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课程论文

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课程论文
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课程论文

浅谈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的应用

摘要:本文主要为针对四篇论文做的一个评述性论文,主要围绕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这一主旨进行分析,针对论文的实验目标及假设、实验设计方法、实验数据汇报方法、实验结果分析方法等方面指出了作者在设计实验和进行数据分析时的合理与不足之处,并为今后在进行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时提供经验和借鉴。

关键词:实验设计;数据分析;评述

Discussion on experimental design and data

analysis applications

Abstract:This is mainly for a critical review of four papers, mainly around the experimental design and data analysis of this subject for analysis, the experimental targets for paper and assumptions, experimental design, the experimental data reporting methods, analytical methods, experimental results that the author in the design of experiments and data analysis, and shortcomings of the rational, and for the future during the experimental design and data analysis to provide experience and learn.

Keywords: experimental design;analysis of experimental data;a critical review

1 引言(Introduction)

实验设计直接影响着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严密性和代表性,是实验数据的前提,决定着科学研究的成败。在科学研究和工农业生产中.往往要通过实验来寻找所研究对象的变化规律.并通过对规律的研究达到各种实用的目的,比如提高产量、降低消耗等,特别是对新产品的实验,未知的东两很多,要通过大量的实验来摸索工艺条件和配方;另外,随着实验的进行,必然会得到大量的实验数据.要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才能找到其中的规律。在这个实践过程中,要想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就必须科学合理的设计安排实验和用科学的手段分析处

理实验数据,只有这样才能用较少的实验次数,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预期的目标:反之,不合理的实验设计往往会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甚至会劳而无功。因此如何科学合理的设计实验,对实验所获得的数据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处理,以获得研究观测对象的变化规律,达到各种实用的目的是每个实验人员或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问题。

2 概述(Summary)

本文有针对性的挑选了四篇学术论文,分别为:论文“Article1”——《化学除磷药剂中三价铁铝对生物系统污泥活性影响的研究》,论文“Article 2”——《混合电子供体对好氧非光合微生物菌群固碳效率影响的析因实验分析》,论文“Article 3”——《纳米TiO2光催化-SBR工艺处理印染废水的研究》,论文“Article 4”——《A N-Nitrosodimethylamine (NDMA) precursor analysisfor chlorination of water and wastewater》。在以下文章中分别简称A1,A2,A3,A4。

A1主要介绍了以探究辅助化学除磷过程中以投加铁盐和铝盐为主的化学药剂的投加对生物处理系统产生潜在的影响。

针对Fe3+、Al3+的投加对活性污泥呼吸速率( OUR) 的影响展开研究, 结果表明, 对活性污泥呼吸速率的影响Al3+强于Fe3+, Al3+的投加对亚硝化细菌和异养菌的呼吸速率均存在抑制作用, 对硝化细菌的抑制作用不明显。当Al3+的投加量达到10-3mol/ L时, 会对生化单元内微生物的活性产生较为明显的抑制作用。

A2主要介绍了作者实验设计混合电子供体析因实验,通过构建模型定量描述主要研究的是Na2S、NaNO2、Na2S2O3 3 种无机物浓度与微生物固碳量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几种电子供体间的交互作用及对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以期为明确电子供体对微生物固碳效率的影响,构建合适的混合电子供体浓度与比例。

通过混合电子供体析因实验,定量描述了Na2S、NaNO2、Na2S2O33 种无机物的用量和比例与非光合微生物固碳量之间的关系,并分析了3种电子供体之间的两两交互作用最后,通过16S rDNA V3区DGGE图谱分析,研究了不同混合电子供体对固碳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电子供体析因实验的模型具有较好的拟合度,能对混合电子供体的固碳效率进行较好地预测电子供体交互作用分析结果表明,NaNO2与Na2S对菌群固碳能力有互相抑制的作用,Na2S与Na2S2O3则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 NaNO2单独作用时,对微生物的固碳作用有较

大的促进作用,而Na2S2O3的加入则产生了一定的抑制效应.DGGE图谱得到了不同电子供体组合对固碳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不同电子供体的加入导致预培养条件下优势菌的消失,并出现了新的优势菌,这些新的优势菌有的具有固碳优势,有的则会与固碳优势菌产生竞争.DGGE图谱可从分子水平上解释电子供体及其交互组合对微生物固碳效率的影响.

A3主要介绍了作者验证偶联剂法制备附着纳米TiO2多面小球的实际可行性以及自行设计“TiO2光催化- SBR”联合工艺一体化装置的运行稳定性; 同时,对该组合工艺的处理效果作初步的探讨, 分析其技术可行性,探讨其最佳的运行工况。

采用纳米TiO2光催化-SBR联合工艺对印染废水进行处理. 实验所用装置为作者其自行设计的TiO2光催化-SBR装置, 利用偶联剂法将纳米TiO2附着于聚丙烯多面小球表面作为催化剂. 光催化降解阶段以催化剂使用量、pH值和溶解氧(DO)为因素进行正交实验, 得出最佳处理工况为1000个催化剂填料、pH值为8. 0、溶解氧浓度为4. 0mg/L- 1; 在SBR处理阶段主要考察反应器曝气时间以及沉淀时间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其最佳曝气时间和沉淀时间分别为2. 5h、1h. 实验结果表明, 最终出水的色度、COD Cr和BOD5去除率分别为90%、85%和94%.

A4主要介绍了一套量化废水和天然水加氯消毒过程中产生的NDMA有机前体浓度的流程。该方法包括10天接触期后应用高剂量的氯胺到pH 缓冲样本中,接触期间氯胺的衰减速度与样品组成无关。对市政废水和地表水样品的分析表明,该方法可在许多不同条件下进行可靠和可重现的测量。文章也介绍了二甲胺的GC/CI/MS/MS 敏感性分析过程,以用来证明不能单单用二甲胺来解释废水和天然水加氯消毒过程中产生的NDMA。

3 评论(Evaluation)

3.1 论文所围绕的目标与假设

1)A1的目标与假设

目标:探究化学除磷药剂中三价铁铝对生物系统污泥活性影响。

零假设H0:化学除磷药剂中三价铁铝对生物系统污泥活性没有影响。

备选假设H1:化学除磷药剂中三价铁铝对生物系统污泥活性有影响。

2)A2的目标与假设

目标:实验设计混合电子供体析因实验,通过构建模型定量描述主要研究的是Na2S、NaNO2、Na2S2O3 3 种无机物浓度与微生物固碳量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几种电子供体间的交互作用及对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以期为明确电子供体对微生物固碳效率的影响,构建合适的混合电子供体浓度与比例。

零假设H0:好氧培养过程中电子供体的比例和用量对微生物固碳效率无影响,电子供体单独作用和交互作用的影响不显著。

备选假设H1:好氧培养过程中电子供体的比例和用量对微生物固碳效率有影响,电子供体单独作用和交互作用的影响显著。

3)A3的目标与假设

目标:验证偶联剂法制备附着纳米TiO2多面小球的实际可行性以及自行设计“TiO2光催化- SBR”联合工艺一体化装置的运行稳定性; 同时,对该组合工艺的处理效果作初步的探讨, 分析其技术可行性,探讨其最佳的运行工况。

零假设H0:TiO2光催化-SBR联合工艺一体化装置处理实际染料废水是不可行的。

备选假设H1:TiO2光催化-SBR联合工艺一体化装置处理实际染料废水是可行的。

4)A4的目标与假设

目标:合成NDMA有两个关键的前体物:氯胺和有机氮化合物(二甲胺和含有二甲胺官能团的叔胺)。为识别和控制有机氮前体物,以氯胺消毒水样时量化NDMA总浓度的进行测试。

零假设H0:污水或自然水域中二甲胺是唯一形成NDMA的前体。

备选假设H1:污水或自然水域中二甲胺不是唯一形成NDMA的前体。3.2 论文所采用的实验设计方法

1)A1的实验设计方法

测定指标:通过测定呼吸速率( oxygen uptake rate, OUR) 来表征污泥活性。

测定方法:取曝气池末端活性污泥迅速曝气,在极短的时间内让取出的混合液中溶解氧浓度达到或者接近饱和, 将混合液倒入反应瓶中, 开始试验。测量时, 在反应瓶中放一个搅拌子, 保证瓶内的测量环境保持一致。测量开始时, 首先把溶解氧测定仪的探头放入反应瓶中30s, 读数开始稳定下降时再开始计数, 每10s

