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23年版)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23年版)1. 简介本文档旨在提供2023年版的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
以下是该标准的主要内容和指导原则。
2. 标准概述-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范围内的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教育。
- 音乐课程应促进学生对音乐的欣赏、创造、表演和实践能力的全面发展。
- 课程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兴趣特长,鼓励他们发展自己的音乐才能。
- 音乐教育应与其他学科有机结合,促进跨学科研究和综合素养的提高。
3. 课程目标义务教育音乐课程的目标如下:-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与认知能力,包括音乐的基本要素、音乐形式和风格。
-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使其能够欣赏和评价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
- 培养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鼓励他们进行创造性的音乐表达。
- 培养学生的音乐表演能力,使其能够独唱、合唱或演奏各类乐器。
- 培养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使其能够参与音乐活动并体验音乐的社交和情感价值。
- 培养学生的音乐技术运用能力,使其能够利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音乐创作、演奏和录制。
4. 课程内容义务教育音乐课程的内容包括以下方面:- 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研究。
- 不同音乐风格、艺术家和作品的研究与欣赏。
- 音乐表演和合作的实践活动。
- 创作和编曲的实践活动。
- 音乐鉴赏和评价的研究。
- 音乐技术应用的研究和实践。
5. 课程评估与监控为了确保音乐课程的有效实施和学生研究的有效性,应进行课程评估与监控。
评估方式可以包括考试、作业、项目实践等多种形式,旨在衡量学生在音乐领域的知识和能力。
6. 师资要求音乐教师应具备以下基本素质和专业能力:- 熟悉音乐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
- 具备音乐专业知识和技能。
- 具备良好的音乐表达和演示能力。
- 具备团队合作和领导能力。
7. 实施与推广各地教育部门应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和推广计划,确保2023年版的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能够得到有效实施和推广。
8. 结论本文档所提供的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23年版)旨在促进学生音乐素质的全面发展,为他们提供优质的音乐教育。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23年版)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23年版)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23年版)前言音乐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更好地指导义务教育阶段音乐教育的实施,制定本课程标准。
课程性质与价值课程性质1. 艺术性:音乐课程以艺术表现为主要特点,通过各种音乐活动,让学生体验音乐的美感,培养艺术素养。
2. 实践性:音乐课程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通过演唱、演奏、创作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技能。
3. 人文性:音乐课程富含丰富的人文内涵,通过研究不同地域、民族、时代的音乐作品,了解人类音乐文化的发展历程,培养人文素养。
4. 基础性:音乐课程为学生提供音乐基础知识和技能的研究,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研究音乐奠定基础。
课程价值1. 提高审美素养:通过音乐教育,让学生感受、体验音乐的美,提高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2. 培养创新精神:音乐课程鼓励学生敢于创新,善于表达,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弘扬民族文化:音乐课程注重传承和弘扬我国各民族音乐文化,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4. 促进人际交流:音乐课程通过集体合作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人际沟通能力。
5. 增进身心健康:音乐课程有助于调节学生的情绪,缓解心理压力,促进身心健康的发展。
课程目标1. 了解音乐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运用音乐语言分析和欣赏音乐作品。
2. 掌握一定的音乐表现手段,能够演唱、演奏、创作音乐作品。
3. 认识音乐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学会运用音乐服务生活、丰富生活。
4. 了解我国各民族音乐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5. 培养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提高人际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课程内容1. 音乐基础知识:包括音高、节奏、和声、曲式等基本理论知识。
2. 音乐表现手段:包括演唱、演奏、创作等实践活动。
3. 音乐欣赏:包括国内外音乐作品的鉴赏和分析。
4. 民族音乐文化:包括我国各民族的音乐传统、民间音乐、少数民族音乐等。
更新版:2023年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
更新版:2023年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一、前言音乐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综合素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结合我国音乐教育实际情况,我们制定了2023年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
二、课程目标1. 总目标培养学生热爱音乐、具有音乐审美能力、创造力和实践能力,形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丰富学生精神文化生活。
2. 分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音乐基本原理,掌握必要的音乐技能,学会欣赏和分析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
-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提高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
三、课程内容1. 必修课程- 音乐鉴赏:包括中国音乐、外国音乐、流行音乐等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
- 音乐实践:包括合唱、民族器乐、西洋乐器、打击乐器等。
- 音乐创作: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鼓励学生进行音乐创作实践。
2. 选修课程- 音乐与舞蹈:学习舞蹈的基本功,了解舞蹈与音乐的密切关系。
- 音乐与戏剧:了解戏剧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戏剧表演能力。
- 音乐与影视:欣赏影视音乐作品,学习影视音乐的制作技巧。
四、课程实施1.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探究式、合作式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教学评价建立多元化、全过程的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性发展。
