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断句题解题技巧
高考文言文断句题解题技巧
高考文言文断句题解题技巧一、考点解析断句是考查文言文的传统方式,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
明辨句读,要综合运用古汉语字词句及古代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常识,因而断句能力高低,成了阅读文言文能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
古人之所以重视断句,是因为断句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对文意的理解,断句失误,必然误解古文原意。
古书中就有一些记录断句不当而造成理解错误的材料。
《韩非子·外储说左下》有这样一个故事:哀公问于孔子曰:“吾闻夔(读音kui二声,人名)一足,信乎?”曰:“夔,人也,何故一足?彼其无他异,而独通于声。
尧曰:‘夔一而足矣。
’使为乐正(官名)。
故君子曰:‘夔有一足,非一足也。
’”感想:断章取义的确笑话百出。
凡事没弄清原委就妄下结论,可能会出大麻烦的。
这个小故事,对于人们认识断句的重要性,其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二、方法指津1、读文段: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
明辨句读,是阅读古文最基本的能力。
平时教学中,我们就重视文言文的诵读,目的就在于能通过熟读培养学生文言文学习的语感。
而文言文断句的基础在于对通篇文章的领会,因此诵读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碰到断句篇段,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
2、找虚词:文言虚词(特别是语气词),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①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②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与(欤)、而已、(邪)”等后面可断句;③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④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
高考文言文断句的规律和技巧
高考文言文断句的规律和技巧断句是指将一句话按照意思或句法结构分成若干个部分。
在文言文中,断句是很重要的,因为它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意思。
文言文断句的规律和技巧如下:1.根据语义进行断句:文言文中的句子往往比较长,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句子的语义进行断句,帮助我们理解句子的意思。
2.根据句子的句法结构进行断句:文言文中的句子往往具有很强的句法结构,我们可以根据句子的句法结构进行断句,帮助我们理解句子的意思。
3.注意标点符号的使用:文言文中常使用的标点符号有“,”、“。
”、“?”、“!”等,我们要注意标点符号的使用,帮助我们断句。
4.注意句子的长短:文言文中的句子往往比较长,因此我们要注意句子的长短,避免使句子过长难以理解。
5.注意句子的平衡:文言文中的句子往往具有很好的平衡,因此我们要注意句子的平衡,使断句后的句子看起来美观。
1.注意断句后的句子是否有语病:断句后的句子要保证语言的正确性,避免出现语病。
2.多练习:断句是一种技巧,只有多练习才能掌握。
总之,文言文断句是很重要的,我们要根据语义、句法结构、标点符号的使用、句子的长短和平衡来进行断句,避免出现语病,多练习以提高断句的能力在进行文言文断句时,除了要注意以上所述的规律和技巧外,还可以考虑以下几点:1.使用括号:在文言文中,有时会出现许多的插入语,这些插入语往往会影响断句的平衡。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使用括号来帮助我们断句。
2.分析句子的结构:文言文中的句子往往具有很复杂的结构,因此我们在断句时要仔细分析句子的结构,帮助我们理解句子的意思。
3.在句子的合适位置断句:在断句时,我们要注意断句的位置,使断句后的句子看起来美观。
4.注意句子的平衡:文言文中的句子往往具有很好的平衡,因此我们要注意在断句时保持句子的平衡。
1.多练习:断句是一种技巧,只有多练习才能掌握。
总之,文言文断句是很重要的,我们要根据语义、句法结构、标点符号的使用、句子的长短和平衡、括号的使用、句子的结构和断句的位置来进行断句,避免出现语病,多练习以提高断句的能力。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断句技巧
高考语文文言文断句技巧一、明词性(一)明名词、代词文言文中,名词、代词常作主语和宾语,所以我们拿到一个文段后先找出其中的人名、地名、事名、物名、朝代名、国名、官职名、谥号等,找出其中的代词,如人称(自、吾、尔、汝、余、我、予、彼),谦称(寡人、臣、妾、朕、孤),敬称(君、公、卿、子、先生、足下),再考虑:什么人?办什么事?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结果?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
如《赤壁之战》中“初,鲁肃闻刘表卒”,先用全称,以下“肃径迎之”“肃宣权旨”就不再提姓了。
示例: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宁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分析:上面语段中,人名“管宁”“华歆”反复出现,应视为断句的重要标志。
再根据动词弄清人物之间的关系,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答案: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宁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世说新语·德行》)(二)明动词古汉语和现代汉语一样,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略,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整体把握句意,进而可以正确断句。
