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知识点归纳
《物质结构与性质》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知识总结
![《物质结构与性质》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知识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597d022a45177232e60a20d.png)
高考要求: (一)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1.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 常见元素(1~36号)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了解原子核 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2.了解元素电离能的含义,并能用以说明元素的某些 性质。
3.了解原子核外电子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跃迁,了解其 简单应用。
方法。) (2)元素第一电离能的周期性。(二周期:Be和N
三周期: Mg和P 四周期:Zn和As有特殊性。) 应用:能简单解释第一电离能小于第二电离能的原因。 (3)电负性:1.8作为分界线。
*解答《物质结构与性质》选考题的步骤和方法:
1、阅读试题一遍,找出考查的知识点,并找出关键字词, 用笔勾画出来。
副族高中只要求掌握第四周期元素的排布。
5、能量最低原理、基态与激发态、光谱 焰火原理: 激发态的电子从能量较高的轨道跃迁到
能量较低的轨道时,以一定波长(可见光区域)光的形 式释放能量。
原子光谱的作用:鉴定元素(光谱仪)
6、电子云与原子轨道 (1)电子云是处于一定空间运动状态的电在原子核外 空间的概率密布分布的形象化描述。——常用轮廓图表示。 (2)S电子的电子云轮廓图是一个球形,只是球的半径大 小不同。P电子的电子云轮廓图是一个哑铃形。 (3)原子轨道数及原子轨道的名称。
4.了解电负性的概念,知道元素的性质与电负性的关系。
问题: 1、通过练习,你认为解答《物质结构与性质》选考题的
关键是什么?
*找元素名称常用的方法: (1)、熟练画出1-36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根据最外层电子
数和内层电子数判断(或原子结构示意图)。
出现几率较大的短周期元素有: H C N O F Na Mg Al Si P S Cl
1原子结构和性质知识点详解
![1原子结构和性质知识点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fd27715ab307e87101f69623.png)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第一节原子结构【知识点梳理】1、原子的诞生:现代大爆炸理论认为:宇宙大爆炸诞生了大量的氢、少量的氦、以及极少量的锂。
如今,宇宙中最丰富的元素是氢、其次是氦。
地球上的元素大多数是金属,非金属仅22种。
2、能层、能级(1)能层①原子核外的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根据电子的能级差异,可将核外电子分成不同的能层。
②每一能层最多能容纳的电子数不同: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2n2个。
③离核越近的能层具有的能量越低。
④能层的表示方法:能层序数 1 2 3 4 5能层符号能级符号轨道数电子数离核远近由近————————→远能量高低由低————————→高(2)能级在多电子的原子中,同一能层的电子,能量也可以不同。
不同能量的电子分成不同的能级。
规律:①每个能层所包含的能级数等于该能层的序数n,且能级总是从s能级开始,如:第一能层只有1个能级1s,第二能层有2个能级2s和2p,第三能层有3个能级3s、3p、3d,第四能层有4个能级4s、4p、4d和4f,依此类推。
②不同能层上的符号相同的能级中最多所能容纳的电子数相同,即每个能级中最多所能容纳的电子数只与能级有关,而与能层无关。
如s能级上最多容纳2个电子,无论是1s还是2s;p能级上最多容纳6个电子,无论是2p还是3p、4p能级。
③在每一个能层(n)中,能级符号的排列顺序依次是ns、np、nd、nf……④按s、p、d、f……顺序排列的各能级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分别是1、3、5、7……的两倍,即分别是2、6、10、14……原子轨道轨道形状轨道数最多电子数3、构造原理与基态原子的核外排布(1)基态原子与激发态原子①基态原子为能量最低的原子。
基态原子的电子吸收能量后,电子会跃迁到较高能级,变成激发态原子。
②基态原子与激发态原子相互转化与能量转化关系:(2)构造原理随着原子核电荷数的递增,绝大多数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将遵循如图的排布顺序,我们将这个顺序成为构造原理。
(完整版)原子核物理知识点归纳详解
![(完整版)原子核物理知识点归纳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88634a49a58da0116c1749e5.png)
原子核物理重点知识点第一章 原子核的基本性质1、对核素、同位素、同位素丰度、同量异位素、同质异能素、镜像核等概念的理解。
(P2)核素:核内具有一定质子数和中子数以及特定能态的一种原子核或原子。
(P2)同位素: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质量数的核素所对应的原子。
(P2)同位素丰度:某元素中各同位素天然含量的原子数百分比。
(P83)同质异能素:原子核的激发态寿命相当短暂,但一些激发态寿命较长,一般把寿命长于0.1s 激发态的核素称为同质异能素。
(P75)镜像核:质量数、核自旋、宇称均相等,而质子数和中子数互为相反的两个核。
2、影响原子核稳定性的因素有哪些。
(P3~5)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之间的比例;质子数和中子数的奇偶性。
3、关于原子核半径的计算及单核子体积。
(P6)R =r 0A 1/3 fm r 0=1.20 fm 电荷半径:R =(1.20±0.30)A 1/3 fm 核力半径:R =(1.40±0.10)A 1/3 fm 通常 核力半径>电荷半径单核子体积:A r R V 3033434ππ==4、核力的特点。
(P14)1.核力是短程强相互作用力;2.核力与核子电荷数无关;3.核力具有饱和性;4.核力在极短程内具有排斥芯;5.核力还与自旋有关。
5、关于原子核结合能、比结合能物理意义的理解。
(P8)结合能:),()1,0()()1,1(),(),(2A Z Z Z A Z c A Z m A ZB ∆-∆-+∆=∆= 表明核子结合成原子核时会释放的能量。
