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北安市实验中学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赏析》导学案:《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2-1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文与可画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文与可画

1、自视了然 然:„„的样子。 2、予不能然也 然:代词,这样。 3、然二百五十匹绢
然:连词,然而。
1、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 而:连词,但是,表转折。 2、生而有之也。 而:连词,就,表承接。 3、废卷而哭失声。 而:连词,表并列。
1、乃见其所欲 其:代词,代“画家”。
2、以追其所见 其:代词,代“画家”。 3、其所以然 其:代词,代提到的事情。 4、岂独得其意 其:代词,代文与可。
1、竹之始生 之: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2、一寸之萌耳 之:助词,的。 3、生而有之也 4、临事忽丧之
之:代词,代节叶。 之:语气助词,补足音节。
5、士大夫传之 之:代词,指文与可之言。 6、而读书者与之 之:代词,代轮扁讲的道理。
1、因以所画筼筜谷偃竹遗予。 以:介词,把。 2、与可以书遗予曰。 以:介词,把。 3、吾将以为袜。 以:介词,把„„当作。
第一段:阐述文与可的绘画理论,谈自我艺 术实践的体会。 第二段:追忆二人在交往过程中与画竹相关 的几件趣事。 第三段:交代写作此文的缘由,并表明二人 关系感情深厚,亲密无间。
第一段:阐述文与可的绘画理论和自己在艺术 实践中的体会。 这一段又包括三个层次。 第一层,作者认为画竹应当有 成竹在胸,意在笔先。 第二层,写自己学习文与可画 论的心得。 第三层,记弟苏辙所作《墨竹 赋》里的话。
第一层,作者认为画竹应当有成竹在胸,意在 笔先。
作者先从竹子本身说起:竹子的节和叶是与生俱 来的,从只有一寸长的笋芽到数丈高的巨竹一直如此。 他认为画竹应当有成竹在胸,意在笔先,即先在头脑 中形成竹子的整体形象,当构思成熟后,就奋笔疾书, 一气呵成。要善于抓住创作的灵感,而不可让它轻易 逝去。这种画论是主张尊重生活、师法自然,重视创 作灵感的捕捉和整体形象的把握,追求神似。苏轼批 评了在绘画创作中那种脱离现实,背离自然规律的现 象。

(课堂设计)高中语文 第23课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课堂设计)高中语文 第23课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23课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学习目标 1.积累“遗”“诸”“为”“间”等词语的用法。

2.理清贯穿全文的情感逻辑和思想逻辑。

3.深入认识作者的哀痛。

【诗海拾贝】卜算子苏 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赏析 这首词是以孤鸿自喻寄托感慨之作。

全词写景兴怀。

人鸿互喻,物我交融,笔冷意苦,寓意幽深,超旷孤逸,颇见人格。

【文本卡片】一、作者简介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

自幼便立有报国大志。

宋仁宗嘉祐二年进士。

因不赞同王安石的变法主张,先后通判杭州,历知密州、徐州和湖州,在地方任上体恤民情,修堤救灾,广为民众所拥戴。

苏轼最大的成功是在文学方面,是北宋最杰出的文学家,他的散文如行云流水,汪洋恣肆。

二、背景简介文与可,北宋著名湖州派画家之一,最擅长画墨竹,既是苏轼的好友,又是中表兄弟。

熙宁八年(1075年)文与可任洋州知州,筑亭筼筜谷上,游乐谷中。

曾画一幅水墨偃竹画赠苏轼。

苏轼向文与可学画竹,同时在绘画理论上给予文与可极大的帮助和影响,两人结下深厚友情。

文与可病逝后半年,苏轼在湖州曝晒书画,见到这幅遗作,睹物思人,对画痛哭,带泪写下了《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总结文与可的画竹理论,提出了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的主张。

【基础荟萃】1.字音。

①筼筜..谷( ) ②蜩.腹蛇蚹.( ) ③兔起鹘.落( ) ④庖.丁解牛( )⑤斫.轮者也( ) ⑥持缣.素( ) ⑦相蹑.( ) ⑧箨.龙( ) ⑨曝.书画( ) ⑩畴.昔( ) 2.辨形组词。

①⎩⎪⎨⎪⎧ 蜩 倜 ②⎩⎪⎨⎪⎧ 缣 谦 ③⎩⎪⎨⎪⎧ 蹑 摄 ④⎩⎪⎨⎪⎧ 梢 悄 3.词语释义。

(1)成竹于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兔起鹘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庖丁解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轮扁斫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文学文化知识。

