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组的表观遗传调控有哪些主要方式
遗传和表观遗传的调控机制
遗传和表观遗传的调控机制遗传和表观遗传是影响生物个体发育和遗传特征的两个重要因素。
虽然两者都涉及到遗传物质DNA的变化和传递,但其调控机制却有所不同。
遗传调控机制遗传调控机制是指通过基因表达和遗传变异来影响生物特征的过程。
在遗传调控中,DNA序列的变化会影响到蛋白质的合成和结构,从而影响到生物的表型。
这种影响主要有三种方式: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DNA甲基化。
基因突变是指DNA序列发生变异,导致新的基因产生。
这种变异可以是点突变(单个碱基替换)、缺失突变(缺失了几个碱基)和插入突变等。
基因重组是指两个不同的亲代染色体进行交换,其中携带的基因进行重组。
基因重组在有性繁殖中发生,一般情况下会产生新的基因型。
DNA甲基化是指通过DNA上甲基转移酶给DNA添加甲基,从而影响基因表达的调控方式。
DNA甲基化可以对基因表达产生不同的影响,比如促进基因转录和抑制基因表达等。
表观遗传调控机制表观遗传调控机制是指不涉及DNA序列的变化,而是通过表观遗传修饰的改变来影响基因表达的调控。
在表观遗传调控中,表观遗传元件主要有三种:DNA 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和非编码RNA。
DNA甲基化除了在遗传调控机制中起到调控基因表达的作用之外,在表观遗传调控机制中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DNA甲基化主要是指转移酶在DNA序列上添加甲基,从而影响基因表达。
这种影响可以是抑制性的或者是增强性的。
组蛋白修饰是指通过改变组蛋白的化学结构来影响基因表达。
组蛋白是一种质粒,其中的某些残基可以被化学修饰,比如甲基化和泛素化等。
组蛋白修饰在表观遗传调控中具有广泛的样式和机制。
非编码RNA是指过去没有表达编码蛋白的RNA分子。
非编码RNA在表观遗传调控中起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
具体地说,它们可以与其他蛋白相互作用,从而调节基因表达的调控。
遗传和表观遗传的相互作用遗传和表观遗传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复杂的。
这些相互作用可以通过各种调控机制展现出来。
在遗传和表观遗传之间的相互作用中,最突出的是遗传和表观遗传之间的紧密关系,以及基因表达被这些相互作用所调节的方式。
遗传基因的表观遗传调控
遗传基因的表观遗传调控遗传基因的表观遗传调控是指通过改变基因表达方式而不改变DNA序列的变化。
与传统的遗传学研究不同,表观遗传调控关注的是基因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的表达状态。
表观遗传调控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非编码RNA参与等。
研究表明,表观遗传调控在生物发育、环境适应、疾病发生等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DNA甲基化的表观遗传调控DNA甲基化是最常见的表观遗传调控机制之一。
通过在DNA链上加上甲基基团,可以使某些基因的表达受到抑制。
DNA甲基化通常发生在CpG二聚体上,CpG岛是DNA序列中富含CpG二聚体的区域。
当CpG岛处于甲基化状态时,相关基因的转录激活因子无法结合到DNA上,导致基因的转录抑制。
二、组蛋白修饰的表观遗传调控组蛋白是染色质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修饰状态可以影响基因的表达。
组蛋白修饰主要包括翻译后修饰和转录前修饰两种方式。
翻译后修饰包括乙酰化、磷酸化、甲基化等,这些修饰可以调节染色质的紧密度,进而影响基因的可及性。
转录前修饰则包括组蛋白的戏剧性变化,如甲基化、磷酸化和泛素化等。
这些修饰可以作为信号标记,吸引或排斥转录因子和其他调控蛋白的结合,从而调节基因的转录。
三、非编码RNA的参与除了DNA甲基化和组蛋白修饰外,非编码RNA也参与了遗传基因的表观遗传调控。
非编码RNA是指在转录的过程中产生,但不作为蛋白质编码信息的RNA分子。
非编码RNA可以通过与DNA、RNA或蛋白质相互作用来调节基因表达。
其中,微小RNA (miRNA) 可以与mRNA结合,引起mRNA降解或转录抑制,从而抑制目标基因的表达。
长链非编码RNA (lncRNA) 参与在染色质的空间结构和转录调控中起到重要作用。
四、表观遗传调控在生物发育中的作用表观遗传调控在生物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胚胎发育中,特定的基因表达模式可以使胚胎细胞分化为不同的组织类型。
这些基因表达模式的调控往往与DNA甲基化和组蛋白修饰密切相关。
调控基因表达的表观遗传机制
调控基因表达的表观遗传机制表观遗传机制是指可以调控基因活性和表达的一组细胞遗传修饰方式。
这些修饰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染色质重塑等,这些过程对基因表达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表观遗传机制的研究可以为新药研究、癌症诊断和治疗等带来巨大的医学价值。
首先,DNA甲基化是一种由DNA甲基转移酶催化的过程,其主要作用是将甲基基团加到细胞基因组的CpG位点上。
这个过程可以调节基因的表达方式,因为DNA甲基化的高度程度与基因的沉默呈正相关。
研究表明,DNA甲基化对前列腺癌、大肠癌、乳腺癌等恶性肿瘤的发生有关联。
此外,DNA甲基化对人类造血干细胞的分化和成熟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次,组蛋白修饰是一种另一种调节基因表达的方式,这个过程涉及到对组蛋白分子的修饰。
组蛋白是紧密包裹着DNA的蛋白质,基于组蛋白分子与基因调控的相互作用,对其进行修饰可以对基因表达起到影响。
研究人员已经找到了一些组蛋白修饰酶及其亚基,这些酶可以稳定的和组蛋白形成复合体。
这些复合体的调控可以较好地描述染色体有序化和染色体三维构象(这也是基因表达的关键)。
组蛋白修饰还涉及到其他因素,如染色质岛、noncoding RNA等。
研究表明某些基因异常组蛋白修饰,会导致癌症的发生。
最后,染色质重塑是一种将染色质从一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的过程,这种状态的改变是通过改变染色体上的一些关键因素和启动/抑制机制产生的。