比结合能(平均结合能):A A Z B A Z /),(),(=ε原子核拆散成自由核子时外界对每个核子所做的最小平均功,或者核子结合成原子核时平均每一个核子所释放的能量。
6、关于库仑势垒的理解和计算。
(P17)1.r>R ,核力为0,仅库仑斥力,入射粒子对于靶核势能V (r ),r →∞,V (r ) →0,粒子靠近靶核,r →R ,V (r )上升,靠近靶核边缘V (r )max ,势能曲线呈双曲线形,在靶核外围隆起,称为库仑势垒。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https://img.taocdn.com/s3/m/dc5d377df8c75fbfc77db2d0.png)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课标要求1.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的(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2.了解元素电离能的含义,并能用以说明元素的某种性质3.了解原子核外电子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跃迁,了解其简单应用。
4.了解电负性的概念,知道元素的性质与电负性的关系。
要点精讲一.原子结构1.能级与能层2.原子轨道3.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⑴构造原理:随着核电荷数递增,大多数元素的电中性基态原子的电子按右图顺序填入核外电子运动轨道(能级),叫做构造原理。
能级交错:由构造原理可知,电子先进入4s 轨道,后进入3d 轨道,这种现象叫能级交错。
说明:构造原理并不是说4s 能级比3d 能级能量低(实际上4s 能级比3d 能级能量高),而是指这样顺序填充电子可以使整个原子的能量最低。
也就是说,整个原子的能量不能机械地看做是各电子所处轨道的能量之和。
(2)能量最低原理 现代物质结构理论证实,原子的电子排布遵循构造原理能使整个原子的能量处于最低状态,简称能量最低原理。
构造原理和能量最低原理是从整体角度考虑原子的能量高低,而不局限于某个能级。
(3)泡利(不相容)原理:基态多电子原子中,不可能同时存在4个量子数完全相同的电子。
换言之,一个轨道里最多只能容纳两个电子,且电旋方向相反(用“↑↓”表示),这个原理称为泡利(Pauli )原理。
(4)洪特规则:当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的不同轨道(能量相同)时,总是优先单独占据一个轨道,而且自旋方向相同,这个规则叫洪特(Hund )规则。
比如,p3的轨道式为或,而不是洪特规则特例:当p 、d 、f 轨道填充的电子数为全空、半充满或全充满时,原子处于较稳定的状态。
即p0、d0、f0、p3、d5、f7、p6、d10、f14时,是较稳定状态。
前36号元素中,全空状态的有4Be 2s22p0、12Mg 3s23p0、20Ca 4s23d0;半充满状态的有:7N 2s22p3、15P 3s23p3、24Cr 3d54s1、25Mn 3d54s2、33As 4s24p3;全充满状态的有10Ne 2s22p6、18Ar 3s23p6、29Cu 3d104s1、30Zn 3d104s2、36Kr 4s24p6。
原子结构与性质知识点归纳
![原子结构与性质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59d1136487c24028915fc3b6.png)
原子结构与性质知识点归纳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知识点归纳山东临沂市莒南三中(276600)张琛山东省烟台市蓬莱四中(265602)马彩红随着原子序数递增①原子结构呈周期性变化②原子半径呈周期性变化③元素主要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④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形呈周期性变化⑤元素原子的第一电离能呈周期性变化⑥元素的电负性呈周期性变化元素周期律4.核外电子构成原理(1)核外电子是分能层排布的,每个能层又分为不同的能级。
(2)核外电子排布遵循的三个原理: a .能量最低原理 b .泡利原理 c .洪特规则及洪特规则特例(3)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表示式:a .原子结构简图 b .电子排布式 c .轨道表示式 5.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电子云 6.确定元素性质的方法1.先推断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2.一般说,族序数—2=本族非金属元素的种数(1 A 族 除外)。
3.若主族元素族序数为m ,周期数为n ,则: (1)m/n<1时为金属,m/n 值越小,金属性越强:(2)m/n>1时是非金属,m/n 越大,非金属性越强;(3)m/n=1时是两性元素。
排列原则① ②③ 周期(7个横行) ① 短周期(第一、二、三周期) ② 长周期(第四、五、六周期) ③ 性质递变原子半径 主要化合价元 素 周 期 表族(18个纵行)① 主族(第ⅠA 族—第ⅦA 族共七个) ② 副族(第ⅠB 族—第ⅦB 族共七个) ③ 第Ⅷ族(第8—10纵行)④ 零族(稀有气体)。
高中化学-原子结构知识点汇总
![高中化学-原子结构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ae8e450d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94.png)
高中化学-原子结构知识点汇总
1. 原子的组成:
- 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 质子位于原子核中,带有正电荷。
- 中子也位于原子核中,没有电荷。
- 电子绕着原子核运动,带有负电荷。
2. 原子的基本性质:
- 原子的质量数等于质子数加上中子数。
- 原子的电荷数等于质子数减去电子数。
3. 原子的核结构:
- 原子核是原子的中心部分,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 原子中电子围绕着原子核运动。
4. 原子的电子结构:
- 电子以壳层的方式分布在原子周围。
- 第一壳层最多可容纳2个电子。
- 第二壳层最多可容纳8个电子。
- 第三壳层最多可容纳18个电子。
- 原子的化学性质主要取决于外层电子的数量和分布。
5. 原子的元素周期表:
- 元素周期表是将元素按照原子序数和元素性质分类的表格。
- 元素周期表中的每一行称为一个周期,每一列称为一个族。
- 周期表中的元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排列。