示例: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分析:找出其中的动词“置、浣、沉、避、戏”,就能判断妇人、虎、二小儿分别做了什么事,就可以断开答案: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苏轼《书〈孟德传〉后》)(三)明虚词古人的文章没有标点符号,为了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
尤其是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1.句首的发语词和谦敬副词,“其、盖、凡、诸、唯、盍、夫、则、夫、且夫、若夫、窃、请、敬”等前面可断句。
2.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3.句末语气词,“者、也、矣、欤、哉、耶、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4.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5.常在句首的时间词,“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既而、俄而”等一般前后都可断句。
高考语文文言文断句方法及技巧
高考语文文言文断句方法及技巧高考文言文复习是一项重要的内容,文言文阅读会考选择题、翻译题及断句题。
高三网小编整理了最实用的文言文断句方法和技巧,帮助广大高考生搞定文言文断句题型,确保在文言文阅读中少失分。
1.弄通文意断句给文言文断句,首先要阅读全文,了解文意,这是断句的先决条件,如果想当然地断下去,就容易发生错断。
通读全文,搞清属于什么文体,写了什么内容,想表达什么意思。
要注意文言文单音词占多数的特点,抓住几个关键的字词翻译以理解文段大意。
2.由简单句式入手给一段文章加标点,往往有易有难。
我们可以在大致掌握了文章的意思之后,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分析难断的句子。
这是一种先易后难的方法。
比如可以根据一些明显的标志(如下面讲到的虚词、对话等),把容易分辨的句子先断开。
另外,我们还要有全文意识,对不易断开的地方,要联系上下文的意思,认真推敲,确定在适当的地方断句。
3.抓住“曰、云、言”GAGGAGAGGAFFFFAFAF文言文在叙述人物的对话时,经常用“曰”“云”“言”等字,这为正确断句,提供了方便。
遇到“曰”“云”“言”等字,我们很容易根据上下文判断出说话人以及所说的内容。
如广东卷中的“史官曰”。
4.常用虚词是标志文言虚词的主要作用是表示语法关系和语气,往往是明辨句读的重要标志。
我们在学习中熟悉各类常见虚词的用法,尤其是它们在句中常处的位置有助于断句:句首发语词: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今、凡、且、窃、请、敬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句尾词: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尾;耶、与(欤)、邪(耶)等经常用于疑问句末尾;哉、夫等经常用于感叹句尾。
其后面一般要断开。
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
GAGGAGAGGAFFFFAFAF复句中的关联词: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高中语文文言断句技巧整理
高中语文文言断句技巧整理大多数同学在给文言文断句时,常犯的毛病是一边看一边点断,看完了(文章),断句也结束了,待回头检查时,又觉得有很多不妥之处,下面是我整理共享的高中语文文言断句技巧,欢迎阅读与借鉴,盼望对你们有关心!1高中语文文言断句技巧语文技巧一:靠文段大意断句拿到一道文言断句题,首先要讲文段整体阅读一遍,联系上下文粗略地揣摩出大意。
对于叙事性文段,要大致清晰其叙的什么事,涉及到哪几个人;对于说理性文段,要大致明白其论点和主要论据;对于对话性文段,应先清晰是哪几人的对话,各人的身份和观点如何;等等。
应当指出的是,这里的“整体阅读”,强调的是陶渊明式的“不求甚解”的“读”,这对于某些文段来说,或许就相当于已经得出了答案。
技巧二:以动词宾语断句和现代汉语一样,在古汉语中,动词(有时是形容词)是构成一句话的重要成分。
一般地说,只要找准了动词(或形容词),弄清晰它们的宾语,就可以宾语之后断句。
2高考文言文断句(方法)及技巧一、凭特别虚词断句这里的所谓“特别虚词”,指的是一些多用于句首或句末的文言虚词和一些表示说话的词语,以及文段中的诸如地名、人名、官职名等词语,它们往往可以成为给文言断句的重要参考标志。
比如,常用于句首的文言虚词有“若夫、乃夫、至于、于是、虽然、是故、是以、已而、向使、夫、焉、盖、惟”等,见了这些虚词,在它们前边就可断句;常用于句末的文言虚词有“矣、焉、乎、也、耶(邪)、欤、哉、夫、耳、者也”等,在它们后边也大多可断句;相当于“说”的词语有“曰、道、云、语、白”等,在它们之后也大多应断句。
对于文段中消失的地名、人名、官职名、谦称和敬称等词语,断句时要分析其是作主语还是宾语。
二、据句式特点断句文言中有一些固定句式,假如能比较熟识地把握,对于断句也很有关心。
比如,了解了“不亦……乎?”“得无……耶?”“……之谓也。
”“如(奈、若)……何?”“何……为?”“何……之有?”等固定句式,可以给我们在给文言断句时以非常明显的指示。
文言文断句题解题技巧
文言文断句题解题技巧高考文言文断句题解题技巧一、考点解析断句是考查文言文的传统方式,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
明辨句读,要综合运用古汉语字词句及古代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常识,因而断句能力高低,成了阅读文言文能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
古人之所以重视断句,是因为断句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对文意的理解,断句失误,必然误解古文原意。
古书中就有一些记录断句不当而造成理解错误的材料。
《韩非子·外储说左下》有这样一个故事:哀公问于孔子曰:“吾闻夔(读音kui二声,人名)一足,信乎?”曰:“夔,人也,何故一足?彼其无他异,而独通于声。
尧曰:‘夔一而足矣。
’使为乐正(官名)。
故君子曰:‘夔有一足,非一足也。
’”感想:断章取义的确笑话百出。
凡事没弄清原委就妄下结论,可能会出大麻烦的。