通过这种机制,细胞可以选择对哪些基因关注,甚至在某些情况下可以选择忽略或关闭那些几乎从未被检测到的基因。
这个过程可以通过激活或沉默某些基因产生生理反应,如细胞分化、增殖和生长等。
研究表明,染色质重塑在人类胚胎发育、干细胞再生和肿瘤形成等生理过程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总之,表观遗传机制对生物体内基因表达起着至关重要的控制作用。
这些控制过程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和染色质重塑,这些过程已经被广泛研究并被应用于医学研究中。
通过进一步深入的研究和能力的提高,更多的表观遗传机制的医学作用可以被揭示出来,从而为人类带来更大的好处。
遗传学中的表观基因调控和表观遗传学
遗传学中的表观基因调控和表观遗传学遗传学是研究遗传现象的科学,而表观遗传学则是研究在基因层面上的表观遗传修饰。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表观基因调控在生物进化、发育和疾病等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表观遗传学的基础表观遗传学研究的基础是基因组DNA序列,而表观基因调控则是指通过多种化学修饰方式对基因组DNA序列进行调控,从而影响基因的表达和功能。
这种基因调控可以通过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非编码RNA介导和转录因子等多种方式来实现。
其中,DNA甲基化和组蛋白修饰是最为普遍的两种表观基因调控方式。
二、表观基因调控的作用在表观基因调控中,DNA甲基化作为一种最为常见的表观遗传标记,在生物发育、进化和疾病发生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例如,在哺乳动物的胚胎发育过程中,DNA甲基化对基因的表达以及细胞命运的决定具有重大影响。
此外,DNA甲基化在体细胞重编程、免疫系统发育和癌症等多种生物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而组蛋白修饰则是指通过对组蛋白分子的不同化学修饰方式来实现基因调控。
在组蛋白修饰中,乙酰化、甲基化、磷酸化和泛素化等化学修饰形式是最为常见的。
这些化学修饰形式不仅可以影响组蛋白本身的结构和功能,还可以招募其他蛋白质结合,实现基因的表达调控。
三、表观遗传学在疾病研究中的应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表观遗传学在疾病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
例如,在癌症研究中,表观遗传学的调控异常已经被证实是诱发癌症发生的主要因素之一。
癌症细胞中常见的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非编码RNA和转录因子异常等表观遗传学调控方式的改变,在癌症的衍生、进展和治疗中都起着重要作用。
此外,在某些遗传性疾病的研究中,表观遗传学的调控异常也被发现。
例如,在大肠癌患者中,表观遗传学调控的众多因素都与该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表观遗传学的异常调控可能会导致基因表达的混乱和细胞命运的紊乱,在疾病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四、结论表观遗传学作为一种新兴的研究领域,不断地提供着新的机会和新的思路。
基因表达的表观遗传学调控
基因表达的表观遗传学调控基因是生物体内负责遗传信息传递和决定个体特征的基本单位。
然而,仅仅拥有一套完整的基因组并不足以确保这些基因能够正常发挥作用。
基因表达的过程受到复杂的调控机制的影响,其中表观遗传学调控在维持基因稳定表达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表观遗传学是指通过化学修饰或其他方式在不改变DNA序列的情况下,对基因表达产生影响的过程。
这些表观遗传修饰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和非编码RNA等。
它们可以调节染色质结构和DNA可及性,进而影响基因的转录和翻译。
DNA甲基化是最早被研究并被广泛认可的一种表观遗传修饰。
在DNA甲基化过程中,甲基基团被附加到DNA分子上的胞嘧啶位点上,形成5-甲基胞嘧啶。
这种化学修饰的分布模式通常在不同类型的细胞中是相似的,因此DNA甲基化在细胞特异性基因表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DNA甲基化主要发生在DNA的CpG岛区域,这些岛屿是DNA序列中连续多个CpG对称位点的区域。
DNA甲基化的增加会导致染色质的紧缩,使得转录因子难以进入甲基化的启动子区域,从而抑制基因的转录。
除了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也是基因表达调控的重要机制之一。
组蛋白是DNA缠绕的主要蛋白质,组蛋白修饰通过改变组蛋白与DNA的相互作用,来调节基因的转录激活或抑制。
组蛋白修饰包括甲基化、乙酰化、甲酰化、泛素化和磷酸化等多种类型。
其中,乙酰化和甲酰化是最为常见的修饰形式。
乙酰化通过加上乙酰基改变染色质的结构,使得转录因子和转录激活因子能够更容易地与DNA结合并启动转录。
甲酰化则在基因启动子区域形成静默染色质,抑制基因的转录。
除了DNA甲基化和组蛋白修饰,非编码RNA也在基因表达调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除了编码蛋白质的mRNA外,大量的非编码RNA也被转录和表达。
这些非编码RNA可以通过多种机制来调节基因表达,如转录后调节、甲基化和组蛋白修饰的调节。
其中,长链非编码RNA在表观遗传调控中的作用尤为突出。
它们可以与DNA、RNA和蛋白质相互作用,影响基因的转录、转录后修饰和翻译过程。
基因组学的表观遗传调控
基因组学的表观遗传调控基因组学的表观遗传调控是指通过可逆的改变基因表达状态,而不会改变DNA序列的方式,影响基因功能和细胞功能的调控过程。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研究人员发现表观遗传调控在许多生物学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包括发育、细胞分化、性别决定、DNA修复等。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表观遗传调控机制及其在基因组学中的应用。
1. DNA甲基化调控DNA甲基化是最常见的表观遗传调控机制之一。
