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恩斯主义货币需求理论的微观基础及其启示(精)
凯恩斯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
凯恩斯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凯恩斯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一、引言在经济学领域,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是两个重要的分支领域。
微观经济学研究个体经济主体的行为,以及它们如何决策和相互交互。
而宏观经济学则关注整体经济系统的运行和发展,着重研究经济总量和宏观现象的变化。
本文将重点探讨凯恩斯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理论和观点,并就它们的关联性和对经济实践的影响加以分析和总结。
二、凯恩斯微观经济学1. 凯恩斯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凯恩斯微观经济学是以英国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为代表的经济学派别。
其理论基础是消费、储蓄和投资的关系。
凯恩斯认为,消费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而储蓄和投资则会对经济产生影响。
他提出了“边际消费倾向”和“边际效用递减”的观点,认为消费者随着收入增加,对额外消费的倾向会逐渐减小。
2. 凯恩斯微观经济学对经济实践的影响凯恩斯微观经济学的观点对经济实践产生了重大影响。
在宏观经济政策制定过程中,政府通过增加公共支出和降低利率等手段来刺激经济增长,这正是凯恩斯微观经济学的核心思想。
凯恩斯的理论也被广泛应用于市场调节、收入分配和失业问题的分析中,进一步指导了经济政策的制定。
三、凯恩斯宏观经济学1. 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凯恩斯宏观经济学是以凯恩斯的代表作《就业、利息和货币的一般理论》为基础的。
凯恩斯通过对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分析,提出了“总需求不足”和“有效需求”这两个核心概念。
他认为,经济活动的总量不仅取决于供给,更取决于需求,而实现有效需求是维持经济稳定和增长的关键。
2. 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的观点和政策建议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的观点和政策建议与微观经济学有着紧密的联系。
凯恩斯认为,在经济发展中,政府应当通过财政和货币政策来干预经济,特别是在经济衰退和高失业率时期。
他主张通过增加政府支出、降低利率和采取货币宽松政策来刺激总需求,从而推动经济复苏。
四、凯恩斯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关联性凯恩斯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在理论和观点上有着密切的关联性。
应用文-凯恩斯主义货币需求理论的微观基础及其启示
凯恩斯主义货币需求理论的微观基础及其启示'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是货币理论最显著的之一,它是众所周知的凯恩斯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发展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对我国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它构成了我国众多货币经济论题讨论的经济学基础,也是分析评价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绩效的理论基础之一。
但是,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也非止于完善,随着现代经济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和对微观基础的日益强调,凯恩斯主义的货币需求理论也显示出若干缺陷,因此,从现代经济学多元发展的角度重新认识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发展及其局限,这对促进我国货币需求问题的理论研究和正确认识货币政策的作用均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意义。
一、凯恩斯主义的货币需求理论及其若干发展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主要是基于其著名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所提出的流动性偏好理论,由于凯恩斯师从马歇尔,他的货币理论在某种程度上是剑桥货币需求理论合乎逻辑的发展。
在剑桥学派的货币数量论中,所提出的问题是人们为什么会持有货币,对这一问题的回答直接导向了剑桥对人们持币的交易需求的分析,但是,剑桥理论的缺陷是没有就此作出深入的分析。
与剑桥的前辈不同,凯恩斯详细分析了人们持币的各种动机,对人们持币的所得分析更为精确。
按照《通论》的分析,人们持有货币的动机包括:持币的交易动机、持币的谨慎动机和持币的投机动机,相应地人们持币的需求包括:货币的交易需求、谨慎需求和投机需求。
在这三种需求中,一般假定交易需求和投机需求是加性可分的,谨慎需求由于不宜单独分离出来,分别归结到交易需求和投机需求之中,因此,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就由下列两个部分组成:M=M1+M2=L1(Y)+L2(r)式中L1(Y)代表与收入Y相关的交易需求,L2(r)代表与利率r相关的投机性货币需求。
由于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在现代宏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政策制订中的核心作用,因此,进一步完善深化凯恩斯所提出的流动性偏好理论就显得非常重要,而这一发展也就构成了战后至70年代货币理论发展的主流。
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剖析
凯 恩 斯认 为交 易 动 机
机 所 产 生 的 货 币需 求为 M
谨 慎 动机 和 投 机动 机 决 定 货 币 的 需求
, ,
由交 易 动 机 和 谨慎 动
Z ,
;
为 满 足投 机 动 机 所产 生 的 货 币 需求 为 M
】
,
为满 足 交 易 动 机
:
,
和 谨 慎 动机 所 需要 的货 币 M 取 决于 总 收入 息 率水 平
以灵 活 偏 好为基 础 的 利 息论
,
按 照凯 恩斯 的说
,
就业 约 增加 依 靠消费 需求 和投 资需 要 的 增加
,
在 消费 需求 不 易增 加 的 情 况 下
。
就业
。
主 要 依靠投 资的 增加 而 投资 的 增 0 ] 又 取 决 于 资本 的边 际 效率是 否 高 于 利 息率 由于 利 息 I
,
是指 货 币具 有 周 转 的 灵 活 性
使 得人们 都 愿 意保 持货 币
,
第二
。
、
货
币 的 生 产弹性 等 于 零 生 产弹性 是指 货 币购 买 力 的 改 变 引 起 生 产货 币 人 数 的 改 变 货 币 的 生产 弹性 等 于 零
三 个 特点
,
