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课程论文

合集下载

大化工类研究生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课程教学实践与探索

大化工类研究生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课程教学实践与探索
Absr c :I wa e e s r o ma trs in ii x e me tld sg t o s a d p o e aa a ay i to sf rr ・ t a t t sn c s a y t se ce tfc e p r i n a e in meh d n r p rd t n l ss meh d o e sac es e r h r .Be a s ce t i x e i ntld sg o l b a n d u e p ce e u t n c u a e daa a a y i o l c u e s i n i c e p rme a e in c u d be o t i e n x e t d r s ls a d a c r t t n lss c u d f
2 课 程 内容 的设 置
对于大化 工类研究 生专业来说 , 经常需 要通过 实验找规 律 , 而在实验之前 , 实验 者除应 对所研 究 的问题有 一个深 入 的认 识 外, 还要进行 因素 、 水平 、 响应 变量 的选择进 而选 择合 理 的实验 设计方法。因为在 科学 实验 中, 验设计 一方 面可 以减少 实验 实 过程的盲 目性 , 使实验过程更有计划 ; 另一方面 还可 以从众 多的
任永胜 ,段潇潇
( 宁夏 大学化 学化 工 学 院 ,宁夏 银川 7 02 ) 5 0 1
摘 要 : 作为一门应用技术学科,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 《 课程在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及生产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
结合大化工 类研究生专业 的特点 , 实验设计 与数 据处理》 对《 课程开设 的必要 性 、 课程设 置阶段 、 课程 内容 、 教学方法 与教学手段 等方 面进行 了探 索。

毕业论文中的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

毕业论文中的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

毕业论文中的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在毕业论文中,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恰当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可以提高研究的可靠性和有效性,进一步支持论文的结论。

本文将探讨毕业论文中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指导原则和方法。

一、实验设计的重要性实验设计是毕业论文中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

一个好的实验设计能够使实验过程有条不紊地进行,从而获得可靠的实验结果。

以下是一些实验设计的原则:1. 确定研究目标和假设:在进行实验设计之前,需要明确研究目标和假设。

这有助于指导实验的方向和内容,从而得到准确的实验结果。

2. 控制变量:实验中存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为了得到可靠的结果,需要控制除研究变量以外的其他变量。

这可以通过控制组和实验组、随机分组等方法来实现。

3. 多次重复实验:为了增加实验结果的可靠性,需要进行多次重复实验。

这样可以减少实验过程中的误差和偶然因素的影响。

二、数据处理的重要性数据处理是对实验结果的统计和分析,是毕业论文中展示研究成果的重要环节。

以下是一些数据处理的原则:1. 数据整理与清洗:在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之前,需要进行数据整理与清洗。

这包括删除异常值、填补缺失值、转换数据格式等。

通过数据整洁与清洗,可以避免实验结果的偏差和误解。

2. 统计分析方法的选择:根据实验的设计和目的,选择适当的统计方法进行数据分析。

常用的统计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方差分析、相关分析等。

3. 结果的解释与讨论:在对实验结果进行展示的同时,还需要对结果进行解释与讨论。

这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实验结果,并对研究成果作出准确的评价。

三、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的指导方法为了提高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的质量,以下是一些指导原则和方法:1. 充分了解研究领域:在进行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之前,需要充分了解研究领域的背景知识和前人的研究成果。

这有助于确定研究的目标和提出合理的假设。

2. 合理使用科学工具:现代科学研究中存在许多科学工具和软件,可以用于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

毕业论文的实验数据处理与统计方法

毕业论文的实验数据处理与统计方法

毕业论文的实验数据处理与统计方法一、引言毕业论文是大学生完成学业的重要环节,而实验数据的处理与统计方法对于论文的结果和结论的准确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数据处理与统计方法,旨在提供给准备进行科学研究的同学们一些参考和指导。

二、数据处理方法1. 数据整理与清理在实验数据收集之后,首先需要对数据进行整理与清理。

这包括去除异常值、缺失值和重复值等等。

可以使用Excel等电子表格软件进行数据整理,通过筛选功能和删除功能,将数据集中存储的错误数据进行清理。

2. 数据分组与分类根据实验目的和研究问题的不同,可以将数据按照不同的因素进行分组和分类。

例如,根据实验条件的不同,可以将数据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根据实验对象的性别、年龄等特征,可以将数据按不同的组别进行分类。

数据的分组和分类有助于对实验数据进行更加具体和详细的分析。

3. 数据转化与标准化在一些研究中,为了方便分析和比较,常常需要对原始数据进行转化和标准化处理。

例如,可以将百分制成绩转化为等级制成绩,将温度数据转化为摄氏度或华氏度等。

标准化处理可以使得数据具有更好的可比性和一致性,便于后续的统计分析。

三、统计方法1. 描述统计分析描述统计分析通过对数据进行整理、汇总和描述,揭示数据的一些基本特征。

常用的描述统计指标包括平均值、中位数、众数、方差、标准差等等。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我们对数据的中心位置、离散程度以及分布形态进行初步的认识与分析。

2. 推论统计分析推论统计分析是基于样本数据对总体特征进行推断的方法。

常用的推论统计方法包括假设检验和置信区间估计等。

假设检验可以判断研究假设是否成立,置信区间估计可以提供总体参数的可信区间。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对实验数据进行科学合理的推断和判断。

3. 方差分析方差分析是一种用于比较两个或多个样本均值差异是否显著的统计方法。

通过方差分析,我们可以确定不同因素对观测变量的影响程度,从而了解变量之间的关系。

方差分析常用于实验设计和统计分析中,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实验结果。

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教学设计

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教学设计

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教学设计一、课程简介《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是一门针对生物、医学、环境、工程等学科领域开设的专业课程。

该课程重点介绍了试验设计和数据处理的基本概念、原则和常用方法,旨在培养学生科学的实验设计和精确的数据处理能力,为学生今后的研究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科学的实验设计思想和能力;2.掌握生物、医学、环境、工程等学科领域的试验设计原则和常用方法;3.掌握数据处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4.培养学生对数据分析的思考和判断能力;5.提升学生学术论文撰写的能力和水平;6.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内容1.试验设计基础概念–实验设计与科学随机化;–实验设计的控制和重复性;–实验中对实验因素分析的常用方法;–实验结果的评估和解释。