它是指通过DNA 甲基转移酶在DNA分子上加上甲基基团,从而改变基因的表达状态。
DNA甲基化通常发生在CpG位点上,其中C表示胞嘧啶,G表示鸟嘌呤,它们以CpG二聚体的形式存在于DNA中。
DNA甲基化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来影响基因的转录水平,例如阻碍转录因子的结合或引起染色质的紧密结构,从而抑制基因的表达。
DNA甲基化在生物体发育和疾病中起到了重要的调控作用。
2. 组蛋白修饰调控组蛋白修饰是通过改变组蛋白的翻译后修饰状态,来调控基因表达的过程。
组蛋白是染色质的主要构成成分,它可以通过翻译后修饰如乙酰化、甲基化、泛素化等,影响染色质的结构和功能。
乙酰化通常与基因的激活相关,而甲基化则可能与基因的沉默相关。
组蛋白修饰通过改变染色质的结构和可及性,从而调控基因的转录和表达。
近年来,研究人员已经发现异常的组蛋白修饰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如癌症、心血管疾病等。
3. 非编码RNA调控除了经典的DNA甲基化和组蛋白修饰之外,非编码RNA(ncRNA)也是基因组学中重要的表观遗传调控机制之一。
ncRNA是一类不编码蛋白质的RNA分子,它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调控基因的表达,包括转录调控、转录后调控和翻译调控等。
在这些调控过程中,ncRNA与DNA、RNA或蛋白质相互作用,改变基因的表达水平和功能。
研究表明,ncRNA在许多生物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如胚胎发育、细胞分化以及肿瘤的发生发展等。
基因组学的表观遗传调控为我们理解基因表达和细胞功能调控提供了更深入的视角。
基因表达调控的表观遗传调控机制研究与优化策略
基因表达调控的表观遗传调控机制研究与优化策略基因表达调控是生物体内编码基因的活跃水平受多种调控机制控制的过程。
表观遗传调控是指不涉及DNA序列变化的遗传调控,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非编码RNA和染色质三维结构等多种机制。
近年来,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研究人员对基因表达调控的表观遗传机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提出了优化策略,以应用于基因工程、疾病治疗和农业领域。
一、DNA甲基化的表观遗传调控机制DNA甲基化是通过在DNA分子中加上甲基基团来调控基因表达的一种方式。
DNA甲基化主要发生在CpG二核苷酸上,与转录因子结合能力和染色质结构密切相关。
甲基化的CpG岛通常位于基因的启动子区域,高甲基化状态会导致该基因的沉默。
研究人员通过研究DNA甲基转移酶(DNMT)、DNA甲基化酶(TET)等关键酶的功能发现,通过干预DNA甲基化水平,可以调节基因的活性。
因此,基于DNA甲基化调控的表观遗传优化策略被广泛应用于研究和应用领域。
二、组蛋白修饰的表观遗传调控机制组蛋白修饰包括翻译后修饰、染色质蛋白修饰和非编码RNA介导的修饰等多种方式。
研究表明,组蛋白修饰可以影响染色质的结构和转录因子的结合能力,从而调控基因的表达。
通过甲基化、乙酰化、甘氨酸甲基化、磷酸化等修饰方式,可以改变染色质区域的结构和稳定性,对基因转录和表达起到关键作用。
因此,基于组蛋白修饰的表观遗传调控机制的研究对于揭示基因调控网络、研究疾病的发生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三、非编码RNA的表观遗传调控机制除了编码蛋白质的RNA分子外,还存在一类不参与蛋白质合成的RNA分子,被称为非编码RNA。
研究表明,非编码RNA可以通过与DNA、RNA和蛋白质相互作用,影响基因表达的调控网络。
其中,microRNA(miRNA)是最为研究广泛的非编码RNA类别,通过与靶基因的3'非翻译区结合,抑制基因的转录和翻译过程。
此外,长链非编码RNA(lncRNA)、环状RNA(circRNA)等也被发现参与基因的表达调控。
通过表观遗传学调控基因表达的方法
通过表观遗传学调控基因表达的方法表观遗传学是对基因表达的一种调控手段,通过对基因表达过程中的化学修饰进行研究,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基因的表达机制,并且开发出了一些新的调控手段。
在这篇文章中,将介绍表观遗传学调控基因表达的方法以及其应用。
1. 甲基化甲基化是表观遗传学调控基因表达最常用的一种手段。
甲基化是一种在DNA分子中加入一个甲基基团的化学修饰,这种修饰可以使得基因区域的某些部分变得不易被转录为mRNA,进而影响基因的表达水平。
甲基化作为表观遗传学的代表,已经成为了研究对象在基因调控、生物学中的重要工具,以及临床治疗的跨学科桥梁。
甲基化在肿瘤防治和研究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比如已有的肿瘤临床分子诊断基因检测。
2.组蛋白修饰组蛋白修饰是另一种调控基因表达的表观遗传学手段。
组蛋白是储存在细胞核中的一种蛋白质,其可以通过加入或去除化学基团来调控染色体结构和基因表达。
组蛋白修饰主要包括乙酰化、甲基化、泛素化、磷酸化等。
而组蛋白乙酰化是最常见的一种组蛋白修饰方式之一,它可以使得染色质搭配更加松散,促进基因的转录和表达。
3. RNA干扰RNA干扰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兴表观遗传学技术之一。
它是通过使用RNA干扰分子调节基因表达水平,从而影响细胞或者整个生物体的特定生物学过程。
RNA干扰是一种由双股RNA组成的切割复合物,它能由“小分子RNA”和病毒RNA交互作用产生,在激活RNA酶和肽酶复合物的参与下,将目标RNA分解掉以达到抑制基因表达的效果。
4.CRISPR-Cas9近年来,CRISPR-Cas9技术被迅速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领域。
其基本结构是由一个CRISPR RNA和一个可编程的Cas9蛋白复合物组成,它可通过特定的gRNA序列精确切割目标基因组中的DNA链。
CRISPR-Cas9技术不仅可以用来进行基因编辑以及细胞信号转导的研究,还可以用来对基因表达进行调控。
通过设计特殊的gRNA,可以将Cas9带到目标基因组的某个区域或全基因组中。
表观遗传机制及其对基因表达调控作用
表观遗传机制及其对基因表达调控作用表观遗传机制是指对基因组中DNA序列没有直接改变的情况下,通过化学修饰、染色质重塑和非编码RNA等方式对基因表达产生调控作用的一系列机制。
它是细胞和生物个体在发育、适应环境以及各种疾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调节机制之一。
