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民事诉讼流程时间

合集下载

民事诉讼从立案到结案需要多长时间

民事诉讼从立案到结案需要多长时间

民事诉讼从⽴案到结案需要多长时间在实际⽣活中,许多⽼百姓认为诉讼的时间太长了,还不如⾃⼰解决。

为了解答您⼼中的疑惑,店铺⼩编为您整理了民事诉讼从⽴案到结案需要多长时间的相关知识,为您分析,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民事诉讼从⽴案到结案需要多长时间1、民事诉讼案,⼀审结案时间最长不超过六个⽉,⼆审结案时间最长不超过三个⽉。

2、审理过程中有多种情况是可以延长审限的:(1)如果被告下落不明,要通过公告的形式送达起诉状及法院⽂书,公告期间是60天,从公告之⽇起开始计算,这个时间是不计⼊审限的;等判决下来还要公告送达判决书,也是从公告之⽇起计算60天,同时要留出15天的上诉期间。

不算其他情况,这类案件的审限⾄少要10个⽉。

(2)如果诉讼过程中涉及的案件事实需要鉴定,那么鉴定期间也不计⼊审限的,鉴定⼀般应在收到鉴定申请15⽇内出鉴定结果,但复杂的最长可以延长到60⽇,如果在鉴定过程中需要申请⼈补充材料,这个时间也不计算鉴定期间的,所以此计算,涉及到鉴定的情况,审限最少要8个⽉。

(3)如果被告提出管辖权异议,那么从其提出管辖权异议到⼆审法院就管辖权作出终审裁定前的期间也是不计算审限的,从⼀审提出到⼆审作出终审裁定最多在两个⽉左右,所以涉及到管辖权异议的案件,审限⾄少要8个⽉。

(4)如果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审限的,经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还需要延长的,报上级⼈民法院同意,还可以延长审限。

3、法律依据:《民事诉讼法》第⼀百四⼗九条⼈民法院适⽤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案之⽇起六个⽉内审结。

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民法院批准。

第⼀百六⼗⼀条⼈民法院适⽤简易程序审理案件,应当在⽴案之⽇起三个⽉内审结。

第⼀百七⼗六条⼈民法院审理对判决的上诉案件,应当在第⼆审⽴案之⽇起三个⽉内审结。

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

⼈民法院审理对裁定的上诉案件,应当在第⼆审⽴案之⽇起三⼗⽇内作出终审裁定。

民事诉讼流程及时间

民事诉讼流程及时间

民事诉讼流程及时间民事诉讼是指个人、法人或其他组织因民事权益纠纷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行为。

在我国,民事诉讼程序是由法院依法组织和进行的,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民事诉讼的流程及时间。

首先,民事诉讼的流程包括立案、受理、审理、判决和执行等阶段。

立案是指申请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行为,申请人应当向人民法院提交起诉状,并缴纳案件受理费。

受理是指法院对立案材料进行审查,符合法定条件的案件将被受理。

审理是指法院对受理的案件进行调查、举证、质证、辩论等程序,最终作出判决。

判决是指法院根据审理结果,依法对案件作出的具体裁定。

执行是指判决生效后,对败诉方采取强制执行措施,以保障胜诉方的合法权益。

其次,民事诉讼的时间取决于具体案件的复杂程度和争议焦点。

一般来说,立案阶段的时间取决于申请人提交起诉状的时间和法院的受理情况,通常在1-2周内完成。

受理阶段的时间取决于法院对案件材料的审查和受理情况,一般在1-2个月内完成。

审理阶段的时间取决于案件的复杂程度和争议焦点,一般在6个月至1年内完成。

判决阶段的时间取决于法院对案件的审理情况和判决结果,一般在1-3个月内完成。

执行阶段的时间取决于判决结果的执行情况和败诉方的配合程度,一般在3个月至数年内完成。

最后,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民事诉讼的时间并不是固定的,具体时间可能会因案件的具体情况而有所变化。

因此,在进行民事诉讼时,申请人和被告应当密切关注法院的通知和审理进展,及时配合律师的工作,以确保案件能够顺利进行并取得良好的审理结果。

总之,民事诉讼是一项复杂的程序,需要申请人和被告充分了解和配合法院的工作,以确保案件能够顺利进行并取得良好的审理结果。

希望本文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民事诉讼立案与受理的时间是多久

民事诉讼立案与受理的时间是多久

民事诉讼立案与受理的时间是多久民事诉讼法中立案和受理的时间一般都是接收到诉讼材料的七天之内,立案和受理本身就是一回事,只要民事法庭已经立案,那就代表着民事法庭受理了当前的民事纠纷,但是民事法院在受理之后的具体开庭时间没有强制性的规定,都是由当地的人民法院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安排的。

▲一、民事诉讼立案与受理的时间是多久?1、民事诉讼立案时间一般为七日内。

2、《民事诉讼法》规定:第一百一十二条人民法院收到起诉状或者口头起诉,经审查,认为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认为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裁定不予受理;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

