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分布特征的描述.
数据分布特征描述
数据分布特征描述数据分布特征描述是数据分析中的重要内容,通过对数据的分布特征描述,可以更好地理解数据的规律和特点。
数据的分布特征描述通常包括数据频数分布、数据均值、数据方差、数据偏度和数据峰度等指标。
下面将从这几个方面对数据分布特征进行描述。
数据频数分布是描述数据在不同取值范围内出现的频数。
通过数据频数分布可以直观地看出数据的分布规律,包括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等。
通常可以通过直方图或饼图来展示数据频数分布,以便更好地理解数据的集中程度和变异程度。
数据均值是描述数据的集中趋势的指标,代表数据的平均水平。
均值可以帮助理解数据的集中程度,如果数据均值较大,则说明数据整体较高;反之,数据均值较小则说明数据整体较低。
数据均值是数据分布特征描述中最基本的指标之一。
数据方差是描述数据的变异程度的指标,代表数据的离散程度。
方差越大,说明数据的分布越分散;方差越小,说明数据的分布越集中。
通过数据方差可以判断数据的变化幅度和波动情况,对数据分布的特征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数据偏度是描述数据分布偏斜程度的指标,用来衡量数据分布的不对称性。
正偏态表示数据分布呈右偏,负偏态表示数据分布呈左偏,而零偏态则表示数据分布对称。
数据偏度可以帮助理解数据的分布形态,了解数据的倾向性和集中程度。
数据峰度是描述数据分布峰态的指标,用来衡量数据分布的陡峭程度。
峰度较高表示数据分布较陡峭,峰度较低表示数据分布较平缓。
通过数据峰度可以了解数据的分布形状和尖峭程度,对数据分布特征的描述有很大的帮助。
综上所述,数据分布特征描述是数据分析中的重要内容,通过对数据的频数分布、均值、方差、偏度和峰度等指标的描述,可以更好地理解数据的规律和特点。
数据的分布特征描述对于数据分析和决策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为数据挖掘和预测提供有力支持。
只有深入理解数据的分布特征,才能更好地利用数据资源,为实际应用提供有效的支持和指导。
数据分布特征的描述
2019/9/1
版权所有 BY 统计学课程组
15
算术平均数的性质
2019/9/1
版权所有 BY 统计学课程组
16
算术平均数(均值)特征:
1. 集中趋势的最常用测度值; 2. 一组数据的均衡点所在; 3. 易受极端值的影响; 4. 由组距分组资料计算的均值有近似值性质; 5、用于数值型数据,不能用于分类数据和顺
(CM) (人)
152
1
154
2
155
2
156
4
157
1
158
2
159
2
160 12
161
7
162
8
163
4
2019/9/1
身高 人数
(CM) (人)
164
3
165
8
166
5
167
3
168
7
169
1
170
5
171
2
172
3
174
1
总计 83
版权所有 BY 统计学课程组
STAT
众数
32
注意:
众数不仅适用于测度顺序数据和 数值型数据的集中趋势,而且适用 于测度不能计算平均数的分类数据 的集中趋势。
2019/9/1
版权所有 BY 统计学课程组
3
数据分布的特征:
一、集中趋势:反映数据向其中心靠拢或 聚集
程度;
二、离中趋势;数据远离中心的趋势(又称离散
程度);
三、偏态和峰态;偏态是对数据分布对称性的度
量;峰度是指数据分布的平峰或尖峰程度
数据分布特征的描述
K
x
xi fi
i 1 K
fi
3060 76.5 40
i 1
权数(fi ,也称权重)
权数——指在计算总体平均数或综合水平的过程中对各个 数据起着权衡轻重作用的变量。
可以是绝对数形式,也可以是比重形式(如频率)表示。
x x f f
事实上比重权数更能够直接表明权数权衡轻重作用的实质
当权数完全相等(f1 =f2 =…= fn)时,加权算术平均数就
1、结构相对指标 计算各组总量占总体或样本总量的比重,用以
反映总体或样本结构状况的综合指标。
结构相对数
各组总量 总体(样本)总量
100 %