本文将深入探讨表观遗传机制的三个主要方面:DNA甲基化、组蛋白改变和非编码RNA的作用,并分析它们对基因表达调控的影响。
首先,DNA甲基化是表观遗传机制中最重要的一种方式,它通过在DNA上加上甲基基团来改变基因的表达。
DNA甲基化主要发生在CpG位点,这是指在DNA链上的一个C(胞嘧啶)通过一个0(氧)和一个G(鸟嘌呤)连接在一起的碱基顺序。
DNA甲基化可以导致基因沉默,即甲基化的基因通常不会被转录和翻译成蛋白质。
这是因为甲基化可以阻碍转录因子与基因启动子结合,从而阻止基因的转录。
此外,甲基化还可以与组蛋白修饰相互作用,形成表观遗传的记忆。
其次,组蛋白改变也是表观遗传机制中的重要调控方式。
组蛋白是一种存在于染色质中、与DNA紧密结合的蛋白质。
通过对组蛋白的修饰,可以改变染色质的结构和状态,从而影响基因的表达。
组蛋白修饰主要包括乙酰化、甲基化、磷酸化和泛素化等。
每种修饰方式对基因表达的调控效果不同,例如乙酰化常常与基因激活相关,而甲基化则与基因沉默有关。
组蛋白改变通过改变染色质的结构来调控基因的可及性,进而影响基因的表达水平和模式。
此外,非编码RNA也是表观遗传机制中的重要调控分子。
与传统的RNA相比,非编码RNA不会被转录成蛋白质,而是直接参与调控基因表达。
这些非编码RNA 主要包括小RNAs和长非编码RNAs。
小RNAs可通过识别与序列互补的靶基因,并通过RNA诱导沉默复合物(RISC)来调控基因的表达。
长非编码RNAs则可以通过与染色质相互作用,改变染色质状态来影响基因的表达。
非编码RNA在调控发育、细胞周期、分化以及疾病进程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总结起来,表观遗传机制通过DNA甲基化、组蛋白改变和非编码RNA等方式对基因表达进行调控。
表观遗传学主要调控方式研究进展
表观遗传学主要调控方式研究进展摘要:表观遗传学是指在DNA序列不发生改变的情况下基因表达发生的稳定、可遗传的变化。
环境因素也会通过影响基因表达的调控,对个体产生可遗传的表型影响。
本文将对主要的调控方式,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非编码RNA修饰进行综述。
关键词:表观遗传学,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非编码RNA中图分类号:G66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6715(2018)06-0084-01表观遗传学是指在DNA序列不发生改变的情况下基因表达发生变化,而且这种变化是稳定的、可以遗传的。
表观遗传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含DNA甲基化(DNA methylation)、组蛋白修饰(histone modification)、非编码RNA (non-coding RNA)、X染色体失活(X chromatin inactivation)、基因组印记(genomic imprinting)、染色质重塑(chromatin remodeling)等多种修饰方式。
1 DNA甲基化DNA甲基化是一个将甲基加到DNA上的修饰过程。
在此过程中,腺嘌呤(A)或胞嘧(C)碱基在甲基转移酶(DNA methyltransferase, DNMT)的催化下与甲基发生共价结合,并且可以通过细胞分裂和生殖传递给子代。
研究发现在脊椎动物中,DNA甲基化修饰是建立在整个基因组水平上的,其中可遗传的甲基化只发生在胞嘧啶-鸟嘌呤(G)二核苷酸(CpG)位点上[1]。
在DNA分子复制的过程中,相比母链,新合成的DNA不具有相应的甲基化修饰,而DNMT1可以特异性识别CpG并且通过识别已修饰的甲基基团迅速将对称位置的胞嘧啶转换为5-mC,从而达到维持子代DNA分子与母代分子具有相同甲基化修饰的效果[2]。
DNA甲基化对基因的调控功能主要包括两种方式:全基因组低甲基化及特定位点的DNA高甲基化。
其中,全基因组甲基化的功能主要是稳定DNA的正常结构状态及其功能的稳定性;DNA高甲基化主要发生在启动子区域,通过调节转录因子与启动序列的结合而调控基因的表达[3]。
基因组学研究中的表观遗传调控机制
基因组学研究中的表观遗传调控机制表观遗传学是一门研究基因表达调控的学科,它关注基因组中与细胞命运和功能相关的变化。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基因组学研究已经取得了重大突破,我们对基因组的组成和功能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然而,基因组中的所有基因并非都会在所有细胞和组织中表达,这就引发了人们对基因表达调控的兴趣。
表观遗传调控机制是指通过细胞内部的信号传导和外界环境的刺激,使得特定基因在特定条件下启动或抑制。
表观遗传调控机制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
其中最重要的是DNA甲基化和染色质重塑。
DNA甲基化是一种通过给DNA分子添加甲基基团来静默特定基因的修饰方式。
甲基化可以使得DNA缠绕在染色质中更加紧密,并阻止转录因子与启动子结合,从而抑制基因转录。
与此相反,DNA脱甲基化可以促使基因启动子脱离染色质并招募转录因子,从而促进基因转录。
除了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也是一种重要的表观遗传调控机制。
组蛋白是染色体上的主要蛋白质,其修饰会改变染色体的结构和紧密度,从而影响基因的表达。
例如,乙酰化、甲基化、磷酸化等修饰可以使得染色体更加松弛,便于转录因子的结合和基因的转录。
相反,去乙酰化、去甲基化等修饰则会使得染色体更加紧密,阻止基因的表达。
通过这些组蛋白修饰的变化,细胞可以根据环境信号和内部需求对基因的表达进行调控。
还有一种重要的表观遗传调控机制是非编码RNA的调控。
非编码RNA是一类在基因组中能够被转录的RNA,但不会被翻译成蛋白质。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非编码RNA可以通过与其他分子相互作用,调控基因的表达。
例如,某些非编码RNA可以与蛋白质结合形成复合物,促进或抑制基因的转录。
此外,非编码RNA还可以通过与染色质相互作用,影响染色质的结构和稳定性,从而调控基因的表达。
近年来,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使得我们能够对表观遗传调控机制进行深入的研究。
通过这些技术,我们可以检测到基因组中DNA甲基化和组蛋白修饰的变化以及非编码RNA的表达情况。
基因调控的表观遗传机制
基因调控的表观遗传机制表观遗传学是研究基因调控的一项重要领域,它探讨了基因表达在细胞和个体发育过程中的调控机制。
