:
范燮(士会子)、士鲂(士会幼子,别为彘氏)、士渥浊(士穆子子)、士雃(士会子,别为刘氏)、士富
第五代:
范匄(士燮子)、彘裘(士鲂子)、士弱(士渥浊子)、刘明(士雃子)
第六代:
范鞅(士匄子)、士瑕(士弱子)、刘远(刘明子)
第七代:
范吉射(士鞅子)、士弥牟(士瑕子)、刘阳(刘远子)
【xx、架氏】
栾氏之先为晋公族,晋靖侯之孙栾宾封于栾邑(“栾”通“架”,今河北栾城一带)。

其后以栾为氏,世代为晋国卿士。

第一代:
xx成(xx宾子)
xx(xx)
第三代:
xx(xx枝子)
第四代:
xx(xxxx)、xxxx
第五代:
栾黡(栾书嫡子)、栾钺(栾书子)、栾纠(栾书子,别为卞氏)
第六代:
xx(xx黡子)、xx、xx、xx
【先氏、xx】
先氏之先为晋公族,其先已难以考证。

自献公,先氏多为武官,以勇武侍晋。

第一代:
先丹木,先友
第二代:
先轸(先丹木子,别为xx)、先蔑
第三代:
先且居(xx)、先都、先仆
第四代:
先克(先且居子)
先榖(先克子)
【郤氏、xx、苦成氏、xx、xx】
郤氏之先为晋公族,叔虎因功封于郤邑。

随后其家甚旺,出现四世八卿。

至晋厉公时,郤氏三卿五大夫,可谓“其富半公室,其家半三军”。

第一代:
郤豹(别为郤氏)
第二代:
郤芮(郤豹嫡子)、郤榖、郤溱、郤义(郤豹幼子)、郤称
第三代:
郤缺(冀芮嫡子,别为冀氏)、郤扬(郤义子,别为步氏)
第四代:
郤克(郤缺嫡子)、郤犨(步扬子、别为苦成氏)、步招(步扬嫡子)、蒲城鹊居(郤扬子)
第五代:
郤锜(郤克嫡子)、郤至(蒲城鹊居子,别为温氏)、郤毅(蒲城鹊居子)、郤乞附六卿世系
xx(前593-前490)
xx会前593---前58?
xx前58?---前575
xx士匄前574---前547
献xx前546---前50?
昭子士吉射前50?---前490 中行(前632---前490)xxxx前632---前593
xxxx前592---前576
献子xxxx575---前554
xxxx前553---前51?
文子xx前51?---前490
智(?---前453)
xx
悼子
文子
xx首
荀盈
荀栎
荀申武子荀嵤前5??---前560 前559---前532
前531---前4??
前4??---前4??
襄子荀瑶前4??---前453
栾(前636-前550)
贞子栾枝前636----前622
武子栾书前621----前572 桓子栾黡前571----前559 怀子栾盈前558----前55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