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人教版《论语十则》翻译
论语十则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论语十则文言文翻译及注释](https://img.taocdn.com/s3/m/41bf9b26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0a.png)
论语十则文言文翻译及注释论语十则原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的一课,选自《论语译注》。
论语十则文言文翻译及注释是如何呢?本文是小编整理的论语十则文言文翻译及注释资料,仅供参考。
论语十则文言文原文论语十则作者:孔子出处:《论语》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
”(《为政》)5.子曰:“由,诲女(rǔ)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
”(《为政》)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xǐng)也。
”(《里仁》)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hǎn)》)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注:第一到第九则为语录体,第十则为对话体。
这里所编的十则分别选自《学而》、《为政》、《里仁》、《述而》、《泰伯》、《子罕》和《卫灵公》。
论语十则文言文翻译及注释第一则:学习方法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学而》)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地去复习,不也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重点字词解释: (1)子:先生,指孔子。
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
《十则》全文与翻译
![《十则》全文与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d2e8a74c14791711cd791751.png)
《十则》全文与翻译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论语》十则【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学习知识,进而按时温习它,不也是令人高兴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而来,不也是令人快乐的事儿吗?我有才学,别人不了解我,可是我自己并不恼怒,不也是品德高尚的人所具有的吗?”【原文】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原文】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孔子说:“光读书学习不知道思考,就迷惑不解;光思考却不去读书学习,就什么都学不到。
”【原文】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孔子说:“由!教给你什么叫‘知’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真正的知啊!”【原文】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译文】子贡问道:“孔文子凭什么被人们谥为‘文’呢?”孔子说:“孔文子聪敏好学,不认为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是羞耻,因此谥他为‘文’啊!”【原文】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译文】孔子说:“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却不感觉满足,教导他人不知疲倦,这些对我来说,有哪一点是我所具备的呢?”【原文】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孔子说:“三个人在一起行路,一定有可以作为我的教师的人在中间;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他们的短处,自己如果也有,就要改掉它。
”【原文】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文】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原文】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译文】孔子在河边说:“消逝的时光像这河水一样呀!日夜不停。
”【原文】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论语十则原文及其翻译
![论语十则原文及其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43537ddaa5e9856a5712606c.png)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翻译:孔子说:“学习知识并且按时温习它,不也是令人快乐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交流、学习〕,不也是令人快乐的事吗?别人不了解自己也不怨恨,不正是品德高尚的人吗?〞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屡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老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反复检查我的行为:为人处事有不真诚的事吗?与朋友交往有不老实的事吗?老师教授的知识有不复习的吗?〞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从而知道新的知识,可以凭借这个成为老师了。
〞4、子曰:“学而不思那么罔,思而不学那么殆。
〞〔《为政》〕翻译:孔子说:“只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疑惑。
〞5、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翻译:孔子说:“仲由,教给你的理解了吗?懂得就是懂得,不懂就是不懂,这也是聪明啊。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翻译:孔子说:“见到贤人就要向他学习,希望能到达他的水平,见到不好的人就要自我反省。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翻译: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学习他的优点,如果自己也有他的缺点就加以改正。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翻译: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决,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或责任〕,路途又很遥远。
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这不也是很遥远吗?〞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十则全文和译文
![论语十则全文和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62ebe6b9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ec.png)
论语十则全文和译文论语十则全文和译文论语十则原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的一课,选自《论语译注》。
《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一部分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文集,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分享的论语十则全文和译文,欢迎阅读参考。
论语全文和译文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学而》)解词:时:按时;说:同“悦”,愉快。
翻译:学习需要不断复习才能掌握。
学了知识,按时复习,这是愉快的事。
这里既有学习方法,也有学习态度。
朋,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在一起探讨问题,是一种乐趣。
赏析:人家不了解,我却不怨恨,是君子的风格。
这是讲个人修养问题。
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解词:故:旧的(知识);知:理解、领悟。
翻译: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
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3、子曰:“学而不思则闰;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解词:罔:迷惑而无所得;殆: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翻译:只读书而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读书,就会有疑惑。