▲二、立案的条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108条之规定,起诉的实质要件是】1、原告是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2、有明确的被告;3、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4、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三、相关规定《民事诉讼法》规定:第一百三十五条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

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

第一百四十六条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

第一百一十三条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被告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答辩状。

被告提出答辩状的,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之日起五日内将答辩状副本发送原告。

被告不提出答辩状的,不影响人民法院审理。

第一百一十四条人民法院对决定受理的案件,应当在受理案件通知书和应诉通知书中向当事人告知有关的诉讼权利义务,或者口头告知。

第一百一十五条合议庭组成人员确定后,应当在三日内告知当事人。

第一百一十六条审判人员必须认真审核诉讼材料,调查收集必要的证据。

第一百一十七条人民法院派出人员进行调查时,应当向被调查人出示证件。

调查笔录经被调查人校阅后,由被调查人、调查人签名或者盖章。

民事诉讼流程及时间规定有哪些?

民事诉讼流程及时间规定有哪些?

民事诉讼流程及时间规定有哪些?民事诉讼流程及时间规定:民事诉讼的流程分为一审程序和二审程序。

民事诉讼的时间在2017年10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一百八十八条对诉讼时效的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

▲一、民事诉讼流程及时间规定有哪些?(一)一审程序:1、原告起诉2、法院受理后将起诉书副本送达被告3、被告在十五日内提交答辩状,法院在五日内将答辩状副本送达原告如果被告不提交答辩状,不影响审理4、决定开庭审理的案件,法院在三日前通知当事人并公告5、法庭调查阶段包括:当事人陈述;告知证人的权利义务,证人作证,宣读未到庭的证人证言;出示书证、物证和视听资料;宣读鉴定结论;宣读勘验笔录。

6、法庭辩论包括:原告及其诉讼代理人发言;被告及其诉讼代理人答辩;第三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发言或者答辩;互相辩论。

法庭辩论终结,由审判长按照原告、被告、第三人的先后顺序征询各方最后意见。

7、法庭辩论终结,应当依法作出判决。

判决前能够调解的,还可以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应当及时判决。

8、判决宣告二审程序:1、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裁定的,有权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上诉状应当通过原审人民法院提出,并按照对方当事人或者代表人的人数提出副本。

当事人直接向第二审人民法院上诉的,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在五日内将上诉状移交原审人民法院。

2、法院受理3、审理程序大体与一审一样,不同处主要在审查范围和内容上。

(二)诉讼时效1、2017年10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一百八十八条对诉讼时效的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

2、侵权行为所生之债的诉讼时效,自权利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事实和加害人之时开始计算。

其中,人身损害赔偿的诉讼时效期间,伤势明显的,从受伤害之日起算,伤害当时未曾发现,后经检查确诊并能证明是由侵害引起的,从伤势确诊之日起算。

民事诉讼法时间一览表

民事诉讼法时间一览表

民事诉讼法时间一览表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民事诉讼法时间一览表立案【普通立案】符合立案条件的,登记立案;当场不能判定是否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接收起诉材料,并出具注明收到日期的书面凭证;需要补充材料的,在补充材料后7日内决定是否立案,立案期限从补正后交人民法院的次日起算。

由上级人民法院转交下级人民法院立案的案件,从受诉人民法院收到起诉状的次日起算。

(民诉解释126条、208条)立案庭应当在决定立案并办妥有关诉讼收费事宜后,3日内将案卷材料移送相关审判庭。

(审限管理规定第14条,审理期限若干规定第7条)人民法院受理公益诉讼案件后,应当在10日内书面告知相关行政主管部门。

(民诉解释286条)【第三人撤销之诉】人民法院应当对第三人提交的起诉状(第三人撤销之诉)、证据材料以及对方当事人的书面意见进行审查。

必要时,可以询问双方当事人。

经审查,符合起诉条件的,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起诉状之日起30日内立案。

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收到起诉状之日起30日内裁定不予受理。

(民诉解释293条)【法院受理人数众多且无法确定案件的公告】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五十四条(诉讼标的是同一种类、当事人一方人数众多在起诉时人数尚未确定的,人民法院可以发出公告,说明案件情况和诉讼请求,通知权利人在一定期间向人民法院登记。

)规定受理的案件,人民法院可以发出公告,通知权利人向人民法院登记。

公告期间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确定,但不得少于30日。

(民诉解释79条、民诉54条)【简易程序转普通程序后交纳诉讼费的时间】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转为普通程序的,原告自接到人民法院交纳诉讼费用通知之日起7日内补交案件受理费。

原告无正当理由未按期足额补交的,按撤诉处理,已经收取的诉讼费用退还一半。

(民诉解释199条)【特殊案件按撤诉处理的再立案】原告撤诉或者按撤诉处理的离婚案件,没有新情况、新理由,6个月内又起诉的,比照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四条第七项的规定不予受理。

