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词义的演变
古今词义发展的方式
词义缩小—丈人 古义: 老人 后起义:
六朝时指妻父
《论语》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
古代一般对妻父不称丈人,而称舅姑。古代实行世代交换婚, 所以岳父母、公婆与晚辈之间是是甥舅关系。 《尔雅、释亲》:“妇称夫之父曰舅,妇称夫之母曰姑。”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朱庆馀《闺意献张水部》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词义的转移-怨、恨 穆公之怨此三人入 于骨髓。
《史记·秦本纪》
古义
今义
怨 恨
恨 憾
侯自我得之,自我
捐之,无所恨。
《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古:怨>恨 今:怨<恨
词义转移—谅
古义:诚实 (先秦)
上古曾以农具作为交换的媒介物,后来仿照钱 形铸币,渐渐成为货币的通称。
词义的扩大—齿
古义: 门牙
后起义:
泛指牙齿
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宫之奇谏假道》 齿牙完坚。 《后汉书•华佗传》
现代没有牙齿的分别,如牙科,齿科,拔牙,镶牙
词义的扩大-色
古义:
后起意义:
脸 色
颜
色
叩头且破,额血流地,色如死灰。 《史记·滑稽列传》
《左传·襄公二十三年》
词义的转移-贼、盗
贼二人得我。
《童区寄传》
古义:
后起意义:
强 盗
小偷 偷窃
窃人之财,犹 谓之盗。
《左传·僖公二十四 年》
古义:
小偷 偷窃
后起意义:
强盗
词义的转移-牺牲
古义:
为祭祀宰杀 的牲畜
今义:
为正义而 舍弃生命;放 弃或损害一 方的利益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左传·庄公十年》
古代汉语词汇演变情况
古代漢語詞匯演變情況:一、古今词义没有变化。
如:人手口梦日月等。
占少数,二、古今词义变化。
1、词义扩大。
如“江河”原指长江、黄河,现指一切较大的江水和河流。
“皮”原指鸟兽身上剥下的皮,现泛指事物的表面。
2、词义缩小。
“子”,原为孩子的总称,不分男女,现专指儿子。
”丈人“,原指一般年长的人,今指岳父。
3、词义转移。
如”走…,古代指跑,今指步行。
“去”古指离开某地,今指到某地去。
4、感情色彩变化。
如“爪牙”原指勇士、武将,今指帮凶、狗腿子一类的坏人。
“卑鄙”原为地位低下,见识浅陋,今之品质恶劣。
5、名称说法改变。
如“目”,今改称眼睛;“足”今称为脚。
6、词义弱化。
原来的“很”,就是凶狠的“狠”;“普遍”原为无一例外,现在是例外不多。
7、词义的消亡。
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古代的词语逐渐消亡,如“朕”“寡人”之类。
8、单音词变为复音词。
如“耳”——耳朵;“眉”——眉毛;“鼻”——鼻子;“敌”——敌人等。
另外,学习古汉语还要注意两种语言现象:1、偏义复词:昼夜勤作息,强调“作”,“息”作陪衬。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只取“远”的意思,“近”作陪衬。
2、同形异义。
因古汉语单音词多,有时两个单音词连在一起跟今天的某个词正好同形,其实,它还是两个词,这就是同形异义。
如: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
妻,妻子;子,子女。
不同今天单指男子的配偶。
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其实,其代词,它;实,果实。
合起来是“他的果实”。
另外还有一种其实就是词义转移。
如:“肃奉权旨,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
”殷勤,文中为关切、问候;今指热情、周到。
再如“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何苦”。
文中为哪怕、怕什么、怎怕,没有今天不值得做,犯不着的意思。
學習古代漢語的詞匯方法:古汉语词汇是古汉语词的总和。
词是造句时能够自由运用的最小单位。
古今词义的异同
古今词义的异同
古今词义的异同主要有以下几点:
1. 词义的扩展:随着时代的变迁,一些词的词义会发生扩展。
例如,古代的“区区”指的是小小、微不足道的意思,如今则常用于表示可怜、不值得称道的意思。
2. 词义的缩小:有些词在古代的意义相对较广泛,到了现代词义则被缩小了。
例如,古代的“子弟”指的是家中的儿子和弟弟,今天则特指官宦人家的子弟。
3. 义项的增减:随着社会发展和文化变迁,一些词的义项也会随之增加或减少。
例如,古代的“交”除了互相交流、沟通的意思外,还有亲近、结交的含义,而现代则强调互相沟通、交流。
4. 词义的变化:随着时代的演变,有些词的词义也可能会发生变化。
例如,古代的“知”指的是了解、明白的意思,而如今则
强调有学问、有知识。
总体来说,古今词义的异同主要是受到社会文化、语言环境以及时代背景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语言的变化,词义也会随之而变化。
举例说明古今词义的变化
举例说明古今词义的变化
古今词义的变化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可以在很多词汇中观察到。
下面举例说明几个典型的古今词义变化。
1. "负责"
古时,“负责”是指承担责任、负重。
如《红楼梦》中有“谁负重任
将家出”,表示谁来承担家庭责任。
而在现代,这个词的词义扩充为
职责和责任所在,不仅仅指承担负担,还包含监督、处理、协调等方