这个小故事,对于人们认识断句的重要性,其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二、方法指津1、读文段: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
明辨句读,是阅读古文最基本的能力。
平时教学中,我们就重视文言文的诵读,目的就在于能通过熟读培养学生文言文学习的语感。
而文言文断句的基础在于对通篇文章的领会,因此诵读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碰到断句篇段,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
2、找虚词:文言虚词(特别是语气词),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①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②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与(欤)、而已、(邪)”等后面可断句;③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④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
高中语文文言文断句技巧
高中语文文言文断句技巧
文言文断句是学习文言文的基础,也是高考文言文阅读的重要考点之一。
以下是一些文言文断句的技巧:
1. 找名词、代词,定句读:和现代汉语一样,文言文中名词或代词一般也常常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可以确定停顿的位置。
2. 看虚词,定句读: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符号,他们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
尤其是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3. 对话、引文定句读: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言”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
4. 据修辞,定句读:排比、对偶、顶真、反复是文言文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
利用这一特点断句,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 辨句式,定句读:文言文中的句式特别是固定句式可以帮助我们断句。
比如:“……者,……也”是典型的判断句式;“不亦……乎”“孰与……乎”“其……乎”“安……哉”“何……为”等反问句式;“为……所……”“受……于……”“见……于……”等被动句式;还有“如……何”“况……乎”“何(以)……为”等固定句式。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技巧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分析,不能生搬硬
套。
同时,多读多练也是提高文言文断句能力的重要途径。
高考文言文断句题解题技巧-生
高考文言文断句题解题技巧一、断句趣谈:标点留客一位潦倒书生,到友人家中作客。
刚巧连日下大雨,书生在友人家住上好几天。
其友人想赶他走,就写了一张字条﹕“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字条本意指﹕“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书生看后,脑筋一转,在字条上加了两个标点,使之变成﹕“”其友人见状,便无可奈何让书生继续住下去。
阔少年断错句娶错妻以前,有一位阔少爷,常希望找个漂亮妻子。
某天,他收到媒人寄来的提亲信,并描述那女子的样貌﹕“脚不大好头发没有麻子”。
阔少爷认为自己将会娶到一位的美人,非常高兴。
拜堂之日,阔少爷发现其妻属丑女,便找媒人算帐。
媒人说﹕“我没有说谎,早就告诉你,这女子,是你自己断错句,怎可怪我呢?”标点巧用一例抗日战争时期,有些汉奸在街头巷尾的墙壁上,写上一条巨型标语﹕“有粮食不卖给八路军吃﹗”过了不久,这条标语上,忽然多出一点逗号,使这条标语改变了意思﹕,只消一个小小的标点符号,就使意思完全相反。
二、断句题解题技巧(一)读文段,通文意。
通读全文,搞清属于什么文体,写了什么内容,想表达什么意思。
要注意文言文单音词占多数的特点,抓住几个关键的字词翻译以理解文段大意。
根据文章的内容或层次,先断出几个大的段落或层次,把有把握的地方断开来。
对每一段落或层次按照前后顺序,从头到尾地进行解剖,分出若干个句子,加上恰当的标点。
小试牛刀:夔一足哀公问于孔子曰吾闻夔有一足信乎曰夔人也何故一足彼其无他异而独通于声尧曰夔一而足矣使为乐正故君子曰夔有一足非一足也(二)标出文段中的名词和代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时间等。
因为名词一般为文章陈述、描写、说明或议论的对象,名词(代词)一般用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在它们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
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基本上可以断出句读了。
人称:自、吾、尔、汝、余、我、予、彼谦称:寡人、臣、妾、朕、孤敬称:君、公、卿、子、先生、足下包括人名、官名、谥号、地名等小试牛刀:1、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2、吕蒙正以宽厚为宰相太宗尤所眷遇有一朝士家藏古镜自言能照二百里欲因公弟献以求知其弟伺间从容言之公笑曰吾面不过碟子大安用照二百里3、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可复者也则事寡败矣。
高考语文文言文断句技巧大全
高考语文文言文断句技巧大全断句口诀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内容大意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常用虚词是标志,更有规律供参看;词性词义要精研,语法结构助判断;排比对偶与反复,修辞提供好条件;相同词语紧相连,一般中间要点断。