2.数据统计与分析方法–描述性统计学;–变量测量和数据类型;–常见的假设检验方法;–多元统计方法。

3.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假设检验和置信区间分析;–Parametric和非Parametric测试;–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散点图和直方图展示数据。

4.学术论文撰写–学术论文写作的基本要素;–学术论文撰写的规范;–实验思路和结果的表述。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的教学方法以理论讲授、实践操作和学术交流为主。

其中,理论讲授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采用学生中心、教师主导的教学模式。

实践操作中,将实验室操作贯穿于整个课程,帮助学生熟悉和掌握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过程中的实际操作技能。

学术交流主要以论文讨论、小组竞赛和个人展示为主,培养学生学术交流和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教学评估采用多元化的方式。

其中,平时表现评估占总成绩的40%,主要以教师评定和学生自评为主要依据;大作业评估占总成绩的30%,主要以论文撰写和展示为主要依据;考试评估占总成绩的30%,考试内容包括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

六、总结通过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课程的学习,学生们不仅能够掌握生物、医学、环境和工程领域的试验设计和数据处理知识和方法,还能够培养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论文写作中的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技巧

论文写作中的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技巧

论文写作中的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技巧在论文写作中,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技巧是非常重要的。

一个合理的实验设计能够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而正确的数据处理技巧能够准确地分析实验数据并得出科学结论。

本文将探讨论文写作中的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技巧,帮助读者更好地完成自己的研究工作。

一、实验设计技巧1. 准确定义研究目的:在进行实验设计之前,首先需要明确研究的目的和问题。

明确的研究目的有助于指导实验设计,确保实验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2. 设定明确的研究假设:研究假设是实验设计的基础,它应该明确、具体和可验证。

合理的研究假设能够指导实验的整个过程,并为数据分析提供支持。

3. 选择适当的实验设计类型:根据研究目的和研究问题的不同,选择适合的实验设计类型。

常见的实验设计包括前后对照试验、随机对照试验、交叉试验等。

4. 确定实验因素和水平:实验因素是指在实验中需要研究和考虑的变量,而水平则是指实验因素的不同取值。

合理地选择实验因素和水平能够提高实验设计的效果和准确性。

5. 设置适当的对照组和处理组:在实验设计中,对照组往往是指没有接受实验处理的组别,而处理组是指接受了实验处理的组别。

对照组和处理组的设置应该符合实验目的和问题的要求。

二、数据处理技巧1. 数据清洗和校验:在进行数据处理之前,需要对实验数据进行清洗和校验,排除异常值和错误数据。

数据清洗和校验能够提高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2. 数据可视化:利用合适的图表和图形工具将数据可视化,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数据和趋势。

常用的数据可视化方法包括柱状图、折线图、散点图等。

3. 统计分析:在进行数据处理时,需要运用适当的统计方法进行数据分析。

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分析、假设检验、方差分析等。

4. 结果解释和讨论:在数据处理的最后阶段,需要对数据的结果进行解释和讨论。

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并与研究问题和目的进行对应。

5. 结果呈现和说明:在论文写作中,数据处理的结果需要通过表格、图表等形式进行呈现和说明。

计算机专业毕业论文的实验设计与结果分析

计算机专业毕业论文的实验设计与结果分析

计算机专业毕业论文的实验设计与结果分析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专业逐渐成为热门的学科方向。

作为一名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不仅需要深入学习理论知识,还需要进行实际的实验设计与结果分析。

本文将针对计算机专业毕业论文的实验设计与结果分析进行探讨。

一、实验设计1. 确定研究目标与问题在进行实验设计之前,首先需要明确研究目标与问题。

这将有助于我们确定实验的范围和方向,以及后续的实验设计和结果分析。

2. 确定实验方法与工具在计算机专业的研究中,常见的实验方法包括仿真实验,实际实验和实证实验等。

根据研究目标和问题,我们可以选择适合的实验方法并确定相应的实验工具和设备。

3. 设计实验流程和步骤在进行实验设计时需要考虑实验的流程和步骤。

包括实验的准备工作、实验的实施过程以及实验结果的记录和整理等。

合理的实验流程和步骤可以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和准确的结果分析。

4. 收集实验数据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需要收集相关的实验数据。

这些数据可以通过实际观测、测量仪器或者模拟软件等手段进行采集。

收集到的数据应该准确、全面并可靠,为后续的结果分析提供支持。

二、结果分析1. 数据处理与统计在实验数据收集完成后,我们需要对数据进行处理和统计。

处理数据的方法包括平均值、标准差、方差、相关系数等统计分析方法。

通过这些分析,可以获得对实验数据的整体了解,并找出其中存在的规律与关系。

2. 结果呈现和解读在进行结果分析时,我们需要将处理和统计后的数据进行结果呈现和解读。

可以采用图表、图像或者文字形式对实验结果进行展示。

同时,对实验结果进行解读,分析其中的规律和特点,并与理论知识进行对比和验证。

3. 结果讨论与总结在结果分析的过程中,我们还应该进行结果的讨论和总结。

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分析其中的影响因素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和优化方案。

最后,对整个实验设计和结果分析进行总结,对未来的研究提出建议和展望。

结论计算机专业毕业论文的实验设计与结果分析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如何进行毕业论文的实验设计与操作流程

如何进行毕业论文的实验设计与操作流程

如何进行毕业论文的实验设计与操作流程一、引言在进行毕业论文实验设计与操作流程之前,需要明确实验目的和研究问题,确保实验的针对性和科学性。

本文旨在介绍如何进行毕业论文的实验设计与操作流程,帮助同学们高效地完成实验部分。

二、实验设计1. 确定实验目的:明确研究问题,将研究问题转化为可操作的实验方案。

2. 选择实验方法:根据实验目的和研究问题选择合适的实验方法,包括实验设计方式、数据采集方法等。

3. 设计实验组和对照组:合理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确保结果的对比和分析有效。

