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
陶罐和铁罐优秀教学设计(优秀7篇)

陶罐和铁罐优秀教学设计(优秀7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主题班会、教案大全、教学反思、教学设计、工作计划、文案策划、文秘资料、活动方案、演讲稿、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theme class meetings, lesson plans, teaching reflections, teaching designs, work plans, copywriting planning, secretarial materials, activity plans, speeche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陶罐和铁罐优秀教学设计(优秀7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陶罐和铁罐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陶罐和铁罐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陶罐和铁罐教案第1篇】课题:陶罐和铁罐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课件导入,激发兴趣。
师:孩子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个好朋友,你们想认识他们吗?生:想。
师:看,他们来了!(课件)师:你看到了什么?想说些什么呢?生:我看到了后面有勺子,叉子,是在厨房里。
两个罐子上有表情,一个高兴,一个忧愁。
要想在说些什么。
师:个子高一点的是铁罐,(板书;铁罐)。
个子矮一点的是陶罐。
(板书;陶罐)师:陶和罐都是生字,(看黑板,表情惊诧)诶你发现什么了?生:我发现陶和罐都有一个缶字。
师:和老师一起书空。
撇,横,横,竖,竖折,竖。
师:还需要注意什么?生:陶罐的陶就是耳刀加上淘气的淘去三点水。
罐里面是四横。
师:就是住字多一横。
你读,你读,你读…齐读。
生:读,读,读,…齐读。
师:让我们来读一读,注意读准生字的读音。
(话音刚落)师:那么,陶罐和铁罐之间发生了一个什么故事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9课《陶罐和铁罐》(补充板书:19*陶罐和铁罐)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师:请同学们轻轻的把书翻到第19课,速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这篇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停)不会的字,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开始吧!学生速读课文师:读好了吗?生:读好了。
师:一会老师可要检查你呦!师:那么,现在请你说一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2人:国王的御厨里有一只陶罐和铁罐,铁罐仗着自己坚硬。
常常傲慢地奚落陶罐。
若干年后,陶罐从废墟里挖出来依旧精美,而铁罐却被氧化得无影无踪了。
)师:概括的非常好,语言非常凝练,能够抓住时间、地点、起因、经过、结果概括主要内容。
师:那你喜欢谁,不喜欢谁呢?你,你,你,你……(一堆)师:哎呀,大家的想法是不是一样啊?生齐:是!师:理由是什么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
读一读,画一画,也可以把你的理由写在书上作批注。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去吧!师:课文2个人物,你喜欢谁?不喜欢谁?借助阅读提示说出你的理由?用你喜欢的方式读书去吧!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陶罐和铁罐》教案15篇

《陶罐和铁罐》教案《陶罐和铁罐》教案15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陶罐和铁罐》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陶罐和铁罐》教案1【教材理解】这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为文物,铁罐化为泥土,不复存在。
故事告诉人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设计理念】本节课是以“奚落”这个关键性的词语为突破口。
在教学中,让学生自由读,划一划,找出铁罐与陶罐的对话,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接着课件出示四次对话,重点品读,在师生、生生对话中构建话题,以读为本,在朗读中内化感悟,从而了解铁罐与陶罐的不同性格特点。
【学情简介】三年级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间较短。
在平日的教学中,应注重营造愉悦、欢快的学习氛围,运用多种活动增强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使他们在亲身体验中进行有效的学习,保持他们学习的欲望和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骄傲、傲慢”等词语;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读懂课文内容,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使学生懂得不要自以为是,人各有所长,不要拿自己的长处奚落别人的短处,看问题要全面。
并初步体会同学间相处应该相互尊重、和睦相处,遇到无事生非的人也应该尽量克制自己的言行。
过程与方法:1、读一读,整体感知。
2、议一议,了解内容。
3、说一说,加深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明白“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关于看待别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的做人的道理。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方法】《陶罐和铁罐》主要通过对话,展开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铁罐的傲慢、无理和陶罐的谦虚、友善,都在人物的对话中充分展现。
《陶罐和铁罐》(人教版三年级教学设计(精选10篇)

《陶罐和铁罐》(人教版三年级教学设计(精选10篇)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篇一教材分析:这篇课文是一则寓言故事,讲的是发生在国王御厨里,一个陶罐和一个铁罐的故事。
骄傲的铁罐仗着自己的坚硬瞧不起易碎的陶罐,常常奚落陶罐,面对铁罐的傲慢无礼,陶罐表现出了谦虚,克制和友善的态度。
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个罐子的命运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却消失得无影无踪。
本文将陶罐和铁罐人格化,通过人格化的语言,告诉人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陶罐和铁罐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理解课文讲的道理是教学的难点。
对于本文的教学,我将采取以下学习策略,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策略一:引导学生通过大胆质疑,然后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解决问题。