面的义务。
2. "世界"
“世界”这个词在古代指的是人类的世界,与其他生物和物体的世界
相对应。
例如,古代诗词中常出现“人世间”、“世事”等表达方式。
然而,在现代,“世界”一词的含义已经扩展,成为指整个地球和地
球上的人类社会。
例如,我们常说“世界和平”、“世界杯”等。
3. "毒"
古代,“毒”指的是有害、有毒的物质,或者指毒药。
这个词在现代
的词义发生了变化,除了保留了原有的意义外,还指某些有害作用、
恶劣性质的东西或行为。
“言辞毒”、“心机毒”等表达形容的含义
就是如此。
4. "师傅"
在古代,“师傅”一般指的是某个手艺高超的人,如书法师傅、绘画
师傅等。
然而,在现代,“师傅”的词义发生了转变,除了保留了原
有的义项,在很多地区还用来表示对长辈、师长的亲切称呼。
以上是几个典型的例子,展示了古今词义变化的现象。
随着语言
和社会的不断演变,词义也会不断更新和扩展,以适应不同语境和需求。
古代汉语词义的发展
抢
《战国策·秦策》:“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 地耳。”《庄子·逍遥游》:“我决起而飞,抢榆枋。”两 处的“抢”皆“碰、撞”之义。
行李
古指外交使节,指人不指物。《左传·僖公三十年》: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今指出行 时携带的东西,指物不指人。
古代汉语词义的发展
古代汉语词义的发展
(1)完全不同
绸
古义指缠绕,《尔雅·释天》:“素锦绸杠。”郭璞注:
“以白地锦韬(缠绕、套住)旗之杆。”《九歌·湘君》:
“薜荔柏兮蕙绸。”王逸注:“绸,缚束也。”今魂》:“招具该备,永 啸呼些。”王逸注:“该。亦备也。言撰设甘美招魂之具, 靡不毕备,故长啸大呼以招君也。”《方言》卷十二:“备、 该,咸也。”现常用意义为“应当”。成语“言简意赅”一词中, “赅”与“该”义同而形异。
古代汉语词义的发展
古义 今义
义 打盹 打盹 素 一
义
各种姿
素
势睡觉
二
粮
古义指外出时随身携带的(供旅行者吃的)干粮。《庄 子·逍遥游》:“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 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唐陆德明《经典释文》注:“居家 为食,行道曰粮。”后来泛指各种粮食。《晋书·吴隐之传》:“每 月初得禄,裁留身粮,其余悉分授亲族。”《后汉书·和帝纪》: “诏贷被灾诸郡民种粮。”这两处的“粮”均泛指所有粮食,尤其是 后面一句,能做种粮的“粮”显然不是指“干粮”。现在所说的“粮”也 是干湿生熟均可。
古代汉语词义的发展
菜
古义专指蔬菜,《说文·艹部》:“菜,草之可食者。”《礼记·学 记》:“大学始教,皮弁祭菜。”注:“菜,谓芹藻之属。”到了宋代, 菜仍不含肉、蛋等副食。罗大经在《鹤林玉露》记载:仇泰然对一 幕僚说:“某为太守,居常不敢食肉,只是吃菜;公为小官,乃敢食 肉,定非廉士。”这里“菜”与“肉”分别画然。到了吴敬梓《儒林外史》 时,菜已经由专指蔬菜而兼指肉、蛋等副食了。如该书第四十二回: “都是些燕窝、鸭子、鸡、鱼……那菜一碗一碗的端上来。”这里的 “菜”显然指前面的“鸭子、鸡、鱼”等。
古今词义的演变
古今词义的演变古今词义的演变,是指一个词的意义从古到今的发展变化。
这跟我们前面讲的“词义的引申”不完全相同。
“词义的引申”着重讨论一个词的各种各样的意义是怎样演变出来的。
“古今词义的演变,,则着重于讨论一个词由古到今词义上有无变化或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一、古今词义演变的一般情况从词义演变的结果上看,大致有三种情况:(一)古今词义基本相同汉语词汇在由古到今的发展过程中,有一些词的意义基本上没有发生什么变化。
例如:山、水、风、雨、雪、人、牛、马、羊、茶、酒等。
这类词大都是汉语的基本词汇,它们对于保持汉语的相对稳定有重要作用。
需要指出的是,这种古今意义基本相同的词是不多的,我们不要看到这些词大都是基本词汇,就反过来认为基本词汇意义上都没有什么变化。
事实上,基本词汇中的许多词,由古到今,意义上也都发生了一些变化。
(二)古今词义完全不同这类词,在字形上古今是相同的,但意义上却看不出任何联系。
它们或者原来就是两个不同的词,但也可能原来是同一个词,由于意义几经辗转,我们现在还没有发现它们在词义上的联系,因此,暂时作为同一个词处理。
“抢”这个词在元明以前,都只有“碰”、“撞”的意思,《战国策·魏策》:“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庄子·逍遥游》:“我决起而飞,抢榆枋。
”元明之交,才有了“抢夺”的意思。
“绸”这个词古代是“缠绕”的意思,《尔雅·释天》:“素绵绸杠。
”郭璞注:“以白地绵韬旗之杆。
”郭氏的意思是说,所谓“绸杠”,就是用白底子的绵把旗杆缠裹起来。
今义则指“绸缎”。
这类词古今意义完全不同,阅读古书时照今义去理解就不通。
这对初学者来说是有困难的,但它常常逼得你去查问,也就不容易弄错了。
而且,这类词的数量也十分有限,对阅读古书来说问题不是很大。
(三)古今词义同中有异古今词义演变的结果是,绝大多数词古今意义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发展,既有某些相同之点又有某些不同之处。
有些时候,某词用今义去理解,好像能够讲通,其实并不准确,甚至把意思全弄反了。
词义的演变和古今词义的异同
词义的演变和古今词义的异同第⼆章词汇第⼀节词义的演变和古今词义的异同⼀、古今词汇的继承和发展古今词汇的继承和发展主要表现在如下⼏个⽅⾯:(⼀)基本词汇的沿⽤(⼆)古代旧词的消亡(三)后代新词的产⽣(四)单⾳词的复⾳化(五)词汇量的扩充增长(六)词义词形的演变⼆、词义演变和古今词义异同的基本情况(⼀)词义的演变(⼆)古今词义的异同古今词义的异同,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种情况:1.古今略同2.古今迥异3.古今有同有异⑴⼩同⼤异⑵⼤同⼩异三、从词义数量的改变这⾥的词义数量指的是义项数量。