三、实验准备1. 材料与设备准备:根据实验设计确定所需的材料和设备,并做好充分准备。

2. 实验环境准备:确保实验环境符合实验要求,包括温度、湿度、光照等。

3. 实验条件设定:根据实验方法设定合适的实验条件,如处理时间、压力、浓度等。

四、实验操作流程1. 实验前准备:整理实验材料和设备,检查实验环境,确认实验条件。

2. 实验步骤说明:按照实验方法的要求,详细描述每个实验步骤,包括操作顺序、时间控制、注意事项等。

3. 实验数据记录:在每个实验步骤中记录实验数据,确保准确和完整。

可以使用表格、图表等形式记录。

4. 数据处理与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使用合适的统计方法和软件工具,提取有用信息。

5. 结果展示:将实验数据处理结果进行可视化展示,如图表、图像等形式,有助于对结果的理解和解释。

五、质量控制与风险评估1. 质量控制:严格按照实验操作流程进行操作,确保结果的可信度和可重复性。

参照已有的标准和方法,进行校准和验证。

2. 风险评估:在实验设计和操作流程中,及时评估实验的风险和可能的问题,并采取措施进行风险控制和安全保障。

六、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1. 数据分析: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图像处理等,并进行数据之间的比较和相关性分析。

2. 结果解读与讨论:根据分析结果,解读实验结果,讨论与研究问题的关系,列举实验的局限性和改进的可能方案。

七、实验效果验证与优化1. 结果验证: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再次观察和实验重复,验证实验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制药工程专业《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教学大纲

制药工程专业《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教学大纲

《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教学大纲课程编码:0413105002课程名称: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学时/学分:24/1.5先修课程:《高等数学》适用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化学开课教研室:化工教研室一、课程性质与任务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面向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及化学专业学生的专业选修课程。

2.课程任务:本课程的基本任务是在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等专业基础课程的前提下,向学生介绍工程技术和科研试验中常用的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方法,为其后续专业实验、毕业论文环节的顺利进行打下良好基础。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并掌握科学试验中试验前的试验方案设计以及对试验所获得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学会使用科学的试验设计方法设计试验并对试验得到的大量数据进行正确的分析和处理,同时能够合理地设计试验,使试验次数尽可能少并在较短的时间内以较少的成本来达到预期的试验目标,进而摸索出较优的工艺条件或配方。

通过培养学生合理设计化学工程试验,并对试验数据进行科学分析和处理的技能,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确定最优工艺条件或配方)的目的。

成绩考核形式:期末成绩(70%)+平时成绩(作业、课堂提问等)(30%)。

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60分为及格。

三、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1.教学基本要求了解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的概念和发展,学习此门课程的目的与意义;掌握试验设计的三个基本要素。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技能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能准确理解指标、因素、水平等基本概念,掌握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的基本要素。

3.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是试验设计的基本要素。

教学难点是试验设计中因素与水平的选取原则。

4.教学内容(1)试验与试验设计的基本概念(2)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的发展概况(3)试验设计的基本要素主要知识点:指标;因素;水平。

(4)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的目的第二章试验数据的误差分析1.教学基本要求理解误差分析的重要性,各种试验误差的来源,误差理论的基本问题,掌握误差的检验与控制方法;掌握有效数字的修约标准与运算规则;能够运用误差的传递公式判断间接测量或函数误差的主要来源,选择合适的测量仪器或方法;能够根据具体情况运用合适的方法对数据进行显著性检验,并对数据中可能存在的异常值进行检验和处理。

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论文

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论文

评分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课程论文论文题目: 大豆分离蛋白的改性研究学院名称: 专业班级:名: 口号:00九年十二月三十日大豆分离蛋白的改性研究摘要:用正交实验设计对实验进行改进,采用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法,研究不同改性条件对大豆蛋白乳化性的影响,找出主要影响因素。

关键词:正交试验设计;正交表;大豆分离蛋白;改性、概述正交试验设计是利用“正交表”选择试验的条件,并利用正交表的特点进行数据分析,找出最好的或满意的试验条件,以及相关影响因素,适用于多因素的设计问题。

蛋白质是组成人体的主要物质,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如果人们的膳食中蛋白质的摄入量不足,就会使人消瘦,引起各种疾病,特别是对于儿童, 会造成发育不良,智力低下。

人类食用蛋白质主要有两大类,即植物蛋白和动物蛋白。

由于植物蛋白周期短、资源丰富、产量大等优点,在食用蛋白中占70%以上,而动物蛋白则不足30%近年来,由于世界人口急剧增长,耕地面积减少, 开发高营养、高产量的植物蛋白成为人类研究的重要目标。

功能特性在食品的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但由于天然大豆蛋白的这些功能特性尚不能满足现代食品加工的要求,为此,国内外学者正谋求一些方法来改善这些功能特性。

通过改性可以改善大豆分离蛋白的起泡性、溶解性、乳化性等,本试验主要对乳化性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三因素三水平实验,影响因素较多,利用正交设计实验可以缩短实验时间,减少工作量,降低成本,因而对此进行正交试验设计的改进。

二、试验设计1.试验目的:研究不同条件下对蛋白质乳化性的影响。

2.试验指标:用蛋白质的乳化性(y)作为考察指标,该指标越大表明影响性越大。

3.确定因子与水平:本实验设定的因素水平有质量分数,离子强度,PHS。

质量分数选择0.5%, 1.0%, 2.0%;离子强度选择0.1M,0.5M,1.0M ;PH B选择5, 7,9。

表1 因素水平表-一- -二二三A:质里分数(%0.5 1.0 2.0B:离子强度(M0.10.5 1.0C: PH5794.正交表选择:本实验为三水平三因素实验,经分析选用L9(34)。

论文写作中的实验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方法的结果的显著性与可信度评估

论文写作中的实验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方法的结果的显著性与可信度评估

论文写作中的实验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方法的结果的显著性与可信度评估在论文写作中,实验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方法的结果显著性与可信度评估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准确评估实验结果的显著性和可信度,我们可以确保研究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讨论实验结果的显著性和可信度评估的相关概念、方法和步骤。

