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北宋的政治【教案】【统编版】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教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同步备课系列(部编版)
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学设计❶教学分析➷内容要点:认识北宋面临的新形势,了解北宋强化中央集权和重文轻武的政策。
认知提示:正确认识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重文轻武政策,正确认识宋初加强中央集权制的原因;正确评价王安石变法。
解读:北宋是中国古代中央集权政治制度走向完善的一个重要时期。
经过北宋一系列政治制度的改革,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武将擅权、军阀割据和地方豪强割据等顽疾被革除,中国在世界上率先建立起文官制度,促进了社会安定,有利于国家统一。
同时,重文轻武政策的实施还促进了宋代科技文化的繁荣。
但是,这些新的措施也带来了诸如官僚机构臃肿、财政负担沉重、军队战斗力弱等社会弊端。
王安石变法虽然去的一些成效,但最终以失败而告终,没有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情况。
【教材分析】1.单元任务简析:本单元为教材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讲述的是辽宋夏金元的历史,起于960年,止于1368年。
这是我国从多民族政权并立走向国家统一的历史时期,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由宋、辽、夏、金多政权并立,到蒙古族建立元朝最终完成全国统一。
学生在本单元学习中,需深入了解宋元时期的发展情况,知晓经济发展的新高度,体会民族交融的大趋势。
2.本课教材简析:第6课《北宋的政治》主要讲述了北宋的建立、统一及政权巩固。
教材中主要分为两个子目的内容: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和重文轻武的政策,宋代加强中央集权是本课的核心,重文轻武既是加强中国集权措施的延伸,也是其结果。
北宋是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走向完善的重要时期,北宋统治者在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后,建立了一个新兴的封建王朝。
宋太祖为维护统治采取了一系列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形成了重文轻武的治国政策。
宋朝统治者所采取的一系列统治措施,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促进了科技文化的繁荣。
但与此同时,这些措施也带来了很多弊病,使宋朝呈现出繁盛中蕴含贫弱的矛盾局面。
【学情分析】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七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已经对历史学科产生了一定的兴趣,也初步具备了一定的理性分析能力。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的第6课《北宋的政治》,主要内容涵盖了北宋的政治制度、宋太祖和宋太宗的统治措施、北宋的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等。
本课是学生对北宋时期的历史知识的深入学习,对于学生掌握我国历史发展的脉络,理解历史发展的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对我国历史的发展有了初步的了解,对唐朝的繁荣和五代十国的混乱有所认识。
但在对北宋的政治制度、宋太祖和宋太宗的统治措施、北宋的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等方面的深入学习上,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北宋的政治制度,掌握宋太祖和宋太宗的统治措施,了解北宋的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历史的认同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北宋的政治制度,宋太祖和宋太宗的统治措施,北宋的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
2.教学难点:北宋政治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宋太祖和宋太宗的统治策略,北宋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的原因和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历史故事、图片、视频等,创设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积极性。
3.合作探究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2.课件:制作相关课件,包括图片、视频、动画等。
3.教学资源:收集相关的历史故事、案例、资料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北宋时期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简要介绍北宋的政治背景,提出本课的学习目标。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五代十国的混乱局面,引出北宋的建立。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 教案2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案2一. 教材分析本课《北宋的政治》是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的一课,主要介绍了北宋的政治制度、政治状况以及北宋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北宋的政治体制和政治状况,以及北宋在我国历史中的地位和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我国历史的一些基本知识,如唐朝的繁荣与衰落。
但学生对于北宋的政治制度、政治状况以及北宋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图片等方法,逐步了解和掌握北宋的政治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北宋的政治制度、政治状况以及北宋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图片等方法,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北宋在我国历史中的地位和影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北宋的政治制度、政治状况以及北宋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2.教学难点:北宋政治制度的特点和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北宋的政治状况。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3.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历史事件,分析北宋政治制度的特点和影响。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2.图片素材:北宋政治状况的相关图片。
