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照物选择的几个原则

合集下载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专题1.2 运动的描述(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专题1.2 运动的描述(含答案解析)

专题1.2 运动的描述知识点一:机械运动1.机械运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叫机械运动。

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运动形式,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都在做机械运动。

2.判断标准:判断是否属于机械运动的关键在于研究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其他物体的位置是否发生了变化。

知识点二:参照物1.参照物:要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先选定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定的标准物体叫参照物。

(注意:参照物是假定为不动的物体)2.参照物的选取原则(1)任意性原则:参照物的选定可以是任意的,但不能将研究物体本身作为参照物。

(2)方便性原则:为了方便地研究机械运动,物理学中一般选取地面或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作为参照物。

知识点三: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1.运动时绝对的:小到分子原子电子的微观世界,达到天体运动,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2.静止是相对的:我们平常说某物体静止,是指它相对于所选取的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实际上这个被选做参照物的物体也在运动,因为运动是绝对的,绝对静止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3.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能不同,但都是合理的。

重难点解读1.重点是在研究机械运动时,如何判定所选择的参照物?判定的关键是分析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哪个物体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或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哪个物体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

如果所研究物体是运动的,看它相对于哪个物体位置发生改变。

这个相对的物体就是参照物;如果所研究物体是静止的,看它相对于哪个物体位置未发生改变。

这个相对的物体就是参照物。

2.难点是如何判定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判定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参照物之间是否发生了位置的改变,若位置发生了改变,则被研究的物体时运动的;若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则被研究的物体是静止的。

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一般按以下三个步骤进行:(1)选择恰当的参照物。

(2)看被研究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变化。

沪科版物理第二章复习资料

沪科版物理第二章复习资料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知识梳理(一)动与静1、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

2、参照物:研究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事先被选作参照标准的物体叫。

选择原则:参照物的选取是的,视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即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二)长度的测量1、长度的单位: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______常用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换算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长度的测量工具:_______,使用前的观察:三看:看_____、看_______、看_____________。

测量的五会:1、会选:根据测量的实际需要选取适当的和。

2、会放:刻度尺有刻度的一侧紧贴被测长度。

3、会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________。

4、会读:读出精确值后,还要再估读到________________。

5、会记:一个完整的测量结果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

估测和特殊测量:转化法,累积法,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纸张的厚度。

化曲为直:一段铁丝,可用细棉线等。

2、时间的单位:国际制单位:_______,常用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换算关系:1h=___min=______s,1s=_______ms=_________us.3、误差概念:误差不是错误,错误是_______避免的,而误差是____________避免的。

(选填“可以”、“不可以”)(三)快与慢1、比较物体的运动快慢的方法: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5.4 运动的相对性 教案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5.4  运动的相对性  教案

《运动的相对性》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我们生活在一个不停运动着的世界中,能举例说明常见的运动现象。

(2)了解人们描述运动的不同方式,举出文学、绘画等作品中描述运动的例子。

(3)知道如何用科学语言描述物体的运动和静止;了解参照物的概念及其选取的方法,能举例说明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过程与方法(1)采用探究和启发引导的有机结合,以教学重点——机械运动、运动的相对性这一线索为中心展开教学。

(2)通过宇宙运动和分子运动现象说明世界是运动的。

(3)通过实例及体验活动,引导学生学会从生活中学习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展示含有相对运动知识的古诗句,体现中华民族古汉语的博大精深。

(2)通过对相对运动的现象讨论,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在生产、科研、军事上的应用。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了运动的多种形式,对运动和静止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如何科学地描述运动,学生还未接触到,可以说学生对运动的认知是肤浅的,表面化的,缺乏理性的认识,不能把握其本质,抽象思维比较稚嫩,难以对参照物问题作出简单正确的选择,不能准确、完整地分析相对静止时必须满足“速度大小和方向相同”这一条件。

因此,本节课的设计,应多给学生提供多媒体等丰富的感性材料,教学时可以让学生举出一些日常生活中见到的物体运动和静止的事例,激发学生的心理矛盾,从而有效地创设课堂教学的问题情境;再提出你是根据什么来判断这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引出参照物的概念;结合一些生活中的事例来判断参照物,学生兴趣往往比较浓厚,但参照物的选择只要让学生有常识性了解即可,不必展开。

整个学习过程应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经历观察、分析和总结的过程,完成理性认识的升华。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参照物的选择;运动的相对性。

2、教学难点: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八、教学过程:理学中的概念界定仔细迅速阅读课本能力运动和静止同学们,根据运动的物理定义,你能说一说为什么:同一列列车中的小明和小华对于车子的运动和静止情况的判断不一样呢?哪一个小组(4位同学)愿意上来模拟表演一下当时的情景呢?(讲台可作站台使用)其他小组同学,要注意观察表演小组的模拟过程,如有异议,结束后可以作出补充。

参照物选择的六大原则

参照物选择的六大原则

参照物选择的六大原则在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做出选择,而参照物在选择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无论是购物、旅游还是职业规划,我们都需要基于某个参照物来做出决策。