记录反应瓶内溶解氧浓度。

实验方法:试验过程投加0.06 g/L 氯酸钠( NaClO3 ) 抑制硝化菌活性, 投加0.05 mg/L 烯丙基硫脲( ATU ) 抑制亚硝化菌活性, 从而实现Fe3+和Al3+对不同菌种呼吸速率影响的考察。每次试验进行3 次平行试验。

实验过程中采用了氯酸钠抑制硝化菌活性,烯丙基硫脲抑制亚硝化菌活性,可能会有交互效应。

2)A2的实验设计方法

该实验是采用的析因实验1,析因实验是一种多因素的交叉分组实验,它不仅可检验每个因素各水平间的差异,而且可检验各因素间的交互作用。实验室前期研究表明Na2S、NaNO2、Na2S2O3 3种无机物均可促进非光合固碳微生物菌群的固碳效率。,该论文设计混合电子供体析因实验,通过构建模型定量描述电子供体浓度与微生物固碳量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几种电子供体间的交互作用及对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A2中的析因实验设计培养方式如下。前期的一些实验结果表明,单一电子供体对微生物的固碳效率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效果不明显,而混合电子供体的不同配比也会对生物固碳量产生影响。该实验实验采用三因素两水平的析因实验设计,选用1个较低的电子供体浓度水平,目的是讨论混合电子供体对微生物固定CO2效率的影响。实验中Na2S、NaNO2、Na2S2O3采用-1、0和+1三个浓度水平,每水平对应的电子供体浓度为0、0.5 和1. 0 g·L-1。3)A3的实验设计方法

1.光催化实验设计

由于光催化的影响因素较多, 例如紫外灯的光强和反应时间. 但是由于所取废水色度较大, 所选取的光源强度不高, 因此, 紫外灯投射的效率不高, 并且实验无法实现连续改变光照强度(此为该装置需改进的方面). 单因素实验结果表明, 光照强度太低、光照时间较短时, 无法达到理想的处理效果, 因此如果将光源强度和反应时间作为正交实验的因素加以考虑, 则实验结果就没有可比性. 在正交实验中该2个因素都选取了由单因素实验确定的最佳水平进行实验操作, 光源强度为4*30W, 4根灯管分布四周以有利于紫外灯的投射及光源利用率的确定, 考虑处理效果和经济性光照时间为120min. 依据前期进行的单因素实验的结果, 最终选取了催化剂添加量、pH值、溶解氧浓度3个因素为正交实验的因素, 故

本实验采用正交法L9( 34)进行实验设计, 以确定印染废水光催化预处理工艺的最佳工艺条件.

根据以上分析所选取的3个主要影响因素以及选取的水平制定L9( 34)正交实验表.(表3)

2.SBR工艺的实验设计

影响SBR工艺处理效果的因素较多, 主要是进水时间、曝气方式、污泥沉降性能的控制、运行周期等. 就本实验而言, 由于进水水质较恒定, 且废水经过光催化预处理, 则SBR系统的水力负荷较低; 而采用短周期运行, 则微生物数量和性能、溶解氧都相对恒定. 因此, 本研究仅简单讨论SBR工艺的曝气时间和沉淀时间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4)A4的实验设计方法

1.标准二甲基亚硝胺前驱物测试分析

废水出水样品4℃下存储于PFE聚乙烯容器内。通常状况下,水样并不需要过滤,但为了评价过滤的效果,将水样通过名义孔径为0.7um的玻璃纤维过滤器过滤。使用前过滤器应经过约3小时的400℃高温处理。在实验室里将水样过滤

(如果可用)并氯化,但应保证水样应是2天内收集的。去离子水由Barnstead Nanopure二类水水净化系统制取,并以此来配置磷酸盐缓冲液。

反应在室温下遮光1L的烧瓶内进行。实验中所有玻璃瓶在使用前均经丙酮清洗后在400℃高温下处理至少3小时。若非另行说明,实验均在pH为6.8下进行,且所用缓冲液的磷酸盐浓度为10mmol/L。如前文所述,配置氯胺(20mmol/L)存溶液,并使用标准滴定碘法测定。若非另行说明,水样样品(900mL)与100mL氯胺混合,最终的氯胺浓度为2.0mmol/L或170mg/L(以Cl2计)。在各反应完成或其他类似时刻,采用DPD比色法测定法测定总氯。当实验中加入额外的抗坏血酸(即维生素C,200mmol/L)来消除氯化剂,将实验暂停。同时,实验中设置900mL等分的空白对照组,来检测可能由污染试剂产生的二甲基亚硝胺前驱物。

2.二甲基亚硝胺分析

向每个1L中水样加入10mL的10mg/L含氘的二甲基亚硝胺的甲醇溶液(100ng d6-二甲基亚硝胺),用以作为同位素稀释分析测试时的内标物。为了检测在加入维生素C时是否会对结果分析产生影响,使用2个等份水样加入初始浓度为0.08mmol/L一定量的氯胺消毒4小时,该水样来自加利福尼亚东南污水厂的二沉池出水。其中一份水样在加入d6-NDMA 标准液前加入抗坏血酸,另一份在其后加入抗坏血酸。在这2分水样中的NDMA生成量分别为126(标准差33)ng/L和127(标准差28)ng/L,这就说明没有显著的差异,证明加入维生素C 除去氯胺对快速降解亚硝胺的分析结果没有影响。

3.二甲胺分析

二甲胺的分析方法采用由Sacher 等详细介绍的方法的改良版。选用4-甲氧基苯硫磺氯作为衍生物质来替代苯硫磺氯,以减少二甲苯磺胺的影响,而后者是在市政污水中可能含有的增塑剂。在100mL的水样中加入含有1mg甲醇的10mL0.1mg/L的使用氘标记的d6-二甲胺溶液,作为内在标准溶液。向缓冲液中加入等摩尔的碳酸氢钠和碳酸钠(0.5 g)使得溶液的pH为7.5。加入含0.5g/L4-甲氧基苯硫胺氯的丙酮溶液0.1mL作为衍生物质。用磁性搅拌棒搅拌3h。使用分液漏斗加入20mL的二氯甲烷萃取溶液两次,计2min。为去除未反应的衍生物(注:指4-甲氧基苯硫磺氯),使用40mL的去离子水对原结合的二氯甲烷进

行5min的再萃取处理。再使用旋转蒸汽将二氯甲烷的萃取物浓缩为1mL,再通过氮气排污。

使用分析亚硝胺的设备检测水样的GC/MS/MS值。2mL的不分流注射的注射进口温度为250℃,线路传输温度150℃,trap温度为260℃。气象色谱仪温度条件为保持100℃达1min后,以8℃/min的升至250℃,持续3min.采用使用甲醇的电离模式的串联质谱分析法。输出电流为10mA,激励幅值为0.3V,乘子偏移量置零。使用216parent离子和17daughter离子测定亚硝胺的量,同时使用222母离子和171子离子测定d6-亚硝胺量。

3.3实验数据汇报方法

1)A1的实验数据汇报的方法

A1采用了图和表的方式表示实验数据,部分图和表如下:

图A1-1表示FeCl3投加对A 厂活性污泥的影响;图A1-2表示AlCl3投加对A 厂活性污泥的影响;图A1-3表示AlCl3投加对A厂亚硝化细菌和异养菌活性的影响;图A1-4表示AlCl3投加对A厂硝化细菌和异养菌活性活性的影响;表A1-1表示AlCl3给出了投加对污水处理厂各菌群活性的影响;图让读者比较直观的知道污泥活性的相对大小,拟合的曲线越陡,则污泥的活性越高。

图A1-1 FeCl3投加对A 厂活性污泥的影响

图A1-2 AlCl3投加对A 厂活性污泥的影响

图A1-3 AlCl3投加对A厂亚硝化细菌和异养菌活性的影响

A

1

-

4

A

l

Cl3投加对A厂硝化细菌和异

养菌活性活性的影响

表A1-1 AlCl3投加对污水处理厂各菌群活性的影响

投药方式

污水处理厂A 污水处理厂B

呼吸速率/

mgO2 /

(L·min)

比呼吸速率

/ mgO2 /

(gMLSS·min)

呼吸速率/

mgO2 /

(L·min)

比呼吸速

率/ mgO2 /

(gMLSS·min)