3.视频素材:关于北宋政治的短视频。
4.课件:PPT或其他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北宋时期的繁华景象,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唐朝繁荣与衰落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北宋的政治制度、政治状况以及北宋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在此过程中,教师可适时提问,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3.操练(1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答。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 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宋的政治》是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的一课,主要介绍了北宋的政治制度、政治状况和重要历史事件。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北宋的建立、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北宋与辽、西夏的关系等。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北宋政治的历史背景、政治制度及其特点,以及北宋时期的政治状况和重要历史事件。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学习了五代十国的历史,对宋朝的建立和发展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北宋政治制度的细节和特点,以及北宋与辽、西夏的关系等方面的知识可能较为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史料分析,深入了解北宋政治的特点和重要历史事件,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北宋的政治制度、政治状况和重要历史事件,掌握北宋与辽、西夏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史料分析,培养学生的史证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北宋的政治制度、政治状况和重要历史事件。
2.教学难点:北宋与辽、西夏的关系,以及北宋政治制度的特点。
五. 教学方法1.史料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史料,了解北宋政治的历史背景和特点。
2.比较教学法:通过比较北宋与其他朝代的政治制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北宋政治制度的特点。
3.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北宋与辽、西夏的关系,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北宋时期的政治状况。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2.参考资料:相关的历史文献和学术论文3.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等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五代十国的历史,引出北宋的建立。
提问内容可以包括:五代十国的时期,哪个朝代建立了北宋?北宋的建立者是谁?北宋建立的时间是什么时候?2.呈现(15分钟)教师呈现北宋的政治制度、政治状况和重要历史事件的史料,引导学生阅读并了解北宋政治的历史背景和特点。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 教案
《北宋的政治》教案备课时间课题北宋的政治授课时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赵匡胤建立北宋、赵匡胤加强中央集权、重文轻武等基本史实,了解赵匡胤实施集权措施的背景条件,具体的措施,这些措施导致重文轻武的历史结果。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赵匡胤为什么要实施集权的原因,和具体的措施的分析,培养学生总结归纳、抓住重点的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赵匡胤的举措带来的问题——他的集权措施有失偏颇,导致宋朝的积贫积弱,从而我们做的任何事情,要辩证地、长远的看问题的结论。
认识到在封建时代,君主的权利是在不断加强的,任何封建统治者都跳不出这个历史的铁律。
教学重点赵匡胤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重文轻武政策的表现与影响教学难点赵匡胤集权措施的内容和影响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阅读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的故事,了解北宋建立的基本内容讲授新课: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一)北宋的建立老师讲述:北宋建立的时间、地点、建立者、方式环节时间35(二)局部的统一教师设问:北宋建立后,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有没有结束?对于藩镇割据局面,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都做了哪些努力?学生看书本回答问题。
教师归纳:北宋完成的是局部的统一。
(三)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根据材料,回答问题太祖问:“天下自唐季(唐朝末期)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炭,其故何也?”赵普回答:“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
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让学生分析赵普认为唐末以来政局动荡的原因是什么?提出了哪些解决的措施?教师归纳:赵匡胤本人是通过“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当上皇帝的。
为了防止类似兵变的重演,也必须加强中央集权。
杯酒释兵权的故事导入,宋太祖都有从哪些方面加强中央集权的?课件展示:措施(1)、军权(削其精兵)①、“杯酒释兵权”,解除禁军将领兵权②、统调分离,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设立枢密院,枢密院有调兵权但不直接统领军队;统领军队的将帅却无调兵权”。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6课 《北宋的政治》教案
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北宋建立、杯酒释兵权的史实。
②掌握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影响。
