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 教育技术学理论基础之学习理论
教育技术理论基础
![教育技术理论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079a810c763231126edb115d.png)
教育技术理论基础学习理论视听教学理论教育传播理论一、学习理论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者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他们的基本假设是:行为是学习者对环境刺激所做出的反应。
他们把环境看成是刺激,把伴而随之的有机体行为看作是反应,认为所有行为都是习得的。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应用在学校教育实践上,就是要求教师掌握塑造和矫正学生行为的方法,为学生创设一种环境,尽可能在最大程度上强化学生的合适行为,消除不合适行为。
桑代克、斯金纳2、认知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是通过研究人的认知过程来探索学习规律的学习理论。
主要观点包括人是学习的主体,主动学习;人类获取信息的过程是感知、注意、记忆、理解、问题解决的信息交换过程;人们对外界信息的感知、注意、理解是有选择性的以及学习的质量取决于效果。
布鲁纳认知发现说加涅信息加工理论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的思想来源于认知加工学说,以及维果斯基、皮亚杰和布鲁纳等人的思想。
例如,皮亚杰和布鲁纳等的认知观点──解释如何使客观的知识结构通过个体与之交互作用而内化为认知结构,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的广为流传,都是建构主义思想发展的重要基础,为此了解上述理论是深刻理解建构主义必不可少的环节。
皮亚杰认知发展的阶段性理论皮亚杰(Piaget, J.)提出的认知发展的阶段性理论,具有非常广泛和深远的影响。
他认为,儿童认知形成的过程是先出现一些凭直觉产生的概念(并非最简单的概念),这些原始概念构成思维的基础,在此基础上经过综合加工形成新概念,建构新结构,这种过程不断进行,这就是儿童认知结构形成的主要方法。
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皮亚杰认为,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其认知发展涉及到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四个方面。
其中图式是动作的结构或组织,它们在相同或类似的环境中,会由于重复而引起迁移或概括。
所谓同化,就是个体将环境因素纳入已有的图式之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动作;所谓顺应,就是个体改变自己的动作以适应客观变化。
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基础之三-四大学习理论
![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基础之三-四大学习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f1df41731ed9ad51f01df2fa.png)
缺 失 需 要
•
2016/3/6
20
现 代 教 育 技 术 理 论 基 础 之 三
4.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须依靠一定的条件,这个条件就是教师要营造一种自由、民
生提供学习的手段和条件,促进个体自由地成长。
学习的条件:罗杰斯指出,学生要实现有意义学习,必
主、和谐融洽的充满着关爱与真诚的学习氛围。教师要为学
现 代 教 育 技 术 理 论 基 础 之 三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 特点:认为学习的起因在于对外部刺激的 反应(类似于条件反射),不去关心刺激 的内部心理过程,认为学习与内部心理过 程无关。强调环境和条件的重要作用,认 为学习等同于行为的结果。认为学习过程 是一种渐进的“
2016/3/6
学 习 理 论
问题与思考
• 1.鱼听了青蛙对奶牛的详细描述后,对奶牛形
象的构建为什么会如此走样?问题出在哪儿?
• 2.为防止鱼对奶牛形象的理解、构建出现如此
走样,青蛙可采用什么样的应对措施?即用什么
办法可让鱼对牛形象的构建更接近真实的牛?