表观遗传机制在细胞分化、组织发育以及疾病发生等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介绍基因调控的表观遗传机制及其在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一、DNA甲基化DNA甲基化是一种常见的表观遗传调控机制,通过在DNA链上添加甲基化基团,改变基因的表达水平。
DNA甲基化主要发生在CpG二核苷酸位点上,可以抑制基因转录,影响基因的表达。
DNA甲基化在胚胎发育、细胞分化以及疾病发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组蛋白修饰组蛋白修饰是另一个重要的表观遗传调控机制,通过改变组织染色质的结构和稳定性,来调节基因的表达。
这些修饰包括乙酰化、甲基化、磷酸化等。
乙酰化通过添加乙酰基来松弛染色质结构,促进基因转录。
甲基化和磷酸化则有不同的影响,可以抑制或促进基因的表达。
组蛋白修饰在细胞命运决定中起着重要作用,对于细胞分化和组织发育至关重要。
三、非编码RNA的调控非编码RNA是一类不具有蛋白质编码功能的RNA分子,它们通过与DNA或其他RNA分子相互作用,参与基因调控。
这些非编码RNA包括小分子RNA、长非编码RNA等。
它们可以与DNA序列互补结合,靶向调节基因的转录和翻译。
非编码RNA的发现和研究对于揭示基因调控网络提供了重要线索。
四、染色质重塑染色质重塑是指通过改变染色质结构和空间组织来影响基因的表达。
染色质受到细胞核内的组织和环境的影响,通过复合体的形成调控染色质的结构和与转录因子的相互作用。
这种结构调控使得特定的基因区域可以更容易地被转录因子识别和结合,调节基因的转录水平。
表观遗传机制不仅在正常生物发育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也在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例如,表观遗传变异在某些肿瘤的发生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对于揭示表观遗传机制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生物学的基本原理,还为疾病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目标。
总结起来,基因调控的表观遗传机制在生物学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
分子生物学中的表观遗传调控机制
分子生物学中的表观遗传调控机制进入21世纪以来,分子生物学领域中的表观遗传调控机制越来越受到重视和关注。
表观遗传调控是指基因表达过程中,不涉及序列改变的基因表达调控方式,主要包括 DNA 甲基化、组蛋白修饰、非编码 RNA 以及染色质三维结构等多个层面的调控。
这些调控机制通过组合或单独作用,形成了多层次、复杂多样的表观遗传调控网络,参与了生命各种过程中的调控和调节。
首先,DNA 甲基化是最早被发现并且研究深入的表观遗传调控机制之一。
DNA 甲基化是指在基因组 DNA 上出现甲基基团的修饰过程,主要是在甲基转移酶的作用下,将甲基基团加在 CG 或 CA dinucleotide 上。
DNA 甲基化对基因表达具有重要的影响,过多的甲基化通常会使得基因失活或者变得难以表达,而过少的甲基化则可能造成过度表达。
因此,通过对 DNA 甲基化程度的调控,体内的基因表达能够得到更好的调整和控制。
其次,组蛋白修饰是表观遗传调控中另一个重要的机制。
组蛋白是染色体内最主要的蛋白质,也是表观遗传调控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底盘蛋白质。
组蛋白修饰包括乙酰化、甲基化、磷酸化等多种化学修饰,这些修饰可以改变染色质的结构和状态,从而影响染色质与其他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组蛋白修饰也能调节基因的表达,不同的修饰方式对基因表达产生的影响有所不同。
近年来,非编码 RNA (ncRNA)作为表观遗传调控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ncRNA 是不参与蛋白质翻译的 RNA 分子,与编码 RNA相对。
ncRNA 的作用多种多样,其中一些 ncRNA 与某些手段组织的染色质调节因子结合,形成介导染色质调节的复合物,通过改变染色质的三维空间构型来调控基因表达,另外一些 ncRNA 可以直接结合特定的蛋白质,这种配对使 ncRNA 成为一个功能上的识别子,调控基因的表达。
最后,染色质三维结构也被认为是表观遗传调控中的另一个重要机制。
染色质三维结构是指染色质在细胞内的空间组织结构和排列方式,这种结构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包括 DNA 序列、组蛋白和其他核蛋白的结合等。
表观遗传调控对基因表达的影响解析
表观遗传调控对基因表达的影响解析基因表达是生物体内基因信息转化为功能蛋白质的过程,这一过程受到多种内外因素的调控。
除了传统的遗传调控,近年来发现,表观遗传调控也在细胞发育和疾病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
表观遗传调控指的是染色质结构和组织化学修饰的变化,影响染色质可见部分的复制和转录,从而影响基因的表达。
表观遗传调控主要通过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和非编码RNA等机制发挥作用,下面将逐一解析这些机制对基因表达的影响。
首先,DNA甲基化是一种常见的表观遗传修饰方式。
在DNA 甲基化过程中,甲基转移酶将甲基基团添加到DNA骨架上的胞嘧啶环上,形成5-甲基胞嘧啶。
这种修饰方式主要发生在CpG二核苷酸上,这些二核苷酸在整个基因组中富集。
DNA甲基化可以直接阻止转录因子结合到基因启动子区域,从而抑制基因的转录。
然而,在不同生物体类型和发育阶段,DNA甲基化模式和调控机制千差万别。
同时,DNA甲基化在细胞分化和整体基因组稳定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其次,组蛋白修饰是另一种常见的表观遗传调控方式。
组蛋白是包裹DNA的蛋白质,通过化学修饰如乙酰化、甲基化和磷酸化等方式,影响染色质结构和基因表达。
组蛋白乙酰化(Histone acetylation)通过酶类蛋白乙酰化酶( HATs)催化乙酰基转移给组蛋白,从而改变染色质结构的松弛程度。
进而,乙酰化状态下的组蛋白更容易与转录因子结合,促进基因转录。
相反,组蛋白去乙酰化(Histone deacetylation)则逆转这个过程,导致基因的沉默。