第五单元《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导学案-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五单元《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导学案-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导学案知识链接1.作家作品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死后谥“文忠”。

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苏轼的文学观点和欧阳修一脉相承,但更强调文学的独创性,表现力和艺术价值。

他的文学思想强调“有为而作”,崇尚自然,摆脱束缚,“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

他认为作文应达到“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

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答谢民师书》)的艺术境界。

苏轼散文著述宏富、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三家并称。

文章风格平易流畅,豪放自如。

苏轼与歌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是继欧阳修之后主持北宋文坛的领袖人物,在当时的文坛上享有巨大的声誉,一时与之交游或接受他的指导的人甚多,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四人都曾得到他的培养,奖掖和荐拔。

故称“苏门四学士”。

2.背景解读文与可,名同,字与可,自号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

北宋画家,擅长画竹,创深墨为面,淡墨为背的竹叶画法,开后世“湖州竹派”。

文与可曾以竹子为题材,作画赠予苏轼。

元丰二年七月七日,苏轼在晾晒书画时,发现已故的文与可送给自己的《筼筜谷偃竹》,赌物思人,悲不自禁,于是写下了这篇情真意挚,凄恻动人的杂记。

3.文体知识富有感染力的文体——记“记“这种文体,出现得很早,至唐宋而大盛。

它可以记人和事、可以记山川名胜,可以记器物建筑,故又称“杂记”。

主要有台阁名胜记(如韩愈(新修滕王阁记》).山水游记(如柳宗元《小石潭记》),书画杂记(如韩愈《臧记》,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等。

在写法上.大多讲究文采藻饰.语言精美,描绘工巧,富于真情实感,熔叙事,抒情,说理于一炉,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是古代散文中文学性最强的一种,名篇佳作甚多。

4.文化常识【桥公】指桥玄。

曹操年轻时,不为人所器重,而桥玄却很赏识他。

曹操有次行军经桥玄故乡睢阳,曾派人祭桥玄,并作《祀故太尉桥玄文》,文中说:“又承从容约誓之言:"殂逝(死去)之后,路有经由(经过),不以斗酒只鸡相沃爵(用酒沃地为条),车过三步,腹痛勿怪。

高中语文人教课标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导学案

高中语文人教课标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导学案

高二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导学案编写人:肖云审核人:领导签字:【学习目标】1、掌握相关重点字、词、句,以及文言句式特征;2、通过阅读人物的的几个事件,把握人物形象;3、感悟文章主题,探索哲理深意。

【学习过程】自主学习一、了解作品。

文与可(1018~1079),是苏轼的表兄,比苏轼大18岁。

文与可以善画竹闻名于世,是当时墨竹画派的代表人物。

据有关史料说,他在自己的寓所周围种了许多竹子,无论冬夏,晴雨,晨昏,他都要仔细观察竹子,研究其在不同的季节、不同天气里的变化和姿态。

时间久了,他墨绘的竹子,幅幅动人,富有生气。

他的一个好友曾题诗赞叹:“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

”这就是说,与可在落笔前,就把竹子的形象孕育在心中了,即“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胸有成竹”,亦称“成竹在胸”)无独有偶,据说我国近代国画大师齐白石老先生也曾在室内置一器,养虾其中,时时观其姿,体其态,以致齐老先生笔下之虾,姿态各异,栩栩如生。

两则故事讲的都是同一个道理,必须对客观事物反复观察,仔细研究,最终才能创作出完整而有生气的艺术形象。

元丰二年三月,苏轼任湖州知州,这时文与可已去世,七月七日,苏轼在晾晒书画时,发现亡故的文与可送给自己的一幅《筼筜谷偃竹图》,见物生情,就写了这篇杂记。

本文庄谐相衬,情深意切,是篇典型地体现苏轼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的特点的优秀散文。