教学中尽可能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活学生的思维。
策略二: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体会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不软弱。
策略三:根据课文内容,采用多种方法指导朗读,理解这则寓言故事的深刻道理。
策略四: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从这则寓言故事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教学目标:1、通过铁罐与陶罐的对话,体会理解“奚落、轻蔑、恼怒”等词语。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掌握抓住人物的神态、语言体会人物特点的方法。
4、理解陶罐的谦虚宽容和铁罐的傲慢无礼以及懂得课文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陶罐和铁罐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让学生学会正确全面地看待事物,懂得“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的做人道理。
教学准备:教师在教学本课前,准备课文中的挂图以及陶罐、铁罐的头饰,幻灯片等。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形象揭题,导入课题。
1、出示挂图,师:同学们,国王的御厨里有两个罐子。
陶罐和铁罐优秀教学设计(5篇)

陶罐和铁罐优秀教学设计(5篇)陶罐和铁罐优秀教学设计(5篇)教学设计涉及到教学方式的选择、教具的使用和教材重组等,以形成一个和谐的教学环境。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陶罐和铁罐优秀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学习。
陶罐和铁罐优秀教学设计【篇1】教材分析:《陶罐和铁罐》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的课文,故事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
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却化为泥土,不复存在。
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学习目标:1、会认10个生字。
会写1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奚落谦虚傲慢懦弱轻蔑等词语。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
4、抄写表现陶罐和铁罐神态与动作的词句,积累词语。
教学重点:指导朗读,理解重点词句。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寓意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读通课文,认识“陶、懦”等几个生字,会写“陶、谦”等6个生字。
了解课文大意。
2.学习课文1—9自然段,体会铁罐的骄傲无理和陶罐的谦虚克制。
3.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9自然段,学会从不同的语言体会不同角色的人物情感,知道不能用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去比。
教学重点:指导朗读,通过陶罐和铁罐的对话、神态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理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
教学难点:有感情朗读课文2-9节,理解课文讲的道理,不能用自己的长处去和别人的短处比。
教学过程:一、揭题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寓言故事,故事有2个主人公,一个叫“陶罐”,跟老师一起写(分析陶的写法),另外一个叫“铁罐”,(出示课题)2、读题,师:谁来读题?(读题)3、质疑:你有什么问题:陶罐和铁罐之间到底发生了一个什么故事呢?下面让我们去读读课文。
要求:1、努力把生字词读正确,努力把课文读通读顺。
2、读完以后想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并能用这个句式试着说一说:这个故事讲了许多年以前,许多年过去了,陶罐,铁罐。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6课《陶罐和铁罐》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陶罐和铁罐》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陶、罐”等10个生字,会写“骄、傲”等10个生字,正确读写“骄傲、懦弱、谦虚、代价”等词语。
2、能抓住句中描写人物神态或动作的关键词,感受到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从而有感情地朗读陶罐和铁罐之间的对话。
3、明白本文的寓意: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二、教学重点通过学习陶罐和铁罐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
三、教学难点通过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体会陶罐的谦虚却不软弱,并能够有感情的朗读陶罐的语气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认识“陶、罐”等10个生字,会写“骄、傲”等10个生字,正确读写“骄傲、懦弱、谦虚、代价”等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理解寓意。
二、教学过程(一)直接点题,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篇童话故事,叫做“陶罐和铁罐”。
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吗?学生(预设):陶罐是什么物品?师:陶,是用黏土烧制成的。
(二)自主预习1、正确认读本课的生字及新词,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
借助字词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生字新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使用“”标画生字新词;尝试读出自己的感受,用“”画出精彩的语句;尝试读懂课文内容,能大胆提出自己的疑惑,用“?”把没弄明白的问题做上标记。
(三)检查预习1、认读生字新词:我会读。
(1)出示学生认为难读的词语:陶罐....恼.怒尘.土古代.价值..骄.傲谦虚..懦弱(2)自由读,同位互读,指名读,教师相机正音。
注意读准:翘舌音“弱、尘”,前鼻音“谦、罐”。
(3)展示读:开火车读,分组赛读。
2、识记字形,正确规范书写生字。
出示生字:骄傲谦虚懦弱尘捧代价(1)你如何识记这些生字?形声字结构特点:骄傲谦擦价形近字比较:虚一虎糯一懦代一伐尖一尘猜谜语:“弱”的谜语是“双星残月两相依”。
(2)反馈学生自主预习的情况(3)错别字报给小组长,由小组长把本组内同学的错别字写在黑板上。
2024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的:1、认识6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御厨、奚落、懦弱,轻蔑、和睦相处、覆灭等词语。