然而,在众多的参照物中,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参照物成为了一个关键问题。

本文将介绍参照物选择的六大原则,帮助读者在做出决策时更加明智。

第一大原则是明确目标。

在选择参照物之前,我们首先要明确自己的目标是什么,只有明确了目标,才能更好地选择适合的参照物。

例如,如果我们的目标是购买一台性价比高的电视,那么我们可以选择参照物为各个品牌的性价比排名,从而更好地做出决策。

第二大原则是寻找专业意见。

在选择参照物时,我们可以寻求专家、学者或者行业内人士的意见。

他们具有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可以为我们提供宝贵的参考。

例如,如果我们想要选择一所大学就读,我们可以咨询教育专家或者前辈学生,了解各个大学的优劣势,从而作出更合理的选择。

第三大原则是参考群体智慧。

在互联网时代,我们可以通过各种社交媒体平台了解大众的意见和评价。

例如,在选择一部电影观看时,我们可以通过阅读影评网站或者社交媒体上的评论,了解大众对电影的评价,从而判断是否值得观看。

第四大原则是参照历史数据。

历史数据是一种重要的参照物,可以帮助我们预测未来的趋势和结果。

例如,在投资股票时,我们可以参照过去的股票行情和公司财报,来预测未来的股价走势,从而作出更明智的投资决策。

第五大原则是参照个人经验。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经历和观点,这些经验和观点可以成为我们选择参照物的重要依据。

例如,在选择一家餐厅就餐时,我们可以参考自己和朋友的口味偏好和就餐体验,从而选择适合自己的餐厅。

第六大原则是参照内心感觉。

有时候,我们可能无法用理性的方式选择参照物,这时候我们可以依靠自己的直觉和内心感觉来做出决策。

例如,在选择一份工作时,我们可能会有一种强烈的直觉告诉我们这份工作是适合自己的,这时候我们可以选择相信自己的直觉。

选择适合的参照物是我们做出决策的关键。

参照物选择的六大原则

参照物选择的六大原则

参照物选择的六大原则
在选择参照物时,有以下六个原则可以参考:
1. 准确性原则:参照物应该能够提供精确的信息,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可重复性原则:参照物应该是可以重复使用的,以便进行多次测量和比较。

3. 稳定性原则:参照物应该是稳定的,不会随时间变化或受外界因素影响。

这样才能确保测量结果的一致性。

4. 可比性原则:选择的参照物应该与待测物具有可比性,即能够反映待测物的特定属性或特征。

5. 经济性原则:选择的参照物应该是经济实用的,既能够满足测量需求,又不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6. 可操作性原则:参照物应该是易于操作的,便于测量和数据分析。

这样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误差。

初二物理参照物的选取和判定方法技巧点拨

初二物理参照物的选取和判定方法技巧点拨

初二物理参照物的选取和判定方法技巧点拨
参照物的选取和判定在初二物理中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以下是一些相关的方法和技巧点拨:
1. 明确参照物的概念:参照物是用来判断物体是否运动和如何运动的物体。

通过选定参照物,可以确定物体的运动状态。

2. 掌握参照物的选取原则: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通常选择地面或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作为参照物。

但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参照物。

3. 判定物体的运动状态:若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变化,则物体是运动的;若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通过判定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可以确定物体的运动状态。

4. 注意分析物体的相对运动:在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时,要区分绝对运动和相对运动。

绝对运动是指物体相对于地面的实际运动,相对运动是指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变化。

5. 多练习和运用:参照物的选取和判定是一个需要实践和运用的知识点,可以通过多做相关练习题来加深理解和掌握。

总之,参照物的选取和判定是一个需要理解、分析和运用的知识点。

通过以上方法和技巧点拨,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个知识点。

参照物的选取原则

参照物的选取原则

参照物的选取原则
事先假定参考系不动。

选择不同的参考系,结果会有所不同。

参考系的选取可以是任意的。

参考系的选择是任意的,但应以观察方便和使运动的描述尽可能简单为原则,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常选择地面为参考系。

一般题目未注明,参照系就是地面。

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系的位置在变化,则表明物体相对于该参照系在运动;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系的位置不变,则表明物体相对于该参照系是静止的。

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系,运动状态可以不同。

在运动学中,参照系的选择可以是任意的。

研究和叙述物体运动,只有在选取参照系后就可以展开。

如何挑选参照系,必须从具体情况去考量。

比如,一个星际火箭在刚升空时,主要研究它相对于地面的运动,所以把地球选并作参照物。

但是,当火箭进入绕太阳运行的轨道时,为研究方便,便将太阳选作参照系。

为研究物体在地面上的运动,选地球并作参照系最便利,比如,观测趴在飞机里的乘客,若以飞机为参照系来看,乘客就是恒定的;例如以地面为参照系来看,乘客就是在运动。

因此,挑选参照系就是研究问题的关键之一。

高二物理参照物知识点

高二物理参照物知识点

高二物理参照物知识点一、参照物的概念与重要性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参照物的概念是理解力学现象的基础。

参照物,简单来说,是用于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基准。

在不同的参照物下,同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可能会有不同的描述。

因此,明确参照物的选择对于正确理解物体的运动至关重要。

二、选择参照物的原则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我们通常会选择一个相对地面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作为参照物。