3. 教学资源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手段。
五、课程标准修订说明本次修订充分吸收了近年来音乐教育改革的成果,注重课程内容的时代性和针对性,强调课程实施的灵活性和创新性。
---以上就是2023年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希望各相关教育机构和教师认真贯彻执行,为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新时代音乐人才做出贡献。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24年版)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24年版)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24年版)引言音乐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全民族的音乐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更好地指导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教育,制定本课程标准。
本课程标准旨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我国国情,借鉴国际经验,体现时代特征,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情趣,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一代。
一、课程性质1. 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程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必修课程,具有人文性、审美性、实践性、创造性等特点。
2. 音乐课程以艺术为核心,融合人文、科技、生活等领域,引导学生体验、欣赏、实践、创造音乐,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课程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音乐基本概念、乐理知识、音乐历史与地理,掌握基本的音乐表现手段和创作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演唱、演奏、舞蹈、综合表演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技能和合作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音乐的美,提高审美情趣,传承民族音乐文化,增强国家文化自信。
三、课程内容1. 音乐基本元素:音高、音长、音色、节奏、旋律等。
2. 音乐形式与体裁:声乐、器乐、舞蹈、综合性艺术等。
3. 音乐历史与地理:中国音乐史、西方音乐史、世界音乐概况等。
4. 音乐鉴赏与批评:音乐作品分析、音乐表演评价、音乐创作评论等。
四、课程实施1. 教学建议:采用启发式、探究式、实践式教学方法,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2. 评价方式: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注重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3. 教学资源: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数字化音乐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手段。
4. 课外活动:鼓励学生参加音乐社团、比赛、演出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课程标准编制与解读本课程标准遵循国家教育方针,结合音乐教育实际情况,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可操作性。
各地教育部门应根据本标准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加强对音乐教育的指导和管理。
教师应充分理解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提高音乐教育质量。
2023版义务教育小学音乐课程标准
2023版义务教育小学音乐课程标准一、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培养小学生的音乐素养,提高其音乐欣赏能力和音乐表达能力,促进他们的身心发展和综合素质提升。
二、课程内容1. 音乐基础知识-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音乐的基本要素(音高、音长、音色、节奏等)- 常见乐器的分类与演奏方式2. 音乐欣赏- 听取不同类型音乐作品,培养音乐鉴赏能力- 研究欣赏不同音乐风格和文化背景的音乐作品3. 声乐训练- 歌唱基本技巧的培养- 掌握唱歌的基本节奏和音准4. 乐器演奏- 研究一种乐器的基本演奏技巧- 培养乐器演奏的兴趣和能力5. 音乐创作与表达- 研究基本的音乐创作方法和技巧- 通过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三、教学要求1. 培养兴趣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让他们愿意主动参与到音乐研究中。
2. 多元发展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类型的音乐,开拓音乐视野,培养多元的音乐兴趣和能力。
3. 综合能力培养通过音乐课程的研究,培养学生的听觉、表达、协调和创造力等综合能力。
4. 循序渐进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设置合理的研究目标和内容,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
四、评价与考核评价与考核应以学生的音乐素养和能力为主要依据,采用多样化的方式,包括听力测试、演奏表演、创作作品等。
五、教材与资源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选择符合教学要求的教材和多媒体资源,辅助教师进行教学。
六、教学组织与管理根据课程安排,合理组织教学活动,确保教学有效进行。
同时,加强教学管理,确保教学质量。
以上为2023版义务教育小学音乐课程标准的基本框架,具体实施细则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23年版)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23年版)1. 引言本文档旨在规范义务教育中的音乐课程,为学生提供全面发展音乐素养的机会。
通过音乐教育,培养学生的音乐能力、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2. 目标与原则2.1 目标-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和欣赏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合作精神2.2 原则- 个性化发展: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合理安排音乐研究内容,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 综合素养培养:音乐教育要与其他学科相结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 手脑并用: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表演技巧,同时培养学生的音乐理论知识和艺术思维能力。
3. 课程内容3.1 基础知识- 音乐的基本元素:节奏、旋律、和声、音色等- 音乐理论与乐理知识- 作曲和编曲基础知识3.2 音乐表演- 声乐练与合唱- 乐器演奏(选修)- 音乐表演技巧培养3.3 音乐欣赏- 审美教育:欣赏不同类型和风格的音乐作品- 音乐史与文化3.4 创造与表达- 创作音乐作品- 音乐创作软件应用4. 教学方法4.1 多样化的教学手段结合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和信息技术手段,提供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例如音乐实践、音乐鉴赏、音乐游戏等。