是 说 货 币 不 很 容 易被 生 产 出 来
率 约 高低受 货 币需 求 和 货 币 供 应 的 影 响 凯 恩 斯 认为 关系
。
,
因 而 对货 币需 求 的 考 察具 有 特别 重 要 的 意 义
,
,
灵 活 偏好 止 ’ 们 保持 货 币的 基 本原 因
、
人们 对 货 币 的 需求 和 利息 率有 密 切
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内容
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内容
在现代经济学领域,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是一个重要的理论体系。
本文旨在总结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的基本内容,以便读者能够更好地掌握此理论。
首先,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源于凯恩斯对货币供求动态关系的研究。
他认为,货币需求是受以下因素影响的:收入、利率、货币贬值和原材料价格。
根据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货币需求与收入水平正相关,但与利率以及货币贬值和原材料价格的关系是负相关的。
其次,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认为,货币需求在不断变化的经济形势下也会发生变化。
伴随经济发展,收入水平提高,货币需求也会提高;反之,收入水平下降,货币需求也会下降。
同时,当利率和货币贬值上升时,货币需求会下降;反之,当利率和货币贬值下降时,货币需求会上升。
此外,原材料价格上升导致购买力下降,货币需求也会随之下降。
最后,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指出,货币需求可以通过宏观经济政策来调节。
它建议,政府可以通过改变政策采取宏观调控政策来改变货币需求,以改善经济状况。
比如,当收入水平下降时,政府可以减少利率和提高货币贬值,从而有利于提高货币需求。
综上所述,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是一个重要的理论体系,它明确了货币需求的影响因素,并且指出了政府可以采取的宏观经济调控政策。
这些理论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货币的需求运行机制,
对于有效及时地调节经济状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新凯恩斯主义关于微观经济基础的理论
20 世纪后期石油经济危机,占主流地位的的新古典综合派等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一方面无法在理论上合理解释“滞涨〞现象,另一方面又无法从实践角度找到解决“滞涨〞问题的政策,因而把凯恩斯主义引入责难的深渊。
很长一段时间以内,关于经济学宏观方面的微观根底的构建问题,成为经济学界攻击凯恩斯主义的主要方面。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积极从批评者那么汲取知识,开始构建自己的微观经济学根底,新凯恩斯主义随着产生。
1.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关于微观经济根底的研究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出版,使得西方经济学出现宏观和微观的分野。
在微观经济领域 ,凯恩斯沿用古典经济学理论,认为市场机制通过价格信号可以确保所有市场 ( 包括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 ) 出清 , 使经济维持动态均衡状态。
在宏观经济领域 , 凯恩斯主义那么认为 , 有效需求缺乏的存在 , 非均衡是经济的常态,市场非出清、失业、资源利用不充分,这时需要借助国家干预来减少失业和振兴经济。
尽管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彼此相互冲突,却被以萨缪尔森为代表的新古典综合派梳理成宏微观互为前提相辅相成的体系,并在西方经济学界占据主流地位。
然而,微观分析难以成为宏观分析的根底,因为微观经济学采用均衡分析而宏观经济学采用非均衡分析,因此,凯恩斯主义的很多政策建议也因欠缺牢固根底而备受争议。
2. 新凯恩斯主义关于微观经济根底的主要研究思路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引入理性预期的概念,并维持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微观根底的构建初探其市场非出清的立场,强调价格和工资粘性的重要性。
粘性理论认为名义价格和工资在面临需求冲击和其他外部冲击时无法及时变动,而就是这种名义价格和工资的刚性使得总需求的冲击无法及时调整,因而产量波动的持续性和非自愿失业得到自圆其说的解释。
新凯恩斯主义者提出大量模型解释偏离竞争性的非均衡价格,在他们看来,理解经济运行的关键在于市场的不完全性〔比方不完全竞争、信息不对称,价格刚性等〕。
这些模型均在微观个体最优化行为的前提下,参入理性预期,采用一般均衡的分析框架来构建的,因为都具有比拟牢固的微观经济学根底。
凯恩斯的经济理论及其现代启示
面对美国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下滑,人们又一次把目光聚焦到凯恩斯(英国经济学家,其代表性著作《货币、利息与就业通论》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如今,面对世界各国如何走出美国金融危机带来的经济萧条,许多经济学家认为必须高擎凯恩斯的旗帜,回到凯恩斯的时代。
在这个非常特殊的时刻,凯恩斯的经济理论有利于我们理解当前的经济形势,理解我国政府推出的旨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经济政策。
一、凯恩斯经济理论的主要主张对于社会科学来说,伟大的理论来源于现实的实践。
1929--1933年的大危机造就了凯恩斯的经济学。
这次世界经济危机不仅打击了资本主义经济,还动摇了传统西方自由市场经济的理论地位。
人们不再相信自由经济能给整个社会带来持续的经济增长和社会福利的增加。
从一定意义上讲,人们开始丧失了对自由竞争为特点的传统市场经济的信心。
面对经济大萧条,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寻找出路。
1933年3月,罗斯福当选美国总统。
他上台后,积极推行政府干预,实行了一系列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扩大政府直接投资,注重提振人们信心,使经济萧条走出低谷,开始复苏。
此后,西方经济学家被迫对现有的经济理论进行反省和批判,并企求新的理论来解释严峻的危机现实,以得出挽救资本主义的可行办法。
于是时势造英雄,凯恩斯没有错过机会,他的理论伴随的宏观经济学说就应运而生了。
凯恩斯在他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里提出了有效需求的理论体系和通过实施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刺激经济、减少失业、治理萧条的经济政策主张。
如果没有凯恩斯在经济学上的创造,扩张性财政政策就可能只是一种偶然的应急措施,而不会成为各国政府的经济政策选择。
首先,凯恩斯针对经济危机期间出现的严重失业状况,重新解释了充分就业的概念。
传统的经济理论否定了社会存在普遍的失业现象,认为这些大量的失业也仅仅是经济中的“摩擦性失业”和“自愿性失业”而已。