③知道宋朝实行重文轻武政策的原因和表现,知道宋朝科举制发展的史实。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对赵匡胤为什么要实施集权的原因,和具体的措施的分析,培养学生总结归纳、抓住重点的学习能力。
②认识到赵匡胤的举措带来的问题——他的集权措施有失偏颇,导致宋朝的积贫积弱,从而我们做的任何事情,要辩证地、长远的看问题的结论。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①学习北宋结束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使学生认识到这是顺应历史发展趋势、符合人民的愿望。
②通过深人分析、讲解,使学生认识到北宋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社会经济的发展,也给北宋种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教学重点】赵匡胤改革的措施,导致重文轻武的后果【教学难点】赵匡胤集权措施的结果和影响【教学方法】合作、探究、交流【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的典故,都与赵匡胤有关。
他建立北宋后,在政治、军事和经济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统治。
北宋的政治有什么突出的特点?宋初的皇帝为什么要采取重文轻武的政策?这些就是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内容。
二、新课学习(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1.北宋的建立(PPT播放宋太祖赵匡胤画像)建立时间:960年建立者:赵匡胤都城:东京(开封)2.黄袍加身(PPT播放黄袍加身视频)公元959年,周世宗柴荣崩,八岁的周恭帝柴宗训即位。
殿前都点检、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与禁军高级将领石守信、王审琦等掌握了军权。
公元960年正月初一,传闻契丹兵将南下攻周,宰相范质等未辨真伪,急遣赵匡胤统率诸军北上御敌。
周军行至陈桥驿,赵匡义和赵普等密谋策划,发动兵变,众将以黄袍加在赵匡胤身上,拥立他为皇帝。
宋朝建立时,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已出现统一的趋势。
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依照先南后北的统一方针,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第6课 北宋的政治[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案]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案]第6课北宋政治【教学任务】了解和了解北宋的建立,列举加强北宋中央集权的措施,了解北宋重文轻武的特点,能力教育的过程和方法,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重点和难点,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影响,重文学轻军事政策的影响,,通过分析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利弊,吸取历史经验教训,客观认识历史问题,反思历史。
分析重文轻武对北宋政治的影响。
阅读五代十国(后周)形势图、北宋(1111)形势图及相关文献,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
通过阅读教科书和相关史料,列举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了解北宋重文轻军特点的形成和影响,通过陈乔叛变等历史故事再现历史,用酒释放军力或表演课堂戏剧,通过多种渠道感受历史。
【教学过程】环节教学问题设计教学活动设计情境介绍老师:展示故事图片,设置问题。
“身加黄袍”、“酒释军权”的典故都与赵匡胤有关。
北宋建立后,他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
北宋政治的突出特点是什么?宋初学生:思考问题,激发求知欲。
为什么皇帝采取重文轻武的政策?独立学生阅读课本,根据学习计划中的独立探究部分标记知识点。
教师:提出问题和要求,指导学生阅读课文。
学生:阅读课文,标出重要的知识点,掌握基本知识。
探索1。
宋太祖加强集权[问题1]老师:展示地图,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问题,明确北宋统治区仅被占领,阅读《五代十国形势图》(周代后期)和《北宋形势图》(1111年为原五代十国范围,工作年份),思考:交换1标记北宋首都,写下北宋创始人。
宋太祖和宋太宗采取了什么政策以武力结束分裂政权?北周形势图(1111年),3。
了解北宋并形成一个国家仔细看地图,宋初的统治者是否完成了国家统一的任务?[问题2]阅读材料,思考与回答老师:展示材料,引导学生阅读材料(宋太祖有一天召见赵璞),并说:“唐朝末年以来,数十年来,皇帝改姓八姓,战火不息,百姓灭地。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教案 教学设计
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陈桥兵变及北宋的建立,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和重文轻武的政策、作用和影响,宋朝科举制度的发展。
以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作用及影响为立足点,以史导论、史论结合,从而培养学生分析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北宋结束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使学生认识到这是顺应历史发展趋势、符合人民的愿望。
通过深人分析、讲解,使学生认识到北宋加强了中央集权,实行重文(臣)轻武(将)的措施,一扫五代十国以来“方镇太重,君弱臣强”的局面,从而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社会经济的发展,但也给北宋种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宋初采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和影响。
教学难点:宋初采取加强中央集权的原因;正确认识北宋重文轻武的影响。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具】赵匡胤图片、北宋形势图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引导学生观看赵匡胤图片和《沁园春.雪》请出宋太祖,从而导人本课。
二、讲授新课(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1、北宋的建立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驿兵变,龙袍加身,建立北宋,赵匡胤即宋太祖。
并和继任者宋太宗通过先南后北局部统一南方及中原地区。
学习这一内容时要注意结合《北宋形势图》和电视剧《天龙八部》讲清:北宋的版图只局限于原五代十国范围,并未统一全国,当时历史特征是:民族政权并立。
2、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1)首先: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牢牢地控制了军队。
通过“杯酒释兵权”,先引导学生宋太祖本人极具几尽完美的人格魅力:心地清正,嫉恶如仇,宽仁大度,虚怀若谷。