6. 原子的同位素:
- 同位素是指具有相同质子数但中子数不同的元素。
- 同位素的质量数不同,但化学性质相似。
以上是高中化学中关于原子结构的一些基本知识点。
希望对你有帮助!。
原子结构基础知识点
![原子结构基础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3a5a5e080722192e4536f678.png)
物质结构与性质--原子结构与性质一、 原子结构 1、原子的构成中子N原子核质子Z原子结构 决定原子呈电性电子数(Z 个) 核外电子 运动特征电子云(比喻) 小黑点的意义、小黑点密度的意义。
排布规律 → 电子层数 周期序数及原子半径 表示方法 → 原子(离子)的电子式、原子结构示意图2、三个基本关系(1)数量关系:质子数 = 核电荷数 = 核外电子数(原子中) (2)电性关系:①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②阳离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或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电荷数 ③阴离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或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电荷数 [例1]一定量的锎(98252Cf )是有用的中子源,1mg (98252Cf )每秒约放出2. 34xl99个中子,在医学上常用作治疗恶性肿瘤的中子源。
下列有关锎的说法错误的是( )A.98252Cf 原子中,中子数为154B.98252Cf 原子中,质子数为98C.98252Cf 原子中,电子数为 98D.锎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52 二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例2]X 和Y 属短周期元素,X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一半,Y 位于X 的前一周期,且最外层上只有一个电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X 可能是第二周期的非金属元素B .X 可能是第三周期的金属元素C .Y 可能与X 同主族D .Y 一定是金属元素 三、 相对原子质量决定 X)(A Z定义:以12C原子质量的1/12(约1.66×10-27kg)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
其国际单位制(SI)单位为1,符号为1(单位1一般不写)原子质量:指原子的真实质量,也称绝对质量,是通过精密的实验测得的。
如:一个氯原子的m(35Cl)=5.81×10-26kg。
核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各核素的质量与12C的质量的1/12的比值。
一种元素有几种同位素,就应有几种不同的核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对诸量如35Cl为34.969,37Cl为36.966。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https://img.taocdn.com/s3/m/2dde8dd11ed9ad51f11df2a5.png)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课标要求1.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的(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2.了解元素电离能的含义,并能用以说明元素的某种性质3.了解原子核外电子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跃迁,了解其简单应用。
4.了解电负性的概念,知道元素的性质与电负性的关系。
要点精讲一.原子结构1.能级与能层2.原子轨道3.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⑴构造原理:随着核电荷数递增,大多数元素的电中性基态原子的电子按右图顺序填入核外电子运动轨道(能级),叫做构造原理。
能级交错:由构造原理可知,电子先进入4s 轨道,后进入3d 轨道,这种现象叫能级交错。
说明:构造原理并不是说4s 能级比3d 能级能量低(实际上4s 能级比3d 能级能量高),而是指这样顺序填充电子可以使整个原子的能量最低。
也就是说,整个原子的能量不能机械地看做是各电子所处轨道的能量之和。
(2)能量最低原理现代物质结构理论证实,原子的电子排布遵循构造原理能使整个原子的能量处于最低状态,简称能量最低原理。
构造原理和能量最低原理是从整体角度考虑原子的能量高低,而不局限于某个能级。
(3)泡利(不相容)原理:基态多电子原子中,不可能同时存在4个量子数完全相同的电子。
换言之,一个轨道里最多只能容纳两个电子,且电旋方向相反(用“↑↓”表示),这个原理称为泡利(Pauli )原理。
(4)洪特规则:当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的不同轨道(能量相同)时,总是优先单独占据一个轨道,而且自旋方向相同,这个规则叫洪特(Hund )规则。
比如,p3的轨道式为或,而不是。
洪特规则特例:当p 、d 、f 轨道填充的电子数为全空、半充满或全充满时,原子处于较稳定的状态。
即p0、d0、f0、p3、d5、f7、p6、d10、f14时,是较稳定状态。
前36号元素中,全空状态的有4Be 2s22p0、12Mg 3s23p0、20Ca 4s23d0;半充满状态的有:7N 2s22p3、15P 3s23p3、24Cr 3d54s1、25Mn 3d54s2、33As 4s24p3;全充满状态的有10Ne 2s22p6、18Ar 3s23p6、29Cu 3d104s1、30Zn 3d104s2、36Kr 4s24p6。
高中化学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第一章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360ed7b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0c70877.png)
高中化学第一章知识点总结1. 原子结构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单位,由电子、质子和中子组成。
质子和中子位于原子核中,电子绕核运动。
质子带正电,中子无电荷,电子带负电。
2. 元素与原子量元素是由一种原子构成的物质,原子量是一个元素的相对质量。
元素的原子量约等于质子数加上中子数。
例如,氧元素的原子量为16,表示一个氧原子的相对质量为16。