2、阅读课文,能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
3、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重点:自读课文能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难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揭示课题:陶罐和铁罐2、提问:什么叫罐?(口大肚子小的器皿)3、谈话:今天我们学习这则寓言,就是发生在这两个罐之间的小故事。
通过他们的对话,让我们明白一个道理。
下面我们就带着一种探究的心里去读这篇课文。
(二)学生自读自悟课文1、读下列词语:奚落谦虚傲慢懦弱轻蔑争辩恼怒相提并论和睦相处羞耻渣滓氧化无影无踪2、默读课文,边读边批注。
3、思考:(1)从铁罐对陶罐所说的话中你体会到什么?陶罐听了铁罐的话之后表现出什么样的态度,说明了什么?(2)当陶罐被人们擦洗干净后他说了什么?这说明什么?4、分小组讨论思考题。
5、全班讨论,选择你最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
6、分角色朗读课文,同学评议,再选一组朗读。
(三)教师小结同学们知道了陶罐自始至终谦虚大度,宽容自尊,铁罐是傲慢轻蔑怒不可遏。
我们应该向陶罐学习。
思考:通过学习这则寓言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四)全班讨论。
结合自己的理解或生活实践回答这个问题。
(五)提问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国王御厨里自恃坚硬的铁罐看不起陶罐。
许多年后,被埋在土里的`陶罐依旧光洁如新,而当年坚硬的铁罐却不复存在了。
完全氧化掉了。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第【2】篇〗教学内容人教版教材三年级上册27课《陶罐和铁罐》、“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三年级上第一册:《啄木鸟和梧桐树》、《蚂蚁和蟋蟀》。
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陶罐和铁罐》后,互文阅读《啄木鸟和梧桐树》《蚂蚁和蟋蟀》,了解内容,找出对比,粗知寓意。
2.领悟寓言“对比”的表现手法,品读体会语言、神态等词语,尝试续编寓言故事。
2024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陶罐和铁罐教案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陶罐和铁罐教案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陶罐和铁罐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8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基本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
思想教育:相互尊重对方特长、和睦共事。
教学重点(一)理解课文内容,学会全面地看问题,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二)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使学生懂得,要学会全面地看问题,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教学准备:有关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概内容,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三)再读课文,理清层次,给课文分段。
1.小声读全文:本文是一则寓言故事,这则寓言说的是陶罐和铁罐之间的一件什么事?让学生认真地读,边读边思考,只要搞清楚写的是件什么事,那么对分段就有所启示。
并且也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2.指名汇报。
本文写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看不起陶罐,经常奚落陶罐,埋在地下多年之后,陶罐仍然光洁如新,而铁罐却氧化不存在了。
3.分段。
课文哪部分是写铁罐经常奚落陶罐?哪部分是写两个罐埋在地下之后的情况呢?(四)细读课文。
1.细读第一段。
(1)提示:①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②它为什么看不起陶罐?③陶罐的态度是怎样的?要求带着以上三个思考题,细读第一段,联系上下文理解每句话的意思,把你理解到的,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2)同学之间互相读课文,读自己的理解。
(3)指名读。
在汇报过程中,要指名学生朗读,要读出铁罐那种傲慢,不讲理的语气,读出陶罐那种自尊、善良、和蔼的语气。
老师适当范读。
本课是阅读课文,内容容易理解,要让学生自己去悟,只要读出了语气,说明就已经读懂了。
(4)归纳段落大意:根据前两课总结的方法:写人的文章,用“谁,干什么,怎么样”的句式归纳段意。
写事的文章,用“谁,干什么”的句式来归纳段意。
本文是寓言,把铁罐和陶罐拟人化。
本段段意是:铁罐看不起陶罐,并且经常奚落陶罐。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陶罐和铁罐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陶罐和铁罐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陶罐和铁罐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10个生字,能理解“傲慢、恼怒、相提并论”等词语。
2.多形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学会全面看问题,懂得多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教学重难点:重点是通过陶罐和铁罐的神态、对话了解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和铁罐的傲慢、无礼,难点是理解体会课文讲的道理。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1、板书课题。
2、出示实物,谈话导入各自特点。
(1)同学们看,这是一只——(陶罐),这是一只——(铁罐),它们都有什么作用呢?(生说能装东西。
)(2)如果让你选择一种装东西,你会选择哪一种呢?为什么?生1:我会选择陶罐,因为铁罐容易生锈。
生2:我会选择铁罐,因为陶罐容易打碎。
生3:…….[师结合学生回答板书:陶罐易碎,不生锈;铁罐坚硬,易生锈。
根据板书,师引导同学们说,它们各有——长处,各有——短处] (3)相机解释铁为什么会生锈呢?a、生说。
b、师补充理解:因为铁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粉末状物质,即我们所看到的铁锈。
铁生成锈,也就是说铁被空气中的氧气所氧化了。
导入:这就是当年存放在国王御厨里的两只罐子,它们本该和睦相处,共同为国王效力,可是,事情并非我们想象的这样。
那么,它们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听一听。
二、整体感知,自学课文这是个非常有意思的寓言故事,大家想读一读吗?请大家打开书,自己读读课文,读完后,和你的同桌交流这些问题。