• 3.我能从“鱼牛图”寓言故事中归纳出建构主
学 习 理 论
•
义学习理论的基本思想是:……
学 习 理 论
•
2016/3/6
15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思想
现 代 教 育 技 术 理 论 基 础 之 三
建构主义的四大要素——情境 、协作 、交流 (会 话)、意义建构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 授获得的,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 助于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 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 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 的主动建构。 (3)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 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 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 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
学习理论与教育技术
![学习理论与教育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bb247c91e53a580216fcfe4f.png)
• 缺点:受学习者内部行为的限制…
学习理论是在阐明行为变化的原因、揭示学习依据的机制时所形成 的理论。关于学习,人们做了很多实验,并对实验做了种种不同的解释, 在探讨学习的规律中形成了多种各具特色的学习理论。这些工作,不断 加深了人们对学习这个重要而又复杂的领域的认识。这些理论有,行为 学习理主义论,认知学习理主义论,构建学习理主义论,人本学习理主 义论。 教育技术是一门综合性交叉学科是以促进学习质量为 基本目标 ,必然要根据教育学、心理学的成果研究学习规 律并以此作为研究教与学过程的理论基础。同时,教育技 术作为教育学科的一门应用学科,其目的是有效促进学生 的学习。教育工作者只有准确理解和把握了学习理论的相 关知识,才能根据不同的教学材料和教学目标,应用相关 技术设计教学。因此学习理论作为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 优点: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
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地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 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行为主义以客观主义为基础,认为学习 就是把外在的、客观的内容转移到学习者身上。学习者是以他 们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建构的,每个人的经验世界都是自己的 头脑创建的,每个人的经验以及对经验的信念就不同(即原有 知识基础不同),于是每个人对外部世界的理解也是迥异的。
• 缺点:缺点:学生还是被刺激的对象,只是比行为主义好一点,
注意到了学生主观能动性…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对外 界刺激的反应,而不关心刺激引起的内部心理过程 认知学习理论 的不足之处,是没有揭示学习过程的心理结构。我们认为学习心 理是由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结构,即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两大部 分组成的。智力因素是学习过程的心理基础,对学习起直接作用; 非智力因素是学习过程的心理条件,对学习起间接作用。只有使 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紧密结合,才能使学习达到预期的目的。 而认知学习理论对非智力因素的研究是不够重视的。
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
![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4ea9ad619b6648d7c1c7467a.png)
教学系统的功能主要是通过系统内部的信息传递实现的,而欲使上述教学传播过程有效进行,教学系统本身必须具备下述几个条件。
其一,从教师的角度看。教师作为教学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它的要求是高标准的,性能应该是优良的。在教学系统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因而必须深刻地了解学生要素、内容要素、方法要素和媒体要素,及其相互作用关系。教师实现其功能的条件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教师在所传授的学科领域是与学生要有一定的知识水平的差距,因此要求教师不断学习和提高,掌握科学领域的前沿知识;二是要有一定的传授知识的手段和能力,如具有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教学方法,能运用各种教学媒体和教学设施;三是要有一定的调节和控制教学活动的能力,包括对自身、对学生和师生关系的调节和控制。总之,教学系统中的教师应该精通专业、熟悉教材、了解学生、具有端正的教学态度和良好的传播技能。
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
教育技术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应用科学,它综合了多门相关学科的相关理论,特别是许多随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建立起来的新观念、新理论,它们交叉渗透,形成了本学科的基础理论体系,推动着本学科的持续发展。
本章介绍作为教育技术学理论基础的相关理论:教育传播学,教育心理学,认识论,以及哲学观,主要介绍这些理论对教育技术学发展与应用的影响。
(三)确定了教学传播过程的基本阶段
教学传播过程是一个连续动态的过程。但为了研究方便起见,南国农、李运林将它分解为六个阶段(图2-3)
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
![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326c375b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90.png)
03
02
01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项目。
教育信息化项目