3.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按照元素的原子序数排列,同一周期上的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同一族的元素具有相似的反应性。
周期表的左侧是金属元素,右侧是非金属元素,中间是过渡金属元素。
4. 原子核与核外电子排布原子核包含质子和中子,核外电子以能级分布,每个壳层包含的电子数有一定规律。
第一主能级最多容纳2个电子,第二主能级最多容纳8个电子,第三主能级最多容纳18个电子。
5. 化学键与分子结构化学键是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共价键是物质中最强的化学键,离子键和金属键也是常见的化学键。
分子是由原子通过化学键连接而成的结构。
6. 气体的性质气体是无定形无体积的物质,具有可压缩性和扩散性。
气体的压强与温度、体积呈一定关系,可以通过查找气体的状态方程计算。
7. 气体的摩尔体积气体的摩尔体积是指单位摩尔气体的体积,在标准状态下,1摩尔理想气体的体积为22.4升。
8. 气体的摩尔质量气体的摩尔质量是指单位摩尔气体的质量,通常以克为单位表示。
9. 溶液稀释与浓度溶液的浓度指单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或物质量浓度,可以通过溶质质量与溶剂质量的比值来表示。
10. 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指物质之间发生变化而形成新物质的过程,可以通过化学方程式描述。
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摩尔比可以通过平衡方程式确定。
11.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一类重要的化学反应,涉及物质的氧化和还原过程。
通过电子转移来描述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是接受电子的物质,还原剂是失去电子的物质。
12. 化学键的性质化学键的性质包括共价键、离子键、金属键等,不同类型的化学键具有不同的强度和特点。
化学选修三知识点总结
![化学选修三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e0004e93a2161479171128ba.png)
高中化学选修3知识点全部归纳(物质的结构与性质)▼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一、认识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了解电子云、电子层(能层)、原子轨道(能级)的含义.1.电子云:用小黑点的疏密来描述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出现的机会大小所得的图形叫电子云图.离核越近,电子出现的机会大,电子云密度越大;离核越远,电子出现的机会小,电子云密度越小.电子层(能层):根据电子的能量差异和主要运动区域的不同,核外电子分别处于不同的电子层.原子由里向外对应的电子层符号分别为K、L、M、N、O、P、Q.原子轨道(能级即亚层):处于同一电子层的原子核外电子,也可以在不同类型的原子轨道上运动,分别用s、p、d、f表示不同形状的轨道,s轨道呈球形、p轨道呈纺锤形,d轨道和f轨道较复杂.各轨道的伸展方向个数依次为1、3、5、7.2.(构造原理)了解多电子原子中核外电子分层排布遵循的原理,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1~36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1).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特征可以用电子层、原子轨道(亚层)和自旋方向来进行描述.在含有多个核外电子的原子中,不存在运动状态完全相同的两个电子.(2).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理.①.能量最低原理:电子先占据能量低的轨道,再依次进入能量高的轨道.②.泡利不相容原理:每个轨道最多容纳两个自旋状态不同的电子.③.洪特规则:在能量相同的轨道上排布时,电子尽可能分占不同的轨道,且自旋状态相同.洪特规则的特例:在等价轨道的全充满(p6、d10、f14)、半充满(p3、d5、f7)、全空时(p0、d0、f0)的状态,具有较低的能量和较大的稳定性.如24Cr [Ar]3d54s1、29Cu [Ar]3d104s1.(3).掌握能级交错图和1-36号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式.①根据构造原理,基态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遵循图⑴箭头所示的顺序。
②根据构造原理,可以将各能级按能量的差异分成能级组如图⑵所示,由下而上表示七个能级组,其能量依次升高;在同一能级组内,从左到右能量依次升高。
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性质知识点归纳.doc
![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性质知识点归纳.doc](https://img.taocdn.com/s3/m/d2593dad7c1cfad6185fa708.png)
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性质知识点归纳2.位、构、性关系的图解、表解与例析3.元素的结构和性质的递变规律同位素(两个特性)4.核外电子构成原理(1)核外电子是分能层排布的,每个能层又分为不同的能级。
(2)核外电子排布遵循的三个原理:a .能量最低原理b .泡利原理c .洪特规则及洪特规则特例(3)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表示式:a .原子结构简图 b .电子排布式 c .轨道表示式 5.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电子云 6.确定元素性质的方法1.先推断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2.一般说,族序数—2=本族非金属元素的种数(1 A 族 除外)。
3.若主族元素族序数为m ,周期数为n ,则: (1)m/n<1时为金属,m/n 值越小,金属性越强:(2)m/n>1时是非金属,m/n 越大,非金属性越强;(3)m/n=1时是两性元素。