1、结构相对指标
①可以反映总体内部结构的特征。 ②通过不同时期相对数的变动,可以看 出事物的变化过程及其发展趋势。 ③结构相对数一般用百分数表示。 ④各组结构相对数之和等于100%或1。
算术平均数
变量值总和 变量值个数
注:平均指标和强度相对数的区别 分子和分母在经济内容上有从属关系,即分子数值是各 分母单位特征的总和,两者在总体范围上是一致的。
(一)简单算术平均数
把每项数据直接加总后除以它们的项数 通常用于对未分组的数据计算算术平均数 计算公式:
n
x
x1 x2 ... xn
相对数。相对数由两个互相联系的数值对比 求得。常用的相对数包括:结构相对数、动 态相对数、比较相对数、强度相对数、利用 程度相对数、计划完成相对数等。
平均数。平均数反映现象总体的一般水平或 分布的集中趋势。
第一节 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
一、总量指标 (一)总量指标的概念和作用 总量指标是反映现象在具体时间、地点、 条件下的总规模或总水平的统计指标。 总量指标也称为绝对指标或绝对数。
概率与数理统计第3章数据分布特征的描述
概率与数理统计第3章数据分布特征的描述概率与数理统计是一门关于随机现象的描述和分析的学科。
在实际问题中,我们经常需要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描述,以便更好地理解数据的特征和规律。
第三章主要介绍了数据分布的特征描述,包括中心位置度量、离散程度度量和分布形状度量。
首先是中心位置度量,它用来描述数据集的平均水平。
一般来说,我们关心的是数据集的平均值和中位数。
平均值是数据的加权平均,它能够反映数据集的集中趋势。
平均值的计算公式是:```平均值=总和/观测数```中位数是按照数据的大小顺序排列后,处于中间位置的观测值。
中位数的计算方法是:```如果数据集的观测数为奇数,中位数为第(n+1)/2个观测值如果数据集的观测数为偶数,中位数为第n/2和(n/2+1)个观测值的平均值```其次是离散程度度量,它用来描述数据集的变异程度。
我们常用的度量指标有极差、方差和标准差。
极差是数据集中最大观测值与最小观测值之间的差距,它反映了数据的全局离散程度。
方差是每个观测值与数据集平均值的差的平方的平均值,它度量了数据的局部离散程度。
标准差是方差的平方根,它与方差具有相同的单位,能够更好地反映数据的离散程度。
最后是分布形状度量,它用来描述数据分布的偏度和峰度。
偏度是描述数据分布对称性的度量,正偏表示数据集的右尾较重,负偏表示数据集的左尾较重。
峰度是描述数据分布峰态的度量,正峰表示数据集的峰部较陡,负峰表示数据集的峰部较平。
偏度和峰度能够帮助我们了解数据分布的形态特征,从而判断数据集是否服从其中一种特定的分布。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通过对数据集进行描述统计分析来了解数据的特征。
通过计算平均值、中位数、方差、标准差、偏度和峰度等指标,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数据的分布情况。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绘制直方图、箱线图、概率密度函数等图形来展示数据的分布特征,进一步加深对数据的认识。
总之,数据分布特征的描述是概率与数理统计中重要的内容之一、通过中心位置度量、离散程度度量和分布形状度量,我们能够充分了解数据的平均水平、变异程度和形态特征,为进一步的数据分析和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持。
第3章统计学数据分布特征的描述
第3章统计学数据分布特征的描述统计学是一门研究收集、分析和解释数据的学科。
在统计学中,数据分布特征的描述是指通过一系列统计量和图表来描述数据的集中趋势、离散程度和分布形态等特征。
数据的集中趋势描述了数据的平均水平或中心。
常用的统计量有平均值、中位数和众数。
平均值是将所有观测值相加然后除以观测值的总数,它能够反映数据的总体平均水平。
然而,当数据包含异常值时,平均值的计算结果可能会受到影响。