AlCl3投加对亚硝化细菌和异养菌活性的影响

不投药

投加NaClO3溶液

投加Al3+盐

0. 767

0. 405

0. 162

0. 170

0. 090

0. 036

0. 260

0. 215

0. 147

0. 086

0. 071

0. 049

AlCl3投加对硝化细菌和异养菌活性的影响

不投药

投加ATU溶液

投加Al3+盐

0. 767

0. 242

0. 171

0. 170

0. 054

0. 040

0. 276

0. 238

0. 177

0. 092

0. 079

0. 059

AlCl3投加对异养菌活性的影响

不投药

投加NaClO3和A

TU溶液

投加Al3+盐

0. 767

0. 204

0. 121

0. 170

0. 045

0. 027

0. 292

0. 221

0. 158

0. 091

0. 069

0. 049

2)A2的实验数据汇报的方法

A2采用了图和表的方式表示实验数据,部分图和表如下:表A2-1是在设计浓度水平范围内,微生物培养96 h后培养实验及析因实验结果;

表A2-1 设计浓度水平混合电子供体析因实验结果

编号

电子供体浓度/( g·L1 ) 好氧菌TOC / ( mg·L 1 ) Na2S NaNO2Na2S2 O3实验值预测值

1 0 0 1.0 3.93 3.4

2 0 1.0 0 9.68 9.69

3 0 1.0 1.0 3.10 3.26

4 0 1.0 1.0 3.43 3.26

5 0 0 0 2.77 3.00

6 1.0 1 1.0 4.33 4.99

7 1.0 0 0 7.74 7.74

8 1.0 0 1.0 15.85 15.79

9 0 0 1.0 2.86 3.4

10 1.0 0 0 7.74 7.74

11 0.5 0.5 0.5 4.05 4.05

12 1.0 1.0 0 3.64 3.71

13 0 1.0 0 9.70 9.69

14 1.0 1.0 0 3.79 3.71

15 1.0 1.0 1.0 5.64 4.99

16 1.0 0 1.0 15.73 15.79

17 0 0 0 3.23 3.00

注:预测值是将实验结果带入模型公式得到的值。

表A2-2 好氧模型的方差分析

偏差来源总平方和p

模型280.7408 <0.0001

A 41.43175 <0.0001

B 17.10443 <0.0001

C 2.711786 0.0063

A×B 114.2708 <0.0001

A×C 58.91714 <0.0001

B×C 46.30462 <0.0001

A×B×C 0.000298 0.9703 注:A、B、C 分别表示Na2S、NaNO2、N a2S2O3。

图A2-1 3种电子供体之间的交互作用

( a.Na2S与NaNO2,b. Na2S 与Na2S2O3,c.NaNO2与Na2 S2O3)

3)A3的实验数据汇报的方法

A3的实验结果以正交表计算表A3-1表A3-2和图A3-1和图A3-2给出。

表A3-1 正交实验结果

工况号

因素 色度去除率 CODCr 去除率 色度+ CODCr 去除率 催化剂投加量/个 pH 溶解氧浓度 / (mg ·L -1 ) 1

A1 B1 C1 68. 92% 34. 78% 103. 70% 2

A1 B2 C2 70. 83% 34. 92% 105. 75% 3

A1 B3 C3 71. 35% 35. 91% 107. 26% 4

A2 B1 C2 72. 16% 36. 46% 108. 62% 5

A2 B2 C3 71. 17% 36. 57% 107. 74% 6

A2 B3 C1 72. 68% 35. 65% 108. 33% 7

A3 B1 C3 67. 13% 36. 69% 103. 82% 8

A3 B2 C1 67. 35% 34. 28% 101. 63% 9

A3 B3 C2 69. 95% 35. 05% 105. 00% K 1

316. 71 316. 14 313. 66 说明: K i 为各因素间同一水平的相应去除率之和; K i 平均=K i /3; R =max[K i 平均] -min[K i 平均] K 2

324. 69 315. 12 319. 37 K 3

310. 45 320. 59 318. 82 K 1平均

105. 57 105. 38 104. 55 K 2平均

108. 23 105. 04 106. 46 K 3平均

103. 48 106. 86 106. 27 最优

水平

A2 B3 C2 R

4. 75 1. 82 1. 90 排序

R 1 >R 3 >R 2

表A3-2 组合工艺处理效果

BOD5 CODCr 工艺

进水/ 出水/ 去除率 进水/ (mg·L -1 ) 出水/ (mg·L -1 ) 去除率 (mg·L -1 ) (mg·L -1 ) 光催化反

应器

152 131 13. 82% 498 316 36. 55% SBR 生物

反应器

131 18. 73 85. 70% 316 72. 60 77. 03% 色度 工艺

进水/ (mg·L -1 ) 出水/ (mg·L -1 ) 去除率 进水 / (mg·L -1 ) 出水 / (mg·L -1 ) 去除率 光催化反

应器

350 100 71. 43% 85 59 30. 59% SBR 生物

反应器

100 35. 00 65. 00% 59 36. 00 39. 00% 联合工艺 90. 00% 57. 64%

图A3-1 曝气时间对降解效果影响图A3-2 沉淀时间对降解效果的影响

4)A4的实验数据汇报的方法

图A4-(a)是标准NDMA前体分析环境下,旧金山东南部水厂二级活性污泥出水的NDMA生成和一氯胺浓度下降。图A4-(b)是标准NDMA前体分析环境下,多种废水的NDMA生成与时间的关系。图A4-(c)是标准NDMA前体分析环境下,多种废水的NDMA生成与一氯胺接触时间的关系。图A4-(d)是标准NDMA前体分析环境下,多种废水的Cl(Ⅰ)与时间的关系。

图A4-2 NDMA浓度与各种水质污水不同初始一氯胺浓度的关系图A4-a表示N-亚硝胺形成的浓度与CA阿拉米达县UpperSan Leandro水库中上层地表水(pH=7.2 的10 mM 磷酸盐缓冲液)的放置时间关系。图A4-b表示N-亚硝胺形成的浓度与CA阿拉米达县UpperSan Leandro水库中上层地表水(pH=7.2 的10 mM 磷酸盐缓冲液)与氯胺接触时间的关系。A=1 mM 氯胺初始剂量. B=0.1 mM氯胺初始剂量.C=添加的氯胺剂量使水中氯胺的浓度保持在1 mM. 误差条表示的是一个标准差。

3.4实验结果分析方法

1)A1的实验结果的分析方法

该论文先运用线性回归的原理,得出表示微生物活性的呼吸速率,通过从图中直观的拟合直线斜率直接给化学除磷药剂中三价铁铝对生物系统污泥活性有无影响。侯艳玲等仅从主观上认为是有影响的,但是从统计学的角度说明化学药剂的加入是否对生物污泥的活性有显著地影响更有说服力。

2)A2的实验结果的分析方法

电子供体三因素两水平的析因实验模型函数如下:

Y = a0 + a1X1 + a2X2 + a3X3 + a1,2X1X2 +a1,3X1X3 + a2,3X2 X3 + a1,2,3X1 X2 X3(1) 式中,Y 代表不同电子供体的相应值,即培养96h后培养基中的TOC( mg·L-1) ; X1、X2、X3分别代表Na2S、NaNO2、Na2S2O33种电子供体的浓度( g·L-1) ,为函数的自变量; a0到a1,2,3为3 个电子供体浓度水平范围下得出的模型函数的回归系数。通过Design Expert 软件完成实验设计、数据分析及模型函数的回归运算。应用Design Expert 软件对表1 数据进行回归运算,可以得到好氧条件下电子供体析因模型的数学表达式为:

Y = 3.001+4.734X1+6.688X2+0.3965X3-10.707X1X2+7.6585X1X3-6.822X2 X3 +0. 0345X1 X2 X3

模型的R2值为0.9943,说明此模型可以较好地表达非光合微生物生长的实际情况。实验值与预测值的比较结果表明,电子供体的部分析因实验的TOC 实测值与模型预测值相近。利用DesignExpert 7. 1.3 软件对模型整体进行方差分析,模型的p值小于0.0001,这说明此模型可以很好地反映实验情况。表2中A、B、C、A×B、B×C和A×C组合的p值均小于0.05,说明这些因素和组合是影响固碳效率的主要因素。同时,说明在此浓度水平下,Na2S、NaNO2和Na2S2O3对微生物的固碳速率有显著影响,但相比其他两种电子供体,Na2S2O3的影响略小。Na2S 与NaNO2、NaNO2与Na2S2O3及Na2S 与Na2S2O3两两电子供体的交互作用对微生物也有重要影响。而A×B×C组合的p 值为0.9703,说明Na2S、NaNO2和Na2S2O3同时存在时,对微生物固碳效率的影响较小,可以忽略。通过析因实验的方差分析,发现混合电子供体两两交互组合( A×B、A×C、B×C) 的p 值小于0. 0001,说明它们对响应值TOC 有较显著的影响.本节利用低浓度电子供体析因实验的数据,通过绘制3D 曲面来直观地表达电子供体交互作用。

3)A3的实验结果的分析方法

徐高田等以催化剂添加量、pH 值、溶解氧浓度的极差R大小得出这3个因素对色度去除率的影响作用大小依次为催化剂添加量、pH 值、溶解氧浓度。并依据Ki平均催化剂最佳添加量约为137g (折算为填料个数为1000) , pH 值和溶解氧浓度最好的水平分别为8.0和4.0mg/L。通和曲线变化趋势得出当“TiO2光催化- SBR”联合工艺一体化装置处理曝气时间和沉淀时间分别为2.5h、1h 时去除率最大,出水的水质指标CODCr< 100mg/L, 色度< 40, SS < 70mg/L。

4)A4的实验结果的分析方法

4 总结(Conclusion)

参考文献(Reference)

[1]侯艳玲,刘艳臣,邱勇等.化学除磷药剂中三价铁铝对生物系统污泥活性影响的研究[J]. 给水排水,2010,36( 6):38-41.