分析讲解:1.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内容大意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理解内容和断句是紧紧相关联的,熟读精思,理解大意是正确断句的前提,因为读不懂就点不断,不理解就点不好。
马马虎虎不行,似懂非懂不行,读一遍两遍、一晃而过也不行。
2.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要有全文意识,对不易断开的地方,要联系上下文的意思,认真推敲,确定在适当的地方断句。
3.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文言文在叙述人物的对话时,经常用“曰”“云”“言”等字,这为正确断句提供了方便。
遇到“曰”“云”“言”等字,我们很容易根据上下文判断出说话人以及所说的内容。
4.常用虚词是标志,更有规律供参看文言虚词的主要作用是表示语法关系和语气,往往是明辨句读的重要标志。
我们应该在学习中熟悉各类常见虚词的用法,尤其是它们在句中常处的位置,这样会有助于断句。
①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③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④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
当然,我们在抓虚词标志断句时,也要注意灵活性,如“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乎”用在句中,同“于”,是介词,词性变了。
“也”用在句中舒缓语气,可点断,也可不点断。
5.词性词义要精研,语法结构助判断古人不知道语法结构,只是凭着模糊的语感去断句。
高考文言文断句的规律和技巧
高考文言文断句的规律和技巧
高考文言文断句的规律和技巧主要有以下几点:
1. 依据意群断句
文言文的断句不能只靠标点符号,还需要按照意群来断句。
意群是一组有意义的词语,如主语、谓语、宾语、状语等。
当一个意群结束时,就可以断句。
要注意,一个长句子可能有多个意群,需要细心分析才能正确断句。
2. 依据语法和修辞断句
文言文的断句还需要考虑语法和修辞等因素。
例如,修辞手法中的对仗、排比、反复等也会影响断句。
此外,助动词、连词等语法词汇也需要注意断句。
3. 看懂整句话意并了解古时候的表达方式
在断句之前,我们必须要看懂整句话意。
而且在阅读时,我们还需要了解一些古时候的表达方式。
例如,“足下”代指“你”、“朕”代指皇帝等。
只有了解这些背景信息,才能更准确地断句。
4. 多读多练多思考
最后,断句也需要多读多练多思考。
通过多读一些古代文献,多练习断句技巧,多思考其中的语法和修辞手法等,才能更加熟练地达到断句的标准。
高考语文文言断句技巧(实用)
高考语文文言断句技巧(实用)一、读文段,通文意拿到一篇没有标点符号的古文,首先要通读全文,反复钻研,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遍数读多了,其意义自然就理解了。
然后根据文章的内容,先断出几个大的段落或层次,把确有把握的地方断开来。
具体来说,就是走“四步路”:(1)先通读全文,了解文意,分析情节。
此时切勿动手标点,如一遍读完不能理解,可连续读上二至三遍,直至理解。
(2)根据文章的内容或层次,先断出几个大的段落或层次,此时注意句首、句末虚词,这样凭借段落、层次或句首、句末虚词,把确有把握的地方断开来。
(3)对每一段落或层次按照前后顺序,从头到尾地进行解剖,分出若干个句子,加上恰当的标点。
(4)通读全文,进行检查,对个别疑难之处,可根据上下文给以推断。
【例】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主曰宋公威容德器群臣莫及帝曰方且图之后弘被引见帝令主坐屏风后因谓弘曰谚言贵易交富易妻人情乎弘曰臣闻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帝顾谓主曰事不谐矣这样,我们对上文经过通读,就能了解文意及层次。
本文是讲湖阳公主新寡,帝为他物色丈夫之事。
主要分两层:一是“微观”湖阳公主之意,了解女方的意向;二是询问宋弘,了解男方的态度。
基本上了解文章的大意之后,便可按照从大到小,逐层、逐句标点。
【答案】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
主曰:“宋公威容德器,群臣莫及。
”帝曰:“方且图之。
”后弘被引见,帝令主坐屏风后,因谓弘曰:“谚言:‘贵易交,富易妻’,人情乎?”弘曰:“臣闻‘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帝顾谓主曰:“事不谐矣。
”【例】(北京)将下面文言文中画线的部分用斜线断句。
(5分)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①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②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③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④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⑤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深不可测也我们经过通读,就能了解文意及层次:该段文字讲述了“近塞上之人”(塞翁)失马、得马和儿子堕马的事,告诉人们不要孤立地、静止地看待“得”与“失”。
高考文言文断句解题技巧-2024鲜版
高考文言文断句解题技巧定义与重要性定义重要性常见误区及原因忽视标点符号。
学生往往忽视文言文中的标点符号,导致断句错误。
断句过细。
学生过于追求细节,将句子划分得过于琐碎,影响整体理解。
断句过粗。
学生未能准确划分句子成分,导致理解偏差。
缺乏对文言文语法、句式和表达习惯的了解和掌握。
误区一误区二误区三原因1. 通读全文,了解大意012. 抓住关键词,划分句子成分023. 注意句式特点,灵活处理034. 利用上下文信息,辅助断句5. 检查断句结果,确保准确性主语和谓语宾语和补语定语和状语030201分析句子成分识别关联词语并列关系转折关系因果关系判断句式类型被动句判断句注意被动句的结构和表达方式,如“为……所”、“见……于”等,理解句子的被动意义。
倒装句虚词作为标志句首虚词如“夫”、“盖”、“惟”等,这些词常用于句首,表示发语词,其后往往要断句。
句尾虚词如“也”、“矣”、“焉”、“耳”等,这些词经常出现在句尾,表示句子的结束,其前往往要断句。
句中虚词如“之”、“于”、“而”、“以”等,这些词用于句中,表示句子的连贯和转折,需要根据文意进行断句。
对话、引文标志对话标志引文标志如“诗云”、“子曰”等,这些词用于引用别人的话或文章,其前后往往要断句。