随着原子序数递增① 原子结构呈周期性变化② 原子半径呈周期性变化③ 元素主要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④ 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形呈周期性变化⑤ 元素原子的第一电离能呈周期性变化⑥ 元素的电负性呈周期性变化元素周期律 排列原则① 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② 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一个横行 ③ 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个别除外),排成一个纵行周期 (7个 横行) ① 短周期(第一、二、三周期)② 长周期(第四、五、六周期)③ 不完全周期(第七周期)性质递变 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元 素 周期表族(18 个纵行) ① 主族(第ⅠA 族—第ⅦA 族共七个) ② 副族(第ⅠB 族—第ⅦB 族共七个) ③ 第Ⅷ族(第8—10纵行) ④结构第二章 分子结构与性质复习1.微粒间的相互作用(2)共价键的知识结构2.分子构型与物质性质(1)微粒间的相互作用σ键π键 按成键电子云 的重叠方式极性键 非极性键一般共价键 配位键离子键 共价键 金属键 按成键原子的电子转移方式 化学键 范德华力氢键 分子间作用力本质:原子之间形成共用电子对(或电子云重叠) 特征:具有方向性和饱和性σ键特征 电子云呈轴对称(如s —s σ键、 s —p σ键、p —p σ键)π键 特征电子云分布的界面对通过键轴的一个平面对称(如p —p π键)成键方式共价单键—σ键共价双键—1个σ键、1个π键共价叁键—1个σ键、2个π键 规律 键能:键能越大,共价键越稳定键长:键长越短,共价键越稳定键角:描述分子空间结构的重要参数用于衡量共价键的稳定性 键参数 共 价 键定义:原子形成分子时,能量相近的轨道混合重新组合成一组新轨道sp 杂化 sp 2杂化sp 3杂化 分类 构型解释: 杂化理论sp 杂化:直线型sp 2杂化:平面三角形sp 3杂化:四面体型杂化轨道理论 价电子理论 实验测定 理论推测 构型判断 分 子 构 型共价键的极性 分子空间构型决定因素由非极性键结合而成的分子时非极性分子(O 3除外),由极性键组成的非对称型分子一般是极性分子,由极性键组成的完全对称型分子为非极性分子。
物质结构与性质知识点总结
![物质结构与性质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3972d2843323968011c927e.png)
高中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知识点总结一.原子结构与性质.一.认识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了解电子云、电子层(能层)、原子轨道(能级)的含义.1.电子云:用小黑点的疏密来描述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出现的机会大小所得的图形叫电子云图.离核越近,电子出现的机会大,电子云密度越大;离核越远,电子出现的机会小,电子云密度越小.电子层(能层):根据电子的能量差异和主要运动区域的不同,核外电子分别处于不同的电子层.原子由里向外对应的电子层符号分别为K、L、M、N、O、P、Q.原子轨道(能级即亚层):处于同一电子层的原子核外电子,也可以在不同类型的原子轨道上运动,分别用s、p、d、f表示不同形状的轨道,s轨道呈球形、p轨道呈纺锤形,d轨道和f轨道较复杂.各轨道的伸展方向个数依次为1、3、5、7.2.(构造原理)了解多电子原子中核外电子分层排布遵循的原理,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1~36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1).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特征可以用电子层、原子轨道(亚层)和自旋方向来进行描述.在含有多个核外电子的原子中,不存在运动状态完全相同的两个电子.(2).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理.①.能量最低原理:电子先占据能量低的轨道,再依次进入能量高的轨道.②.泡利不相容原理:每个轨道最多容纳两个自旋状态不同的电子.③.洪特规则:在能量相同的轨道上排布时,电子尽可能分占不同的轨道,且自旋状态相同. 洪特规则的特例:在等价轨道的全充满(p6、d10、f14)、半充满(p3、d5、f7)、全空时(p0、d0、f0)的状态,具有较低的能量和较大的稳定性.如24Cr [Ar]3d54s1、29Cu [Ar]3d104s1.(3).掌握能级交错图和1-36号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式.①根据构造原理,基态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遵循图⑴箭头所示的顺序。
②根据构造原理,可以将各能级按能量的差异分成能级组如图⑵所示,由下而上表示七个能级组,其能量依次升高;在同一能级组内,从左到右能量依次升高。
高一化学原子结构与性质知识点
![高一化学原子结构与性质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c5be3074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8d.png)
高一化学原子结构与性质知识点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基本单位,掌握原子结构与性质对于深入理解化学世界至关重要。
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高一化学原子结构与性质的相关知识点。
一、原子结构原子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围绕核运动的电子构成。
1. 原子核: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中性粒子——中子组成。
质子质量为1,带正电;中子质量为1,电荷中性。
2. 电子:电子是质量很轻、带负电的粒子。
每个原子的电子数与质子数相同,使得原子整体电荷为中性。
二、原子质量原子质量是指一个原子的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
以质子质量为基础,可以计算出原子质量的相对大小。
1. 原子质量单位:原子质量单位(缩写:u)定义为^12C的质量的1/12。
相对质量较小的元素,其原子质量是小数;较重的元素,原子质量通常为整数。
2. 原子质量数:原子质量数是指原子核中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
用A表示,如氧的原子质量数为16。
三、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由Dmitri Mendeleev按照原子序数和性质将元素分类而成的表格。