制定项目计划、组织项目实施、监控项目进度和评估项目效果。
项目管理
根据项目计划,协调各方资源,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和完成。
项目实施
教育技术学的未来发展
05
智能教学助手
平台设计
根据学习者的需求和特点,设计平台的架构、功能和界面,确保用户体验良好。
平台开发
利用各种技术手段和工具,开发出稳定、安全、易用的在线教育平台。
利用数字技术制作和呈现的多媒体教学资源作
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设计数字化教学资源的结构和内容,确保其有效性。
详细描述
案例研究法是一种通过深入研究特定案例来研究教育技术的方法。
总结词
案例研究法通常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深入研究,通过收集和分析数据来揭示教育技术的实际应用情况和效果。案例研究法需要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并对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和解读。
详细描述
教育技术学的实践应用
04
在线教育平台
提供在线学习的平台和环境,支持多种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
详细描述
调查研究法通常采用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方式收集数据,然后利用统计分析、内容分析等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以揭示教育技术应用的效果和影响。
实验研究法是一种通过实验设计来研究教育技术的方法。
总结词
实验研究法通常将参与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通过控制实验条件来观察教育技术对参与者的影响。实验研究法需要严格控制实验条件,并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以得出可靠的结论。
特点
定义
历史
教育技术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的视听教育,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教育技术学也不断发展和演变。
04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
![04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6724432eed630b1c59eeb5d6.png)
11
学习律
• 准备律 学习者是否会对某种刺激作出反应, 学习者是否会对某种刺激作出反应,
同他是否已做好准备有关。 同他是否已做好准备有关。 • 效果律 只有当反应对环境产生某种效果时, 只有当反应对环境产生某种效果时,
学习才会发生。效果愉快——学习发生,效果 学习才会发生。效果愉快——学习发生, ——学习发生 烦恼——反应削弱 烦恼——反应削弱 —— • 练习律 反应重复的次数越多,刺激反应重复的次数越多,刺激-反应之
16
强化学习原理
反应+强化
增强反应
1.为了使学生对刺激做 出符合要求的反应,必 须将教材“程序化”。 2.为了形成符合要求的 刺激—反应联结,摇将 教材尽量细分为“小步 子”。 3.为了最有效的强化学 习者的反应,必须在反 应发生后,“即时强 17 化”。
反应无强化
减弱反应
反应+惩罚
压抑反应
2) 程序教学的要素 • 小步子的逻辑序列 • 积极地反应 • 信息的及时反馈 • 自定步调 • 减少错误率
14
程序教学基本原理 • “强化”理论 • 程序教学的要素 • 程序设计模式
B.F.斯金纳(1904―1990) B.F.斯金纳(1904―1990) 斯金纳
15
程序教学基本原理
• 1)“强化”理论 强化” • 程序教学的心理学基础是斯金纳的“强化”理论。 • 学习是通过“刺激-反应-强化”实现的。 • 斯金纳的理论假设是,一个反应所产生的后果能决定该反 应能否作为一种习得行为保持下来。 • 所谓强化,指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一些刺激直接在 反应之后呈现,以增加在标准情况下反应的出现率,或增 加在同样情况下再出现这一反应的概率。
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1 学习理论
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
![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63c829e58bd63186bcebbc28.png)
二、学习理论的主要流派
学习理论的三大派别:
行为主义 认知主义 建构主义
(一)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主张研究外显的行为,认为心理活 动通过外显行为研究比较合理。
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
①客观主义感觉论(提倡直观性教学) ②学习理论(关于人类如何学习的理论) ③传播理论(把教育教学看成是传播) ④教学理论 ⑤系统科学理论
戴尔的经验之塔
词语 符号 视觉符号 静态图画 录音、无线电 电影 电视 参观展览 室外旅行 观摩示范 演戏的经验 设计的经验 有目的的直接的经验
合理之处,认为心理学在于预见和控制行为,其研 究从外显行为着手,促进了行为主义的发展,使我们 更关注能刺激人学习的外部环境和条件。
不妥之处,人的心理是复杂的。人不是一般动物, 不是程序,更不是机器,简单地利用刺激与反应解释 学习不足以令人信服,需要结合认知等内部心理机制。
3、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学习理论
自变量和因变量,试图回答的中心问题是:强化的类 型和强化的安排是如何影响学习的。
▪ 强化 操作性条件反射模式认为,不管有没 有刺激存在,如果一种反应之后伴随一种强化, 那么在类似环境里发生这种反应的概率就增加, 而且强化与实施强化的环境一起,都是一种刺 激,我们可以以此来控制反应。这样任何作为 强化的结果而习得的行为都可以看作是操作条 件作用的例子。在斯金纳看来,重要的刺激是 跟随反应之后的刺激(强化),而不是反应之 前的刺激,因此反应之后要及时强化。
华生建立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出发点:
▪ 分析可观察到的事实,即分析人和动物是如何适应其 环境的。
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
![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e82bc962d0d233d4b04e69ac.png)
2021/6/21
3
桑代克用木条钉成的箱子里,有一能打开门的脚踏板。 当门开启后,猫即可逃出箱子,并能得到箱子外的奖赏— —鱼。 试验开始了。一开始,饿猫进入箱子中时,只是无 目的地乱咬、乱撞,后来偶然碰上脚踏板,饿猫打开箱门, 逃出箱子,得到了食物。 接着第二次,桑代克再把饿猫关