固定结构标志判断句式疑问句式被动句式固定词组寻找关键词语注意寻找句子中的关键词语,如时间、地点、人物等,这些词语往往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句子的意思,从而更准确地断句。
观察前后文语境在断句时,要仔细观察前后文的语境,理解句子的整体意思,以便更准确地确定断句的位置。
分析句子结构通过分析句子的结构,如主谓宾、定状补等,可以判断句子的完整性,从而确定是否需要断句。
利用上下文推断寻找对称词语在文言文中,经常出现一些对称的词语或句式,如“之乎者也”、“矣焉哉”等。
这些词语或句式的出现往往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断句的位置。
分析句式结构对称句式通常具有相似的结构和语气,通过观察和分析这些特点,我们可以更准确地确定断句的位置。
高考语文复习之文言文解题方法技巧
1【文言断句】答题技巧总体原则是将初步断句的结果带进原文翻译,通则对,不通则错。
具体方法如下:①虚词标志法:句首常有“盖、夫、惟、凡、故、今、若夫、且夫、至于、至若”等虚词;句尾标志词有“也、乎、焉、矣、耳、哉、与(欤)”等虚词。
②实词标志法: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言”为标志,一般情况下碰到它们都要停顿;文言文谓语,可利用此特点在它之前找主遇,之后找宾语。
③修辞标志法:为使文章达到句式整齐,语气连贯的效果,古人写文章经常运用对偶、排偶、顶真、层递、反复等修辞技巧,如果以此特点为依据,其准确性更高。
④名物标志法:名词和代词常作主语(句首)和宾语(句尾)来断句。
还要懂得古代文化常识,诸如年龄、称谓、纪年纪日、职官等方面的知识。
⑤结构标志法:利用固定结构的成对搭配性(见后面常见固定结构)及位置的相对固定性,如有些关联词常常能承前启后,它们前面一般可断句,如“是故、于是、是以、向使”等。
给文言文断句,首先要研读短文,理解文段的大意。
熟读精思,理解内容是正确断句的前提。
因为读不懂就点不断,不理解就点不准。
我们在大致掌握了文章意思之后,凭语感把确有把握、容易分辨的地方先断开来,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分析难断的句子。
下面一些语言标志,可以帮助我们断句:1.文言文在叙述人物的对话时,经常用“曰”“云”“言”等字,所以,遇到“曰”“云”“言”等字,如果它是表示“说”的意思时,后面应断开,如“其乡人曰”等。
2.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
3.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
“乎”作介词用,相当于“于”时除外,如:“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4.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乃、向使、然而、无论、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开。
5.常用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既而、俄而”等,前面应当断开,后面有时也可断开。
浅析高考文言文断句的方法
浅析高考文言文断句的方法文言断句题是近几年全国卷高考语文必考的题型,其考查方式均为选择题,分值为3分。
虽说分值不算高,但是在“提高一分,干掉千人”的现代社会里,3分固然是比较重要的。
其实文言断句题,除了常用的排除法,结合前后语境读懂文言大意的方法之外,也是有方法可循的,或许准确掌握了这些方法,此题也可以较为轻松地拿到满分。
下面就近几年的全国卷高考语文真题进行分析、归纳,总结文言文断句题的方法和技巧。
一、关注句中的动词和名词。
在一个句子当中,谓语往往更多是由动词充当的,当然也有形容词或者活用为动词、形容词的其他词性充当,但在这里,我主要探讨动词。
文言断句中,在不是省略句的情况下,动词前后是不可以断开的,必须找到动词前后的主语和宾语,即名词,断句时在主语前和宾语后断开。
如果是省略句,主语省略则可以在动词的前断开,如果是宾语省略,则可以在动词后面断开。
而从汉语语法的角度看,主语和宾语更多是由名词和代词充当,所以在文言断句中,多关注所给句子动词前后的名词和代词,对断句有很大的帮助,且成活率较高。
下面就近几年的全国高考真题进行分析。
1.宣帝嘉之赦而不诛(2018年全国一卷)此句中“嘉”是一个动词,“宣帝”和“之”分别做主语和宾语,可以判断在这两的词的前后断开即可。
2.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2019年全国一卷)在此句中,只要抓住动词“为”(担任)、“闻”、“召置”,就可以判断出在“守、才、下”的后面断句,这三个短语的主语都是吴廷尉。
3.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辅内侍每摧辱举子(2020年全国一卷)在此句中,有动词“权”,可知在“举”的后面断开;“士坐庭中”主谓宾都全,且“噤未能言”的主语也是“士”,承前省略,不能把“噤”断到上句,“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中,主语是“巡铺内侍”,谓语动词是“辱”,也可以轻松正确断句。
4.不毂不烦一兵不伤一人而得商于之地六百里寡人自以为智矣诸士大夫皆贺子独不贺何也(2022年全国甲卷)此句中,抓住动词“得”,他的宾语是“商于之地六百里”,所以“得”这个动词后面不能断开。
高考文言文断句有什么技巧方法
高考文言文断句有什么技巧方法高考文言文断句的基本方法1、节奏划分有一个诀窍:一杆,两杆,三杆。
意思是说,在文言句中,停顿一次或两次是常见的,而停顿三次或三次以上是很少见的。
即使您想暂停三次或更多次,也可以省略可以分隔或不分隔的位置。
2、主谓动词宾语应停止,谓语补语应平分。
一般完整的句子有主语、谓语和宾语,主语通常由名词或代词起作用。
名词一般是*中陈述、描述、解释或讨论的对象,前后句常断句。
名词(代词)常用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
因此,找出课文中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基本上可以断句。
3、当遇到关时,想一想,然后四处走动。
古代汉语*中没有标点符号。
为了区分句子和阅读,虚词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符号。
在文言文中,有许多虚词,如“知乎者也”。
欧阳修的《醉风亭集》整章共使用了27个“叶”字,几乎每句话都以“叶”结尾,这是众所周知的。
一个句子的第一个词是:福、盖、之若、若孚、楚、魏、思、金、凡、吉、洁、请、敬。