本节内容侧重分析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必然性。
首先,有鉴于唐末藩镇割据,形成五代十国的局面,要结束这种局面,必须加强中央集权。
其次,宋朝建立时,全国仍处于分裂割据状态。
要巩固统治,扩大势力,铲除其他割据政权,必须加强中央集权。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6课 北宋的政治教案
3.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后的影响?讲授新课教师展示两段历史资料启发学生思考:在完成统一的过程中,宋太祖为什么寝食难安?1.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1)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兵变,建立宋朝,以开封为都城,史称北宋。
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依照先南后北的统一方针,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2)强化中央集权: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牢牢地控制了军队。
还控制对军队的调动,将兵权和发兵权分离。
为防止宰相权利过大,采取分割的办法,削弱相权;派文官担任各地州县长官,为防止知州的权力过大,实施知州三年一换的制度,频繁调动州县长官;还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
还下令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又陆续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假如我是赵匡胤身边的谋士,会怎么去做?”进行自主探究学生从“收精兵、制钱谷、夺其权”三方面探究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具体措施。
让学生参与探究,感受历史发展,通过阅读、提取有效信息、分析、讨论,形成自己的历史认识,提高能力,做好历史核心素养的渗透。
自学指导(二)(阅读重文轻武政策,圈点勾画完成下列问题,限时3分钟)1、重文轻武政策的措施?2、重文轻武政策的影响?教师对学生回答的遗漏之处进行补充,展示两段材料:材料一: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
-----宋朝谚语材料二: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神童诗》2.重文轻武政策(1)为了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的弊端重现。
宋太祖有意重用文官掌握军政大权。
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
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的文治。
(2)宋朝的重文轻武,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巩固和社会的安定。
根据提供的史料分析概括北宋“轻武”和“重文”带来的积极和消极影响,结合课外搜集到的有关资料,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对自己所得的结论加以印证。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六课《北宋的政治》,主要内容有: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宋太祖实行重文轻武政策、太宗统治、真宗统治等。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北宋的政治状况,认识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影响,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五代十国的历史,对历史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北宋的政治状况及其影响可能还不太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教材内容,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宋太祖、宋太宗、宋真宗的政治措施,认识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自豪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宋太宗、宋真宗的政治措施。
2.教学难点: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材内容,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
2.合作探讨法: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2.课件:制作相关课件,辅助教学。
3.教案:编写详细的教学设计。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回顾五代十国的历史,引出北宋的建立。
提问:北宋建立后,政治状况如何?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材内容,了解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宋太宗、宋真宗的政治措施。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分析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影响。
学生可通过讨论、举例等方式进行阐述。
4.巩固(5分钟)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影响有哪些?学生可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阐述。
第6课北宋的政治 教学设计
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学目标1.知道北宋的建立,列举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分析政治上的重文轻武给北宋带来的影响。
了解王安石变法的背景、主要措施及作用。
2.识读《五代十国形势图(后周时期)》《北宋时期形势图(1111年)》与相关文献,了解北宋统一南方和中原的历程。
通过阅读教材及有关史料,列举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认识北宋政治重文轻武特点的形成及其影响。
通过陈桥兵变、杯酒释兵权等历史故事再现历史,多渠道感悟历史。
3.通过分析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所带来的利与弊,客观认识历史问题,反思历史,吸取历史经验教训。
教学重点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重文轻武的政策;王安石变法。
教学难点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教师活动】宋朝儿童念的《神童诗》,一开头就是:“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民间流行的俗话则是:“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
