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法第1阶段测试题1b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第一阶段测试卷
考试科目:《民事诉讼法》第1章至第4章(总分100分)时间:90分钟______________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
专业:学号:身份证号:
姓名:得分:
一、判断题
1、民事诉讼是当事人为解决民事争议而采取的一种自力救济。()
2、诉讼标的就是指诉讼标的物。()
3、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原则并不意味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完全相同。()
4、诉讼上的法律事实是引起民事诉讼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原因。()
5、民事诉讼中的辩论只能通过口头形式进行。()
6、民事诉讼的处分原则,是指当事人可以行使权利,也可放弃权利。()
7、民事诉讼中所有的案件都应当适用合议制。()
8、审判人员回避,由审判长决定。()
9、不公开审理的案件,也要公开宣判。()
10、起诉时对案件有管辖权的法院,其管辖是恒定的。()
二.单选题
1、下列案件,应当公开审理的是( )
A.甲因泄漏他人隐私而被起诉
B.某公司高级管理人员乙辞职后,非法使用其所知道的商业秘密
C.17 岁的少年丙因侵权而被告上法庭
D.丁要求与其妻离婚,并申请不公开审理
2、合议庭在评议案件,如有意见分歧时,应当()
A.由审判长决定
B. 少数服从多数
C.报审判委员会决定
D.报法院院长决定
3、支持起诉原则中,支持者是指()
A.亲属
B.朋友
C.单位领导
D.企事业单位和机关、社会团体
.
4、人民陪审员应邀到人民法院执行审判职务时,其权利()
A.和书记员同等
B.和审判长同等
C.和审判员同等
D.和审判委员会同等
5、诉的构成要素包括诉讼当事人、诉讼标的和()
A.争议事项
B.诉讼费用
C. 诉讼请求
D.诉讼理由
6、如果当事人对人民法院关于回避的决定不服,可以()
A.向作出决定的人民法院的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申请
B.向作出决定的人民法院的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复议一次
C.向作出决定的人民法院申请复议一次
D.先申请复议,不服复议决定再申诉解决
7、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高级人民法院管辖()第一审民事案件。
A.重大涉外的
B.在本辖区有重大影响的
C.认为应当由本院审理的
D.最高人民法院确定由高级人民法院管辖的
8、按照同一级人民法院的辖区划分第一审民事案件的分工和权限的是()
A.裁定管辖
B.级别管辖
C.专属管辖
D.地域管辖
9、由于不动产纠纷提起的诉讼,应由()
A.被告所在地法院
B.不动产所在地法院
C.原告所在地法院
D.当事人协议确定的法院
10、张某和薛某均为甲市人,双方在乙市登记结婚,后薛某在丙市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薛某服刑一年后张某将户口迁到丁市,欲起诉与尚在服刑的薛某离婚,对此案哪一个法院有管辖权?( )
A.甲市
B.乙市
C.丙市
D.丁市
三.多选题
1、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主体有()
A.人民法院
B.人民检察院
C.当事人
D.证人
E.诉讼代理人
2、下列诉讼中,属于给付之诉的有()
A.要求支付货款之诉
B. 要求停止侵权行为之诉
C.要求拆除违章建筑之诉
D.要求解除收养关系之诉
E.要求解除婚姻关系之诉
3、法院调解的基本原则是()
A.公正
B.及时
C.自愿
D.平等
E.合法
.
4、合同的双方当事人可以在书面合同中协议选择()管辖
A.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
B.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
C.原告所在地人民法院
D.合同缔结地人民法院
E.任意选择
5、因侵权行为提起的诉讼,()有管辖权
A.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
B. 侵权行为地人民法院
C.侵权结果地人民法院
D.侵权人居所地人民法院
E.前面四个选项的法院
四.名词解释
1、民事诉讼法律关系
2、诉
3、对等原则
4、管辖权异议
五.简答题
1、简述诉的种类和要素。
2、民事检察监督的适用范围是什么?
3、简述法院主管与仲裁机构主管的关系。
六.论述题
试述我国民事诉讼的回避制度。
七.案例分析
1、[案情]原告甲公司向人民法院起诉被告乙及丙公司。起诉状中称,被告乙原是其营销部经理,被丙公司高薪挖去,在丙公司负责市场推销工作。乙利用其在甲公司所掌握的商业秘密,将甲公司的销售与进货渠道几乎全部提供给了丙公司,甲公司因而损失严重,请求乙和丙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同时申请不公开审理,以避免商业秘密泄露于第三人[问题]人民法院能否同意原告不公开审理的要求?为什么?
2、[案情]a省的个体户姜某由b省的甲县运5吨化工原料到丙县,途经b省的甲、乙、丙三县交界时,化学原料外溢,污染了甲县村民王某、乙县李某和丙县张某的稻田,造成禾苗枯死。受害村民要求赔偿,但由于赔偿数额争议较大,未能达成协议。为此,甲县的王某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