其改变情况有三:1.义项的增加2.义项的减少3.义项的更替(⼆)词义范围的改变这⾥的词义范围指的是词所表⽰概念的外延。
其改变情况有⼆:1.词义的扩⼤2.词义的缩⼩(三)词义⾊彩的改变这⾥的词义⾊彩主要指感情⾊彩,也包括语体⾊彩,都是就⼀个词的常⽤义⽽⾔的。
1.感情⾊彩为褒义⑶中性变为褒义⑷中性变为贬义⑸褒义变为中性⑹贬义变为中性2.语体⾊彩的改变(四)词义程度的改变这⾥的词义程度主要指轻重程度。
其改变情况有⼆:1.词义由轻变重2.词义由重变轻四、如何排除古今词义差异造成的障碍(⼀)树⽴词义发展变化的历史主义观点(⼆)注意现代汉语双⾳词和成语、熟语的语素中保留的古(四)熟读典范⽂⾔作品,逐步掌握古汉语常⽤词第⼆节词的本义和引申义⼀、什么是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词的本义从理论上说,词的本义就是⼀个词本来的意义。
但是,我们现在所讨论的本义,实际上是指⼀个词有⽂字形体可考,有⽂献资料可供参证的初始意义。
(⼆)词的引申义词的引申义是指⼀个词由其本义推演引申⽽形成的意义。
1.直接引申义2.间接引申义⼆、探求本义的⽅法和意义(⼀)探求本义的⽅法1.分析字形2.考核⽂献(⼆) 探求本义的意义1.举纲张⽬,可使我们理解词义更透彻2.推本溯源,可是我们解释词义有根据3.以简驭繁,有助于我们把握整个词义系三、词义引申的⽅式和类型(⼀) 词义引申的⽅式1.内因⽣义⑴时空关系⑵因果关系⑶反正关系⑷动静关系⑸实虚关系⑹同所衍⽣关系2.外因⽣义⑴借助⾃然条件⑵借助社会条件3.修辞⽣义⑴借助⽐喻⑵借助借代(⼆)词义引申的类型1.辐射型2.连锁型四、词义引申的相互影响(⼀)同步引申1.同义词的同步引申2.反义词的同步引申(⼆)相向引申五、学习词的本义和引申义应注意的问题(⼀)要注意区分字的本义和词的本义1.词的实际本义早于字的本义2.字的本义不完全是实际使⽤过的词义3.⼀字记多词,字的本义只能与⼀个词的本义密切相关(⼆)要注意区分引申义和假借义1.“本⽆其字”的假借产⽣的假借义2.“本有其字”的通假产⽣的假借义(三)要注意词义引申后字形和读⾳的变化1.改变读⾳2.改变字形3.⾳形皆变(四)要注意利⽤前⼈的成果第三节古汉语中的单⾳词和复⾳词⼀、单⾳词和复⾳词(⼀)古汉语中单⾳词和复⾳词的基本情况1.单⾳词2.复⾳词(⼆)汉语词汇复⾳化的原因和作⽤1.复⾳化是分化⼀词多义的有效⽅法2.复⾳化是减少同⾳词和同形词的重要⼿段(三)古汉语单⾳词向复⾳词发展的⼏种主要⽅式1.同义(含近义和同类)词连⽤形成复⾳词2.⾮同义词连⽤形成复⾳词3.增加词头或词尾形成复⾳词⑴增加词头⑵增加词尾4.改⽤与原词字形⽆关的复⾳词⼆、古汉语中的双⾳词(⼀)单纯词1.叠⾳词2.连绵词⑴双声联绵词⑶双声兼叠韵联绵词⑷其他联绵词(⼆)合成词1.复合式合成词⑴联合型A.同义联合型B.对义联合型⑵偏正型A.定中关系型B.对义联合型⑶动宾型⑷介宾型⑸主谓型⑹补充型2.附加式合成词⑴词缀词根型⑵词根词缀型3.重叠式合成词三、学习单⾳词和复⾳词应注意的问题误解偏义词1.同义联合型偏义词2.对义联合型偏义词第四节古汉语中的同义词⼀、什么是同义词(⼀)绝对同义词(⼆)相对同义词⼆、同义词形成的原因(⼀)词义的引申(⼆)⽅⾔的作⽤(三)社会的影响1.封建等级制度的影响2.⽣产⽣活⽅式的影响三、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词义上的差别1.形制不同2.⽤途不⽤3.质料不同4.部位不同10.速度不同11.距离不同12.程度不同13.侧重点不同(⼆)⽤法上的差别1.适⽤对象不同2.使⽤地域不同3.结合能⼒不同4.语法特点不同5.语序不同(三)⾊彩上的差别1.感情⾊彩不同2.语体⾊彩不同四、确定同义词的根据(⼀)⽂献上的根据1.连⽂2.对⽂(⼆)训诂上的根据1.单训2.互训3.同训4.封闭型递(⼀)借助⽂献语境1.替换法2.⽐较法(⼆)借助训诂材料1.⽂献训诂材料⑴正⽂中的训诂材料⑵注疏中的训诂材料2.专书训诂材料(三)借助词语本义(四)借助反义词六、学习同义词应注意的问题(⼀)同义词的“同”是就义项⽽⾔(⼆)要注意同义词的时代性1.同义变为不同义2.不同义变为同义(三)要注意同义词的层次性或相近2.引申义相同或相近3.⼀词本义与另⼀词引申义相同或相近(四)要注意同义词泛指与特指的不同1.泛指重其同,特指重其异2.泛指表属概念,特指表种概念第五节古汉语中的同源词⼀、同源词与同源字(⼀)同源词及其特征1.什么是同源词2.同源词的基本特征(⼆)同源词的书写形式——同源字⼆、确定同源词的根据(⼀)意义上的根据1.互训2.同训3.声训4.通训5.反训(⼆)语⾳上的根据1.⾳同2.⾳近(三)字形上的参考1.形声兼会意字提供的参考2.“准形声兼会意字”提供的参考(四)语源上的考察三、同源词的分类(⼀)从字形⾓度分1.形体相同的同源词2.形体部分相同的同源词3.形体⽆关的同源词(⼆)从语⾳⾓度分1.同⾳同源词2.⾳近同源词(三)从词义⾓度分1.同义同源词2.近义同源词3.反义同源词4.义通同源词四、同源词研究的意义(⼀)有助于正确认识汉语词汇系统(⼆)有助于更深⼊地理解词义(三)有助于探求事物得名之源(四)有助于汉语词汇史和整个汉语史的研究。
古今词义演变的五种类型举例
古今词义演变的五种类型举例
1. 名义转换:“鸦”从古代指鸟类,转换为形容人做事笨拙的意思:“行为笨拙的人就像鸦一样。
”
2. 内涵扩大:“穿”原指“穿衣服”,现在还可以表达“从一定的形式到另
一定形式的转变”:“从学生到老师,他穿换了角色。
”
3. 限定变弱:“花”指指男子,现在可以指“女性”:“这位花在舞台上表演。
”
4. 转义:“墙”原指建筑物的有限范围,现在多指“障碍物”:“他必须要
克服很多墙才能达到目的。
”