(1)课文讲了陶罐和铁罐之间的什么故事?(2)陶罐和铁罐分别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3)许多年后,陶罐和铁罐发生了什么变化?三、品读交流、内化感悟1、课文讲了陶罐和铁罐之间的什么故事?2、陶罐和铁罐分别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或者说你看到了一只怎样的陶罐和一只怎样的铁罐?(把你所想到的词语写到黑板上)陶罐:谦虚、友善铁罐:傲慢、无礼看图,分辨哪只是陶罐,那只是铁罐?为什么?3、过渡:课文是怎样具体写陶罐谦虚友善,铁罐傲慢无礼的?找出相关的句子,画出描写神态和语气的词语,和同桌互相讨论一下,看看怎样才能读好它们,待会儿我们一起来参加一个朗读交流会。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6 陶罐和铁罐(教案)

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些是什么吗?知道它们是做什么用的吗?对,这是陶罐,一种容器,装水或装其他东西用的。
陶器是用粘土为胎,经过手捏、轮制、模塑等方法加工成型干燥后,放在窑内烧制而成的物品。
第一课时第二课时黄瑞云,1932年生,湖南娄底人。
从事中国古典文学教学与研究,也钻研哲学和训诂学,业余从事文学创作。
有《黄瑞云寓言》《春天岛》《魔镜》《溪流集》等。
第一课时寓言是用比喻性的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的文学体裁,言简意赅。
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
谦虚骄傲陶罐懦弱táo jiāo朗读课文 扫清障碍恼怒ɡuàn q iān xūn uòruònǎo代价dài jià识字方法加一加:马+乔=骄懦和恼都和心情有关系。
归类识字:组词识记:骄傲恼怒谦虚懦弱价值骄傲谦虚懦弱尘捧代价n uòjiàjiāoào q iān xūruòc hén pěnɡ dài6 陶罐和铁罐左右 结构谦骄懦傲捧弱上下 结构尘生字归类代价半包围结构虚单人旁的字傲 代 价6 陶罐和铁罐尘chén易写错这里没有钩小土为尘,小没有钩。
捧pěnɡ表示手部动作棒bànɡ扌木与木头相关识字游戏考古挖宝游戏骄弱傲尘谦擦代捧虚懦价朴素:不浓艳,不华丽。
本课指陶罐的特点之一——不华丽。
她穿着一件浅色的上衣,显得非常朴素。
相提并论:把不同的人或事不加区别地放在一起谈论或同等地看待。
本课指铁罐瞧不起陶罐,觉得它不能和自己做比较。
这两个东西本质不同,所以不能相提并论。
和睦相处:彼此融洽的相处。
本课指陶罐觉得两个人应该和平相处。
在我国,五十六个民族亲如一家,和睦相处。
恼怒:生气;发怒。
本课指当陶罐争辩说两人应该和平相处,铁罐生气了。
得知计划失败了,他十分恼怒。
结合课文和插图,说一说,故事中有哪两个场景?国王的橱柜里荒凉的废墟上整体感知默读课文,说一说:课文讲了陶罐和铁罐之间的什么事?(课后第一题) 国王橱柜里的铁罐认为自己很 ,瞧不起陶罐,常常 它。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第1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读十个字,能正确读写“骄傲、傲慢、谦虚、神气、懊恼、相提并论、理会、荒凉、惊讶、光洁、朴素、价值、兴奋”等词语。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继续运用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明白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学习正确地看待别人的长处和自己的短处。
4.抄写表现陶罐、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语,积累语言。
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理解课文说明的道理,学会全面地看问题。
2.在学生理解人物不同表现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情感。
3.在理解、感悟有关描写人物神态、动作词句的基础上,把词语积累下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懂得多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继续运用联系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
在学生理解人物不同表现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明白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学习正确地看待别人的长处和自己的短处。
三、教学策略《陶罐和铁罐》这篇童话故事主要通过对话展开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这是本课表达上的特点。
具体、生动的神态和动作描写,使角色形象更加鲜明突出。
通过对话的形式,更能体会出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从而学会全面看问题,懂得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正式自己的短处。
教学时可以采取如下策略:1.体现课堂已有技能的运用,继续运用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习到了方法,才能将知识变成自己的。
在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基础上,同时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
2.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导性,学生思考为主,教师引导为辅。
在熟读的基础上促使学生之间进行提问质疑、互相解答,鼓励学生说出感受和见解,联系生活实际加深理解。
四、教学过程(一)复习词语,回忆课文内容1.齐读课题,了解人物。
陶罐和铁罐教案

陶罐和铁罐教案陶罐和铁罐教案(通用8篇)陶罐和铁罐教案篇11、通过本课学习,2、认识“陶、懦、恼”等6个生字,3、会写“陶、谦、虚”等到14个生字,4、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御厨、奚落、懦弱,5、轻蔑、和睦相处、覆灭”等词语。
6、阅读课文,能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
7、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8、分角色朗读课文。
重点:读懂课文课文主要内容。
难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
一、导入新课1、揭示课题:2、出示课文插图,这就是国王御橱里的两只罐子,你们仔细看看,哪只是陶罐,哪只是铁罐,你上怎么看出来的?3、学生交流,教师点拨(从外形上看,左边是铁罐,是用铁做的。
右边是陶罐,是用陶土做的,上边还有美丽的花纹。
从神态上看,铁罐眉毛竖着,邪视着陶罐,嘴巴翘得老高,好象对陶罐不屑一顾的样子,一幅骄傲自大的样子。
而陶罐是用温和的眼睛看着铁罐,笑眯眯的,一幅容忍的样子。
从个头上看,铁罐自以为比陶罐高大,陶罐不敢和它比,因此把头昂得高高的。
)4、谈话:今天我们学习这则寓言,就是发生在陶罐和铁罐之间的小故事。
通过他们的对话,让我们明白一个道理。
下面我们就带着一种探究的心里去读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1、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可以默读、放声读、或者找同伴一起读,力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遇到不明白的词语、句子做上记号。
2、检查朗读情况,互帮互助学生字。
出示生字开火车读生字,请已经有把握的学生来做小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巩固,教师随时纠正读音,点评。