赏析:这里阐述了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也是讲学习方法的。
4、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解词:愠:恼恨。
翻译:孔于说:“子路,教给你正确认识事物的道理吧。
(那就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赏析:这段说的是对待事物的正确态度。
5、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公冶长》)解词:耻:以……为羞耻翻译:子贡问道:“孔文子为什么叫“文”呢?”孔子说:“他聪敏而又爱好学刁,并且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因此用‘文’做他的谥号。
”这里借回答于贡的问话,借题发挥,教育弟子要勤学好问。
6、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解词:识:记住;厌:满足;诲:教导。
论语十则原文和翻译
![论语十则原文和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e2970412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6e.png)
论语原文和翻译《论语》(lún yǔ),是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文集,成书于战国前期。
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论语十则原文和翻译,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学而》)解词:时:按时;说:同“悦”,愉快。
翻译:学习需要不断复习才能掌握。
学了知识,按时复习,这是愉快的事。
这里既有学习方法,也有学习态度。
朋,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在一起探讨问题,是一种乐趣。
赏析:人家不了解,我却不怨恨,是君子的风格。
这是讲个人修养问题。
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解词:故:旧的(知识);知:理解、领悟。
翻译: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
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3、子曰:“学而不思则闰;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解词:罔:迷惑而无所得;殆: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翻译:只读书而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读书,就会有疑惑。
赏析:这里阐述了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也是讲学习方法的。
4、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解词:愠:恼恨。
翻译:孔于说:“子路,教给你正确认识事物的道理吧。
(那就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赏析:这段说的是对待事物的正确态度。
5、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公冶长》)解词:耻:以……为羞耻翻译:子贡问道:“孔文子为什么叫”文“呢?”孔子说:“他聪敏而又爱好学刁,并且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因此用‘文’做他的谥号。
”这里借回答于贡的问话,借题发挥,教育弟子要勤学好问。
人教版七年级上新《论语》十则·原文和翻译译文
![人教版七年级上新《论语》十则·原文和翻译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578a6cd4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ed.png)
人教版七年级上新《论语》十则·原文和翻译译文1、人教版七年级上新《论语》十则·原文和翻译译文人教版七年级上新《论语》十则·原文和翻译新《论语》十则•原文和译文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学而》)。
翻译:学习需要不断复习才能掌握。
学了知识,按时复习,这是愉快的事。
(——这里既有学习方法,也有学习态度。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在一起探讨问题,是一种乐趣。
人家不了解,我却不怨恨,是君子的风格。
(——这是讲个人修养问题。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谋划是否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否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复习过呢?”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翻译: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
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4、子曰:“学而不思则闰;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翻译:只读书而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读书,就会有疑惑。
赏析:这里阐述了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也是讲学习方法的。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翻译:孔于说:“子路,教给你正确认识事物的道理吧。
(那就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孔子说:“见到贤就想一想如何与他看齐他学,见不贤的人就应该反省一下自己有没有与他同样的缺点。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翻译: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
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要注意改正。
”这里说的是只要虚心求教,到处都有老师。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曾子说:“士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
孔子论语十则__原文翻译译文
![孔子论语十则__原文翻译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48a47495daef5ef7ba0d3c58.png)
孔子论语十则原文翻译译文孔子说:“学习知识,进而按时温习它,不也是令人高兴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而来,不也是令人快乐的事儿吗?我有才学,别人不了解我,可是我自己并不恼怒,不也是品德高尚的人所具有的吗?”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光读书学习不知道思考,就迷惑不解;光思考却不去读书学习,就什么都学不到。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说:“由(子路)!教给你什么叫‘知’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真正的知啊!”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贡问道:“孔文子凭什么被人们谥为‘文’呢?”孔子说:“孔文子聪敏好学,不认为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是羞耻,因此谥他为‘文’啊!”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孔子说:“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却不感觉满足,教导他人不知疲倦,这些对我来说,有哪一点是我所具备的呢?”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孔子说:“三个人在一起行路,一定有可以作为我的教师的人在中间;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他们的短处,自己如果也有,就要改掉它。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子在河边说:“消逝的时光像这河水一样呀!日夜不停。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孔子说:“我曾经整天不吃,整晚不睡,用来思考,却没有长进,不如去学习。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论语十则是语文课本中的一课,选自《论语》。