一、实验结果的显著性评估实验结果的显著性评估是通过统计分析方法来衡量的。

显著性水平通常用p值来表示,p值越小,差异越显著。

一般显著性水平设定为0.05,即p<0.05时认为结果显著,拒绝原假设。

为了评估实验结果的显著性,我们可以使用如下统计分析方法:1. T检验:用于比较两个样本均值是否存在差异,如独立样本t检验和配对样本t检验。

2. 方差分析(ANOVA):用于比较两个或多个样本均值是否存在差异。

3. 卡方检验:用于比较观察频数与期望频数之间的差异,适用于分类变量。

4. 相关分析:用于评估两个连续变量之间的相关性。

除了以上方法,还有其他一些适用于特定情况的统计分析方法。

在进行统计分析时,我们应确认所选方法与实验数据的特点相匹配,以得到准确的显著性评估结果。

二、实验结果的可信度评估实验结果的可信度评估是指实验数据的精准性和稳定性程度。

通过评估实验结果的可信度,我们可以确定研究结果是否可以被广泛应用和接受。

在评估实验结果的可信度时,我们可以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 样本大小:样本大小越大,实验结果的可信度越高。

2. 可重复性:如果实验结果可以被其他研究者通过相同的方法和数据得到相似的结果,那么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就更高。

3. 置信区间:通过计算置信区间,可以评估实验结果的可信度范围。

4. 实验设计:良好的实验设计可以减少偏差和错误,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

5. 内部一致性:实验结果之间的内部一致性是评估可信度的重要指标。

例如在问卷调查中,问题之间的内部一致性可以通过Cronbach's alpha系数来评估。

综上所述,实验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方法的结果的显著性与可信度评估在论文写作中至关重要。

心理与教育研究中实验设计与spss数据处理

心理与教育研究中实验设计与spss数据处理

心理与教育领域的研究通常涉及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结合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以下是一般步骤:
1. 实验设计:
-确定研究问题:明确要研究的问题,设定实验目的和假设。

-选择实验设计:根据研究问题选择合适的实验设计,比如随机对照实验设计、双盲实验设计等。

-确定实验变量:明确自变量和因变量,并控制实验中可能的混杂变量。

-制定实验方案:明确实验流程、样本选择、实验条件设置等细节。

2. 数据收集:
-实施实验:按照实验设计的方案进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

-数据录入:将实验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录入电脑。

3. 数据处理与分析(使用SPSS):
-数据清洗:检查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处理缺失值、异常值等。

-描述统计分析: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包括均值、标准差、频数等。

-推论统计分析:根据研究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方法,如t检验、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等。

-结果解释:解释分析结果,验证研究假设,撰写报告或论文。

4. 结果解读与讨论:
-结果呈现:将分析结果以表格、图表等形式清晰呈现。

-结果解读:解释数据分析结果,判断实验假设是否成立。

-讨论和推论:讨论研究结果的意义,提出结论并探讨可能的影响和启示。

5. 撰写研究报告:
-编写研究报告或论文,包括研究背景、方法、结果、讨论和结论等部分。

在进行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时,要注意严谨性和科学性,遵循学术规范,确保数据分析结果可靠。

同时,熟练运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能够更高效地完成心理与教育领域的研究工作。

初中生物理实验中的数据处理与分析

初中生物理实验中的数据处理与分析

2、国内食品安全状况 《食品安全法》的颁布和实施,
三、食品安全的危害因素(按危害物性质分类) 1、生物性污染:
微生物、昆虫、寄生虫及虫卵污染。 2、化学性污染:
金属毒物、农药、工业“三废”、添加剂、包 装材料。 3、物理性危害
放射性物质、玻璃物、金属物等。
第二节 食品安全性评价
食品安全性评价:即对直接或间接用于食品的 物质进行化学结构、物理性质、代谢、人体摄入 量、毒性等方面的综合评价,目的是保证食品的 安全可靠性。
能观察动物长期摄入受试物所产生的毒性反应,尤其是进行性和不可逆毒性作用及的最大无作用剂量进行评价。
量,如mg/kg。 用面广、摄入机会多的,必须进行全部四个阶段的毒性试验;
一定时间内,一种外来化合物按一定方式或途径与 内,不造成机体机能、形态、生长发育和寿命的
一定时间内,一种外来化合物按一定方式或途径与 机体接触,根据现今的认识水平,用最灵敏的实验 方法和观察指标,亦未能观察到任何对机体的损害 作用的最高剂量。
• 消费者要求生产者和管理者提供没有风险的食 品,而把近年发生的不安全食品归因于生产、技 术和管理的不当。 • 而生产者和管理者则从食品组成及食品科技的 现实出发,认为食品安全性并不是零风险,而是 应在提供最丰富的营养和最佳品质的同时,力求 把风险降低到最低限度。
二、国内外食品安全状况 1、国外食品安全状况 (1)加强法规建设和制度建设 (2)成立专门负责食品安全的组织机构 (3)提高标准和检测能力 (4)加强对食品生产的监管 (5)建立有效的快速预警机制
食品安全性评价
第一节 概述
一、食品安全的涵义 食品安全主要是指食品卫生质量的可靠性、可
信赖性,是对食用者健康、安全的保证程度。也 即食品按其原定的用途进行制作或食用时不会使 消费者及其后代的健康受到损害的一种保证。

硕士生学术论文的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

硕士生学术论文的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

硕士生学术论文的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1. 引言学术研究是硕士生的重要任务之一,而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是论文研究的关键步骤。

本文将介绍硕士生学术论文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方法,以及数据处理的常见技术和注意事项。

2. 实验设计2.1 研究目的与问题在实验设计之前,首先需要明确研究目的和问题。

明确目的和问题可以帮助确定实验设计的方向和内容,避免盲目进行实验。

2.2 实验类型和方案选择根据研究目的和问题,选择适合的实验类型。

常见的实验类型包括观察实验、比较实验、控制实验等。

根据实验类型选择合适的实验方案,确保实验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2.3 样本选择和实验组织样本选择是实验设计中的重要环节。

