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糖药的种类及优缺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糖尿病治疗领域最受推崇的降糖药——二甲双胍。

二甲双胍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疗效证据最充分、卫生经济学效益最高的单药。适用范围广范,无论患者超重与否均可应用。

它通过减少葡萄糖被释放到血液中;减轻体内细胞对胰岛素的抵抗性,提高身体利用葡萄糖的能力,以及促进细胞摄取利用葡萄糖而降低血糖,该药是第一个被证明能预防糖尿病或延缓糖尿病发生的药物。

不仅应用于2型糖尿病,对于1型糖尿病,联用后,能够降低10%的胰岛素用量,从而减少了使用胰岛素所带来的体重增加风险(但不主张用于10岁以下的患儿)。

二甲双胍以副作用少、药物应用相对安全著称,基本上没有不能使用的禁忌症,但孕妇、哺乳期及10岁以下儿童不宜使用。其副作用,主要集中在引起胃肠道反应、低血糖、诱发乳酸性酸中毒及影响维生素 B12的吸收。

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是减少治疗初期胃肠道不良反应的有效方法。单独服用二甲双胍,不会引起低血糖;而且目前没有任何确切证据表明二甲双胍的使用与乳酸性酸中毒有关,只有在肾功能受损(eGFR < 45)和低氧血症的患者中,由于这两种疾病容易发生乳酸的蓄积,此时不建议使用二甲双胍;长期服用二甲双胍可引起维生素 B12水平的下降,可以适当补充维生素B12。

一般而言,只要按量服用,绝大多数的副作用都可以避免。

2、历久弥新的经典降糖药——磺脲类药物

经典降糖药——磺脲类药物直接促进胰岛素分泌,能起到强大的降低血糖的效果,是糖尿病治疗领域应用最为广泛的口服降糖药物之一。

临床常用的磺脲类药物有:格列本脲、格列美脲、格列齐特、格列吡嗪、格列喹酮等磺脲类药物适合胰岛β细胞还有一定分泌功能的2型非肥胖糖尿病患者(但肥胖者并非不适合或禁忌症),但伴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严重的肝或肾损伤和处于妊娠、哺乳期的2型糖尿病患者不适合。

对于联用其他口服降糖药物时,若血糖仍得不到有效控制,别再让胰岛素促泌剂做无用功,直接开始胰岛素治疗。

磺脲类药物宜在饭前服,不然容易引发低血糖。短效的格列喹酮、格列吡嗪、格列齐特应在餐前半小时服用,长效的格列本脲、格列美脲及格列齐特缓释片、格列吡嗪控释片在餐前即刻服用。

两种磺脲类药物不可以联用,或者自己增加药量,会大大增加低血糖的风险。

磺脲类药物按照药效时间,分为短效类和长效类。对于餐后血糖高的糖友,推荐选择短效磺脲类药物:格列喹酮和格列吡嗪,一般每天服用 2~3 次;如果空腹血糖高,

推荐选择长效类:格列本脲、格列美脲及相关缓释、控释制剂如格列齐特缓释片、格列吡嗪控释片这些药作用较持久,一般每天服用1次即可,当然,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都高的糖友,也比较适合这类中、长效磺脲类制剂。

磺脲类药物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低血糖症,其中,格列本脲因为降糖作用强、半衰期长,且代谢产物仍具有降糖活性,最容易出现低血糖且不以纠正,所以要慎用;体重增加也是磺脲类药物应用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问题。

在各种磺脲类药物中,临床研究表明,格列吡嗪控释片和格列美脲增加体重作用不明显。其他少见的副作用有恶心、呕吐、胆汁淤积性黄疸、肝功能异常、白细胞减少、光敏性皮疹等发生几率不高。

3、最适合中国人饮食习惯的控糖高手——α-糖苷酶抑制剂

α-糖苷酶抑制剂通过抑制淀粉类食物所产生的糖类在小肠前部分的吸收,降低因进餐而导致的餐后血糖的升高,并间接改善空腹血糖,十分适合以米、面等碳水化合物为主食的中国糖尿病人,被称为“最适合中国人饮食习惯的降糖药”。

可以用于2型糖尿病,也可以用于1型糖尿病,用以帮助控制餐后血糖。这类药包括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和米格列醇。

α-糖甘酶抑制剂主要。服用时应该嚼碎,与第一口饭一起咽下,这样能够更好达到延缓食物吸收的目标,一般一日口服三次。

因为延缓食物吸收,糖类在小肠内分解及吸收时间变长,在肠停留时间也延长,该药可导致肠道细菌酵解产气增多,引起排气次数增多,腹胀、腹痛、腹泻等副作用。随着服药时间的延长,这种情况可能会缓解。

服用α糖甘酶抑制剂发生低血糖时不能吃含糖饮料、绵白糖、白砂糖这些主要成分是蔗糖的“糖”,要直接应用直接喝葡萄糖水、口服葡萄糖片。

4、默默无闻的降糖幕后推手——噻唑烷二酮这类药物

噻唑烷二酮这类可以增加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直击胰岛素抵抗,协助其他降糖药物发挥更好的降糖作用,又不会对胰岛β细胞产生刺激作用,是默默无闻的降糖幕后推手。

噻唑烷二酮类降糖药以罗格列酮、吡格列酮为代表,由于价格便宜亲民,也是比较受欢迎的。它们可以增加机体对胰岛素的利用,又被称为“胰岛素增敏剂”。但噻唑烷二酮现在因为副作用较大,其应用受到了严格的限制。

目前噻唑烷二酮主要有以下两种药物:

(1)吡格列酮,有15毫克、30毫克两种规格

(2)罗格列酮,有4毫克、8毫克两种规格,均为一日口服一次,服用时间与吃饭的时间没有特殊要求。

临床优势:

(1)用于2型糖尿病的预防

(2)减慢胰岛β细胞功能的衰退

(3)帮助晚期糖尿病患者解决胰岛素抵抗

(4)减少糖尿病并发症

最常见的副作用:

(1)浮肿,可影响心脏疾病的患者心功能,

(2)肝功能异常。

5、安全有效的“餐时血糖调节剂”——格列奈类药物

格列奈类药物也属于胰岛素促泌剂,其“快开”作用显著增强进食后早时相胰岛素分泌,从而控制餐后高血糖。

“快闭”作用不会同时导致基础和/或第二时相胰岛素分泌的升高,不增加胰岛素分泌总量,从而避免高胰岛素血症,减少低血糖风险,并避免过度刺激胰岛β细胞,理论上具有一定的保护胰岛B细胞功能的作用

格列奈类药物主要适用是具有一定胰岛细胞功能的2型糖尿病患者。主要包括瑞格列奈、那格列奈及米格列奈。

这类药物每日口服三次,在三餐前15分钟左右服用,其服用灵活,进餐前不进餐不服药,无论每日进餐几次,只要每餐前服用即可,特别适合吃饭没规律的人群。

格列奈类药物的突出优点是:

低血糖风险低,吸收快、起效快,降糖作用发挥后排泄快,一般不会蓄积,很少引起低血糖;(2)肾功能不全的糖友也可以应用,尤其“瑞格列奈”可以在肾功能不全患者中安全应用,但5期禁用。

6、从“肠”计议的降糖新药——DPP-4抑制剂

DPP-4抑制剂通过影响胃肠道对血糖代谢的调节而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这是从“肠”计议的一种降糖新药。DPP-4 抑制剂,包括了利格列汀、西格列汀、沙格列汀、阿格列汀和维格列汀。属于二线降糖药,可以降低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

优点:

(1)保护胰岛β细胞

(2)抑制体内某些升血糖激素的分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