它们通常用在句子的开头,在它们之前通常是不连贯的。
句首常用的相对独立的感叹词,如“合符”、“合户”、“哇”等,在句前和句后都可以被打断;4、在古代,我们应该谨慎,停止状语。
当两个单音节词一起读时,分开读;在使用名词作状语之前暂停。
5、省略的部分是正确的,这表明暂停原则是当然的。
古代汉语中常有省略句。
在省略号处停顿是正确的。
有些情态词用在句子中,表示迅速或舒缓的情绪。
在这个词之后停顿是合理的。
6、专有名词要区分清楚,节奏要根据整体情况进行划分。
在古代汉语中,有许多表示人名、地名、年号、官衔等的词,在这些专有名词中,我们应该加以区分,决不能停留。
高考语文文言文断句方法技巧1.弄通文意断句给文言文断句,首先要阅读全文,了解文意,这是断句的先决条件,如果想当然地断下去,就容易发生错断。
通读全文,搞清属于什么文体,写了什么内容,想表达什么意思。
要注意文言文单音词占多数的特点,抓住几个关键的字词翻译以理解文段大意。
2.由简单句式入手给一段*加标点,往往有易有难。
高考文言文断句八种方法与技巧指导
高考文言文断句八种方法与技巧指导高考文言文断句八种方法与技巧指导(附练)在近几年的高考语文试卷中,文言文断句的分值稳中有升。
因此我们在复中要充分重视这种题型。
要点提示】一)文言断句的基本概念。
传统上称之为句读,文言文断句是明辨句读的基本能力。
例:夔一足也二)文言断句的基本原则:1.要通读全文,仔细体会词、短语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
2.要先易后难,把会断的句子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直到把所有的句子都断开。
3.要重视内容,断完后根据句子的含义、文章的内容再核对一遍。
例: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试一试】1)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
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
2)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下雨天,留客天。
留人不留。
3)七十老翁产一子,人曰非是也。
家业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干预。
七十老翁产一子,人曰非,是也。
家业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干预。
断句具体方法】一、名词断句法。
通读全文,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国家名、官职名等。
这些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
然后考虑:什么人,办什么事情,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结果等。
二、抓住动词断句法。
文言句式中,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略。
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
三、代词断句法。
我们可以根据人称代词、疑问代词、指示代词等的出现,确定句子的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从而断开句子。
我们把这一步工作总结为标名(代)词,定主宾。
1、在湖阳公主新寡的时候,皇帝和朝臣们都在关注她的情况。
2、当诸葛亮出现在渭滨时,他的出现震动了关中,魏明帝深感晋宣王的威胁,于是派遣辛毗为军师。
3、在赵困于秦的时候,齐人和楚人投靠了赵国。
赵国缺粮,向齐国求助,但齐王拒绝了。
周子说:“赵国对齐楚的保护,就像牙齿和唇一样,没有唇,齿就会感到寒冷。
今天赵国亡了,明天齐楚就会遭受同样的灾难。
救赵是高尚的行为,击退秦军能显扬名声。
不为了粮食而牺牲国家利益,这是不应该的。
高考语文文言文解题技巧断句题6个关注点素材
高考文言文四大题型解题技巧断句题:6个关注点一.关注名词和代词文言文中的名词和代词常用来作主语和宾语,断句时可先找出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国名、朝代名、器物名、动物名等;也可先找出代词,如吾、予、余(表示“我”)、尔、汝(女)、公、卿、君、若(表示“你”)、其、彼、此、之等。
这些名词和代词如果作主语,那么它的前面就可能断句;如果作宾语,那么它的后面也可能断句。
1.例题解析◎例题请用“/”给文言语句断句。
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鸿门宴》) ◎解析句中“关”“财物”“妇女”“此”“吾”“气”“龙虎”“五采”“此”等或是名词或是代词,位于句首或句尾,作一个句子的主语或宾语,其前或后应断开。
◎答案:今入关./财物../成五采../此.天子气也..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无所取/妇女2.高考试题(2018·全国1卷)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原文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暖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设题A.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暖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B.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暖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C.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暖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D.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暖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解析解答本题,可借助于名词和代词进行断句。
语句中的名词(名词性短语)、代词有“礼部贡举”“士”“轼”“禁约”,“技”“巡铺内侍”“举子”“罪”这些词都可以作主语或宾语。