类似于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也具有细胞特异性和组织特异性,对细胞命运和功能发挥着重要作用。
最后,非编码RNA也参与了表观遗传调控的过程。
非编码RNA是在基因转录过程中产生的一类RNA分子,它们不会被转录为蛋白质,而是通过与DNA、RNA和蛋白质相互作用,影响染色质的结构和基因表达。
其中最为典型的一类非编码RNA是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它可以在染色质水平上调控基因表达。
分子生物学中表观遗传调控机制的研究与解析
分子生物学中表观遗传调控机制的研究与解析表观遗传调控是指在基因座序列不发生改变的情况下,通过化学修饰、染色质结构的改变以及非编码RNA的作用,调控基因表达的方式。
在分子生物学领域中,表观遗传调控机制的研究与解析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热点领域。
通过对表观遗传调控机制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生物体内基因的表达调控机制,揭示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为疾病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靶点。
在细胞核内,基因组DNA会被蛋白质包裹形成染色质。
染色质的结构和表观遗传调控密切相关。
一种重要的表观遗传调控机制是DNA甲基化,即在DNA序列中的嘌呤碱基上加上一个甲基基团。
DNA甲基化在基因组稳定性、发育过程以及疾病发生中扮演重要角色。
甲基化的CpG岛(CpG二核苷酸对富集区)位于基因启动子区域,影响着基因的转录调控。
而甲基化的基因启动子常常与基因沉默相关,即DNA甲基化可以抑制基因的转录过程,从而降低基因表达。
一些研究发现,DNA甲基化的异常变化会导致基因失调,进而引发肿瘤的发生。
因此,针对DNA甲基化进行研究和解析,对于揭示肿瘤发生和发展的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另一种重要的表观遗传调控机制是组蛋白修饰。
染色质中的组蛋白是与DNA共存的蛋白质,在基因表达和染色质结构的调控中起到关键作用。
组蛋白修饰是指通过改变组蛋白上不同氨基酸残基上的化学修饰,如乙酰化、甲基化、磷酸化等,来调控基因的表达。
乙酰化是一种常见的组蛋白修饰方式,可以促进染色质的松弛,使得DNA序列对RNA聚合酶的识别和结合能力增强,从而促进基因的转录过程。
磷酸化修饰可以调控组蛋白在染色质中的位置,并影响基因的表达。
某些组蛋白修饰异常的变化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如癌症、心血管疾病等。
因此,对组蛋白修饰进行深入研究,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疾病的分子机制,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除了DNA甲基化和组蛋白修饰,非编码RNA在表观遗传调控中也起到关键作用。
非编码RNA是指不编码蛋白质的RNA分子。
生物的基因调控与表观遗传
生物的基因调控与表观遗传生物的基因调控与表观遗传是生命科学中非常重要的领域,它们对于生物体的发育、适应环境以及疾病的发生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基因调控是指通过控制基因的表达水平来调节生物体内部的生理过程和应对外界环境的变化。
而表观遗传则是指在基因序列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化学修饰(如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等)来调控基因的表达。
本文将重点探讨基因调控和表观遗传的相关机制及其在生物学中的重要性。
一、基因调控的机制基因调控的机制非常复杂,包括转录调控、翻译调控和后转录调控等多个层次。
转录调控是最常见的一种调控方式,通过调节转录因子与DNA结合来控制基因的转录水平。
这些转录因子可以是激活子,也可以是抑制子,它们通过与启动子区域相互作用,引发或抑制基因的转录。
另外,转录调控还包括DNA甲基化、核小体结构的改变等。
二、表观遗传的概念与机制表观遗传是指在基因组中,通过化学修饰而不改变DNA序列来调控基因表达。
常见的表观遗传修饰有DNA甲基化和组蛋白修饰。
DNA 甲基化是指在DNA链上添加甲基基团,从而影响染色体结构和基因表达。
组蛋白修饰是通过给组蛋白附加化学修饰基团,如醋酸、甲基、乙酰等来改变染色体的结构和活性。
这些修饰可以影响DNA组装和基因转录的激活或抑制。
三、基因调控与表观遗传在发育中的重要性基因调控和表观遗传在生物的发育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调控基因的表达和表观遗传修饰,胚胎能够在细胞分化和器官形成过程中实现空间和时间上的精确调控。
例如,在胚胎发育早期,特定基因的激活或抑制可以导致不同细胞系的分化;而在组织发育的过程中,表观遗传修饰则可以调控特定基因在不同细胞类型中的表达水平,从而形成组织和器官。
四、基因调控与表观遗传在环境适应中的作用生物体在面对外界环境变化时,需要对基因进行调控以实现适应和生存的需要。
基因调控和表观遗传在环境适应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方面,基因调控可以调节表达有助于生物体适应新环境的基因;另一方面,表观遗传修饰可以在短时间内改变基因表达,从而使生物体能够在环境变化中快速适应。
表观遗传调控机制的生物化学和生理学研究
表观遗传调控机制的生物化学和生理学研究表观遗传调控机制是指通过修饰染色体而影响基因表达的遗传调控机制。
这一机制在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为它可以使得单一基因产生不同表型,也可以回答许多动物是如何发育和适应环境的问题。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科学家们一直在探索表观遗传调控机制,希望能够更好地理解这个机制是如何起作用的。
本文将深入探讨表观遗传调控机制的生物化学和生理学研究。
1. DNA 甲基化DNA 甲基化是一种通过在 DNA 的胸腺嘧啶碱基上添加甲基基团来进行遗传调控的方式。
这个过程由 DNA 甲基转移酶家族催化完成。
调控 DNA 甲基化的方式主要有三种:删除甲基、添加甲基和羟甲基化,而这些变化往往会导致基因表达的改变。