这样的选择有助于简化问题的复杂性,使得物体的运动状态更容易被观察和理解。

然而,在某些特定情况下,为了更好地分析问题,我们可能需要选择其他的物体作为参照物。

三、相对运动与绝对运动在物理学中,运动是相对的。

绝对运动是指物体与“绝对空间”之间的相对运动,这是一个理想化的概念,在实际中很难界定。

相对运动则是指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运动。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所说的运动大多是相对运动。

例如,当我们坐在行驶的火车上,我们会感觉自己是静止的,而车外的景物在移动,这就是因为我们选择了火车作为参照物。

四、参照物对速度的影响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的定义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在不同的参照物下,物体的速度可能会有所不同。

例如,两辆并排行驶的汽车,如果以对方为参照物,它们之间的相对速度是零;但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它们各自都有速度。

五、参照物与加速度加速度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在不同的参照物下,物体的加速度也可能不同。

例如,一个自由下落的物体,在地球表面观察者看来,其加速度是重力加速度;而在太空中观察,由于没有重力作用,它的加速度则为零。

六、参照物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正确选择参照物往往能够简化问题,使我们更容易找到解决方案。

例如,在研究地球绕太阳运动时,我们通常以太阳为参照物,这样地球的运动轨迹就变得清晰易懂。

而在研究卫星绕地球运动时,我们则以地球为参照物。

七、总结参照物是高中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对于理解物体的运动状态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初中物理核心知识点梳理大全——中考复习必备

初中物理核心知识点梳理大全——中考复习必备

初中物理核心知识点梳理大全——中考复习必备机械运动部分一、参照物的选取1.判断所选参照物2.参照物选取的原则(1)可以任意选择,但不能将研究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2)一般选择地面或地面上固定不动的物体作为参照物。

二、运动状态判断示意图三、v—t、s—t图像的理解声现象部分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但声音仍在继续传播。

2.声音以波的形式在介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3.声速跟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相同温度时一般有v固>v液>v气,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二、人耳听到声音的条件1.物体振动人耳不一定能听到声音。

2.人耳能听得到声音必须同时满足以下四个条件:①发声体振动;②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③有传声的介质;④响度足够大,可以引起人耳鼓膜振动。

三、声音特性的辨识及影响因素1.声音特性的辨识及影响因素2.常考乐器(包含自制乐器)类声音特性的影响因素四、噪声及其防治1.噪声的定义(1)物理学角度: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环境保护角度: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以及对人们想要听到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

2.噪声强弱的表示:人们以分贝(dB)为单位表示噪声强弱的等级。

五、超声波与次声波六、声、光、电磁波的对比物态变化部分一、常见物态变化现象及吸、放热1.物态变化及吸放热示意图注:固态→液态→气态是吸热过程,从气态→液态→固态是放热过程。

2.“白气”现象的辨识:“白气”不是气态,而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具体形成原因有以下两方面:(1)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冷空气液化:如冬天口中哈出“白气”、水烧开时壶嘴喷出“白气”;(2)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如冰棒周围冒“白气”、深秋湖面出现“白气”。

二、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1.液体的温度: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越快.如:烘干机烘干湿衣服;2.液体表面的空气流速:液体表面的空气流速越大,蒸发越快.如:吹风机吹头发;3.液体的表面积:液体的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如:晒粮食、衣服时将其摊开。

谈物体运动对“参照物”的选择原则

谈物体运动对“参照物”的选择原则

谈物体运动对“参照物”的选择原则在高中物理教材的课本中讨论物体运动时,我们引入了参照系的概念,物体运动时参照系则有如下特点:①判别物体运动情形(静止、运动、如何运动)必须选取某个物体为参照物,看它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发生了变化。

②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形,由于参照物的选取不同,观察的结果不同。

例1,一个人在匀速行驶的列车上竖直上抛一个小球。

在车厢的人看来是竖直上抛,对地面的人看来却是斜抛运动。

例2,无风的雨天。

站在地面的人看来,雨水竖直下落;而对飞快骑车的人看来,雨水却是斜着迎面打来。

例3,水平匀速飞行的飞机上的跳伞运动员下落。

地面上的人看来他是作平抛运动;但飞机上的人看来他却是直线自由下落。

③参照物虽然可以任意选择,但研究某个物体运动时,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这样可以使物体运动情形简化。

例题1:一根长1m的木棒从楼顶自由下落,在下落过程中木棒始终呈坚直状态,则此木棒通过楼顶下5m处一窗台边缘,需要时间多少?分析:此题如取地面为参照物,则必须选一个点(如木棒下端B),设它下落到如图1所示第二个位置即窗口C处时时间为t1,下落到第三个位置时间为t2,则据自由落体公式h=gt2有:=t2,t1=,那么木棱AB全部经过C所用的时间为t1与t2的差。

而此题如取木棒为参照物,则根据相对性原理C即以g的加速度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题中所求即为C点经过A点的时间减去C经过B点所经历的时间。