[2]武满满,孙佩哲,胡佳俊等. 混合电子供体对好氧非光合微生物菌群固碳效率影响的析因实验分析[J]. 环境科学学报,2011,31(6) :1220-1226.

[3]徐高田,校华,曾旭等. 纳米TiO2光催化-SBR工艺处理印染废水的研究[J]. 2007,27 ( 9) :1444- 1450.

[4]William A. Mitch,Andreas C. Gerecke,David L. Sedlak. A N-Nitrosodimethylamine (NDMA) precursor analysisfor chlorination of water and wastewater[J]. Water Research,2003,37:3733–3741.

[5]杨瑞佳,初晓燕,王建民,等. 运用方差分析研究烟叶陈化期间化学成分的变化规律[J]. 中

国农学通报,2010,26(11):78-81.

[6]刘振学,黄仁和,田爱民. 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计算机大数据论文参考

计算机大数据论文参考 一、大数据给计算机教学带来的变化 (一)计算机教学内容的变化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和大数据分析的成熟,大数据技术及应用必然会成为各高校重要课程。现在,美国的学校已经开设相关课程,比如,大数据分析统计基础、大数据分布式计算、大数据挖掘与机 器学习等。国内一些高校也正在尝试开设大数据课程,帮助学生了 解大数据,学习大数据分析。下一步,大数据基础、大数据分析、 大数据处理的核心技术等等,必将成为计算机专业的必学内容,也 会成为高校重要的基础课程。另外,计算机智能教学系统和教育测 评软件将更多地使用在教学中,以记录学生的学习轨迹。而计算机 专业的教师也必须熟练掌握大数据技术和分析方法。 (二)计算机教学思维的变化 (三)计算机教学模式的变化 目前,计算机教学主要模式是备课—教授—上机—测试,教师主要的精力放在了课前备课。而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将会让教师把更 多的精力放在课后分析上,形成“备课—教授—上机—测试—数据 分析—改进”的模式。在这个模式中,课后的数据分析将是整个教 学过程的关键环节。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对一个班的学生进行整 体学习行为评价,可以对学生上机测试情况进行细化分析,可以对 每个学生的学习习惯进行学习评估,分析学生的学习中偏好、难点 以及共同点等,从而得出学习过程中的规律,改进教学方式,提高 教学质量。 (四)个性化教学的深入开展 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使建立覆盖学生学习全过程、全要素的信息库成为可能,学生大量的试卷、课堂表现留存,学生的学习经历及 成长轨迹,学生的家庭情况等等,都将被涵盖在大数据分析中。另

外,前述的计算机智能教学系统和教育测评软件,将详细记录学生 每次答题的背景、过程和结果。这些信息让教学分析变得更加容易,教师可以利用数据挖掘的关联分析和演变分析等功能,依靠学生的 某些学习特征,比如答题持续时间,具体回答步骤和内容(可以细化 到每次击键和每个笔划),答对的要素和答错的要素等等,在学生管 理数据库中挖掘有价值的数据,并分析学生的日常行为,研究各种 行为的内在联系,来据此形成针对学生个性化的教学策略,以帮助 学生在学习方面取得更大的突破。 二、小结 大数据时代,让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接近发掘学生的潜力,比以往任何时候更依靠于理性分析。其实,教学活动传授的不应仅 是知识,更需要关照学生的灵魂。大数据让教学活动离学生心灵很近,让老师离自由发挥很近。未来,包括计算机教学在内的学校教 育将会有更少的课堂与更多的实验室,有更多的互动与更少的灌输,有更个性化的服务和更灵活的学制。学校将不仅是课堂,更是舞台。 计算机大数据论文范文二:大数据驱动模式计算机基础论文 目前,国内高等院校的计算机基础教育更多地沿用了传统计算机教育的方法,只注重讲授计算机的理论知识和操作要领,未考虑学 生学习的效果。这导致学生只是记住一些概念和理论,能做基本的 操作,却很难用所学的知识灵活地解决实际问题。当前大学计算机 基础教育面临以下4个问题: 高等院校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而不同地区的中小学计算机教育水平参差不齐。单一的课堂教学已无法保证所有的学生学得会、学 得好,这给教学带来了问题。 (2)教学和实验的学时严重不足 目前,各个高校都在减少课时,教师只能在课堂上和实验中加大讲授的知识量,加快教学进度。当一个教师面对几十个学生时,基 础较差的学生往往得不到教师足够的指导和练习时间,这给辅导答 疑带来了问题。

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心得

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心得体会 刚开始选这门课的时候,我觉得这门课应该就是很难懂的课程,首先我们做过不少的实验了,当然任何自然科学都离不开实验,大多数学科(化工、化学、轻工、材料、环境、医药等)中的概念、原理与规律大多由实验推导与论证的,但我觉得每次到处理数据的时候都很困难,所以我觉得这就是门难懂的课程,却也就是很有必要去学的一门课程,它对于我们工科生来说也就是很有用途的,在以后我们实验的数据处理上有很重要的意义。 如何科学的设计实验,对实验所观测的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获得研究观测对象的变化规律,就是每个需要进行实验的人员需要解决的问题。“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课程就就是就是以概率论数理统计、专业技术知识与实践经验为基础,经济、科学地安排试验,并对试验数据进行计算分析,最终达到减少试验次数、缩短试验周期、迅速找到优化方案的一种科学计算方法。它主要应用于工农业生产与科学研究过程中的科学试验,就是产品设计、质量管理与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与方法,也就是一门关于科学实验中实验前的实验设计的理论、知识、方法、技能,以及实验后获得了实验结果,对实验数据进行科学处理的理论、知识、方法与技能的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我掌握了试验数据统计分析的基本原理,并能针对实际问题正确地运用,为将来从事专业科学的研究打下基础。这门课的安排很合理,由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的思维发展规律,先讲单因素试验、双因素试验、正交试验、均匀试验设计等常用试验设计

方法及其常规数据处理方法、再讲误差理论、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等数据处理的理论知识,最后将得出的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等结论与处理方法直接应用到试验设计方法。 比如我对误差理论与误差分析的学习:在实验中,每次针对实验数据总会有误差分析,误差就是进行实验设计与数据评价最关键的一个概念,就是测量结果与真值的接近程度。任何物理量不可能测量的绝对准确,必然存在着测定误差。通过学习,我知道误差分为过失误差,系统误差与随机误差,并理解了她们的定义。另外还有对准确度与精密度的学习,了解了她们之间的关系以及提高准确度的方法等。对误差的学习更有意义的应该就是如何消除误差,首先消除系统误差,可以通过对照试验,空白试验,校准仪器以及对分析结果的校正等方法来消除;其次要减小随机误差,就就是要在消除系统误差的前提下,增加平行测定次数,可以提高平均值的精密度。 比如我对方差分析的理解:方差分析就是实验设计中的重要分析方法,应用非常广泛,它就是将不同因素、不同水平组合下试验数据作为不同总体的样本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找出对实验指标影响大的因素及其影响程度。对于单因素实验的方差分析,主要步骤如下:建立线性统计模型,提出需要检验的假设;总离差平方与的分析与计算;统计分析,列出方差分析表。对于双因素实验的方差分析,分为两种,一种就是无交互作用的方差分析,另一种就是有交互作用的方差分析,对于这两种类型分别有各自的设计方法,但就是总体步骤都与单因素实验的方差分析一样。