5. 消亡:“斗牛”原指一种竞技活动,现在已消失:“斗牛已经成为传奇,只能通过历史文献了解了。
”。
古今词义演变1
亲戚,
古义的范围比较广,可以指同姓和 异姓的亲属,也可以指父母兄弟等等。《孟 子》:“寡助之至,亲戚畔之。”这里指同姓
和 异性的亲属。《战国策·秦策一》:“贫穷则父 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苏秦的感慨系为
现代的牺牲是褒义,指为了正义的事情献出生 命或局部、个人利益,是光荣的。
谤,古代指背后的批评议论,并不带感情色 彩。“国人谤王。”《国语·周语》
现在“谤”指“无中生有讲别人坏话”,变成 了贬 义词。
3、在程度轻重方面的差异
有些词,古今词义轻重程度不同, 或者古义轻,今天的意义重, 或者古义很重,今义却轻。如:
访,上古义指咨询,征求意见
《左传》“穆公访诸蹇叔”。 访的今义是探望、拜访。古义和今义虽都有会 见某一对象的意思,但古义和今义又有细微差 别。我们阅读古书时,要特别注意这种细微的差 异,不能以今义去释古词,误解古书的意思。
又如“劝”,
上古只有勉励和鼓励的意思,善言 规劝和劝解的意义是很晚才有的。
类词,尤其要注意。如:
购,
今义是购买;上古义是悬赏征求。 《项羽本纪》“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 是说汉用千金万户的重赏征得项羽的头。
《唐书》“帝方博购王羲之贴。”广泛地重价 征 求“贴”-珍贵文物。
这些“购”都不是一般的买义,因为“买” 是商 品交易,悬赏征求的对象不是商品。由于要征得 必以赏赐为前提,才逐渐演变为购买义。
所谓古义,不论是先秦的、两汉的、六朝的、 唐宋的,凡是没有流传到今天的意义都是古 义;所谓今义,是指现代义。但今义许多也是 历史上产生的,不能认为凡是今义都是现代产 生的。因为词义的演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 是一朝一夕发生的。
词汇部分古今词义的演变精品PPT课件
• 菜:古今所表示的范围很不一样。 古代的“菜”是专指蔬菜(形符从 艸),不包括肉类、蛋类等在内。
• 《说文》:“菜,艸之可食者,从 艸,采声。”(可供食用的草。) 这是“菜”的古义。
• 例如:古书上常见的“菜羹”、 “菜色”,这些“菜”都是指的蔬 菜。
• 直到宋代,“菜”还是不包括肉食 等副食品。
• 例如《史记·商君列传》:“孝公既 见卫鞅,语事良久,孝公时时睡。”
• 又如宋代欧阳修的《秋声赋》:“童 子莫对,垂头而睡。”(就是耷拉着 脑袋打盹儿,也是“坐寐”。童子不 知道如何回答,低下头打瞌睡。)
• 中古以后引申为“睡觉”义。如白居 易《长恨歌》:“云鬓半偏新睡觉。” 此句中的“睡”是“睡觉”,“觉” 是“睡醒”。
• 又如“娘”的母亲义,先秦是没有 的,魏晋以降,始见此义。
• 《篇·女部》:“娘,母也。”
• 《广韵·阳韵》:“娘,母称。”
• 这也是古无今有的现象。段玉裁说: “古今无定时,周为古则汉为今, 汉为古则晋宋为今”。(《说文解 字注》“谊”字下)
• (二)语词义项的古今变化
• 从某个词某一义项的古今变化来看, 主要存在着词义的扩大、词义的缩 小、词义的转移和词义的易色等四 种情况,另外还有词义程度的轻重 和词义有所侧重等情况。
• ——颜师古注:凡言除者,除故官 就新官也。即拜官授职、任命的意 思。引申义。
• (3)德佑二年二月十九日,予除右 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文 天祥《指南录后序》)
• ——除:拜受官位。
• (4)御史大夫张忠辟(孙)宝为属, 欲令授子经,更为除舍。(《汉 书·孙宝传》)
• ——颜师古注:除,谓修饰扫除也。 引申义。除舍:整修、打扫房舍。 表示恭敬待客之意。辟:征召。
古今词义转移的例子
古今词义转移的例子一、引言古今词义转移是指一个词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语境下,其词义发生了改变的现象。
这种转移可能是因为社会文化的变迁,语言环境的演变,或者是人们对词语的使用方式发生了变化。
本文将通过多个例子,深入探讨古今词义转移的现象以及其中的原因和影响。
二、古今词义转移的例子2.1 “病”在古代,“病”一词的本义是指身体出现了不适的情况,如身体不健康、生病等。
然而,在现代汉语中,“病”的意义已经发生了转移,除了指身体不适外,还可以用来形容其他不良状态,如”国病”指的是国家的痼疾、社会的顽疾,“社会病”指的是社会存在的问题和弊端。
2.2 “宅”在古代,“宅”指的是居住的地方,与”家”有着相似的意义。
然而,在当今社会,“宅”的词义发生了转移,现在我们常说的”宅”是指一个人长时间待在家里,不愿外出参与社交活动的状态,常与”宅男”、“宅女”等词一起使用。
2.3 “犬”“犬”在古代指的是狗的一种,与”狗”有着相同的意思。
然而,现代汉语中的”犬”已经发生了词义转移,通常用来指代狗的一种比喻形象,如”忠犬”指的是忠诚无私的人。
2.4 “英雄”在古代,“英雄”的意思是指勇敢、有才能的人。
然而,在现代汉语中,“英雄”的词义已经发生了转移,不仅指勇敢的人,还可以形容一些优秀的事物或者代表某个领域的顶尖人物。
三、古今词义转移的原因古今词义转移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社会文化变迁社会文化的变迁是词义转移的一个重要原因。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人们的价值观、生活方式等发生了变化,词语的使用也会相应发生变化。
比如在古代,“宅”的本义是指居住的地方,而现代社会的快节奏、高压力的生活方式导致许多人更倾向于待在家里,因此”宅”的词义发生了转移。
3.2 语言环境演变语言环境的演变也是词义转移的原因之一。
随着社会的发展,新的事物、概念不断涌现,人们需要使用新的词语来表达。
而有些词语可能并不存在,或者已经有了其他的意义,于是人们选择使用原本的词义来表达新的概念,从而导致词义的转移。