在箱子中,如此多次重复,最后,猫一进入箱中即能打开 箱门。
音乐旋律智能-----察觉、辨别、改变和表达音乐的能力。
人际关系智能-----察觉并区分他人的情绪、意向、动机 及感觉的能力。
自我认知智能-----有自知之明,并据此做出适当行为的 能力。
2021/6/21
(参考网站:.tw/spc/mi/homepage.htm )
2021/6/21
9
二、多元智能理论
语言文字智能-----有效运用口头语言或书写文字的能力。
数学逻辑智能-----有效运用数字和推理的能力。
视觉空间智能-----准确感觉视觉空间,并把所知觉到的 表现出来。
身体运动智能-----善于运用整个身体来表达想法和感觉, 以及运用双手灵巧地生产或改造事物。
B.Watson )建立的“刺激一反应”原理, 指出人类的复 杂行为可以被分解为两部分:刺激,反应。 人的行为是 受到刺激的反应。刺激来自两方面: 身体内部的刺激和 体外环境的刺激,而反应总是随着刺激而呈现的。
他说:给我一打健康而又没有缺陷的婴儿,把他们 放在我所设计的特殊环境里培养,我可以担保,我能够 把他们中间的任何一个人训练成我所选择的任何一类专 家——医生、律师、艺术家、商界首领,甚至是乞丐或 窃贼,而无论他的才能、爱好、倾向、能力,或他祖先 的职业和种族是什么。
2021/6/21
8
教育技术中学习理论
![教育技术中学习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2fc2f939650e52ea551898ac.png)
教育技术学习理论1、什么是学习学习通常被定义为因经验而导致的个体的改变。
随着发展而产生的改变(如变得越来越高)不是学习的例子。
个体在出生时表现出来的特性(如对饥饿或疼痛的反射和反应)也不是学习。
然而,人类从出生那天(或许更早)起就开始了学习,以至于很难将学习和发展截然分开。
2、什么是学习理论学习理论实际上就是对学习现象的一些思考,严格地说,学习理论是一门研究学习实质、学习过程和学习规律的科学。
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人类学都对学习理论有所贡献,所以学习理论也呈现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态势。
在这里,我们为大家介绍四种对教育领域影响最大的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PK行为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由经验的反复练习而引起的比较持久的行为变化。
比如,学生反复地练习乘法口诀表,最后能背出乘法口诀表。
行为主义只研究外在的可观察的行为,试图解释行为变化是如何受环境影响而发生的。
行为主义理论的教学遵循的过程是:首先选择终点行为,即教学目标,越具体越好;其次,了解学生的起点行为,即目前能做什么,已经知道什么;第三,步调划分,就是将知识划分成若干小步,步子的大小因学生的能力而异;第四,呈现小步任务给学生,对学生在每一小步上的反应予以反馈和强化,直到学生达到教学目标为止。
这种教学模式被称为程序教学。
(2)认知学习理论特别关心学习时学习者头脑内部所发生的事。
他们把学习看作是大脑对信息进行加工的过程,认为学习是由接收、短期存储、编码、长期存储以及提取信息等几部分构成。
认知理论家们关心知识的认知结构或系统,关心建立和改变这些结构的过程。
在认知主义理论看来,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学生积极主动的“获得”。
认知主义理论家认为,学生是一个积极的信息加工者——他们积极地做出选择、注意等反应;积极地组织已经知道的信息实现信息的学习;积极地寻求相关信息来解决问题。
教师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条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供合理的学习策略,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
最新第4讲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上)
![最新第4讲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上)](https://img.taocdn.com/s3/m/4f3dd3f850e2524de5187e40.png)
bjhk
8
罗伯特.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
言语信息 智慧技能 动作技能
语言词汇、概念、定义、定理的 确立。例如背诵下面的单词: 数学运算、证明推导、程序设计、 panacea万能药 ominous 预兆的 计算机系统管理 mar计算机维护、文字输入、实验操作 损坏 毁坏 grumpy 脾气坏的 fictitious 假想的 erode 侵蚀 craggy 多峭壁的 bizarre 奇异的 通过知识之间的关系建立知识结构 astute 机敏的 amass 收集, 积聚 中的上位关系、下位关系和并列关系。 或者记忆数学或物理定义定理。 学习动机的改变、对自己知识、能 力的评价。价值观的改变。
华南师大 焦建利《论教育技术学的研究对象》
bjhk 6
也就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原理》绪论
罗伯特.加涅
教学是以促进学习的方式影响学习者的一系列事件。 为什么我们用教学(instruction)这个词而不用教授 (teaching)呢?原因是,我们希望描述对人们的学习有直接 影响的所有事件,而不是只描述由教师个人发起的那些事件。
强化动机效果
B.F Skinner
正常心态的行为后果 得到强化。
bjhk
形成行为后,间隔一 定的时间后再予以强 化。 (定比强化)
13
行为主义对教学设计的影响
任务分析:将一个功能或任务细分为子任务。 行为目标:程序教学和工作分析强调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 的行为必须是可观察的。 目标参照式评价:用预先设定好的标准作为评价的依据,以 评价学习者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熟练程度及行为效果。
bjhk 12
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
![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804c64f7856a561252d36f8f.png)
传播理论、学习理论、建构 主义学习理论、教学理论、 系统科学理论、感觉论
随着教育、心理学科的发展,其理论基础也在 不断的充实发展。
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系统科学理论对教学 设计理论的发展起着关键作用;
80年代后,认知理论的信息加工理知觉、表象、记忆等基本内部 过程作为研究对象,而且把决策、策略等高级 心理活动也纳入了自己的研究范围,十分重视 主体的内部逻辑结构。