凯恩斯认为,传统的失业解释是难以自圆其说的,完全是自欺欺人,对于现实缺乏说服力。
论凯恩斯主义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应用与启示
学院:税务学院姓名:杨吉如学号:010*******吉林财经大学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西方经济学流派作业使用对象:全院学生模块名称:公共选修课学分:2 考试形式:论文论凯恩斯主义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应用与启示内容摘要: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各个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有重要影响,被公认为是欧洲资本主义世界三大经典经济学理论之一,其创造的价值以及留下的深远影响是无法估计的,包括对当今的中国,如何看待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在我国的实践是一个具有高度宏观意义的问题,在此通过对我国政府采取的一些凯恩斯主义政策的分析,力图对凯恩斯主义有一个更深刻的了解和概括,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当代中国,有了成熟的经济理论相辅佐,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关键词:政府干预,扩大职能,稳定市场,增加就业一.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的主要经济思想及政策主张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或凯恩斯主义是根据凯恩斯的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凯恩斯,1936)的思想基础上的经济理论,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即扩大政府开支,实行财政赤字,以刺激经济,维持繁荣。
它诞生于“大萧条”时期,把经济的崩溃解释为缺乏有力的刺激生产的机制,这就是凯恩斯主义的根据。
(一)凯恩斯主义的经济思想凯恩斯经济学的核心是就业理论,就业理论的逻辑起点是有效需求原理。
他认为,资本主义未能实现充分就业的原因就在于有效需求不足。
有效需求不足又是三大心理因素,即消费倾向、对资本未来收益的预期以及对货币的灵活性偏好作用的结果。
凯恩斯认为,在短期,收入和就业水平是由总需求决定的。
总需求可分为两大类: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
资本主义之所以出现失业现象,归根到底是因为人们消费不足或投资不足所致。
由于三大基本心理规律而作用,有效需求不足,造成非自愿失业,达不到充分就业,从而出现“富裕中的穷困”的矛盾现象。
凯恩斯主义的兴衰及其反思
凯恩斯主义的兴衰及其反思作者:刘诗颖来源:《进出口经理人》2017年第08期摘要:自从凯恩斯在1936年出版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之后,凯恩斯主义就成为了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的流派开始登上了世界经济学历史的舞台。
凯恩斯的著作不仅标志着宏观经济学的诞生,更在随后的数十年间对各国的宏观调控产生极大影响。
但到了七十年代初期,由于滞涨的出现,凯恩斯主义内在的不足开始显现,并在其后十余年间遭到冷落。
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及凯恩斯学说自身的革新与完善,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开始出现,新凯恩斯主义经过不懈的努力重新又得到美国政府的重视。
文章通过对凯恩斯主义在美国一路兴衰的发展史的回顾和总结,反思国家的宏观经济调控理论,以期通过这种对比找出其中的值得我们借鉴学习关键内容关键词:凯恩斯主义;新凯恩斯主义;通胀;克林顿经济学;中央政府凯恩斯经济学诞生于上世纪二十年代,作为深受斯密——马歇尔传统训练出来的经济学家,自出现之时就开始了与自由放任的经济思想之间的争论。
凯恩斯的学术活跃时代,正是英国经济长期慢性萧条时期,生产能力大量闲置,居民消费不足,社会弥漫悲观情绪,以丘吉尔为代表的一部分政治家致力于恢复金本位制,结果对内造成持续的通货紧缩,对外造成英镑坚挺,大大损害了英国商品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1929年,劳合乔治在大选中提出通过公共工程建设来增加就业、振兴经济的方案,凯恩斯立即与汉德森合写了一本小册子《劳合乔治能做到吗?》,对劳合乔治的方案表示支持。
1936年,凯恩斯发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标志凯恩斯主义正式诞生。
1948 年,年轻的萨缪尔森出版了《经济学》第一版,通过将马歇尔的微观分析与凯恩斯的宏观分析相结合,萨缪尔森建立了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
它标志着整个经济学的中心已从几百年来的英国转移至大洋彼岸的美国,凯恩斯主义也将在这里展现它的辉煌和荣辱。
一、凯恩斯主义在美国的兴衰二战结束后的美国,经济又有放缓的趋势,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美国政府推出了马歇尔计划,通过对外援助来增加政府开支,但是美国财政赤字开始膨胀。
浅析凯恩斯就业理论及启发
浅析凯恩斯就业理论及启发
凯恩斯是20世纪经济学领域的重要人物,他的就业理论是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核心之一。
在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的背景下,凯恩斯对传统的自由市场理论提出质疑,认为市场机制无法在短期内调整经济波动,政府应该在经济低谷时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来刺激经济增长,从而促进就业。
他的就业理论被称为总需求理论,强调了政府在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对当代经济理论和政策制定仍有很大的启示意义。
凯恩斯就业理论的核心思想是,总就业量取决于总需求量,而不是劳动供给。
通过调整总需求量,政府可以影响就业水平。
凯恩斯认为,经济低迷时,企业和个人减少开支,导致需求下降,失业率上升。
政府应该通过加强公共支出,增加政府支出的比重,提高消费者信心,刺激消费需求,从而拉动经济增长和就业增加。
此外,凯恩斯还提出了“边际效应将导致自由市场失灵”的观点,认为市场的机制并不能自动调节经济,与政府的积极干预相比,市场机制存在的短期经济波动会导致长期经济下滑和失业问题。
凯恩斯就业理论对后来的宏观经济学产生了重要影响,尤其是对政府在经济中的角色和作用提出了新的看法。
从而促进了理论和政策的变革,包括政府对经济的调控和社会福利政策的建设。
通过政府提高公共投资和消费支出,实现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的增加,可以有效地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和改善整个社会的经济状况,减少贫困和不平等问题。