浅谈汉语古今词义的发展变化
浅谈汉语古今词义的发展变化古今词义演变的几种情况:古今词义的演变主要表现在词义范围、词义感情色彩、词义程度轻重几个方面。
(一)词义范围不同主要指词义的外延而言的1、古今意思完全相同。
2、古今意思有部分相同,部分不同。
即古义与今义之间的交叉关系,词义在发展过程中,古义的部分意义消失,今义又产生出新的意义。
3、古词义范围比较小,今义泛化了,古义包含在今义中间。
即今义包含古义,表示今义扩大。
4、古词义范围比较大,现在缩小了,今义包含在古义中间。
即古义包含今义,表示今义缩小。
5、古今词义范围转变。
即古今词义不在通一意义范围,表示词义转移。
A.词义范围扩大(简称词义扩大)词义从古义过渡到今义,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范围随着时代扩大。
即部分到整体,个别到一般,狭窄到宽泛,采取了全面扩张的方式,使得古义成为今义外延的一个组成部分,这种演变成为词义扩大。
(今义大于古义,古义包含在今义之中,成为今义的一部分)例1:《说文》:“醒,醉醒也,从酉星声。
”指喝酒喝醉了酒醒《楚辞·渔夫》:“世人皆醉我独醒。
”指酒醒,词以扩大睡醒也可叫醒唐·元稹诗:“鸡声催欲曙,蟾影照初醒。
”指睡醒例2:古义专指蔬菜。
《说文·草部》:“菜草之可食也。
”《礼记·学记》:“大学始教,皮弃祭菜。
”注:“菜,为芹藻之属。
”到宋代仍是这意思到清代吴敬梓《儒林外史》中菜已经由专指蔬菜而兼指肉、蛋等副食了。
B. 词义范围缩小(简称词义缩小)词义从古义过渡到今义,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范围随着时代缩小,即部分到整体,一般到个别,宽泛到狭窄,采取了全面收敛的方式,使得今义成为古义外延的一个组成部分,这种演变称为词义缩小。
(今义小于古义,今义包含在古义之中,成为古义的一个组成部分)例1:古代所有人所居住的房子都称为“宫”《说文》:“宫,室也。
”《周易·坤卦》:“入其室,不见其妻,凶。
”清代以后(秦始皇开始)君王所居住的地方才叫“宫”随着封建社会的灭亡,“宫”的意义范围又进一步缩小,现在指一些群众集会的地方,如:文化宫,少年宫,科技宫等。
古今词义转移的例子
古今词义转移的例子古今词义转移的例子词语是语言的基本单位,它们的意义随着时间和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发生转移。
这种转移是语言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文化演变的体现。
下面将介绍几个古今词义转移的例子。
1. “官”字的转义在古代,“官”字的本义是指国家的行政机构和官员。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官”字的意义发生了转移,逐渐演变为指代权力、地位和社会地位的象征。
在现代汉语中,“官”字的意义更加广泛,不仅指政府机构和官员,还可以指企业、组织和团体的管理人员。
2. “文化”字的转义在古代,“文化”字的本义是指文学和艺术。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文化”字的意义发生了转移,逐渐演变为指代一种社会现象,即人类在生产、生活和思想方面的创造和积累。
在现代汉语中,“文化”字的意义更加广泛,不仅指文学和艺术,还包括科学、技术、哲学、历史、宗教等方面的知识和思想。
3. “美”字的转义在古代,“美”字的本义是指美好、优美、漂亮。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美”字的意义发生了转移,逐渐演变为指代一种价值观和审美标准。
在现代汉语中,“美”字的意义更加广泛,不仅指外表的美丽,还包括内在的品质和精神的美好。
4. “民主”字的转义在古代,“民主”字的本义是指民间的自由和平等。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民主”字的意义发生了转移,逐渐演变为指代一种政治制度和价值观。
在现代汉语中,“民主”字的意义更加广泛,不仅指政治制度,还包括社会制度、文化制度和价值观念。
总之,古今词义转移是语言发展和文化演变的必然结果。
这种转移不仅反映了语言和文化的变化,也反映了人类的思想和价值观的变化。
因此,我们应该认真学习和理解词语的历史和演变,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现代汉语。
古代汉语-古今词义的区别
古代汉语-古今词义的区别语⾔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不断发展变化的。
在汉语发展的过程中,词汇也是随着它所表⽰的事物、现象的消亡⽽消亡、变化⽽变化、产⽣⽽产⽣的。
由此,便产⽣了古今词义之间的异同。
本⽂就是通过具体的词例来说明古今词义异同所存在的⼏种情况。
由于古今词义的异同情况复杂多样,所以,笔者从多个⾓度对古今词义的异同进⾏了简要的分析。
⼆、古今词义变化的类型(⼀)词义范围的变化(主要指词义的外延)1、词义范围的缩⼩其特点是词的古义的范围⼤于今义,今义⼀般包括在古义之中。
全⾯收敛。
“宫”在古代是房屋的统称。
如《战国策·苏秦连横约从》:“⽗母闻之,清宫除道。
”“清宫”即打扫房屋。
后来“宫”专指宫殿,词义范围缩⼩了。
⼜如“丈⼈”在古代是对⽼者的尊称。
《论语·⼦路从⽽后》:“⼦路从⽽后。
遇丈⼈,以杖荷蓧。
”现代“丈⼈”专指妻⼦的⽗亲,即岳⽗。
词义范围缩⼩了。
2、词义范围的扩⼤。
其特点是古义的范围⼩于今义。
词义从故意过渡到今义,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范围随之扩⼤,即由部分到整体,由个别到⼀般,由狭窄到宽泛,采取了全⾯扩张的⽅式,使古义成为今义外延的⼀个组成部分,这种演变称为词义范围扩⼤。