二、通读全文,结合课文注释初步疏通文意,把疑难问题记录下来。

1、给易读错的字注音2、找出通假字并解释3、找出古今异义词并解释4、找出活用词并解释5、找出特殊文言句式并解释三、知识积累(一)重点掌握词语1、为《墨竹赋》以遗与可2、投诸地而骂3、以为口实4、而读书者与之5、余因而实之6、月落庭空影许长7、近语士大夫 8、因以所画《筼筜谷偃竹》遗予9、而余亦载与可畴昔戏笑之言者(二)通假字和古今异义词1、与可没与陈州2、少纵即逝矣1、初不自贵重2、月落庭空影许长3、废卷而哭失声4、吾将以为袜5、发函得诗6、而读书者与之7、以书遗余曰(三)词类活用现象1、吾将买田而归老焉2、余因而实之3、与可厌之4、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5、初不自贵重(四)虚词为 1、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 2、子由为《墨竹赋》以遗与可曰3、余为徐州4、而予以为有道者5、吾将以为袜乃 1、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 2、乃见其所欲画者其1、乃见其所欲画者 2、岂独得其意3、而予亦悔其随之4、以追其所见5、其所以然6、岂独得其意然 1、自视了然 2、予不能然也 3、然二百五十匹绢以1、因以所画筼筜谷偃竹遗予 2、与可以书遗予曰 3、吾将以为袜之 1、竹之始生 2、一寸之萌耳 3、生而有之也4、临事忽丧之5、士大夫传之6、而读书者与之(五)文言句式1、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教学设计

《文和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掌握并积累文言字词句知识;了解文章的结构内容,把握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通过阅读人物的的相关事件,把握人物形象;感悟文章主题,探索哲理深意。

过程和方法通过提要钩玄,归纳梳理文言基础知识;通过诵读,理解贯穿本文其中的感情逻辑和思想逻辑,把握形散神聚的特点。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作者和文和可之间的深厚情谊;感受文中所包含的哲理美和情感美。

教学重点归纳掌握文言基础知识;感悟文章主题,理解以喜衬悲,益增其悲的写法;体会本文”散而不乱,气脉中贯”(文笔似闲散,意脉却流畅而完整,以”竹”为线索组织材料)﹑”信笔挥洒,姿态横生”的特点。

教学难点怎样理解第一段画论部分的作用;为何”哭失声”;怎样理解苏和文之间的亲厚无间。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一﹑寻声暗问弹者谁,人生自是有知音(导文)1. 导入:竹,挺直而有节,常青而不凋,被视为高洁虚心的君子,自古以来颇受文字画士的青睐。

苏轼就说过:”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可见他对于竹或说是”竹品”的偏爱。

他有一位画技高超且尤善画竹的表兄,姓文名同,字和可。

这篇《文和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就是苏轼为缅怀他而作。

2. 背景:文和可(1018~1079),名同,苏轼表兄,比他年长18岁,自号笑笑先生,操韵高洁,善诗﹑文﹑书法,尤以善画竹闻名于世,墨竹画派代表人物。

1075年任洋州知州。

元丰二年正月改知湖州,赴任途中病逝。

1074至1079年间,苏轼因不满王安石新法受排挤诬陷,于是自请出京任职,先后在杭州﹑密州﹑徐州﹑湖州任职。

《筼筜谷偃竹图》就是苏轼在徐州任上时文同赠予的。

元丰二年四月苏轼调任湖州,七月七日作者晾晒书画时,见到偃竹图,睹物思人,悲不自禁,乃成此文。

二﹑轻拢慢捻抹复挑,初读文题明体式(辨体)解题:”记”这种文体,出现得很早,至唐宋大盛。

它能够记人记事,能够记山川名胜,能够记器物建筑,故又称”杂记”。

高中语文.《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教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讲义(推荐五篇)

高中语文.《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教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讲义(推荐五篇)

高中语文.《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教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讲义(推荐五篇)第一篇:高中语文.《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教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讲义《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一、导入古人颇得竹的灵气,“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古人喜依竹而居,杖竹而行,几千年来朝夕相处,自然陶冶了一股竹的文化氛围,中华民族的竹文化堪称源远流长。

竹与松、梅并称为“岁寒三友”,与梅、兰、菊成为“花中四君子”。

植竹、赏竹、写竹、画竹,竹与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苏轼一起领略文与可画竹的高超技艺吧。

二、题解文与可(1018~1079),是苏轼的表兄,比苏轼大18岁。

文与可以善画竹闻名于世,是当时墨竹画派的代表人物。

据有关史料说,他在自己的寓所周围种了许多竹子,无论冬夏,晴雨,晨昏,他都要仔细观察竹子,研究其在不同的季节、不同天气里的变化和姿态。

时间久了,他墨绘的竹子,幅幅动人,富有生气。

他的一个好友曾题诗赞叹:“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

”这就是说,与可在落笔前,就把竹子的形象孕育在心中了,即“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无独有偶,据说我国近代国画大师齐白石老先生也曾在室内置一器,养虾其中,时时观其姿,体其态,以致齐老先生笔下之虾,姿态各异,栩栩如生。