认知学习理论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最大区别 在于,认知理论家们只关心人类的学习,认知 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内部的心理过程,这与行 为主义者只关注外显行为,无视心理过程的观 念有区别。
(2)华生的行为主义观
华生认为学习就是以一种刺激代替另一 种建立条件反射的过程,除了出生时的 几种反射外,人类所有的行为都是条件 反射建立新的刺激-反应联结(S-R) 而形成的。
(3)桑代克的联结主义学习观
除S-R外,他在总结早期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三 个学习定律:
准备律-当学习者有准备而给以活动就带到满意, 有准备而不活动则感到烦恼,学习者无准备而强 制以活动也会感到烦恼。
认知学习理论中具有代表性的有皮亚杰 的认知学习理论、维果斯基的认知学习 理论、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和奥 苏伯尔的认知结构同化理论等。
3、认知-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是折中主义的学习理论。 认为既要提示外部刺激的作用与外在的反应,
又要提示内部过程的内在条件的作用。 加涅是认知-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
练习律-一个联结的应用会增强这个联结的力量, 一个联结的失用(不练习)则会导致这一联结的 减弱或遗忘。
效果律-凡是导致满意后果的行为会被加强,而 带来烦恼的行为会被削弱或淘汰,奖励是影响学 习的主要因素。
现代教育技术教育技术理论基础学习理论PPT学习教案
![现代教育技术教育技术理论基础学习理论PPT学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4d0761c941ea76e59fa0408.png)
第9页/共13页
对教学设计的影响
学习过程是学习者主动接 受刺激,积极参与和积极思维 的过程。
学习要依靠学习者的主观 构造作用,把新的知识同化到 他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去,引起 原有认知结构的重新构建,才 能发生有效的学习。因此,学 习必须以原有的知识为基础来 接受和理解新的知识,也只有 丰富的知识才能启迪智力的发 展,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辨别
辨别
连锁
连锁
图1.4 加 涅的积 累学习 层次
规则 定义概念 具体概念
辨别 连锁
高级规则 规则 定义概念 具体概念 辨别 连锁
③加涅的学习过程阶梯模式
动机 预期
选择 注意
获得 编码
保持 存储
回忆 检索
概括 迁移
图2.1.3 加 涅 的 学习过 程阶梯 模式
第4页/共13页
反馈
作业
强化
反应
表2.1.1 学习过程与心理过程对照
动作再现过程
体能 部分反应的可行性 对再现的自我观察 精确的反馈
观察者的特性 生理机能 行为成分
动机过程
外部强化
物质的
匹 配
感觉的 的
社会的
行 为
控制的
替代强化
自我强化
物质的
自我评价的
图2.1.1 观察学习的心理过程
第1页/共13页
2.认知学习理论 (1)皮亚杰的儿童心理发展与发生认识论
S-AT-R公式 认识发展结构——图式、同化、顺应和 平衡; 认识是不断建构的产物。 发生认识论——认识既不来自客体,也 不来自 具有自 我意识 的主体 ,认识 是主客 体之间 相互作 用的产 物。
第四讲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
![第四讲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8acb332c5901020207409c13.png)
认知-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既要重视外部刺激与外在的反应(行为),又 要重视内部心理过程的作用,即学习的发生要 同时依赖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
二. 教育技术学的一般科学理论基础
认知-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执行控制
预预期 期定向
反应器 外 部 环 境 感受器 感觉登记
反应发生器 长 时 记 忆
短 时记 忆 工作记忆
二. 教育技术学的一般科学理论基础
传播理论
如果把教育内容加以抽象看作信息,那么教 育在本质上是一种信息传播活动。 传播理论可以用来解释教育传播是如何进行 的,以及如何提高传播的效率和效果。 重要的理论变革,使教育技术学跨出单纯的 媒体论范畴。 代表性的传播模式
二. 教育技术学的一般科学理论基础
加涅的信息加工模式
二. 教育技术学的一般科学理论基础
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学习是认知结构的获得和建构新的认知结构。 学习是学习者在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主动地建 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它不仅包括结构性的知识, 而且包括大量的非结构性的经验背景。 学习过程同时包含两方面的建构,一是对新信息的 意义进行建构,而是对学习者原有的知识进行改造 和重组。 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来建构他对事物的理解。
系统观认为系统即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 部分结合成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世界上一切事物、现象和过程都是有机整体,他们自 成系统,并可与其外部环境组成更大的系统。 系统方法就是运用系统论的观点、方法,研究和处理 各种问题而形成的方法。具体表现为下面步骤的循环 往复: 阐明目标 收集数据,提出各种方案 选择最佳方 案 试用并评价所选择的方案 修改方案或者更换 其他方案直到问题被解决 应用和推广
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教学理论43页PPT
![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教学理论43页PPT](https://img.taocdn.com/s3/m/b41974ba25c52cc58ad6be3d.png)
61、奢侈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 。——CocoCha nel 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如日 中之光 ;志而 好学, 如炳烛 之光。 ——刘 向 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 丘 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幸。 ——海 贝尔 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杰纳勒 尔·乔治·S·巴顿
谢谢!