高考新题型文言文断句题
高考新题型文言文断句题详解一、理解句意给文言文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拿到文言句子之后,先阅读全文,粗略了解全文大意。
断句时,首先明确语句的意思,根据上下文之间的联系,补出一些常见的标志性虚词,做出较为合理的停顿。
然后仔细阅读每句话,了解句子间的关系。
再根据自己对文意的理解做出最后判断。
二、关注标志1.句首标志词:如“曰、云、言、语、问、谓”等。
但也要注意,有些词是有承接上文的作用。
2.句尾标志词:如“也、乎、哉、矣、已、耳”等。
有些词有总结下文的作用。
如“故、是故”等。
3.句中标志词:如“以、于、为、而、则”等。
这些词的作用是表明前后句之间的结构关系。
如“以”连接的是表示工具或方式,“于”连接的是表示处所或时间,“为”连接的是表示对象。
三、语法分析通过语法分析来判断是句子的哪部分,即找出主、谓、宾。
在主谓之间划线断开。
一个主谓短语可以作一个句子。
主语是由名词或代词等充当的。
谓语是动词,动词之前的多数是主语,动词之后的是宾语。
四、语境分析通过对上下文的了解,掌握故事的大意。
尤其是断句的部分一定要明确所讲述的事情的前因后果。
了解大意后,通过找句子主干的方法,可以确定句子的成分即主语、谓语等,据此明确断句的界限。
五、特殊情况1.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年号等不能断开。
但有时候这些专有名词作主语或宾语时,也可以断开。
2.成语:成语的特点是句子比较完整,一般不能断开。
如果断开就会改变成语的意思。
3.判断句:可以根据一些特有的标志词语来判断是否应该断开。
如:“者……也”“也”“即”“乃”“皆”“本”“于是”“于”“即……则是”“为……则”。
这些都可以作为断句的依据。
4.排偶句式:这种句式特点很明显,语句整齐,前后呼应,易于断句。
5.互文见义:这种句子需要将前后文联系起来理解其含义,然后再进行断句。
6.引用语句:引用语句一般要保持原来的完整性,不能断开。
但有些情况下可以依据引用内容来判断断句位置。
六、反复验证用上面的方法把句子断开后,还要重新读一遍断开的句子,检查是否合理,有没有偏离原意的地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文言文断句题解题技巧一、考点解析2004年,断句被列入北京高考语文《考试说明》。
作为一项能力来考查,2005年复旦大学自主招生试题中也出现了给文言文加标点的题目,2005、2006一直到2013年全国高考有多个省市考了文言文断句。
断句是考查文言文的传统方式,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
明辨句读,要综合运用古汉语字词句及古代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常识,因而断句能力高低,成了阅读文言文能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
古人之所以重视断句,是因为断句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对文意的理解,断句失误,必然误解古文原意。
古书中就有一些记录断句不当而造成理解错误的材料。
《韩非子·外储说左下》有这样一个故事:哀公问于孔子曰:‚吾闻夔(读音kui二声,人名)一足,信乎?‛曰:‚夔,人也,何故一足?彼其无他异,而独通于声。
尧曰:‘夔一而足矣。
’使为乐正(官名)。
故君子曰:‘夔有一足,非一足也。
’‛感想:断章取义的确笑话百出。
凡事没弄清原委就妄下结论,可能会出大麻烦的。
这个小故事,对于人们认识断句的重要性,其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二、方法指津1、读文段: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
明辨句读,是阅读古文最基本的能力。
平时教学中,我们就重视文言文的诵读,目的就在于能通过熟读培养学生文言文学习的语感。
而文言文断句的基础在于对通篇文章的领会,因此诵读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碰到断句篇段,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
2、找虚词:文言虚词(特别是语气词),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①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②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与(欤)、而已、(邪)”等后面可断句;③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④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
当然,还有些复音虚词(包括一些复句中的关联词)也是我们的好“帮手”。
它们大体上都位于一句话的开头,这些词前一般要断句。
比如:且夫、若夫、乃夫、已而、至若、于是、虽然、至于、是故、向使、纵使等等。
例如清人彭端淑的《为学一首示子侄》:“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
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
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这段文字相当典型。
全段共有十七个句子,用了十七个标点符号。
其中成为断句标志的句末语气词共十一个(“乎”“矣”“也”“焉”“哉”),连词和凝固结构共三个(“则”“而”“然则”),代词两个(“之”),句首语气词(“岂”,也有人称之为情态副词)一个。
例〔1〕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游褒禅山记》)我们通过熟读语段可知,本语段中可置于句末的虚词有:焉、也、焉、也;置于句首的有:夫;分句首的有:以、则、则、而、而、故。
这一语段,共有18处标点,可依据虚词来断句的就有11处之多,如果不考虑中间两处并列词语“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与“奇伟∕瑰怪∕非常之观”,这道断句题基本上可以根据找虚词的方法一次性解决了。
例〔2〕、赵襄子饮酒,五日五夜不废酒,谓侍者曰:“我诚邦士也。
夫饮酒五日五夜矣,而殊不病!”优莫曰:“君勉之!不及纣二日耳!纣七日七夜,今君五日。
”襄子惧,谓优莫曰:“然则吾亡乎?”优莫曰:“不亡。