因此,中位数和众数在这种情况下被认为是更稳健的集中趋势度量。
中位数是将数据按大小排序,然后找出中间位置的观测值。
众数是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观测值。
数据的离散程度描述了数据的变异程度或分散程度。
常用的统计量有方差、标准差和四分位差。
方差是观测值与均值之间差异的平方的平均值,它反映了数据的总体离散程度。
标准差是方差的平方根,用于衡量数据的波动性。
四分位差是数据的上四分位数和下四分位数之差,它描述了数据的中间50%的变异程度。
数据的分布形态描述了数据的形状和对称性。
常用的分布形态有正态分布、偏态分布和峰态分布。
正态分布是最常见的分布形态,其特点是对称、钟形曲线。
偏态分布是指数据分布不对称的情况,主要分为正偏态和负偏态。
正偏态分布意味着数据的尾部偏向右侧,负偏态分布则意味着数据的尾部偏向左侧。
峰态分布用于描述数据的峰值的尖锐程度,主要分为正态分布、高峰态和低峰态。
除了统计量,还可以使用图表来对数据分布特征进行描述。
常用的图表包括直方图、箱线图和散点图。
直方图是通过将数据分组并在坐标轴上绘制各组的频率或相对频率来展示数据的分布形态。
箱线图通过绘制数据的分位数和异常值来展示数据的中位数、四分位数和离群观测值。
散点图用于展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特别适用于发现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和异常值。
综上所述,统计学中的数据分布特征描述是通过一系列统计量和图表来描述数据的集中趋势、离散程度和分布形态等特征。
这些描述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
描述数据的分布特征
描述数据的分布特征
数据的分布特征是数据分析中的重要概念之一,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
地了解数据的基本情况、趋势和规律。
在描述数据的分布特征时,我
们需要考虑下面几个方面:
1. 中心趋势:中心趋势是指数据分布的中心位置,通常用均值、中位
数和众数等指标来表示。
均值是所有数据的总和除以数据的数量,中
位数是所有数据按大小排序后处于中间位置的那个数,众数则是出现
次数最多的那个数。
2. 离散程度:离散程度是指数据分散程度的大小,通常用方差、标准
差和极差等指标来表示。
方差是每个数据与均值的差平方和除以数据
的数量,标准差是方差的平方根,极差则是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的差。
3. 偏态性:偏态性是指数据分布的偏斜程度,通常用偏度和峰度等指
标来表示。
偏度是一个数据分布的偏斜程度的大小,正偏态表示平均
值偏大,负偏态则表示平均值偏小,而零偏态则表示平均值与中位数
相等。
峰度则是数据分布的峰态程度的大小,正峰态表示分布中心比
较集中,而负峰态则表示分布中心比较分散。
总体来看,数据的分布特征可以用柱状图、折线图、散点图、箱线图
等多种图表来展示,从而更直观地了解数据分布的情况以及趋势变化。
在实际数据分析中,掌握数据的分布特征不仅有助于数据的初步了解,还能为后续挖掘数据的规律提供帮助。
第3章数据分布特征的描述
第3章数据分布特征的描述数据分布特征的描述是统计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它用来描述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或样本数据的分布情况。
通过对数据分布特征的描述,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数据的性质,为后续的数据分析和决策提供支持。
一、数据分布特征的描述方法常用的数据分布特征描述方法有:位置参数、离散程度参数、偏态参数和峰态参数。
1.位置参数:用来描述数据集的中心位置,最常用的位置参数是平均值和中位数。