通过对 DNA 甲基化的研究,科学家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这个过程对细胞功能的影响。
2. 组蛋白修饰组蛋白是一种包含在染色体中的蛋白质,它在DNA 上包裹成一种小球状结构,阻止 DNA 的读取。
通过对组蛋白的修饰,可以影响 DNA 的读取和表达。
组蛋白修饰与DNA 甲基化不同的是,它是通过改变蛋白质上的氨基酸残基来进行调控的。
组蛋白修饰的方式主要有乙酰化、甲基化、泛素化和磷酸化等。
这些形式的修饰将会导致组蛋白染料的极性和结构的改变,使得 DNA 更容易被读取。
3. 非编码 RNA非编码 RNA 包括许多不编码蛋白的 RNA 分子。
这些分子在线粒体和质粒中均存在,而且它们可以进行调控。
与编码 RNA 不同,它们在基因转录过程中不被编码成蛋白质,而是在细胞中起到调节基因表达的作用。
一些非编码 RNA 被发现与染色体修饰和基因表达变化密切相关。
4. 环状染色质构象环状染色质构象就是指 DNA 丝被组蛋白包裹形成球状的结构,在细胞核内形成了环状结构。
这个独特的结构有助于调控细胞的基因表达。
通过在环状染色质构象的研究中,科学家们可以更好地理解 DNA 的空间结构如何影响基因转录的速度和质量。
总之,表观遗传调控机制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化学和生理学领域,其深度和广度仍有待研究。
基因组的表观遗传调控有哪些主要方式
基因组的表观遗传调控有哪些主要方式1 DNA甲基化(DNA methylation)甲基化是指生物分子在特定的酶系统催化下加上甲基(-CH3)的生物化学反应,是普遍存在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中的DNA修饰作用。
甲基化没有改变基因序列,但对基因表达起调控作用。
在哺乳动物DNA分子中,甲基化一般发生在胞嘧啶(C)碱基上。
在DNA甲基转移酶(DNA methyltransferases,DNMTs)催化下,甲基从S-腺苷甲硫氨酸(S-adenosylmethione)转移至胞嘧啶5位上,形成5- 甲基胞嘧啶(m5C)。
在发生甲基化的胞嘧啶后通常紧跟着一个鸟嘌呤(G)碱基。
因此,通常称胞嘧啶- 磷酸- 鸟嘌呤或CpG的甲基化。
在基因组中富含CpG位点的区域称为CpG岛(CpG islands),人基因组序列约有29,000 CpG岛,约60%的人基因与CpG岛关联。
CpG岛通常与基因表达的启动序列区域(promoter regions)相关,CpG是否甲基化在基因表达中起重要作用。
一般说来,DNA甲基化能关闭某些基因的活性,去甲基化则可诱导基因的重新活化和表达。
脊椎动物基因的甲基化状态有三种:(1)高度甲基化状态, 如女性两条X染色体中的一条处于失活状态;(2)持续的低甲基化状态, 如细胞存活所需的一直处于活性转录状态的管家基因;(3)去甲基化状态, 如生物发育的某一阶段或细胞分化的某种状态下,原先处于甲基化状态的基因,也可以被诱导去除甲基化,而出现转录活性。
健康人基因组中,CpG岛中的CpG 位点通常是处于非甲基化状态,而在CpG岛外的CpG位点则通常是甲基化的。
这种甲基化的形式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能够稳定的保留。
当肿瘤发生时,抑癌基因CpG岛以外的CpG序列非甲基化程度增加,而CpG岛中的CpG则呈高度甲基化状态,以致于染色体螺旋程度增加及抑癌基因表达的丢失。
DNA甲基化不仅影响细胞基因的表达,而且这种影响还可随细胞分裂而遗传并持续下去。
表观遗传调控与基因表达
表观遗传调控与基因表达表观遗传调控和基因表达是生物体内复杂分子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表观遗传调控,细胞在特定环境和发育阶段中能够调整基因表达模式,从而适应环境变化并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
本文将介绍表观遗传调控的概念、机制和在基因表达调控中的作用。
表观遗传调控是指细胞在不改变DNA序列的情况下,通过改变染色质的结构和化学修饰来调控基因的表达。
染色质是由DNA、蛋白质和其他非编码RNA组成的复杂分子复合物,是基因序列的载体。
细胞利用染色质上的特定修饰和结构变化,调节基因启动子区域的可及性,从而决定是否会发生转录,进而影响蛋白质的合成。
表观遗传调控主要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和非编码RNA等多种方式。
DNA甲基化是指通过在DNA分子上添加甲基基团来影响基因的表达。
在DNA甲基化中,甲基转移酶酶将甲基基团转移到DNA分子上特定的胞嘧啶位点,从而沉默或激活相关基因的表达。
组蛋白修饰则是指染色体上的蛋白质(组蛋白)通过改变其结构和修饰状态,影响基因的转录和转录后调控。
这些修饰可以包括甲基化、酰化、磷酸化等化学修饰。
非编码RNA则是一类不能编码蛋白质的RNA分子,在调控基因表达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表观遗传调控在基因表达调控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
细胞中的基因表达调控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括转录、剪接、RNA修饰和翻译等多个阶段。
表观遗传调控通过改变染色质状态和调节基因表达的可及性,影响这些调控阶段的进行。
通过表观遗传调控,细胞可以对内外环境的信号做出快速响应,并保持基因表达的稳定性。
举例来说,DNA甲基化在哺乳动物中广泛存在,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
甲基化的DNA序列往往与基因不活跃或沉默相关。
甲基化位点的改变可以导致基因的激活或抑制,从而影响细胞功能和疾病的发生。
一些疾病,如癌症和遗传性疾病,与DNA甲基化的异常紧密相关。
因此,对于表观遗传调控的研究不仅可以深化我们对基因表达调控机制的理解,还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表观遗传的调控方式有哪些
表观遗传的调控方式有哪些表观遗传的调控方式有哪些表观遗传三个层面调控基因表达:DNA修饰:DNA共价结合一个修饰基团,使具有相同序列的等位基因处于不同的修饰状态。
蛋白修饰:通过对特殊蛋白修饰或改变蛋白的构象实现对基因表达的调控。
非编码RNA调控:通过某些机制实现对基因转录的调控,如RNA 干扰。
意义:任何一个层面异常,都将影响染色质结构和基因表达,导致复杂综合征、多因素疾病以及癌症。
和DNA序列改变不同的是,许多表观遗传的改变是可逆的,这就为疾病的治疗提供乐观的前景。
表观遗传是指不涉及DNA序列变化的可遗传的变化。
一般来说主要的分三大类,DNA修饰、组蛋白修饰、小RNA的调控,具体又一般指DNA甲基化、组蛋白乙酰化、miRNA调控。