”这些反映了宋朝的什么风气呢?我们首先来了解北宋的建立。
探究新知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一)北宋的建立【教师活动】出示表格,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填写表格。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填写表格。
了解北宋建立的基本史实。
【教师活动】出示教材第28页《相关史事》,讲述陈桥兵变的经过。
【学生活动】了解陈桥兵变。
(二)局部统一【教师活动】出示《五代十国形势图(后周时期)》,讲述北宋建立时只占有后周政权控制的黄河流域,它的南方和北方仍然存在多个割据政权。
引导学生观察地图,说说宋初统一全国有哪些障碍。
【学生活动】观察地图,回答:在北面,有强大的辽以及受辽庇护的北汉政权。
在南面和西面,有南唐、吴越、南汉、后蜀等政权。
【教师活动】讲述宋太祖为了统一大业,在大臣赵普等人的建议下,采取“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策略,先后灭掉后蜀、南汉,统一南唐,收复吴越。
在灭掉南方政权后,宋太祖把重心转移到北方,进攻北汉。
可惜在中途宋太祖暴亡。
宋太宗继位后,面对辽支持的北汉,无法攻下,不得不撤兵。
【精编】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 精品教案【推荐】.doc
1 第6课 北宋的政治❶教学分析➷【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赵匡胤改革的措施;导致重文轻武的后果 教学难点:赵匡胤集权措施的结果和影响。
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赵匡胤本来是周世宗手下得力大将,跟随周世宗南征北战,立下不少战功。
周世宗在世的时候,十分信任赵匡胤,派他做禁军统帅,官名叫殿前都点检。
禁军是后周一支最精锐的部队。
世宗一死,军权落在赵匡胤手里。
公元960年春节,后周朝廷正在举行朝见大礼的时候,忽然接到边境送来的紧急战报,说北汉国主和辽朝联合,出兵攻打后周边境。
大臣们慌作一团,后来由范质、王溥作主,派赵匡胤带兵抵抗。
在陈桥驿赵匡胤的部下把早已准备好的一件黄袍,七手八脚地被在赵匡胤身上。
大伙跪倒在地上磕了几个头,高呼“万岁”。
接着,又推又拉,把赵匡胤扶上马,请他一起回京城。
这段历史,为多为后人津津乐道,还成为一个成语“黄袍加身”,在此之后,赵匡胤是怎样统治宋朝的?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6课北宋的政治,了解一下宋太祖的政策得失。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北宋的建立1.(多媒体展示宋太祖的画像)教师讲述:宋朝建立的基本情况?(960年,后周禁军首领赵匡胤(宋太祖)发动兵变,改国号为宋,定都东京(今开封),史称北宋。
)目标导学二 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一)条件——吸取历史教训1.教师简略地介绍,五代十国时期,政局动荡不止,王朝个个短命(多媒体展示五代十国存在的时间图表)2.教师需要讲讲宋太祖杯酒释兵权的故事。
(多媒体链接杯酒释兵权的故事)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提示:他深知唐末以来武将专权的积弊,首先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 牢牢地控制了军队。
(二)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1.(多媒体展示以下三则材料)史料解读材料一:军权的集中。
由皇帝直接统辖禁军,收回禁军统帅权,分割兵权;设立枢密院,使“兵符出于密院,而不得统其众;兵众隶于三衙,而不得专其制”。
二者互相牵制,皇帝直接掌握了兵权;利用更戍法,使“天下营兵,纵横交互,移换屯驻,不使常在一处”,以此造成兵不识将,将不识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即兵将分离局面;实行“守内虚外”“内外相维”政策,使全国军队屯驻两半,一半京师,一半各地,以此均衡京城驻军与外地驻军的兵力配置。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公开课优质课课件教案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公开课优质课课件教案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公开课优质课课件教案视频 -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记住北宋建立的时间、都城和建立者;②知道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理解其对北宋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影响;③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
通过对北宋加强中央集权和实施重文轻武政策的影响的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运用原因和结果的概念,理解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通过运用动机与后果的概念,理解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对北宋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产生的影响。
通过补充史料,分析北宋加强中央集权和实行重文轻武政策的影响,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和对历史事物进行分析、评价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的学习,认识到制度创新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以及可能带来的消极影响。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①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②重文轻武的时代特征。
2.难点:北宋加强中央集权和实施重文轻武政策的影响。
三、教学准备1.下载截取视频:纪录片《陈桥兵变》与《杯酒释兵权》片段。
2.制作课件《北宋政权示意图》、《宋朝中央集权制度示意图》。
四、教学方法师生讨论,讲解,举例,综合分析归纳。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历史上有这样一个时代,智者辈出,却无力改变官场的腐败和昏庸;名将云集,却抵挡不住西蜀小国的进攻;人才济济,却热衷于无休止的内讧;富裕的经济,却用来购买和平;文化繁荣,却无法扭转腐朽的国运。
有人说这是最好的时代,有人说这是最坏的时代。
教师:同学们知道这说的是哪个时代吗?这个王朝是如何建立起来的,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社会局面?我们今天通过学习来了解。
2.学习新课:(一)北宋的建立(课件展示)首先让学生观看视频《陈桥兵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集中注意力,进入学习状态。