《说⽂》:“焚,烧⽥也。
”本义是放⽕烧⼭林进⾏围猎(“⽥”的意思是⽥猎,后来写作“畋”)。
《左传·⼦产说范宣⼦轻币》:“象有齿以焚其⾝。
”意思是⼤象因为有价值昂贵的象⽛,因⽽导致⾃⾝遭受围猎。
⼜如《孟⼦·许⾏》:“益烈⼭泽⽽焚之,禽兽逃匿。
”后来“焚”的意义范围扩⼤,泛指⼀切焚烧。
就是⼀例。
词义扩⼤的现象在汉语词义的发展变化中⼗分普遍。
古汉语许多词的意义在发展中由特指变为泛指,由专名变为通名,都属于这类情形。
“響”——古代的意思是回声,后来的意思泛指⼀切声⾳。
“⾊”——古代的意思是脸⾊,后来的意思指颜⾊、⾊彩。
“江”——古代为长江的专名,后来泛指江河。
例:“初⼀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的“江”指长江。
中考语文复习之语言运用:古今异义词
中考语文复习之语言运用:古今异义词中考语文复习之语言运用:古今异义词【考点解读】古今异义词是文言实词的重要考查内容。
因此,应在平时的文言文学习中对古今异义词多加留心,在文言知识的复习中,应对古今异义词加以分类整理,牢固掌握古今异义词的含义。
【题型分析】对古今异义词的考查是历年来中考的考查热点,也是同学们容易出错的地方。
这种考查常见于主观题中关于词语的解释、翻译句子和客观选择题中。
所以要求考生必须深刻地理解古今异义词的转变,从而牢固地掌握古今异义词的知识。
古今词义的演变主要表现在:1.词义扩大如“江”“河”,古代专指长江、黄河,现在泛指大的河流。
例:“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李煜)。
“本在河阳之北”(《愚公移山》)。
“山河表里潼关路”(《山坡羊•潼关怀古》)。
又如“色”,古义是脸色;今义泛指色彩。
例:“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林嗣环《口技》)。
再如“响”,古义是回声;今义为声音。
例:“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三峡》)2.词义缩小如“臭”,古义可以指好气味,也可指坏气味;今义只指坏气味。
例:“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佩容臭,烨然若神人。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又如“妻子”,古义是妻子儿女;今义是男子的配偶。
例:“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另如“禽”在古代包括鸟兽等动物,现代汉语里单指鸟类的总称。
3.词义转移如“户”,古义指门;今义则为窗。
例:“当户理红妆”(《木兰诗》)。
又如“牺牲”,古义指祭祀用的猪牛羊;今义指为正义事业而奉献。
例:“牺牲玉帛,弗敢专也。
”(《曹刿论战》)。
再如“吊”,古义是慰问、安慰;今义是悬挂。
例:“人皆吊之,其父曰。
”(《塞翁失马》)4.感情色彩的变化如“卑鄙”,在古代是中性词,表示地位低下,见识浅陋,而现在则成了贬义词,意为思想品质恶劣。
例:“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又如“爪牙”,古代是褒义词,而今义指帮坏人做坏事的帮凶,是贬义词。
古今词义演变1
3、在程度轻重方面的差异
有些词,古今词义轻重程度不同, 或者古义轻,今天的意义重, 或者古义很重,今义却轻。如: 于予与何诛?《论语· 公冶长》 中程者赏,弗中程者诛。《韩非子》 诛在这里是“责备”、“罚”的意思,意 义较 轻。成语“口诛笔伐”是谴责的意思。后来发 展
恨, 在古代主要是“遗憾”的意思。 未尝不叹息痛恨与桓灵也。《出师表》 (“恨”:遗憾、不满意。) 遗恨失吞吴。杜甫《八阵图》 恨在古代也有怨的意思,但恨的程度比“怨” 轻,实际是“不满”的意思。仇恨的意思一般 只 用“怨”。到了现代则相反,恨之入骨,程度 重 得多。
能理解为“以此规劝事君的人们”,那就没有真 正
读懂古书。 可见,要读懂古代文学作品,掌握常用词古
分析下列词语古今词义的不同: 江、河、睡、菜、齿、匠 贿、宫、谷、瓦、臭、亲戚、兄弟 走、汤、脚、 涕、暂 风骚、爪牙、锻炼、牺牲、谤、 诛、恨、怨、感激
1、词义范围方面的差异
(1)词义扩大。即是由少到多,
分析古今义时应该明确:
“古”和“今”是个相对的概念。
所谓古义,不论是先秦的、两汉的、六朝的、
唐宋的,凡是没有流传到今天的意义都是古
义;所谓今义,是指现代义。但今义许多也是
历史上产生的,不能认为凡是今义都是现代产
生的。因为词义的演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
是一朝一夕发生的。
在辨析古今词义时,还要注意区分古代汉语的单 音词与现代汉语双音词。 古代单音词占绝对优势。某些相连的单音词,很 象现代的双音词,其实是两个单音词。用今义去解释 它,就会造成误解。如:“却看妻子愁何在?”妻和 子 是两个单音词,是妻子和子女,用在一起是并列关系。 “今齐地方千里。”地方:古义,土地方圆; 今义,名词,地点处所。 “先帝不以臣卑鄙。”卑和鄙是两个单音词,卑 指 身份低下,鄙指见识浅陋,用在一起是并列关系,这 是诸葛亮的自谦之辞。
古今词汇的演变 词的本义
• ② 由个别到一般。由个别到一般,是指本义 所指的是个别事物,具有特殊性,而引申义 所指的是一般的同类事物,具有普遍性。例 如: 匠——本义是木工,《孟子· 尽心 上》:“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引申为 各种有专门技术的工人,如瓦匠、陶匠、冶 匠、皮匠、鞋匠等,段玉裁说:“匠,以木 工之称,引申为凡工之称也。”《史记· 孝文 本纪》:“尝欲作露台,召匠计之,直百 金。”又引申指在某一方面造诣或修养很深 的人,如杜甫《陈拾遗故宅》:“有才继 《骚》《雅》,哲匠不比肩。”诗中“哲匠” 指唐代著名诗人陈子昂。