平均值是所有数据值的总和除以观测次数,它具有对异常值敏感的特点,所以在存在异常值的情况下,中位数更适合作为位置参数。
2.离散程度参数:用来描述数据集的离散程度或变异程度,最常用的离散程度参数是方差和标准差。
方差是数据偏离平均值的平均平方,标准差是方差的平方根。
方差和标准差越大,代表数据的离散程度越大。
3.偏态参数:用来描述数据分布的对称性或偏斜性。
正偏态表示数据分布向右偏斜,负偏态表示数据分布向左偏斜。
常用的偏态参数是偏态系数,其表示为偏态系数=3*(平均值-中位数)/标准差,偏态系数为0时表示对称分布,大于0表示正偏态,小于0表示负偏态。
4.峰态参数:用来描述数据分布的尖度或平顶性。
正常分布的峰态参数为3,表示正态分布的峰度,大于3表示尖峰分布,小于3表示平顶分布。
二、常见的数据分布特征1. 正态分布(Normal Distribution):正态分布是最常见的概率分布之一,也是自然界中许多现象的分布形式。
正态分布的特点是对称的钟形曲线,均值和中位数相等,偏态系数为0,峰态系数为32. 偏态分布(Skewed Distribution):偏态分布是指数据分布不对称的情况,其中正偏态分布是右偏的,负偏态分布是左偏的。
正偏态分布的偏态系数大于0,负偏态分布的偏态系数小于0。
3. 峰态分布(Kurtosis Distribution):峰态分布是指数据分布的尖度或平顶性,峰态系数大于3表示尖峰分布,峰态系数小于3表示平顶分布。
数据分布特征的描述
数据分布特征的描述1.中心趋势中心趋势主要是指数据分布的中心位置,通常使用均值、中位数和众数等统计量来描述。
-均值:均值是将所有数据相加后除以样本容量的结果,它代表了数据的平均水平。
均值对于不受异常值干扰的数据集是一个较好的描述。
-中位数:中位数是将数据按照大小排列后位于中间位置的值,它不受异常值的影响,更能反映数据的典型值。
-众数:众数是数据集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值,它适用于描述具有明显峰值的分布。
2.离散程度离散程度是指数据分布的分散程度,常用统计量有范围、标准差和方差等。
-范围:范围是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的差异,它简单直观地描述了数据的离散程度。
-标准差:标准差是数据离均值的平均距离,它度量了数据的分散程度,标准差越大,数据越分散;反之,标准差越小,数据越集中。
-方差:方差是数据与均值之间偏离的平方和的平均值,它也是衡量数据离散程度的重要统计量。
3.形状形状是指数据分布的外部轮廓或曲线形状,可以通过直方图、密度图和箱线图等工具来观察。
-直方图:直方图是一种将数据划分为若干等宽区间,并统计每个区间内数据频数的图表。
通过直方图可以初步判断数据的分布形态和峰度。
-密度图:密度图可以与直方图类似地展示数据分布,但是它将每个区间内频数除以区间宽度,得到频率密度,从而更清晰地反映了概率分布。
-箱线图:箱线图主要用于描述数据的分布形态和离群点情况。
箱线图包含了最小值、下四分位数、中位数、上四分位数和最大值等统计量。
除了上述常见的描述方法,还可以使用偏度和峰度来描述数据分布的形态特征。
-偏度:偏度度量了数据分布的不对称程度。
当偏度为0时,表示数据分布是对称的;当偏度为正值时,表示数据分布右偏;当偏度为负值时,表示数据分布左偏。
-峰度:峰度度量了数据分布的尖锐程度。
峰度为正值时,表示数据分布比正态分布要尖锐;峰度为负值时,表示数据分布比正态分布要平缓。
综上所述,数据分布特征的描述主要包括中心趋势、离散程度和形状等方面的统计描述,通过这些描述可以更好地理解数据的特征,为后续的数据分析提供基础。
第五章数据分布特征的描述
第五章数据分布特征的描述数据分布特征的描述是对数据集中不同数值的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和描述的过程。
通过对数据的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数据的结构和性质,从而为后续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提供基础。