总起来说,凯恩斯就业理论在当代经济学和政策指导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通过政府的积极干预,实现了对经济的调节和管理,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高了人民的福利和生活质量。
这一理论为现代经济学和政策制定提供了很多的启示,为政策制定者和学者提供了研究和改善现有经济状况的思想基础。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派的货币金融理论
劳伦斯•萨默斯 劳伦斯 萨默斯
月30日-) 日
(Lawrence Henry ("Larry") Summers,1954年11 , 年
萨默斯生于一个著名的学术世家。 岁进入麻省理工学院 岁进入麻省理工学院, 萨默斯生于一个著名的学术世家。16岁进入麻省理工学院,1975年毕业获得 年毕业获得 学士学位。此后他成为一名哈佛大学的研究生,跟随经济学家马丁•费尔德斯 学士学位。此后他成为一名哈佛大学的研究生,跟随经济学家马丁 费尔德斯 坦学习,并于1982年毕业获得博士学位。此后他在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 年毕业获得博士学位。 坦学习,并于 年毕业获得博士学位 作短期教学, 作短期教学,1983年,萨默斯成为了哈佛历史上最年轻的教授。 年 萨默斯成为了哈佛历史上最年轻的教授。 作为一名研究员,萨默斯在经济、公共财政、劳工经济、 作为一名研究员,萨默斯在经济、公共财政、劳工经济、金融经济及宏观经 济等各方面作出重要贡献。他也活跃于国际经济、经济人口学、 济等各方面作出重要贡献。他也活跃于国际经济、经济人口学、经济历史及 发展经济学。他的工作集中于分析经济数据来解答明确的问题。 发展经济学。他的工作集中于分析经济数据来解答明确的问题。1993年获得 年获得 约翰•贝茨 克拉克奖。 贝茨•克拉克奖 约翰 贝茨 克拉克奖。在1987年,他是首位社会科学家从美国国家科学基金 年 会夺得沃特曼奖。萨默斯也是国家科学学院成员。 会夺得沃特曼奖。萨默斯也是国家科学学院成员。 1991年,他离开了哈佛,出任世界银行的首席经济师(1991-1993),后来在克林 年 他离开了哈佛, ), 顿执政期间担任财政部内很多不同的职位。 年至2001年,他升任为美国 顿执政期间担任财政部内很多不同的职位。1999年至 年至 年 财政部长,接替他的恩师-罗伯特•爱德华 鲁宾。 爱德华•鲁宾 财政部长,接替他的恩师-罗伯特 爱德华 鲁宾。2001年,他离开了财政部 年 回到哈佛大学担任校长。 年他成为卓越人士联席会议成员, 回到哈佛大学担任校长。2006年他成为卓越人士联席会议成员,负责监察联 年他成为卓越人士联席会议成员 合国贸易及发展委员会工作。 合国贸易及发展委员会工作。2009年出任奥巴马政府的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 年出任奥巴马政府的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 (National Economic council)主席 主席
凯恩斯主义
凯恩斯主义凯恩斯主义(也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是建立在凯恩斯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思想基础上的经济理论。
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即扩大政府开支,实行赤字财政,刺激经济,维持繁荣。
凯恩斯的经济理论指出,宏观的经济趋向会制约个人的特定行为。
18世纪晚期以来的政治经济学或者经济学建立在不断发展生产从而增加经济产出观点上。
而凯恩斯则认为对商品总需求的减少是经济衰退的主要原因。
由此出发,他指出维持整体经济活动数据平衡的措施可以在宏观上平衡供给和需求。
因此凯恩斯的和其他建立在凯恩斯理论基础上的经济学理论被称为宏观经济学,同注重研究个人行为的微观经济学相区别。
凯恩斯的理论凯恩斯认为生产和就业的水平决定于总需求的水平。
总需求是整个经济系统里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的总量。
在微观经济理论中,价格、工资和利息率的自动调整会自动地使总需求趋向于充分就业的水平。
凯恩斯指出当时生产和就业情况迅速恶化的现实,指出理论说得再好,事实上这个自动调节机制没有起作用。
问题的关键在于"需求不足"是否存在。
根据古典主义经济理论--《通论》以前实践中常用的说法--需求不足只是衰退和经济混乱的症状而不是原因,因而在一个正常运行的市场中是不会出现的。
古典经济学理论认为在一个经济体系中达到充分就业的关键是两点:一是供给和需求的相互作用决定商品的价格,价格的不断变动反过来导致供给和需求的平衡;二是这个系统创造的新的财富可能会被保存起来用于将来消费或者用于投资将来的生产,同样有一个供求机制决定着这个选择。
存款的利息率遵循同价格一样的机制,即它是货币的价格。
即使是在"大萧条"最严重的年份,这一理论仍然把经济的崩溃解释为缺乏有力的刺激生产的机制。
所以合适的办法是将劳动的价格降低到维持生存的水平,导致价格下降,从而购买力(就业)就会回升。
没有作为工资付出的资金将会转化为投资,也许是在其它的产业。
浅析凯恩斯的有效需求原理及其启示
浅析凯恩 有 斯的 效需求 及其 示 原理 启
口陈
西南师范大学经济政法学院, 重庆
龙 . 乔
晶
40 1) 0 75
4 0 0 ; 西南农业 大学经济 贸易学院, 00 0 2 重庆
『 摘
要1 章文针对 曰前国 内许 多学者对凯思蜥 的有敏需求 覃理的错误理解和引用, 罢斯 的这 一理 对
● k矗
《
《
曩 l ’ {。 ; 凯恩 斯 的这 个定 义是 就 商 品 的 总需, 与 商 品l 求 的 总供
给价格的关系说的 。 卜 这/ 关系说明 , 品的总供给价格是 商 受商 品的 总需 求竹格决定的
( I 一个 定 义是 . 品 的有 效 需 求 同 时 又是 指 的 二 另 商
r 等于总供给价格 时 . 格 才会达到均衡 的状态 , 因此 , 凯
足” ;但其体 刘 有效需求” 进行明确的定义, 却是凯思 斯
在他的 13 9 6年出版的 《 就业 利息和货币通论》 一书中 , 在这 本书中.凯思斯从两个方面全面 阐述 了什 幺是有效
需求 :
恩斯 认为,在总供嫱 价捂 和总需求 价格 达到均衡状态时
; _ l 。一
t ) 张性 的货 币政第 二 扩
' .
… ;…
定义表述不同 . 但据凯恩斯看来 , 这两个定义在本质上是 完全一致的。囡为 二者实际 上都是将 与总供给相一致时 的总需求 称为有效需求 。 区别只在于用第一种方法定义 时. 有敬 需求 l 总供给 与总儡 求均衡点) 决定的是均衡的 就业量 ; 而用第二种方法定 义时 , 有效需求 ( 投资与储蓄
论 进 行 了潭 ^ 细 敢 的 守 . 在 此 基 上 , 井 结台 谊 厚理 提 出 了相 最敢 筻 建议 , 当夸 拽 国曲 业 和地 区差 距 对 两 女问 题 , 行 了 对策 探 讨 . 进 【 关键 词 1 思斯 l 凯 南 需 求 羊 足: 思毒
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
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通过引入利率因素,解释了货币流通速度随经 济周期波动而变化的现象。
指导货币政策的制定
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为货币政策制定提供了理论依据,指导央行根 据经济形势变化灵活调整货币政策。
分析通货膨胀的成因
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从货币供求角度出发,分析了通货膨胀的成因, 为治理通货膨胀提供了思路。
dL1/dY>0。
预防性货币需求也是收入水平的增函数
02
预防性货币需求L2也是收入Y的增函数,即L2=L2(Y),且
dL2/dY>0。
投机性货币需求是利率水平的减函数