根据研究目的确定样本的数量和特征,尽量确保样本的代表性。

同时,合理组织实验流程,明确实施步骤和时间安排,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

3. 数据采集3.1 数据采集方法数据采集方法与实验类型及研究目的密切相关。

常见的数据采集方法包括问卷调查、实验观测、文献研究等。

根据研究需要选择合适的数据采集方法,并确保采集到的数据准确可靠。

3.2 数据记录与管理在数据采集过程中,应及时记录和整理所得数据。

建立合适的数据记录表格或数据库,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

同时,对数据进行备份和保护,防止数据丢失和泄露。

4. 数据处理与分析4.1 数据清洗在数据处理前,需要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清洗和筛选。

去除异常值和错误数据,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同时,对缺失数据进行处理,避免数据分析的偏差。

4.2 数据预处理数据预处理是数据处理的重要步骤之一。

包括数据归一化、数据平滑、特征选择等操作,旨在提高数据质量和降低噪声。

4.3 数据分析方法根据研究问题选择合适的数据分析方法。

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分析、推断性统计分析、多元分析等。

结合研究目标和数据类型选择合适的方法,做出准确的分析结果。

4.4 结果呈现与解读在数据分析之后,将结果进行呈现和解读。

使用图表、表格等方式清晰展示分析结果。

大学论文中的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方法

大学论文中的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方法

大学论文中的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方法在大学论文中,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方法是论文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

合理的实验设计和准确的数据处理方法能够有效地支持并展示研究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分析大学论文中常用的实验设计方法和数据处理方法,并探讨它们在研究中的作用。

一、实验设计方法1. 随机对照实验设计随机对照实验设计是一种常用的实验设计方法。

在这种设计中,研究对象被随机分成两组或多组,其中一组作为对照组,其他组作为实验组。

对照组接受常规处理或不接受任何处理,实验组接受特定处理。

通过对比两组或多组数据,可以评估特定处理的效果和影响。

2. 配对实验设计配对实验设计适用于研究中存在相互依赖或相互影响的组别。

在配对实验设计中,研究对象被按照某种特征进行配对,然后将配对的对象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配对实验设计可以减少个体间的差异,从而更容易观察到实验处理的真实效果。

3. 单因素实验设计单因素实验设计是通过改变一个因素来观察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在这种设计中,只有一个自变量,其他变量保持恒定。

通过设定不同水平的自变量,可以评估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程度。

4. 多因素实验设计多因素实验设计考虑了多个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通过同时改变多个因素,可以评估不同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的效果。

在设计多因素实验时,需要注意因素之间的独立性,确保能够准确地分析各因素的影响。

二、数据处理方法1. 描述统计分析描述统计分析是对数据进行整理、概括和描述的方法,包括计算均值、中位数、标准差、方差等统计指标。

通过描述统计分析,可以对研究数据进行初步的整体了解,揭示数据的分布特征和集中趋势。

2. 探索性数据分析探索性数据分析是通过图表、图像和统计分析等方法,从数据中探索和发现隐藏的模式和关系。

通过探索性数据分析,研究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数据,发现数据背后的规律,并为后续的研究提供指导。

3. 统计假设检验统计假设检验用于判断研究中提出的假设是否成立。

通过设定显著性水平和计算统计检验值,可以对研究结果进行统计显著性检验。

如何进行毕业论文的实证研究的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

如何进行毕业论文的实证研究的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

如何进行毕业论文的实证研究的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在进行毕业论文的实证研究时,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本文将介绍如何进行毕业论文的实证研究的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一、实验设计1. 研究目的和问题:首先确定研究目的和问题,明确需要解决的具体疑问。

例如,研究目的是探究某种因果关系,问题是某个变量对另一个变量的影响。

2. 变量定义和操作:明确需要考察的变量,包括自变量和因变量,并对其进行定义和操作化。

例如,自变量可以是某种教育方法,因变量可以是学生的成绩。

3. 受试者选择和分组:确定受试者的选择标准,并按照某种方式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接受特定处理,对照组不接受处理。

4. 随机分配:采用随机分配的方法将受试者随机分配到实验组和对照组,以减少可能的偏差。

5. 实验过程:详细描述实验的进行过程,包括实施的步骤、时间点和条件等。

6. 控制变量:对于可能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的变量,需要进行控制,以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7. 数据采集:确定需要收集的数据类型和方法,选择合适的工具和技术进行数据采集。

例如,可以使用问卷调查、实验观察或者文献研究等方法。

二、数据处理1. 数据清理:在进行数据分析之前,需要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清理,包括删除无效数据、填充缺失数据和检查异常数据等。

2. 数据编码和输入: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编码和输入,以便后续的统计分析。

编码的目的是将数据转换为计算机可以识别和处理的形式。

3. 数据分析和统计方法:根据研究目的和问题,选择合适的数据分析方法和统计工具。

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包括描述统计、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和方差分析等。

4. 结果展示和解释:将数据分析的结果进行展示和解释,可以使用图表、表格等形式进行可视化展示,同时对结果进行解读和说明。

5. 结论和讨论: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得出结论并进行讨论。

分析数据的意义、局限性,与已有研究的关系等。

6. 结果验证:对于实证研究的结果,可以使用重复测试、交叉验证或者外部验证等方法进行结果的验证,以确保结果的稳健性和可靠性。

论文中的实验设计与研究操作的详细描述

论文中的实验设计与研究操作的详细描述

论文中的实验设计与研究操作的详细描述实验设计与研究操作的详细描述在论文中,实验设计和研究操作是非常重要的部分。

合理的实验设计和准确的研究操作可以确保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本文将详细描述论文中实验设计和研究操作的要点和注意事项。

一、实验设计实验设计是为了验证研究假设而进行的科学实验的安排和布置。

以下是实验设计的主要要点:1.研究目的和研究问题:明确研究目的和研究问题是实验设计的首要任务。

研究目的和问题应该明确、具体,并且与实验的内容和目标相一致。

2.实验类型和设计方式:根据研究的性质和实验条件选择适合的实验类型和设计方式。

常见的实验类型包括实验组对照组比较、前后对比实验和随机对照试验等。

3.实验因素和水平:确定实验的主要因素和水平。

实验因素是影响实验结果的变量,水平是实验因素的取值。

合理选择实验因素和水平可以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实验过程和设计方案:详细描述实验的过程和设计方案。