4.2 合作研究鼓励学生参与小组合作研究,互相合作创作音乐作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4.3 实践活动组织音乐实践活动,如音乐会、合唱比赛、乐队表演等,提供学生展示和交流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5. 考核与评价考核和评价应以学生实际能力和音乐素养为基准,采用综合评价的方式,包括课堂表现、作品展示、音乐会演出等进行评估。
6. 师资要求音乐教师应具备音乐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能力,有较高的艺术修养和教育素养,能够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7. 学校资源支持学校应为音乐教育提供必要的场地、设备和资源支持,建立良好的研究环境,培育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8. 实施和推广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组织针对教师的培训和交流活动,加强对音乐课程的指导和推广,不断提高音乐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更新版:2023年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
更新版:2023年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引言本文档旨在介绍更新版的2023年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
这些标准旨在提供对于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音乐教育的指导,以促进其全面发展。
以下是该标准的主要内容。
一、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与热爱,培养其音乐艺术修养。
2. 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和创造力,提高其审美水平。
3.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丰富其音乐文化素养。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社交交往能力。
5.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
二、课程内容1. 音乐基础知识与技能- 音乐元素:音高、音长、音色、节奏等。
- 乐理知识:音符、节拍、调式等。
- 声乐技巧:发声、发音、咬字等。
- 乐器演奏基础:乐器分类、演奏技巧等。
2. 音乐创作与表达- 音乐创作基础:旋律编排、和声构建等。
- 歌曲创作:歌词创作、编曲等。
- 音乐表演:声乐表演、合奏等。
3. 音乐欣赏与评价- 音乐作品欣赏:经典音乐作品、当代音乐作品等。
- 音乐表演欣赏:音乐会、歌剧等。
- 音乐评价:对音乐作品的评价与分析。
4. 音乐文化与历史- 音乐文化知识:中外音乐文化、音乐发展历史等。
- 音乐人物与作品:著名音乐家、作曲家及其代表作品等。
- 音乐传统与流派:传统音乐、流行音乐等。
三、教学方法1. 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包括课堂讲授、实践演练、听力训练、小组合作等。
2. 个性化的学习模式: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提供个别或小组辅导。
3. 创新性的教学设计:结合现代技术手段,如音乐软件、多媒体教学等。
4. 实践与体验结合:组织音乐会、合唱比赛等活动,提供实践机会。
四、评价与考核1. 综合评价:综合考虑学生的音乐知识、技能、表达能力等方面的发展情况。
2. 考核方式:包括课堂表现、作业评定、期末考试等。
3. 评价标准:根据课程目标和内容确定相应的评价标准和等级。
结论2023年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的更新版旨在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与热爱,提高其音乐表达能力和创造力,加强音乐欣赏能力,丰富其音乐文化素养。
2023小学音乐教育:义务课程标准
2023小学音乐教育:义务课程标准1. 引言音乐教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根据我国教育部门的相关要求,特制定2023年小学音乐教育义务课程标准,旨在为学生提供优质的音乐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感受和体验音乐的美,培养音乐审美能力;2. 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技能,提高音乐表现力;3. 了解我国民族音乐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4. 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提升集体荣誉感;5. 陶冶情操,塑造美好心灵。
3. 课程内容3.1 音乐基本知识1. 音乐术语:音符、节奏、拍子、音高、音色等;2. 音乐形式:单声部、复声部、和声、对位等;3. 音乐风格:古典、民间、流行、爵士等;4. 音乐历史:中外音乐发展概况。
3.2 音乐实践1. 歌唱:学习歌曲演唱技巧,提高歌唱水平;2. 演奏:学习乐器演奏技巧,培养演奏能力;3. 创作:创作简单歌曲和乐曲,培养创新意识;4. 鉴赏:欣赏优秀音乐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3.3 民族音乐文化1. 学习我国各民族音乐特点,传承优秀民族音乐;2. 了解世界音乐文化,拓宽国际视野。
4. 教学方法1. 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2. 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3. 创设实践机会,提高学生音乐能力;4. 融入情感教育,培养学生良好品质。
5. 评价与反馈1. 课堂表现:态度、参与度、团队协作等;2. 音乐技能:歌唱、演奏、创作等;3. 音乐知识:笔试、口试等;4. 情感态度:价值观、审美观、民族自豪感等。
6. 课程资源1. 教材:选用符合课程标准的音乐教材;2. 音响设备:音响、乐器、多媒体等;3. 网络资源:音乐网站、教育平台等;4. 实践活动:学校音乐会、比赛等。
7. 实施建议1. 保障音乐教育课时,确保课程实施质量;2. 加强音乐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3. 家校合作,营造良好的音乐教育环境;4. 注重音乐教育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023版义务教育小学音乐课程标准
2023版义务教育小学音乐课程标准一、前言音乐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综合素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适应新时代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发展需要,提高小学音乐教育的质量,特制定本课程标准。
二、课程性质1. 人文性音乐课程以人文内涵为核心,强调音乐文化的人文性,尊重音乐文化的多样性,充分体现音乐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
2. 审美性音乐课程具有明显的审美性,通过音乐教育,使学生体验音乐的美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3. 实践性音乐课程具有实践性,通过各种音乐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技能,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4. 基础性音乐课程具有基础性,为学生终身学习音乐奠定基础。
三、课程目标1. 总目标培养学生热爱音乐,具有音乐审美能力、音乐表现力和音乐创造力,了解音乐文化,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2. 分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音乐基本知识,掌握一定音乐技能,能欣赏和表现音乐。
- 过程与方法:通过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音乐,尊重多元文化,提高审美情趣。
四、课程内容1. 音乐基本知识- 音乐元素:节奏、旋律、和声、音色等。
- 音乐形式:曲式、奏鸣曲式、变奏曲式等。
- 音乐风格:古典、民间、现代、爵士等。
2. 音乐实践活动- 歌唱:学习歌曲演唱,培养音准、节奏感。
- 演奏:学习乐器演奏,提高音乐表现力。