数据分析论文

成绩评定表 课程设计任务书

摘要 汇率是在商品交易和货币运动越出国界时产生的,是一国货币价值在国际的又一表现。因为一国货币汇率受制于经济、政治、军事和心理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彼此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而且在不同时间,各因素产生作用的强度也会出现交替变化,所以很难准确地找出究竟哪些因素影响着一国货币汇率的变化,在开放经济中,汇率是一种重要的资源配置价格。汇率的失衡或错估,不仅会破坏经济的外部平衡,而且会给国内宏观经济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增长带来一系列不利影响。 另外,汇率的变化还能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和企业的生产销售生产较大的影响。所以,对影响汇率的因素进行分析和探讨,对于指导汇率政策的制定、预测汇率变化趋势、优化投资策略,以及研究与汇率有关的生活消费等问题都有重要的应用价值。spss在经济、管理、医学及心理学等方面的研究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在我国的国民经济问题中,增加农民收入是我国扩大内需的关键,通过运用SPSS分析方法对我国人民币及其影响因素的相关分析以便能够更好地了解我国的汇率的情况。 关键词:spss;汇率;影响因素;回归

目录 1问题分析 (1) 2数据来源 (1) 3数据定义 (2) 4数据输入 (2) 5变量的标准化处理 (2) 5.1描述性分析选入变量及参数设置 (2) 5.2描述性分析 (2) 5.3描述性分析结果输出 (2) 6.1描述性分析选入变量及参数设置 (3) 6.2线性回归分析 (4) 7进一步的分析和应用 (11) 总结 (14) 参考文献 (14)

汇率影响因素分析 1问题分析 汇率是在商品交易和货币运动越出国界时产生的,是一国货币价值在国际上的又一表现。因为一国货币汇率受制于经济、政治、军事和心理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彼此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而且在不同时间,各种因素产生作用的强度也会出现交替变化,所以很准确地找出究竟哪些因素影响着一国货币汇率的变化。 在开放经济中,汇率是一种重要的资源配置价格。汇率的失衡或错估,不仅会破坏经济的外部平衡,而且会给国内宏观经济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增长带来一系列不利影响。另外,汇率的变化还能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和企业的生产销售产生较大的影响。所以,对影响汇率的因素进行分析和探讨,对于指导汇率政策的制定、预测汇率变化趋势、优化投资策略,以及研究与汇率有关的生产消费等问题都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2数据来源 所用数据参考自“人民币汇率研究”(陈瑨,CENET网刊,2005)、“汇率决定模型与中国汇率总分析”(孙煜,复旦大学<经济学人>,2004)和“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因素与走势分析”(徐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硕士论文,2002),其中通货膨胀率、一年期名义利率、美元利率和汇率4个指标的数据来自于<中国统计年鉴>(2001,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年的部分数据来自于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

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课程论文

浅谈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的应用 摘要:本文主要为针对四篇论文做的一个评述性论文,主要围绕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这一主旨进行分析,针对论文的实验目标及假设、实验设计方法、实验数据汇报方法、实验结果分析方法等方面指出了作者在设计实验和进行数据分析时的合理与不足之处,并为今后在进行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时提供经验和借鉴。 关键词:实验设计;数据分析;评述 Discussion on experimental design and data analysis applications Abstract:This is mainly for a critical review of four papers, mainly around the experimental design and data analysis of this subject for analysis, the experimental targets for paper and assumptions, experimental design, the experimental data reporting methods, analytical methods, experimental results that the author in the design of experiments and data analysis, and shortcomings of the rational, and for the future during the experimental design and data analysis to provide experience and learn. Keywords: experimental design;analysis of experimental data;a critical review 1 引言(Introduction) 实验设计直接影响着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严密性和代表性,是实验数据的前提,决定着科学研究的成败。在科学研究和工农业生产中.往往要通过实验来寻找所研究对象的变化规律.并通过对规律的研究达到各种实用的目的,比如提高产量、降低消耗等,特别是对新产品的实验,未知的东两很多,要通过大量的实验来摸索工艺条件和配方;另外,随着实验的进行,必然会得到大量的实验数据.要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才能找到其中的规律。在这个实践过程中,要想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就必须科学合理的设计安排实验和用科学的手段分析处

数据分析课程设计

数据分析课程设计 题目:四川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浅析 班级:2009级数学与应用数学1班 学号:20091615310028 姓名:张雪梅 指导老师:张燕 时间:2012年6月19日

【摘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结构也在日益变化,为了能够更好的为四川农村人们服务,更快的发展农村建设,让人们过上更好的生活。在此,有必要研究农村人们的消费结构变化情况,以便做出正确的判断。本文是基于四川统计年鉴中1995年—2010年中的14年的四川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与消费支出的相关数据,运用sas软件,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实证研究了该省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变动情况。结论表明, 四川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有所提高,大多数人解决了住房、温饱等生活问题,对生活方面的支出有所减少,更多的开始关注文化教育和精神娱乐方面,最后给农村今后的发展提出了小小的建议。 【关键字】 四川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因子分析 sas

目录 摘要 (2) 关键字 (2) 目录 (3) 一、消费简介 (6) 1.消费结构概念 (6) 2 研究我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必要性 (6) 二、因子分析概述 (7) 1、因子分析的概念和意义 (7) 2、因子分析的的数学模型 (7) 3、因子分析的基本步骤 (8) 4、因子的命名 (10) 5、计算因子得分 (10) 6、具体实施步骤 (10) 三、实证分析过程 (10) 1、数据的收集整理 (10) 2、相关系数矩阵的计算 (11) 3、因子载荷矩阵的计算 (12)

4、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及变量的共同度计算及分析 (14) 5、计算因子得分 (14) 四、结论与建议 (16) 1、结果分析 (16) 2、对于四川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建议 (16) 五、参考文献 (18)

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试题库

一、名词解释:(20分) 1. 准确度和精确度:同一处理观察值彼此的接近程度同一处理的观察值与其真值的接近程度 2. 重复和区组:试验中同一处理的试验单元数将试验空间按照变异大小分成若干个相对均匀的局部,每个局部 就叫一个区组 3回归分析和相关分析:对能够明确区分自变数和因变数的两变数的相关关系的统计方法: 对不能够明确区分自变数和因变数的两变数的相关关系的统计方法 4?总体和样本:具有共同性质的个体组成的集合从总体中随机抽取的若干个个体做成的总体 5. 试验单元和试验空间:试验中能够实施不同处理的最小试验单元所有试验单元构成的空间 二、填空:(20分) 1. 资料常见的特征数有:(3空)算术平均数方差变异系数 2. 划分数量性状因子的水平时,常用的方法:等差法等比法随机法(3空) 3. 方差分析的三个基本假定是(3空)可加性正态性同质性 4. 要使试验方案具有严密的可比性,必须(2空)遵循“单一差异”原则设置对照 5. 减小难控误差的原则是(3空)设置重复随机排列局部控制 6. 在顺序排列法中,为了避免同一处理排列在同一列的可能,不同重复内各处理的排列方式常采用(2空)逆向式 阶梯式 7. 正确的取样技术主要包括:()确定合适的样本容量采用正确的取样方法 8. 在直线相关分析中,用(相关系数)表示相关的性质,用(决定系数)表示相关的程度。 三、选择:(20分) 1试验因素对试验指标所引起的增加或者减少的作用,称作(C) A、主要效应 B、交互效应 C、试验效应 D、简单效应 2. 统计推断的目的是用(A) A、样本推总体 B、总体推样本 C、样本推样本 D、总体推总体 3. 变异系数的计算方法是(B) 4. 样本平均数分布的的方差分布等于(A) 5. t检验法最多可检验(C)个平均数间的差异显著性。 6. 对成数或者百分数资料进行方差分析之前,须先对数据进行(B) A、对数 B、反正弦 C、平方根 D、立方根 7. 进行回归分析时,一组变量同时可用多个数学模型进行模拟,型的数据统计学标准是(B) A、相关系数 B、决定性系数 C、回归系数 D、变异系数 8. 进行两尾测验时,u0.10=1.64,u0.05=1.96,u0.01=2.58,那么进行单尾检验,u0.05=(A) 9. 进行多重比较时,几种方法的严格程度(LSD\SSR\Q)B 10. 自变量X与因变量Y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9054,则Y的总变异中可由X与Y的回归关系解释的比例为(C) A、0.9054 B、0.0946 C、0.8197 D、0.0089 四、简答题:(15分) 1. 回归分析和相关分析的基本内容是什么?(6分)配置回归方程,对回归方程进行检验,分析多个自变量的主次 效益,利用回归方程进行预测预报: 计算相关系数,对相关系数进行检验 2. 一个品种比较试验,4个新品种外加1个对照品种,拟安排在一块具有纵向肥力差异的地块中,3次重复(区组),各重复内均随机排列。请画出田间排列示意图。(2分) 3. 田间试验中,难控误差有哪些?(4分)土壤肥力,小气候,相邻群体间的竞争差异,同一群体内个体间的竞争 差异。 4随即取样法包括哪几种方式?(3分)简单随机取样法分层随机取样法整群简单随机取样法 五、计算题(25分) 1. 研究变数x与y之间的关系,测得30组数据,经计算得出:x均值=10,y均值=20,l xy =60, l yy=300,r=0.6。根