重点指导“懦”(nuo)“恼”(nao)声母都是鼻音n 3、读下列词语:奚落谦虚傲慢懦弱轻蔑争辩恼怒相提并论和睦相处羞耻氧化无影无踪4.交流学习疑难,相机指导学生朗读该词、句所在段落,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初步疏解课文字、词障碍。
三、再读课文,完整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国王御厨里自以为坚硬的铁罐看不起陶罐。
许多年后,被埋在土里的陶罐依旧光洁如新,而当年坚硬的铁罐却不复存在了。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陶罐和铁罐》教案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陶罐和铁罐》教案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陶罐和铁罐》教案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陶罐和铁罐》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目标:1.会认陶、罐等10个生字。
会写骄、傲等11个生字。
直到书写傲、虚两个字,提示傲是“攵”而不是“夂”,虚字第三笔是横钩,能正确读写谦虚傲慢懦弱代价等词语.2.读懂课文内容,能找出表现陶罐和铁罐神态与动作的语句,并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懂得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规自己的短处的道理。
教学重点:指导朗读,通过陶罐和铁罐的对话、神态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理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
教学难点:有感情朗读课文2-9节,理解课文讲的道理,不能用自己的长处去和别人的短处比。
教学准备:陶罐和铁罐的头饰、学生熟读课文画出对话、教师准备课件。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生字入手,导入新课1.师板书“缶”字。
(出示缶的图片)(1)大家想一想,这节课中哪几个字带有缶?(2)教师随机板书。
2.大家见过陶罐吗?(1)(屏幕出示陶罐图片)陶罐就是——用陶制作的,口小肚子大的罐子。
(2)(屏幕出示铁罐图片)手指屏幕,这是?3.这节课讲的是谁和谁之间发生的故事?(1)陶罐和铁罐。
(2)生随教师板书课题(补充缶)。
师指导“罐”的写法二、初读课文、解决生字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将难读的词语画出来,多读几遍。
(1)生自由读课文,圈画生字。
(2)出示词语,个别检查。
争辩恼怒御厨羞耻懦弱陶罐奚落轻蔑掘开朴素流逝宫殿相提并论和睦相处预设点:(1)重点指导懦弱、轻蔑、奚落、朴素的读音(2)虚,陶、罐的缶字书写要窄一些。
(3)出示和睦相处:[chǔ]1.居住2.存在3.跟别人一起生活4.决定,决断[chù]1.地方2.点、部分3.机关部门师提问:在和睦相处中“处”读哪个音?(3)生齐读、小老师领读、同桌互查。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陶罐和铁罐教案(通用6篇)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陶罐和铁罐教案(通用6篇)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陶罐和铁罐教案第1篇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听写词语。
骄傲谦虚懦弱古代价值尘土捧起擦洗2.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了陶罐和铁罐之间发生的故事,陶罐和铁罐截然不同的性格和它们最终的结局有什么关系?从中我们又可以学到哪些与人相处的道理?让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学习吧。
二、课文研读,突破重难1.分角色朗读课文,说说陶罐和铁罐的性格有什么不同。
明确:陶罐:善良、谦虚、自尊、宽容;铁罐:骄傲、自大。
2.课文是通过什么手段塑造出陶罐和铁罐不同的性格的?找出相关语句各举一例进行分析。
明确: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
①神态描写:铁罐“傲慢地问”表现出它骄傲、自大的性格;陶罐“谦虚地回答”表现出它谦虚、有礼的性格。
②语言描写:“你敢碰我吗,陶罐子”表现出铁罐自以为是、蛮横无理的性格;“不敢,铁罐兄弟”表现出陶罐善良、宽容的性格。
3.阅读第1自然段,结合后文说说为什么“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
明确:因为铁罐自认为十分坚硬,所以看不起脆弱易碎的陶罐。
4.阅读第6自然段,说说铁罐说的话有什么作用。
明确:铁罐说陶罐“要不了几天,就会破成碎片”,自己“却永远在这里”,与后文陶罐保存完好,铁罐却无影无踪的结局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讽刺性,为后文作铺垫。
5.第10自然段在结构和内容上起什么作用?明确: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内容上表现出时间过去了很久,为下文揭示陶罐和铁罐的结局作铺垫。
6.多年之后,陶罐和铁罐的结局是什么?明确:陶罐依然保存完好,被人们挖掘出来,视为珍贵的文物;铁罐却因为长期的氧化反应消失不见了。
7.陶罐被人们掘出来后向人们提出了什么请求?这反映出陶罐的什么品质?明确:陶罐请求人们把他的兄弟铁罐也掘出来。
这反映出陶罐不计前嫌、宽容大度、为他人着想的品质。
8.陶罐易碎,多年之后却依然美观;铁罐坚硬,多年之后却消失不见,这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明确: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陶罐和铁罐》教案

6.《陶罐和铁罐》教案设计一、学情分析1.识字写字,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孩子们在两年多的学习过程中,掌握了一定的独立识字方法,基本能达到要求,书写时,大部分能够做到规范,端正,整洁,但是部分学生还比较欠缺,需要着重指导,力求为以后的美观打好基础。
2.初步学会了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但是独立概括的能力还在培养中。
3.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过寓言,对寓言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
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孩子们会在老师的引导下进一步认识和了解寓言。
老师要引导孩子不仅要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还要关注寓言中蕴含的道理。
孩子们对寓言的特点及阅读寓言的好处还不够清楚。
在后续的交流平台的教学中进行总结和梳理。
4.我们三年级的孩子在自主阅读这则寓言时,往往会过于沉浸在故事情节中,而使自己的认识出现偏差,他们会认为陶罐是很“好”的,几乎是“完人”,没有什么缺点,而铁罐是“不好”的,几乎没有任何可取之处。
这种认识上的偏差,需要我们老师在具体的课堂情境中巧妙地加以引导“修正”,我们绝不能因为孩子年龄小而放弃这种引导,因为这是学生对这篇课文所要达到的理解的底限。
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不要过于强调“超越文本”。
5.这篇课文中有大量的对话,而且人物形象鲜明,需要孩子们充分进行分角色阅读。
在三年级之前,我们进行了许多次的分角色朗读,但本课是进入具体的情境当中,借助提示语分角色朗读,比如课文中的“轻蔑,傲慢”等词语需要借助老师的帮助去理解。