03
投机性货币需求L3是利率r的减函数,即L3=L3(r),且
dL3/dr<0。
03 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实 证检验
实证检验的方法和步骤
货币需求的决定因素
收入水平
收入状况决定货币需求。收入水平越高,货币需 求量越大。
利率水平
在正常情况下,利息收入与货币需求呈反方向变 动。
制度因素
凯恩斯认为,利率具有完全的伸缩性,其水平的 高低受货币供求关系决定。
货币需求的函数关系
交易性货币需求是收入水平的增函数
01
交易性货币需求L1是收入Y的增函数,即L1=L1(Y),且
与现代货币数量论的比较
现代货币数量论认为货币数量决定价格水平,保持货币数量稳定就能实现经济稳定;而凯恩斯主义则 认为货币数量只是影响价格水平的因素之一,经济稳定需要更多的政策干预。
现代货币数量论强调市场自发调节机制的作用,认为市场能够自动实现均衡;而凯恩斯主义则强调政府 干预的必要性,认为市场存在失灵的情况。
要点三
对货币政策的新认识
随着经济学的发展,人们对货币政策 的认识也不断深入。一些经济学家认 为,货币政策应该更加关注资产价格 、信贷市场等因素,而不仅仅是调节 货币供应量。这些新的认识为货币政 策制定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货币政策理论——凯恩斯主义
货币政策理论——凯恩斯主义学院上海大学所学专业金融学班级内容摘要凯恩斯货币理论是货币经济理论最显著的发展之一。
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是众所周知的凯恩斯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首先梳理了凯恩斯货币政策理论产生的背景,进而阐述它不断发展过程中的内容演变并对其进行分析评价。
关键词:凯恩斯货币理论;货币流通;货币供给目录一、理论背景 (1)(一)前人理论 (1)(二)历史背景 (1)二、主要内容 (2)(一)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流动性偏好理论 (2)(二)货币供给理论 (4)(三)利率理论 (4)(四)通货膨胀理论 (5)三、理论评价 (5)(一)历史意义 (5)(二)缺陷 (5)四、后人拓展 (6)(一)交易动机 (6)(二)谨慎需求 (6)五、政策主张 (7)六、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应用——流动性过剩 (7)货币政策理论——凯恩斯主义一、理论背景(一)前人理论凯恩斯之前的货币理论可归结为货币数量论传统,该理论可追溯至休谟的《论货币》,其后经历100余年的发展,并经马歇尔、维克塞尔、费雪和庇古等经济学家的斧正基本止于完善。
货币数量论因其形式的简洁性和逻辑解释能力,在凯恩斯的货币理论之前一直居于经济学的主流位置,在凯恩斯的货币理论之后,由于简单形式的货币数量论在现实经济的解释能力方面明显不足和凯恩斯理论对现实解释能力的明显优势,使得该理论退居到非主流位置。
到目前为止,凯恩斯主义的货币理论仍是现代主流货币理论。
(二)历史背景1929年——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历史上空前严重的经济大危机,从美国华尔街股票市场暴跌开始,然后影响了美国全部产业,继而席卷了整个西方世界,这次危机使得生产力水平倒退了20-30年,失业率高达1\3。
时值占统治地位的自由放任学说难以继续维系西方金融体系,资本主义金融体系需要一种新的理论体系来救赎。
经济危机中美国经济学界和政界很多人要求政府介入运用政策治理危机,而凯恩斯从其《走向繁荣之路》到《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表明他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干预主义者,这恰恰适应了西方国家的要求,为其思想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凯恩斯主义货币需求理论的微观基础及其启示
凯恩斯主义货币需求理论的微观基础及其启示尹敬东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是货币经济理论最显著的发展之一,它是众所周知的凯恩斯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发展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对我国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它构成了我国众多货币经济论题讨论的经济学基础,也是分析评价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绩效的理论基础之一。
但是,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也非止于完善,随着现代经济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和对微观基础的日益强调,凯恩斯主义的货币需求理论也显示出若干缺陷,因此,从现代经济学多元发展的角度重新认识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发展及其局限,这对促进我国货币需求问题的理论研究和正确认识货币政策的作用均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意义。
一、凯恩斯主义的货币需求理论及其若干发展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主要是基于其著名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所提出的流动性偏好理论,由于凯恩斯师从马歇尔,他的货币理论在某种程度上是剑桥货币需求理论合乎逻辑的发展。
在剑桥学派的货币数量论中,所提出的问题是人们为什么会持有货币,对这一问题的回答直接导向了剑桥对人们持币的交易需求的分析,但是,剑桥理论的缺陷是没有就此作出深入的分析。
与剑桥的前辈不同,凯恩斯详细分析了人们持币的各种动机,对人们持币的所得分析更为精确。
按照《通论》的分析,人们持有货币的动机包括:持币的交易动机、持币的谨慎动机和持币的投机动机,相应地人们持币的需求包括:货币的交易需求、谨慎需求和投机需求。
在这三种需求中,一般假定交易需求和投机需求是加性可分的,谨慎需求由于不宜单独分离出来,分别归结到交易需求和投机需求之中,因此,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就由下列两个部分组成:M=M1+M2=L1(Y)+L2(r)式中L1(Y)代表与收入Y相关的交易需求,L2(r)代表与利率r 相关的投机性货币需求。
由于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在现代宏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政策制订中的核心作用,因此,进一步完善深化凯恩斯所提出的流动性偏好理论就显得非常重要,而这一发展也就构成了战后至70年代货币理论发展的主流。
凯恩斯就业理论的启示解析
凯恩斯就业理论的启示解析古典学派认为只要价格,工资具有足够的伸缩性,大规模的失业状态就不可能存在。
当有失业存在时,价格和工资会随着劳动力市场的供需状况自动调整,通过市场的自发力量到达充分就业的状态。
然而,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世界范围内大规模的经济危机中,通过市场力量对价格工资的自发调节仍然不能够调整市场的供需平衡,需求的萎缩造成生产领域大规模的失业产生。