数据分布特征的描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中心位置中心位置是描述数据集中心趋势的统计指标,常用的方法有均值、中位数和众数。
均值是所有数据的总和除以数据的个数,可以反映数据的平均水平;中位数是将数据按顺序排列后的中间值,可以反映数据的中间水平;众数是数据集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值,可以反映数据的典型水平。
2.离散程度离散程度是描述数据集中数据分散程度的统计指标,常用的方法有标准差、方差和四分位距。
标准差是各个数据与均值之差的平方和的平均数的平方根,可以反映数据的离散程度;方差是各个数据与均值之差的平方和的平均数,可以反映数据的离散程度;四分位距是将数据按顺序排列后,第一四分位数和第三四分位数之差,可以反映数据的离散程度。
3.偏态和峰态偏态和峰态是描述数据分布形态的统计指标。
偏态是描述数据分布偏离对称分布的程度,可以分为正偏态、负偏态和无偏态;峰态是描述数据分布峰度的陡峭程度,可以分为高峰态、低峰态和正常峰态。
4.分布形状分布形状是描述数据集中数据分布方式的统计指标。
常见的分布形状有正态分布、均匀分布、指数分布、泊松分布等。
分布形状的了解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数据是否符合一些特定的概率分布模型。
除了上述指标,还可以通过绘制直方图、箱线图、散点图等图形来描绘数据分布情况,以便更加直观地了解数据的特征。
总结起来,数据分布特征的描述可以通过中心位置、离散程度、偏态和峰态、分布形状等多个统计指标来反映不同数值的分布情况,通过这些描述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数据的结构和性质,为后续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提供基础。
第三章统计数据分布特征的描述
第三章统计数据分布特征的描述统计数据分布特征的描述是统计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它用于对数据进行系统化的描述和分析。
统计数据分布特征的描述包括位置参数、散布参数和形状参数。
位置参数描述了数据集中心位置的特征。
最常用的位置参数是均值和中位数。
均值是指所有数据值的总和除以数据个数,它能够反映数据集的平均水平。
中位数是将数据值按大小排序后的中间值,它能够反映数据集的中心位置。
均值对异常值比较敏感,中位数能够较好地排除异常值的干扰。
散布参数描述了数据集的离散程度。
最常用的散布参数是方差和标准差。
方差是指每个数据值与均值之差的平方和的平均值,它能够反映数据集的离散程度。
标准差是方差的平方根,它与数据的单位相一致,常用于衡量数据的波动性。
方差和标准差越大,表示数据的离散程度越大。
形状参数描述了数据集的分布形状。
常用的形状参数包括偏度和峰度。
偏度是指数据分布的不对称程度,大于0表示右偏,小于0表示左偏,等于0表示对称。
偏度能够反映数据集的分布形态。
峰度是指数据分布的尖锐程度,大于0表示尖锐,小于0表示平坦,等于0表示与正态分布相似。
峰度能够反映数据集的尖峰或扁平程度。
除了这些常见的参数之外,还有其他一些描述统计数据分布特征的方法,如四分位数和箱线图。
四分位数是将数据分为四等分的值,它包括上四分位数、下四分位数和中位数。
上四分位数是四分之三分位数,下四分位数是四分之一分位数。
箱线图是以箱子和线段的形式展示数据分布特征,箱子的上边界和下边界分别代表上四分位数和下四分位数,箱子的中线代表中位数,箱子的长度代表数据的离散程度。
统计数据分布特征的描述对于研究数据的特征、提取有效信息以及进行统计推断都非常重要。
了解数据的位置、散布和形状特征能够帮助研究者更好地理解数据集的性质和规律。
在实际应用中,统计数据分布特征的描述还可以帮助决策者进行决策,例如对于质量控制的判断和产品的质量评估等。
综上所述,统计数据分布特征的描述是对数据集进行系统化描述和分析的重要工具。
对统计数据的分布特征,主要从哪几个方面进行描述?
对统计数据的分布特征,主要从哪⼏个⽅⾯进⾏描述?