“斧柄”。《说文》:“柄,柯也。”“柯,斧柄也。” 《诗经· 豳风· 伐柯》:“伐柯如何?匪斧不克。”毛亨 传:“柯,斧柄也。”段玉裁云:“柄之本义专谓斧柯, 引申为凡柄之称。”“凡柄”是指一切器物的柄,引申 后词义范围扩大了。
• 牲——“牲”的本义是供祭祀用的全牛。《说
文》:“牲,牛完全也。”《字汇》:“牲, 祭天地宗庙之牛完全曰牲。”引申为“凡畜 之称”(段玉裁语),即泛指供祭祀和食用 的家畜,包括马、牛、羊、豕、犬、鸡,引 申后词义范围扩大。 壻——“壻”的本 义是“丈夫”,即男子汉。《说文》:“壻, 夫也。从士胥。”段玉裁注:“夫者,丈夫 也。然则'壻’为男子之美称,因以为女夫之 称,《释亲》曰:'女子,子之夫为 壻。’”“壻”由“男子之美称”,引申为 “女夫之称”(后代将此义写作“婿”), 词义范围缩小了。
一、词义系统
本义
词的本来意义,是通过分析
词义
系统
字形和考核文献资料所得出
的最早的意义。
引申义 在本义的基础上繁衍派生出来
的意义。
假借义 通过假借的方式产生的与词的本
义、引申义毫无联系的意义。
[语文]古今词义的演变(教师论文)
古今词义的演变古今词义的演变是异常复杂的,大致有以下四个方面:第一、词义的扩大词义的扩大是指演变后的词义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范围比原义的范围大。
例如:“诗”,古代专指《诗经》,《论语·为政》:“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现代泛指一般诗歌,词义的范围扩大了。
“河”,古代专指黄河。
《诗经·魏风·伐檀》“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
”《左传·成公十六年》:“晋师济河。
”《庄子·秋水》:“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孟子·梁惠王上》:“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河内”指黄河北岸,今河南沁阳一带;“河东”指黄河以东,今山西西南部。
汉代以前,“河”的常用义特指黄河。
后来泛指一般河流。
把一条河的名称扩大成为一般河流名称,由专称变为通称,今义把古义的范围扩大了。
“齿”,古义是指排列在唇前的牙。
甲骨文画的正是门牙。
《墨子·非攻中》:“古者有语,唇亡则齿寒。
”后来泛指牙齿。
白居易《与元九书书》:“未老而齿发早衰白。
”把门牙扩大成为牙齿,“齿”的词义扩大了。
“响”,古义是指回声。
《玉篇》:“响,应声也。
”《水经注·江水》:“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贾谊《过秦论》:“天下云集而响应,赢粮而景从。
”今义泛指一切物体发出的音响,概念外延扩展了。
扩大,就是把意义范围扩大了。
第二、词义的缩小词义的缩小是指演变后的词义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范围比原义的范围小。
例如:“金”,先秦泛指金属。
《左传·僖公十八年》:“郑伯始朝楚,楚子赐之金。
既而悔之,与之盟日:…无以铸兵。
‟故以铸三钟。
”这里记载楚王赏给郑国的“金”,显然指的是“铜”,因为那时铸兵器、铸钟鼎都用铜。
楚王担心赏赐给郑国的铜会用来制造武器,所以与郑盟誓。
甲骨文中没有“金”字,金文中有了“金”、“铜”,但没有“银”、“铁”,郭沫若认为“铁”出现于春秋时期。
到了“铁”、“锡”、“银”都出现以后,“金”就逐渐地专指“黄金”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今词义的演变
古今词义的演变,是指一个词的意义从古到今的发展变化。
这跟我们前面讲的“词义的引申”不完全相同。
“词义的引申”着重讨论一个词的各种各样的意义是怎样演变出来的。
“古今词义的演变,,则着重于讨论一个词由古到今词义上有无变化或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一、古今词义演变的一般情况从词义演变的结果上看,大致有三种情况:(一)古今词义基本相同
汉语词汇在由古到今的发展过程中,有一些词的意义基本上没有发生什么变化。
例如:山、水、风、雨、雪、人、牛、马、羊、茶、酒等。
这类词大都是汉语的基本词汇,它们对于保持汉语的相对稳定有重要作用。
需要指出的是,这种古今意义基本相同的词是不多的,我们不要看到这些词大都是基本词汇,就反过来认为基本词汇意义上都没有什么变化。
事实上,基本词汇中的许多词,由古到今,意义上也都发生了一些变化。
(二)古今词义完全不同
这类词,在字形上古今是相同的,但意义上却看不出任何联系。
它们或者原来就是两个不同的词,但也可能原来是同一个词,由于意义几经辗转,我们现在还没有发现它们在词义上的联系,因此,暂时作为同一个词处理。
“抢”这个词在元明以前,都只有“碰”、“撞”的意思,《战国策·魏策》:“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庄子·逍遥游》:“我决起而飞,抢榆枋。
”元明之交,才有了“抢夺”的意思。
“绸”这个词古代是“缠绕”的意思,《尔雅·释天》:“素绵绸杠。
”郭璞注:“以白地绵韬旗之杆。
”郭氏的意思是说,所谓“绸杠”,就是用白底子的绵把旗杆缠裹起来。
今义则指“绸缎”。
这类词古今意义完全不同,阅读古书时照今义去理解就不通。
这对初学者来说是有困难的,但它常常逼得你去查问,也就不容易弄错了。
而且,这类词的数量也十分有限,对阅读古书来说问题不是很大。
(三)古今词义同中有异
古今词义演变的结果是,绝大多数词古今意义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发展,既有某些相同之点又有某些不同之处。