包括实验材料、实验方法、实验步骤等。

实验过程应该清晰、简洁,以便他人能够重复实验并验证结果。

5.样本容量和统计分析:确定合适的样本容量并选择适当的统计分析方法。

样本容量应该足够大,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统计分析可以为实验结果提供科学的解释。

二、研究操作研究操作是根据实验设计方案进行实施的具体步骤和方法。

以下是研究操作的详细描述:1.实验准备和设置:在进行实验前,进行实验准备和设置是非常重要的。

包括选择合适的实验场地、准备实验设备和材料等。

保证实验操作的标准化是提高实验可重复性的关键。

2.数据采集和记录:采集和记录实验数据是研究操作的核心环节。

应该采用准确、可靠的方法进行数据采集,并及时记录实验过程中的关键信息。

对于复杂的实验操作,应编制详细的操作流程和实验日志。

3.实验控制和管理:在实验过程中进行实验控制和管理是必要的。

通过严格控制实验条件,排除干扰因素,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此外,合理的时间管理和资源分配也是重要的。

实验设计及数据处理论文

实验设计及数据处理论文

统计学原理在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中的应用摘要:本文围绕实验的设计和数据的分析这一主旨,《太湖水体中胶体相痕量金属的季节变化》[1]论文进行了详细的评析,并加入自己对所选文章中研究和分析方法的评析。

关键词:试验设计与数据分析;统计学原理;试验论文一、概述数理统计学是研究有效地运用数据收集与数据处理、多种模型与技术分析、社会调查与统计分析等,对科技前沿和国民经济重大问题和复杂问题,以及社会和政府中的大量问题,如何对数据进行推理,以便对问题进行推断或预测,从而对决策和行动提供依据和建议的应用广泛的基础性学科。

数理统计方法在工农业生产、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以及社会经济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①在农业中,对田间试验进行适当的设计和统计分析。

在工业生产的试制新产品和改进老产品、改革工艺流程、使用代用原材料和寻求适当的配方等问题中起着广泛的作用,统计质量管理在控制工业产品的质量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③医学是较早使用数理统计方法的领域之一。

在防治一种疾病时,需要找出导致这种疾病的种种因素。

统计方法在发现和验证这些因素上,是一个重要工具。

另一方面的应用是,用统计方法确定一种药物对治疗某种疾病是否有用,用处多大,以及比较几种药物或治疗方法的效力。

报、地质资源的评介等。

等。

为了使非数学专业的科研人员对统计学原理在试验中的应用有更深入的了解,本文选取一篇典型论文进行分析,并且从统计学原理角度出发,详细评析了论文中试验设计与数据分析是如何一步一步展开;探讨三篇论文的共性及特性以及讨论各试验在分析的过程可能存在的问题。

二、研究方法本文对三篇论文的评析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研究围绕的主题和假设;(2)输入因子和输出因子的选择,其它影响因素的取舍选择;(3)实验的设计和开展;(4)实验数据的汇报和表达方法;(5)基于统计学原理的实验结果分析三、论文分析1.《太湖水体中胶体相痕量金属的季节变化》评析(1) 研究围绕的主题文章作者先期工作表明,春季太湖水体胶体态痕量金属浓度相对较高。

硕士生论文答辩中如何处理实验设计和数据收集的问题

硕士生论文答辩中如何处理实验设计和数据收集的问题

硕士生论文答辩中如何处理实验设计和数据收集的问题在硕士生论文答辩中,实验设计和数据收集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准确和有效的实验设计以及可信赖的数据收集对于论文的质量和结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如何处理实验设计和数据收集的问题,以确保论文的可信度和科学性。

一、实验设计实验设计是确定研究目的和方法,进行科学实验的计划和组织。

一个好的实验设计应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明确研究目的:在论文答辩之前,应该明确你的研究目的是什么。

明确研究目的可以帮助你制定合适的实验设计方案。

2.确定研究问题:在实验设计中,明确研究问题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明确研究问题,你可以更好地定义实验变量和控制条件,并使你的研究更加科学和有针对性。

3.选择适当的实验方法:根据你的研究目的和问题,选择适当的实验方法。

不同的研究领域和研究问题需要不同的实验方法,你应该选择最适合你研究的方法来进行实验。

4.制定实验步骤和流程:在实验设计中,应该明确实验步骤和流程。

合理和系统的实验步骤和流程可以保证你的实验的可重复性和结果的准确性。

二、数据收集数据收集是指通过实验或者调查等手段,获取研究所需的数据。

数据的质量和可靠性直接影响到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以下是一些关键点需要注意:1.选择适当的数据收集方法:根据你的研究目的和实验设计,选择适当的数据收集方法。

常见的数据收集方法包括实验观测、问卷调查、访谈等。

你应该选择最适合你的研究的方法,并合理设计数据收集工具。

2.制定数据收集计划:在开始数据收集之前,制定一个详细的数据收集计划。

计划包括数据收集的具体时间、地点和具体步骤。

合理的计划可以提高数据收集的效率,并减少可能发生的误差。

3.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在数据收集过程中,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非常重要。

你应该清楚地定义数据的定义和测量标准,并对数据进行实时监控和验证。

4.数据存储和处理:在数据收集完成后,合理地进行数据存储和处理是必要的。

你应该选择适当的数据存储方式,并使用合适的统计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

流体课程设计论文

流体课程设计论文

流体课程设计论文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流体的基本概念、性质和流动规律,能够运用流体力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了解流体的定义、分类和基本性质;掌握流体力学的基本方程和流动规律;了解流体与固体相互作用的原理。

技能目标包括:能够运用流体力学的知识分析实际问题;能够进行流体实验和数据处理;能够使用流体仿真软件进行简单的设计和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培养学生对流体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流体的基本概念、性质和流动规律。