即:△t=tCA-tCB=-。

例题2:一列火车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一人站在第一节车厢的前端观察,第一节车厢通过他历时t1=2秒,全部车厢通过他历时t=6秒,设各节车厢长度相等,不计车厢的距离,试问:①这列火车共有几节车厢?②最后2秒内通过他的车厢有几节?③最后一节车厢通过他用时多少?分析:此题与上题相似,如取火车为参照物,此题相当好理解。

①设火车的加速度为a,每节车厢长度为L,共有n节车厢,假设火车不动,此人就以a的加速度相对于火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有:L=atnL=at,解得:n=9节。

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中考试(前三章)知识点总结整理

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中考试(前三章)知识点总结整理
③将不可混合液体混合如油和水
⑷缩短种子发芽时间,提高发芽率;促进植物生长 ⑸超声加工 如金刚石、玻璃等
⑹超声除尘 如除烟囱里冒的黑烟
(7)超声波加湿器(雾化)
(2)导火线抢时间问题:配套P18T11
(3)交通标志、计程车票问题:
A、在公路旁,我们经常
看到下图所示的交通标志牌,
(1)请说出A,B两牌的含义; 40 (2)在遵守交通规则的情况
长江桥 16km
下,汽车到长江大桥最快要
A
B
多长时间?
B、右图是小红同学乘出租车到达目 的地时的车费发票,求: (1)该出租车行驶的时间是多少秒? (2)出租车行驶的平均速度多大?
TAXI 车票发票 车号 A-88888 日期 18-08-08 上车 9:00 下车 9:10 单价 2.40元 里程 6.0公里 金额 14.40元
第三章 声音的世界
第一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 振动 产生的;一切发声体 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体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中不能够传播声音, 声音能够在固体、液体、空气中传播,其中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大, 液体其次,空气中的速度最小。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是 340 m/s。 3、回声与运用: ①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被反射回来形成回声 ②人耳区分原声与回声的条件:回声比原声到达人耳的时间晚 0.1s以上
特殊长度的测量方法; (1)测量铜丝的直径、一张纸的厚度等微小量常用累积法 。 (2)测硬币、球、圆柱的直径等常用 辅助法 对于用刻度尺不能直接测出的
物体长度可将刻度尺三角板等组合起来进行测量)
3、时间的单位: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秒(s)
常用单位: 小时、

运动的世界知识点

运动的世界知识点

运动的世界知识点(总4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第二章运动的世界第一节动与静1、运动的世界:宇宙每时每刻都在运动。

2、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

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运动。

静止: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没有发生改变称为静止。

2、参照物:研究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事先被选作参照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选择原则:(1). 参照物是可以任意选择的,任何物体都可以选做参照物。

视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

(2).参照物并不都是相对地面静止不动的物体,只是选哪个物体为参照物,我们就假定这个物体静止。

(3).对于参照物的选择,应该遵循有利于研究问题的简化这一原则。

一般在研究地面上运动的物体时,常选择地面或者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如房屋、树木等)作为参照物。

(4).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不能选本身作为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即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2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对同一个物体而言,如果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得出的物体的运动情况可能不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因此在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是要特别说明是以什么物体作为参照物的。

4.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一般按以下三个步骤进行:(1)选择恰当的参照物。

(2)看被研究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改变。

(3)若被研究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是运动的。

若位置没有改变,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是静止的.例题:小红坐在一辆由东向西行驶的列车上,则她相对于路边的大树是运动的,相对于坐在她身旁的乘客是静止的,相对于从她身边走过的乘务员是运动的。

练习题:“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的诗句中先后选择的参照物是和。

第二节长度与时间的测量1、长度的单位: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米,符号 m .3比米大的有千米,符号㎞,比米小的有分米符号dm,厘米符号cm,毫米符号mm,微米符号μm ,纳米符号 nm .2长度单位换算(记住小数点移动的方向和位数):换算:1km= 1000 m、 1m= 10 dm = 100㎝ = 1000 mm= 106μm= 109nm 1dm= 0.1 m 1cm= 0.01m;1mm=0.001 m;1μm= 10-6m;1nm=10-9m 3.长度测量的工具:刻度尺使用前的观察:三看:量程、分度值、零刻度线是否磨损。