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教学 理论
41、实际上,我们想要的不是针对犯 罪的法 律,而 是针对 疯狂的 法律。 ——马 克·吐温 42、法律的力量应当跟随着公民,就 像影子 跟随着 身体一 样。— —贝卡 利亚 43、法律和制度必须跟上人类思想进 步。— —杰弗 逊 44、人类受制于法律,法律受制于情 理。— —托·富 勒
教育技术中学习理论
![教育技术中学习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2fc2f939650e52ea551898ac.png)
教育技术学习理论1、什么是学习学习通常被定义为因经验而导致的个体的改变。
随着发展而产生的改变(如变得越来越高)不是学习的例子。
个体在出生时表现出来的特性(如对饥饿或疼痛的反射和反应)也不是学习。
然而,人类从出生那天(或许更早)起就开始了学习,以至于很难将学习和发展截然分开。
2、什么是学习理论学习理论实际上就是对学习现象的一些思考,严格地说,学习理论是一门研究学习实质、学习过程和学习规律的科学。
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人类学都对学习理论有所贡献,所以学习理论也呈现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态势。
在这里,我们为大家介绍四种对教育领域影响最大的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PK行为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由经验的反复练习而引起的比较持久的行为变化。
比如,学生反复地练习乘法口诀表,最后能背出乘法口诀表。
行为主义只研究外在的可观察的行为,试图解释行为变化是如何受环境影响而发生的。
行为主义理论的教学遵循的过程是:首先选择终点行为,即教学目标,越具体越好;其次,了解学生的起点行为,即目前能做什么,已经知道什么;第三,步调划分,就是将知识划分成若干小步,步子的大小因学生的能力而异;第四,呈现小步任务给学生,对学生在每一小步上的反应予以反馈和强化,直到学生达到教学目标为止。
这种教学模式被称为程序教学。
(2)认知学习理论特别关心学习时学习者头脑内部所发生的事。
他们把学习看作是大脑对信息进行加工的过程,认为学习是由接收、短期存储、编码、长期存储以及提取信息等几部分构成。
认知理论家们关心知识的认知结构或系统,关心建立和改变这些结构的过程。
在认知主义理论看来,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学生积极主动的“获得”。
认知主义理论家认为,学生是一个积极的信息加工者——他们积极地做出选择、注意等反应;积极地组织已经知道的信息实现信息的学习;积极地寻求相关信息来解决问题。
教师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条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供合理的学习策略,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
第4讲 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
![第4讲 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43803d0616fc700abb68fcba.png)
任务分析:即研究如何将一个功能或任务细分为子任务的技 术。 行为目标:程序教学和工作分析强调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 的行为必须是可观察的。 目标参照式评价:即用预先设定好的标准作为评价时的依据, 以评价学习者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熟练程度及起点行为。
20世纪60年代后期程序运动因其以固定的、机械的模 式取代生动复杂的人类学习,日渐衰败,但目前在一 些教学软件的制作中仍可看到行为主义的影子。
确定信息
推论2:指出了教学过程的双向性 推论3:确定了教学传播过程的基本阶段
选择媒体
通道传送
接收解释
评价反馈
调整再传送
南国农 李运林
三、教育技术的学习理论基础
#1行为主义
时间:20世纪20年代——60年代
创始人:美国心理学家华生 主要人物:华生、桑代克、斯金纳
桑代克
主要观点:
在早期的视听教育实践中,人们多是注重于单一媒体的研究,往往强调某一 种新媒体的作用。通过系统观点的影响,人们逐渐综合考虑各种媒体的特性, 提倡使用多种媒体取长补短进行教学。 程序教学刚开始的时候,人们主要关心程序学习的进行方式,后来逐渐重视 作业和行为目标,以及教材的逻辑顺序。系统观点引入后,程序设计就越来 越重视从教学的整体出发进行系统分析,综合考虑教学过程中的所有因素, 包括目标的确立、最优的教授方式、最优的媒体选择和资源利用、适当的学 习内容和学习方法,并通过评价来实现教学的反馈控制,最终使教学设计成 为教育技术的核心领域。
2、#B建构主义
背景:20世纪80年代末期,许多美国学者开始认识到认 知心理学的不足,认为只谈学习的心理过程,忽略社会、
文化、历史背景,是与学习发生的实际情境不一致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构主义是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
建构主义更关注如何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来建构知识,强调学 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
皮亚杰认为,发展有四个条件,即成熟、实际经验、社会环境的作用 和平衡化,前三者是发展的三个经典性因素,而第四个条件才是真正的原因。 他认为心理既不是起源于先天的成熟,也不是起源于后天的经验,而 是起源于动作,即动作是认识的源泉,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中介。 最早的动作是与生俱来的无条件反射。儿童一出生就以多种无条件反
