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的平衡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力的平衡
[教学目标]
1.道平衡力的概念以及共点力的平衡条件,能运用共点力的平衡条件解释一些简单的生
产生活中的问题。
2.尝试通过实验,探究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尝试运用共点力合成、分解的知
识以及平衡条件解决一些与生产和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
3.通过学习,发展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培养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践的
意识。
[重点和难点]
通过理论和实验推导出三个力的平衡条件,知道多个力平衡的条件是本节课的重点;在解决实际力的平衡问题中,应用相似三角形、线段比例性质以及三角函数等数学
知识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难点。
二、案例设计
(一)由生活现象导入新课
师:在自然界物体存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矗立的岩石和各类建筑,马路上逐渐加速
的汽车,匀速上升的电梯上站立的人,绕太阳运转的地球等等。我们描述某些物体状态时常
用“平衡”这个词。大家能否联想一下自己的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哪些物体是平衡的?在物
理学中“平衡”这个词究竟是指什么含义呢?
预测:学生可能有以下两种倾向:
1——认为平衡就是静止,举的例子都是教室中静止的吊扇、电灯或老师所提到的静止
的岩石或建筑物等等。
2——有些初中教师曾在惯性的教学中补充过平衡的含义,学生还记得这一知识点;也
有一些学生事先预习过课本,他们可能会说出正确的答案。
教师可让学生通过相互交流,达成正确的认识。并总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叫做平
衡,即速度恒定不变的就是平衡的物体。这里包括速度恒为零的静止状态,是一种静态的平
衡;也包括运动间的平衡,即速度不为零、但大小方向都不变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例1:停泊在水面上的船只、被两只狗来回争夺的骨头、在两人合力匀速向上拉起的牌
图4:两只狗来回争夺骨头图5:两人匀速向上拉起牌匾图6:沿水平地面匀速拉皮箱匾、被拉着沿水平地面匀速前进的皮箱、沿滑梯加速滑下的女孩,这些物体中哪些是平衡的,
它们分别受到哪些力的作用?
*说明:这一例题可以让学生巩固加深“平衡”概念的认识,为下面研究共点力的平衡
条件做好铺垫,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共点力平衡的条件
1、引言:
师:有的物体在两个力作用下平衡,如停泊在水面上的船只,有的物体在三个力作用下平衡,如在两人合力匀速向上拉起的牌匾,而被拉着沿水平地面匀速前进的皮
箱则是在四个力作用下平衡的。但只要物体处在平衡状态,我们就说物体是所受的力是平衡的,那么力的平衡要满足什么条件呢?
预测:
学生比较可能回答:我们初中学过二力平衡的条件,二力平衡的物体所受的两个力必定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程度较好的学生可能会答出:按照惯性定律,物体不受任何外力时将保持运动状态不变,所以物体不受力时也能平衡。
师:对!那三力平衡或四力平衡要满足什么条件呢?
一般来说学生对这一问题会感到难以作答,教师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出下一步学习目标。
2、 共点力平衡的条件的实验探究: (1)实验的设计:
师:下面我们就从三力平衡入手,设计一个实验探索一下三力平衡的条件是什么? 给每桌学生提供了一些可能用到的实验器材。大家根据这些器材分组讨论一下,怎样让一个物体三力平衡?要测量哪些物理量?要用哪些器材?
[实验器材]:
①木板一块 ②定滑轮若干 ③不同长度的细绳三段 ④钩码一组 ⑥白纸 ⑦铅笔 ⑧尺 ⑤量角器 ⑨图钉若干
预测:这一实验有前一节力的合成的实验做基础,学生在设计实验上不会有太大困难。教师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讨论,让大家互相提出问题,修正各自的实验设计,集思广益,拓展思路。
各组可能在讨论后提出以下各种见解:
组1代表:匀速运动的物体不好控制速度,也不好测量。所以我们想用两个弹簧秤拉着钩码,使钩码保持静止,则钩码就是在两个拉力和重力作用下的三力平衡(如图4所示)。我们要用的器材有:两个弹簧秤、钩码、两根细绳、还要有木板、白纸和图钉、铅笔、尺子和量角器。做法是:在竖直木板上钉两个图钉A 和B ,用不同长度的绳OA 和OB 系着两个弹簧秤,每个弹簧秤的另一端连接重力为G 的钩码,在钩码平衡时,两拉力的
大小就可以直接在弹簧秤上显示出来了。测出两绳拉力的大小,并记录拉力方向,并用弹簧秤测出钩码的重力。作好钩码的受力图示,才能表现出三个力之间的关系。
师:不错,其他同学有什么意见和建议?
