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精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孟子:
孟子,名轲,战国中期 邹国人,他自认为是儒 家学派的正宗。一生以 教书为主,也曾游说于 各诸侯国。晚年著书立 说,他的言论被整理成 《孟子》一书。
孟子游历列国讲学
二、孔子和早期儒学
2.孟子:(战国时期邹国人—“亚圣”)
思想主张: ①政治:仁政 ②政治:“民贵君轻”(民本思想) ③伦理观:“性本善”
事物是相互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存和不断转化的。
④修身:顺应自然 清静无为 知足寡欲
守柔
居后不争
阶级属性:代表没落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看图说话
一个懂得尊重思想的民族, 才会诞生伟大的思想。
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国家, 才能拥有不断前行的力量。
——《大国崛起—法国》解说词
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主要特征: 思想文化根据社会历史条件变化而演变 多元化发展; 不同的思想文化在相互碰撞的同时相互融合。 学习途径: 了解重大事件、现象以及相关人物。 与政治史、经济史的内在联系: 既是其特定条件的反映,又能指导其进步发展。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1.含义: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 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主要指春秋战国 时期的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 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十家。
“争鸣”,是指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从本阶级的利 益出发,针对当时社会、学术等方面的各种问题, 展开争论。
社会大变革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2.原因(背景)
①经济: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崩溃(根本) ②政治:分封制崩溃,周王室衰微,诸侯纷争 ③阶级:“士”阶层的崛起并受重用 ④文化:教育学术下移(学在官府→学在民间) 一定时期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决定这一时期的文化 一定时期的文化反映这一时期的社会政治和经济 即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二、孔子和早期儒学
1.孔子:(春秋晚期创始人--“至圣”)
思想主张:①哲学:仁(核心) ②政治:以德治民(民本思想) ③政治:克己复礼(保守性) ④教育: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思结合 ⑤伦理观:性相近
阶级属性:代表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主要贡献:①创立儒家学派
②首创私学,发展教育,整理六经
二、孔子和早期儒学
二、孔子和早期儒学
3.荀子:(战国时期赵国人)
荀子,名况,战国晚 期赵国人。荀子有两 位有名的学生:一位 是杰出的学者韩非子, 一位是秦始皇的丞相 李斯。
二、孔子和早期儒学
3.荀子:(战国时期赵国人)
思想主张: ①政治:“仁义”和“王道”
王道——以德服人 霸道——以力服人
王道(以德服人)和霸道(以力服人) 是两种不同的统一天下的指导思想。孟 子主张王道,谴责霸道;荀子却兼谈王、 霸。《荀子》书中,反复地将王道霸道 作了对比分析。他推崇王道理想,坚持 王道胜过霸道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3.表现:诸子百家
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四家。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4.意义:
①性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②推动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形成; ③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上的重要阶段, 奠定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二、孔子和早期儒学
1.孔子:(春秋晚期创始人--“至圣”)
老子
三、道家和法家
1.道家: A.老子:
鸡道生犬一相,闻一,生二,二生 三民,至三老塞生死万翁不物失。马”;(道: 包相含着往世福来界万祸物相的道依理)
三、道家和法家
1.道家:
A.老子:
思想主张: ①哲学:世界万物的本原是 “ 道 ”(核 心)
②政治: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③哲学: 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总在运动,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一单元知识框架
主流思想是什么? 它是怎样形成的?
第1课
它怎样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第2 课
成为主流思想后,它是如何演变的?
第 3、4 课
课标要求: 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
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2、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
家思想的形成。
孔林
孔子及家族专用墓地。
相传孔子死后,他的学 生从四方带奇木异树来此 种植2000多年来不断增植, 已达3万余株,为我国最大 的人工园林,园林内栖息 着多种禽鸟,为旅游观赏 胜境。
孔府 位于孔庙东侧,有 “天下第一家”之称, 是孔子嫡系长期居住 的府第,也是中国封 建社会官衙与内宅合 一的典型建筑。
孔子(前551年~前479年),字仲 尼,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 故名丘,春秋末期鲁国人。孔子年轻 时做过几任小官,但他一生大部分时 间都是从事教育,55岁任鲁国司寇; 后携弟子周游列国;最终返鲁,专心 执教。
孔庙
规模仅次于故宫的古建筑群。孔庙是祭祀孔子的地方。全庙南北长 1公里多,占地327亩,共有厅堂殿庑400多间,包括三殿、一阁、 一坛、三祠、两庑、两堂、两斋、十七亭、五十四门坊,前后共9 进庭院,布局严谨,气势雄伟。
覆舟。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注:伪,人为之
意) 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掌控自然
规律而加以利用 )
三、道家和法家
1.道家:
A.老子:
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 子姓李名耳字聃,春秋晚 期楚国人,约与孔子同时 ,出身于没落贵族。反映 他思想的书为《老子》, 又名《道德经》,大约是 战国人编纂的。
二、孔子和早期儒学
3.荀子:(战国时期赵国人)
思想主张: ①政治:“仁义”和“王道” ②政治:“君舟民水”,礼法并用(民本思想) ③伦理观:“性本恶” ④哲学: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阶级属性: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
荀子的名言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
阶级属性: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
孟子的名言
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仁义礼智根于心;人皆可以为尧舜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 之谓大丈夫。
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 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 辞让之心,礼之端也。 四端: 恻隐之心、羞恶之心、 辞让之心、是非之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