针对以上基于课标的教材的分析中我们要教的点、以及学生的现有水平及将要达到的水平的差距的分析,把大家的建议融入其中,我确立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二、教学目标:1.认识“陶、罐”等10个生字,重点识记“虚、尘”两个生字,读好“懦弱”一词。
会写“骄、傲"等10个字,重点写好“虚、尘”2个生字。
会写“国王、骄傲”等15个词语。
2.结合课文相关词句,了解陶罐和铁罐不同的性格特点。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 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 (3)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陶罐和铁罐》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的一篇寓言故事,它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告诉我们要学会尊重他人,不要自以为是。
这篇课文语言简洁明了,寓意深刻,是一篇很好的语文教材。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习寓言故事的阅读方法,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寓言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讨论、表演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要学会尊重他人,不要自以为是。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寓言的特点,懂得其中的道理。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要学会尊重他人,不要自以为是。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头饰、寓言故事书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寓言故事,叫做《陶罐和铁罐》。
你们知道什么是寓言吗?寓言就是用一个小故事来说明一个大道理的文学形式。
2. 你们看过哪些寓言故事呢?能不能给大家讲一讲?3.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陶罐和铁罐》也是一个寓言故事,它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二)作者简介黄瑞云,湖南娄底人。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现任中国寓言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
主要从事寓言和古典诗词研究,擅长写作,致力于寓言和童话的创作,其作品有《黄瑞云寓言》《春天岛》《魔镜》等。
(三)初读课文1. 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
2. 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3. 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词语:陶罐、铁罐、羞耻、懦弱、轻蔑、流逝、宫殿、掘开、朴素、美观、和睦相处、相提并论(2)学生自读、同桌互读、齐读。
(3)交流: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四)细读课文1. 学习第1-9 自然段(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1-9 自然段,思考:这一部分主要写了什么内容?(2)学生自由朗读,思考问题。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陶罐和铁罐》-人教(部编版)

2.教学难点
(1)理解寓言故事中陶罐和铁罐的性格特点,分析两者之间的对比,体会故事所传递的价值观;
(2)把握故事情节,学会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在阅读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其懂得尊重他人,珍惜友谊;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陶罐的谦虚和铁罐的骄傲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例如,通过比较陶罐和铁罐的言语和行为,让学生明白谦虚与骄傲的区别。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谦虚或骄傲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பைடு நூலகம்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角色扮演活动。这个活动将演示在现实生活中谦虚与骄傲的态度如何影响人际关系。
(4)将所学道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
举例:分析陶罐和铁罐的性格特点时,学生可能会对铁罐的骄傲态度产生困惑,教师应引导学生从文中具体描述中,理解铁罐的骄傲来源于自身的坚硬,从而让学生认识到骄傲的危害,并学会谦虚。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陶罐和铁罐》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朋友之间因为某些特点而互相争执的情况?”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故事中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寓言的基本概念。寓言是一种以故事形式表达的含有教育意义或讽刺性的文学体裁。它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生动的故事帮助我们理解和领悟生活中的道理。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15篇)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15篇)《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1一、引出课题1、教师手拿陶罐和铁罐:师:老师手上拿的是──陶罐和铁罐,它们都是用来盛东西的(注意盛的读音)。
它们的区别是——陶罐容易碎,所以老师轻轻地把它放下。
2、从前,在国王的御厨里,你们知道这地方吗?(理解御厨──就是专烧菜给皇室人员吃的厨房),也有一只陶罐和铁罐,你看出这是两只怎样的罐子了吗?(看课件图)板书铁罐:傲慢陶罐:谦虚3、师:到底发生什么事了呢?二、初读课文1、师:自由读读故事,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并想想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2、谁能正确、响亮地读读这些词语?(指名读、男女生对读)懦弱争辩兴奋惊讶神气恼怒羞耻理会流逝宫殿荒凉光洁朴素价值轻蔑掘出来相提并论3、它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我给你点提示,你自己试着说说看,也可以跟同桌说。
很久很久以前,在国王的御厨里,铁罐()陶罐。
后来,随着时间的流逝,铁罐(),陶罐()。
三、读课文,分析两个罐子的个性1、自由读2到9小节:师:请你仔细读读2~9小节,把有关陶罐的话用横线划下来,有关铁罐的.话用波浪线划下来,可以边读边划。
2、反馈对读。
3、师:这些语句中,你感受到陶罐和铁罐怎样的个性呢?这样的陶罐或铁罐该用怎样的语气说话呢?自己练一练,并用着重号把对话中需要注意的词语标一标。