生2:最好能在保持钩码平衡的情况下改变两绳的长度,重复测量并作图。从中寻找规律。这样规律才有普遍性。
生3:弹簧秤这样斜着拉,测量可能不会准确?
生4:应该有影响,因为这样拉,弹簧秤的拉力就会偏离弹簧秤的轴线方向,且弹簧秤还有自重,这样会造成很大的误差。
师:这个误差是比较大的。大家有没有改进的方法?
组2代表:我们组不用钩码,把木板放在水平面上,采用三个弹簧秤。(如图5),就不会有这个问题了。
生3:没有钩码,那受力物体是什么?
图7
组2代表:我们可以在三个弹簧秤中间放一个钩码,这个钩码在三个拉力的作用下静止。 生3:但这样钩码在水平面上静止时,可能还会受到静摩擦力的作用。那就不是三力平衡,而是四力平衡了。
师:不用钩码也是可以的。我们可以把三段细绳的连接点看成质量极小的物体,这称为结点受力。还有其他的方案吗?
组3代表:我们组利用了定滑轮。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作用方向而不改变力的大小。那我们把每条线的拉力通过定滑轮改成竖直方向,就不用担心弹簧秤的拉力与轴线不一致的问题了。而且还可以不用弹
簧秤,只要象图6那样,让三串钩码都通过三根细绳对结点产生拉力,静止时即为三力平衡。则钩码的重力大小与相应细绳对接点的拉力大小相等,由此可记录三力的大小;标记每条细线拉力方向的方法是使视线通过细线垂直于纸面,在细线下面的纸上用铅笔点出两个定点的位置,并使这两个点的距离要尽量远些,连接两定点,即可得到拉力方向。依据力的大小和方向做出三个力的图示,即可比较三个力的关系。用钩码施加拉力就可以了。组3用三个弹簧秤,同时读数很困难,图示也难画。而我们的实验方案中测拉力的大小时只要数砝码的个数就性了,图也好作。
生4:可这样做不用考虑定滑轮与绳子之间的摩擦力吗?一样也会有误差的。 组3代表:每个实验都会有误差的,只要我们这种方法误差小就行了。 其他组:你们误差一定最小吗?也许我们的方法误差更小呢!
师:大家都说的非常好。这里其实已经有了三种实验设计。至于哪一种误差更小,做法更好,我们就实际做了再说。大家分组各自选定一种方法进行实验,过一会我们再来交流各组的实验结论。
*说明:由于这一实验与力的合成探究实验大体相同,所以在实验操作上不要花太多时间,而把精力放在让学生自觉运用已学知识设计探究实验上。
(2) 实验探究——三力平衡的条件 学生分组动手实验(观察学生实验情况)
提醒学生在实验时应注意吸取上一节实验的经验教训,取适当大小和夹角的力,尽量减小实验的误差。
(3) 交流实验结果: 让每一组用实物投影展示本组同学所做的力的图示,并汇报本组在实验中的结论和感想。
预测各组基本都能得出三个力要满足的条件是:以OA (即F 1)和OB (即F 2)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OADB ,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其对角线OD 就表示F 1与F 2合力F (如图7)。用刻度尺量出OD 的长并与OC 相比较。
则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F 1、F 2的合力与F 3大小相等,方向相同;如果将F 1、F 2的合力再与F 3合成,则三个力的合力为零。
但采用滑轮的方案3完成的最快,采用两个弹簧秤的方案1误差偏大,用三个弹簧秤的方案2则完成的最慢。方案3的确是较好的设计。
师:在听完各组的汇报之后,大家有什么新的认识? 预测学生可能会提出以下一些观点: 1、 若各组改变自己力的合成顺序,比如先将F 2 F 3合成,它们的合力也与与F 1平衡。
2、 虽然各组的图差别很大,但任何一组三力的合力都是零。
综合起来,即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都平衡,三个力的合力为零,这便是三力平衡的条件。
图9
A
B
O C
图10 D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