使用元素周期表可以了解元素的基本性质和结构。
1. 元素周期表的构成:元素周期表按序数递增排列,横排称为周期,竖排称为族。
2. 元素周期表的分区:- 主族元素:位于周期表的1A至8A族元素,具有较为相似的性质。
- 过渡元素:位于主族元素之后,包括3B至2B族元素。
- 稀有气体:位于元素周期表最后一列的18族元素,具有稳定的八电子外层。
- 锕系和锔系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下方的两行分别为锕系和锔系元素。
四、原子的电子结构原子的电子结构指的是原子内电子的排布方式,可分为主壳层、次壳层和轨道。
1. 主壳层:原子中离核越远的电子主壳层数值越大。
主壳层的编号使用数字和字母表示(如1、2、3...K、L、M)。
2. 次壳层:主壳层内部的层级,由数字表示(如1s、2s、2p 等)。
3. 轨道:次壳层下的进一步划分,用字母表示(如s、p、d、f 等)。
五、原子的化学键和分子原子间的化学键和分子为物质的结构和性质提供了基础。
原子的性质知识点总结
![原子的性质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c66116f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d5.png)
原子的性质知识点总结一、原子的基本结构和性质1. 原子的组成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质子和中子集中在原子的中心核内,形成原子核,而电子在原子核的外围轨道上运动。
2. 原子的大小原子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其电子云的大小。
电子云是电子在原子周围以波动形式存在的空间,它在三维空间中的范围称为原子的大小。
3. 原子的质量原子的质量主要由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决定。
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大致相等,约为1.67×10^-27千克,而电子的质量远小于质子和中子,约为9.11×10^-31千克。
4. 原子的电荷原子的电荷由其质子和电子的数量决定。
质子带正电荷,电子带负电荷,质子和电子的数量一样时,原子是电中性的。
5. 原子的稳定性原子的稳定性主要取决于其核外电子的排布。
当原子的电子数和质子数相等时,原子是稳定的,否则会倾向于失去或获得电子,使得电子与质子数量相等。
二、原子的化学性质1. 原子的化学键化学键是原子与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形成分子或晶体。
常见的化学键有共价键、离子键、金属键和氢键。
2. 原子的化学反应原子通过化学反应能够组成新的物质。
化学反应包括物质的分解、合成、置换和双元反应等。
3. 原子的化学性质原子的化学性质主要包括原子的化合价、化学惰性、化学活性等。
原子的化合价表示其与其他原子结合时所能提供或接受的电子数,化学惰性表示原子不容易与其他原子发生化学反应,而化学活性表示原子易于与其他原子发生化学反应。
三、原子的物理性质1. 原子的热性质原子的热性质包括热膨胀、热导率和热容等。
当物质受热时,原子振动加剧,从而导致物质的体积膨胀;原子通过热传导方式使得热量传递;原子具有吸热和释热的能力,从而造成物质的温度变化。
2. 原子的电性质原子的电性质包括导电性和绝缘性。
金属原子由于自由电子的存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而绝缘体往往是由稳定的共价键或离子键构成,没有自由电子,因而呈现绝缘性。
高三化学教案-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知识点归纳
![高三化学教案-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df9c41f2e87101f69f3195ca.png)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知识点归纳课标要求1.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的(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2.了解元素电离能的含义,并能用以说明元素的某种性质3.了解原子核外电子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跃迁,了解其简单应用。
4.了解电负性的概念,知道元素的性质与电负性的关系。
要点精讲一.原子结构1.能级与能层2.原子轨道3.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1)构造原理:随着核电荷数递增,大多数元素的电中性基态原子的电子按右图顺序填入核外电子运动轨道(能级),叫做构造原理。
能级交错:由构造原理可知,电子先进入4s轨道,后进入3d轨道,这种现象叫能级交错。
说明:构造原理并不是说4s能级比3d能级能量低(实际上4s能级比3d 能级能量高),而是指这样顺序填充电子可以使整个原子的能量最低。
也就是说,整个原子的能量不能机械地看做是各电子所处轨道的能量之和。
(2)能量最低原理现代物质结构理论证实,原子的电子排布遵循构造原理能使整个原子的能量处于最低状态,简称能量最低原理。
构造原理和能量最低原理是从整体角度考虑原子的能量高低,而不局限于某个能级。
(3)泡利(不相容)原理:基态多电子原子中,不可能同时存在4个量子数完全相同的电子。
换言之,一个轨道里最多只能容纳两个电子,且电旋方向相反(用“↑↓”表示),这个原理称为泡利(pauli)原理。
(4)洪特规则:当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的不同轨道(能量相同)时,总是优先单独占据一个轨道,而且自旋方向相同,这个规则叫洪特(hund)规则。
洪特规则特例:当p、d、f轨道填充的电子数为全空、半充满或全充满时,原子处于较稳定的状态。
即p0、d0、f0、p3、d5、f7、p6、d10、f14时,是较稳定状态。
4.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方法(1)电子排布式①用数字在能级符号的右上角表明该能级上排布的电子数,这就是电子排布式。
②为了避免电子排布式书写过于繁琐,把内层电子达到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结构的部分以相应稀有气体的元素符号外加方括号表示,例如k:[ar]4s1。
原子结构与性质知识点总结
![原子结构与性质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d1e11d09b307e87100f69608.png)