(完整版)民事诉讼流程图

(完整版)民事诉讼流程图
民事诉讼流程图
一审
起诉 向有管辖权的法院立案庭递交诉状 立案审查 符合立案条件,通知当事人 7 日内交诉讼费,交费后予以立案 不符合立案条件 裁定不予受理 裁定驳回起诉
不服
10 日内向上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 . 受理后 法院 5 日内将起诉状副本送达对方当事人,对方当事人 15 日内进行答辩 通知当事人进行证据交换 可根据当事人申请,做出财产保全裁定,并立即开始执行 排期开庭 提前 3 日通知当事人开庭时间、地点、承办人 公开审理的案件提前 3 日进行公告 开庭审理
宣布开庭,核对当事人身份,宣布合议庭成员,告知当事人权利义务,询问 是否申请回避
法庭调查:当事人陈述案件事实 举证质证:告知证人的权利义务,证人作证,宣读未到庭的证人证言,出示 书证、物证和视听资料;双方当事人就证据材料发表意见 法庭辩论:各方当事人就有争议的事实和法律问题,进行辩驳和论证 法庭调解:在法庭主持下,双方当事人协议解决纠纷 达成调解协议 制作调解书,双方当事人签收后生效 当事人履行调解书内容或申请执行 向法院告诉庭提出再审申请 未达成调解协议 合议庭合议作出裁决 (宣判 ) 同意判决 当事人自动履行裁判文书确定的义务或向我院告诉庭提出执行申请 不同意裁判 裁定:送达之日起 10 日内向上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 判决:送达之日起 15 日内向上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
上诉
向法院承办人递交上诉状,并按规定交纳上诉费, 5 日内法院向对方当事人
送达上诉状副本,对方 15 日内进行答辩
二审审理
维持原判 改判 发挥重审 宣判后 当事人自动履行裁判文书确定的义务或向我院告诉庭提出执行申请
如不服,向上级人民法院提出再审申请
二审
立案 当事人不服一审法院判决或裁定, 在法定期限内向一审法院或上级人民法院 提出上诉 二审法院审查一审法院移送的上诉材料及卷宗,符合条件,予以立案 证据交换 上诉的裁定:又告诉庭审查后直接进行裁决 上诉的判决 开庭(案件事实基本清楚,可以不开庭审理 ,但必须与双方当事人进行谈话)

民事诉讼流程时间表

民事诉讼流程时间表

民事诉讼流程时间表一、立案阶段立案是民事诉讼的起始阶段,以下是立案流程时间表:1. 去相关法院提交诉讼状和相关证据。

2. 法院收到诉讼状后,审查材料的完整性和合法性。

3. 法院受理案件并立案,给予案件一个独特的案号。

4. 立案完成后,法院会发出立案通知书,并告知当事人。

5. 立案时间通常在收到诉讼状后的数日内,具体时间根据法院工作效率而定。

二、答辩阶段答辩阶段是被告向法院提出辩护意见和相关证据的阶段,以下是答辩流程时间表:1. 被告收到指定的法院传票后,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提交答辩状。

2. 被告提交答辩状后,法院会审查状况并通知原告。

3. 如果被告需要反诉,也需要在这个阶段提出反诉状。

4. 法院会根据双方提供的材料,制定开庭时间。

5. 答辩阶段的时间通常在立案后的一段时间内进行,具体时间根据法院安排而定。

三、举证阶段举证阶段是双方提供证据支持自己诉讼主张的阶段,以下是举证流程时间表:1. 法院在答辩阶段确认开庭时间,并向双方发出开庭通知。

2. 原告和被告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准备自己的证据材料。

3. 双方在开庭前,应将自己的证据材料提供给对方和法院。

4. 开庭当天,双方将自己的证据提交给法院、辩论、质证等。

5. 举证阶段的时间通常是在立案后较长的一段时间内,根据具体案件的情况而定。

四、辩论阶段辩论阶段是原告和被告在法庭上就案件的争议进行辩论,以下是辩论流程时间表:1. 开庭当天,双方辩护律师或当事人进行案情陈述。

2. 双方就所提出的证据进行质证和反质证。

3. 双方可以进行辩论,陈述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4. 法院在辩论结束后,安排下一步的庭审时间或宣判时间。

5. 辩论阶段的时间通常在开庭当天,根据案件的复杂程度而定。

五、宣判阶段宣判阶段是法院依法对案件作出判决或裁定的阶段,以下是宣判流程时间表:1. 法院在辩论结束后,会根据案件情况决定是否择期宣判。

2. 宣判前,法院会组织法官进行研究和评议。

3. 宣判当天,法院会正式宣读判决或裁定。

民事诉讼流程时间表(DOC)

民事诉讼流程时间表(DOC)

(3)对第三人撤销之诉,应当在收到起诉状之日起三十日内决定是否立案;(4)对执行异议之诉,应当在收到起诉状之日起十五日内决定是否立案。

3.人民法院在上述法定期间内不能判定起诉、自诉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的,应当先行立案。

律师提醒:1.由于法院存在案多人少的客观情况,所以对于部分应当登记立案的法院可能不予登记立案;2.各法院年底要进行结案率的考核评比,故大部分法院在年底将以各种理由不予立案。