具体的教学大纲如下:1.流体的定义和分类:介绍流体的定义、分类和基本性质。

2.流体力学的基本方程:讲解流体力学的基本方程,如连续性方程、动量方程和能量方程。

3.流体的流动规律:介绍流体的层流和湍流现象,讲解流速、流压和流量等参数的计算方法。

4.流体与固体的相互作用:讲解流体对固体的作用力、阻力、浮力和扬力等概念。

5.流体实验和数据处理:进行流体实验,学习实验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分析方法。

6.流体仿真软件的应用:介绍流体仿真软件的使用方法,进行简单的设计和分析。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具体的教学方法如下: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掌握流体的基本概念、性质和流动规律。

2.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学会将流体力学的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4.实验法:进行流体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流体的性质和流动规律。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流体力学教材,如《流体力学》等。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流体力学参考书籍,供学生自主学习。

论文实验方案

论文实验方案

论文实验方案引言实验方案是科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因为实验方案的设计直接影响到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科学性。

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合理的实验设计和详细的实验方案是评审人员和读者评判该论文是否可信和科学的重要依据。

因此,在撰写论文时,必须编写详细的实验方案,包括实验的目的、实验的设计、详细的操作流程、实验的数据处理方法等内容。

这篇文章将介绍撰写论文实验方案的具体步骤和要点。

论文实验方案的编写步骤1. 确定实验目的和研究问题编写实验方案的第一步是明确实验目的和研究问题。

要想做好一项实验,首先需要明确实验的目的和检测的变量,以及需要解决的研究问题,只有通过确定这些关键的实验问题,才能确保实验的科学性和重要性。

例如,如果要研究某种新型压缩机的性能,那么实验的目的就是测试该压缩机的性能,检测的变量将包括机器的压缩比、排气温度、耗电量等指标。

2. 设计实验方案在确定实验目的和研究问题后,接下来需要设计实验方案。

实验方案设计需要考虑实验课题的具体实验过程,根据实验目的和研究问题,制定实验方案并确定实验所需的器材、材料和条件。

实验方案设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实验对象和测量对象的选择实验对象和测量对象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实验的可信度和有效性。

例如,如果要研究新药的药效,需要选择合适的动物模型和药品剂量,以确保数据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2.2 实验条件的控制实验条件的控制是实验方案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

实验条件包括温度、湿度、光照等变量,一些实验可能还需要控制特定的酶活性、pH值、外部刺激等条件。

在实验设计过程中,需要合理控制各个条件,以减小条件对实验数据的干扰,提高实验的可靠度。

2.3 实验模型的建立在实验方案设计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验目的和研究问题建立合适的实验模型。

