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考研近代史核心知识点民族意识的觉醒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救亡图存和振兴中华。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还只是少数人有朦胧的民族觉醒意识。中日甲午战争以后,当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关头时,中国人才开始有了普遍的民族意识的觉醒。
中国在甲午战争中的失败,对中国人的刺激极大。梁启超指出:“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接踵而来的瓜分狂潮,更使中华民族的各阶级、各阶层普遍产生了亡国灭种的危机感。
19世纪70年代以后,王韬、薛福成、马建忠、郑观应等人不仅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同时也要求吸纳西方的政治、经济学说。他们的共同特点,第一,具有比较强烈的反对外国侵略、希望中国独立富强的爱国思想;第二,具有一定程度反对封建专制的民主思想。郑观应在其所著《盛世危言》中提出:第一,大力发展民族工商业;第二,同西方国家进行“商战”;第三,设立议院;第四,实行“君民共主”制度等主张。这些主张具有重要的思想启蒙的意义。
(2)林则徐、魏源等地主阶级有识之士和70年代之后王韬等人的不同
林则徐、魏源等人和70年代后的王韬、郑观应等人虽都属于地主阶级的知识分子,但是林则徐、魏源等人还只是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他们不可能具有民主的思想。而王韬、郑观应等人则不仅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还要求吸纳西方的政治经济学说,具有一定程度的反对封建专制的民主思想。
近代以来,中国的志士仁人正是怀着强烈的危机感和民族意识,历尽千辛万苦,不怕流血牺牲,去探索挽救中华民族危亡的道路的。甲午战争以后的戊戌维新、辛亥革命,都是在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这面爱国主义大旗下发生的。这些斗争和探索,使中华民族燃烧起了新的希望,标志着中华民族进一步的觉醒。
【知识点讲解】
1.基本概念或原理分析
严复
《天演论》
宣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社会进化论思想,指出:中国如果不能自强,就会“弱者先绝”,亡国灭种,失去民族生存的权利。
(2)魏源编成《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海国图志》简化记忆“国图”即“国家图书馆”,“国家图书馆”在中关村一直向南走,到达“魏公村”附近,“魏公村”的“魏”与“魏源”的“魏”同音。
(3)不同阶级代表区别:
早期维新思想代表人物:王韬、薛福成、马建忠、郑观应等。
洋务派:奕 、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张之洞等。
资产阶级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
民族危机激发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中国自古以来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优良传统,得到了发扬和升华。救亡图存成了时代的主旋律。孙中山1894年11月在创立革命团体兴中会时就指出:“方今强邻环列,虎视鹰瞵,久垂涎于中华五金之富,物产之饶。蚕食鲸吞,已效尤于接踵;瓜分豆剖,实堪虑于目前。有心人不禁大声疾呼,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由此,他喊出了“振兴中华”这个时代的最强音。
历史学百度文库
帝国主义的侵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但是,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以及中国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从反面教育了中国人民,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人的思考、探索和奋起。鸦片战争以后,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睁眼看世界了;中日甲午战争以后,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开始普遍觉醒。
1.“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和早期的维新思想
鸦片战争后,中国官吏和知识分子中的少数爱国、开明的有识之士,开始注意了解国际形势,研究外国史地,总结失败教训,寻找救国的道路和御敌的方法。他们通过收集、翻译传入的外国报刊、书籍、地图,以及战争中审问英军俘虏和向外国商人、传教士直接询问等各种方式,来获取世界知识。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被道光皇帝派到广东领导查禁鸦片和进行抗英斗争时,就组织人翻译西方书刊。1841年,他组织翻译了英国人慕瑞的《地理大全》,编成《四洲志》一书书中叙述了世界五大洲30多个国家的地理、历史。林则徐后来把自己收集的资料和《四洲志》书稿交给好友魏源。魏源在1843年1月编成《海国图志》,其内容除包括世界各国的历史、地理以外,还有总结鸦片战争经验教训、论述海防战略战术的《筹海篇》,翻译西人论述的《夷情备采》及西洋科技船炮图说等。在《海国图志》中,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学习外国先进的军事和科学技术,以期富国强兵,抵御外国侵略,开创了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新风。