凯恩斯的就业理论认为价格工资在短期内不具有伸缩性,是刚性的。
宏观经济调节的变量是就业,收入等数量变量,如消费是收入的函数,而非价格的函数,价格在调节经济运行方面起不到多大的作用。
凯恩斯认为大规模持续的失业是由于有效需求缺乏导致的,而有效需求主要是由边际消费倾向,资本的预期收益和流动性偏好这三个心理因素决定的。
他把总需求认为是投资和消费的总和,有效需求缺乏是消费需求缺乏和投资需求缺乏的结果。
三个心理因素中边际消费倾向使消费的增长赶不上收入的增长,资本的预期收益率和流动性偏好预期未来的投资收益率小于资本的利息率,从而使有效投资缺乏。
凯恩斯建议政府扩大政府职能,依靠政府的财政政策来刺激消费和增加投资,从而扩大有效需求,提高社会的就业水平。
的快速开展为中国的新增劳动力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但是,中国在未来十年内每年的新增就业人口是二千四百多万,而经济开展能为社会提供的就业岗位是一千两百多万,那么未来中国社会的新增就业至少有一半因找不到工作而会失业。
这还没有考虑到城市中由于企业在转制过程中的下岗职工,以及由于城市化过程中的失地农民,以及农村中剩余劳动力的隐性失业。
每年几百万的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不但反映出中国教育制度的结构性和制度性问题,同时也反映出中国就业市场竞争的剧烈程度。
获得工作是人的根本权利之一,也是以人为本的社会开展目标的表达,是建立和谐社会必不可少的保证。
个人根本上在就业市场上处于一个比拟弱势的地位,国家不但要促进社会就业岗位的增长来提高就业的总量,还要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来保证求职者的利益的到保护。
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课件
总结词
指个人和企业为了应对未来不确定性而产生的持有货币的愿望。
详细描述
预防动机是指个人和企业为了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收入减少、支出增加等不确定 性因素而持有一定量货币的动机。凯恩斯认为,这种出于预防动机的货币需求主 要取决于个人和企业的风险偏好和未来经济状况的预期。
投机动机
总结词
指个人和企业为了追求投资收益而产生的持有货币的愿望。
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课件
目录
• 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概述 • 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动机 • 凯恩斯货币需求函数 • 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政策含义 • 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批评与修正
01
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概 述
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背景
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
01
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形成与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密切
02
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动机
交易动机
总结词
指个人和企业为了满足日常交易需求而产生的持有货币的愿 望。
详细描述
在日常生活中,个人和企业需要持有一定量的货币以方便交 易,如购买商品和服务。凯恩斯认为,这种出于交易动机的 货币需求主要取决于收入水平,收入越高,为满足日常交易 所需的货币量就越大。
预防动机
。
影响因素
不确定性、流动性偏好、风险 偏好等。
预防需求函数公式
M2=L2(R,U),其中R表示利率 水平,U表示不确定性。
预防需求的特点
相对不稳定,随利率和不确定 性水平的变化而变化。
货币的投机需求函数
01
02
03
04
投机需求:指个人和企业为了 在未来的利率水平上进行投资
或投机而持有的货币量。
影响因素:利率水平、未来预 期、风险偏好等。
凯恩斯主义与货币主义货币政策分歧的理论比较及其启示
凯恩斯主义和货币主义都是现代西方经济学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经济学派。
诚然,他们有共识,但更多地是分歧和对立,其中,尤以在货币政策上的分歧最为典型和最具代表意义。
其分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对货币政策作用的目标理解不同,凯恩斯主义强调利息率对货币调节的传递作用,认为利息率应成为政策的直接目标;货币主义则否认利息率在货币政策中起重要作用,认为控制货币量是“第一要务”%#&。
第二,对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看法不同,凯恩斯主义相信通过“需求管理”(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两大工具),可以解决经济萧条和失业问题,但是,货币政策的作用有限,仅仅是辅助性的、第二位的;货币主义则认为货币供应量是通货膨胀和经济波动的决定因素,因此“唯有货币最重要”%!&,并反对财政政策被“反复地滥用”。
一、凯恩斯主义的货币需求理论———对传统货币数量说的“革命”凯恩斯主义的创始人和代表是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01),他抛弃了传统货币数量论的“两分法”,创立了以流动偏好为特色的货币需求理论。
传统货币理论的核心思想是“货币是中性的”%-&。
就是说,货币仅仅是经济运行的一层“面纱”,它完全不影响实际领域中的就业、产出、投资等。
货币数量变动唯一影响的是物价水平。
这就是古典学派的货币流与实物流截然分开的“两分法”,其前提基础一是假设人们对未来有完全的预期,一是不考虑时间变化的静态分析方法。
与古典学派不同,凯恩斯把对未来预期的不确定性作为人们行为的重要假设,再加入时间因素的动态分析,从而使货币的性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并推演出凯恩斯主义的货币需求理论———流动偏好说。
流动偏好(23453637)89+:+9+*;+),又称灵活偏好,是指人们基于货币具有百分之百的流动性(变现能力),从而喜好以货币形式保留一部分财富的愿望。
流动偏好根源于人的三种(两类)行为动机。
第一类是交易动机(便于应付日常交易支出)和预防动机(便于应付意外性支出,如医疗费用、事故赔偿等),这类货币需求取决于国民收入水平的大小并与之同方向变动,如果用<=>表示这类需求,用?表示收入水平,就有<=>@:())。
凯恩斯主义的货币需求理论及其启示
凯恩斯主义的货币需求理论及其启示
刘涤源;张健君
【期刊名称】《财经理论与实践》
【年(卷),期】1993(000)003
【摘要】本文介绍了传统数量说的两个模型、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鲍莫尔和托宾对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补充和发展以及温特劳布与罗西斯对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批评,最后提出了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对我国的启示.