送达送达时间及方式:1.送达时间: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5日内将诉状副本送达被告;(新民诉125条)2.直接送达:送达诉讼文书,应当直接送交受送达人。

受送达人是公民的,本人不在交他的同住成年家属签收;受送达人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应当由法人的法定代表人、其他组织的主要负责人或者该法人、组织负责收件的人签收;受送达人有诉讼代理人的,可以送交其代理人签收;受送达人已向人民法院指定代收人的,送交代收人签收。

(新民诉85条)3.留置送达:受送达人或者他的同住成年家属拒绝接收诉讼文书的,送达人可以邀请有关基层组织或者所在单位的代表到场,说明情况,在送达回证上记明拒收事由和日期,由送达人、见证人签名或者盖章,把诉讼文书留在受送达人的住所;也可以把诉讼文书留在受送达人的住所,并采用拍照、录像等方式记录送达过程,即视为送达。

(新民诉86条)4.委托送达或邮寄送达:直接送达诉讼文书有困难的,可以委托其他人民法院代为送达,或者邮寄送达。

邮寄送达的,以回执上注明的收件日期为送达日期。

(新民诉88条)5.转交送达:受送达人是军人的,通过其所在部队团以上单位的政治机关转交。

受送达人被监禁的,通过其所在监所转交。

受送达人被采取强制性教育措施的,通过其所在强制性教育机构转交。

(新民诉89、90条)6.公告送达:国内公告送达:适用于受送达人下落不明或用其他方式无法送达的。

自发出公告之日起经过60天的,视为送达。

(新民诉84条);涉外公告送达:适用于不能用其他方式送达的。

民事诉讼的流程是什么?

民事诉讼的流程是什么?

Fanatic desire will induce dangerous actions and do absurd things.悉心整理助您一臂(页眉可删)民事诉讼的流程是什么?1、起诉,即向有管辖权的法院立案庭递交诉状。

2、立案审查符合立案条件,通知当事人7日内交诉讼费,交费后予以立案;不符合立案条件,裁定不予受理。

3、排期开庭提前3日通知当事人开庭时间、地点、承办人;公开审理的案件提前3日进行公告。

4、开庭审理。

5、宣判。

生活中,在产生民事纠纷后,除了选择仲裁和调解,不少当事人会选择通过提起民事诉讼的方式来解决纠纷。

因此,对于许多第一次参加民事诉讼的当事人来说,了解民事诉讼的流程是十分重要的。

今天,大家就和一起来详细了解一下吧。

一、民事诉讼的程序1、原告应具有民事行为能力。

根据民法通则规定,18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公民以自己劳动收入为主要来源的,视为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其有资格以自己的名义向法院提起诉讼,未成年人或精神病人属无行为能力人或限制行为能力的人,应由其法定监护人作为法定代理人代为讼诉。

2、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提起讼诉的消费者必须是在购买、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务中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消费者或其他受害人。

3、有明确的被告。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35条规定,消费者在其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以销售者或服务者作为被告。

如果消费者因商品缺陷造成人身财产损害时,可以将销售者或生产者任何一方作为被告,法律将对生产者、销售者起诉的选择权赋予了消费者,由他们选择最方便自己进行诉讼、最有履行判决的能力和最容易找到的对象作为被告。

4、有明确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即具体地提出经营者违约、侵权行为的事实和给自己造成的损害,以及经营者应承担的民事责任等。

5、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起诉。

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一般民事案件中,对法人或其他组织提起民事诉讼,由法人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同一诉讼的几个被告住所地或经常居住地在两个以上人民法院辖区,可向其中的任何一个辖区的法院起诉。

民事诉讼流程时间一览表

民事诉讼流程时间一览表
执行债务人对第二人的到期债权,第二人应在收到履行通知书后15日内提出异议,法院不审查异
议。(执行工作规定61条)
对执行行为书 面异议的处理 期限
当事人、利害关系人认为执行行为违反法律规定的,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书面异议之日起15日内
审查(并作出裁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执行程序若干问题的解 释,第5条)。当事人、利害关系人对裁定不服的,可以自裁定送达之日起10日内向上一级人民
同意后,人民法院可以指定少于30日的举证期限。(举证时限规定通知第3条)
法院调查证据 反证期间
人民法院依职权调查收集的证据提出相反证据的举证期限问题。人民法院依照《证据规定》第十五 条调查收集的证据在庭审中出示后,当事人要求提供相反证据的,人民法院可以酌情确定相应的举 证期限。(举证时限规定通知第4条)
法院申请复议(上一级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复议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审查完毕,并作出裁定。有特 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经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延长的期限不得超过三十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 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执行程序若干问题的解释第9条)。(新民诉225条)
对执行标的书
案外人对执行标的提出书面异议的,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书面异议之日起15日内审查。案外人、
再审
再审申请期限
当事人申请再审,应在判决、裁定、调解书发生法律效力后6个月内提出。(新民诉
意见204条)
205条、民诉
法院审查再审 期限
法院应在收到再审申请书之日起3个月内审查是否符合179条再审条件,如需延长,应经本院院长 批准。(新民诉203、204条)
再审审限
再审案件的审限执行第一审或第一审审限规定(审限若干规定第4条)
据规定34条)