参照物选择的几个原则

参照物选择的几个原则

参照物选择的几个原则泰州市高港实验学校蒋长春我们要描述一个物体是否运动或怎样运动时,必须要事先选择一个假定为不动的物体作为研究对象参照的标准,这个标准就是参照物.只有选定了参照物,我们才可以假想自己就站在参照物上去观察,也才能确定其它物体的运动状态.那么,为了描述物体的运动,我们该如何选择参照物呢?从运动学角度看,参照物可以任意选择,而且所选的参照物都是平权的,但对于同一个物体运动状态的研究,选择不同的物体作为参照物,往往描述的运动情况不同.对一个具体的运动学问题,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去选择合适的物体作为参照物,通常我们从以下四个角度进行选择.一、“一般性”原则.所谓“一般性”原则是指在描述地面上以及地面附近的物体运动状态时,一般选择地面作为参照物,或默认地面为参照物.我们生活在地面上,日常描述某个物体运动状态时,其实早已把地面作为“自然参照物”,而自己并没有意识到,比如“骏马奔驰”、“飞机起飞”、“滚滚长江东逝水”、“北风吹,雁雪纷纷”、“太阳东升西落”、“巍巍青山,岿然不动”、“地球同步卫星”等等.对我们来说,选择地面作为参照物,描述地面上以及地面附近的大多数物体的运动状态时,更符合我们的日常认知.例1如图所示,电影《闪闪的红星》主题歌的前两句歌词是:“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歌词中的“竹排”是以为参照物的,“青山”是以为参照物的.解析:本题中涉及到竹排、青山等物体.在第一句话中,研究对象是竹排,若以另一物体青山作标准,竹排是运动的(江中游),所以青山是参照物;在第二句话中,研究对象是青山,若以另一物体竹排作标准,青山是运动的(两岸走),所以竹排是参照物.我们一般认为竹排运动是理所当然的,因为竹排选择的参照物是地面;而说青山运动,有点匪夷所思,因为青山选择的参照物不是地面而是竹排,不符合我们的日常认知.如果都选地面作为参照物,那么竹排是运动的、青山是静止的.歌词中,只不过是词作者巧妙地将“青山”与“竹排”互为参照物,给我们创造了一个具有诗情画意的动态意境罢了.二、“需求性”原则.参照物的选择虽然是任意的,但不能随意,有时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来选择恰当的物体作为参照物.例2 2012年6月,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手控交会对接成功.自动与手动对接的真正区别,就是最后那140米是否有人来操作飞船完成,航天员通过操作姿态和平移控制手柄,瞄准目标飞行器十字靶标,控制飞船逐步接近目标飞行器,直至对接机构接触,完成手控交会对接.这一过程中神舟九号是以为参照物的.解析:神九飞船和天宫一号飞行速度每小时超过上万公里,对接时要求接近的速度是0.2m/s,角度偏差1°之内,横向偏差在0.2m到0.3m.神九飞船必须以天空一号作为参照标准即参照物,才能完成交会对接,以地面作为参照物已经失去意义,无法满足需求.当然,这里所说的“神九飞船和天宫一号飞行速度每小时超过上万公里”是选择的地面作为参照物、“神九飞船接近的速度是0.2m/s”是选择天宫一号作为参照物.根据“需求性”原则选择参照物的还有“空中加油”时受油机以加油机为参照物、“风洞试验”中的飞机模型以“风”作为参照物等等.三、“方便性”原则.“方便性”原则是指从方便出发选择参照物以简化物体运动的研究.如果所选参照物不恰当,有时会使问题变得很复杂.例3一只木箱漂浮在水中,随平稳流动的河水向下游飘去.在木箱的上游和下游各有一条小船,两船到木箱的距离相等,当两船同时划向木箱,两船在静水中的速度相等并大于水流速度,那么()A.上游的小船会先打捞到木箱B.下游的小船会先打捞到木箱C.两船会同时到达木箱处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解析:(一)选择河岸(地面)作为参照物.设两船到木箱的距离为d,水流速度为v0,两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v,那么上游小船的速度就为v+v0,下游小船的速度为v-v0.假设经过时间t1上游小船能赶上木箱,木箱运动的路程为s0,上游小船运动的路程为s1.那么s1=(v+v0)t1;s0= v0 t1;s1=d+s0解得:t1=d/v同理可设经过时间t2下游小船与木箱相遇,木箱运动的路程为s/0,下游小船运动的路程为s2.那么s2=(v-v0)t2;s/0= v0 t2;s2=d-s/0解得:t2=d/v由于t1= t2,故应该选C.(二)选择流水作为参照物.木箱是静止的,两船的速度大小相等且到木箱的距离也相等,故它们到达木箱所用的时间就相等,即两船会同时到达木箱.很显然,该题若选地面作为参照物,涉及船速、水速,上游的船与木箱做追击运动、下游的船与木箱做相遇运动,运动情况比较复杂;若选流水作为参照物,则木箱是静止的,两船都向木箱做简单的匀速直线运动且速度相等,我们就很容易得到答案了.四、“同一性”原则.当研究多个物体相对运动时,分析研究对象的运动过程往往要选择同一物体作为参照物,这就是“同一性”原则.在例3中,有的同学会认为木箱随水顺流而下,而下游的船与木箱相遇所走的路程小于上游的船追上木箱所走的路程,由于两船速度相等,从而得出下游的小船先捞到木箱的结论.该结论当然是错误的,错误的原因就在于分析研究对象的运动过程没有选择同一物体作为参照物,“下游的船与木箱相遇所走的路程小于上游的船追上木箱所走的路程”这一运动过程所选的参照物是地面,而“两船速度相等”所选的参照物是河水.当研究多个物体相对运动时,我们应该从系统的高度去认识系统中各个物体的运动,即研究对象的运动过程要选择同一物体作为参照物,这样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总之,在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时,无论是否提到参照物,参照物总是存在的,这就是参照物的客观性.虽然参照物的选择可以是任意的,但也是有原则的,我们要从符合日常认知、实际需求和简单方便等角度去选择合适、恰当的物体作为参照物.(发表于《初中生世界》2013年第1-2期)。