数据分布特征可以从集中趋势、离中趋势及分布形态三个⽅⾯进⾏描述。
1、平均指标是在反映总体的⼀般⽔平或分布的集中趋势的指标。
测定集中趋势的平均指标有两类:位置平均数和数值平均数。
位置平均数是根据变量值位置来确定的代表值,常⽤的有:众数、中位数。
数值平均数就是均值,它是对总体中的所有数据计算的平均值,⽤以反映所有数据的⼀般⽔平,常⽤的有算术平均数、调和平均数、⼏何平均数和幂平均数。
2、变异指标是⽤来刻画总体分布的变异状况或离散程度的指标。
测定离中趋势的指标有极差、平均差、四分位差、⽅差和标准差、以及离散系数等。
标准差是⽅差的平⽅根,即总体中各变量值与算术平均数的离差平⽅的算术平⽅根。
离散系数是根据各离散程度指标与其相应的算术平均数的⽐值。
3、矩、偏度和峰度是反映总体分布形态的指标。
矩是⽤来反映数据分布的形态特征,也称为动差。
偏度反映指数据分布不对称的⽅向和程度。
峰度反映是指数据分布图形的尖峭程度或峰凸程度。
第三章统计数据分布特征的描述
第三章统计数据分布特征的描述统计数据分布特征的描述是统计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它是通过对数据进行整理、组织和分析来了解数据的分布情况,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数据的特点和趋势。
一、数据分布特征的描述方法在统计学中,数据分布特征主要通过以下两种方法进行描述:1.图形描述法:通过绘制图表来展示数据的分布情况。
常见的图形描述方法有直方图、条形图、饼图、箱线图等。
直方图是一种用于展示数据分布的图形。
它将其中一范围内的数据分成若干个等宽的区间,并统计每个区间中数据的频数或频率,然后绘制柱状图来表示。
箱线图是一种用于展示数据分布和异常值的图形。
它将数据划分为四个部分:最大值、上四分位数、中位数、下四分位数和最小值,并通过画出盒子和须来表示数据的分布情况。
2.数值描述法:通过使用统计指标和参数来描述数据的分布情况。
常见的数值描述方法有均值、中位数、众数、标准差、方差等。
均值是指将所有数据相加后再除以数据的总个数的得到的值,代表了数据的平均水平。
中位数是指将数据按大小排序后,处于中间位置的值,代表了数据的中心位置。
众数是指数据集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值,代表了数据的集中趋势。
标准差是指数据在均值附近的波动程度,代表了数据的离散程度。
方差是指数据与均值之间的平均差的平方的平均值,代表了数据的离散程度。
二、数据分布特征的描述步骤要进行数据分布特征的描述,一般需要进行以下步骤:1.数据的整理和搜集:搜集所需的数据,并将其整理成适合进行分析的形式。
2.确定描述方法:根据数据的特点和目标,选择适当的图形描述法或数值描述法。
3.进行描述分析:根据所选的描述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计算,得出相应的描述结果。
4.解释和应用:根据描述结果,解释数据的分布特征,并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应用。
三、数据分布特征的描述应用数据分布特征的描述在实际应用中有很多用途,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应用:1.判断数据是否符合其中一种分布:通过对数据的分布特征进行描述,可以判断数据是否符合正态分布或其他特定的分布形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计学课程建设小组
三峡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
它有三种形式: 1.如果实际数与计划数都为绝对数时: 2.如果实际数与计划数都为相对数时: (1)若计划完成指标以100%为最低限规定的, 属于越高越好的计划完成相对指标: 1 + 实际增长% 计划完成相对指标=———————×100% 1 + 计划增长% 例 :某企业2005 年计划销售收入提高 2% ,而 实际提高了2.5%。
统计学课程建设小组
三峡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
(三)表现形式 1.有名数 2.无名数 :常以系数、倍数、成数、百分数、千分 数、翻番数表示。
二、相对指标的种类及计算方法 (一)结构相对指标 总体某部分的数值 结 构 相 对 指 标 =————————— ×100% 总体的全部数值
计算结果用的百分数或成数表示,各组比重 总和等于100%或1。
统计学课程建设小组
三峡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
第一节 总量指标 一、总量指标的概念、作用
(一)概念 又称绝对数。它是表明一定时间、地点和 条件下某种社会经济现象总体规模或水平的统 计指标。 (二)作用 1.是反映总体基本状况,社会经济活动绝对 效果的统计指标; 2.是制定政策、编制计划的重要依据; 3.是计算相对指标、平均指标和各种分析指 标的基础。
总体单位总量 时点指标
总体标志总量 时期指标
统计学课程建设小组
三峡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
第二节 相对指标
一、相对指标的概念、意义及表现形式
(一)概念 又称相对数。它是两个相互联系的指标对 比的结果,用来反映现象之间的数量对比关系 或联系程度。 (二)意义 1 .为人们深入认识事物发展的质量与状况 提供客观依据; 2 .可以使不能直接对比的现象找到可以对 比的基础,进行更为有效的分析。
间