【总页数】5页(P3-7)
【作者】刘涤源;张健君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820
【相关文献】
1.凯恩斯主义与货币主义在货币需求理论上的分歧及产生的政策意义 [J], 葛学辉
2.后凯恩斯主义的货币理论及对中国货币政策的启示 [J], 张晶;王娜
3.凯恩斯主义货币需求理论的微观基础及其启示 [J], 尹敬东
4.应重视货币需求管理——凯恩斯主义货币需求理论及其启示 [J], 张健君
5.凯恩斯主义与货币主义货币政策分歧的理论比较及其启示 [J], 郭诚;陈建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凯恩斯的税收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凯恩斯的税收理论及其现实意义凯恩斯的税收理论及其现实意义凯恩斯的税收理论是建立在他提出的有效需求原理和投资乘数原理之上,是从宏观角度研究分析税收问题,并将税收作为国家进行宏观干预的主要手段,这些以宏观经济思想为依托的税收理论,突破了古典学派传统的中性税收,“夜警”国家等理论体系,对以后资产阶级财政税收政策的制定实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凯恩斯的税收理论的主要主张凯恩斯从税收如何促进实现充分就业和税收如何调节社会财富分配两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了以下观点:(一)改变税收体系,提高消费倾向他认为难以实现充分就业和存在经济危机的原因,在于社会有效需求不足,而边际消费倾向递减和资本边际效率递减,又直接影响有效需求不足,必须通过加强国家干预来刺激有效需求增加。
我也承认,办法就是双管齐下,一方面设法由社会统制投资量,让资本边际效率逐渐下降,同时用各种政策不增加消费倾向。
而税收变动就是增加消费倾向的极有效的各种政策之一。
因为各种资本之边际税率,在市场估计办法之下,可以变动甚大,而利率可能变动范围太狭,恐怕不能完全抵消前者的变动。
所以,凯恩斯把改革税收体系作为国家干预经济促使消费倾向增加的主要办法,国家必须用改变租税体系,限定利率以及其它方法,指导消费倾向。
(二)税收体系应以直接税为主各种间接税,如销售税和消费税,其征税对象实际是人们手中原来可以用作消费支出的货币,如果将这笔货币通过征税作为政府支出,则达不到提高有效需求的效果,这类税实际是将私人消费转变为政府消费,即私人支出转变为政府支出,原来的效果和征税后的效果几乎一样。
所以凯恩斯认为,间接税是不合适的税种,应当改变租税体系,将以间接税为主的税收体系改变为以直接税为主的税收体系。
(三)对遗产课以重税为实现社会公平和提高消费倾向,应实行累进税率,尤其对遗产,应课以高额累进税率的重税,否则就容易使人们将财富积存下来,而不同用于投资和消费,从而降低消费倾向。
他主张征收高额遗产税,其目的除了调节社会财富分配以提高消费倾向外,同时也是为了消灭坐收利息阶级,于是对食利阶层课以高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凯恩斯主义货币需求理论的微观基础及其启示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是货币经济理论最显著的发展之一,它是众所周知的凯恩斯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发展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对我国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它构成了我国众多货币经济论题讨论的经济学基础,也是分析评价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绩效的理论基础之一。
但是,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也非止于完善,随着现代经济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和对微观基础的日益强调,凯恩斯主义的货币需求理论也显示出若干缺陷,因此,从现代经济学多元发展的角度重新认识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发展及其局限,这对促进我国货币需求问题的理论研究和正确认识货币政策的作用均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意义。
一、凯恩斯主义的货币需求理论及其若干发展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主要是基于其著名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所提出的流动性偏好理论,由于凯恩斯师从马歇尔,他的货币理论在某种程度上是剑桥货币需求理论合乎逻辑的发展。
在剑桥学派的货币数量论中,所提出的问题是人们为什么会持有货币,对这一问题的回答直接导向了剑桥对人们持币的交易需求的分析,但是,剑桥理论的缺陷是没有就此作出深入的分析。
与剑桥的前辈不同,凯恩斯详细分析了人们持币的各种动机,对人们持币的所得分析更为精确。
按照《通论》的分析,人们持有货币的动机包括:持币的交易动机、持币的谨慎动机和持币的投机动机,相应地人们持币的需求包括:货币的交易需求、谨慎需求和投机需求。
在这三种需求中,一般假定交易需求和投机需求是加性可分的,谨慎需求由于不宜单独分离出来,分别归结到交易需求和投机需求之中,因此,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就由下列两个部分组成:M=M1+M2=L1(Y)+L2(r)式中L1(Y)代表与收入Y相关的交易需求,L2(r)代表与利率r相关的投机性货币需求。
由于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在现代宏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政策制订中的核心作用,因此,进一步完善深化凯恩斯所提出的流动性偏好理论就显得非常重要,而这一发展也就构成了战后至70年代货币理论发展的主流。
凯恩斯货币理论的首要发展是围绕交易动机所做出的更加精细的研究。
原则上凯恩斯认为人们持币的交易动机主要取决于规模变量,虽然凯恩斯并不否认交易需求同利率有关,但他并未给出一个具体明确的关系。
围绕这一问题,鲍莫尔(1952)和托宾(1956)结合库存的费用模型给出了一般的回答。
鲍莫尔(1952)和托宾(1956)假定,人们持币与否包括两种相关的费用:持有现金的机会损失和处置有价证券的佣金支出,由于这两种费用互为消长,个人决策将面临选择和权衡,并使得总费用最小,由此可导出鲍莫尔有名的平方根律:M=(2bT)/r式中b代表每笔交易的佣金费用,r代表有价证券利率。
该式表明货币需求同收入T和利率的弹性均为1/2,这意味着货币不是奢侈品,其更深一层次的含义是,收入分布越是平衡,货币总的需求就越大,或收入分布越是不均匀,货币总需求就越低。
谨慎动机主要取决于未来的不确定性,正如凯恩斯所指出的,“由此动机持有之货币,乃在提防有不虞之支出,或有未能逆睹之有利进货时机。
”但不确定性如何影响货币需求,凯恩斯的分析未见细致,致使后来的经济学家分别在不同的方向上进行拓展和进一步规范,最有名的拓展之一是托宾的货币需求的象限分析,托宾巧妙地将谨慎需求和交易需求与投机需求置于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并将谨慎动机限定于利率的不确定性这一范围之内。