八年级物理参照物口诀

八年级物理参照物口诀

八年级物理参照物口诀【原创版】目录1.八年级物理参照物的概念2.八年级物理参照物的口诀3.参照物在物理学中的作用4.如何选择参照物5.参照物的注意事项正文【提纲】详解1.八年级物理参照物的概念参照物,是研究物体运动状态时选取的一个标准物体。

在物理学中,参照物被用来描述物体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等运动状态。

参照物可以是静止的,也可以是运动的。

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对于研究问题有着重要的影响。

2.八年级物理参照物的口诀“运动静止选参照,相对位置来描述。

选取标准为方便,分析问题更明了。

”这是八年级物理参照物的口诀,它概括了参照物的概念,选取参照物的方法以及参照物在物理学中的作用。

3.参照物在物理学中的作用参照物在物理学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参照物可以用来描述物体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等运动状态。

(2)判断物体的运动或静止:通过与参照物的相对位置变化,可以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

(3)简化问题:选择合适的参照物,可以使问题的分析更加简单明了。

4.如何选择参照物选择参照物时,可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方便性:选择方便描述和观察的物体作为参照物。

(2)相对位置不变:选择相对位置不变的物体作为参照物,以便于描述其他物体的运动状态。

(3)任意性:参照物的选择具有任意性,但要根据问题的实际需求进行选择。

5.参照物的注意事项在使用参照物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参照物可以任意选择,但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以便于问题的分析。

(2)选择参照物后,要始终保持一致,以便于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

(3)参照物可以是静止的,也可以是运动的,但要保证相对位置不变。

综上所述,参照物在物理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选择合适的参照物,可以使问题的分析更加简单明了。

参照物的选择

参照物的选择

1.下面是小虎同学做的长度单位换算的几个算式,请指出他在换算过程中的错误,并写出正确的算式.(1)5.2m=5.2m ×100cm=520cm (2)6.5×106μm=6.5×106×10-6=6.5m(3)36μm=36μm ×1000=36000nm (4)480mm=480÷1000m=0.482.请你将下列长度按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排列(填序号)A .太阳的直径为7×1011cmB .原子核的半径为2×10-15mC .人高度为1.7×103mmD .珠穆朗玛峰高度为8.84813kmE .万里长城全长为6.7×1012μmF .课桌长为1m3.在给窗户选配玻璃时,选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应达到 ( )A .1 dmB .1 cmC .1 mmD .1μm4.某同学三次测量一张课桌的长度,三次测量的结果分别为55.4cm 、55.1 cm 、55.3cm ,则该课桌的长度为 ( )A .55.2 cmB .55.3 dmC .55.27 mD .55.267 cm5.请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将以下活动所需时间由长到短排列(填序号) (题型五)A .去操场做一节广播操B .到隔壁教室去借一本书C .到距离家3km 的学校上学D .眨一下眼睛6.如图11-31,在测物体长度时,有以下几种方式,其中操作正确的是( )7.某同学测量长度的方法如图所示。

他在测量中的错误有:(1)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

如果用这把刻度尺进行正确测量,则能够达到的准确程度是___。

8.有两项实验:①用刻度尺测细铜丝直径:把细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派绕50圈;然后用刻度尺量出线圈的总长度再除以50;②测一个大头针的质量:先测出100个大头针的总质量,再除以100。

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册考点知识精编-2024-2025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知识清单

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册考点知识精编-2024-2025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知识清单

八上物理知识精编1、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用m表示)。

常用的长度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

1km=103m,1m=103mm=106μm=109nm;1m=10dm=100cm。

2、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1)会选:根据测量对象和测量要求选择适当的测量工具(适当量程和分度值)(2)会放:将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有刻度线的一侧要紧靠被测物体,与被测边保持平行,不能歪斜;(3)会看: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线,即视线与刻度尺垂直,不能斜视,图中,A为错误的视线,B为正确的视线;(4)会读:读数时,要注意区分大格和小格的数目,读出准确值,并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上图读数:1.35cm(5)会记:记录数据时,不但要记录数字,还必须注明测量量的单位。

3、长度的估测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需要对一些常见物体的长度进行估测,或采用一些简便的方法粗略测量物体的长度,这就要求我们了解一些常见物体的尺度以便于进行估测。

1、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秒(s),常用单位还有分钟(min)、小时(h )等。

1h=60min=3600s(1h=60min)。

2、使用停表测量时间时,要注意确定秒针在大表盘的第一周还是第二周,看小表盘的指针是否过半。

右图读数:3min37.5s1、参照物的选择原则一是任意性原则。

参照物可以任意选择,但不能将被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二是方便性原则。

为了研究方便,物理学中一般选择地面或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作为参照物。

2、运动状态的判断方法判断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关键是抓住“位置变化”这一特点进行分析。

如果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了改变,则被研究的物体是运动的;如果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所选参照物的位置不发生变化,则被研究的物体是静止的。

需要注意的是: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对物体运动的描述可能不同。

谈物体运动对“参照物”的选择原则

谈物体运动对“参照物”的选择原则

谈物体运动对“参照物”的选择原则在高中物理教材的课本中讨论物体运动时,我们引入了参照系的概念,物体运动时参照系则有如下特点:①判别物体运动情形(静止、运动、如何运动)必须选取某个物体为参照物,看它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发生了变化。