产 110 122 66 量
74 37 38 42 49 53 58 65 72
775
统计学课程建设小组
三峡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
要求:1.计算该产品计划完成程度 2.计算提前完成计划的时间 解: 1.产量计划完成程度=(53+58+65+72)÷200 =124% 2.从第四年第三季度至第五年第二季度产量之和: 42+49+53+58=202万吨 提前完成计划时间=(60-54)+2÷[(58-38)÷90]= 6个月零9天
三峡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
第三章
数据分布特征的描述
本章教学目的:本章要求掌握①总量指标的概 念、作用和种类;②相对指标的概念、作用、 常见相对指标的性质、特点和计算方法;③平 均指标的概念、作用、常见的几种平均数的特 点和计算方法;④变异指标的概念、计算。 本章教学重点:时期指标、时点指标、相对指 标、平均指标及变异指标的计算。 本章教学难点:时期与时点指标区别及变异指 标的计算。 本章教学学时:10学时
统计学课程建设小组
三峡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
(二)比例相对指标 总体中某一部分的数值 比例相对指标=——————————— 总体中另一部分的数值 例:人口性别比:106.74:100(五普); 106.3:100(1%,男性为67309万人, 女性为63319万人) (三)比较相对指标 甲总体某指标值 比较相对指标=—————————×100% 乙总体同类指标值
统计学课程建设小组
三峡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
(五)动态相对指标 报告期水平 发展速度=——————×100% 基期水平 增长速度=发展速度-1 如:2005年一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 入是2004年同期的111.3%,增长11.3%。 (六)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 实际完成数 计划完成相对指标=——————×100% 计划任务数
统计学课程建设小组
三峡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
(四)强度相对指标
某一总量指标数值 强度相对指标=————————————— 另一有联系而性质不同的总量指标数值 如:2005年一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 2938元 无名数:出生率、伤亡事故率 可分两种 (分子分母所属时间不一致) 有名数:人/Km2
(分子分母所属时间一致)
三峡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
通过下表:1. 区分总体单位总量与总体标志总量; 2. 区分时期指标与时点指标。
单 位 名 称 纺织局 化工局 机械局 合 计 企业数 (个) 300 250 450 1000 职工人数 固定资产增 (人) 加额(万元) 8000 5000 7000 20000 1000 2000 2000 5000 工业增加值 (万元) 200 500 300 1000
统计学课程建设小组
三峡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
(2)若计划完成指标以100%为最高限规定 的,属于越低越好的计划完成相对指标: 1 - 实际降低% 计划完成相对指标=———————×100% 1 - 计划降低% 例:某企业本年计划降低管理费用5% ,而实 际降低6%。 3.如果实际数与计划数都为平均数时 实际平均水平 计划完成相对指标=———————×100% 计划平均水平 例:本年度计划平均工资为1000元/人.月, 实际为1200元/人.月。
统计学课程建设小组
三峡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
二、总量指标的种类
(一)按所反映的内容不同进行分类 1.单位总量 2.标志总量 (二)按反映的时间状况进行分类 1.时点指标 2.时期指标 时期指标与时点指标的区别: (三)按计量单位的不同进行分类 1.实物量指标 2.价值量指标 3.劳动量指标
统计学课程建设小组
统计学课程建设小组
三峡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
例:某种产品按五年计划规定,最后一年产量应达200万吨, 计划执行情况如下: 第 时 一 年 第 二 年 第 三 年 上 半 年 第 三 年 下 半 年 第 四 年 一 季 度 第 四 年 二 季 度 第 四 年 三 季 度 第 四 年 四 季 度 第 五 年 一 季 度 第 五 年 二 季 度 第 五 年 三 季 度 第 五 年 四 季 度 5 年 合 计
统计学课程建设小组
三峡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
4.中长期计划完成相对数的计算方法
A.水平法:若计划指标是按整个计划期的末年应达到的
水平来规定的,用水平法。 公式为:计划完成相对数=(计划期末年实际达到的 水平÷计划中规定的末年水平)×100% 提前完成计划的时间=(计划期月数-实际完成 月数)+超额完成计划数÷(达标月(季)日均产量 -上年同月(季)日均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