民事诉讼的流程

民事诉讼的流程

民事诉讼的流程
1.立案:当原告将诉讼请求向人民法院提出时,人民法院根据诉讼请求选择适当的程序进行立案。

2.受理:经过预审,人民法院认为符合受理标准的案件,由立案法官领取并分送给承办人员。

3.答辩:被告应当在收到诉讼文书之日起15日内作出答辩,如果未能按照法定期限进行答辩,人民法院可以依法视为被告放弃答辩权。

4.举证:双方当事人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举证,由人民法院进行勘验认定。

5.庭审:庭审是诉讼的重要环节,人民法院应当在法定期限内审理案件。

6.宣判:人民法院经过审理,作出判决或裁定,完成对案件的审理。

7.执行:完成判决或裁定后,人民法院应当依法进行执行,实现对当事人的权利保护。

8.终结:终结节数为法律程序中的最后一步,如果当事人不满意,可以依据相关法律程序提出上诉。

民事诉讼流程及时间是什么?

民事诉讼流程及时间是什么?

open your eyes and see things as they really are.精品模板助您成功(页眉可删)民事诉讼流程及时间是什么?导读:民事诉讼流程是提出诉讼、提交材料、提交有关证据、法院开庭审理、判决处理等,具体的时间在法律上没有统一规定,只规定了民事诉讼案件的审理期限一般不超过6个月,具体情况结合实际而定。

一、民事诉讼流程及时间是什么?1、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除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或者法律另有规定的以外,实行公开审理。

对决定开庭审理的案件,将在开庭三日前通知双方当事人。

2、开庭审理大致分为法庭调查、法庭辩论和评议,宣判等几个阶段。

如果提出回避申请,需要说明理由。

如果不提出申请或者申请被驳回,庭审将继续进行。

3、在法庭调查阶段,审判长或审判员将组织双方当事人,针对自己的请求和主张,按顺序分别举证、质证。

质证是当事人围绕证据的真实性、关联性、合法性、针对证据有无证明力以及证明力大小,进行质疑、说明和辩驳。

4、在法庭辩论阶段,审判长或审判员将组织双方当事人针对争议焦点,围绕全案事实、法律责任等发表意见。

5、在评议、宣判阶段,合议庭或审判员将对庭审情况进行总结,对双方当事人发表的意见进行评议,表明是否予以支持,并阐明理由。

6、如果是原告,经法院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法院可以按撤诉处理;被告反诉的可以缺席判决。

7、作为当事人,在宣判前任何诉讼阶段,都可以同对方当事人进行和解,或者请求人民法院主持调解。

如果不同意调解或未达成调解协议,人民法院将继续审理并作出判决。

二、民事诉讼的时间民事诉讼的时间在法律上没有明确规定,关于民事案件的审理期限,适用普通程序的为立案之日起六个月,特殊情况经批准可延长;适用简易程序的,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二审程序中,对判决的上诉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特殊情况需延长,由院长批准;对裁定的上诉案件,应在立案之日起三十日内作出终审裁定。

民事诉讼流程及时间规定有哪些

民事诉讼流程及时间规定有哪些

民事诉讼流程及时间规定有哪些民事诉讼是指个体或法人在民事权益受到侵害时,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行为。

它包括一系列环节,每个环节都有相应的时间规定,以保证诉讼的顺利进行。

本文将详细介绍民事诉讼的流程及时间规定。

一、立案阶段立案是指当事人按照法定程序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正式接受案件的程序。

以下是民事诉讼立案阶段的时间规定:1. 起诉阶段起诉是指原告向法院提出起诉状,要求受到侵权行为的被告承担法律责任。

起诉阶段的时间规定一般为:- 原告起诉之日起15日内,法院应当准予立案;- 原告提交的起诉状不符合法定形式的,法院应当在5日内告知原告需要补正的内容;- 原告未按法院要求补正的,法院可以不受理。

2. 受理阶段受理是指法院对起诉状进行审查,符合法定条件的案件正式进入诉讼程序。

受理阶段的时间规定如下:- 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7日内审查起诉状;- 审查起诉状后,法院应当书面通知原告,告知受理与否的决定;- 如果法院认为案件不属于本院管辖的,应当在5日内告知原告并指引其向有管辖权的法院起诉。

3. 补正与补充阶段如果原告在提交起诉状后发现瑕疵或需要提供补充材料,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申请补正与补充。

以下是补正与补充阶段的时间规定:- 对于原告提交的起诉状不符合法定形式的,法院应当在5日内通知原告,告知需要补正哪些内容;- 原告补正的,法院应当在5日内通知其是否符合法定形式;- 原告补充材料的,法院应当在3日内阅读并告知是否采纳。