”襄子曰:“不及纣二日耳,不亡何待?”(优莫曰:“桀纣之亡也遇汤武今天下尽桀也而君纣也桀纣并世焉能相亡?然亦殆矣!”)赵襄子喝酒五日五夜不停止,对侍奉的人说:‚我确实是个国士!喝酒五天五夜了,却没有一点儿病。
‛优莫说:‚您努力吧!还和商纣王差两天。
商纣王七天七夜,可是您才五天。
‛襄子害怕了,对优莫说:‚既然如此,那么,我要灭亡吗?‛优莫说:‚不会灭亡。
‛襄子说:‚和商纣王差两天,不灭亡还等待什么呢?‛优莫说:‚夏桀王和商纣王的灭亡,是因为他们分别遇到了商汤王和周武王。
现在天下的君主都是夏桀王,而您是商纣王。
夏桀王和商纣王同时在世,怎么能互相使对方灭亡呢?但是也危险了。
‛这一语段中的位于句首的虚词有:而、焉、然;句末的虚词有:也、也、也。
找出这些虚词,本题差不多就解决了。
当然,我们在抓虚词标志断句时,也要注意灵活性,如“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一句,“乎”用在句中同“于”,是介词,词性变了。
“也”,用在句中舒缓语气,可点断,也可不点断。
3、察对话: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
遇到对话,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来断句。
例〔3〕、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鸿门宴》)依总分:例〔4〕、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
(《论语》)【解译】孔子说:‚有益的快乐有三种,有害的快乐也有三种。
以得到礼乐的调节陶冶为快乐,以称道别人的优点为快乐,以多交贤德的友人为快乐,是有益处的,以骄纵放肆为快乐,以闲逸游荡为快乐,以宴饮纵欲为快乐,是有害的。
”熟读这句话,我们可发现句中提到了“益者三乐”“损者三乐”这两个总说的句子,继而分别阐述各是哪三乐,也就是说这是一种总分关系,这样问题就好办了。
4、据修辞:修辞技巧如、顶真、排比、对偶、对称、对比、反复等也是断句的一个很重要的依据。
比如:顶真:例〔5〕、具告沛公∕沛公大惊。
(《鸿门宴》)例〔6〕、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廉颇蔺相如列传》)这两个例句中都有紧密相连的相同的词语,我们就可以根据顶真这一修辞来考虑句读。
对称:例〔7〕、中山君喟然而仰叹曰与不期众少其于当厄怨不期深浅其于伤心。
【原文】中山君飨(xiang)都士大夫,司马子期在焉。
羊羹不遍,司马子期怒而走于楚,说楚王伐中山,中山君亡。
有二人挈戈而随其后者,中山君顾谓二人:‘子奚为者也?’二人对曰:“臣有父,尝饿且死,君下壶飡饵之。
臣父且死,曰:‘中山有事,汝必死之!’故来死君也。
”中山君喟然而仰叹曰:“与不期众少,其于当厄;怨不期深浅,其于伤心。
吾以一杯羊羹亡国,以一壶得士二人。
”【译文】中山君设宴款待国都的士人,大夫司马子期在座,羊羹没有分给司马子期,他一气之下,说服楚王攻打中山,中山君逃跑了,有两个人提着戈随在中山君的后面,中山君回头对二人说:‚你们是干什么的?‛二人回答说:‚我家老父,饿得快死了,君王曾经赐了一壶熟食给我们父亲吃。
父亲临死时说:‘中山一旦有难,你们一定要为中山效死。
’所以我们来为君王效死报恩。
’中山君感慨地仰天长叹说:‚施与不在多少,而在于处在他遭受困厄的时候;怨恨不在深浅,而在于是否伤了人的心。
我以一杯羊羹亡国,而以一壶熟食得到两位为国效死的义士。
‛中山君喟然而仰叹曰:“与不期众少∕其于当厄∕怨不期深浅∕其于伤心∕吾以一杯羊羹亡国∕以一壶餐得士二人。
”(《战国策?中山策》)例句中出现了多个对称句。
“与不期众少”与“怨不期深浅”;“其于当厄”与“其于伤心”;“以一杯羊羹亡国”与“以一壶餐得士二人”,我们只要注意到了这些对称句,断句就迎刃而解了。
反复:例〔8〕、“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吾孰与徐公美”“我与徐公孰美”(《邹忌讽齐王纳谏》)这几句在文章中间隔反复出现,抓住这一特点,自然有助于断句。
5、辨句式:特殊句式掌握住,固定结构莫拆散。
记住下面几种文言文的习惯句式,如:“何……之有” (宋何罪之有?);“如……何”(如太行王屋何?);“唯……是……”(唯余马首是瞻);“非唯……抑亦……”(非唯天时,抑亦人谋。
);“不亦……乎”(不亦说乎?);“何……之为”(秦则无礼,何施之为?);“无乃……乎(无乃不可乎?);“可得……欤”(可得闻欤?);“得无……乎”(得无异乎?)等,可以帮助断句。
记住文言文习惯上较为固定的词组,不要把它们拆散,可以减少断句失误。
如“有所”“无所”“有以”“无以”“以为”“何所”“孰若”“至于”“足以”“得无”“无乃”“何以”“于是”“然则”等。
文言文中的句式特别是文言文的固定结构可以帮助我们断句。
比如:“……者,……也”是典型的判断句式(有些省略“者”或“也”的判断句,或表示判断关系的词,如“为、乃、即、则”等,都可以为我们断句提供帮助);“不亦……乎”“孰与……乎”“其……乎”“安……哉”“何……为”等反问句式;“为……所……”“受……于……”“见……于……”等被动句式;还有“如……何”“况……乎”“何(以)……为”等固定句式。
这些都是我们断句时很好的“帮手”。
例〔9〕、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句子中的“不……乎”这一句式显而易见地帮我们做好了这一题。
例〔10〕、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祭十二郎文》)这个句子中的“其……邪”句式很清楚地为我们解答了问题。
例〔11〕、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谓人曰∕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
墨子说:"世间所有的事情没有比义更贵重的.现在有人说:'(我)给你帽子和鞋,砍断你的手脚,你肯干吗 '(你)一定不肯干.(这)是什么原因是(因为)鞋帽不如(你的)手足贵重啊!又说:'给你天下,杀死你,你肯干吗 '你(也)一定不干,(这)是什么原因 (原因)是天下不如你身体贵重啊.为一句话而争斗,以至互相残杀,这是由于义比他们的身体贵重啊!所以说:世间所有的事情,没有比义更重要的了".这段话可断为十六句。
其中借助语末助词“也”和“乎”可断五句;借助表示对话关系的“曰”可断三句;借助疑问语气词“何”可断两句;借助“子”放在句首作主语可断两句;借助前后相似的对偶句可断两句;借助先总后分再总的论述方式,又可断两句。
至此可以断完十六句。
6、找动词,查主宾文言句式大多是主谓结构,以动词中心,分析出不同的结构关系,就可确定其句子主干(主语、谓语、宾语,主语有时省略),从而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