4、反馈:傲慢:你敢碰我吗?陶罐子?敢/你肯定不敢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就/懦弱住嘴!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我/敢/相提并论/要/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什么/总/你板书铁罐:目中无人、蛮横无理、自以为是陶罐:不敢,铁罐兄弟。
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
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相互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
再说……何必这样说呢?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真宽容,愿意“和睦相处”《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4个字。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6《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

6《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认识3个生字。
读读记记“骄傲、谦虚、争辩、埋没”等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了解课文内容,懂得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正确看待别人的长处,努力发现并改正自己的短处。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懂得陶罐和铁罐的对话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阅读课外书籍中有关猫头鹰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 同学们,你们喜欢考古吗?让我们一起走进一个神奇的童话世界吧。
出示多媒体课件(展现在学生面前的是:一个考古学家在一个远离现代文明的小镇上发现了一只陶瓷的储水罐和一些锈迹斑斑的铁罐,并把它们带回实验室进行研究。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陶罐和铁罐》。
(板书课题)2. 指名读题,齐读课题。
(学生可能会把“陶”读成三声,可以告诉学生:“陶”在这里读二声)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1. 同学们打开课本,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要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出示本课生字:骄傲谦虚争辩傲慢轻蔑恼怒争先恐后相提并论储藏掘起奚落时光如流锈迹斑斑慢条斯理(注意引导学生从音、形、义等方面进行识记)3.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注意正音)4.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
陶罐则一再退让忍让,后来发生了变化,埋在土里几百年的时间,人类出现时,陶罐仍然保存着。
)5. 分组朗读课文,概括课文各部分内容。
(陶罐的谦虚、铁罐的傲慢、争辩、奚落;最后陶罐被人们掘出,铁罐不复存在。
)三、研读课文,理解寓意1. 骄傲和奚落是铁罐经常使用的语言。
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这些句子来,并分别读一读。
(注意强调“奚落”一词)2. 分组研读第一部分:(1—7)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
(讨论后交流)(1)你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铁罐的傲慢、奚落?(理解慢条斯理、奚落)(2)指导朗读。
(要突出奚落)(3)面对铁罐的傲慢和奚落,陶罐是怎样对待的?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出来的?(注意“谦虚”一词)你从中体会到什么?(板书:谦虚)(4)指导朗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陶罐和铁罐▶教学目标1.会认“陶、罐”等10个生字,会写“骄、傲”等11个字,正确读写“国王、骄傲”等15个词语。
2.结合课文相关词句,了解陶罐和铁罐不同的性格特点。
分角色朗读课文。
3.默读课文,能说出陶罐和铁罐之间发生的故事,懂得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学会全面地看待问题。
4.能说出“阅读链接”中的北风和课文中的铁罐的相似之处。
▶教学重难点能说出陶罐和铁罐之间发生的故事,了解陶罐和铁罐不同的性格特点,懂得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学会全面地看待问题。
▶教学策略1.识字写字识字:本课要求会认的字,可以在初读环节让学生自主认读,读准字音。
然后把含有生字的词语集中出示,结合故事中的两个角色将生字进行分类学习。
写字:本课要求会写的字有11个,从笔画多少来看,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笔画较多的字,如“骄、傲、谦、虚、懦、弱、捧”,要写得紧凑;另一类笔画较少,如“尘、代、价”,要写得疏朗一些。
2.朗读教学本篇课文朗读重点是通过对话体会人物的不同性格。
对话的朗读指导应注意层次,可以先引导学生关注提示语,圈画出描写陶罐、铁罐神态的词语,尝试读出人物各自不同的语气。
在此基础上,学生自主练读对话,进一步体会两个罐子神态、语气的不同。
在充分练读的基础上,和小伙伴分角色朗读。
▶教学准备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陶、罐”等10个生字,会写“骄、傲、谦、虚”4个字。
2.结合课文相关词句,了解陶罐和铁罐不同的性格特点。
3.懂得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
▶教学过程板块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1.课件出示陶罐和铁罐的实物图,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请看这两张图,它们分别是什么?(陶罐和铁罐)这两个罐子在外形上有什么共同点?(口大肚小……)它们又有哪些不同点呢?(一个是泥做的,一个是铁做的;一个坚固,一个易碎……)国王的橱柜里也有两个罐子,一个是陶的,另一个是铁的,它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下面我们就去探究、学习课文吧!2.板书课文题目,相机引导学生认读生字“陶、罐”。
【设计意图】从实物图入手,给学生自由表达的机会。
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陶罐和铁罐各自的特点,从而使学生对学习文本产生兴趣,同时也为下面的学习做铺垫。
板块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课件出示自读提示。
2.检查字词。
(课件出示词语)(1)指名读词语,教师相机纠正。
(2)同桌互查,学生领读。
3.交流: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4.理清脉络,选词填空。
(课件出示习题)【设计意图】“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学生按照课件出示的要求自学,能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之后通过选词填空,明确了课文讲述的主要内容,也加深了学生对这些词语的理解与运用。
板块三理解对话,品读感悟1.了解陶罐与铁罐各自的性格特点。