二、审理阶段审理阶段是指法院对案件进行审查、调查和证据审定的过程。

以下是民事诉讼审理阶段的时间规定:1. 庭前准备阶段庭前准备是指法院在开庭前对案件和相关事项进行整理、准备。

庭前准备阶段的时间规定一般为:- 审判长或审判委员会应当在召开庭前会议前7日,制定庭审方案;- 法院应当在庭前会议召开前3日将庭审方案送达当事人。

2. 开庭审理阶段开庭审理是指法院依法组织双方当事人出庭,并进行辩论、质证和证人出庭作证的过程。

北京民事诉讼流程及时间规定

北京民事诉讼流程及时间规定

北京民事诉讼流程及时间规定
一、北京民事诉讼的管辖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北京市法院对发生在北京市行政区域内的第一审民事案件,除法律另有规定的以外,都由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和北京市基层人民法院管辖。

二、北京民事诉讼的基本流程
北京民事诉讼的基本流程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立案阶段
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出起诉,法院会对案件是否属于本院管辖、是否符合法定条件进行审查,决定是否立案。

2. 审理阶段
法院受理案件后,会依法组成合议庭,通知当事人,举行开庭审理。

审理中,法院会询问当事人,宣布举证,询问证人,查阅证据材料等。

3. 裁判阶段
法院根据审理情况,作出判决、裁定。

判决、裁定送达当事人后即发生法律效力。

4. 执行阶段
判决、裁定发生法律效力后,胜诉方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三、北京民事诉讼的法定时限
北京民事诉讼中主要的法定时限有:
1. 起诉时效:根据《民法典》,不同类型的民事案件的起诉时效一般为1-3年。

2. 诉讼时限:第一审普通程序案件,法院应当自受理之日起6个月内审结;简易程序案件为3个月。

3. 上诉时限:第一审判决书送达后15日内可以上诉。

4. 申请执行时效:民事判决确定的义务,当事人应当自判决发生法律效力之日起2年内申请执行,否则视为自动履行。

以上是北京民事诉讼的基本流程和主要时间规定,当事人应当注意相关法定时限,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民事诉讼流程时间表

民事诉讼流程时间表

(3)对第三人撤销之诉,应当在收到起诉状之日起三十日决定是否立案;(4)对执行异议之诉,应当在收到起诉状之日起十五日决定是否立案。

3.人民法院在上述法定期间不能判定起诉、自诉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的,应当先行立案。

律师提醒:1.由于法院存在案多人少的客观情况,所以对于部分应当登记立案的法院可能不予登记立案;2.各法院年底要进行结案率的考核评比,故大部分法院在年底将以各种理由不予立案。

送达送达时间及方式:1.送达时间: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5日将诉状副本送达被告;(新民诉125条)2.直接送达:送达诉讼文书,应当直接送交受送达人。

受送达人是公民的,本人不在交他的同住成年家属签收;受送达人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应当由法人的法定代表人、其他组织的主要负责人或者该法人、组织负责收件的人签收;受送达人有诉讼代理人的,可以送交其代理人签收;受送达人已向人民法院指定代收人的,送交代收人签收。

(新民诉85条)3.留置送达:受送达人或者他的同住成年家属拒绝接收诉讼文书的,送达人可以邀请有关基层组织或者所在单位的代表到场,说明情况,在送达回证上记明拒收事由和日期,由送达人、见证人签名或者盖章,把诉讼文书留在受送达人的住所;也可以把诉讼文书留在受送达人的住所,并采用拍照、录像等方式记录送达过程,即视为送达。

(新民诉86条)4.委托送达或邮寄送达:直接送达诉讼文书有困难的,可以委托其他人民法院代为送达,或者邮寄送达。

邮寄送达的,以回执上注明的收件日期为送达日期。

(新民诉88条)5.转交送达:受送达人是军人的,通过其所在部队团以上单位的政治机关转交。

受送达人被监禁的,通过其所在监所转交。

受送达人被采取强制性教育措施的,通过其所在强制性教育机构转交。

(新民诉89、90条)6.公告送达:国公告送达:适用于受送达人下落不明或用其他方式无法送达的。

自发出公告之日起经过60天的,视为送达。

(新民诉84条);涉外公告送达:适用于不能用其他方式送达的。

法庭民事诉讼开庭程序是怎样的?

法庭民事诉讼开庭程序是怎样的?