两则故事讲的都是同一个道理,必须对客观事物反复观察,仔细研究,最终才能创作出完整而有生气的艺术形象。

元丰二年三月,苏轼任湖州知州,这时文与可已去世,七月七日,苏轼在晾晒书画时,发现亡故的文与可送给自己的一幅《筼筜谷偃竹图》,见物生情,就写了这篇杂记。

本文庄谐相衬,情深意切,是篇典型地体现苏轼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的特点的优秀散文。

三、梳理文章结构第一段阐述文与可的绘画理论,谈自我艺术实践的体会。

第1层由竹说起,提出画竹应当有成竹在胸。

(第一层,作者先从竹子本身说起:竹子的节和叶是与生俱来的,从只有一寸长的笋芽到数丈高的巨竹一直如此。

他认为画竹应当有成竹在胸,意在笔先,即先在头脑中形成竹子的整体形象,当构思成熟后,就奋笔疾书,一气呵成。

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师用书:散文之部 第5单元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Word版含答

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师用书:散文之部 第5单元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Word版含答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本课话题——友谊朗读——课文中的名段元丰二年正月二十日,与可没于陈州。

是岁七月七日,予在湖州曝书画,见此竹,废卷而哭失声。

昔曹孟德祭桥公文,有车过腹痛之语,而余亦载与可畴昔戏笑之言者,以见与可于予亲厚无间如此也。

作者睹物思人,“哭失声”写尽了作者的无限悲痛,引用曹操祭桥玄的典故来点明文章主旨,自然贴切,平淡中表现了作者和与可之间的亲密、深厚的情谊,体现了作者悼念亡友的一片挚情。

积累——生活中的素材人们交朋友的目的似乎都是为了“多个朋友多条路”,为自己以后办事方便,能得到好处,以这样的目的去交朋友是不会有好结果的。

真正交朋友应当是无私无欲的,能够为对方着想,不图个人的一己私利,当然交朋友收获的是共同快乐,绝不是一己的满足。

马克思与恩格斯这两位革命巨人之间的友谊,是世界上的任何友谊都没法比的。

马克思对恩格斯的才能十分敬佩,说自己总是踏着恩格斯的脚印走。

而恩格斯总是认为马克思的才能要超过自己,在他们的共同事业中,马克思是第一提琴手而自己是第二提琴手。

《资本论》这部经典著作的写作及出版,就是他们伟大友谊的结晶。

背诵——文学中的名言警句友谊不用碰杯,友谊无需礼物,友谊只不过是我们不会忘记。

——王蒙友情的纽带,或会因情绪激动而绷紧,但决不可折断。

——林肯朋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而使友谊永存。

——查理士周围都有好朋友的人,比四面楚歌的人不知幸福多少。

——卡内基夫人兄弟可能不是朋友,但朋友常常如兄弟。

——富兰克林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筼筜..谷(yún)(dānɡ) 蜩.腹(tiáo) 兔起鹘.落(hú) 斫.轮者也(zhuó) 持缣.素(jiān) 相蹑.(niè) 近语.士大夫(yù) 箨.龙(tuò) 曝.书画(pù) 畴.昔(chóu) 亲厚无间.(jiàn) 子由为.《墨竹赋》(wéi) 遗.余(wèi) 偃.竹(yǎn) 笔砚.(yàn) 荟萃..(huì)(cuì) 轮扁.(piān) 少.纵则逝(shāo) 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通“稍”,稍微) 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具⎩⎪⎨⎪⎧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具备)修守战之具.(器械)私见张良,具.告以事(详细地) (2)发⎩⎪⎨⎪⎧发.函得诗,失笑喷饭满案(打开)方欲发.使送武等(打发,派遣)使人发.书至赵王(发送)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揭露,暴露)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起事,动手)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头发) (3)识⎩⎪⎨⎪⎧心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懂得,知道)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辨别,辨认)汝识.之乎(记得)相逢何必曾相识.(认识) (4)过⎩⎪⎨⎪⎧有车过.腹痛之语(经过)不学之过.也(过错) 第4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1)近语.士大夫(名词作动词,告诉)(2)吾将买田而归老.焉(形容词作动词,养老)(3)余因而实.之(形容词作动词,证实)(4)与可厌.之(形容词作动词,厌恶)(5)初不自贵重..(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贵重)第5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而心识其所以..然古义:……的原因。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教案:第5单元第4课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教案1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教案:第5单元第4课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教案1
学案PPT
教学过 程
环节
学生要解决的问题或任务
教师如何教
学生如何学
激情
怀念类的文章,以上一课为
例,莫不伤心欲绝,然而不同
凡响的苏轼又如何呢?
记住《江城子》
导入
归类这类文早的特点导入
自由
诵读
读出心情变化、情感
体悟
自学
合作
学习第一段,文字理解,能概括 全段意思,分层意思
布置任务,交代目标
安排展示,集中讲解
先自学,再交流,尽量解决文字
自学
用速读方式解决第二段文字
强调意译的处理
要求学生把握文段的
不懂的地方冋位交流,解决不了
标出来,提问