《论语》是记载孔丘及其一部分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文集,儒家的重要经典之一。
(完整版)孔子论语十则--原文翻译译文
![(完整版)孔子论语十则--原文翻译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8400965833d4b14e84246817.png)
孔子论语十则原文翻译译文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孔子说:“学习知识,并按时温习它,不也是令人高兴的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事吗?有朋友从远方而来到这里,不也是令人快乐的事情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乎?”人吗?”2.子曰:“温故而知新,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为师矣。
”可以凭借这点当老师了。
”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孔子说:“光知道读书学习却不知道思考,就会迷惑不解;思而不学则殆。
”光知道思考却不知道读书学习,就会对精神有所伤害。
”4.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孔子说:“由(子路)!教给你什么叫‘知’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真正的知啊!”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贡问道:“孔文子凭什么被人们谥为‘文’呢?”孔子说:“孔文子聪敏好学,不认为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是羞耻,因此谥他为‘文’啊!”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孔子说:“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却不感觉满足,教导他人不知疲倦,这些对我来说,有哪一点是我所具备的呢?”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说:“三个人在一起行路,一定有可以作为我的教师的人在中间;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他们的短处,自己如果也有,就要改掉它。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孔子在河边说:“消逝的时光像这河水一样呀!日夜不停。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孔子说:“我曾经整天不吃,整晚不睡,用来思考,却没有长进,不如去学习。
”。
(word完整版)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
![(word完整版)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f85758d92af90242a995e54b.png)
(word完整版)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翻译:孔子说:“学习知识并且按时温习它,不也是令人高兴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交流、学习),不也是令人快乐的事吗?别人不了解自己也不怨恨,不正是品德高尚的人吗?”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反复检查我的行为:为人处事有不真诚的事吗?与朋友交往有不诚实的事吗?老师教授的知识有不复习的吗?”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从而知道新的知识,可以凭借这个成为老师了。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翻译:孔子说:“只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疑惑。
”5、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翻译:孔子说:“仲由,教给你的理解了吗?懂得就是懂得,不懂就是不懂,这也是聪明啊。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翻译:孔子说:“见到贤人就要向他学习,希望能达到他的水平,见到不好的人就要自我反省。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翻译: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学习他的优点,如果自己也有他的缺点就加以改正。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翻译: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或责任),路途又很遥远。
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这不也是很遥远吗?"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注释
![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注释](https://img.taocdn.com/s3/m/be9a9621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89.png)
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注释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注释论语是一部中国古代传世的经典著作,也是我国儒家文化的思想源头,对于人们的成长道路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论语十则是论语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具体原文及翻译如下: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子曰:“学习并努力练习,这难道不是极好的吗?”2、子曰:“攻乎畏途,施诸己而不愿,施于人而不必,此之谓大丈夫。
”子曰:“勇于开拓新领域、不自私地给别人所希望的、不附和即便别人不需要的,此之谓大丈夫。
”3、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子曰:“统治一个由千多个部落组成的国家,要守礼敬、可信任、勤俭持家、爱护百姓、据时应变。
”4、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子曰:“弟子,走进家门要孝顺,出去要友善,谨慎而可信任,要普爱众人又要特别爱仁义。
”5、子曰:“事父母平,可谓孝;言而有信,可谓仁;行有余力,可谓知。
”子曰:“对父母表示一致的尊重,这可谓孝顺;能够如实说话,这可谓仁德;日常行为要有余力,这可谓明智。
”6、子曰:“事君尽礼,言而有信,雅正,不失辨,可谓仁。
”子曰:“对君主尽心尽力,言语必实,雅正,不会有失败,这可谓仁义。
”7、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子曰:“审视其所做之事的目的、探究其动机、探测其情绪的安稳,然后再论断其人,人们怎会乐意这样呢?怎会乐意这样呢?”8、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子曰:“一个知识分子不可以不勇于担当,任劳任怨、路很远。
”9、子曰:“君子慎其独也。
”子曰:“君子在独处时要小心谨慎。
”10、子曰:“言必信,行必果。
”子曰:“说话要忠实,行动要有果效。
”通过论语十则,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古代提倡的道德准则和人生 path、values 有着深远的影响力。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借鉴这些道德准则,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并努力做到“学而时习之”,不断改善自我;以“攻乎畏途”来开拓新领域,勇于接受挑战;孝顺父母,爱护百姓;尽心尽力辅佐君主;经常审视自己,坚持言必信,行必果,才能够走上人生的正道,真正实现“大丈夫”。
论语十则原文以及翻译详细
![论语十则原文以及翻译详细](https://img.taocdn.com/s3/m/9c84a618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88.png)
论语原文以及翻译详细论语十则原文以及翻译详细论语十则告诉我们很重要的道理。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论语十则原文以及翻译,欢迎大家阅读!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翻译:孔子说:“学习知识并且按时温习它,不也是令人高兴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交流、学习),不也是令人快乐的事吗?别人不了解自己也不怨恨,不正是品德高尚的人吗?”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反复检查我的行为:为人处事有不真诚的事吗?与朋友交往有不诚实的事吗?老师教授的知识有不复习的吗?”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从而知道新的知识,可以凭借这个成为老师了。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翻译:孔子说:“只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疑惑。