(1)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陶罐又是怎样回答的呢?请同学们认真阅读第1~9自然段,分别把铁罐和陶罐说的话画下来,并用心地读一读。
(2)学生交流:铁罐对陶罐说了哪些话?(课件出示铁罐的话)(3)从铁罐的这些话来看,你觉得铁罐的性格是怎样的?(傲慢、无礼、狂妄、不友好)(4)铁罐如此傲慢无理,气势汹汹,陶罐生气了吗?它是怎么回答铁罐的?把陶罐说的话读一读。
(课件出示陶罐的话)(5)从陶罐讲的这些话可以看出它的性格是怎样的呢?(谦虚有礼,对人和善、友好,不卑不亢)(6)分角色朗读。
注意读出铁罐的傲慢无理、气势汹汹,以及陶罐的谦虚有礼、和善友好。
在读好的基础上还可以配上动作来表演。
(7)同桌自由练习。
(8)指名表演朗读。
同学之间相互点评。
2.了解陶罐与铁罐的命运。
(1)日子一天一天过去,陶罐的样子发生变化了吗?请大家快速阅读第10~17自然段。
(2)学生交流。
(陶罐依然光洁,朴素,美观)(3)当人们发现陶罐时,态度怎样?(高兴、惊讶)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陶罐是古代的东西,很有价值)①找出人们说的话,并有感情地读一读。
②指导朗读。
(4)陶罐听到人们赞美它,它是怎么说的?(5)如果此时铁罐在旁边,它会怎么想?又会怎么说呢?(6)可铁罐听得到吗?(铁罐被氧化消失得无影无踪)【设计意图】铁罐、陶罐的形象十分鲜明,先从主人公入手,有助于学生准确地把握文章表达的情感;再理清文章的层次,让本文的学习主线更清晰。
板块四观察发现,书写指导指导书写:(1)课件出示生字,学生观察。
(2)交流如何认识并记住生字。
(3)学生交流怎样书写才美观。
教师指导:明确“傲、谦”是左窄右宽。
其中,“敖”第五笔横折钩从横中线下起笔,下斜至竖中线左拐;“兼”两端出头,两竖左短右长。
(4)教师范写。
(5)学生练写,学生互评后修改。
【设计意图】发现生字书写难点,关注关键笔画,易于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
第2课时▶课时目标1.复习“陶、罐”等10个生字,会写“懦、弱、提、尘、捧、代、价”7个字。
2.多种形式地朗读关键语句,加深对陶罐和铁罐不同性格特点的理解。
3.能说出“阅读链接”中的北风和课文中的铁罐的相似之处。
▶教学过程板块一复习导入,引入新课1.听写词语。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陶罐和铁罐》,现在我们来听写两个词语。
(骄傲、谦虚)2.对照练写。
(课件出示词语)同学们,请大家对照一下田字格中的词语,修改自己写得不好的地方。
3.齐读词语。
看到这两个词语,你们想到了谁呀?我们接着来学习谦虚的陶罐和骄傲的铁罐的故事。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报听写,复习上节课学写的生字。
这两个词语也是课文的关键词,顺势引出新课。
板块二深入研读,入境入情1.品读文本,感悟特点。
(1)骄傲的铁罐常常奚落陶罐,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2~9自然段,用“”在文中画出铁罐奚落陶罐的话。
(2)学生交流。
课件出示:●“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
●“住嘴!”铁罐恼怒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铁罐说,“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3)同桌互读。
(4)读了铁罐的话,你感受到了什么?(铁罐根本看不起陶罐,它尖酸刻薄、蛮横无理、责骂挖苦……)(5)联系上下文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请同学们快速地读一读这几句话,你从哪几个词语可以看出铁罐的蛮横无理?(傲慢、轻蔑、恼怒)(6)想一想:陶罐会怎样说?(7)分角色演读。
2.揭示寓意,明白道理。
(1)通过读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2)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这个故事带给你的启示。
(做一个谦虚、不骄傲、善于汲取别人长处的人)【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演读、老师引读等多种方式的朗读,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宽容,并从中获得启示。
板块三升华情感,练习表达1.升华情感。
看到陶罐和铁罐的变化,你想对它们说些什么呢?口语交流,句式训练。
课件出示:此时,我想对铁罐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想对陶罐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学写对话。
(1)课件出示两句语言描写。
课件出示:●“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
●“何必这样说呢?”陶罐说,“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2)观察不同:仔细观察这两句语言描写在形式上的不同。
第一句话提示语在后面,第二句话提示语在中间,这两句话的提示语位置不同,标点符号的使用也不同。
(3)参照这两种不同形式的语言描写进行仿写。
【设计意图】利用固定句式,对学生进行写话训练。
通过观察两句语言描写,体会语言描写的不同形式。
板块四比较阅读,拓展延伸1.学习“阅读链接”。
(1)同学们,小故事里也有大道理,有一本很有趣的书叫《伊索寓言》,里面有一则关于北风和太阳的故事。
今天,我们来读一读《北风和太阳》,朗读后说说故事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件出示《北风和太阳》)(2)用自己的话简单讲讲这个故事。
(3)想想故事中的北风和课文中的铁罐有什么相似之处。
(4)全班交流。
教师总结:铁罐和北风都是因为骄傲自大,没有看到别人的长处,只看到别人的短处,最终都没有好的结果。
所以生活中我们一定不要做这样的人。
2.拓展阅读,积累寓言故事。
(1)小组交流:你还读过哪些寓言故事?(2)说说从这些故事中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3)鼓励阅读:今后,希望大家多读寓言故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学并交流“阅读链接”中《北风和太阳》的故事,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大胆表达。
通过与课文的对比阅读,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故事所蕴含的道理的理解。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陶罐和铁罐》是一篇很有启发性的寓言故事,文章语言生动,情节富有变化,内容浅显易懂,贴近儿童实际。
经过思索,我以“提示语”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文中的对话,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实现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通过这节课,我也获得了许多感悟。
1.学生为主,放手有益。
回顾这两个课时的教学,我发现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想想他们对什么感兴趣,他们最想了解什么,会给我带来那么多的惊喜。
今后的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走进文本,走近学生。
语文就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以学生为主体,和他们同感悟、同体验,才能让课堂“活”起来,让教学变得更高效。