聲酣E目古’“導秦”粗琴
畐卩悬
m
肾「/«Βιβλιοθήκη 曲岳9岳混“比谟”導秦建MIM
建M
科目:
授课时间:第 周 星期
单兀(章节)课题
气脉中贯
本节课题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1、
积累一定数量的实词虚词,锻炼翻译,提高翻译的能力
三维目标
2、
学习并掌握选材、由中心统领材料的技巧
3、
学习作者洒脱的性格和心态
提炼的课题
文字理解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目标前二,难点在于目标3的消化,形成能力
教学手段运用
教学资源选择

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学案: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学案: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高中语文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导学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习目标】1、掌握相关重点字、词、句。

2、通过阅读课文人物的几件事件,把握人物形象。

一、知人论世1、认识作者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世人称其为“”。

眉州(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祖籍栾城。

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美食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派词人代表。

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

其散文与并称;诗与并称“苏黄”;词与并称“苏辛”;书法名列“苏、黄、米、蔡”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

二、自主学习1. 学生对照课文注释正音,诵读课文,并完成下列各题。

(文章翻译附后)2.(1)筼筜..()(2)偃.竹()(3)少.纵则逝()(4)砍斫.()(5)箨.龙()(6)缣.素()(7)蹑.足()(8)兔起鹘.落() (9)蛇蚹.()(10)轮扁.()3.解释下列加点字。

(1)初不自贵.重( ) (2)发.函得诗( )(3)废.卷而哭失声( ) (4)余因而实.之( )(5)近语.士大夫( ) (6)袜材当萃.于子矣( )(7)振笔直遂.( ) (8)而余为.徐州( )4.下列加点词语注音无误的一项是()A.捕蜩(zhōu)稍(shāo)纵则逝偃(yǎn)竹B.砍斫(zhuó)庖(páo)丁解牛赦(shè)免C.沦丧(sàng)兔起鹘(gǔ)落蹑(niè)足D.缣(jiān)素亲密无间(jiàn)曝(bào)晒5.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事前充分准备,事发才能胸有成竹,不会慌乱。

B.画竹高手文与可兔起鹘落,转眼间就把一幅翠竹图呈现给大家。

C.他无意间看到一个扒手得心应手地将乘客的钱包偷了去,惊得嘴张了老大,却未敢出声。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教案:第五单元第4课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教案2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教案:第五单元第4课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教案2
(第二课时)
科目:语文授课时间:第10周星期五
单元(章节)课题
第5单元 散而不乱气脉中贯
三维目标
1、掌握重点字、词、句,以及文言句式特征;
2、通过阅读人物的的几个事件,把握人物形象;
3、感悟文章主题,探索哲理深意。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归纳掌握相关重点字、词、句,以及文言句式特征。
教学难点:感悟文章主题,探索哲理深意。
(四)固定句式
(1)、岂复有竹乎:岂……乎:哪里……呢?
(2)、世岂有万尺竹哉?:岂……哉?:哪里……呢?
合作探究
交流展示
结合《新新学案》p102精析文本部分的四个问题探究.
学生可以分组讨论,教师根据情况点名答问,点评,后补充,完善。
布置作业
完成《新新学案》精学精练A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预习任务
《狱中杂记》翻译全文
(3)、轮扁,斫轮者也
(4)、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
(二)省略句
(1)子由为《墨竹赋》以(之)遗与可曰
(2)吾将以(之)为袜
(3)士大夫传之以(之)为口实
(三)倒装句
1.定语后置
(1)四方之人持缣素而请者
2.状语后置
(1)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2)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
(3)足相蹑于其门
1、熟
执笔熟视:仔细
而操之不熟者:熟练
2、语
今语士大夫:告诉
有“车过”“腹痛“之语:说法
3、过
不学之过也:过错
有“车过”“腹痛“之语:经过
B.文言虚词
1、然
自视了然:……的样子
予不能然也:这样
然二百五十匹绢:然而
2、以