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性质一.原子结构1.能级与能层2.原子轨道3.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⑴构造原理:随着核电荷数递增,大多数元素的电中性基态原子的电子按右图顺序填入核外电子运动轨道(能级),叫做构造原理。
能级交错:由构造原理可知,电子先进入4s 轨道,后进入3d 轨道,这种现象叫能级交错。
说明:构造原理并不是说4s 能级比3d 能级能量低(实际上4s 能级比3d 能级能量高),而是指这样顺序填充电子可以使整个原子的能量最低。
也就是说,整个原子的能量不能机械地看做是各电子所处轨道的能量之和。
(2)能量最低原理现代物质结构理论证实,原子的电子排布遵循构造原理能使整个原子的能量处于最低状态,简称能量说明:构造原理和能量最低原理是从整体角度考虑原子的能量高低,而不局限于某个能级。
(3)泡利(不相容)原理基态多电子原子中,不可能同时存在4个量子数完全相同的电子。
换言之,一个轨道里最多只能容纳两个电子,且电旋方向相反(用“↑↓”表示),这个原理称为泡利(Pauli )原理。
(4)洪特规则当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的不同轨道(能量相同)时,总是优先单独占据一个轨道,而且自旋方向相同,这个规则叫洪特(Hund )规则。
比如,p3的轨道式为或,而不是。
洪特规则特例:当p 、d 、f 轨道填充的电子数为全空、半充满或全↑↓ ↑↓ ↓ ↓ ↑ ↑ ↑充满时,原子处于较稳定的状态。
即p0、d0、f0、p3、d5、f7、p6、d10、f14时,是较稳定状态。
前36号元素中,全空状态的有4Be 2s22p0、12Mg 3s23p0、20Ca 4s23d0;半充满状态的有:7N 2s22p3、15P 3s23p3、24Cr 3d54s1、25Mn 3d54s2、33As 4s24p3;全充满状态的有10Ne 2s22p6、18Ar 3s23p6、29Cu 3d104s1、30Zn3d104s2、36Kr 4s24p6。
4. 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方法(1)电子排布式①用数字在能级符号的右上角表明该能级上排布的电子数,这就是电子排布式,例如K:1s22s22p63s23p64s1。
原子结构与性质知识点总结
![原子结构与性质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92763a6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ae.png)
原子结构与性质知识点总结一、原子的基本组成原子是物质的最小单位,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
原子核位于原子的中心,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质子带正电荷,中子没有电荷。
电子位于原子核外部,带有负电荷。
二、核结构原子核的直径约为10^-14米,但它含有原子几乎所有的质量。
原子核的质量数为A,等于质子数Z和中子数N的和,即A=Z+N。
原子核的电荷数等于质子数Z,即原子核的电荷数等于原子中正电子的数目。
三、电子结构电子分布在原子核外部的空间中,遵循能量最低原则填充电子壳层。
电子壳层是原子核的轨道,具有不同的能量级别。
电子壳层分为K、L、M、N等壳层,其中K壳层能量最低,L壳层次之,以此类推。
每个壳层可以容纳不同数量的电子,即2n^2个电子,其中n为壳层的编号。
四、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元素系统的组织形式,将元素按照化学性质和原子结构进行排列。
周期表分为横向周期和纵向族。
横向周期代表原子核中质子数增加的顺序。
纵向族指的是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元素列。
五、元素性质元素的性质与其原子结构密切相关。
原子中质子数Z决定了元素的原子序数,而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则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
元素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物理性质:物理性质是不改变物质化学组成的性质。
它们包括原子半径、电离能、电负性、金属性等。
原子半径指的是原子的大小,随着周期上升而减小,周期内从左到右逐渐减小,从上到下逐渐增大。
电离能是电子从原子中被移除所需的能量,随着周期上升而增大,周期内从左到右逐渐增大,从上到下逐渐减小。
电负性是原子对电子的吸引能力,随着周期上升而增大,周期内从左到右逐渐增大,从上到下逐渐减小。
金属性指的是元素在化合物中释放电子的能力,金属元素通常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
2.化学性质:化学性质是物质变化组成的性质。
它们包括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活动性和化合价等。
元素的活动性指的是元素与其他元素进行化学反应的倾向。
活动性依赖于元素的电子层结构和原子尺寸。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原子的结构和性质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原子的结构和性质](https://img.taocdn.com/s3/m/dcb58942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07.png)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原子的结构和性质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原子的结构和性质化学作为一门探究物质本质和变化规律的科学,它的基础是对原子结构和性质的了解。
本文将对初中化学中与原子相关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一、原子的基本概念和认识原子是构成一切物质的基本微粒,是化学元素的最小单位。
原子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是:质子、中子和电子。
1. 质子:质子位于原子核中,具有正电荷,质量约为1.67×10^-27千克,符号为p+。
2. 中子:中子也位于原子核中,不带电荷,质量与质子相当,约为1.67×10^-27千克,符号为n^0。
3. 电子:电子位于原子外层的电子壳中,带有负电荷,质量约为9.11×10^-31千克,符号为e^-。
二、原子的结构原子的结构主要包括原子核和电子壳。
1. 原子核: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是原子的中心部分,具有正电荷。
其直径约为10^-14米,约占整个原子体积的1/10000。
2. 电子壳:电子壳是由电子组成的,围绕原子核的外部轨道运动。