老师提问:你们通过视频和课本知道陈桥兵变后建立的政权的名称、时间、首都和创始人吗?学生回答:960年,赵匡胤在东京(今河南开封)建立宋朝。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教案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北宋的建立,列举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分析政治上的重文轻武给北宋带来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1)识读《五代十国形势图(后周时期)》《北宋形势图(1111年)》与相关文献,从中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
(2)通过阅读课本及有关史料,列举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认识北宋政治重文轻武特点的形成及其影响。
(3)通过讲述陈桥兵变、杯酒释兵权等历史故事或表演课堂剧等形式再现历史,多渠道感悟历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析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所带来的利与弊,客观认识历史问题,反思历史,汲取历史经验教训。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重文轻武的政策。
难点: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教学设计思路]1.教材分析本课主要学习两个子目的内容: 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和重文轻武的政策。
宋代加强中央集权是本课的核心,重文轻武既是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延伸,也是其结果。
2.学情分析(请按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补充。
)3.教学方法阅读讲解法、讲述法、图示法、讨论归纳法、课堂讨论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动画等。
[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第6课北宋的政治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1.北宋的建立与统一建立:960年赵匡胤开封统一: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2.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军事方面:解除将领对军队的控制权在中央:采用分化事权的方法,削弱相权和地方官的权力在地方:任用文官并通过分化事权的方法制约地方官二、重文轻武的政策1.抑制武将,提升文官的地位2.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科举制。
《第6课 北宋的政治》教学设计
《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记住北宋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和建立的方式。
知道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并理解其影响。
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政治特点。
通过本课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讨论交流、合作探究的能力。
通过让学生表演历史剧和动手画北宋强化中央集权示意图,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通过分析北宋强化中央集权和实行重文轻武政策的影响,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和对历史事物进行辩证分析、评价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对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的学习,认识到革新制度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重文轻武的时代特点教学难点: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和影响【教学方法】讨论法,讲解法,图示法,学案导学法等【课型】新课【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歌曲《王者莫问归》,同时提问“这首歌反映的是哪个王朝?”听完歌后,学生大多能是“北宋”,继续提问“从哪些歌词能看出是北宋?”学生大多能找到其中的一两句。
过渡:那“黄袍轻扬,扬起天子端方,顷刻间杯酒销兵芒;文治汤汤”这些歌词都是怎么来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北宋,去看看北宋那些事儿。
课件点出本课标题《北宋那些事儿》检验前置学习的效果:第一步:对预习填空,让学生同桌间相互检查,相互对答案。
第二步:让学生回答在前置学习时思考的问题:1、通过前置学习,你对宋太祖赵匡胤的初步印象是什么?2、你在这一课里能找到哪些典故或者成语?对第1问学生大多回答觉得宋太祖很厉害很聪明等,老师点评,那宋太祖的厉害和聪明体现在哪些地方呢,一会我们就一起去看看。
对第2问学生大多能回答道陈桥兵变,黄袍加深,杯酒释兵权,重文轻武。
过渡:由学生回答的这些成语和典故过渡,现在我们就走进第一个成语故事“黄袍加身”。
一、黄袍加身——北宋的建立老师:“黄袍加身到底是怎么回事呢,现在我们通过一个视频来了解,不过看视频的时候,大家要注意看旁边的几个问题”。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案
(4)思考:科举制发展的影响和重文轻武的利弊?
(5)知识大比拼:对下列关于宋朝重文轻武的表述作出正误判断并说明理由。
5.巩固提升:出示训练题目
学生根据学习目标,自学课本内容
学生根据视频了解北宋的建立及统一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学生分组交流,选代表回答
学生分组讨论后回答
学生根据课本内容进行回答
板书
北宋的政治
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1)北宋建立:960年,赵匡胤,定都开封
(2)强化集权:
军事:“杯酒释兵权”,统调分离,更戍法
行政:中央—分化事权,削弱相权
地方—文官任知州,知州三年一换,设通判
财政:将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二.重文轻武:压抑武将,文臣统兵,改革和发展科举制
(6)研读材料,巩固所学知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的弊端重现,宋太祖采取了哪些措施?(1.宋太祖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2.宋太宗继续采取拟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
(2)材料研读并思考回答:武将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慨?为什么当时的人不以从军为荣?
学生听歌曲,了解与此有关的人物
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讲授新课
1.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学生根据学习目标自主学习课本内容。
3.学习第一部分: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1)播放视频了解赵匡胤建立北宋和南北统一的情况
(2)讲解北宋的建立和北宋统一中原和南方
(3)观察五代十国部分政权更迭时间表,思考五代十国的政权特点?从而引出宋太祖为什么加强中央集权?