”5、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翻译:孔子说:“仲由,教给你的理解了吗?懂得就是懂得,不懂就是不懂,这也是聪明啊。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翻译:孔子说:“见到贤人就要向他学习,希望能达到他的水平,见到不好的人就要自我反省。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翻译: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学习他的优点,如果自己也有他的缺点就加以改正。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翻译: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或责任),路途又很遥远。
(完整版)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
![(完整版)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5a246e11f01dc281e43af03b.png)
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翻译:孔子说:“学习知识并且按时温习它,不也是令人高兴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交流、学习),不也是令人快乐的事吗?别人不了解自己也不怨恨,不正是品德高尚的人吗?”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反复检查我的行为:为人处事有不真诚的事吗?与朋友交往有不诚实的事吗?老师教授的知识有不复习的吗?”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从而知道新的知识,可以凭借这个成为老师了。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翻译:孔子说:“只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疑惑。
”5、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翻译:孔子说:“仲由,教给你的理解了吗?懂得就是懂得,不懂就是不懂,这也是聪明啊。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翻译:孔子说:“见到贤人就要向他学习,希望能达到他的水平,见到不好的人就要自我反省。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翻译: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学习他的优点,如果自己也有他的缺点就加以改正。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翻译: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或责任),路途又很遥远。
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这不也是很遥远吗?”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十则】原文对照翻译一句一译
![【论语十则】原文对照翻译一句一译](https://img.taocdn.com/s3/m/eca4b98f69dc5022aaea0098.png)
【论语十则】论语十则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学习知识并且按时温习它,不也是令人高兴的事吗? 有朋友从远方来(交流、学习),不也是令人快乐的事吗? 别人不了解自己也不怨恨,不正是品德高尚的人吗?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复习旧的知识从而知道新的知识,可以凭借这个成为老师了。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只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疑惑。
5、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仲由,教给你的理解了吗?懂得就是懂得,不懂就是不懂,这也是聪明啊。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见到贤人就要向他学习,希望能达到他的水平,见到不好的人就要自我反省。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三个人一起走,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学习他的优点,如果自己也有他的缺点就加以改正。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或责任),路途又很遥远。
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这不也是很遥远吗?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年末天气寒冷,这时才能知道松柏是最后凋零的。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子贡问孔子:“有没有一句忠言可以一生受用遵循的呢?”孔子说:“也许就是仁爱待人!自己所不愿要的,不要强加到别人身上。
《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
![《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01f0a667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b1.png)
《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关于《论语》的解读,有史以来有成百上千的版本,但是解来解去,无外乎“说文解字”四个大字。
下面为大家整理了《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以供参考!《论语》十则原文:第一到第九则为语录体,第十则为对话体。
这里所编的十则分别选自《学而》、《为政》、《里仁》、《述而》、《泰伯》、《子罕》和《卫灵公》。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
”(《为政》)5.子曰:“由,诲女(rǔ)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
”(《为政》)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xǐng)也。
”(《里仁》)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hǎn)》)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论语》十则翻译:第一则:学习方法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学而》)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地去复习,不也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重点字词解释: (1)子:先生,指孔子。
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
《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论语十则》文言文翻译
![《论语十则》文言文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8c8a2c54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a35c25f.png)
一、子曰:“里仁为美。
”翻译:孔子说:“居住在仁爱之地,便是一种美好的境界。
”解读:此句强调仁爱的重要性,认为生活在充满仁爱之心的环境中,是一种幸福。
二、子曰:“择善而从之。
”翻译:孔子说:“选择善良的事物去追求,跟随它们。
”解读:此句教导我们要善于选择,追求善良的事物,并将其作为行动的准则。
三、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翻译:孔子说:“君子心胸开阔,小人则常常忧愁。
”解读:此句对比君子与小人的心态,强调君子胸怀宽广,小人则心胸狭窄。
四、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翻译:孔子说:“自己不希望的事情,不要强加给别人。
”解读:此句倡导仁爱之心,强调待人处事要换位思考,不要伤害他人。
五、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翻译:孔子说:“人如果没有长远的打算,必然会有近期的忧虑。
”解读:此句告诫人们要有长远的眼光,提前做好规划,以免遇到困境。