- 欣赏:聆听音乐作品,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 创作:创作简单音乐作品,培养音乐创造力。
3. 音乐文化- 了解中国音乐:中国传统音乐、民间音乐、现代音乐等。
- 了解外国音乐:西方古典音乐、爵士乐、流行音乐等。
- 了解音乐人物:作曲家、演奏家、歌手等。
五、实施建议1. 教学建议- 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音乐。
- 创设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 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2. 评价建议- 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的表现。
最新修订版《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
最新修订版《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
介绍:
最新修订版《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旨在指导和规范义务教
育阶段音乐课程的实施。
本标准是根据教育发展和音乐教学的最新
趋势进行修订的,具有指导意义,以保证学生在音乐教育中获得全
面发展。
1. 标准概述:
本标准包含了义务教育阶段音乐教育的基本目标、内容、方法
与评价等要素,是一个全面系统的教学指南。
2. 教学目标:
本标准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包括音乐表演能力、音乐鉴赏能力、音乐创作与表达能力等。
3. 内容要点:
本标准明确了音乐课程的内容要点,包括音乐知识、音乐技能
和音乐情感的培养。
对于每个年级和学段,都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内
容和要求。
4. 教学方法:
本标准提倡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包括听、说、唱、演奏、创作等多种形式。
也鼓励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要进行个性化教学。
5. 评价方式:
本标准明确了音乐教学的评价方式,包括综合评价和个别评价等。
旨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自我提升。
总结:
最新修订版《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是指导和规范义务教育阶段音乐教育的重要文件,涵盖了教学目标、内容要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方面。
它旨在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促进学生在音乐教育中的全面发展。
义务教育阶段2023年音乐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阶段2023年音乐课程标准一、总则音乐课程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旨在通过音乐的研究与实践,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情趣,提高音乐素养,丰富精神生活,促进人格全面发展。
以下是2023年音乐课程标准。
二、课程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应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包括音乐基础理论知识,音乐欣赏方法,以及基本的演唱和演奏技能。
知识与技能:学生应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包括音乐基础理论知识,音乐欣赏方法,以及基本的演唱和演奏技能。
2. 过程与方法:学生应掌握音乐研究的基本方法,能通过听、弹、唱、写等方式,体验音乐创作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学生应掌握音乐学习的基本方法,能通过听、弹、唱、写等方式,体验音乐创作的过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音乐审美情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音乐审美情趣。
三、课程内容1. 基础知识包括音乐基础理论知识,如音乐符号、音乐术语、五线谱读写等。
2. 音乐欣赏通过欣赏各种风格和类型的音乐作品,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3. 声乐与器乐研究基本的声乐和器乐演奏技巧,如歌唱技巧、简单乐器演奏等。
4. 音乐创新鼓励学生进行音乐创新,体验音乐创作的乐趣。
四、课程评价课程评价旨在了解和反馈学生的音乐研究情况,评价方式包括课堂表现、练与作业、音乐创作与表演等,旨在全方位评价学生的音乐能力。
五、教学方式采用听说做结合的方式,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挖掘学生的潜能,使音乐教育真正成为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以上就是2023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课程标准,希望能为学生的音乐研究提供一定的指导。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23年版)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23年版)一、引言本文档旨在制定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程的标准,以确保学生在音乐研究中获得全面发展和素质提升。
本标准适用于中国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包括小学和初中。
二、课程目标本音乐课程标准的主要目标如下:1.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提高音乐欣赏能力;2. 增强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和创造力;3. 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4. 培养学生的音乐技能和演奏能力;5.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社交技能。
三、课程内容根据学生年龄和发展阶段的不同,义务教育音乐课程的内容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音乐欣赏- 研究音乐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听取和欣赏不同类型音乐作品,包括古典音乐、民族音乐、流行音乐等;- 研究分析音乐作品的结构和特点,培养音乐审美能力。
2. 音乐表达- 研究基本的音乐表达方式,如歌唱、舞蹈、演奏等;- 研究创作简单的音乐作品,表达个人情感和想法。
3. 乐理知识- 研究音乐的基本理论知识,包括音高、音符、节拍等;- 研究简谱和五线谱的基本使用方法。
4. 乐器演奏- 研究一种或多种乐器的基本演奏技能;- 研究合奏和合唱的基本技巧。
5. 音乐文化- 研究中国和世界各地的音乐文化;- 了解音乐与社会、历史、文化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在实施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时,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组织听音乐会、音乐比赛等音乐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 结合实际生活和社会情境,设计有趣的教学内容;- 引导学生进行实践和表达,例如合唱、乐器演奏等;- 利用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资源,丰富教学手段。
五、评价与考核为了评价学生对音乐课程的掌握情况,可以采用以下评价与考核方式:- 定期组织音乐测试,测试学生对音乐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 评估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观察学生在合作和演奏中的表现;- 组织音乐作品展示和演出,评价学生的艺术水平和舞台表现能力。