学生合作探究
思考判断作出回答
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本内容
形象直观、加深印象、增加注意力
部编版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单元第6课 北宋的政治(教案)
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陈桥驿兵变及北宋的建立,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和重文轻武的政策、作用和影响,宋朝科举制度的发展。
以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作用及影响为立足点,以史导论,培养学生分析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北宋结束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使学生认识到这是顺应历史发展趋势、符合人民的愿望。
通过深人分析、讲解,使学生认识到北宋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社会经济的发展,也给北宋种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教学重点】宋初采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和影响。
【教学难点】宋初采取加强中央集权的原因;正确认识北宋重文轻武的影响。
【教学方法】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第一单元隋唐封建社会鼎盛时期的特点,联系唐末藩镇割据到五代十国分裂动荡,导人本课。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北宋的建立1.(多媒体展示宋太祖的画像)教师讲述:宋朝建立的基本情况?(960年,后周禁军首领赵匡胤(宋太祖)发动兵变,改国号为宋,定都东京(今开封),史称北宋。
)目标导学二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一)条件——吸取历史教训1.教师简略地介绍,五代十国时期,政局动荡不止,王朝个个短命(多媒体展示五代十国存在的时间图表)2.教师需要讲讲宋太祖杯酒释兵权的故事。
(多媒体链接杯酒释兵权的故事)他为什么要这样做?提示:他深知唐末以来武将专权的积弊,首先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牢牢地控制了军队。
(二)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1. (多媒体展示以下三则材料)史料解读材料一:军权的集中。
由皇帝直接统辖禁军,收回禁军统帅权,分割兵权;设立枢密院,使“兵符出于密院,而不得统其众;兵众隶于三衙,而不得专其制”。
二者互相牵制,皇帝直接掌握了兵权;利用更戍法,使“天下营兵,纵横交互,移换屯驻,不使常在一处”,以此造成兵不识将,将不识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即兵将分离局面;实行“守内虚外”“内外相维”政策,使全国军队屯驻两半,一半京师,一半各地,以此均衡京城驻军与外地驻军的兵力配置。
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6课 北宋的政治2-部编版
3、展示材料和漫画
北宋共开科举考试81榜,期间所取文士合计60035人,平均每年360人。
北宋武举共开科考试28榜,共取士868人,武举人数年均5人。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4、合作探究
根据材料讨论重文轻武政策的影响
1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学科
历史
年级/册
七年级(下)
教材版本
人教版(部编版)
课题名称
第二单元 6《北宋的政治》
教学目标
重文轻武政策
重难点分析
重点分析
重文轻武政策的影响需要学生运用辩证的思维方式,需要一分为二的看待问题。
难点分析
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较弱,理解困难:七年级学生还没有形成辩证的思维方式。
教学方法
1.通过材料分析展示重文轻武政策的对宋代政治经济文化的多方面影响
2军队战斗力减弱;
3政治机构重叠,办事效率低下,增加了朝廷的财政支出
小结
重文轻武政策实施,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但是,也使得宋代的政治机构重叠,办事效率低下,增加了朝廷的财政支出;军队战斗力减弱。
2.通过合作探究明白重文轻武政策幅漫画说明宋代的文官地位高于武将。提问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一、重文轻武政策
1、重文轻武政策出现的原因有哪些?
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
2、重文轻武政策的表现
①宋太祖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教案-第6课 北宋的政治1
宋太祖赵匡胤通过在军事、政治、经济上的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加强了皇帝的权利,使中央加强了对地方的掌控。
难忘的一天今天,太阳照着大地,就像闪闪发光的金子一样,到处都是暖洋洋的,我的心里也是暖洋洋的。
我早早就起了床,不是因为天气热,也不是因为我想出去玩,而是我们得回学校了。
我来到学校的时候已经是7时35分了。
进入校门的时候,有一位老师摸了摸我的头,微笑着说:“跳跳,你真厉害,考了个全班第一!”我腼腆的笑了笑。
“老师,同学们,早上好!”一个声音从广播里传出来,“现作文在公布全级期末考试成绩排名前二十名同学的名单……”顿时,大家都安静了下来,心里既紧张又充满了期待。
“第四名,202,王跳跳。
第五名……”这时全班同学都尖叫了起来,纷纷看着我,眼里充满了羡慕。
我也开心得差点就跳起来了。
这次期末,我得了好多好多奖:年级第四名、文明生、三好学生……放学后,我跟着思颐去她家。
她家很好看,很精致。
我们一起当老师,很好玩,很开心。
难忘的一天今天,太阳照着大地,就像闪闪发光的金子一样,到处都是暖洋洋的,我的心里也是暖洋洋的。
我早早就起了床,不是因为天气热,也不是因为我想出去玩,而是我们得回学校了。
我来到学校的时候已经是7时35分了。
进入校门的时候,有一位老师摸了摸我的头,微笑着说:“跳跳,你真厉害,考了个全班第一!”我腼腆的笑了笑。
“老师,同学们,早上好!”一个声音从广播里传出来,“现作文在公布全级期末考试成绩排名前二十名同学的名单……”顿时,大家都安静了下来,心里既紧张又充满了期待。
“第四名,202,王跳跳。
第五名……”这时全班同学都尖叫了起来,纷纷看着我,眼里充满了羡慕。
我也开心得差点就跳起来了。
这次期末,我得了好多好多奖:年级第四名、文明生、三好学生……放学后,我跟着思颐去她家。
她家很好看,很精致。
我们一起当老师,很好玩,很开心。