法庭民事诉讼开庭程序是怎样的?1、庭审准备(1)传唤当事人,通知其他诉讼参与人出庭参加诉讼。

(2)对公开审理的案件,人民法院应当在开庭3日前公告当事人的姓名、案由和开庭的时间、地点。

2、法庭调查。

3、法庭辩论。

4、案件评议和宣告判决。

法院是公开审理民事案件和刑事案件的地方,正常情况下,当我们遇到民事纠纷而派出所、居委会等无法解决时,我们才会向法院提起诉讼,此类属于民事诉讼。

我们应该很少会遭遇民事诉讼,自然对法庭民事诉讼开庭程序并不了解,在面临开庭时,往往紧张到忘记自己要说什么。

今天,小编就为您提供全套的普通程序庭审操作规范。

民事诉讼第一审普通程序庭审操作规范一、开庭准备和开庭宣布1、庭前准备工作。

书记员应先期到达法庭,做好以下开庭前准备工作:(1)宣布:请诉讼参加人入庭就坐。

检查诉讼参加人出庭情况。

如有一方诉讼参加人未到庭的,应立即报告审判长处理。

(2)宣布:请诉讼参加人出示身份证件。

到案前核对诉讼参加人的身份。

如确认有证人、鉴定人、勘验人、检查人、具有专门知识的人员(简称“专家”)出庭的,还应核对其身份后请其退席,等候传唤。

(3)核实《当事人诉讼权利义务告知书》、《诉讼风险提示书》和《举证通知书》、《告知审判庭组成人员通知书》和开庭《传票》及《通知书》以及诉状等诉讼材料的收悉情况。

(4)公开开庭的,应当检查参加旁听的人员是否适合,是否有现场采访的记者。

如发现有未成年人(经批准的除外)、精神病人和醉酒的人以及其他不宜旁听的人旁听开庭的,应当请其退出法庭。

如发现有记者到庭采访,应当确认其是否办理审批手续。

如未经批准,不得录音、录像或者摄影;但应当允许记者作为旁听人员参加旁听和记录。

2、宣布法庭规则和法庭纪律。

书记员宣布:现在宣布法庭规则和法庭纪律。

法庭规则和法庭纪律的具体内容以《法庭规则》的有关规定为准。

另外可以特别提示:全体人员应当关闭手机和传呼机的铃响。

3、法官入庭和报告庭审前准备情况。

书记员宣布:全体起立!然后引领审判长、审判员(人民陪审员)入庭。

一般情况下民事诉讼多久才能立案?

一般情况下民事诉讼多久才能立案?

一般情况下民事诉讼多久才能立案?不管是民事诉讼还是刑事诉讼都有一套流程,从接到诉状一直到执行完毕。

在这个流程中每一步都有其规定的时间,不能超过规定的时限否则便属于程序违法,而这个时候宣判的案件都可能被退回重审。

现在向法院提起诉讼不再那么困难,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向法院寻求帮助,递上诉状之后便开始焦急,法院什么时候才会立案。

下面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一般情况下▲民事诉讼多久才能立案。

第一百三十五条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

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

第一百四十六条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

《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是:第一百一十三条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被告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答辩状。

被告提出答辩状的,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之日起五日内将答辩状副本发送原告。

被告不提出答辩状的,不影响人民法院审理。

第一百一十四条人民法院对决定受理的案件,应当在受理案件通知书和应诉通知书中向当事人告知有关的诉讼权利义务,或者口头告知。

第一百一十五条合议庭组成人员确定后,应当在三日内告知当事人。

第一百一十六条审判人员必须认真审核诉讼材料,调查收集必要的证据。

第一百一十七条人民法院派出人员进行调查时,应当向被调查人出示证件。

调查笔录经被调查人校阅后,由被调查人、调查人签名或者盖章。

第一百一十八条人民法院在必要时可以委托外地人民法院调查。

委托调查,必须提出明确的项目和要求。

受委托人民法院可以主动补充调查。

受委托人民法院收到委托书后,应当在三十日内完成调查,因故不能完成的,应当在上述期限内函告委托人民法院。

第一百一十九条必须共同进行诉讼的当事人没有参加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通知其参加诉讼。

以上便是一般情况下▲民事诉讼多久才能立案的相关法条,从法条中不难看出国家对诉讼程序的重视,每一个细节都规定的非常细致,包括立案的时间、审讯的时间、结案的时间等等。

民事诉讼基本流程是什么?

民事诉讼基本流程是什么?

Immature people die for a great cause, and mature people live humblely for a great cause.精品模板助您成功(页眉可删)民事诉讼基本流程是什么?需要经过起诉、法院受理、提交答辩状以及开庭审理等流程。

法庭辩论包括:原告及其诉讼代理人发言;被告及其诉讼代理人答辩;第三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发言或者答辩;互相辩论。

法庭辩论终结,由审判长按照原告、被告、第三人的先后顺序征询各方最后意见。

一、民事诉讼基本流程是什么?一审程序:1、原告起诉2、法院受理后将起诉书副本送达被告3、被告在十五日内提交答辩状,法院在五日内将答辩状副本送达原告如果被告不提交答辩状,不影响审理4、决定开庭审理的案件,法院在三日前通知当事人并公告5、法庭调查阶段包括:当事人陈述;告知证人的权利义务,证人作证,宣读未到庭的证人证言;出示书证、物证和视听资料;宣读鉴定结论;宣读勘验笔录。

6、法庭辩论包括:原告及其诉讼代理人发言;被告及其诉讼代理人答辩;第三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发言或者答辩;互相辩论。

法庭辩论终结,由审判长按照原告、被告、第三人的先后顺序征询各方最后意见。

7、法庭辩论终结,应当依法作出判决。

判决前能够调解的,还可以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应当及时判决。

8、判决宣告二、诉讼程序1、原告应具有民事行为能力。

根据民法通则规定,18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公民以自己劳动收入为主要来源的,视为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其有资格以自己的名义向法院提起诉讼,未成年人或精神病人属无行为能力人或限制行为能力的人,应由其法定监护人作为法定代理人代为讼诉。

2、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提起讼诉的消费者必须是在购买、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务中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消费者或其他受害人。

3、有明确的被告。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35条规定,消费者在其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以销售者或服务者作为被告。

民事诉讼案件审理期限是多久?

