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数学两极分化现象的成因与解决策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小学数学两极分化现象的成因与解决策略

东华小学王希贤

【内容提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教学中两极分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造成这种想象的成因是什么,又有哪些解决的策略,本文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做一些粗浅的分析。

【关键词】两极分化成因解决策略

纵观几年的教学实际,数学科班级之间差距越来越大的问题、班级内两极分化的现象已经越来越突显出来,越到高年级班级之间的差距越大,就拿今年升中考试而言,班级之间的差距最多达到了将近30分。当然,这种差距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有老师的问题,有学生的问题,也有班级管理的问题等等。这种现象是怎样形成的,怎样才能减少这种现象出现,在这里我想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形成两极分化的成因

1、教材因素:新教材在编排时强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和老教材相比较,死记硬背的东西少了,让学生通过感悟来理解的东西多了,口头叙述的东西少了,思维训练方面的东西多了。例如:新教材取消了各种数量关系的总结,而是通过一系列的相应类型的由易到难的训练让学生去感知;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替代了四则运算各部分关系的运用;六年级求“单位1”问题的解答,取消了用算式解答的方法,替代的是用方程解答等。同时在课本的编排方面知识的跳跃性更大了,相应知识的基本练习也少了,例如:六年级的分数乘法,课本省略了混合运算环节,一下子跳到了简便计算,再如,在安排了分数乘法应用题后,省略了连乘连除应用题的训练但又要求学生必须会应用等等,总之,知识的获得都是通过理解、感悟、实践得到的,过去那种通过死记硬背获得知识的情况少了,造成了思维灵活的学生学习兴趣越来越浓,对于理解能力欠缺、基础知识不好学生很难适应,势必造成学习数学的两极分化的现象。

2、学生因素:爱迪生曾说过“成功是1%的灵感加99%的汗水”,他在承认后天

努力的重要性的同时,也承认人的智商是有区别的。多年的教学实践也可以看出,学生入校时本来都是白纸一张,但由于受智商的影响,一年级就已经表现出学生学习的差异,随着年级的不断升高,随着知识由直观思维往抽象思维的转化,这种两极分化的现象越来越明显;同时,由于成绩一直不理想,导致学生对学习数学兴趣的缺乏,加上学生习惯的差异,都是造成两极分化的重要因素。

3、教师因素:

(1)一般学校在老师任课的安排上采用的都是分段循环的形式,如果老师平时不注重学习,那就势必造成了“教几年级的老师就是几年级的水平”的现状,低年级老师不了解高年级教学的需要,对学生的思维训练不够,对知识的延伸达不到高年级的要求,而高年级老师对学生学过的知识点不了解,对整个教材的编排体系不熟悉,势必造成在教学时出现空中楼阁的现象,或者出现知识点的偏移。现在就有些高年级老师不了解低年级教学现状,在进行解决问题的教学时直接采用数量关系来解决,在解方程的教学时,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渗透了未知数在减数的位置、除数的位置类型的方程是可以的,但采用四则运算各部分的关系去解答,这些做法都值得怀疑。

(2)老师的责任心与组织教学的能力。随着班级中学困生的不断出现,随着老师付出效果的减弱,不少老师越来越缺少耐心;同时,由于个别老师教学能力,特别是课堂组织能力的缺乏,上课时出现多种不应出现在课堂的现象,造成了学生课堂上学习效果的低下。

二、解决两极分化的有效策略

对于学困生的辅导,很多老师都有自己的真知灼见,例如:做好学生思想的引领,课堂上教会学生提问,教会学生参与,教会学生感悟等,这些都是长期以来行之有效的办法,一方面要有意识地培养这些学生正确的数学观,另一方面要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法的指导和学习心理的辅导。

1、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1)认知水平的提高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学实践证明,教师的爱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间接兴趣,因为小学生喜欢哪位老师,就会对哪位老师所任学科也感兴趣,学习就更加积极主动。因此,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保证和促进学习

的重要因素,对学困生热情辅导,真诚帮助,从精神上多鼓励,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提高其学习能力。

(2)知识素养的提高

授人以鱼必须有鱼可授。因此,每一位数学老师必须熟知每个年级的知识点与教学目标,否则,就会出现各年级教学时知识衔接不当的现象。例如:三年级在教学周长时,结合高年级的教学要求,重点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周长的概念,通过多个图形与实物让学生了解、掌握周长的意义,让学生学会计算多种图形的周长,缺乏了这种认识,只教会学生计算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那么势必对高年级的教学形成知识盲点;而六年级在有关速度的教学时,如果不了解低年级的知识点,对其单位就会出错(如:“千米/时”不是“千米”)等等。因此,老师们对学校的培训要珍惜、要重视,例如每学期老师的基本功验收与比赛。

(3)教学能力的提高

①要加强备课组内的交流,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我们平时进行的研讨课都是执教老师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备课组内充分研讨的结果,很难听到真正的常规课,而每位老师的课堂组织艺术、教学经验的积淀、随即处理课堂问题的能力都是从平时的每堂课中表现出来的,因此,我建议每位老师要虚心学习,主动找有经验的老师听课,备课组长还可以根据组内实际多安排一些这样的常规课,增加相互交流的机会。

②加强多重练习,是减少两极分化的有效手段。差生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其中部分学生接受能力差,容易遗忘,为此,我认为,加强多重练习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手段。不少老师认为,重复性的训练会让学生厌烦,那你为什么在训练点不变的前提下,变换一下训练的方式。例如:在设计圆的面积的练习时,第一节课可设计告诉半径、直径、周长求面积的最基本的训练;为了让学生不厌烦,同时培养学生探究的意识,第二节课即可进行变式训练,既告诉半径、直径、周长,同时也告诉面积,让学生判断其正确与否。多重练习我认为应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一节课中的循序渐进的分层练习,二是第二节正式上课前针对前一节课存在的问题的变式强化练习,三是在复习课时的巩固练习。通过不断的变换,反复的强化,后进生才会逐渐减少。

2、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