谨慎需求模型有关不确定性的其它发展是直接基于收入或支出的不确定性,如惠伦(1966)所提出的谨慎性货币需求模型就属于这一类型。
该模型假定:收支相抵后的净支出服从以零为中心的某种概率分布,σ为净支出的标准差,通过设定适当的风险概率,惠伦导出了立方根律的货币需求公式:M=2σ2br13投机动机是凯恩斯最为关注和重视的一个动机,它是凯恩斯货币理论区别于其它货币理论的一个显要特征,不过凯恩斯的投机模型是一个纯投机性的货币需求模型,在该模型中,投机者面临的是非此即彼的选择,借助预期利率,个人要么全部持有货币,要么全部持有债券,个人是个盲目的投机家,而不是多样化的投机家。
为克服这一缺陷,托宾(1958)根据马克维茨(1952)的资产组合理论发展了凯恩斯的纯投机性货币需求模型。
这一理论可通过可分离定理加以说明。
第一,投资者根据各种风险资产的收益和风险确定资产的有效集或有效边界,这一边界与个人的偏好无关,引入无风险的货币后,投资者的有效集变为由原点出发与有效边界相切的一条直线。
第二,个人选择直线上的哪一点作为最优决策点,取决于个人风险——收益的无差异曲线,个人的无差异曲线与直线的切点即为投资者的最优选择,该点决定了在所有金融资产中货币所持的比例,投机性货币需求由此比例确定。
二、凯恩斯主义货币需求理论的微观基础凯恩斯之前的货币理论可归结为货币数量论传统,该理论可追溯至休谟的《论货币》,其后经历100余年的发展,并经马歇尔、维克塞尔、费雪和庇古等经济学家的斧正基本止于完善。
货币数量论因其形式的简洁性和逻辑解释能力,在凯恩斯的货币理论之前一直居于经济学的主流位置,在凯恩斯的货币理论之后,由于简单形式的货币数量论在现实经济的解释能力方面明显不足和凯恩斯理论对现实解释能力的明显优势,使得该理论退居到非主流位置。
到目前为止,凯恩斯主义的货币理论仍是现代主流货币理论。
下面我们从货币的交易需求和投机性需求的角度讨论该货币需求理论的微观基础。
对交易需求,正如帕廷金等所批评的那样,传统货币理论同样包括凯恩斯主义的交易需求理论缺乏充分的微观基础。
从形式上讲,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直接以个人的行为作为分析对象,但是交易需求分析本质上是一种静态分析,交易需求本身是需要加以说明的。
固然,凯恩斯主义货币经济模型通过将物品市场、劳动市场和货币市场连接成一般均衡模型,交易需求在某种程度上得到说明,然而这种说明是不充分的,它只是停留在宏观层次,而没有解决货币需求如何由个人的最优化行为导出,这里个人的最优化行为不仅仅是指个人的最优理财行为,同时亦指个人的最优消费行为。
后者将由消费者动态效用最大化决定,因此,货币需求必须在个人理财费用的约束下由个人动态消费效用最大化导出。
但是,在凯恩斯主义的货币需求模型中,个人理财费用得到了充分的强调,而个人效用最大化基本没有涉及,这是凯恩斯主义的货币需求理论动态化方面的重大缺陷之一。
为克服这一缺陷,有两种可供选择的解决思路:第一是弗里德曼的现代货币数量论,他的货币数量论一般可表述为:MDP=fW,r-1rdrdt,1pdpdt,h式中MD是名义货币需求,r是利率,W代表财富,h是人力财富与非人力财富的比率,P是价格水平,t 代表时间。
对弗里德曼而言,货币同其它任何资产一样,会给持有者带来效用,其效用是给持有者提供劳务流量,劳务流量效用服从边际效用递减原理,而这正可以利用效用最大化原理分析应用,因此,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是建立在新古典经济学的基础之上,而作为体现动态最优化的是所谓的持久收入假定,但是在弗里德曼的理论中始终缺乏明确的最优化程序,其对动态行为的处理也是不充分的。
第二种思路是明确从动态最优化的角度阐述货币需求决定的现代新古典宏观研究方法。
这一方法中最有名的新古典主义货币模型是货币迭代模型,它源自萨缪尔逊的“纯碎消费借贷”模型。
新古典主义的货币迭代模型的效用函数为:U=U[c1(t),c2(t)]式中,c1(t)代表年轻一代在他们年轻时的消费,c2(t)代表他们在年老时的消费。
由于年轻人和老年人有各自的资源禀赋,借助货币交换,年轻人将选择c1(t)和c2(t)使其效用最大化。
但是对于迭代模型有两个问题需要解决,第一是货币资产与生息资产的共存性,第二是作为交易媒介的货币如何在模型中得到体现。
对于这两个问题的处理分别引出了货币的法定限制理论(Fama,1982)和克洛尔约束假设,后者导出了众所周知的卢卡斯的具有交易约束的迭代模型(胡佛,1991)。
由于新古典主义货币模型具有明确的微观基础,原则上要优于以货币的交易需求为基础的分析模型,但是,新古典主义货币模型也存在自身的问题(胡佛,1991),缺乏容易处理的迭代模型的形式,足以从现实方面证明了它在导出使人相信的宏观关系过程中的用途,更重要的是迭代模型把货币当作基本的价值贮藏手段来对待,忽视了它作为交易媒介的职能,实际上作为迭代模型中的货币在现实中不只是代际间的交易工具,更多的是为了满足日常交易的需要。
克洛尔约束的引入虽然有利于克服这一困境,但是克洛尔约束假设本身只是简化了问题而不是解决了问题。
对于投机性货币需求,无论是凯恩斯的纯投机性货币需求理论或是托宾的资产选择的投机性货币需求理论,原则上都是建立在个体最优化的微观分析基础之上。
在凯恩斯的理论模型中,个人持币的规模主要取决于个人持币的机会成本,反映这一机会成本的是所谓市场上有代表性的通行的市场利率,因此,总体上个人持币是使个人理财费用最小。
对于托宾的理论,正如第一部分所指出的,它是建立在更加正规的效用分析基础之上,在托宾的分析模式中,个人是在投机者的有效集的约束下通过投机者的期望收益与风险的无差异曲线来确定风险组合和无风险的货币需求。
虽然凯恩斯的纯投机性货币需求模型与托宾的货币资产选择模型都是从个人的最优理财费用出发建立的,但是,在微观机制的刻划上二者还是存在着若干差异。
首先,在凯恩斯的纯投机性货币需求模型中,利率预期处于核心地位,在该模型中,货币的存在只是表现为市场机会下的投资间歇。
托宾的货币资产选择模型则不同,货币的存在是投资者货币、资产收益与风险权衡选择的结果,这里货币职能不是表现为投资间歇,而是风险的避风港,是投资者资产组合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其次,在凯恩斯的理论中,强调不同个人对未来利率预期的差异,这种差异导致了投机性货币需求总量上同利率之间的平滑反向关系。
托宾则强调不同个人对资产收益和风险认识的同一性,这种同一性导致了共同的市场边界。
同一性假设原则上是有力的,但是从实际情形看,同一性假设是不能成立的,因为任何资产的当期收益率均取决于利率和资本利得或利失,而后者总是要牵涉到资本的价格预期。
一般而言,不同的个人应有不同的预期,因此就可分离定理而言,不存在市场可分离定理而只应存在适于个人的可分离定理。
借助个人的可分离定理,个人的投机性货币需求仍得以说明,但与凯恩斯不同的是,由于财富效应和利率与风险之间的替代效应,原则上无法明确导出总量上货币需求同利率之间平滑的反向关系(莱德勒,1989),因为在模型中利率同货币需求之间的关系是通过资产组合的调整连接起来的。
综合上述分析,凯恩斯及凯恩斯主义的货币理论师继承了剑桥货币理论的分析传统,以个体的最优持币行为作为分析的起点,具备了一定的微观基础,但是,正如上文所分析的,在凯恩斯主义的货币需求模型中,仅从个人最佳理财费用角度考虑,而不是从更为基本的个人效用最大化的角度分析,因此,凯恩斯主义货币理论的微观基础是不充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