【精品提分练习】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第五单元第23课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精品提分练习】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第五单元第23课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第23课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1)筼筜..谷(yún dānɡ)(2)蜩.腹蛇蚹.(tiáo fù)(3)兔起鹘.落(hú) (4)庖.丁解牛(páo)(5)斫.轮者也(zhuó) (6)持缣.素(jiān)(7)相蹑.(niè) (8)箨.龙(tuò)(9)曝.书画(pù) (10)畴.昔(chóu)二、文言基础知识梳理1.解释成语(1)成竹于胸:原指画竹时心里先有一幅竹子的形象。

后比喻做事之前已经有通盘的考虑。

(2)兔起鹘落:兔的跃起、鹘鸟(属鹰类)的降落。

二者都是迅疾的动作,用以形容运笔的神速。

(3)庖丁解牛:比喻掌握了事物客观规律的人技术纯熟神妙,做事得心应手。

(4)轮扁斫轮:轮扁,春秋时期齐国的造车工人;斫轮,砍木料制车轮。

比喻技艺纯熟高超。

2.通假字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通“稍”,稍微3.古今异义(1)废.卷而哭失声古义:废置、搁下。

今义:没有用的或失去了原来的作用的。

(2)余因而..实之古义:因,于是;而,连词。

今义:表示结果,连词。

4.一词多义(1)遗与可以书遗.余:给予,赠送小学而大遗.:遗失、遗漏涂不拾遗.:遗失、遗漏的东西深追先帝遗.诏:遗留(2)诸投诸.地而骂曰:相当于“之于”子闻诸.:相当于“之乎”(3)间亲厚无间.:隔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间或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秘密地(4)乃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竟然、却,副词乃.见其所欲画者:于是、就,连词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你的,代词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仅仅,副词(5)其乃见其.所欲画者:自己的,代词岂独得其.意:他的,代词而余亦悔其.随之:自己,代词5.词类活用(1)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名词作状语,如剑从鞘中抽出一样。

(2)与可画竹,初不自贵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贵(重)。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第27课自主赏析文与可画谷偃竹记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第27课自主赏析文与可画谷偃竹记

第27课自主赏析文与可画谷偃竹记中国古代有句成语,叫作“胸有成竹”,亦称“成竹在胸”。

宋代大文豪苏轼的《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讲的就是这个有趣的故事。

1.作家作品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死后谥“文忠”。

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苏轼的文学观点和欧阳修一脉相承,但更强调文学的独创性、表现力和艺术价值。

他的文学思想强调“有为而作”,崇尚自然,摆脱束缚,“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

他认为作文应达到“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

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答谢民师书》)的艺术境界。

苏轼散文著述宏富,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三家并称。

文章风格平易流畅,豪放自如。

苏轼与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是继欧阳修之后主持北宋文坛的领袖人物,在当时的文坛上享有巨大的声誉,一时与之交游或接受他的指导的人甚多,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四人都曾得到他的培养、奖掖和荐拔。

故称“苏门四学士”。

2.背景解读文与可,名同,字与可,自号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

北宋画家,擅长画竹,创深墨为面、淡墨为背的竹叶画法,开后世“湖州竹派”。

文与可曾以竹子为题材,作画赠予苏轼。

元丰二年七月七日,苏轼在晾晒书画时,发现已故的文与可送给自己的《筼筜谷偃竹》,睹物思人,悲不自禁,于是写下了这篇情真意挚、凄恻动人的杂记。

3.文体知识富有感染力的文体——记“记”这种文体,出现得很早,至唐宋而大盛。

它可以记人和事,可以记山川名胜,可以记器物建筑,故又称“杂记”。

主要有台阁名胜记(如韩愈《新修滕王阁记》),山水游记(如柳宗元《小石潭记》),书画杂记(如韩愈《画记》、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等。

在写法上,大多讲究文采藻饰,语言精美,描绘工巧,富于真情实感,熔叙事、抒情、说理于一炉,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是古代散文中文学性最强的一种,名篇佳作甚多。