【最新】python数据分析课程报告论文(附代码数据)

用python进行数据分析 一、样本集 本样本集来源于某高中某班78位同学的一次月考的语文成绩。因为每位同学的成绩都是独立的随机变量,遂可以保证得到的观测值也是独立且随机的 样本如下: grades=[131,131,127,123,126,129,116,114,115,116,123,122,118, 121,126,121,126,121,111,119,124,124,121,116,114,116, 116,118,112,109,114,116,116,118,112,109,114,110,114, 110,113,117,113,121,105,127,110,105,111,112,104,103, 130,102,118,101,112,109,107,94,107,106,105,101,85,95, 97,99,83,87,82,79,99,90,78,86,75,66]; 二、数据分析 1.中心位置(均值、中位数、众数) 数据的中心位置是我们最容易想到的数据特征。借由中心位置,我们可以知道数据的一个平均情况,如果要对新数据进行预测,那么平均情况是非常直观地选择。数据的中心位置可分为均值(Mean),中位数(Median),众数(Mode)。其中均值和中位数用于定量的数据,众数用于定性的数据。 均值:利用python编写求平均值的函数很容易得到本次样本的平均值 得到本次样本均值为109.9 中位数:113 众数:116 2.频数分析 2.1频数分布直方图 柱状图是以柱的高度来指代某种类型的频数,使用Matplotlib对成绩这一定性变量绘制柱状图的代码如下:

大数据课程论文资料

论文 题目大数据下人均消费支出及影响因素姓名xxx 学号xxxxxxxx 院、系经济与管理学院、财税系 专业财政学 指导教师袁新宇 2016年10月20日 云南师范大学教务处制

大数据下人均消费支出及影响因素 摘要:随着互联网事业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大数据”的时代也随之而来,从而可以让我们通过大数据来分析更多的市场前景和人们的需要,然后可以把事业做得更好,更加适合社会发展的需要。本文将通过简述基本的概念和简单的模型分析,来说明大数据下我国人均消费支出与人均收入存在的关系,更好的说明我国影响居民人均消费的因素有哪些,希望可以通过一些数据来说明这些影响因素中能有多少是可以改进和努力然后更好地改进居民的生活水平,从而增加我国的居民收入,增加国家的GDP。只有不断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才能刺激国内消费的增长。党的十八大也明确提出,到2020年要实现城乡居民收入比2010年增长一倍的目标。本文就如何运用宏观调控中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以及政府的一些其它政策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提出合理化方法。 关键词:居民收入水平;财政政策;人均消费支出;货币政策 一、引言 根据国家统计局调查数据,2014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844元,比上年增长9.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8%。文章将通过简述基本的概念和简单的模型分析,来说明大数据下我国人均消费支出与人均收入存在的关系,更好的说明我国影响居民人均消费的因素有哪些,希望可以通过一些数据来说明这些影响因素中能有多少是可以改进和努力然后更好地改进居民的生活水平,从而让人民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 二、正文 (一)研究的目的

本案例分析根据1995年~200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性支出的基本数据,应用一元线性回归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性支出之间数量关系的基本规律,并在预测2010年人均消费性支出的发展趋势。从理论上说,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应随着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而提高。随着消费更新换代的节奏加快,消费日益多样化,从追求物质消费向追求精神消费和服务消费转变。因此,政府在制定当前的宏观经济政策时,考虑通过增加居民收入来鼓励消费,以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近年来,我国经济的主要特征从供给不足进入了供给相对过剩、需求约束为主的发展阶段,内需不足的问题凸显。如何扩大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已经成为关键问题。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提高居民消费率、形成合理居民消费率的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具体要求。面对当前美国金融危机所引发的经济困境,如何深入考察我国居民消费行为、采取有效政策来振兴消费,将成为我们的研究主题。本文通过计量经济学的相关研究方法,从影响城乡居民的消费因素入手,分析了这些因素对消费的影响,以期获得解决问题和改善情况的新思路。 (二)研究背景 目前,国内学者对于我国居民消费问题主要是以城镇居民、农村居民或全体居民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消费特征、影响因素和对策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在我国经济学界形成了相对盛行的四种代表性观点:居民收入分配不公说、居民消费行为说、福利制度改革说和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换代说。国内学者通过建立自己的理论框架和经济计量模型以及根据理论假设运用中国的经验数据进行实证检验,或多或少都存在一定的局限,尤其是将城乡居民消费问题分开进行研究的现象十分普遍。本文建立误差修正模型的同时,建立城乡居民消费和诸多主要经济影响因素之间的经济计量模型,探讨经济影响因素对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的影响效应。近几年来,中国经济保持了快速发展势头,投资、出口、消费形成了拉动经济发展的“三架马车”,这已为各界所取得共识。通过建立计量模型,运用计量分析方法对影响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各因素进行相关分析,找出其中关键影响因素,以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一定参考,最终促使消费需求这架“马车”能成为引领中国经济健康、快速、持续发展的基石。 (三)理论分析 1、影响我国居民的消费的因素分析 (1)政府支出 根据凯恩斯的收入决定模型,政府支出对消费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政府支出的收入效应来实现。政府支出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这两种支出对居民消费的作用和手段等方面都有不同。购买性支出主要是作用于生产环节,在直接增加社会总需求的同时,通过间接增加居民收入水平,改善居民消费环境来减少对消费的约束,增加消费量。转移性支出作为一种资金单方面的、无偿的转移,主要是在分配环节发挥作用,通过直接增加接受者的收入水平对居民消费需求产生 影响:一是通过社会保障支出、财政补贴和税式支出等手段调整收入分配结构,直接增加居民收入从而增强其消费能力。二是通过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以及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来改变居民消费的支出预期,从而间接提高其消费意愿和边际消费倾向。

《海量数据分析》课程标准

《数据分析》课程标准 1.课程定位与课程设计 1.1课程的性质与作用 本课程是大数据应用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调查方案设计、数据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和数据分析报告的撰写方法和思路,及运用相关数据处理工具进行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该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完整数据分析的理念与运用相关数据处理工具进行数据分析的能力,为学生学习和掌握《数据挖掘》等其他专业课程提供必备的专业基础知识,也为学生从事大数据应用技术相关岗位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1.2课程设计理念 课程设计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育思想,依据“任务引领”为课程内容设计原则,以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为基础,以培养学生市场调查与数据分析工具的使用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为主线,兼顾学生后续发展需要,选取符合数据分析职场所要求的知识、素质和能力为教学内容;在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选择上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服从培养能力的需要,突出针对性和实用性 (2)遵循能力本位的教学观。注重培养学生在工作中对数据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处理能力,训练学生的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课程设计以能力为核心,围绕能力的形成学习相关知识。 1.3 课程设计思路 在课程设计上根据大数据应用技术专业就业岗位群任职要求,改革传统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形成以就业为导向,立足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突出课程的应用性和操作性。数据分析工作是一个有序开展的工作,顺序性和过程性很强,课程设计的思路正是依据工作任务的顺序和过程开展的,数据分析工作过程主要分为五个步骤,这五个步骤也就是五个工作项目,构成了本课程学习内容的框架。通过任务驱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完成具体任务的过程中来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并提升职业素养。在教学内容上遵循“理论够用、适度,重在应用”的原则,弱化理论,剔除抽象的公式推导和复杂计算分析,把数据资料的收集特别是利用互联网收集数据资料及运用数据分析工具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作为重点内容进行讲授和训练,适应社会经济和科技进步给市场信息分析与预测带来的发展。 2.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掌握从调查方案设计、数据资料的收集、处理、分析到数据分析报告的撰写整个工作流程,学会运用相关数据处理工具进行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同时还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自我管理能力、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市场开拓意识、竞争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使学生既具备较高的业务素质,又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Excel与数据处理-结课论文