模型的建立需要考虑实验的可操作性、实验数据的可靠性和科学性等因素。

例如,针对人类行为心理学实验,建立符合实验目的和研究问题的实验模型非常重要。

3. 编写实验操作流程实验操作流程具体包括实验过程的详细操作和步骤说明,其中应包含实验员所需的基础知识、技能和操作要求等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评论(Evaluation)
3.1论文所围绕的目标与假设
1)A1的目标与假设
目标:探究化学除磷药剂中三价铁铝对生物系统污泥活性影响。
零假设H0:化学除磷药剂中三价铁铝对生物系统污泥活性没有影响。
备选假设H1:化学除磷药剂中三价铁铝对生物系统污泥活性有影响。
2)A2的目标与假设
目标:实验设计混合电子供体析因实验,通过构建模型定量描述主要研究的是Na2S、NaNO2、Na2S2O33种无机物浓度与微生物固碳量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几种电子供体间的交互作用及对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以期为明确电子供体对微生物固碳效率的影响,构建合适的混合电子供体浓度与比例。
零假设H0:好氧培养过程中电子供体的比例和用量对微生物固碳效率无影响,电子供体单独作用和交互作用的影响不显著。
备选假设H1:好氧培养过程中电子供体的比例和用量对微生物固碳效率有影响,电子供体单独作用和交互作用的影响显著。
3)A3的目标与假设
目标:验证偶联剂法制备附着纳米TiO2多面小球的实际可行性以及自行设计“TiO2光催化- SBR”联合工艺一体化装置的运行稳定性;同时,对该组合工艺的处理效果作初步的探讨,分析其技术可行性,探讨其最佳的运行工况。
A1主要介绍了以探究辅助化学除磷过程中以投加铁盐和铝盐为主的化学药剂的投加对生物处理系统产生潜在的影响。
针对Fe3+、Al3+的投加对活性污泥呼吸速率( OUR)的影响展开研究,结果表明,对活性污泥呼吸速率的影响Al3+强于Fe3+, Al3+的投加对亚硝化细菌和异养菌的呼吸速率均存在抑制作用,对硝化细菌的抑制作用不明显。当Al3+的投加量达到10-3mol/ L时,会对生化单元内微生物的活性产生较为明显的抑制作用。
关键词:实验设计;数据分析;评述
Discussion on experimental design and data analysis applications
Abstract:This is mainly for acriticalreview of four papers, mainly around theexperimental design and data analysis of this subject for analysis, the experimental targets for paper and assumptions, experimental design, the experimental data reporting methods, analytical methods, experimental results that the author in the design of experiments and data analysis, and shortcomings of the rational, and for the future during the experimental design and data analysis to provide experience and learn.
2概述(Summary)
本文有针对性的挑选了四篇学术论文,分别为:论文“Article1”——《化学除磷药剂中三价铁铝对生物系统污泥活性影响的研究》,论文“Article2”——《混合电子供体对好氧非光合微生物菌群固碳效率影响的析因实验分析》,论文“Article3”——《纳米TiO2光催化-SBR工艺处理印染废水的研究》,论文“Article4”——《A N-Nitrosodimethylamine (NDMA) precursor analysisfor chlorination of water and wastewater》。在以下文章中分别简称A1,A2,A3,A4。
Keywords:experimental design;analysis of experimental data;acriticalreview
1引言(Introduction)
实验设计直接影响着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严密性和代表性,是实验数据的前提,决定着科学研究的成败。在科学研究和工农业生产中.往往要通过实验来寻找所研究对象的变化规律.并通过对规律的研究达到各种实用的目的,比如提高产量、降低消耗等,特别是对新产品的实验,未知的东两很多,要通过大量的实验来摸索工艺条件和配方;另外,随着实验的进行,必然会得到大量的实验数据.要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才能找到其中的规律。在这个实践过程中,要想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就必须科学合理的设计安排实验和用科学的手段分析处理实验数据,只有这样才能用较少的实验次数,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预期的目标:反之,不合理的实验设计往往会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甚至会劳而无功。因此如何科学合理的设计实验,对实验所获得的数据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处理,以获得研究观测对象的变化规律,达到各种实用的目的是每个实验人员或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问题。
零假设H0:污水或自然水域中二甲胺是唯一形成NDMA的前体。
备选假设H1:污水或自然水域中二甲胺不是唯一形成NDMA的前体。
3.2论文所采用的实验设计方法
1)A1的实验设计方法
测定指标:通过测定呼吸速率( oxygen uptake rate, OUR)来表征污泥活性。
测定方法:取曝气池末端活性污泥迅速曝气,在极短的时间内让取出的混合液中溶解氧浓度达到或者接近饱和,将混合液倒入反应瓶中,开始试验。测量时,在反应瓶中放一个搅拌子,保证瓶内的测量环境保持一致。测量开始时,首先把溶解氧测定仪的探头放入反应瓶中30s,读数开始稳定下降时再开始计数,每10s记录反应瓶验是采用的析因实验,析因实验是一种多因素的交叉分组实验,它不仅可检验每个因素各水平间的差异,而且可检验各因素间的交互作用。实验室前期研究表明Na2S、NaNO2、Na2S2O33种无机物均可促进非光合固碳微生物菌群的固碳效率。,该论文设计混合电子供体析因实验,通过构建模型定量描述电子供体浓度与微生物固碳量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几种电子供体间的交互作用及对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A2中的析因实验设计培养方式如下。前期的一些实验结果表明,单一电子供体对微生物的固碳效率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效果不明显,而混合电子供体的不同配比也会对生物固碳量产生影响。该实验实验采用三因素两水平的析因实验设计,选用1个较低的电子供体浓度水平,目的是讨论混合电子供体对微生物固定CO2效率的影响。实验中Na2S、NaNO2、Na2S2O3采用-1、0和+1三个浓度水平,每水平对应的电子供体浓度为0、0.5和1. 0 g·L-1。
实验方法:试验过程投加0.06 g/L氯酸钠( NaClO3)抑制硝化菌活性,投加0.05 mg/L烯丙基硫脲( ATU )抑制亚硝化菌活性,从而实现Fe3+和Al3+对不同菌种呼吸速率影响的考察。每次试验进行3次平行试验。
实验过程中采用了氯酸钠抑制硝化菌活性,烯丙基硫脲抑制亚硝化菌活性,可能会有交互效应。
A2主要介绍了作者实验设计混合电子供体析因实验,通过构建模型定量描述主要研究的是Na2S、NaNO2、Na2S2O33种无机物浓度与微生物固碳量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几种电子供体间的交互作用及对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以期为明确电子供体对微生物固碳效率的影响,构建合适的混合电子供体浓度与比例。
通过混合电子供体析因实验,定量描述了Na2S、NaNO2、Na2S2O33种无机物的用量和比例与非光合微生物固碳量之间的关系,并分析了3种电子供体之间的两两交互作用最后,通过16S rDNA V3区DGGE图谱分析,研究了不同混合电子供体对固碳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电子供体析因实验的模型具有较好的拟合度,能对混合电子供体的固碳效率进行较好地预测电子供体交互作用分析结果表明,NaNO2与Na2S对菌群固碳能力有互相抑制的作用,Na2S与Na2S2O3则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 NaNO2单独作用时,对微生物的固碳作用有较大的促进作用,而Na2S2O3的加入则产生了一定的抑制效应.DGGE图谱得到了不同电子供体组合对固碳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不同电子供体的加入导致预培养条件下优势菌的消失,并出现了新的优势菌,这些新的优势菌有的具有固碳优势,有的则会与固碳优势菌产生竞争.DGGE图谱可从分子水平上解释电子供体及其交互组合对微生物固碳效率的影响.
3)A3的实验设计方法
1.光催化实验设计
由于光催化的影响因素较多,例如紫外灯的光强和反应时间.但是由于所取废水色度较大,所选取的光源强度不高,因此,紫外灯投射的效率不高,并且实验无法实现连续改变光照强度(此为该装置需改进的方面).单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光照强度太低、光照时间较短时,无法达到理想的处理效果,因此如果将光源强度和反应时间作为正交实验的因素加以考虑,则实验结果就没有可比性.在正交实验中该2个因素都选取了由单因素实验确定的最佳水平进行实验操作,光源强度为4*30W, 4根灯管分布四周以有利于紫外灯的投射及光源利用率的确定,考虑处理效果和经济性光照时间为120min.依据前期进行的单因素实验的结果,最终选取了催化剂添加量、pH值、溶解氧浓度3个因素为正交实验的因素,故本实验采用正交法L9( 34)进行实验设计,以确定印染废水光催化预处理工艺的最佳工艺条件.
浅谈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的应用
摘要:本文主要为针对四篇论文做的一个评述性论文,主要围绕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这一主旨进行分析,针对论文的实验目标及假设、实验设计方法、实验数据汇报方法、实验结果分析方法等方面指出了作者在设计实验和进行数据分析时的合理与不足之处,并为今后在进行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时提供经验和借鉴。
零假设H0:TiO2光催化-SBR联合工艺一体化装置处理实际染料废水是不可行的。
备选假设H1:TiO2光催化-SBR联合工艺一体化装置处理实际染料废水是可行的。
4)A4的目标与假设
目标:合成NDMA有两个关键的前体物:氯胺和有机氮化合物(二甲胺和含有二甲胺官能团的叔胺)。为识别和控制有机氮前体物,以氯胺消毒水样时量化NDMA总浓度的进行测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