2.案例或记忆方法
(1)利用图表的方式记忆重要事件
人物
著作
主要内容
林则徐
《四洲志》
叙述世界五大洲30多个国家的地理、历史。
魏源
《海国图志》
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主张学习外国先进的军事和科学技术。
郑观应
《盛世危言》
提出大力发展民族工商业,同西方国家进行“商战”,设立议院,实行“君民共主”等主张。
(1)关于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睁眼看世界与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的普遍觉醒易混淆
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的侵略使中国的士大夫阶级开始从封建辉煌迷梦中觉醒,开始注意了解国际形势,研究外国史地,寻求救国的道路和御敌的方法;而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对中国人的刺激更大,而瓜分危机的局面更使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普遍觉醒。这两点要特别注意。鸦片战争以后,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睁眼看世界了;中日甲午战争以后,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开始普遍觉醒。这里一定要注意不同时间段中国人民民族意识觉醒的程度。
康有为1898年4月在保国会的演说中把这种民族意识表达得淋漓尽致。他说:“吾中国四万万人,无贵无贱,当今日在覆屋之下,漏舟之中、薪火之上,如笼中之鸟,釜底之鱼,牢中之囚,为奴隶,为牛马,为犬羊,听人驱使,听人割宰,此四千年中二十朝未有之奇变。”还在1895年,严复就写了《救亡决论》一文,响亮地喊出了“救亡”的口号。在甲午战争后,严复翻译了《天演论》(1898年正式出版)。他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社会进化论思想,为这种危机意识和民族意识提供了理论根据。他在该书按语中指出,世界上一切民族都在为生存而竞争,“进者存而传焉,不进者病而亡焉”,“负者日退而胜者日昌”,中华民族也不能例外。中国如果不能自强,就会“弱者先绝”,亡国灭种,失去民族生存的权利。《天演论》对中国人无异是振聋发聩的警世钟。1898年有人绘制的一幅《时局图》,更是形象地表现了当时中国面临的瓜分危局。
中国在甲午战争中的失败,对中国人的刺激极大。梁启超指出:“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接踵而来的瓜分狂潮,更使中华民族的各阶级、各阶层普遍产生了亡国灭种的危机感。
19世纪70年代以后,王韬、薛福成、马建忠、郑观应等人不仅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同时也要求吸纳西方的政治、经济学说。他们的共同特点,第一,具有比较强烈的反对外国侵略、希望中国独立富强的爱国思想;第二,具有一定程度反对封建专制的民主思想。郑观应在其所著《盛世危言》中提出:第一,大力发展民族工商业;第二,同西方国家进行“商战”;第三,设立议院;第四,实行“君民共主”制度等主张。这些主张具有重要的思想启蒙的意义。
(2)林则徐、魏源等地主阶级有识之士和70年代之后王韬等人的不同
林则徐、魏源等人和70年代后的王韬、郑观应等人虽都属于地主阶级的知识分子,但是林则徐、魏源等人还只是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他们不可能具有民主的思想。而王韬、郑观应等人则不仅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还要求吸纳西方的政治经济学说,具有一定程度的反对封建专制的民主思想。
近代以来,中国的志士仁人正是怀着强烈的危机感和民族意识,历尽千辛万苦,不怕流血牺牲,去探索挽救中华民族危亡的道路的。甲午战争以后的戊戌维新、辛亥革命,都是在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这面爱国主义大旗下发生的。这些斗争和探索,使中华民族燃烧起了新的希望,标志着中华民族进一步的觉醒。
【知识点讲解】
1.基本概念或原理分析
严复
《天演论》
宣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社会进化论思想,指出:中国如果不能自强,就会“弱者先绝”,亡国灭种,失去民族生存的权利。
(2)魏源编成《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海国图志》简化记忆“国图”即“国家图书馆”,“国家图书馆”在中关村一直向南走,到达“魏公村”附近,“魏公村”的“魏”与“魏源”的“魏”同音。
(3)不同阶级代表区别:
早期维新思想代表人物:王韬、薛福成、马建忠、郑观应等。
洋务派:奕 、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张之洞等。