4.文化常识【桥公】指桥玄。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过程】
【助读信息】
1、作者介绍
他出身于一个有文化修养的家庭,父亲苏洵早有文名。

同王安石一样,苏轼对北宋的局势也感到不安。

然而由于他所处的中等地主阶层的地位,不愿过多触犯大地主阶级的利益。

同时他三十岁以前大部分时间过的书房生活,对社会国家强兼并而引起的危机,远没有王安石看得清楚,因此,他反对急进措施。

王安石变法,他上书反对,被捕入狱,出狱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接触了下层人民,但政治上的挫折,也助长了他逃避现实,怀才不遇的情绪,写下了《赤壁赋》《后赤壁赋》《赤壁怀古》等名篇。

哲宗即位,旧党执政,苏轼被召还朝,任翰林学士,苏轼在新法推行时虽表示反对,但对有些措施,是表示赞同的。

因此当司马光等旧党要废除一切新法时,苏轼提出反对,又遭旧党攻击。

五十九岁时新党再度执政,他先后被贬岭南、海南,生活十分艰苦,但没有改变他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和旺盛的创作力,徽宗即位,他因大赦内迁,次年死于常州,一生留下二千七百多首诗,三百多首词和许多优美的散文。

词:是开宗立派的大家,首开豪放派词风,与辛弃疾同为豪放派的代表,合称“苏辛”。

诗歌:提高了宋诗的质量,成为北宋诗坛骄傲。

散文:宋代古文运动的领袖,为“唐宋八大家”领衔人物。

书法:擅长行书、草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合称为“宋四家”。

绘画:是文人画的开创者之一,有《枯木怪石图》、《竹石图》等传世。

[来源:学科网]
赋:把古文引进赋体的创作,他的《赤壁赋》与欧阳修的《秋声赋》同为文赋的代表作。

2、写作背景
文与可(1018~1079),是苏轼的表兄,比苏轼大18岁。

文与可以善画竹闻名于世,是当时墨竹画派的代表人物。

神宗熙宁八年(1075)出任洋州(今陕西洋县)知州。

元丰二年(1079)正月改知湖
州(今浙江湖州),赴任途中死于陈州(今山东诸城) 。

元丰二年(1079)七月七日,苏轼在晾晒书柬时,发现亡故的文
与可送给自己的一幅《筼筜谷偃竹图》,见物生情,就写了这篇
杂记。

文与可生前曾以这样的竹子为题材,作画赠与苏轼,本文即
以此画为线索,叙述作者和文与可的深挚友谊及睹物思人的悲痛,
写得庄谐相衬,情深意切。

3. 记[来源:学|科|网Z|X|X|K]
“记”是散文的一种体裁,可叙事,可写景,可状物(记人、
记事、记物),记景目的往往在于抒发作者的情怀和抱负,阐述作
者的某些观点。

这种体裁出现得很早,至唐宋而大盛。

它可以记人
和事,可以记山川名胜,可以记器物建筑,故又称“杂记”。

在写
法上大多以记述为主而兼有议论、抒情成分。

【学】
一、基础知识
(一)读准字音
筼筜谷蜩腹兔起鹘落斫轮者也[来源:学§科§网]
持缣素相蹑近语士大夫箨龙
曝书画畴昔亲厚无间子由为《墨竹赋》
遗余偃竹笔砚荟萃
轮扁少纵则逝[来源:]
(二)指出通假字并解释含义:
1、与可没与陈州:
2、少纵即逝矣:
3、而节叶具焉:
(三)写出下列词语的古义:
1、初不自贵重:贵重,古:;今,价值高
2、月落庭空影许长:许,古:;今,也许
3、废卷而哭失声:废,古:;今,废弃
4、吾将以为袜:以为,古:;今,认为
5、发函得诗:发,古:;今:发送
6、而读书者与之:与,古:;今:给
7、以书遗余曰:遗,古:;今:遗失
(四)指出并解释句中词类活用的词语:
吾将买田而归老焉:
余因而实之:
与可厌之:厌,
自蜩腹蛇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剑拔、[来源:学科网ZXXK]
初不自贵重:重,(五)一词多义:
1、熟
执笔熟视:而操之不熟者:
2、语
今语士大夫:有“车过”“腹痛“之语:
3、过
不学之过也:有“车过”“腹痛“之语:
4、然
自视了然:予不能然也:这样
然二百五十匹绢:
5、以
以追其所见:因以所画筼筜谷偃竹遗予:与可以
书遗予曰:吾将以为袜:把……当作
6、之
竹之始生:
一寸之萌耳:
生而有之也:
临事忽丧之:[来源:学科网ZXXK]
士大夫传之:
而读书者与之:
7、而
而节叶具焉:
生而有之也:
废卷而哭失声:
(六)文言特殊句式:
【判断句】
(1)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
(2)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