有些时候,某词用今义去理解,好像能够讲通,其实并不准确,甚至把意思全弄反了。
例如:
①穆公访诸蹇叔。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②孟子去齐。
(《孟子·公孙丑下》)第一句中的“访”字如果照今义“拜访”去理解,就不准确,“访”在上古是向别人征求意见的意思,“访”的宾语是事而不是人。
这个句子的意思是说秦穆公向蹇叔征求关于袭郑的
意见,而非一般的拜访。
如果把第二句的“去齐”理解为“到齐国去”,意思就全弄反了。
“去”的古义是“离开”的意思,“去齐”就是“离开齐国”。
古今词义的这种差别有的比较大,一旦了解了它们古今意义之间的差别之后,再去阅读古文时就比较容易辨别了。
有的差别比较小,虽然知道古今意义有某种差别,还是不太容易辨别。
“去”属于前者,“访”则属于后者。
从正确理解文意来说,二者都应重视,从掌握的难度来说,则需要注重后者。
还有一点需要提醒大家注意:我们讲古今词义演变时,所谓“今义”并不全是现代才有的意义。
现代汉语词义是古汉语词义的继承和发展,现代汉语的词义有许多早在古代就有了。
例如“谤”这个词的今义是“诽谤”,这个意义早在汉代便有了,《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谤”这个词古今都有“诽谤”的意思,这正是古今词义相同的地方。
“谤”在古代还有“背后议论或批评别人的短处”的意思,现代则没有,这又是古今词义的差别了。
这类古今词义同中有异的词,数量多,在阅读文言作品的过程中,又常常需要辨别哪些是与今义相同的用法,哪些是与今义不同的地方,难度比较大,我们应该注意。
二、古今词义差异的类型
词义由古及今所产生的差异,在不同的词里不尽相同,但归纳起来,大致有词义的范围和感情色彩两个方面的不同。
(一)词义范围的差异1.词义扩大。
今义所表示的客观事物的范围大于古义所表示的客观事物的范围,称之为词义扩大。
例如:
“河”,上古专指“黄河”,《诗经·魏风·伐檀》:“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
”“河之干”,就是黄河河岸。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及诸河,则在舟中矣。
”“及诸河”,就是追赶他们追到黄河岸边。
今义变为一般河流的通称。
“皮”,上古指“自然的、带毛的、兽类的皮”,《左传·僖公十四年》:“皮之不存,毛将安傅?”不带毛的皮,特别是经过鞣制的皮,
叫“革”,人的皮叫“肤”,今义则不管上述哪一种都叫“皮”,甚至还能指许多物体的表面一层,如“树皮”、“鱼皮”、“漆皮”、“地皮”等。
2.词义缩小。
今义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范围小于古义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范围,叫词义缩小。
例如:
“臭”,上古是一切气味的总称,《左传·僖公四年》:“一薰一莸,十年尚犹有臭。
”“薰”是香草,“莸”是臭草。
“有臭”就是“有气味”的意思。
今义则专指臭味。
“亲戚”,古义的范围比较广,可以指同姓和异姓的亲属,也可以指父母兄弟等。
《孟子·公孙丑下》:“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这里指同姓和异姓的亲属。
《战国策·秦策一》:“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
”苏秦的感慨系为其父母和妻嫂的势利行为而发,“亲戚”指的就是这些人。
今义则限于同姓和异姓的亲属,但不能指父母兄弟和妻嫂。
3.词义转移。
古今词义所反映的客观对象不一样,即词义在发展过程中由表示甲事物转向表示乙事物。
“兵”的本义是兵器,《说文》:“兵,械也。
”《左传·成公二
年》:“擐甲执兵,固即死也。
”“执兵”就是“手持兵器”的意思。
今义则指。
士兵”。
“闻”的古义是“听见”,属于用耳,《说文解字》:“闻,知闻也。
”份L记·大学》:“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听而不闻”就是“(虽然)听了但没有听进去。
”今义是“嗅”,属于用鼻。
(二)词义感情色彩的差异
1.词义的褒贬不同。
“爪牙”原来是两个单音词,复合成双音词后,指的是得力助手,褒义,《诗经·小雅·祈父》:“祈父,予王之爪牙。
”《三国志·关张马黄赵传》:“黄忠赵云强挚壮猛,并作爪牙。
”今义指“走狗”,贬义。
“锻炼”原是“冶炼”的意思,用作比喻义时,指酷吏玩弄刑法对人进行诬陷。
《后汉书·韦彪传》:“锻炼之吏,持心近薄。
”今义则带褒义,如“锻炼身体。
”还有一些词,古义是中性词,后来变为贬义词,如前面提到的“谤”就是这样。
2.词义的轻重不同。
“饿”古义指没有饭吃,饿得快要死了,不是一般的肚子饿,一般的饿古代称之为“饥”,《左传·宣公二年》:“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
见灵辄饿,问其病。
曰:‘不食三日矣。
”’几天没有吃饭,饿得倒下了,这才叫“饿”,《韩非子·饰邪》:“家有常业,虽饥不饿。
”今义的程度则轻多了,指一般的饿。
“诛”的古义是“责备”,用的是言语,《论语·公冶长》:“于予与何诛?”意思是说,对宰我这个人还责备他什么呢?今义则指“杀戮”,用的是刀枪棍棒。
;
感情色彩方面的差异是从属于词义范围的差异的。
一些词古今词义之所以有感情色彩方面的差异,首先是因为它们的词义范围发生了变化。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词在词义范围发生变化以后都同时有这种感情色彩的变化。
课堂练习(二)1.分析多义词的词义系统。
2.讨论古今词义差异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