资产阶级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
民族危机激发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中国自古以来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优良传统,得到了发扬和升华。救亡图存成了时代的主旋律。孙中山1894年11月在创立革命团体兴中会时就指出:“方今强邻环列,虎视鹰瞵,久垂涎于中华五金之富,物产之饶。蚕食鲸吞,已效尤于接踵;瓜分豆剖,实堪虑于目前。有心人不禁大声疾呼,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由此,他喊出了“振兴中华”这个时代的最强音。
历史学百度文库
帝国主义的侵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但是,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以及中国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从反面教育了中国人民,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人的思考、探索和奋起。鸦片战争以后,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睁眼看世界了;中日甲午战争以后,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开始普遍觉醒。
1.“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和早期的维新思想
鸦片战争后,中国官吏和知识分子中的少数爱国、开明的有识之士,开始注意了解国际形势,研究外国史地,总结失败教训,寻找救国的道路和御敌的方法。他们通过收集、翻译传入的外国报刊、书籍、地图,以及战争中审问英军俘虏和向外国商人、传教士直接询问等各种方式,来获取世界知识。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被道光皇帝派到广东领导查禁鸦片和进行抗英斗争时,就组织人翻译西方书刊。1841年,他组织翻译了英国人慕瑞的《地理大全》,编成《四洲志》一书书中叙述了世界五大洲30多个国家的地理、历史。林则徐后来把自己收集的资料和《四洲志》书稿交给好友魏源。魏源在1843年1月编成《海国图志》,其内容除包括世界各国的历史、地理以外,还有总结鸦片战争经验教训、论述海防战略战术的《筹海篇》,翻译西人论述的《夷情备采》及西洋科技船炮图说等。在《海国图志》中,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学习外国先进的军事和科学技术,以期富国强兵,抵御外国侵略,开创了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新风。
2.案例或记忆方法
(1)利用图表的方式记忆重要事件
人物
著作
主要内容
林则徐
《四洲志》
叙述世界五大洲30多个国家的地理、历史。
魏源
《海国图志》
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主张学习外国先进的军事和科学技术。
郑观应
《盛世危言》
提出大力发展民族工商业,同西方国家进行“商战”,设立议院,实行“君民共主”等主张。
(1)关于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睁眼看世界与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的普遍觉醒易混淆
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的侵略使中国的士大夫阶级开始从封建辉煌迷梦中觉醒,开始注意了解国际形势,研究外国史地,寻求救国的道路和御敌的方法;而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对中国人的刺激更大,而瓜分危机的局面更使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普遍觉醒。这两点要特别注意。鸦片战争以后,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睁眼看世界了;中日甲午战争以后,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开始普遍觉醒。这里一定要注意不同时间段中国人民民族意识觉醒的程度。
康有为1898年4月在保国会的演说中把这种民族意识表达得淋漓尽致。他说:“吾中国四万万人,无贵无贱,当今日在覆屋之下,漏舟之中、薪火之上,如笼中之鸟,釜底之鱼,牢中之囚,为奴隶,为牛马,为犬羊,听人驱使,听人割宰,此四千年中二十朝未有之奇变。”还在1895年,严复就写了《救亡决论》一文,响亮地喊出了“救亡”的口号。在甲午战争后,严复翻译了《天演论》(1898年正式出版)。他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社会进化论思想,为这种危机意识和民族意识提供了理论根据。他在该书按语中指出,世界上一切民族都在为生存而竞争,“进者存而传焉,不进者病而亡焉”,“负者日退而胜者日昌”,中华民族也不能例外。中国如果不能自强,就会“弱者先绝”,亡国灭种,失去民族生存的权利。《天演论》对中国人无异是振聋发聩的警世钟。1898年有人绘制的一幅《时局图》,更是形象地表现了当时中国面临的瓜分危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