人类记忆加工信息的容量是有限的,不能一味要求在最短时间内掌握
大量的信息,要留有加工或思考的时间。 组织理论:为了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尽可能学习较多的知识,必须把知 识组成有意义的块状,减少机械学习。 信息编码不仅有助于学生的理解,而且有助于信息的存储和提取。
03
PART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时间:20世纪80年代末 创始人:皮亚杰、杜威 主要人物:皮亚杰、杜威等
2.建构主义学习观
知识是个体与外部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人们对事物的理解与个体的先前经验有关, 因而对知识正误的判断只能是相对的;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与情景 的交互作用过程中自行建构的,因而学生应该处于中心地位,教师是学习的帮助者
3.建构主义理论的主要观点
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 学习过程同时包含两方面的建构:对新知识的意义构建和对 就知识的重组。 学习者 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事物的理解 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
02
PART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时间: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主要人物:布鲁纳、加涅
布鲁纳
加 涅
认知主义理论的核心观点: 不是简单强化条件,而是有机体主动、积极地进行内部信息加 工处理(活动),形成或发展认知结构的过程,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 具有主动性,应该积极作用于环境,而不是外界环境引起的行为的 变化。重视个体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的设计。
杜威的理论是现代教育理论的代表,区别于传统教育“课堂中 心”“教材中心”“教师中心”的“旧三中心论”,他提出“儿童中
心(学生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的“新三中心论”。
教育即“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 教育无目的论 学校即社会 儿童中心论
杜威
1.建构主义理论的基本理念 情境是学习的一部分,脱离情境的学习是错误而缺乏成效的;学生是完整的个体,其 主动探索及自我管理的能力,是影响学习成效的关键。
③ 学习的条件 行为主义对学习者和环境都很重视,认为要给予学习者各种刺激或反馈。学习的 关键正是在于如何安排特定环境中的刺激及其后果的反馈。 像行为主义一样,认知主义也强调环境条件在促进学习中的作用,但更侧重于学 习者的心理活动。认为是个体作用于环境,而不是环境引起人的行为。环境只是提供潜 在刺激,至于这些刺激是否受到注意或被加工,这取决于学习者内部的心理结构。
认知理论不否定刺激—反应现象的存在,但认为对何种刺激做出反应取决于有 机体内在的心理结构。
认知理论对学习本质的认识:学习是认知结构的组织和重新组织。 认知结构是指以符号表征形式而保留在个体头脑中的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知觉
和概括。
强调学习材料本身的逻辑结构,强调有内在逻辑结构的教材与学生已有的认知 结构联系起来。
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
布鲁纳提倡发现学习,意在使学习者尽量在轻松自由的气氛中,自 行发现事物与情境之间的关系。他一再强调,学习者要学习的不是事实 材料与孤立内容的记忆,而是适合于学习者认知发展水平的学科的基本 结构,或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主张应让学习者自己去发现“意义”,
成为问题解决者。
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论: 加涅认为,学习实质上是由获得信 息和使用信息构成的。
知识就是对现实的准确表达,是有关现实的知识,是存在于学习者外部的。
建构主义则对知识的客观性和确定性进行怀疑,认为是主体对客观世界的一种 解释或假设,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② 学习的实质及其过程 行为主义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有机体接受外界的刺激,然后作出与此 对应的反应,这种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接(S-R)就是所谓的学习。 与行为主义相反,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并非是机械的、被动的刺激—反应的 联结,而是外界刺激和认知主体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只有学习者把外来刺激 同化进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去,学习才会发生。 建构主义则认为个体的知识既不是预成于内也不是完全来自经验,而是来自于主体 与客体的相互活动中,学习就是学习者在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 表征的过程。
回忆部分取决于提取线索