部编版五四制中国历史第二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教学设计2
部编版五四制中国历史第二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第6课北宋的政治》是部编版五四制中国历史第二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介绍了北宋的政治制度、政治状况以及政治变革。
教材内容丰富,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北宋政治的历史背景、政治制度的特点以及政治变革的原因和影响。
二. 学情分析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对五代十国的历史有了初步的了解,对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北宋政治的具体内容和相关历史背景可能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学习,深入了解北宋政治的特点和发展脉络。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北宋政治制度的特点,掌握北宋政治状况和政治变革的原因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北宋政治制度的特点,北宋政治状况,政治变革的原因和影响。
2.教学难点:北宋政治制度的具体内容,政治变革的原因和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历史故事、图片等素材,创设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3.合作探讨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五四制中国历史第二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
2.课件:制作与本课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文字、动画等。
3.教学资源:收集相关的历史故事、图片等教学资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北宋的政治制度,引导学生思考北宋政治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5分钟)利用课件呈现北宋政治状况和政治变革的原因和影响,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对相关内容进行深入了解。
3.操练(2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北宋政治制度的特点,分析政治变革的原因和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学设计
兰州市第十六中学王道勇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赵匡胤建立北宋、赵匡胤加强中央集权、重文轻武等基本史实,了解赵匡胤实施集权措施的背景条件和具体的措施,这些措施导致重文轻武的历史结果。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赵匡胤为什么要实施集权的原因,和具体的措施的分析,提高总结归纳、抓住重点的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赵匡胤的举措带来的问题——他的集权措施有失偏颇,导致宋朝的积贫积弱,从而我们做的任何事情,要辩证地、长远的看问题的结论。
教学重点
赵匡胤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重文轻武政策的表现与影响。
教学难点
赵匡胤集权措施的内容和影响。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回忆隋唐时期的国家和社会状况,分析五代十国出现的原因【讲授新课】
欣赏历史课本剧《陈桥兵变》
一、北宋的建立
学生归纳:北宋建立的时间、地点、建立者、方式
教师提问:宋太祖赵匡胤在建立了新的王朝后,又是如何来治理这个国家呢?故事还要从参加了陈桥兵变的这些人身上说起。
欣赏历史课本剧《杯酒释兵权》
二、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小组探究:宋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哪些措施?并尝试分析这些政策的利与弊。
教师归纳:
1.军事上:解除大将兵权;控制对军队的调动;
军队将领定期换防。
2.在中央:分化事权,削弱相权。
3.在地方: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长官,频繁调动;设置通判分化知州权力;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除了这一系列的措施,在一些小细节上,赵匡胤也无不对下属官员进行各种管制和约束,比如官帽。
课堂小拓展:看官帽,猜朝代。
课堂小游戏:诗句接龙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教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呢?
三、重文轻武的政策
展示材料北宋时“状元登第,虽将兵数十万,恢复幽蓟,凯歌而还,献捷太庙,其荣亦不可及矣。
”(注:即便是将帅率兵数十万,收复了失地幽蓟十六州这种功劳,也赶不上一个状元及第时的荣耀。
)
1.轻武:文人统兵,武将受限
2.重文:改革发展科举制度
观看视频《宋代科举制度》
学习与探究:想一想,这种重文轻武的政策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积极影响: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定和社会的安定。
消极影响:将不专兵,兵无常帅,导致军队战斗力减弱。
政治机构重叠,相互牵制,官吏冗多办事效率下降,增加了朝廷的财政支出
教师总结:
通过本节知识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北宋建立以后,宋太祖吸
取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教训,接受赵普的建议,将军事、行政、财政等权力收归中央,防止了地方割据局面的出现,加强了中央集权。
但是,这些措施又是一柄双刃剑,它所导致的“冗官、冗费、冗兵”现象,也为北宋种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导致了后来严重的社会危机。
【巩固练习】
【布置作业】P32课后活动第一题(侯中)
完成练习册第6课的练习,和第7课的自主预习内容(本校作业)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