民事诉讼案件审理期限是多久?

Full and warm will make you faint and lazy, while hunger and cold will tighten your bones.悉心整理助您一臂(页眉可删)民事诉讼案件审理期限是多久?导读:民事诉讼案件审理期限是6个月或者是三个月的时间。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如果适用的是普通的程序,一审的实施方面的案件的审理的时间是6个月,如果有特殊情况的话,经过院长批准可以延长。

一、民事诉讼案件审理期限是多久?民事诉讼案件审理期限是6个月或者是三个月的时间。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一审民事案件的审限为6个月;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6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法院批准;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的审限为3个月,不能延长,若3个月内不能审结,转为普通程序继续审理。

第一百四十九条规定,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

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

第一百六十一条规定,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

二、民事诉讼审理期限的规定是什么?《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九条规定,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

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一条规定,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六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对判决的上诉案件,应当在第二审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

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

人民法院审理对裁定的上诉案件,应当在第二审立案之日起三十日内作出终审裁定。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八十条,人民法院适用特别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三十日内或者公告期满后三十日内审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院民事诉讼流程时间
立案之日起5日内,法院将您的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被告必须在收到之日起15日内提出答辩状,不答辩的不影响审理。

开庭前,会提前3日通知你们。

当庭宣判的,10日内发送判决书;定期宣判的,宣判后立即发给判决书。

一审案件一般在立案之日起6个月内审结,简易程序的话3个月。

【为你推荐】行政强制法诉讼费诉讼时效抗辩管辖权异议申请书起诉书怎么写强制执行申请书欠条的诉讼时效在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相处难免会发生摩擦。

最普遍出现的就是当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产生的劳动纠纷时怎么办?通常解决劳动纠纷可以先申请仲裁,当当事人对裁决不服的情况下,可以申请诉讼。

那么你知道法院民事诉讼流程时间吗,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民事诉讼第一审程序:
1、起诉,即向有管辖权的法院立案庭递交诉状。

2、立案审查
符合立案条件,通知当事人7日内交诉讼费,交费后予以立案;不符合立案条件,裁定不予受理。

如果对裁定驳回起诉不服,10日内向上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

受理后,法院5日内将起诉状副本送达对方当事人,对方当事人15日内进行答辩,通知当事人进行证据交换,可根据当事人申请,做出财产保全裁定,并立即开始执行
3、排期开庭
提前3日通知当事人开庭时间、地点、承办人;公开审理的案件提前3日进行公告。

4、开庭审理
宣布开庭,核对当事人身份,宣布合议庭成员,告知当事人权利义务,询问是否申请回避
法庭调查:当事人陈述案件事实。

举证质证:告知证人的权利义务,证人作证,宣读未到庭的证人证言,出示书证、物证和视听资料;双方当事人就证据材料发表意见。

法庭辩论:各方当事人就有争议的事实和法律问题,进行辩驳和论证。

法庭调解:在法庭主持下,双方当事人协议解决纠纷。

如果达成调解协议,制作调解书,双方当事人签收后生效,当事人履行调解书内容或申请执行;未达成调解协议,合议庭合议作出裁决(宣判)。

5、宣判
同意判决,当事人自动履行裁判文书确定的义务或向我院告诉庭提出执行申请;不同意裁判,需要分情形区分对待:裁定:送达之日起10日内向上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
判决:送达之日起15日内向上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

民事诉讼时效:
1、普通2年诉讼时效。

自权利人知道或应该知道权利受侵害之日起算。

(民法通则135条)
2、特殊1年诉讼时效。

身体收到伤害要求赔偿的、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延付或拒付租金的、寄存财物被丢失或毁损的。

(民法通则136条)
3、特殊3年诉讼时效。

因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提起诉讼的。

(环境保护法42条)
4、特殊4年诉讼时效。

因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和技术进出口合同提出诉讼或仲裁的。

(合同法129条)
5、最长诉讼时效。

从权利受侵害之日起20年。

(民法通则137条)
所谓民事诉讼就是当事人因为权利或者其他利益受到冲突的情况下,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

通过上文的详细内容,我们了解了法院民事诉讼流程时间。

如果大家在生活中,遇到不能解释解决的经济纠纷,可以根据规定走法律途径,如果在法律上遇到问题,可以联系我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