毕业设计-文献翻译 姓名:樊世克 专业:金属12-1 学院:材料学院 指导老师:许磊

EXCEL与数据处理结课论文 1.摘要 Office Excel的功能非常强大,也非常好用,一般的文字排版、表格、计算、函数的应用等都用EXCEL来解决,它能够方便的制作出各种电子表格,使用公式和函数对数据进行复杂的运算;用各种图表来表示数据直观明了;利用超级链接功能,用户可以快速打开局域网或Internet上的文件,与世界上任何位置的互联网用户共享工作薄文件。本文为学习完excel课程后的相关心得体会。 2.关键词 Excel 数据处理心得体会 3.背景 在知识大爆炸,数据日益庞大的当今时代;在会计电算化日益普及,企业日益发展;交易日益扩大和复杂的今天,传统的手工审计已越来越不能适应现代审计的需要;会计电算化对传统的会计理论和实务产生了重大影响,当然也会影响到为达到有效的内部控制而采取的组织结构和业务程序,必然对传统的审计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必须制定与新情况相适应的计算机审计准则以及计算机审计方法,以利开展计算机审计工作。与此同时,计算机审计准则的制定和计算机审计工作的开展将会对会计电算化的发展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会计师事务所借助计算机技术来解决会计电算化所出现的问题,已成为审计发展的方向。会计电算化给审计提出了许多新问题和新要求,传统的手工审计已不能适应电算化的新情况和新要求。 因此,开展计算机审计势在必行。Excel作为电算化审计的重要部分,excel在审计中的应用将越来越多。它能够方便的制作出各种电子表格,使用公式和函数对数据进行复杂的运算;用各种图表来表示数据直观明了;利用超级链接功能,用户可以快速打开局域网或Internet上的文件,与世界上任何位置的互联网用户共享工作薄文件 EXCEL具备强大的数据分析工具和数据处理功能,基于EXCEL的财务分析数据库具有灵活、简便的特性,可以满足个性化、多层次、多维度的财务分析需求,从而弥补通用财务软件和管理信息系统财务分析功能薄弱的现状,提高财务分析的作用和效率。 的作用及优势 Excel是个人电脑普及以来用途最广泛的办公软件之一,也是Microsoft Windows平台下最成功的应用软件之一。说它是普通的软件可能已经不足以形容它的威力,事实上,在很多公司,Excel 已经完全成为了一种生产工具,在各个部门的核心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无论用户身处哪个行业、所在公司有没有实施信息系统,只要需要和数据打交道,Excel几乎是不二的选择。 Excel之所以有这样的普及性,是因为它被设计成为一个数据计算与分析的平台,集成了最优秀的数据计算与分析功能,用户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思路来创建电子表格,并在Excel的帮助

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课程论文

离心泵特性曲线特性研究 吕秋芸 (郑州大学化工与能源学院2011级环境科学二班) 摘要:泵是输送液体常用的机械。在选用一台离心泵时,既要满足一定工艺要求的流量、压头,还要有较高的效率。要正确地选择和使用离心泵,就必须掌握离心泵送液能力(q)变化时,泵的压头(H)、有效功率(P)、效率(η)的变化规律,也就是要查明离心泵的特性曲线。 关键词:扬程,转速,功率,最高效率 一、概述 离心泵的特性曲线取决于泵的结构、尺寸和转速。对于一定的离心泵,在一定的转速下,泵的扬程H与流量q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此外,离心泵的轴功率和效率亦随泵的流量而改变。因此H-q,P-q 和η-q三条关系曲线反应了离心泵的特性,称为离心泵的特性曲线。 二、实验设计: 1.实验目的:测定一定条件(一定大气压、一定水温、一定转速)下离心泵的特性曲线。 2、实验指标:当转速一定时 H、N、P与Q的关系曲线,最高效率点为工作点。 3、实验流程: 循环槽进口阀真空表离心泵压力表出口阀孔板流量计上弯摆管计量槽循环槽

离心泵性能测定实验装置流程图 三.实验结果 1、按实验设计方案实施后,所得的实验结果如表1所示 2、实验结果图 表1 离心泵性能测定 水箱面积A=0.1718 管内径d1=48 孔内经d0=30.36 β=0.4 水温t ρ μ[CP] A d1[mm] d0[mm] 18 998.5 1.0510416 0.1718 48.0 30.36 流量测量 扬程测量 转速 功率 压差 中间 泵性能曲线 No h1[mm] h2[mm] t[s] P1[-MPa] P2[MPa] n[r/min] P[Kw] ΔP[Pa] q'[l/s] q [l/s] H[m] P[Kw] η 1 53.0 53.0 1.0 0.0100 0.2050 2957 0.880 0 0.000 0.000 21.11 0.830 0.000 2 53.0 108.0 20.0 0.0100 0.2050 2949 0.940 70 0.472 0.465 21.23 0.894 0.108 3 112.0 220.0 19.8 0.0120 0.2000 2945 1.010 180 0.937 0.923 20.99 0.964 0.197 4 218.0 400.0 20.0 0.0180 0.1950 2935 1.140 480 1.563 1.545 21.23 1.100 0.292 5 62.0 314.0 20.0 0.0238 0.1850 2925 1.260 950 2.165 2.146 20.95 1.228 0.359 6 69.0 442.0 20.0 0.0380 0.1650 2910 1.440 2000 3.204 3.193 20.58 1.425 0.452 7 47.0 386.0 14.5 0.0500 0.1450 2898 1.580 3040 4.017 4.019 19.93 1.583 0.496 8 82.0 376.0 11.0 0.0640 0.1250 2885 1.690 4170 4.592 4.616 19.50 1.716 0.514 9 63.0 382.0 11.0 0.0760 0.1050 2875 1.770 4990 4.982 5.026 18.80 1.817 0.509 10 63.0 366.0 10.1 0.0900 0.0700 2869 1.780 5300 5.154 5.210 16.69 1.838 0.463 14-真空表 15-压力表 16-泵出口阀 17-转速传感器 18-转速表 20-支架8-摆头式出水管口 9-孔板流量计 10-U型管压差计 11-计量槽 12-排水阀 13-液位计1,3-40CQ-32型离心泵 2-压差计平衡阀 4-进口闸阀 5-水槽 6-功率表 7-回水管 20

数据分析方法课程设计报告

《数据分析方法》 课程实验报告 1.实验内容 (1)掌握回归分析的思想和计算步骤; (2)编写程序完成回归分析的计算,包括后续的显著性检验、残差分析、Box-Cox 变换等内容。 2.模型建立与求解(数据结构与算法描述) 3.实验数据与实验结果 解:根据所建立的模型在MATLAB中输入程序(程序见附录)得到以下结果:(1)回归方程为: 说明该化妆品的消量和该城市人群收入情况关系不大,轻微影响,与使用该化妆品的人数有关。 的无偏估计: (2)方差分析表如下表: 方差来源自由度平方和均方值 回归() 2 5384526922 56795 2.28

误差()12 56.883 4.703 总和()14 53902 从分析表中可以看出:值远大于的值。所以回归关系显著。 复相关,所以回归效果显著。 解:根据所建立的模型,在MATLAB中输入程序(程序见附录)得到如下结果:(1)回归方程为: 在MTLAB中计算学生化残差(见程序清单二),所得到的学生化残差r的值由残差可知得到的r的值在(-1,1)的概率为0.645,在(-1.5,1.5)的概率为0.871,在(-2,2)之间的概率为0.968. 而服从正态分布的随机变量取值在(-1,1)之间的概率为0.68,在(-1.5,1.5)之间的概率为0.87,在(-2.2)之间的概率为0.95,所以相差较大,所以残差分析不合理,需要对数据变换。 取=0.6进行Box-Cox变换 在MATLAB中输入程序(见程序代码清单二) 取,所以得到r的值(r的值见附录二)其值在(-1,1)之间的个数大约为20/31=0.65,大致符合正态分布,所以重新拟合为: 拟合函数为: 通过F值,R值可以检验到,回归效果显著 (3)某医院为了了解病人对医院工作的满意程度和病人的年龄,病情的严重程度和病人的忧虑程度之间的关系,随机调查了该医院的23位病人,得数据如下表:

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试题库

一、名词解释:(20分) 1.准确度和精确度:同一处理观察值彼此的接近程度同一处理的观察值与其真值的接近程度 2.重复和区组:试验中同一处理的试验单元数将试验空间按照变异大小分成若干个相对均匀的局部,每个局部就叫一个区组 3回归分析和相关分析:对能够明确区分自变数和因变数的两变数的相关关系的统计方法: 对不能够明确区分自变数和因变数的两变数的相关关系的统计方法 4.总体和样本:具有共同性质的个体组成的集合从总体中随机抽取的若干个个体做成的总体 5.试验单元和试验空间:试验中能够实施不同处理的最小试验单元所有试验单元构成的空间 二、填空:(20分) 1.资料常见的特征数有:(3空)算术平均数方差变异系数 2.划分数量性状因子的水平时,常用的方法:等差法等比法随机法(3空) 3.方差分析的三个基本假定是(3空)可加性正态性同质性 4.要使试验方案具有严密的可比性,必须(2空)遵循“单一差异”原则设置对照 5.减小难控误差的原则是(3空)设置重复随机排列局部控制 6.在顺序排列法中,为了避免同一处理排列在同一列的可能,不同重复内各处理的排列方式常采用(2空)逆向式阶梯式 7.正确的取样技术主要包括:()确定合适的样本容量采用正确的取样方法 8.在直线相关分析中,用(相关系数)表示相关的性质,用(决定系数)表示相关的程度。 三、选择:(20分) 1试验因素对试验指标所引起的增加或者减少的作用,称作(C) A、主要效应 B、交互效应 C、试验效应 D、简单效应 2.统计推断的目的是用(A) A、样本推总体 B、总体推样本 C、样本推样本 D、总体推总体 3.变异系数的计算方法是(B) 4.样本平均数分布的的方差分布等于(A) 5.t检验法最多可检验(C)个平均数间的差异显著性。 6.对成数或者百分数资料进行方差分析之前,须先对数据进行(B) A、对数 B、反正弦 C、平方根 D、立方根 7.进行回归分析时,一组变量同时可用多个数学模型进行模拟,型的数据统计学标准是(B) A、相关系数 B、决定性系数 C、回归系数 D、变异系数 8.进行两尾测验时,u0.10=1.64,u0.05=1.96,u0.01=2.58,那么进行单尾检验,u0.05=(A) 9.进行多重比较时,几种方法的严格程度(LSD\SSR\Q)B 10.自变量X与因变量Y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9054,则Y的总变异中可由X与Y的回归关系解释的比例为(C) A、0.9054 B、0.0946 C、0.8197 D、0.0089 四、简答题:(15分) 1.回归分析和相关分析的基本内容是什么?(6分)配置回归方程,对回归方程进行检验,分析多个自变量的主次效益,利用回归方程进行预测预报: 计算相关系数,对相关系数进行检验 2.一个品种比较试验,4个新品种外加1个对照品种,拟安排在一块具有纵向肥力差异的地块中,3次重复(区组),各重复内均随机排列。请画出田间排列示意图。(2分) 3.田间试验中,难控误差有哪些?(4分)土壤肥力,小气候,相邻群体间的竞争差异,同一群体内个体间的竞争差异。 4随即取样法包括哪几种方式?(3分)简单随机取样法分层随机取样法整群简单随机取样法 五、计算题(25分) 1.研究变数x与y之间的关系,测得30组数据,经计算得出:x均值=10,y均值=20,l xy=60, l yy=300,r=0.6。根据所得数据建立直线回归方程。(5分)a=2 b=1.8 y=2+1.8 x 2.完成下列方差分析表,计算出用LSR法进行多重比较时各类数据填下表:

《空间数据分析》课程论文

南京市银行网点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测绘工程学院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地信2012班) 摘要:伴随着互联网技术在经济领域的全面渗透,银行业金融电子化改造来临了。许多银行网点的分布多以行政层级制来决定网点的建设,忽视市场规律的作用,对市场的分析不够,进而导致有些银行网点经营状况不佳。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化,银行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如何科学的布局银行网点,无疑已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选取南京市城区为研究区域,以南京市地理基础数据,借助GIS空间分析技术、统计分析、核密度分析、主成分分析等研究方法,进行银行网点布局特征研究。 结果表明:南京市各个城区的银行网点数量存在较大差异,鼓楼区最多,雨花台区最少,银行网点主要积聚在城市的中心区以及各城区的中心,同时具有商业繁华区聚集性;高校区聚集性;交通便利区指向性;相对于以鼓楼区、白下区、玄武区为中心的区域,外围城区银行网点聚集程度较低。随着空间尺度不同,银行集聚区形成机制差异较大,小尺度集聚区形成主要受到交通便利性的影响,比如典型的有浦口区和六合区。较大尺度银行集聚区则更加关注服务对象。通过分析可知城区面积、人口、GDP 总量、交通等是影响银行网点布局的重要区位因子。最后给出改善南京市城区银行网点分布的建议。 关键词:南京市;银行网点;布局;影响因素 1引言 1.1研究意义 在江苏省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作为经济发展中心的南京,分析其银行网点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其影响因素,这对于了解南京市第三产业的发展格局,促进南京市金融产业的发展,进而推动南京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GIS空间分析视角,对银行网点的空间分布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现实意义。首先其能够指导金融业的发展规划,尤其是空间布局方面;其次随着南京市城市规模不断的扩大,能够为今后银行选址及分布提供指导。 1.2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1.2.1 国外研究现状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国内外学者对金融地理学展开了一些的研究。Hepworth(1981)探讨了国际金融中心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和简单的发展历程;E.P.Davis(1988)则将企业选址理论运用到国际金融中心形成的研究中去[1]。 20世纪年代以来研究主要集中在城市中心商务区,学术界普遍存在这样一种共识:集聚在市中心能使金融业更方便地获得外部效益和信息资源[2]。尽管城市空间格局不断重组,但对于一个城市的高端服务业(如金融、保险、证劵)的布局来说,集聚经济发挥的作用始终没有减弱,它们总倾向于布局在CBD[3]。学者们对影响金融业布局因素的研究较多,有学者强调集聚作用,有学者强调文化根植[4],还有学者认为信息的共享性和易获得性至关重要。大体可以分为4个因素:经济因素、空间因素、信息因素、人文因素。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银行业空间布局作为金融地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逐渐受到学者重视,金融行业也被细分为银行业、基金业、保险业和证劵业等分支行业,每种行业都具备独特的功能和特定的布局形式。将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的区位进行比较研究,通常会得到明显的差别。从单一类别来看,国外学者对银行业布局的理论和实证研究都比较成熟,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进行了大量案例研究。例如Yamori 究利用多元离散模型研究了日本跨国银行在其国际化过程中选址的考虑因素,研究发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与其海外银行的投资规模关系密切[5]。 可以看出,国外学者的研究视角多是国家或区域层面上的,更多的是关注跨国银行与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在研究方法上通常是建立数学模型,借助软件进行求解。 1.2.2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有关金融及银行网点空间分布研究的主体是银行的从业人员,主要从金融网络及金融网点经营与管理的角度探讨。改革开放以来银行网点的研究首先集中在不同类银行的发展形势。各大银行的功能定位,一些学者则从研究方法入

数据分析课程设计-NBA球员技术统计分析报告

《数据分析方法》课程设计 成绩评定表 学生姓名严震班级学号1109010114 专业信息与计算课程设计题目NBA球员技科学术统计分析报告 评 语 组长签字: 成绩 日期 20年月日

《数据分析方法》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任务书 学院理学院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学生姓名严震班级学号1109010114 课程设计题目NBA 球员技术统计分析报告实践教学要求与 任务 : 设计要求(技术参数): 1、熟练掌握SPSS 软件的操作方法; 2、根据所选题目及调研所得数据,运用数据分析知识,建立适当的数学模型; 3、运用 SPSS 软件,对模型进行求解,对结果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 4、掌握利用数据分析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 设计任务: 1、查阅相关资料,找到NBA 球员技术的相关指标,获得相关数据; 2、利用数据分析的理论,建立线性回归模型,以及对其进行主成分分析; 3、利用 SPSS软件求解 , 并给出正确的结论。 工作计划与进度安排 : 第一天——第二天学习使用SPSS 软件并选题 第三天——第四天查阅资料 第五天——第六天建立数学模型 第七天——第九天上机求解并完成论文 第十天答辩 指导教师:专业负责人:学院教学副院长: 201年月日201年月日201年月日

II

摘要 数据分析析的主要应用有两方面,一是寻求基本结构,简化观测系统,将具有错综复杂关系的对象(变量或样品)综合为少数几个因子(不可观测的,相互独立的随机变 量),以再现因子与原变量之间的内在联系;二是用于分类,对p 个变量或 n 个样品进 行分类。聚类分析一般有两种类型,即按样品聚类或按变量(指标)聚类,其基本思想是通过定义样品或变量间“接近程度”的度量,将“相近”的样品或变量归为一类。本文 利用利用数据分析中的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对多个变量数据进行了分析。就是分析和处理 数据的理论与方法,数据分析中提出了广泛的多元数据分析的统计方法,包括线性回归分析、方差分析、因子分析、主成分分析、典型相关分析、判别分析、聚类分析等。 关键词: spss 软件 ; 聚类分析 ; 因子分析 ; 线性规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