六、总结本文档制定了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程的标准,明确了课程目标、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与考核方式。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解读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解读一、课程目标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课程标准旨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基本认知和审美情感,使他们能够欣赏和理解音乐作品,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培养音乐创意和表演能力,并在音乐活动中体验快乐和乐趣。
具体目标包括:1.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提高他们的审美情感和鉴赏能力;2.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包括音乐理论、乐理、节奏和节拍等;3.培养学生的音乐表演能力,包括歌唱、器乐演奏、舞蹈等;4.培养学生的音乐创意能力,包括音乐创作、编曲、和声等;5.培养学生在音乐活动中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提高他们的社交能力;6.通过音乐课程,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他们的情感和情商。
二、课程内容1.音乐鉴赏:包括古典音乐、民族音乐、流行音乐等,帮助学生理解不同类型的音乐,并欣赏其中的美感和情感;2.音乐理论:包括基本的音乐知识和乐理,帮助学生了解音乐的基本元素和结构;3.音乐表演:包括歌唱、器乐演奏、舞蹈等,帮助学生提高音乐表演的技能和表达能力;4.音乐创作:包括音乐创作、编曲、和声等,帮助学生培养音乐创意和创作能力;5.音乐活动:包括音乐游戏、合唱团、乐团、音乐剧等,帮助学生在音乐活动中体验快乐和乐趣;6.社会音乐实践:包括参加音乐比赛、音乐节、音乐义演等,帮助学生提高社交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课程特点1.全面发展:音乐课程旨在全面发展学生的身心健康,提高他们的审美情感和美育水平;2.多元整合:音乐课程融合了丰富多彩的音乐内容和活动,包括鉴赏、表演、创作等,满足学生的多元发展需求;3.生活贴近:音乐课程注重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使之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欣赏和表达音乐;4.个性发展:音乐课程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鼓励他们进行音乐创作和表演,展示个人风采;5.合作共赢:音乐课程强调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使学生在音乐活动中体验集体力量的魅力;6.国际视野:音乐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全球音乐认知,使他们能够欣赏和理解不同国家和民族的音乐。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23年版)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23年版)一、课程目标1. 基础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音乐基本能力,包括基本的音乐理论知识,基础的演奏技巧,基本的听力和声乐技巧。
基础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音乐基本能力,包括基本的音乐理论知识,基础的演奏技巧,基本的听力和声乐技巧。
2. 审美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通过研究和欣赏各种类型的音乐,培养学生的音乐品味和审美判断力。
审美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通过学习和欣赏各种类型的音乐,培养学生的音乐品味和审美判断力。
3. 创新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音乐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创作自己的音乐作品,提升学生的音乐创造力。
创新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音乐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创作自己的音乐作品,提升学生的音乐创造力。
二、课程内容1. 音乐基础知识:包括音乐理论,音乐历史,音乐元素(节奏,旋律,和声,结构),音乐形式等。
音乐基础知识:包括音乐理论,音乐历史,音乐元素(节奏,旋律,和声,结构),音乐形式等。
2. 乐器演奏:基础的乐器演奏技巧,包括钢琴,吉他,打击乐器,管弦乐器等。
乐器演奏:基础的乐器演奏技巧,包括钢琴,吉他,打击乐器,管弦乐器等。
3. 声乐训练:基础的声乐训练,包括音阶练,曲目演唱,和声训练等。
声乐训练:基础的声乐训练,包括音阶练习,曲目演唱,和声训练等。
4. 音乐创作:基础的音乐创作,包括歌曲创作,乐曲创作,音乐制作等。
音乐创作:基础的音乐创作,包括歌曲创作,乐曲创作,音乐制作等。
三、课程评价1. 过程评价:通过课堂参与,乐器演奏,声乐训练,音乐创作等过程,进行学生的音乐基础能力,审美能力,创新能力的评价。
过程评价:通过课堂参与,乐器演奏,声乐训练,音乐创作等过程,进行学生的音乐基础能力,审美能力,创新能力的评价。
2. 结果评价:通过期末考试,音乐作品展示,音乐会演出等方式,进行学生的综合音乐能力的评价。
结果评价:通过期末考试,音乐作品展示,音乐会演出等方式,进行学生的综合音乐能力的评价。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23年版)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23年版)
课程目标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审美能力和音乐技能,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课程内容
1. 音乐基础知识:包括音乐元素、音乐符号、音乐形式、音乐历史等。
2. 声乐:包括声音的产生、发声技巧、歌曲演唱等。
3. 器乐:包括钢琴、吉他、小提琴等常见乐器的基本演奏技巧和乐曲演奏。
4. 音乐欣赏:研究欣赏各种音乐作品,了解音乐的风格、特点和文化背景。
5. 创作:研究音乐创作的基本技巧和方法,尝试创作自己的音乐作品。
教学要求
1. 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自信心。
2.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唱、说、听、写、画等,满足不同学
生的研究需求。
3. 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表现
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鼓励学生参加音乐团体活动。
5. 注重评价和反馈,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鼓励学生不断进步。
评价标准
学生的音乐素养、技能、表现和创造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采
用多种评价方式,如考试、听力测试、演出、作品评选等。
其他要求
1. 学校应提供音乐教学场所和设备,保证教学质量。
2. 教师应具备音乐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能够灵活运用多种教
学方法。
3. 学生应认真听课、积极参与,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和任务。
4. 家长应支持孩子研究音乐,鼓励孩子参加音乐活动,营造良好的研究氛围。
以上为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23年版)的要求和标准。
该标准旨在为学校和教师提供指导,促进义务教育音乐教育的发展,培养更多有音乐素养的人才。
2023年小学阶段的音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2023年小学阶段的音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一、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提高音乐素养。