根据电子能量不同,可以分为K壳、L壳、M壳等多个壳层。
三、原子的性质原子的性质包括原子序数、元素符号、质量数、原子量、同位素等。
1. 原子序数:原子序数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表示原子核中质子或电子的数量,也叫做元素的序数,一般用字母Z表示。
2. 元素符号:元素符号是对元素名称的简称,采用拉丁字母表示,如氧元素的符号为O。
3. 质量数:质量数是原子核中质子与中子的总数,一般用字母A表示。
4. 原子量:原子量是指元素相对于碳-12同位素的质量的比值,并没有单位。
例如,氧元素的相对原子量为16。
四、同位素同位素是指具有相同原子序数(相同元素)但质量数不同的原子。
同位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但物理性质和核反应性可能会不同。
五、半衰期半衰期是指放射性核素衰变活度减少到初始活度的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不同的放射性同位素具有不同的半衰期,而半衰期的长短决定了放射性同位素的用途和特点。
(完整版)物质结构与性质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物质结构与性质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aab22d3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9c.png)
高中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知识点总结一.原子结构与性质.一.认识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了解电子云、电子层(能层)、原子轨道(能级)的含义.1.电子云:用小黑点的疏密来描述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出现的机会大小所得的图形叫电子云图.离核越近,电子出现的机会太,电子云密度越大;离核越远,电子出现的机会小,电子云密度越小. 电子层(能层):根据电子的能量差异和主要运动区域的不同,核外电子分别处于不同的电子层.原子由里向外对应的电子层符号分别为K、L、M、N、O、P、Q.原子轨道(能级即亚层):处于同一电子层的原子核外电子,也可以在不同类型的原子轨道上运动,分别用s、p、d、f表示不同形状的轨道,s轨道呈球形、p轨道呈纺锤形,d轨道和f轨道较复杂.各轨道的伸展方向个数依次为1、3、5、7.2.(构造原理)了解多电子原子中核外电子分层排布遵循的原理,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1〜36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1).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特征可以用电子层、原子轨道(亚层)和自旋方向来进行描述.在含有多个核外电子的原子中,不存在运动状态完全相同的两个电子.(2).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理.①.能量最低原理:电子先占据能量低的轨道,再依次进入能量高的轨道.②.泡利不相容原理:每个轨道最多容纳两个自旋状态不同的电子.③.洪特规则:在能量相同的轨道上排布时,电子尽可能分占丕同的轨道,且自旋状态相同. 洪特规则的特例:在等价轨道的全充满(p6、d i0、f i4)、半充满(p3、d5、f7)、全空时(p0、d0、f0)的状态,具有较低的能量和较大的稳定性.如24Cr [Ar]3d54s i、29Cu [Ar]3d io4s i.(3).掌握能级交错图和1-36号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式.ns (n-2)f (n-l)d. up①根据构造原理,基态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遵循图⑴箭头所示的顺序。
②根据构造原理,可以将各能级按能量的差异分成能级组如图⑵所示,由下而上表示七个能级组,其能量依次升高;在同一能级组内,从左到右能量依次升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性质知识点归纳
山东临沂市莒南三中(276600) 张琛 山东省烟台市蓬莱四中(265602) 马彩红
2.位、构、性关系的图解、表解与例析
(1)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元素的性质、元素原子结构之间存在如下关系:
同位素(两个特性)
3.元素的结构和性质的递变规律
4.核外电子构成原理
(1)核外电子是分能层排布的,每个能层又分为不同的能级。
随着原子序数递增
① 原子结构呈周期性变化 ② 原子半径呈周期性变化
③ 元素主要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
④ 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形呈周期性变化 ⑤ 元素原子的第一电离能呈周期性变化 ⑥ 元素的电负性呈周期性变化
元素周期律
排列原则
①
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② 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一个横行 ③ 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个别除外),排成一个
纵行 周期(7个横行) ① 短周期(第一、二、三周期)
② 长周期(第四、五、六周期)
③ 不完全周期(第七周期)
性质递变
原子半径 主要化合价
元 素 周 期 表
族(18
个纵行)
① 主族(第ⅠA 族—第ⅦA 族共七个)
② 副族(第ⅠB 族—第ⅦB 族共七个)
③ 第Ⅷ族(第8—10纵行)
④ 结 构
(2)核外电子排布遵循的三个原理:
a.能量最低原理b.泡利原理c.洪特规则及洪特规则特例
(3)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表示式:a.原子结构简图b.电子排布式c.轨道表示式5.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电子云
6.确定元素性质的方法
1.先推断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2.一般说,族序数—2=本族非金属元素的种数(1 A族除外)。
3.若主族元素族序数为m,周期数为n,则:
(1)m/n<1时为金属,m/n值越小,金属性越强:
(2)m/n>1时是非金属,m/n越大,非金属性越强;(3)m/n=1时是两性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