像基因组印记,染色体重塑等都是这些调控的具体表现形式。
一般来说表观遗传的调控是很复杂的,由多个调控共同参与。
另外需要明白的是,表观遗传的研究是一个比较年轻的课题,所以界限明确的定义划分标准很模糊,所以看到很多地方的分类都有些混乱,这也属于正常现象。
生命科学的研究本就是一种探索发现型的,要明确的定义很困难哟!希望对你有帮助!非组蛋白如何参与表观遗传的调控?非组蛋白具有多种功能。
参与染色体的构建: 这方面的作用与组蛋白相辅佐。
组蛋白把DNA双链分子装配成核小体串珠结构后, 非组蛋白则帮助摺叠、盘曲, 以形成在复制和转录功能上相对独立的结构域。
启动基因的复制: 这些蛋白质往往以复合物的形式结合在一段特异DNA序列上, 复合物中包括启动蛋白、DNA聚合酶、引物酶等, 作用在于启动和推进DNA分子的复制。
调控基因的转录: 这些蛋白一般为基因调控蛋白(gene regulatory protein), 它们往往以竞争性或协同性结合的方式, 作用于一段特异DNA序列上, 即多种蛋白分子或一种蛋白的多个分子间存在着竞争或协同的关系, 以调节有关基因的表达。
什么是表观遗传调控表观遗传(epigeics)是指DNA序列不发生变化,但基因表达却发生了可遗传的改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因组的表观遗传调控有哪些主要方式
1 DNA甲基化(DNA methylation)
甲基化是指生物分子在特定的酶系统催化下加上甲基(-CH3)的生物化学反应,是普遍存在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中的DNA修饰作用。
甲基化没有改变基因序列,但对基因表达起调控作用。
在哺乳动物DNA分子中,甲基化一般发生在胞嘧啶(C)碱基上。
在DNA甲基转移酶(DNA methyltransferases,DNMTs)催化下,甲基从S-腺苷甲硫氨酸(S-adenosylmethione)转移至胞嘧啶5位上,形成5- 甲基胞嘧啶(m5C)。
在发生甲基化的胞嘧啶后通常紧跟着一个鸟嘌呤(G)碱基。
因此,通常称胞嘧啶- 磷酸- 鸟嘌呤或CpG的甲基化。
在基因组中富含CpG位点的区域称为CpG岛(CpG islands),人基因组序列约有29,000 CpG岛,约60%的人基因与CpG岛关联。
CpG岛通常与基因表达的启动序列区域(promoter regions)相关,CpG是否甲基化在基因表达中起重要作用。
一般说来,DNA甲基化能关闭某些基因的活性,去甲基化则可诱导基因的重新活化和表达。
脊椎动物基因的甲基化状态有三种:(1)高度甲基化状态, 如女性两条X染色体中的一条处于失活状态;(2)持续的低甲基化状态, 如细胞存活所需的一直处于活性转录状态的管家基因;(3)去甲基化状态, 如生物发育的某一阶段或细胞分化的某种状态下,原先处于甲基化状态的基因,也可以被诱导去除甲基化,而出现转录活性。
健康人基因组中,CpG岛中的CpG 位点通常是处于非甲基化状态,而在CpG岛外的CpG位点则通常是甲
基化的。
这种甲基化的形式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能够稳定的保留。
当肿瘤发生时,抑癌基因CpG岛以外的CpG序列非甲基化程度增加,而CpG岛中的CpG则呈高度甲基化状态,以致于染色体螺旋程度增加及抑癌基因表达的丢失。
DNA甲基化不仅影响细胞基因的表达,而且这种影响还可随细胞分裂而遗传并持续下去。
哺乳动物一生中DNA甲基化水平经历2次显著变化,第一次发生在受精卵最初几次卵裂中,去甲基化酶清除了DNA分子上几乎所有从亲代遗传来的甲基化标志;第二次发生在胚胎植入子宫时,一种新的甲基化遍布整个基因组,甲基化酶使DNA重新建立一个新的甲基化模式。
细胞内新的甲基化模式一旦建成,即可通过甲基化以“甲基化维持”的形式将新的DNA甲基化传递给所有子细胞DNA分子。
2组蛋白修饰(histone modification)
组蛋白是一类小分子碱性蛋白质,作为真核生物染色体的基本结构蛋白质。
组蛋白的共价修饰包括赖氨酸残基乙酰化、丝氨酸残基和苏氨酸残基的磷酸化、谷氨酸残基的ADP-核糖基化、赖氨酸残基的泛素化与类泛素化(sumolyation)、赖氨酸残基和精氨酸残基的甲基化等。
赖氨酸残基的-氨基可形成一甲基化、二甲基化或三甲基化物,精氨酸残基可形成一甲基化或二甲基化物。
这些修饰成为组蛋白印记(histone imprints),现在也称为“组蛋白密码”(histone code)。
组蛋白密码可被一系列特定的蛋白质所识别,并将其转译成一种特定的染色质状态,以实现对特定基因表达的调节,扩大了遗传密码的信
息储存量。
3染色质重塑(chromatin remodeling)
真核生物染色质是一切遗传学过程的物质基础,染色质构型局部和整体的动态改变,是基因功能调控的关键因素。
染色质的基本结构单位是核小体(nucleosome),每个核小体是由5种组蛋白和DNA链200bp 组成,其核心颗粒是由H2A、H2B、H3和H4四种组蛋白各两个分子的八聚体和绕1.8圈的147bp组成。
当DNA绕到两圈时,约用165bp,并结合上一个H1组蛋白分子。
染色质重塑是指染色质位置和结构的变化,主要涉及核小体的置换或重新排列,改变了核小体在基因启动序列区域的排列,增加了基因转录装置和启动序列的可接近性。
染色质重塑与组蛋白N端尾巴修饰密切相关,尤其是对组蛋白H3和H4的修饰。
通过修饰直接影响核小体的结构,并为其他蛋白质提供了与DNA作用的结合位点。
染色质重塑修饰方式主要包括两种:一种是含有组蛋白乙酰转移酶和脱乙酰酶的化学修饰;另一种是依赖ATP水解释放能量解开组蛋白与DNA的结合,使转录得以进行。
通常,DNA甲基化与染色质的压缩状态、DNA的不可接近性,以及与基因沉默(gene silencing)状态相关;而DNA去甲基化、组蛋白的乙酰化和染色质去压缩状态,则与转录的启动、基因活化和行使功能有关。
这意味着,不改变基因结构,而改变基因转录的微环境条件就可以令其沉默,或使其激活。
4非编码微小RNA(MicroRNA,miRNA)的调节
长期认为RNA仅仅从DNA获取遗传信息,并将信息转换成蛋白质。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发现21~28个核苷酸的miRNA能抑制植物基因表达。
随后又发现双链RNA(dsRNA)注入线虫能诱导基因表达沉默。
这种现象称为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 RNAi),利用dsRNA使目的基因沉默的技术即为RNA干扰技术(RNAi技术)。
现在认为,哺乳动物体内非编码的miRNA分子能通过染色质构建、RNA编辑、转录与剪接、RNA的稳定、翻译等多水平调控基因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