2. 培养学生的音乐表演能力,培养其艺术创造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培养其审美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提高其社交能力。
二、课程内容1. 音乐欣赏- 学生通过欣赏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培养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和鉴赏能力。
- 学生研究音乐作品的基本元素,如旋律、节奏、和声等。
- 学生了解不同音乐风格和流派,培养对音乐多样性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2. 音乐表演- 学生研究基本的音乐表演技巧,如唱歌、演奏乐器等。
- 学生参与合唱、乐团等集体表演活动,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 学生有机会展示个人才艺,培养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3. 音乐创作- 学生通过创作音乐作品,培养艺术创造能力和创新思维。
- 学生研究基本的音乐创作技巧,如编曲、填词等。
- 学生有机会发表自己的音乐创作作品,培养自我表达和交流能力。
4. 音乐知识- 学生研究音乐的基本知识,如音乐理论、音乐史等。
- 学生了解不同音乐文化和音乐传统,培养对音乐多元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三、教学方法1. 组织多样化的课堂活动,如听音乐、唱歌、演奏乐器、合作表演等。
2. 鼓励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如参加合唱团、乐团等。
3. 创设良好的音乐研究环境,提供丰富的音乐资源和器材。
4. 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音乐,培养其独立思考和研究能力。
四、评价方式1. 综合评价:考察学生的音乐素养、表演能力、创作能力、鉴赏能力等综合表现。
2. 学业考核:以期末考试、平时作业等形式进行研究成绩评定。
3. 实践评价:通过学生参与音乐表演、创作等实践活动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实际能力。
五、教材选择1. 选择适合小学阶段学生的音乐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和兴趣。
2. 教材应包含丰富的音乐作品、练曲目和知识点,满足学生不同层次的研究需求。
六、师资要求1. 音乐教师应具备较高的音乐素养和专业知识。
2023年小学阶段的音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2023年小学阶段的音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一、课程目标-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欣赏能力,提高审美情操;- 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培养学生的音乐技能,提高学生的音乐表演能力;-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
二、课程内容1. 音乐基础知识:- 学习音乐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学习乐理知识,包括音符、节奏、音阶等;- 学习基本的乐器知识。
2. 音乐欣赏:- 学习欣赏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包括古典音乐、流行音乐、民族音乐等;- 学习分析音乐作品的结构、表现手法等。
3. 声乐训练:- 学习正确的发声技巧和呼吸方法;- 练习唱歌,培养学生的音准和节奏感。
4. 乐器演奏:- 学习基本的乐器演奏技巧,如钢琴、吉他、小提琴等;- 练习演奏乐器,培养学生的音乐表演能力。
5. 创作与表达:- 学习音乐创作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鼓励学生进行音乐创作和表达,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6. 音乐文化:- 学习音乐的历史和发展;- 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音乐文化。
三、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利用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源进行教学,增强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 听音乐会和音乐剧:组织学生参观音乐会和音乐剧,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提高音乐欣赏能力。
- 集体表演和合唱: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表演和合唱,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 创作实践:鼓励学生进行音乐创作实践,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四、考核评价-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作业完成等。
- 考试评测:进行音乐理论知识和技能的考试。
- 作品展示:学生可以展示自己的音乐作品,如创作曲目、演奏表演等。
五、教材参考- 选用符合课程标准的教材,包括音乐教材、音乐欣赏资料等。
六、教师要求- 具备音乐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 热爱音乐教育事业,有耐心和爱心;- 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综合能力。
以上是2023年小学阶段的音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旨在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欣赏能力,提高音乐表达和表演能力,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文化修养。
2024版义务教育小学音乐课程标准
2024版义务教育小学音乐课程标准1. 引言音乐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审美、教育、娱乐等多重功能。
2024版义务教育小学音乐课程标准旨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提高全民族的音乐文化素质。
2. 课程目标2.1 知识与技能学生需要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如节奏、音高、和声等),学会使用音乐器具,了解音乐历史与地理背景,具备音乐创作与欣赏的能力。
2.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探究、合作等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创造力、表现力和沟通能力。
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文化素养,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良好的审美情趣。
3. 课程内容3.1 必修课程包括音乐欣赏、基本技能训练、合唱、民族音乐、音乐创作等模块。
3.2 选修课程包括西方音乐、流行音乐、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等模块。
4. 课程实施4.1 教学建议- 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 结合现代教育技术,丰富教学手段。
4.2 评价建议- 建立多元化、全过程的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
- 定期进行音乐测试,检查学生掌握程度。
- 鼓励学生参加各类音乐比赛,提升自我展示能力。
5. 课程资源- 开发校本教材,丰富教学内容。
- 利用网络资源,引进优秀音乐教学成果。
- 加强与其他学科的交流与合作,提高音乐教育的综合素质。
6. 课程保障- 完善音乐教育设施,提高教学质量。
- 加强音乐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待遇。
-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动音乐教育的发展。