• 接受器得到的信息在感觉登记器里,这样的记忆在百分之几秒内消失。但是在 经过注意或选择性知觉之后,信息进入了短时记忆,这样的信息能被保持 20~30秒,一般能储存7个左右的信息项目。如果要想进入长时记忆这个被认为 是永久性的信息储存库中,需要对短时记忆进行编码。编码是指用各种方式将 信息组织起来而非简单的收集到一起。当需要使用长时记忆中的信息,需要经 过检索提取信息,被提取的信息经过反应发生器产生反应,也可能再次进入到短
01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客观主义学习理论
目录
02
03 04
CONTENTS
学习目标
1、理解行为主义理论、认知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客观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 2、能够区别各种不同学习理论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3、理解在不同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基本教学原则和规律 4、学会运用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指导教学实践的基本方法
典性条件反射。
巴莆洛夫条件反射实验仪器
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形体良好,并在我自己独特的世界里让他们成大,我 担保随便从中挑选一个,就可以把他训练成我可能选择的任何类型的专家——医 生、律师、艺术家、商场巨贾和甚至乞丐和大盗,而不管他的天才、倾向、能力、 职业和他祖辈的种族是什么。 ——华生 1924
01
PART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时
间:20世纪20年代-60年代
创 始 人:美国心理学家华生 代表人物:华生、桑代克、斯金纳
斯金纳
桑代克
华生
华生:
用巴莆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理论来解释 人类的学习,他认为人们的学习就是一种刺 激代替另一种刺激建立相应的条件反射的过 程。这种学习可以通过替人:王远远 时间:2018年09月
学习理论是探究人类学习的本质及其形成机制的心理学理 论。它重点研究学习的性质、过程、动机以及方法和策略等, 试图解释学习是如何发生的?它有哪些规律?如何才能进行有 效的学习?
研究人类学习过程内在规律的学习理论,在现代教育技术
的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指导作用。
斯金纳: 斯金纳是对当今心理学影响最大、最重要的新行为 主义的代表,他提出了著名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斯金纳在操作条件作用理论中提出了强化原则。他认
为,学习是通过“刺激-反应-强化”实现的。
经典条件反射与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区别
小结:
学习是刺激--反应的联结,其基本公式为:S-R(S代表刺激,R代表反应) 学习过程是一种渐进的“尝试与错误”直至最后成功的过程 学习成功的关键依靠强化
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
他认为,人的认知活动是按照一定阶段的顺序形 成和发展的心理结构来进行的,这种心理结构就是 认知结构。学习者是通过把新得到的信息和以前形 成的心理框架联系起来,建构自己的知识。
认为,学习包含三个过程:新知识的获得、知识的转化及知识的评价,这
实际上就是学生主动构建新认知结构的过程。
• 同化
• 是指把外部环境中的有关信息吸收进来,并结合到人的已有的认知结构中
• 顺应
• 是指外部环境发生变化,而原有认知结构无法同化新环境提供的信息所引起的人的认知结构的发生 重组和改造的过程
• 同化—鱼牛的故事
我去看看回 来告诉你 你知道大河外面有 什么样的动物吗?
• 同化—鱼牛的故事
我看见了牛 …… 原来牛是这样的呀!!
(6)概括阶段
(7)作业阶段
(8)反馈阶段
(1)动机阶段
执 行 控 制
期
望
事
项 长 (4) 时
保
持 阶
环
接 收 器
反应发生器
境
感 受 器
记
感 觉 登 记
(2)领会阶段
短时记忆
(3)习得阶段
(5)回忆阶段
忆
段
加涅的信息加工原理
信息流是认知行为的基础
人类加工信息的容量是有限的
记忆取决于信息编码
射反应外界的刺激,发出自己需求的信号,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随之而发
展起来的各种活动与心理操作,都在儿童的心理发展中起着主体与环境相互 作用的中介作用。
第四个因素平衡化促进了同化与顺应之间的和谐发展,并使得成熟、
实际经验和社会环境之间处在协调状态。更为重要的是,平扬的倾向作为一 种过程,总是把儿童的认知水平推向更高阶段。当低层次的平衡被冲破以后, 由于有了这种倾向,平衡才能在高一级的水平上得以恢复,从而导致了智力 的发展,因此是最为根本的因素。
学习者与环境这两个因素对建构主义来说只是必要条件,但学习真正发生,还有
赖于联结个体与环境的活动,因为正是两者之间的具体互动创造了知识。
桑代克:
桑代克的联结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实
质在于形成刺激—反应联结,学习的过程就是盲
目的尝试与错误的渐进过程,即学习是尝试错误
的过程。
桑代克认为,学习要遵循三条重要的原则: 准备律:学习者是否会对某种刺激作出反应,同他是否已做好准备有关。 效果律:只有当反应对环境产生某种效果时,学习才会发生。效果愉 快——学习发生,效果烦恼——反应削弱。 练习律:反应重复的次数越多,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结便越牢固。但是 只有当学习者发现重复练习能获得满意效果时,练习才有助于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