(3)轮扁,斫轮者也
【省略句】
(1)子由为《墨竹赋》以()遗与可曰
(2)吾将以()为袜
(3)士大夫传之以()为口实
【倒装句】
1. 定语后置:四方之人持缣素而请者
2. 状语后置:(1)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2)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
(3)足相蹑于其门
【固定句式】
(1)岂复有竹乎:岂……乎:哪里……呢?
课题《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课时2-1
学习目标1.通过提要钩玄,掌握相关重点字、词、句,以及文言句式特征;
2.通过阅读人物的的几个事件,把握人物形象;
3.通过反复诵读,理解贯穿本文其中的感情逻辑和思想逻辑,把握形散神聚的特点。

重点归纳掌握相关重点字、词、句,以及文言句式特征
难点通过反复诵读,理解贯穿本文其中的感情逻辑和思想逻辑,把握形散神聚的特点。

(2)世岂有万尺竹哉?:岂……哉?:哪里……呢?
【思】
[整体·感知]
本文总结文与可的绘画理论,陈述自己对“胸有成竹”和“心手相应”创作思想的理解,指出“艺”与“道”的密切关系。

又通过叙述文与可的轶事和二人间的交往,表现了他的品德、个性。

因旧谊深厚,故睹物思人,传递出深切的悼念之情。

梳理文章结构
第一段阐述文与可的绘画理论,谈自我艺术实践的体会。

第1层:
第2层:
第3层:
第二段追忆二人在交往过程中与画竹相关的几件趣事。

第1件:[来源:学科网]
第2件:
第3件:
第三段:
【用】
1.下列加点词语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捕蜩(zhōu)稍(shāo)纵则逝偃(yǎn)竹B.砍斫(zhuó)庖(þáo)丁解牛赦(shè)免C.沦丧(sàng)兔起鹘(gǔ)落蹑(niè)足D.缣(jiān)素亲密无间(jiàn)曝(bào)晒2.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事前充分准备,事发才能胸有成竹,不会慌乱。

B.画竹高手文与可是兔起鹘落,转眼间就把一幅翠竹图呈现给大家。

C.他无意间看到一个扒手得心应手的将乘客的钱包偷了去,惊的嘴张了老大,却未敢出声。

D.我们这位教授一走上讲台,便如庖丁解牛,游刃有余。

3.与例句中“寻”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
A.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B.寻之无所得
C.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
D.(马)蹄间三寻
4.与例句中“然”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予不能然也,而心识其所以然
A.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
B.沛公然其计,从之
C.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
D.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器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5.与例句中“诸”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与可厌之,投诸地而骂
A.(诸葛)亮亲率诸军攻祁山
B.齐宣王问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诸?”
C.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
D.投诸渤海之尾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6.下列句中“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与可以书遗余
B.因以所画筼筜谷偃竹遗予
C.齐桓公饭酒醉,遗其冠
D.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7.下列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A.四方之人持缣素而请者,足相蹑于其门
B.士大夫传之,以为口实
C.拟将一段鹅溪绢,扫取寒梢万尺长
D.苏子辩矣,然二百五十匹,吾将买田而归老焉
8.翻译文段:
桓公读书于堂上,轮扁斫轮于堂下,释椎凿而上,问桓公曰:
“敢问,公之所读者,何言邪?”公曰:“圣人之言也。

”曰:“圣人在
乎?”公曰:“已死矣。

”曰:“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粕已夫!”
桓公曰:“寡人读书,轮人安得议乎!有说则可,无说则死!”轮扁
曰:“臣也以臣之事观之。

斫轮,徐则甘而不固,疾则苦而不入,
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有数存乎其间。

臣不
能以喻臣之子,臣之子亦不能受之于臣,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斫轮。

古之人与其不可传也死矣,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粕已夫!”
[来源:学.科.网]
[来源:学。

科。

网]
[来源:学科网]
我的收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