7. 课程修订本课程标准每五年修订一次,以适应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需求。
下次修订时间为2029年。
结语2024版义务教育小学音乐课程标准,以培养学生音乐核心素养为目标,为我国音乐教育事业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希望广大教育工作者认真贯彻执行,为培养新一代有音乐素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贡献力量。
2024版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
2024版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的内容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我国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也在不断地进行调整和完善。
2024版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是对原有标准的升级版,旨在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本文将对2024版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的内容进行简要介绍。
一、课程目标2024版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明确了音乐教育的基本目标,包括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音乐审美能力、音乐创造能力、音乐表演能力和音乐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
具体来说,课程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培养学生热爱音乐的情感,使学生在音乐中体验快乐,感受美好,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2. 培养学生的音乐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感官的协同作用,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使学生能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音乐,发挥个人特长。
4. 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力,使学生能够在音乐创作中发挥想象力,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5.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使学生能够欣赏各种类型的音乐作品,理解音乐的内涵和表现手法。
6. 培养学生的音乐表演能力,使学生能够在舞台上自如地表现音乐,展示个人风采。
7. 培养学生的音乐团队协作能力,使学生能够在集体活动中发挥积极作用,与他人共同完成音乐任务。
二、课程内容2024版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明确了音乐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音乐基础知识、音乐欣赏、音乐创作、音乐表演和音乐团队协作等方面。
具体来说,课程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音乐基础知识:包括音符、节奏、旋律、和声、曲式等基本概念和原理,以及不同国家、民族的音乐特点和风格。
2. 音乐欣赏:包括古典音乐、民族音乐、流行音乐等各种类型的音乐作品欣赏,以及音乐作品的分析和评价方法。
3. 音乐创作:包括歌曲、器乐曲、舞蹈曲等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创作,以及创作过程中的技巧和方法。
4. 音乐表演:包括歌唱、演奏、舞蹈等不同类型的音乐表演技能训练,以及舞台表现力的培养。
音乐课程标准:2023年义务教育篇
音乐课程标准:2023年义务教育篇
引言
本文档旨在制定2023年义务教育音乐课程的标准。
以下是针对音乐课程的目标、内容和评估准则的详细规定。
目标
1.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2. 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和艺术修养。
3.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审美素养。
4.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内容
1. 音乐欣赏
- 研究不同音乐风格和流派的基本知识。
- 听取和分析不同类型音乐作品,了解其特点和风格。
- 研究欣赏和评价音乐表演的技巧和标准。
2. 音乐表达
- 研究乐器演奏技巧,培养基本演奏能力。
- 研究歌唱技巧,培养基本演唱能力。
- 研究音乐创作和编曲的基本原理。
3. 音乐知识
- 研究音乐基本概念和术语,掌握基础乐理知识。
- 研究音乐史和音乐文化,了解不同时期和地区的音乐发展。
- 研究音乐技术和设备的基本使用方法。
4. 音乐实践
- 参与合唱团、乐团或其他音乐表演团体的活动。
- 参加音乐比赛和演出,展示个人音乐能力。
- 参与音乐社区活动,推动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评估准则
- 考核学生对音乐欣赏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 考核学生的音乐表演技巧和艺术表达能力。
- 考核学生对音乐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 考核学生在音乐实践中的参与和表现。
以上是2023年义务教育音乐课程的标准,以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表现能力和欣赏能力为核心目标,希望能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效的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课程结构与内容解读一、对音乐课程总目标的理解(一)培养学生持久兴趣学生通过音乐的学习,就音乐课程的学习参与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包括艺术实践、探究、发现、领悟、理解等等,最后归结为一条——培养学生对音乐持久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
这是第一点,其实也是一个终极目标,人生的发展,培养人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包括人的一生当中音乐的伴随,老师们所做的一切也都要为达到这个目标服务。
我要牢牢把握第一目标,就是对音乐持久的兴趣,同时在这个兴趣当中,包括身心的健康,陶冶身心启迪智慧,人格的塑造等等,都是我们的终极目标。
(二)涵养美感和谐身心目标的第二个要点,就是涵养美感、健全人格、陶冶情操,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
用音乐浸润每一个孩子的心灵。
这个目标的实现,需要在一个长期的过程中,通过熏陶,陶冶,慢慢达到。
也就是说在音乐方面不能急功近利,它必须是要慢慢来的,润物细无声,通过每一堂课,通过音乐实践活动,使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
(三)形成基本音乐素养1.掌握必要知识技能2.拓展发展三种能力听觉能力是核心能力,创造能力、表现能力和欣赏能力都得紧紧围绕听力。
双基加四个能力,基本上就把音乐素养解释清楚了,老师也好,教学也好,学生学习也好,学音乐最后用什么来形成一个终极目标,那就是双基加四个能力。
这次课标在总目标中,把知识技能问题,梳理成一个非常具体的目标,就是双基加四个能力,这无论对规范教材编写,还是规范教学、引领教学上,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四)努力追求终极目标还有一个就是总目标中的第三段。
第三段讲到了一个很终极的目标,那就是丰富情感体验,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这里没有使用“审美能力”,而是使用了“培养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促进身心的和谐发展”,这已经跟音乐本质的目的和本质的内容没有关系了。
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是一个人人生的终极目标。