②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形,由于参照物的选取不同,观察的结果不同。

例1,一个人在匀速行驶的列车上竖直上抛一个小球。

在车厢的人看来是竖直上抛,对地面的人看来却是斜抛运动。

例2,无风的雨天。

站在地面的人看来,雨水竖直下落;而对飞快骑车的人看来,雨水却是斜着迎面打来。

例3,水平匀速飞行的飞机上的跳伞运动员下落。

地面上的人看来他是作平抛运动;但飞机上的人看来他却是直线自由下落。

③参照物虽然可以任意选择,但研究某个物体运动时,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这样可以使物体运动情形简化。

例题1:一根长1m的木棒从楼顶自由下落,在下落过程中木棒始终呈坚直状态,则此木棒通过楼顶下5m处一窗台边缘,需要时间多少?分析:此题如取地面为参照物,则必须选一个点(如木棒下端B),设它下落到如图1所示第二个位置即窗口C处时时间为t1,下落到第三个位置时间为t2,则据自由落体公式h=gt2有:=t2,t1=,那么木棱AB全部经过C所用的时间为t1与t2的差。

而此题如取木棒为参照物,则根据相对性原理C即以g的加速度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题中所求即为C点经过A点的时间减去C经过B点所经历的时间。

即:△t=tCA-tCB=-。

例题2:一列火车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一人站在第一节车厢的前端观察,第一节车厢通过他历时t1=2秒,全部车厢通过他历时t=6秒,设各节车厢长度相等,不计车厢的距离,试问:①这列火车共有几节车厢?②最后2秒内通过他的车厢有几节?③最后一节车厢通过他用时多少?分析:此题与上题相似,如取火车为参照物,此题相当好理解。

①设火车的加速度为a,每节车厢长度为L,共有n节车厢,假设火车不动,此人就以a的加速度相对于火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有:L=atnL=at,解得:n=9节。