六、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翻译:孔子说:“学习并时常温习,难道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吗?”解读:此句强调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学习应该成为一种习惯,并从中获得乐趣。
七、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翻译:孔子说:“温习旧知识,从而获得新的领悟,就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了。
”解读:此句强调学习要不断温习,从中汲取新知识,以便传授他人。
八、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翻译:孔子说:“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可以向他们学习的人。
”解读:此句表明,无论身处何种环境,都可以从他人身上学到东西,要善于向他人学习。
九、子曰:“君子不器。
”翻译:孔子说:“君子不拘泥于某一器物。
”解读:此句强调君子要有广泛的知识和才能,不局限于某一领域。
十、子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翻译:孔子说:“君子致力于根本,根本确立后,道就会产生。
”解读:此句强调君子要注重根本,抓住事物的本质,才能使事物得到发展。
综上所述,《论语十则》所传达的儒家思想,对于现代人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学习这些经典语句,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提高道德修养,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
七年级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
![七年级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06f3f9c6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e5.png)
七年级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七年级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论语十则原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的一课,选自《论语译注》。
以下是小编带来七年级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论语十则先秦:佚名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译文第一则:学习方法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学而》) 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地去复习,不也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重点字词解释: (1)子:先生,指孔子。
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
《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现在山东曲阜)人。
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
(2)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3)时习:按时地去复习。
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
《论语》十则的意思
![《论语》十则的意思](https://img.taocdn.com/s3/m/14168bfb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cf.png)
《论语》十则的意思《论语》十则的意思有一本典籍,叫做《论语》,简单明了的语言,却蕴含着万物之成理,人间之正道。
以下由店铺为你分享的关于《论语》十则的意思,欢迎阅读《论语》十则的意思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学而》译文:孔子说:"学习知识而又经常温习功课,不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赶来,不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也并不恼怒,不也是个有德的君子吗?"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学而》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了呢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孔子说:广泛地熟读典籍,复习所学的知识,进而从中获得新的领悟,又能努力吸收新知以求融会贯通。
做到这样的程度了,才可称为老师啊。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译文: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对自己)有害."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译文: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做法)."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译文:孔子说:“见到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述而》译文: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有他们的那些短处就要改正."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子罕》)译文: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到死为止,不也很遥远吗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译文】
颜回、子路侍立在孔子身旁(颜渊:名回,字子渊。季路:名由,字子路或季路)。
孔子说:“何不各自谈谈你们的志向呢?”
子路说:“(我)愿将我的车马、衣服和朋友共同享用,用坏了也不抱怨。”
【译文】
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译文】
孔子说:“君子心胸开朗,思想上坦率洁净,外貌动作也显得十分舒畅安定。小人心里欲念太多,心理负担很重,就常忧虑、担心,外貌、动作也显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站不稳的样子。”
9、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译文】
颜渊问怎样才能做到仁,孔子说:「对自己有节制言行合乎礼法便是仁了。一旦能克制私欲合乎礼法,天下人都会赞扬你是君子仁人了。达成仁德是全靠自己的,又怎能靠别人呢!」
高中论语十则翻译
1、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
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5、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文】
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6、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译文】
孔子说:“智者喜爱水,仁者喜爱山;智者好动,仁者好静; 智者快乐,仁者长寿。”
7、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颜渊问:「请问实行仁德的细目是怎样的。」
孔子说:「不合礼法的不看,不合礼法的不听,不合礼法的不说,不合礼法的不做。」
颜渊说:「我虽然不聪明,但一定遵照这番话实行的!」
10、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译文】
孔子说:“君子有三种事情应引以为戒:年少的时候,血气还不成熟,要戒除对女色的迷恋;等到身体成熟了,血气方刚,要戒除与人争斗;等到老年,血气已经衰弱了,要戒除贪得无厌
颜渊说:“(我)愿做到不夸耀自己的好处[轻声](伐:夸耀),不宣扬自己的功劳(施:张大,夸大)。”
子路说:“愿意听听您的志向。”
孔子说:“使老人安享晚年;使平辈的人(朋友)信任我;年少的人得到关怀(安、信、怀:都作使动用,宾语‘之’分别指代‘老者’、‘朋友’、‘少者’。安:安逸。怀:归依[依孔安国说])。”
【译文】
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就不迷惑,五十岁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能达到随心所欲,想怎么做便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
3、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
孔子说:“由,我教给你怎样做的话,你明白了吗?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