培养审美情趣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人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代表人生健康发展,这就体现了音乐学科最高层次的目标,即音乐教育的功能与作用。
最后一段提到所谓“促进身心的、健康的和谐发展”,其本质是人的教育。
前面讲的双基和对音乐的兴趣,最终要落实到人的发展,说明总目标必须要落实到人的全面发展上来。
一个艺术家说,最终解决我们人类问题的是艺术。
其中音乐占不可低估的作用,我们作为音乐教师,要重审这个问题。
我们在太阳底下最伟大、最快乐的职业当中,对人的身心健康成长贡献最大的,就是我们音乐老师现在所从事的工作。
所以作为一个音乐老师,我们应该说,我快乐,我要带给大家更多的快乐,让孩子健康地成长。
我们老师在这方面有不可低估的作用,这也是新课标所追求的一个总目标。
三、音乐课程总目标的理解(一)关于知识技能有些老师可能会有疑问,就是在过去课程标准的实验稿中,为什么淡化知识技能。
其实这是一个误区,实验稿中从来没有淡化知识技能,而是没有把知识技能作为独立的学习内容来确定,它把知识技能贯穿到艺术实践活动中来掌握。
所以我们看不到原来课程标准大纲中写的“学习七分节奏”,“学习四分音符”,“学习三拍子”等等,因为它变成了音乐要素,掌握音乐要素就包括了掌握节奏、音符、拍子。
“淡化”这个词是指淡化专业倾向的知识技能,就像于仁洋先生说的,讲贝多芬,这就叫做知识技能,这是必备的。
除了贝多芬以外,其他很多古典主义的知识,在义务教学阶段没有必要。
“淡化”是指淡化不必备的知识技能,淡化的不是知识技能本身,而是大众教育中不必备的知识和技能。
就像刚才所举的例子,古典主义就讲贝多芬,那么对这个学段的学生来说,对于普通公民来说,了解这个最必要、最基础的知识可以了。
很多老师不理解,讲古典主义连莫扎特都不涉及了。
其实,淡化知识技能是淡化专业化倾向的知识技能,就是淡化了作为大众教育不必备的知识技能。
我们培养的是公民,培养的是听众,培养的是素养。
现在的教材和课标现稿当中,只是呈现大量的知识技能。
新课标有一句话叫“在艺术实践活动中来掌握知识技能”,这才是完全正确的,而且并不是只适用于中国,在全世界的范围内,学习音乐的知识技能都是要通过艺术实践活动来进行的,这也是实践哲学很重要的一个核心。
但是老师们有一个习惯,说知识技能里不写就不知道教什么。
但实际上,音乐有个特点叫整体的作用,无论哪一个版本的教材,第一首歌曲都包含了音乐学习的所有知识和技能,只是这知识技能你怎么学,按什么逻辑什么顺序来学。
所以在讲到新课程教材的时候,我们说最难点的部分就是让老师在教材中发现学习知识与技能的逻辑关系。
所以,老师们在看教材、分析教材的时候,也要动动脑筋。
有一些专家学者可能对这个问题也有些误会,其实这样编写教材是最进步,最先进的,就像我们老师说的,你们有的时候在教师用书中,把教材编写的背景,教材的分析做的很好,但你没告诉我该怎么教,教师用书是不是要写成教案的模式。
其实我是非常反对的,老师们有时候在评价某种教师教材时说,某某版的很好,因为那种教师用书写成了教案模式,我给学校报工作量的时候,直接一抄就送去了。
这对老师来说,可能汇报工作量,整理工作量很方便,但是真正意义上对教育和教学的发展是不利的,因为教学本身是创造性的。
过去说淡化了一些知识技能,恰恰是淡化了必备的知识技能,其实不必备的知识技能,就应该删去了,毕竟我们学时有限。
双基大家还可以以“双基”的角度理解,什么是基础,什么是基本。
咱们还举音乐家的例子,于先生说古典主义讲贝多芬就可以了,就是说老师们应该注意,不是所有大学学过的知识都要和学生讲。
所以,这次音乐家又加了一个词:有代表性的。
例如,讲巴赫时期,于先生给我们确定,只讲一课:巴赫。
为什么只讲巴赫,不讲亨德尔?因为巴赫是那个时期最大的贡献者,他贡献了宗教音乐,他的贡献奠定了西方多声部音乐的基础,并把宗教和浮雕推到顶风,他对那个时期有巨大的贡献。
这就叫真正的教材,这就体现代表性,代表性的音乐家。
这就要求教材编写者心中要很清楚,而老师作为教学执行者也应该很清楚,为什么只讲贝多芬,为什么只讲巴赫,为什么只讲德彪西,,就是因为从大众教育的角度出发。
所以我们看到大纲版和课标版有很多不同的观点,其实淡化知识技能只是一种感觉。
有人看到新课标兴趣谈的很多,审美谈的很多,但是知识技能谈的不多了,尽是有代表性的点了,就认为淡化了知识技能,其实恰恰相反,是根据实际情况加强了知识技能的重要部分学习,而且老师们还是应该理解到以点辐射这个层面。
就这个学段的学生来讲,他们学时不够,不必要也不需要掌握不必要的知识,而且面面俱到的话,即使学习也不够深入。
当然这个必要性每个人理解起来都不一样,我理解的必要,就不是说古典主义只有贝多芬,巴赫时期只有巴赫,那是于先生高屋建瓴,他认为对你们来说必要的就是这个。
所以编写教材得专家首先要筛选什么是必要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老师也可以对教材编写者提意见,如果我们认为教材知识作为老百姓,作为大众,作为公民来说不必要掌握,只要提出来都有利于教材编写者进行修改,这不只是知识方面,还包括能力的培养。
其实有很多能力的要求是大可不必的,不是人人都要掌握的一种技能。
当然,如果自身有兴趣爱好,在后续发展当中,可以自然而然地去拓展。
所以我们要开放性地学习,就是说课堂上只解决基本问题,课后培养兴趣。
可能有人想小学毕业以后学一门乐器或继续学声乐,他就拓展了。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把音乐学习兴趣拓展了,为很多音乐技能打下了基础,那今后可能奠定人生发展方向了,人生就持续发展了。
所以老师们要理解好双基,重提双基,在于很好地理解。
其实,不是说过去实验稿没有知识技能,而是知识技能用一种全新的方式提出来,而且教材用全新的方式来编写,这应该是一个最大的进步。
关于讲知识技能,还应该再强调一点,就是过去理解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有点狭隘,过去理解的基础知识就是乐理知识,基本技能就是歌唱技巧和读谱能力,而现在所说的基础知识包括音乐要素,基本技能包括对音乐要素的感受能力,也包括识谱能力、演奏能力、演唱能力、音乐要素的感知能力,还有孩子表现音乐所需要的音乐能力。
比如过去说四三拍是什么,作为基础知识来说,是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有三拍,一会儿强一会儿弱,这叫知识。
其实在这次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当中,在音乐中感受到“强弱弱”有规律的进行是更重要的。
所以,谁都能背出四三拍的定义,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在音乐中感受到、听辨出三拍子的存在。
比如现在要求在音乐中听出“强弱弱”有规律的进行,这个是加大难度了,这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内涵是丰富了,而且更体现音乐性了,而不是单纯知识概念的记忆,这是一个很大的调整和提升。
那么到我们要实施新教材的时候,我们会显性地给老师们一些抓手,这样才能更好地来把控。
我们可以这么理解,知识技能是以隐线和暗线的形式从始至终贯穿于整个音乐教材,从小学一年级第一册开始一直有,并且要求很高。
例如,初中欣赏教材阿炳的单元,很多老师在看教材时没看着鱼咬尾的知识点,其实都在包含在里面。
又如,小学一年级教材,没有讲四三拍和四二拍,只有四三拍和四二拍的作品,但是这就是让你在这学习四三拍、四二拍。
一年级第一册,只有四分音符、八分音符、二分音符,那就是说在节奏上,要解决四分音符、八分音符、二分音符,而且这个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要用问答的方式、语言的方式、舞蹈的方式、形体的方式、乐器的方式这五种不同的方式来体验。
这就跟过去的教材和大纲不同,过去是直接讲授什么是四分音符,什么是八分音符,而这次教材中自始至终都没有出现四分八分的概念,但是所有的设计都在围绕这个开展活动,只是老师们没有去深究。
因此,我们要提倡教学研究和教学反思,并且在备课的时候要仔细分析研究我们的教材,否则在理解层面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所以说发现教材的这种逻辑关系价值,是老师们首要解决的问题。
(二)把教材系统化其实在当初教材设计的时候,对于每一个单元想要培养孩子哪个方面,是很动脑子的。
比如小学第一册教材,起码动用了六、七个专家,花了半年的时间,才研究出一册。
实际上谈到教材问题,正如我们过去经常讲的一句话——要吃透教材。
什么叫吃透教材?怎么才能吃透呢?对于教师而言,不管在小学还是初中,一定要对整个教材有所了解,这就叫做宏观把握。
比如你教的是三年级,就直接从第六册开始,那是不行的,必须先熟悉一到四册的体系,然后再看三年级第五、六册,最后还要看后面怎么发展。
教材其实是一个系统工程,例如初中阶段讲中国民歌的题材,那么你必须知道在小学阶段已经铺垫了多少民歌,用什么方式来体验得,然后到初中的时候,民歌的概念和民歌的题材、形式才出现,其实教材本身就把系统性放在了首位。
总而言之,老师们要有一个宏观和大局的意识,这样才能够完整了解教材,才能将情感态度、过程方法、知识技能串成线。
每位老师都应该在教好自己那一学段的基础上研究前面教过什么,后面应该教什么,这才是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