选取参照物的原则

选取参照物的原则

选取参照物的原则嘿,你知道吗?选取参照物可是有不少门道呢!就说上次我骑自行车出去玩儿吧。

我想知道自己骑车的速度快不快,这时候就需要选个参照物啦。

我一开始瞅见路边的大树,心想,就以大树做参照物吧。

我使劲儿蹬着车,看着大树一棵棵往后退,感觉自己可厉害了,那速度,风呼呼地吹在脸上。

可是骑了一会儿我就发现不对劲儿了,大树隔得太远啦,我根本没法准确判断自己的速度变化。

有时候感觉自己在大树之间移动得很快,有时候又觉得好像没咋动,这可把我给愁坏了。

然后我又把目光投向了路边的小花。

那小花五颜六色的,可好看了。

我就以小花为参照物,想着每次经过一朵小花就看看时间。

可是啊,这小花太小了,我每次经过的时候都得特别小心地去看,眼睛都快瞅花了。

而且风一吹,小花晃来晃去的,我都不知道自己到底有没有经过它。

有一次我光顾着看小花了,差点撞到路边的石头上,吓得我出了一身冷汗,“哎呀妈呀,这可不行。

”接着我看到了路上的行人。

嘿,这个不错哦。

行人走得慢悠悠的,我和他们一对比,感觉自己速度老快了。

我就跟着一个行人骑,心里默默计算着时间和距离。

但是呢,问题又来了。

有的行人走着走着就停下来了,或者突然拐到别的地方去了。

我还得重新找新的行人做参照物,特别麻烦。

后来我终于发现了一个好的参照物——路边的电线杆。

电线杆间隔距离差不多,又不会乱动。

我就以电线杆为参照物,每次经过一根电线杆就记录一下时间。

这样一来,我就能比较准确地知道自己骑车的速度啦。

而且看着电线杆一根根往后退,心里特有成就感。

所以啊,选参照物得选那种稳定的、方便观察对比的。

这样才能让我们准确地知道自己的状态或者物体的状态呢。

下次你要是做什么需要参照物的事儿,可得好好选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照物选择的几个原则
泰州市高港实验学校蒋长春
我们要描述一个物体是否运动或怎样运动时,必须要事先选择一个假定为不动的物体作为研究对象参照的标准,这个标准就是参照物.只有选定了参照物,我们才可以假想自己就站在参照物上去观察,也才能确定其它物体的运动状态.那么,为了描述物体的运动,我们该如何选择参照物呢?从运动学角度看,参照物可以任意选择,而且所选的参照物都是平权的,但对于同一个物体运动状态的研究,选择不同的物体作为参照物,往往描述的运动情况不同.对一个具体的运动学问题,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去选择合适的物体作为参照物,通常我们从以下四个角度进行选择.
一、“一般性”原则.
所谓“一般性”原则是指在描述地面上以及地面附近的物体运动状态时,一般选择地面作为参照物,或默认地面为参照物.
我们生活在地面上,日常描述某个物体运动状态时,其实早已把地面作为“自然参照物”,而自己并没有意识到,比如“骏马奔驰”、“飞机起飞”、“滚滚长江东逝水”、“北风吹,雁雪纷纷”、“太阳东升西落”、“巍巍青山,岿然不动”、“地球同步卫星”等等.对我们来说,选择地面作为参照物,描述地面上以及地面附近的大多数物体的运动状态时,更符合我们的日常认知.
例1如图所示,电影《闪闪的红星》主题歌的前两句歌词是:“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歌词中的“竹排”是以为参照物的,“青山”是以为参照物的.
解析:本题中涉及到竹排、青山等物体.在第一句话
中,研究对象是竹排,若以另一物体青山作标准,竹排是
运动的(江中游),所以青山是参照物;在第二句话中,
研究对象是青山,若以另一物体竹排作标准,青山是运动的(两岸走),所以竹排是参照物.我们一般认为竹排运动是理所当然的,因为竹排选择的参照物是地面;而说青山运动,有点匪夷所思,因为青山选择的参照物不是地面而是竹排,不符合我们的日常认知.如果都选地面作为参照物,那么竹排是运动的、青山是静止的.歌词中,只不过是词作者巧妙地将“青山”与“竹排”互为参照物,
给我们创造了一个具有诗情画意的动态意境罢了.
二、“需求性”原则.
参照物的选择虽然是任意的,但不能随意,有时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来选择恰当的物体作为参照物.
例2 2012年6月,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手
控交会对接成功.自动与手动对接的真正区别,就
是最后那140米是否有人来操作飞船完成,航天员
通过操作姿态和平移控制手柄,瞄准目标飞行器十
字靶标,控制飞船逐步接近目标飞行器,直至对接
机构接触,完成手控交会对接.这一过程中神舟九号是以为参照物的.解析:神九飞船和天宫一号飞行速度每小时超过上万公里,对接时要求接近的速度是0.2m/s,角度偏差1°之内,横向偏差在0.2m到0.3m.神九飞船必须以天空一号作为参照标准即参照物,才能完成交会对接,以地面作为参照物已经失去意义,无法满足需求.当然,这里所说的“神九飞船和天宫一号飞行速度每小时超过上万公里”是选择的地面作为参照物、“神九飞船接近的速度是0.2m/s”是选择天宫一号作为参照物.
根据“需求性”原则选择参照物的还有“空中加油”时受油机以加油机为参照物、“风洞试验”中的飞机模型以“风”作为参照物等等.
三、“方便性”原则.
“方便性”原则是指从方便出发选择参照物以简化物体运动的研究.如果所选参照物不恰当,有时会使问题变得很复杂.
例3一只木箱漂浮在水中,随平稳流动的河水向下游飘去.在木箱的上游和下游各有一条小船,两船到木箱的距离相等,当两船同时划向木箱,两船在静水中的速度相等并大于水流速度,那么()
A.上游的小船会先打捞到木箱B.下游的小船会先打捞到木箱
C.两船会同时到达木箱处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解析:
(一)选择河岸(地面)作为参照物.设两船到木箱的距离为d,水流速度为v0,两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v,那么上游小船的速度就为v+v0,下游小船的
速度为v-v0.
假设经过时间t1上游小船能赶上木箱,木箱运动的路程为s0,上游小船运动的路程为s1.
那么s1=(v+v0)t1;s0= v0 t1;s1=d+s0
解得:t1=d/v
同理可设经过时间t2下游小船与木箱相遇,木箱运动的路程为s/0,下游小船运动的路程为s2.
那么s2=(v-v0)t2;s/0= v0 t2;s2=d-s/0
解得:t2=d/v
由于t1= t2,故应该选C.
(二)选择流水作为参照物.木箱是静止的,两船的速度大小相等且到木箱的距离也相等,故它们到达木箱所用的时间就相等,即两船会同时到达木箱.很显然,该题若选地面作为参照物,涉及船速、水速,上游的船与木箱做追击运动、下游的船与木箱做相遇运动,运动情况比较复杂;若选流水作为参照物,则木箱是静止的,两船都向木箱做简单的匀速直线运动且速度相等,我们就很容易得到答案了.
四、“同一性”原则.
当研究多个物体相对运动时,分析研究对象的运动过程往往要选择同一物体作为参照物,这就是“同一性”原则.
在例3中,有的同学会认为木箱随水顺流而下,而下游的船与木箱相遇所走的路程小于上游的船追上木箱所走的路程,由于两船速度相等,从而得出下游的小船先捞到木箱的结论.
该结论当然是错误的,错误的原因就在于分析研究对象的运动过程没有选择同一物体作为参照物,“下游的船与木箱相遇所走的路程小于上游的船追上木箱所走的路程”这一运动过程所选的参照物是地面,而“两船速度相等”所选的参照物是河水.当研究多个物体相对运动时,我们应该从系统的高度去认识系统中
各个物体的运动,即研究对象的运动过程要选择同一物体作为参照物,这样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总之,在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时,无论是否提到参照物,参照物总是存在的,这就是参照物的客观性.虽然参照物的选择可以是任意的,但也是有原则的,我们要从符合日常认知、实际需求和简单方便等角度去选择合适、恰当的物体作为参照物.
(发表于《初中生世界》2013年第1-2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